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阅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要注重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个性化阅读,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趣爱好,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你试图使多元的变成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雪融化后是什么”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框,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张扬人性的善,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于阅读文本中得到融合。
二、应考虑生活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如《紫藤萝瀑布》、《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也让学生觉得遥远。总之,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因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拓展,让学生了解宗璞在中的不幸遭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状况。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总的说来,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应该阅读作者在创作上的成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作者人生的各种境遇,理解他们身上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身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
三、须重视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安塞腰鼓》一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随着擂鼓那股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言而明。此外,朗读也是激感的重要途径,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自由读、范读、熏陶朗读、体验朗读等,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要区分略读和精读
夏尊认为语文的阅读可以分为“略读”和“精读”。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要完成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略读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了解其内容”,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既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又能增大阅读量。“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种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诗要反复地吟,词要低徊地诵,文要周回地默读,小说要耐心地看”。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由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标准。
五、要注重质疑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的诸类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学生的个体阅读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阅读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明确合作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合作阅读的目的是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建立小组探究式阅读模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合作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目的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先由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辨析,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设想,允许他们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各种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阅读的目标。二是老师提出目的和要求,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阅读,变抽象为具体,逐步融化知识点,以达到合作阅读的目的。如笔者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阅读:1.文中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背影”?2.是什么地方看见的那个“背影”?3.作者为何不进行正面描写,而用“背影”来突出父亲的高大形象呢?阅读后各个小组讨论,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可让小组成员直接回答:文中着重写的是父亲在送我上车后,作者透过车窗看见父亲到月台为他买桔子时的“背影”。第三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可先组织学生在组内阅读讨论,教师进行指导、点拨,再由各小组辨析,师生共同总结:“背影”是在浦口惜别这个特定环境中,父亲留给作者的最后印象。买桔子的场面,作者看到父亲肥胖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履,但还是那样的坚忍不拔,看见父亲背影的一刹那,那种慈父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作者。背影融进了父亲一生潦倒饱经风霜的苦涩,透视了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和爱子深情。作者选择了这个角度进行描写,所以以“背影”为题。
在合作阅读教学中,上述两种途径可交替使用,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和自学精神
要使学生养成合作阅读的习惯,最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在自学的基础上形成积极思考的探究意识。如果学生缺乏自学习惯,阅读教学很容易陷入教师以讲代读的泥潭。如果在自学过程中不强调思考和合作,那么,自学过程就会缺乏深度和广度。文章的主要写法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读者想从中获得什么,得到哪些启示,有哪些收获等,这些都是阅读过程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单靠学生的个体阅读有时是解决不了的。阅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没有群体的思考和探究,那仅仅是一种肤浅化的阅读,是不可能使阅读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的。所以,必须使学生养成在合作中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自学包括两个过程:认真读原文和能对文章做出评价。评价的态度越明显,阅读的收获就越大,如果全盘接受书上的结论或老师的结论,那就是被动的阅读,其价值也是很有限的。为了发挥阅读的效能,应培养学生阅读中的群体意识,使他们能够融合大家的感受,形成自己深刻的判断。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可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学课文:1.认真阅读全文;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作出较客观的评价;3.少年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口号,对我们这些21世纪初的青少年有无现实的意义?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已经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为了集思广益,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各自组建小组进行深度合作探讨,最后由各组代表概括出问题的主旨:20世纪初,列强入侵,国家贫弱不振,眼看中国就要灭亡,青年人怎么能只想个人的前途?正是由于这样,发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这一豪言壮语对于21世纪初中国的青少年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他们只有认真读书,掌握高新技术,才能建设好祖国,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合作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事件,课外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对照课文,讨论明确: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增强国家实力,中华民族才能实现新的崛起。
三、指导学生掌握合作阅读的基本技能
阅读教学中要顺利实施合作阅读,还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语文教学中基本的阅读方法有很多,而最基本的不外乎以下几种: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速读。阅读方法的选取应根据阅读内容及合作方式灵活确定。例如在教学魏巍《我的老师》一文时,笔者以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每组阅读的重点分别是:
找出文章记叙的要素;
找出本文记叙的人物;
所表现的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
由于这四个问题难易程度不同,阅读量也有大有小,所以阅读方法我们分别选取默读、速读、略读、精读。由于实行分组合作阅读,而且阅读方法选择得当,学生有大量的时间用于思考、讨论、交流,阅读效果非常好。比如对文中记叙要素的分析、归纳,学生的回答就非常准确:
时间:一个夏季的夜里。
地点:家里。
人物:我、我的母亲、蔡老师。
起因:思念老师。
经过: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往外走,走出席子六七尺远,要去找老师,让母亲给喊住了。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语文百花园里百花齐放。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具有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没有感情的波澜,缺少作为主体的投入参与,那么,即使教师激情飞扬,作出多么细致的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是枯燥抽象的。因此,要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须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境,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如学习《龟虽寿》,我先饱含感情地朗读,然后学生试读,先让他们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接着引导学生谈从电视剧、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关于曹操的故事。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起来,更有学生在座位上摇头摆脑地摹仿曹操的样子。古诗的学习,因为有了背后的故事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讲述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来理解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在反复朗读与讨论中,学生对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渐渐明朗起来。在最后全班诵读中,学生激情澎湃地朗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学生饱满的情绪和朗朗的读书声中,我感到他们正享受着学习的乐处。情境设置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因课文内容而异,并视教学条件学生水平而定。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可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演话剧;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为了使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思想性格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我指导学生反复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充分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让学生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细品父母润物细无声的爱。由此设身处地,理解文中“我”的心理及反复描写父亲背影的作用。通过情景设置,学生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有品德、情感、审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教学传之以情,以情激情。”在教师的感染、引导下,学生热爱语文课堂,走进课文塑造的世界里,与文学人物、与作者作交流。
二、引导学生感知生活,探索阅读理解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如《紫藤萝瀑布》、《挖荠菜》、《七根火柴》等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因而所抒发的情感让学生觉得遥远。总之,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拓展,让学生了解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时的艰苦奋斗。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又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精美,有画,有深邃的意境。但概念比较抽象,有些东西毕竟不是现实生活的“春”。更何况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学生亲身感受的“春”不一定和朱先生笔下的《春》吻合。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春天回忆出来,用文字或画面表现,再与文本比较,把自己生活中对春的感受与《春》的文字内容融合,从心里体会到那种属于《春》的、独特的美。学生也只有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文本结合,他们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所反映的深层内涵。总的来说,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应该阅读作者在创作上的成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作者人生的各种境遇,理解他们身上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身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
三、指导学生写出阅读笔记,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读”
首先,教师与学生应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群英会”。教师应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通过朗读来尽情地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怀。教师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语言美。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倾注以爱心和关注,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积极地美化课堂。
其次,要允许学生阅读“出错”。 这是学生敢于阅读的前提。学生阅读出错是很常见的现象,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表现自己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展示自己。
最后,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二、传授方法,使学生“会读”
1、 以读为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读、表演地读等。
2、以读精讲。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是一口清泉。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 转贴于
3、情景激读。首先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充满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设出一定的语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读的兴趣,一个重点就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具有引导的能力。引导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读得是否成功,教学是否有达到预期目的。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年级阅读的重点。
4、以写促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读与写,读与说。”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一下,有什么感想。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谈谈感想。或者写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汉字》一课,激趣: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汉字说有哪些无穷的魅力?学生通过阅读,众说纷纭。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学习上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明确目标,使学生“会练”
1、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重点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为目标,进行默读、浏览训练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和自主读文的空间,以学生自读自悟,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反复的速读,感悟训练。教师在活动中要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的阅读活动紧贴主题。
3、在读准、读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陶醉式朗读和欣赏活动。可以自由读,同桌互读,欣赏配乐朗读。使阅读水平升级,阅读活动达到艺术升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兴趣与技巧;方法与习惯
无论哪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的,英语学习亦是如此。在我国当前初等中学的英语学习中,相对于听、说、写的机会而言,读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阅读在英语学习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正确的教学与引导,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英语阅读教学要全面系统
(一)英语教师备课重“热身”
1.英语阅读学习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社会、人文、历史、自然背景等进行适当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
材料。
2.对课文中生词等进行介绍与讲解,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他们猜的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对全文中心思想进行概括,提出一两个典型的具有指导性的问题,实现思想的统一和是非的判断。
(二)阅读过程中“目标”的明确
1.阅读内容应快速指定,着重抓住主要内容,而并非细枝末节。
2.针对差、中、好等层次的学生,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出具有指导性的问题。
3.教师可以提出具有细节性的问题,比如,第一类问题大家都能回答,第二类问题有难度需要合作完成。
4.分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三)阅读教学的拓展
1.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述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锻炼学生对生词的猜测能力。
3.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可以在班级设立英语角,用课堂时间来完成角色扮演、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活动,以此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学习英语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1.充分利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态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减少批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焦虑与压力,充分调动其英语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2.有效设计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问是一种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得体、精巧的提问设计,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现有的逻辑与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促使其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
如:①When is Thanksgiving Day?
②What will we see on almost every Thanksgiving dinner table?
③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Thanksgiving Day?
④How do American celebrate Thanksgiving Day?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就很直接也很浅显,学生可以不假思考地学习,无需动脑苦求。这样的提问设计,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拓展。
(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能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运用和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而在阅读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比如,音读、指读,还有些学生会存在心读、复视等不良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把自己的语感培养起来,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能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不求每次阅读时间和文章篇幅的长短,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读下去。通过对不同题材的广泛阅读,对于扩展视野,还是很有益处的。
3.正确阅读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课文所蕴含的信息与方法。依据不同的阅读要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地进行阅读。同时寻求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细读、跳读、寻读、推读、计时阅读、预测阅读。
阅读理解,作为英语知识运用的综合体现,其教学也实现了从“知识向能力过渡”的转化。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环节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应长抓狠抓,深抓重抓,一抓到底,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质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90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就是要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进行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也在不断分析历年的中考题型,阅读理解的分值很大,学生高分的体现就在于阅读能力题上。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这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兴趣是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原动力。如果学生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的同时又能感到无比的快乐与满足,那么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爱上阅读的。比如从预初开始,就让学生准备些简易版本的英语读本和难度适中、材料新颖、有时效、针对性强的课外阅读,并鼓励全班同学之间进行阅读资源共享,定期同学之间互借互换,促使其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老师针对性地准备些英语笑话及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做补充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幽默感和英语文化的魅力;当遇到节日时,准备针对当时节日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从英语阅读的角度了解中外节日的风俗人情、文化背景等,同时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阅读训练的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激发英语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多创设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譬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快速阅读比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以一种极大的热情投入阅读学习当中。
二、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进一步活用词汇、语法、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进行交际,“口头”方面的某些基本功训练,对阅读理解有正面的帮助作用,可以增强语感,提升判断能力。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评述等。
三、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英语教科书所要求的阅读量以及难度方面,离大纲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补充阅读材料。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欧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只有通过大量以理解为中心的阅读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与能力。
四、抓好课堂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哪种课型,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才是针对这些目标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阅读有多种目标,包括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乐趣(read for enjoyment)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这是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在初中阶段,从初二下册及初三的教材才开始出现较长较难的阅读材料,在处理这些文章时,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的阅读要在精确性和速度方面逐渐加强对学生的要求,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尚有欠缺,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想方设法的去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活动来完成阅读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课堂带来活力。
五、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记得我在英语周报上发现这样一则事例,中国的一位留学生在美国参加一个朋友的舞会时,他与一位女性跳舞,女士说了一句:Are you pulling my legs?(你在开玩笑吗?)。这位男性非常惊奇,并说,没有呀,我没有拉你的腿。这说明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造成了尴尬的局面,影响了交际。那么怎样解决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的遗憾呢?这就需要中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也要求英语教师进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语言积累多了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以前面的练习题为教学语境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由原来的逐词阅读变为句子阅读,近而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串讲课文并要求学生复述,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本领。
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英语阅读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播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仅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心情愉快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英语阅读知识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以平等、同志式的关系与学生相处,从各个角度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心与信任,使同学们在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融入集体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们对英语阅读的学习更加积极,理解能力得到逐渐的提高。
其次,通过师生合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堂上要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学生之间围绕本课的阅读内容进行互相提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因为和蔼可亲的教师释放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最后,每天的英语课我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我的良好情绪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任务。
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引起师生共鸣、学法和教法的共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就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最好切入点。通过一定手段,把兴趣从彼物迁移到此物上来,使阅读教学饶有趣味,学生就会以极大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把阅读中尝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获取知识,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注重生活阅读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精美,有深邃的意境。但概念比较抽象,有些东西毕竟不是现实生活的“春”,更何况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学生亲身感受的“春”不一定和朱先生笔下的《春》相吻合。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春天回忆出来,用文字或画面表现,再与文章比较,把自己生活中对春的感受与《春》的文字内容融合,才能从心里体会到那种属于《春》的独特的美。
三、注重个性化阅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指导课外阅读中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同时也就达到了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四、注重情感体验阅读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总目标”中,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其中一项;在“实施建议”中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阅读教学的“特点”,而且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诱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可推动学生积极地感悟和吸收文本语言,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如《背影》,先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真实事例: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露出笑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做饭;父母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等,再去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的父亲的背影,并为父爱的真情所感动。此外,朗读也是激感的重要途径,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自由读、范读、熏陶朗读、体验朗读等等,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的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五、注重略读、精读
关于精读和略读,夏■尊先生有一非常精辟的观点:“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只要好好阅就行;像国语、英文两门语言文字的功课,应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阅不够,该好好读。”这里的“阅”,大概指的就是“略读”,读,指的就是“精读”了,语文的阅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60万字”。要完成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略读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懂得其内容”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既达到了理解文章的目的,又能增大阅读量;“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种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诗要反复的吟,文要周回的默读,小说要耐心的看。”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有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注重质疑阅读
1.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甚至主体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对主题进行导入后,就以带领学生略读并找出文章大意的模式进行课文讲解。在这种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学习主体的地位被忽视,且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被充分激发。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不少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教学模式,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帮助学生通过课外补充阅读来学习教材内课文知识的重要性,对英语阅读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的内容。并且一些英语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学生通过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来提升英语学习综合能力,实施的课外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阅读训练,完成练习题。而这种课外英语阅读指导的缺失状况,导致学生不能在初中英语学习期间养成自主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1.3 词汇教学缺乏新意
词汇的积累是初中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基本内容。然而,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词汇教学依然停留在之前“录音带读――教师讲解――学生读背――单词听写”的旧模式上几乎不存在教学创新。在这类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单词的形式通常是死板、固定的,故而不能在阅读过程中灵活运用与理解,实践能力较差。
2. 优化人教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措施
2.1 尊重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进行英语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主体依然是学生,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得到尊重,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主体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互动体现出来。例如,笔者在帮助与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的初步阅读之后,会询问学生想通过此篇课文学习到什么,进而根据学生意愿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可以采用略读、通读、详读、分层次阅读、喜欢的词句重点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实现与课本教材的互动;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问自答、分组学习不同段落并分组教授重点内容或写作手法等形式进行互动。但在种种形式的互动中,必须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课外补充,丰富阅读
除了需要完成文后练习题的课外阅读,教师需要进一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单纯以英语阅读为目的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例如,笔者会针对近期的时政、民生热点确定阅读主题,并事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课外单词进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阅读更顺畅。在课下让学生借助图书馆、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平台通过自主阅读来了解相关事件,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同时开阔视野。
2.3 多种方式掌握单词
学生学习单词最终是为了在阅读、写作、对话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具体情景中理解、运用单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也应该是从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单词。所以,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学习、应用单词创设情景。例如,对动词或表情词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名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现这个单词,其它学生猜测是哪个英文单词,加深并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在《课程标准》中,初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中学英语教师在阅读学习课标之后,需对自身英语阅读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反思,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一些创新与突破,以更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英语阅读实际应用能力,进而为后期的英语学习与交际奠定基础。
[1] 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一、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大部分英语教师对阅读的教学仅仅局限于对词汇和语法的传授,用“满堂灌”和“师生一问一答”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对文章的书面意思进行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对文章结构和主旨的理解,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二)不够重视词汇和语言的教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与仅仅局限于对词汇和语法传授的教师相反,这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导致学生一旦遇到生词就无法继续阅读,或者对一些较长、较复杂的句式翻译不够准确,这样的教学模式对阅读教学的速度以及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缺少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部分英语教师缺少这样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英语阅读文章中的生词词义掌握不准确或者是语法的运用不正确,教师就会马上纠正,并告诉学生正确的意思,学生并不能独立探究出正确的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丰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手段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新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将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师“填鸭式”知识传授的教学手段变为充分调动师生间平等合作和互动的教学方法,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对“My First Day Senior High”这篇英语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丰富英语阅读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个小组,教师先带领和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大体意思和一些生词、语法进行学习和练习,之后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翻译这篇文章,并进行组间的对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词汇量的提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而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词汇掌握量和巩固学生英语语法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对“ We’re getting ready for the Spring Fesival”这一授课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在了解文章意思,掌握文章中蕴含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文章中存在的生词和语法进行掌握。教师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文章的翻译,让学生对自己不认识的生词进行独立的词典查找,对学生语法、词义的运用进行考察,提高学生词汇和语法的掌握能力。
(三)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知识量的丰富,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高中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分层阅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