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第1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TD406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机械制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制造设计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设计当中,是离不开设计的图纸的,同时,在整个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当中也需要依靠图纸来进行加工。然而,传统的机械制造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当中,很有可能因为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最后的成品与图纸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由于设计图纸不够精确,从而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解决机械制造设计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帮助其在市场上更好的销售,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制造工艺的问题

哪壳拔夜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许多时候,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不仅效率低,同时精确率也不高,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出现误差。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大多已经开始采用更为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譬如说高精密加工和纳米加工技术等。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制造加工效率。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差距,还需要加强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引进,这样才能帮助我国机械加工行业更好的发展。

(三)机械制造管理的问题

机械制造管理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前机械制造加工中各个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在不断地加强,同时信息也能够实现更加快速便捷的共享,为机械制造加工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巨大帮助。然而,虽然应用的工具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管理的思想以及管理的手段上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当中,并没有根据时代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进行改变。这样一来,就会对机械制造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产生影响。

二、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含义

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主要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智能化,所谓的智能化就是指采用智能机器来设计机械制造方案,以此来提高机械制造的品质和效率;其次就是自动化,自动化则是指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当中,采用的是自动生成的结构模式,这样一来相比起传统的机械制造模式来说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第三指的是柔性化,就是在自动化之后能够自行进行解散的系统;最后是指集成化,所谓的集成化指的是在机械制造过程当中,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集成进行。

(二)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作用

(1)节约人力资源

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作用首先就在于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资源。这是因为,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数控设备和数控技术来完成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操作人员依靠事先编写好的程序进行操作,同时准备好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零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大量的产品生产。不仅操作简单,同时只需要很少的人员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从而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帮助企业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帮助。

(2)提高精度

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相比起传统的机械制造来说有着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提高精度。这是因为,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当中,可以通过数控设备与数控技术有效的控制机械以及零件的生产,这样一来就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精确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精度,保障产品的品质,使得产品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3)多功能化

多功能化指的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当中,同一台设备能够在智能化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这样一来,在未来的机械生产当中就不需要配备大量的生产设备或者是生产人员,大大减少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成本,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

三、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实用性

在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机械智能化的实用性。这是因为,机械制造智能化的目的就在于提高生产的效率与质量,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投入到市场当中,这样一来才能帮助我国社会更好的发展。因此,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实用性,否则只会造成资源以及成本的浪费。

(二)注重与其他技术结合

要想帮助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更好的发展,那么也需要注重机械制造智能化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不仅要不断完善智能化技术,同时还需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改良。这样一来,才能更加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创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人工的监督

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并不是说要完完全全的智能化,还需要加强人工的监督。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难免会出现程序出错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极大地影响到机械的制造和生产。而加强人工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以及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快速地进行修改,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转。

四、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计算机设备的辅助

加强计算机设备的辅助对于未来机械制造生产有着巨大的帮助。所谓加强计算机设备辅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利用图纸设计的方式,借助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的计算来进行辅助设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机械制造的精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对于设计进行及时更新,保障机械制造的先进性。

(二)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体系结构

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体系结构需要注意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要提高机械系统的功效以及稳定性、形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控制。提高系统的功效以及定性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数控系统的集成度以及系统的运行过速度,从而提高机械系统的功效,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机械的稳定性、而不同档次数控系统的形成就是要根据机械实际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同功能,将其进行模块化之后形成系列化的产品,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最后是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控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以此更加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机械制造功能的发展

机械制造功能的发展也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可视化技术、原功能的改善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所谓可视化技术就是将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拓展机械制造的功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生产成本。而对原功能的改造就是要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对机械制造生产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造,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的品质。最后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方面、快捷地进行信息的处理、共享等,及时发现机械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快速反应并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巨大作用。这是因为:通过智能化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品质,同时还能够减少生产成本,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减少生产成本,才能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费悦清.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7):259-259.

[2]赵坤,李学刚.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业,2016(6):215-215.

[3]程桂娟,芦轶珂.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206-206.

[4]刘鑫,詹云龙.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0):81-81.

第2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同一个目标 不同的实践路径

在综述当中已经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工业4.0”的翻版,不过在实践目标上,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物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其目标都是要实现工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就是从传统的工艺体系转型到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虽然三者实践的目标大同小异,但是工业化程度和工业基础的不同,还是决定着三者之间要采取不同的实践路径。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是企业推动,政府采纳,然后上升到国家战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推进过程,而“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推动,企业实施,一个自上而下的推进过程。

从实践层面来讲,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而“中国制造2025”是站在应用端和制造业本身,以应用需求为引领。这样就可以更大限度地弥补自身在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的差距,以一种特色发展之路缩小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们与欧美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是现实存在的,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在智能制造推进实施过程中一定是先发展技术吗?不是,对于我们来说一定是先解决应用需求,通过应用牵引技术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中国制造2025’是基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来牵引技术的发展。这样能够缩短我们在技术研发上的时间周期,与我们现阶段制造业的现状相匹配。”刘功效如此解释道。

“机器换人就实现了智能化”是一个伪命题

采访中,宁振波多次强调“机器换人就实现了智能化”一定是伪命题。智能系统的基本特征可以由20个字来概括: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以及学习提升。在他看来,机器换人其实就是换的生产一线的工人,而有数据显示,实际上在一线生产岗位上机器能够换掉的工人数量不到全部的10%。智能制造一定是囊括了产品研发、工艺、生产、交付、管理以及服务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说智能制造是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转型,而不仅仅体现在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方面。

对此,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也谈到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智能化意味着机器自己就可以判断和处理工艺流程,它能进行逻辑思维的自主判断;而自动化则是每一次都精准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自动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智能化能够提高工艺水平。

其实智能制造能力的形成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首先要做到自动化,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发展信息化,然后通过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再发展数字化,最后才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如果一开始就想要实现智能化,将是不切实际的,逐步完善、迭代升级的过程一点是要有的。”西克中国市场总监崔丽丽对本报记者如此说道。

那么,又要如何理解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呢?他们之间仅仅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吗?

宁振波认为,自动化是生产智能化的基础,而数字化是产品研发智能化的基础。之前提到,机器换人是实现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然而数字化成为研发智能化的基础又要如何去理解呢?

其中就涉及到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三维模型的建立是难点,基于产品模型,再完成工艺设计,由于是三维模型,工艺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做仿真分析,最后根据工艺将产品生产出来。这一过程就是产品建模,仿真分析;工艺,仿真分析;制造过程,仿真分析;实验,仿真分析的过程。当有三维模型深入其中的时候企业就开始具备智能基因了。

另外,关于自动化、底只、智能化之间的关系,刘功效认为,三者既有可能是递进关系,也有可能是平行关系。因为既可以单独来讲某一个发展阶段,又可能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这都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去解决实际需求。实现智能制造的五个关键步骤

智能制造的完成在于工业基础和能力。目前,随着我国在产品技术、工业技术、产业规模以及基础核心产业等方面快速提升和发展,我们开始具备实践智能制造的基础条件。虽然整体上与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开始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

前面已经提到,智能化的实现一定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也不会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工业基础硬实力之外,还需要在众多软实力方面下功夫。

第一步,要转变观念,形成正确认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由于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不够深入,制造企业可能存在盲目建设的情况。宁振波表示,现在企业更多的不是缺技术,而是缺意识。长期形成的以短期利益驱动为导向的功利思想导致有些企业还在想着能够做小事,挣大钱,这种思想在智造转型过程中是行不通的。

另外,作为传感器厂商,德国西克在实践以及与客户企业的沟通合作过程中也有这方面的认识。西克中国市场总监崔丽丽表示,前些年,由于对“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炒作显得过于热情和激进,从而导致不管是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想着建立智能工厂或者向“工业4.0”方向靠近,好像沾到了边,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先进制造企业。实际上,这种发展是不现实的。

其实,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短期的投资并不能马上兑现。不过在崔丽丽看来,这也许是智能制造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吧,就是从一开始的一哄而上,然后到慢慢趋于理智,最后到能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产业和技术的迭代升级。

第二步,加快国产工业软件研发速度以及在制造业当中的更新换代步伐。有人曾谈到在智能制造时代,国产工业软件任重而道远。而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中,工业软件作为使能工具是衡量企业软能力的重要部分,而软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代名词。

关于这种软实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是指软件对机器或系统的感知进行分析、处理、决策优化,通过连接物理、人、信息系统并发现隐性规律,从而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达到机器与人的协同。

不过目前,在众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还是被国外软件所占据,关键核心工业辅助设计、工业流程控制、模拟测试等软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外企业软件。就像宁振波所提到的那样,过去由于中国在虚实结合方面缺乏相应的工业软件支撑,导致我们只能依靠国外软件进行产品建模,这其实是导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深层原因,所以说智能制造的关键之处还是在于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第三步,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在智能制造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之前也提到,智能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以及学习提升,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在于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挖掘处理。

目前,由于受到大多数制造企业生产设备不高、信息孤岛和系统应用封闭普遍存在等技术层面的限制,导致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机制,进而制约着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流程以及服务模式的改进和创新。与此同时,工业领域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挖掘处理过程较其他行业来说更为复杂,需要更完善、更先进的技术水平予以应对。

采访中,崔丽丽表示,“工业4.0”有别于3.0的最大的一个方面就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基础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国外有一种观点就是可以把“工业4.0”简单地理解为精准的数据管理。

另外,崔丽丽还提出了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问题。今后,随着企业智能化水平的越来越高,这势必将成为行业内无法回避的难题。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建立数据交换安全认证体系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体系当中可以将相关技术协议、数据安全和所有权问题进行清晰定义,明确界限。

2016年2月在德柏林成立的“数据空间协会(Industry Data Space Association)就是这样一个以建立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规范,以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在网络空间的传输交换的安全性为目的的非营利第三方技术机构。 而SICK作为此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前瞻性地为未来的数据世界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控制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四步,构建和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针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都做了众多工作。在国家层面,已经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在企业层面,以英飞凌为例,去年英飞凌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英飞凌智能制造管理联合实验室”, 双方将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充分利用各自的经验、技术和资源致力于智能制造领域。

苏华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对于中国制造本身而言,标准建设还有待完善。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主要是希望给国家在智能制造标准建设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同时撰写出一些有关智能制造管理的白皮书。”

第五步,产业生态建设必不可少。采访中,无论是英飞凌还是西克都提到了行业生态的打造和建设问题。英飞凌提出的“与中国共赢”战略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是助力“中国制造2025”;第二是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第三是积极参与中国新兴市场的发展,包括智慧家居、智慧城市、高级辅助驾驶、智能交通等,为新兴市场提供一些英飞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第四就是积极搭建生态圈,希望与更多的企业一起成长。

另外,目前西克正在推进的第一个项目是――APP Spaces,其有自学习的功能。是西克去年提出的基于工业4.0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该平台包括第三方、可编程的产品,将来智能传感器应该都可以被编程,这样一来其可以连接可编程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集成商,OEM客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属于他们自己的软件系统。同时,该平台在将来还可以满足客户千变万化的应用需求,所以说这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第3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 自动化技术 发展趋势 改进措施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不断与机械制造技术接轨,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本文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随着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正朝着虚拟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技术与集成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理念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一)虚拟化

机械制造中的虚拟化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现代制造工艺和信息管理等方面,虚拟化技术以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为基础,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系统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虚拟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现实中的机械制造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提前预知机械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技术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机械制造产品的制造过程顺利开展。总而言之,虚拟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内的应用,可以有效缩短机械产品的开发周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二)智能化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这种机械制造智能系统可以在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活动,如工艺构思、命题判断、逻辑分析与处理等。机械制造领域中的“机械智能”主要表现为良好的工作界面,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人机互动交流,极大地提高机械制造工业的效率与水平。在机械生产和设计过程中,智能化系统可以利用模块化的方法,使机械制造系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与可协调性。此外,对于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智能化系统可以创造一个高效、安全的生产环境;对于企业和社会,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合理竞争与充分协作;对于环境,智能化系统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使机械制造全过程做到无污染,并可以充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

(三)集成化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利用计算机的集成技术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也将是未来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中的集成系统可以看作是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一般情况下,信息自动化集成系统可以看作是由自动化信息管理、自动化制造、自动化工程设计等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共同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信息自动化集成系统。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自动化技术对现代化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机械制造企业无法根据外界的随机因素与干扰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为此,必须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实现机械制造业的根本性改变,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变革传统的机械制造生产模式,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通过自动化技术与工程技术制造出更多高性能、高质量的机械产品,将产品生产周期中的信息表示、获取、操作与处理集为一体,以统一的控制系统达到信息集成的目标。

(二)加强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机械制造领域的市场竞争不仅是财力与物力的竞争,也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只有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目前,虽然很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自动化理论知识,但是缺乏自动化应用的实践经验,再加上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缺乏完善的人才管理体制,疏于管理,这些都阻碍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须加强对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使更多的高素质自动化技术人才进入到机械制造队伍中来,并以自动化技术的科研队伍为支撑,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自动化技术人才队伍。此外,要制定出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对作出巨大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拓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当前,由于我国对自动化技术的科研投入和资金投入的力度有限,导致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还不够广泛,仅仅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数控系统的传统模式中,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与性能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我国的机械产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要不断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突破应用领域的局限性,在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引进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制造系统和智能化制造系统,有步骤地拓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正逐步向虚拟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不断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连玉.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家苑,2012(07)

[2]陈趁.关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第4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1.1管理技术较为落后,不能适应现展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在全世界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但是在中国,还是不能很好的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技术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技术,能够让企业进行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国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管理技术还是较为落后的和西方发达国家相互比较,这个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的使用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一味的蛮干。如何能够提高管理技术,让管理者真正能够实实在在的进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管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适应现展环境的发展,变的越来越重要。

1.2设计参数与设计标准不能紧跟世代的发展

随着全世界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现在已经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西方国家的技术不断提高和更新,我们国家的技术更新和设计参数和设计标准还是不能很好的同西方国家相匹敌,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创新已经成为阻碍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提高技术的发展,设计参数和设计标准的不断更新的提高会让一个国家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计标准,才能在世界的发展浪潮中处于一个不败之地。

1.3国内的机械制造工艺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在国外,机械制造业已经发展的尤为迅速,其中主要表现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让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的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阶段。同西方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的机械制造工艺还是处于港星单击自动发展阶段,这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要落后20年。这样就要求我们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制造工艺,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提升自己的实力。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社会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4计算机管理模式的普及范围并不广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已经变得很普通,也很常见,这样通过计算机的使用,一些问题就会变得较为简单。但是在中国,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管理模式的普及范围并不广泛,这样就使得我们国家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普及范围不广泛会给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只有让真正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的使用,投入到正确的使用过程中去,才能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现代企业发展和机械制造工艺提高的思考

2.1不断提升制造设备智能化,提高企业发展进程

在进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机械技术制造工艺也变得重视起来,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很好的进行监控等工作,这样就能很好的较少人力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使工作变得轻松和自如。同时经过智能化的机械使用,可以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小,让生产变得更加的准确和规范,提高企业的发展进程。

2.2不断提升制造设备的清洁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现有的阶段下,较为干净的制造工艺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措施,能够很好的保证在一定实践内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很少的对环境进行污染,同时还能够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资源的循环利用。

3结束语

第5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1.1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智能化不足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智能化水平都不断提高,但煤矿机械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发展很是缓慢,大部分的机械设备仍以机械控制为主,仅有很少一部分的设备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这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阻碍因素,并且产品的检测手段和制造工艺以及加工设备都很落后,对产品的工艺和可靠性研究方面较少。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煤矿的制造工艺技术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比如柔性制造技术在国外早已被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普及率非常低。

1.2机电一体化的程度较低

煤矿机械是指实现露天和地下煤岩开采、巷道掘进、开采空间和巷道支护、煤岩输送以及煤炭净化分级等功能的大、中型设备。在我国煤矿机械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工作环境较特殊,因此平均技术水平远远低于其他行业机械化的水平。我国的煤炭机械虽然能满足国内的要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这就要求我国的煤矿机械要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提高技术含量,实现机电一体化,是发展我国煤矿机械的必由之路。

2.应对措施

2.1提高集成创新和突破关键技术的能力

当前,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煤机企业应当尽快转变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摆脱落后的技术引进模式。因此,煤矿机械制造业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系统。同时,企业应当和科研单位联手协作,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开发部门,可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提高集成创新和突破关键技术的能力是煤炭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作重点,应当重视共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抓住关系产品技术标准、设计方法和设计数据等重点内容,并且由行业协会协调、政府引导鼓励以及与科研单位联合的形式,集中力量寻求突破。这样可以缩短时间、削减研发经费,还能避免低端的重复开发等弊病。

2.2完善煤矿机械的加工制造技术

要想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必须采用先进的加工制造技术。我国大部分的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并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没有发挥设备的功能,所以务必在主要产品的制造设计中实现CAM/CAD,从而达到CIMS。这就要求煤矿机械制造应当采取无剩余或者少量剩余的加工方法,采用快速原形技术、气化模铸造新工艺(EPC)以及超塑成型技术。应用这些新的技术,可以实现制造和设计的并行,煤矿机械的产品开发周期也将大大缩短,对机械零件的加工速度、加工质量以及自动化的程度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3提高机电一体化的能力

首先,应该把机电一体化的先进技术移植到煤矿机械中,实现电气元件和机械的集成化,努力达到机械动作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感应,最后达到煤矿机械的自动化;其次,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以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于煤矿机械中;第三,把最新的传动技术和驱动技术运用于煤矿机械中,实现高效节能的动力传递方式,减少能量和设备的损耗,提高企业效益;第四,把可视化和自动化技术移植到煤矿机械中,努力达到煤矿机械运行参数和工况参数的可视化,使得煤矿机械可以进行故障的自我诊断以及自动的控制功能。

3.结语

第6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工业4.0 体系构建 挑战与需求

“工业4.0” 最早源于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的研究项目,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及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以在新一波的工业革命中取得先机。目前该项目目标已经成为被德国科研和产业界广泛认同的国家战略,同时也迅速被世界上其他国家广泛关注,比如美国也在采取措施,通过推进“高端制造业”计划。技术理念的变革势必带来管理的相应改变,以满足新型技术产生的各类挑战。

1.工业4.0的概念及特征

“工业4.0”模式是由传统的工厂集中式控制方式转向分布式智能型控制方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以灵活配置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具有个性化和数字化。在这种模式中,各种分布独立的任务模块可以自由组合,各种产业之间不再有明显的行业界限,同时也会催生出各种新的产业活动领域及合作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被改变,形成全新的多组合方式的产业链分工。

德国的学者和企业人士普遍认为,“工业4.0”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生产手段,在该工业模式下,人们可以极大程度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即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将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转型。也有学者认为它是虚拟制造、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又称“融合的工业”。

“工业4.0”项目组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智能工厂”,包括智能化生产所需的工业传感器系统、过程和分布式网络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实现;另一方面是“智能生产”,包括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物流、现场人机界面以及立体打印技术在工厂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等。在此计划指导下,中小型企业均可以便捷地参与进来,并成为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以及先进工业制造技术的创造者、供应商。

从概念的定义可以看出,“工业4.0”是基于分布式网络信息技术将工业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机地整合,实现过程的受控和任务的分解,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通过网络资产实现价值的综合集成;端到端的数字化集成分布于整个价值链;交叉式和网络化的制造系统。

2.工业4.0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我国的工业经济学家曾经撰文认为,德国的“工业4.0”仍然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但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这种新的工业革命。因为这种工业革命可能会阻碍后发国家的工业赶超。同时,对后发国家来说,若能形成自身独有的制造技术和产业升级途径,则极有可能形成超越。

这里,“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后发国家的阻碍是指,智能制造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同时有利于发达国家构建新的工业竞争优势。通过发展现代智能制造业,占领产业制高点,发达国家可以运用现代制造技术和生产装备,来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还通过发展新技术产业来巩固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同时,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的领先优势也会被进一步加强。

因此,后发国家的产业赶超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多方面阻碍,如果后发国家不能抓住智能化制造技术带来的技术手段和市场机会,则“工业4.0”会将世界工业分工体系进一步固化,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赶超。那些由于低成本要素而从发达国家转移出的各种生产活动,有可能重新向发达国家回流,进而导致制造业的重心再次向发达国家偏移。

“工业4.0”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系统安全问题。生产和办公环境的信息网络化可以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系统外部的各种危险,而这些危险是潜在的,具有隐蔽性,增加了风险等级程度。

大多数工业计算机运行的是专有工业控制操作系统,包括过程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程序逻辑控制(PLC以及其他控制系统等,与外部基本隔离,因此,这些系统中的一些安全漏洞常常被人忽略,很少有企业采取措施来防范病毒和网络攻击。现代工业控制系统大多建设在大型工业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涉及电力、石化、冶金、航空航天、核电等重要工业领域,属于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安全。

与个人计算机安装的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系统相比,我国工业控制操作系统的安全保护水平程度较低,一直没有被重视和关注。随着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和装备智能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在极大推动生产制造效率的同时,也给工业控制系统带来了安全问题,如木马、病毒和黑客网络攻击可以造成系统死机、瘫痪、信息泄露和控制指令被篡改等。

3.“工业4.0”体系构建框架

基于工业4.0的特征模式和社会需求,需要在8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

3.1标准化体系框架: “工业4.0”将涉及互联网络、传感器、控制器等技术,并通过价值增值网络来集成不同的合作参与方。因此需要标准化的软硬件接口、工作协议和作业规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协同工作才能成为可能。

3.2工业宽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复杂的系统、大量的接口、海量的数据,这些都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宽带网络来支撑。在欧盟等国家,国家之间的产业配套协作密切,这就更加要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更大规模的国际间拓展。

3.3针对复杂系统的管理:随着技术发展,生产制造系统正变得日益复杂,因此需要对这些复杂系统进行管理,确保其工作的可靠性、稳定性,可以开发和构建相关的模型来解释和分析这些复杂的系统。

3.4安全问题: 这里的安全问题包括生产安全和安全保卫,是智能制造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重要环节。智能制造系统的外部环境存在各种人为及非人为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确保生产设备、工具和产品对人或环境没有危险,这是企业安全运行的根本。同时,生产设备、工具和产品,以及存储于它们内部的数据和信息,都需要加以保护,以防止被盗、丢失、滥用和非法的访问。

3.5业务流程设计: 在智能化的工厂,企业组织机构、人员分工都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工作现场各种信息的实时反馈和处理,将促使工厂作业的内容、流程、节点和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工作任务组织以技术和管理互动的方法来实现,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担负关键任务和促进个人能力提升的机会。

3.6能力的持续提升: 智能化制造技术还会从本质上改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这样就需要采取合适的培训策略,以持续培训和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终身学习和基于各个工作节点的个人能力发展。企业可以通过示范学习项目或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推广,网络化、数字化的培训技术也不可或缺。

第7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装备;技术;对策

装备工业为人类进行生产的活动提供基本生产的资料,而在装备工业中,核心技术是数控的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在制造业中已经广泛的运用了数控的技术,使制造的水平以及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除此之外,许多国家将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作为本国战略的物资,在发展的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数控装备以及技术的发展,同时在数控的设备以及技术方面实行严格的控制以及封锁政策。总而言之,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是将综合国力进行提升以及将经济的发展加速的有效途径。

数控的技术在利用数字的信息控制工作的过程以及机械的运动,数控的设备是通过数控的技术对传统的制造业进行渗透,形成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数字化的设备,它覆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机械的制造、自动的控制、信息的加工与传输、软件的技术以及传感器的技术等等。

1 发展的趋势

随着数控的技术不断应用,使传统的制造业发生革命性变化,逐渐的成为象征着工业化的行业,同时数控的技术在应用的领域方面不断的扩大,在一些重要的行业中起到的作用不断的加重。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1 高精度以及高速度

在制造业中,制造的技术主体是质量以及效率。在加工的过程中,运用高精度以及高速度的技术能够使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使加工出的产品在档次以及质量的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使产品生产的周期显著的缩短,从而使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方面,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因此,CIRP将它作为中心的研究方向。

在汽车的领域,每年生产30万辆汽车的节拍是平均40秒生产一辆汽车,存在于汽车的领域中重点的问题是进行多品种的加工;在航空的领域中,零件在进行加工时大部分是薄筋以及薄壁,材料大多数是铝合金或者是铝,具备的刚度非常差,在对薄筋以及薄壁进行加工时,只有在切削的速度快而且切削的力度小时,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加工。近几年,在制造机身以及机翼等零件时通常是使用整体的铝合金进行掏空,代替了传统的运用螺丝以及铆钉等进行拼装的方式,有效的提升了构件的刚度、可靠性以及强度。这些方面要求加工的装备具备的精度要高、速度要快的特点。

1.2 开放化以及智能化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要具备智能化,它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在质量的方面以及效率的方面智能化,如在加工的过程中实现自动的控制,加工的参数能够自动的生成;在连接的方面以及驱动的性能方面智能化,如自动的进行整定、自动的识别负载以及自动的进行模型的选定等等;在操作的方面以及编程的方面智能化,如自能的人机界面以及自能的编程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在监控的方面以及诊断的方面智能化,能够自动的进行维修以及诊断等等。

传统数控的系统中存在着封闭性的缺陷,在产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数控的软件存在问题。针对这些缺陷以及问题,数控的系统正在逐渐的实现开放化。数控的系统实现开放化就是在同一个运行的平台上进行数控的系统开发,面向最终的用户以及生产的厂家,通过对结构的对象进行增加、改变或者是裁剪形成系列化,能够使用户的技术以及特殊的应用在控制的系统中进行集成,实现不同的档次以及不同的品种的系统,使产品具备鲜明的个性。目前,对数控的技术进行研究,核心是使开放性数控的系统具备规范的体系、规范的配置以及规范的结构,同时还包括软件以及功能库的开发。

2 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1 发展的历程

在我国,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历程包括三个阶段:

封闭发展的阶段,也就是从开始的时间到改革开放,在这段时间内,因为我国的基础较弱以及外国在技术的方面实行封锁,数控的设备以及技术在发展的方面是十分缓慢的。

初步建立的阶段,也就是第六个五年计划至第八个五年计划,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国家对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高度的重视,同时国际的环境以及研发的环境在逐渐的改善,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在发展的方面十分迅猛,取得了的进步是显著的。

市场竞争的阶段,也就是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明显的。在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末期,国内的市场中,国产的数控设备占据了一半以上。

2.2 成绩

(1)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在发展方面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对现代的数控设备以及技术能够基本的掌握。目前,我国在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方面,对基础的技术已经初步掌握,大多数的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以及商业化。

(2)数控产业的基地已经初步的形成。在设备以及技术基本掌握以及技术产业化的情况下,许多生产数控系统的厂家已经建立,数控产业的基地已经初步的形成。

(3)建立了研发的队伍。在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初步的建立了研发的队伍,能够对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进行研发的工作。

虽然我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水平与国际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必须要充分认识以及重视的问题。

3 思考以及对策

3.1 思考

我国可以说是制造的大国,在世界的产业进行转移的过程中,要掌握先进的技术与核心的技术。在国际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不掌握先进的技术与核心的技术,我国的制造业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之间的差距将会被逐渐的拉大。在世界的经济格局中,我国以市场、环境以及资源的代价,换到的仅仅是组装的中心以及加工的中心,并不是制造的中心,这种情况会严重的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

3.2 对策

在发展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时,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导向是市场的需求以及战略的需求,目标是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以及产业化的水平提高,使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导向的方面,要以市场的需求为主,也就是数控终端的产品,在整体的方面使数控业得到发展,充分的重视在生产数控的系统时,生产的规模以及可靠性。没有生产规模,生产出的产品在可靠性的方面会较低;没有生产规模,生产出的产品在价格的方面以及竞争力的方面就会存在问题。

在研发的方面,要注重装备的高精尖,要将研究、发明、生产以及推广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要注重创新,使研发出的装备以及创新的技术能够具备自主的知识产权,为数控的发展以及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物质的基础。

4 总结

目前,国际上的许多国家将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作为本国的战略资源,高度的重视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而且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正在朝着高精度以及高速度发展,同时在逐渐的实现开放化以及智能化。我国在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许多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依旧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要对存在的差距充分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数控的装备以及技术,努力的将差距缩小,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

参考文献:

[1]梁训,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

第8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信息技术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1概念介绍

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其是一门综合了多门学科的应用型技术,该技术最早出现是由人工完成,且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参与数量较多,这同最初的设计理念相违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人员逐渐将信息技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法,从而形成了当前的自动化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人力成本。

1.2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我国的制造业,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制造业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机械制造业中,其能够大大提升制造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加快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

2信息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中的应用优势

2.1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当前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其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由于机械制造与设计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其能够将传统的实践来通过各种模拟软件进行,从而大大减少了设计阶段的材料和人工等的浪费。此外,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其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产生的生产质量,精确的机械操作能够将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最大程度上降低,从而大大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信息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的应用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工艺的设计需求,需要对其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精度进行提高,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对此,在进行信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该技术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2提高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安全性

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制造生产中的人工参与程度不断降低,人员参与程度的减少使得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大降低。此外,工人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只需要通过控制平台对整个生产流程的设备进行调控,同设备和产品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最后,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电力故障等问题进行提前排查,并在发生问题之后及时断电,保证了生产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3.1生态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工业制造,其在生产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之外,还需要将绿色生产纳入到自身的发展中,注重绿色生产,这对我国的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运用现有的资源,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能够促使我国的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技术逐渐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机械设计与制造不仅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还需要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在保证了群众和国家的利益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3.2智能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正在逐渐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信息技术在创新的过程中旨在减少人员的参与,通过设定的智能系统实现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智能化解决。随着新型生产方式的出现,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最为明显,像CAD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使得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大大提升。信息技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内容,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3.3机电一体化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中,其同现阶段的自动化技术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一方面是智能化程度不足,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生产周期较长,其产品的质量相对较差,而对于智能化技术来说,其促使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逐渐向着一体机方向发展,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促进技术的革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将会逐渐向着半自动化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前进。像当前的数码设备生产,其通过电子技术和机械的有机结合,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这对我国当前的几点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3.4虚拟化发展

对于当前的大部分机械生产公司来说,其在进行机械设备和产品的设计时往往是通过图纸来开展,而对于设计完成的产品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无法进行准确的阐述。但由于机械方面的图纸设计一方面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等,同时还不能够保证产品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而为了更好的提高机械行业的生产效率,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其能够对产品的构造和外形等进行模拟,同时结合产品的实际功能需求对其进行仿真,从而最大程度上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

第9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们时常会听到机电一体化这一概念或见到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实例,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或多或少应用了该技术,不同行业间机电一体化具体含义不尽相同。机电一体化是以以往的机械技术作为基础,结合自控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机械设备的生产模式更具先进性与时代感。无论是传统的生产制造业还是新兴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具体到煤炭生产行业,综合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指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采煤设备上,提高采煤设备的运行水平,进而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率。同时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煤炭开采高度自动化,把工作人员从繁重且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煤炭生产安全性。

2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现状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设备上地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炭生产企业的产煤效率,因此国内外许多煤炭生产企业对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相当重视。但是在我国的煤炭生产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相比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从而导致煤炭开采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设备上的应用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电子科学的发展与成熟,人们试图将机电技术应用在传统的生产制造设备中,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在煤炭生产实践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发现该技术应用在产煤设备上时多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促进了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熟。与此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得到迅猛地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人类社会发展到了计算机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革新了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部分环节,这使得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更快地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设备中的应用层次更为深入。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炭生产企业的产煤效率。借助计算机技术,综合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另一方面,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近年来,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上更为突出,进一步提高了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使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更为全面高效。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具体生产实践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是同机电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同步的。虽然在国内外的煤炭生产企业中,采煤设备都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但国内煤炭生产企业在该技术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层次上相比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不过随着经济实力提升和科技投入增加我国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所突破和建树的,例如mgd150nw型采煤机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煤炭的生产量,而且使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得到增强。

3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虽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煤炭开采企业煤炭生产的效率,但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进行完善。针对这些缺陷或不足,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可以看到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3.1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趋智能化

如上文所述,智能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二十世纪中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由于形成时间较晚,技术发展与实践应用时间较短,因此智能化技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虽然还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可以预见成熟的智能化技术运用到产煤设备上,将会极大提高煤炭企业煤炭生产的效率与煤炭生产量,对该技术在煤炭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前景行业内普遍比较看好。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大力度解决智能化技术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与综合采煤设备机体一体化相衔接的问题。

3.2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趋系统化

目前煤炭生产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应用层次更为深入,同时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所涉及应用的技术类型也更为多样,比如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技术类型的多样性使得综合采煤设备的操作更为困难,因此研究人员试图将这些有着差异性的技术与设备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便于人们操控的系统,进而使存在一定差异的多种技术在煤炭开采与生产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要实现多种类型的技术与设备的协调运行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哪个煤炭生产企业在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中应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与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综合采煤设备的高效操作与有效控制。可以看到,该技术的解决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煤炭开采的效率与煤炭的生产量的积极作用,因而系统化也是是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3.3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趋环保化

当下众多领域都在提倡生产的环保性,而这种生产方式也必将影响到机电一体化在采煤设备上的应用。不管是在煤炭开采或者煤炭运输的过程中,煤矿企业都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煤炭的开采与生产对环境与生态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不能只盲目的注重生产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技术性能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其环保性能必然也会成为该技术发展的重点。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