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机处理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指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面临巨大的曲折与坎坷时,使学生的内心无法承受,自身又无法处理、难以解决,导致学生的内心无法平静与内心无法适应,继而产生思维与行为发生紊乱,进入一种失调的状态,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使学生自身无法忍受,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二)特点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指事情发展活动变化中的状态、状况,随着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特点,将相对应的危机事件进行考察,进而对危机的本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重点处理。具体的表现如下:
1、隐匿性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一般是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由于社会与家庭的影响,内心深处隐藏一定的心理障碍,当大学生受到伤害刺激时,就会引发心理危机,从而影响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
2、突发性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处理期、解决期。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一浮出水面,便可能瞬间形成翻江倒海之势。
2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现状分析
(一)学校与家长的原因,导致大学生难以适应校园生活
高校的大学生刚迈入校园,难以适应校园的生活与环境。因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很容易致使学校,忽视指导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使大学生的心理容易存在一定的危机。部分大学生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一直以来都被父母娇惯得十指不沾阳春水,以及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致使大学生踏入校园后,由于原来优越生活的享受,导致大学生无法适应新校园的生活。由于大学校园的学习制度,与高中时期的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别,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常束手无策,焦虑不安,日积月累极有可能出现烦躁、紧张、疲倦失眠等心理危机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独立意识增强,如何与周边的同学和睦相处,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和原则,难以与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造成过分委曲求全等,长期如此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由于大学生的性格障碍问题,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大学生交际困难,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危机。
(三)新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在踏入新的学校时,都要面对与经历新的事情、人物、环境等历程。每年刚踏入学校的新大学生,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往往造成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使大学生忽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渐渐地对学习失去兴趣,致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失衡等问题。由于大学生缺乏心理危机事件的常识,对自已心理失衡等问题没有及时察觉,长期如此任由消极的情绪自由发展,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失落、忧愁、紧张、恐惧、痛苦等心理危机。新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多是负面的状况。因此,大学新生入学后,高校的辅导员要非常细心的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大学新生渡过心理失衡的关键时期,让大学生成功拥有正能量。
3 高校辅导员提高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的途径
(一)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措施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与学习期间的良师益友。高校辅导员要经常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地关心了解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近况,教导学生学会倾诉,遇到特殊的状况要告知辅导员,和辅导员一起来面对,通过辅导员的梳理与分析,从中减轻自己的压力,并从困境中走出。辅导员还应指导大学生自己学会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以及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首先,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并指导大学生对生活不要抱有悲观的情绪,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当生活与学习中出现问题时,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接受现实,了解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和不幸,然后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最后放下问题,从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并能化悲痛为力量,学会善待自己。如,时常教导学生接受危机干预,重新塑造人格,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改造自己的心理缺陷,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提高自身沟通、协调能力
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高校辅导员还应该树立服务的观念,强化自身形象与心理辅导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沟通协调能力。辅导员提升自身素质与增强心理辅导能力,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的关键。辅导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心理辅导素养,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更好地履行职责。如,在工作中,认真掌握好沟通协调的方法,在沟通协调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诉说,并准确的理解与把握时机,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恰当地运用语言能力,理顺学生消极的情绪。进而营造情境,融洽沟通与协调以及把握时机、巧于沟通与协调。
(三)增强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要具有危机处理意识,辅导员要全面收集大学生危机各方面的资料,应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形成危机事件调查研究,并从中总结经验,作为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对策的依据,以及从中制定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方案,辅导员要认真领会危机处理方案的精神,做到既忠于方案,又能及时调整,使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工作中均得到充分体现。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力求果断、精练,从而增强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如,从大学生的立场出发,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做出相关的心理辅导方案,并帮助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做出相应辅导的短期计划,短期计划应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真正的受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提高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计算机基础在任何教育阶段都属于重要的教学课程,在教学质量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以及应用方面,所以这一课程属于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专业类的学校当中,计算机专业也是一门非常火热的课程,但是在非计算机专业中也会涉及到许多的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是必然出现的课程之一。计算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计算思维应用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对此,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1、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属于素质教育当中的基础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涵主要是体现在时代的特征以及需求等方面[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便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解决思路、解决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计算机方面的综合性素质提供一定的推动。对此,目前许多学校都习惯性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当做是计算机课程的首要任务,同时加入到了关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环节当中[2]。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重点内容,计算思维主要是表现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方面,借助程序设计的需求以及对人行为的分析,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广度含义上的思维活动与过程,抽象、自动化属于计算思维的关键性内容。计算思维能力首次出现是在2006年时,由美国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关于计算思维这一个理念,同时计算思维这一种思维模式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本质,就好似人必须具备阅读、写作以及表达能力[3]。对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保障教学实效性,有必要在计算思维能力方面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完善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必然是按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求作为参考进行充足,对于知识点给予重新的整理,同时设计出以“计算思维”为核心或主线的教学框架内容,并突出其中的重点,根据课程课时适当的删减内容[4]。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向作为指导,这一方面需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的概述、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内容、程序设计的语言与技巧、操作系统的应用、数据结构和基本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以及计算机新技术等多个教学模块为主,教学内容需要涉及到大多数的计算机技术,不仅需要涉及到计算机原理与技术,同时还需要涉及到计算机历史与发展新动态,在注重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需要突出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时、学生层次以及班级规模等因素调整最佳的教学内容方案,从而最大程度满足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求。
2.2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当根据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按照教学内容应用你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开放式的自主实践操作、辐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在教学当中应用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在专业学习中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例如,教师在应用辐射教学法时,在授课内容的选择方面便是重点,教学中以点带面的进行辐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的基础性知识,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按照具体状况应用开放性的自主实验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当前的实验项目基础上逐渐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另外,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根据课堂内容以及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任务后,便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以及尝试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借助对计算机的操作以及对教材的阅读掌握相应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渐完成任务。但是,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在任务设计方面做好准备与规划,确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资料的查阅、方案的设计以及上机调试和操作等步骤,进而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人们所必须朱具备的技能工具,其无所不在,属于人们生活、工作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当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最为根本的计算机课程,这一课程也应当担任起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任务,在教学课程方面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的尝试创新从而实现对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鹏,张红梅.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245-247.
[2]雷晓莉,王晓丹,路艳丽.军队院校士官学员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以计算思维为导向[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334-337.
[3]岳强,胡中玉,李玲,等.融入计算思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2):36-38.
[4]闫丽.关于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评《大学计算机基础》[J].中国教育学刊,2017,23(3):233-234.
关键词:物理;思维能力;分析;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00-01
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除教材分析外,还要对学生学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分析,论述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的现状,提出优化教学的对策。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
1、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思维定势对初中生学习物理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倾向,同时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因而很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日常观念去分析物理问题。
3、思维独立性
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真正接受一些物理概念,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往往将自己思维作为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想当然地认为物理就是这样的。对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应防止他们走向固执己见的极端化道路。
4、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初中学生的思维总是从一定的感性材料的归纳中形成物理模型。这种模型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通过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分析,就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兴趣,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形象思维阶段停滞不前。
初中生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主要是教材的内容较难,当然也有教师教学上的原因。笔者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二、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建议
1、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首先要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引用与建立。①基本概念的形成:可通过大量实例和演示实验将一类事物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启迪学生挖掘其本质特征,剔除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概念。注意将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概念的辨析,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知识,不存在疑点、盲点,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提高对概念理解的清晰度。②注意物理概念的探索和推导过程: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下降,因此,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套索。可以将科学的物理思维程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规律是如何得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等,让物理知识完全“属于”学生自己。
2、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培养兴趣,实施课外实践活动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了兴趣,才会对物理知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教师要将平淡的、枯燥的课堂精心设计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设置趣味的知识背景和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摸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学生可以在这种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教师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启发,产生联想,加强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巩固。
(2)鼓励提问,放飞思想
初中生一开始都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接触并开始学习物理的,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赞许他们通过自己眼光提出的问题。教学中也要多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由于初中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有些发问虽然可笑或提法是错误的、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宣琪老师带领着施大威、余泽杭两位同学,从着手改写这个仪器的线路板开始。由于该设备的信号干扰问题很难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就设计思路多次交换意见,50多封校企之间的往来邮件见证了师生们一路付出的辛苦与努力。反复沟通、四易其稿、准备材料、试生产、修改定版,原本预计6个月的项目期被延长至将近一年。“虽然项目周期延长了,学生们却在整个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尝试,也收获了更多知识。”宣琪老师感慨道:“无论是学生,还是作为指导老师的自己,都在这个项目的解决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虽然距离大学毕业已有6年之久,但宣琪老师始终保持着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参与一些产品设计、横向课题、帮助企业研发产品等工作,在保持自身技术敏感度的同时也及时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对作为项目主体的学生来说,在研发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知识,通过查找资料、咨询老师、下企业体验,不但吃透了这些深奥的知识,更能将其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加以吸收、巩固、提高。
学生施大威自豪地说:“因为在创新发明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我已经成为奇创团队的一员,现在更是拿到了保送进省内高职院校的珍贵名额!”而在两年多前,这还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事。
能编程亦能设计电路,宣琪老师在高中时代就喜欢钻研和自己动手,这为他的四年大学生活和现在的教师工作奠定了基础,他还加入了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奇创团队。自从担任班主任后,宣琪老师将自己所任教专业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兴趣小组,主动承接企业一些简单的焊接活计让学生们练手……他结合自己曾经走过的一条专业技能成长道路,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技能学习的捷径,参与创新研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中职教育要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是需要所有中职教育同仁思考的问题。方展画院长反复强调要培养高素质、不可替代的技能人才,希望借此能够引导中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大胆去研究、主动去创新,“研究也好,创新也罢,并不是为了要拿到多少专利,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转换一种更适合他们、成效更显著、以动手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仅如此,方展画院长还希望中职学生能够通过参加这些研究项目和创新竞赛,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重塑自信,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 微技能 研究
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块,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内容。很多学生可能只是英语笔试能力较强,在接触听力部分时就会感到苦恼。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反复听录音机里面的英文段落,要是学生听不懂,教师就会接着再播放一遍听力内容,事实上这种反复播放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同时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听力教学中注重学生微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实质上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听力微技能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注重听前预测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预测技能
听前预测技能指的就是,在进行听力训练前,先通读一遍题目要求和听力的题目设置,然后根据这些题目预测听力的大致方向,从而提高听力的准确度。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让学生在听力之前先读一遍题目要求,但是却没有给学生灌输“听前预测”的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注重听前预测技能锻炼,帮助学生提高听力预测技能,从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Past and present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听前预测技能训练。该单元的听力部分涉及到“星光镇的变化”。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设计:“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a small town. Before we start the listening practice, we shall predicate what the town was like in the past and what it is like at present.”教师引导学生对将要听的内容进行预测,可以使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听力内容进行把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听力理解。
二、注重听力细节把握,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初中阶段的英语听力问题设置,通常是根据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以及事件来进行设计的。所谓的细节部分也不外乎这几个方面。传统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细节把握能力,使得学生在听力中不知道重点所在,盲目对播放内容加以理解,容易造成误解的现象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注重把握听力细节,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理解。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Traveling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听力细节把握。由于这部分的听力内容和旅游相关,教师应该让学生注意旅游地点、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旅游原因等细节。教师应该这样说:“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raveling. When you listen to the radio, you have to notice five factors, including who the guy is traveling with, how he travels, when you travels, what he sees.”教师指出听力中的几个细节部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注重听力笔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听力准确度
很多情况下,学生会碰到那些播放时间较长的听力材料,要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对听力内容做笔记,就不能准确把握听力内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听力准确度。传统的初中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笔记能力,使得学生容易出现漏听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注重听力笔记能力的培养,教学生使用各种简便符号,提高听力的准确性。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Online travel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听力笔记能力的培养。由于这部分听力内容和Online travel相关,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In this part, we will listen some contents about number. And when we listen, we should keep note by using some simple symbols.”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笔记时,用“,”隔开千位数,然后用简单的t代替thousand,用m代替million。通过这种笔记方式,可以使学生大大提高听力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芙蓉.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制约因素及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2).
【关键词】授人以渔;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启发;激发
【abstract】"give a man a fish, it is better delegate to fish," as educators, how should we focus on cultivating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ir motiv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ts own. wit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i think that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especially 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focus on training luo ji-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be really "delegate to fish." mathematical logic tra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think, we should start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learn the basics of playing the basics. second, to observe, to find we are familiar with conditions. thir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rect logic.
【key words】teach one to fish; luo ji-thinking of maths; ability; inspire ;inspire; and guide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好。那么,在我们的数学尤其是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动力,增强其自身素质,做到“授人以渔呢”?
从事初中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发现有很多的初中生不太重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做数学综合题时往往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从而对数学综合题束手无策,进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自信心,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那么,引导和培养提高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的重担就落在我们广大教育者的肩上。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尤其在综合复习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罗缉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总结,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建房首先打地基”,学习科学知识也是如此,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后盾,学好数学、做数学综合题可以说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要踏踏实实、戒骄戒躁,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和轻浮,我们的教师要监督和引导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基础知识。
2.注意观察,寻求我们所熟悉的条件
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应该如何解答往往不是哪一位教授哪一位导师说怎样就怎样,而是题目本身告诉我们该怎样解答。很多学生不注意审题,抓不到题目当中所给的条件,所以会有“老虎吃天”的感觉,从而对数学综合题产生一种畏惧感,在困难面前不是迎刃而上,而是退缩不前甚至可以说是“逃而避之”。要想不产生畏惧,在困难面前能够迎刃而上,就要求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注意审题,在题目当中寻求所熟悉的能够应用的条件。那么,应该如何在题目中寻找解题的条件呢?实际上,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在一道道综合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图形信息、所要证明的或者所要解答的结论中,有很多我们所需要的解题信息。
如果我们能准确地抓住题目中的解题信息,将会给自己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方便。例如在计算︱x+3︳+︱x+4︳+︱x+5︳+︱x+6︳+︱x+7︳+︱x+8︳求代数式有最小值时的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此时代数式的最小值这一题目时,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而放弃,有少部分同学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而使解题繁琐且易出错。那么,此题的要点在哪里呢?实际上,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注意到题目当中出现了很多的绝对值,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关系加以启发,结合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他们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了关键所在。再如把1、2、3、4、5、6、7、8、9九个数字填入表中,使纵横斜线上每三个数字和都想等。我们只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到九个数与图形的对称性,就能够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3.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
我们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同学们就能通过细致的观察,不难发现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图形特点甚至所要解答或证明的结论中有很多信息和所学过的基础知识或做过的练习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在解题中由“老虎吃天”变成“迎刃而解”了。
注意观察题目信息,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是解数学题尤其是数学综合题的关键。例如题目:三角形abc中,ab=6,ac=8,中线ad=5,求tg∠cad。在此题目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的题目信息有:①三条线段长分别为6,8 ,5;②ad是中线;③d是中点;④所求是三角函数。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就形成了正确的逻辑思维。由数据6、8、5可以联想到勾股数6、8、10或3、4、5;由中线ad联想常用辅助线延长中线取相等;根据中点d推想做常用辅助线中位线;从所求解的是三角函数可以设想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些都是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由此,可以得到多种解题方法。
3.1延长ad到f ,使df=ad,连接bf 或连接cf ,由数据6、8、10得到直角三角形,从而解得tg∠cad.
3.2取ab或ac中点m ,连接dm ,根据数据3、4、5得到直角三角形,进而解得tg∠cad.
数学总复习宜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复习因实际情况不同应采取灵活的方法和策略,现结合本人的学习与思考提一点分析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 全面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纵向联系整理知识和归纳基本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力求达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过程规范化。
1.求真务实突出双基。
从课改后的中考试题看,基础题和中档题约占全卷的90%左右,这些试题仍然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但考查的形式不是通常对基础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考查对“三基”的理解水平及活用“三基”的能力。
例(2007年天津)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5个结论:① abc>0;② b<a+c;③ 4+2b+c>0;④ 2c<3b;
⑤ a+b>m(am+b),(m≠1的实数)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这道题的每一个结论都不是靠死记硬背所能完成的,而必须掌握基础知识后结合图形灵活解决。
因此,我们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不可好高骛远,要切实抓好“三基”。要以课本为主,课本是知识和方法的主要载体,是中考题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课本例、习题为原形,适当联系中考题进行挖掘、改编,加强概念的理解,实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功效。
2.前后联系形成网络。
新教材是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平时学习中老师又是把各个知识点分解成知识片段来讲授的,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复习时一方面要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按知识块进行复习,可分为:数与式、方程与函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初步等。另一方面要明确每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时,除了温习它的定义、图象性质、解析式的求法外,还要掌握它在实际应用题、解方程和不等式及其它问题中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实现知识间的有效链接,从而有助于理解记忆,便于提取运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串联起来进行考虑,效果不错。
例如,在复习三角形时,我们可通过下列问题:
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直角顶点的O交AB于E,交AC于F,
(1)若O过BC的中点D
①试尽可能找出相等的角、线段、弧。
②试尽可能找出图中全等或相似的三角形
③若BC=2时,求AE+AF的长,
(2)若O与BC相切,求EF的最小值。
(07江苏常州中考题改编)
这样将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及圆中相关知识阶梯串联,实现知识联系的同时,又进行了开放性发散思考,使各个思维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
3. 渗透思想小结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往往表现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初中所接触的数学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数、函数与方程、转换化归、数形结合、整体考虑等;解题方法有:消元、降次、换元、配方、待定系数等。这样将之提前渗透,早作准备,便于在后面的复习中有意识地、主动地将它融入解题实践。
例如(2007年江苏南京中考题)已知点位P(x,y)于第二象限,并且y≤x+4,x,y为整数,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的坐标:.
该题可根据题意,采用特殊值试验得到。而复习时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要挖掘试题深藏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找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即直线y=x+4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包括直线上)的整点坐标:(-1,1)(-1,2)(-1,3)(-2,1)(-2,2,)(-3,1),才能认识知识的本质,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专题复习阶段
数学学科体现在学生能力上的差异更强于其它学科,它在整个中考区分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轮的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要以横向为主,强调综合,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它是整个复习的重点与难点。
1. 专题集中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综观最近几年中考综合题的命题,传统的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题型大为减少,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新颖综合题不断涌现,而这类试题平时接触得较少,不是太熟悉,我们要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综合题型开展专项训练,特别是对中考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练习,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和技巧。专题训练可以是以某类问题为核心组织专题,如:贴进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考查学生操作能力的操作题、关注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阅读理解题、图象信息题及开放题、运动变化题等;也可以是以某种方法解决问题为核心组织专题,如:以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对折)、数形结合、以静制动、变换转化解决问题等。
在该轮复习中,由于所选的试题难度增加,同学们要有思想准备。不要有畏难情绪,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它。有经验的老师会营造平等、宽松、和谐学习的氛围,增强你们学习的自信心。我们不要因时间紧而压缩思考的时间。要大胆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尽可能展现自己的数学才华;同时要积极与他人合作探究,这样集思广益,把复习变成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2. 培养思维品质是提高能力的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的宽度、深度、速度与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有密切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个标志。复习时要更多地去观察、试验、比较、分类、类比、归纳、猜想,促进数学思维潜力的开发和提高。(1)可以把传统典型的试题整合、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设计一些多变题(变已知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同学们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提高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复习中可选用这样的试题:
例(2007年江西中考题)实验与探究
(2)在图4中,给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如图所示),求出顶点C的坐标(点坐标用含a、b、c、d、e 、f的代数式表示);
归纳与发现
(3)通过对图1,2,3,4的观察和顶点C的坐标的探究,你会发现:无论平行四边形A、B、C、D处于直角坐标系中哪个位置,当其顶点坐标为A(a,b)、B(c,d)、C(m,n)、D(e,f)(如图4)时,则四个顶点的横坐标a,c,m,e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纵坐标b,d,n,f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不必证明);
运用与推广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抛物线y=x2-(5c-3)x-c和三个点,G(- c, c),S( c, c),H(2c,0)(其中c>0).问当为何值时,该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得以G,S,H,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坐标.
本题(1)由我们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入手,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距离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入口宽,便于各种思维层次的学生解答。(2)将问题的探究过程、数学活动过程清晰完整地呈现在考生面前,让我们了解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提炼过程。(3)通过图形变换涉及了用字母表示数、分类、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我们探索、猜想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益处。
三、 模拟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放在缺补漏、方法的提炼、心理素质的调整上。主要目标:知识再过滤、重点再强调、能力再提高、经验再丰富。
1、模拟训练 先练后评。
通过几套符合新课标理念与考试接轨的模拟试卷,完成适应性测试,每次测试后要查找错因,要注意听取取老师的讲评,只练不评往往是走过场,收不到实效。要注意提炼方法规律,规范解题格式,推广优秀解法,力求提升对知识检索、提取和运用的速度,把技能转化为本能,从而以最佳的竟技状态进入考场。
2、回味反思 适时提醒。
在中考的前一周,要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回味反思,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要调整好心态,避免因过度紧张而造成过多的压力,避免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听取心理辅导,有压力的学生要向老师或他人倾诉,要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关键词】太阳能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无动力多级厌氧发酵系统;全自动微动力;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农村污水治理受地理条件、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道难题。中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在污水处理方面城乡之间差别显著:在城市,污水不但有完善的收集、处理技术和设施,而且国家颁布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以控制;而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1]。统计显示,中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80 亿t[2]。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通过点源和非点源排放,将各类污染物带入河流,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导致出现了包括蓝藻、水华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居住分散,造成农村生活污水量大且难于收集,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采取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措施。农村污水已经对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和人群身体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成为了威胁国家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不易集中,村镇居民环保意识差,加上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治理上也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目前中国75%的天然和人工水体出现富营养化[3],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恶化中。如何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国家和广大民众关心的焦点之一。
目前,国内采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无动力多级厌氧发酵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常规微动力技术等。
1.无动力多级厌氧发酵系统
无动力多级厌氧发酵系统主要由2格以及2格以上的厌氧池串联组成,其中各池之间靠管道连通,污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为5~7天。生活污水经过厌氧处理,生活污水中悬浮物可以沉淀,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厌氧微生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该系统工艺流程简单,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简便,非常适宜目前我国当前资金短缺、能源不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但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不理想。
2.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净化功能,且人为监督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景观效果好,投资省,但要较大的土地面积来保证处理效果,而且人工湿地构造较为复杂,如何既能保证处理出水水质又能在缺少运维管理的情况下不发生堵塞等较为普遍的情况仍然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3.全自动微动力
“全自动微动力”污水处理工艺以成熟可靠的A2/O工艺为基础,通过在生化池中挂设生物填料,增大污泥负荷,增加微生物着床面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污水在厌氧池中进行水解酸化过程,增加污水B/C,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减小后续反应时间与处理能耗;缺氧池内利用兼氧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反硝化菌成为优势菌种,进行反硝化反应,实现污水的脱氮;在好氧池中,通过适当曝气,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进一步生化降解,浓度继续下降;同时氨氮被硝化,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并贮存于体内,最后通过沉淀池排放剩余污泥达到系统除磷的目的;最后进入湿地滤池,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共同作用进行深化处理。
该工艺根据农村居民的生活规律及来水量特点,间歇性的开启曝气、回流等设备,使污水处理系统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省能耗。整个系统通过远程通讯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专人值守,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但该系统后续的运营管理要求较高且产生一定的运行费用(主要是电费),在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条件下很难长时间正常稳定运行。
4.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
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由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联同浙江大学共同研究开发,该工艺以传统“A2/O”工艺为基础,根据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特点,吸纳“A2/O”工艺中的关键因素整合开发形成的一种全新工艺,整套工艺的动力来源由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以太阳能为能源,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光电转换技术,为污水处理中的曝气、搅拌、回流等提供动力。同时,将设备运行管理智能化,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实现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控,达到远程控制、无人值守的目的。以适应农村基层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
工艺流程说明
集中收集而来的污水首先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内的厌氧池,在厌氧池内污水完成水解酸化过程、产乙酸过程。通过水解和酸化过程,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后续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经过厌氧池处理的污水进入缺氧池。缺氧池内利用兼氧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从好氧池回流的硝化液含有一定的溶解氧,改变了污水中的溶氧浓度,使污水形成较好的缺氧环境,反硝化菌在缺氧池利用新进入的污水中丰富的有机物作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将回流混合液中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实现污水的脱氮。
接着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实行进一步的降解。设计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好氧处理的工序。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是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复合的生物膜法,池内设有填料,填料上长满生物膜,经过人工曝气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池内填料,通过与生物膜的不断接触,在生物膜的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通过曝气设备对池内污水进行适当曝气,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中,有机物被微生物进一步生化降解,浓度继续下降;氨氮被硝化,NH3-N浓度显著下降,随着硝化过程的进行,污水中NO3-N的浓度增加;活性污泥中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把它转化成不溶性多聚正磷酸盐在体内贮存起来,最后通过沉淀池排放剩余污泥达到系统除磷的目的。
在经过接触好氧反应后,污水中的污染有机物已经被微生物基本消解,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利用重力沉降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降低污水中悬浮物的浓度。
经沉淀池处理后的水最后进入湿地滤池进行深化处理,湿地处理技术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水的净化过程,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水的高效净化。
对于产生的有机质底泥,定期清理后,可放入堆肥场进行堆肥,堆肥熟化后再作为有机肥进行利用。
5.结语
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一)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有效防止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采用太阳能绿色能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明显降低运行成本。
(三)采用微电脑全自动控制系统和远程通讯,与全自动微动力处理工艺相比,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出水水质稳定。
适合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关亮炯.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6):80-82.
[2] 严岩,孙宇飞,董正举,等.美国农村污水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学习的计算机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把该课程列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主要讲授计算机系统平台、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且应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以及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来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奠定基础。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10月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要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加强以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加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以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不断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逃课率增加、教学内容主要以技能性的知识介绍为主等。很多教师因此产生了困惑,对课程内容提出了一些质疑,也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围绕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也一直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内涵和目标需要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和需求,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课程的目标不仅仅要传授、训练和拓展大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更要展现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基于计算思维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当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首要任务,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国际和国内研究的热点,计算思维能力将成为2l世纪每个人的基本能力。2010年《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的核心要点也强调“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最根本的内容是抽象和自动化。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美国基金会(MSP)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与工程部(CISE)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首次提出并定义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提出计算思维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就像阅读、写字、做算术一样,成为人们最基础、最普遍、最适用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思维方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灌输计算思维,目的是培养学生像拥有阅读、写作和算术基本技能一样拥有计算思维能力,并能自觉地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研究与将来的工作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培养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基于网络的协同能力和信息社会终身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恰恰说明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陈国良院士及国内的一些专家,都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计算思维教学引导,给出了很好的解读和指导。
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在课程原有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拓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内容,了解人与计算机器能力的局限性,了解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计算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目标,我们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和教学基础,初步制订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8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即:概论、数据的表示与存储、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安全。对于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要求,则作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和自学完成。
三、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
如何明确、恰当地将计算思维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抽象问题、进行问题求解和形式化描述的能力,对新形式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个挑战和必须面对的课题。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国良院士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计算思维给出了教学方法原则建议:以计算学科基本问题为导向,以经典案例为基础,通过实验了解和应用编程的基本原理,通过习题课强化学科基础概念的理解,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1.教学组织过程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第一门课程,也是计算思维培养的关键。但是如何正确理解计算思维的实质、如何在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讲述方法、如何完成课程的目标,教学的组织和教师队伍的提高就成为关键。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程实践中,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进行认真学习和交流,加强自身的认识提高,尝试采用渐变的模式、小班试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布置专题、组织研讨、定期交流。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对教学内容重新理解和认识,以不同的讲授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入,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计算机基础教师队伍的特点又很难让大家都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布置专题、组织研讨、定期交流的方法,加强学习,深入研讨,提高教师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对课程中的能够体现计算思维的知识点分专题布置,然后组织任课教师讨论,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讲授。教学中定期组织教师或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吸取多方经验和做法。通过这些活动使授课教师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并达成了共识,逐渐改变了讲授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2)结合专业背景开展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吸
收由不同专业背景、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背景进行计算机教学,教学中结合实例,重点介绍计算机在不同学科的应用和解决问题所涉及的方法和思想。达到既阐释计算学科的普适思维,又给出面向特定学科专业的案例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3)采取渐变模式,小班试点,逐步提高计算思维在教学中的影响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个别院系班级首先尝试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将体会和经验进行推广。
2.教学内容制订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对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教学大纲,首先归纳出知识单元,然后梳理出知识单元中所涉及的计算思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程知识讲述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出思考点,将知识传授转变为基于知识的思维传授,讲授可见的、可以实现的思维,突显计算思维能力的引导。
学习目标是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运行具有主导与控制作用,教学大纲则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分析,掌握所涉及的计算原理,通过抽象与自动化,使学生形成问题求解的思路。特别是要设计好师生互动环节,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然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探索问题的求解方法。教师必须事先精心设计每堂课教学内容,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如讲授计算机系统组成时,介绍图灵机模型思想;讲授操作系统时,介绍进程控制、存储管理等引出的思维;讲授计算机网络时,介绍协议、约定引出的思维;讲授数据模型时,介绍关系引出的思维;讲授信息安全时,介绍验证码的产生和它引出的思维。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工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知识归纳和总结。
3.实验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综合性
传统教学策略在设计实验内容时,更多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上机实验能力,缺少趣味性和综合性,忽视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好的实验内容设计,要尽量趣味化,贴近生活,给学生留出创新思维的空间,强调问题抽象、求解思路和形式化描述。
在实验内容设计时,除要求学生完成一般基本的题目,还适当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网上学习中心平台还给出相关计算思维的文章和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阅读,并提交学习的体会。
4.教学资源建设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大学生除了在图书馆、阅览室等处学习之外,还迫切需要更为开放的资源环境。因此,如何将分散、无序、富于多样性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建立便于检索、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资源支持,成为推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服务教学的关键。
教学资源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本质问题,就是如何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建立起科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开放式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带来可能,运用计算思维的关注点分离方法,化繁为简,合理筛选资源信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建立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网上学习中心、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精品课程平台等,提供课程的教学资源,并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很方便地访问这些共享的资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与教师探讨其他知识的拓展和扩充,满足个性化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
5.课程考核标准具有基础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