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第1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位哲学家曾说,对于不懂的问题,疑问是一种明智;对于未知的事物,探求是一种才智;对于前人的定论,挑战是一种大智;而对于未来的世界,创新是一种睿智。儿时的好奇、冒险、自信,萌动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若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培养,就会化作强烈的求知欲、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对于幼儿来说,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创新实践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成人的创新只是偶尔为之)。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确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一、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耳听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穿上白大褂拿起听筒当医生,用积木轻轻垒起,堆砌出各种造型就算盖起新世纪的房子。究竟该如何去营建、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激发孩子的创新灵感呢?

1、教师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不要一切教师说了算。要鼓励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要给孩子充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欢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奠定基础。

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们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此时,教师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甚至当头棒喝,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会丧失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其中,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帮助解决。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讲错或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加以训斥,粗暴对待,否则,你会就此堵住孩子再创新的源泉。

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间。自由和安全是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教师要多开辟这样的小天地。为此,我们在创设各类游戏区域时,从名称、色彩、布局等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到温馨、亲切,还通过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鼓励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样,增进孩子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要注重创新过程,善于捕捉创新火花。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在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创新火花会因为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给无情地扑灭了。比如在幼儿纸工活动中,他们无意中折出了别样造型,而且兴奋地向同伴讲述时,教师却给予否定的评价,这会压抑幼儿灵感,扑灭他们创新火花。保护幼儿的创新行为、呵护他们创新想象,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对待幼儿的各种提问。教学中,幼儿会提出各种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抹掉他们独特的思维,否定他们的想象,教师应主动、耐心面对幼儿这种大胆提问的行为,启发、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二)有意识训练幼儿展开想象。教师多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童话书、科幻、寓言等,这些“精神食粮”将会有助于他们学习别人成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多提供给幼儿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半制品的游戏材料优点应在于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这些材料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他们从而敢于创新。(三)多让幼儿接触新事物,扩大幼儿视野。教师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从城市的变化了解建筑、交通等设施;从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幼儿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幼儿关在室内,只想让幼儿写字、画画、背诗等,就会把孩子创新的火花扑灭,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要讲究创新方法,善于拓展幼儿的思维。

第2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是重要渠道。那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一、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有心人,不失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一次,园里分给每个幼儿一块西瓜,吃完后有些幼儿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我留心地观察,看到有的幼儿把西瓜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于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 ”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不落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当儿童对某一个问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我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般地说,在班级中比较听话,能够顺从老师的意愿,遵循班级活动常规的孩子,也就是说循规蹈矩的孩子可能更多地被老师视作好孩子,这种做法很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久而久之,幼儿只会跟着教师的指令行事,而失去自己探索求新的意识。出于这种考虑,在评价上我更多地注重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只要幼儿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行为,不管它在成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甚至荒谬,都热情地加以肯定,以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师往往对幼儿活动过程的价值重视不够,对幼儿活动的结果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对幼儿活动过程控制程度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因此,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创造的兴趣和精神。如:在一次饮食店游戏中,玩具煤气灶不见了。我就发动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做煤气灶。为了做煤气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材料,有泡沫、有药盒、还有罐头等,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小小发明家。一位小朋友在纸上画了一个煤气灶,然后把纸粘贴在药瓶上,煤气灶站了起来。另一位小朋友用两块积木作了煤气架子,再用一块长方形的塑料板搭在架子上。两块图形作灶头,他的煤气灶搭好了。还有的小朋友则在一个平放的长方形药盒上画了两个圆,当作灶头,一只简易的煤气灶也做成了。孩子们都做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煤气灶,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欣赏着他们的煤气灶,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荡漾,从脸上可以看到他们成功的喜悦。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创新的热情大大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创新心理品质

发展求异思维,形成思维的变通性: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一般性、常态性的思路开展,且难以跳出思维的框框。因此,首先,我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帮助幼儿摆脱思维定势,拓宽思路。例如在解答玻璃有什么不同的用法这一问题时,幼儿大多只是围绕玻璃的一般用途(如做杯子、做镜子、做玻璃窗等)寻找答案。难以转化思路,从非常态的方面去思考:玻璃能割东西(如割绳子、布头);玻璃还能在火种烧,会变成各种形态的玩具、装饰品等。

发展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能使幼儿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思维,及时地改变原定的方案。因为客观世界时时处处在发展变化,所以它要求幼儿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解决问题,“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同心圆,让小朋友说出这个同心圆是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是“靶子”,有人说是“游泳圈”,还有人说是“戒指”。我顺手拿过一个小朋友的太阳帽,启发道:“如果我从上面往下看呢?”小朋友们茅塞顿开,又说出了“双层蛋糕”等几样东西。我再一次问道:“如果我把它看成两样东西呢?”小朋友们又说:“煎锅里煎了一个鸡蛋”、“月亮的影子沉在井里”等多种答案。

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教育是人的教育。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按照“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我们要改变那种过分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观念,努力探索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成为艺术。教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实践,教师们把自己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像设计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去设计,思想是统一的,具有统一性,而作品却是千姿百态的,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教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深深地体会到:创新教育需要由创新型教师来进行,幼儿教师只有潜心钻研创新理论,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才能,才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去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第3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术活动;创新意识;大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64-02

一、绪论

幼儿园中的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感受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足以支持他们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活动,此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可有效间接地影响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创造特点,从而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上使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并肯定他们在自己现有基础上有所创造的“新”事物,使他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本文以美术绘画活动为例,从如何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进行探索,结合实践过程中以趣味教学激起幼儿创新、通过评价鼓励创新、以趣味活动促进创新的方式的进行情况,分析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创新的行为特点与培养方式。

二、以激趣引发创新

大班幼儿在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时,逐渐趋于理性的思考方式与活动习惯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但是,兴趣仍然是他们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吸收到有用信息的最主要条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趣味性的方式给幼儿创设更适宜的活动过程,将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1.激趣的情境活动过程。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浓厚活动兴趣大多建立在活动的趣味性中。为了让幼儿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在进行美术活动中进行示范画后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游戏化、情境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这些活动的特点、对幼儿的发展促进等进行分析,从而创设出更符合幼儿发展、更符合课程进行的情境。如:在进行美术绘画活动《我的城市》中,教师通过富有童趣的小故事“野猫的城”作为导入,从野猫的出现,让幼儿画出野猫在什么建筑物中出现,而后,野猫讲述的第一栋奇怪建筑是什么,幼儿又开始了自己的思考、绘画,他们的绘画根据故事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想象,结合他们日常的所见,创新就在他们的纸上一跃而出,这样的趣味性教学过程让幼儿的绘画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真正做到了用情境激趣、在激趣中创新。

2.激趣的主动创设过程。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决定着他们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渴望得到重视与表现,教师利用幼儿的表现欲望与他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在课堂中主动地创设情境。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前,要首先考虑班级幼儿的认知特点发展与兴趣所在,从而将主题绘画或手工等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有更多思维发挥的空间。如:在一次准备给幼儿绘画“有趣的人”主题时,笔者观察到近期幼儿对儿童公园中新出现的“小丑城堡”特别感兴趣。于是教师将“小丑城堡”与主题绘画“有趣的人”结合在一起,给幼儿一个情境开头:“小丑城堡上的小丑到了晚上可以变成不同的有趣的人,这些人可能是什么人?可能会做什么事呢?”通过一个问题让幼儿有所想象,让幼儿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有趣的人画在纸上,很多小朋友画出来的图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城堡,而后是各种有趣的人物。这是幼儿主动创新的一个过程,教师抓住了幼儿近期的兴趣所在,使他们的想象有物可依,这样的创新过程同时也让幼儿一个思维方式得到了新的锻炼。

三、以评价鼓励创新

幼儿的自信心的由来是建立在评价上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者作为一个有着明确判断能力的人,给予幼儿的评价是具有一定的建议性的,并且需要评价要点,不盲目说“好”、“漂亮”、“不错”,而是要具体进行。成年人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往往更在意创新的结果,而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却应当更注意到创新的过程,幼儿的思维发展过程,这些过程强调了幼儿自身的发展与个性的发展价值。在评价时,教师也需要评价幼儿的创新过程,幼儿对于创新的态度与热情等。如:在美术绘画活动“漂亮的蛋”中,琪琪把一个穿着五颜六色的蛋涂好后,她要给这颗蛋做一双翅膀。这是她的创新过程,教师在她进行创造的过程中就给了她相应的评价,如:“这颗彩蛋颜色搭配很漂亮,我觉得这个很像一只小鸟呢。”这样的评价让他出现了一个创造,即给彩蛋加入翅膀,由此可见,他们的创新很多时候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瞬间的想法主导的。

四、以活动促进创新

第4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 人们对创新教育的正确理解

“创新”就是要舍旧,争取新的东西。应试教育有许多弊端,对幼儿来说,它剥夺了幼儿爱玩的天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是全体教师和幼儿都能参与的教学实践,它培养的是一种综合素质。

幼儿天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感到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各个区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如科学角有许多木制的材料,幼儿自己去操作,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并能说出它的功能等。这时,教师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 教师学习创新工作,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幼儿都有创新的潜能,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每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随便的一个数字“1”,他们会说成是铅笔、棍、糖等,一切长的物品,这就是他们创造的过程。在幼儿的世界中,理解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是:

1.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某些问题,有时会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不应采取冷淡甚至反对的态度。如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喜欢提问题,有一天,她说,“老师,为什么有的树下出来的是毒蘑菇,有的不是?”我说:“你提的问题真好,我们一起来查资料吧。”老师表扬了她,引导她解决问题,学会探知。

2.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每名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如在认识种子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只要求他们说出种子的名称、形状等,并进行简单分类,一部分幼儿要求他们能够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笔者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每天幼儿午睡后都要吃水果,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拿着香蕉皮说,它多像我的帽子呀,随后有些小朋友拿起香蕉皮玩了起来,我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香蕉皮还能做什么呢?”孩子们可高兴了,说出了许多答案。教学中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可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为创新教育服务

幼儿接触面狭小,尽量创造机会让幼儿到自然界中、社会中去体验。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增加与自然界和社会交往的机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创新教育。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感受自然和社会。

第5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陀螺;幼儿;创新;好奇心

陀螺,一个不停旋转的古老玩具,经过现代技术的改良,孩子们越发地喜欢这项运动,这种玩具。整整一个学期,孩子们几乎对这个旋转的着迷了,什么“调羹陀螺”“雪花陀螺”“彩钉陀螺”……不要奇怪,这些都是他们自制的陀螺。可同时我也发现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你看:无论何时,陀螺的“滴答”声都时时在响;无论是何地,陀螺的“残体”是处处都有;无论是什么只要是能转的都被卸了,就连娃娃家的锅盖也不可幸免!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已成幼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幼儿期也是人的创新能力初步确立时期。在正常的情况下,幼儿创新欲望已经萌芽,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各种事物的探索有着深厚的兴趣与欲望。掌握这一特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便能实现创新精神的早期培养。

一、提供可供幼儿探索、创造的材料

对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索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构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更是诱发他们创新意识的因素。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发现中激发创造的动机。由幼儿发明的创造的“陀螺大战”游戏就在探索区中诞生的,同时它也成了幼儿最热衷开展的一项游戏活动。可见提供充足的材料,可启发幼儿探索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它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它能支持幼儿的创新,使幼儿敢想、敢探索、敢创造。

二、正视孩子的“破坏行为”

1.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

创新源于一颗好奇心。成人要理解孩子“破坏”的出发点是好奇心和探索欲。就如孩子在玩陀螺中会发生很多问题,孩子们在玩陀螺的时候不小心碰到幼儿,这里的安全方面就出现了问题,接着便是更多的问题出现,只顾玩,而不收拾,地板上一片狼藉。一到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他们又舍不得拆掉自己的杰作,到处寻找角落东掖,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孩子积极思考的表现,而这个我们不能予以训斥、责骂和讽刺。否则,就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孩子的行为,提供必要的条件

如果发现孩子喜欢玩陀螺,我们可以开展这些方面的活动。让孩子在玩陀螺的同时增长知识,认识陀螺,培养兴趣,甚至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学着制作陀螺。

三、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丰富的想象力、发达的创造性思维、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格因素等等。面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从培养“问题意识”出发,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反之,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可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活动“陀螺工作室”中,在引导幼儿制作陀螺前期我准备了几个圆形的陀螺,在介绍完了之后,有一名幼儿的陀螺马上就制作好了,并向我展示他的非圆形陀螺。在这个“善意”的告状之后,我给予了“试试看和老师不一样的能不能转起来”的提议。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发现原来各种形状都可以旋转起来。通过动手制作陀螺展示了他们创新的才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幼儿期是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成人要注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孩子会经常提出类似的问题:“陀螺为什么会转起来?”孩子可能会说:“陀螺睡醒了,它想起来做运动了。”“它想让小朋友看看它转起来有多漂亮呢!”“它也想和我们一样快乐地跳舞!”对于这些答案我们要给予肯定,给予赞扬。而不是用成人的衡量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幼儿的创作。陀螺是孩子很感兴趣的,因此,老师和孩子打成一片,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需要大量创新的人才,需要我们教师创新的教。巴特尔说过:“现实中,一点创造力都没有的儿童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真心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去分享孩子的发现,让他们的脑子里充满问号,从而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创造,在一页又一页的人生卷画上一个又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7).

[2]钱玲娟.玩具伴孩子健康成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第6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从某种角度讲,音乐教育是最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一起走近孩子,走近音乐吧。

一、如何利用音乐

第一,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求异性、灵活性等认知特征。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如欣赏歌曲《小树叶》,当讲到小树叶离开妈妈长大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模仿小树,摆动双臂渐渐长高;有的孩子扭动身体,踮起脚尖使劲长。音乐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使幼儿情绪活跃,思维积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用音乐促进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理念等情感特征。如在《胡说歌》中,幼儿学会歌曲后,开始了创编,一起说一说日常的穿着,幼儿兴致很高,回答十分踊跃,不一会儿就编出了许多成人无法想到的曲调来。通过音乐,幼儿积极地把动作融入到歌曲中,气氛十分活跃,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第三,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使其形成自控性、自主性等人格特征。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他们通过彩笔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描画出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代表着幼儿不同的思维,教师能不断地从幼儿对音乐的表现中解读到不同性格的幼儿,并能促使其性格更加完善。

二、如何感知音乐

第一,要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等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和感受音乐。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大象、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音型的基本节奏。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第二,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适当的音乐教学语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如在音乐活动《魔法师的徒弟》中,教师可以用情景式的语言,比如“魔法师来找徒弟啦”“小小魔法师开始变啦”等。幼儿在这样的语言的渲染下,倾听音乐时更加专注,创编动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第三,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比如可以设计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节奏游戏:听着小铃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等(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等)。针对每个幼儿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三、如何表现音乐

第一,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 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都要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第二,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比如,鼓励6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专注的学习态度。

第7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创新意识;养成教育

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的职责就是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由活泼,无所畏惧,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节奏舒缓的背景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要以幼儿所关心关注的事物为主。教学的环境要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譬如说,带领五岁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同于其他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主动探究、认识、总结经验。应改变孩子一味绘画的单一形式,每课内容都增添许多新的方法,如用彩纸拼贴,用纸壳儿、纸杯、塑料瓶子等废旧物品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有时用彩泥陶泥做雕塑等等。

在课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创新、拓展。幼儿不仅在绘画技能上得到锻炼,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享受这乐趣的同时学习并逐步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大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一些启发性的语言与幼儿兴趣点相同的话语,会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作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三、树立创新意识,开拓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作用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保护好学生创新的心理,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对于有创新的作品不论水平优劣,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创新的荣誉感。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创造能力首先取决于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核心。在教学中,应少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针对四五岁幼儿的教学,教师应在课上抓住幼儿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定期变换画材,寻找新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无论教师和幼儿都会收获无限的。不同画材自身特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幼儿在体验的同时也收获了经验。如用有色纸、砂纸、水粉、水彩、油画棒等等。

四、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美术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

第8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 创新教育;实施

幼儿教育是整个学校系统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开端。幼儿园创新教育,应运用现代教育观,以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启迪幼儿创新思维为目的,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构建合理的教育模式,把握时机适度引导,善于运用开放式提问等方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提供激励创新活动的机会和环境

心理环境是幼儿园育人环境的核心。它主要是指由师童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教育心理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民主、和谐、互助的师童关系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激发人积极进取。因此,它是促时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为此,我们在优化师童关系,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中,注意树立激励的教师形态。环境是不说话的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了使活动室的环境新奇,我就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一块墙面、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区域,充分利用空间,让静止的环境活起来,促使幼儿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1、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常常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要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懒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

形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语态、体态和心态。激励创新的教师形态包括激励的语言、激励的动作、激励的情感,其核心是教师对儿童的尊重、信任、热爱和期望。例如:在寒冷的冬季给幼儿捂捂手,幼儿生病时给予关心照顾,对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多给予鼓励,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激励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的矛盾,如何学习比学习什么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我们认识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放弃对幼儿手把手的教育方式,让幼儿积极行动起来,学会如何寻找工具,寻找什么样的合适工具去猎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在激励创新教育中,我们重点培养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实践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实践,爱护、激励幼儿的主动性和独创性。例如,让幼儿对自己要参与的活动有一种设计思想,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怎样去做,再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去搜集相应的材料,然后开始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不断获得新经验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最后实现幼儿创新的设想,达到幼儿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激励幼儿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不断改善幼儿的游戏空间,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丰富各个活动区的内容,给予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尝试欲望,引导孩子相信自己。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2.为幼儿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入园后,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自主选择活动时间、活动伙伴、活动材料、活动方式,根据学习兴趣在各个学习区域中学习,我们不过多的干涉幼儿活动,适当的提供适宜的帮助和必要的指导。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而且使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满怀热情的幻想出种种属于自己的世界,如:一张纸、一个瓶子、一块积木都能触发一个游戏的形成。他们在各种自发的活动中逐渐学会思考问题,创造形式不一的游戏玩法,鼓励孩子探索与实践,肯定孩子的发现与创造。从而逐渐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及发展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性就没有创造性,而游戏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源泉,应当得到保护和加强。只有尊重幼儿,使他们成为各项活动的主人,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创新的积极性。

新世纪呼唤着教育的创新,教育的改革,新世纪更迫切地呼唤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努力创设开放式的环境,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让幼儿参与到环境中去,实施幼儿创新教育,更好地激励幼儿创新思维是永远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方金华,杜建茹.幼儿园激励创新教育模式浅谈[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

第9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 创新能力

民间游戏是一种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假设性于一体的玩耍活动和学习活动,其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娱乐性强,与幼儿新鲜好奇、爱玩好动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相契合。因此,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特殊精神食粮,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

由于民间游戏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语言,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便易行的特点。

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使游戏开展起来。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对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状况下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某些游戏还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这其中边玩边吟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

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可以踢出花样。“跳房子”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乐趣无穷。

二、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方法

1.利用社会环境和自然资源,创设激励创造的环境氛围。

我园在民间艺术教育实验活动中,充分发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全面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采一片树叶,可做“藏猫”的游戏;一块平整的地面,一把小小的石子,可进行民间棋类活动:画一块几何图形,进行“跳房子”游戏等。教师可随时随地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和自然资源,自主进行游戏,使幼儿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锻炼,身体各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2.采取积极的教育行为。

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培养,首先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创造能力。那么教师应采取何种教育行为,使幼儿敢于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呢?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指教师要求幼儿在思维过程中突破原有知识的框框,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自四面八方想开去,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从而帮助幼儿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它既无一定的方向,又无一定的范围,允许幼儿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在民间游戏“跳绳”时,开始幼儿只局限在跳的用途上使用跳绳,虽然跳的花样有所变化,但没有突破跳绳常规,想不出其他用途,但当教师说:“跳绳拿在手中能跳,放在地上还可以怎样玩呢?”幼儿立刻想到用绳子摆成小路、房子、小河等,还有的把跳绳团成球,练习投掷。这样幼儿的思路越来越开阔,玩的花样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厚,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教师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在幼儿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教师应适时适度地插入指导:提供相应材料、方法启发引导,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这种指导的目的是更好地开展游戏,教师灵活机智地引导,在激发幼儿潜意识的同时,渗透双边互动的教育方法,让幼儿产生兴奋感,使活动气氛更融洽,易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教师启发性的指导,促进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创造性思维受阻时,教师的帮助指导能使幼儿的思维更畅通。如有一次,幼儿玩“小孩小孩真爱玩”的游戏时,边说边坐,当进行到“摸摸这、摸摸那、摸摸xx再回来”这一环节时,游戏反复几遍后,幼儿视线中可摸的东西已经不多,发口令的幼儿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我灵机一动,顺口说:“摸到老师再回来。”边说边向一边跑去。幼儿一下子反应过来,都追着想摸到老师。游戏从摸静的东西转换为摸动的“老师”,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幼儿从这一目标的转换过程中受到启发,又发现许多可摸的对象并创造出摸一些抽象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指导,幼儿发散了思维,促进了思维的流畅性,增强了创新游戏的信心。

4.注重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体验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