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第1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4—0016—01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把高考升学率作为一项重要业绩指标,对普通高考中的名校、名师、名生大奖特奖,在教职工评优选模、职称考核晋升上倾斜照顾,而对中职学校师生参加国家和省、市技能大赛优胜者的奖励偏轻或不闻不问,在教职工评优选模、职称考核晋升上坚持“原则”,这样既挫伤了中职师生的积极性,也助长了社会上存在的“重普教、轻职教”之风。

2.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农村地区中职学校“供”大于“求”。某些地方政府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风,在缺乏合理论证的前提下,大力新建职业学校,致使公办的、民办的、市直的、县区的中职学校“争奇斗艳”,导致一些农村地区中职学校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专业设置重复,实训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生源不足。

3.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1)中职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察缺乏定量标准。职业学校专业课繁杂,因此,学校在考核和奖惩中易造成不公平、不合理,对教师积极性造成打击,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工作。

(2)中职学校生源复杂,给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生基本都是农村弱势群体和城镇下岗职工家庭未考取高中的学生,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品行不良,还有个别学生因家庭经济宽裕而不思进取,经常违纪,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4.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随着职教师资的迅速扩充,一些行为散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进入教师队伍,他们工作没有紧迫感、压力感,敷衍应付便成常态。再者,学校专业的不断调整和生源的不稳定使专业课教师难以稳定,进而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1.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形成认可职业教育的共识。近年来,国家大力出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高考、招生模式,大力实施免学费等资助政策,一些农民的孩子在就读职业教育中尝到了甜头,使他们认识到高考独木桥不再是农家子弟的唯一选择。因此,职业学校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通过更为广泛的宣传,让他们知道,人才市场对中职学生的需求已经在事实上超过对普通高校需求的社会现实,或者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事实,强化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2.认真进行调研论证,科学规划中职学校布局和中职教育规模。政府应从长远出发,认真进行考察、调研、预测、论证,按照所辖区域内人口总数和生源数量变化趋向,确定中职学校服务半径,进而科学规划中职学校布局,做好布局调整工作。同时,做好初中毕业学生引导分流工作。初中毕业人数完全可以预测,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外出打工的及进入各类中专或3+2院校的比例也有规律可循,高中招生人数也是比较稳定的,为此,政府应合理规划中职招生规模,这样既能有效调动中职学校积极性,又能有效避免招生中出现的过激行为。

3.健全学校建设标准,规范师资认定制度,探索教学质量的考察定量标准。教育主管部门要制订相应的学校校舍、设施、实训基地、师资等诸方面的建设标准,对各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整合,力促“校校有品牌,一校一特色”格局的形成。制订并落实中职教育师资准入制度,探索教学质量的考察定量标准。出台配套措施,切实落实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让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师资时有目标、有依据。

第2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摘 要】本文对我国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目前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生源、师资、区域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体制、政策扶持和加强管理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教育改革;民办中职教育;发展措施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弥补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人才,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是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之外的,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利用国家非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民办中等职业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随着《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创新职业教育投资办学体制,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健全。截至到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23万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922.9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4.00%;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15.34万人。

当前,我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存在发展相对缓慢、规模总量偏小、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忽视乃至削弱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正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大力推动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源紧张、资金短缺。当前,民办中职学校其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民和工人等弱势群体,学费上涨的空间十分狭小;民办中职学校的最主要收入是学费,由于生源减少,收入总体下滑;同时,公办学校教师地位待遇的改善,提高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用人成本,其资金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是专职教师缺乏,教师流失严重。民办中职学校专职教师大多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大多又来自于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此外,由于编制待遇等问题,教师流失也十分严重。

三是城乡差距大、专业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民办中职学校的生源相对充足,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而在农村地区,民办中职学校在设施、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缺乏吸引生源的能力。此外,在很多地区,由于缺乏相关经费,民办中职学校很少开办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第一、第二产业专业,而主要是艺术、体育和服务类专业,导致专业发展不平衡。

三、推动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

1.统筹优化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努力扩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切实落实民办中职学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允许其根据市场要求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切实落实其招生自主权,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可根据办学宗旨、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逐步落实民办中职学校收费自主权,建立民办中职学校收费调整机制,根据办学成本变化及时调整收费标准。支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为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作、实训基地牵线,积极推行区域公民办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

2.完善推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要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对于新建、扩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征用土地和减免建设配套等方面,给予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办学校征地、改扩建、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贫困生资助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等项目。落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税收优惠政策,指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联系,疏通融资渠道,争取信贷支持。各地设立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奖助对象应包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应出台专项优惠政策,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引进民间资金建设优质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支持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实行校企合作,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要指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指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依法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规范运行。要根据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与服务。要明确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防范办学风险。要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考核评估,引导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筹资困境与成本分担机制构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

[2]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网.2013年中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

[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6[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5-117

[4]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推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7):10

【作者简介】

第3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一、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遭遇尴尬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人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大酱碟”,需要了就“沾一口”。否则就弃之一旁。文化基础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甚是尴尬。

2、教育系统内部认识偏颠使文化基础课教学被“忽视”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中等职业教育为抓住这根生命线,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问权重失衡,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除了对口升学班级外,一般都比较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陪衬。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甚至提出“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好务、让好路”。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时间、学制等方面的限制,在过于强调“专业课”的同时便忽略了文化基础的全面提高。结果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文化基础方面的教育被忽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转岗再就业能力低。此外,由于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3、教学评价问题使文化基础课教学缺乏“分量”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的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的多。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这便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4、学科定位模糊使文化基础课迷失方向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究竟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存在的难题。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升学压力相对来说要小得多,能够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又是少数,这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需要相对大一些。而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在教学实践中难于把握教学深度,如果严格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教学几乎无法进行,如果弃教学大纲于不顾,又何谈保证教学质量,正所谓“教深了不行,教浅了还不行”。如何按“职教性”特点定位文化基础课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对策

1、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其实,“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它在学生培养上应兼顾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在就业;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教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3、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的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4、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针对性

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是摆脱目前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4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然而,在中职教育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难题与尴尬,国家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与社会反映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的传统观念

人们只认可普通教育的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是正道。正是这种观念导致“高中热”一浪高过一浪,人们把初中毕业生能否考上高中当成孩子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高中仿佛成了衡量孩子前途的一把标尺。与高中持续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职教育受到冷遇:家长选择职业学校仅仅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有些家长则把中职当成了“托儿所”,一些家庭不愿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又怕他们呆在家里惹是生非,所以中职学校便成了最理想的去处。花一点学费甚至免费就能送进学校,有学校替他们管孩子,不求孩子学业进步但求省心,这是部分家长选择中职学校的唯一目的。

二、中职教学条件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是中职教学设施基础依然薄弱。有很多中职学校,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设备不足,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小班化、实训化的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很多专业教师都是转专业而来,专业不对口,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先天不足、实践能力不高,职业教育理念落后,责任心不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极少。三是学校管理模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现在,中职学校的机构设置没有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有效整合,车间、实验室、教室三位一体的教学场地仍属凤毛麟角;教学班级无论什么专业都是50人左右的大班,缺少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的小班。

三、职业教育体制落后,缺乏向上发展空间

体制落后是造成中职吸引力不足、招不到高素质学生的根本原因。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上大学、考研、读博;而中职毕业生出路较窄,虽然有少部分学生通过对口升学可以继续深造,但也只是考入高职大专,而绝大部分学生缺少上升空间,从而使学生感到发展无前途、深造无希望,因而学习动力不足。

第5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廊坊 中等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可行性 对策和建议

一、廊坊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本课题就廊坊市五所中职学校调查基本现状如下:

1.可持续发展的硬件设施:按照最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及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要求来看,各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操场用地、实验器材、图书种类和数量、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的数量以及学生、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均达到标准,校内均设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为我市的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和硬件基础。

2.可持续发展的软件环境:

(1)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重视:自2007年以来,国家每年给予中职教育的每个学生1500元的生活补助,使中职教育活跃了一些,特别是吸引了一些生活条件较差的生源,廊坊市五所中职教育学校都在此政策下受益。

(2)就业观念的改变及全球一体化进程:外资企业、文化的引进,是很多中职学生能够很快得到就业、发展,毕业生不在定死某些固定国企、事业等就业岗位,只要就业后发挥了作用、自我价值有所实现既满足了学生的价值欲望,这些正在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3)在校生数:按办学规模要求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五所学校中只有一所粮食学校不达标,在校生为近800人,所以80%达标,利于可持续发展,但从每年招生人数看近三年来初中起点中职教育人数都在以20%递减,所以在校生有递减趋势。

(4)领导班子建设:五所学校共32个校长、副校长,9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80%具有高级职称,71%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这样的较高水平领导结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5)教师队伍: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五所学校专任教师均超过60人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标准,均达到40%以上,良好的师资队伍也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保障,但真正技能型教学开展仍受到限制。

(6)认可度调查结果

无论学生、教师、群众,1000人次的调查,92.5%以上人认为中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存在的问题

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或是学校的教育问题值得商榷。

1.师生的满意度: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近60%,有15%不满意,还有29%的学生没有感觉。教师对自己的技能授课满意度也只有50%,对自己的理论授课满意度70%。

2.学习目标达标情况:学生学习后有50%人认为自己理论、技能只是部分达标,认为理论、技能均达标的只有10%左右,教师100%认为学生只是理论、技能部分达标。

3.教学资源利用情况:有的学校实践课多一些,资源被利用充分,有的学校近80%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25%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很合适利用,75%的教师认为少部分资源合适教学。

4.教育方式方法问题:学生对目前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满意度40%左右,有近30%不满意,还有近30%的人没感觉。对目前的学制年限满意度调查50%左右的人无所谓,只有近30%的学生满意。教师中45%左右满意,也有40%的教师认为无所谓。访谈式采访中很多老师认为学时少,课时不够用,不能很好的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做好创造性试验、技能的训练等等。学生则认为在校时间浪费太多,课程设置不紧凑,技能培训太少或缺乏,他们想得到更多的技能培训。

5.学校校培养人才的能力调查:56.3%的教师认为一般,认为很高的只有18.8%,还有31.3%的教师认为不高

6.对中职教育的满意度:学生有40%左右满意。

7.教师认为目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急需要解决的问题:75%的人认为应重新定位教育目标;62.5%的教师认为应明确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62.5%认为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教育能力方法欠缺;37.5%的人认为应加强宣传,全员参与,形成合力;31.3%的教师认为是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策略与方法

8.用工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电子技术等直接进行操作的行业近75%的学生被认可,医学类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及文字需要的只有47.8%被认可。

三、保障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在当前经济形式下,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在现实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坚持我们的教育目标,改革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瞄准市场,突出特色,灵活设置,注重质量,服务社会”,真正做到校企充分联合,培养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职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依法加强劳动监察,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一般职业(工种)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对从事特殊要求职业(工种)的,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取得相应证书的,企业不得录用,不得进入人才、劳动力市场。中等职业学校要把中级技能证书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切实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劳动保障部门要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提供便利条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初级或中级起考等级,在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要转变用人观念,克服人才“高消费”倾向,营造中职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激励中职毕业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和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工作,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人才、劳动力市场,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推荐和服务工作。中职毕业生在城镇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允许随迁户籍关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确保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广大教师要热爱中等职业教育,自学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人才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要定期安排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允许学校不受编制身份限制,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校要制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改进专业课教师职务评审办法,鼓励专业课教师朝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实验实训设施,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创办和培养优秀特殊专业,灵活办学 提高中职专业竞争力。比如,廊坊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特色护理专业一直保持优秀状态,并广为人知,为学校的发展起很大作用。康复专业也是特色,但知名度不高,效果有待提高。廊坊市劳动技校的数控专业曾教学质量高,就业前景很好,为本校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瞄准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为省级特色专业,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推动了本校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4.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生源质量。确保生源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的基础。“普九”目标的实现,为中职扩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断扩大中职学校规模和招生宣传力度,吸引学生报读中职学校是确保中职生源的前提。要丰富招生宣传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中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展示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宣传内容上力求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形势发展,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方面,阐明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形势所趋;结合职中发展,大力宣传职中的办学目的、办学特点、办学成果、办学亮点以及发展前景,让广大群众和学生了解中职教育。要创新招生宣传方式:一是招生宣传由招生主管部门为主向发动教职工群咨群询转变。改变以往招生宣传由学校“一统到底”的方式,采取“校院配合,重心下移”的工作方式,发挥教职工在招生宣传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招生宣传由季节性为主向全年度开展转变。随着生源竞争的加剧,招生宣传工作已不再局限于高考前后,应该按照每个时期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的考生类群,将招生宣传作为日常性的工作开展。让学生知道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这里不是最差的,不是人生就定型了,不是及时行乐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起飞,成为社会的栋梁。

5.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建和谐校园,打造和谐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对中职教育的管理,应从传统的惯例管理转到依法治校的轨道上来,按标准收费,禁止乱收费或罚款的情况。校园设置要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校舍和设施,满足学生的生活、受教育的基本需求,以人为本,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艺术结合技术,兴趣发展知识。

学校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整理、创新社会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阵地,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体制,开展调研,开发出适合中专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软件,如:教师们自制的课件、校本教材的应用效果较好。开展灵活办学,灵活教学,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各校开展的小班课、小组实验课效果好。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靠近,达到最终教育目标,教师放下原来的架子,不是唯我独尊了,而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探讨生活、学习、娱乐等问题,甚至用现代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讨论必要的音乐、歌曲、明星,做游戏的教学方式等,这样才能很好的达标。

课程设置方面来讲有待提高:不仅仅掌握基础知识,还掌握最高端的技能,还有公民意识的提高,并且注重内容的实践性、创造性、先进性的设置,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解决目前的教材滞后、课程设置滞后问题,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总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学生放任自流,实现学校和师生的自身和谐,这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6.科学设置专业,创新办学模式,校企充分联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立即就业,也可以进入高等职校深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科学设置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市场需求,增加专业的适应性、灵活性和超前性,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同时应注重特色专业的设置,。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增加专业学习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直接获取知识结合起来。创新办学模式:要以“融入企业,对接产业”为办学方针,创新办学模式,推动“校企合作”。一是采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实行边教、边学、边实践操作,直接为生产一线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科技素质或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二是采用“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学校按企业要求开设专业,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结构的合理化和人力资源的优化,同时提高学生就业率,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加强就业教育:要加强就业指导,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科学选择,理性就业。成立学校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可采取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市场、邀请企业到校召开见面会、招聘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也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自主创业,并在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7.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和谐教学、教育,同时注重技能型实训教育教学和特色专业教学,并且加强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人才培养有了市场针对性,与社会各阶层接触广泛,会全面提高就业率;行业资格证书+国际资格证书为就业目的的培训教育,也是加强职业教育的新渠道,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通道,也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廊坊市五所中职教育学校都重视资格证书的教育、培训,今年来就业率大大提高,获得证书的毕业生也绝大多数受到用工单位的好评。

8.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教育通道加强,社会吸引力增加。调查中学生83.5%、教师100%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可以再继续教育,学校如能给予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升级的教育机会,则增加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中职院校升格进入全国统招行列,生源质量上升,对教师也提出挑战,进一步可以加强中职教育,利于可持续发展。如:廊坊卫生学校长期以来与高校合作的大专、本科生的培养,吸引力很多初中毕业生,以及升专后变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使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学生素质的提高,也给社会各人群更多的信任,增加了知名度或给更多的中职学生提供再教育的机会,今年的招生情况大有好转,利于可持续发展。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同样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6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就业指导;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39-02

针对广西区内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来论述。

一、当前区内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实现我区“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广西进入职教攻坚阶段,随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的扩招要求我们对生源的挑选更为宽松。目前来看,我区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中考分数或基础文化课要求都普遍较低,这种宽松入学就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很大的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在校学习仅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较多,学生的接受能力低导致所学专业技能不高,由此职业学校培训的人才距离行业要求、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可见,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普遍只能是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行业就业方向更多还是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

二、有关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分析

1.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对工作期望值过高。首先,一部分中专生接受不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职业及岗位,不能接受要从很烦琐的基层工作做起。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没有能认识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是入门、所掌握的技能有限,在很多工作岗位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很多中职毕业生到一个正规工作单位上岗前都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再次,学生对就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学生仅从专业学习上了解本专业、行业的基本知识,却对未来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足,比如,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制药设备维修技术、药品经营、护理、药品食品检验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越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普遍现象,但有学生总认为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就开始埋怨,心理上存在落差,就会产生悲观的就业观。鉴于此,在就业指导中学校必须要切合实际,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

2.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心理不成熟且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其社会阅历相当有限,学生的一些为人处事,行为习惯,待人接物方面欠缺经验。他们还不能处理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沟通方面都有不足,有些过分追求个性的学生更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企业的工作中非常的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这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的认清就业形势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职生面临着重大的人生课题,但由于中职生对社会了解甚少,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前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与向往。在走访企业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企业都更青睐综合性人才,也就需要的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较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为此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要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懂得选择符合自已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适应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独立工作者的身份转变。

四、就业指导教育重点在于德育

根据现状分析,得出学校要做好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要学校重视德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特色。我们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提升各方面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的习惯,形成较强的组织观念。第三,培养学生集体观念,要热爱班集体具有荣誉感,进而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

五、我校在中职生毕业前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

中职学校应在了解学生就业心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德育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我校开设毕业前就业指导课程,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指导我们的学生定位要准确,摆正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的做事。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想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有限,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工作单位要继续学习和磨练。良好的心态帮助学生对工作岗位清楚认知,工作要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英语教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140-01

1.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现状

1.1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相应的英语水准,才能适合职业的需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不断增多,国内各类企业不断开辟国外市场的占有份额,企业的招商引资、域外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均离不开英语的介入和使用,而市场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和英语交际能力的人力资源大量的要依靠着职业学校的输送。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英语水平与社会的需要不对称,导致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

1.2只有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具有进取的竞争实力。英语是一门语言,最基本的语言功能即听和说。听得懂、说得清、写得出是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中的基本内容。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专业技术能力相对制衡的情况下,有着明显差异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奠定着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竞争实力强弱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强与弱者在岗位竞争中的起跑线不同,弱者如不奋发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于这方面的强者,因为在能力素质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

在职业实践中也还显现着这样的问题,即显示需要检验着学校英语教育的质量。

学校英语教学的“教”、学生的“学”与岗位的“用”是否紧密联系着。这种检验表现实际需要,实践是检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或必须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可能来源于对国外的技术引进与设备引进, 有着与辨别这些设备使用性能和技术要求的英文知识,操作起来会得心应手,没有与之适应的英文知识,只能是束手无策。其中尤其需要英文阅读能力,用来熟悉设备的操作说明、了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

2.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

2.1对高等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差别的认识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是,高职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教学实践中课程怎么安排,有的照搬普通专科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有的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应付AB级过关率,放松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有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英语教学的基础。

设施和软硬件建设相对落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欠缺,难以充分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仍被大多数教师沿用,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加之基础薄弱,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3.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高等性的策略

3.1普通高校的办学经验不可忽视。要实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高职院校需要转换视角,认真研究和关注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过程,吸收其在体现高等性方面的成功办学经验,并寻求机会与普通高等院校建立教育教学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学会、组织和办学过程。这应当是高等职业教育认识高等性的基本策略之一。当然,也绝对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如照搬其英语课程设置是肯定不合理的。

3.2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每一个英语专业教师都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并且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所教专业,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同时,为适应专业教学要求,英语专业教师要参与机械加工、导游、口笔翻译等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不断地改革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使其满足高等性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和核心问题。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3.3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不可忽视。高等教育的高等性是无法与教育教学研究相分离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在真正意义上确立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必须定位于应用技术知识方面。应立足于这一知识平台,在应用技术知识、理论的研究、发展和实践中实现其高等性。高职院校如果把绝大部分的功能放在围绕课程建设与办学经验总结进行时,真正在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就非常欠缺了。

参考文献:

[1]李佳.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之我见[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王宁. 浅议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8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一 、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1.教师重视不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除极少部分特殊专业外,大部分专业都把应用文写作课程融入到语文课程教学中。这样以来,应用文写作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由于语文教师不是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时,基本上就按照各种文体应用文的体裁、概念、格式、要求、写作特点、写作例文这样的固定套路讲解一遍,再出个题目练一练就行了,从而形成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纸上谈兵”的普遍现象。

2.教学方法手段僵化。各种文体的应用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专业务实、格式固定、语言平实规范。这个特点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感到单调枯燥,教之无味,实际教学中走过场,形成了应用文课堂教学中“分类+定义+格式+要求+举例”的模式,更不用提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活实际了。这样以来,作为很实用很有价值的应用文,其实用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3.学生兴趣不浓。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材编写概念过于抽象,理论色彩太强,没有学生喜欢熟知的情节材料,没有结合学生兴趣,缺乏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材料,更没有点明应用文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使得本来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明显对应用文缺乏兴趣,很实用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

首先,正确认识应用文写作的学科地位。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本着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前途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教学各类体裁应用文时,要强调突出应用文学科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用途,引导学生严肃对待教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应用文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广泛的用途和强大的实用价值。其次,直面中等职业教育人材培养目标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将直接面向社会就业,不仅经过文化课、专业课学习和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应用文的使用与写作也是他们工作中的必备技能之一。

2.改革应用文教学方法和手段

(1)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由教师描述一个真实特定的社会活动场景,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案例教学法具有显著优势,它使学生变成课堂中心,由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变成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他们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结合理论知识认真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充分理解相关文种写作的背景和意义,并引导他们运用写作知识去解决活生生的现实问题。

(2)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情景教学法,将实际工作生活中使用应用文处理具体事物的情景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某个角色,并以角色的身份构思写作。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教学法,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他们对现实的判断、反应、适应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愉快的氛围。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该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撰写应用文相比,该教学法相对更可控,更有序,教学成本与风险也较低。

(3)比较学习法。应用文文体种类繁多,这其中有许多格式与写法相近的文体如请示和报告、报告与总结、计划和规划、公告和通告、通告和通报、通报和通知等。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比较教学法非常有助于学生区别文体,进而切实掌握相关文体的特点和写法,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音频、视频和图像展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将有关知识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地让应用文写作课变得生动、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虽然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过程中教师收集整理的材料也很大,但它一旦与传统教学手段恰当结合,将使教与学的时空大大拓宽,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根据培养目标优化重点文种进行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自然会不同。在一般中等职业学校中,应用文大多融入到语文课教学中而成为公共课程。这就导致所有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课一个模样,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学生因所学的一部分文种与本专业关系不大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校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优化选择与本专业联系紧密的文种重点教学,必要时应用文写作老师与专业课老师分工合作,共同探索,合理补充,从而发挥和体现出应用文的工具作用和实用特点,进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第9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程。其应用十分广泛。一方面,学习数学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其专业课学习服务,另一方面,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发展潜能。但是,伴随着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中职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基础较薄弱,数学课程教学存在较多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现状

升人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缺失,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对数学学科有排斥心理。进入职业学校后,极大部分学生就认为,只要专业课学得好,数学可学可不学,渐渐地偏向于专业技能课。学生对数学课往往不够重视。无法认识到学习数学课程对培养其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有深远的意义。

(二)教材现状

中职数学教材普教色彩较浓,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功能。教材所编内容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严重脱节现象,与专业术课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偏多,难度偏深,这给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都带来较大困难。

(三)教师现状

中职数学教师缺乏教研氛围。教师的成长都是摸着石子过河,他们在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一般都无法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依旧以教代学,片面强调解题技能训练。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作为公共文化课程,往往采用大班化教学,无法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采用纯理论讲解为主,“鸭鸭式,满堂灌”现象比较普遍。为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师很少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一般不采用探究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影响了学生合作创新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如何改变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

1.优化教材,突出职教特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关系到教学效率和效果。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特点出发,从未来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增删、整合,教给学生必备的、有用的、学得会的知识。可以适当增些初高中衔接知识。包括多项式的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等。主要目的是为学习中职数学打基础。还应在注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在“基本够用”的前提下突出职教特色。数学教师应了解学生专业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注意与专业课相沟通,在注重知识系统性的同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选取或添加适当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

要求教师尽可能了解专业。多结合专业实例讲解数学,让同学们知道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在数学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专业而选择相应的实例。如对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列举一些买房分期付款、银行利息问题、存款计息、投资收益。以及数学在税收、购物决策、保险等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对于美术专业学生,可以适当加重一些几何章节的知识。增加学生的造型感。对于其他专业,如化工类、种植类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可列举农药配制问题等。

将数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知道数学能为我们专业课服务。尤其是在实践中。学生首先明白了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次,在实践中还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习惯。通过这种教学,学生慢慢地由害怕数学变得喜欢数学,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因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课堂教学实例生活化

数学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把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以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例如:在学习“概率”章节内容时。可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体育彩票6+1的玩法,概率有多大?

这样就能将所有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有的同学会立即拿起笔开始演算。以求答案。

2.教学实践“寓教于做”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融于学生的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自去做,这样不但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排列”这一节课的时候。可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有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排成一队。其中一名女生只能排在中间,那么共有多少种站法?

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自告奋勇出来六名站一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学生们纷纷要求自己排队亲自站一下。学习该部分内容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教学设计时,应心里想着学生,眼里有学生,尽可能有利于学生参与并创造学生参与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生关系情感化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尊重学生。中职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学业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长期得不到教师的真切关注,往往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学习信心受到严重挫伤,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关怀。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还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应多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增加学习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还应起示范作用,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也必须做到。教师还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珍惜参加进修研讨的机会。积极参加教改实验。研读中职数学的专业刊物,积累教学教改新信息、新经验,为数学课的教学引来源头活水。

4.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也应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并用。目前,数学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自主讨论式教学法、创设思维情境式教学法等。教师:不能用自己逻辑推理式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更多地利用情景导入方式,数形结合方法等感性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