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基础心理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心理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心理学研究

第1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就是培养出有用的人材。有一种现象,教师、甚至教育界不愿提及的现象,那就是出现了一些马加爵等教育失败的现象,这类现象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的。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我们在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供教师同仁斧正。

一、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一个任课教师,在讲授本学科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通过教师的道德情操、待人接物、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起到迁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办法如下:

1. 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一种平易近人的风范,耐心细致的解答以及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认真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学习的过程就会更自主、更自发。

如果是采取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出现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说了算,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缺乏主见,解决问题也缺乏创新精神。如果形成这样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时,不能独自思考,不能独立解决。

2. 让学生充满自信

自信是心理上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它能使人能够全面正确估计自已,相信自己。失去了自信就会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之间个性、特长、知识水平都有很大的区别,其次还要细心观察区别对待。如果能做到这些,遇到有这样问题的学生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建立自信心。我曾经带过一个非常安静的女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都不敢开口回答。出入总是低着头,从来没有笑容,一点自信都没有;同时我还注意到她的作业写得一丝不苟,可见她内心渴望上进。我利用课堂整顿纪律的机会,有针对性说:“各门功课的特点不同,也许它不适合你的兴趣,但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有的学生很安静,一点也不影响别人学习,这样的学生没有人会讨厌的,当你遇到适合你兴趣的功课时,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后来她不仅在其他学生回答时跟着附和,而且多次与我沟通。

如果只看重成绩而不全面考查,则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造成师生对抗,甚至会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结成小团伙,使他们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

3. 讲究教育策略

教育的环境由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组成,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对待犯错的学生,应该多多开导、谈心、分析利害、比较优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自愿去改正。如果只是简单的训斥,制止其错误行为,这样能威慑学生一时,同时学生会敬而远之,不与教师沟通;当束缚放松时,错误会再次重现。

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

仅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还不够,还要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知识世界。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在行为方式、时间上受到限制,所以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

1. 让知识具体生动

在讲授课程时尽可能多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边都是知识。如夏天扇扇子,人觉得凉爽,是因为扇子扇动时加快了空气流通,使人的汗液加快蒸发,蒸发吸热,故带走了大量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的缘故等。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可以让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问题,只有能发现问题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解释或解决问题又能成为学习的动力。

2. 拓展教、学方式与空间

教学活动中除了应用常规教材、挂图、实验仪器这些载体外,还可以应用玩具、影像制品、网络媒体等。如用学生熟悉的溜溜球演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用胜利杯演示密度小的液体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上,用排球演示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影响。许多初中学生喜爱动画片,可以引导他们看一些知识丰富的动画,如《海尔兄弟》,在《海尔兄弟》第8集中主人公用手把冰熔化成凸透镜聚光取火,就可以演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在第75集中有在水中先听到远处台风的声音,说明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这样做既能弥补因教学地点、天气等因素制约不能做实验,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学习,且易于识记。

三、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实践活动

第2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1.1换位思考来理解老师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界上不存在一点毛病和问题都没有的人,在中学生的师生关系里,有时会出现师生冲突,这时无论是怎样的情况,学生首先要让自己平静下来,千万不能不顾场合顶撞老师,甚至有过激的行为发生,这样会使问题升级,铸成大错。想想老师有时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学生的负责任,也许有时语言会激烈些、或者是不是学生误解了老师等等原因,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冲突。但不管如何,中学生都要尊重老师,维护老师的自尊和尊严。

1.2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优越感强,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明显,有些学生不允许批评,也受不了挫折和批评,如果在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往往就会对老师产生不满、心中不悦,有时还会影响到其所教授课程的学习效果。

2、协调亲子关系

这里所说的中学生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青春期是人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容易产生亲子的冲突,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温暖的亲子关系。中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理解父母

首先,要看得起父母。无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他们的文化水平如何,他们都是在为社会同时也是为子女做奉献。理解和珍惜他们的付出,从心里感激他们。中学生对待自己的父母要尊重、平和,有事情要与父母商量,遇到父母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时,要与父母好好沟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能顶撞父母、与父母大嚷大叫,甚至有的中学生还与自己的父母来硬抵抗,让他们感到极度地伤心。

2.2关爱父母

从小事入手,养成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的行为习惯。主动做些家务劳动,平时多留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如果看到哪里不舒服,问一问,有病要陪他们去看病。父母过生日时,送上真诚的祝福,节日里多陪陪父母。2.3自我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也在成长,成长中我们既要做到与父母的良好沟通,也要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因为不远的将来,未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要注意从老师、父母、长辈身上学习他们的经验和阅历,汲取他们知识和教育,这些有益于我们中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提高。

2.4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

尊敬长辈要落到实处。比如:吃东西时,要先给长辈,出门之前要同家人打个招呼,公共汽车上要给老人让座等。

3、同伴关系

3.1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种交往方式最不好,最容易导致孤立局面。要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学会理解他人,要学会运用人际交往的“黄金原则”——即象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3.2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努力理解对方

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讲明你的想法,增进相互的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行事,伤害他人。凡事多为他人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并道歉,对他人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

3.3对待友谊需要真诚

进行人际交往要有一定的原则,要给予他人真诚的批评与帮助,要有一个真诚的感觉,建立起真正的、互帮互助、和谐有益的人际关系。

3.4交往方式要及时调整

当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时,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型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看不习惯的人根本不理,就显得十分幼稚,会造成自己的心理压力。

4、结语

第3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多普勒;声学;信号处理;仪表运放

中图分类号:TN9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1-0168-02

1 概述

目前,测量船舶运动速度的方法有电磁式计程仪、压差式计程仪、多普勒计程仪等方法。多普勒计程仪是根据相对运动体超声波存在多普勒频移原理,亦即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已经大量应用于测量运动体的速度,测量卫星速度也是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多普勒计程仪采用了声学换能器向海水中发射声呐,接收换能器收到海底回波信号后与发射的声学信号存在频移。多普勒计程仪测速原理如下图1所示。

在船底安装四个收发兼用的超声波换能器(如图2所示),分别向船首前方向和船尾后方向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超声波的波束俯角(超声波发射方向和船舶速度方向的夹角)均为α,发射的超声波频率为fT。假设船舶运动速度为V。接收回波的频率为:

同时,求航速对时间的积分就是航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多普勒计程仪的关键还是要求解回波信号的频率,发射信号的频率已知,根据回波信号的频率变化就能求解船舶航速。

2 多普勒计程仪超声波发射电路设计

船舶运动过程中受到海水海流的影响噪声比较大,超声波信号受到的船舶振动的影响比较大,造成在大噪声环境中提取微弱声波信号难度非常大。如何在恶劣环境中提取和分析声波信号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现有的多普勒计程仪的性能特点和实际使用经验分析多普勒计程仪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还存在许多提升空间。根据现有的信号处理理论,提高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有两个基本措施:一是提高发射信号强度,提高发射信号强度可以提高声波信号的穿透能力,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做到800VP-P电压幅度;二是采用超低噪声仪表运放作为信号放大前级放大器,可以从源头上降低噪声,提高信号质量。同时,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采用隔离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回波信号质量,避免高压发射信号的噪声进入回波电路。发射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

利用该发射电路,可以隔离换能器与系统电源。通过变压器隔离,升压产生高压脉冲,输入的高压直流信号通过MOSFET控制产生高压尖峰脉冲,经过变压器升压后产生更强的脉冲信号,驱动换能器发射声波信号。后级电路还设计了阻容电路,用于换能器阻抗匹配,减少谐波信号,提高声功率。

3 回波信号处理

高压发射脉冲激励换能器后产生的声波信号经过海水路径,浅水模式通过海流微生物层反射回来,如果声波强至大能够穿过海流通过海底反射。两种工作模式所测得航速不同,第一种经过海流微生物层反射的回波处理后得到的是相对海流的航速,称为相对速度。第二种经过海水到达海底反射回的声波信号处理后得到的是相对海底的航速,成为绝对速度。声波信号经过海水路径后到达接收换能器后包含了大量的噪声,接收换能器将接收的声波信号转换为声波信号,转换的电信号非常微弱,需要放大比较高的倍数。为了提高回波信号的回波质量使用高增益低噪声仪表运放。

处理后的声波信号如图5所示。通过声波回波波形图可以看出,经过差分隔离放大后的信号信噪比很高,通过将此高精度的信号送入后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保证了系统的整体精度。

4 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隔离变压器产生高压脉冲信号激励声学换能器,使用高精度低噪声仪表运放放大回波信号,通过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完全隔离,提高了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处理精度。为实现高精度的多普勒计程仪奠定了基础信号源。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可行,能够进一步提高多普勒计程仪的精度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第4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新课改小学教育基础教育小学生处于思想教育启蒙阶段,小学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课标改革推行以来,冲击了传统的小学基础教育,小学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小学基础教育是当前小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涵分析

要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了解新课改理念的内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关键。

1.新课改理念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上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贯穿整个新课程改革的始终。新课改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颠覆了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代表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得我国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成为可能。

2.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地表述了本次课改的具体目标: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三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在了解新课改理念的内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的基础上,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教学理念,引导自主学习

改变教学理念,引导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灌输,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普遍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基础教育教师而言,应积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实现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

2.注重教学过程,实施因材施教

注重教学过程,实施因材施教是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小学基础教育教师而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区别对待,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作业设计的坡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趣化教材,活用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多样地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鼓励小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让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生活知识,更易于小学生理解。

3.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也至关重要。在小学基础教育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必然趋势。对小学基础教育而言,通过科学技术推进现代化教学是小学教育的有效举措,是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的表现。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教育教学,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以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方式传达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无疑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教学内容。对小学教师而言,应结合小学基础教育的教材内容,制作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优化教学评价,体现以人为本

优化教学评价,体现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基础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校评价改革,是学生发展的力量源泉。就目前而言,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学评价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片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评价方式还客观存在。为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评价,要把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从片面注重学习成绩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注重从学生的心理素质、自主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教学评价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小学基础教育应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的内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引导自主学习;注重教学过程,实施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价,体现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虹.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2\]李瑞芹.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3\]隋娟.浅谈小学课堂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培养\[J\].商业文化,2010,(10).

第5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在计算机教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并不是很广泛。本文旨在研究案例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规律,如何在计算机基公共础课程中实施创新型案例教学法,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传统案例教学法

传统案例教学法是在的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案例进行呈现,并作适当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最后以共同完成案例。通过对案例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2.创新型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小论文期刊网期刊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占据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时间。相反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参与时间有限。问题的重点在于在学生从始至终是被动的接受案例,而没有真正的分析和理解案例。在创新性案例教学法中,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的活动。学生是参与者和案例教学的主体,不仅要参与案例教学环节,还要参与到案例的设计中。学生要事先准备好案例中的材料,由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设计案例,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案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学生引入一个他们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以及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更直观、更深入的掌握案例中的知识。那么创新型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

3.创新型案例教学设计

明确创新型案例教学特点以后,重点就是案例的设计。编写案例的基本要求如下。案例撰写的核心是学生:如何解决这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组的学生负责一个案例材料的组织工作,鼓励他们提出有代表性的案例,老师在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详细指导。每节课的教学中案例是由小组的学生自己讲解。学生讲解的案例一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包括要讲解内容、讲解方式以及如何讲解等。通过学生的讲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很集中,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对案例适当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等活动。

另外创新案例教学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立主题。学生再设计案例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案例的选择要符合知识性、趣味性、理论性要求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主题。

(2)不要分析,这是教师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案例的编写者只需要提供原始材料,不需要提供分析观点。

(3)是不要改编。案例是由学生提供的,是从他们角度出发。教师应该要提供编写案例的方法,对案例的选择提出意见,而不应该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改编。

4.创新型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步,请学生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讲解案例

摘要求和规范。并将手抄报作品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开始分析如何运用Word提供的图形处理工具设计、制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手抄报。

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方法。例如: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手抄报制作中需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完成这个案例。通过观察手抄报中插入的图片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素材的来源,各种图形对象的操作,为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接受询问,启发思考,必要时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这个阶段中小论文期刊网期刊网,学生根据手抄报的主题,要搜集制作手抄报所需文字材料和图片等素材。按照教师的提示和相关的知识点,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怎样插入图片?如何设置段落背景颜色?怎样制作首字下沉效果?

第四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和相关操作,归纳Word中文字的格式化处理,段落的排版,各种图形的插入和编辑,首字下沉,分栏,绘制图形等操作。这些知识和操作对本案例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并针学生完成案例的情况,指出不足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补充一些关于文字排版处理在本案例中未涉及到的知识,如Word文档的页面设置,页眉页脚的添加和设置操作等。

第五步,举一反三。结合案例知识点,进行拓展性训练,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例如: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本案例的学习的相关知识,制作一份电影的宣传海报。使学生学有所用,在本案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6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研究;心理问题;初中生;心理健康

本研究被试来自宿豫区实验初中、关庙初中、丁嘴初中、大兴初中四所学校,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问卷回收总数为389份,有效回收率97.25%。

1.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我们课题组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设计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诊断综合测量》量表,了解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本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共100题,每一问题有“是”和“否”可供选择,凡是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分量表分高于8分视为该方面有焦虑倾向;总焦虑分在65分以上,为高焦虑水平,视为存在心理问题。

1.2 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寻找新的突破点。

1.3 访谈法。通过对部分学生与家长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避免问卷调查带来的不全面性,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

2.调查结果 从调查情况来看,19.2%的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

2.1 初中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2.1.1 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1.2 意志优柔寡断、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耐挫力差。

2.1.3 性格方面:(1)自卑孤独型。这类学生在交际中孤僻、骄傲、交往范围小,不主动,不愿意同其他同学交朋友;(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抗挫折能力差;(3)自私狭隘型,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自我意识极强,易与人形成隔阂。在交际中十分看重自己的利益,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1.4 自身人格的不协调,不和谐。德、智严重分离。

2.1.5 青春期综合症。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初中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亦称为青春烦恼;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问题等。

2.2 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归因。

2.2.1 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1)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方法,他们在与同学相处时常遇挫折,或受到团体的压制,或受他人的排斥,或失去朋友时他们会感到痛苦与烦恼,内心极度压抑和焦虑,变得敏感、多疑和自卑,产生孤独倾向。

(2)自我评价不客观。初中生自我评价常受个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约。这种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结果,容易导致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性生理成熟与心理相对不成熟的冲突。初中生产生对性知识的探索以及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在不良社会环境作用下,就容易过分追求性刺激,给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使之处于悔恨、自责、自卑、焦虑不安等情绪状态中,长期下去容易导致过敏倾向以及身体症状等问题的发生。

2.2.2 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父母盲目追高,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2)家长重钱轻学的思想。特别是个体经营的父母,时常有意无意的灌输“拜金主义”的思想,宣传学习无用,给初中生带来消极的影响。

(3)家庭的溺爱。父母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溺爱或不负责任的说教,或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都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4)家庭分裂的创伤。父母离异,孩子会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2.2.3 学校教育不足的影响。

(1)学校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教师由于一味地追求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造成一些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2)教育者缺乏对孩子必要的理解、宽容,在情感上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在情感上得不到青少年的认同和接纳等。

(3)有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教育方法不当,不能够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对犯错误的学生缺少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其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4)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表率作用差,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没有做到,起不到应有的榜样作用。

2.2.4 社会方面。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由于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而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被学生负面的接受了。由此造成中学生长期接受的传统教育与当前转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冲突。使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

3.结果分析 我们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实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培养初中生健康心理。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对初中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对初中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独特的价值,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校应该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创造良好的条件,如良好的教风、班风、学风、校风,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课外文化生活等。

教师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只有近距离的接触,才能真正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影响和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培养其自信心和进取心。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关注他们,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方式和心理品质,提高初中生的交际能力。

3.2 抓好学科渗透,培养初中生健康心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培养初中生健康心理,激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如:课堂上面向大多数;给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发现闪光点,目标定小点,活动多一点,反馈快一点;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持以恒心。

3.3 建立和谐亲情,优化初中生健康心理。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尽量与家长保持联络,共同讨论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并注意调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也可组织家长相互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和经验,以增强教育的效果。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和谐的亲情关系,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4 建立心理档案,消除初中生心理障碍。为了及早发现初中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以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给特别学生建立了个人心理档案。对个别心理障碍严重的初中生进行个别辅导,制定分阶段的努力目标,目标实现情况及时载入档案。

3.5 学会心理自我调适,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教师应指导初中生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指导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1)学会放松。如当感到焦虑忧郁或紧张不安时可用呼吸数息,听音乐、下棋等来转移自己的注意。(2)与人谈心。在学校可以找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初中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综合以上的结果与分析,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为:19.2%的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工作有待改善。

4.2 教育建议。

4.2.1 对学校及教师的建议 。

(1)加强研究者的理论学习。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引领初中生健康成长。

(2)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健康心理。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稳定性的心理训练,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3)家校联手。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家长交流,家校联手,引领初中生健康成长。

4.2.2 对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议。

(1)家长要正确地爱孩子,搞好家庭教育。

(2)初中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我们要呼吁整个社会的关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

参考文献

[1] 《学校心理学》 俆光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生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实施的主要平台,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然而,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大多是“从属学科、以科建室、封闭管理”的模式,在建设上存在着投资分散、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功能上存在着实验技术落后、学科间缺乏交叉联系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与现行医学教育改革目标十分不协调[1]。为适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三峡大学医学院整合原有的各课程实验室,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负责管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及科研平台,并构建了实验室人、财、物统管共用、统一调配的新型管理模式,旨在促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新型管理模式的目的与意义

构建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实现资源共享,统管共用,合理调配,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体制和制度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不断深入,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求医学实验教学理念也应随之转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融合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构建新型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可使开设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成为可能,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有利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建立新型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和思路

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基本目标是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能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交融的实验教学平台,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提供条件保障,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层次,保证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基本思路是: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实验内容分群建设,统管共用,全面开放,采取多样化灵活有效的手段,鼓励各学科课程负责人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同时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也要引进高学历的专职实验教师,促进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最终形成以实验中心牵头,各学科参与,共同完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结构体系、人员配置与职能分工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包含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两部分。目前教学实验室平台分为病原学、机能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形态学四个功能实验室模块。每个实验室模块按课程配备有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共12人,主要负责全院的实验教学准备工作,模块内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中相互协作,实行既有专业分工,又有相互合作的工作模式。同时每个实验室有一个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安排各课程的实验准备、实验材料请购计划的制定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相关工作。

科研平台目前分为2个部分(见附图),一部分是国家级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与省级药理学实验室研究平台,该平台设有独立的实验室主任,受医学院直接管理;另一部分包括省级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形态学研究平台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由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管理,配备有3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为学校所有教师、研究生和学生的科研需要服务。同时也对外单位的科研需要提供服务,发挥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能。

四、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初步成效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新型管理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诸多困难,解决了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初步显现了新模式管理的优势。

首先是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体现了优势。新的管理模式可以集中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验室建设;可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实质性整合和统一再分配,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浪费,杜绝重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支,使有限的教学经费得到了充分利用,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比如通过集中财力一次性解决了解剖学骨标本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次性购买了实验教学急需的病理学和组胚学切片、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涂片等等,改变了以往凑合着用的局面,解决了实验教学的燃眉之急。随着教学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与发展,这也必将导致实验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有利于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上台阶。

其次,新的管理模式对科技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中心成立之后,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了大的调整,将原来各学科分散的科研用房集中,腾出6楼、7楼和部分3楼实验室作为科研平台,并按学科和功能分区,建立了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研究平台、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形态学研究平台以及肿瘤研究平台等,所有科研平台均对全校的科研需要者开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利的科研条件和管理有序的研究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科技工作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由于实验室用房的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有效改善了科研用房和教师办公室用房,使医学院原本紧张的用房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五、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人才和人员结构问题。实验室建设离不开实验系列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建立一支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实验系列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实验中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而一个合理的实验系列人才队伍,既需要可以参与实验教学,并能牵头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实验教师,也需要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技术人员和能够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自行制备实验用材、教学标本、简单修理仪器的专业技工。多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可以各尽其能,合理分工,使实验中心的各项工作都有最合适的专业人员去完成,以保障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运行。然而,目前我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共有18人,其中实验中心的主任由1名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2名副主任来自教师系列,主要负责实验中心教学和科研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余15个实验技术人员中高级实验师5人,中级6人,初级3人,技师1人。而硕士研究生学历仅1人,本科学历4人,专科7人,中专及以下3人。50岁及以上3人,45-50岁7人,35-45岁2人,35岁及以下3人。可见人员结构现状是职称较高,但学历较低、年龄偏老化,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很难适应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实验中心在多个岗位都急需引进新人,尤其是高学历实验系列教师。此外,有些特殊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如解剖学实验员也极度缺人,因为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限制了愿意从事该岗位的低学历人才进入,以致有些工作甚至无法有序开展,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是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医学教育成本很高,因为要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就需要足够的人体尸体供学生解剖;要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就需要开设大量的动物实验;要让学生学会揭示生命的奥妙,就需要让学生学会检测和分析人体的各项生化指标、免疫反应、细胞状况等等技巧。这些实验的开设就需要大量的实验耗材经费和先进的高新仪器设备经费。此外,还有实验室网络建设以及实验系列人员的知识更新、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都需要经费投入。而目前的实验教学经费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8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一、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之后,地理教学已经转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转而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强调了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与科学化。地理教学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构建至关重要。新课改对地理教学内容的调整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传输,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地理教学的内容涉及许多专业性的词汇和知识,学生有时候不能较好对知识进行吸收掌握,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加之传统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不高,进行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大大降低。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使学生主动了解地理知识,加强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意义。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将地理知识活学活用,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就会不断提高。

3.注重地理教学的现实意义

地理教学的实际意义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合理地运用在生活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实际上,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助力生活,地理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注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略其现实意义,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因此,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除了将地理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更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合

运用。

二、如何加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1.以人为本,改进教学模式

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采用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学生进入高中的迷茫时期,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虽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推动教学进程的主导作用,但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整合教学内容,从而使初、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自如。

2.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的。学生只有意识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不同,主动发掘潜在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弥补不足和加强基础的方式,主动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才能使初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因此,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如,针对课本上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深度挖掘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明白其中的规律。另外,也可以使用制作图表,将重点知识更加清晰详尽地表现出来的方法辅助学习。

3.教育部门加强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的重视

第9篇:基础心理学研究范文

摘  要:物理对当今人们的生活来说是意义重大且不可或缺的,但是人们对于物理的认识并不完整,甚至很多人认为物理简单到就是计算工具。物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也至关重要,但是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同样不完整,甚至大多物理生学习物理都单纯为了应对考试。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民族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业生涯的重要学科,其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教育教学应该如何调整以培养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广大教学工作者们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这些都将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重要性,策略。

 

文中引: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教师首先具备能承担起这个任务的能力。对中学物理教师来说,在思想上要牢牢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初中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落实义务教育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培养初中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初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研究

先从我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讲起。我和同事一起去理发,闲聊中,理发师了解到我和同事是物理教师,于是一边理发一边滔滔不绝开始讲述他的物理学习生涯:初中的时候,物理成绩还比较好。但是到了高中,内容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抽象,让他觉得无所适从,最后靠瞎蒙得到相应的答案,勉强能及格。讲到现在,他说很庆幸,不用再接触物理了。同事听后万分感慨。回学校的路上,他对我说:“虽然他现在看似不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素养也能正常的生活,在社会立足,但是他对于物理的认知,会影响他潜在能力的发挥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局限了他在生活中因为物理而带来的乐趣。”听完,对于同样教学物理的我来说,感受颇深。“是啊,物理素养和阅读素养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不能因为不是作家,就不去阅读和写作。这种素养的有无,会直接影响他生活的质量。”那么,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业生涯的重要学科,其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教育教学应该如何调整以培养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广大教学工作者们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这些都将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内容。

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出,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新的使命。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的、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应用型学科,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文化是其核心的诉求,中学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在目标上是以培养具有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首要目标。二、在特征上必须具有物理基本特征、必须掌握初中阶段相应的物理核心知识 。三、在内容上应该包括物理文化的渗透、物理思维与物理态度的培养、物理基本能力的培养等。

二、培养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价值。

一、培养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中学物理教育来说,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出,标志着素质教育新阶段的到来。落实物理信息技术素养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训练简单机械的应试技能向培养学科信息技术素养转变,将传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性、终身性学习方式转变,将单一的学习环境向创造新型学习环境转变,这不仅是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中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学物理学科的总体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中学物理教育中却广泛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如学校仍然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思想品德教育流于表面,物理教学中很少渗透物理文化,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培养中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教师首先具备能承担起这个任务的能力。对中学物理教师来说,在思想上要牢牢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三、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和技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就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物来说,无一不对自己从事研究的项目充满兴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兴趣是他们事业成功的起点和动力。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物理本身的美,教师的教学魅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从而夯实“双基”,收获素养。

2、挖掘物理思想,巧妙应用于教学。

物理教学包含两条主线:其一是明线,是指物理知识,白纸黑字“袒露”在物理课本中。其二是暗线,是指物理思想,潜移默化“渗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传统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明线,通过说教式的教学,灌输给学生知识,应对考试,导致学生虽有物理知识,却没有物理能力,能取得高分,却不能解决生活问题,知识沦为“行尸走肉”的“摆设”。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现下人们更加注重暗线的教育,开始从本质上认识并教学物理。教师只有深入的挖掘物理知识的思想,才能正确的选择并科学、合理、灵活的应用教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掌握必需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得到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提高。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而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却是长远的,却是能够让学生受用终身的。

3、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性。

物理科目素以严谨、抽象著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却反映的是普遍意义上的规律,相比较于实际来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也正是由于这一“浓缩”导致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产生了隔阂,也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隔离开来,导致学生虽有知识,但却不会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就是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养成一种思维习惯:不迷惑于表面,从本质上看问题。但是如何让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呢?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变式教学,实质不变的基础上,变换问题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说明,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思维性。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想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多下工夫。在讲授新课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作为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感受到的物理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数字、公式和定理,而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工具,并感受到物理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物理对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和物理需要,从而积极地进行物理学习,得到物理思维的锻炼。当学生面对生活问题,能够自然而然地用物理知识解决时,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就得到培养和提高。

5、改革评价体制,提高物理信息技术素养。

物理教育的评价对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导向、激励和管理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细化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作业,也要宏观到综合实践、成长记录等多个方面。倡导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纳入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人到评价主体中来,促进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的科学化。

初中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落实义务教育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培养初中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施久铭,信息技术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