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增强创新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

第1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将越来越高,人的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初中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之重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品质、如何拓宽学习的空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个人差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敢说、敢想、敢提问、敢质疑、敢争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互动状态,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了失误不要忙于批评,而要帮助他们弄清原因,找准差距,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二、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信息,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几何课时,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还可以采取一些如数学操作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故事演说等等,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找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培养创新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为迎接校庆活动,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服,应怎样合理地购买各种型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对学校每一个同学穿衣的尺寸进行调查,然后整理成数据,根据数据做出购买数量和分配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就会加深对统计与概率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原理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理论与应用运用到生活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的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培养“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的意识。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不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情绪,激发和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其次,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一般来讲,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示范,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又如,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第三,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亦或互相讨论完成。善于提问有利于学生学会讨论,加强交流,有利于培养

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体参与性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要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进行学习。很显然,新课标已经否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霸权地位,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和参与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并作好分析评价。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科学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授“旋转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不会画,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仔细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和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教育创新,2008,(6).

[2]张秀云.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问•科教探索,2008,(10).

[3]程丰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8).

第2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现状 创新意识 培养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把创新理念放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实践活动、练习题目等,而不只是跟学生空洞地用语言描述。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一起努力。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创造与逻辑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掘自己的数学思维,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新,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接下来,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应该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并把其应用到课堂中,尝试自己作为辅助者,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运动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查找并推荐给学生,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增强创新意识,并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主动思考时,学生已经处在主动地位。

例如,对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教学时,可以看此题:小明今天放假了,于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奶奶,他们买了2kg香蕉和1kg柿子共花去20元,分别求香蕉和柿子的单价?教师首先从生活中找出一个实例,再对学生一一列举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心理,引导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从而学习。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把班上同学按照他们不同的情况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组织竞赛,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注重课堂内容逻辑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式思考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在整体结构体系上是有层次、有逻辑性的,那么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逻辑性推理,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对知识的了解不断深化。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逻辑性思考呢?接下来笔者就具体实例进行列举。

在进行初中数学命题与证明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针对书本上的定义告诉学生什么是命题,让学生找出其中几大要素促进学生学习,那就是命题条件和结论,把它改成“如果……那么……”的结构,然后教师可以找几道相应的判断题加强学生对命题的理解,接下来由命题概念延伸出来的关于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定义,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真假命题判断,了解其区别,一步步探究。

三、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进行创新式学习

在当前素质教育盛行的时代,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是在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真正重视的是学生有没有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这就形成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跟在教师后面一步步走,而不是自己形成超前意思,发散创新自己的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相对应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主动提出问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针对不同学生情况,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出问题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从而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例如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共同计算,以下是他们的计算过程,请判断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错在哪里。然后出示他们的教学过程,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究。

四、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多为学生寻找丰富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案例事迹等,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中的知识得到充分拓展,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学会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探究,最后获得答案,学生可以在这个有趣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

例如,进行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用《九章算术》中的经典问题提问。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这段话后问学生这道题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学习,拓展知识面,主动参与课堂。在中国,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经典知识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数学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使学生真正学会创新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并把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适应时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邢妍.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

[2]冯兵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途径的探索[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2007.

[3]宋春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

[4]杨礼云.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教师版,2010(7).

第3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数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收稿日期:2007―03―10

作者简介:郑文晶(1964―),女,蒙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呼伦贝尔学院数学系几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新理念

21世纪高等教育新理念的创新理念中指出,创造能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最主要的场所,必将成为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运用系统的主力军。知识经济的内在核心因素就是创新,知识创新是基础,创新人才是关键。高校要组织开展开放性、超前性、综合性的知识创新,是大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使命。高校既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又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高校营造一个全新的创新氛围。

2.高科技社会对五类数学人才的需求

高科技时代充满着激烈地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各种科学技术的核心往往是数学,交叉学科的核心也往往是数学。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课题组把社会需求的数学人才分为专职数学研究人员、交叉学科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数学教师、应用型数学人才、基础教育数学教师五类。这五类人才他们是理论数学的研究人员,应用数学的研究人员,交叉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对于研究人员必须具有科研能力。高校教师、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他们必须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高科技社会对五类数学人才的要求必须具有较宽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目前高等院校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赵继源等经过调查高师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如下现象:(1)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缺乏自我表现的欲望。一般认为,具有创造力的青少年往往敢于标新立异,敢想,敢说,敢做,不畏惧权威,而我们大学课堂里的学生却极少发表自己个人看法,不敢表现自己;(2)大多数数学教师采用讲解法授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几乎剥夺了,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创造力;(3)当前数学课堂学习普遍缺少广泛深入的互动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过程,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创”与“新”的有机联系,即“创”是对尚没有出现的事物,在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前提下去奋力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发现并向世界推广这个新事物;“新"就是相对于已出现的事物而言,这个即将要发现的事物从本质、形状、特征都是不曾有过的,或是对已出现事物加深认识,发现其尚未被人们发现的特质,使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与深化,也可以对现有的事物发展做出科学而有说服力的预期判断。或者找出一条发现发展这种新年事物的更加可行而有效的新捷径。同时,“创新"也包含对前人的知识和已发现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用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不同,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它至少要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推崇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理论体系、以创新为荣的思想观念;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再次,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所应具备的渊博知识、广阔的视野和综合、交叉、开拓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必要的再学习的方法,并能自由地从一个知识领域跳向另一知识领域;第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备献身科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复杂工程。但只要我们找准立足点和突破口,它又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正是这样的立足点、突破口和有效载体。因为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上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正是一个素质优良的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起码要求。科研工作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拟定新对策的创造性活动。而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奉献科学精神的全面展现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科学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敏锐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更谈不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更无可论及;反过来,即使具备了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能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只能是空有满腔热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强化几个观念

1.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而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创造性能力,二是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一个人成功只有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智力之外的非智力因素。为了培养适应未来多元化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使学生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使学生拥有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未来创业的成功率。

2.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基础

必须明确,在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过程中,要避免那种片面强调科研能力而忽视学生基本知识学习的倾向。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才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数学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基础课的教学还要加强数学基础课中习题课的教学。一堂精心设计的习题课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同时,又要切实抓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

3.数学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数学研究和创新当然需要讨论和交流,需要团队精神和集体的力量。但是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有所不同的一个特点是,数学创新更多的是个人劳动的成果。牛顿从对力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微积分,莱布尼茨从对几何的研究中创立了微积分,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合作。罗巴契夫斯基、高斯、波约尔各自创立了非欧几何,他们之间也没有合作。

各校数学学科专业的学生中往往会出现一两个特殊学生,他们不仅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好的基础,而且对数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发现这样的学生,特别指导这样的学生,发展这些学生的个性和数学优势,促使他们迅速成才。

4.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方法

高等学校要根据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与技能提高的需求,要开设一系列专门课程,这些课程有重点地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诸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提炼论点(观点),如何谋篇布局、安排论文结构;如何论证阐述;如何修改文稿,了解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规范,等等。同时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大作业或小论文题目,对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辅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广大学生经过科研创新实践的磨炼,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寅平.确立21世纪高等教育新理念〔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4).

〔2〕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第4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在华老师的课中,学生从来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咖啡屋”,师生展开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在对话中,彼此的智慧激烈碰撞,在智慧的碰撞中,学生展现了可贵的创新精神,我发现,华老师尤其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总是给予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之花在老师的呵护、引导下得以精彩绽放,但在本节课中,华老师有一处对学生创新思维引导的细节值得商榷。

综合测试第5题:“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学生在解答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小明带着小狗”,其解答为“55+65=120(米),1200÷120=10(分),240×10=2400(米)”;第二种观点认为“小明和小兵都带着狗”,其解答为“55+65=120(米),1200÷120=10(分),240×10=2400(米),2400×2=4800(米)”,

华老师和陈惠芳老师都认同这两种观点,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二位都是被“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所迷惑,认为词义多解,却忽略了后面条件“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的补充,题目中也没有谈及“小兵的小狗”,结合前后条件,可以说准确的理解只能是第一种观点“只有小明带着一只狗”,若理解为可能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则“小兵的小狗”如何跑?方向如何?速度如何?题中条件明显不足以解决此问题,因此,此题只能按照第一种常规思路进行解题,并且本题叙述也不清楚,“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意思可以是小明和小兵都带着狗,事实上,题目上仅指“小明的小狗”。

就本题而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表现了他们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所闪现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应该给予积极评价,科学引导,悉心培养。

一、积极评价。悉心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初步的探索、求异、想像能力以及意志、兴趣、情感等个性和人格方面的品质,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创新思维技能的培养,课堂是开展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得到什么样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还是消极的嘲讽?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予以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增强其创新的原动力,但学生的创新并非每一个都是正确的,有的想法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对此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应该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至少要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予以充分肯定,精心呵护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科学引导,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5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七年制医学生; 中医儿科学; 中医教育学; 专业思想; 临床思维; 创新意识

本校从2001年开始招收七年制学生,其培养原则是: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目前,医学七年制已成为很多学生向往的专业。但由于受学生扩招,师资水平参差,实习条件不足等因素影响,医学七年制毕业生的水平与培养目标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学生存在专业思想不牢,临床思维能力不强,科研素质不高,思想品格不足等问题。本文就如何带教七年制医学生谈点自己的体会供同道参考。

1 重视入门教育,培养牢固的专业思想

七年制学生的专业是随着导师的明确而确定的。学生与导师,目前虽实行的是双向选择,但主要还是学生选择导师,也就选定了专业。此虽满足了学生的专业欲望,但由于学生对他将从事的专业并不十分了解,此时学生的专业意识并不十分牢固。因此,在明确关系前,导师应进行入门教育,详细介绍本专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尤其是就业趋势,使学生认识中医儿科学的特点和优势,树立其对本专业的信心。要求学生与家人商量,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随着对本专业的了解,尤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某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儿科医生工作忙,收入少,从而对从事本专业产生动摇,此时,应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多进行正面教育引导。

信心是靠疗效建立的,通过实际治疗效果,给学生鼓励,让学生信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让学生接受本专业,从根本上巩固专业思想,培养真正热爱中医儿科、献身中医儿科事业的合格人才。

2 注重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

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七年制医学生临床阶段的关键环节,而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是提高动手能力不可缺少的方面,在带教中非常重要。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典型病例以及复杂病例,由于学生的知识主要局限于书本中某一典型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因此每周要至少安排1次教学查房或疑难病例讨论,向学生灌输临床诊断中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让他们广开思路,交流讨论,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提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运用理论知识和现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理准确的结论[1]。

要适当安排讲座,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从书本到临床,再从临床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牢固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向学生介绍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 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质

在临床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质是很重要的任务。如果培养的学生没有创新意识与良好的科研素质,知识再多也不可能产生创新的成果。

创新意识是一种人的意向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临床实践。应在临床思维能力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如何开拓和扩展思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初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锐意进取的科研作风、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

科研素质的提高来自于科研实践,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研的严谨性和创新性。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临床科研课题设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整理和动物实验,熟悉和掌握科研的思路和方法,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质。同时要把握好临床与科研实践的关系,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达到临床能力的要求,具备“能看病”的条件,又具备临床科研的能力,不仅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后劲。避免学生掌握了临床技能而缺乏科研能力,重视实验研究却不会看病的不足。

4 加强“育人”教育,培养健全的思想品格

七年制学生进入临床阶段从学习基础理论转向实践操作技能,不适应学习方式常造成焦虑,在实习操作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绩优秀,身为应试教育制度下的“精英”,自身强烈的优越感易使他们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缺乏团结协作精神[2];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耳濡目染,易出现医德医风问题;在当前普遍心理浮躁的背景下,学生在科研中又大多缺乏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态度。这都是带教中要注意的问题。

带教中要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学习方法指导等,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学生切身关心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带教老师敬业、爱岗、奉献的职业精神,科室内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形成一个积极进取、催人奋进的成长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师爱学、刻苦钻研的好品质。要锻炼学生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临床与科研活动中,学生会与各专业人员打交道,与人合作愉快,是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沟通的能力,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精神。

临床阶段接触最多的是患者,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教育学生不能靠灌输和简单的政治说教,而应当靠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的行为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带教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谈举止。真切地关心患儿疾苦,想尽办法为他们解除病痛及心理负担。要教会学生如何作好病情解释工作,学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

在科研中必须始终贯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道德”的指导思想。在课题设计、临床观察、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及论文撰写等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态度[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是培养学生健全品格非常重要的方面。带教老师要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对于结果的分析应尊重客观事实,不人为制造预期结果或掺杂主观倾向性内容。

医学七年制是一新的培养模式,还需要较长段时间的磨砺才能形成规范。只有不断总结,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向芳,刘志民,朱樑,等.注重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53154.

第6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最积极的、最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人创造力的培养作用是奠基性的,所以创新教育必须从幼儿期抓起。在幼儿教育中,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创造轻松、自由、愉快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了保护和增强幼儿稚嫩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首先是尊重幼儿,这个尊重是建立在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上,教师不在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让幼儿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进行各项活动。其次,教师要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幼儿,幼儿因好奇做错了事,或因好心办坏了事,都可以得到适当的宽容,消除幼儿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自我意愿得以实现,其创新意识也会随之萌发。

幼儿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欲望和精神,而激发探索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步。没有兴趣就没有持久的动力,更没有创新思维可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因此,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例如在一次语言谈话活动中,按事前的计划安排,主题是让幼儿表述自己对父母的爱。当教师期望幼儿说出“我爱爸爸”、“世上只有妈妈好”之类的话时,孩子们却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与家人在一起时发生过的趣事,老师的设计失败了。这时,老师灵机一动,马上调整了活动计划,按照幼儿的兴趣将谈话主题转移,同时老师巧妙地进行引导,让幼儿说个够。结果,由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整个谈话活动进行得非常热烈,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二、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多鼓励幼儿提问题

创新意识强的幼儿,首先应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幼儿。幼儿求知欲强,但学习自主性较差,不习惯自己动脑筋寻求答案,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往幼儿脑子里“灌”知识,就会强化幼儿学习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时,注重创造性的组织方法,教学内容强调具有启发性,边讲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如果幼儿答得不对,不全,或答不上,教师应鼓励幼儿再思考,并做必要的提示、开导。这样,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培养起来。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提问、质疑。对幼儿的提问要表现出十分喜欢的态度,这样会大大增强幼儿的提问行为。对幼儿的疑问及时做出适合幼儿知识水平的回答,并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疑问。例如:“如果你会飞,你会怎么样?假如世界上没有时钟会怎么样?”等等。鼓励幼儿作多样性、独创性的回答,让幼儿在质疑、释疑、又质疑的思维活动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产生创新意识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但不是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即使自信心很强的幼儿,在碰到困难或挫折时,自信心也会减退,甚至转为自卑。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如:多多鼓励、肯定幼儿的成绩;当他失败时,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他走向成功;指导幼儿分阶段,分步骤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碰到的困难等等。

教师应该多给幼儿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们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多憧憬“异想天开”的创造。教师不能泼冷水,而要多加赞扬、鼓励。并引导他们想他人之未做。这样,幼儿创新的愿望就会逐渐强烈起来。

第7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B)―0065―01

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氛围,唤起创新意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因此,在课堂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大量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二、合作互助,培养创新思维

以 “男女合作”“优差合作”“师生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营造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发展,在交流中竞争,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就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回家?” “小女孩为什么五次擦燃火柴?” “如果小女孩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怎样对待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并最终明白:是不平等的社会导致了小女孩的悲剧,是极度贫穷扭曲了爱的力量……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新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到异,突破于疑,创新于异,最后形成新思路、新见地,实现了语文的创新。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学生质疑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倾向将使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各抒己见,敢对教师或同学的答案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教师“发难”,提出新问题。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或者教师的教学出现失误时,面对学生的质问,教师不能怕丢面子,随便搪塞过去,或冷言冷语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而应当诚恳地接受学生提出的见解,和颜悦色地针对错因进行分析,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这既是一次绝好的思维训练机会,又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探求新知。

四、续编故事,发展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有些课文结尾结果未知,教师可利用这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

如,教学完《凡卡》一课,我启发学生想象故事的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结果。学生有的说,爷爷意外地在路上拾到了醉醺醺的邮差丢失的信;有的说,凡卡的信被好心的邮差送到了爷爷手里……

五、尝试实践创新,体验创新快乐

第8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存在很多抹杀孩子创新能力的现象,如很多教师习惯用固定、单一的模式看待幼儿,导致幼儿以为在安静与没有创新的背景下活动是最好的表现等。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尊重幼儿的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激发幼儿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每个幼儿都有创新意识,而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的求知欲。当孩子们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时,就会对知识充满渴求,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当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求的渴望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分析所见所闻,在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得到提升。在与孩子的接触中经常会有小朋友向我提问,如:“救生圈怎么不沉到水里?”“太阳那么小,怎么会让地球很温暖呢?”“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小鸡也有翅膀,它怎么就不会飞呢?”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年幼孩子的提问可能荒唐,但也有可能是灵感闪现的时机,教师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对待,避免出现压制性的提问,如:“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面对孩子的提问,教师可直接回答,也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更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地思考回答,在启发和引导中激发幼儿创新的灵感,捕捉创新的火花。每天的教学活动是孩子学习活动的主线,一个出色、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挖掘活动中与孩子有效互动的部分,以亲切的言语、鼓励的眼神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创新意识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当幼儿在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自信心会减退,甚至会自卑。其实每一位幼儿都渴望被赏识与关注,当幼儿得到赏识时,就会拥有自信,激发幼儿的正能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我在教育幼儿时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聪明的孩子,在交往中也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如在活动中说“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你是个能干的孩子,老师相信你……”等话语,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充满信心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异想天开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就是这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蕴藏着创新的火花,在这个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泼冷水,而要赞扬鼓励,引导他们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

创造发明的基础是想象,只有大胆地创想,科学才会不断进步,只有自由地想象,时代才会不断前进。很多发明都是因幻想、想象产生的,如莱特兄弟是靠幻想“飞”上了天。幼儿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主要特点就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现在有些孩子仅满足于接受老师、同伴的意见,呆板地模仿他人,而没有自己独立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勇气和方法。让幼儿大胆地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知识,如鼓励幼儿说出多种鸟类、水果类、兽类、家畜类、各种形状的物品等,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如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中,我发现幼儿对故事《七彩虾》很感兴趣,为了为幼儿提供发挥想象、进行创新的机会,我让孩子们在知道故事环节的基础上绘画,并要求幼儿对故事的结尾有一个自己的想象,把想象的结果画出来。变化孕育着创新,教师要善于动脑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用自身的创新精神去感染孩子。

四、提高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质疑

第9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信息技术 创新意识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关键,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以来,我国课堂教学都是以粉笔和黑板、标准化测验和大量知识的灌注为主要的实现方式,而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普及,为实现创新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实现方式。创新需要重组资源,创新需要发现未知,利用信息技术的中学课堂,可以培养开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中学生思维的开放,而开放的思维正是创造的动力源泉。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动机

创新的过程是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创设知识应用的情景和问题情景,让学生直观化地感受到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探索所学知识在真实世界中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真实世界中还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探索和研究,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2.强化形象化思维,提高创新兴趣

形象化思维是创新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爱因斯坦就十分善于发挥形象思维的自由创造力,他所构思的种种理想化实验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范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抽象、呆板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学生获得具体客观的影像,形成稳固的形象化知识,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提高不断创新的兴趣。

3.培养直觉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直觉性思维能力。直觉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迅速做出判断和设想的能力,是“灵感”的源泉。直觉不是瞎猜,而是建立在丰富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实践经验越丰富,直觉性思维越准确,成功地进行判断和设想的经历越多,进行创新的意志越坚定。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直接的经验形式,突破有些教材知识抽象、不易理解的难点,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之一。

4.实现混合学习模式,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协作型学习、探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这些学习模式提倡交流、讨论、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由探索、自由想象,有利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的能力,这些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工具

通过对创新意识培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编制《中学生创新意识调查量表》,从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四个维度调查当前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编制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查量表》,从当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对学习资源和过程的选择、整合和开发的能力方面,调查分析了当前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现状,同时设计教师对当前创新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两端了解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为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2.研究对象

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调查,选取了河南省15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收集数据的客观性和代表性。共发放量表15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者不认真作答的量表,共收回有效量表1421份。同时在以上15所学校选取了200名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对收集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形成本课题的研究结论。

四、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创新意识现状调研

(1)调查的总体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于创新要具有一定的动机、情感、兴趣和意志的认知,比较熟悉创新、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等名词,但是对创新意识比较陌生,更不知道创新意识的内涵包括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志。究其根源,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创新教育,要进行创新,首先要系统地学习有关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创新不是教育的结果,但没有教育是不能有创新的。

从表1中不难发现,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总体情况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且不同的调查纬度差异较大。总体来说,中学生对于创新兴趣和创新情感水平比较高,创新动机的差异性比较大,创新意志比较薄弱。

(2)中学生创新意识四纬度现状调查结果

①创新动机的调查结果分析

创新动机的调查涵盖了动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稳定性四个特征。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学生都认识到在中学阶段进行创新方面的培养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但中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原因存在一定差异,20%为了展示自我才能,23%是从众心理,27%为了获取学分或者奖励;结果还表明仅有8%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期间参与的创新活动与以后的工作有关,说明中学生认为现在举办的创新活动大多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参与创新活动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前中学生创新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高,当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投入情况超出自己的预想时,往往会放弃。

②创新兴趣的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创新兴趣比较高涨,兴趣的广度比较大,这与基础教育相关的创新活动类型繁多,学生也认识到参与创新活动能带来一些物质或精神奖励有一定的关联。也正因为类型繁多的创新活动,使中学生的创新兴趣的倾向性不固定,导致中学生不能在某一方面的创新进行深入的发展,对专业学习或者未来的工作没有帮助,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固定自己的兴趣方向;另一方面学校要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创新活动“不求多,应求精”,应就某一方向深入发展,这样有利于创新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③创新情感的调查结果分析

数据表明当前中学生的创新情感是积极的和正向的。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和经历。

④创新意志的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前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创新过程中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或者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增加的投入超过预期的时候,创新活动往往被终止。原因之一是中学生无法从未来的创新结果中获得与个人发展的实质性联系,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学期间的创新活动只是一种经验,不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其次因为中学生缺少足够的创新教育,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如何解决,或者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这就导致中学生的创新意志比较薄弱,创新意识水平不高。

2.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调查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的现状

量表设计了关于中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的题目,结果显示,15.32%的教师表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非常高,60.53%的教师积极性高;从表2和表3中可以发现教师在应用积极性和态度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通过分析得出不管是在积极性还是学习态度上,女性低于男性,文科低于理科。

表2 积极性比较(单位:%)

表3 态度差异比较(单位:%)

(2)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的现状

数据表明中学教师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差。如表4所示,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和多媒体制作、选择和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很缺乏。

表4 教师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现状(单位:%)

(3)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现状

在对表5和表6的分析中发现中学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对技术技能方面的学习最感兴趣,关于MSOffice软件的掌握情况比较好,也是该软件在教师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广泛应用的原因。对于其他的课件制作软件和音视频软件的掌握多数教师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但在当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关于这些软件的使用范围正逐步扩大,这也反映了现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

表5对常用软件的掌握情况

(4)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应用能力现状

在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发现当前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资源的开发、策略的设计和媒体的选择的掌握程度最低,分别为38.68%、33.40%和40.23%,这也证明了中学教师进行整合教学设计的能力较弱。

表6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5)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的选择、整合和应用能力现状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中学教师对资源的收集能力、选择能力和整合应用能力都不够理想,28.63%的教师认为自己熟练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仅有8.63%的教师熟练掌握了整合资源进行教学应用的能力;能够熟练利用硬件设备进行教学整合应用的能力的教师比例更低,只有7.23%。这意味着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上,基本的资源获取技能基本满足需求,但关于整合使用各种资源的培养还比较欠缺。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信息技术将文、图、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组合在一起,直接诉诸于人的感觉器官,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在教学中实现了教育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必须的技术支撑。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中学生的创新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与问题情境的交互,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问题情境创设,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能创设出复杂的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兴趣。

2.利用互联网资源,开扩学生的眼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情感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学习的时代,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创新的要求,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不利于进行有效的创新。互联网上拥有海量的资源,能突破传统教学中教材的局限性,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资源和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的乐趣,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利用交互媒体,增强中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意志

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学信息是单向流动的。交互式多媒体(interactive multimedia)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加入了交互功能,通过交互行为并以多种感官来呈现信息,受众不仅可以看得到、听得到还可以触摸到、感觉到、闻到而且还可以与之相互作用,它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是一种崭新的媒介形式。利用交互媒体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信息是双向交互式流动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掌控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动机;同时,通过自己控制的学习过程,在克服学习障碍中锻炼学习意志,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六、结束语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和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需求,信息技术为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有充足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还需要教育同仁继续探索,以期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模式,实现国家创新教育的目标,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参考文献

[1] 姜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10,(2).

[2] 赵红梅,薛荔.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07(4).

[3] 王玉芝.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