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电子制造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制造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制造技术

第1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系统制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3-0000-00

电子直线加速器是通过纵向磁场的作用来控制电子加速的,能够较容易的引出电子流。同时,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进行电子加速时带来的辐射损失较少,能够在高能和强流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主要在建造的是能量为30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加速系统是整个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它主要是有加速管、耦合器以及聚束管三个部件组成。针对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系统制造时的技术要求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具体的制造技术,从而完善国内的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制造水平。

1、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系统在制造时的技术要求

1.1对制作结构和方法的要求

在这些部件制造工艺上,对制造结构和方法也有很高的要求。在电子加速过程中,这三个主要部件的在制作方法上都有着特定的程序,对每一个部件中的各个零件的选用到组装都有规定,这些零件应该选择精度较为准确的合格成品,在组装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接触良好,这样才能够防止在加速过程中出现造成磁场频率异常的情况。

1.2对制作过程中尺寸的要求

由于电子直线加速器是一种比较机密的加速仪器,使得在制造过程中对其中部件的相关制造过程中的尺寸要求很严格。在制造加速管和聚束管时,它们的内外径、管壁厚度都有着精确的要求,这样才能够保障在电子加速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尺寸误差大而导致整个电子流的频率受到影响。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加速系统在制造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内外的尺寸公差计算标准进行数据的精确计算,这样能够对整个加速管和聚束管的制造提供更加精良的指引作用。在耦合器的制造过程中也要保障每一个零件的尺寸精准度,防止因为尺寸偏差而造成电子加速出现畸形的情况。

1.3对部件表面光洁度的要求

电子流产生的微波是在加速管内进行加速运行的。在制造过程中生产部门仔细考虑到部件表面光洁度的要求,这样电子留在加速管内通过时才能够尽量维持原始的运动状态,同时在加速过程中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情况。同时聚束管和耦合器的制造过程中,对部件表面的光洁度也有严格的要求,按照斯坦福大学在制造电子加速系统的相关要求,生产部门在制造时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工艺和流程来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加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系统具体的制造技术

2.1加速管的制造技术

加速管的制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盘荷片的制造。在制造过程中要提高整个精车的转速,认定精确的走刀量,这样就能使得整个平面进行有效的精车。在制造过程中要对相应设备进行处理,避免制造时出现盘荷片的尺寸受到影响。防震也是盘荷片制造时尤其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对马达进行地基固定,结合胶合接缝处理的皮带的使用,进而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二是,圆波导管的制造。整个加工过程要依照设计时的尺寸作为制造标准,同样也需要对加工的装置进行冷却和,保障整个圆波导管在制成成品之后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的精准度;三是,加速管的装配。整个装配过程就是零件之间的冷热套。由于各个零部件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在装配时应该要严格控制相关零件在室温下能够存在一定的间隙,这样当整个电子加速系统进行电子系统加速时能够很好地维持整体的运行,不会因为受热膨胀而产生变形或损害之类的情况。

2.2聚束管的制造技术

聚束管的制造技术也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聚束片的制造。在对集束片进行精车时,由于内控和外圆存在着差异,通常都是选用单片进行加工的,不同于均匀管的制造工艺。为了是集束片的导电性能符合电子加速系统的要求,通常会在它的表面镀上一层银,同时为了使得聚束片和管壁之间的接触良好会镀上一层金。这样就能够保证聚束片在电子系统的电子加速程序顺利进行。第二,聚束圆波导管的制造。通常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都是将聚束圆波导管分为三个节来进行的。材料上和均匀管的一样,但是这三节的孔内径不一样。在粗加工之后一般都要进行退火处理,这样能够让内应力得到消除,从而维持尺寸的稳定。第三,聚束管的装配。聚束管由于盘荷片的尺寸存在差异,因此它的装配不同于均匀管的,通常是采用单片装配的方法。装配过程中要调好定位器,将蒸汽通入到加热器中,同时让聚束管和导轴一起放入加热器中。这就是大致的聚束管的装配过程。

2.3耦合器的制造技术

耦合器的制造也是整个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加速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耦合器的具体尺寸都是经过实验来加以确定的。在制造过程中,技术人员会给耦合器设置几个可调的主要参数,同时整个耦合孔也需要进行修改工作。环塞和圆片的外圆都应该先车成螺纹的,方便对它们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圆形波导管也不用焊上,待各个参数都基本确定之后,才进行焊接。然后将环塞和圆片外圆上的螺纹车掉,利用冷压法将这两个部件装配到耦合器的内部中来。同时,整个耦合器在制造过程中也要进行退火处理,目的还是为了减小和消除内应力,保持整个耦合器尺寸的精准度。另外,在耦合器的外部还应该焊接上相应的真空保护管和圆波导管,提升整个耦合器的保护作用和导电性能。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加速系统在制造过程中通常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测量精密加工和合理装配等问题。目前在制造电子加速系统时在技术上还有一些可以改进和发展的空间,针对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加速系统的制造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帮助国内的制造技术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推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2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可制造性设计;电子装联;可靠性

0 概述

20世纪70年代初,在欧美机械行业为简化产品结构和减少加工成本,逐步提出了一种最优化设计理念,直至1994年SMTA(表面安装技术联盟)首次提出DFX概念,并很快被汽车、国防、航空、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制造企业采用。

所谓DFX是Design for X的缩写,其中,X可以代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某一环节,如加工、装配、测试、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也可以代表产品竞争力或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如质量、成本、时间等。目前DFX在国际上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不同领域对DFX包含范围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DFX主要包括:

DFP:Design for Procurement(可采购性设计)

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可制造性设计)

DFT:Design for Test(可测试性设计)

DFD:Design for Diagnosibility(可诊断性设计)

DFA:Design for Assembly(可组装性设计)

DFE:Design for Environment(环保性设计)

DFF:Design for Fabrication of the PCB(PCB的可加工性设计)

DFS:Design for Serviceability(可服务性设计)

DFR:Design for Reliability(可靠性设计)

DFC:Design for Cost(成本性设计)

DFX设计方法是世界先进的新产品开发技术,这项技术在欧美大型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和进行系统设计时不但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而且要考虑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工程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的产品才是既满足客户需求又具备良好的质量、可靠性与性价比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才能在市场得到认可。

可制造性设计(以下简称:DFM)是从产品设计时起,就考虑到产品的制造过程,使设计和制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从而实现从设计到制造一次成功的目的。DFM主要研究产品本身的物理设计与制造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以便将整个制造系统融合在一起进行总体优化。DFM作为DFX中的一个方面,其在电子产品装联技术中的应用是本文后面重点介绍的主题。

2 DFM在电子装联中的应用

2.1 PCB可制造性设计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在满足产品功能和性能可实现的前提下,PCB的可制造性设计应至少考虑如下基本问题:

自动化生产所需的工艺传送边、定位孔、光学定位符号。

与生产效率有关的拼板。

与焊接合格率有关的元件封装选型、基板材质选择、组装方式、元件布局、焊盘设计、阻焊层设计。

与检查、维修、测试有关的元器件间距、测试焊盘设计。

与PCB制造有关的导通孔和元件孔径设计、焊盘环宽设计、隔离环宽设计、线宽和线距设计。

与装配、调试、接线有关的丝印或腐蚀字符。

与焊接、螺装、铆接工艺有关的孔径、安装空间。

2.2 工艺流程的选则

PCB的设计应首先结合元器件选型,确定表面贴装元器件(以下简称:SMD)与通孔插装元器件(以下简称:THD)在PCB正、反两面上的布局。不同的PCB组装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越简单,自动化程度越高,则PCB装联的效率越高,可制造性越好,同时PCB装联过程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也越少。常见的PCB组装形式如下表所示。

2.3 组装过程工艺参数对PCB设计的影响

PCB设计时应考虑其组装过程中涉及的工艺参数,在满足功能、性能可实现的基础上,其加工工艺参数应符合产品制造企业设备的制造能力。不同的制造企业,不同的制造工序,其加工设备不同,对PCB组装工艺参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例如,PCB上SMD放置方向和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到贴片机的贴装效率,也要考虑到PCB在设备中的传送方向;SMT设备轨道的最大和最小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PCB外形尺寸的选择,若尺寸过小,可考虑通过拼板或增加工艺边的方式使PCB的外形尺寸符合要求;为提高设备对SMD放置坐标识别的准确性,应在PCB表面合适位置放置适当数量、适当尺寸的光学识别点;为提高PCB测试的效率和全面性,应考虑在电气节点设计测试点,以便通过在线测试设备对PCB进行电气测试,等等。

2.4 通过PCB设计提高焊接的可靠性

电子装联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管控的一点就是焊接的可靠性。焊接是一个特殊的工序,其结果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只能在产品交付使用后其质量问题才会显现,因此在PCB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焊接的可靠性。

例如,进行PCB焊盘设计时,为保证熔融焊锡表面张力平衡,SMD两端焊盘应对称;元件焊端或引脚与焊盘搭接后的剩余尺寸应能够保证焊点能够形成弯月面;为增加细间距引脚封装元器件的焊接合格率,可采用工艺导流盘设计;为提高与大面积铜箔连接的焊盘的焊接合格率,可采用“花式”焊盘设计,等等。正确的PCB焊盘设计,在贴片加工时如果有少量的歪斜,可以在再流焊时由于熔融焊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得到纠正。而如果PCB焊盘设计不正确,即使贴装位置十分准确,再流焊后容易会出现元件位置偏移、吊桥等焊接缺陷。

此外,在元件封装选型、基板材质选择、组装方式、元件布局、阻焊层设计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来保障焊接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PCB的可制造性设计,要求设计师能够全面了解到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进行综合考虑,以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对于集团型企业,所属各制造工厂不同制造能力的平衡和选择,也应在综合考虑范围之内。这对于设计工程师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PCB的可制造性设计是应该由一个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来进行,而不应仅仅是一个设计工程师来完成的工作。

3 可制造性设计应用的必要性

客舳圆品的要求一般离不开三方面:品质高、成本(或价格)低、供货周期短。要确保产品高而稳定的品质、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和准确的交货时间,我们的生产线必须要有一套所谓的坚固工艺,即产品对各种影响它表现的外界因素的灵敏度很低。也就是说,这些外界因素不论如何变化,产品的整体效果还是稳定不变或只限于合格范围内的变动。而坚固工艺是必须通过设计、工艺能力、和设备性能之间较好的配合才能实现的。

第3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对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产活动中,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充分把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对促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

1.1高效性。机械制造自动化采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严格按照相关的生产流程进行自动化操作,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改变了过去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具有高效性的特征。1.2安全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更加的智能化,可实现事故报警及自动诊断,在遇到生产事故时,可有效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具有安全性的特点。1.3可靠性。自动化设备多由电子元器件组成,其特点是性能稳定,不容易发生损坏,使用寿命较长,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较为可靠。1.4节约性。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机械制造自动化将人从生产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节约。此外,机械制造自动化可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1.5改变了行业的劳动形式。在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的年代,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需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随着机械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转而进行高技术性的脑力劳动,改变了行业的劳动形式,加快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1.6应用范围广。机械化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除机械制造业之外,在工业、建筑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也较为深入,有着明显的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对机械制造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力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实用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确保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能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出最大价值。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各个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运用不同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别是那些成本低、投资少、效益快的自动化技术,要进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还不具备高度自动化的CIMS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要大力发展该技术还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总之,机械自动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时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逐步转变机械制造生产方式,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向“高度自动化”方向靠拢,从而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3.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笔者认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未来我国机械技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高频CPU、RICS芯片等先进的设备将会被广泛运用于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将会密切配合,在各个生产领域发挥巨大的价值。3.2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较为广泛,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综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直观明了的在操作屏幕上观看生产情况,并可以完成对声音和图像的剪辑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还能节约人力成本。3.3以绿色发展为主。传统机械制造业发展方式粗放落后,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未来的发展中,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将以绿色发展为主,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实现机械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4注重实用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发展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机械自动化的“高大上”,而是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确保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预见,注重实用性将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4.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仍然较为薄弱,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深刻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向高度自动化的方向靠拢,确保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能够赶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作者:谢秀勋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发展

机械制造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当前已经成为具有支撑经济作用的生产产业之一,而自动化技术使当前机械制造工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成为机械制造企业改革的主要基础技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其本身具有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的优势,并且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正逐渐完善,为实现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但是以当前自动化的落实程度来讲,当前中国机械制造业电气化水平处于中游状态,与发达国家或者其他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从技术层次的角度来看,在设计阶段,对于制造方案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并且存在一定的技术水平落后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优势

(一)提升当前机械制造生产能力

在机械制造的整个体系中,其主要的设备需要具有高敏捷度以及高精确度的特点,在实际的工作工程中,需要利用自动化程序对其中的工序进行控制,这种工作形式从本质上来讲,需要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增加一个控制程度,可以控制每一道工序,使人为失误的原因大大减少,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机械制造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失误事故,避免为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二)此技术安全性高

在机械制造中,所使用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其本有都具有故障报警系统,当事故发生的之后,对工作人员进行警示的同时,可以自动暂停当前工作,并对自身故障原因进行诊断,因此,在机械制造的具体生产中,此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重大事故的产生因素,并且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人员受到伤害事件的发生,使整个生产链的安全l生得到保证。而且自动化设备由于工作得到时候,重要是电子器件在进行工作,但是电子器件本身不会出现受损现象,从这点可以了解到,自动化技术的时候。可以使当前的生产始终保持在一个稳点的效率汇总,而且整体工作的稳定性较强,这对于提升当前企业生产效率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性作用。

(三)使当前的劳动模式得到改变

在机械制造中,传统的方式是使用人力资源,进行产品生产,旧模式下的工作方式不具有高效性,并且对于员工来说大大增加起工作量,使员工在工作时容易产生疲劳状态,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时下的工作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得到解脱,使机械制造业变成一种需要更高技术支持的产业,使机械制造业本身的便利性得到提高,变成一种专业性更大的技术性产业,因此自动化的使用成功使机械制造业工作类型发生转变,并且自制造的产品不在拘泥于人工生产得到粗略加工,使生产的产品更加精确化,促进当前的工业生产的发展、

二、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的状态

(一)设计方案没有达到前列水平

我国的工业生产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单以自动化技术作比较,由于自身起步较晚,与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使生产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以及工艺制造水平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设计方案或者产品具体参数上,都不具有可比性,没有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对于此技术的开发程度较为落后。

(二)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差距

发达的工业国家,由于在很早的时候已经专注于本國工业产业的发展,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其技术水平已经非常的领先,并且为适用于当前领先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制度随着新技术的研发不断完善。并且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保持生产效率的同时,使各阶段的管理精度加大,杜绝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从整体上减短生产周期,以及开发周期。在国内,我国当前的机械制造行业在管理层次上相对落后,而且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十分有限,使自身产品质量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急需改革发展。

(三)自动化使用程度不高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可以代替很多需要高精确度的工作,并且计算机技术的特性可以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对于机械制造行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从本身具有的优势来讲,两者之间的融合,使生产管理模式偏向数字化、集中化发展,并且机械制造业也需要紧跟当前先进管理制度,向全自动化发展。此目标的实施。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式工作、智能式监管、集中式分析等。在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企业中。很多机械制造工序依旧使用人力,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本身的自动化建设速度需要提升。

三、机械制造技术在当前形式下的发展方面

(一)提升技术的各项性能

自动化技术在最初使用机械制造行业时,只具有简单操作任务的功能,但是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其本身的智能性得到加强,智能性系统是计算机建立数字化模型,并对执行部分下达行动指令,实现工作的自动化。科技时代的到来,使该系统的该项能力得到提升,使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可以更好的相融合,实现智能自动化工作系统,而且当前科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所需要的产品具有更高的需求,要求产品的精确程度以及工件质量可以更好的使用于当前科技研究,因此今后的自动化技术需要逐渐朝着优化性能的方向迈进。

(二)使工作具有高效性

对于判断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角度来看,其具体的判断依据便是在此技术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其本身具有得到精度以及效率是否达到预期中的标准。信息化时代。代表着一段新的进程。在此进程中,机械制造中所需要的配件设施也需要及时更换,尤其是高新技术配件,例如CPU等,此类配件的更换,可以更好的实现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本身的精确程度。可以大大加强当前企业在机械制造业中的竞争能力。

(三)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工艺水平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成本的减少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且对工艺手法进行创新,有助于当前的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根据当前形势。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方向应该具有多方向、复合加工等特点。其中复合加工指的是通过多轴系统控制,减少整个工序需要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生产技术。工艺方式呈现多方向发展,需要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多种预选方案,最终对各方案进行选择,选择最优的方案,因此在今后的工艺发展中需要以这两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四)自动化技术功能性的发展方向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本身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在当前已经被应用在很多行业中,例如教育业等。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将需要的音频资料以及通讯信息集中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编辑创作多媒体文件。此技术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工作中,通常应用在信息分析的工作中,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处于工作状态设备的具体状况进行集中分析,但是此技术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因此对于当前机械制造企业来说人才的储备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

(五)使操作界面直接体现需要的数据

工作过程中,如果使需要的数据可以直观的体现,那么对于数据分析工作来说。可以有效的减少本身的工作量,使数据分析工作的便利性得到提升。信息流通一般情况下是以文字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音频技术。将文字形式的信息转变成一种更直观的信息模式,使分析工作具有精准性。

结束语:

第5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关键词】 机械制造 自动化技术 发展现状 特点 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度的有效指标之一,是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机械制造业的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随着科技发展的时间变迁,积累了大量机械制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国际市场竞争现象越演越烈,如何将高科技因素融入机械制造中,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1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1 机械制造的系统性

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感应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以及新开发材料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产品的设计,销售网络、组织管理等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现代技术运用。机械制造技术需要将传统的制造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制造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制造过程。

1.2 机械制造的综合性

机械制造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加工制造的本身过程,它的产品面向整个市场,并且涉及到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机械制造的终极追求是产品投放进市场后的应用情况,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1.3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体现了市场竞争要素

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产品生产率,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矛盾已经逐渐向实践质量和成本三者综合考虑的矛盾。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可以将质量、时间、成本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2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将制造业作为了国家重点发展行业,但是由于我国的制造业起步较晚,拥有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许多领域仍然需要依赖对国外进口完成产品的加工制造。

2.1 我国的传统管理模式落后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实现计算机系统代替人为管理,并且尤其重视对体制的改革和生产流水线模式的更新。已经全面提出了精益生产、高效生产、准时生产的管理思想,但由于我国进入信息时代时间较短,对于先进管理模式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对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运用并不广泛,还是以人为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2.2 自动化技术落后

与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相比较,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掌握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设计的产品方案相对较为落后,仅仅是简单利用自动化技术,目前还无法真正做到将机电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我国使用的机械自动化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并且,已有的自动化的设备数量太少,导致我国自动化整体水平较低;再次,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机械自动化水平已经具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而我国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度较为缓慢;最后,我国的机械种类选择的局限性比较大,质量也无法达到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使用的范围也不够普遍、广泛。因此,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自动化设备的利用率也非常低,与国外的机械自动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3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3.1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和网络化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融入网络化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技术普及的市场大环境下,监视技术与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械制造的产品,因此,将机械自动化融入网络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局域网络技术还将运用到大量的家电设备中,逐步渗入人们的

活,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生活模式,正常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3.2 以智能化为依托,发展实用型机械自动化技术

人类的社会进步一直伴随对智能的开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进行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与传统机械制造自动化最大的区别,也是工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体现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理学、运筹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进行人工智能模拟、自动编程、人机接口和对话,在加工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决策,从而取代部分人类脑力劳动,对人类的职能进行收集,从而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层次的发展是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的智能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当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实际需要作为导向,采取与之相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只有将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核心原则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才能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取得高效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以新材料为支撑,进行绿色化发展

随着社会环境受到各方的关注,绿色化发展是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工业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依靠掠夺环境资源进行自我发展,但地球上的能源有限,不能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从而改变高投入低收入的局面,必须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生态环境与机械制造发展的平衡,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4 光机电一体化发展

将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机械技术交叉融合的光机电一体化发展是现阶段很多高新企业以及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机械一体化产品的基础,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高附加价值的机械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激光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光能驱动等等均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4 结语

机械自动化产业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对机械制造的产品需求还在持续加大,但是落后的生产技术限制了我国机械产品输出,因此,应当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被不断应用在机械制造生产活动中,极大程度地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我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研究,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克石.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3(03):5-6.

[2]张西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3(08):78-82.

[3]金丽华.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j].才智,2011(19):71-72.

[4]程海洲,苏张磊.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河南农业,2014(04):63-64.

第6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电视媒体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各大电视台的竞争日趋激烈。县级电视台作为地方基层电视台,其在地方拥有着较大数量的受众群体,同时也是我国数量较大的电视传媒机构,其在基层政治宣传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给地方政府政策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由于我国目前电视媒体发展状况的制约,我国的县级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大的资金问题,而资金又关系到了电视台的设备问题,因此县级电视台的制作和播出水平较低,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即是对县级电视台数字制作播出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工作进行的分析,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 制作播出网络 升级改造

自从我国普及电视以来,电视媒体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国一些大型电视台逐步推广高清数字电视业务,为老百姓送去了更加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娱乐生活质量。但县级电视台高清数字改造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群众收看电视节目的质量。

1 电视台制作播出网络的概念

随着高清电视节目的推广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媒体技术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同时运用网络化的制作和播出技术也使得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了根本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高质量的节目就会造成高投入成本,在运行的过程中也需要高新科技设备的支持,否则很难达到既定标准,从而影响电视节目的质量。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播放节目时采用的是手动切换的方式,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工,为相关工作人员增加了劳动量。但现代网络播出系统是采用自动切换方式,利用计算机内已设定的系统进行播放,这样就可以提高电视台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电视质量。

2 县级电视台数字制作播出网络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问题

县级电视台从节目质量、收视率、广告收益等很多方面与上级台相比有很大差距,其在赞助商和政府资金支持上更为欠缺,这主要与当地政府和经济发展问题直接相关。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县级台实施自收自支管理模式,电视台的开支单靠广告收入以及有线电视收入非常困难。台网分设后的县级台生存更是难以为继。因此,县级电视台的资金缺乏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2.2 政府支持问题

县级电视台作为地方政府宣传工作的核心工具,其对政府法令法规的实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给予县级电视台较大的支持。但从目前我国大部门县级地区电视台的发展来看,政府各项支出一般都是负重前行,地方债务更是出现隐性危机,因此支持力度较弱,无法形成有效的帮扶机制。

2.3 自身发展问题

县级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对电视台的数字网络构建造成了阻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适应模拟操作播出模式,对于新型数字制播系统了解不足,没有足够熟练的操作技巧。同时,在维护各类新型数字化设备方面的能力也略显不足,只得依靠设备厂家进行设备维护,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

3 县级电视台制作播出网络的升级与改造

3.1 增加拨款和赞助力度

想要对县级电视台的制作播出网络进行优化提升,首先就必须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因为县级台更多是地方政府与当地人民的利益代表;其次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各省每年都有文化事业专项经费拨付地方;还有就是电视台自身还需通过创优自办栏目,提升收视率,加大与网络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等措施手段提升广告收益。这样就可以使县级电视台的资金得以提高,利用资金对数字网络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县级电视台的设备质量。

3.2 制作播出网络的更新与升级。

对于新型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来说,其主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实力的县级台可采用大洋、索贝、新奥特等公司产品,他们拥有业内领先水平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但价格不菲,且各自有独立知识产权,软硬件多有加密设置。资金实力不足的台站可自行改造升级,升级改造原理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对采、编、播三部分设备进行高清设备改造(实在没有实力的可更新为标清设备),然后用以太网进行系统连接,有条件的可实现硬盘存储阵列实时存储,这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播出质量,设备更新升级关键要把握先进性、兼容性、可拓展性、安全性、实用性以及高效优质的售后服务。

3.3 培养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对于提升高清数字网络的升级和改造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首先,提高人员素质可以让县级电视台的员工熟练掌握新型电视制作和播出设备的操作技巧,同时也可以完善在这方面的知识。在提升员工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使县级电视台的网络技术更加完善,能够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制作模式,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保证节目的整体质量。所以各县级电视台应该举行定期的技能知识培训,通过讲座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

3.4 展开互助合作

各县级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力较小,因其只对本地区内的政策及节目进行播出,与大型电视台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首先各县级电视台之间应该建立其良好的互助合作管理,并形成定期交流学习的模式。其次是与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融合,比如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以此来把握舆论导向、抢占话语权,同时还需拓展自身广告利润空间,做到取长补短。

4 结语

县级电视台是电视媒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清数字电视网络发展的今天,县级电视台也应该加快优化和改革的步伐,同时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县级电视台的改革,以确保当地群众收看到质量较高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孙东升.节目制作中的数字化技术优势与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3(09).

[2]吴新宇.浅谈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

[3]王文晓.县级电视台数字化制作与播出[J].新闻传播,2009(08).

[4]高武.县级电视台制作播出设备的升级改造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0(05).

第7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本文主要对空压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结合一些具体特征对空压站电气控制系统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

【关键词】空压站 电气控制 改造

1 空压站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可靠性差、精度低

我国很多工业生产企业都大量采用压缩空气,并且控制形式是单机的,机组出气压力控制精度非常低。控制系统以人工操作为主,这种控制在故障发生时不易被发现,并且人工操作可控性差,控制精度低,导致可靠性能差。

1.2 安全性大、噪声大

空压机在以前使用时,内部电流负荷过大,因此在人为对电路实施操作时,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安全因素。此外,电路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不实施改造,空压站内的硬件配置、变频器通信等设备安全性能会大大降低。空压站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主控压机在运行时会发出巨大的噪声,并且还时常出现空载运行的状况,使企业浪费了大量能源。

2 空压站电气控制系统技术改造措施

2.1 改造方案

在生产过程中,改造方案要按照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实施,工业空压机一般应用的主控制器为PLC系统控制器,还有一块扩展模块,负责模拟量的输出和输入。运行方式则依靠变频器,如果空压机内的供气负荷超过规定指标,主控压运行超过规定标准,控制人员可以对空压机的主控电源进行调整,可将当前的变频电源切换到工频电源模式,变频器供电的设备转为机组1,后面的供电设备使用同样的方法供电,确保空压站内的每一台机组都能通过变频形式运行。控制器面PLC与变频器通信方式主要依托RS―485串联形式,控制界面应用的人机界面形式,而且屏幕可触摸。

空压站内的变送器和变频器以及空压压缩机共同作用可以形成一个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为闭环反馈形式的。空压站的模拟量模块会将现场测量值包括压力、温度等输入和输出,并将其全部装换为有一定比例的数值,再将这些数值与事先设定好的数值进行比较,PLC主控制器可以对测量值中的压力实施控制,并通过总线协议对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进行调整,对空压机组的运行速度实施自动转控,以此保证空压站的自动控制值能一直处于设置范围内,最终实现恒定控制。

2.2 硬件配置

空压站自动电气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模块主要应用的PLC和FXON―3A,这些系统都是全数字智能变频形式的控制器,变频多采用自动化模式。空压站电气系统的组成硬件线路接地方式如图1所示。

图1中变频器ACS800输入端口为自动或手动形式的,SA14始终保持在选择开关的自动工作位置上。而DII输入端口为启动信号模式,如果一旦总线出现故障,线路操作人员可以手动将SA14调到运行位置,在输入了电信号以后用手动方式对电路电压信号速度实施调节。

2.3 PLC变频技术应用

空压站电子控制和通信工业的网络协议是MODBUS通信协议,该通信协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变频器实施控制,包括机器启动、运行速度、变频器频率、通过的电流量、电流实际功率、电压值等数值,在实施控制以后可以实现多方位、全数字的通信方式。变频器具体的组成有:

(1)通信硬件装置。该变频器可以在运行时加装一块串行的通信板面,和一个总线通信的串联配置器,对总通信线路实施串行需要应用一条电缆,电缆为2芯电缆,还带有一个屏蔽层。

(2)变频器的通信设置模式。该变频器是通过计算机实现连接的,因此,操作人员要对通信的特殊格式进行设置,需要设置的格式有通信频率、数据大小、数据检验、拉长和协议格式等。

(3)变频器通信参数设置。可以将变频参数设置为87组,可将组内通信模块连接设置为3;通信概率设置为1;按照变频器的通信格式,可以将参数的51组内的波长、数据值设置为1。再根据参数控制的相关要求,对变频器中的1组、9组、10组等参数进行设置。

(4)通信的串行模式设计。总线协议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扩展性,因此,厂家在生产时可以对设备进行简单操作,并且依靠各级线路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可对整个系统实施监控,并且监控应用集中形式,显著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4 人机界面的升级和改造

空压站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还应用了人机界面,对界面的设计更加完善,可使应用性效果大大提高。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一大特征是可触屏,应用上海电气生产厂家的M510触摸屏。通过这种触摸屏可以更加方便对参数实施设计、编辑、修改。并能及时对报警、操作流程、打印效果准确显示。

依据空压站电气控制系统的屏幕显示界面的主要内容可知,这种触屏显示界面可以清晰的对各种电路参数进行显示,在空压站电气控制系统升级方、改造结束以后,变频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在运行时会比以前更加稳定、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压站内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还能使空压站内的能源消耗大大降低,为企业节约了很多设备运行的成本。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空压站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的主要特征和缺陷进行了论述,并对空压站自动电气系统的技术改造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表现了通过这种技术改造可以使空压站电气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能耗,对工业生产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崔巍.空压站自动化仪表及电气控制系统技术改造[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1).

作者简介

郑博升(1989-),男,云南省玉溪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卷烟厂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第8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深入推广及应用,微电子制造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人才培养专业涌现并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电子制造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制造基地,社会对各类高级电子制造工程师需求强劲,微电子组装与封装人才需求迅猛增长,电子制造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微电子制造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力求使学生具有微电子工程学、电子组装、电子封装、微电子元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微焊接互连工程学与基板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电子制造过程的系统设计、工艺设计、系统检测、设备运行与可靠性、可维护性设计、复杂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可在微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微电子封装、电子组装以及印制电路板制造等电子制造服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行保障、生产组织管理及其它工作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微电子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具体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的掌握微电子制造工程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微电子工程学、电路分析基础、电子设备精密机械设计、电子工程材料、微电子元件与半导体制造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电子组装技术、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2)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对复杂的微电子制造设备进行基本的运行操作、调试维护和初步的故障诊断分析;(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与知识更新能力,了解本技术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由于微电子制造工程具有的专业跨度大、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微电子制造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打破现有人才培养手段,体现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引入以创新性试验设计为主、以科研为辅的教育理念,倡导实行以工艺为主线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以理论学习为基础、重点改革试验设计、引入创新性设计试验、引入科研,通过边学习、边设计、边实践、边创新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技术研究与认知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具体说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能力:(1)在构建微电子制造工程为主线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创新性设计试验,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即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把创新性设计试验引入课堂,通过设置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试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设置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技能。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实验环境。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方式,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创新环境中,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创新活动。(3)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划定一些范围,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思考提出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微电子制造工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有的纯理论式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具备实际的操作技能,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因此,微电子制造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法具体如下。

 

(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在微电子制造工程的教学体系改革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内容,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同时强调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提倡的是以微电子制造工艺为主线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强调就业方向,注重技能培养,强调行业特点,注重企业需求。“教室—— 试验室一体化”、“教学—— 生产一体化”、“教材—— 技术文件一体化”、“教师—— 工程师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2)打造面向产业链的知识体系。

 

微电子制造工程的知识体系科研从“纵向”整合与“横向”整合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顺应先进电子制造技术内在要求,在“纵向”上依据电子制造产业链这条主线来设立相关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半导体制造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印制板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子工程材料、电子组装技术、电子制造专用设备等,在 “横向”上突破学科界限,为配合“纵向”主线设立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微电子可靠性工程、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电路设计等。

 

(3)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把科研引入课堂。

 

充分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有效进行项目分解,将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及较强实践性的子课题向学生,吸收本专业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激发学生的科技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创新精神的教育新机制。

 

(4)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环境。

 

普适人才培养和定制人才培养相结合,在普适人才培养中,学生可充分涉及教师科研项目、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实践环境,培养出一定普适性的人才,其优点是基础面宽,人才可塑性强;在定制人才培养中,可依托校企联合培养环境,预先签订人才就业意向,根据企业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增加应用性的新课程,拓宽学生的应用知识面;通过整合课程设计系列,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直接与企业实际课题的结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我国首先设置该专业的工科高等院校。自2003年专业设置以来,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与科研机构纷纷关注,使得本专业在业界享有盛誉,成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通过上述培养模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国内著名的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如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伟创力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联合培养关系,构建了科泰、VALOR等多个联合实验室,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性强, 就业率高,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

第9篇:电子制造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 我国目前已经确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也就意味着低碳革命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旋律。在此种情况下,高能耗的产业、技术、产品将逐步因为政策面的导向而退出市场。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引导先进技术的行业,其生产的产品更多的将用于先进的技术领域,所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要在低碳环境下发展就应当对自身进行全面的调整,从技术、标准、市场、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低碳化、高端化调整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概况

在上个世纪末期,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在国际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的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了劳动力优势进一步扩展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扩大份额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制造业已经成为了部分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从规模、技术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些电子产品如:手机、计算机、数码产品等都在世界的市场中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可见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规模。虽然具备了规模优势但是从产业内部的结构看,还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其形成的优势也仅仅是因为劳动力的价格优势而形成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规模化优势,而不是内部产业结构和技术的优势。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附加值较低,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我的电子产品的外销比例达到了六成,而其中加工的贸易额占到了八成,以此可见,我的电子制造业所带来的生产和贸易规模是以代加工为主的这就意味着其产品的利润仅仅是建立在加工成本低廉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缺乏自主的关键性技术,因此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不强,从品牌到研发、从创新到盈利能力都与国际电子巨头有着较大的差距。

此种产业的结构和规模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显然不会有利于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自主技术和研发的缺陷会导致整个制造业的产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上,此种格局显然不会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整个国际市场出现了隐形的贸易壁垒,此种市场状况将会导致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出现危机,所以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将如何应对就成了整个产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2 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低碳经济中的机遇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的确立,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到了必须做出调整和整合,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的看出现的机遇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智能和节能建筑的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就是对能耗比例最大的建筑行业进行技术性的转变,无论是材料、工艺、管理都需要降低其对能源的效果。而建筑的使用过就成为了降低能耗的核心。智能建筑就是适应此需要的发展方向。而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直接相关的就是在建筑中大量使用的传感器、远程控制系统、计算机等,这些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一方面降低了能耗,一方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成为了建筑管理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方向。大量的电子产品的集成当然给电子信息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市场,也带来又一次机遇。

2.2 交通运输绿色运动

实现低碳经济的另一个减排重点当然是对交通运输业的排放量的控制,无论是发达或者发展中国家,车辆的燃油尾气排放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主要是因为人们出行的需求促进了交通制造业的发展,数量和吨位的增加都导致了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的激增。在减排的要求下,交通运输业给电子信息制造业带来的机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工具的只能化控制,让驾乘更加的舒适;二是,交通管理智能化,如:对交通指挥的智能化将优化出行的路程,降低能耗;对交通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将节约电力;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和推广将直接减少尾气的排放等等;三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电子化远程办公成为可能,着也从某处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因公出行的几率,从某种方面也降低了排放。

2.3 电子服务行业的发展

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当前的电子服务行业的发展,网络、通讯等技术和民用化转变都使得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成为了商务和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这些趋势恰恰迎合了低碳经济的理念,从而形成了推动二者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合力。在此种发展合力的作用下,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高度集成的电子产品将逐步进入到市场当中,其功能更加的强大,因此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围绕此种需求而进行技术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更加适应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

2.4 工业生产的信息化

工业生产中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来完成生产和管理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了,而且此种发展将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工业控制技术将从单纯的自动化生产转变为生产控制的优化与合理控制,即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在完成生产工艺需求的同时对生产所消耗的能源进行合理的控制,以降低能耗成本提高产出利润。具体到生产中一些智能化的传感器系统可以控制设备的启动和运行,一些智能化的变频技术将控制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和设备损耗,同时通过软件将各个系统串联起来,使之运行的更加高效化这些都可以达到为工业生产降低能耗的目标,这也是低碳经济的需求之一。

2.5 能供应方式的改进

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衡,主要的能源产地较为集中,因此以往都是依靠单纯的能源原材料的输出来满足各地的能源需求。这就给整个运输体系带来较大的压力,也提高了能源成本,进一步增加了能源产业的排放量。因此我国目前正在打造以电力输出形式为主的能源供应模式,即在能源原材料产地就地使得能源转化为电能,利用特高压电网对其进行输送,以此降低能源原材料的流通环节,降低碳排放。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影响较大的是对电力基础设置的智能化改造,此种改造就是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力供应网络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此提高电力供应中的不必要的浪费,以此提高管理的效果和提高利用效率。智能电网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工程,这个庞大的工程体系将带动更大范围的技术升级,当然也会给电子信息制造业带来机遇。 转贴于

3 电子信息制造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对策

3.1 改变生产工艺引入低碳技术

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谋求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应当首先做到低碳生产,因为低碳经济环境下,产业的低碳是先决条件,如果电子信息制造业自身没有实现低碳化,那么首先将被市场和政策所淘汰,就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应当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首先将自身的生产技术转变为低碳技术,这样才能做到先生存后发展。具体的策略可以是将低碳技术逐步的融合到传统的技术中,即通过自身的局部的技术改造进行节能减排,然后一点带面的对原有的高能耗技术环节进行改造,以此完成全面的产业化的技术升级。尤其是新引进或者开发的生产线更应当首先以是否低碳来衡量项目的可行性,以此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

3.2 利用低碳标准规范行业标准

从宏观上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实际上一个自我国占有较大经济地位的领军行业,也可以说是某些地区的特色支柱。因此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首先应当就行业的一些标准进行改进和规范,即实现行业管理和规范低碳化。以此促进企业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首先,应制定更加严格的与发达国家接轨的产品的能耗标准,即规范电子信息产品的能耗标准,以此达到产品的低碳化,以适应未来的市场;其次,制定企业的排放标准,即按照低碳的标准来对电子制造业进行强制的减排,实现生产过程的低碳;最后,借鉴国际经验,将减排的标准和措施国际化,以求为发展留有空间。

3.3 建立低碳化的市场机制

在行业规范建立后,就应当对市场进行规范,即将低碳化的标准引入市场,从而提高市场中对低碳产品的认知度和占有率,以此鼓励产业的低碳化。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种类繁多,虽然有相同的国家标准,但是实际上产品的质量却良莠不齐,一些企业利用规范的漏洞生产能耗大而质量差的产品,并使之流入市场。因此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从生产的原材料做起,逐级控制产品的能耗和质量,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节能等级,最终形成市场化的良性循环,以此推动整个行业的低碳化转型。

3.4 走高端化的技术路线

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中,欧美企业占据了价值链的两端,创新、品牌等价值活动牢牢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而我国的“生产制造”则处于产业链低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逐步向低碳化、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要延伸产业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和质量。而走高端化的道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投入研发,利用领先的技术生产高端产品,这对占领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生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克服隐形的技术贸易壁垒就需要走高端化的路。

4 结束语

低碳是一种标准,低碳经济就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使得全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达到低碳的标准,这当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目标。然而国际环境和我国的发展都使得我们不得不作出低碳的选择。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走在先进技术前沿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应当在低碳经济所带来的低碳机遇面前,正确选择自身改革和发展模式,围绕低碳这个标准核心,建立其自身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利用技术改造、提高行业标准、技术研发等手段获得良好的竞争能力,使自身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获得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明琼,低碳经济条件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J].中外企业家,2010(10).

[2]秦禹军,发展低碳经济与制造业技术革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3]柏艾华,低碳经济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4]罗宏莹,低碳经济下的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生态经济,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