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1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思维品质 初中英语

当下不少教师的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被轻视的现象是一个屡见不鲜的事实。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通过一个个知识点的解决展开教学,于是就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对教学重难点把握较准确,找到需要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整个课堂教学平淡无味,波澜不惊,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激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的思维活动代替。课堂上教师重视思维结果,忽视思维过程,教师的侃侃而谈占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这就大大地遏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凸显学生思维展现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激活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文本导入,激活思维

(一)拉近师生距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思维。

Go For it,Book 3 2b Unit 4“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是谈论过去是什么样子的话题文章,课前我就在Free-talk中导入:I used to be pretty, but now I am old enough. I used to sing very beautifully, but now I hate singing. So you see, I have changed a lot.用自嘲的形式引入新课,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乐于思考我以前什么样子,现在什么样子,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语言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激活学生思维,铺就适时的主题意境。

Go For it,Book 3 3a Unit 12“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是有关如何更快更方便地写E-mail English的。整篇内容较长,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呢?我就从课本中选出以下缩写词ICQ,BTW,CSL,gr8,CUl8r让他们猜猜其意思。学生对上网的事比较感兴趣,但对这些缩略词都不知其所然。带着这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很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活化插图,预测情节,挖掘多维的思维潜能。

预测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授课内容,巧妙地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疑点,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寻找答案。例如:Go For it,Book3 2b Unit 10上课时,我只展示“Tina进入教室,老师已经开始上课”的那张图,前面三张空白,让学生猜到底发生了什么。学生非常乐于天马行空地猜测Tina到底发生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输出,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参与能力,以及挖掘学生多维度的思维潜能。

二、文本阅读,拓宽思维

(一)整体阅读,感知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整体感知文本,是把握文本的主旋律,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了解文本、走进作者心灵的突破口。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是理解文本的关键一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例如:Go for it,Book3 Unit 2“The spirit of Christmas.”,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感知文本:What is the true meaning or spirit of Christmas?应该明确,教师无论采用哪一种切入方法,都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评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二)细节阅读,剖析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每篇阅读文都有多方面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细节阅读,在文本中挖掘、剖析文本,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列图表、判断题、复述、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如何寻找文章细节的正确阅读方式,促进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三)深入阅读,内化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因为背景、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对于同样的文本内容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多元的理解,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深化课堂的思维状态,加大学生的思维力度,强化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而不是叽叽喳喳,探究有形无实,交流浮于表面。每一次强化,无不是一种内化理解、一种思维过程的展露。

三、小组讨论,碰撞思维

小组讨论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思维碰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促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真正在讨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成熟,在思维中成长。而且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形成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画面,真正地使外部知识内化为内部知识结构,形成“教与学”与“学与学”的回路,有助于优化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分层作业,创新思维

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分层教学,注重作业设计的创新意识。因此,作业布置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大家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让教育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充分显露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的交错中,在真情实感的交流中,在不同思想的交锋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2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学活动的热点。其中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相关内容也不断被中小学英语教师当作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高中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方面素质是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实际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方面还做得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英语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相关英语阅读部分。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高度关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增加阅读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保证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进步。

同时,高中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有效教学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相关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批判性思维方式能够对所读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是带有主观能动性的阅读方式,在这种深层次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英语教师还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来活跃高中生的英语思维,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拓展他们的知识面,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使他们在英语应用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如在讲解单词inventions时,英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inventions?cdiscoveries两个单词,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讲自己知道的inventions与discoveries相关内容分享给大家,并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还使其能正确区分inventions与discoveries两个单词的应用范围。

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逐渐养成一个具有自主高效阅读能力的人。所以,英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解读,同时为学生设计好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英语教师提供的阅读方法,能够从本质上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英语教师要在充分分析和研究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针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及其特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

三、增强学生语言能力

高中英语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在英语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用英语来组织,如要求师生都用英语进行课堂问答,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等等。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都用英语进行互动,不仅能促使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还能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还可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文化艺术类相关阅读内容,英语教师可以鼓励高中生根据阅读内容中描述的文化艺术特征进行表演。学生为了能将相关文化艺术充分展现给大家,肯定会深入了解相关文化艺术内容,揣摩其文化特点,然后通过动作和语言将相关艺术形象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能锻炼其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如在高二《Let’s Dance》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挑选一种舞蹈,在学生准备充分后,让其用简洁英语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将所选舞蹈表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之间用英语讨论相关舞蹈的特点。学生会仔细阅读和研究ballet、folk dance、popular dance等舞蹈类型,找出他们的区别,并挑选一种自己熟知的舞蹈艺术,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出来。

四、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输入活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先为学生送上部分优美的英文朗读片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阅读情境,使其在良好语境中体会、感悟和学习英语相关文化。

另外,高中英语教师还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了解阅读片段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文化知识,并将英语文化意识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不断提高其国际文化意识。学生通过了解英语相关国家的文化,能加深对英语以及我国文化的认知,并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利于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阅读英语资料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英语长短句以及不同的文章结构,这时英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文章与句子结构的不同之处,将中西方文化于无形之中渗透进去。

第3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学生识字、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67-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学生识字、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主要途径。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而阅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步子小且缓慢,填鸭式教学还相当严重,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被占用,个性发展被扼杀,读死书,死读书。这样,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导致我们的阅读教学效率很低。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呢?经过几年的教学,我总结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主要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习热情。它不仅是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后,枯操、乏味的学习,状态就自然消失,当然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疲劳感,学生学习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很自然地形成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学生具有好奇与追索的精神,思维活跃创造力丰富。在阅读时,应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课本,让丰富的文本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

二、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要指学生读书思考、积极探究的主动精神。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主动的深入钻研。敢于质疑问难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掌握的目的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力气培养学生认真预习、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途径不拘一格。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总会功到自然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并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都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主要指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独立见解和争辩,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它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集中体现。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途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

四、发展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主要指学生敢于和善于转换新角度思考、质疑、答问,敢于从熟视无睹的语言现象中发现问题,敢于发表创建,更新学习理念。它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追求的较高境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以及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的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也应与学生平等的去参与以上活动。

第4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开放性 阅读 兴趣 习惯 技能

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前提,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前提――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小学课本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色彩斑斓、图文并茂、内容新颖、趣味性感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选取适量的素材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阅读,并逐步形成阅读意识,在阅读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设置阅读,重视导读。教师要构建一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导读活动平台,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阅读方式:多读、勤思考,摘录、写体会,查找、解疑惑,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读书的意义与乐趣。这样教师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了多种阅读方式,并结合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小学生需要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篇篇导,本本导、部部导,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导读”就是为了导方向、导途径、导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地阅读同类作品。

2.教活内容,强化议读。教师的精心设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挑剔的目光审视和研读阅读内容。在预习、教读和作业中均可提出问题,然后集中整理归纳这些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交给学生争辩解疑。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看书的收获、体会等。这样通过议读,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文章美,从文本所描绘的生动画面中产生情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阅读效果明显提高。

3.拓展阅读,适量趣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积极拓展阅读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遨游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只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安排更多的读书时间,开展更多的读书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其积累知识,培养其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开放性阅读一旦深入人心,学生的阅读愿望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将会更积极主动地遨游在浩瀚的书籍海洋里,遨游于广阔的阅读天地间,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享受浓浓的书海墨香。

二、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关键――阅读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并指导其阅读,使学生掌握较好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率。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对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跟学生讲清楚一些不良阅读习惯的危害,及时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并及时给予他们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念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积极创设阅读条件,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学校要以图书室、阅览室为载体,为构建书香校园搭建平台,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这样便可形成资源共享、和谐有序的开放性阅读氛围。

2.拓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形成必要的阅读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为突破口,从而使学生形成更好的阅读习惯。

3.恰当评价,展示学生阅读成就。开放性阅读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重视阅读,才能使他们尽可能认真地对待阅读。如我们要求学生组成读书小组,经常进行组员自评、组际互评、师评等,并将评比结果反馈到教室里的智慧树上,或进行学生感兴趣的个人展示、比赛等。

三、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目标――提高阅读技能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任务主要是传播基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教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的形成是使学生终身受益之事。当然,开放性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必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力和思维品质,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1.重视课外阅读积累的引导。开放性阅读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我们要树立长远的阅读教学观念。学生要在阅读中积极积累知识,语文阅读的积累有多种方法,主要有记忆、摘抄、剪贴、标注、梳理、应用等。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恰当运用积累方法,积累语文知识。

2.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技巧。略读属于跳跃性快速阅读方法和技巧,是为了获得概括的大意或大画面而进行的阅读。略读要求学生高度集中精力,尽快浏览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和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获取文章中心思想。开放性阅读要重视略读,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5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阅读 效率 原则 实施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极其重要的部分。然而,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却存在着重“讲析,轻讨论,重应试,轻素质,重灌输,轻探究”的现象,效率不高,少慢差费,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阅读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灌的多”,议的少,学生被动的听,缺少真正的阅读实践;二是不少老师采取了一些积极的阅读措施,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没有注意学生真正的阅读需求。究其原因,与阅读教学僵化、程序单一乏味有关。长期以来,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在限定的思维中去接受,不敢有自己的见解,这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创造性,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就对阅读泯灭了兴趣,使阅读教学走入了泥潭。要想改变阅读教学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代之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究性阅读就是其中的策略之一。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所谓探究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阅读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阅读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阅读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阅读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主人,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打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见,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参与阅读活动,他们的活动是以互动的方式进行的,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寻求“三个转变”,开展探性究阅读教学

一是教学内容的转变,从过去的拘泥于教材的单一的书本内容转变为以选材的现实性、立意的深刻性、写法的艺术性、文化的典范性为标准自主确定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的转变,从过去的以知识为目村,以讲授为基本方法的转变,从过去的以知识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交往互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三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知识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二、坚持三个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是自主性原则: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在角色观念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支持者,帮助者。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要尽一切可能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机会、愉悦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是靠老师讲多少来衡量自己学到多少,而是要靠自己开动脑筋后从作品中吸取了多少。这实际上是探究性阅读的动力。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主想动地去思考,主动地去辨别,使思维之泉永不干调。

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就应彻底放弃“惟我独尊”的思,权力下放,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其次是开放性原则:

探究性阅读中的开放性,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角度和思考的图谋具有开放性,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所致。学生在阅读进程中是能动的个体,按照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水平与文本进行对话和交流,个体的差异性在阅读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相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思维角度鲜明的体现,思维的深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理解,把握文章解读的多元化特点。

第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阅读的范围可扩展到许多方面,除日常的书刊杂志,网上阅读也是现代信息社会所具有的特点,要培养学生多方面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学习中,让知识得以渗透和融合,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合作性原则

探究性阅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会时时体现出来,而这种差异性通过探索研究又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协作以达到资源共享十分必要。集体探究,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是必须具备的。一般地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层次的见解,如能相互补充,就能相得益彰,即使相互排斥,也能形成争鸣,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这样的学习更有激情,同时又能克服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使学生变得全面和睿智。

围绕“一个核心”,不断提升探究阅读层次。

阅读品质是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和富有成效的保证,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而要围绕阅读品质的培养,不断提升阅读层次,良好的阅读品质主要包括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离开阅读品质探究阅读也成为一纸空谈。

在探究阅读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意义的认识,吸引学生既读出探索去感受阅读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既读懂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特定的语境意义,又能透过语言文字本身读懂它所承载的内容使学生用探索的眼光和怀疑的精神,既能发现显性问题又能发现隐性问题,使学生既能做到课内自觉阅读又能于课外积极扩大课外阅读,做到“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内课外,反复阅读,认真思考上下求索这是探究阅读的第一层次,发现问题。

第6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正能量;成才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繁多,方法多样,其学科特点及其担负的育人任务也尤为明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基础学段的小学语文学科,“大语文”观尤其应该深入老师的内心深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可以彰显语文课堂“正能量”。

一、阅读教学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激励和鼓舞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小学时代正是了解、学习和吸收这种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能让学生充满“正能量”。今天,多民族交融,知识的大爆炸,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小学生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担负起积极引导的责任,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来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祖国》这篇文章时,首先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并配上字幕,会唱的同学跟唱,然后主要是教师范读课文和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朗读,领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感受祖国幅员的辽阔、景色的优美、物产的丰富、民族的众多、历史的悠久以及中华民族品质的高洁。教师在学生诵读课文以及解读文本期间,利用多媒体不断地播放着相关的图片和一些影像资料,这又极大地催生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课程快要结束时,我问学生还能仿照作者的诗句写出一些赞美祖国的文字来吗?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兵马俑的恢宏壮观”“苏州园林的匠心独运”……你们最爱哪个国家?当我最后一问时,学生群情激昂——“中国!”

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培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所选编的课文都是积极向上、具有审美意义的文章。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审美情趣也初步开始萌芽,阅读教学正可以激发学生的这一“正能量”。

阅读教学方法在文本教学中可以灵活多样地使用,我在教授《负荆请罪》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先充分阅读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气。课堂上让学生推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本对话,一边认真聆听朗读,以便指出人物语气没有读准确的地方,并自己示范出应该读出的语气语调。通过这种阅读教学,不需过多地讲解,学生已经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廉颇知错能改、爽直磊落;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在《最后的姿势》中理解了什么叫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在《海伦·凯勒》中理解了什么叫身残志坚、不屈不挠。学生从中受到了影响,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教科书中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学生既可以受到优美语言文字的浸润,也可以受到文本内容的充分滋养,学生在阅读中逐渐身心陶醉,进入绮丽神奇的语文课堂。笔者在《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韵律的优美、自然的和谐;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在《莫高窟》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之美……通过阅读让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充分提高。

三、阅读教学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教育的真谛不是在于交给了学生多少知识,不是培养了多少高分学生,而是在于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孩子的思维如同大海一般,有着我们无法探寻的巨大潜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至高目标,是我们“大语文”观“正能量”的彰显。

第7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微阅读

由我国近几年的教育趋势来看,学生的阅读受到了很大的重视,阅读对一个人身心的成长与发展、性格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倡导“全民阅读”的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学也应该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方面作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的调整与创新,在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现状

1.教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除了英语阅读,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语法的掌握与写作,而对英语阅读的重视程度却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教师只能适当压缩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锻炼实践,很难充分挖掘课本中的英语阅读资源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小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有待培养。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记忆。小学生往往对于读书、阅读长篇文章尤其是英语文章的兴趣不高,甚至还有抵触心理,而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英语阅读题目,这很难调动起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3.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英语阅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小学英语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在毕业时达到英语二级水平,而我国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课本内的知识较为重视,对其他方面例如日常口语、英语动画片等方面的英文知识信息的教学较为薄弱。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对来自课本外的英语知识缺少积累与了解,这也使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英语水平有所欠缺,从而在英语阅读中会出现因知识储备而达不到英语阅读效果。如果阅读难度过大,学生会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模式、方法与教学任务的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阅读能力还不适宜大量的英文长篇阅读,而且学生的英语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在目前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时间与精力都有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微阅读的方式逐渐被推广。英语微阅读以其精简、便捷等优点,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品格都有一定的帮助。

1 .对英语微阅读教学的阅读资料进行筛选。现代信息技术中,网络上的资源五花八门,英语微阅读的资源与材料相对于小学英语教材也多不胜数。但是,一些优质的、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微阅读文章并不是可以信手拈来,而是需要教师在开展英语微阅读的教学之前进行搜集整理与筛选,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展对他们能够起到帮助作用的微阅读教学。首先需要筛选微阅读文章的题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内容,例如人文、科技、童话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英语读物。其次,教师还要对英文微阅读内容的词汇量与难度进行筛选,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阅读,在快乐中进行探索与提升,难度太大会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2.在为阅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学生的英语微阅读是基于学生的课内知识进行的课外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词汇量扩展、英语阅读能力锻炼都具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增加对学生阅读状况的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解答文中的难题与疑问,或是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查词典、读音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3.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合作,助力英语微阅读教学。微阅读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还是有限的,要想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则需要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鼓励与帮助,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英语阅读环境,使小学生能够在家庭与学校中都受到良好的熏陶教育,增强对英语微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坚持下去。

三、结语

基于英语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微阅读教学,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其更加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现状。

第8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所谓职业素养就是劳动者建立在心理与生理条件基础上,经过教育与劳动实践等多种途径而形成的基本品质,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主要涵盖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以及身心健康等。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养与综合职业技能。所以说,职业素养要高于职业能力。在中职学校教学中,语文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有着极强的工具性,它能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在工作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说,学生只有拥有较高的语文基本素养与基础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知识与能力基础。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人文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还能完善学生的性格。通过语文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的职业心理得到健康与良好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品质与职业兴趣。通过将语文与职业素质联系在一起,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观。作为中职学校来说,就建立起以培养职业素质高的学生为主要目标。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一)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且就阅读教学来说,它能将语文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发挥到极致。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还会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文字来提升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出良好的品格。所以说,语文阅读教学使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形成在未来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因此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教师要运用职业教学的战略思想来关注学生。同时制定出适合的语文教学目标,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更高的层次上,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素质与自己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职场。

(二)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感悟

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能够衡量出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高低,同时常常被作为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形式。俗话说,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的灵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生活上远远比普通学生的学生更加丰富精彩。所以也就决定了中职学生具有强烈的倾诉与表达欲望。因此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在开展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来感受到职业素质教育与自己息息相关。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要解放学生,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这样才能叙述见到的事情,描写见到的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中职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就是拥有大量的实习机会。当中职学生进入到企业或是商场时,进行观摩与学习,能在员工的指导下,完成工作,而这也成为了中职学校中不可获缺的一个环节。

(三)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体会

第9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范文

一、目标预设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伏笔

从即将要讲授的阅读文本出发,教师要全盘对实施阅读教学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预设,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状况,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别,学生从本次阅读教学中能够提高多少阅读能力,等等,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都要做一预设。不过,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个性思维的展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却是教师无法掌握和先行预设的,这些充满各种变数的因素就成了课堂意外生成的精彩产物。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经过初一、初二阶段的阅读认知积累,到了初三,则是从量到质的一个思维方式、一个阅读层次的阶段化嬗变,是对前一时期阅读技能的熟练运用,教师要做的是对阅读能力、思维想象创新能力逐渐提高,为初三学生提供更能促其情感投入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提高摸清阅读文本文脉的掌握程度,对阅读文本不只停留在浅层的理解字、词、句等,而是能有一个主思路,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起伏相契合,探寻文本作者所要表达文本的思想深度,在进行一番初次接触文本,浅显阅读文本,深入解读文本,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由远至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理念融合,学生从阅读文本中发现作者隐含的蕴意,从作者具有代表性的字、词、句中挖掘出文本的主旨、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预设为了实现生成。所以,教师对初三学生进行阅读之前的预设,要清晰地知道,阅读文本的重点学习内容是什么,学生最适合哪种方法运用到阅读文本之中,与文本能最快速度地融合,教学中要预先创设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中触摸文本的实质。教师所做的目标预设都是为了在实际授课上有精彩的生成。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基础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程度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是统一的概念,是教师运用智慧和发展的眼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的能力,进行契合实际的选择和整合,针对阅读教学内容,区别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任务设计,哪些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诉求,哪些内容可以渐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学内容的确定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基础,一切都是以这个基准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水平的发挥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内容选择的精准,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教育理念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用阅读方式来感染学生,感化学生,滋养学生,使其通过阅读内容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崇尚高品质的生活追求。语文的潜在性作用就是通过教师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内容的精选,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循序渐进的阅读技能,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另一方面,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得到提升,从而发展综合素质。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