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第1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小区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三个层面上,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满足行为的需求:户外休息,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不同的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人车分行将形成新的景观,考虑到老龄化,残疾人的需求,设施必须安全,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满足心理的需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私密性,舒适型和归属性,环境设计要提供相应的环境气氛,可以通过形式,色彩,质感等满足不同的心理需求.

组织优美景观:居住环境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对环境各要素的组合时,不光要注重形式产生的自然美,还有注重深层之美,让人在景观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景观构成要素的组织原则

小区景观设计是将其构成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的过程. [3]由于居住人员背景不同,对各种要素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同时这些要素的组合又要满足以下的组织原则:

统一性统一能把单个的设计元素联系在一起使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它可以是对线条,形体,质地或颜色的重复.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把一组相似的元素连接成一个线性排列的整体时,这种方法最为有用.

趣味味性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尺度,质地,颜色的元素以及变换方向,运动轨迹,声音,光质等手段来产生趣味性.

强调 强调是指在景观设计中突出某一种元素,它要求一种布局要突出一种元素或一个小区域,使之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并能使人消除视觉疲劳,帮助组织方向.强调主要通过对比来实现,如在无形的背景下布置一个有形的实体,在暗色调中布置明亮的色彩,在精细的质地中布置粗糙的质感.框景和聚焦是强调的另一种表现,它需要有一定的景观相配合.

小区景观综合塑造

总体环境 小区总体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当尊重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内容,并依据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设计,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使内外环境协调,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和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光环境 小区景观设计应当充分注意光环境的营造,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小区的休闲空间应具备良好的采光环境,以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小区夜间室外照明也应营造出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

声环境 在城市中,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不大于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于不大于40dB.在进行小区声环境营造时可以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建筑屏障等手段防止噪声.同时,通过植物种植和水景造型老模拟自然界的生环境,如林间鸟鸣,席间流水等,还可以适当选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环境的情趣.

视觉环境 以视觉特征来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小区景观设计采用对景,寸景,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的设计手法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多种色彩宜人,质感亲切的视觉景观元素通过合理搭配组合,也能达到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的双重效果,由此提升小区环境的景观价值.

嗅觉环境 小区内部环境应当体现出舒适性和健康性的原则,在感官上给人的感觉应是比较轻松安逸的,整体环境氛围应安静,空气清新,可以适当引进一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的植物,同时应当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嗅觉环境.

人文环境 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是提升小区整体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应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重视对古树名树的保护,提倡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植,也不提倡从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通过挖掘原有场所的人文精神,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从中提炼代表性设计元素,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从而引导新的居住模式. [5]

小区景观设计分类

依据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它是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场所+景观"的环境特征为设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根据其不同功能特征分为以下类别:

小区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塑造,意境氛围的渲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姿态,气味,能使人在视觉,触觉,嗅觉上获得亲近大自然的审美享受.正确选用,合理配置小区环境建设中运用到的一切植物,对于营造优美和谐的小区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化景观是小区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元素,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美的小区环境不仅只是简单的栽植浓郁的绿化,而是要求植物群落或是单个植物个体在形态,线条,色彩等多方面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和联想.通过对观赏性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在塑造空间,改善环境,渲染意境氛围等方面营造出特定的绿化景观效果,成为小区景观设计有益的补充.具体原则如下:

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整体着眼,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所体现的效果,充分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植物造景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换交替出现.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小区绿地功能和艺术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相适应.

铺装景观设计

在小区中,庭院也好,道路也好,都会涉及铺装设计.通过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可以分割和组织空间,组织小区道路交通流线,引导景观视点,并能直接创造出小区优美的地面景观。常见的铺装材料有砖材类,天然石材类,木材类等,通过图案编排,色彩变化,质感对比,结合地面上的小品设施等形式形成生动丰富的景观效果。

结束语

小区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现代小区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现代小区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

参考文献

[1]张鲁山,小区环境设计.住宅 科技 .1998(10)

[2]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

[3]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4]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邓述平,王仲谷,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6]王受之,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2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生态学;可持续;居住区;景观规划

一、目前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现状

随着居住小区的发展,经历了以建筑为主外部环境为辅的模式开始,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使居住区景观设计从数量转向质量,从外观转向内涵,从简单的环境设计转向生态优先的可持续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虽然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存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盲目抄袭、设计程序不科学、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掠夺外部资源等问题。而且现有的分区模式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封闭式小区导致社会隔阂、城市场所的丧失等。这些问题超出了一般居住区规划的范畴,必须放到城市、区域的层面,也不仅仅是建筑师、规划师以及景观设计师所能解决,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变革方能实现。

二、生态景观规划与住区生态景观规划的探讨

正如景观概念一样,景观规划对不同人来说也有不同的理解(Sedon,1986年)。但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是:景观规划是在一个相对宏观尺度上,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Steiner、Osterman,1988年;Sedon,1986年;Langevelde,1994年)。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或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我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麦克哈格,1969年)。它是一种物质空间规划(Physical Planning),它有别于其他三大规划流派(包括社会、公共政策和经济规划)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它的空间特征。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实现可持续性的景观或生态系统。既然景观是个生态系统,那么,一个好的或是可持续的景观规划,必须是一个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知识的规划( Sedon,1986年;Leita、Ahern,2002年)。生态学与景观规划有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但生态学更关心分析问题,而景观规划则更关心解决问题。

三、“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在住区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1.“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与城市住区规划

景观生态学自产生至今,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复合种群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渗透理论等,它们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在这些理论当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就是“斑块——廊道——基质”理论。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索分成三种类型: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与基质(Matrix)。“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就是通过建立斑块、廊道和基质这一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来对各类景观进行研究。景观生态学通过运用这一基本模式来探讨各类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并且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元1素在景观中的运动对景观有什么影响。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可以视为“基质”,而城市住区可以视为一种“斑块”。在景观生态的斑块设计与规划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边缘效应”的体现,应该使城市住区成为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可以互相作用,相互渗透。

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分区控制性规划中,应该注意城市住区所在位置与其周边地区的联系,尽可能使居住区绿地与城市线状绿地衔接,连接成连续性开放空间或绿地。另外,在住区规划中,要注意对住区边界的设计,不能简单地用栏杆、围墙等人工景观元素将城市住区用地生硬地割裂开来,而是通过自然要素的渗透和建立“柔化”边界等手法,将住区边界设计成一个“缓冲带”,在城市住区与城市之间形成一个良好过渡的同时,也使各类的能量、信息和生物流能顺畅地与城市外部交流。

2.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的城市住区景观规划

(1)基底——绿地系统

以往城市住区设计往往先设计建筑以及道路等人工设施,俞孔坚教授提出的“反规划”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以自然生态空间为基础,在保护人和自然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设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活动的相关设施与空问。在这个基础上,绿地系统为主体的绿色空间可作为整个住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基底。自然系统的连续性是保证系统本身能够自我调节、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应该促进居住区绿地形成一个具有较好整体性与连通性的完整系统,结合居住小区的功能要求以及气候、地理特点,设计一个“以自然为骨架”绿色开放空间系统,通过各种植物廊道将小区内中心绿地各组团绿地连接起来。在此基础上布置包括建筑在内的其他景观元素。

(2)斑块——公共空间和建筑基底

斑块在外貌和性质上与基质有明显的差异,并且是非线性的区域。城市住区的建筑和公共空间作为异质性景观元素,主要为人类活动区域,可以视为住区景观系统的斑块。注意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边界过渡作用,以自然或流线型的种植软化边界生硬的边角。此外,也应该保证斑块内部能量、物质的自然流通,因此,斑块的周边应该开放,允许足够空间保证斑块间的相互渗透,注意“软质”和“硬质”空间的比例和合理搭配。

(3)廊道——道路系统与指状绿地

在城市住区,道路连接各个建筑和公共空间,同时分隔自然空间,扮演廊道的角色。在住区内提倡良好的步行系统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在道路与绿化系统,特别是带状绿地、溪流交接的地方,设置涵洞或者桥粱,使其成为生物廊道。控制步行道路的宽度,路面设计避免水泥或者柏油路的铺装,而是选择渗水性强的嵌革砖或者其他铺装。重视道路两侧绿化,设置林荫带,行道树采用树冠较高的乔木;乔木下部种植绿篱,特别是东西向道路宜形成立体的绿化格局,减少噪声的影响。

指状绿地是指通过带状绿地将住区的组团绿地与中心绿地连接成片,犹如中心绿地伸出的手指,而指状绿地与道路系统作为两组不同的廊道系统,互相渗透包容,在交接处采取立体交叉的模式,尽量减少道路对指状绿地的干扰。

四、居住区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居住区景观是为人而设计、创造的,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应当“以人为本”,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要出发,。使居住区景观具备一些基本特征。

在建设部试行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认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五、居住区绿地案例——以北方某住宅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为例

1、项目概况

某居住小区形态在平面上呈矩形,园内地势平坦,建园之前为农田用地,该区总用地面积10.76hm2,兴建住宅12728户,规划绿地面积约6.16 hm2。

2.设计构思

(1)营造整体和谐生态环境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整体和谐生态环境是本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住宅小区环境作为典型的人工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空间环境,使场地地形、地貌与环境有机融合,丰富植物景观层次,增加植物绿量。多用环保材料造景,使人感到,虽处城市,但如身在山林之中,从而创造“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

(2)景观元素多元化

已建成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概括为种花、种草、种树,景观单调。在本案设计中,要满足居民全方位生活感受,结合功能和观赏要求融人其他景观元素,如生活雕塑、喷泉、文化柱、置石等园林小品,结合设计主题,强调民族元素应用,把中华民族心中吉祥物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如“麒麟”雕塑、“千年龟”雕塑等,使园区景观丰富多彩。

(3)植物种类的多样化

小区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前提下,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选择了观赏效果佳的外来植物和珍贵稀有树种,这些植物已在该地区引种栽培超过3年,表现良好,如叶色金黄的金叶榆、节水性色带植物金叶莸、三季繁花不断的欧洲玫瑰,彩叶灌木紫叶矮樱、红叶碧桃,花期较长的宿根花卉如福禄考、等,通过这些植物的配置,极大提升小区景观品位,同时也丰富了小区植物种类。

(4)强调空间的变化

小区绿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平面的规划设计上,而要充分利用造景元素创造变化多端的空间,这样才能营造出不同性质和特色的空间,如开敞的、封闭的、半封闭的等。空间的营造适合人的尺度,围绕园林景观适当安排健身、交流、休闲、观赏的生活空间,并辅以人性化、趣味化的休闲活动设施。

3.植物设计

通过乔、灌、草相结合,创造层次错落、季相有序、色彩对比、疏密变化的植物景观特色。总体上形成以下特点:

(1)体现地方特色,充分利用乡土树种

本区内运用多种乡土树种,如国槐、白蜡、馒头柳、旱柳、牡丹、连翘、榆叶梅、樟子松、祁连圆柏、圆冠榆、红叶李、香花槐、火炬树等。行道树体现地方特色,主园路行道树是国槐,次园路为了体现“一路一树”风格,行道树分别是圆冠榆、馒头柳、垂柳,白蜡等。小路为了便于儿童识别,采用不同花灌木栽植。

(2)注重外来树种引种配置

如乔木栽植了金叶榆和美人梅等。花灌木栽植了紫叶矮樱、欧洲玫瑰、海棠、红叶碧桃等。色带植物栽植了金叶莸等。

(3)体现植物观赏性

注重植物不同观赏特性应用,选用观姿、观叶、观花、观干类树种。种植观姿树种,如樟子松、杜松、云杉、垂柳、落叶松、千头柏、刺柏球、国槐、白蜡等;观花植物如榆叶梅、月季、牡丹、黄刺梅、珍珠梅、丁香、欧洲玫瑰、海棠、碧桃等;观叶植物,如元宝枫、金叶榆、红叶李、金丝柳、火炬树、美人梅、红叶小檗、紫叶矮樱、金叶莸等;观干植物,如红瑞木、龙爪槐、大枝垂榆等。

(4)色彩搭配丰富,突出主调花卉种类,注重攀援植物的运用

按构景、构图原理及植物色相变化,布置植物风景群落,如火炬林、樟子松林、云杉林、紫叶矮樱林、红叶李林、杜松林、丁香林等;利用多种观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构成色彩缤纷的花坛、花带及花地景观。采用牡丹、月季、地被菊、福禄考等植物为各区主调花卉。为了增加整个绿地的绿化面积,除了采用平面绿化,同时采用五叶地锦、藤本月季和金银花等进行垂直绿化。

(5)植物配置方式多样化

根据绿地的布局形式,植物的配置果用自然式配置方式如丛植、群植、疏林等与规则式配置方式如对植、行列植、绿篱栽植、模纹栽植等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第3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旧居住区;城市发展;绿化

20世纪,没有严格的绿化规划,当时的居住区建设出发点仅为居住,旧居住区小区绿化大多由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组成,绿地形式单一,没有注意到群落搭配,很多住户私建建筑,整体景观作用非常差。

1城市旧居住区绿化改造面临的问题

1.1资金不足

旧居民区环境改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笔的资金,关系到政府、住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能够满足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导致旧居住区环境改造工作进展缓慢。据统计,绿化成本占住宅建设总成本的5%左右,且这一比例在逐步提高。为了增加绿化的层次感,有的小区使用高大的乔木,光这些乔木就占绿化成本的40%,更遑论一些珍稀的外来树种。

1.2工作难度大

旧居住区改造不仅改变了原有的道路设计、规划布局,还对原住户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改造工作量巨大。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对新建居住区公共绿地率提出了明确要求,不得少于30%。一些小区内杂草丛生、土壤板结,甚至绿地上私搭很多违章建筑,必须将其全部清理掉,才能重新进行绿化;有的住户将自发性花园改造成储藏间或店铺,大大增加了改造难度;有的住户在入口处堆有大量杂物,尽管大部分用户很少用到这些杂物,但也不愿意扔掉,增加了改造的难度。

2城市旧居住区绿化改造的对策

2.1争取旧居住区居民的支持

尽管旧居住区在设计、规划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但由于其大多位于市中心,交通条件便利,因而容纳了大量居民居住。如果得不到居民的广泛参与和配合,旧居民区改造将很难推行下去。尤其很多小区绿地破坏严重,甚至被用来存放杂物,一些砖块、纸盒、塑料布更是随处可见。为此,旧居住区改造要从居民教育做起,充分利用住户想改善居住环境、亲近大自然的心理,从绿地率等多个方面进行指标分析,让住户能够了解到旧居民区绿化改造后的效果,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杜绝随处搭建等行为,主动修葺凸凹地面,自觉保护居住区内的老树、古树名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

2.2加大绿化整改力度

一些旧小区由于设施不齐备,垃圾桶数量不足,很多居民就将垃圾扔进绿化带中,绿化带成为临时的垃圾场,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容易滋生很多病菌。因此对旧居住区进行绿化改造时,要先进行环境清理,尤其是一些卫生死角,改善基础环境卫生状况。然后重新设计整个绿化进行,合理设计绿地、步行道和硬地的比例,满足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规范要求。压缩原来过大的一些公共绿地面积,注重绿地的可达性。并在新修建的绿地中设置凉亭、桌椅以及运动设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和锻炼身体的需要;有的小区用地紧张,绿地面积狭窄,可以通过垂直绿化、隔段绿化或者在屋顶进行绿化的方法,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美观度,如使用爬山虎等攀爬植物对于建筑外立面进行绿化;为了节约绿化改造成本,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种植成本低,既可以营造出怡人的自然空间,又便于养护管理。

2.3设计口袋公园

第4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

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九)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

(十)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十一)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不管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

5.寻回童年的记忆。童年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而且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的童趣。在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记忆的痕迹,让居住者忆起童年时光,这也是体现居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总而言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第5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85-1

1 小区园林现状

园林设计不是种些花或种些草,挖个湖,堆个山,摆放点石头那么简单。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带着浓厚的欧洲风格的园林小区应运而起,如欧风花园、罗兰香谷,等等这样的小区一个个的建了起来,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有一些园林小区的设计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所以在这里我把对样设计一个又优美又人性化小区的园林设计提出一点小小的看法。

2 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现在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不再是以往的只是为了吃饱,穿暖,现在人们追求的是精神生活,追求健康。我们的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设计的。人的需求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点:

2.1 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重要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保安系统,外来人员管理情况,并考虑到监控录像。

2.2 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等等,居住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更重要的是,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安装不同的健身器材,还有一些高等小区修建了游泳馆,健身馆和各种球馆等,来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2.3 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配套齐全,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给人最好的印象,在视觉上满足人们对自己居住小区的需求。

2.4 便利性

便利性保障着小区人们出行方便。四通八达的居住环境是人们选择小区的一个主要因素,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即要有利出行,更要视野开阔,如果交通不便,便影响了小区的居住环境。

2.5 和谐性

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一些华而不实的装饰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区的风格设计,土不土,洋不洋的小区会和你原本小区的风格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色彩的统一。

2.6 文化性

居住周边环境的文化教育场所是当今天年轻夫妇选住房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现在每家都一个孩子,都盼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所以良好的教育环境成为年轻父母的首选,应当充分考虑周围的文化教育场所,一般家庭都以孩子的上学问题作为选择住房的标准,所以良好文化氛围必不可少。

3 人性化设计场所

基本设计需求满足之后,我们开始考虑人性化的设计,在这里我们注重几个问题。

3.1 认识人性

从心理到行动上的人性化,包括了各功能区域的划分、色彩的搭配、各种材质的搭配,这其中还包括了人本工程学中的各种模数。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从他们的内心出发,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休息;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爱徒步、穿障碍、过桥梁。喜欢涉水;喜欢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同时,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其实设计就是要多花心思放在细节的处理上。

3.2 停车场的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便成了首要问题,所以一些小区采用了地下停车场,这便是个很人性化的设计,不占用空间园林的设计,并配以相应的制度,如果没有制度,人们把车随意停放,便会严重影响小区的居住质量,不能因为经济效益,不付钱就不能使用的情况,就会缺少亲切宜人的效果。使人们消极的对待小区环境。

3.2 适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

在生活中,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所以在小区中,商业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大的超市,各种材料设备齐全的农贸市场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总而言之,我们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郭婷婷.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方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

[4] 曹煦雯.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现代园林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5] 郑义.园林设计中自然美的运用[J].吉林农业,2011,(01).

[6] 卜复鸣.传统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1,(03).

[7] 刘海青.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技艺特点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1,(01).

[8] 孙岱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1,(09).

[9] 于阳.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几点研究[J].民营科技.2010,(03).

第6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景观方法

城市建筑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单元,是城市风貌的艺术写照,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地域特色、经济文化、民风民俗,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明的积淀和传承,是城市性格、思想和技术水平的历史表达。既是城市居民学习、办公、居家的场所,也是现代城市旅游、休闲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建筑形式与风格。

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范围包括城市规划、社区规划、道路规划、建筑物和构筑物、室外环境设计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定位常常被弄错。

以国内房地产开发建设为例,通常的程序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道路、市政设施施工--景观规划设计,其结果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后,再用景观规划设计(通常被理解为绿化和美化)来弥补。事实上,景观规划设计应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始终。从场地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到建筑设计等等都要体现景观规划设计思想,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的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益[1,2]。要把城市作为景观规划的对象,具体到以人类的视角来把握建筑,整合周边的环境,塑造整体意象。在城市中景观是舞台,而建筑就是舞台中的主角。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包容。建筑要与景观相和谐,但不是绝对地服从;景观需要建筑的画龙点睛,但不是一味地放纵。建筑与景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协调,以实现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和融合。

1 城市建筑设计的景观思想

当代城市建筑设计不仅要完成自身主体设计,对环境、景观的理解和把握更应先于建筑设计。目前的设计程序中景观设计往往滞后,环境和景观被作为城市设计或者建筑设计的附属品。导致城市中景观形态的支离破碎。场地的景现环境,应当作为建筑设计的限制性、前提性条件,使建筑成为景观设计的一个因素,这样,设计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1 整体设计思想

广义上来说,整体设计,就是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是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狭义上来说,建筑整体设计思想,就是全面地考虑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关系。城市中的建筑不只是其本身构成的主体,也是城市单元的一部分,从时间上说,它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考虑对选址地块有影响的城市景观要素,如面宽、轮廓线、相邻建筑造型等,不能因为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而与城市景观相冲突,应该保持建筑与景观的有机整合。

芬兰裔建筑师伊利尔・沙里曾经对此作过深刻描述。“如果把建筑史上最漂亮和最著名的建筑物重新修建起来,放在同一条街道上,如果只是靠漂亮的建筑就能组成美丽的街景,那么这条街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可是实际上却绝不是这样,因为这条街道将成为许多互不相关的房屋所组成的太杂烩。”就像在北京修建的中国国家大剧院,虽然她独立起来看,是完美的也是功能卓著的,但是和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到今天还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

1.2 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相对成为环境中的主角.它决定了环境的表情、控制着景观中的重音。目前,在中国城市建造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先建建筑,然后再考虑景观环境的美化;另一种是在已有的环境中增添新的建筑,包括建筑改造和扩建。前者占了绝大多数,导致建筑的独立性非常强;而滞后的景观设计往往成为分崩离析的碎片,很难形成整体的景观形象。

当代建筑师有责任在进行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导则。摒弃个人的、极端的单体形态的创作模式,分析基地环境、周边环境、地域环境等因索,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无论是新锐建筑师的实验建筑,还是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是在亚洲现代都市,我们均能发现这种倾向―城市建筑景观化。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设计的要素--或是材料或是形态、或环境效应等,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如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新馆,他在作了全方位调查并广泛征求当地人们的意见后,用中国建筑的元素完成了这一空前成功的杰出作品,既承载苏州2500年厚重文化又具有现代感。建筑本身与周围景观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了震撼心灵的完美效果。

2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建筑思想

现代城市景观是一个系统,是由非物质性要素(文化要素、气候特点和经济条件等)和物质性要素(构成景观的实体),经过特定关联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1 以科学的理性控制景观生成过程

景观生成过程是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进行论证与实施的过程,是景观理性途径的应用,如 “千层饼”模式、公众参与途径、生态学途径等。科学的景观生成过程应该是对其功能、经济、生态、效应、技术等因素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及推理;对景观场地内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生物、地下埋藏物等进行“千层饼”模式的垂直分析;对区域内的“斑块--廊道--基质”进行水平式的分析;对场地适应性区域功能进行定位。以上论证得出的结论,作为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依据,给景观设计决策提供参考。

2.2 运用建筑理念挖掘景观设计深度

我国景观设计的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科发展不够系统和完善;理念还停留在表层美化的层面,设计水准良莠不齐;盲目抄袭现象严重。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现阶段可取的方式,它使景观设计不再是花花草草的粉饰、平面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

2.3 以建筑手段实现造景创意

在景观创造的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与传统植物造景不同,现代的城市景观更重视用技术来实现科学艺术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伦敦西部帕丁顿地区的巷曲步行桥,在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可动的景观,桥时而是收起的圆,时而是打开的弧,时而是放下的直线跨越水面,让人们领略了技术的魅力。

3 结束语

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等等。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夹缝地带,无法实现模式化的城市造景;或在不具备植物条件,或无法实现硬地,但又存在功能性的要求的空间中,可以借鉴建筑思维中的分析研究的,选择最经济适用的方法,来解决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问题与复杂棘手的难题。最终实现城市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第7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住宅小区的功能性需求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目前,在国内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理念及工艺、技术水平的影响,往往导致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建筑行业设计单位要加强对于小区规划的系统研究,并且将最新、最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目前,在国内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已经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并且积极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小区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人员仍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发现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强改革与完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区规划中“以人为本”已成为一个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是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也就是说。为各年龄层次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情感的交融。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要的是强调住宅能为提供生活服务和理想人居生态环境。“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2、突出小区亲和力的营造

在如今高楼林立、墙垣森森的现代都市中,人们怀念旧城亲切的尺度感与安全感,怀念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交流,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密切关系。该方案将力求带给人们回归的感觉,通过合理的建筑尺度与体量,宛若世外的绿地景观和巧妙的空间营造,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建筑尺度上,尽可能的采用多层住宅,配合合理舒适的道路交通,给人温馨如家的感觉;在绿地景观方面,做到整体与局部相协调,处处绿意而又不尽相同,让人们如身临自然而又充满惊喜,达到理想家园的境界。

3、强化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的均好性是提高商品化住区的特征,新世纪住区要求尽可能使各家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规划与设计环境。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另外,每家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这个空间虽然不属于哪家私有,但却能很方便地享受和使用,而且也被大家所认可。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弱化过去常设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的做法。那样虽然气势宏伟,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比较弱,应该强化围合性强、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间,供居民在景色宜人的环境中亲切交往。

二、现代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环境设计

在我国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中,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受到人们审美观点、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影响,都对于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现代小区的规划设计应建立在建筑群组合的基础上,与居住区总的规划架构相结合。现代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中,首先要合理利用住宅间空地,要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建,合理借用空间,如住宅北临或西临道路、绿化、河流等空间,可以适当提高层数,以达到在不增加用地和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密度,但应注意与整体的统一协调;其次要尽量减少住宅东西向布置,在院内布置户外活动场地和坡状绿地;再者高低层住宅要尽量混合布置,还要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室)和屋顶平台(屋顶花园)小区规划设计还要尽量满足生态优化原则,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依据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供排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小区物质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出生态优良的小区环境;再者住宅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设施共享、景象共享、服务共享与公众参与。社区共享原则要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

2、居住区的绿化原则,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居住区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先决条件,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小区空闲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

3、生态小区的原则是一个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由人和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小区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生态居住区。其生态系统结构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不存在任何生态阻滞和生态功能板结的现象,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高度畅通,整个生态系统处于生态良性循环之中。生态小区系统具有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生态化”的协调发展的子系统,强调自然和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和整体生态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性和循环利用的高效性,能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方便居民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造多功能的社区

现代的城市居住区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居住功能,而是向综合功能型居住区发展。虽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居住区规划的配套设施指标作了规定,但有的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技术标准实施.致使相当一部分已建居住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商业、文化、医疗等服务设施,居民购物、上学、看病要在居住区之外完成,这样实际上不利于居住区建设的发展。因此,居住区规划应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在社区的设计中应体现社区文化,这种文化的底蕴一定要产生于居住区本地,并对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从而改善邻里关系,缓和人际交往的矛盾。总之,居住区环境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和艺术、技术和人性的相互结合。既使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同时也使艺术和人性让设计更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

四、结语

在我国现代建筑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小区规划设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不但要实现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空间学、生态学等学科,全面促进住宅小区绿色环保的目的,并且达到住宅小区科学利用自然能源降低能耗的、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叶春. 住宅建筑设计与居住环境设计的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

[2] 李爱莉. 小区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J]. 工程设计与建设. 2004(05).

第8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景观施工图绘制内容;硬质景观

1园林硬质景观的分类

1.1木材

防腐木则作为永久设施常年存在,一般包括防腐木小品(亭、廊、架)、防腐木栈道等等。其特点是自然、环保、安全(木材成原本色,略显青绿色)、防腐、防霉、防蛀、防白蚁侵袭。而且防腐木易于涂料及着色,根据设计要求,能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接触潮湿土壤或亲水效果尤为显著,满足户外各种气候环境中使用30年以上不变。因其能满足各种设计要求,易于各种的园艺景观精品的制作。所以经常存在于现在各景观项目中。主要用材:芬兰木,识别特征:略显青绿色。

1.2石材

石材分为天然石材和合成石材两种。天然石材主要有花岗岩、砂岩、片岩、文化石、卵石、料石等,合成石材有砖和水磨石等。天然石材因其效果好,贴近自然而经常用于各种景观设计中,而其成本也较高。其中花岗岩是其中最常见的石材。花岗岩板材构造致密、硬度大、耐磨、耐压、耐火和耐侵蚀,耐用年限200年。颜色有灰红、淡红、肉红、青灰白黑等。文化石是天然开采于自然界的石材,其中的板岩、砂岩、石英石,经过加工,成为一种装饰建材。天然文化石材质坚硬、色泽鲜明、纹理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抗压、耐磨、耐火、耐寒、耐腐蚀、吸水率低等特点。人造文化石是采用硅钙、石膏等材料精制而成的。它模仿天然石材的外形纹理,具有质地轻、色彩丰富、不霉、不燃、便于安装等特点。卵石指的是风化岩石经水流长期搬运而成的粒径为60~200mm的无棱角的天然粒料;大于200mm者称漂石。体积较小的石块,那些在水边的石块,经过长时期水的缓慢冲刷和自身的相互滚动,最终形成今天的鹅卵石。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特点:砂岩,隔音、吸潮、抗破损,户外不风化,水中不溶化、不长青苔、易清理等。砂岩因其质感细腻、高雅。常用于欧式景观造景中如欧式花坛、花钵贴面等。砖作为合成石材的一种因其价格低廉、制作简单的特点一直作为主要的材料存在于景观设计中。按照其材料不同主要分为陶瓷砖、混凝土砖、陶土砖、粘土砖等。提到砖就不能不提起透水砖,透水砖是由荷兰人发明,起因是荷兰人在圈海造城中,发现排除海水后路面会因为不能和水分接触而产生地面沉降。一旦海岸线上的堤坝被冲开,海水会迅速冲到比海平面低很多的城市把整个临海城市全部淹没。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mm、宽200mm、50或60mm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与砖之间预留了2mm的缝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荷兰砖。

2绘制景观施工图的前期准备工作

绘制施工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2.1充分理解方案设计意图

施工图设计者要对整个项目进行一个完整的了解,首先要了解方案设计目标与原则,一套优秀的施工图纸同时也是一套精彩的方案设计的再现。作为一个合格的施工图设计师,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够理解方案,对景观审美能力及景观修养要与方案设计师同步,这样才能再现方案灵魂,为后续建造和实现方案构思提供有利依托。要了解方案设计主旨、路网关系、场地空间关系、大的地势竖向关系、景观小品含意、景观区域主题、各构筑物尺度关系等。

3绘制景观施工图内容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包括景观规划、景观植物、给排水、电气、结构5部分。

3.1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中应涵盖以下内容:

(1)将收集的各方资料、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作为设计依据;

(2)注明工程概况和规模、设计范围与主要内容、设计目标与原则;

(3)施工注意事项,即施工说明;

(4)绿化种植设计要求。

3.2总图

总图绘制的目的就是让相关人员通过总图对整个项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概念。总图的内容可分为总平面图、总平面定线、定位图、总竖向图、总平面铺装图、总平面设施索引图、总平面灯位图、总平面分区图来绘制。绘制内容:首先要将定稿的景观方案以总平面的形式反映在现状地块内,形成合理的定位、竖向关系;与建筑总图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推敲好路网关系、主题广场、小品、雕塑、景观构筑物的尺度关系。绘制出主路及主要广场的高程及排水坡度、排水方向、变坡线、分水线,并给出大地坐标点;各建筑入口处绝对高程及建筑±0.000点的绝对高程;主要水景(尤其是叠水)的水面及池底控制高程;无障碍设计的平面位置;绿地中等高线高程。绘制出: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统计表(包括总用地面积、建筑物占地面积、道路广场面积、停车场面积、绿化面积、水池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绿化系数);2)铺装材质统计表(包括材质种类、规格、主要应用部位);3)设施(包括亭、廊、阁、榭、小品、坐椅、垃圾桶、雕塑、车棚等)种类、数量统计表;设施位置及详图索引;4)室外灯具种类、规格、数量统计表,给出灯具安装位置及安装要求。

3.3分区平面图

在上述总图基础上绘制以1:300以内的比例详细绘出竖向、定位、铺装等图纸,达到指导具体施工的深度。

3.4剖面图、详图

(1)将总图中地形落差较大、变化较丰富的地块通过剖面图更直观地展现给施工方使其更深刻地理解设计意图。

(2)铺装大样图:将总图中铺装形式统计后给出每种铺装样式平面大样图,并给出构造做法,两种不同铺装交接部位做法应给出做法。区分上车铺装与非上车铺装构造做法。

(3)水景设计:需结合地形给出水景的平面详图、平结合剖面图、绘出水景构造做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为水景配以结构配筋、做好池底防水处理;配合水专业给出进水孔、溢水口、泄水口位置、泵坑位置等,并将图纸转给电气专业配泵及布线。

(4)建筑小品、设施。将总图中展现的亭、廊、阁榭、小品、坐椅、特殊雕塑、车棚等给出平面坐标,绘制平、立、剖面图;根据具体要求配结构图纸。

3.5景观植物部分

根据地块的地理位置,结合本地植物生长习性,选取形态优美、好成活、易栽培植物品种进行景观造景。在理解方案基础上,运用植物的疏密关系、高低错落组合再现方案神韵。统计出植物表,给出植物的规格、冠幅、高度、枝条数量、栽植株行距、栽植区域,并统计出植物数量。便于施工采购。分区域绘出种植平面图,并给出放线网格,种植平面图可分为乔木定位图和花灌木定位图,使图纸更加清晰明了。

3.6管网综合

将绘制好的竖向图纸、水景图纸转给水专业,由水专业配合绘制给排水图纸,将竖向图纸转给相关专业,根据最终环境图纸绘制终板管网综合图纸。

3.7景观电气

根据方案要求选好景观灯具,形成灯具表,并在总图中绘出灯具定位图,并将此图转给电气专业布线。

结语

一套完善的景观施工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项目招标、制作工程量清单提供合理依据,为工程实施过程提供合理参考数据,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是项目顺利展开及最终完美竣工的必要条件。因此,景观施工图设计人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为完成一套真正能配合招标、指导施工的景观施工图纸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生友.环境景观滨水工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第9篇: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地形坡度;建筑容量;停车率;地下车库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乌鲁木齐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对居住区建筑容量的不断加大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机动车车位配建数量的大幅度提升)的需求与日俱增,出现了许多建筑容量高,配套设施更加全面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

随着近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开发力度的加大,城市中很多原有地块已开发的差不多,而很多市区的原有地块地势都比较平坦,地形坡度多在0.5%-2%之间,在结合规划的地形处理上多采用简单的平坡式。近年来,城市建设多向城市周边地块发展,建设项目的选址在选在城市、边缘已成为了一个趋势,城市周边地块用地形状的不规则及用地地形高差较大等问题给多年设计地面平坦项目的我们带来了一些设计中的新问题,新难题。达坂城小镇住宅小区项目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且达坂城小镇的规划和实施及总图施工图的完成就是一个复杂地形项目开发建设很实际的例子。

达坂城小镇住宅小区项目从方案规划到整个工程竣工验收历时将近五个年头(2010-2014),在这个项目中,本人一直致力于总图规划方案及总图施工图及部分建筑单体方案及施工图的设计工作,经过几年的设计工作后小中见大,对复杂地形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建筑功能的紧密结合以及合理的利用地形,平衡土石方工程,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有了一些感受和体会。

达坂城小镇住宅小区项目位于乌鲁木齐的西南边,靠近西侧土山山脚。规划用地面积8.36公顷,拟建建筑容量174242平方米,拟建单体多数为单元式高层住宅。项目区四面环路(规划条件图面显示),目前只有东侧一条道路为现状路,南面、北面、西面道路均为规划道路,用地形状很不规整,而地形图则因测量时间太早,不能反映现状的真实地貌,(后经初步方案后,现场踏勘得知南北向相对平坦,东西方向在短短的300米的距离内地形绝对标高高差由810.50降到795.00,这个坡度已经超出了北方严寒地区机动车的最大坡度)。一稿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一)规划方案中建筑的布置与实际地形不符,难以实施。

因习惯并熟练掌握了地势平坦的地块的项目设计,而忽视了复杂地形条件下规划所要考虑的高差问题、土方问题、场地排水问题、管网综合的问题等。在以往的不少项目中,拿到项目,首先关注的是用地界线及用地与周边地块现有地貌的关系,而往往忽略的项目区内的标高问题(因新疆多数城市市区地形较平坦)缺乏建设前期策划过程中的对竖向问题的周全考虑。在不少项目中,没有对地形高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由建设方提供设计条件资料后,有的地块都未曾去现场勘查,以往很多平坦地块似乎做完之后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而达坂城小镇住宅小区确在第一稿初步方案完成之后的方案汇报中暴露出种种因未考虑地形高差而出现的矛盾。

东西向地形高差较大(内有南北向陡坎两处),使原有设计路网结构不够合理:东西向设计主路的坡度远超出了规范设计的要求,部分主路兼宅前路坡度不仅超过了5%(规范要求最大5%),做为人行的宅前路坡度又不能大于4%,不成立。若仅做平坡处理在满足规范坡度要求的同时,却加大了土方外运的量,大范围填方的同时又使建筑的基础超深,给结构处理带来的麻烦。因此,地形的处理由平坡改为台地。台地间加入东西向主路消化了台地间的高差,从而满足了机动车坡度的要求。

(二)大幅提高的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比例在方案无法实现。

国家居住区规范规定居住区停车位配建为0.3辆/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标准还没有及时推行,在以往很多的项目中(尤其多层住宅)基本是按这个标准配件的,但达坂城小镇住宅小区多数单体为高层,建筑容量较前大,设计时新的地方标准在试行,要求机动车停车位0.7辆/户,所以以往的仅靠地面停车已无法满足停车率的要求,还会使小区的绿地率因地面停车所占面积而大幅下降,严重的破坏了小区的绿色生态环境,违背了小区最初的以人为本、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因此应配建地下车库。

通过对达坂城小镇建筑容量精心计算,推出小区住宅建筑容量为16.94万平方米,住宅套数1460套,需停车位1022个,建地下车库面积约40880平方米。在对地形标高精心认真研究和分析后,对土方平衡进行计算后,布置的地下车库平面投影面积约27000平方米,考虑到有些部位地下部位较深,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决定布置为地下二层,则结合建筑柱网排布后,得地下车库面积45673.00平方米,车位1207个,满足设计要求。

达坂城小镇住宅小区项目规划设计从接手到完毕历时将近六个多月,作为设计前期部的一员,回顾那段日子,其中走了很多的弯路,有艰辛更有收获!如今该小区历时近5年的建设已近完工,与以往的项目不同的是,大面积的地下车库使地面停车降到了最低,小区绿化面积达到43.76%,台地的处理使小区的景观具有较强的层次感,台地间的人行景观天桥更成为了小区的亮点!不仅感慨,复杂地形的处理,活跃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更加强了我们从多方面考虑设计从策划到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

总图规划专业是一门工程科学技术,是个系统工程科学。掌握总图规划方案知识需要经过多年的总图施工图设计经验积累的,因此一个参与建筑前期规划策划的建筑师,要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用技术经济的发展眼光、可持续发展观点、综合全局去考虑建筑的总图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工程建设的风险,才能处理和解决好工程疑难问题,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年版

[2]《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