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反思;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能力;课堂教学
1013939/jcnkizgsc201520210
1 引 言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给教师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满怀激情和期望,并希望尽快胜任教师工作,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合格教师。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居多,在角色转化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从学生到教师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他们踏上新起点的道路上,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教学生涯的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教学素质,顺利实现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变。完成从学生到教师、从“新”教师到“老练”教师的转变。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帮助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完成这种转变的有效方法。
2 教学反思的方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通过反观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21 课后反思
每上完一次课,就静心沉思,认真回顾,真实地记下这次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写出课后心得,并附在教案的教学反思栏内。如此把每次课后的真实感受都认真记下,日积月累,这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要知道人是很容易忘却过去的教训,并且有时总是在重复过去曾经出现过的错误。有了每次的课后反思,就为以后讲好课提供了借鉴。
(1)周后反思和单元反思。一周或一个单元的课讲完以后的反思,可对自己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期末反思。一学期下来,认真回顾梳理本学期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哪些章节处理的成功,哪些地方还有不足;通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满意之处和薄弱环节;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来一次系统地宏观反思。
22 纵向反思
把自己每次的教学实践作为考察对象,放在自己教学生涯的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加上获取的学生对讲课的反馈意见,如实记下成功与不足。如果本次讲课内容以往曾经讲过,对比上次反思记录,找出这次的进步和改进之处;并考虑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整个教学生涯,使其起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作用,伴随着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3 横向反思
经常开展听课交流,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通过听课,研究别人教学的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在教学理念、教材处理、分析方法、讲课模式、板书和课件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客观地记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供自己今后备课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3 教学反思的内容
31 记录满意之处
回顾教学过程,找出自己认为最满意、最成功的亮点有哪些,将其详细记录下来。例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自己的这些宝贵经验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它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32 记录疏漏失误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自己认为这次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进行回顾、梳理,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使之成为以后应吸取的教训,以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考虑更周到,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相信这样做,课堂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完美。
33 记录再教提示
反思后就应该系统落实自己的反思成果。一次课下来,静心沉思,这次讲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设想一下,如果让你重新再讲这节课,你会怎样讲?你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讲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初步的安排?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等?把新想法记下来,作为“再教提示”,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4 教学反思遵循的原则
41 客观真实,不要一味检讨
不要把教学反思当作写“检讨书”,不能只是反思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也要对课堂亮点和成功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既不要放大自己的教学过失和疏漏,也不要无视自己成功的靓丽表现。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失败和不足,更应该总结出课堂亮点、教学机智、创新思维、成功经验和改进措施等。因为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辩证反思,才能迅速提高教学水平。
42 找问题的根源,不要只罗列表象
问题偶然产生的背后一定有必然原因。因而教学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列举问题、罗列事实等表面现象上,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清实质,认真寻找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把问题当作课题,锲而不舍地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方法和途径,总结出其中的普遍规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符合科学标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3 抓主要矛盾,不要面面俱到
教学反思要做到“精、短、快”,也就是说要抓住重点,把最突出的感悟、亮点、遗憾等及时地记录下来。有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喜欢从教学背景、目的、过程和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总结,找出问题一大堆,结果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每次教学反思都应该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抓住主要的成功和疏漏,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原因搞明白,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周全。避免不分主次,长篇大论,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这样难以真正起到扬长避短之功效。
44 吸取经验教训,不要与实践脱节
有的青年教师课后总结出经验很多,反思出问题一大堆,应对措施应有尽有。但是却不知珍惜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些宝贵财富,过后再讲课时不去理会过去的反思内容。课堂教学曾经出现过的疏漏和失误,下次再讲时依旧重现。这样的反思行为与实践运用脱节,教学反思的作用就难以发挥。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积累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教训,便于事后对照反省,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反思,更要注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反思成果,吸取经验教训。
5 结 论
教学反思是一种梳理,是对自己已有行为的系统化的自我反观。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行为中的得当与不得当,从而进一步理清自己课堂行为的方向,加速自己专业化的进程。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拒绝平庸,可以让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可以让我们吐故纳新,它是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升华自己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06(5).
[2]王克全,刘建军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0(12).
[3]吴军,汪宏晨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及其评价体系[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 教学质量教学环境 方法和策略
计算机专业课课堂管理是计算机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课堂中的“教”与“学”需要一个很好的氛围和环境,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计算机课堂管理就是对计算机课堂中各因素进行有效的调整控制,采取适当的方法与策略,使学生能自我控制并积极学习,促进计算机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我教计算机专业课已多年,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注重计算机专业课课堂管理。因为计算机专业课有其特殊性,计算机专业课堂拥有高尖的硬件设备、丰富的网络世界,加之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特别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引进,对计算机专业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课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与学生对课程本身的意义认识不足,教学中学生缺勤和迟到的现象较为严重;②教师对课堂互动环节缺乏控制,课堂过于活跃,常处于无序与失控状态;③教学环境较差,设备的软硬件经常无法正常运作,导致课堂成为自由活动的场所;④教师对教学的准备不足,使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的时间较少;⑤对学生起点能力差异估计不足,统一进度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两极分化严重,参与教学活动的数量逐步较少。
计算机专业课课堂管理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分析的结果是课程与教学出现了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想学、爱学,才能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真正认识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必然关系,努力建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远离学生实际似乎是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最主要的问题。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的总目标,而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操作计算机。目前经常提到的“零起点”问题也是制约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因素,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差、教学方法不得当等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之一,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成长规律,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夯实和协调了计算机课程与教学,学生才会对信息技术学习有兴趣,愿意学习,也就容易产生自律,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规则等进行管理。
通过对计算机课堂现状管理的研究分析,我认为计算机课堂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保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目标的实施
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学生保持安静和驯服,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课堂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争取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是指学生投入有价值学习的时间,不是分配给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时间。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所有的教学都应指向全体学生,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求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发展全体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在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中,学生的行为可以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在控制是课堂管理的任务,同时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2.确保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操作过程的实施
若想保证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课堂管理目标,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与操作规范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的操作程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设计课堂管理规则,提出课堂管理规则,实施课堂管理规则,反思、修改课堂管理规则。其中课堂管理规则的设计指的是教师把教学活动的环境和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转变成一系列可操作的程序和规则的过程。提出课堂管理规则指的是在设计制定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向学生阐述课堂上须遵守的各项规则,让学生知道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则的后果。实施课堂管理规则指的是在课堂管理规则确立之后,教师和学生都要严格按规则行动,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在规则的指导下,监控学生的行为,对不符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处理,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管理规则中也有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精心的教学准备是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根本。反思、修改课堂管理规则指的是课堂管理规则在应用过程中,会显现出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对课堂管理行为和课堂管理规则要及时进行反思,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及时修改完善计算机课堂管理规则,同时,也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行为和规则的冲突,积极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行为。
3.确定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
为了实现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目标,在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计算机课堂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系统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环境。影响系统功能实现的因素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环境的关系、学生和环境的关系。课堂管理就是协调教师、学生、环境的关系,以实现课堂管理目标。在传统“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课堂纪律,即教师对课堂上学生行为的控制与约束。但是,计算机专业课堂的环境与传统课堂的环境比较,有其特殊性,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是在计算机房或网络教室进行,即计算机是课堂环境必不可少的设备,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学生要用计算机完成练习,但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玩游戏、上网和做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这对计算机专业课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实现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课课堂管理除了实现传统课堂管理目标之外,更要重视协调好教师和计算机、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因此,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课堂系统中的各要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协调,不能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
若想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必须以课堂管理的规范性为前提。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虽然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管理是在一定预期控制内的随机,不是盲目的随机,因此应该规范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的操作过程。计算机专业课堂管理的规范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则的设计语言表述要规范;规则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现实条件;规则的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规则的实施要严格按照规则的设计执行;规则执行后一定要反思、修改、完善。适合课堂教学的课堂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设计―实践―修改―设计―实践……的反复过程,我们只有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规范操作,才能保证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计算机教学的课堂管理是由系列规则控制的外显行为,是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学生和环境进行调节、控制的行为,因此,计算机课堂管理规则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完成某个具体教学任务时,要求学生在多长时间范围内,完成哪些操作、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完成任务的奖惩规则是什么、在操作过程中不允许发生的行为是什么等,只有课堂管理规则可操作,才有利于教师管理,同时也才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执行。同时,计算机课堂管理规则对学生的要求也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行为进行描述,才有利于教师的控制和协调。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在课间之余还要对学校的计算机进行维护,对学校的网站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计算机教师不仅要跟上时代步伐,掌握好信息的更新速度,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接受新的技术,加强自身的专业化知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且运用专业技术培养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技术处理生活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育部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加强专业化学习。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性
首先,教师专业成长,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否实现专业化,学校拥有专业化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既关系到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全面推广的关键。
其次,教师专业成长,是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提升教师社会影响的需要。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是专门职业,必需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再次,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发展、实现内在生命价值的需要。因为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社会不断地向教育提出新问题,人们不断对教师提高期望值。如果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事业,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敬,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不懈追求。
最后,教师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打造优质精品特色教育的需要。任何学校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他们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1、内因(教师自身因素)
首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没有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就很难有教师理想的追求,也就难以有自我潜能的挖掘,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快速成长。
其次,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同,并理解其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则能产生责任感和光荣感,同时也促使他们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专业素质、加快专业成长等问题。
再次,成就动机是人们追求卓越、力求成功的一种内驱力。教师如果有很强的成就动机那么他们就会主动要求发展。很显然,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直接决定着其是否具有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2、外因(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社会因素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教育的宏观重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鼓励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其次,学校因素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是否营造一个敬业乐业、进取有为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唤醒、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搭建舞台促进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
最后,家庭因素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家庭支持度、家庭文化背景、家庭的经济实力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学校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四部曲: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活动。
1、读书活动
读书的热情、习惯和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计算机知识更新的步伐日益加快,计算机专业教师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博览群书,让自己永远有一桶水。
2、学会对教材灵活运用
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上课时应该从身边的实际例子给学生实地讲解,这样不仅学生易于理解,也会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师既拓展了教材,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教材的资料并不是时时都在更新的,所以会有跟不上实际教学的情况,因此大部分情况下教师们更应该自己收集教材,把一手资料转化为教学内容,这样既新鲜又有教育意义。
3、善于设计多种教学活动
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创新教材,还要不断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那么教师应该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分配任务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教师设计的课题是给学生发挥自己个性的空间,同时又是可以跟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桥梁。一方面,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实际处理问题是也增强了自信心。
4、在反思中进步
首先,时刻反思教师这一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懂得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有人格魅力的教育者。
其次,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对自身的知识不断加强、不断充电。
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育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同时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同时,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宁晓波,何芳超,盛永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技能的测评及分析[J],统计教育,1996(6)
[2]喻朝林,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西北职教,2009(3)
[3]百度文库,浅谈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2011-7-1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 协作知识建构; 网络环境;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7-1698-03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for Non-computer Major Students
QIU Jing-yi
((Cisco School of Informatics, Gud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is a basic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w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po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we analysis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s, and present 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strategies in terms of teaching mode. And this paper use the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idea in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design to study a new course design model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in network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a computer basic course desig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supported by Blackboard.
Key words: computer basic course;non-computer major;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reform
作为信息时代主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与科学技术研究手段的计算机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与发展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手段。许多高院均已意识到计算机能力培养对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要性,并在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不断加强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又拥有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的能力的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敲门砖,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校培养“双高、两强”人才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育存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与社会需求步调不一致等矛盾,这些矛盾引发了我们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问题的思考。
1 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教指委2006年6月正式出版了《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白皮书)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我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该课程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被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其好处就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更快地学会使用计算机,能将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专业问题。
然而,至今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仍存在有不少问题:
1) 学生基础水平不一致
刚入学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是困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大原因。一方面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使得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区域性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差异也能导致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甚远。在这种非层次的教学过程,加之通过机房授课,经常碰到明白点的不愿意学,不明白的不好意思学,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使之掌握一门技能的程度。
2)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用进废退。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要求动手能力强,所以学习难度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反复做同一类型的练习会产生抵制情绪,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在这种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探讨。
3) 学习效果不佳
经过跟踪调研,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后,为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带来的帮助并不明显。学生不能明确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工作中如何使用所学的知识,生活中如何息息相关。学生经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教师的解释不能信服,缺乏必要的工作形式指导。
4) 现有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我校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课堂理论讲解+上机实验”,这是国内绝大部分大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尽管现在的教师们大多数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很多老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进度,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学习,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2 实验教学的探讨
依据现有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始一些试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活动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各个层次的课程,可以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可选余地较大。我校也可以采用类似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在开学前对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出不同的等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出各自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不熟悉计算机的学生,可以先安排一次上机实验,熟悉上机实验环境,进行键盘指法练习及鼠标操作,并将键盘指法与Word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直观和感性认识。对于已经很熟练的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可适量增加流行软件的使用,网络的相关知识等几个方面。
授课内容也应该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例如,艺术学院学生应该以网页制作多媒体为重点;管理学院学生则侧重数据库设计方面;统计专业则以进制转换为主。将专业知识有效地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仅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帮助,而且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理念,建构网络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学校都通过Drupal、Moodul、Blacklboard等各种各样的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我校利用的是已有的Blackborad网络教学平台(简称BB教学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提出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构建网络教学模式。
2.1 BB教学平台简介
BB教学平台是由塞尔网络与美国毕博公司共同开发的教学管理平台,目前国内、国际许多高校都在广泛使用。该平台在完善教学的功能外,更增加了交流、评价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强大的易用性和丰富的功能模块,使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制作内容、创建和布置作业和加强协作,使学生可以轻松学习、快乐交流、热情参与,帮助学校实现网络教学的现实控管和提升,使教与学更富乐趣、更有效果,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1) 教学:支持个性化学习
BB教学平台涉及课程的制作、编辑、、管理,还有针对学生设计的学习单元设定、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
2) 交流:支持协作学习
BB教学平台支持异步交流――讨论板工具;同步交流――虚拟课堂两种方式,帮助师生实现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传递资源、解答疑惑。同时通过增加的协作工作,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合作工具,确保学习和项目分工顺利进行。
3) 评价:改进评价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创建测试题和作业工具,利用系统的评分机制,方便进行评分、统计等操作。学生可通过成绩簿的成绩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2.2 协作知识建构
“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协作知识构建的基本过程,其中反思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它是协作知识建构持续发生的关键。完整的协作知识构建过程就是这五个环节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
1) 共享:学习者通过陈述个人观点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这些观点包括对讨论主题的描述、提出问题、个人看法等。
2) 论证:学习者通过比较信息,分析观点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识别有争论之处,提出并回答问题,从而对观点进行论证。同时,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阐述自己原有的观点,在讨论中纠正、完善个人观点。
3) 协商:学习者在论证基础上进行协商,形成更完善的小组观点,也就是协作知识建构。
4) 创作:学习者在协作知识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形式把知识表现出来,创作出作品。
5) 反思:教师和学生对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2.3 我校使用实例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点难点之一就是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本文将以Access数据库为例,详细说明基于协作知识构建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图1则是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框架图。
1) 启动阶段
课程设计的启动阶段,首先要求学生掌握BB教学平台的基本使用方法,最好是让学生进行简单功能操作培训。然后开始情景式选题,选题可以由教师自己设定,也可以由学生讨论获得。授课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爱好来确定选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太设定选题的难易程度。Access数据库常用选题有图书管理系统、旅游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员工管理系统等。选题结束后,就是分组管理,一般2~3人一组,从教学实践经验来讲,一般不超过20个小组为宜。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负责人。
2) 小组活动
选题结束后,就可以开始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包括两种:组内活动和组间活动。组内活动主要在于:小组负责人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例如:需求调研、数据库概要设计、数据库详细设计、系统设计等方面,并制定好项目进度表。然后对项目进行讨论,设计数据库、确定表关系等。组间活动主要在于不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协作学习,对自己选题进一步探讨,完善数据库设计。BB教学平台上提供的通知、讨论区、虚拟课堂、聊天室、发送电子邮件和数字收发箱等互动交流协作工具,可以实现小组成员与小组之间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
3) 教师活动
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BB教学平台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例如要求提交阶段性成果等;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互动协作交流情况,适度对小组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
4) 课程评价
课程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们创出作品,并有说明报告(如PPT展示、研究文献等),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结束课程学习的环节,能帮助学生们复习和回顾所学习的内容,对他们的交流活动进行评价,并对优秀活动组进行表扬。学生的最终成绩最好能由组内互评、教师评价和班级评价三部分组成。
2.4 课程实践过程的反思
协作知识建构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思想,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 教师如何把握适度引导
教师对每个小组都要进行引导,势必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很有可能不能完全照顾到所有的小组学习情况。另外,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过多的引导势必导致他们存有依赖心理,过少的引导又可能导致学习深度不够的现象。
2) 不能保障每位同学都得到充分锻炼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训强的课程。分组练习、组间互动能很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者的动手能力。但是小组工作模式也对于一些不愿动手的同学,可能会导致他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无法提高其动手能力。
3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并且将协作知识建构的思想引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为学生设计了各种知识建构活动,可以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就应该勇于尝试,寻求更好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常国峰,蒋晨.CDIO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19(3):60-61.
[2] 郭键,董萍萍,辛向丽.国内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对比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0(2):42-46.
[3]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4:38-46.
[4] 庄慧娟,柳婵娟.基于解释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J].现代教育技术,2008,9(18):19-22.
[5] 张小莉,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27(5):517-522.
[6] 孔晶,赵建华.虚拟学习社区中协作知识建构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85-89.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
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许多职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纷纷设置了计算机专业。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今后每年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将突破100万,而每年高等院校培养的此类人才数量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弥补这样大的一个人才缺口的重担,就落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肩上。但计算机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实践性很强,内容更新速度快,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紧密,因此对创新教育的要求比较高。
计算机人才是现在人才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人才,但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本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但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专业对口率低;本属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往往我们的毕业生却不能够胜任等。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一般应用人才。但由于许多中职学校在办专业之初缺乏对计算机专业的科学认识,盲目办学,致使培养的学生既学不到专业知识,又学不到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
最近几年,许多学校已认识到,如果不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将很难生存。因此,许多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改变这种状况,主要的做法有:
1.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许多小专业,在专业名称上做文章,如网络技术专业、广告专业、办公自动化专业等。
2.优化课程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3.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分层分级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
4.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考核制度。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不足
以上做法各有各的价值,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办学上存在的弊端。
1.不可否认,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十分严峻,而且招收到学生大部分在初中时都被视为教师眼中的“差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就是抱着“拿一张文凭,找一份工作”的态度走进职业学校的大门的,他们在选择专业时,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对计算机各学科的认识也是很片面,甚至有可能一无所知,所以对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盲目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如在调查中笔者就曾问过一位上课爱睡觉的学生,他的回答是这样的:“不是我想睡觉,而是我实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而且我感觉学习的内容根本没什么用,整天坐在教室里,就跟坐牢一样度日如年,上课就盼望着下课,上学就盼望着放学,这样还不如爬在课桌上睡觉。”这样的回答令笔者思索良久,怎样使学生上课时不再睡觉,不再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根本没用,让他们能听得懂,这正是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做的事情。目前,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小专业,虽然解决了过去课程设置时广而不精的状况,但学生的选择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2.过分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容易造成学生“教什么,会什么”的状况,而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如果没有知识的更新、扩展能力,今后的转岗能力差,仍然会被淘汰。
3.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同样没有解决。
4.有部分学校尝试推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但从可以查到的资料表明这些学校存在以下不足:(1)大部分是理论上的探讨,构建了课程模式之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2)实施之后的数据统计不够完善;(3)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及经验总结;(4)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5)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企业实训时间,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应当说,以上这些办法各有价值,也都相应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都不可能带来职业学校中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质性变化。要解决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应该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全面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进而从根本上全面推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初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79-02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激烈的生源竞争,各个学校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建设和发展各种新专业,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曾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如今大有日薄西山之势。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而与之相应的计算机教育却明显相对滞后,与社会需求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如何重新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进行定位和改革,使之能够继续向前发展,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其中,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是最基础的课题,笔者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现状
2000年以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并不完善,有的甚至照搬大学的课程模式,比如计算机网络原理、微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编程语言和C语言,这些课程连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吃力,更不要说中职学生了。当时较实用的主要课程有DOS,Windows,QBasic,WPS或者Word五笔打字,计算机系统操作工(初级、中级)等,在这一阶段,打字成了衡量专业水平高低的标准。2000年以后,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始进行了大幅度的课程改革,编制了计算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主要课程中,一年级开设的有:汉字录入,WindowsXP,Excel2000,Word2000,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等;二年级开设的有:常用软件,动画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安全,数据库应用等。三年级顶岗实习。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陈旧,有待更新。主要问题是没有对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形成效果良好的课程体系,有的课程定位准确度不高,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方向不大相符,课程功能低下,没有突出职业岗位。虽然也进行过一些改革,但一些核心课程仍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课程结构。尽管对一些课程进行了修改整合,也只是按照专业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一些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仍然按学科知识逻辑结构去组织课程,没有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去修改课程。
实用课程教学不够。学生学习计算机两三年毕业后,连给亲朋好友配置一台计算机都心有余悸,这是许多中职学生曾经有过的尴尬。课程中,对装机、上网、联网等实际操作讲得甚少或无法实践。学生单项的能力培养环节相对薄弱,而且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课程的实训跟不上,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由于受教材、教师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还是习惯于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目的不清楚。尤其是具体到章节甚至每一小节的教学,这种不明确性更为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与课程目标不相符;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是被动接受。
由于现有教材结构不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若教师教学能力不够强,只能按照教材体系来进行教学,那么教材就成了制约中职课程改革的瓶颈。因此,编写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用教材,成为了当前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现在已经有一些职教改革先锋、专家在努力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出版了一些优秀的以“项目教学”课程为模式的教材。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开展市场调查,修订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与计划。学校选派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乐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善于与人沟通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到当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知名企业等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有何建议或意见,然后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得出调查报告,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利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根据用人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吸纳企业对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将课程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比如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与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动漫设计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就是比较好的一种课程编写模式。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原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课程设置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平面广告设计、网站设计、动漫设计制作为主干,兼顾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计算机维护等其它方向。主要开设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制作、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应用技术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的课程比较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民族地区中职校教师还是采取比较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是采取提问法、讲授法等,有的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教师缺乏研究和反思精神,对自己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入,上课学生没有兴趣,不喜欢听课。教师课后也极少自问“我用这种方法上,学生听得懂吗?能掌握知识吗?”有的教师把原因往学生身上推,认为这些学生都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有的没有参加过中考,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素质低下,没有上进心,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不可能教得好的。这样的老师没有从自身方面查找原因,也没有认真反思自己。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中的一些老师还是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上课,还在黑板上“修车”或“养猪”,这样上课学生肯定没有激情,对课堂就没有兴趣,所以要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革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流行的教学方法,要花大力气才行。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的概念、理论及运用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灵活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演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改变教学模式。多数普通中职学校老师还是沿袭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旧的教学手段。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一些老师从头讲到尾,也不管学生的情况,只管自己在表演,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主动性欠佳,学习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实际、课程实际的需要,改革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推广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不自觉学习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上,可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对人才要求的不同程度、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要求,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原则组织教学,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普通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中职校的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有待提高,据我们当地调查统计结果,计算机专业教师科班出生的比较少,仅占20%,80%的专业教师是通过函授本科或从其他专业转岗过来的,这些转岗过来的教师,由学校选派到国家或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训一至三个月,考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就来上课了。由于时间较短,一些老师的理论知识学得还不够深,技能掌握欠佳,整体上,专业素质就不那么高。因此,必须加大对计算机专业教师培训力度,让他们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比较好的办法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设立专项基金,根据学校专业教师的情况,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鼓励支持教师攻读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要求专业教师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将他们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每年邀请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及相关企业的专家来学校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家或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习,同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企业能力。鼓励、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这就必须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并使其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招生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变化。学生培养必须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让其具有一技之长,要求他们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杜向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3]李伟玲.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河南农业,2011(04)
[4]马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9(03)
关键词 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87-02
A Brief Talk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Li Ju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greatly, further expanding the number and scal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or computer major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presents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school training program to explore the computer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Author’s address Baotou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China 01403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化时代已经向人们走来,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如今社会上计算机应用已经达到非常普及的程度,随处都可以见到计算机的身影。人们也熟悉了在社会各处遇见它们的存在,如家庭娱乐、学校的机房、金融场所,以及到处可见的网吧,计算机如水银般无孔不入。再加上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导致计算机专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小的现状,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已经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剖析。
1 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招生逐年下降,就业情况也不是很乐观,虽然学院近两年来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投入了很多,但学生人数相比其他专业要少得多,相反,教师人数却出现逐年增长的怪现象。就拿2011年招生人数和教师人数相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11年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为96人,加上2010级的老生57人,在校人数总共147人,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21人,如果计算机专业教师只带本专业的学生,那么平均下来一名教师可以带7人,这对于教育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计算机专业教师为此忧心忡忡,有的人说,既然计算机专业不好搞,就搞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吧。但是,如果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又怎么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呢?
当然,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也确实不如前几年,但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计算机专业仍然是一个热门行业,尤其是对软件、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后每年对IT人才的需求将突破100万,而每年高等院校培养的此类毕业生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跟不上国际步伐。这就使人不得不反思,计算机专业并不是走到了尽头,而是自身出现了问题,那么目前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1)社会环境的影响。前几年由于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导致好多学校没有从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而是盲目地进行扩招,致使计算机操作人才市场饱和,而真正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大量短缺,特别是软件开发以及网络管理人才的缺乏。
2)培养目标不明确,岗位需求不清晰。多年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一成不变,专业针对性不强,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调研,导致培养的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不衔接,致使学生就业特别难,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打算不从事计算机工作了。
3)实验设备不足。目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有10个机房,共500台计算机,既要承担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又要承担全院非计算机专业的2 000多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上机时间不能保证,而且许多设备出现老化现象,有些都不能正常使用,因此,直到目前,学生毕业设计的上机环境仍然不能正常提供。
4)科研队伍薄弱,专业技能不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从事计算机教学,理论知识不少,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的经历很少甚至没有,更谈不上项目开发方面的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造成照本宣读的现象,上机课上也只能让学生练习教材上的例题,结果是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知用在何处,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很差,只要教师不注意,就会有学生玩游戏。
5)团队协作意识不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平时上完课后就回家了,很少聚在一起讨论一些事情,缺少互相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认识不到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当然,一个团队要想团结合作,需要有很强的凝聚力,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来牵头,这对一些多年来的专业教师提出一个很严肃的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计算机专业要发展,教师自己必须先进步。
6)生源素质不同。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90%来源于农村,计算机基础较差,而且层次不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进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围绕学院特色,定位培养目标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是高职高专教育,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技术类和高级技术类的工作。因此,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动手能力强,到企业马上就能上岗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必须以“岗位择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技能的培养,采取模块化教学,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2 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根据对本地市场的调研,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有软件开发及应用、网站设计及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广告设计与制作、通信工程、网络编程与维护及专业性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应用人才。目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划分为3个方向,即计算机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调整专业结构。
2.3 围绕学生能力,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所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以最好最新的软件、操作系统或程序设计语言等作为载体,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4 采用工学结合,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生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训练,要初步培养出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学校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在教师带领下自己开发;可以让学生到机房勤工俭学,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可以到周边的小型酒店兼职,了解酒店的管理流程,帮助他们开发酒店管理系统等。如果能随时随地接触到计算机的实际应用,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5 鼓励项目开发,提高科研水平
对于每年组织申报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并实行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奖励,同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研讨会,时刻紧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
3 结束语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新建了网络技术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还组建了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同时,在课程教学体系上也实行了模块化教学,这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希望。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科学作风,继续坚持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创新,培养出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科技,2003(8):8-9.
【关键词】自我导向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36-02
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社会一线实用人才中坚力量,掌握计算机专业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必备技能。为适应这种需求,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很难适应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算机专业教学和学习过程,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过程,其中既有专业知识的领会,又有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有职业态度的养成,因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过程,复杂的任务必须以一种自我导向的方式来完成[1]。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应引入以自我向导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计算机课程中应用自我导向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我导向学习”是人们常用的学习知识的一种自我学习方法 , 美国成人教育大师Knowles于1975年提出自我导向学习定义:自我导向学习是指学习者不论有没有他人协助,都能以个人为中心 ,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 ,建立一个学习目标 ,应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或寻找各种学习资源 ,选择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 ,进行学习 ,从而达到自己学习目的 ,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一个过程。
自我导向学习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促进人,学习过程学生更主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自我向导学习是一个让学生通过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的过程。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加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和实用技巧的掌握;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容易从课外获取、掌握计算机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较远,所以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尤其适用于因材施教原则。由此可见, 自我导向学习非常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
二、自我导向学习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自我导向学习方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实现可分六个步骤进行。
1.气氛营造:构建适宜的学习场所,自我导向学习首要强调的是开放、和谐的学习气氛的营造,因此教师提供适当的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动力。
2.诊断学习需求:布置任务,阐述理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形成学习目标:安排学生学习和练习,确定学习目标。
4.确认学习所需之人力及数据:给出完成学习目标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5.选择并执行适当的学习策略:精心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6.评估学习结果:分析总结,提高学习能力。
采用自我导向学习教学,学生在不断摸索、练习中,对所学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积累了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练习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很多学生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来说明自我导向学习方法的应用。
三、自我导向学习成功导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之实例及成效
笔者从2004年开始尝试将自我导向学习整合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和训练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收获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实行的程序
第一阶段:营造适宜的学习场所和氛围。
教师组建好具有上网环境的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将学生每两人一组分组,可让学生按座位或自由组合,每组一套组装机(有配套工具和散件)和可以上网学习电脑。然后教师介绍课程和将采用的课程自我导向学习方法,并做适当动员和宣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热情高涨,因为学习是他们自己做主,对一些不主动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多关心,这样构成全班自我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学生确认学习需求。
在教师组织下,每个学生填写自我诊断学习需求表。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最好是课程的目录,制作自我诊断学习需求表,需求表的学习内容含:计算机概述、主机、主板、内存、存储设备、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机箱、计算机整机安装、计算机初步调试与BIOS设置、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测试优化和升级、计算机的维护等。今天计算机知识已经很普及,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会不同,让学生决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阶段:学生确认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学生在经过对自我导向学习的了解后,教师即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拟定按周设备的学习计划,以决定需要的学习资源。
第四阶段: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专业教师提供全课程的教案、组装和维护课件、实训案例等,供学生取用,并提供相应软硬件设施。
第五阶段:学生依计划学习。
学生按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教师期望每位学生80课时课堂正式学习、20课时课外学习、40课时的课外实训计划。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个别指导,根据情况可以进行集中讲学。
第六阶段:学习成果评估。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实际组装一台电脑,并进行整机优化和维护。
(二)实行成果
通过自我导向学习的应用,实现分组分层次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学习内容各取所需;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负责人,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长期而言更使学校专业教学训练成本降低。
四、自我导向学习对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意义
在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随时随地都在以专业教师的判断在改变着课程的学习,而这种因教师个体而异的行为又有赖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水平学习,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在此条件下,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导向性学习,必将成为广大中职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良好途径。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专业发展的可能性与积极性
自我导向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的学校为主要场所,由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来设计和实施的学习活动,它可以有效地缓解或解决上述的矛盾。自我导向性学习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专业学习自和决策权,故而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投身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反过来也会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习和发展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二)有助于学生专业发展的个性化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必然使学生们在学习与专业发展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教育理念一向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然而,当我们在实施学生培训和推动学生专业发展教学活动时,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理念。因此,自我导向性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适应学生的个体需要和特点,必将使学生的专业发展更具个性化、针对性。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专业发展活动的实效性
传统学生专业学习和训练的标准化与统一化等外在性特征无法顾及学生个体状况和实际需要,因此带来了专业发展目标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等问题。自我导向性学习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对自己学习最有价值及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领域和教学技能作为学习与发展的对象,使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都能得到较好的迁移和普遍的运用[2],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专业提升才是最有价值。
自我导向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授课之比较有利于学生团队工作能力的形成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自我导向学习,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的,所替代的是自由讨论的合作学习,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角色扮演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不断地出现新的情景,不断地做出新的应答。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自我导向学习教学注重学生自己完成任务,通过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五、促进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
自我导向学习在适用于下列情况时,成为中等职业专业教学和实训上相当有效的策略:
学生人数众多,且有不同训练上的要求;学生需要个人化的专业发展需求;当同一训练或学习必须在不同训练地点实施;需要一贯性长时间专业训练。
自我导向具体学习的策略:
(一)制定经过检测的学生自我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促进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对自己有比较准确了解的自我学习目标和计划。这样的计划的制定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检测:一是对学生已掌握专业知识的检测,二是对学生专业发展意识的检测。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不足,以及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发展准备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确保学生自我反思活动开展的经常性和计划性
没有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也就没有“自我更新”取向的学生专业发展。为此,学生要建立自我剖析档案或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安排固定的时间、对照专业课程学习序列表,对专业学习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专业学习的发展情况。
(三)保持开放心态,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自我更新”取向的学生专业发展并非主张让学生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及同伴的建议与评价,更新教育信念和专业智能。为此,打破学生之间相互隔离的局面,寻求同学间的合作与帮助,成为了“自我更新”取向的学生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之一。
结束语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自我导向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并使之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修改方面均得到发展。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自我导向教学法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克劳斯·贝克(德国)主编,徐国庆主译,《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2]海伦·瑞恩博德(英国)主编,匡瑛主译,《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 教学反思
中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为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 的社会形势,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适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但近年来,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一方面是计算机行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与另一方面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这两个现象并存的局面。
一、剖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虽然各校近几年不断地增加计算机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地改进实验条件,但仍存在实验室无法满足需求等情况。同时实验室也不全是开放型的,学生自由上机实践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况且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的更新速度太快。尽管不断地加大基础教学设施的投 入,但仍然有许多计算机硬件设备不能满足软件发展和教学内容更新的需要,有的计算机设备已经陈旧和老化,维护工作量大,难以保证教 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教学技能薄弱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每个计算机教师课时多、课时量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再加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的速度很快,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但是各个学校的教师通常没有时间去进修,更为严重的是每个学期都忙于上课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从而使教师队 伍的计算机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不足,这样反而影响了计算机在中职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3.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点到为止,学生也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懒于思考,满足于卷面的分数,忽视了实际操作的能力。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中职学生学习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只知道计算机组成原理,没有自己参与实践,单独组装过一台计算机的话,无疑学生将很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在实践的基础上,我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以下建议策略
1. 改进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课教学,应以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为主。由于现在的各种计算机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可以把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快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也应适应信息时代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把握市场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最新信息。一方面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学科,没有谁能把计算机专业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住, 计算机专业技能逐步细化, 计算机专业课程也随之逐步细化,由此,让专业老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言是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机会进入相关行业或企事业单位,参与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新产品的开发,参加对方举行的技术培训。利用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协助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技术改造和科技研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与互惠互利,使教师提高实际操作经验的机会。
3.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才能学得学得主动。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上好第一节课开始,打破先讲原理再讲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作为计算机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先列举实际案例,在分析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弄清原理,然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问题。随着课程教学的进行,案例难度逐渐上升,前后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重复,让学生逐步深入,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所有知识的目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畏惧感,又提高了上课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3.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症结在于计算机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从课程设置方面实施计算机课程改革。应以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计算机领域市场、行业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增加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削减理论知识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通过改革考核和评价方法,将教学目标引向实践教学,变理论为主为实践为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兼有较强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减少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教学,增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时数;减少程序设计语言或应用软件命令的教学,增加如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学生感兴趣又力所能及的课程。
因此,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中职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军营.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 内江科技, 20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