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本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With the desig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s the key to establish a overall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esig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aking 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urse orientatio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realiz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 course teaching, aim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urse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教育;电工基础;整体设计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overall desig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17-02
1 课程的定位
《电工基础》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平台。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和磁路的有关知识,具备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器的使用能力,具备基本的电工作业能力,具备低压电器选用能力,以及使用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手册的能力。
2 教学设计思路
2.1 突出高职教育理实一体的特点 根据“理论够用,技能强化,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模块,设定各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及学法指导,做好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根据职业岗位和电工考证要求等设置知识点、技能点及教学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基于学生认知过程安排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通过讲解、练习、深化、归纳、训练等步骤,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工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设置为三个层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基本电路实训;综合实训。在项目任务设定时,选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同时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
2.2 正确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关键。知识职业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交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力。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利用各模块的技能训练项目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实训使学生具备电工作业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电工工具使用能力,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能力,电路及电路图的分析能力,电路安装测试能力,以及电工综合实训等能力。素质培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教学中要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息息相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应的技能越熟练,职业能力就越强。能力是理论知识的深化应用,是知识发挥作用的实践应用。素质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内在升华,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具体呈现。
3 课程教学目标
3.1 总体目标 通过《电工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宽基础、强技能的基本目标。初步具备解决家庭照明电路安装和工厂供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意识。
3.2 具体目标
3.2.1 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基本理论;熟悉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熟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能对较复杂的典型电路进行分析;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认识常用的低压电器;熟悉常用电工仪表和电工作业的操作规程;能够分析计算简单的应用电路。
3.2.2 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熟悉一般电路的分析测试方法;具备常用仪表和常用工具的操作能力;熟悉电路的连接方式;会设计安装家用照明电路;会操作常用电力供电系统,并能进行简单电路的检修;能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3 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培养吃苦耐劳、团体协作的职业精神。
4 教学模块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形式,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听课、思考、记忆、练习、应用等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记、怎么用的问题,全面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主要模块有:电路基础、直流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互感电路。内容基础实用,重点突出,叙述简单明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每个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融合,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模块1 电路基础。工作任务: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扩大改装;导线连接;电阻的选用。知识目标: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特点以及两种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掌握电阻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了解独立源、受控源的联系和区别;熟悉万用表的使用;验证基尔霍夫定律。能力目标: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电路;能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压;能识别和选用色环电阻;熟练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计算电路;了解家用电路。
模块2 直流电路。工作任务: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路;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测定。知识目标:理解等效概念,熟练掌握无源网络和有源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熟练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加深理解含受控源电路分析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计算直流电路;能够正确搭建直流电路;能够使用万用表对直流电路进行测试;能够对二端网络等效参数进行测定。
模块3 动态电路。工作任务:一阶动态电路的测量。知识目标:掌握电容和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理解换路定律;掌握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熟练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三要素法。能力目标:能熟练分析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换路定律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模块4 正弦交流电路。工作任务:交流电的测量;功率因数提高与日光灯电路安装;三相电路的连接与设计。知识目标:了解正弦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元件在电路中的特性和RLC电路的特点;掌握阻抗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谐振电路;了解三相电源的基本概念;掌握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三相电路分析方法。能力目标:能够使用示波器测量交流电路;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和连接照明电路,熟悉家装;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具备分析计算交流电路的能力;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连接三相电路;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模块5互感耦合电路。工作任务:单相变压器测试。知识目标:了解互感和互感电压;掌握同名端及其判定;掌握理想变压器、空心变压器。能力目标:能正确判断同名端;应用理想变压器解题。
5 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倾向和个性化发展。
5.1 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检验课程学习效果,同时,也是测试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依据,这就需要制定课程的理论考试大纲和实践考核大纲。理论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点分布广泛,提出了前后递进等级四个层次要求:“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定律、原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实践考核依托项目进程分别考查学生在安全用电、电工工具及仪表使用、电器元件选用、实践操作、检测调试等方面的能力,借鉴职业技能鉴定评分细则进行考核,要突出过程考核,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电工基础课程的综合成绩按照理论与实践各占50%合成。
5.2 建立习题库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习题库。按模块划分,条目有:内容提要、基本要求和学习指导、典型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检测题。通过对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分析总结,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和习题解答,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做好课程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玉华,李学锋,黄清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郭婺,周洪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3]武友德.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 STS教育 电工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工学是为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电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越来越多,电控设备和仪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岗位上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要和电打交道,学生不单要求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理论,还要求有较高的动手能力,电工学知识已成为他们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也越发紧密,其他专业的科学技术与电工学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学生要能胜任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也必须掌握好电工学知识,因此,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影响电工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症结
以前,电类专业开设的电工学课程涉及的专业,总体的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教师的“教”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层面上,课堂是“填鸭”式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教学内容上着重学科结构,强调知识的理论系统性,对于联系社会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不够。学生被动学习,不清楚这些知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更不清楚它们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实验环节所开设的多为理论验证型的实验,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很少,学生对实验没有兴趣;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又难学,或者表现出“无所谓”态度,并没有感受到电工学的“用处”所在,这些思想抑制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思想
STS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的理论和科技教育思想。它具有开放多元性、人文性、前瞻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强化STS教育思想的目标主要是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把技术应用与科学理论知识、社会效果紧密联系起来,使书本知识学的活、用的上,能适应社会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学的东西往往是他们自身真切体会到“有用”的东西,也是求职场上很多企业单位的需求技能。在电工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势在必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工学的“有用”,学生真正懂得电工学的知识与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的需求的紧密联系时,特别是对他们自身专业及综合科学素养方面的“有用”之处,学生就会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体现STS教育思想
从实际情况来看,电类专业开设电工学,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用,因此课程的教学首先应立足于根本,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要给学生讲清楚,但讲授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会做深奥的电路计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与电打交道时,能用这些基本的电路概念、基本分析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电工学随着科技的发展自身也在不断的进步,新的电工学器件层出不穷,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等作理论基石却是基本不变的,学生站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当需要进一步钻研电工学的其它专业知识时,他就有了一个较好的“掘进点”。依据STS教育思想设置的教学内容,必定是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紧密融合的,或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学生学习之后马上可以转变成一种技能,服务于自身及他人。
5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电工学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大多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显得沉闷,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板书教学改为CAI教学,省去了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书写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用幻灯片、录像资料、实物展示、基于NI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等,可以使有些用语言难以描述的事物让学生一目了然。
6建立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电工学实验机制
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与实验有关,也正是通过实验环节最能让学生感受到电子电工学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建立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电工学实验机制,首先要针对电子电工实验室,一是实验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的项目,由实验管理人员负责对学生修学课程的必做实验项目进行考核;二是实验内容对学生开放,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管理人员审核后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在实验项目上可适当减少验证型实验项目,多开设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综合型和创新型的实验项目。努力给学生创造和提供真正的接近电工实训的动手训练,比如让学生直接用各种电工元件真实地直接按设计要求接线,组成实用系统。
7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
1实验教学
电工教学是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由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验练习,以及反复地实践来实现技能。通过学习电工技术,电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要掌握基础知识并达到电工中、高级工技能水平,在电工的教学上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有着深刻的变化。在电工电子理论教学中,首先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而实践教学一般在实验室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在做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应注意课程内容的选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管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不太喜欢枯燥无味的理论而多希望动手,他们多数只凭乐趣而学习。从现在的职校学生的素质来看,不少同学在学完电工后不久,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早已忘记,只能记住当时做的实验,所以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和实验工作页来解决相关问题。《电工技术》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所以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的电工工作中,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各种计算公式,在实验中认真遵守各种安全规则,完成每次的实验任务。例如如何更换因线路过载或短路造成熔丝熔断的熔断器,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更换熔丝看似是简单,但是如何选择熔丝的材料与粗细,那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否则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其次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
2实验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的实验课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实验、设计实验、课程设计。
2.1基本实验
基本实验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本相应的理论编写实验工作页,培养学生的最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等仪器的使用,进一步使得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基本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按实验工作页的实验要求、步骤、内容,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从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不是很理想,一般做完实验就认为自己的事情已经完成,忽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其实分析实验数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一是对定理原理的论证,其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设计实验
在一个知识学完后,还会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即设计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要求达到某种功能的电路及电路图,并能自行选择实验所需元器件,设计实验数据所填的表格,最后分析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剧哦小组合作解决一个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校每年都有技能节,平时电工理论和技能较好的同学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
2.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完电工技术课程并且学习一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好几门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设计电路、安装与调试电路线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在离校前的毕业设计以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在初次接触到课程设计可能有点触手不及,但是课程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检测手段。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能看懂基本电路图,画出方框图,具备分析电路的能力;会到图书馆去查阅相关资料,能够根据电路的要求合理地选用元器件,设计相关参数,组成电路,最后调试成功。完成课程设计后,写出自己在本次课程设计后的心得体会,写一份设计报告。我想这对他们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一个考核,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亲自设计、安装并且调试一个实际的电路,真实地感受一次设计的过程,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与提炼。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在选题上要做到与原来学生掌握的知识联系密切,难易适中。如果选的课题太难,学生就没有兴趣心;但是如果太简单,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电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结合身边的照明或电器安装调试,我想学生的兴趣会很快就被吸引过来了。
3实验教学管理
一、目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面的问题
其一、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单调而抽象。这种传统的教法对于文化基础差、电学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正如学生所讲的听天书一般,玄虚而难懂。
其二、由于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几乎没有练习和巩固的时间。
其三、亲自动手,结合生产试验和应用的训练几乎没有。
2、学生认识误区
学生对学习《电工学》的厌学心理,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学》有思想偏见,认为只要学好机械类专业课就行了,《电工学》对我们来说用处不大;二是目前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他们的特点。
学习《电工学》用处不大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对于一个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者来说,不仅能正确地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且还必须了解掌握机床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及时准确的予测和发现设备故障,这些知识的构成与《电工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要做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样需要《电工学》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际工作和公共生活提出许多电学方面的问题,《电工学》是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认识基础,是各专业各工种都需要的基础课。教学实践证明,目前机械类学生的电学知识相当贫乏。如,有的学生常把电功率和电功混为一谈,将发电能力用多少亿度来衡量,实际应该是多少千瓦。曾经有人问我某水电站年发电多少度?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若问这个水电站一年能发多少千瓦电才是正确的提问。又有一些学生在生产中由于缺少电学知识,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缺乏或不懂电学知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由此可见,机械类学生学习《电工学》十分必要。
3、教学方法单调而呆板
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式授课形式,基本都是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老模式。由于内容多而深,课时又少,课堂教学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没有思考和训练的时间,违背了精讲多练的原则,造成学生难以接受。日积月累,消化不良,挫伤了学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状况而言,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在授课中除了知识性外,要注意运用形象化和趣味性,同时着重注意结合生产实践,力争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尽量采用肢体语言讲述或采用投影仪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
2、图表类比法
相近的事物可以对照比较记忆,有利于区别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用图象和表格表示出来形成知识的脉络网。一些概念单一拿出来较难理解,但把其相同特征抽出来,加以列表比较就化难为易了,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比如电场和磁场;在单相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的特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点等都可以用此方法。
3、数字罗列法
把许多语言叙述的道理用数字形式罗列起来,既便于牢固掌握知识又容易记忆,比如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既抽象又复杂的过程,但可以简单归纳成“3、3、2”这样的数字罗列。其含义是:三个形成过程:即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感生电流的形成过程,电磁转矩的形成过程;三个手的定则:即右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则判定感生电流方向,右手安培定则判定旋转磁场的方向,左手电磁力方向判定定则确定电磁转矩的方向。两个关键方向:即旋转磁场的方向和转子转动的方向,形成了三个过程,三只手、两个方向的周期表,即好记忆又有趣味性。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解单相交流电路一节中,当分析完纯电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时,在给定纯电容电路中,电容量一定,初相位为零的先决条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该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5、精选和补充习题与例题
以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前导,结合习题精选课堂习题和例题。在选择习题和例题时,应侧重习题和例题的启发和引导作用,重点选择基本知识应用题和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的题目,坚持少讲多练,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这样可以弥补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理解慢、遗忘快的缺陷。因而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例题的引导作用和习题的慎重选择以及反复多练尤为重要,同时多练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现“可疑点”,消灭“空白点”,弥补对基本概念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
6、高度重视《电工学》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 中职物理 专业服务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物理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地位
在中职物理中,物理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到底如何?这其实是一个教学理念的问题,目前尚有争论。但笔者以为,就我国现有的职教模式,可以归纳为二个方面:一是物理课的学业地位。作为中职毕业的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统领物理学的基本框架,培养物理学的基本思维,训练物理学的基本技能。这是作为我校电信类中职学生的学业要求。二是物理学的专业地位,物理学作为电信类职高的基础课程,除了其学业地位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专业地位。我校作为电信类的职业学校,物理学是为专业基础课服务的,而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专业基础课则是连接专业课的阶梯和桥梁。
2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中的共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物理理念的改变,课程的种类繁多,各种媒体与信息大量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职物理呈现出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物理虽然不同于普高物理那种应试教学的模式,但也不能否认物理课在学生知识积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上的共性。物理课应该是一门让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应该是一门能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的科学,物理学应该是一门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科学。总之,物理学不应该是一门让学生敬而远之的学科,物理学还是物理学,一门科学严瑾而又引人入胜的自然科学。
3物理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个性
(1)中职物理既可以摆脱普高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更有时间投身于教学的改革。在这里,实验可以更多地走进课堂,而且可以更加形式多样。传统的演示实验、现代的虚拟实验、网络的共享实验等等,无不可以成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
(2)中职物理既可以摆脱普高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讲清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中职物理不需要为了高考去追求那些难题偏题怪题,而在于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基本的解题素养,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建立专业意识添砖加瓦,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中职物理既可以摆脱普高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物理学的系统框架的构建。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石。力、热、声、电、光、原子和原子物理学构成了物理学璀灿的世界。
(4)中职物理既可以摆脱普高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着眼于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如我校通信线路专业的学生,在物理教学上要对力学部分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光学部分的光的全反射、热学部份的热胀冷缩、原子物理中的激光的产生等内容结合专业的特色进行讲解。对移动通信、通信终端专业的学生,则要求侧重对电磁学部份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力求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4中职物理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几个问题
4.1中职物理教学应结合专业特色
这几年我校电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的难度有所降低,物理课的内容有选择地增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专业的特色有所选择,各专业制订了相应的课程目标管理文本,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样,不同专业的物理课就体现了不同的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有不同的专业特色。
4.2中职物理教学应重在建立概念,打好基础
物理课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物理学对电信类高职的整个教学质量都会起到一个比较深远的影响。在处理物理学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时,由于课时较紧,我校也采用了模块式的教学思想,如电学部份,常常放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加以强化,这固然能够适应教学的整体需要,但总的来看,其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应该是物理学和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不同,物理学重在建立概念,打好基础,而电工基础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电工学的有关定律和解题方法来解决有关电路的具体问题。
5如何把握好物理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
(1)首先要搞好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只要学时允许,物理课还是开设二个学期为好。这里蕴含着对物理教学的理念和学生认识规律的问题。通过二轮的学生比较,开二个学期物理的学生,后续的专业基础课明显要比开设一个学期的学生好得多。另外,我校电源专业对电工基础的要求比其它专业要高,一般要开设二个学期,每周6课时,或者开一个学期,周课时量为8节。
(2)要把握好物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中职物理教学不同于普高的模式,因此其教学深度上要注意把握。在广度上可结合专业特点加以选择。
(3)要注重课程特点的差异,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对不同的课程特点要加以学法的指导。
总之,中职物理应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也就是体现了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学斌.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徐英俊.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中职生 《维修电工初级》考证 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中职毕业生来说,仅一张毕业文凭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还需要有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维修电工初级》考证在中职校中应运而生。
一、应知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发现题库量之大令人乍舌,有些内容是否需要作为应知培训和考试题目呢?譬如电动势的概念、电流的正方向等。其实,对维修电工来说,主要是运用这些概念,这些概念的具体定义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如果一个维修电工连这些基本概念都不清楚,那他怎样才能进行电子线路的调试、照明线路的连接、机床电器控制线路的安装、机床的故障排除?如果培训内容和考题能围绕主要内容、关键的知识点设题,那题库的量就可以缩小,考生就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应会培训
士官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的重要基地,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召开后,它的地位作用与使命任务进一步明确,培养胜任岗位任职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发展后劲的复合型一线操作和使用人才,是基于士官岗位任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那么什么是任职教育呢?任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是以适应部队岗位任职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要求培养的学员不仅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还应当具备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为了更好的实现《电工技术》的士官岗位任职能力改革教学,首先需要了解这门课程是我院大专士官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员具备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员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电工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能力目标是能正确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有一定的电路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可见该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很强,采用以往的纯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员感觉很抽象,无法理解。为了适应任职教育的要求,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将教学内容进行课目化,为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例题尽可能多地选用实际电路。采用目标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耐心对待学员,从能力培养着眼,帮助、鼓励学员树立自信心,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把教学方法总体归纳下,可以分为下面3种: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员在获得电工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电工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每一部分都是由电路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适用场合、存在的新问题入手,课堂教学从“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到“假设结论”、“探索求证”,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员的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二、交互式教学
我在实施教学时采取了适合创新教育特点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交互”式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适合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可分为引学设疑、自学解疑和讨论辨疑三个层次。
“引学”是指教员根据清晰的教学内容主线,采用讲授法向学员讲授教学内容。在“交互”式课堂教学中,由于讲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灌输知识,而主要的目的是为学员的自学引路。
“自学解疑”是指学员带着教员创设的问题,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将问题逐一解答。这是一种让学员独立获取知识的活动,旨在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认识能力。
“讨论辨疑”即组织学员对问题进行讨论。由于学员在讨论问题前必须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自己的表达方案,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这就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电路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学员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选择的表达方案可能也不完全相同,鼓励学员打破教材的束缚,提出自己的表达方案,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使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掌握”。教学中设置的每个任务都从最基本的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向学员布置操作任务、技能要求,引入相关知识。如由直流电流电压的测量实验,引出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概念;由电路中电流电压测量结果的验证,引导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由日光灯电路的测量试验,分析出交流RL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不等于元件间电压的代数和关系等等。在这一系列的试验中,完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学;体会
【Abstract】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lectronic technology " textbook is one electron device , electronic circuit studying and their applic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a most important ingredient of modern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pplies to modern national defense , national economy broadly in every daily life of sum people of bran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 to electronic vocational school electrical equipment special field, be major subjects, studying making a good job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 therefore being necessary more.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2-0089-01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是一门电子技术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从事电子技术有关工作的中等职业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为今后教学打下一定基础,对于高考班的学生就更为重要。本课程的内容在于讲述电子技术中最初步,最根本、最具有共性的内容。概括地说基本理论主要是指在已经学过《电工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是指要求熟悉基本电子器件的外特性,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性能和应用;基本技能是指学习电子测试技术、电子电路的近似估算和识图能力。鉴于职业学校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学习困难,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进行学习方法改变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盲目性为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1、针对现有的新教材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新教材结构紧凑,同时与相近学科更加紧密联系,如《电子技术》中,在学习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时,书上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各极电流的形成过程,又从实验上验证了IE=IB+IC即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之和,学生还是将信将疑。如果我们以《电工基础》中节点电流定律来分析,我们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再如在计算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时,对于一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VCE=VCC-ICRC,学起来很难理解,我们换个学习方式进行分析,应用《电工基础》中回路电压定律来解释和学习,我都就信服了。只有不断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总结我们的学习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2、针对目前的学科体系和我们学生自已的现状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电子技术》目前的学科既呈现多元化,同时又呈现出综合化,而目前我们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不强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学好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选学,适当增减、调整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法和进行总结。注意深入浅出,狠抓基础。如在介绍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时,尽量避免介绍三极管内部的载流子运动方向,而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由于基极电流IB的微小变化,使集电极电流IC发生很大的变化,即利用基极电流IB的很小变化控制了集电极电流IC较大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再如在学习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前,适当地复习物理电学和电工电路方面的知识,我们便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计算了。在学习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时,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我想我们学生只要求知道放大器只能对某一范围内的频率信号具有相同的放大作用。而对其它信号可能就不具备放大作用,很自然地理解了通频带的概念。我们中职生学习了解这些也就够了,不必搞的太抽象,否则会严重挫伤了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立足教材,采用不拘于形式学习的方法
1、抓基础弄清基本概念,特别是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常用的概念。
弄清基本概念是分析计算的前提,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学会定性分析,务必防止用所谓的严密学习推导掩盖问题的本质。其次要学会进行定量计算,务必防止乱用公式。
2、抓规律,抓典型,抓相互联系是学好《电子技术》有效途径之一。
《电子技术》内容繁杂,总结归纳十分重要,要注意:重要的不是具体的,个别的知识点,不是各种单一电路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彼此的内在必然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总结我们的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课堂实验也是我们强调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
课堂实验可以帮助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丰富扩展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按照学习和老师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课堂实验,在课堂实验时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做好总结,把实验放在重要地位。
4、搞好课后练习是巩固和提高重要途径之一,认真完成作。。
《电子技术》每章节课后均有习题,并另配有习题册,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题,它对于巩固概念,深入思考,熟练运算,暴露学习中的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根据问题的性质对不足地方进行补习,把没有懂的地方弄懂。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54-02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在农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教学改革及建设的工作重心和关注焦点。笔者所在的“电工学”课程小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电工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注重建设优秀的“电工学”课程教学组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电工学”课程组的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到相关生产企业下基层锻炼,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丰富了课堂授课的内容。为了使每位教师能够更好地衔接“电工学”课程与本学院机械、交通、电气等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倡每位教师至少能够讲授2~3门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
“电工学”教学课程组的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近几年教师积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共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并积极参与编写了现代汽车维修电工等7部应用教材。
2.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确保教学组可持续发展
“电工学”教学组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年来先后选派3名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并已获硕士学位,1名教师在读博士,这大大改善了“电工学”教学组学历层次。此外,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上课的青年教师采取公开试讲、集体评议的办法找出不足,同时在课程组教师中采用相互听课、授课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吸取好的授课技艺,走上讲台把好关。经过几年的努力,使“电工学”教学组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电工学”教学团队多名老师曾多次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优秀奖,在2011年学校组织的教学团队授课竞赛中“电工学”教学团队获得团体优秀奖,并且每学期由学院组织的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检查性听课中,“电工学”教学团队的大多数老师都被评为优秀。
二、打造“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时分配
根据新疆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工科专业特点和需要,对“电工学”课程内容和课程衔接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对不同专业制订出了不同学时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设计大纲,依据各大纲组织实施教学,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如根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以及交通运输等专业的特点,采用多学时教学大纲,同时对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实验课内容由以前的5个实验增加到7个,在理论教学中加强了交、直流电动机,电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数字电路等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打下基础。根据交通工程专业特点,对该专业的“电工学”教学重点是以电路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掌握为主,即采用少学时教学大纲。对于水工、水电和农水专业,在掌握“电工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授电力系统的概念、电力电气设备运行原理等,增加了强电内容。为了使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根据不同专业民族班教学特点,增加了教学学时数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大纲。
2.开展启发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上,采用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等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授课教师设计好每堂课的理论教学教案,对授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以及涉及的相关知识给出明确提示,向学生简要介绍,本次课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哪些后续专业课程中得到应用,着重讲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传统板书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与学生可直接互动交流,信息的传递与回馈直截了当,不足之处信息量比较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了限制,采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课件设计中用Flash 制作动画表现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如正弦量与旋转相量、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产生、按钮、热继电器、交流接触器、自动空气断路器、交流电机的直接起动、正反转控制、能耗制动、星三角降压起动等都制作成 Flas,将这些抽象概念通过文字、图形的静态和动态的配合生动地表现出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信息量不足的问题。该课件经过几个学期的使用,师生反映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4.开展多种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出现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情况,要求理论课和实验课由同一个老师讲授。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授课内容和实验内容掌握教学进度,并能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根据本学院各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制订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并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改革了过去的纯粹验证性实验模式,而增加了部分设计性实验内容。
针对设计性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做实验前根据学过的基础知识,确定实验方案与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地分析计算,然后通过实际实验电路来验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预想的实验结果,并在实验后对发现的问题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设计环节中引入了计算机电子电路辅助设计EDA技术,改革了以往单纯的、简单电子电路设计,改为三步骤完成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首先要设计一个两级放大电路;其次利用 EDA技术,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功能要求、技术指标,利用计算机对电路进行辅助设计并模拟仿真所设计的放大电路,从而确定设计方案及各元件参数,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理念和提高创新能力。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组装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收音机,这一环节主要完成实际元件的测量、元器件的焊接、实际电路的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要逐一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等。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及平时的实验技能,拓宽知识面,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的工程实践训练,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师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一个环节写出所设计电路和收音机组装电路的课程设计报告,并组织答辩,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能力。
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在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学生创新设计。在每年学校的科技节中组织学生参加组装电子产品技能竞赛。从2009年至2011年组织学生参加了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科技大赛,2009年选拔2个队6名学生参赛,获得新疆赛区2等奖2项;2011选拔4个队12名学生参赛,获得新疆赛区3等奖4项。通过以上的课外活动扩大了我校与其他兄弟学校的学术交流。
三、结论
电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理论、新技术,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来说,要上好电工学课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掌握理论及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及时总结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出现的新方法和新经验,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晓革,王兴芬.着力模式改革与创新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