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土壤灭菌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壤灭菌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壤灭菌的方法

第1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高温闷棚灭菌法

高温闷棚灭菌法也称太阳能灭菌法在温室蔬菜倒茬的时间,利用夏季高温的季节,及时拔除老秧,均匀撒施有机肥料或生石灰或麦麸米糠或碎秸秆等,将土壤充分进行翻耕。同时利用水的导热性,将翻耕的土壤浇透水,使土壤的含水量达到70%以上,将双层地膜覆盖于土壤表层:密闭整个温室,在7~8月份高温季节,气温达35℃以上时,0~10cm土层的温度可达70℃以上,20cm左右的土层可达62℃左右,多数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0~60℃,可以有效杀死棚内和土壤中的病菌以及土壤中线虫和虫卵,闷棚时间一般掌握在40天左右,在不影响种植的前提下,闷棚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在种植前1周,开棚通气起垄作畦同时施用一定量的生物菌肥,以便占领土壤中的优势空间。

大水浸泡灭菌

土传病害的发生受温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多数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0~60℃,但有一些病原菌如丝核菌和镰刀菌等可在干燥土壤中休眠并继续存活,而湿润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细菌生长。因此,可利用作物休闲季节,将温室内土壤水分浇透,并将水堵起来浸泡土壤。浸泡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如果浸泡20天以上,可基本控制线虫和土传病害的危害。

火烧土壤灭菌法

利用温室倒茬的时间,将温室内土壤充分翻耕,不要打碎坷垃,然后撒上大约一尺厚的麦秸草,分段点燃,麦秸草点燃,待燃烧完后,只要不冒明火了,趁着火灰还红着的时候马上把草翻倒地里去,这样分段翻耕,可使整个的土温可以达到90℃左右,不但可以把土壤当中的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消灭,还可以从根本上杀死根结线虫。(此法容易引起环境的污染,不适用于城市周边的蔬菜地。)

第2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无菌包装食品,是指不需要再加热杀菌,而用无菌材料包装灭菌后的食品。要得到无菌包装食品,需在包装前将食品按规定进行的灭菌和冷却等工艺处理,以保证无菌。食品灭菌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加热灭菌如:低温灭菌、超高温瞬时灭菌,辐射灭菌如:紫外线灭菌、微波灭菌,化学药剂灭菌及过滤除菌等。每种灭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食品灭菌过程中,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灭菌方法相结合,来提高灭菌效果。由于同样的灭菌方法对不同性质的食品其效果差异较大,所以可根据食品的性状、是否耐高温、色泽是否有要求等情况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目前加热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所以这里介绍一下巴氏灭菌(低温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UHT)。低温灭菌,是指温度比较低的热处理方法。将需要灭菌食品在61~63℃的灭菌条件下,灭菌30分钟,或在72~75℃的温度条件下,灭菌10~15分钟。这种灭菌方法可直接使用在食品上,也可将食品进行包装后,浸渍于热水中。低温灭菌食品有受热时间长,生产过程不连续,营养成分和风味损失大,杀菌效果不理想等特点。超高温瞬时杀菌是将需要灭菌食品在125~150℃下灭菌2~8秒,冷却至20℃左右,并在无菌区进行密封的处理,使处理后的食品达到无菌要求的一种灭菌过程。例如牛奶的UHT灭菌参数是在高温下杀菌3~4s。瞬时高温灭菌由于只将食品高温瞬时灭菌、而且食品受热时间短,包装材料不进行高温瞬时灭菌,所以包装材料可以不耐高温,并且灭菌结束后才进行灌装,营养成分和风味损失较小,目前在食品灭菌过程中应用广泛。

二、无菌包装容器

(一)无菌包装材料的特点。

1.高强度。食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需要装卸、运输、摆放、仓储等,在过程中易受到压力、振动力、冲击力等外界的破坏力,如果包装材料强度不够,将会导致包装被破坏,会影响食品的外观且食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及光、空气等进入为微生物提供生存条件,而缩短食品的保质时间或直接使食品变质。因此要确保包装材料有足够的强度,使食品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不被损坏。2.耐灭菌能力。微生物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最主要的原因,为了确保食品的健康安全,要对食品和包装材料在包装过程中分别进行灭菌处理。因此要求包装材料需要透过灭菌所需的热或射线,要求材质在灭菌过程中不被损坏,且保证均匀全面地做到彻底的灭菌。3.良好阻隔性。阻隔性是食品包装材料的重要性质之一。为了更好地延长食品的储存期,必须阻隔微生物及能够让细菌生长的空气和水分的进入,所以包装材料必须具备良好阻隔性。4.良好的耐热、耐寒性。对需要冷冻的食品,如果耐寒性达不到要求,在深冷条件下保存时,不能保持材料原有的性能,发脆将会使得包装材料强度下降,使得包装袋破损,不能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销售食品,还需要对食品的包装进行装点。所以要求包装材料上的图案在灭菌后仍然图案清晰,色彩艳丽,不影响食品销售。

(二)食品无菌包装材料。

1.纸质材料。为了包装需要可制成纸盒。纸质材料重量轻、成本较低,可用于糕点的无菌包装过程中。但纸质材料防水和气密性不好,都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容易回收。而且纸质材料可以在自然界分解,材料更环保。应用于袋装牛奶、糕点等食品无菌包装过程。2.金属材料。以铝板为主,材料重、成本高、防水和气密性很好,但不易清洗和灭菌。应用于肉类罐头、灌装汽水、灌装啤酒等食品无菌包装过程中,为了包装需要可制成金属罐。3.玻璃材料。材料重、成本低、透明,可观察材料内部,防水和气密性好,可是易碎,不方便携带和灭菌,但可重复使用和回收处理。广泛用于水果罐头、瓶装牛奶、瓶装啤酒等食品包装中,为了包装的需要,一般为玻璃瓶。4.塑料。其重量轻、成本低、透明,可观察材料内部,防水和气密性好。但塑料材料多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不容易回收,由于塑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很难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对环境污染较大。广泛用于膨化食品、袋装榨菜、瓶装饮料等食品包装中。5.复合材料。不同于前面几种材料,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食品包装材料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包装食品,便于携带,价格低等要求,从简单的包装材料发展到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固体材料,材料在性能上取长补短,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可以有金属与金属的复合材料,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材料、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纸金属塑料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材料纸塑复合材料。由于纸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在综合性能上具有纸金属和塑料的优点,因此在食品包装过程中,使用较广泛。

(三)无菌包装容器的灭菌方法。

包装材料灭菌方法主要有四种:加热灭菌;药剂灭菌;紫外线灭菌;射线灭菌。1.加热灭菌。用温度为130~160℃的过热蒸汽喷射于需灭菌的包装容器内,在数秒钟即完成灭菌操作。加热灭菌具有无毒、无残留有害物质等优点,但只适用于耐热容器,如金属容器、玻璃容器等,所以目前应用并不很多。2.药剂灭菌。用对微生物有杀死作用且对人体无害的化学药剂进行灭菌操作,一般可选用过氧化氢(双氧水)、乙醇等。过氧化氢对包装材料的适应性强、杀菌的安全性高,是当前无菌包装容器灭菌采用最多的药剂。3.紫外线灭菌。紫外线能使微生物细胞在吸收紫外线后,细胞内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使细胞质变性而引起死亡。这种灭菌方法在常温下可进行,性价比好,安全性高,很适合包装材质的杀菌,其中波长在250~260mm左右的紫外线灭菌能力最强。但紫外线易受物体表面平整度的影响,而且杀菌效果随菌种不同也有较大差异。4.射线灭菌。用C060放射的γ射线在常温下处理,穿透力强,杀菌可靠性高。此种灭菌方法成本高,但方法既高效又安全。在选择包装容器的灭菌方法时,应考虑到不同容器的包装材料、食品不同的包装需要、价格的要求、各个杀菌方法的特点等。各灭菌方法也可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灭菌效果。例如纸盒先以环氧乙烯杀菌,充填前再涂抹H2O2,再加热吹干;塑料袋状容器常采用紫外线灭菌与药剂灭菌合并使用。

三、无菌包装的设备及环境

第3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菌肥;解磷菌;筛选;16S rDNA

中图分类号:Q939.96;Q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763-04

Screening and Applying Strains as a Microbial Fertilizer of Phosphate and Potassium

WANG Fan1,LI Xue2,SUN Fang-yan3,LUO Zhe2,WANG Jian-ming1,QIAO Chang-sheng2,3

(1.Key Laboratory of Food Nutrition and Safety,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2.Tianjin Peiyang Biotrans Co.,Ltd.,Tianjin 300457,China;

3.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y Microbiology/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Microbi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 Three strains of bacteria including Bacillus megatherium,Bacillus thuringiensis,Bacillus mucilaginosus were screened according to great capacity of solubilzing phosphorus(P) and potassium(K) from 47 strains stored in the lab. Planting effect was tested with pot culture contained the fertilizer consisting of these three strains when it was applied to chlorophyt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length of roots and leaves,height of plant and fresh weight.

Key words: microbial fertilizer;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screen; 16S rDNA

由于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的大量施用以及施肥结构的不合理,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土壤理化性能下降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在绿色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方向的今天,应大力提倡、发展和施用微生物肥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它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1]。中国土壤中有大量含磷矿物质存在,而可溶性磷缺乏,植物很难直接吸收利用[2]。研究表明,土壤中存在使难溶性磷溶解的微生物,能够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形态,具有这种解磷能力的微生物叫做解磷菌[3]。

硅酸盐细菌是土壤中一类能够分解硅酸盐类矿物并释放出磷、钾等元素供植物利用的细菌,同时具有固氮功能[4]。在植物根际能形成优势种,可以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长,达到增产的效果,其发酵液中有激素物质,代谢产物如多糖、有机酸、蛋白质等有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的作用[5]。

利用生物菌肥将土壤中无效磷钾转变为可利用态的磷钾以供作物吸收利用,这无疑是一条新的重要的农业技术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所用的菌株的名称和来源见表1。

1.1.2 培养基 蒙金娜无机磷培养基:葡萄糖10.0 g/L,(NH4)2SO4 0.5 g/L,NaCl 0.3 g/L,KCl 0.3 g/L,MgSO4・7H2O 0.3 g/L,FeSO4・7H2O 0.03 g/L,MnSO4・4H2O 0.03 g/L,Ca3(PO3)2 5.0 g/L,蒸馏水1 000 mL,pH 7.0~7.5,121 ℃灭菌20 min;解钾种子培养基:淀粉5.0 g/L,酵母膏1.0 g/L,K2HPO4・3H2O 2.0 g/L,MgSO4・7H2O 0.5 g/L,CaCO3 0.1 g/L,FeCl3・6H2O 0.005 g/L,pH 7.5~8.5,121 ℃灭菌20 min;解钾发酵培养基:蔗糖10.0 g/L,MgSO4・7H2O 0.5 g/L,(NH4)2SO4 0.2 g/L,NaCl 0.1 g/L,CaCO3 0.1 g/L,钾长石粉5.0 g/L,pH 7.2~7.5,121 ℃灭菌20 min;通用培养基:葡萄糖10.0 g/L,K2HPO4・3H2O 6.0 g/L,KH2PO4 3.0 g/L,尿素1.5 g/L,酵母粉5.0 g/L,MgSO4・7H2O 0.4 g/L,pH 7.2,121 ℃灭菌20 min;胶质芽孢杆菌培养基:蔗糖10.0 g/L,K2HPO4・3H2O 5.0 g/L,酵母粉0.5 g/L,FeCl3・6H2O 0.02 g/L,CaCO3 0.4 g/L,MgSO4・7H2O 0.2 g/L,pH 7.0,121 ℃灭菌20 min;营养培养基:蛋白胨10.0 g/L,牛肉膏3.0 g/L,NaCl 5.0 g/L,pH 7.2~7.4,121 ℃灭菌20 min。

1.1.3 主要仪器设备 电泳仪、基因扩增仪、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凝胶分析仪、超净工作台、数显pH计、恒温振荡摇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体情况见表2。

1.2 方法

1.2.1 解磷菌的初筛 将试验菌点接在蒙金娜无机磷平板上,5~7 d后观察,菌落周围有透明圈生成的即为解磷菌。

1.2.2 解磷菌的复筛 将初筛得到的各解磷菌1环接入蒙金娜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30 ℃,200 r/min,培养5 d,将发酵液以15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采用钼锑抗比色法[6]测定发酵液中速效磷含量,将各菌含磷量扣除空白值后进行排序,选出5个高效解磷菌。

1.2.3 解钾菌解钾能力的测定 按照NY 882-2004附录B的方法测定。

1.2.4 生物拮抗性 采用牛津杯法[7]将功能性强的菌株与胶质芽孢杆菌进行拮抗性筛选,培养后观察菌落周围有无抑菌圈,选出互不拮抗的功能菌株。

1.2.5 未知菌株的菌种鉴定 ①菌种初步鉴定。根据菌落形态与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参照文献[8]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鉴定: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镜检、淀粉水解、蔗糖发酵、葡萄糖产酸反应、V-P反应、MR反应。②16S rDNA的测序。C3解磷菌株的基因组提取参照参考文献[9],并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110 V,35 min)验证:基因组2.0 μL,marker 3.0 μL,经EB染色10 min后,利用凝胶成像系统成像。采用购于北京鼎国昌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PCR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引物:AGAGTTTGATCCTGGCTCAG,GGTTACCTTGTTACGACTT):94 ℃预变性2 min,扩增30轮(94 ℃变性45 s,56 ℃复性45 s,72 ℃延伸60 s),72 ℃延伸加时5 min,4 ℃保存。完成后每管加上样缓冲液2.0 μL,通过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120 V,35 min)检测,经EB染色10 min后,利用凝胶成像系统成像,采用购于北京鼎国昌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进行切胶回收纯化,送至华大基因双向测序鉴定,将测序结果双向拼接后与NCBI数据库比对,确定菌种。

1.2.6 生物菌肥产品的制备 ①生长曲线的测定。将解磷菌接于装有100 mL通用培养基的500 mL锥形瓶中,37 ℃,200 r/min培养;定期取样,测定其OD600 nm;将胶质芽孢杆菌接于装有50 mL胶质芽孢杆菌培养基的500 mL挡板瓶中,37 ℃,200 r/min培养,定期取样,测定其OD400 nm,并确定产品菌体培养时间。②产品生物量测定。将达发酵终点的解磷菌与胶质芽孢杆菌稀释涂布于营养培养基与胶质芽孢杆菌培养基上,培养24~48 h,计数。③菌体培养与收集。将各菌按上述培养条件下培养至平稳期,将各菌发酵液等体积混合,3 000 r/min,离心8 min,收集沉淀,以与总发酵液体积相等的自来水复溶菌体,即为成品肥液。

1.2.7 植株培养试验 取300 g土壤,装于花盆(盆底打孔)中,施加肥液200 mL,待肥液浸透土壤后,将长势相当的吊兰植株幼体(无根,4片叶,叶长6 cm,平均株高6 cm,鲜重1 g)插于土中培养,每日浇水,每7 d追肥一次,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当试验组施肥时对照组施加等量自来水。定期观察两组植株长势,测定土壤pH,45 d时观察植株,测量株高、叶长、根长、鲜重等参数,与空白对照对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解磷菌的初筛

按“1.2.1”操作,平板上出现透明圈的菌株为C1、C2、C3、11433、r3、r4、r8、r10、11002、11003、11008、11010、11020。

2.2 解磷菌的复筛

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对r3、r4、r8、r10、11002、11003、11008、11010、11020、11433、C1、C2、C3进行解磷量测定,结果见表3。确定11433、C1、C2、C3、11020为解磷菌,待做拮抗试验。

2.3 解钾菌解钾能力的测定

按照“1.2.3”所述方法对解钾菌进行解钾量的测定,结果见表4。胶质芽孢杆菌解钾率为15.43%,有解钾作用,待与解磷菌进行拮抗试验。

2.4 生物拮抗性实验

由表5可知,C1、C2与11433、C3、23575相互拮抗,根据产品功能定位,最终确定11433、C3、23575为目标菌株。

2.5 未知菌株16S rDNA鉴定

2.5.1 菌种初步鉴定 对筛选得到的解磷菌株C3进行初步鉴定,试验结果见表6。根据试验结果,将C3菌株初步归为苏云金芽孢杆菌类群。

2.5.2 16S rDNA测序 提取菌株基因组后,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约1 500 bp处出现明显特征条带,将DNA进行PCR扩增、纯化、测序,测序后拼接结果经在NCBI上比对分析,此菌与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407同源性最高,二者在发育树上处于同一个分支上。根据文献[10],确定C3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根据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NY 1109-2006)规定,苏云金芽孢杆菌(C3)、巨大芽孢杆菌(11433)、胶质芽孢杆菌(23575)的安全分级均为第一级,为可免做毒理学试验的菌种,直接用于生产。

故将菌肥生产菌株确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C3)、胶质芽孢杆菌(23575)、巨大芽孢杆菌(11433)。

2.6 生物菌肥产品的制备

2.6.1 生长曲线的测定 按照“1.2.6”所述方法,对3菌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与绘制,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11433与23575在15 h左右进入平稳期,C3在18~19 h进入平稳期,为获得最大的菌体量,选择11433与23575培养16 h,C3培养18 h。

2.6.2 发酵终点生物量的测定 根据“1.2.6”所述方法,对3菌发酵液进行涂布计数,测得此时发酵液的菌体浓度均达到108个/mL以上。

2.7 植株培养试验

采用成品肥液种植吊兰,45 d时观察吊兰长势(图2,表7),可见,施肥植株的长势明显优于空白对照,体现在叶长、根长、叶片展阔程度上。施肥植株的根系发达,叶长有明显增长,新生叶片也多于空白对照,磷钾生物菌肥对植株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施肥后的土壤pH比未施肥的土壤pH有明显降低(表8),这可能是由于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分泌了酸类物质至土壤中。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从47株菌种筛选出2株解磷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同时鉴定了胶质芽孢杆菌的解钾能力。对C3的个体形态进行观察与鉴定,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C3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将此3菌进行培养并测定生长曲线,确定平稳期到达时间并以此作为培养终点,以获得较大生物量。培养后取菌体与发酵液等体积自来水混合,施于土壤,培养吊兰幼体,45 d时观察吊兰长势,其根长、叶长、叶片展阔程度与叶表光泽均表明施肥液培养的吊兰状态优于空白对照,且施加了菌肥的土壤其pH有明显的下降,说明菌体对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是由于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将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分解为可被植物利用的形态,促进植株生长。并且施加了菌肥的土壤pH降低,这能否改变中国北方的盐碱性土壤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FENG K,LU H M,SHENG H J,et.al. Effect of organic ligands on biological availability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soils[J].Pedosphere,2004,14(1):85-92.

[2]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陈 凯,李纪顺,杨合同,等. 巨大芽孢杆菌P1的解磷效果与发酵条件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4):73-76.

[4] 李元芳.硅酸盐细菌肥料的特性和作用[J].土壤肥料,1994(2):48-49.

[5] 唐 亮,张进忠,于萍萍,等. 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8(1):71-73.

[6] 詹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 刘冬梅,李 理,杨晓泉. 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的抑菌活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3):110-111.

[8]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4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石油残留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

experimental study of microbial remediation for oil contaminated soil in central plains

zhang sheng,chen li,li zheng-hong,zhang cui-yun,yin mi-ying,he ze,

sun zhen-hua,ma lin-na,ning zhuo,zhang fa-wang (the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cag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the laboratory modeling experiments of the oil residue pollution degradation in soil were carried out,which used the optimistic techniques of in-situ microbial commun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physical and chemistry methods and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microbial remediation for oil residue pollution in zhongyuan oil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gradation rate could reach 6227%-7240% for oil contents of 13 4200 mg/kg,10220.0 mg/kg and 8 6600 mg/kg in polluted soil after 56 d microbial degradation,which provided us the technology and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remediation of oil residue pollution in soil.

key words: oil residual contamination;soil;microbial remediation

我国中原地区由于石油资源的长期大量开采利用,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尤其是落地原油的污染已影响土壤的质量安全,特别是开采早期行成的石油污染,在土壤中经长期的自然降解许多易挥发和易降解的组分均已降解,土壤中残留的难降解石油组分仍大量存在,且危害性更大,土壤石油污染的防治研究工作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jorgensen的试验显示,经生物堆埋,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石油可降低71%[1]。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机理是石油烃直接参与了微生物的生化反应,通过代谢作用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2]。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3-16]。目前已知能降解石油中各种烃类的微生物共有约100余属200多种,它们分属于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以及藻类[16]。本文利用优化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修复技术,对土壤中长期残留石油污染进行降解模拟实验,取得了一些效果。该方法具有处理方法简单、费用低、修复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治理等优点。因此,本研究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化学试剂: mgso.4·7h.2o、 nh.4no.3 、cacl.2、fecl.3、kh.2po.4、k.2hpo.4、kcl、(nh.4).2so.4、 caco.3、nacl、可溶性淀粉、蔗糖、乳酸、盐酸、酵母膏、牛肉膏、乙酸钠、琼脂、液体石蜡、石油醚、三氯甲烷等均为分析纯。

其它实验材料:新鲜马铃薯、濮阳徐镇镇石油残留污染土样等等。

添加剂:牛粪晾干粉碎(过2 mm筛)在121℃灭菌30 min。

实验用土壤样品采自河南省濮阳徐镇镇一废弃采油井周围,该油井1996年废弃距今已有十多年。样品采集从井口附近表层油泥至井口北部2 m处,2 m处采集表层0~25 cm和50~60 cm的土样,表层土壤为褐色粉土土壤,可见有含石油团块。土壤下层为土黄色粉土土壤。表层土壤中含有少量2~5 mm的碎石,土壤湿容重为196 ~199 g/cm3;土壤干容重为161~172 g/cm3。自然含水量1445%~2414%;ph为827~89。井口附近表层油泥中残油含量在421 200~64 800 mg/kg,井口北2 m外表层0~25 cm处残油含量在8 320~27 400 mg/kg,混合平均后为13 420 mg/kg。下层50~60 cm的土样残油含量在214 mg/kg。

实验用玻璃器皿:150 ml、250 ml具塞三角瓶,125 ml、1 000 ml磨口细口试剂瓶,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培养试管、培养皿、橡胶塞等。

主要仪器:qzd-1型电磁振荡器、kq218超声波清洗器、生物恒温培养箱、高速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实验室、生化培养箱、hz150l恒温摇床培养箱、奥林巴斯生物显微镜、752n紫外可见光栅分光光度计、电热干燥箱及各种化学分析用玻璃仪器。

1.2 测试方法

石油分析测试方法: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降解石油微生物细菌培养优选方法:土壤微生物细菌培养用《土壤微生物研究法》[17],和参考文献[18]-[20]介绍的方法,细菌初步鉴定用《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21]中的方法。

1.3 实验步骤

1.3.1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与优选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微生物细菌的生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碳的循环也不例外。许多细菌就是碳循环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机理就是在细菌的作用下,将碳氢化合物降解为co.2和h.2o的整个过程,也是自然界对石油污染的自净功能的生态效应,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据此用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对中原油田濮阳徐镇镇一废弃采油井石油残留污染土壤的样品进行菌种、菌群的培养分离,选择优化出实验用降解土壤残油的菌种、菌群。本次实验选择优化出的细菌初步鉴定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放线菌属、真菌类(毛霉、曲霉)等菌群。

1.3.2 土壤残油污染降解实验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选出的降解残油污染的优势菌群,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所选出的各类菌群进行放大培养。各类菌群培养3~5 d后进行混合培养,继续培养5~7 d后作为相应的石油烃降解实验。进行模拟不同含量条件下土壤残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实验。实验装置为250 ml具塞三角瓶。

土壤残油污染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用若干(按实验设计的数量)250 ml具塞三角瓶,每个瓶中加入100 g风干过2 mm筛含有不同残油含量的土壤样品。实验用土样考虑避免其它因素的影响,选用同一采样点的样品,只是采集60 cm以上不同深度含油量不同土样,进行了一定的配制。不同残油含量的土壤样品制备如下:1号样为采样点表层0~25 cm混合均匀后,测残油含量为13 420 mg/kg。2号样为1号样加入同一采样点下层50~60 cm的土样20%混合均匀后,经测试残油含量为10 220 mg/kg。3号样为1号样加入同一采样点下层50~60 cm的土样35%混合均匀后,经测试残油含量为8 660 mg/kg。每个样品均匀接入3 ml培养好的菌液,加入30 ml营养液,营养液按培养基成分比例调控氮、磷、钙、镁、硫、铁等营养元素,营养液均匀加入,调节试验土层含水量在25%左右。按30 ℃温度条件进行实验,一定的间隔时间取出约1 g左右样品,50 ℃~60 ℃烘干研碎,分析土壤中石油的降解去除的含量。在实验中每次取样时要将剩余的实验瓶塞打开一下约3~5 min并搅拌,以利于氧气进入,使实验过程中有足够的氧,并保持实验装置内土样有一定的含水量。在第1号实验样品中为增强细菌的作用利用牛粪晾干粉碎过筛灭菌后作为添加剂,添加量为1%。该添加剂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牛粪中主要成分为未分解的木纤维素,可为改良土壤的膨松剂,另外是其它有机成分,可作为细菌容易利用的营养素来源,其它实验条件同其它。在一定时间取样测试石油含量的变化。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不同土壤残油含量降解野外实验,是在2009年4月16日至6月12日进行。 考虑研究区地表土壤春、夏、秋温度一般在20 ℃~30 ℃左右,选择了30 ℃温度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见

从上述3个实验条件来看差异不是很大,仅有两点不同,一是1号样添加了1%的灭菌牛粪作为添加剂,二是石油残油量不同,其它实验条件一样。但是对石油残油的降解率还是有影响的,1号样添加了1%的灭菌牛粪作为添加剂,改良了土壤,另外它增加了细菌利用的营养来源加大了降解能力。其石油残油量不同,因加入的营养量是一样的则降解效果不同。

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细菌对土壤石油残油污染确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表1、表2显示,虽然实验选择了不同的残油含量的土壤进行,实验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1号样残油含量最高,因其加入了1%的添加剂牛粪,从测试结果看虽然降解率是低了一点,但在相同其它条件下它的降解量是最大的,牛粪改良了土壤,增加了细菌利用的营养来源加大了降解能力。残油量在13 420 mg/kg经56 d降解率达6267%。2号、3号样因其残油含量不同降解率有一定的差别,2号样残油量在10 220 mg/kg经56 d降解率达6389%。3号样残油量在8 660 mg/kg经56 d降解率达7240%。从2号、3号实验结果看,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残油含量越低降解效果越好,其原因是微生物细菌在同等条件下所利用的营养资源量不同。从整个实验看土壤中因石油的长期残留污染,易降解的石油组分早已自然降解,残留的组分是较难降解的有一部分是很难降解的,如沥青等组分。本次实验结果同前期的降解实验结果对比也有很大的差异,前期实验是用的新鲜原油加入实验体系中,一般在相同条件30 d可使石油降解率达85%~95%以上。而本次实验是在56 d实验,时间延长了近一倍,残油的降解也只有6267%~724%,也就是说石油污染土壤中的残油确实较难降解。但是,只要是将实验条件和微生物菌群优化选择好,其残油降解还是有较好的效果,从3组实验结果也得到了相互验证。

天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具有潜在的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能力。且可降解石油的细菌在多年连续的污油中不断驯化,具有较强的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潜力。采用投加从原来土著体系中筛选出的微生物进行生物强化,能克服其他外源菌所面临的存活力较弱、与土著微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且这种生物强化技术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在生物修复方面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石油是由上千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用单种微生物细菌很难将其彻底降解,目前在石油污染的生物处理上,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采用细菌菌群进行生物处理 。如何能消除菌群种间的抑制作用,构建出优势混合菌群是目前菌群研究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之一。本次实验通过对石油残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方法的模拟实验研究,利用优化原位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实验温度、水、氧气、营养元素等的调控,对土壤中残油的降解实验,实验验证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石油残油污染降解的有效性和应用的可行性。为野外原位试验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积累了技术。

3 结论

通过上述降解实验,微生物细菌对土壤石油残油污染的修复是有较好的降解作用。虽然实验样品土壤石油残油含量不同,实验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异。1号样利用牛粪晾干粉碎作为添加剂,增加了细菌的营养来源,增大了去除效果。2号、3号样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残油含量低降解效果好,得到了相互验证的效果。从整个实验过程可得出土壤中石油残油含量在13 420 mg/kg、10 220 mg/kg、8 660 mg/kg、时,经过56 d微生物降解实验,土壤中石油残油含量降解可达6267%、6389%、7240%,为土壤石油残油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可行性。验证了本次实验调控添加的营养元素和对土壤环境的改善是比较适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处理方法简单、费用低、修复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修复等优点。虽然是实验研究,用于野外大面积修复还有待完善,但通过不断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jorgensen k s,puustinen j,suortti a m.bio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taminated soil by composting in biopile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0,107(2):245-254.

[2] debontj a m.solvent-tolerant bacteria in biocatalysis[j].trends biotechnol,1998,16:493-499.

第5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供试黄瓜品种:津研4号,市售。

    病原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cumerinum )由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病害室分离保存。

    1.2   方 法

    1.2.1    黄瓜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采用穴盘播种,每穴1粒,种子用无菌水冲洗3 次,然后在55 ℃的温水中搅拌至恒温浸种10 h ,在25 ℃恒温箱内催芽,待胚根长约0. 5 cm 时,分别播种于盛有灭菌蛭石、泥炭土及生物土壤添加剂混合的50 孔穴盘中。待所有试验用苗第2 片真叶展开时,洗净根部,冲洗后,移至灭菌穴盘内,放入含有5 L 蒸馏水的培养槽中通气培养2 d 后收集培养液,将收集的培养液用布氏漏斗粗过滤3 遍,再用0.45 μm膜过滤后,取收集液200 mL,将滤液冷藏备用。

    1.2.2    种子发芽试验    将饱满的黄瓜种子浸渍在根系分泌物中8 h,取出后每皿放20粒,用浸液将滤纸浸润,置于皿底,重复3次,以灭菌水处理为对照,室温下培养72 h调查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以及测量发芽种子的下胚轴长度。

    1.2.3    培养基的制备    将收集的根系分泌物与融化后冷却至50 ℃左右的PDA培养基按1∶9混匀,制成平板。试验处理为:A,菇渣浸提液;B,菇渣浸提液+根系分泌物;C,木屑;D,木屑+根系分泌物;E,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F,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根系分泌物; G,灭菌水;H,根系分泌物。每处理重复3次,平皿中央接入活化培养的黄瓜枯萎病镰刀菌5 mm菌片,置于25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 d 后调查菌落半径增加值,计算不同处理的抑菌率。

    1.2.4    根系分泌物对黄瓜主要土传病菌的影响    培养基制备及调查同1.2.3。试验处理为: 生物土壤添加剂根系分泌物,对照为无菌水。每处理重复3次,平皿中央分别接入活化培养的黄瓜枯萎病镰刀菌、立枯丝核菌、腐霉菌及核盘菌,菌片直径5 mm,置于25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 h后调查菌落半径增加值,计算不同处理的抑菌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土壤添加剂处理的根系分泌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图1表明,生物土壤添加剂处理根系分泌物较对照田园土的根系分泌物种子发芽率提高5.33%,较枯萎病菌处理提高27.42%,略低于清水对照处理。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的处理具有明显促进种子萌发作用。图2显示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种子生长势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具有同样的促进下胚轴伸长作用,生物土壤添加剂根系分泌物对下胚轴伸长仅次于清水对照处理,显着好于常规根系分泌物及枯萎病菌处理。由此可见,生物土壤添加剂能够消解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

    2.2    根系分泌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影响

    室内抑菌作用表明,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对枯萎病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与根系分泌物混合后的抑制率仍可达97.3%,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无抑制作用。菇渣的提取液同样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与根系分泌物混和,抑菌效果可达89%,木屑的提取液及木屑与根系分泌物混合物的抑菌效果均在85%以上。生物土壤添加剂及其组分处理的根系分泌物均对黄瓜枯萎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3    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立枯丝核菌、腐霉菌等土传病菌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生物土壤添加剂处理后,黄瓜根系分泌物对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最明显,达50%以上,对黄瓜枯萎病和菌核病也有一些抑制作用,对腐霉菌的抑制作用较差。对照处理的根系分泌物对几种病原菌无抑制作用,对一些病原菌如枯萎病反而有促进作用。

    3    讨   论

    单一作物的连续种植,形成了特殊的土壤环境,作物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茬腐解物给病原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寄主,长期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使病原菌具有良好的繁殖条件,从而使得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致使病害蔓延。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结合拮抗菌配制的生物土壤添加剂对黄瓜连作障碍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以适量生物土壤添加剂为基质收集的根系分泌物较常规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小,对种子生长势的影响同样较小。生物土壤添加剂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立枯病的抑菌作用较强,同时对枯萎病镰刀菌、菌核病等土传病菌也有抑制作用。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能明显促进种子萌发,促进种子下胚轴的伸长,对枯萎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生物土壤添加剂能够消解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促进植株提早出苗及生长。

    根系分泌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系分泌物中的某些有毒物质提供了病原菌的营养,促进了病原菌的繁殖,减弱或消除了某些有益菌的拮抗作用,使有害菌增殖,结果表现为发病率高,土传病害严重。吴凤芝[6]认为,连作条件下黄瓜的根系分泌物可以有效促进黄瓜枯萎菌菌丝的生长,在作物连作条件下,根系分泌物的产生是根际环境的核心问题。邹丽芸[7]在研究西瓜自毒作用中发现,西瓜根系分泌物中大多数是酚类物质,是西瓜产生自毒作用的主要原因。黄奔立[8]报道了茄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及菌核病菌的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灰葡萄孢的影响较小。田永强[9]研究发现,根系分泌物中的确有一种或几种物质能够对枯萎病菌起作用;不同抗性材料的根系分泌物对病原菌作出的反应不同, 抗病材料的反应强于感病材料;在菌丝体侵入到根的皮层细胞时, 抗病品种中出现的细胞增厚, 感染细胞溶解死亡的现象多于感病品种。韩雪[10]报道了黄瓜对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抗性与根系分泌物对病原菌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生物土壤添加剂将有益微生物菌株与发酵肥有机结合的一种土壤调理剂,从改善土壤养分,促进养分吸收,抑制土传病害分解或转化自毒物质,诱导抗性物质等方面,减缓连作障碍的发生。生物土壤添加剂对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可能有拮抗菌株的降解作用,也可能是生物土壤添加剂浸提液中的一些化合物对根系分泌物中某些成分起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郝永娟,魏军,刘春艳,等.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黄瓜连作障碍的微生物效应[J].华北农学报,2009(4):231-234.

    [2] 郝永娟,王万立,刘春艳,等.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调控及防治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6(1):31-34.

    [3] 杨丽丽,郑伟.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分析及综合防治[J].山西农业科学,2012(8):815-818.

    [4] 李勇,黄小芳,丁万隆.根系分泌物及其对植物根际土壤为生态环境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S1):182-186.

    [5] 刘博,吴凤芝,包静.西瓜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11):39-42.

    [6] 吴凤芝,孟立君,文景芝.黄瓜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2(5):26-27.

    [7] 邹丽芸,喻景权.西瓜植株水浸提物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4(4):181-182.

    [8] 黄奔立,朱键鑫,许云东.茄根分泌物及其浸提液对3种土传病原菌的促进作用[J].江苏农业学报,2005,21(4):301-305.

第6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果园套种;木耳;金福菇;姬菇;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20-02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dible Fungi in Orchard

YANG Gui-zhen E Xiao-qing GAN Min-jian

(Guig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ikang Guangxi 537100)

Abstract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dible fungi in orchard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agaric,Tricholoma Lobayense Heim,Pleurotus cornucopiae 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interplanting in orchard;agaric;Tricholoma Lobayense Hei;Pleurotus cornucopiae;cultivation techniques

果园内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富含氧气,正符合食用菌生长,食用菌生长所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又能使果树加强光合作用,促进果树的生长,食用菌菌渣成为有机肥施进果园,有效改善果园土壤结构,在干旱季节食用菌管理过程中多余的水又可以使果树再利用,果园里建棚栽培食用菌,可以抑制果园杂草滋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近几年来,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一直从事果园食用菌间套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创新的农业种植模式,果菌结合,做到了树上长果,树下结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具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食用菌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建棚

选择树龄较大、遮荫较好的果园建棚,一般用铁管拱成1个长30~40 m,宽4.2~4.5 m、高2.0~2.2 m的拱形棚,距离地面1 m高的周边(除门外)用60目的防虫网围住,棚顶用薄膜盖好(与防虫网相交接),然后盖上遮光率为90%的遮阳网[1-2]。

2 木耳栽培技术

木耳是一种木腐生型食用菌,其生长发育需要的主要营养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还需要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菌丝的最适宜温度为20~28 ℃,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 ℃,按照贵港地区的气候,出菇季节安排在4―5月出菇,装袋提前50~60 d。

2.1 培养基配制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20%、桑枝30%、棉籽壳41.8%、麦皮5%、石灰2%、石膏1%、防霉剂0.2%。

2.2 原料处理

按配方所需的已粉碎的玉米芯、桑枝淋湿铺在已淋湿的棉籽壳上,放置1 d让多余的水流走,洒上所需的石灰、石膏,用拌料机将料充分搅拌均匀建堆。

2.3 装袋、灭菌与接种

料建堆3~4 d后可进行装袋。先调湿度,把料堆表面的干料淋湿,使料的含水量达料水比为1.00∶(1.10~1.25),加上配方所需的防霉剂、麦皮,用拌料机把料搅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时要使培养料松紧适宜,上下均匀一致,周围丰满无空隙,装料过实过紧容易使塑料袋破损,料过松菌丝生长纤细无力。一般1袋装湿料重1.9~2.0 kg,装好袋后用绳子扎紧袋口装进铁框,每框9袋。装袋完毕,立即装炉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到达100 ℃时保压9 h。灭菌结束后,炉温下降至60~70 ℃时进行御炉,把菌包移入已清洁消毒好的接种培养室的培养架上摆好,待菌包温度降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1个菌包用种为8~10 g,接种完毕,把培养室打扫干净[3-4]。

2.4 发菌管理

培养室的湿度为50%~70%即可,春季气温较低,气温低于20 ℃时要注意加温,使培养室的温度为20~25 ℃,温度高于30 ℃时注意通风换气,以利于菌丝生长。

2.5 出菇管理

菌包接种后45~60 d,菌包菌丝吃透料,部分菌包出现耳芽时就可以把菌包移入出菇棚出菇。菇包入棚前首先把菇棚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把树叶清扫干净烧掉,菇棚及周边杀虫杀螨1次,棚内再撒一些石灰粉后即可把菌包移入出菇棚摆包出菇。摆包时,1个棚留1条纵向的人行道以便喷水和采菇,菌包用绳子把袋口扎紧后摆放成行,行距一般为20~24 cm,菌包摆成行后用小刀在每一个菌包上割3~4个长10 cm、深1.0~1.5 cm的竖裂口,裂口一般距菌包顶部4 cm、距菌包底部5 cm。摆包完毕,向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割包5~7 d后木耳陆续现蕾,此时期注意加强水分的管理工作,随着耳片的增多增大,逐渐加大喷水量和通风量,喷水量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多喷,雨天少喷,注意菇体的干湿交替,有利于木耳的正常生长。

2.6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的原则是摘大留小,不伤小耳,一般采2~3次把一潮的木耳全部采完。采完一潮后,清除菌包上的残留耳根,将耳床清理干净,杀虫杀螨1次,停水2~3 d,以利于菌丝的恢复,4~5 d第2潮木耳现蕾,又像第1潮一样管理。一般木耳可采3~4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88%~94%。

3 金福菇的栽培技术

金福菇菇体硕大,菌肉肥厚嫩白,营养丰富,味微甜而鲜,耐贮性好,适宜鲜销。菌丝生长温度15~38 ℃,最适温度为27~30 ℃,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为18~30 ℃,最适温度为20~28 ℃,金福菇对低温较敏感,昼夜温差大时对出菇不利。一般在4月上旬湿料、装袋、接种,7月上旬覆土,覆土后10~15 d现蕾出菇。

3.1 培养基配制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36.8%、棉籽壳55%、麦皮5%、石灰2%、石膏1%、防霉剂0.2%。

3.2 原料处理

方法与木耳的原料处理方法一样。

3.3 装袋、灭菌、接种

除了灭菌时间保压6 h不同外,其他的与木耳的装袋、接种方法一样。

3.4 发菌管理

在菌包的发菌过程中,气温较高时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清除感染杂菌的菌包。

3.5 出菇管理

菌包菌丝培养60~65 d后,菌丝吃透料就可以把菌包脱袋覆土,覆土的泥土最好选择塘泥土,它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覆土前先对塘泥进行调湿与消毒,把土粒敲成0.5~3.0 cm大小的颗粒,调成含水量为 20%~30%,边喷5%福尔马林溶液,建堆,用薄膜密封24 h后揭膜让福尔马林的气味挥发掉,2 d后即可以覆土。覆土前把菌包薄膜全部脱掉侧卧摆成畦,菌棒之间留1~2 cm的空隙,然后盖上3~4 cm厚的已消毒的泥土,把畦面弄平,覆土结束。覆土后可大量淋水,使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6~8 d后白色的菌丝爬出土面,12~14 d后菌丝扭结,保持空间含水量达80%~90%,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的形成。15~17 d形成菇蕾,菇蕾阶段在小气候中生长,一般不喷水,干燥时喷雾化水于空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当菇体长到3 cm高时每天喷水1~2次,喷水时要掌握菇多菇大的地方多喷,菇小菇少的地方少喷或不喷[5-6]。

3.6 采收及转潮管理

从菇蕾形成到成熟采收一般需要5~7 d,当菌盖肥厚紧实、菌膜尚未破伞时采收,品质最好;采收过迟,成熟过度,品质下降;过小采收,会影响产量。采收时成丛拔起,把菇体分开,用小刀削去菇体上的泥土。一潮菇采收结束之后,清除料面的残留菌柄、菇脚和死亡的菇蕾,用泥土把外露菌包的畦面填平,停水2~3 d养菌,然后像第1潮一样管理,2周内会形成第2批原基。一般可采2~3潮,生物学转化率达50%~70%。

4 姬菇的栽培技术

姬菇的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侧生,嫩滑可口,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耐储运,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市场前景很好。菌丝的生长温度为6~28 ℃,最适温度为20~26 ℃,高于32 ℃菌丝生长不良;出菇温度为4~26 ℃,最适温度为6~20 ℃,夏季炎热的季节不出菇,低于4 ℃时不易形成原基[1]。根据贵港地区的气候与市场销售情况,一般安排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做出菇袋,10月中下旬至翌年的3月收菇结束。

4.1 培养基配方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47.06%、玉米芯44.76%、玉米粉5%、石灰3%、防霉剂0.2%。

4.2 原料处理

方法与木耳的原料处理方法相同。

4.3 装袋、灭菌、接种及发菌管理

料建堆2~3 d后可进行装袋。先调湿度,把料堆表面的干料淋湿,使料的含水量达料比水为1.0∶(1.2~1.4),加上配方所需的防霉剂、玉米粉,用拌料机把料搅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用36 cm×13/23 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时要使培养料松紧适宜,上下均匀一致,周围丰满无空隙。一般1袋装湿料重2.0~2.2 kg,装好袋后用绳子扎紧袋口装进铁框,每框9袋。装袋完毕,立即装炉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到达100 ℃时保压6 h。灭菌结束后,炉温下降至60~70 ℃时进行御炉,把菌包移入已消毒的清洁的果园里的出菇棚里,待菌包温度降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1个菌包用种为8~10 g,套上套环,用胶圈把报纸(已灭菌的)扎紧在套环外封口,然后把菌包单个直立成行摆放培养菌丝,菌包之间留1~2 cm的空隙以便散热。在此期间要注意如果气温过高,可以把菇棚的防虫网掀起以通风降温。

4.4 出菇管理

菌包菌丝培养30 d左右,菌丝吃透料,少数菌包现蕾,就可以叠包解报纸出菇,叠包时菇棚中间留1条便于淋水和采菇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两侧把菌包垒成4~6个菌包高单排或双排的墙式堆码,把菌包口的报纸解完后立即淋水进入第1潮的出菇管理工作,每天喷水2次,3~4 d现蕾,菇棚的空气湿度保持85%~95%,喷水的次数与多少应根据天气情况、出菇数量和菇体大小而定,宜喷雾状水,子实体珊瑚期不宜直接向菇体喷水[2]。

4.5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一丛菇中大部分子实体菌盖直径达2~3 cm、菌柄长度4~5 cm时,及时采收,用手握住整丛菇的基部,拔下整丛菇体,小心放入框内,避免损伤,然后在距菌盖3~4 cm处剪去菌柄基部,将连接的菇体分为单个,去掉小菇,分级真空包装,每袋2.5 kg。采完一潮后,清理菇脚,停水2~3 d让菌丝休复,5~7 d即可转潮,又像第1潮一样管理。姬菇一般可采5~7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110%。

5 参考文献

[1] 储利慧,陈生良,俞田华.姬菇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6):92-93.

[2] 陈建辉.珍稀食用菌真姬菇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4(9):34-35.

[3] 刘岩岩,张敏,宋莹.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30-131.

[4] 张怀荣.黑木耳立森261菌株的生物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4(1):23-24.

第7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白蜡;育苗;技术

收稿日期:2012-01-06

作者简介:沙明良(1971―),男,吉林通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工作。

中图分类号:S7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92-01

1 引言

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属于木樨科,属植物,是东北林区主要造林树种和绿化树种。白蜡分布比较广泛,在我国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陕西、甘肃等省份均有分布,此外,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白蜡为落叶乔木,高达25m,胸径可达40cm。树冠卵圆形,树皮黄褐色。小枝光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通常7枚,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cm,先端渐尖,基部狭,不对称,缘有齿及波状齿,表面无毛,背面沿脉有短柔毛。圆锥花序恻生或顶生于当年生枝上,大而疏松;椭圆花序顶生及侧生,下垂,夏季开花。花萼钟状,无花瓣。翅果倒披针形,长3~4cm。花期3~5月,果10月成熟,翅果扁平,披针形。

白蜡为阳性树种,幼龄期稍耐庇荫,成龄后需要充分光照。比较耐干旱,也耐水湿,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耐寒,在东北地区-40℃的严寒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主根、侧根都比较发达,伐根具有较强的萌蘖性,萌条生长迅速。

白蜡既是制作各种家具、乐器、体育器具、车船、机械及特种建筑材料,又是独特风景园林、庭院景观绿化的精品树种。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圃地的选择

选择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排水性能好的沙质壤土,土壤pH值在6左右,便于灌溉,便于管理,便于运输,坡度比较平缓的地块作为苗圃。

2.2 整地做床。

苗圃地选择之后,秋季进行了深翻,以杀虫灭菌。播种前细致整地,做到平、松、匀、细。对沙土地、粘土地则采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多施有机肥料,大量混沙或客土,改善土的理化性状。春季进行耙地整平做床。新开垦的山地苗圃土壤比较肥沃,可以适当减少施肥量,施腐熟的猪粪4kg/m2。同时,要搞好土壤消毒处理,施40kg/hm2灭菌灵和50kg/hm2硫酸亚铁以预防病害。床长度一般以20m为宜,床面宽1.10m,床高12cm,步道宽40cm,床面要整平压实,方可播种。

2.3 种子处理

白蜡春播种子采用低温层积催芽处理方法。即在播种前3个月,将种子用常温水浸种2d捞出,将种子混湿沙(种为1∶3)进行低温层积处理。选势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背阴的地方挖沟,沟的深度原则上在冻土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沟宽80cm,沟的长度视种子的数量而定。先在沟底铺一层10cm厚的湿沙,再把种子与湿沙充分混合均匀,放入沟内,种沙厚度为50~70cm,离地面10cm加盖湿沙,留好通气孔。然后,覆土使顶呈屋脊状。一般处理时间为80d左右。翌年春播种前一周将种子筛出,在阳光下翻晒,种子裂嘴率达30%以上即可播种。

2.4 播种及田间管理

第8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一、栽培技术

1、整地: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深耕晒地。

2、 施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3吨,晒垡7~10天后精细整地,以1.8~1.9米开墒。

3、 播种:当苗地准备好后,然后把种子直接播在苗地上,浇水后用4.5%百事达乳油3000倍液、5%功夫乳油3000倍液浇施苗地防止地下害虫,每亩大田栽培需苗地15-20平方米,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25~30克,用遮阳网覆盖,然后压实即可。一般按32×35公分的株行距进行移栽,每亩种植4800-5200株,移栽时淘汰茎部已膨大的苗子,以免早期抽薹。

4、 田间管理

移栽后及时浇水,移栽成活后兑水浇施氢铵每亩8~10公斤加普钙10公斤。以后控水控肥,加强中耕,莲座期至叶片封垄浇水追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以后见干见湿。茎部开始肥大时,第三次追肥,每亩穴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尿素15公斤。

二、病害防治技术

1、霜霉病

1.1症状: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定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颜色转为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枯干。

1.2防治方法:防治莴笋霜霉病宜采取以加强农业管理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收获后种植前搞好清园,深耕晒田,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排水降湿,防止漫灌。适度密植,勤除畦面杂草。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下部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

药剂防治: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2、叶缘坏死病

2.1病因: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2)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过嫩;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差;(3)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

2.2防治方法: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2)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措施;(3)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4)水旱轮作、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5)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6)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3、菌核病

3.1症状:植株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受菌核病危害,中后期荫蔽多,通风透气性差,湿度大,危害更重,植株下部的茎、叶柄或叶片一般先发病,茎部受害后,引起地上部分萎蔫,最后枯死,叶柄、叶部受害,症状与茎部相同。发病部位初期呈水浸状,淡褐色,逐渐扩大引起组织软化腐烂,但无臭味,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浓密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菌丝体交织纽集成白色颗粒,并产生黄色水珠,白色颗粒长大后成为黑色褐色的鼠粪状菌核。

3.2病原:莴笋菌核病是由子襄菌亚门核盘属病原真菌侵染所致,其营养体为有隔菌丝。菌核萌发长出子襄盘,底部有柄,直径约2-8毫米。子襄棍棒形,无色,大小为91-125×6-9微米,内含8个子襄孢子。子襄孢子椭圆形,单孢,无色,大小为9-14×3-6微米,整齐地排列在子襄内,子襄孢子是它的有性繁殖器官。

传器途径及发病条件

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遇适宜条件,形成子襄盘,放射出子襄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成为初侵染源。田间侵染一般通过带病组织与健株接触,菌丝直接蔓延危害。

菌核萌发适温15℃左右。子襄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0-35℃,适温5-10℃。菌丝0-30℃都能生长,适温20℃。菌核在PH值为1.68-10的环境中可以生长,相对湿度高于85%有利于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低于70%发病轻。因此,当田间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85%时,会导致病害的流行。

3.3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①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②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③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④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⑤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⑥50%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用量50-75公斤,视植株大小而定,7-10天1次,连续3-4次,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0.25公斤混细土15公斤,均匀撒于行间。

三、收获、采收

第9篇:土壤灭菌的方法范文

男,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与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农产品营销学》等多部著作;70多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广西贺州种植的淮山块根圆直、口感好、淀粉含量高,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睐,并通过农业部评审,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当地淮山种植面积稳定在667 hm2,种植品种主要为本地传统农家淮山、高州早薯、紫玉淮山,品种各有特色,其中本地传统农家淮山品种块根圆直、口感好、淀粉含量高,适合煲汤、打火锅;高州早薯口感清脆爽滑,适合作各色炒菜;紫玉淮山肉质紫色、风味独特,含有大量花青素,有抗氧化、美容养颜作用。

当地常年种植淮山,因为人多地少,无作,导致土壤出现连作障碍,使得淮山出现生长势变弱早衰、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病虫害加重等现象,制约了当地淮山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在有限的耕地资源条件下实现农业增产增值,近年来当地农民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不断试验探索,实行清洁生产技术,克服淮山连作障碍因子,使淮山能够在同一地块中连续多年种植的情况下保持产量、品质不变,维系产品的市场连续供给性,保证淮山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 淮山连作障碍

1.1 土壤元素比例失衡,理化性质改变

由于淮山对土壤中某些特定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多年连作栽培会使土壤养分比例失衡,造成某一类营养元素不足或缺乏,而另一类营养元素则累积增加,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特性及物理结构,比如pH值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结构改变等。

1.2 淮山病虫害加重

淮山连作容易引起炭疽病、白锈病、根结线虫病、蛴螬等病虫害加重发生。原因如下:一是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给病原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寄主,加剧了土壤有害微生物的积累;二是连作环境为作物本身易发的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繁殖场所,包括土壤、水源、周边杂草寄主等;三是连续多年施用同类的化肥、农药等,打破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平衡,导致土壤中某些有益菌减少,而有害菌则增加。

1.3 淮山植株生长受阻,产量、质量下降

淮山连作多年后其根系、叶片、植株残体、病原物的代谢产物等会造成土壤有毒物质如有机酸、萜烯类、根系分泌物的积累,这些物质通过多种途径对淮山生长产生抑制及致毒作用,影响植株代谢,导致植株长势变弱、早衰,最终影响产量和质量等。

2 解决连作障碍的措施

2.1 选用良种是关健

选用良种是解决淮山连作障碍最为简单有效的途径,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市场畅销的优良淮山品种。

2.2 精心选种,提高抗性

选择粗细匀称,没有分叉、破损、病斑、虫害的淮山块根或零余子作种。用块根作种的,可在收获时将茎基按20 cm一段每株选留2段集中贮藏;也可在收获时挖去薯块,选留状况良好的根基作种。

2.3 清洁田间环境

及时摘除病枝、病叶,拔除病株,病株拔除后种植穴用石灰粉或药剂消毒;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和周围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初侵染源,控制病害蔓延。

2.4 合理间套作

通过与病原菌非寄主植物轮作,可显著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基数,从而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2.5 土壤处理

①深翻晒土 清洁田园后,耕作层深翻30 cm,覆盖薄膜在阳光下暴晒15天以上,提高土壤温度、杀死病菌,还有利于加速病残体分解和腐烂。

②放水泡田 放水泡田时间在3个月以上,越长越好,可杀死土壤中残存的病菌及虫体,减少盐分积累、排除盐分。

③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消灭土壤中前茬作物残留病菌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化学药剂消毒灭菌、石灰消毒灭菌、蒸汽灭菌等。

2.6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①淮山种块处理 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根作种,切成15~20 cm长的小段,将断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再经阳光晒2~3天,至两头切口有细裂缝为止,不仅促进种块发芽整齐,还可杀菌。种块处理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擦伤。

②绿色防控 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黄色粘虫板、毒饵、生物农药等植保新技术防治病虫害。按照太阳能诱虫灯的诱杀范围,每13 340~26 680 m2安装1盏太阳能诱虫灯诱杀害虫。

2.7 科学管理

①注重施用腐熟有机肥 增施经沤堆腐熟的有机肥,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供肥、保水、透气、调温等功能,促进植株生长;二是减少化肥投入,减轻污染源,创造更好的农业环境。

②适时间苗 幼苗出齐一星期内,去掉多余的弱苗、病苗、小苗,每穴只留1株强壮苗,保证养分集中供应,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

③科学搭架,疏剪分枝 淮山是蔓绕生长性藤本植物,为利于植株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要及时插杆搭架;当淮山藤蔓长到架顶时,视生长情况疏剪分枝。

2.8 种植洞穴客土法

种植洞穴客土法是解决淮山连作障碍的特效方法。与全田客土相比,种植洞穴客土法投入少、操作可行、效果好,且松软的土壤环境为淮山创造了有利条件,所种的淮山块根比常规种植的大且直,产量因此得到提高。具体方法:淮山种植采用定向栽培技术,用淮山电动钻洞机垂直打1 m深的种植洞,再用新的砂壤土填满(土中可混入腐熟农家肥等有机肥),将淮山苗植于洞中即可。

参考文献

[1] 段峰,王秀云,高志红.园艺作物连作障碍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