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影艺术赏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有关电影《金陵十三钗》故事情节
和音乐艺术的总体概述 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张艺谋指导拍摄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华语地区甚至是世界范围之内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电影是根据严歌苓这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大家作品改编而来。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拍摄投资和筹备时间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电影演员的阵容更是空前强大,邀请了美国的著名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中国的实力新生代演员倪妮等一块担任主演。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南京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之中,来自不同的阶层的人们在一座大教堂中相遇,这些人都将自己人性中最善良和可爱的一面进行展现,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自从拍摄以来就引起了电影观众的广泛关注,电影上映以后更是收到了极大的赞誉,成为当年上半年票房收入最好的一部大片。
日本从1937年的7月7日开始正式大规模侵略中国,并且于同年攻占了南京,整个城市都处于日本的统治和侵略中,只剩下一座教堂没有被发现,冒充教堂神父的美国人约翰、一群青楼女子和几个女大学生就一块躲在了这个相对安全的狭小空间之中,然而教堂外面的世界却正在经历着一场浩大的战争灾难。教堂之中宁静的生活因为一群日本兵的侵入而变得惶恐不安,那些有着人性和善良之心的同胞为了营救女学生而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替换。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情节发展也是曲折轮回,女学生被日本兵强迫去参加节目演出,然而有着坚定爱国信念的女学生坚决不从,试图采用自杀的行为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和坚定的决心;此时那些经常被世俗瞧不起和唾骂的风尘女子为了保全几个女学生的性命,决定用她们自己来替换那些大学生去参加日本人的节目演出,因为在她们心中明白此次前往的最终结果,所以她们偷偷地都在衣服袖子中藏了一把剪刀,那种视死如归和坚决同敌人抗争到底的觉醒顿时映入观众的眼帘,深深打动每一位电影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这就是电影最为成功的一个亮点。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作曲家陈其钢先生作为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师,亲自担任音乐的配乐指导,在电影的音乐创作过程中成功对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刻画和塑造,将电影的场景进行了有效地烘托,让电影音乐同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为电影的成功增色不少。
二、对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音乐艺术的赏析
(一)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非原创音乐的表现力
作曲家会根据电影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对音乐进行适当的改编,并不是对音乐中的那种传统元素进行照抄照搬,正是这样的细微和用心才让电影画面和音乐之间相得益彰,音乐元素在电影场景中到位的运用起到了一种渲染的作用,将电影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当豆蔻用一根弦的琵琶演奏《秦淮景》的时候不幸惨死,当教父约翰找到豆蔻的时候还依然看到了那一把滴着血的琵琶,这时电影的音乐背景再次响起来琵琶的演奏曲,营造了一种伤心和沉重的氛围,这一电影场景和音乐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深处,同时日本人生性残忍的一面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印证。歌曲《秦淮景》再次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是伴随着爱情的发生而出现的,同时搭配上那婉约风格的二胡乐,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这一段难能可贵的情感进行了讴歌和赞扬,虽然这段情感的前途十分迷茫,可是优美的音乐却让这份情感变得更加美丽动人。小提琴这种乐器虽然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可是每一次出现都带给观众一种气势澎湃的感觉,秦淮女子那种一反传统的新形象和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这一刻都展现给电影观众,在这一刻就显得更为特殊和重要。音乐《秦淮景》在电影最后结束的时候再次响起,同时在管弦音乐的基础之上还配上了民族音乐元素,将电影中秦淮女子的形象进一步深化和突出表达,可以说音乐在电影中自始至终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这首音乐也时不时会通过女学生们吟唱在教堂中响起,她们内心深处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祈祷着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赶紧结束,与此同时她们内心的恐惧感觉在这首圣歌的安抚之下逐渐变得平静下来,音乐和电影画面的结合并不仅仅存在这一点之上,当日本人强迫女学生进行表演的时候更加突出。电影中女学生集体合唱的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李教官,电影导演通过音画的一种蒙太奇表现手法将电影的战争主题思想进行了表达,战争中被侵略的国家人们是无缘无故的受害者,而发起战争的国家则永远要背负着一种罪恶。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的众多符号和元素都在音乐之中得到了深化和表达,尤其是电影中对于非原创音乐的创造性运用,作曲家精心进行改编,都让电影音乐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非原创音乐的作用
非原创音乐在电影中对电影的内容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有助于给观众提供广阔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音乐就要数《秦淮景》和天主圣歌,对于推动电影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影中豆蔻在演奏《秦淮景》的时候所用的乐器是只有一根弦的琵琶,当蒲胜将要死亡的时候是沉浸在《秦淮景》美妙音乐之中的。琵琶的声调刚听上去会显得有点单调,初听会有一种回味的感觉,将秦淮女子内心深处的那种重情重义的品质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传递。秦淮女子在将要前去演出的前一天将女性特有的一面展现给了观众,只看见电影画面中站着14位衣着艳丽的妙龄女子从远处慢慢走来,原先的琵琶背景音乐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西方音乐的风味,这种交互式的音乐表达手法将电影画面进行了刻意的突出,同时也完成了不同时空之间的完美转换,金陵十三钗那种英勇献身和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教堂中女学生在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吟唱圣歌来祈祷大家平安无事,也正是这首音乐将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推向了另外一个。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对于非原创音乐的创造性运用将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最大化的凸显和传递,将所要表达的人物和主题都放置在舞台之中,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女大学生在教堂中吟唱的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这首歌是通过混声合唱的方式展现给电影观众的,配合着李教官潸然泪下的场景,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作曲家同时为了突出教堂的那种庄重肃穆的感觉,使教堂建筑不能传递的感觉在音乐之中得到了弥补,电影殊的音乐使用其实是电影给观众的一种心理暗示,这种提示对于电影的发展和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歌曲《秦淮景》经过改编后在电影中的运用就成为秦淮女子的一种象征,电影音乐和人物形象之间有着默契的配合。
(三)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非原创音乐的选材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配乐大师是陈其钢先生,作为一位一丝不苟的艺术大师,为这部电影的配乐进行了三年时间的准备,并且亲自前往故事的发生地南京寻找灵感。1937年的南京正遭受着人类历史上骇人听闻的灾难,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都在这个教堂之中相遇发生碰撞,身上的世俗之感,女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教父约翰的人道主义,日本人的残忍本性和爱国将士的奋勇杀敌都在这一座教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就让电影的配乐变得更加困难,电影的配乐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兼顾到很多的元素,最终才能实现电影故事和音乐之间的完美结合。陈其钢大师最后选择了音乐《秦淮景》和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作为电影的主要配乐,将秦淮女子和女大学生的形象都进行了鲜明的刻画和衬托,最终凸显了电影的主题思想,收到了不错的艺术表现效果。
[关键词] 《冷山》 反战 人性 文本渊源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味道。《冷山》不乏美丽的风景,也有动人的爱情,但如果仅仅把电影读到这种层面,或许你会很失望。电影《冷山》是一部充满了多语性而隐藏了主角的成功的田园战争史诗商业片,采取层层演绎、层层否定、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不断让观众自己的结论,在旧的意境中叠加新的印象,极大丰富了电影层次,令人拍案叫奇。这部根据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风靡北美。导演安东尼・明格拉用史诗般罗曼蒂克的拍摄手法将这部描写南北战争的作品拍摄的凄美精致、荡气回肠。影片与同名小说基调吻合,加上豪华的明星阵容,造就了影片磅礴大气而又悲天悯人的风格。
影片表现美国内战后期各色人群的心灵回归之旅,与大多数描写战争的影片不同,本片展现出极为文学化的独特感觉,每一次镜头的转换都能使观众直接联想起原著文字的魅力。片中战争场面不多,但反战主题得以升华,这种叙述既不同于《辛德勒名单》中的略带煽情,也不同于《钢琴教师》中的刻意压制订《冷山》的风格是带有诗意的悲天悯人,于光怪陆离中展现战争中人性美丑,于传奇经历中体现人生真知。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批判与反思并没有刻意去表现。影片更多的是不动声色地叙述,但正是这种看似平静的不动声色,让观众更强烈地体会到冷静的镜头与令人瞠目的画面之间的巨大反差。
影片《冷山》讲述一位伤员逃兵英曼在灵魂仿佛燃尽之后,怀着对家园强烈的渴望支撑他站立起来,踏上艰辛漫长的归家旅程。英曼穿越战场的炮火,避过血腥的追杀,熬过极限的饥寒,抵挡住温香软语的诱惑,九死一生地回到冷山。此外英曼的情人艾达在山影交错的乡间忍受孤独,度过了蜕变期,学会与粗粝的生活抗争,在卢比的帮助下努力重振父亲留下的农场。严冬终于过去了,战争结束了,冷山又恢复了平静与美丽。失去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再回来,对于艾达来说,这里留给她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英曼成了她永远的记忆。冷山对于艾达即是她经受痛苦的地方,也是她再生的家园。又是一年复活节到了。在艾达沉静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事实变迁给她带来的那一丝沧桑和一份坚强。
影片反战主题集中展现的是受战争影响的人以及他们因为战争而改变了的生活。因为战争而激发出的人性的残忍、虚伪得到了彻底的暴露。影片弥漫着一种基于人性的反战情绪,作者对战争以及“战争的创伤”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理性的批判。这些思考是通过各色人物之口传达给观众的。影片将各种看法罗列,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寻求真正的结论。艾达说“我没有听过比这更荒谬的故事”。斯万泽夫妇说“农场上需要有人帮忙,再加上其他许多原因,他们将很高兴看到战争结束,看到儿子们从大路上走回来”。在逃兵们看来:“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所经历过的战斗并不像他们以为的那么单纯。他们己经被沾污了,因为他们盲目地为那些富人们对黑奴的所有权而战,是。仇恨”这一人类弱点驭使他们去打仗的。他们曾经是一群傻瓜,但他们现在醒悟了。”《冷山》并没有刻意去表现战争的血腥,它有的只是一种诗意般的悲伤与忧愁,于光怪陆离中展现善、恶人性,在传奇历险中感悟百味人生。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了浪漫色彩的中世纪骑士传奇,在平静的叙述中却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正是通过英曼回家途中的种种历险、艾达的所见所闻把人性中兽性的一面暴露出来:从疯狂洗劫普通百姓的联邦骑兵,到血腥追杀逃兵的南方土匪:从为了钱出卖英曼的农夫朱尼尔,到趁着乱世幻想发财的牧师维西,而最令人愤怒的是生活在冷山周围的以提各为首的南方兵,他们像土匪一样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滥杀无辜,漠视普通人的生命,甚至连妇女和孩童也不放过。弗留泽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反战分子,因而对战争罪恶的控诉不是他唯一的目的。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他描述了战争状态下普通人的绝望与无助、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以及自我命运的无从把握。
当战争爆发后,英曼怀抱着“保卫家园”的美好心愿走向了战场,却突然发现,在血腥而冷酷的厮杀中,人性的所有美好都消失殆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被他人随意处置,在顷刻之间丢失。而所谓的正义之战也无非是当局者骗人的幌子。劫后余生的英曼对人生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思考。心灵的疲惫与煎熬、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求促使英曼穿越战火纷飞的大陆,独自踏上回家的漫漫长途。回到冷山,不仅意味着回归平静的生活、回归爱的世界,更暗含了心灵的回归与人性的苏醒。在艰难的时世和旅程中,两个相隔万重山水的情侣,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战前的相恋,那些甜蜜的回忆、无尽的思念,伴随他们走过孤独而绝望的岁月,战胜恐惧与无助。唯有超越一切的人类之爱才是疗救一切创伤的良药。在英曼三百英里的回家旅途中,对家园的渴望、对和平的渴望、对生存的渴望、对重逢的渴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它们是人性美好的所在。代表着人类永恒不变的对生命的眷恋、对爱情的执着、对和平的坚守。并最终获取内心的宁静。
影片情节简洁明了,却属寓言式的史诗电影。作品的反战主题可以从作品的文学渊源追溯到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历经苦难回家的故事。《冷》沿用《奥德赛》的叙事模式,在情节展开与人物塑造方面几乎是平行进行,并在主题表达上对《奥德赛》进行变异,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首先在叙事结构上,《奥德赛》将男主人公回家、女主人公漫长的等待置于波澜壮阔的特洛伊战争的大背景下。《冷山》显然在模仿《奥德赛》,将英曼对血腥战场的回忆,旅途中的种种离奇曲折的故事,以宏大的叙事手法层层展开,向读者讲述一个奥德赛的英雄历险故事。同样是战争迫使男女主人公分离,同样是英雄踏上归乡之路,女主人公在家以智慧、坚毅、耐心等候。在一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劫难漂泊了十年才回到家乡,冷山男主角英曼――走陆路的奥德修斯,经历战争的残酷与死亡,从最初的热血沸腾到厌倦怀疑,走上一条艰难的还乡之路。奥德修斯归乡之路历经十三难,有莲花国的。忘忧果”,凶残的独眼巨人、海神的疯狂报复和阻挠、塞壬的引诱、美丽女王卡吕普索将近七年的强留等等。英曼在历险途中的磨难和诱惑明显带有亚神话烙印,四处搜捕逃兵的宪兵是他的敌人,河里的大鱼就像凶残的独眼巨人随时要把他吞入腹中;涨水的大河拦住去路类同于疯狂的海神,愚昧的村民随时可能成为杀人不眨眼的暴徒,就连狗也与他作对,从暗处猛扑过来。咬穿他的小腿,农舍里三个妖娆而女人分明是塞壬 的化身,而美丽的小寡妇萨拉则是竭力挽留奥德修斯的那位女王的变形。潘奈洛佩在王宫以自己的机智周旋于那些觊觎她美貌与财富的求婚者之间,耐心地等待丈夫的归来,而《冷山》的女主角艾达在爱人生死未卜、父亲去世、农场萧条的困境中,不得不放下南方名媛的身份,在卢比的帮助下,走上一条艰难的求生道路。为了等待英曼归来,艾达知道自己必须有所改变,重新振作起来。在卢比的影响下。艾达渐渐适应这种粗粝的生活。并学会了以乐观态度面对各种磨难。时光飞逝,艾迭由淑女变为衣家女,在她脸上已看不到曾经有过的悲伤、无奈,她学会了坚强。唯一不变的是对英曼的思念。
电影《冷山》在主题上延续了西方传统母题――爱情、战争、回家。但(冷山)绝不仅仅为了宣扬某种英雄壮举,而爱情也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作品是一部优秀的反战小说,并未刻意去描写战争的血腥,有的只是一种诗意的悲伤与忧愁。以完美的方式将《奥德赛》加工变形并赋予新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性的善恶和人的本质与无奈。年轻寡妇萨拉在丈夫参战死去之后,唯一的食物是一头猪,当三个北方佬把猪牵走后,她喊道“我就剩下那头猪了,把它牵走.还不如给我们娘俩一人一枪,现在就把我们杀了算了”。于是英曼跟踪三个士兵,杀了他们把猪牵了回来。人的无奈得到充分的体现。人的忍耐力似乎达至极限,人已变成非人。正因为如此,英曼迫不及待得想回到冷山,回到那个心灵的庇护所。同时艾迭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变得坚强、变得变通,可以忍受。彻底告别优雅舒适的生活,而且自始至终没有失去尊严和勇气,保持了福克纳小说里一直在赞赏的那种美国南方的爱、风度、勇气和坚毅。在英曼三百英里的回家途中,对家园的渴望、对和平的渴望、对生存的渴望、对重逢的渴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也是人性美好的所在。这也是电影永久艺术魅力所在。
细读文本我们还会发现作品的另一文学渊源,浓郁的中国情结。小说《冷山》(《Cola Mountain》)题目来源于中国盛唐诗僧寒山。故译作《寒山》更确切。说到寒山是盛唐一位隐逸诗僧,寒山身世扑朔迷离.其诗充满轻若浮云、淡若溪水的哲理与禅意。然而寒山却在正统文学史上未留下任何地位,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却名声大嗓于海外,在日、韩、美掀起一股颇具规模的“寒山热”,很有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味。在日、韩,三百年前已出现“寒山热”,被推崇为禅宗大诗人,许多作家以寒山为创作素材。美国年轻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理解如同天书,需用快餐式方式进入中国文化。所以当从日本人那里发现寒山诗后如获至宝,很快进入痴狂状态。寒山诗叙述方式简洁明了、直来直去、敞开天窗说亮话,正是美国的青年的性情,曾风靡一时。小说《冷山》描写人与土地复杂的感情与关系。也是“寒山热”背景下的又一力作。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各行业的普及,网络信息更加碎片化、实时化、个人化的同时,人们对互联网信息的需求也急速上升。随着3Gr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进步,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方式,利用了移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点,促进生产销售的强劲而稳定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所进行的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一种重要的服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终端 移动支付
移动互联网是近年来发展的新鲜事物,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产生大量的创新性应用与机会,有些应用甚至深刻地改变某些传统的行业。同时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个人电脑的连线上网,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职业和生活的需要,希望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查阅新闻、股市行情、订购各种急需商品,即实现移动互联,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有关技术支持下,移动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发展。
1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移动电子商务是由电子商务的概念衍生出来的。它是指利用依靠移动通信网和Internet,利用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C2C或O2O的电子商务。它将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它信息处理技术完美地结合,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
2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由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2.2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代。目前主流的是新三代的移动商务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的移动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访问和处理技术,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第三代移动商务系统同时融合了3G移动技术、智能移动终端、VPN、数据库同步、身份认证及Web service等多种移动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为电子商务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的现代化移动商务办公机制。
移动电子商务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使用,它涵盖了金融、信息、娱乐、旅游和个人信息管理等领域。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网上银行业务、网上订票、网络购物、娱乐服务、网络比价、信息推送与分享等。
3 电子商务的移动互联核心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也进入了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中。 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它的创新发展都会进一步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3.1 移动定位技术
移动定位:是指服务商通过移动互联网向手机用户提供的以定位、导航服务为核心,并包括其他衍生服务的业务,是一种新兴的应用十分广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新应用。
3.2 移动通信技术3G/4G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移动电子商务还是依托于3G的发展,而相对于3G,4G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这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带来诸多的机会。
3.3 近场通讯技术
近几年,“移动支付年已经来临”这一说法甚是流行,而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近场通信(NFC)。近场通信是一种基于标准的通信技术,能够简化交易,精简数字内容的交换,通过接触方式接入电子设备。
3.4 IPV6协议
IPv6是目前正在引入并逐步开展普及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空间将被耗尽,为扩大地址空间而产生的IPV6。由于其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这为无线通信与视频识别(RFID)技术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地面移动终端数量剧增,能为每个设备分配一个永久的全球IP地址,所以能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和各种接入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问题。根据 2012 年 3 月七部委联合下发的《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议意见的通知》,我国在 2013 年底前逐步开展 IPv6 的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为全面部署 IPv6 做准备。
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应用
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包括远程电商和近场电商,移动电商中的“远程电商”是指传统电商通过PC端的购物方式自然转化为通过移动终端的购物方式。而“近场电商”是在“移动支付中的近场支付”与“O2O中的本地化服务”共同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一个便于理解的概念。它是指通过移动终端选择本地化服务的消费场所,最后可以通过近场支付进行消费。目前较主流的应用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4.1 微信营销
微信是国内最大的移动应用软件,据统计,全国使用手机的用户远超于电脑PC用户,在使用时间、使用方便性来讲,移动用户要比PC客户端有更多优势,随着腾讯对QQ营销诸多的限制,微信营销以着使用用户多、腾讯限制低、操作简便、一对一传播、效果强、年龄层精准等诸多优势,让微信营销成为了现在最热门的营销方式。
4.1.1 微信与O2O电子商务
微信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最成功的一款产品。通过建立私密社交打通每个人现实的社交网络,以朋友关系链构建的消费者群体营销价值十分巨大。陌生人社交也在不断渗透每个人的交友圈子,用人作为营销工具去传播,并最终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闭环营销。而O2O实质就是带客到店。结合手机,到店就变得非常好办,O2O所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点进行切入,那么口碑营销、数据库营销、体验营销均可便捷实现。
4.1.2 O2O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整合
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可以依托微信的摇一摇、二维码扫描等功能,将用户导入到商家里面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各种支付方式,实现O2O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整合
微信摇一摇找出好友,直接在聊天窗口中向对方转账,无需对方的银行账号,摇一摇微信即可;去超市购物,不用排长队交费,定期推送专属的会员优惠 ,用微信拍下二维码,就能直接手机支付即拍即买;这些都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第三方支付公司财付通宣布,正式与微信合作搭建O2O支付平台,实现微信即时支付的功能。围绕“微生活”开通即时支付功能,实现一部手机走遍天下。
4.2 搜索引擎营销
根据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方式,利用用户检索信息的机会尽可能将营销信息传递给目标用户。
搜索引擎营销的主要模式与方法有:免费登录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优化、 付费登录分类目录、付费关键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
4.3 移动支付
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国最普遍的通讯工具。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凭借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支付应运而生。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参与方由电信运营、商业银行及卡组织、支付宝等第三方服务的提供机构。
借助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能够通过其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网上购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进行手机购物,让顾客体会到购物更随意,更方便。
如今比较流行的手机购物软件如“掌店商城”等,它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商品查询、商品检索预订、移动支付等活动,为客户提供装在口袋中的电子商店,让顾客尽享购物的便利。
4.4 移动票务
移动用户订购车船票、查询航班和定购机票以及定购演出票等,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贴身票务服务。用户还可以进行票詹檠、票务预订、移动支付等活动,同时可以使用短消息系统实现票务信息的点播与发送、订票确认、及时提醒等功能。
4.5 移动银行
它能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实现账户信息查询、存款账户间转账、银行转账、证券买卖、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代缴费、金融信息查询等功能。
5 结语
当今的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多的移动互联技术从研发到试行,再到普及的周期越来越短,移动电子商务从新生事物到现在变成人们经济生产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个过程都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前瞻性、重要性、可持续性,未来人们还继续开发出更多的移动技术、拓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来提升移动电子商务水平,让更多的人得到便利。反之移动电子商务的流行会促进技术向多学科、多层次、多平台、多体系发展,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为社会发展,公司个人的商务来往提供技术条件和交易平台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的通知[Z].发改办高技〔2012〕70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2.
[2]移动电商市场在哪里[Z].亿邦电商社区,2013.
[3]郑诗锋.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及应用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VOL.17 NO.4,2004-8.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
1958~1984年,在北大和科学院工作,参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统筹化、黄金分割”文章的起草。
1984年,创办“四通”公司。
1989年~1999年10月,担任四通集团董事长。
四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409)董事局主席。上海四通纳米技术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中关村,没有人不知道四通公司,知道四通就不会不知道沈国钧。1999年,65岁的沈国钧从四通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功成身退,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推出了一种被中国国家“973”计划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称为“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上应用的典范”的产品――纳米硒。
沈国钧,一位曾缔造中关村科技创业神话的领军人物,为何进入了医药保健领域,选择纳米硒?让我们来听听这位73岁创业者的解释吧。
纳米硒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成果,它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解决了硒的毒性问题,纳米硒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硒制品,我们企业有责任把它推向市场为人类服务。纳米硒还有一个特点,它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对于一个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讲,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可以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电影业的发展离不了商业支撑。植入式广告的加入,无疑会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票房风险,这让电影人没有了拒绝的理由。在商业化的推动下,电影又有新的任务一刊播广告,尤其是植入式广告,成了最抢眼的话题。对电影受众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当代电影的广告传播策略,探索电影植入广告如何获得最佳的稍售效果和传播效果。
一、电影的受众群分析
《中国电影观众测量与评估》研究项目将调查对象分为电影观众(一年内看过电影的受访者)和非电影观众(一年内没有看过电影的受访者)两类。从结构上看,电影观众和非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类别等与消费力水平密切相关的指标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电影观众具有更高的收入、教育程度和更为高端的职业类别。电影观众在1- 1499元个人收入段和0 -3499元家庭收入段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电影观众,在元以上个人收入段和元以上家庭收入段的比例则要明显高于非电影观众。更高的个人收入和更高的家庭收入,这是电影观众区别于非电影观众的明显特征。从职业类别卜看,电影观众中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科教文卫观众以及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观众,工业、商业/服务业人员、自由职业/个体从业者以及家庭主妇的非观众比例均略高于观众比例。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科教文卫观众是时尚和高科技产品的消费引导者和主力军,1524岁的学生则是未来的消费主流,对于此类产品的广告投放来说,这两类人群都是有着强劲消费能力或消费潜力的目标人群。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等与消费力相关的指标上明显高于非观众,这一特点使得电影媒体的受众人数虽不多,但对于目标人群确定为高端受众的产品来说,不失为广告精准投放的理想选择。
二、植入式广告的营销传播策略
植入式广告的加入,无疑会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票房风险,这让电影人没有了拒绝的理由。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广告,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对受众造成一定程度的“感官疲劳”,传统思维观念支持下的广告运作方式及其广告业的发展也面临巨大困难,远不能满足现代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影为媒介的植入式广告遂应运而生,有效地缓和了现代广告业的窘境。广告宣传需要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告。从辩证的角度看,矛盾的双方如果存在对立,则必然会有统一面。
美术设计中对艺术造型的塑造是通过画面的色彩对比和造型以及结构比例来实现的,造型的设计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电影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同时带给观众一种时空错落之感。在电影的发展史中,运用合理的电影手段与方法将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表达是不易实现的。在电影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仍然限制着电影的发展,传统观念认为语言文字是表达电影思想情感的唯一方式,而影像是难以完成的。然而,电影人物情感的表达需要影像和文字的协调配合,在其配合中具体体现出以下三大特征。
(一)电影美术造型中逼真性的体现
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电影是对真实生活的艺术化体现,因此,电影对美术造型的逼真性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在电影中的造型都与实物有着极高的相似程度,让人难辨真伪,这些都为电影创设真实可信的社会环境,使观众在一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欣赏影视的魅力,以此敲击观众的心灵,引发观众深刻的思考。
(二)电影美术造型中运动性的体现
美术设计在电影制作的应用中充分尊重了电影的制作规律,其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实现了电影造型的运动形式与运动性表现的完美结合,在画面设置中,也有单纯静止画面转变成为具有连续性的运动画面。在电影制作中,美术设计者应立足于演员实际,为演员提供符合电影内容的场景,并在演员妆容和服饰等方面努力满足电影需求,为演员所做的前期准备是演员的表演顺利进行的基础。此外,电影拍摄过程艰巨而复杂,随着摄像机的不断转位,电影拍摄现场中场景布置和道具的摆设要与摄像机的摆放和移动达到默契的配合,为摄影的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
(三)电影美术造型的综合性
电影美术造型的综合性在于所有的美术艺术都服从于艺术本身的气质,并能够通过美术艺术再现生活,表现生活。我们通过美术造型中的光、色、形、图等多方面来了解电影美术,通过这些元素也可以综合地表现美术造型。光: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能够更美和更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一切的景物都可以随着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柔光会让人感觉到温暖,经典会让人感觉到很怀旧,这些奇妙的变化都是美术造型的灵魂所在。色:色彩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所代表的情绪,蓝色代表忧郁,粉色代表浪漫,绿色代表开心活力,因此色彩也是代表色彩的一种形式。形:景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线条和纹路,就像树的纹路或玉的品种,不同的线条都会给人不用的感受,从心理的角度来讲,粗线条会让人们感到空旷,细线条给人细腻的感觉。构图:在美术造型的设计上,景物的摆放不同,姿态不同,位置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摄像师摄像的位置不同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因此可以反映出人们观赏的角度不同。
二、色彩对艺术的影响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展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美术设计上更是占有重要的位置,当然美术在电影设计上也同样重要。人们对电影的鉴赏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色彩的运用是鉴赏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存留下来的,既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也有生理机能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解读是渗透了多年来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多年的审美情愫提炼出我们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在中国传统的审美中,白色用来悼念去世的亲人,红色代表平安、幸运,黄色就代表权贵,这些色彩的象征早就根深蒂固在人们的心里。人们对色彩的解读和感受也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到电影中去,尽管有些人对色彩的感觉度不明显,但是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吸引眼球的色彩还是会让观众们感觉到电影体现出的唯美的效果。有些不懂得鉴赏色彩的观众,通过自己对色彩主观意识的判断,也会对电影色彩做出自己的一番判断。我们对色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说,也想让观众们更加了解电影色彩带给人们的美感和享受。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电影色彩的作用所在:
(一)主观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主观色彩的意识都是设计者通过肉眼观察世界的,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观察世界就是主观色彩的意识,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主观色彩的意识。从生理方面来讲,主观色彩意识是光进入到眼睛,眼睛接收到画面的信息,并反映给大脑,从而人可以接受大脑所给的信息;在室外时,主观色彩意识是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它把室外的光线、景物结合在一起,重组画面,以达到景物画面的最佳效果。这样的画面与景物的结合最能尽善尽美。在对高山流水、蓝天白云、城市绿地、乡野人家的画面进行布景时,其色彩也是画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画面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各种光照的影响下,加上色彩的衬托,会使电影中的画面呈现出唯美的景象。
(二)色彩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美术的创作设计和音乐、写作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它们的精神都是类似的,音乐在表达事物时,用主旋律来表达事物的主题部分,写作时贯穿全文的是文章最核心的内容,同样这种思想运用到美术创作中,也可以体现出相同的效果。在电影作品中的美术设计,必须要有其整体的色彩基调,这样人们才可以通过整体色彩来判断电影所要表现的情感。在赏析电影色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赏析:第一,要看电影中的色彩与整部电影的和谐程度,电影中的主基调色彩要与整部电影的感情和其他色彩相融合;第二,要看主基调与整部电影空间内容的关系;第三,要看主基调是否与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相统一。如果以上三点都符合电影内容,那么肯定是优秀的美术设计。
[关键词] 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电影叙事
电影早已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欣赏与解读电影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跳出单看剧情或画面的片面方法,转向从结构、叙事等多方面分析和评价一部电影作品的好坏,也逐渐形成了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等多个独立的门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电影播放的过程就是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可听可视的故事,将人们的想象用一种可以感知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同于文本中单纯的文字叙事方式,电影用光、影、画面、音乐、色彩等多种方式来叙述一个故事,调动人的多重感官。相较于文本,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更为丰富。近年来,许多经典的老电影以新的形式和叙事方式被反复翻拍,而且成功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例如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就分别有1940年版、1980年版和2005年版三个版本。如果仔细比较同一部电影的不同版本,我们会发现不同版本的电影在叙事方式和艺术处理上有诸多不同,或者注重行动,或者注重对话交流,或者关注色彩声音,或者强调时间空间。德国文艺学家尧斯曾在他的理论中提到,一部作品的意义只有在读者的不断阐释和接受下才趋于完整。作为视听艺术的电影,它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不断改变和发展自身的形式,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叙事方式表现自身的内容,呈现自身的意义?本文以电影《傲慢与偏见》为例,浅谈在接受美学理论下电影的叙事艺术。
一、接受美学及其主要观点
在20世纪的西方德国,文艺理论家汉斯·罗伯特·尧斯(Hans Robert Jauss,1921— )提出:“艺术作品的历史本质不仅仅在于它再现或表现的功能,而且在于它的影响之中。”换种说法也就是:“只有当作品的连续性不仅通过生产主体,而且通过消费主体,即通过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时,文学艺术才能获得具有过程性特征的历史”。他认为,文学的历史首先是作品产生后读者阅读的历史,是作者、接受者和作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史。这是理解并掌握尧斯接受美学理论的关键。
尧斯认为,接受美学方法论的顶梁柱是“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由读者自己的文化、经历、性别、兴趣等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本的潜在准备,是读者参与创造的原动力。[1]概括既往的审美经验和既往的生活经验两大形态。要建立期待视野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熟悉的标准或类型的内在诗学。二是通过文学史背景中熟悉的作品之间的隐秘关系。三是通过虚构和真实之间,语言的诗歌功能和实践功能之间的对立运动来实现。尧斯还提出了审美经验的五种互动模式,即联想式、钦慕式、同情式、净化式和反讽式,以此来揭示具有审美自由的接受者与其阅读对象之间是不断交流互动的。作为西方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方法,尧斯的“接受美学”主要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但同为艺术形式,这种理论方法也可用于对电影的评价和赏析,尤其是针对类似于《傲慢与偏见》这种改编于文学名著的电影作品。
二、《傲慢与偏见》在
不同时代“期待视野”中的变化 简·奥斯汀所作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翻拍成电影有多个版本,本文主要以1940年罗伯特·Z·伦纳德导演、葛丽亚·嘉逊主演和2005年乔·怀特导演、凯拉·奈特莉主演的《傲慢与偏见》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尧斯的接受美学理论分析影视作品,读者接受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放到电影上来说,观众的接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尧斯反对把艺术作品作为一个不变的封闭的事物,他认为艺术的特点之一便是在变化着的现实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意义与内涵。电影也一样,因为与观众存在不停歇的互动,再加之对票房或者说销售量的关注,电影叙事的着力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其推动力主要则来自于观众的要求,或者说“期待视野”。观众渴望看到什么样的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观看成为电影艺术研究与制作开发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观众“期待视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个人经历的增长等一些因素的变化,“期待视野”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征。
1940年版和2005年版电影《傲慢与偏见》的差异正是时代背景下不同时期人们“期待视野”变化对电影的影响的印证。1940年世界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社会当时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纳粹战争的破坏,战争让社会动荡不安,生活矛盾不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同人们对和平安定与减少矛盾摩擦的渴望与要求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而这种渴望在艺术领域也正成为当时人们的“期待视野”。即使是影视,希望看到和平安定局面的人也远多于动荡不安。我们可以看到,1940年版和2005年版在剧情内容上一个巨大的不同在于凯瑟琳夫人对待伊丽莎白和达西相爱的态度上。电影的最后,1940年版的《傲慢与偏见》中,凯瑟琳夫人主动出面解决两人之间的误会、偏见和矛盾,直接促成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而且凯瑟琳夫人是乐见其成的,她在剧中说:“这个女孩值得你去珍爱”。在2005年版的电影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凯瑟琳夫人反对二者的结合,她在得知伊丽莎白将和达西订婚时,急忙找到伊丽莎白,让她澄清谣言,发誓不和达西在一起。虽然二者最终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绝对不是凯瑟琳夫人想要看到的结果,她是要拆散他们,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的。在这几十年中,两个版本中凯瑟琳夫人的态度的根本性的转变,抛开对原著的忠实程度不谈,在一定程度上是观众“期待视野”变化所引起的。1940年版通过凯瑟琳夫人的态度,让其直接促成二者的婚姻,减少了剧中的矛盾,降低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阻碍,给观众呈现的是一种完美的美满结局,在当时矛盾突起的社会环境下以文艺影视作品的形式给人们以安慰。虽然和原著有所区别,但电影的这种叙事方式和艺术处理满足了公共期待视野中体现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在当时更能为作品赢得观众。[2]
与此相比,2005年版的电影发行时已经不存在大面积的社会动荡,总体来说是和谐稳定,快速进步的社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观众的“期待视野”主要不再是降低社会矛盾,而在一定程度上转为对电影艺术性的关注,人们或许更愿意看到电影如何表现和拓展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意义,更愿意看到有深厚底蕴和现实意义的作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05年版的电影相比较来说更加尊重原著的基本逻辑,量变但不质变。电影中有更多的个人主观因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赋予了观众想象的空间。同时,和1940年版相比,2005年版中的人物增加更多的对话心理独白,女主人公的聪慧自信、独立自主在她与他人的交流对话和内心独白中表露无遗。主人公的行动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电影对伊丽莎白眼神和动作的特写感受到她的内心和行事原则。电影通过这种加强的表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它塑造了一个坚强自信、聪慧机敏的女性形象,在表现艺术的同时展示思想。2005年版这部影片上映之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些人甚至反复观看,百看不厌。除了电影中优美的环境和俊俏美丽的主人公,电影中符合当时人们“期待视野”的思想内容更能促使人反复欣赏。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符合当时人们公共期待视野中的文学期待视野。除此之外,在200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中符合人们生活期待视野的地方也有多处。举例来说,2005年版的电影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无论是色调、环境还是人物都充满了自然的明媚气息。电影色调柔和,以暖色为主,很多场景都有初升的太阳。电影中的暗黑色调极少,据笔者观察,场面几乎全黑、没有光亮的主要有两处,一处为伊丽莎白得知莉迪亚私奔,一处为凯瑟琳夫人质问伊丽莎白和达西订婚之事,两处加起来的时间不过十多分钟,和总时长相比,所占分量极小。取景上,影片多在英国郊外取景,山清水秀,风气淳朴,视野开阔,风光旖旎,再配合上伊丽莎白和达西充满挫折但却又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俊朗美丽的男女主人公和充满古典特色的服饰,这样一幅唯美的图画让人留恋的同时也陶冶心情。让人们在心中暂时远离了现代都市灰蒙蒙的天空,黑压压的人群,忙碌却不知所以的生活。导演的细致观察与对电影表现形式,即电影叙事的艺术处理,不能不说是煞费苦心,也契合了现代都市人对简单明朗的田园与优质的生活环境的向往。这正是符合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公共视野中的生活期待视野。[3]同一部电影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满足人们的“期待视野”是电影艺术的特点,也是电影艺术需要遵循的规律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有不同的“期待视野”,如果将这两者调换,恐怕就不会有好的票房效果了。
三、结 语
尧斯的接受美学理论包括多个方面,例如期待视野、审美经验、审美互动模式等,在每个部分也有多个分支,期待视野就包含有顺向和逆向期待视野的不同说法。但是作为接受美学的顶梁柱,本文着重探讨了期待视野对电影的影响。由于在尧斯的理论中文学艺术是一个开放变动的空间,在布斯(Wayne. C. Booth)明确提出“隐含读者”的概念,将“作者中心”转向“读者中心”之后,在影视欣赏方面,赏析和评论也逐渐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同时代的观众身上,考虑和发掘观众的需求。电影也不断转变着自身的叙事方式,力求最大限度符合当时观众的“期待视野”,制作出观众愿意看的影视作品。电影《傲慢与偏见》在1940年版和2005年版之间的转变和二者之间的差异正是在接受美学理论原则的隐形指导下发生的变化,它的驱动力其实很容易看出,就是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实现在物质上变现票房和精神上达到新高的双赢。“期待视野”在不同时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不同的变化,每个时代人们的“期待视野”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可以从同一部电影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看到人们“期待视野”的变化以及对其影响。相反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同一部电影在不同时代的变化或者同一时代不同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的叙事特征来反观当时人们的“期待视野”和时代社会的变化。这似乎也印证了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说法。电影《傲慢与偏见》自最早的1940年版到最近的2005年版,数十年中从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并且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多次翻拍,除了文本自身的魅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电影艺术恰到好处的表现方式和叙事方式,无论是降低作品中的矛盾障碍,还是体现出和污浊的现代社会不同的清丽明朗,电影把同时代下人们的心声用形象生动的视听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对人们“期待视野”的准确把握和叙事方式的有效变化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孟庆枢,杨守森.西方文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法]瓦努瓦.书面叙事 电影叙事[M].王文融,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美术设计 赏析 电影
《花样年华》是王家卫于1999年拍摄的电影,王家卫通过松散的叙事手法给电影美术带来了丰富的发展空间。《花样年华》的故事背景为上世纪60年代,通过讲述既波澜不惊又与众不同的婚外恋,重点体现了人物的复杂情感,主人公从猜忌到吸引到无法自拔最后分离的情感经历过程,表现出了自身所处环境和背景下浓浓的感说还羞,欲罢不能的矛盾与情绪。整部电影格调忧伤,节奏缓慢、旋律优美,导演通过封闭狭窄的空间以及艳丽浮华的设计,将简单的事件以美好的方式展现出来。美术设计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从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分析来看,导演所选择的场景仅有几处,然而都很贴合剧情的要求,带着铁窗的场景在主人公第一次见面后常常出现在影片中,作为二人情感表达的场景,通过路灯诉说着感情。电影中常出现空无一人的路灯,无言述说着主人公不同的感情问题。有时路灯在低沉的音乐声中随着女主人公下半身优美的线条一起晃过,有时又稍作停留,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经过细致的分析,可将场景围绕着主人公活动根据私密程度进行划分。街道属于半私密空间,虽然在电影中只出现了两个人,但仍有其他人的存在;餐厅也是半私密空间,但在电影中,餐厅被作为私密空间处理。而被认定为私密性较强的出租屋,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就出现了,然而电影中并未对屋子有细节代,虽然是室内,但这是一个开放空间。
电影的剪辑以及美术指导,例如灯光和光影的设置成为了该部电影的突出特点。平缓,幽雅,模糊,交错,60年代小巷的雨夜,昏暗的灯光,加上悠扬的音乐以及交错的暧昧眼神,令观众回味无穷。艺术形式的设计和发展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营造了电影中的良好情境,从而能以良好的电影美术设计形式将观众带入电影所营造的情境之中。
导演在对观众了解基础之上,针对特定的群体设计出了符合该群体的影视作品。电影剧情具有游离性,从而美术以及剪辑成为了电影构成的主要要素。通过美术设计要素以及电影的剪辑创造出了电影中的特殊情调,导演通过利用自身能够控制的较好的因素,例如表演、美术和剪辑等要素完成作品,而不是去控制无法掌握的元素。电影情节看似散漫实际精心策划,通过特定的情境给演员提供了相对自由的表演环境,而不是通过大段的台词对人物情感进行表现。从整体上看整部影片,并没有复杂而华丽的剧情,然而却给观众的心理留下了缠绵而压抑的情感纠葛印象。主人公虽处于同一世界,然而只能将自身情感锁在内心深处。由于世俗的偏见、封建的思想的束缚留下苦苦的挣扎和犹豫。
电影中通过抒情性的表现,强调了情感和氛围。而相比之下,《2046》虽具有精美的画面和服装,但似乎过于个人化。其所营造的情境与观众的观看习惯相差较大,任务角色在不知不觉中越走越窄,甚至已经到了空壳的境地,相对较多的大场面跟切换,破坏掉了原先的“室内剧”感觉,电影的美术设计与摄影相类似,通过一个镜头营造了一个世界,是艺术的表达形式。但最主要的,是自身的发展观,比如对剧本的理解以及导演意图的了解,从而以艺术的表达形式实现电影的最大发挥。
电影是一门看似宽泛自由,但仍具有严密的科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艺术的表达形式,电影的宽泛自由,是由于只要对电影的有益的,无论何种形式的手法都能得到有效应用;电影的科学严密,是由于电影中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应用都应严密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作品,形成完整的艺术表达形式。并且其表现形式能使观众对创造人员的意图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电影的美术设计关注电影中整体细节的设计和相应情境的整合力,其表现形式应是完整的。由于电影的混杂相容性,致使电影的美术成为了电影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但在另一方面而言,不同的电影要素的结合所要达到的效果也不同。电影的美术设计,并不是仅仅说明所有的电影都应“美”,而应在剧情发展的需要基础上,对通过不同的美术设计风格、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构成要素以及不同的比重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呈现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江.从美术设计的角度赏析电影[J].电影评介, 2010,(01) .
[2]徐成杰.当代电影美术设计――以《集结号》为例[J].电影文学, 2008,(09) .
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10册15课的学习内容《皮影》。现代社会卡通、漫画、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外来视觉文化正在不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而学生对传统艺术知之甚少。皮影戏对绝大多数城市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陌生的艺术,璀璨古老的民间艺术需要他们传承和创新。
本课研究就是笔者对于弘扬民间传统艺术的美术课程开发的一点探索。
【教学目标】
1.感受皮影艺术魅力,了解皮影造型及表演特点,初步掌握皮影制作方法及表演。
2.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艺术造型特点及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通过鉴赏皮影、制作皮影、表演皮影,提高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弘扬中国皮影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皮影的艺术造型特色及制作方法,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难点:设计制作皮影人物。(通过皮影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创新,解决制作皮影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皮影实物、皮影作品、教室环境的创设。
学生:塑料膜片、马克笔、剪刀、塑料线、电热熔枪等。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文化探访 走近皮影
老师利用春假带着同学们走进了中国美术学院皮影博物馆,对中国皮影艺术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参观时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笔记,初步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皮影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皮影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文化探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光影游戏 导入新课
师生玩手影游戏。教师在投影下跳皮影舞蹈,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知道了皮影戏是利用光和影的原理来制作的,所以被称为“光影间跳动的精灵”。】
三、实物探究 认知皮影
1.观看皮影戏视频短片。让学生进入皮影艺术的情景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皮影的兴趣。
2.欣赏两个实物皮影作品。通过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来探究皮影是什么材料做的?
3.请学生上来玩一玩,其他学生观察,来一起探究皮影是怎么“动”起来的?通过同学非常仔细的观察,学生自己发现皮影是靠在关节处的活动节和装上的操作杆活动。
4.教师总结:皮影戏是我国集戏曲、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艺术。它通过雕刻创作出各种形象,钉上活动节,装上操作杆,由操作者在灯光透射下,贴着银幕演出,效果颇似小电影,故被西方电影史学者称为“有声电影的鼻祖”。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称之为皮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对皮影实物的探究,让学生从看到摸再到玩,让学生对皮影有了一个全方面的感触,最后对皮影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赏析皮影 感受艺术特色
1.让学生欣赏皮影中的生、旦、净、丑头部造型和戏曲人物中角色造型。鉴赏皮影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特点。(生角:平眉细目、安详沉着;旦角:弯眉线眼、秀丽文静;净角:立眉圆眼、威武刚烈;丑角:额头凸起、鼻翼张开、龇牙咧嘴、滑稽有趣。)
【设计意图:对比感受视觉上给学生一种冲击,从内心感受皮影头部设计的精美,同时了解皮影不同的造型特色。不仅皮影戏说唱的表演形式很多是按戏曲的模式进行设计的,皮影中的各种脸谱和行头的造型,都源于戏剧。】
2.小组讨论:学生探究皮影为什么大多采用侧面形象?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由于皮影是在平面布幕上演出,只能左右动作,所以一般采用侧面表示。教师再补充,有时也在身段的造型和衬景道具处理会出现正面造型,这种多角度的综合表现,是为了弥补剪影造型的单调和不足。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克服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皮影人物哪吒、孙悟空和它们的动画形象进行比较观察,分析皮影具有哪些艺术表现特色?(皮影具有装饰性的特点。人物外部造型表现得非常夸张,而且十分概括和简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教师选择了学生们所喜欢的皮影人物,如哪吒、孙悟空等动画形象进行比较观察。这些人物的造型很独特,学生一看就喜欢,有助于学生了解皮影造型的特点。】
4.赏析皮影人物的装饰图案,学生观察分析皮影都常用哪些图案进行装饰?(皮影图案中会大量使用短线、月牙纹、圆点;经常会出现龙、凤、鸟、鱼、麒麟等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皮影中图案运用是非常大胆灵活的,皮影中的图案可以是植物、动物、自然物、几何图形等各类纹样。)
5.感受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皮影。皮影在图案设计上还会受当地民间剪纸及传统戏曲的影响,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皮影的绘制形式多样,有重雕镂,少彩绘的;也有少雕镂,重彩绘的等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从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赏析皮影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比欣赏、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发现感受皮影艺术的美,从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阔想象空间。】
五、传统皮影 现代制作
1.了解传统皮影制作的方法。主要四步完成①制皮;②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进行镂刻;③着色:雕镂完毕后,压平着色;④订缀:在皮影人关节点处,用线订起来,最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作为支撑皮影人的主杆,在两手处各拴一根耍杆,插上皮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就完成了。通过了解传统皮影艺人是怎么制作皮影的,学生从中感受到整个皮影艺术活动过程的辛劳。
2.老师向学生介绍一种用磨沙塑料片制作的皮影方法,即环保又方便。简单讲解制作过程:①确定人物外轮廓,根据外轮廓分别剪出各个部位;②在关节处定好活动节;③设计花纹,然后雕刻出花纹或是用记号笔画上花纹装饰,再用水溶油画棒上色;④最后装上操作杆。
3.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皮影戏的内容和皮影人物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喜欢设计皮影人物,如富有现代感的人物、动漫人物等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两三个皮影人物,并进行展示表演。(设计皮影要有美感有创意,体现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和寻求方法,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皮影制作的新方法,让皮影艺术真正走进了课堂,让学生真正亲身感受了制作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六、表演皮影 体会乐趣
1.欣赏皮影艺人幕后表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走进幕后,去欣赏皮影艺人是怎样表演皮影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皮影是说唱的艺术,充分认识皮影的综合艺术特色。皮影从制作到表演都凝结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文化追求。】
2.学生作品展示及皮影表演。让学生小组合作,为自己的皮影设计台词、设计动作和情节,到舞台上演一演,做一回真正的皮影艺术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大家齐心协力来完成,互帮互助;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真正感受皮影的乐趣及皮影的艺术魅力。】
七、课后拓展 尝试创新
欣赏皮影社团同学创新的多种方法制作的皮影作品。
(1)用刮画纸制作的皮影;(2)用宣纸和塑封机制作的皮影。
【设计意图:以上是这节课的拓展提高部分,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不同材料去表现皮影。使学生更加深刻领悟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欲望。】
八、了解现状 传承发展
1.目前,作为“皮影的故乡”――中国,皮影艺术正在消失,艺人老年化,后继无人。中华皮影正濒临灭绝的危险。中国皮影己成为“断崖上舞蹈的文化精灵”。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更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份民间传统艺术。
2.现在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曾获得2006年央视春晚歌舞类一等奖的舞蹈《俏夕阳》,更是将古代皮影艺术和现代舞蹈精华巧妙结合。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让学生了解皮影的价值,让学生知道皮影艺术存在的危机,从而感知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最后又让学生展望未来,知道皮影正在不断改革创新,走向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对传承这份民间传统艺术充满信心。】
案例的启示:
创新为传统美术提供了发展的渠道。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有人说已被人们遗忘,有人认为皮影戏的制作要求高,演出场景特殊,不适宜在学校教学中推广。许多人认为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技艺,而“创新”就会失去传统的美。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皮影戏的创新并不代表背弃传统,反而是一种蜕变。将皮影引入美术课堂,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创作,在创作中游戏,在游戏中快乐。通过教学,也为皮影的发展开辟更多的新生代群众,对传承我国优秀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将是一次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尝试。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是否让我们把目光还可以投向剪纸、刺绣、泥塑等更多的民间艺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美术课堂也需要走进传统,从传统中寻找创新的灵感,探索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更易接受和喜欢的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弘扬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本土的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建立民族的自信心,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注:本课曾代表下城区参加杭州市小学美术教学评比,并获一等奖。)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王卫华(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美术研究员)点评:
1.教师教学精神可敬可佩。面对当下小学美术教师工作量繁重、教学资源不足等现状,胡老师为上好一堂中国民间艺术皮影的课,积极面对,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利用春假期间,亲自带领学生走进了中国美院皮影博物馆,进行文化寻访活动开展教学。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让学生去博物馆完成探究学习调查笔记,在这基础上进行教学,就是很好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鉴赏皮影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了解皮影的材质、皮影的造型艺术特点、皮影的表演、皮影的传统制作方法等一些皮影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皮影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皮影艺术的兴趣。
3.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创造力。面对传统皮影特殊的材料和技术,及学习民间皮影制作的途径较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这些因素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简单选择欣赏课而结束。但胡老师为了让学生“热爱”皮影艺术,深切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达到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真切欣赏与热爱,积极开拓思维。不但利用开发好的地方文化资源,还积极利用现代材料,寻找适合学生创作的材料与技法,仿真变通,进行理想有效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处理能力具有创造性。
4.传统艺术与当下怎样对接与延续,胡老师能站在当今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进行有效的教学。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和戏剧巧妙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形式。传统皮影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以戏曲人物为主。通过实践,教师总结并创作出皮影艺术造型的新形象,将传统人物的造型拓展到现代卡通造型上。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创编皮影戏设计皮影人物,使古老的民间艺术换上了时代的新面孔,激励了学生学习皮影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