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有关心理学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心理学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心理学的知识

第1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18-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各种服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上个世纪典型的医学模式是以治疗为主要手段,护理的工作基本上只是按照的嘱托进行,从本质上说这只能算是治疗的延伸;而最近十几年,护理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上、身体上进行全方位的、全新概念的护理,护理人员形成自己护理的独特概念,,建立成功的护患关系。本文对本院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临床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本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 的322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男性181例,女性161例,年龄28岁-85岁,平均年龄为(51±8.34)岁,体重为56.34kg-86.48kg,平均体重为64.08kg,其具体的心血管疾病分布是:高血压101例,冠心病157例,心脏衰竭49例,其余15例为脑出血。将322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分成了两组研究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其基本生命特征血压、脉搏、心跳等进行常规的监测。

1.2.2 研究组护理 研究组的护理方式除了传统的护理方式外,还采用了个性化 的优质服务护理模式,具体的护理工作:对每位入院的患者提前安排好护理人员,并进行分组,每组都有相关负责人进行监督,确保提供患者优质的护理工作。对于刚入院的患者由于环境的特殊性,患者往往有紧张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要把医院 的情况介绍给患者;临床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定时查房,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教育,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进行调查并找到,然后由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将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当前的疾病治疗技术和方法、治愈率等告知患者,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要以"服务患者"为宗旨,满足患者的精神护理需要,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3 评价指标

对本文中研究的32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的亲和度、、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以及护理工作的积极性等,并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放的调查问卷全部收回,用优秀、一般、差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对相关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在患者满意度调查方面:对照组结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而研究组为97%;在护理服务行为专业性方面:对照组认为护理服务行为专业性为76%,而研究组为98%;这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的差异(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居民 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致使我国心血管患病率持续上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传统的护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护理工作的需求,最主要的是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只是机械的 执行医生的指令,影响了治疗的进展,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致使出现了大量的医疗纠纷案件。在新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本"的原则下,护理工作的效率明显的提高。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下,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病情、患者的心理压力源等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存在焦虑、紧张以及不安情绪的患者要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争取患者早日康复。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注意患者社会支持的作用,劝解患者的家属及其亲朋好友鼓励患者、安慰患者。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较高的道德素质,对于建立良好的患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本研究中可以得出,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仅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玲,周荣,李柴阳.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体会[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1(03)

[2]杜杰,张玉梅. 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36)

[3]李素贞. 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04)

第2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关 键 词: 新升本院校;学分制;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5-0073-03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至少已有30余年的历史,在教学资源比较充裕的大学其优越性已充分显现,运行体系也接近完善,而在教学资源相对稀缺的学校其运行则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新升本的院校,运行中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本文拟结合河北省内一些新升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学分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优化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一、河北省新升本院校学分制管理的现状

截止目前,河北省有近20所院校由专科办学层次升格为本科办学层次,其中时间最长的不到10年时间,时间最短的还不到1年时间,仅2013年刚升本的院校就有3所。新升本的院校当中,多数学校在专科阶段并没有实行过学分制,有的学校即使实行过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更多属于学年学分制。新升本院校在学分制运行管理经验上显得十分欠缺,在教学资源调配和使用上显得捉襟见肘,在学生选课自由度和学习效果方面还不十分理想。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与学分制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够成熟。 学分制管理制度是学分制运行的基础和前提, 一些新升本院校在没有任何学分制运行管理经验的情况下, 为了尽快将学分制落实到本校的本科教学中, 往往会照搬某一学分制运行多年的院校的现成制度, 导致管理制度与学校自身的实际运行环境脱节、 制度形同虚设的结果。此外, 作为学分制运行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时间仓促也无法达到完善, 没有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没有与培养目标相切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而是根据学校现有条件进行设置, 导致教学内容未能得到有效更新, 教学水平和层次达不到本科教学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实现。

2. 学分制正常运行的资源需求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师资队伍规模、质量难以满足本科办学要求。新升本院校之前为了达到升本的要求, 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校园面积的扩大和固定资产总额的达标,而教学用房的面积与数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数量、实验室的数量等与教学相关的指标往往被忽视。这导致新升本院校学分制运行所必须的教室资源、多媒体资源、实验室资源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一些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无法上, 有些实验课学生无处上,排课成了许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头疼”的问题。新升本院校的教师队伍首先表现为数量上的不足,升本与扩招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新升本院校基本上保留了原先的专科办学层次,升本后的几年时间内专科招生的规模有所压缩但幅度不大。原先的师资队伍既要迅速转变角色,实现由专科层次教师向本科层次教师的转变,又要继续担任原有专科层次的教学,这给身处其中的教师确实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生师比更加超标;二是教师难以完成角色的转变,抽不出时间进修学习,也很难有时间研究本科教学的规律和特征,难以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3. 学生自主选课、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得到有效调动。由于受教学资源和师资规模等条件的限制,新升本学校不能安排较多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往往十分有限,而且还可能被学校附加各种条件,其结果可能是学生选的课程并不是自己最想学的,“选课”成了“被选课”。再有,新升本院校学分制实施方案中基本上没有设置辅修专业的内容。学生入学时录的什么专业,大学四年只能学该专业,想转专业不太容易,条件十分严苛,而想辅修其他专业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学生能够自主的空间十分有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

二、 优化新升本院校学分制运行的思考与建议

1.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分制管理制度,注意对学分制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新升本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和好的管理制度,同时更要考虑本校的学科及专业特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资源分布状况等因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校的学分制相关制度。制度出台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将制度变成摆设。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一定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阻碍制度执行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进,如果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则应及时修改制度。比如,许多本科院校都实行导师制,用以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学习目标,为学生选课提供参考意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指导等。导师制的实行及导师的配备可以为学分制的有效运行起到推动和保障的作用,不失为一种好的制度,新升本的院校完全可以借鉴。但给学生配备导师在教师资源相对紧张的背景下,无疑就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应设立与导师制相对应的教师工作量认定与考核办法, 将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和效果纳入业绩考核的范围,对优秀导师给予奖励。只有各项制度都健全和协调了, 学分制的运行才会顺畅和有效。

2. 打造适合本科教学的教学团队, 促使教师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转变。(1)新升本院校需要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教师数量不足会导致教师教学任务过重, 从事进修学习和教学研究的时间不足, 教学水平提升缓慢及教学质量下降,解决办法主要是加大教师引进的力度, 用优厚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吸引优秀的教师来校工作。(2)新升本院校要解决教师结构的问题。 新升本院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都不太合理,高职称、高学历、“出身名门”的教师比例明显偏低。为了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鼓励教师加强科研。改变过去专科时期只重教学不重科研的传统习惯, 尽快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层次。 教师的科研成果多了,晋升职称的问题就能按期解决了。二是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教师原有的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已不能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 时间长了低学位的教师就可能被淘汰,要提醒教师增强压力意识,积极考取和攻读博士学位。三是把好教师引进关。引进教师时优先考虑引进“985”、“211”等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以优化学缘结构, 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而且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人才以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3)激励与约束机制配套使用, 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 新升本院校的教师短期内仍习惯于专科阶段的教学思维,多是采用“满堂灌”和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习惯的转变需要借助外力, 学校应适当出台强制性的措施以增加教师的压力, 同时也要给教师思想的转变提供良好的环境。 如多安排教师外出培训或学习, 请知名大学的专家做教学思想观念方面的讲座, 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等, 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再要求教师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使课堂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 从而最终实现教师队伍的转型升级。

3. 增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 适时开设辅修专业。新升本院校普遍存在选修课比例偏低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室资源相对不足, 选修课相比必修课要占用更多的教室资源。 为解决此类问题,学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压缩行政用房基建方面的开支,将节余的资金用于新建教学楼、实验室和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缓解教室不足的压力。另外,新升本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相对单一,学校所能开出的选修课往往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学科,学生可能不感兴趣,但却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学校应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使选修学科的覆盖面更广,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再有,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专业,在大学四年可以拿到两个专业的学位,从而增加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就业的适应面,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率。

参考文献:

第3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心血管病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29-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医疗改革也不断深入,人们对疾病诊治的质量以及生命质量更加关注,因此,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护质量势在必行。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开始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1],我院心脑血管内科被选为示范病房之一,切实展开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心脑血管病房120例患者进行尝试实践,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心脑血管科的120例住院病人作为护理对象,并以此作为观察组。男性76例,女性44例,58~84岁,平均(64.6±6.2)岁。科室共有33张编制床位,护理人员12名。床位和护理人员的配比约为3:1,符合卫生部的标准。护理人员的年龄为19~42岁,平均年龄(26.3±2.5)岁。学历构成为:大专9人,本科3人。职称分类:护士9名,护师 2 名,主管护师 1名。工作时间为3-15年。此外与2010年我院心脑血管科120例住院病人作对照组研究对象。男性68例,女性52例,17~80岁,平均(53.0±5.9)岁。共有33张编制床,11名护理人员。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6.5±3.0)岁。学历构成为:大专9人,本科2人。职称分类:护士9名,护师 1名,主管护师 1名。工作时间为3.5-15年。经对比,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展开护理。观察组按照国家卫生部门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给予系统的优质护理。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点。

1.2.1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小组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需要要良好的团队力量作为支撑[2]。因此,我院心脑血管内科专门建立一个领导小组,主要以护理部门的主任为中坚力量,下级又分为几个服务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专门负责其所在小组的护理服务指导、检查及监督工作,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护士的优质护理质量,需要对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相关的《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护士条例》等[3],以提高其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工作热情。同时提供平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护理水平,对提高护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4]。

1.2.2进一步健全科室护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科室的护理制度对规范护理流程及护理操作具有较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配合“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我院心脑血管科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分级护理的需求,对各个班的工作内容及时间进行调整,例如:值夜班的护士在早上7:00帮患者准备好洗脸水,7:30由4个组责任护士进行清洁护理。按照病房患者的人数及工作量大小实行机动排班;晚间、晨间的护理要落实到个人,做到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充足的人员当班。制作专门的工作表格,每人每天所做工作的项目要进行登记,并且记录详细流程,这些记录在案的资料方便日后考核和翻查,此措施也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克服一些懒散、粗心等问题[5]。

1.2.3实施包干责任制

在病区内实施包干责任制,主要指将患者分给指定的护士负责其护理工作。增加责任护士的人数,我科为由原来的3人增到4~5人,1名护士大约负责8~10个病人。每名护士对所负责病人要包干到底,日常的吃、喝、住、行、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均要全盘负责。责任护士早上7:30上岗,首先是处理患者的排污物,然后协助患者洗漱,晨检之后安排早饭,整理床位,更换被褥等。待患者进餐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进行相关检查或安排其服药、输液等。8:00参加晨会和床头交班。下午主要进行日常的健康护理,例如洗脚、剪指甲、刮胡子等。每个星期协助洗头两次,擦浴一次。对于生活无法自理者,需要每天给予会阴清洁护理,协助更换衣物等。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生活护理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建议家属只陪不护,一来防止出现差错,二来,可以减轻家属负担。

1.2.4对护理人员实行定期考核

为了评估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对护理人员实行定期考核是重要途径之一。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和条款,对考核中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思想教育,并安排表现优秀的护士或者护士长进行临床指导,通过耐心、细致的帮助令经验不足、表现差的护理人员有所改进[6]。此外,在病区内设置护理服务的建议本及监督信箱,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访问,收集患者的宝贵意见及调查期满意程度。根据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反馈不断完善相关护理工作,令护理服务呈现出更优质的一面,不断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 ±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对对照组患者及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夜间陪护率为28.33%(34/120),对照组为73.33%(88/120),观察组的夜间陪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属的陪护压力和负担。在1年间,观察组的护士与患者发生投诉7例(5.83%),对照组为21例(17.5%),因此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投诉率相对更低。通过患者出院的护理满意率调查,观察组满意116例,占96.67%,对照组为81例,占67.5%。两组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我院心血管内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试点,主要参照卫生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及目标,主要实施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小组、健全科室护理制度、改善病区环境、加强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等措施,促使心血管病房的护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加强技能学习与训练,以最好的心态护理病人,凡事以病人为先,悉心照料,使病人获得家庭般的照顾,加速疾病的康复,使其对护理更为满意。本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其中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获得较大提升,护患纠纷率较低,为5.83%,而对照组护患纠纷率则相对较高,为17.5%,二者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综上所述,在病房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配合多种优质护理途径,能够有效改善病区环境,改善服务质量,缓和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命,是一种适宜推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美荣,张继萍 .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心血管病房的实施[J].全科护理, 2011,09(35):3285-3286

[2] 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9-10.

[3] 梁新芬,白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 [J].全科护理,2011,9(8) :2043-2044.

[4] 李芳,连玉红,郑玲,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中的体会[J].价值工程,2010,2(31) :305-306.

第4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高师公共心理学肩负着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素养的重任,必须以培养师范生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优化其课程体系。首先,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的内容必须具备实用性。具体来说,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师范生正确的心理学的观念,为师范生指明了思考教育、教学中心理学问题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师范生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技能,使师范生能迅速有效地组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技能,解决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其次,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必须具备最优化的结构。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规律,课程的结构是形成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高师公共心理学的课程结构要有利于迅速形成良好的心理学的认知结构,有利于调动师范生学习公共心理学的积极性。

2.现行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评估回到本文目录

现行的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各高等师范学校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公共心理学体系,但这些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与评估。

从现行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内容来看,阐述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内容十分详尽,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性内容则非常单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十分严重。其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对心理学概念、原理进行哲学式的阐述多,对心理学概念、原理的操作性的阐述的少;对一般意义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教育活动中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控制的操作性知识少;要求学生对心理学的概念、原理进行阐述多,要求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践问题的技能训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师范生解决教育、进行工作中心理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现行公共心理学课程内容陈旧,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现行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关系甚远,对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另一方面,有一些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而进行的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心理学观念,没有被吸收进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来看,现行教材大多采用以所引入的心理学理论为主线方式进行编写。现行课程体系涉及到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等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论,而心理学每一分支学科理论又自成体系。以心理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的理论为主线编写教材,使教材形成了“条块分割”的现象。这种编排方式,似乎有助于师范生掌握心理学理论体系,但是,师范生所学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学知识则支离破碎,不能形成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为核心的、完善的认知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妨碍了师范生形成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能力。

现行教材多以理论为先导,引入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这实际上是使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际适合理论的学习,而不是使心理学通论适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这难免使人有一种“削足适履”的感觉,也限制师范生公共心理学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师范生学习高师公共心理学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现行的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不是一个优化的课程体系,难以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对高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加以改变。

3.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回到本文目录

根据面向21世纪高师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对现行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分析与评估,笔者认为,要建立优化的高师公共心理学的课程体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师范生确立面向21世纪的心理学观念为目标,优化课程有关心理学理论的内容。在现行课程体系中许多内容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理学观念问题,例如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观念、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观念,等等。这些内容对帮助师范生确立面向21世纪的心理学观念有一定的作用。对这些内容要加以提炼并予以保留。同时,面向21世纪,师范生还应确立学会学习的观念、学会创造的观念、学会生存的观念等。这一些在现行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应该加以引入,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第二,以培养师范生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年龄为最终目标,加强课程中有关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内容。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问题的十分复杂,要求高师公共心理学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高师公共心理学只能主要地对一些一般的、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同时,还要让师范生了解如何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之外获得心理学的指导。具体来说,有三项任务:首先,高师公共心理学必须揭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如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个性形成的规律等。这是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依据。一方面,要坚决删除现行教材中对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吸收那些与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关于学习不良的研究、关于问题行为的研究等。其次,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师范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编写教材时,应减少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内容,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的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再次,公共心理学要应提供可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影响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心理学的背景知识,让师范生学会确定心理学问题所涉及的领域,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从相应的心理学著作及心理学专家那里获得心理学的帮助。

第5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1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作者:原田玲仁,日本,喜欢标新立异,于2003年创建名为“木瓜制造”的企划制作事务所,该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编辑、设计等,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已涉足电影、娱乐、餐饮和体育等诸多行业。原田玲仁灵活运用色彩学和色彩心理学,为多家企业进行色彩搭配策划和Logo(标识)设计,深受好评著有畅销书《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该书上市4个月狂销20万册。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你一定认为心理学枯燥无味,甚至有点危言耸听。但是你读过作者的序,你就会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找到这本书的定位,马上就会知道是不是你所需要的书,你会从中找到怎样的知识和乐趣。作者在序中这样写道:“走进书店,在心理学书籍的书架前,您会发现有关心理学的书种类繁多。这可让有心研究心理学的读者犯了难。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心理学读物可真是不容易。内容太简单吧,读起来不解渴,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内容太难吧,又不好理解,读着读着就失去了兴趣。对于读者来说,浅显易懂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则学不到实在的知识。其实,只要表现方法运用得当,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也不会再显得枯燥乏味。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努力为大家编写了一本‘既浅显易懂,又富有内涵’的心理学读物。《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中心,辅以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和最新的报告数据,可以说是一本‘心理学入门读物’”。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成为日本最热门趣味心理说明书,日本亚马逊书店五星推荐,心理学入门类第一名。166个趣味心理学话题,逸闻趣事式讲解,只看漫画也一样学得会。注意:内有恋爱达人心理学、解梦大师心理学、颠覆血性说明书的性格心理学!都是让你感兴趣的好玩心理学!专拣逸闻趣事作例子,都是好玩的心理学!

2 心理操纵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

作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尤文・韦伯和约翰・摩根,在美国心理学协会159位心理学家的协助下。运用人类行为模式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对许多政界精英、商界精英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运用的“心理操纵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心理操纵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中对这些识别并操纵人心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和分析,揭示了一些人极具说服力,而另一些人却容易接受他人暗示、冲动地顺从他人背后的心理根源。

《心理操纵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是为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你量身打造的。你可以通过书中大量生动的事例,了解到人性的复杂及其根源,学会如何洞察人的心理,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另外,你还可以了解到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同学、亲人、陌生人等周围最常见的人相处,懂得如何洞察他们的内心,并自信自如地与之交往,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6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与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化。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意识到行为,又回到了意识,似乎转了个大圈子。但是,通过这一循环过程,研究方法论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冯特的自我观察报告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并没有错,但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只能依赖被试的自我观察这种原始的方法,显然缺乏科学的依据,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给心理科学留下的一大笔财富,即它的研究方法、仪器、测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学家还有不少人在使用着,行为主义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当今教科书里广泛引用的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心理过程,而有关人格结构和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王国。从这个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纵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确定的目标,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是“欲速则不达”。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研究的技术手段,若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对象和范围,甚至在指导思想上“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话,仍然会事与愿违。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前车之鉴。

时至今日,心理学的学派之争已基本结束。心理学对感觉研究基本上已经有了较一致的结论;有关知觉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而记忆和思维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探索;至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发展看来困难更多一些,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情绪心理学在几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着研究,从认知、生理、环境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开人类情绪之谜。关于动机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尔的驱动递减论、勒温的场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海德、凯利以及维纳的归因理论等主要流派所占领。但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更加强调了对人性、人的价值与人的潜能的研究,并力争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马斯洛特别强调了整体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复研究法(iterationtehnique),即以整体观为前提,通过实验来理解各有关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还特别重视对个体的研究,认为一般规律不能直接推论个体的特点,而由个体的研究却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规律。一般规律只能帮助人们去理解个体,但解决个别的问题仍需要用个案法的整体分析手段[5]。

由此可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就目前来说仍尚未达到一致的认识,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研究领域的各种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共存于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由不同方法论所指导的各种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时并存。首先应该说,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心理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在对待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上,就像对待任何科学一样,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单一的研究模式去人为地强制性地统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在是一种最复杂的现象,它有着许多不同的水平、层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研究决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方法去处理。但也不应该用“随心所欲”的态度去对待。如何形成一种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论,是科学心理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主要阶段

所谓方法论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究工作的模式,库恩(T.S.Kuhn)称其为“范式”[2](P167)。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方法论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构造主义的自我观察的方法——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论

以冯特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是与间接经验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意识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知识而非经验本身。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研究人的经验的科学,因而心理学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观察这种直接经验。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才能观察到自身所体验的经验,所以心理学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观察的手段(亦称内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学研究的这一观点和方法论思想在冯特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的工作中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他认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自我观察者才能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被试。

这种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论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术受到了许多批评。因为内省法只强调以被试、而且一定是需经严格训练的被试的自我观察报告为依据,其结果不仅无法达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和偏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消极的影响往往就是他们所规定的训练产生的。此外,他们还力图排斥同时期出现的其他一些心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研究方法、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这就使得自我观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发展,其结果则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论所取代。

2.机能主义的多样化研究方法——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只对直接经验进行自我观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现实地解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如何发生、发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在它受到批评的同时,先后在西欧和美国产生了机能主义心理学。以詹姆斯(W.James)为先驱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强调心理学在人类实践中的应用,主张心理学不仅应该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还要研究动物心理、儿童心理、个体差异和变态心理等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采用了描述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和生理实验法等。虽然机能主义心理学并没有完全放弃内省法,但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强调了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重视心理活动在操作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探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应用研究方法,不仅弥补了内省法的不足之处,而且推动了心理学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为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临床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到来打开了大门。

3.行为主义的极端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以操作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由华生(John.B.Watson)所开创,后为斯金纳(B.F.Skin-ner)所发展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对意识的研究,坚持只有能被观察到的、可予以客观记录和定量化的行为才符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标准和原则。这在实质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学中所倡导的操作主义观点作为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并以此指导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反叛,在方法论上继承和发展了机能主义心理学重视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原则,彻底抛弃了对意识的内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终成为一种“没有头脑的心理学”。由于行为主义在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上的极端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偏见,使它无法对行为产生的心理和意识等有关人的内部过程作出完整的、客观的和全面的解释。但是,它所发展起来的一整套能精确控制、测定行为的研究技术和方法,还有它对环境、刺激条件以及行为反应变化的关系所作的客观描述与精确的测量,使心理学彻底脱离了仅仅只能依靠被试的自我报告这一缺乏客观依据的非科学状态,成为一门能为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能对人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规律进行测量、预测、控制的实用性科学。诚然,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机械论思想否定了心理学对人的意识和心理活动内部过程的研究,从而最终把自己推到了发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却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其他一些反对机械决定论的心理学,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4.完形主义的整体方法——以现象学和场论为指导的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作为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个对立面,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与行为主义完全不同的一条路。格式塔心理学在康德(I.Kant)哲学的影响下,强调人的知觉的完整性和组织性,反对去寻找心理和意识中的“元素”,认为应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经验,而人的这种直接经验是按原来的结构被接受的。对于这种整体的经验,如果强加分析、化整为零时,其原有的整体性就会被破坏。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坚持1+1>2的观点。这在当时把心理现象分解成基本的组成单位的研究倾向中,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并对其规律(如知觉的组织原则)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受物理学场论的影响,采用拓扑学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独树一帜的是勒温(K.Lewin),他提出的行为函数:B=f(E,P)发展了对人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推动了社会心理学中有关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发展。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一种方法论工具,现象学的观点被认为可以用于对人的主观体验进行科学研究,并弥补那些只注重行为的实验数据的不足,它主张对经验采取自然的整体观点,从而获得了知觉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现象学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对于某一研究者运用这种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难判定的”[4](P524)。

5.计算机模拟与类比方法——以信息论作为主要方法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论来解释人的心理过程。计算机科学为现代认知心理学探索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过去无法“看到”的心理操作过程得以模拟和表达。认知心理学纠正了行为主义否认意识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错误倾向,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对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对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用计算机和程序软件的操作和运行来模拟和解释人的心理过程,确实是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具有历史性变革意义的进步。但是,这仍然是以机械论的观点去研究人,把社会的人简化为机器的人。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释和真实反映人的实际心理活动规律。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尚有许多困难。也许是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尚未达到科学心理学所需要的程度,或许未来能制造出完全类似人类的机器人,心理学家也许就能从中破译出人类所有心理活动的秘密和规律。但是,现象学家休伯特指出:没有任何脱离肉体的机器能够赛过人类的意识,因为它缺乏每一个人所特有的那种与世界紧密结合的共同发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5](P25)。

三、科学心理学研究发展中新的方法论构建与整合

无论是否意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总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同样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决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选择。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当技术还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时,对原有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加以重新选择,寻找某些子目标以现阶段可实行的手段先予以解决,然后再对总的目标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辩证的研究、分析和归纳。鉴于心理学的历史经验,心理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论。例如,朱智贤等人曾提出过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构想。在其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6](P52-58)。研究心理现象,首先要对人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并不能替代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体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摆脱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过去的许多学派,虽然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都由于他们在哲学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所取代。特别是在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时,就更有必要对人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指导思想进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论的错误,弥补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类似行为主义的错误。同时,也能使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有了正确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还需要形成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备和达到的条件的制约。在经历了科学研究的微观阶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向宏观阶段——整合研究迈进的趋势。有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香农的信息论和维纳的控制论,即所谓的“老三论”。而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所谓的“新三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理论和托姆的突变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为现代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提供了有用的思想。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出自心理学,但对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学派系林立、众说纷纭的状况,就更需要用像系统论那样的思想方法,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这个本身就具有客观系统性的研究对象。正如哲学方法论不能代替科学的具体研究那样,这些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并不能代替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指导。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建构符合心理学科学发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最后是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问题。可以说,心理学现在已经涉及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因此在具体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上必定有相当大的差异和跨度。具体的方法是与具体的研究问题相联系的。心理学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几乎运用了所有各种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药理的、临床的、数学的方法;心理学本身又有实验的、准实验的、非实验的、思维推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但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多层次、多元化和动态的;同时又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不仅需要在某个局部问题上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微观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体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思想理论与研究方法论,归纳和综合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学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描述性的初级水平阶段,而应该是可操作的、有预测力并有控制力的。这样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间既有自己较完整、较一致的理论,包括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又具有更为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作用和效果的现代科学。

【参考文献】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库恩.必要的张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第7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幼儿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卫生

“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今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重视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及相关幼儿心理卫生的常识及技能。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中指出通过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和提高他们将来实际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成为与社会主义幼教事业发展发展相适应的,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但没有提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幼儿心理卫生的鉴别与诊断等相关知识。为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笔者认为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做法。

一、总体思路

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幼儿教育。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 (《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 的理念。整合现有幼儿心理学大纲,增加中职生心理健康知识及幼儿心理卫生知识,让幼儿心理学课程覆盖面更广,更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幼儿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紧迫性。指导学生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的方式方法,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信心,微笑面对人生。

二、具体做法

(一)整合课程,适时添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所使用教材划分为四个模块,讲授幼儿心理学一般问题模块时添加心理健康的标准、评定及测定,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等知识;讲授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模块时添加相关心理训练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幼儿的记忆”内容时,除了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外,还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 如“ 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等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的训练, 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记忆能力的方法;讲授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模块时,添加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知识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女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情感强烈,富有热情和激情, 容易走极端,同时其心理具有闭锁性 ,一旦产生消极情感,自己不会排除,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讲解“幼儿情感的发展” 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改进教学,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外, 还特别重视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教给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添加了中职生恋爱心理辅导,教会学生分清爱情和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幼儿在活动中的心理模块时,添加角色扮演的心理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个体在不同游戏中的不同心理,学会换位思考。

此外还要适当添加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的幼师心理学教材及幼儿卫生学教材中对于幼儿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也反映经常会遇到个别幼儿有一些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但因缺乏幼儿心理卫生的知识而无法对其行为进行鉴别,更无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预防。因此,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要求幼儿心理学教学教师给学生讲解关于幼儿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鉴别、心理护理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幼儿心理卫生常识作为独立章节添加,重点讲解关于幼儿“多动症”、“自闭症”“幽闭恐惧症”,“习惯性咬指甲” 等常见行为问题的常识及保健知识。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有关幼儿心理保健的知识,为学生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中职生正处于个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完善自我,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讲述第三模块“气质”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气质类型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学会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气质,扬长避短,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在讲述“性格”时,教育学生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会学生克服不良性格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使学生形成挫折意识,学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总结经验教训,变挫折为动力。

(三)运用多种方法丰富课程内容

在幼儿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拓宽知识面。诸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幼儿园教学视频、优秀心理学讲座、音乐、动画等,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又学习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二是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班级凝聚力,同时也更能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采用课前班级演讲(心理故事、励志故事等)、幼儿心理学知识竞赛、运用幼儿心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知识点并能学以致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通过以上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有关幼儿心理保健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要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心理学 认知 教育技术

随着心理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学的地位有了迅猛的提升。人们普遍意识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与心理学信息相关,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当然在现代教育中也被广泛利用。

一、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技术(包括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实施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些电教器材,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能够优化教学。由此可见,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曾经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所以说,激发和维持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因为当一个人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会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而具有认知兴趣或求知欲的人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在缺乏交互式学习的传统听说课堂上,学生以听为主,处在被动的信息接受的地位,可以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接受者和知识运用者。各种多媒体软件可以提供许多非语言素材,如时代的背景、形象及心理活动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这种全信息表达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音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灵活方便的操作控制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创设感知意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去。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直观刺激变抽象为具体,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体的色彩美,师生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远和近,快和慢,局部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学生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学生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减轻了学生的负荷,优化了教学效果。

认知心理学家沃特海默依据自己对在校生的实验,宣称儿童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被传统逻辑和联想心理学理论所支配,应对阻碍儿童创造思维能力发展负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具有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解说会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地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

认知学习理论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实现了教育的优化,因此如何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成了教育技术领域广泛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也是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是由教师控制教学,这意味着教师把学习任务、目标和策略强加与学习者,使得学习者不会思考,变得懒惰。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多媒体教学中,是由学习者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者有着较高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会积极思考,积极与环境交互,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意义和创造性的加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技术中计算机的运用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教学传递的工具传递知识或训练及技能,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的能力和创造性,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为此,教学软件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除了过去大量开发的练习型、辅导型、游戏型、模拟型软件外,问题解决型软件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这类软件除了传递有关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了解有关知识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习者参与到其中去,运用发现法进行学习。强调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学习有利与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当前,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层出不穷,对教育技术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材一方面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教学方式,还必须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与学,从而达到在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最优化。因此,探讨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研究教育技术的观念更新,把握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技术是心理学,应用技术筹结合的产物

第9篇: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普通心理学;教学方法;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专业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4年的新设专业,在国内也属于新兴专业,《普通心理学》是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本人在授课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心理学有粗浅、非理性的兴趣,对心理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愿望比较强烈,然而接触一段时间后,兴趣大大减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形成的对心理学的错误或不切实际的认知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传授,而忽视将理论与学生的专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为心理学充满枯燥理论,远离生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习兴趣下降。[1]

因此,如何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幼儿园管理专业特色,培养他们建立科学的心理观和理性的心理学兴趣,了解心理学研究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同时探索适应学生年龄和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成为当前《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目前幼儿园管理专业《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析目标与对象:教学方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是继教育学、管理学之后,幼儿园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有关心理学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既要阐明心理学的学科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概述各分支学科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为后续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等课程奠定基础。

2、把握教学对象

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授课安排是在大一,这阶段的学生普遍还保留有中学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意识,被动、死板,缺乏自主学习与研究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倡导问题意识,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向学生展示学科全景,培养建立学生学科思维,弘扬科学精神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侧重点。

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场域

1、进行教材改革

在教材的选用上,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北师大(彭聃龄)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或是学前教育基础课用书科教(李传银)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这两本书的共有特点是都比较强调心理学的“一般”和“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和基本原理。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感到概念繁、理论多、内容抽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兴趣下降大半。因此,需要考虑幼儿园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教材改革,对部分心理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删减。教材改革主要考虑三点: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幼儿园管理专业方向的结合;二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的协调;三是普通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科前沿的结合。比如,在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章适当增加学前儿童发展特点的讨论;在工作动机和组织行为章节,引入管理心理部分。

2、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根据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重新编制《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简介,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基本内容、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包括学时及学时分配、推荐教材及要求、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考核方式及内容;第三部分为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练习、实践教学及相关必要说明。

在以往的授课经验中,教学大纲仅仅限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但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学期一开始就以电子讲义的形式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学习重难点及教学要求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使学生明确课程需达到的水平。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课程的内容,方便其进行学习规划,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其二当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学习自我考核和评价有了依据;其三学生还可以根据推荐书籍和文献阅读,扩展知识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研究的意识导向

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逐渐转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关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在以下五种意识的主导下展开:

1、课程资源意识

根据精选后的教学基本内容,搜集大量的视频与图画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引导总结出理论知识点。如对感知觉的规律、视错觉现象等内容采用图片形式可以非常直观的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提高教学效果。

2、知识的应用延展性意识

多角度加强心理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更直观、感性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和故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当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其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真情实感时,学生往往会产生难以忘怀的感受。[2]同时,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或前沿问题,比如近两年比较火的节目《最强大脑》中个案,来讨论说明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

3、问题反思意识

设置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如通过“为什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主要反映的是人在哪些方面表现的不一样?”的提问引出人格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4、职业意识

在授课中加入职业意识培养,通过创设职业情景,进行互动式教学,比如针对情绪这一章,可以通过设计“如何缓解应对新入园学前儿童分离焦虑情绪”,让学生组建项目研讨小组开展分析讨论,学生既了解到未来将要进入的职场问题,同时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

5、知识的整体性意识

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课前提问、课后布置练习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每章课程内容结束之后,首先由学生对本章知识点归纳梳理,并以框架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再由教师点评总结。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他们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为期末复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检验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考核应兼顾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和课堂主动性的培养,将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再根据期末考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勤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20%,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占30%,在课堂反馈调查中发现,93%的学生认可并接受此考评方式,同时对开展自我测评和小组互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期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他们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意识和主动性,而这也是课堂教学应追求的目标。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受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影响,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四者的交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基本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与关注度。

【注 释】

[1] 陈向丽.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