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流动资金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动资金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动资金风险

第1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关键词]LOF基金 公共因子 公共因子综合得分

一、LOF流动性风险的研究意义

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是上市的开放式基金在发行结束后, 投资者能同时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在交易所进行买卖的基金。LOF流动性风险指基金管理者在将基金所持有的资产变现过程中面对的价格的不确定性和可能遭受的损失。

二、建立模型和样本数据的处理

(1)选取处理样本

本文选取的LOF是截止到2012年第一季度、成立时间超过一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本文主要进行LOF流动性公共因子实证分析。因子分析主要是把多个相关指标组成具有内部依赖关系矩阵,然后进行机构化处理,最终提取出较少几个相互无关的公共因子的多元统计方法。公共因子是通过把复杂的相关指标所表达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提取出一种具有基本结构的、反映特定含义的信息。

(2)建立模型

因子分析的模型:

其中x1、x2……xp为相关指标,F1、F2……Fn为n个公因子,n

三、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1)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KMO检验是用来比较相关指标的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的相对大小,其取值在0-1之间。如果KMO?酆0.5,则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若KMO?刍0.5则不可以。BARTLETT球度检验是用来指标变量所组成的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阵,是否可以做因子分析。经SPSS18.0软件统计,如表一:KMO=0.702>0.5,说明可以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的Sig.=0.000?刍0.005(显著水平),即此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阵,变量之间相关性很小,可以做因子分析。

(2) 因子求取

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如结果矩阵值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0.414%>70%,说明前三个因子基本已经包含了所有指标变量的信息,能够反映LOF的流动性风险。表一特征值的碎石图征值曲线在F3处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因此本文提取前三个共因子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主要是进行研究公共因子与指标变量的关联强度及其所表达的特定含义,本文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Varimax法)对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由结果矩阵值得因子分析模型:

由此得到因子解释:F1(应对风险能力因子):X7(基金净值占基金资产总值比例)X3(本期份额净值增长率)X1(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金占资产总值比例 )Ptbc(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金占净值比例)F2(市场表现因子):X4(期末可供分配份额利润)Ntassets(基金净值总额)F3(资产结构因子):X6(基金净值增长率)X5(持有债券占资产总值比例 )X2(持股占资产总值比例)

(4)因子得分函数

由结果矩阵值得到因子得分的线性函数:

F1=-0.207x7+0.052x6-0.065x5-0.126x4+0.245x3-0.131x2+0.380x1-0.172Ntassets+0.385ptbc

F2=-0.009x7-0.113x6+0.008x5+0.57x4-0.003x3-0.076x2-0.169x1+0.581Ntassets-0.152Ptbc

F3=0.191x7+0.526x6+0.343x5-0.093x4-0.024x3-0.433x2+0.087x1-0.028Ntassets+0.05ptbc

其中x■为各流动性风险指标经过处理后的季度数据。

(5)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用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百分比作为三个公因子的权数,得到LOF流动性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函数:

在spss18.0中将指标变量代入此函数,得出各LOF流动性风险的公共因子得分F及综合评价得分L,其结果如表(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基金):由表可知,对于LOF基金三种因子同样重要,它们共同决定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Kyle. Continuous auction and inside trading [J]. Journal ofFinance,1985,(5):1310-1325.

第2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股市大幅调整以来,基金风险事件频发,引发市场和监管层强烈关注。证券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基金业内人士,揭示基金运作中面临的风险状况,以有助于基金行业完善预防和风控措施。

今年1月份,随着股市大幅下跌,基金重仓股跌幅较大,抱团取暖的基金也遭受重创,净值回撤幅度一度超越主流市场指数。

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公募持股集中导致个股抛压严重,基金净值也产生较大回撤,但个股和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不大,以后会更加强化投资管理制度,完善组合投资、分散投资等管理制度。

基金开年普遭重创

2019年,A股市场开局惨淡,个别基金重仓股出现雪崩式暴跌。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末,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2.6%、25.3%、26.5%;跌幅小于上证指数的行业只有3个,分别是煤炭(-13.7%)、银行(-14.0%)和食品饮料(-20.8%);基金去年底50大重仓股中,除航天信息、乐视网等停牌外,其余44只重仓股1月份平均跌幅达到25.38%,其中有多达18只重仓股1月份跌幅超过30%,跌幅超过创业板指数,而跌幅超过40%的重仓股也有8只。

北信瑞丰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高峰表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以极端的市场行情为背景的。他认为,新年伊始,大盘就出现两次熔断,市场的暴跌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

在投资者信心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市场成交低迷,绝对收益产品的止损、融资盘主动清理加上被动爆仓带来的抛压让市场雪上加霜。

部分基金重仓股正是原来的热门股,累计涨幅较大,积累的获利盘以及绝对收益产品持有也较多,在部分基本面暴跌的市场中,自然会成为抛压最为沉重的板块。高峰称。

益民旗下绩优基金益民服务领先基金的基金经理李道滢发现,剔除停牌股,A股涨跌幅的中位数为-31.2%,而可比的偏股型基金涨跌幅的中位数为-23.8%。

买基金进可攻退可守

李道滢认为,这表明:一是大部分行业及个股的跌幅都大于大盘指数;二是作为一个整体,偏股型基金的业绩并没有明显弱于指数,并且要好于全部A股的中位数水平;

三是个别跌幅较大的基金重仓股是基金行业内个别基金的个别现象,具有数据选择性偏差,并不代表基金的整体状况。

李道滢说,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有大幅跑赢和跑输特定指数的基金,而绝大部分基金的业绩和指数的表现应该不会有可持续型的显著差异。

公募称流动性风险可控

有市场人士认为,基金重仓股大幅下挫与基金持股集中有关,而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基金遭遇赎回,又会加剧重仓股下跌和基金流动性危机等踩踏式风险。

李道滢认为,下跌赎回卖券下跌赎回卖券的可能性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个别基金卖重仓股时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不足。

也有业内人士注意到,由于机构风险偏好相似,抱团持股的不止公募。

高峰表示,由于公募基金风险收益偏好类似,本来就较为容易形成抱团取暖的现象。但仔细分析就可以注意到,很多跌幅较大的个股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中,除了公募基金外,也有私募及信托产品的身影。

集中持股和分散持股历来都是投资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在李道滢看来,集中持股和分散持股孰优孰劣主要取决于特定的市场环境,一般而言,牛市中高仓位集中持股好,熊市中低仓位分散持股好。

集中持股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有利于组合净值的快速增长,运用不当则会导致净值的快速下跌,甚至有可能会产生个股的流动性风险。

李道滢认为,基金重仓股的大幅下跌,确实对组合业绩形成较大负面影响。此外,资产配置、行业配置、行业集中度等也是影响基金组合业绩的重要因素。

对于基金集中持股导致的流动性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整体风险不大。

高峰表示,长期来看,只要投资标的基本面良好,增长能够兑现,短期个股的流动性风险并不是严重问题,至于基金本身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还是取决于赎回压力和仓位情况。

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经理透露,在市场大幅下跌期间,确实有部分资金在赎回避险。我们的仓位本来就偏高,只能被动卖股。但这次只是流动性不足,不像去年股灾期间千股停牌导致的流动性枯竭,整体的流动性风险没有那么大。

李道滢也称,流动性不足并不等于没有流动性,相对于2019年6、7月大面积股票停牌而言,目前流动性风险总体还是可控的。

将完善投资管理制度

对于本轮基金持股集中导致的净值大幅回撤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监管层也应采取有效举措,避免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

李道滢认为,应在事前、事中做好风险防范,一是在持股集中度上,应完善投资备选库制度以及投资比例权限审批制度,对不同投资备选库中个股的投资比例以及基金经理授权范围内的个股持仓比例进行规范,在事前防范持股过于集中的风险;

二是应由金融工程部量化分析师定期测算投资组合中重仓个股的变现能力,协助基金经理及时了解持仓个股的流动性,并根据组合特点和市场状况,适当调整以防范个股的流动性风险;三是应树立组合投资理念。

第3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关键词:资金管理;风险分析;资金效率

一、营运资金问题的现状分析

1.营运资金的概念界定

广义理解,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总额。包含了企业所有流动资产,即企业一定时期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和与预付账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狭义的理解,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金。它并不特指某项资产,而是一个差额。

2.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流动资金不足。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面临着营运资金风险。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体现,资金包括流动资金的紧缺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种流动资金的紧缺状况已经超出了理性的极限。

营运资金低效运营。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应收账款数量普遍高,且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平均拖欠时间增长。

营运资金管理弱化。现金管理混乱。流动性最强、获利能力最低是现金资产的特点。现金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短缺,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编制现金预算,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现金日常收支进行控制。应收账款控制不严,资金回收困难。很多企业业务收入的连年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的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同期应收账款数额增长的比例更大,而且账龄结构越来越趋于恶化,经营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

二、营运资金的有关政策

创建期的财务政策。由于创建者创建初始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还有待积累,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企业总体的价值较低。而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总是青睐高价值的企业,对低价值企业会采用非常严厉的歧视政策,因此,创建期的企业缺乏通畅的筹资渠道。

成长期的财务政策。当企业平稳度过创建期并步入成长期时,产品的定位与市场渗透程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企业此时仍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配合快速发展的市场,另一方面因货款未及时回笼也会致使资金缺口的出现。因此,在本阶段,管理者需制定恰当的财务政策以保证企业尽快成长起来。

成熟期的财务政策。入成熟期的基本标志是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大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对稳固营风险相对较低。处在成熟期初期的产品销售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减慢,直至停止,随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该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产品成本,充分发挥经营杠杆的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的控制制度,严格产品成本控制标准,保证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的竞争优势。由于成熟期产品能为企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量,这就能为企业处在开发期及引入期产品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平衡了在不同生命周期期间上产品的资金需求,减少了企业财务风险。

分化期的财务政策。企业在成熟期之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其一,企业不思进取,没有及时调整业务、增加新产品或新业务,使得原有的核心业务孤立无援,企业业务量逐渐递减。其二,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盲目进行投资,仓促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或者领域,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和该行业的管理知识,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将企业推向破产。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企业过早地夭折。其三,企业在清晰的战略指导下,盘点自己的核心能力,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获取企业利润增长的核心资源,将企业导入新的成长曲线,企业将进入更加辉煌的青年和壮年时期。

三、营运资金的风险管理

1.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种类

现金的收付风险。现金收付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循环中,无法按时收回到期货款或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客户拖欠的风险、客户赖账的风险、客户破产的风险、不同付款方式造成的外贸信用风险。存货的资金占用风险,存货管理中的资金占用风险是指企业拥有存货时因价格变动、产品过时、自然损耗等原因而令存货价值减少的可能性。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危机。

2.营运资金风险的管理措施

构建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企业需做好财务风险事先、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四、营运资金的管理

第一,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分析。赊销业务、资金拖欠造成企业资金不到位,影响了现金流。产品适销不对路、大量积压,使流动资金变成了死滞资金。“债务链”日益沉重,企业资金日益紧张。银行监管力度不够,使付款单位无理拒付有机可乘。集团企业存在银行开户多、贷款多、资金沉淀多、资金集约管理程度低的问题。盲目兴办企业,加剧全社会的资金紧张。

第二,应收账款变现困难问题分析。催讨不力,法律时效期过期,使企业坏账损失增加。力堵源头,预防应收账款变为难收账款。收货手续不清,增加收款难度。收款手续职责不明,造成款项不翼而飞。把关不严,后果自负。张冠李戴,适销不对路。销售人员信口开河,企业无法兑现承诺。质量出问题,货款无法收回。

第三,存货管理不善问题分析。忽视存货账龄问题,造成超储积压。存货分类不合理,没有将外协加工件及自制半成品分开核算管理。存货数量的确定没有完全按照永续盘存制。存货的价值及成本流转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管理。缺少定期稽核。

参考文献:

第4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营运资金安全 风险识别 防范措施

一、绪论

近几年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例子层出不穷,资金紧张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温州小企业倒闭潮,政策调控致房企资金紧张,稀土材料的暴涨暴跌,股市的低迷,银根的紧缩,投机炒作风行等,复杂的经济形势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举步维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其中营运资金风险首当其冲,如何加强营运资金风险的管理,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中小企业日常营运资金的管理入手,结合内控制度深入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和防范措施。

二、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内部资金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没有雄厚的资本积累,资金量有限,管理基础薄弱,业务流程也没有大企业规范,所以首先应做好自身的内部资金各环节的管理,确保稳定生产,避免资金损失是首要任务。在内部资金环节应注意两个风险。

1.最低“存量资金”断流的风险

最低“存量资金”是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的最低存款保证额。包括如基本工资支出、维护生产正常进行的水电费支出、应按时上缴的税款、需定期偿还的贷款及利息等。日常资金支出困难,必然造成企业人员及生产不稳定、企业的信用等级下降等不良后果。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最终会导致企业无法维持正常运转,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倒闭的风险。

2.内部资金业务环节的风险

企业的内部资金业务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资金收付工作,但往往由于对日常工作疏于防范,从而造成资金收支差错、丢失、挪用、被盗等风险,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二)内部存货风险

风险存货是企业可变现的流动资产,存货的安全关系到企业资金的安全。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具备大企业大批采购成本低以及帐期长的优势,往往占压更多的资金,如果再对存货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资金风险。

(三)外部往来业务中存在的资金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的资金往来单位是客户、供应商和银行。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业务往来同资金业务一样贯穿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在这些业务过程中经常会存在收款困难、材料供应不足、采购质次价高材料以及遭受欺诈等风险,都会造成资金的损失。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业务主要是日常的资金收付业务和融资业务,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管理不当也会产生日常业务的资金风险,以及对融资缺乏筹划造成资金紧张或融资困难的风险。

(四)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资金风险

企业的发展要靠经营策略的不断调整来适应市场的变化,经营策略的调整要靠合理的判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灵活的优势,但也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少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失误,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当经营策略失误的后果最终反映到资金链这一层面时,可能已经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挽回。

三、产生营运资金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日常资金情况监控不到位、业务流程缺乏控制

“企业存续期内经营活动的需要现金需求量波动频繁,企业不可能永远持有充足的现金供给量,加之外界偶发因素影响,现金风险的存在有着其显著的客观性。”有些企业日常资金支出虽按预算执行,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未能灵活处理,没有及时调整和平衡资金收支,造成支出安排不合理,主次不分,导致基本支出的缺口,无法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即使对日常资金收支调整到位了,但如果在资金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中,对内部人员和业务流程缺乏控制,没有严格的内部审核及牵制制度,日常工作麻痹大意、疏于防范,仍会造成资金收支差错甚至丢失、挪用等风险。这些虽属老生常谈,但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最直接而且数额巨大,此类事件不仅在企业,而且在金融部门,政府单位仍时有发生。

(二)存货管理不到位

有些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在存货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企业从采购入库开始到生产及销售各环节安排不合理,各环节大量存放,可能会因管理不当造成存货毁损丢失、占压过多、周转不畅。尤其是一些存货价值高的企业,比如稀土材料加工企业,材料价值非常高,生产链长,产品体积小数量多不好管理。不但给日常管理带来压力,还会产生资金损失和资金沉淀的风险。

(三)缺乏对外部往来单位信用管理与合作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所以自身信用度不高,与大企业合作往往处于弱势,需求得不到满足;与小企业合作也担心对方的信用问题。

目前社会信用情况复杂,与往来单位的资金风险在不断加大。对于“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对于供应商,缺乏信用调查,“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对于合作的银行,如果银行的内部管理有漏洞,又不能靠企业单方面监控来解决,也会带来资金风险。加之在日常管理中,企业与往来单位不及时对账,缺乏协作沟通,缺乏相互信任,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都可能造成往来资金的风险。

(四)分析决策不到位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资金风险

中小企业经营风格各异,很多决策都体现着经营者的主观意志。比如“不少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过于关注强调企业资金安全性,如何满足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降低资金占用等方面,而没有强调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缺乏一个柔性的流动资金配置结构。”还有很多经营者对盈利能力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更为关注,而缺乏对资产质量状况和债务风险状况等相关指标的重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激进的策略,导致由于分析不全面,决策不当造成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应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资金业务流程的监控

企业在正常收支的同时必须保证维持日常经营所需最低资金额度。财务在执行年度资金预算的基础上,应加强日常监控,把日常收入和支出分为重点的几部分,尤其是几个基本支出大项是每月必须确保的,由财务人员每月初编制上月资金收支情况,同时编制本月资金收支计划,报财务主管审核上报总经理审批。本月支出时要首先确保维持日常生产的资金到位,再按剩余额度审批后逐项安排支出。如果资金紧张需随时更新资金情况和收支计划,便于对将要出现的问题提早采取应对措施。

在收支业务过程中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环节的内控制度,防范由于内部管理漏洞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做到会计与出纳岗位分离;支票保管与印章保管分离;银行印鉴章分开保管;支出审批、审核、付款各岗位责任分工明确;及时传递凭证记帐和对帐;财务主管定期或不定期审核银行对帐情况和库存现金情况;重点监控大额资金支出情况;对大额汇款退回重汇增加原因说明审批手续。总之通过严格的付款手续、岗位的互相牵制和及时的对帐等措施把内部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二)加强存货管理,加快周转速度

中小企业应体现小而灵的特点,发挥优势,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包括做好从采购环节开始到成品销售出库的各环节的存货管理。正常情况下企业采购原材料应根据产品订单情况、排产计划和生产周期等因素确定材料的最低库存量,采购过程中控制好采购批量和节奏,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占用。后续各环节的存货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快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包括对生产在线的材料加强管理,防止毁损、丢失、被盗,对生产链较长,材料价值高的企业,必要时在生产中间环节增加库房或专人统一管理,增设监控防护装置,保证物料安全。对于需要外派加工的材料,要控制好外派加工和收回的节奏,尽量避免大量待加工材料存放在外单位的情况,防止物料风险发生,同时加长应付帐款结算周期,应付账款不仅可作为短期融资的一种手段,而且一旦材料无法收回,可用其低偿损失。另外对于存放时间较长不用的材料,要定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加强往来单位信用管理和协作

对于客户,销售部门应将信用管理作为重点监控的首要工作,同时财务及时将应收账款情况反馈给销售部门以便加强回收,尽可能协商收取一定比例的预收货款以缓解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压力;对于供应商,采购部门在考察后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逐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最好能签订长期的框架协议,以保证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财务严格按验收入库单和合同规定的帐期支付对方货款,不随意拖欠货款以提高自身信用度,遇原材料供应紧张或资金紧张,利用良好的合作关系寻求支持渡过难关。对采购固定资产等大额的往来款项利用信用证等担保付款方式,避免产生纠纷。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逐步建立起自身的良好信誉也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对二十多家外协加工单位的付款周期是三个月,财务从不随意拖欠加工费,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外协单位对我们极为信任,偶尔由于偿还贷款暂时需要资金周转时,他们会全力支持暂缓收款。

另外选择管理规范的银行和选择好的往来单位同样重要。在与银行的日常业务中企业自身应先加强监控,及时对账避免出错,靠自身无法控制的,只能选择规避风险。比如,我单位在某国有四大银行之一开设基本户通过银行工资,有一次在周一已在银行办理完工资手续,钱已从账上划走,一周后职工反映未收到工资,经调查银行忘了上传数据,银行内部没有及时对帐所以未发现问题。后来此情况仍常有发生,反映出银行内部管理的混乱,为规避自身资金风险,我们只能放弃该银行,去选择管理相对可靠的银行,这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现在并不困难。

在选择好合作银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积极寻求贷款支持,在这方面中小企业虽没有大企业的优势,但通过与银行不断的沟通,并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业绩比较好时或国家银根放松时,取得贷款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贷款后的筹划,通过在银行占用一定的授信额度,进行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专款专用,不能用在长期投资上造成回收周期长还款困难;如需长期投资贷款,也要长短期搭配,防止长期占压资金无法及时收回的情况;按时支付贷款利息和偿还贷款提高信用度。另外,在企业资金较宽裕时,可能暂时不需要银行贷款,但还需适当的维持一定的授信额度以保持贷款的连续性,否则一旦中断以后贷款可能会更加困难,这时尽量将适当比例的贷款和银行票据结合使用,以降低财务费用负担。这样与银行保持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旦资金紧张遇银根缩紧时,银行也会根据企业的情况及合作的关系给予帮助。

(四)加强相关指标分析,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应借鉴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灵活应变的优势,通过加强分析并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一些重点监控指标作为决策的指导,常用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分四方面内容“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企业应依据财务报表各相关指标的情况定期进行监控和分析。尤其是一些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在关注盈利能力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的同时,还需关注资产质量状况:包括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修正指标不良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以及债务风险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和修正指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关注现金流量表中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主的各项指标情况。在确定经营策略时,“企业要综合考虑抵御风险的能力、筹资能力、对风险偏好等权衡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确定营运资金的筹集策略,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增加企业的收益。”避免因资本结构失衡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五、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要规避营运资金的风险,就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加强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外部相关单位的管理与协作、加强对经营策略的合理分析和判断。企业只有自己强身健体,有效的规避资金风险,才能保证血液的畅通。在市场变幻莫测的今天,新的风险还会不断出现。随着上市公司内控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也必然逐步走向规范。作为一个财务工作者,有责任帮助经营者做好参谋,不断发现新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峰.搭建资金管理中心创造资金集中管理价值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1年8月

[2]刘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探究,中国外资,2011年第10期

[3]刘涛,虎恩波.营运资金风险管理防范与应对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24期

第5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08-02

1 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

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第6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关键词】 企业资金管理 风险 监控

1 企业资金管理的概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企业的资金,指的就是企业的营运资金,具体地来讲就是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流动资金在全部资产占用中所占用的比例和控制的比重。流动资金的计算主要是用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资金的净额,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部分,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流动资产指的是在企业经营的一个周期内即小于或等于一年可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按照流动资产所属的领域,又可以分为生产领域中的资产和流通领域中的资产,生产领域中的资产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资产,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半成品等资产,流通领域中的资产是指在企业的流通过程中使用到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库存商品等资产;按照流动资产的变形能力还可以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周期内即小于或者等于一年需要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在一年到期的长期借款等流动负债种类。我们可以根据短期负债进行准确计量,把流动负债分为可确定的负债和不可确定的负债,可确定的负债是指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可以预测企业的应付款项,主要包括应付债券、短期借款等,不确定的负债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应该支付、金额不确定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的应付现金股利、应付的相关税费等负债。企业的经营者要做好对企业的相关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注意隐藏的潜在风险和危机,做好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预防。

2 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

企业的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要的影响,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资金管理简单来说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严重上来说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风险,需要我们提前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并提前做好相关的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2.1 企业的资金缺少相关的预算

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为了减少资金的使用或者避免工作中出现的麻烦、为了省事等心态,没有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提前的预算管理和缺乏相关的计划,在主观上缺乏对企业资金的预算。企业缺失对资金的预算和计划,很可能会出现企业资金的浪费和超支,出现盲目利用资金的现象,不利于企业合理的分配,充分的利用资源和进行集约化生产。

2.2 企业的筹资缺乏合理性,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三大活动之一,另外的两项是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的筹资活动普遍面临筹资渠道有限、筹资资金数量少、企业筹资难、门槛高等问题,企业最常见的筹资形式主要是向商业银行借款。通过负债来进行企业的筹资,企业通过负债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可以解决企业暂时的资金周转和融通困难,但是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企业可能会面临不能及时偿还债务的风险。而且企业在成功筹资以后,对筹集的资金缺乏合理的计划和运用,很多的企业没有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资金使用计划进行资金的运用和管理,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和超支。

3 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风险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管理的科学性

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管理的科学性这是针对企业筹资而言的。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最优的筹资成本和筹资结构,提前制定好企业的筹资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筹资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企业也应该按照相关的资金使用目标进行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使筹集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能够落实资金的使用途径,避免出现挪用资金的现象;企业还应该扩大资金筹集的途径,增加筹集资金的可能性,为了预防企业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增强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企业在进行资金的筹集过程中,要制定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以及预期的资金使用效果,这样筹集资金以后可以向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和努力。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管理的科学性,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3.2 加强企业的资金预算,制定合理的计划

企业要想提前对资金进行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就离不开对企业资金的整体预算和规划。企业通过对资金进行管理和预算,这不仅是企业对资金风险管理的事前措施,而且也是企业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举措。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年度资金计划,减少在企业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超支和滥用现象,最大限度的节约和使用资金,减少企业资金不必要的浪费,加强企业资金的节约力度。

第7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一)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

现阶段,某些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致使对资金的控制能力严重不足,进而造成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够高,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在办理各种业务时,对相关的资金流动程度没有进行统一管理,缺乏有效监管、监督,面临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内部资金管理中没有合理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的企业甚至还存在用手工进行记账的现象,信息化程度较低,进而使得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及时;另外有的企业仅仅是借助相关的账务分析和处理软件,缺乏对票据和现金等的分析处理,因为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营运方式,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效率不够高。[1]

(二)企业经营性资金不足以及缺乏资金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性资金不足主要由于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过大,导致日常运转的资金较少;再加之企业需要不断地扩张,相对应的就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而企业不能及时提供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同时对流动资金也不能进行及时的补充,这就给企业的经营、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现阶段还存在一些企业不重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没有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账户管理凌乱等,对于企业的资金流动,不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合理地运用,这就导致企业的资金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缺乏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制度和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内部资金管理意识不够强。企业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运营,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金的使用和所需的流动资金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地寻找满足自己企业运营、使用以及筹集的资金计划和方式。[2]企业资金链在什么情况下能顺利连接、顺利连接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顺利地运转以及怎样保持企业持续盈利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资金预算,它也是在事前对资金的运用、流动等进行有效地控制。在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对现金流进行预算,使得把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经营活动转成现金收支,给企业的经营计划和战略制定有积极地影响。另外,运用现金流进行预算,可以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流动等情况进行合理地规划,切实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良好运转,从而为实现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和预警机制,促进现金流管理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对于现金流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识别和审计方式进行发现,以便采取有效地措施校正存在的问题,补充事前、事中对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不足。[3]同时,还应该对现金流创建满足本企业的预警机制,设定相关的预警标准,以便及时有效地对现金进行预警;参照国内外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方法,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有效地解决现金流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在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和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对现金流的管理流程和相关制度的建立有积极地影响,可以更好地进行事中控制,比如:投资项目的评估流程、各个业务的付款流程、备用资金的借用流程以及对流动资金的指出流程等环节;而在制度方面,比如有:信用的赊销制度、应收账款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同时,还需要把以上的各种流程和制度与相关的管理人员相联系,作为他们绩效考评的参考,便于流程和制度的开展。

(三)提升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意识

对于企业的现金流,不要局限于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内部资金管理主要是事后进行分析,缺乏在事中进行控制,同时也缺乏在事前进行相应地安排、预测。只有当一些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比如当缺乏资金购买原材料、给工人没钱发工资等情况时,相关的管理人员才会意识到现金的关键性。所以,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就应该从思想上对现金流进行重视。

三、结束语

第8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于1993年引入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渐展开。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价值创造和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案例已屡见不鲜,2003年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Kmart申请了破产保护,2004年在我国运营8年之久的普尔斯马特轰然倒下。近年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研究,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判别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营运资金风险发出预警信号。然而,对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有涉及营运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但是较少的研究能够把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结合起来。显然,这不利于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规避。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应当能够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最终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在梳理和把握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展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也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较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组成项目上,并且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而这类指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利用这类指标很难发现各流动资产项目的相互变动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继而无法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的评价。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ConversionCycle)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RichardV.D.等(1980)提出了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全貌的现金周转期指标,指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这个公式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但该指标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由此,JamesA.Gentry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思想,通过对各阶段现金流量时间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权现金周期的概念。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营运资金绩效。但是上述营运资金绩效的研究都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具体研究。JosephCavinato(1990)则以制造业为例,细化了产品-现金周转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产品-现金周转期的方法。他提出了产品-现金周期指标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Martin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days)”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通过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综上,上述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虽然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指标有所涉及,但是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也就不能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在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郁国建(2000)指出,传统的评价缺乏战略性和集成性,通过建立一种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创建了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购销周转率来考核营运资金的总体流转情况。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同时选取三家家电企业2009年度财务数据,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评价三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徐玮(2013)则从供应链资金管理特点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将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作为目标层指标,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安全性和营运资金绩效作为准则层指标,并基于煤炭行业对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资源配置与经营效率,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改善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针对已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对于营运资金的分类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重新分类,并相应的提出了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与传统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上述评价体系不仅涵盖的营运资金要素更为全面,而且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标体系仅考虑了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而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状况未纳入评价范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同时,在指出现有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未能评价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的同时,王竹泉(2012)设计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评价。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综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动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对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展开分析评价,并不能起到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目的。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营运资金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核心之一,虽然现阶段专门针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关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从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启发,参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够对营运资金风险进行预警的量化模型。蔡佳茹(2012)在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营运资金的行业特点,从对影响营运资金短缺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探索了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并尝试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综合预测模型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刘震宇(2013)运用灰色预测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5个方面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指标变量进行设计,创新结合灰色点预测和区间预测,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结合案例企业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过去5年的营运资金指标值,预测出未来5年的营运资金风险的大小。该结论能及时、准确发现物流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异常信号,降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但是由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预测进行管理。姚文伟(2014)同样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没有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郑晨(2012)针对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对营运资金的每个项目进行单独分析,却并未联系营运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营运资金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同时针对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过风险管理,在模型中体现出风险因素,选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营运资金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本文仅对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医药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而未将所有的制造类上市企业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内。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上,量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可以将营运资金预警案例引入到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分析当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合各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

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

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现有研究表明,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是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对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可以弥补规范研究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创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思路

第9篇: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关键词】资金 风险 防范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血脉,资金能否正常周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面临着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因此,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资金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缺乏资金风险意识。有些企业平时对资金风险不够重视,缺乏风险意识,不能做到将风险防范于未然。只有当资金出现问题时才引起重视,但往往为时晚矣,企业将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断裂,甚至造成巨额资金损失的局面,致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严重影响正常经营。

(2)财务信息失真,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企业需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然而有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会计核算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经营状况,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无法掌握基层的资金情况,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资金风险。

(3)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有的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牵制原则,资金运作环节监控不力,资金运转中容易出现漏洞,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容易出现资金风险。有些企业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内控制度,但制度流于形式,未得到贯彻执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4)资金管理不强,使用效率低。如果资金缺乏有效管理,使用效率不高,资金周转不利,将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有的企

业为了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采用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企业赊销过多,信用期限较长,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资金周转缓慢。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现金充裕对经营安全性的保障,资金没有得到充分使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使得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有的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状况,盲目投资,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增加了经营风险。

二、企业资金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

(1)资金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货币资金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可以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因此极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行为。

(2)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的风险。当企业所拥有的资金量少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量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如果资金短缺无法偿还债务,将会影响企业信用,给企业未来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资金使用效率风险。资金使用效率风险为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企业资金不能充分利用以取得较高收益。

三、防范企业资金风险的主要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企业应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以便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止财务风险的进一步发生。管理层人员应树立现代的资金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加强资金管理。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资金安全风险。资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堵住各种安全漏洞。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点,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对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充分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防范资金风险。

(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有效防范财务资金风险。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首先要科学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合理预测资金需求,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其次要严把预算执行关,严格按企业审批的预算组织收支活动,对没有预算的项目拒绝支付,任何单位不得超出预算项目违规使用资金。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按照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办理,报经审批后执行,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随意变更资金用途。最后要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整、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浪费。企业应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

在资金不足时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加强付款管理,优化支付方案,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商业信誉暂缓支付账款,减轻支付压力。资金紧张时应优化资金支付顺序,应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预算,优先保证安全生产资金。

(5)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应当制定积极灵活的销售政策,既要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力,又要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回收较慢而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销售部门要及时了解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及资金周转情况,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加快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加强账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加速资金周转。对存货加强管理,合理控制存货的储备,减少存货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6)建立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的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资金管理状况随时监控,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从资金供给、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认真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应收账款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以通过加强风险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资金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资金风险,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使企业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

[2]张英,徐彬.中小企业如何防范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J].企业经济,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