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体育培训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培训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培训小结

第1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一、校本师资培训及其特点

(一)校本师资培训

高等院校参照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综合评估本校教师潜力,运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培训活动,叫做“校本师资培训”。其中“校本”也就是从学校的问题出发,将学校作为问题处理的基础,其目标是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工作,提升教学水平。本校人员才是此培训的主要参与者,以此作为参照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切实解决本校实际问题。

(二)校本师资培训特征

和普通教师培训相比,校本师资培训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以学校为基础”、“在校内”、“为了学校”。第一,以学校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发掘学校及教师的潜力,充分运用现有小嫩外资源,释放出学校生命力。第二,“在校内”。此培训服务于学校及教师。在学校内实施改善教学实践的培训活动可以作为校本培训,其成功的基本前提就是全校教职具有较强的主动参与性。第三,以学校发展为目标。进行校本师资培训不仅是提升教学实践,进一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办学能力,改进办学水平,实现学校长远发展。

二、实施校本师资培训的原则与重要性

(一)校本师资培训实施原则

校本师资培训的实施原则主要有几个方面,灵活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实效性原则、整体发展原则和以校为本原则。第一,保证灵活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因为此培训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能闭门造车,特别是针对性及专业性很强的高等院校还应该综合经济发展状况,强化高校的横向横向联系。同时,也要按照部分学科的特殊要求或者高等院校教师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性对待,采用分层次进行,逐级提高。第二,实效原则。师资培训的管理方式、培训形式以及培训的内容均应适应学校的发展,重视教师的发展需要,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防止盲目效仿,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第三,整体性发展。校本培训需要把教师的整体性、全面性发展放在重要地位,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二)实施校本师资培训的重要性

校本师资培训既是学校和教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反思性学习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及学校发展教师,才能应对社会变化带来的挑战。终身教学理念中需要建立教师学习体系,激励教师努力去获得知识及技能,这也是培训研究实践的内容之一。素质教育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竞争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师资培训就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问题,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校本师资培训结合实践与理论,让教师始终保持反思心态,不断在教学中找寻、解决问题,树立问题处理的自信,发掘出专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保持高校中的知识探究氛围。

三、校本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时间保障方面

一般情?r下,教师的幸福程度受到教师工作满意情况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影响着高校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甚至还会干扰到教师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性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时间安排的科学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哲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表示,若要实施自由教育就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自自由的学科与自由的时间,强调了空闲时间的功效性。他认为人不再操劳生计的时候才能有完全的闲暇时间,不会去从事在各种自己都看不上的职业来伤害心灵,而是很理性的去参与一些崇高和具有真正意义的活动。学者刘良华也指出,在职教师多为现实生存状况在到处奔波,根本无暇鼓励自身的专业性发展。教师除了普通课程教学之外,还进行科研工作,没有精力去进行专业化培训,限制了教师创造、思考的时间。刘良华学者提出应该“解放”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本师资培训中,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影响到培训活动能否成功展开以及培训效果满意度,影响到教师的参与性。现在部分高校运用的是一刀切的方法,始终坚持整齐划一。高校行政部门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强制规定本校教师必须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培训活动,完全忽视教师在时间上的自由性和弹性。高等院校教师的任务繁重,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是两座大山,工学矛盾尤为突出,若不充分考虑教师的时间自由性而强制性的进行集中培训,教师即使参加了培训活动也会因为部分紧急事情未处理好影响到培训效果。高校中只有部分院系课程较少,一般学院教师的课时量均在17-20节。教师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备课、答疑、作业成了教师日常基本工作,空余时间相对较少。学者刘良华认为校本师资培训总是以任务的形式出现,而不是根据教师的内在需求,对教师构成了某种警告,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组织管理方面

多数高校的校本师资培训活动均是由教务处与人事处合作实施。培训的内容、形式、对象、时间、地点等完全是由教务处与人事部门统一安排。每年某个特定时间,教务处就会出一个培训通知,没有问询过培训对象的意见。例如,2012年,重庆某高校的师资培训通知中指出,该天有课的教师不能缺席培训,全部停课参加培训,不参加者在来年还要再次参加培训。从中可以看出,培训的组织管理具有很强的强制性,高校教师的参与程度极低,淹没了师资培训的人文性与科学性,这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将作为培训对象的教师角色定位于学生,其处于被动状态,必须接受说教,这丧失了此培训应用的价值,有效性很低。

教师作为被培训的人,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动参与到师资培训中,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没目标。因此,师资培训制度应该尊重培训对象的自由,重视其内在自觉意识的激发,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会局限教师对自觉意识,培训对象很容易产生反感心理,采取消极应付以及抵触的方式参加培训,让校本培训只浮于形式,并无实质性效果。

(三)经费保障方面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有医疗、住宅、穿衣、吃饭等,若当前生活还不能满足上述需求,也不会萌生高级需求。中国虽然强调了要尊师重教,但教师的生存状况却不尽人意,多数教师必须为生计奔波,尤其是大学教师。高校青年教师经过几十年的学习之后进入到高校工作,但其生存状态并不是外界眼中那么光鲜亮丽,四处兼职的高校教师大有人在。校本师资培训的参与者多为被迫的,教师没有响应的交通、工作报酬等补偿。现在多数高校在校本培训上有一定的经费支出,但因为制度化保障的缺乏,导致经费保障的落实难度较大,具体体现在:第一,校本培训经费的支配形式不恰当。多数高校经费流向了管理和培训教师授课两方面,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具体需求,培训活动没有被当作是高校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对教师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激发造成了阻碍。

四、高校校本师资培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校本师资培训时间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学术休假制度。学术休假制度是一种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休息或者旅行来调节教师以及研究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美国高校教师在本校服务达到一定时间后即可以申请,增加教师的学术创造能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给予教师思考和阅读的空间。

2)控制工作量。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较大,包括必要的教学工作外,还有辅导员工作等,空余时间较少,参加校本师资培训也是非常被动的。因此,高校应该保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时间,重视培训的时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运用培训学分管理机制。校本师资培训是高校教师的一种必备学习活动,可以将学分管理制度应用其中,保证教师的时间弹性和自由行,满足教师兴趣、时间上的个性需求,避免行政命令的强制性给培训对象带来的伤害,增强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二)完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

校本师资培训应该尽量降低行政对培训的干预程度,促使行政化管理转变为学术化组织管理。第一,高校可以设置校本师资培训管理单位,负责培训的相关事宜。第二,校本师资培训的管理中应应用扁平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权管理,引导高校教师进一步关心自身专业化发展,也能够拓展培训管理的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第三,明晰机构职责。校本??资培训的对象、内容、目标、程序以及形式等均有对应部门来负责,将培训经费落到实处。

(三)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1)完善高校师资培训经费预算制度,为校本师资培训活动设立资金账户,并做到专款专用。

2)适当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保证高校的师资培训费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扩宽资金筹集方式,完善融资模式,为高校校本师资培训提供财力保证。

3)完善培训经费监督考察制度,保证经费的流向,只能用于培训课程的开发、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在交通和生活方面的资金补助、专家授课、教研室活动、资料采购等方面。

第2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为了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职后培养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现行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培训内容未能满足教师需求、培训过程中缺乏交互问题分析、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系统等问题,尝试性地从培训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为实践中的教师培训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00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要求各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此后,《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2015年,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迫切性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信息化、全球化及互联网的发展变革了人类世界的工业生产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学习教育方式。教育领域内,一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科学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个体为未来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因此增加了关于信息素养的课程;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课堂的发展,教室内的多功能媒体逐渐增多,教师教学的辅助设备日益更新,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利用新兴技术教学的能力增强。[1]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关教师专业能力要求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下文简称《计划》),该《计划》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为宗旨,借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教育、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配合该《计划》的执行,同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下文简称《培训大纲》),该大纲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建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制度。然而实践中,由于年龄、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在面对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时,中小学教师因职前培养中未接受相应的现代技术教育,年龄较大或地域偏僻的中小学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青年教师虽然较老教师相比有更多的经验,但仍未达到熟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要求。[2]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成为全国中小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国家自2005年启动《计划》以来,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已在全国22个省、市展开。经过全国各省市学者的调研,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对于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了提升。[3]然而,在深入调研之后,我们发现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培训方式过于单一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骨干培训”采取的是从各个学校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到培训单位参与集中式的“面对面”培训,骨干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以后,“以点带面”地对该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全员培训”即学校内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培训学习,以弥补“骨干培训”的不足,此种培训方式多借助于网络培训展开。目前各省市网络培训硬件建设已基本满足教师的需求,网络培训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4]无论是“骨干培训”,还是“全员培训”,都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骨干培训”中,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要脱产培训,自身的教学任务受到干扰,长途奔波下的短时间的集中培训效果遭到质疑;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因个体差异所接受到的信息量不同,回到学校后,培训内容的二次转述会部分折损,“以点带面”培训的有效性降低。“全员培训”中,由于各地资源条件、学校硬件设施、学校管理方式、教师个体水平的差异,网络培训可能受到网络速度的影响,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内容的质量难以满足不同水平教师的需求。

(二)培训内容未能满足教师需求

按照《培训大纲》开发出来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材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版本,已出版的两版教材都采用“文字教材+配套光盘+网络培训平台”的“三维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模式。然而,在教师实际操作中,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全球信息流动速度的提高,计算机技术普及程度的扩大,固化的、统一的教材难以满足教师不断变化的需求。再者,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是学习应用某项技术,但是在网络培训中,这部分内容往往以文本式的材料呈现,无技术指导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无法达到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整合的能力。

(三)培训过程中缺乏教学交互问题分析

网络培训中,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远距离的授课,节约了相应的资源,实现了规模化学习。但是,培训过程中的教学交互问题成为难以克服的缺陷。在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具备特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术语,如果教师不能将其理解透彻,将难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着大量的、繁杂的技术操作步骤。在培训过程中,部分学员认为培训中导师对于专业问题的解释太少;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缺乏技术细节指导而影响培训质量的问题。即使设置了答疑环节,因人数众多、问题参差不齐、时间限制等原因,无法有效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5]

(四)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

系统职后培养中,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培训后期缺乏继续学习的支持措施和环境。面授培训中,教师仅仅能在培训期间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短时间内,教师缺乏充足的反思与回馈时间,未能将学习内容完全内化,无法将自身的教学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结束培训之后,如果教师需要帮助与指导去完成后续的深入学习,则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或技术、设备的支持。网络培训中,由于培训网站中关于教师学习内容的评价及反馈的更新速度较慢,教师无法及时获取自身学习效果的反馈。培训结束后,则会出现信息资源网站、相关软件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此外,由于中小学教师自身获取资源及信息渠道的限制,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学校及教育部门无法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专业指导。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优化策略

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倡导下,为了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问题,笔者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首先,针对中小学教师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倡导相关培训部门改革培训模式;其次,从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呼吁培训部门及各教育区、学校完善支持系统;最后,建议教师个体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制订个人的专业能力发展计划。

(一)培训部门改革培训模式

“骨干培训”与网络培训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为了改善单一的培训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当前,部分培训部门开始尝试新的培训模式。1.“翻转培训”的课程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以近年来新兴的“翻转课堂”理论为基础,提出培训前针对教师进行调研,根据教师在实践中的需要确定培训的主题,而后以特定的主题划分培训的内容,并将此培训内容制作成固定时长的教学视频,将其上传到培训网站。因此,参与培训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找寻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部门在固定时间内安排专业教师在线为参与培训的学员提供相关学习内容的解答。完成培训后,配套进行在线能力测试,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反馈。[6]2.“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模式。深圳市罗湖区根据该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现状,尝试了“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将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结合起来,根据学员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按照主题划分为进阶的单元,学员根据自身的情况,操作控制条,完成培训内容的自主学习。在面授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可针对学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式讲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的问题。[7]两种培训模式都实现了满足不同能力培训者的需求,避免传统培训模式一刀切所带来的问题。

(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系统

无论是培训过程中,还是培训结束后,完善的支持系统是支持学员进行学习的必备条件。完善的支持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培训、自主学习中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二是学员学习过程中人际互动关系的支持,即学习小组或学习共同体。1.创新网络学习空间。第一,相关部门要完善硬件、软件设备支持系统,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着重完善网络培训多功能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建设,设计简洁适用的网络平台。第二,技术部门要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建立学习空间应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习生涯记录等功能,以便学员及时地监测学习效果,复习、巩固学习内容。2.人际互动关系的支持系统。近年来,随着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非正式组织”“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学校及培训部门应联合各界的力量,建立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学习的共同体,通过线上服务或线下讨论等方式为学员的学习建立软性的人际资源,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三)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目标

上述方法都是从外部因素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寻找优化策略,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需要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才是促使其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中小学教师自身应采纳行动研究的方法,树立反思型教师的职业目标。第一,基于个体日常的教学及学习,增加对于自身教育技术能力了解的环节,认识自身的优缺点;第二,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反思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培训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寻改善自身教学行为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三,培训结束后,教师应尝试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利用所学习到的教育技术,并测量教学效果,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灵活自如地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催生了后喻社会,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改革工程,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必须强调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才能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作者:马涛 单位: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InanFA,LowtherDL.FactorsAffectingTechnologyIntegra⁃tioninK-12Classrooms:APathModel[J].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2010,58(2):137-154.

[2]袁同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徐冲.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反思型教师的成长[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岳宏伟.非正式学习视角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孔维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65-68.

第3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在各项体育工作中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上好体育课对全面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立体育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在运动场上进行实践而不是在教室内静坐听讲和写读。为此,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工作较为复杂,课前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大量的准备工作。

建立体育教学常规,使教师把教学的组织环节、教学环节等形成规格化,有助于加强教学组织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所必需的,对保证有秩序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有其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积极地上好体育课,更好的掌握“三基”,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以及养成好思想、好作风也有积极作用。

二、体育教学常规的基本内容

(一)课前教学常规

1、每个学期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出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组讨论后提交教学领导审批执行。

2、任课教师向教研组提出学期教学使用器材计划。

3、每次课前教师必须写好教案才能上课。编写对老、中、青年教师应有分别不同的要求,教研组长不定期的检查教师的教案。

4、上课前,教师必须整理仪表、穿好运动服装,精神饱满的走上运动场(课堂)。

5、体育委员,课前必须和任课教师联系,配合教师布置和检查教学场地和使用器材。

6、做好培训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工作,每周或教学阶段培训一、二次。

(二)课堂教学常规

1、开始上课时,体育委员按指定地点整队集合,师生礼仪式互相问好致意,教师检查人数,填写教室日记,登记出缺席情况,交待教学内容、任务、要求、处理见习生。

2、每次课从事练习活动前,必须检查学生服装,脱下不适宜远动的衣服、鞋帽,安放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小刀、徽章、镜等)。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必须严格整理队伍,指导学生在练习动作中的队形站队方法,按队列顺序去从事体育活动。

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要突出,讲解要领时贯彻“精讲多练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教师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4、教师上课必须遵循课的结构进行授课,根据学生从事运动中的生理、心理反映情况,可安排一些必要的准备活动和激烈运动后的放松练习。

5、上课中,教师必须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表现,不断的采用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每次课结束时要有小结,讲评以正面教育为主,布置作业和下次课学习要点。安排好学生收拾场地器材,最后进行师生再见结束课。

(三)课后教学常规

1、每次课后教师要做好教学小结,总结经验教训,改革教学工作。

2、课后及时登记平时考查成绩,期末提出考试或考查评分成绩。

3、每学期召开二至三次教学座谈会,征求体委、小组长、体育积极分子、不同类型的学生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4、学期结束时,应认真写出专题或全面的教学总结。通过教学常规的实施,使教师责任明确,教学秩序稳定,逐步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认为它是完成教学任务,

第4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姓 名: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92年6月

婚姻状况:未婚

户口:湖北

现居住地:湖北

政治面貌:党员

毕业院校:湖北三峡大学

专业:社会体育

学历:本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从事职业: 销售、咨询/顾问、市场/市场拓展/公关、人力资源、教育/培训

期望从事行业: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设备/运营/增值服务)、咨询/管理产业/法律/财会、教育/培训、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烟草/化妆品)、耐用消费品(服装服饰/纺织/家具/家电)、贸易/进出口、汽车、环保、娱乐/体育/休闲、传媒/出版/印刷/包装、广告/公关、房地产/建筑/装潢、零售/批发、交通/运输/物流、农/林/牧/渔、政府/公共事业

期望工作地区: 湖北省

期望月薪: 1000-2000元/月

目前状况: 应届毕业生

自我评价

诚实正直,责任心强,守时守信是我大学四年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的磨练,使我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

工作积极、负责、守时、守信。担任学生干部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团体精神。参与过较多的社会实践工作,提高了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生活中的我快乐而自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长期的体育锻炼保证了自己时时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精力。我善于收集获取信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迎接新挑战。

教育经历

2010/09 --2014/07 :三峡大学 | 社会体育 | 本科

在校情况

曾获 院校级二等奖奖学金

曾获 院校级三等奖奖学金

2013.5 在三峡大学第届广播体操比赛中担任指导员指导的学院获得等奖。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三峡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成为中国志愿者。

实践经验

2013/9--至今:体育教师 | 在市学院任兼职体育教师,在此期间课堂组织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同时协助组织学校广播体操比赛等活动,获得领导及教师的一致好评。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组织学生学校,课下与学生打好关系,深得学生的喜爱。

2013/10--2013/11:店长助理 | 在市文体用品公司体育器材专厅做店长助理,主要任务是做店内手工帐、安排店员的日常熟悉产品知识及销售工作,并做好排班表及每周的销售小结和市场调查总结,以及客户的回访工作等。

证 书

2012/06: 健美操三级运动员 健美操竞技三级

第5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体育院校私人健身教练课程开设进行必要性的分析,以期通过体育院校这一传统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大批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又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的私人健身教练,从而使私人健身教练培养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私人健身教练 私人健身教练课程

一、体育院校开设私人健身教练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一)体育院校开设私人健身教练课程是推动健身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体育院校的目的在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体育人才,满足国家体育发展的需求。体育院校应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开设私人健身教练课程,培养更多专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私人健身教练,填补现有大众健身市场的空缺,推动我们体育事业顺利发展。

(二)体育院校开设私人健身教练课程是私人健身教练市场规范化发展的需要

调查发现,私人健身教练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培训的职业。培训途径多样化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的方式对私人健身教练进行培训,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职业素养,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个人职业规划。但是,通过体育院校途径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培训更加规范系统,且培训内容是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来开设的,更为科学;二是培训内容较为权威,拥有社会认可的院校专家资源;三是认证较为规范,通过院校统一的培养具有统一的学历和资质,避免社会上认证不统一,缺乏规范的问题。因此,院校开设私人健身教练专业是私人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合理和规范培养私人健身教练的有效途径。

二、体育院校开设私人健身教练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一)较强硬件的优势

体育院校开设私人健身教练课程有其自身的优势。单从硬件投入来看,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其持续的投入能力都远远超过市场的平均能力,能够使专业课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运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其次,专用的教学场所的开辟也能够丰富学校硬件种类,能够长期吸引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的积极参与。第三,良好的配套设施和活跃的学校氛围也是良好的无形资产,为推动健身课程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较强的专业化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院校办学的重要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的保证。师资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员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均会对课程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是课程质量、课程发展方面的重要保障。另外,对师资的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也是师资力量重要体现,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据了解,学校均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工作,结合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与各种形式的进修,如出国研修、攻读学位、脱产或在职进修等。体现出满足社会需求,保持教师队伍与时代的接轨,与社会办学校相比更具备教学质量的保证,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对办学的认可,将对私人健身教练统一认证也产生良好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私人健身教练市场的混乱问题。

(三)较强的体育科研优势

在体育相关领域内,北京体育大学科研优势最大,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多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多个国家体委优秀重点学科、多个国家体委重点学科、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多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个国家体育总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然,其他地方的体育院校也具备较高的科研实力,这是任何一家社会培训机构所不能拥有和替代的,也是院校办学的软优势之一。

(四)教学管理科学严谨

当下,体育院校也具备管理网络化、科技化的特点和实力是管理科学化的前提。第一,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网上教学安排、教学进程管理、学籍管理、考试事务管理、网上选课、成绩管理、教材管理、学生网上评教、网上成绩统计分析、学位审核及管理等综合服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网上招生、学生网上就业在线咨询等服务,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进行多地点同步教学和会议。第二,教学资源系统可以开设各级网络精品课程,如国家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可以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的本科必修课程内容,包括课程概述、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练习作业、课程资料下载。第三,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开展在线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试、课程讨论、答疑、各课等教学活动。

作为开设私教课程的配套管理措施和手段,私教课程的开发和其他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手段是一样的,都需要在科学的管理手段下严谨的运行。高校这一点上积累的经验是任何市场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三、小结

私人健身教练作为大众体育发展的新兴力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却满足不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体育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私人健身教练培养的职责,在体育学院开设私人健身教练课程,完善了学院的培养体系,拓宽了私人健身教练培训途径。私人健身教练课程的开设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对接,丰富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可以说,体育院校开设私人健身教练课程形成了国家、市场、学院、学生等多赢的局面。

我国体育院校的专业和技术师资雄厚,体育设施和场馆齐全,科研师资力量集中,学生来源质量好,水平高。体育院校能够充分发挥私人健身教练培养的科学化、系统化、规模化优势,借鉴现有专业培养模式,参考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建立体育院校特色的私人健身教练培养体系,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第6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1)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的学生选项为武术教学班人数较多,高二年选项出现一些人数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也基本上是上个学分选项时的基本情况,对于学习时起到这个项目的连续性有一定的帮助。学习时也能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方便教学的总体安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技术难度与要求。

(2)教材与教辅分析:

①分析教材与教辅的内容与结构:这个学期采用2个学分同时选项,这样有利于全学期的学习计划与安排,不用再教基本功,本学期我安排了校本课程“永春白鹤拳”里的两个套路进行教学,采用一套拳,一套器械的方式配合实用技能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与结构上的安排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动作的到位,学不在多,而在精。

②分析教材的特点与重点、难点:教材的特点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对于学习过程比较注重,方便学生的素质不同者的学习;重点在于武德,这是本个项目开设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最重的重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基本意图,也让学生能自我控制;难点在于如何去掌握套路的实用技能,提高学以致用,能有防身的本领。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1 2 3 4 (3)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永春白鹤拳”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本“永春白鹤拳”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永春白鹤拳”的基本套路,加强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1 2 3 4 社会适应: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4)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1)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永春白鹤拳”的开发与教学;提出“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的课题进行研究。

(2)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利用了三个内容:“永春白鹤拳”、跆拳道、街头篮球。

(3)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特别是利用《晋江课改》在我校主办的平台上撰写论文,宣扬“平山体育”的品牌文化建设。

(4)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教育局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校际组成员,协助教育局、进修学校开展好教研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着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1 2 3 4 (5)公开教学、听课、评课。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的机会的掌握,加强本校的听课,外校的听课,继续向各位开课老师进行学习充电。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针对课上出现的不同看法大胆提出,努力提升自己的评课的水平,加强谈话水平。

三、继续教育的计划

(1)自我培训计划:加强多方位立体化自我培训,加强网络、媒体、书本、培训材料进行自我的培训,提升自己的内含,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2)校外培训、在职进修计划:加强网络的视频培训,加强课改的业务培训,加强网络的培训学习。

(3)远程培训计划: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进行远程培训。

四、其他工作计划

1、策划、组织、实施“平山中学第二届校园趣味体育活动节”,提升校园活力,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充实,建立“平山体育”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加强师生的健身意识的培养。

2、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组织各项体育比赛的训练与参赛。

3、协助初三的体育中考、高三的体育专业考试的训练,配合学校加强毕业班体育考试的训练,协助体育中考的组织与参考的各项过程活动。

4、上好校本课程的一堂课(星期五第七节)

5、协助晋江教师博客网络管理员进行教师博客的建设与管理,并继续平山中学体育与健康资源服务网的建设与管理,促进网络平台作用的提升。

第7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对大中小学校体育科研论文的发表搜素,探索学校体育科研的发展方向,科研层次,科研深度。尽量准确把握目前学校体育科研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动向,从而采取行动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及学校体育科研方向,为学校体育科研改进和发展做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科研现状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新的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 知识在不断积累增加, 但其老化周期也越来越短。据有关部门的调查, 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5年后知识老化可达45%, 10 年后就达75% 。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证明, 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的再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体育教师在进行某一个课题的研究时,必然要查阅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新信息, 新理论、新知识。显然,体育教师的科研过程, 也就是再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学习,才能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从而适应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科研是与学校体育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学校体育科研能学校体育实践上升为体育理论。 反过来, 体育理论又进一步指导体育实践。目前, 学校体育教育正处在改革时期。作为从事体育科研主力军的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将一些改革方案、方法、手段, 一些新的理论,具体运用到体育实践中去, 并再以检验、修正、完善, 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 不但活跃了学校的学术研究气氛, 也丰富发展了体育理论,这对深入学校体育改革,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 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1.学校科研现状。

目前,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 特别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 工作比较繁忙, 既要上课, 又要带运动队训练, 还要抓群体活动, 有时还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很难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研究工作。同时, 缺乏设备, 经费又少, 困难很大。但是也有有利条件和优势。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最直接的实践者,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展体育科研的广阔天地, 最了解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研究, 其成果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可行性。此外, 评定职称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对学术论文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搞科研的热情。

2.科研成果分析。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发现,自从1999年至今2012年,最近13年中有关体育两字的文章共有记录214912条,搜索有关大中小学校体育文章为64615篇。其中关于索引“小学体育”共有记录3562条,“初中体育”共有记录1399条,“高中体育”为共有记录2298条,“中学体育”共有记录7455条,“大学体育”共有记录13796条,“高校体育”共有记录32849条。其中小学占的比例为5.51265186102298%,初中占的比例为2.16513193530914%,中学所占比例为11.53756867600402%,大学所占比例为2135107947071114%,高校体育比例为50.83804070262323%.中小学体育占总共学校体育文章所占比例22.77180221310841%,大学高校所占比例为72.18912017333437%。仅仅从科研文章发表的数量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差距来,中小学体育的科研开展,中小学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远远落后于大学的体育科研,其中大学科研文章是中小学科研数量的3.5倍,这是中小学校体育缺乏科研的具体表现或者科研滞后的表现。从内容上表现出来的小学体育科研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为教学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对策,体育教学的反思,小学体育教师生活现状和工作的满意程度。都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上,围绕如何上好体育展开。初中高中学校体育主要反映的是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意义,课堂内容的选择和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如何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也谈了许多老师的生存现状。大学的体育科研主要为教学现状的问题研究,影响因素,对教学的若干思考,从不同的视角下分析体育。

3.中小学科研滞后主要的原因。

首先中小学缺乏高素质高学历体育科研人员指导体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其次很多管理者对体育课作用和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任其自然发展,不加以干涉,管理和监管不到位。还有体育教师的待遇差和社会地位不高,即使心有余,力也是不足。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工作懈怠,工作没有积极性,更不要说是去搞研,就是上课都费劲。而大学却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同时有评级和职称的需要,奖励机制也比较完善,所以大家很愿意去从事这件事情。

三、小结及建议

中小学的体育科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高校大学体育科研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科研人员的缺乏以及经费少,工作比较繁忙, 既要上课, 又要带运动队训练, 还要抓群体活动,同时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收到很大的限制,学校领导也不重视,监管也不到位,奖励机制不到位,教师没有动力去做。然而大学却正好与此相反。

中小学应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体育科研人员,提高体育教师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水平。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不同部门之间利益纠纷问题,建立协调统一的领导机构,使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形成相互联系、前后贯通、优势互补、效益最佳的有机整体。加强加大对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提高体育教师福利待遇,有效减轻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参考文献:

[1]吴兆祥,体育教师科研工作的必要性[J], 安徽体育科技,2006.6。

[2]卢小波,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袁辉、夏光,浅谈大同市中学体育课的现状及对策[M]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2010.11。

第8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总体计划,以科研为先导、推进教改,狠干加巧干、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我校艺体教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团结奋进,积极搞好教研组的队伍建设,争创先进教研组。

二、工作要点:

(一)狠抓教学常规、保证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课改。

1、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评价,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按期进行教案检查;适时组织教学探究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主动与学生进行教学信息交流。

2、通过实施新课程标准,促进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积极推行新课程标准,各学科力争都推出优质课,在力争在全区起到示范作用。

3、抓好课堂教学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精心组织好每一堂教学课,并写好课小结。落实听课制度,积极组织本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听优秀老师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抓教研学习,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电脑操作技术、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本学期继续全部使用计算机备课。

2、加强教研组的网络资源建设。

3、发表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4、积极参与艺体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

(三)精心策划、组织好各项艺体活动。

1、认真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和巩固学生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的锻炼、卫生习惯。

2、积极组织学校运动队参加区市的各种比赛,锻炼学生运动素质。

3、筹划和举办校广播操比赛和冬季长跑、跳绳、踢毽子比赛。

4、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种艺术节活动。

5、积极筹备好学校艺术节各项活动。

6、抓好比赛的训练工作,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搞好辅导工作。

(四)进一步落实职责与分工、搞好学校体育器材管理与场地使用。

艺体组的全体成员精心安排,科学规划,全组人员齐抓共管,认真搞好学校图、音、体器材的管理与使用工作,让我校已有配置的场地、器材物尽所用、运转良好,管理到位、养护得当

三、具体工作安排:

月份工作:

三月份:

1、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

2、制定部门工作计划。

3、以“在阳光下成长”参加区艺术节活动。

4、举行广播操以及眼保健操评比活动。

5、协助大队部开展“三月文明礼貌月”举行的各类月活动。

6、协助学校开展好“德育系列教育”主题活动。

四月份:

1、参加县教研室青年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

2、协助大队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

3、落实“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体育大课间的组织、管理,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加强一年级广播体操的训练工作。

5、研讨音体美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五月份:

1、参加学校的教师反思、案例评比活动。

2、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3、音体美教学优质课联评及反馈。

4、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

六月份:

1、参加学校校本培训。

2、组织体育锻炼的一系列活动。跳绳、踢毽子、长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丰富多采的班级体育竞赛,培养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

3、美术教师做好学校画展的工作,把学生中好的书画作品展现给全校师生,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4、音乐教师组织排练六一儿童节舞蹈,开展好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

5、制订期末测评方案。

七月份:

1、参校学校校本培训。

第9篇:体育培训小结范文

一、体育教研“物”之归类

体育教研活动需要物质保障,一旦将“物”具体化,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归类。当然,不同的分类视角,“物”的定位及所发挥的作用有其独特性。

1. 从看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

体育课堂教学包括前期的设计准备工作,还包括课堂实施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物,所呈现出的物有教学设计(包括教案)、体育课(包括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等),这些可以看作是大的物,或称为广义上的物。进而分析,不难发现,体育教学设计需要规范的格式,课堂教学需要场地、器材、教材等。若没有规范的体育教学设计、顺利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等,就很难从实际出发对其进行研究,也就难以开展教研活动。因此,一定意义上说,体育教学所需的物,也是体育教研必备的物。

2. 从体育教学理论技能培训的角度出发

体育教研方式多种多样,体育教研的内容也颇为丰富,以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训来看,受诸多物的因素的影响。诸如培训材料、培训机构、培训方案、培训模式、培训时间、培训次数、培训专家类型数量、培训场所等都是影响体育教研效果的重要因素。材料是否充足、有针对性,机构是否健全有责任心,方案是否科学与实效等等,都直接决定着体育教研的效果。倘若教研培训机构只重组织形式,忽略培训的实效性,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基于此,提高体育教研的有效性不可忽视上述各种物质条件的保障。

3.从提高体育教学科研水平的角度出发

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不但要对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得以很好的把握,还要能够强化科研水平,一旦教研活动的内容定格在提高体育教学科研水平上的时候,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决定着物的因素的多寡。但是,搞好科研若从体育教学为切入点的话,体育教师的课后小结、教学经验总结、体育教学研究方法理论、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论文、报告、论著等)、科研引导者的引导方案、研究课题等,都是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科研水平不可或缺的物的因素。

4. 从物的来源角度出发

从体育教研所需物的来源来看,有些物是来源于教师自身,有些物来源于教师之外由他人提供。那么,无论是外来的还是自有的,都需进一步归纳整理,一方面,外来的由他人提供的物包括场地器材(如体操垫)、教研测量器具(如测心率的秒表)、教室(如培训场所)、交流平台(如体育教学论坛)、体育课(如公开课)、文献资料(如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经费(如录课费、观摩差旅费)等,这些物以各种方式呈现,参与教研活动者根据需要可选择使用。另一方面,源于教师自身的物,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的娴熟的专业技能、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研方法、教研思路及发展规划、教学经验积累的数量与类型、教师参与教研的时间、次数等。这些物的因素,对于体育教研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除此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归类视角,例如从教研的组织者来看,从教研的效果来看等都可以将物的因素进一步归纳。但无论从哪些视角切入来归纳教研的物的影响因素,不但需要了解这些物是什么,更需要了解和掌握物的有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教研活动中发挥最理想的功效。

二、体育教研“物”的有效使用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体育教研物质条件充足,也未必都能达到理想的教研效果,其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否充分地、有效地、巧妙地、不失时机地使用这些“物”和积累这些“物”。

1. 体育教学器材的使用

在体育教学中有的场地器材的布局不够合理,器材的使用缺乏技巧,导致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对于体育教研者而言,教研能力和水平不同,调整、解决器材使用方法问题就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发现器材问题、分析器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的策略这一连串的能力体现,集中反映了教研者的教研能力。教研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三方面的能力都会具备;教研能力差的教师,或许仅仅只能发现有问题,甚至连器材使用存在的问题都难以发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箱上前滚翻课,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用的是五层板组合成的跳箱,当学生做练习的时候,让学生将跳箱的其中一层抬了下来,变成了四层板组合成的跳箱。学生抬箱的过程较为吃力,这一环节的安排是否存在问题?对其判断需要看这一环节的目的、效果,以及是否有必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基于该校的教学条件,有充足的跳箱供教学使用,教师的示范箱的高度就无需做增减调整。因为,教师的示范有时候不一定仅做一次,当发现练习中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示范与讲解,假如示范的时候,再将抬下的跳箱板抬上,就会或多或少地占用上课时间,而且,抬上抬下的过程也多少存在安全隐患。基于此,在摆放器材的时候最好能够留出一个示范箱。假如,在一所器材条件不充足的学校,仅有两个箱或一个箱,示范所用跳箱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解决了。处理的前提条件是要看学生所处的年级,是小学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教师的身高是低的、高的还是中等的?学生人数是多的还是少的?单元课次是靠前的还是居后的?教学目标是要求了解的还是掌握的?但就具有一定水平的教研者而言,无论器材有何种问题,或存在何种隐患,都需要具有发现、分析、解决的能力和技巧。

2. 体育教研平台的把握

开展体育教研工作,有时会有很多作为物的平台,如网络论坛平台、观摩活动平台、教研培训平台等。无论哪类平台的搭建,都是有目的、有价值、有必要性的,尤其是对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都为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基于此,一旦听到、看到、亲历到这些平台,作为一个想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教研者而言,就需要不失时机地把握好这些平台,尽量多参与其中。有条件的参与,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参与,把握的机会越多,接触的平台越多,提高的速度也就越快,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如《体育教学》杂志社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的论坛,分别根据大家的需要设立了教学技能、课程解读、教研园地、实案选登、游戏百花园、场地器材、新闻概览等多个体育教学交流平台。一线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妨到论坛上转一转,对感兴趣的栏目或专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学习一下他人的经验等,从中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经验,得到你需要解决的困惑,还可以发表你的所思、所见、所行。这种平台上的交流是生动的、真实的、丰富的和友好的,建议一线老师积极主动地把握教研平台,不断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技能。

3. 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

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及时地将若干经验总结记录下来,长此以往,许许多多有价值的经验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不能不说是遗憾。为了积累更多的体育教研素材,我们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教师有经验不积累,以及该如何积累?体育教学经验不但对自己是一种很好的教研资料,而且对他人也能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因此,很有必要将已有经验积累起来。但现实中,并非人人都很重视积累经验。有的长期都采用大脑记忆法做暂时储存,时间久了,无论经验的价值有多大,都会因遗忘规律而逐渐消失。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平日的点滴经验记录下来,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整理,对人对己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有的会以课多没有时间记录为由未及时积累经验;有的会以没有养成动笔习惯为由而失去记录经验的最佳时机;有的会以不会记录为由而未能行动;有的还以看不到记录经验的价值而不动笔等等,这些观念、方法和习惯都需要转变、学习和修炼。一线教师有经验,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必要不断地将那些经验总结出来,并将其上升为一定的理论高度,再指导实践,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这一过程既是教研的过程,又是不断为有效教研积累物的过程,是一件极富意义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