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护理母婴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母婴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母婴的方法

第1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教学查房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实习护士在护理临床上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法,结合书本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切实运用临床护理知识,彻底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1]。护理教学查房是对各级护士的长期培训与继续教学,查房方式多样化,查房对象既可是危重病人也可是疑难病例,以及急症病人的急诊处理等,都属于查房的范围内。现阶段都是运用目标教学法来进行护理教学,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的为核心和主线实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的为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主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本文结合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作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50例实习的护理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5例,女20例,年龄为17-23岁,平均年龄为(20.5±3.3)岁;对照组中男3例,女22例,年龄为18-20岁,平均年龄为(20.3±2.9)岁。

1.2方法

观察组实行目标教学法:在查房前将查房的主要内容了解明确,并且通知各个查房的护理人员和实习生,全体查房的护理实习人员共同参与查房患者的病史以及文献查阅等,共同制定查房计划。查房的主要内容包括跟患者病症有关的医学知识、主要病症特征和治疗方法以及护理问题。护生依据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护理诊断等方面的问题,由带教老师回答护生提出的问题。护理实习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护理诊断方法等问题,教师也需要在护理中对学生提出在实际护理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然后由参与查房的全体护理人员共同讨论,提出答案,进一步的将相关书本护理知识进行理解掌握,教师可根据护理知识进行广度或是深度的指导,为护理实习生的研究做出引导,对学生正确的观点予以肯定,错误的观点加以纠正,同时可以对学生扩展一下护理技术操作。教师对护理物品准备、操作过程及操作注意内容等各方面进行逐一的讲解,对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强调。教师操作完毕以后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单独操作,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或者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及指导。对照组学生实行传统的教学方法。

1.3结果评定标准

结果可分为三种疗效判定:满意为学生的考核成绩为优;较满意为学生的考核成绩为良;不满意为为学生的考核成绩为差。同时调查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越高,说明教学方法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满意15例,满意率为60%,较满意为9例,较满意率为36%,不满意为1例,不满意率4%;对照组满意10例,满意为40%,较满意为8 例,较满意率为32%,不满意为7例,不满意率28%。如图1.

3 讨论

在护理查房中采用目标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将临床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对学生的教学引导,结合书本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彻底的掌握学习内容。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更注重培养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通过群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护理技能,增加护理知识,结合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可行性及有效性的评价。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模式的对照组与采用目标教学方法的观察组学生相比,观察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更高,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高,由此可见,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是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3]。

综上,本文结合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作出分析。通过对两组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满意15例,满意率为60%,较满意为9例,较满意率为36%,不满意为1例,不满意率4%;对照组满意10例,满意为40%,较满意为8 例,较满意率为32%,不满意为7例,不满意率28%。目标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开展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林蔚.在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目标教学法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5):120-121.

第2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母婴同室;应用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母婴床旁护理是在母婴同室内为分娩后的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包括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脐带护理和臀部护理,新生儿注射及母婴健康宣教等。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减少了年轻人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减少了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了产科因母婴分离核对的出错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母婴床旁护理是实现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我科利用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及产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00余例,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为39.6周;自然分娩 2320例,剖宫产680例;

1.2 实施方法

1.2.1 应具备的条件

①护士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②环境: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15 min~30 min,温度26℃~28℃,湿度50%~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管理:减少陪护探视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护士;

1.2.2 健康宣教

①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及新生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②现场指导并给产妇及家属示范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边做边讲解,鼓励家人动手参与;讲解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家人更加科学地育儿。③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新生儿预防接种及家庭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2 实施效果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1]。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及整体护理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产妇各方面有完整的了解和观察,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责任护士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责任护士提高了实施优质护理的能力。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为了胜任此项工作,护士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3.3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近距离、无间隙地感受到责任护士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使她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产科相关知识教育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

3.4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差错事故,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基本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增加了产妇与责任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通过临床调查,产妇对床旁护理感到满意,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服务,满足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

第3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提高患者临床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也逐渐成为了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产科新生儿出生后,虽然与产妇处于同一病房,但是,因为产妇及其家属自身的临床护理技术能力较差,因而常容易出现新生儿喂养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失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目标在于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新生儿和产妇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6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产妇年龄范围在22岁至34岁之间,平均(28.4±4.3)岁,孕周在39周至42周之间,平均(40.5±2.1)周。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基础的临床护理服务,实验组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具体措施:第一,新生儿的床旁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臀部护理、脐带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注射、新生儿沐浴等护理措施,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所需掌握的护理技能,从而提高母婴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续性。第二,健康教育。首先,向产妇说明按需哺乳、早吸吮和早接触的重要意义,使其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向其说明适当的婴儿含接姿势和哺乳有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其次,为产妇和家属提供新生儿臀部护理、脐带护理、抚触和沐浴方面的现场指导,适当加入产妇和家属的互动,指导其掌握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喂养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最后,产妇和新生儿出院前,通过发放资料等方式,为其提供回访、卫生、出院后饮食、产褥期相关护理及避孕等方面的指导[1]。第三,所需条件。一是护理设施,即一次性用品、新生儿洗浴用品、浴盆、母婴护理车等;二是护理管理,即护理人员数量的配置以及减少陪探侍人数;三是医疗环境,即病房湿度控制在50%左右,温度控制在27℃左右,每天通风20min;四是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的增强,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2]。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本次医学研究使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共涉及50道问题,每题2分,满分为100分,所有观察对象均与出院前接受调查研究,及格分数为60分。由三名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观察对象的沐浴、喂奶等护理技术进行评定分析,正确则得分,错误则不得分。同时,对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共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为100%,对照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2.2 观察指标

实验组30例观察对象中,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为90%(27/30),母婴知识及格率为90%(27/30);对照组30例观察对象中,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为60%(18/30),母婴知识及格率为50%(15/30)。两组观察对象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和母婴知识及格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临床护理方法,利用一系列的现场护理培训和示范,提高产妇及家属的临床护理技能,使其掌握基本且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和知识,从而巩固临床护理效果,实现科学化的新生儿护理管理[5]。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在产妇及其家属的直视下进行,通过适当、文明的沟通方法和言辞,为产妇及其家属留下积极正面的印象,从而获得其理解与信任,切实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原则,实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内涵的逐步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拉近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

参考文献:

[1]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3) :22-23.

[2]陈丽菊.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药物与人,2014,27(8):206-207.

[3] 万宾.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6):515-516.

[4] 张菲菲,崔改英,赵扬,贺秀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2):157-158.

第4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优质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以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保健范畴内,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均在产妇床旁护理,持续地促进母亲、婴儿健康教育及实施,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认可,从而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科室服务满意度[1]。2012年至今在我科开展该项护理技术,不仅得到了产妇和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分娩后母婴同室的产妇400例。年龄在18~40岁,孕周为37~41w,其中初产妇220例,经产妇 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产妇及婴儿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进行护理。

1.2.1常规护理 对产妇及家属做健康宣教,抱婴儿到沐浴室沐浴、预防接种。

1.2.2母婴床旁护理

1.2.2.1床旁宣教 对产妇在床旁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产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卫生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指导(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按需哺乳等),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奶、含接姿势;发现凹陷者,及时示范并教会产妇及家属护理凹陷的方法;发现肿胀者,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护理及挤奶手法,以及产褥期常见症状的处理等;认真做好阶段性的健康教育。

1.2.2.2床旁沐浴 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护理,应使用盆浴,一人一盆,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准备好用物,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操作沐浴同时,以互动形式,鼓励产妇和家属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尽量详细讲解沐浴的步骤和要点,脐部和臀部的护理要点,穿衣、更换尿布、包裹婴儿的技巧;以便产妇和家属更好地学会护理婴儿及掌握相关知识。

1.2.2.3健康教育更直接、更有效 强调脐带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消除产妇和家属的顾虑,避免出院后脐带感染;同时还要强调婴儿皮肤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含接技巧、挤奶手法。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宣教及注意事项。

1.2.2.4床旁抚触 抚触是通过双手对婴儿最大的神经器官皮肤进行有部位、有节奏、有规律、有一定力度的抚摸。目前已被公认为有助于婴儿体格发育、情商和智商发育的新型护理技术,并广泛在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开展。针对产妇及家属文化层次、风俗、习性不同以及意愿,可教会她们做新生儿抚触。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200例产妇,担忧170例,占 85 %,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76例,占 38 %,满意60例,占30%。观察组产妇担忧50例,占25 %,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160例,占90 %,满意190例,占95 %。

3 讨论

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妇产科病房为配合“争创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建设,促进此项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采用了产科护理的专科特色和人性化服务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服务。“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是目前人性化服务向产科护理提出的新服务理念,也是产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3.1调整工作模式,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加强协作能力。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把护理人员分为两个护理责任小组,合理安排: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交流技巧互补、新老搭配等原则组成护理小组,采取小组合作,床位分管固定的方法;每组设组长1名,负责病区1/2患者的管理,由护理组长负责,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实行分组包干、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相互协作的方法,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实行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所管患者的质量措施、病情观察、特殊检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对患者实施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3.2合理分配上班人员及各班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原则。根据科室情况,合理按排人员上班及分配工作量,遇晚夜班人员少而繁忙时,设置二线班,随时调动协助晚夜班,以减轻晚夜班护士工作压力,防止因繁忙而服务不到位引起医疗纠纷,确保优质护理的有效落实。

3.3开展不同途径的健康教育,满足产妇的要求。在床旁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更直接和有效,使产妇及家属在切实感受到被关怀和理解时,才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产妇住院的全过程;加上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拓展了母婴管理、产妇早期康复等专科护理工作,提供到位的全方位护理,促进产妇的康复。同时对产妇及家属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合理建议并采纳。

3.4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对母婴更加严格护理程序,床旁进行一对一操作,减少医疗差错和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床旁护理不仅重视知识的教育,还强调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能满足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新生儿护理质量;产妇及家属的积极参与,促进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及恶露的排出。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护士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自觉性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5以往的传统方法,都是由护士将婴儿抱到新生儿沐浴间进行集中护理(沐浴、预防接种、抚触等),这个过程不免让许多家长但忧:离开父母视线,宝宝能否得到精心的护理,会不会在集中护理中将宝宝抱错?会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等等诸多问题,而母婴床旁护理是在产妇和家属视线内的一对一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这种护理模式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需求,解决了许多家长的困惑,实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让床旁护理宣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3.6开展产科延伸服务,并做到出院随访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每位产妇出院时进行详细的出院宣教,并开放热线电话,出院7~14d内进行回访,询问其哺乳、伤口、新生儿喂养、黄疸、脐带脱落等情况,确保患者随访观察及特殊患者的跟踪观察。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听取产妇及家属意见,了解评价效果,改进服务流程,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和专科护理质量的内涵,为她们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她们感受到医护工作者的爱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医患关系,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第5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母乳喂养率(90%)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率(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6-01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进常规服务流程,进行产后床旁护理,达到促进母婴健康的目的[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其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被产妇接受,也促进了现代产科护理模式的发展。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50例母婴实施了床旁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6.5±2.3)岁;体重量60~74kg,平均(68±1.4)kg;孕周37~40周,平均(38.1±2.7)周。对照组产妇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8.1±1.3)岁;体重量61~73kg,平均(68.3±1.9)kg;孕周38~41周,平均(38.3±1.8)周。全部产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其它疾病。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水平、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组):

每天由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接送新生儿到专用的沐浴室、治疗室集中进行新生儿沐浴、预防接种、新生儿抚触、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采血等操作。并集中对产妇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

1.2.2 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组):

产妇入住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全部治疗和护理均在床旁进行。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技能一对一的宣教和示范演示,主要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技巧,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妇护理方法、产后营养、 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等,并详细介绍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辅食添加、吐奶打嗝护理、晚间哭闹的护理[2]。操作演示时,让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并及时纠正其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并进行强化训练。

1.3 观察指标:

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所有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5例满意,11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2%;对照组中,30例满意,9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8%;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45例(90%),对照组母乳喂养41例(占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41例掌握,6例部分掌握,3例没有掌握,总掌握率94%;对照组中,32例掌握,9例部分掌握,9例没有掌握,总掌握率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科护理的一种新型模式,能满足广大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3],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越来越被产妇及家属接受。

3.1 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增强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意识,将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并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情况。母婴床旁护理在产妇及家属的视线范围内实施护理,尊重了产妇和家属的知情权、监督权,也减少了差错率,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母婴床旁护理既满足了新生儿的护理要求,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产妇的心理需求,体现人性化服务特点,融洽了护患关系,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及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采取在床旁边讲授边示范的方式,提高了产妇的学习兴趣,使产妇能够更容易学会和适应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因新生儿带离护理的差错事故,避免了医患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4]。

3.3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

传统护理模式中的健康教育宣讲,通常是将健康教育内容直接、一次性的灌输给产妇及家属,没有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产妇一般难以接受、理解,从而导致实际效果不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宣教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还重视各项护理技能实际操作、现场演示[5],边示范边沟通,让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及时纠正与指导,产妇能比较轻松地逐步掌握健康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4):41-42.

[2] 王婷婷,薛飞扬,万玉梅.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267-268.

[3] 张菲菲,崔改英,赵扬,贺秀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2):157.

第6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HIV孕妇;母婴阻断;护理分析

儿童感染HIV母婴垂直传播是主要途径,据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20万妇女和60万儿童感染HIV,其中90%的儿童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1],以往,HIV孕妇终止妊娠是首选,如今,母婴阻断成功率的提高及观念改变使决定生产的HIV孕妇比例上升,母婴阻断护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例孕妇均是在当地医院、保健院孕检中发现HIV初筛阳性,后由广元市疾控中心确诊,确诊时间为孕后3月至足月产前不等,孕妇平均年龄23.12岁,25~28岁2例,22~24岁5例,18~21岁3例。城镇居民4例,农村户口6例,本市8例,外市2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例,中专2例,高中7例,初中1例。汉族9例,其他民族1例。

1.2婚姻状况与孕产史 10例HIV阳性孕产妇中,初婚9例,未婚1例,第一胎9例,第二胎1例。孕周最小12w~42w。平均孕周25w,其中早孕12~27w7例占70% ,晚孕28~42w3例占30%。

1.3感染途径 10例HIV孕妇中,有婚前性乱史5例,占50%,5例中配偶HIV阴性3例;吸毒1例,配偶HIV阳性;3例无不良嗜好,配偶有婚前性乱史,均为HIV阳性。

1.4母婴阻断情况 10例HIV阳性孕产妇中,3例终止妊娠,分别在12w、16w、20w,其余7例通过多次医护人员及疾控人员的沟通交流,有强烈生产愿望,并愿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在本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剖宫产及人工喂养,接受了HIV母婴阻断。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 根据HIV孕妇的特殊性,安排单人病房,专物专用,专人护理,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完成日常的医疗工作。在具体护理过程中要有自我防护意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防治职业暴露。对各种医疗废物按要求妥善处理好。

2.2心理护理 在日常的科室学习中,应专门进行HIV患者的心理知识辅导培训,让大家都能掌握HIV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辅导技巧。因HIV感染的特殊性,孕妇往往悲观、害怕,缺乏信心,孕妇及家人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负担,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进行专人一对一护理,可以让患者尽快消除紧张感、增加信任感[2]。在专人护理过程中,①要真诚、和蔼,从内心及外表均体现出关心无歧视,对其本人和家庭的心理负担要表现出理解,充分告知其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也尽可能缓解其家庭心理压力与矛盾。②体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认真倾听孕妇及家人的想法与诉求,利用专业知识进行HIV感染及母婴阻断的健康教育,告知母婴阻断的目标以及母婴阻断措施方法,为她们提供全面的心理帮助,尊重孕妇及家人的选择[3]。10例中,经过医患沟通交流,3例终止妊娠,7例选择生产,医护人员都给予了充分理解,在心理上给予了安慰与支持,为进一步处置打下了良好基础。

2.3特殊护理

2.3.1产前护理 在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医生医嘱要求发放抗病毒药物,同时要了解服用药物后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协助医生做好产前各种检查和准备。

2.3.2产时护理 孕妇进入临产状态时,要把产妇安置在专门的隔离产房待产,专人护理,做好监护,勤听胎心,根据情况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

2.3.3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采取人工喂养,杜绝混合喂养,按时间段配制不同成份的奶粉,以后按期添加辅食,对产妇及家人给予人工喂养指导和帮助;对于因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选择母乳喂养的感染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指导其坚持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4]。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h内)开始服用奈韦拉平(NVP)或齐多夫定(AZT),至出生后4~6w。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测。

3讨论

目前,我国HIV正处于广泛流行期,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不洁性生活、静脉药物的滥用等原因,育龄妇女HIV感染率也不断增多.世界每年有250万艾滋病感染妇女分娩,每天有2000名婴儿受感染.如何护理HIV感染的孕妇,如何指导她们服药进行母婴阻断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如何进行职业防护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约43.4万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由采取干预措施前的34.8%降至2012年底的7.1%。由此可见,HIV母婴阻断越来越被HIV孕妇及其家庭接受,对HIV母婴阻断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母婴阻断的基本知识,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是母婴阻断护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HIV孕妇的心理护理、做好职业防护是护理关键[5]。对于HIV阳性及爱滋病发病期的产妇,我们要全方位进行干预,护理,让其早日康复。通过一定的产前、产时、产后干预, 进行母婴阻断, 可大大降低新生儿艾滋病感染率。其中有针对性的母婴阻断护理, 在这一医疗干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佩炯,卢洪洲.HIV母婴阻断的研究进展[J].世界感染杂志2006,6 (2):169-17.

[2]张福杰,王健,王福生.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1-82.

[3]李仙菊.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 2009, 7(13): 1176-1177.

第7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索产科优质服务护理新模式与管理办法。方法:对300对母婴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比较其服务效果。结果: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满意度明显上升,母乳喂养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产妇投诉和纠纷率显著减少。结论:母婴床旁护理适应现代产科优质服务护理新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产妇满意度和母婴护理质量,更促进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的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

【主题词】 母婴护理;产科优质服务护理

为了适应现代产科优质服务护理新模式的转变,我科自2011年3月份以来,在产科母婴同室中试行开展母婴床旁护理,取得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份共300对母婴为对照组,其中剖宫产29例,顺产271例;2011年6月份至2011年8月份300对母婴为实验组,其中剖宫产25例,顺产275例。两组对象在职业、文化、家庭、年龄、孕产次、孕周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原有护理常规将所有护理内容集中在治疗室进行,产妇对新生儿护理过程无法知晓,对喂哺技巧也缺乏宣教和指导。实验组将所有母婴护理项目如新生儿沐浴、注射(含接种疫苗等)、血样采集、抚触、、换尿布等和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正确与否,也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和有效指导。

1.3  观察指标 (1)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模式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种;(2)母乳喂养率情况:是指分娩后产妇用乳汁喂哺自己婴儿(早接触早吸吮的时间);(3)发生护理差错和产妇投诉、纠纷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对统计资料采用χ2检验。

第8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护理;院内感染

近年来,对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一日增强,对护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新生儿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家庭幸福,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1]。母婴同室的护理方式是让产妇与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同室休养,可以显著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喂养质量和护理效果,有利于增加母子间的情感,提高产妇对育儿的信心,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为总结临床经验,使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得到更好的护理,我院对200例分娩孕妇做出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200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分娩孕妇。所选的200例产妇均为初产产妇。对照组的100例产妇,年龄24~33岁,平均(25.5±3.2)岁,平均胎龄(39.9±1.5)周,阴道分娩44例,宫剖产56例,新生儿的平均体重(3.8±1.6)kg。观察组的100例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5.9±2.8)岁,平均胎龄(40.0±1.4)周,阴道分娩46例,宫剖产54例,新生儿的平均体重(4.0±1.4)kg。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胎龄、新生儿体重等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母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产妇及其家属均不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所有护理工作皆有医护工作人员完成。观察组母婴采取母婴同室模式。入室第一天,护理人员教授分娩孕妇喂养技巧,指导产妇使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防止皲裂。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脸色,呼吸,大小便,啼哭等情况,做好各类并发症的应对措施。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要注意保持其体温和室温持平,不应过冷或过热。同时要保持新生儿侧卧位休息,避免溢出的奶水使其窒息。每次喂奶时,孕妇要对双手及、乳晕进行清洁,避免新生儿发生感染,哺乳的时间以20~30min/次为宜。每次哺乳的量因人而异,一般喂养到新生儿停止啼哭即可。新生儿的皮肤十分细嫩,十分容易受伤,进而引发感染,故而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新生儿的肤色,勤换尿布,新生儿排便后要及时进行清理[2]。一旦发生感染的情况,如红臀,可用热的植物油涂抹于患处。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要在床边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沐浴等操作,同时对产妇进行教育,及时纠正产妇在育儿过程中的不当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记录两组新生儿分娩1周内的喂养和护理效果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使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对数据进行检验,若P

2 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分娩1周内的喂养和护理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胎儿在母体内和脱离母体后的内外环境差异过大,新生儿暂时没有适应外界温度、环境的能力,故而胎儿脱离母体到满28天的这段时间内的护理对新生儿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发育[3]。现阶段,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护理,避免新生儿院内感染和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母婴同室的护理手段可以帮助产妇对新生儿进行喂养,利于早开奶,不仅提高了母亲的哺乳能力和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还能增进母婴间的感情,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的情绪,树立育儿的信心,还能增强婴儿的舒适感,促进其健康发展[4]。母婴同室使产妇从单纯的护理工作接受者转变成了护理工作承担者,从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参与到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能显著提高产妇的依从性,并且帮助其在出院后更好地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本文对200例产妇做出了对比研究,发现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法比母婴分室更有优势,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喂养效果和护理效果,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概率,效果显著。母婴同室的护理方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扎实、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爱心,要学会与患者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

总而言之,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比母婴分室的护理模式具有更好的喂养、护理效果,不仅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还能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提高产妇对育儿的信心,有效帮助产妇掌握护理知识,提高了护理的效果,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彩萍,王俊英.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全科护理,2009,7(11):2946- 2947.

[2] 杨菊香,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201112(10):752-753.

[3] 王玲.影响初产妇产后一周内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70- 72.

[4] 林小洁.影响泌乳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夏医学,2003,16(6):895- 897.

第9篇:护理母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HIV阳性产妇;母婴阻断;护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并发一系列的感染和各种肿瘤发生的传染病称艾滋病。而新生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而产科工作人员工作坏境又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并做好母婴阻断,可减少新生儿及医务人员的感染。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HIV阳性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例产妇,年龄19-35岁,孕周:37+2W-39+4W,均经门诊咨询检测,筛查出HIV阳性,经确诊试验后确诊为HIV感染者,孕期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者。

1.2治疗方法入院后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择期行剖宫产术。

1.3结果经过5-7天治疗护理,产妇精神、情绪、饮食好。双乳软,腹软,子宫无压痛,恶露少,不臭,暗红。腹部切口拆线见伤口Ⅱ/甲愈合,正常出院。新生儿初筛试验HIV阴性,给予人工喂养。其他婴儿,医务人员及家属均未被感染。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孕妇安排在单人房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孕妇隐私,不泄露病情,关心而不是同情。告知孕妇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协助定出手术的时间,讲解我院同种疾病成功阻断的案例,使其树立信心,解除其思想顾虑。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及麻醉方式的宣教。告知孕妇左侧卧位的重要性,教会自数胎动的方法,监测胎心Q4h,胎儿监护Qd。做好择期手术的准备。

2.1.2医护人员在对孕妇实施穿刺及其他侵入性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孕妇使用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均用75%酒精消毒,孕妇的排泄物均需用漂白粉处理后倒弃。

2.1.3告知其丈夫,孕妇的生活用品均专用,并定期消毒。取得丈夫的理解,减少其他家属的探视及接触。

2.2产时护理

2.2.1新生儿出生后尽量用洗耳球清理呼吸道,必须负压吸引时,负压

2.2.2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穿防渗透手术衣、防护衣、隔离靴,规范操作流程。

2.3婴儿护理

2.3.1预防性口服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娩出后一次性顿服NVP(维乐命)2㎎/㎏,最大剂量不超过6㎎+AZT(齐多夫定)2㎎/㎏.q12h,服用1W,护士要定时配好药液给婴儿服下,并观察婴儿服药后反应,若婴儿服药后发生呕吐,应重复服用。

2.3.2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及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必须分管注射)。

2.3.3沐浴时动作应轻柔,操作前洗手,戴手套,准备单独的盆或单独沐浴池洗澡。沐浴后的盆及水池用含氯制剂消毒。新生儿使用过的一切物品均属医疗垃圾,单独处理。避免与其他婴儿交叉护理,防止其他婴儿直接接触该新生儿血液、分泌物、大小便。

2.3.4告知人工喂养是最安全的喂养方法,其次选择母乳喂养4个月,禁止混合喂养。教会产妇及家属人工喂养的方法。

2.4产妇术后护理

2.4.1术后产妇去枕平卧、心电监护、腹部加压沙袋6小时,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及半流质饮食,排气后予三高饮食。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切口敷料情况,保持尿管通畅接床边袋,观察尿量及颜色。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途中有无不良反应。

2.4.2遵医嘱予预防感染,促子宫复旧治疗,继续服用叠氮胸苷、拉米夫定至产后一周。

2.4.3教会产妇转移疼痛的方法,鼓励、协助产妇翻身及活动双下肢,6小时后取舒适。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协助洗脸、擦身,会阴护理bid。将日常用品及呼叫器放于伸手可及的地方。

2.5出院指导产妇建议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补充铁剂、维生素。禁同房、盆浴2月,产后42天到定点医院门诊复查以后,无异常可同房,但必须使用安全套,严格避孕2年。院外继续抗病毒治疗。教会产妇育儿知识,督促新生儿坚持人工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告知新生儿出院后随访的重要性及新生儿筛查及体检时间。

2.6终末消毒病人用过的床单、衣服等装入防水口袋外加一布袋,经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消毒20分钟后再洗净。墙壁、地板、桌椅或实验台沾染血液、体液后,用新配制的10%次氯酸钠擦冼。病人房间内用具、门窗、床等以漂白粉澄清液(2%)或0.2%次氯酸钠擦拭,每日两次。地板用浸湿2%漂白粉澄清液的拖把每日擦拭2次,或用地面喷洒方法消毒。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应装入不漏水的双层塑料袋中提上“危险”标示,再焚毁。需再次使用用品应专用,每日以煮沸或高压等方法消毒。重复使用器械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打包,进行高压消毒。

3小结

产妇出院后,子宫复旧好,腹部切口愈合好,饮食睡眠好,新生儿均采用人工喂养,12月后检测HIV抗体,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感染。

4讨论

随着HIV感染病例的增多,女性感染比例明显增加,据报道,婴幼儿感染者中>90%是通过母婴传播,在未干预的情况下,HIV母婴传播发生率达15%-50%,而经过综合干预经母婴传播儿童感染率降低75%。而产科工作人员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做好产妇处置过程中的消毒隔离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预防育龄妇女感染,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减少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做好母婴阻断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降低HIV对妇女儿童及医护人员的影响,提高孕产妇和儿童的生命质量及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显兰,车家燕,黄仁芬.HIV阳性住院分娩母婴阻断的护理中国社区医师,2011,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