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中医培训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培训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培训方法

第1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大多数培训经理都能基本理解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了解到企业真实客观的培训需求;可以使企业有限的培训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可以体现培训部门的专业高度,赢得合作与尊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证培训效果……

因而,培训经理们无论是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之前,还是在制定一个培训项目的计划之前,乃至在执行一次单一培训课程之前,都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或者是由培训经理们自己进行分析,或者是要求参与服务/竞争的培训公司/培训师进行分析。总之,这已经是培训活动过程中的“标准动作”了。

可以用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这里我主要介绍9种可供选择使用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绩效分析法、经验判断法、头脑风暴法、专项测评法和胜任能力分析法。

访谈法

这是一种大家都了解的方法,就是通过与被访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获取培训需求信息。应用过程中,可以与企业管理层面谈,以了解组织对人员的期望;也可以与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面谈,以便从专业和工作角度分析培训需求。一般来讲,在访谈之前,要求先确定到底需要何种信息,然后准备访谈提纲。访谈中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封闭性的,也可以是开放性的。封闭式的访谈结果比较容易分析,但开放式的访谈常常能发现意外的更能说明问题的事实。访谈可以是结构式的,即以标准的模式向所有被访者提出同样的问题;也可以是非结构式的,即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开放式问题。一般情况下是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并以结构式访谈为主,非结构式访谈为辅。

采用访谈法了解培训需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访谈的目标,明确“什么信息是最有价值的、必须了解到的”。

(2)准备完备的访谈提纲。这对于启发、引导被访谈人讨论相关问题、防止访谈中心转移是十分重要的。

(3)建立融洽的、相互信任的访谈气氛。在访谈中,访谈人员需要首先取得被访谈人的信任,以避免产生敌意或抵制情绪。这对于保证收集到的信息具有正确性与准确性非常重要。

另外,访谈法还可以与下述问卷调查法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访谈来补充或核实调查问卷的内容,讨论填写不清楚的地方,探索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和原因。

问卷法

这也是一种为大家所熟知的方法。它是以标准化的问卷形式列出一组问题,要求调查对象就问题进行打分或做是非选择。当需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人较多,并且时间较为紧急时,就可以精心准备一份问卷,以电子邮件、传真或直接发放的方式让对方填写,也可以在进行面谈和电话访谈时由调查人自己填写。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卷的编写尤为重要。

编写一份好的问卷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列出希望了解的事项清单。

(2)一份问卷可以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两者应视情况各占一定比例。

(4)请他人检查问卷,并加以评价。

(5)在小范围内对问卷进行模拟测试,并对结果进行评估。

(6)对问卷进行必要的修改。

(7)实施调查。

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到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数据。运用观察法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所需要的信息,然后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法最大的一个缺陷是,当被观察者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时,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能与平时不同,这就会使观察结果产生偏差。因此观察时应该尽量隐蔽并进行多次观察,这样有助于提高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当然,这样做需要考虑时间上和空间条件上是否允许。

在运用观察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者必须对要进行观察的员工所进行的工作有深刻的了解,明确其行为标准。否则,无法进行有效观察。

(2)进行现场观察不能干扰被观察者的正常工作,应注意隐蔽。

(3)观察法的适用范围有限,一般适用于易被直接观察和了解的工作,不适用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复杂性工作。

(4)必要时,可请陌生人进行观察,如请人扮演顾客观察终端销售人员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标准或处于何种状态。

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整理记录法相似,它可以用以考察工作过程和活动情况以发现潜在的培训需求。被观察的对象通常是那些对组织目标起关键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事件。确定关键事件的原则是: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对企业绩效有重大影响的特定事件,如系统故障、获取大客户、大客户流失、产品交期延迟或事故率过高等等。关键事件的记录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了方便而有意义的消息来源。关键事件法要求管理人员记录员工工作中的关键事件,包括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员工特别有效或失败的行为,关键行为的后果,以及员工自己能否支配或控制行为后果等。

进行关键事件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制定保存重大事件记录的指导原则并建立记录媒体(如工作日志、主管笔记等)。

(2)对记录进行定期分析,找出员工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陷,以确定培训需求。

绩效分析法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工作绩效,减少或消除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差距。因此,对个人或团队的绩效进行考核可以作为分析培训需求的一种方法。

运用绩效分析法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将明确规定并得到一致同意的标准作为考核的基线。

(2)集中注意那些希望达到的关键业绩指标。

(3)确定未达到理想业绩水平的原因。

(4)确定通过培训能否达到的业绩水平。

经验判断法

有些培训需求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或规律性,可以凭借经验加以判断。比如,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他的下属在哪些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因而应进行哪些内容的培训。又比如,人力资源部门仅仅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不用调查就知道那些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还比如,公司在准备将一批基层管理者提拔为中层干部时,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不用做调研,也能大致知道这批准备提拔的人员应该接受哪些培训。再比如,在企业重组或兼并过程中,有关决策者或管理部门不用调研,也能大致知道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

采取经验判断法获取培训需求信息在方式上可以十分灵活,既可以设计正式的问卷表交由相关人员,由他们凭借经验判断提出培训需求。还可以通过座谈会、一对一沟通的方式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培训部门甚至可以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对某些层级或部门人员的培训需要做出分析判断。那些通常由公司领导亲自要求举办的培训活动,其培训需求无一不来自公司领导的经验判断。

头脑风暴法

在实施一项新的项目、工程或推出新的产品之前需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可将一群合适的人员集中在一起共同工作、思考和分析。在公司内部寻找那些具有较强分析能力的人并让他们成为头脑风暴小组的成员。还可以邀请公司以外的有关人员参加,如客户或供应商。

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将有关人员召集在一起,通常是围桌而坐,人数不宜过多,一般十几人为宜。

(2)让参会者就某一主题尽快提出培训需求,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无拘无束的讨论。

(3)只许讨论,不许批评和反驳。观点越多、思路越广越好。

(4)所有提出的方案都当场记录下来,不作结论,只注重产生方案或意见的过程。

事后,对每条培训需求的迫切程度与可培训程度提出看法,以确认当前最迫切的培训需求信息。

专项测评法

专项测评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问卷调查方法,设计或选择专项测评表并进行有效测评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通常,一般的问卷只能获得表面或描述性的数据,专项测评表则复杂得多,它可通过深层次的调查,提供具体而且较系统的信息,比如可测量出员工对计划中的公司变化的心理反应以及接受培训的应对准备等等。由于专项测评法操作要求极高,并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支撑,企业一般是外请专业的测评公司来进行。然而,使用外部专业公司提供专项测评,会受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

能力分析法

胜任能力是指员工胜任某一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现在,许多公司都在依据经营战略建立各岗位的胜任能力模型,以为公司员工招聘与甄选、培训、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提供依据。

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有两个主要步骤:

(1)职位描述:描述出该职位的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

(2)能力现状评估:依据任职能力要求来评估任职者目前的能力水平。

使用这一方法的企业或培训经理普遍认为,当职位应具备的能力和个人满足职务的实际能力得到界定后,确定培训需求就变得容易了。

第2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建模意识;培训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眼界,科技的进步也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关系到学生人生的成长,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高等教学中也意义重大,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提高其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改进方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使用与数学相关的能力和知识,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建立。

二、数学建模内涵

高等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主要是通过假设、分析、研究和探讨等过程,利用数学的相关符号系统,把研究对象转变成一定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将一些别人建构的数学模型和关于建模的方法与思想等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拥有使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基本流程如下:首先需要把面临的问题抽象化,简化成相关的数学模型;然后找出其数学解并利用检验和释义等手段求得现实解;最后利用现实解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这就是其完整的过程。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数学建模思想也对高等教育中的数学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培养大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意义

1.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数学教育普遍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兴致不高,加强对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魅力。还能够使高等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脱离实践问题得到解决,使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经常是教师教给学生大量枯燥的公式、定理等理论性的知识,课堂无趣乏味。数学建模则可以使课堂教育变得生动、活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水平。

2.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可以使学生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使用相关数学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计算和分析,有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而且,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与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自如的运用已有的科研成果,促进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此外,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还可以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关于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使之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高其综合水平。传统数学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忽视其主体地位。所以数学建模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四、对大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方法

1.数学教师要树立相关的数学建模理念。要想培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建模意识,首先教师要拥有建模理念。目前我国高等教学中,数学专业的学生基础普遍较低,需要教师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把相关建模方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促进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时,要注意少使用逻辑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语言,学生对这些难以理解或理解错误都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根据现实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把一些现实问题引入教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比喻等手段,直观的对现实问题进行推演,把数学内的一些公式或定理摘出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主要内容,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后,再使用理论性较强的语言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住这类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对这些数学问题建模方法的学习,如果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可以自主选择有用的数据信息,从而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解决。老师在讲解和演示时,需要使学生有效的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和深奥,数学可以和多种其他领域相结合,产生巨大的能量,要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建模过程体验到数学之美,引导学生规范数学用语,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和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我国数学教学的发展。

2.教师在进行学生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合适的例题,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我国的高等数学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从而为我国的发展做贡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使用恰当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选用一些贴近生活的、紧跟时代潮流的例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学生进行演示和推理,提高学生使用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选择例题时要遵循现代性、应用性的宗旨,可以对教材中的部分例子进行合理的取舍,加入一些更生动、活泼、与学生的生活更接近的例子,这样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真正的使学生印象深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高等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其相关的定理、定义都是独立的数学模型,所以教师在数学建模时要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选择容易接受且趣味性更强的数学模型,在使用这些模型时,要注意讲清哪些模型可以解决哪些现实中的问题,以便学生实际应用。教师要设计一些新奇、符合时展的例题,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还要注意例题不能过多,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五、结论

高等教育中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质量,大学的数学教育必须与教学改革目标相适应,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哈申.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J].高教视野,2012,(1).

第3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摘 要 目的:分析PDCA培训方法在护士中医“三基”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3月进行培训的护士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培训内容有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专业技巧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培训形式,观察组采用PDCA法培训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比较两组护士出科考核的理论与专业技巧得分。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通过其全面、科学、灵活的培训方式,可很好的提升护士及培训老师的积极性,并有效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

关键词 PDCA;中医培训;理论知识;专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77

伴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中医护理技术有进一步的需求[1,2]。同时随着中医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的相继活动,对中医护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院不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及落实中医护理常规,提高了对护理人员在中医“三基”方面要求[3,4]。我院采用PDCA循环培训方法在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技巧方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 3月选择我院参与培训的护士64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00±3.10)岁。学历:中专37名,大专22名,本科5名。工龄:1年以内9名,1~2年15名,2~3年25名,3~4年10名,4年以上5名。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工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中医护理大纲制定好培训方案,主要内容

有:护士中医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例如灸法、拔罐疗法、穴位按摩法、刮痧疗法、换药法、熏洗疗法、湿敷法、贴敷法、涂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药熨法、耳穴埋豆法、坐药法、敷药法、中药煎煮法常见的15项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培训形式。观察组采用PDCA法培训,现报道如下。

1.2.1 计划阶段(plan) 中医护理技能临床教学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护伤病意识、良好的操作技能、一定的创新能力。为此,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护士关于中医对疾病的作用、中医理论知识,后由护理部、护士长、培训老师结合教学大纲及培训经验,并依据问卷调查表,制定好教学计划,主要明确了培训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等。

1.2.2 实施阶段(do) 将为期3个月的培训计划表发放至护理部、护士长、及观察组的护士,具体见表1。

1.2.3 检查阶段(check) (1)情景模拟法。在实施阶段中为了更好的使护理人员理解临床实际工作,知晓护理工作的目的、意义、重点与难点,在每次技能操作的实践培训结束后,由培训老师随机抽取两名护理人员扮演患者及操作者,指定一项护理操作,在护理操作进行中设置一些障碍,深入考察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临床操作的掌握水平[5,6],纠正护理人员的认知误区、护理操作误区,使其更好的掌握相关操作。(2)中期摸底测试。总计分为3次,时间分别为理论培训中期、技能培训中期(2次),考核内容为对已进行的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护理操作技能的摸底测验,对考核中护理人员存在的理论知识、专业技巧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重点加强,并进入下一个针对性的PDCA循环进行改善。

1.2.4 处理阶段(action) 处理阶段应当始终贯穿于上述的3个阶段中,紧扣着护士培训目标,通过日常的沟通、提问、模拟演练、中期测试、沟通、谈心等方式对护士存在的中医认知、基础知识、操作缺陷、心理问题等做到及早发现,并通过培训老师及护士长教学小组会议的方式,对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及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及推广,并将不足之处运用到下一轮的PDCA循环中,以更好地实现提升的目的。

1.3 评价指标 考核分为2个部分:理论知识部分、专业技巧部分,考核时间为1周,第1天进行中医理论知识测试、第2~7天测评护理人员专业技巧(随机从15项常见中医护理内容中抽取1项),由4名培训老师和1名护士长考评,取5位评审老师的各项操作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分数进行计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各100分满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3 讨 论

3.1 PDCA可提升护士学习、培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PDCA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培训的目标融入于培训的实践过程中,从培训的每个细节出发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中医的特色为护士的职业道德、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的提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通过PDCA对培训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早的发现、有效的处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及成功的经验通过教学会议的形式进行总结、分享进而实现以下3个目的:(1)任何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失败经验、不足之处都可进行有效的总结,并根据PDCA思想在后续的培训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性的提升。(2)成功的经验通过分享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利用,并通过文书的形式为下次培训提供有效的参考。(3)提升护士学习、培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PDCA给了参与人员足够多的自由度,培训老师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并付诸更多的努力。

3.2 PDCA培训方法可提高护士理论及专业技能 PDCA是一个循环,最初设定好目标后通过既往的经验、科学的论证制定好实施方法,且在实际运用中有一套自我的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发现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并通过将发现的问题运用到下一个PDCA循环进行有效修整与加强,在中医技能培训方面也是一样。PDCA通过其科学、全面、灵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本次观察组培训后护士的理论得分、专业技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PDCA在护士中医培训过程中的优势。

综上所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国粹,理应得到发扬,中医特色护理应更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并需要更多的临床护士的掌握,而采用传统的培训形式,很难做到有效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对护士进行更好的培训是医院管理人员、培训老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PDCA通过科学、全面、灵活的方式,可很好地提升临床护士、培训老师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谢文晖,柏亚梅,周 霞.中医护理进展概况及思考[J].山西中医,2011,27(3):51-53.

[2] 欧文娟,邓远美.中医护理理论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7):269-271.

[3] 胡克萍,高少茹,谢冬群,等.中医护理培训小组的设置与管理[J].护理学报,2013,20(11A):17-19.

[4] 沈 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65-267.

[5] 何 彬,王 汇.情景模拟法在呼吸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9-100.

[6] 沙 莉,张 慧,李向玲.情景模拟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43-1944.

第4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1研究方法

1.1制定培训方案

查阅文献,针对在校中医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卫生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进行修改、筛选和补充,制定在校中医学本科生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1.2培训对象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学本科生中医专业、对外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传统中医专业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制定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另随机抽取60名未接受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1.3培训方法、目标及内容

(1)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总体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3)培训内容。①理论授课:由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②临床实践:主要掌握内、外、妇、儿各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熟悉相关的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掌握各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操作等,将制定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手册,在学生大学五年级进行临床实习同时进行,由相关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③社区实践:大学五年级实习期间,安排培训对象到我校附属医院相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实习,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老师带教,要求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基本疗法,熟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等。

1.4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包括学习必要性认识和授课形式选择调查等项目)、择业意愿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的调查。培训对象分别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

2调查结果

2.1调查表发放收回结果

观察组于培训前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对照组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观察组培训结束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60份;对照组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Update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对全科医学认知度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及组内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学生培训前后择业意愿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选择医院、选择社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内容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全科医学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

按本课题设计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由调查结果得知,经培训后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基本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将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并熟悉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此外,很多学生表明,经培训后,自我的中医知识更加全面、扎实与稳固,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能融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说、教、诊、治等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社区医院择业意愿有待提升

第5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对各种障碍具有很好的效果,如脑卒中及脑外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吞咽构音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肢体痉挛;脊髓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障碍、肢体痉挛;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3]。因此中医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界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中医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尽管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的数据和综合医院康复科对治疗师数目的规定,截至2010年7月,全国综合医院所需要治疗师约8万人。而目前从事康复治疗的总人数大约1万人。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仍存在着人才缺少的局面。中医康复是康复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学科设计上看,中医康复本科专科设计几乎寥寥无几,更加凸显从事中医康复人员的匮乏。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医在关注患者康复时对障碍的观察较宏观;而现代医学则对障碍的观察细微并且定量,疗法多样,康复理论系统和规范。两者各有优势,将两者互相渗透融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中医康复的教育中融入现代的康复理念和评定等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康复医学本科教育是指2001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4],使现代康复人才的培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医院校对中医康复专业的设置有限,使得中医康复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

第6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1 研究内容

1.1组建中医护理小组 在某医院组建中医护理小组,安排详细的管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规定中医护理的管理目标,记载对应的护理记录单,组建规范的管理流程。入选的中医护理小组成员,可以肩负起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职责,同时对于中医护理的技术进行开展和指导[1]。

1.2确立小组目标 从该医院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具体情况入手,进行中医的详细实施护理,让该医院的中医护理水平可以有质的飞越,最终让临床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1.3对中医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从该医院的实际情况入手,聘请一些非常有名的中医护理专家来医院进行讲座,从中学习并加深了解,以期让中医护理小组具有稳固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1.4中医护理小组成员的相关的护理管理体系 中医护理人员对患者注重提升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具体的方法如下:①护士长可以让护理人员认真的学习有关的文件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按照患者的具体要求,安排对应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的实施计划,譬如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的目标以及其他等等;②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考察,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全面培训,并进行全面考察,如不合格,那只能继续进行培训,直到符合培训的目标;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全部都进入到护士的培训与考核体系中;③将一些护理知识扎实的人员派出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的经验,以及其他良好的措施等等;④制定严格的考察制度,把中医护理技能也加入到考察体系中,按照患者的具体满意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察[2]。

1.5中医护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辩证施膳。这就是说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饮食,对于四肢麻木的患者,建议适度的饮用浸泡1w的紫丹参;而对于四肢发冷的患者,建议适度的饮用浸泡的黄酒等;;对于烦渴的患者,建议饮用金银花煎水;对于便秘的患者,建议饮用大番泻叶煎水;而对于身体偏瘦的患者,建议适当的饮用一些大补的食材,譬如进食山药粥等等;其次是指导患者自身可以进行自我推拿,其方法大致如下是:患者的双脚经过温水浸泡后擦洗干净,患者首先握住一只左脚,向内进行挤压,接着轮换另外一只右脚,然后把手放于脚背处,上下进行用力的揉搓,直到脚部全部发热,起到血液循环的意义,再接着采取补法对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摩;再其次就是利用清热解毒化湿法汤剂,以及足浴器选择恰当的振动幅度,患者每天浸泡双脚30min以上,水温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一般可以进行3w的疗程;然后就是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让患者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态,缓解患者的压抑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四肢麻木的痛苦,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以便能够早日康复;最后就是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具体根源以及目前的医学的解决方法,同时建议患者可以进行自我的有效护理,另外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积极的参加运动,譬如打太极,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保持患者的身体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按期的随访,让患者的依从性得到全面的提升[3]。

2 研究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是说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治服务的满意水平,同时也是患者对医院护理水平和诊治水平的真实感受与,而开展提升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该院通过充分的护理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学习和培训,在提升中医护理技能之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关系也有了显著的改善,见表1。

按照中医护理指南的相关的规定,提升中医护理技能在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恢复与康复水平。医院组建中医护理小组后,使用注重提升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让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水平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估,而且患者自身病情的具体症状也逐渐在消退,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7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1 前言

自50年代以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逐渐规范和统一。1985年时,我国卫生部组织具有经验丰富的中医护理专家,对临床治疗中常见的2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整理。在用物准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出要求,并以此作为我国中医护理的规范性操作。1993年至1994年期间,我国的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同组织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及标准化研究,列出中医护理技术的评判标准及操作流程图,使其越加规范、科学及实用,并作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的规范化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现状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缺陷在于其治疗时间过长以及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这使多数患者不愿接受中医治疗,而采用西医的护理方法。为使更多的病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采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

2.1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局限性 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遵照医嘱进行。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生极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这使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限制,难以体现出中医护理的特色。此外,基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的人才多来源于西医护校的毕业生,并且多数是未学过或者未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这使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缺乏较多的中医护理知识人才,中医的护理操作技术难以发展,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推广。

2.2 中医护理教育工作不到位 学校护理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知识时,侧重于理论知识,未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造成学生缺乏对护理技术操作的认识,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未能很好的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此外,由于实践课的课时较少,教师能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授几项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另外在分组操作时,多是20个的学生为一组,造成多数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教师示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甚至有较多学生未能进行实际操作。

3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1 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应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丰富中医护理知识。通过临床护理制定护理技术的评价标准及操作流程,这既丰富了护理的评价内容,又使护理技术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使护士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有章可循,保障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护理质量缺陷及差错事故。此外,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前应通知病人其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便于病人了解,从而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

3.2 重视科学研究以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越加重视及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地区的中医院也随之加强重视中医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及培训。但这些考核及培训只侧重于技术的操作过程,而对于技术的规范性操作却未严格管理。对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应抓住机遇,系统化的整理中医古籍及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寻找并挖掘出与现代医疗环境相适应的中医护理技术,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此外,积极展开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研究。现阶段的中医护理科研项目较少、层次低,缺少大样本与深层次的对照研究。因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在加强护理实践的同时,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总结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作用机制,使其达到能重复量化、验证的护理效果,大大提高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性。

3.3 加强培训中医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首先,系统性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使其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性的考核及培训,如每年培训4至6项的中医护理操作,采取示教、培训及考核的方式,有计划的进行考核,使我国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加程序化与标准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位置,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其是中医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技术的操作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使其更具有参照性、指导性以及普遍性,并成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重要标准。只有对我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分析,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志芳.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第8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临床研究;慢病;质量控制;研究者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5.00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5-0008-04

Investigator Compliance Quality Analysis on Clinical Research of TC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hronic Diseases SUN Ai-jun, LU Fang, WENG Wei-liang (Xiyua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investigator compliance through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or compliance of TCM clinical research projects of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Totally 28 studies from the project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study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 started in 2010 or 2011 and ended in 2015 were collected. The investigator compliance was analyzed by the evaluation form, which were drafted by quality control core team of TCM projects of chronic diseases, as “research method performance”, “compliance of subjects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integrity, accuracy and normalization of case report form” in final quality evaluation for TCM clinical research on chronic diseases. Results There were 19 excellent studies according to investigator compliance, accounting for 67.9%, including 3 studies with ten score, accounting for 10.7%. There were 8 good studies according to investigator compliance, accounting for 28.6%. There was 1 study up to standard, accounting for 3.6%. 11 studies included unreasonable changes in the recor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12 studies included missing in the filling of research record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Conclusion In general, 28 studies of TCM linical research projects for chronic diseases show high investigator complianc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mainly found in the integrity and normalization of research records.

Key words: TCM clinical research; chronic diseases; quality control; investigator compliance

研究者依男允潜Vち俅惭芯恐柿康幕础,是临床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可靠性的重要保证[1]。“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设立了中医药行业科“中医防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2],针对慢病开展专项防治研究,同时设立横向质控课题(201107006)进行质控,对临床研究的依从性、受试者保护及目标成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以保证本项目所有临床研究的研究质量。兹就“中医防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研究者依从性进行分析,发现研究者依从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提高临床研究依从性的途径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2011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防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中截至2015年底已经结题的28个研究课题,涉及冠心病、中风病、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胃癌、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炎和慢性肾脏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脊柱失稳、多囊卵巢综合征10个慢病病种。

1.2 研究者依从性评估专家组的组成

研究者依从性评估专家组由6名专家组成,其中核心小组4名,包括质控人员、流行病学专家、统计学专家和临床研究者各1名;为体现评估的公平性,增加2名专家,包括课题承担单位上级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1名及其推荐的临床研究方法学专家(如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循证医学专家)1名。

1.3 数据采集

采用中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质控核心小组自拟《中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研究者依从性评估表》,分别从研究设计方法的执行、按照方案纳入/排除标准入组病例、研究病例记录的完整准确规范性3个指标评估研究者的依从性。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以听取汇报、与研究者交流沟通、结合现场查看研究资料的形式采集调查数据。研究者依从性评估专家组成员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课题抽取一定数量(40或60份)的研究病例,检查每份病历的干预措施记录(如药物的发放/回收记录、受试者日记、针灸或手法的实施记录)、研究病历是否符合研究方案。通过上述检查,专家组成员依据中医慢病临床研究研究者依从性评估指标评分标准对纳入本研究的临床课题进行打分。所有指标的分值最高10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表示研究者依从性越好。见表1。

1.4 评估方法

统计每位评估专家的评分,并计算平均分。9~10分(包含9、10分)为优秀,7~9分(包含7分)为良好,6~7分(包含6分)为合格,0~6分(包含0分)为较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者依从性整体评估

根据研究设计方法的执行、按照方案纳入/排除标准入组、研究病例记录完整准确规范性3项评估得分,计算出研究者依从性平均分,总体调查情况为:得分优秀的研究课题有19个(67.9%),其中得分为10的研究课题有3个(10.7%),得分良好的研究课题8个(28.6%),得分合格的研究课题1个(3.6%)。见图1。

2.2 研究设计方法的执行

评估指标“研究设计方法的执行”,主要反映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按照研究方案中规定的方案设计进行研究。如方案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或者队列研究,若入组的顺序出现问题,将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检查结果如下:得分优秀的研究课题24个(85.7%),其中得分为10的研究课题19个(67.9%),得分良好的研究课题3个(10.7%),得分合格的研究课题1个(3.6%)。本研究项目研究设计方法执行方面较好,大多数课题能够按照方案设计进行实施,只有少部分研究者不能严格按照随机方案进行随机,个别方案存在少量病例随机破坏。

2.3 按照方案纳入/排除标准入组病例

评估指标“按照方案纳入/排除标准入组病例”,主要反映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按照研究方案纳入或者排除病例。检查结果如下:得分优秀的研究课题22个(78.6%),其中得分为10的研究课题有21个(75.0%),得分良好的研究课题6个(21.4%),得分合格的研究课题0个。大多数研究课题可以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注入组病例,有4个研究课题存在未完全按照纳入标准纳入病例的情况,如自行放宽诊断标准,未做病理及尿检,仅依据病史即诊断。

2.4 研究病例记录完整准确规范性

评估指标“研究病例记录完整准确规范性”,主要反映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按照研究方案的规定,完整、准确、范地记录研究病例。检查情况如下:得分优秀的研究课题6个(21.4%),其中得分为10的研究课题3个(10.7%),得分良好的研究课题19个(67.9%),得分合格的研究课题3个(10.7%)。有11个研究课题执行过程中存在研究记录有不合理涂改,12个研究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研究记录存在漏填的情况。

综上,中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28个研究课题实施过程整体上研究者依从性程度高。28个研究课题中,“研究设计方法执行”指标优秀的研究课题最多;“研究病例记录完整准确规范性”指标优秀的研究课题最少,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记录的完整规范性方面,包括研究病例记录不完整和不合理涂改。

3 讨论

慢病一般病程比较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进行干预,中医药治疗因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不易复发的优势,使其在慢病预防和治疗领域有着重要地位[3]。“中医防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对慢病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涉及10个慢病病种的课题,课题的研究周期普遍比较长,最长36个月;研究课题皆为多中心研究,由数家临床研究机构同时参与研究,最多由80余家医疗机构组成;样本量大,有的研究需纳入3000余例受试者;干预措施复杂,复杂干预方案占78.6%。由此可见,如何保证各个研究中心研究的一致性,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提高临床研究项目研究质量,是本研究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保障研究者依从性是确保临床试验能够完成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医防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提高研究者依从性,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

3.1 加强研究者的培训

加强研究者的培训是提高研究者依从性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者是临床研究实施的主要参与者,是保证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临床研究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研究者科研素质的高低及对研究方案的熟悉程度。全新的临床研究方案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是全新的,这就需要有一个学习、了解、熟悉和掌握的过程。通过对研究者培训,可以尽可能缩短其过程,以解决研究者的认识方面和实施操作方面的具体问题。

培训的目的首先是解决研究者对临床研究的认识问题,通过对研究方案的学习、参与方案的讨论、方案的修订等,使研究者深入了解自己将参与的临床研究的目的、方案的实施要点和实施原则,如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伦理的原则和受试者保护的原则等。其次,培训是解决研究者实施和操作方面的具体问题,通过对研究方案和实际操作的讨论和学习,如受试者筛选入组的方法、研究记录及病例报告表(CRF)填写、数据管理等,训练研究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SOP)。这对于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尤为重要,使研究者能深入、准确理解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正确处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慢病临床研究项目要求非常重视研究者的培训工作,项目启动后应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2011年11月26-27日,由“中医慢病临床科研体系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模式研究”项目组牵头,在上海组织了“中医慢病临床科研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培训工作,针对中医慢病行业专项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研究者、质量控制人员,就中医慢病临床研究如何实施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进行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整体上提高了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各个课题组主要研究者及质量控制的研究素质,保证了各个课题组课题研究方案有效实施。另外,项目的每一个课题组还针对自身研究方案的特殊性,进行了自身具体研究方案实施过程的培训。通过这种双重培训机制,使研究者的依从性有了极大提高,保证了研究方案的正确实施。

3.2 优化研究设计,提高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项目研究方案要包括试验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以及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并周密考虑该试验的目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平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课题设计如过于严格,在实施过程中难度太大,可能难以完成;但如果只考虑可操作性,研究的科学性难以保证。好的研究方案设计应该是能充分利用临床研究承担单位的客观条件,如人员配置、辅助科室(研究药房、实验室及检验科)的硬件条件等,在设计SOP和CRF等文件时要考虑这些现实条件,以达到改善研究者依从性、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此外,研究者往往既要参与临床研究的实施,又要作为临床医生从事医疗工作。临床研究开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研究者工作繁忙,如果方案设计不合理,可能使临床医疗工作与研究任务在时间上发生冲突,使研究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按照方案要求完成相应工作。因此,在研究方案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研究者面临的实际问题,确保研究者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防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的每一个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都进行了严格的试验设计、多次方案论证优化。也正是针对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通过方案优化提高了中医慢病临床研究的依从性。通过方案优化,有的课题组委托专门科研机构和组织,借用外部资源,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具有丰富临床研究经验的临床研究队伍,执行临床研究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生育阶段中医防治方案及转化应用研究课题组[4],借鉴国际临床试验质控管理模式,成立了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SMB),由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主席Robert Rebar担任主席。DSMB为独立的第三方,定期召开监察会议,以确保研究数据的完整性,并就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伦理、安全、进展方面向课题承担单位提供意见,为研究设计、数据质量和结果分析提供建议。广东省中医院慢性肾脏病4期中医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课题组委托了专业临床研究公司定期对课题各个分中心进行监查,使研究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临床研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研究者的依从性和科研效率。

3.3 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

研究者依从性的提高,离不开临床研究机构内部和第三方机构监督和管理。中医慢病临床研究工作己成为中医医院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中医慢病临床研究实力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其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许多中医医院纷纷提出了“科教兴院”的口号,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提出了创建研究型中医医院的战略规划,而强大的临床基地和一流的诊疗水平是研究型中医医院的基础[5]。为保证临床研究的质量,提高研究者依从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提出了重大临床课题“月月报”制度,将研究记录、研究进展等内容每个月上报科技处。

有的中医医院还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临床研究项目的管理。如河南中t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治疗方案与转化应用研究课题组组建了临床研究专职质控人员队伍,成立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和临床研究质量控制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加强临床研究监管,定期对研究项目进行检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及推广应用研究课题组实行监查制度,并分别成立数据质控委员会、临床评价委员会、质量监察委员会等监察委员会,通过现场与远程监查,如电话、微信、电子邮件等,监查分析各协作单位研究资料;另外,临床评价委员会主要负责对不良事件、终点事件进行评估,质量监察委员会主要负责对研究的质量进行监查及反馈,数据质控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数据管理。各个监察委员会职能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临床研究进行监管,可以保证监管的客观性、公正性,对研究者依从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医慢病临床科研体系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模式研究”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课题组,成立由中医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学、统计学及课题承担单位上级管理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的专家组成的联合质控专家组,先后4次分别对慢病项目的启动后、中期、结题全过程进行了稽查,保证了临床研究的质量。

正是采取了上述措施和方法,“中医防治慢病临床研究”项目研究者依从性得到极大提升,保证了整个项目的研究质量。但目前对于此问题的讨论才刚刚开始,研究者依从性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入总结,探索出更多的提高研究者依从性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以真正提高我国中医慢病临床研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塑伦,翁维良,杨龙会.中医临床研究实施过程质控与管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58.

[2] 翁维良,易丹辉.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5.

[3] 张书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研究回顾与展望[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9(2):141-144.

第9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中医;继续教育;对策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1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5-000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Chines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of Hunan Province;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Methods 50% of the training doctors were adopted randomly from 4 training cours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tudent number of each course was 49, 51, 53, 53, respectively. Self-designed questio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06 training doctors. Results 168 (81.55%) doctors’ degrees wer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and college degree;186 (90.29%)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physician assistant and physician;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was 63.83%;Different study backgrounds of docto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ate of TCM knowledge (χ2=42.42, P=0.01). The using rates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all lower than 30%. 96.60%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hope to learn one or more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o help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Conclusion The degree, professional title, mastery of TCM knowledge, and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not optimistic. The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showed strong desire for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he health department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and develop targeted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clinic in towns and township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tinuing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夯实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基础,积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批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规划中还提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了更好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继续教育,笔者所属研究团队选择2013年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培训班医生206名,开展中医知识知晓率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及需求情况调查,以探求有针对性的中医继续教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卫生厅统一举办的“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班”医生206名(每家卫生院1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表设计

本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经过5位相关专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论证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医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习背景;②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调查,题目为闭合式,共10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如中医藏象、五行、八纲辨证、六、辨时给药、中医养生等知识,答对赋分为“1”,答错或不答赋分为“0”,超过2个题目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满分为10分;③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情况,内容包括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等。

调查均采用封闭式提问,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一般10 min可完成答卷,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调整问题后,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10名调查员,根据每期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人数的50%随机现场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并检查后回收;若发现未填写或缺项,则当场要求补填。共调查4期,每期调查人数分别为49、51、53、53名,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 d后随机抽取15位乡镇卫生院医生重测,重测信度为0.8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P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年龄20~54岁,平均(34.52±6.60)岁,基本信息见表1。

2.2 中医药知识知晓率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答对的题数/总题数)为63.83%,其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均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无差异(P>0.05),但其学习背景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有差异(χ2=42.42,P=0.01),见表2。

2.3 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不容乐观,仅有20.39%的医生经常采用中药治疗疾病,不足20%的医生经常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见表3。

2.4 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不同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不一,大多数医生希望学习针灸、推拿、敷贴、拔火罐、刮痧等操作协助治疗疾病,96.6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来帮助诊疗疾病,见表4。

3 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但本调查发现,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仅占21.84%,接受过西学中培训的医生为18.45%,说明中医培训及中医继续教育的范围太窄。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医生具有“四低”特征,即低学历、低职称、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低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学历和职称是反映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指标之一,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中,81.55%的医生学历为中专和大专,90.29%的医生职称为助理医师和医师,这与同类调查的数据[1]较为接近。另外,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仅为63.83%,且具有中医背景的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要高,由此可见中医院校教育及中医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前提下,仅有少部分人经常采用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众所周知,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不仅能够节省医疗费用,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配合西药较迅速、较长时间地控制血压,还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不适症状[2]。因此,不少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以帮助诊疗疾病。

基于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四低”特征及乡镇卫生院医生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建议卫生主管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中医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乡镇卫生院医生提高学历、职称、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降低基层医疗费用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3.1 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及对口援助,拓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国常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渠道为各类研修班、学习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及脱产进修等,但我国乡镇卫生院医生数量少、日常工作繁重,加之高昂的培训费用等,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生无法离岗学习,进而影响中医继续教育的开展。而网络远程教育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乡镇卫生院医生可随时随地学习,能有效帮助其提升学历和职称,提高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并可节省费用。另外,卫生主管部门可指定省、市中医院对口援助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定期选派中医药专家赴基层讲学,安排中医骨干到基层历练并指导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3.2 合理选择中医药继续教育内容

根据乡镇卫生院医生呈“四低”的特征和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现实状况,在进行乡镇卫生院中医继续教育时,应首先夯实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再开始加强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的培训,以实际满足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迫切需要。

3.3 以农村地区疾病为导向,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方式

据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循环系统疾病(50.3‰)和呼吸系统疾病(47.7‰)是我国居民2周患病率的前2位,我国农村地区2周患病率最高为呼吸系统疾病(50.4‰),按照疾病类别,农村地区2周患病前5位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3]。对于这些疾病,正确选择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减少患者耐药性,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在中医药继续教育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农村地区2周患病率靠前的疾病,结合临床案例及科研成果总结疾病的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常用治疗方法并用于教学,以快速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世强,陈平,马渊俊,等.甘肃省积石山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及其服务能力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39-41.

[2] 徐凤励,赵凡平,夏卫兵,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61-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