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第1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成因分析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公司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并不以个体的主观意识而改变,是客观环境和条件变化而产生的产物,这特征有利于财务风险的揭示,重新对财务风险进行全新的认识。

(2)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必要条件之一是不确定性,没有不确定性表示财务没有风险,对其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其有利于控制公司财务风险。

(3)可度量性

可度量性是财务风险另一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因素,可用数学中概率论方法来度量。如不能度量,其风险控制也无从谈起。

(4)双重性

损失和收益是财务风险的双重性。这个特征有助于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另一方面要控制风险,以免危害到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企业谋取更高的风险报酬,同时也要完全科学决策。

(5)全面性

财务活动存在于财务风险的整个过程,并且在多种企业财务关系中体现出来。认识这一特征有助于理解和探寻财务风险的各种原因。表现特征以及度量和控制,同时全面管理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衡量企业内部之间的各种财务关系,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缺乏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体系存在不少局限性,比如其风险管理功能和协调功能较为欠缺,有时仅仅是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形式上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实质上并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进而缺乏一系列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成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控制不力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财务杠杆的过度运用是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重要体现。由于大量到期债务不能偿还,从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恶化,因此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与财务杠杆的利用息息相关。负债经营就像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运用不得当,则会阻碍企业发展,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扩大化,甚至发生财务危机。不少上市公司只看到负债经营带来的益处,却忽视了财务风险的存在。所以,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举债规模过大,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财务负担较重,财务风险很容易发生。

(3)企业产销环节存在问题

首先一些上市公司过分注重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运作,却忽视了企业生存的基础――产品。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可靠性不高,消费者对部分产品失去信心,企业信誉降低,不利于企业健康地成长。同时,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与企业营销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企业往往把广告及销售队伍看做重点,对市场研究工作做得不到位,如果上市公司对市场研究不充分的话,其他工作都是白费的,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1)财务风险的转移

财务风险转移策略是指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可能产生损失的项目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担。

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转移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通过缴纳风险投资基金向保险公司投保,从而转嫁风险;也可以通过把经营风险转嫁给专门机构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其中还包括风险横向转移,债券债权的抵押等等。

(2)合理运用财务杠杆,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必须在符合上市公司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财务杠杆,要适度使用财务杠杆。要理性认识负债经营,要将负债金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控制资产负债率,要保证企业有能力偿还这笔负债。同时要将这笔负债运用得当,保证其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另外,明确产权规范治理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是为维系产权的纽带关系。明确的权责企业才能正常经营,否则就失去了企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不必谈财务风险的防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产权不明确,其真正的实质是众多财务风险的显现导致才是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3)提高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完善营销模式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产品原材料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同时加强对在产品及产成品的检验力度,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威胁广大消费者。另外,企业要完善营销模式,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动态,根据具体行情策划营销方案,运用好各种营销手段,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功能。这样,从产与销两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

(4)全面准确剖析行业的竞争结构,理性看待行业增长率

通过波特五力模型的实际应用,准确获取行业的竞争结构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分析等科学的分析方法,挖掘自身潜力,抓住对手弱点,真正地做到知彼知己,打赢这场行业之战。同时,理性看待行业增长率这一数据,要从长远角度分析行业生命周期,避免行业增长率迷惑决策者,导致决策失误,规避财务风险。(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孔香,2010:《浅析如何规避财务风险》,《商场现代化》第28期。

第2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

任何一个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通过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来实现。盈利性是企业的首要特征。作为盈利性组织的企业,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获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追求的是把自己做大做强,进而提高竞争能力。可以说,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其根本途径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数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并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也就是要投入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改进技术和管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因此,企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筹集资金问题。

企业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就可能实现其经营效益目标,避免财务风险。但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负债资金使用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就产生了筹资风险即财务风险。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会和利用他人的资金经营自己的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运筹财务的艺术,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偿债能力受损,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有充分认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入手,采取合适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如何应对预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制定科学的投资和资金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定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负债结构要合理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率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五)负债规模要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理想是控制在30%-50%左右。

(六)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来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3.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避免因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一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以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企业对外投资多元化是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第3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摘要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 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使企业面临风险的威胁。因此, 企业应在正确分析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以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一、财务风险含义及重要性

财务风险也叫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负债筹资而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可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并不现实,因此企业应了解财务风险的成因,并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出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防范风险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外部原因

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企业的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则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法律法规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等,这些因素虽然存在企业之外但却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如税收政策的变化、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都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有着重大影响。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反应滞后等,则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内部原因

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只要企业有财务活动,就必然会存在财务风险,因为风险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始终。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对风险的判断不足,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指的是企业各种资金的来源及其比例关系, 即企业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如果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即企业资金中负债资金过多,则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在决定资金结构时,必须考虑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3.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避免决策失误就要做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现象,且决策时缺乏科学的分析,或者决策所依据的信息存在失真和片面性,从而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导致无法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致使企业发生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消除财务风险,但可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一)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一旦发现风险苗头,及时报告,及时解决。而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需要企业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适应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的能力,使其具有财务信息的综合整理和分析能力,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高风险意识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能够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构建一道坚固的防护网,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加强筹资管理

企业拥有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在面对危机时才能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才能保持稳定、健康地发展。当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或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所需资本。一般来说,发行股票是风险最低的筹资方式,因为股票不需到期偿还,但股票的资金成本较高,因此企业筹资时应在充分分析资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筹资方式的选择。企业除向银行争取获得贷款外,还应积极开拓多渠道融资,避免筹资方式的单一性。在筹资过程中应注重债务结构的优化,注意资金期限的搭配,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

(三)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企业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为避免流动性风险,企业应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流动资产的持有量,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应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存货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

(四)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

科学的决策机制需要高素质的决策者队伍和科学的决策方法。一方面,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决策者队伍,同时决策者之间需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明确各自的职权和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主观决策所带来的失误。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避免主观决策的随意性和片面性。

(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可靠,而且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我国有一些企业,尚未建立严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财务运作的安全性受到威胁,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六)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第4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

随着因运营风险而破产的巴林银行事件、风险管理失效的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等各类事件的发生,社会各界对企业风险研究和立法行动愈发重视,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呼声愈来愈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框架以便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这些重大事件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出现漏洞、相关人员违规操作直接相关,尤其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重大问题紧密相关。

本文主要从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指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措施。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纵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可看出主要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为:

(1)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集团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许多企业集团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而产生财务风险。

(2)盲目投资及投资过度的行为,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益,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事实上,过分追求规模经济有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并使财务风险加大。

(3)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临时性的或间断性的,风险出现了就进行管理,风险结束就将其置之度外。

(4)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性。目前,企业集团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过度负债经营、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经营不善、资本结构不合理等现象,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5)经营不善,内部财务关系较混乱。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企业集团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原因。企业集团存在内部资金分散、资金管理失控、投资失控等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集团资金利润率低下、负债与财务费用高、整体投资效益差,使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点。针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隐患,可采取以下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1)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首先,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提高管理层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思想保证。一是建立风险责任制。企业主管领导对单位经营风险要负总责,注重风险管理,重点把握重大财务收支决策。二是发挥总会计师的监控作用,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四是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察约束机制,认真审查签证制度,经济合同须经合同管理部门和法律咨询单位审查签证后,才能加盖合同章。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一步增强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运用大量的概率分析,风险决策法等,以顺利进行财务决策,使其有效的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设计一套科学的财务预警指标和标准值,结合利用财务信息化软件自动报警提示,提醒和督促财务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它在给企业带来威胁和压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要对财务风险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要有监测风险的机制及化解风险的本领,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倩.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

[2]陈剑.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1,(06).

第5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6日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考验和越来越多的风险。企业应当从长远角度考虑,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降低整体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益,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然而,不少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限制,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规避能力都十分薄弱。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其实际财务收益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预期财务收益,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尤指资金风险,指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而带来的损失,如贷款利率和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失误等。财务风险集中于筹资活动,财务风险管理的起点、终点都是货币资金管理,如果企业经营资金全部来源于投资者投入而不向外借债,那么企业就不存在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财务活动非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风险来源广,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利益分配风险等。这是从企业财务管理本质角度,即以企业运营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为视角来界定财务风险的。本文采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分析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

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如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4、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如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因投资而取得风险报酬。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人员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从根本上把握风险本质的能力有限,片面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缺乏对财务风险积极、主动、系统地进行管理,由于事前风险管理缺位,事中和事后管理又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对风险不能进行评估和预测,所以不能制定相应的预警和防范措施,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了只要存在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而风险意识的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总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通过借入财务资本,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利用债务杠杆赚取超额利润。企业借入资金需要偿付借入成本,因此为了持续经营,企业必须保证通过借款经营所取得的利润高于借款利息。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盲目扩大财务杠杆比率,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导致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企业过度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比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过高的负债比率使得企业借款的风险溢价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当企业用自有资金所创造的正常利润难以弥补借款利息时,企业财务状况就会恶化。

(四)企业财务决策机制不合理。决策失误是现代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大原因。在初步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一些企业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机制,使得一些重要问题的决策无规可依,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以往经验和主观判断。特别是有些企业在决策上存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不能集思广益;或者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忽略了前期调查深入研究,信息获取不充分,决策时没有考虑周全,对收益的预期与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这样做出的决策很可能欠缺科学性与可行性。再者,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也各具差异,若决策者盲目投资,造成企业效益低下,长期偿债能力降低,则会形成更大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从表象上看,各项制度已经建立,企业会计人员也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但实际上却是内部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处于严重混乱的状态,这无疑将会导致企业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正确把握产生风险的因素,善于分散风险,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我们知道,风险与收益的大小成正比,即风险系数越大,收益率将会越高,甚至可获得高额的风险报酬。但风险越大,一旦失败,其损失也会越大。因此,企业不能只追求收益,忽视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必须对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全面分析其收益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均衡的要求进行决策。

(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应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财务风险与其资本结构与理财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筹资决策,企业在筹资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对有关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长期筹资决策中保持该最佳比例。企业筹资决策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筹资对象、筹资金额以及筹资期限。管理者应权衡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与筹资对象;恰当的筹资金额和筹资期限有利于企业降低偿债压力,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因此为了健康、稳健的发展,企业应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期限搭配。总之,企业应优化资本结构,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

(四)建立合理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不断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因决策不当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个人风险偏好、经济环境的潜移默化等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因此在决策产生过程中,经验主义、独断主义断不可行。决策机制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尽可能将计算分析方法进行量化。例如,在投资决策前,应详细设定数种投资方案,分别计算其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等各项指标,并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然后充分结合各方面因素,斟酌最佳的投资方案,要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可承受的风险范围等进行全面评估,在合理的资金结构下决策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

(五)健全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中重中之重的一项常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内控制度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防范机制,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现代企业大财务的观念,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的管理职能,控制和防范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引发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由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着,企业应熟悉财务风险的来源成因,以便对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预测,通过对症下药的方式来适当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将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孔远英.关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J].财会月刊,2010.3.

[2]徐玉红.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加强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3.

[3]杨根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探析[J].财务与会计,2007.9.

[4]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第6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

目前对风险一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是对风险未来产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这一观点应当是统一的。从狭义上讲企业财务风险具体是指应用财务杠杆对企业造成的破产风险或者普通股收益产生较大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讲是指企业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如筹资、投资以及运营资金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企业盈利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具体是指公司缺乏合理的财务结构以及融资造成公司失去偿债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预期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客观存在性

具体是指财务风险的存在并不是将人的意志作为转移。也可以认为,风险无时无刻不在,人们不能回避它,只能利用各种方法有效应对风险,进一步防止其发生带来的费用损失,有效获得利益。

(二)整体全面性

在企业筹集、运用、累积资金以及对财务活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同时在各种财务关系上积极体现。

(三)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体现出了可变性,也就是极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这样就表示了企业财务的不确定状况,进一步说明企业随时都会产生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复杂的宏观环境

企业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财务管理主要的宏观环境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客观存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重要影响。对企业来讲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是无法预测的。宏观环境变化的不利势必对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

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只要出现财务活动,势必会产生财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很多人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财务风险就不会出现,致使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就是淡薄的风险意识。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风险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产生的失误。防止产生财务决策失误的重要条件就是科学的财务决策。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决策普遍出现了主观经验决策问题,进一步导致了财务决策失误的发生,从而出现了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企业经营来讲最终目标就是获利,这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构建预警机制,需要不断完善财务收集传递信息制度,为企业经营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通过优良的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务预警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企业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应当从资金循环方面着手;坚持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信息以及科学管理知识,在定量分析的同时对定性分析加强应用;对风险处理制度不断完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应预测或者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并且有效进行控制与处理;构建财务预警制度,贯彻落实每个人的风险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责任对象,并且联系奖惩机制,促使负责人提高警惕性。

识别预警在企业财务风险中具体是指通过计算定量指标与分析定性问题,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通常来讲,能够利用下列指标展开分析:变现资产的能力。具体反映为流动与速动比率。负债情况。企业债务情况怎样,对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可以直接进行反映,通常衡量的标准是资产负债率以及获得利益情况。使用资产状况。通常来讲,企业使用资产情况越好,表明企业财务情况越好。使用资产情况具体是对存货周转率进行考核。一方面存货周转率体现为企业管理存货效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变现存货的能力。这一指标数值越大,变现存货的能力则越强,企业销售产品的情况也越好。对企业盈利能力准确反映的指标就是总资产报酬率,它体现了企业总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

(二)联系实际情况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财务风险是必然的产物,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前提下,财务风险更加无法避免。企业管理者必须站在市场的角度,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对成本费用严格进行管理,尽量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按照企业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编制出与本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应当对资产负债结构积极进行调整,提升变现资产的能力;企业应尽可能的提升运行资金的速度,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并且提高投资回报概率,进一步加快本金投资的回收速率;企业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风险有效回避、控制、转移以及分散等,从而对财务风险进一步有效防范,这些对财务风险的降低与化解,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形成原因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对财务风险积极规避,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防范措施积极进行掌握。事实上企业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威胁,可是另一方面,在国际化经济、科学技术进步、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也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并且带来了发展机会,这也是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

参考文献:

第7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一、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理论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事先控制的因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因财务系统出现问题而造成企业经营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不确定性、并存性、全面性和隐蔽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经营管理不规范,自我累积不重视

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理念较落后,企业管理层素质不高。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这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大多数都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意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不积极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另外,企业产品的研发活动与市场的动向不匹配,缺乏敏锐的市场嗅觉,在技术上创造性不强。我国的企业大多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产品生产、研发战略上,创新意识和能力有限,再加上生产技术不够熟练,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且技术含量低,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这样的恶心循环,会使企业的用于经营的资金越来越少,利润有限的情况下,很难获得资本积累,陷入到以新债还旧债的死路上去,难以获得长足发展的机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2、企业财务决策缺乏严谨和科学性

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是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要避免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核心就是要使企业财务决策达到科学和严谨。由于企业管理层盲目决策,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过分依赖管理者的经验及主观意识,由此导致企业决策的误判,产生财务性风险。如在固定资产的财务决策时,企业对所要投资的项目效益及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所依据的决策信息不真实、不严谨,再加上决策者的盲目乐观等原因,极易造成投资效率不高,投资活动以失败告终。决策失误不但可能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可能导致投资成本不能如期收回,甚至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负债资金和期限结构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企业的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特征。企业负债资金和期限要保持在合理的比例。由于筹资决策的失误,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负债端压力过大。资金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企业现金流紧张,缺乏偿付能力,极容易因此产生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安排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本来需要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及时筹集资金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使企业无法按期偿还债务。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分析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企业要对市场形势准确判断,认真开展分析研究,掌握经济发展规律。企业科通过各种方法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有效性。企业还应学习和利用各类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工具,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充分运用金融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工具,不仅降低了企业外部的非系统风险,也降低的企业的财务成本,这样大大提高了企业面对外部环境的实际操作能力。

2、培养经营者的财务风险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企业要不断提高对财务风险的估计和防范能力,更多的依靠企业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事件的职业判断和经验操作,企业要大力培养管理决策者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以便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要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水平:①要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②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③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合理的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3、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由于企业财务系统的风险而导致企业发生经营问题的案例时常见诸报端。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晴雨表,一旦财务状况出现恶化,企业极有可能已经处于风险之中。因此有必要及时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从企业财务指标中获得企业发展的信息,在有可能产生财务危机的时刻就能及时掌握信息,可及时提醒经营者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经营管理策略和方向,预防企业经营的进一步恶化,陷入破产或者资不抵债的状况出现,从而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4、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

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专门为该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财务人员,该机构专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分析结构及时提交企业管理层以便及时发现和及化解风险。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企业要进一步通过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财务管理能力,明细财务管理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采用更加合理的激励和约束考核机制来减少财务风险。在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下,能尽量避免决策过程中的弯路,加快内部信息的流动,使财务活动尽可能变得简单快捷。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不同的情况要采用综合的评判标准进行考核,形成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约束企业员工的逆向选择行为,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经营中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财务管理活动已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和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这些是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因此,针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专业分析,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攀,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及其防范方法[J].商业经济,2008,(15):63-64;

第8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一、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五个方面。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正确预测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原因

(1)自然因素。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中,这些运动变化往往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四季交替,地震、水灾、泥石流等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往往会让企业蒙受损失。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量化为具体的数字。(2)社会因素。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一旦国内外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相关经济政策、市场资源情况、相关政策法规、顾客的消费习惯及价值尺度发生变化,都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3)市场因素。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市场,市场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市场的波动性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控制措施失效或减效。

2.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决策人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中,许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财务决策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对决策事项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导致决策失误常有发生,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从而产生财务风险。(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企业内部各部门或总公司与分公司、企业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如果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责权利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则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4)营运赊销存在的风险。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致使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如果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容易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以致形成坏账或呆账。另一方面资产到期没有及时催收,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及其变化状况,不断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需注意加强对外部宏观环境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市场环境的变化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多种措施,适当调整财务管理政策与财务管理方法,尽量减少由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括5个要素:(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控。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问题。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3.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

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核心在于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与决策程序,通过系统的分析及科学方法,实现决策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相统一。为了提高企业投资的科学性,企业应建立一支由管理者、专家、技术人员以及职工代表组成的决策机构。企业管理者通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可充分调动其决策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掌握重要财务信息,并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标准与程序实现决策。决策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其提高决策水平、改善思维方式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对于整个决策队伍来说,提高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合理分工也是很重要的。

4.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发展创新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寻找出财务风险形成的规律,根据企业的经营规划、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内容,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预知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波动或者财务风险等,分析产生非正常波动或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认识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的潜在风险,以此提醒财务管理部门提前做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确定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二是加快风险信息的收集与报送,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数据或风险指标;三是制定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通过风险评价体系,对相关数据及风险指标实行评估测算;四是根据评估测算的结果,促进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第9篇: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一、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外部原因。目前,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危机。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有财务风险,就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危机。决策失误导致财务危机的表现主要有:(1)投资方案失误。不少投资方案投资前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导致方案实施后,没有给公司创造效益反而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2)追求高速。企业飞速发展时,经营者头脑容易发热。速度过快,会使企业永远处于资金短缺之中,还会造成企业管理人才的缺乏。(3)盲目铺摊。多元化的好处,是通过企业业务组合,分散经营风险。但是对于不相关多元化,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并不会减少。(4)贪大求全。兼并是扩大规模、快速成长的捷径。但兼并需要条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除了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目标企业的选择、企业价值的评估和谈判、交易达成后要素重整等,步步是关键。(5)急功近利。有些企业经营者太急功近利了。企业竞争不是一场百米赛,而是一场永无止境地的马拉松。没有长远规划,只考虑眼前蝇头小利,企业就会在永无休止的竞争中迷失方向。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我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资本结共缓侠?BR>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有可能会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这种情况出现。

二、防范财务危机的对策

针对上述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防范财务危机。

(一)善于利用财务危机的先期预兆

企业财务危机是由企业长期财务经营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前出现的许多先期预兆。

1.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结构恶化的征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筹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债务搭配不当;(2)投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投资比例失当,有的项目选得不准,有的投资超过风险限度;(3)生产结构不合理,资产中存货、应收债权比例过大;(4)支出结构不合理,其突出表现是非生产性、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导致企业积累能力下降。这四个不合理在形成过程中是渐进的,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情况,就定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中发现财务危机发生的先期征兆。

2.企业信誉不断降低。企业信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理财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一旦信誉受损,企业的筹资、融资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关联企业间经济往来、信誉结算就将无法开展。由此可见,当企业信誉降低时,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就有了先兆。

3.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市场竞争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上。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旦由强变弱,企业就无法按计划、按目标生产经营自己的产品,从而埋下了发生财务危机的伏笔。

4.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经济效益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都要由经济效益体现出来。如果企业销售额上不去,成本却在不断攀升,导致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甚至连年出现亏损。这就出现了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若长期下去,企业必然陷入绝境。

5.关联企业趋于倒闭。因经营管理和竞争的需要,关联企业相互间形成了紧密的债权债务关系,有的关联企业之间甚至形成了扯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关联企业发生危机有可能波及到本企业。故一旦发现关联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发生异样变化,出现危机的先期预问题时,便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趋于倒闭的关联企业,把自己也拖入危机境地。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监测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有两种方法,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

1.定量分析法:分为两种模式,即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

(1)单变量模型,它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根据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1)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上来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反映为资产的变现力差,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2)获利能力。盈利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良好,才会远离财务危机。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3)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资本越充实和越壮大,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这方面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2)多变量模型。它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目前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是1968年美国学者奥特曼(Altiman)创立的Z指标模型。但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在指标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考虑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财务危机的有效变量,也没有体现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如利息率、失业率等,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另外,考虑到我国和西方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相关法律也不健全,所以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不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简单机械地在我国运用。不过可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对之加以改进。

2.定性分析法: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以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2)行业特征。行业不同,财务风险是不同的。(3)市场状况。企业的产品价格、技术、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对路热销或竞争对手少,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4)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一旦市场情况有变,企业难以适应,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5)企业管理水平。缺乏管理经验、管理素质低下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是防止财务危机的关键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间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四)注重企业的核心业务

如果企业的经营者过分注重融资、并购,而忽视企业的核心业务开拓,那么,财务风险增加就成为必然。一般情况下,企业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资金链连续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立命之本。因此,企业首先要注重企业的核心业务,不可为融资、并购等影响了核心业务的正常经营。

(五)控制资金的回收风险

这主要是指存货的周转和应收账款的回收,企业如果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数额大,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及《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大量的存货因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跌价需计提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这些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促进产品的销售;规范结算秩序,加快货款回笼,加速资金周转;加大清欠力度,减少坏账损失;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资金回笼方案,防止因资金流通不畅形成财务风险。

(六)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