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语言文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文学研究

第1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摘 要:文学语言观的发展经历了工具论和本体论两个阶段,工具观认为语言是文学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本体观”强调语言的系统和结构,两种观念不是对立的,它们都揭示了语言的某一侧面的本质属性,语言具有多维的属性,这决定了今后的文学语言学的发展也是多维的。

关键词 :文学语言学 工具论 本体论

文学与语言存在着天然的关系。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形成整个文学文本。语言作为人们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为文学提供了表达的基本载体和工具。这种认识是随着西方认识论哲学发展而形成的,西方认识哲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思想的媒介和形式,认为其功能在于表达生活和情感的内容,因而,形成了自古希腊直到近代哲学的一种特定的语言思维模式。

古希腊哲学家在进行哲学思维的过程中也明确表达了语言的观念。苏格拉底明确指出:“名词是晓喻和区分事物本质的工具,正如梭子是分理网线的工具那样。”亚里士多德认为“口头语言是思想活动的符号,书面语言则又是口头语言的符号”。这一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从奥古斯丁《论基督教义》到培根的《新工具》,从笛卡尔的《方法论》到霍布斯的《利维坦》,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到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从列宁《论民族自决权》中提出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到斯大林《论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中描述的“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等等。甚至二十世纪中后期一些新的哲学流派,在批判工具论的同时也难以跳出它的范围。我国传统的语言观也属这一范畴,如先秦的“名实”理论、“得意忘言”理论、“言为心声”理论就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来认识的。

建立在“工具”认知层面的文学语言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所指”研究和文学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语用”研究。

文学文本中语言“所指”研究的出发点不在于揭示语言符号与概念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在于说明符号与符号之间如何关联,其根本目的在于阐释文学文本的内容。我国传统“小学”,从音韵、训诂、文字等角度出发,考量出语言的意义,也是文学的意义,其目的就在于解析文学文本,“通经致用”,为读懂古书和做文章服务。

文学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语用”研究的出发点也不在于揭示“语用”的种种规则,而在于说明文学语言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文学文本。古代文论家对文体、语体以及“言”“意”关系的种种说明均证明了这一点。如曹丕对语体、体裁匹配规律的揭示;陆机、刘勰对“言”“意”关系的说明。刘勰之后的文论家对“言”“意”关系亦多有论述,如钟嵘主张“文约意广”,刘知几标举“文约而事丰”,沈德潜《说诗语》贵“语近情遥”等。

近现代的文论家对文体、语体以及“言”“意”关系也进行了众多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包括当代文论家对文学语言的艺术分析、作家语言风格研究,等等,多数亦未能跳出“语言即文学的工具”这一传统的认知范畴。

语言不仅仅是作为“工具”而存在,它本身也是内容。这一认识是随着20世纪索绪尔语言系统观的建立而发生的。索绪尔把语言视为一套自足自律的符号系统,并以二元对立的描述方法建构语言学的体系,诸如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能指与所指、组合与聚合等等。这种语言观强调了语言的有序性、确定性和结构的系统性。

索绪尔的语言观与20世纪初盛行的科学主义思潮不谋而合,从而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语言”革命,这场革命从哲学领域开始,最后波及到了整个人文学科的领域。文学研究在观念和方法上也不自觉地向“语言”靠拢。

语言成了文学研究的本体,这是文学研究观念上的一次重要转向。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将文学作品的本体视为一种“符号与意义的多层结构”,因此,文学研究的一般性的规律也就可以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来实现,并且认为有可能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重建文学理论学科的体系。建立在文学语言基础上的文学研究虽然不是文学本体研究的全部,但却对语言符号在文学文本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也必将大大拓展文学研究的空间。

20世纪最伟大的文艺学家是语言学研究出身,雅各布逊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按,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而文学性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他认为,诗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词的形式显现。也就是说,诗的本质不在指称、叙述外在世界的事物,而在具有表达目的的诗歌语言(词)的形式显现。换言之,“诗的功能在于指出符号和指称不能合一”,即诗歌(文学)语言往往打破符号与指称的稳固的逻辑关系,而为能指与所指的其他新的关系和功能(如审美)的实现提供可能。

与此同时,雅各布逊还提出“相关变异性”概念,来指称文学语言中各种二元对立因素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而,他把两种普通修辞方式隐喻和转喻看成是语言二元对立的典型模式,并由此来区分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指向环境,通过转喻表现人和环境的关系;浪漫主义主要指向内心,通过隐喻将意义隐含在字里行间。

在具体分析诗性功能时,他把语句的构成放在选择和组合这两根纵横交错的轴上来加以分析。选择轴近似于索绪尔语言学的纵组合,即语句中排列的词是从众多能够替换的对等词语中选择出来的。组合轴基本等于索绪尔语言学的横组合,即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诗性功能就是要把对等原则由选择轴引到组合轴,形成诗句的对偶。

雅各布逊试图在文学研究的领域建立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文学研究只有从形式分析入手,才能达到科学的高度。因为对作品的结构原则、构造方式、韵律、节奏和语言材料进行语言学的归类和分析,就如同自然科学一样,较为可靠和稳定,很少受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内容是不定的、可变的,随着阐释着不同的内容而赋予不同的意义。而艺术形式是固定的、不变的,可以而且容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文学批评的领域也同样接受了语言学的改造。如罗兰·巴特的叙事语法分析,布鲁克斯、瑞恰兹、燕朴逊等的叙事语义分析,雅各布逊的叙事修辞分析,等等。总之,20世纪初以来语言学以不同的方式切入文学批评的领域,文学批评领域也广泛吸收了形式语言学派、生成语法学派、功能语言学派的种种做法,大大地拓展了研究的空间,最终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研究范式:文学语言学。

文学语言学在研究过程中的操作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法、比较法和统计分析法三种。

语言描写法是把组成作品材料的各级单位及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逻辑、修辞等等)进行描写和分析,看看文学作品组成的材料是如何一级一级建构起来的,篇章中音韵搭配的规律如何?用词有何偏向?造句习惯如何?语法走样变形的程度如何?和自然语言的差异到底有多大?这个方法就像语言学者对一个陌生的语言进行调查描写一样,只不过对象由自然语言换成文学语言罢了。

比较法是通过两篇作品的比较,或两位作家的比较,而突显其语言风格特征。比较的作品可以是传统文学家认为风格不同的,也可以是风格相同的。因此,李白的诗可以和杜甫的比较,李商隐可以和李贺比较,诗经可以和楚辞比较,九歌可以和离较,风可以和颂比较。比较的作品可以是同时代的,也可以是不同时代的。因此南朝和北朝的乐府民谣可以比较,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可以比较。关汉卿和马致远还可以比较,明代的《金瓶梅》和清代的《红楼梦》比较,唐诗可以和宋词比较,北宋的东坡词还可以和南宋辛弃疾的词作比较。同一文体描写同一内容的作品也可以作语言风格的比较,还包括相关性主题的不同国别的文学语言比较,等等。

统计分析法提出精准的数据,来说明文学语言和文学结构问题。这种方法受到数理语言学兴起的影响很大。早在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数学家布里亚科夫斯基就提出,可以用概率论来对语法、语源及语言史进行比较研究。数理语言学后来发展成统计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不同的部门。近年来,文学研究与语料库语言学的关系引起学界普遍关注,因为语料库语言学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工具,使人们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更翔实、更深入、更具体的描述。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不仅可以从个别的现象中归纳出答案,还更重视从众多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中归纳答案。此外,理论的真实性和概括性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得以验证。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是利用文学作品语料库和语料库分析工具,以文学语言和文学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用词分布分析、文体特征分析、情节分析等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拓展传统的文学研究,提炼文学修辞、文学叙事的规则,考察作者的写作风格,甚至鉴别作品的真实作者。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可以进行词频分析、词汇分布分析、句法分析、

关键词 分析和以

关键词 分析为基础的情节分析(Plot Analysis)。文学作品的

关键词 分析可以使人们明了作品究竟要表达哪些主题。

以上对建立在两种不同“语言观”基础上的文学语言研究进行了讨论,“工具观”认为语言是文学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本体观”强调语言的系统和结构,它们都揭示了语言的某一侧面的本质属性,因此,这种差异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过度地强调某一方面,都不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问题,当然也不可能科学地使用它。所以对文学语言的研究,应该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因为,语言本身具有多维的属性。语言既是交际的媒介和思维的工具,又是一套符号系统,这套系统有它自己的存在方式。同时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建立这样的认识,才能对文学语言进行科学的定义,也才能科学地对它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荣启.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第2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概念,包含内容也是及其复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含义,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众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文化内容。而文学,有的解释是通过阅读所得到的高雅知识,也决不是封闭的系统。要必须对于文学和文化整体进行一定分析,在宏阔的视野中理解文学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本质,不是简单井文学淹没在文化大海中,要强调文学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逻辑。

二、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差异化

外国文学指的是我国各个民族文学以外的世界文学,包括欧美文学和亚非文学,任何文学研究和教学都必然是非常相互融会贯通的,根据自己知识水平和文化积累去研究外国文学,不可以忽视自身现实环境因素,无论是对于外国思想进行借鉴,还是研究都要首先对于中国文学进行一定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站在一定高度分析外国文学作品,合理进行比较才能呈现外国文学价值和内涵。社会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存在一定反映,文学中的历史特点和当时社会状态都是非常值得研究内容,当外国文学进入中国时候,要进行一定合理选择和过滤,才能很好改造和借鉴外国文学特点。不能用中国思想文化去解释外来异己的文化,要能够学会融合和区别,通过中国文化精神来理解和认识外来文学思想内涵,不断追求新的事物和新的哲学高度。人类对于无线精神的追求总是要经历一定阶段,同时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就像钱钟书说过那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三、外国文学翻译

1、通常的翻译文学主要指的就是将原作转换成另一语言文本,形成新的作品,是将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进行更好延伸方式,文学翻译是非常常见传播形式。在西方古罗马人就把一大批希腊文学翻译承拉丁文,在中国远古时代就有将传翻译的事情,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翻译开始对于佛经的翻译,最迟不晚于东汉恒帝翻译者安世高。外国文学并不是翻译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更不是翻译文学历史,外国文学作品也不是翻译的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经过翻译就必然进入到中国文化储藏。虽然翻译最终的结构都大概是语言,但是更多最终文学范畴,所以翻译本质上是语境性的问题,自然语言形成个人岛屿桥梁,比较文学更加有限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研究。和一般翻译相比有很大不同,文学翻译和研究更加注重语言研究,实质上属于比较文学研究范畴,不局限于每一种语言现象,更多的是广阔的背景下进行一定考察和研究,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外国文学当成文学来讲授,但是主要文学有自身特点和价值。任何时候翻译文学作品都不能原文忠实于原作,会不可避免的加入翻译者的理解、风格和个人色彩内容,这就是一种翻译艺术。

2、外国文学不是完全的翻译文学,只是比较忠实于原著,从语言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作品表面上用的字句,都有一定多义性,更多时候会有象征性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中,任何翻译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于原著进行一定翻译,真正意义上的外国文学教学不仅仅教授翻译文学,更多的是讲授原著具有的创造性特色内容,要能够合理体验翻译者的作用,还要对于原著进行一定合理比照,辨析和欣赏不同语言文学独特韵味和魅力,这就是翻译文学不同于外国文学。跨文化语境的外国文学教学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轻视和忽视文学内容,不仅要能够强调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性,跨文化还要能够在教学和研究中对于外国文学语境进行一定研究,要有清醒认识,对于泛文化和泛文明化进行一定区别,合理进行归纳和总结文化背景。文化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对于事物认识水平,还能够加深人们对于事物理解能力,中西方人群有着不同思维模式,这也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区别,随着社会历史发展,文化会贯彻人类文明发展整个过程。

四、结论

第3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小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会把教师看作是无所不能的人,他们在这一阶段对老师说的话唯命是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老师是知识的化身,老师所做所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可能会在经年累月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并不是完美无缺点的,在进行教学时可能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被学生学习到了就会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以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充分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并且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教授语文课程时,需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那么相信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学习相信也会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就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教学难和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保证语言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小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会把教师看作是无所不能的人,他们在这一阶段对老师说的话唯命是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老师是知识的化身,老师所做所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可能会在经年累月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并不是完美无缺点的,在进行教学时可能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被学生学习到了就会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以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充分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并且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教授语文课程时,需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在教学时一定要坚持语言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尽量使用标准的书面语言不要出现方言等。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因此老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正确的书写和使用规范语言。

二、保证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他们的知识量和语言储备量都远远不及高年级学生,因此,对于很多事物甚至不能清楚的表达,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由于认识的汉字较少在理解时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偏差。这也就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难题,并且要求老师积极开动脑筋解决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教学时,如果遇到了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甚至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老师可以将其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图片具有易于理解和形象的特点,即使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过,但是凭借图片也能在头脑中对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此外,经过研究表明,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将书本中的文字和图片相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给学生讲解“瀑布”这一词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肯定都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亲眼看过,那么这样陌生的词汇教师就可以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逐个解释。相信对于这样新奇的东西,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和被激发学习兴趣的。

三、教师在教学时要保证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使用一些符合他们理解能力的表达方式。小学生思维活跃,但时也会出现一些比较幼稚的语言和想法,这时,老师要做的不是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批评他们表达的错误而是更应该鼓励他们发言和积极思考,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提高自身语言的生动性,不能一味死板地给学生讲解,比如在给学生讲故事时应该使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气再加上适当的表情,这样可以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语言的魅力,长此以往,学生也会被这些生动、质朴的语言吸引,模仿并形成自己的语言。在保证语言的生动性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形象和有活力。所谓形象就是老师在讲述故事或描述事物时务必要做到仔细和精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一个相应的形象出来。有活力主要是指教师讲述时的语调。语调有抑扬顿挫,不同的语调对于感染学生的情绪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也要注意这一方面,尽量保持语言的生动形象、有活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4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言教学;问题;策略

高中语文语言与生活息息相关,高中语文语言视野与技术的基本素养,也是终身学习的利器,高中语文语言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知道如何学且乐于学,而能立足于未来的社会。在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的历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状态,要清楚的了解与掌握,用心设计高中语文语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语言概念的澄清与辩证及有意义的沟通、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获得创造知识的喜悦与快乐。

一、当前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的问题

教学过程透过引导与启发,使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形成解决问题所需的高中语文语言概念、过程、技能和态度。教师可提供现实生活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不同的想法,应需避免预设或过早提出解题方式和结果,且不宜做机械性的解题训练。高中语文语言教学应协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与高中语文语言的连续过程,培养学生能从高中语文语言的观点考察周遭事物的习惯,提高应用高中语文语言的能力。

(一)教学时数的不足。依教育部规定领域学习节数中,高中语文语言占10-15﹪,因此目前高中语文语言课程的教学时间分配,低年级每周约3节,中年级每周约3.5节,高年级每周约4节。高中语文语言教学必须有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去操作、演算、思考解题的方法等,应用学习上才有效果可言。以实际的教学而言,担任教学的教师就必须运用弹性学习节数,从事高中语文语言的补救、补强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终究高中语文语言时数不足的问题,必须受到重视,方能彻底的解决问题。

(二)高中语文语言教科书的版本不同。教科书开放地方教材,虽然是一纲多本为原则,但各出版社即使是在同一学年的教材内容,经由比较分析,发现教材内容编排上还是有所不同,各单元顺序不一,学生如果要转学,可能因不同校,不同版本而造成衔接的问题,徒增学生、家长的困扰。所谓教学信念乃是教师依照个人的专业背景,应该具有教学与课程的知识,在教学的历程,能善用自己的教师人格特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事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亦能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的一种独特观点和心理的倾向。影响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包括有先备因素,即教师的性别、人格特质以及学生时代的学习经验;教师养成教育,即教育课程经验、学科知识及背景以及学历等;与任职有关的因素,及任职地区、学校层级、教学年资、任教科目、教学能力、学生特性以及文化等因素。

二、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的策略

(一)推广基于心智开发的阅读活动

高中语文语言教学有助于学习新事物,可以通过阅读不断累积知识、增长智慧,这也是大家不断推广阅读的原因,心智能力提升了,自然在阅读文章时,也就能多方思考而理解文本,这些思考图符合思考的形式,可以让读者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每个写作所需要的组织模式,依特定的写作目标。阅读是一种非常复杂动态的心智活动,包括几个相互关联,交互动作的认知历程,即知觉、语言、认知及动作协调,而且会受自动化、注意力、记忆力及文章的语法结构、语意关联度或清晰度所影响。阅读的意义是读者能与作者在思想上进行沟通与传达,甚至能提出不同的看法与批判。

(二)加强高中语文课堂中的社交互动

读写萌发理论主张高中生习得文字是一种社会参与的历程,在有意义的文字环境或社交情境中,高中生会逐渐察觉文字的意义和功能。既然高中生的语言教学模式是试图将生活经验与文字建立关联,那么高中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将随着社交经验的发展而发展。合作学习法的教学理念是透过同侪合作达成学习目标,本文将其应用于高中语文的语言教学,是为了提升高中语文课堂中的社交互动。像这样在高中语文的语言课程中提供真实的语境体验,是符合高中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的教学法。

(三)情境创设,反思学习

1.高中语文语言能力为高中教学重点;传统范文观的教学,缺乏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语文教学除了文学内涵,更要教导学生如何思考;教师必须具备使用出版社语文课本进行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能力;国家教育政策积极推动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情境分析让研究者了解本行动方案的优势条件与不利因素,有利于研究的规划与实施;情境分析是行动方案发展的基石。

2.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列为教学重要目标;语文教学行动方案的能力取向设计;语文课实施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提供更多思考学习;依语文课本教学活动重点挑选合适阅读理解策略;配合国家政策充实阅读教学专业,运用教学相关配套资源协助教学;发挥优势条件,降低不利因素影响;检视方案,不断修正课程让课程更臻完善。

3.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在教学上帮助甚大;教师必须拥有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能力与信息素养;学习单除了提供教学引导,也是评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指标;让学生在教学上扮演学习的主角;为提供学生更好的学习经验,课程因此不断发展。

4.学生的学习成效相当良好;教师的教学专业获得成长;进行课程的创新,除了改变教学,评量学习方式也需配合教学进行调整。人类的理解力实是一种静态的智慧,它不是知识,却是掌握并运用知识的重要能力,对于高中生,它也还不过是一个不大的正数,只有自己不断地开发,教育培养,减少误解,增加理解,才能成长为一个聪明的、有力量的人,他最后的动态智慧才可能是一番事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理解方面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王嘉栋.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分布与教学问题.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年第6期.

第5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外国文学;语言艺术;借鉴意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又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保存下来。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民族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赖以传承的主要方式,研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既可以了解到作者所处国家的文化发展,也可以了解作品描述的时代背景,若想深入的了解外国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千丝万缕,就不得不研究语言艺术。这既能满足我们的知识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一、外国文学作品善用意象

优秀的作品大多是写实的,至少我们认为它描述的是真实的事情,但是其实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不一定真有其事发生,主要是伟大的作家善于运用意象。优秀的作品描述的场景多能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意象是作者通过艺术手段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文学描述,往往描绘一个不曾发生过的理想世界,外国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运用意象,外国作家也善于制造意象。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在地铁站内》,是运用意象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诗人在熙熙攘攘的地铁站中突然发现几张美丽的面孔时的愉悦的心情,呈现出一种平和、舒缓的意境。形式上采用自由诗体,使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将眼前的美好事物同湿湿的、黑亮的树枝上的花瓣联想在了一起。外国文学作品善用意象,意象的描绘是外国文学作品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

二、外国文学作品感情丰富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堆砌,更多的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表达,只有流露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只有感情丰富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出作品的价值。文学作品中的感情不仅仅是作者对所描述事物的触景生情,更是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感情寄托,体现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这些都是语言艺术的作用,质朴的语言可以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只有充满感情的语言才能使作品得到广泛的传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句流传广泛的语言让每一个读到他的人心头一震,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哈姆雷特,人们关注的是自身和主人公的对比,是拿这些问题来拷问自己的人生。例如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六便士不是指的货币价值,在书中也没有明确说明指的是什么,但是每一读过这本书的人听到这个名字,听到六便士,都会用心思考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追求是否有价值,生活是否只有眼前的苟且。

三、外国文学作品语言生动灵活

外国文学作品之所以在国内收到广泛的欢迎,并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外国文学作品语言的生动灵活,外国作品给读者一种真实的感觉,通过语言的描述使读者感觉到仿佛置身于作品描绘的世界中,类似于我们观赏3D电影一样,引起读者视觉和精神的共鸣。文学作品大多数是作者运用语言艺术表达内心的真实的想法,每一步成功的小说都有一个原形在小说背后若隐若现,甚至有些小说的人物原形就是作者自己,这也使作者对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到位,使读者感觉更加真实。例如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敲钟人卡西莫多,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他敢爱不敢说,最后在心爱的人被送上绞刑架时终于触动了自己内心的底线,拼命救出了艾丝美拉达,卡西莫多不仅仅代表着自己,这个任务形象代表着许许多多法国下层民众,那些把自己的命运和贵族命运相联系从不敢于反抗的下层穷苦大众。读者可以从外国作品中真实触摸到这些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这些活灵活现的感情寄托。读者可以清晰的掌握人物形象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代表群体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四、外国文学作品语言清晰形象

第6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1两者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

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最终的目标都是给社会培养专业的优秀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让他们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局部内容,它们在内容和理论上有着共同之处,通过各自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各项兴趣爱好。

2两者对语言表达形式存在的差异

汉语言文学教育要求在写作中语言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和对事物的分析认识,通过语言来感受作者的情感,生动性主要表现在能灵活的运用语言来进行表达。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以语文教育为基础,以实现教学目的为主要目标,互相影响,互相约束。

3二者之间存在专业性的差异

和语文教学相比,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通常在中专或高等院校的教学上都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汉语言文学教学强调要求学生加深文学知识,和汉语培养感情。语文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简单教学,培养学生积极性,强调开放性和创新性,所以两者在专业性中有很大的区别。

二、从各方面有效的促进学科对应结合

1通过改变教育理念的对应结合

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上确立开放性理念,不但要重视文学的革新和进展,还要重视文化的传播延续,用开放的眼光去接受现代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现教学的快速发展。所以,可以把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适当的加入在中小学的教学内容里,中专和高等院校的教学也需增加开放式的教育理念,使两者在教学理念上相对应。

2通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对应结合

关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指导,添加新的教育手段展开开放式的计划,可以为学生收集更多的资源。如电视教育栏目、视频录像、教育节目等,收集多方面的教学资料片段环绕课程内容,添加合适的课件来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进来,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加强技术指导的对应结合

现在有部分学校已经使用远程教学的教学方式,把课程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课程教学和技术运用上有着较强的优势,教学能力比以往明显提高,如系统操作、设计网页、准备课件等自动化程度提高,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和语文教育有效的结合,要在中小学课程上展开开放式教学。为汉语学习做好铺垫。

4通过提升创作思维的对应结合

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出敢于进行实践、有开创精神的能手。细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性的培训目标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学鉴赏与分析能力,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三、结束语

第7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特点 研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80-01

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语言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交际等方面的教学。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小学生们基本的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迅速的,我们老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的这个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在学生语言学习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巨大进步。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幽默诙谐、自然得体、悦耳动听,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更好地帮助学让接受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让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有效地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语言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老师教学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地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老师上课的语言要想做到抑扬顿挫,最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调控,老师要注重对教学语言地巧妙编排和组装合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主要可以从:(1)老师在讲授到重难点的时候要加强语调,一字一顿,声音响亮;(2)过度语言有一些讲背景等知识的话语,我们可以稍微的加快语速,音调也可以变得低缓一些;(3)在表现一些较为强烈的心情和反应的时候,例如:兴奋、壮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结构的语言,慷慨激昂。当表达宁静、优美、悲哀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等方面来体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安静的场景,这样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这节课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所讲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尽量用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为本节课留下较深的疑问,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堂的理解。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舒缓连贯,疏密相见的特点。懂得教育艺术和教学语言技巧是对老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学语言,句子连贯和拘役清晰、逻辑合理,然而,在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够紧锣密鼓,没有停顿。老师所说的语言必须要流畅,并且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起伏,语调平淡无奇,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而不能够一直使用一种语调。还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调配信息,合理地安排讲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知识应该要注意语调的差异。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紧张中拥有松弛,在激动之中也要有舒缓,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才可以张弛相继,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更有利于愉悦的学习,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些导语,可以让学生稍作休息,然后再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老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不急不缓,还要先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再合理地组织语言,才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语言还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的特点。老师讲课应该带有丰富的感情,理解、感悟、合理地运用语言,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产生有效的、积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老师在清楚和熟练地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工具,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情饱满、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学生听得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加津津有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运用教学语言,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第8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一、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

在古英语文学研究述评分析过程中,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在公元前12世纪末,欧洲进入了荷马时代,其经历了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度的社会发展阶段。“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史诗作品,其中包括了《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伊利昂纪》主要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奥德修纪》则主要描写了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的故事。通过具体的研究资料发现,这两部作品在欧洲史诗传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后人研究欧洲同时期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资料。

二、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为了更好的研究古英语文学的发展脉络及过程,对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方面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古希腊时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一时期的欧洲人非常崇尚勇敢、坚持方面的英雄品质。英雄主义逐渐成为古希腊人所信奉的行为准则,也成为早期日耳曼民族崇尚的哲学之一。其次,很多历史故事也充分证明了,古英语时期的文学继承了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的传统,也深刻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和情感特征,甚至对整个时代的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文学研究中,研究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影响非常重要。

三、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基督教文学传统的继承

第9篇:语言文学研究范文

1.人文教育不强。

在语文学科教育方面,教师们普遍认为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不足,应该加强人文教育。现当代文学的两个重要的研究点是人文和文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两个点,使学生能够提高自学能力,自觉的追求人性美和艺术美。学校应该从现当代文学的“人的文学”核心命题和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相互关联,探讨现代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优秀人才路径。在文学教育中,应该重点突出文学性、淡化知识性。在200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讨会上,针对文学教育以文学审美教育为主还是以文学史的发展规律为主是主要讨论的问题。众多学者都认为现代文学教育都应该顺应时代的边发展和变革。应该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观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形成;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努力,培养出具有高文学修养的人才[1]。

2.不能适应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

现阶段很多大学的语文教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多数学校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的上课方式,以考试制度为衡量学生课程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任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或者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考试任务,自行安排教学计划,没有规范性和科学性。这样使得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思维僵硬,没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不能适应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对于文学的学习也不是很具有热情。当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文学原著,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上课、考核等[2]。目前学校对语文的教育,在教学观念上,没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明确认识,过多的重视教学的积累,这样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计划上,当代部分和现代部分比例分配不合理,在研究基础课程时,对具有创新性和学术性的选修课没有充分开发。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改变依托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框架,对文本分析不够,所选教材杂乱无章,不能够适应大学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中,与当代科学技术现代化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很多文学材料与有限课时的教学课程不能够相适应,理论内容较多,学术性很强,学生理解学习难度很大。目前文学教育教材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完善、教学计划不明确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文学教育的发展[3]。

二、改进措施

对于现当代文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教育者们的意见比较统一。然而在改革思路和方法上则是各有千秋。尽管如此,还是具有一些代表性的改进措施:淡化基础课淡化史的线索,突出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将文学感受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写作、做好基础教育课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结合。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在明确的告之学生现在听到的历史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对历史的一种认识,要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不脱离时代背景,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张弛力。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语境。另外,在教学技巧方面,缺乏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针对性教学,黄曼君等人的《文学教育改革的跨世纪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体系的阐发与运作》在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总结,为大学语文教育提供了依据[4]。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