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建筑市场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市场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市场行业分析

第1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可行性

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是当前适应建筑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适应性需求,在将建筑施工企业按照专业化细分成若干专业化分工,这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经济对建筑行业专业化的客观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成为建筑行业更加精准化的施工需求,并得到全面完善和发展。

一、简要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专业化分工的融合点

1、专业化融合的整体合力。在建筑行业的专业化施工管理中,通过一定的信息化操作,尤其在工期、质量、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效的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逐步融合并形成合力的伟大实践效果,是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行业工程项目施工中来,可有效地、自动的、快速的进行信息处理,形成资源整合优势。

2、现代技术的全面提升。在建筑行业的现展中,融入现代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常规的设施工具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来处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控制等不能适应当前建筑行业专业化发展的需求[1]。现代新技术的加入,可改造传统的施工方式和施工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就不会出现扰乱建筑行业的行业秩序,避免在施工招标过程中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减少人财物浪费,节约成本。

3、观念转变的意识更新。对于建筑行专业化分工来说,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换,也要跟着时代节拍,但是,当前许多的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造成蛮目的管理,尤其是思想观念陈旧,不去开发新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没有达到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对项目上的工程预决算、施工进度、工程技术、工程成本、工程资料、人力、财务、材料、设备等缺乏计算机辅助管理,造成施工应用过程中的环节脱节,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2]。

二、深入简读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对企业发展与市场的重要性

1、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各种高层建筑、材料管理、暖通工程等多需要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而建筑行业的专业化分工更好能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适应更多的发展需求,并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在将建筑行业进行细化的同时,分解为若干单一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的建筑环节和操作内容,有利于发挥不同建筑主体的资源、技术优势,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标准化建筑的有效形式,从而实现对建筑质量的整体把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建筑成本,提升监护行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效益,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形式所趋。

2、综合型发展的形式表现。对于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是当前综合性建筑行业发展的形式表现之一,并逐渐成为实际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原来单一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转变成为现在的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发展模式。并且在明确个专业分公司的职责情况下,将建筑行业的结构或者设备事务等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各专业的贡献,利益分配,相互间的责任分担,都有很正规的文字合同、协议,更好的实现综合性建筑行业专业发展的实现[3]。

三、全面探讨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可行性研究

1、建筑行业的整体情景。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据预测,2011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其中,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1%[4]。智能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在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至少是1.5万亿,我国建筑节能蓝图蕴含着对节能材料和技术数万亿元的商机。因此,对建筑行业的整体专业化分工有着必然的发展趋势。

2、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调查摸底。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对建筑行业中各企业业主、施工人员、材料销售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等不同层次的建筑人员进行调查摸底,讨论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可行性,并综合各种意见,从调查结果老看,共发出调查问卷356份,收回350份,从结果显示,89%的人员占城实施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并且细化建筑企业中的责任区分,实行专业化质量管理体系,并实现分工程度越细越好,并适应建筑行业的建筑成本和市场规模,进行各种专业化的分工。

3、专业化分工的实现途径。在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实现上,可以采取全盘化的统一管理,设立总公司,建立专业性强、技术过硬、不同专业的模式,建筑企业脱胎行业部门经济体制下,建筑市场相对封闭和分割。随着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和国际化发展,建筑企业基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纷纷选择专业化、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和非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5]。研究表明,基于自身细分行业优势而发展的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专业化公司和规模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公司在行业背景良好的基础上能持续成长。

4、行业竞争的专业化趋势。从建筑行业的盈利发展模式来看,专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建筑行业盈利能力角度上来分析,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对建筑市场进行划分,大体可分为:房屋建筑市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铁路建设市场、水利水电建设市场等大的建设市场,以及更小的、专业性更强的化工建设市场、冶金建设市场、水泥建设市场、油田建设服务、轻工建设市场等市场[6]。从这些不同的建筑市场来看,都呈现出了建筑专业化的精细化管理越来越要求严格,致使建筑行业专业分工成为了各种建筑的客观需求,并彰显出应有的发展魅力。

5、整体的认知。由于过往发展中,建筑行业在组织机构、经营方式、服务功能上存在不少缺陷,存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对工程总承包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的低层次竞争造成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难以为继,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等一些问题;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在全面分析市场的新形势下,把握建筑行业的专业化分工[7]。

四、总结

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运营方式,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新形势下,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多元化的核心发展模式,并推进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从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建筑行业的现状,推进建筑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融入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更好的推进建筑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丁肖真;建筑设计行业专业化变革之我见;建筑设计管理;2005年03期

[2]钟碧颜;建筑工程造价文件编制质量的控制及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3]刁玉国;从东电烟塔公司的发展看施工企业专业化的趋势;电力建设;1994年第02期

[4]张勇;建筑设计专业化与企业改革——探讨华森模式;建筑设计管理;2003年05期

[5]程峰;方勤;谈谈我国发展专业化施工企业的几点认识;安徽建筑;2001年第06期

[6]曹达明;低碳建筑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7期

[7]刘志君;董兵;兰丽吉林省建筑行业结构现状分析;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第02期

第2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危机;建筑企业;对策研究

Abstract: "Without the skin, hair adhere to." Market i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survive this, there is no marke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will cease to exist.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rket crisis is the biggest crisis, crisis management enterprise market research building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enhance adaptive capacity,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nee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rket crisis characterized reasons discuss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rket crisis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arket crisi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1.建筑企业市场危机的原因分析

“十一五”期间,多数建筑企业紧抓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2011年以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增速减缓,众多建筑企业遭遇到产能过剩、现金流短缺等问题,企业陷入发展低谷。究其原因,既有建筑市场热冷急转的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建筑企业对建筑行业过热后下行趋势预测不足和应对不力的深层次原因。

1.1国民经济发展对基建板块的依存度逐渐降低。

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一直中国经济风向标和晴雨表,每当经济出现下滑,国家通常会采取加大基建投资来提升经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采用了“4万亿”主要用于基建投资的救市措施,导致建筑市场红利被提前透支,部分建筑产品已经阶段性饱和或者趋于饱和,同时由于一些基建板块的投入产出效益不甚符合经典的数学模型,业界对国家重点基础设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争执不下,致使国家将提振经济的重点由由基础设施转向实体经济,基建投资不再是拉动经济的主导手段。众多原因致使建筑业在经历了2008年至20011年市场高涨、任务饱满、机遇众多的黄金发展期后,陷入了增长的低谷,尤其是2011年以来由于银根紧缩和基建规模萎缩,一些在建项目或工期大幅延长,或投资大幅压缩,或仅仅保证重点工程开工。

1.2建筑行业结构性顽疾依然存在。

第一,长期的计划体制导致建筑业被人为的分割为设计、施工、管理等价值链层面,企业基本集中在施工层面上,具有完整价值链能力的企业不多,导致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第二,建筑业分层竞争的态势没有形成。企业一味的进行价格竞争,导致建筑企业定价能力非常低,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差,产值利润率长期在2%~4%之间徘徊;第三,从中美建筑业Lorenz(洛伦茨)曲线(图1-1)对比来看,我国建筑业企业规模与数量增长接近于同一比例,这反映出我国建筑业集中度过低,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现象较为突出,竞争层次未能拉开,过度竞争、低效运行的特征明显。

图1-1 中美建筑业Lorenz曲线

1.3对市场危机内涵认识不够。

根据对市场危机控制的正常与否,陈丽霞(2004)把危机管理分为预警、预控、处理、总结和恢复五个阶段。一般来说,若对市场危机内涵认识不够、预警不到位,企业认识不到危机的严重性,便无法及时开展预控与处理,危机的后果就不堪设想。对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市场发展方式自身在变化,新的建筑承包内容和操作方式不仅要企业进行管理理念和思路的转变,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充分认识到长期以来企业仅习惯于施工承包,而且一直在按照施工承包模式来配置和培育企业资源,这就是对市场危机内涵认识不够的表现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预警和有效解决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1.4对市场危机缺少整体谋划。

大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业的传统建筑企业,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缺乏对产业和产品长远发展规划,企业营业收入绝对的集中在建筑业及其相关板块上,多数传统建筑企业建筑业营业收入一般占全年营业收入的75%以上。当建筑业高速发展时,这些企业及其所属子分公司主要精力和人、财、物都投放在建筑业上,忽略了产品和产业升级。当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减少投资时,这些建筑企业不可避免的出现机械设备、人员等资源闲置的问题。另外,近年来,建筑行业的运营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建筑企业已经由过去的一次性拿项目的简单的模式,转变为企业的全过程模式,由过去的本行业、本土模式,逐步走向跨行业、跨国市场模式。这些都需要提前对市场危机进行统筹与谋划,主动转型发展。

1.5企业多重问题积重难返。

建筑市场属于充分竞争市场,与一些资源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相比,建筑企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与其社会属性和公共义务相匹配的话语权,特别是由于其战略地位的从属性、市场竞争的过度性以及企业总量的富余性,使其在市场中难以适从、在环境变迁中的处境艰难。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理念传统化、监控低效化和管理粗放化等管理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的历史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不仅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反而被过热的市场供求和汹涌的规模扩张大大掩盖,有些问题甚至还日益膨胀、积重难返,一旦潮落之后,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资源过剩、债台高垒、效益枯竭的“综合症”,“潮落泥现”。因此,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是广大建筑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1.6没有关注市场产品结构趋势。

当前的工程建设在施工阶段的技术通用性大,产品的技术差异小,市场竞争门槛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建筑企业单纯依靠施工揽活挣钱,利润很低,企业发展前途不明朗。建筑企业长期以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延的、粗放的发展,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观或者说改观趋势不明显,甚至效益还有进一步下滑的倾向。外延发展虽然有发展阶段的客观性,工程任务量也是大型建筑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企业只有规模的增长,没有向着现代企业的进步,包括企业功能的完善、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优质资本结构的形成和市场格局的开放、拓展,尤其是产品结构没有得到优化、产品层次没有得到提高,因而企业效益没有能够得到同步的提升,因此,一旦国内外的投资形势和投资结构发生改变,建筑企业毫无疑问将会陷入被动,发展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2.建筑企业市场危机的对策建议

建筑企业市场危机研究一个系统工程。应对市场危机,建筑企业需要通盘考虑、精心研究方能从容不迫。市场危机管理的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建筑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和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预警机制、发展转型、理念变革、产品层级和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

2.1完善预警机制。

建筑企业应建立起市场危机预警机制并对企业的各种市场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实施市场危机理措施。整个行业情况很困难时,及时实施市场危机管理举措,你就会比人家强一点,就可能脱颖而出。树立正确的市场危机理念是指导建筑企业一切市场开发活动的理论基础、建筑企业要在建立市场危机预警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和各种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采取预警措施,结合知识管理建立完整地企业危机管理机制。通过信息的收集并处理转变成相应的指标,对异常情况进行成因的分析和趋势的预测,并将之与危机预警的临界点相比较,分析市场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市场危机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建立其覆盖建筑市场开发过程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体系。

完善的预警机制将帮助建筑更好的了解对产品和行业的生命周期,使企业在行业和产品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会跟风追涨大幅扩充产能、一味扩充队伍增加改革成本,能够及早捕捉市场低潮的必然性和严重性,提前做好市场转移的思想和政策铺垫;在市场低潮初露端倪之际,能够通过市场危机管理及时预见企业即将面临的任务不足、资源闲置、矛盾凸显等市场危机,尽可能地在未退时完成原始积累,在实力雄厚时补齐结构性短板,提前塑造自身优于同行的危机管理能力。

2.2及时转型发展。

市场危机是建筑企业的重要危机,对建筑企业而言,尤需要熟悉市场环境新变化,把握建筑市场新理念,加强市场危机管理,实施市场转型策略,及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把握并调整发展战略方向,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主要采取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有:

1.以专业化为主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将业务集中在某些利润较高、专业性很强的细分市场中,比如高层建筑、长大隧道、大跨度桥梁等等。这些细分市场要求企业具有“专、精、尖”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因此,技术优势是保有竞争优势的基础,建筑企业在组织机构和管理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大关键领域的科研开发力度,力求迅速占领行业制高点,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实力,形成在某些领域的专业竞争优势,实现主营业务的专业和标示化。

2.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是横向一体化。由于建筑产品在施工阶段的技术通用性很大,多数建筑企业均实行了横向一体化战略,即从原有的建筑产品向其他产品领域延伸。如从铁路向公路、市政、城市轨道、水利、港口、机场等市场领域延伸。实现建筑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多元化可以拓宽企业的产品市场,使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以多领域、多元化的产品形成规模优势。二纵向一体化。即进入行业价值链的上游,即建筑企业以工程施工为起点,沿建筑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逐步介入项目投资、代建制、设计、咨询、项目运营、管理等业务。纵向一体化可以带来明显的成本节约,便于内部控制和协调,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更接近最终消费者,从而使企业有机会打破价格竞争为导向的市场环境,通过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方式提高产品的差别化。

3.多元化发展战略。出于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协同与资源共享、实施战略转移等方面的考虑,可将多元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建筑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相关多元化,即进入与主业相关或相近的行业或产品,如建筑企业进入房地产业、建材行业等等,采取相关多元化战略,可使企业在保持主要核心业务的同时分散风险,可将企业的竞争优势运用到多个相关业务中,形成互补的产业组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二是无关多元化战略。即进入与现有产品、技术和市场都没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产品或服务领域,如建筑企业涉足百货、信息、生物制药、金融业。采取无关多元化战略,可分散经营风险,寻找利润增长点。

2.3提高产品层次。

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实现效益的再提升,建筑企业要在产品结构上需要加大对项目资本运作的倾斜力度,尽快转变观念,形成共识。一方面向施工生产和技术管理要“小”效益,另一方面向建设投资等资本经营要“大”效益。最初以生产经营为主,在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建安施工等传统主业效益水平的基础上,带动建设投资;接着再将生产经营和建设投资并重;最后则以建设投资为主,拉动生产经营。

2.4转变管理方式。

市场营销是施工生产的前提,施工生产是市场营销的延续。市场营销和施工生产是企业运营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交融,相互支撑,没有截然、必然的界限,是驱动建筑企业前进的双轮、双翼,是穿凿企业价值的源泉。在我国,建筑行业市场集中度低、施工企业同质化高,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短期内不会变化,作为以工程施工为主导的建筑企业,实施营销生产一体化迫切而必要。“经营生产一体化”思路可以很好地解决市场营销和施工生产之间的脱节问题,提高企业效益水平。因此,推进营销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任重而道远。

2.5变革管控理念。

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工程集约化、流程化、信息化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趋势,建筑企业在面对市场危机时,建筑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应变松散离析为专业精干,深入变革企业管理理念,彻底解决理念传统化、监控低效化和管理粗放化等历史问题。一是项目运营由原始的粗放的向理性的现代的转变。在满足工期前提下坚持以效益最大化为主线,实行由生产型施组向经济型施组转变。项目生产节奏和企业产值规划理性而科学,坚持量入为出和以收定支,不在短贷长投局面下一味上规模,不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一味保产值,不在资金断链的风险下一味赶进度。二是资源配置由充分的授权的向全面的集约的转变。在资源配置上不一味追求社会化和市场化,努力为本企业资源和员工创造并实现更多机会,及时建立建材和半成品加工厂,狠抓资金集中管理、保险集中筹划、债务集中控制等工作,在紧缩时代确保了资金充裕;大力推行有限职能项目部建设,有效遏制了有限的工程利润被众多的中间环节层层截留。三是过程监管由低效的迟缓的向快捷的高效的转变。建筑紧紧围绕建筑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的特点,构建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企业内控网络,促进了企业运行模式的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 顾勇新,胡建东,徐镭.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思考[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陈丽霞.危机管理并非是危机之后的管理[J].经济师,2004,4:157.

[4]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5]陈光潮,姚晓生.企业危机管理模式探讨[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2004,1:53-58,140.

[6]周锡冰,赵丽蓉,黄华.企业危机管理实践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第3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and rapi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which contributes largely to GDP in total province.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total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2000-2011 year by year in Shaanxi province, by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in view of total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o to make a preliminary forecast, for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关键词: 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预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total output value;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112-03

0 引言

建筑业是国家各项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乡住宅建设等的实施者,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产业。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满足人民住房需求,陕西省建筑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勘察设计产值、施工产值、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为外单位提供的建筑制品和工业性作业价值、为外单位进行建筑安装提供服务的产值和建筑机械租赁收入以及其他产值。预测“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行业的总产值,并进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能够为陕西省建筑业制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进而可为全国其他省份的建筑行业提供参照,有利于建筑业健康科学发展。

1 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定性分析

近十年,陕西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总结近十年的发展情况,对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定性的预测。

1.1 发展成就

1.1.1 建筑业总产值不断攀升 2000年至2011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及增加值[1]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05年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缓慢,总产值逐年递增,增长值平稳上升,增幅较小。自2006年开始,陕西省建筑业呈现逐年增幅显著的趋势,特别是2009-2011年,建筑业发展明显加快,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

1.1.2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建筑业完成了一批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千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产品质量方面,陕西建筑业也是奖牌盈庭,享誉国内外。

1.1.3 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2011年,陕西省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301.15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34.18万平方米,增长1.5倍,年均增长19.7%;竣工房屋价值552.4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9%。陕西建筑业为全省施工和建成工业、交通、农林水利、文教卫生、科技及国防建设各类项目,改造和扩建全省上百个城市和县镇。

1.1.4 省外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 随着建筑企业经营实力的不断加强,陕西建筑企业对外开拓市场的能力逐步增长,省外建筑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湖南、湖北、广西等近30个省开拓出建筑市场,其中在江苏等10多个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均达10亿元以上,为陕西省建筑业对外经济业务不断扩大奠定了基础。

1.1.5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11年,陕西省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2006年增长7.4倍,年均增长52.9%;税金140.3亿元,增长4.4倍,年均增长40.1%。与此同时,企业从业人数快速增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增多。2011年年末,全省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107.9万人,比2006年增长1.1倍;工程技术人员13.7万人,增长80.3%。

1.1.6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 技术进步和革新体现在劳动效率的提高。到2011年,陕西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9万元/人。

1.2 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陕西省建筑行业具有如下持续加速发展的契机:

①城市化进程的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将促进建筑业的更好发展;②国内利好环境是建筑业稳步前进的保障,国内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建筑业有序发展的保证;③随着全省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以三线城市为主)的建筑业势必要更加规范和繁荣,这也为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提升贡献力量;④随着物价的上涨,建筑项目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等各各项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造价会幅度性提高,势必会影响到建筑行业总产值,造成行业总产值的增加。

2 陕西省建筑业发展趋势定量分析

2000-2011年的陕西省逐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资料如表1所示。

2000年为年序号1,其余类推,以年序号为自变量,通过计算分析可得到2000-2011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和增长值各自的对数线性方程[2、3],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1和图2计算可得两个计算模型:

2.1 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的预测模型

y=0.2627x+5.0538,(R2=0.9864)(1)

2.2 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的预测模型

y'=0.1593x'+4.7995,(R2'=0.9918)(2)

在两个模型中,自变量x、x'是年序号,2000年为1,其余类推;因变量y、y'是各自预测值的对数值,R2与R2'为预测模型与实际模型在线性上的偏离程度。

其中,增长值对数值曲线拟合时,由于2009年在前后几年中增幅度偏大,以至于含2009年在内的曲线拟合R2'值偏离1较远,使得可信度降低,因此剔除了2009年数据。经分析,致使2009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增幅明显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2.2.1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五市震感强烈,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破坏。城镇住房受损面积276万平方米;农村住房累计受损36.26万户;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合计损失约3.5亿元;电源、电网、煤矿、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损失约8.49亿元。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任务,相当部分与建筑业关系密切,约70%以上的工作量需要在2009年由建筑业来承担,灾后重建增加了总产值。

2.2.2 国际金融危机至2009年开始有所缓解,加大了建筑量;同时,2009年物价上涨幅度较明显也导致建筑业产值增大。

由式(1)和(2),可得“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对数值预测以及总产值和增加值预测值,分别如表2和3所示。

基于2000-2011年的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及建筑业增加值已有统计数据,经过计算,得到:2011年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预测值3663.59亿元,与实际值3800亿元相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35,陕西省建筑业增加值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020,两者均接近于0。由此可知预测模型解释程度较好。

由该预测可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自2012年开始,将逐年有25.37%,30.04%,30.80%,30.04%的增幅,且增幅较为稳定、均匀,符合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3 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发展趋势综合分析

陕西省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与建筑业大省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同时,随着全社会消费结构明显转换,住房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住宅及各类建筑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通过分析陕西省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经济数据,目前陕西省建筑行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3.1 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4] 建筑业发展很大程

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目前来看,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3.2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竞争无序化[5] 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施工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屡见不鲜;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3 政府监管有待加强[6] 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3.4 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浓重的观望气氛,导致陕西省房地产成交量价齐跌。没有住房需求就没有建筑业的前进[7]。这也是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陕西省建筑业也面临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8]。

4 结语

陕西省建筑业在未来的几年内飞速发展是必然的,但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改善势必影响行业总产值的增加。同时,国际、国内政策的导向,金融危机的余殃蔓延,物价的增长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建筑市场发展,影响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然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陕西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仍将持续增长,“十二五”时期仍然是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参考文献:

[1]2000-2011《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2]陆宁.工程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吴子稳,骆浩,傅为忠.“十一五”我国建筑业发展预测模型建立和应用[J].科技与产业,2007,07(05):62-64.

[5]金婷,卢梅,刘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建筑业竞争力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2):12-17.

[6]陈德宏,陶炜.2007——2010年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预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3):43-44.

第4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文章运用工程管理的两个工具——波特五因素模型和PEST,对该行业的竞争结构和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定性的分析,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咨询企业|竞争结构|外部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房地产地迅猛发展,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也飞快地进行质与量的提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国内建筑设计咨询企业,无论是国有改制企业还是日益蓬勃的私人公司,都力图充分地抓住这个百年难得的机遇,加大企业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力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竞争结构和企业的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讨论,希望对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提供背景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目前建筑设计企业面临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概述

1.勿庸置疑,目前对于建筑设计企业来说,中国是最广阔、机会最多、同时竞争也最激烈的市场。大大小小的沿海及内地城市一波又一波地掀起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的热潮。这对于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来说,是展示自己企业实力和能力的最佳舞台。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大量国外设计咨询企业也纷纷涌入中国,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地上与国内同行拼抢厮杀。因此,在国内设计咨询行业的竞争是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的。

2.除了在家门口与国外设计师进行较量,中国设计企业还逐步迈出国门,自主走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前设计企业主要承接非洲或者拉丁美洲的政府援建或者贷款项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批大型国有设计公司开始跟随中国施工总包方转战南北,奔波于世界各地。由于国内设计企业规模、能力的限制及从属于总包的地位,其自主经营和开拓市场的力度并不大。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东欧、非洲、拉美等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地的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价廉物美的建筑设计;同时,中国的房地产设计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竞相压价的不良行为。于是,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大型设计企业纷纷调整思路,主动进军俄罗斯、乌克兰等新兴房地产市场,广泛与当地业主进行接触,希望凭借自己良好的设计品质和低廉的服务价格赢得一席之地。但是,由于进入该类地区时间较短,且我国设计企业境外设计经验不足等原因,目前,国内设计企业在境外的市场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

二、建筑设计行业竞争能力分析——波特五因素模型

根据上述对建筑设计行业国内外市场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直观了解该行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接下来将运用波特五因素模型对该行业竞争结构进行定性的分析,从而对建筑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学理上的依据。

根据五因素模型,企业应当考虑该行业所面临的五种因素,包括:(1)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价格敏感性及讨价还价能力;(2)新进入者的威胁——进入障碍;(3)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决定竞争强度的因素;(4)替代品的威胁-决定替代的因素;(5)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价格敏感性和讨价还价的能力。对于建筑设计企业来说,由于为智力型行业,它的主要商品提供基础为员工而非原材料等物质,采购不是企业经营的重要部分,因此第一种因素——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不予考虑。除此之外,由于企业提供的是特殊的产品,为设计及相关服务,具有唯一性、一次性等特点,因此第四种因素替代品的威胁可以忽略,下面就其余三种因素详细进行分析: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建筑设计行业相对于国内其他行业来讲,行业准入门槛较高,需具备一定的资质且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士才能得到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的审批。目前来说,想当一部分的国有大中型设计院都是以前的事业单位改制而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私营合伙制设计企业和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同时,随着中国服务市场对国外的进一步开放,大批境外事务所也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开展业务,总体来说,随着建筑设计咨询市场的放开,新进入者会越来越容易进入该行业,从而加剧行业竞争。

(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正如前文所述,本行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第一,行业种竞争者众多,除了国内的企业自相残杀之外,就国内大中型设计企业来说,国外同行更具有威胁性。同时,由于国内业主还普遍存在崇洋的思维方式,造成国内设计企业不得不靠压低设计费、放弃自己应得知识产权和答应业主许多无理要求等来占领市场。第二,由于设计企业的特性,大多数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较为同质,专业性强,转型较难,也无意转型。除此之外,勘察设计企业固定成本比例相对很低等事实都表明,从这五个因素中最重要的竞争力量来看,设计咨询行业的竞争强度是非常大的。

(三)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

在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市场,客户相对比较强势,每一家客户都要求企业降低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设计和服务,同时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业主对设计越来越了解,对设计方的要求也迅速提高,而且项目设计广泛采用招投标等强制性程序,造成业内企业相互对立,互相倾轧,最终导致行业盈利水平的降低。此外,该行业的客户集中程度日益集中,业主和相关建设单位口碑的宣传效应十分明显,客户占据了优势地位。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现阶段国内设计咨询行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是成反比的,产业环境并不十分良好。企业只有通过战略调整来努力改善自身状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谋求相对的优势地位,从而活动更高的盈利。

(四)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每一个企业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其生存和发展无可避免地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包括设计咨询企业的每个企业来说,只有正确认识环境变化的趋势,分析并接受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才可能从中发现企业发展的机会,并避免和预防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中将利用PEST分析对设计咨询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PEST分析包括以下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市场所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府体制和法律法规等,企业尤其需要注意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与本行业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各种政治社会团体对企业活动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等等。中国的法律体系目前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而设计咨询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重心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国内设计咨询企业还将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处在较为弱势的法律地位,其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此外,对于国内设计咨询企业来说,目前中国国内普遍的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担心,股市的涨跌以及政府部门接连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都需要时时予以关注和深入了解。特别是由于国家政策的频繁变动和不断收紧,对于国内设计咨询企业客户的决策造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最终将迫使设计咨询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二是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涉及国家、社会和市场等多个领域。企业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构成。随着中国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各个行业都在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其中也包括设计咨询企业。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市场开放的梯度性,国内的一线和二线城市都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城市规划,这对于设计咨询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各项工程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如何开拓新的市场是设计咨询企业目前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三是社会自然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对于企业战略影响较大,对于设计咨询企业来说尤其如此。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变化很大,造成每个地区的项目技术状况等都各有不同,除了国家通用规范外,各地也都颁布自行技术规范等要求,如在北方城市有供暖的设计要求等,这是设计咨询企业进入异地进行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同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南北、东西方文化差异无疑会造成企业与业主沟通时的误解、障碍,这一点境外的设计企业进入中国后感受更深。

四是技术环境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新材料、新产品也层出不穷,这些都提供给设计师绝好的技术支撑,使其想象力可以充分发挥并得以实现,并实现经济、环保的目标。出色建筑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因此,通过与相关施工企业和新材料供应商紧密合作,建筑设计企业可以跟踪掌握最新的技术、工艺、设备,从而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5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分析近几年的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百强榜,上述4家公司都是连续多年居前10位的企业。中国建筑装饰企业上市榜与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百强榜高度吻合,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催生了一批做大做强的建筑装饰企业,为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上市又使立志做大做强的建筑装饰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副会长徐朋在谈到企业上市与企业做大做强之间的关系时说。

建筑装饰行业涌动上市潮

2006年11月20日,金螳螂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兴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钟,宣告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诞生。但是,在此后的3年零41天里,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只有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在独舞。

建筑装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不会永远沉寂。2009年12月22日,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今年3月23日,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今年7月30日,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通过审核,正式进入上市倒计时阶段。

记者了解到,在行业协会的鼓励和支持下,一些在建筑装饰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将涌动上市潮。

建筑装饰企业的上市冲动为何突然集体爆发?徐朋认为,从行业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成熟要看这个行业是否有一批做大做强的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已经逐渐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这些做大做强的领军企业已具备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一直鼓励有条件的会员企业积极上市。在徐朋看来,企业接受上市审查本身就是一个规范管理的过程。上市之后,企业将背负所有股民的期望,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必须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企业上市后,资产量或资本量将激增,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将显著增强,有利于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创造条件。”徐朋说。

徐朋强调,鼓励企业上市不能盲目,不能片面强调上市的意义。要将上市与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联系起来,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徐朋认为,企业上市后,不仅要面临市场的压力,还要面临股民资产增值的压力。此外,针对上市公司的政策法规更加具体,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企业上市后一定要稳健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质量,高度重视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注意企业的社会形象,大幅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对上市建筑装饰企业而言,这是很重要的提醒。

建筑装饰企业上市榜与百强榜高度吻合

广田装饰在2008年度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百强榜上居第6位,与3家已经上市的建筑装饰企业一样,连续多年在中国建筑装饰百强榜上居前10位。

一位熟悉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的业内人士指出,已经上市的3家建筑装饰企业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领军企业。除了广田装饰已进入上市倒计时阶段之外,港源装饰、晶宫装饰等在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百强榜上名列前茅的企业都具备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基本条件。

“一家规模很小的企业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是否批准企业上市,证监会首先要了解该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如果不是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就非常困难。”徐朋认为,已连续开展7年的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催生了一批做大做强的企业,为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名单与上市建筑装饰企业名单之间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造就了一批做大做强的行业领军企业,这些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后有了上市的可能。可以说,这些企业上市的幕后推手就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始于2003年。7年来,该活动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行业协会扶优扶强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徐朋向记者透露,2005年,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的平均年产值为3.58亿元;2009年,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的平均年产值为10.2亿元。5年间,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的平均年产值增长了1.8倍。

“没有一批做大做强的企业,没有一批能在行业中发挥领军作用的企业,建筑装饰就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徐朋说。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已出现一批领军企业。从近几年的榜单来看,百强企业前10名排序虽略有变化,但整体保持稳定。

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一位对资本市场有深入研究的专家表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建筑装饰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是必然趋势。资本市场将为上市建筑装饰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将增强建筑装饰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建筑装饰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徐朋认为,对建筑装饰行业而言,企业上市增强了行业控制社会资本的能力,增加了行业资本总量,扩大了行业影响,使行业发展受到市场和社会更多的关注,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第6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造价管理;对策

1.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1.1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我国对房屋建筑造价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规范,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建筑业的工程造价问题。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却不尽人意,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也使很多高质量的新型施工材料以及崭新的制作工艺不断的出现,在对这些材料进行定额换算时,经常的会出现偏离了实际价格的情况,由于定额计价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实施的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评估的费用高出实际施工的费用,这对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相当严重的影响,这也导致很多的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的利益,而忽略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意外情况等的正确评估。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工程造价的预算与实际存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出现这样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问题,随着社会科技发展,房屋建筑的相关材料在市场上的价格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管理人员却不去进行市场调查,只拿出传统的数据做为参考,使得预算设计不再适应现今的发展,导致在实际的造价控制上不科学,进而不利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1.3市场竞争不规范

有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能得到施工任务,不得不在承包施工项目时,把价格降低,通过价格优势来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久而久之这种现象也在逐渐的加剧,建筑行业的交易市场也愈加混乱,这给房屋建筑造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市场竞争的不过范,恶性竞争日益严重,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4施工变更的随意性

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谋得更大的利润,不断的更改施工图纸使建筑施工的周期不断的缩短,图纸是建筑施工的根本,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的不重视,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质量,施工现场缺乏施工的有效管理,将会导致施工变更的随意,对工程造价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对策分析

2.1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筑行业也是如此,为了能更好的保证房屋建筑造价的质量,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并且要严格的执行,不要作为摆设,要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不足,不断的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另外,还应该借助于互联网,建立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数据信息系统,扩展信息化的咨询服务,使工程造价与信息挂钩,更方便管理,促进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2.2推行推行限额设计

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值做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原理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结构设计人员在确定梁、柱截面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方面,要在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下尽量减少钢筋用量,降低房屋建筑的总造价,如设计中一些非受力构件可按规范构造配筋,但该加强的地方一定要加强,即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的考虑节省造价,更多的是要满足建筑的安全性。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方案的不同导致工程造价成本有时相差很多。设计单位可以实行设计质量奖优罚劣制度,为了推行限额设计可以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可比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定最优方案。

2.3政府规范管理制度

为了避免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需要政府对建筑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尤其是对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方面的控制。政府需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对影响到建筑市场竞争公平性的企业,要严厉制止这样的企业投资,要确保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管理质量,根据现今科技的发展形势,政府可以为企业设计工程造价的咨询体系,为每一个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信息平台。

2.4提高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最基本的财务预算能力,并且,还要具备市场的形势分析能力以及工程设计等能力。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为能满足建筑行业的市场,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还需要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具备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现今多元化的市场发展下,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助于房屋建筑的良好施工,确保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2.5推广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房屋建筑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房屋建筑建设整个周期内的工程造价管理。通过对竣工房地产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合理确定房地产工程的静态投资,并充分预测考虑动态投资,确保建设项目资金充足。推行限额设计来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在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及竣工验收时对因设计方案改变而影响造价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对于未经批准同意而擅自更改设计图纸、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等造成的费用,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

3.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房屋建筑项目的造价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的发现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根.浅谈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9(04).

第7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预算;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是重要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措施,其将工程施工中的费用总和以货币的形式反映。造价预算是建筑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工程整体成本控制、管理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为市场、环境等多变的因素的干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会出现一些偏差,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发生预算超支的现象,阻碍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所以,为了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就必须探究工程造价预算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建筑市场其实已经经历了很多次的变革,从这些实际的改变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程序就是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可以说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建筑工程中非常关键。而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就是整个项目的所有花费总和,其中还包括建筑完工后其他的一些周边的经济效益。

1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1.1 采用的技术落后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大多数的企业为了争取短期的利益往往错误的选择将机械设备延长其使用年限,然后对设备持续的采取维修的方式让建筑企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低效率、低水平的道路,这时与目前社会上的经济发展相违背的,与当今的市场经济相背离的。

1.2 管理方式的落后

对于现今的建筑市场存在着很严重的由当地的政府部门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会严重的导致当地的招标不规范、不公平。在我国的建筑市场的传统就是建筑施工的单位,主要是由于当地的政府或者是建设单位自行的指定,在没有看到真正的建筑商品时,这种自行的选择方法其实是非常影响质量的。

由于建筑建设单位有自主的选择权利,致使其往往会严重压低价格,导致市场的混乱,有时也会出现代替政府的行政职能,这种行为直接打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我国的相关规章规定的是有关于建筑市场标的价格必须要是国家来订立,所以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非常的大,又因为法定的定额已然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所以已经显示出了与市场的脱节,价值各类测算定额只建立在静态的原因上,所以就会严重的导致建筑市场的真正花费同国家订立的价格差距巨大。

2 建筑工程整体体制的落后

2.1 改革施行不彻底

国家在宏观调控建筑行业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是为了让建筑行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但是在这些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有着太多的矛盾需要去解决,使得这些改革措施大部分在施行时搁浅,这就给建筑行业在造价的管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改革做了很多的新规定,但是却没有真正的施用,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2.2 市场秩序不规范

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增加了建筑工程造价成本。通常,建筑产品有着较长的生产周期,一些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需要几年才能完工。不规范的市场秩序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较大的管理难度。

在经济环境中,对工程造价最大的影响就是工程所用材料价格的变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时间有很大的伸缩性,施工工期最长可以是几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建筑工程用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的价格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工程施工单位在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交易还存在一些利益问题,施工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益,可能会故意提高材料的价格,这些不规范的因素都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了困难。

2.3 建筑工程预算体制的落后

传统的建筑工程预算体制明显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建筑工程预算体制的缺点日益暴露,不利于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合理开展。

因此,国家相关部分改革了建设工程造价预算体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现行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体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突出问题表现在编制工程概预算价格的方法过于陈旧。概预算制仍然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或建筑产品定价的实行制度,其明确规定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必须以既定的费用标准、概预算定额为依据,概预算制的本质就是国家指令性定价。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固定的取费比例与定额已经越发的难以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在建筑建设施工中,建筑单位以较高的市场价格为准购入生产要素,而以较低的计划价格为准出售建筑产品,建筑单位自主承担风险,笑话差价,这种制度严重违反了市场机制。正因如此,当前部分建筑单位在工程建设时经常发生工程实际费用和工程造价预算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导致建筑单位发展后劲不足,设备改造更新困难,企业效益不高。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完善措施

3.1 改进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编制工程造价预算。但是我国目前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想对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编制的完善应该从三个方面抓起。

首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前,需要充分分析建筑工程现场的相关情况,分析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特点。也就是说,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前,预算编制人员应当做好准备工作,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地形测量图、建筑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工程标准图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图纸等资料。必要时,应当勘察施工现场,弄清建筑施工的具体环境,研究建筑施工的具体方案。与此同时,预算编制人员还必须掌握材料预算价格、取费标准、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等情况。

其次,仔细分析建筑设计施工图纸,合理计算套用定额单价和工程量。深入分析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图纸,领悟工程设计者的意图,熟悉建筑工程项目。最后,客观分析市场环境,留有一定的价差调整余地。工程建设施工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与设备,各种材料与设备在建设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所占的比例也不同,预算编制人员应当熟悉各种材料与设备的价格、规格以及性能等情况。为了避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受价格波动影响过大,就应当合理预测各项造价指标的变化情况。

3.2 造价咨询的机构的优化和地位提升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咨询机构,这些机构可以在工程预算造价编制和评估的过程中,为工程预算造价中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咨询机构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对工程预算造价和市场行情之间的关系很好的了解,能够对材料的价格在工程工期之间的变化做出预测,但是,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基础较差,发展缓慢,咨询服务难以取得建筑单位的认可。

此外,造价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咨询服务中的问题较多。因此,必须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造价咨询机构,为我国工程预算造价控制提供一些专业的咨询服务。

3.3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中,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工程预算造价控制影响很大,除了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对建筑工程周边的一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经济法律等等,这才能够作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从业人才,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也导致我国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存在人为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加大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加大职业道德等相关的培训,从而建立起一个高素质的从业队伍。

第8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房建交易项目 ;市场集中度;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市场集中度指的是特定市场的生产经营集中程度。一般来说,集中度高即表明该市场中少数企业拥有较大的经济支配能力,或者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垄断能力。当集中度超过50%时,市场利润率与集中度正相关比较明显,当集中度在50%以下时,利润率下降。如果建筑业市场形成较高的集中度,则表明大型承包商或以大型承包商为核心的企业团队占有优势地位,具有支配市场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产业利润率,通过其技术扩散可以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升级发展。市场集中度可以分为相对集中度和绝对集中度两大类。

二、市场集中度研究

(一)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反映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常用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表示,洛伦茨曲线表明的是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中由小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因此,首先将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按中标金额由低到高排列,然后考虑中标金额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企业所得到的中标金额百分比。将企业累计百分比和中标金额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茨曲线(本报告中将所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共396家按中标金额从小到大排序,均分为10组,1~9组每组40家企业,第十组为36家企业)。根据洛伦茨曲线的原理所绘制的中标金额分布图如图1所示,得到如下结论:

直线OP表示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同并平均分配市场;

折线OHP为企业绝对非平均线,即市场由某家企业独家垄断;

处于二者之间的洛伦茨曲线代表了企业规模分布的差异,越偏离对角线OP说明企业规模分布越不均匀。

图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中标金额分布图

基尼系数是建立在洛伦茨曲线基础上的一个指标,等于均等分布线(OP)和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OHP)面积之比,即基尼系数=A/(A+B)。基尼系数在0~1之间变动,当基尼系数等于零时,即意味着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反之,当基尼系数越大时,意味着企业规模分布越不均匀。经过计算,得到如下结论:

房屋建筑工程市场中施工总承包企业中标金额的基尼系数为0.73926,说明重庆市的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在规模上分布严重不均,少数的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20%的企业掌握了接近80%的市场份额,而80%的企业只占了20%的市场份额;

在中标金额前76名(占有接近80%市场份额的企业前20%的企业)的企业中有特级企业20家,一级企业54家,二级企业2家;

特级企业和以及企业分别占其相应资质等级企业总数的50%、22%;也就是说有50%的特级企业和78%的一级企业分布在占市场中标总额20%的领域内,甚至有八家特级企业和近49%的一级企业分布在仅占市场中标总额6.56%的领域内。显然这对于特级、一级企业来说,其市场实际占有率较低。反映出该市广大二、三级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管理,该市房建类工程项目的对投标人资质的要求基本不存在抬高资质要求门槛,排斥潜在投标人的行为。

(二)绝对集中度和赫芬代尔指数

绝对集中度,是指某行业排名前八位的厂商总收益(或市场占有率)占整个行业的比率,即。其中,为市场总规模,指排名第i的企业规模。这里采用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将市场分为四类,见表1。

表1 植草益(1966)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

指数是美国官方所用的测量指标,被广泛应用来衡量市场集中程度。它是指所有市场主体所占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即。

其中:为市场的总规模;为第个企业的规模;为该市场内的企业数。当 (或趋近于0)时,市场为完全竞争状态;当时,说明一家企业完全垄断了市场,拥有了100%的市场份额,具体的标准见表2。

表2魏后凯(2002)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

引用集中度(CR8)和赫芬代尔指数(HHI)来研究市场集中度的问题。首先分析2012年房屋建筑总承包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八家企业的中标情况,见表3所示。

表32012年中标金额排名前8名的企业

由计算得,该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场的集中率CR8=27.40%,20%≤CR8<40%,这个范围属于低集中竞争性市场,市场集中情况属于竞争型。也反映出该市的房建施工总承包项目发包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市场竞争性较强,在现阶段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利于企业确立品牌意识,利于行业内部主动进行从业结构调整,利于行业内主动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赫芬代尔指数(HHI)是通过考察全部396家总承包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 ,同时,根据前述方法计算得HHI=0.0177×10000=177﹤200,分析得出该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场属于竞争型市场中的高度分散型市场结构。这种类型的市场,其企业数目较多,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产业进入壁垒低。

三、结束语:

本文从相对集中度和绝对集中度两个方面对房屋交易项目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市房建工程市场近况,结合衡量市场的集中程度的相对标准(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绝对标准(CR)和赫芬代尔指数(HHI)可以分析得出:该市房屋建筑总承包市场中20%的企业掌握了接近80%的市场份额,但从绝对的衡量指标(CR/HHI)来看,市场的集中程度还是很低,市场份额并非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中。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市场集中度,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的悖论——以中国房地产业为例的实证分析

第9篇:建筑市场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建筑业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E2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管理体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WTO 之后,建筑业的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建筑业工程硬项目投资和建设方式多元化,外资、企业出资和私人投资等等项目逐渐增多,而政府直接投资的项目则不断地减少,而且建设组织模式国际化,在国内的建筑业上将会更多采用国际上的组织模式。建筑法体系化和建设管理不断信息化也是建筑业的发展成就,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传统的建筑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所以为了满足建筑业的发展,就应该及时地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虽然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建筑业中存在的问题,地方保护、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责不明等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市场规范的,法制建设和建筑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和招标投标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济的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会对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干扰。

二、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来看,建筑管理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一种确定、优化、成型的枢纽作用,建筑业对高敏经济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的变革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建筑业是我国我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筑业的主要作用就是配合投资建设完成国家规定的建筑任务,建筑业只是一种配属队伍。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特性,不再是政府或者某个行业的配属队伍,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有的管理、 专门技能等,与投资商之间建立和一种非常广泛灵活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业不仅仅提高了建筑质量,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缩短了投资周期,服务也在不断地深化。我们知道,建筑业是把固定资产转变为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资本领域等的参与能力也越来越强。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是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建筑业可以称得上是整合资源形成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体现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对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有直接的影响。

2、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结构转型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管理体制。

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转型越来越快,由前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由能源资源投入粗放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社会生活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政府有相应的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建筑业作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适应经济转型的变化,就必须对建筑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三、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1、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就应该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建筑管理体制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建筑业服务。政府应该进一步放松对建筑行业干预的普遍性,把建筑行业所从事的建筑活动作为管理对象,而不是以企业为管理对象,向真正的市场监管转变。加强对公共利益的市场监管,加强对不正当竞争和不公平交易的监管,强化对建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质量等等设计公民财产和生命的监管。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规范市场机制。主要是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场推出机制,要求政府必须重视传统行业的退出机制,保证机制行业发展的稳定。 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和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建设,完善建筑企业的市场体系,逐步打破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转变为行业准入,依法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行业协会,对于扰乱社会秩序和恶意竞争的企业取消会员资格。依照法律法规约束建筑市场主体的行为,严格监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使建筑市场的公平有序。 不断以市场为主导进行建筑业的企业结构调整,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再次,政府应该积极为建筑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除了采用投资等对生产力进行整体布局,更重要是为建筑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规范、管理、服务”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放松规制,适合建筑业服务方式的柔性化、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要求。通过放松规制保证企业自身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不断地激发建筑企业市场主体自身的创造性,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市场权利回归到企业手中。

2、政府通过对建筑业的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来求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可以创新企业的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业。这是为了适应市场化的进程,对投资方式和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鼓励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程项目,实现工程总承包和设计施工一体化,国内建筑业如果想要进军国际化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完善服务业的资质管理方式,创新建筑业的服务模式。

其次是积极引导建筑业的信息化和产业化。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工程项目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项目管理精益求精,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实现高效和精确,所以建筑业应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经真理,尽快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满足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再次是支持建筑业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全球资源的配置,通过开拓国际市场,让建筑业走出国门,不能只看到企业国内自身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国家应该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对建筑业进行战略重组,对有管理、技术和资本的工程公司进行扶持,完善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建设多变的服务体系,政府在建设方面,在国际上积极地进行磋商和多边谈判,加强国内参与海外承包监管,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支持企业发展海外工程承包业务,政府为之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四、结束语

创新建筑管理体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政府职能与建筑行业。政府需要完善监督机制与建筑管理机制,规范建筑市场。建筑行业需要倡导信息化与产业化。只有做好建筑管理体制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市场的规范性与公平性,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管理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管理机制创新途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机制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波.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景分析[J]. 建筑经济, 20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