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对数学教学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第1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一、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更多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做好配角角色

高中数学课的课程和教学,必须构建在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平台”上。一节优秀的数学课,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高中数学课的教学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宗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和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内容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并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的评价。

二、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应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兴趣

1、引入数学史

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生卒年代不详)和刘徽(生卒年代不详)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三国吴人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体现了割补原理的思想。赵爽还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

唐朝亡后,五代十国仍是军阀混战的继续,直到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

2、引入名人铁事

比如在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这样故事对学生很有启发性。

3、融入数学文化

第2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函数图像变化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逐渐理解函数图像变化的数学本质,形成高中函数和方程图像变化的统一认识,实践证明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这可以分成五个发展阶段.

1 直观感知

初中对函数图像平移变化的初步学习只能限于直观感知水平.

2 对称关系数学本质的认识

在学习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一的函数章节时,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函数图像对称变化的数学本质.

2.1奇偶性的教学设计

(1) 要求学生对函数y=x2描点、画图,观察其对称性,并进一步引导发现其性质:对任意的

x∈R,都有f(-x)=f(x).

(2) 质疑:如果反过来,函数f(x)具有性质f(-x)=f(x),其图像一定会关于y轴对称吗?

(3) 直观验证:举例(如函数y=x2+1x2)并用几何画板作图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其对称性.

(4) 质疑:为什么有f(-x)=f(x)的性质,函数f(x)的图像就会关于y轴对称?

分析:先例举一些具体的对称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然后提高到下面的理性认识:f(-x)=f(x)函数f(x)图像上的任一点P(x,f(x))关于y轴的对称点P′(-x,f(x)=f(-x))也在f(x)的图像上函数f(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这体现了由函数图像上微观的一般点的性质来推断函数图像的整体性质的数学思想方法.

(5) 引出偶函数的定义,强调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6) 练习、巩固: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题略).其中安排一个函数f(x)=x3的判断,用以作为下一个问题的引例.

(7) 质疑:函数f(x)=x3具有性质f(-x)=-f(x),它是否也有对称性呢?

引导学生类比偶函数进行推导,然后还要通过几何画板作图演示等方法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上述教学体现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理性推导的结果再通过感性的体验来巩固的设计思路.

2.2 引申推广

教学完函数的奇偶性后,可以进一步质疑:如果函数f(x)图像上的任一点P(x,y)关于直线x=a的对称点P′(2a-x,y)也在f(x)的图像上,则f(x)具有怎样的几何和代数性质?由此得出:f(x)=f(2a-x)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2.3 两对称和自对称

(1)在学习指数函数,研究了函数y=2x与y=(12)x的对称关系后,进一步质疑:如何推出与下列函数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

① y=x+1;②y=x2+1;

③y=x2-2x+1;④y=2x+1

分析:应用一般点的对称性来推断函数图像的对称性的方法,得出,

因为P(x,y)P′(-x,y)

所以y=x+1y=(-x)+1=-x+1(两对称)

y=x2+1y=(-x)2+1=x2+1(自对称,即偶函数)

y=x2-2x+1y=

(-x)2-2(-x)+1=

x2+2x+1(两对称)

y=2x+1y=2-x+1(两对称)

推出结果后,再用几何画板作图验证.

(2)在学习对数函数,研究了函数y=logx2与y=logx12的对称关系后,进一步质疑:

A.如何推出与下列函数关于x轴对称的函数?

①y=x+1; ②y=x2+1;

③y=x2-2x+1; ④y=2x+1

B.如何推出与下列函数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

① y=x+1; ② y=x2-2x;③ y=logx2;

④ y=1x(自对称,即奇函数)

C.如何推出与下列函数关于直线x=1对称的函数?

① y=x+1;② y=x2-2x;

③ y=logx2;④ y=2x

解:因为P(x,y)P′(2-x,y)

所以y=x2-2xy=(2-x)2-

2(2-x)=x2-2x(自对称)

y=logx2y=log(2-x)2(两对称),其余略.

通过这一系列对象、形式的变化,而数学思想方法不变的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函数图像对称的数学本质以及根据一般点的对称性来推断函数图像的对称性的方法.

3坐标变换

3.1 解惑

在必修四的三角函数y=Asin(ωx+φ)的多媒体直观演示得出结论后,进一步质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x与y怎会呈现相反的变化呢?

y=sinx向左平移2个单位y=sin(x+2);

y=sinx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一半y=sin2x

y=sinx向上平移2个单位y=sinx+2;

y=sinx纵坐标扩大为原来的2倍y=2sinx

分析(1):遵循前面对称关系的方法.例如,因为P(x,y)向左平移2个单位P′(x-2,y),所以如果点P在函数y=sinx的图像上,则当x′=x-2时,y′=sin(x′+2)=sin(x-2+2)=sinx=y,即点P′在函数y=sin(x+2)的图像上.

分析(2):用坐标变换法更加简明.例如,对函数y=sin(x+2)+2,先转化为y-2=sin(x+2),再设x+2=x′y-2=y′ ,则把y=sin(x+2)+2转化成最基本的简单函数y′=sinx′,且x=x′-2y=y′+2 ,两函数间的坐标变化关系就显而易见了,并由此可知x、y的变化原理实质是相同的.

3.2 应用

对函数y=2sin(2x+π3)-1,先转化为y+12=sin(2x+π3),再设2x+π3=x′y+12=y′ ,则把y=2sin(2x+π3)-1转化成最基本的简单函数y′=sinx′,且x=12x′-π6y=2y′-1 ,所以应把函数y=sinx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再向左平移π6个单位.又因为x=12(x′-π3),所以还能采取先向左平移π3个单位,再把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的方法.

3.3 统一

函数图像的对称变化也可以使用坐标变换的方法.例如,对函数y=-e-x,先转化为-y=e-x,再换元,设-y=y′-x=x′ ,则把-y=e-x转换成最基本的简单函数y′=ex′,且y=-y′x=-x′ ,所以y′=ex′图像上的点P′(x′,y′)和y=-e-x图像上的对应点P(x,y)关于原点对称,以致两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所以,函数图像变化的实质是对应点坐标的变换,可以使用坐标变换来研究所有的函数图像变化的问题.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了函数变量符号的变化,则发生了对称变化,直接用对称点的变化来研究函数图像的对称变化有时会显得更加方便.

4 函数和方程图像变化的统一

学习完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后,可以进一步研究此类方程(x+1)216±(y-2)29=1,y+2=4(x-1)2与其对应的最简标准方程的图像的关系.

只要使用坐标变换,这类问题都轻松解决.例如,对抛物线y+2=4(x-1)2,可设x-1=x′y+2=y′,即可得y′=4x′2,且x=x′+1y=y′-2 .显然,只要把抛物线y=4x2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2=4(x-1)2的图像.抛物线y′=4x′2的焦点为F′(1,0),由坐标关系x=x′+1=1+1=2y=y′-2=0-2=-2 ,就准确无误地推出抛物线y+2=4(x-1)2的焦点为F(2,-2).

坐标变换还是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例如,已知定点A(4,0),点B在圆x2+y2=1上运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可设M(x,y)、B(x′,y′),则有x′+4=2xy′+0=2y x′=2x-4y′=2y ,代入x′2+y′2=1得(2x-4)2+(2y)2=1,化简得(x-2)2+y2=14,即所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至此,函数与方程图像的变化已完全统一为坐标变换(或言变量替换),学生对图像的变化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掌握,即使对下面的高考题,学生也容易做出.

(2004年,上海,理15)若函数f(x)的图像可由函数y=lg(x+1)的图像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π2得到,则f(x)等于().

(A) 10-x-1 (B) 10x-1

(C) 1-10-x(D) 1-10x

分析:设点P′(x′,y′)是函数y=lg(x+1)的图像上任一点,其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π2后得到点P(x,y),点P必在y=f(x)上,则x=-y′y=x′ y′=-xx′=y ,代入y′=lg(x′+1),整理得

y=f(x)=10-x-1.

5 二阶矩阵与几何变换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选修ⅠC由13个专题组成,其中选修4-2是“矩阵和变换”.在这个专题,可以学习利用二阶矩阵进行坐标变换,改进原来的坐标变换形式,并可进一步学习旋转变换.至此,高中学生对几何变换的数学本质和变换手段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函数图像变化的螺旋上升式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像变化的数学本质,并以其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为核心的教学目的,所以要求所用的例子或练习题以简单为好,避免人为的繁杂,只要能体现图像变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行.这样用一种数学思想为主线就把教材中零散的内容重新整合成一个系列发展的统一体,思想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之有了融会贯通的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他们的学习负担就不增反降了.所以,不适当地把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感性阶段,不但丧失了“数学味”,而且可能导致机械学习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布鲁纳(1982)[1]曾提出一个为以往经验所证明的假设:“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所以只要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同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比较复杂、抽象的数学思想.

蔡上鹤[2]认为,数学课程改革的矛盾不在知识点的多少,我国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在世界上是最少而考试是最难的,就是证明.我国中学数学难度高主要就是因为考试难以及数学教学在一些知识点上挖得太深了,而且许多是人为的技巧和繁杂,缺乏思想性,这是没有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华,它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等编.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第3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高三学生面临着课程难度大,作业多,节奏快等诸多压力,因此,如何让解题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效率,跳出题海,是每个数学老师面临的问题.许多老师都致力于解题教学研究,对于解题策略,更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些具体实例,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解题教学的一点认识――如何借助教材,使得高三数学解题教学更有效.

引例普通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材《选修2-2》第31页习题B组第一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ex>x+1,x≠0;并通过图象直观验证.

简单证明原不等式等价于ex-x-1>0,x≠0.令F(x)=ex-x-1,则F′(x)=ex-1,

由F′(x)>0得x>0,F(x)=ex-x-1在(-∞,0)单调递减,(0,+∞)单调递增.

F(x)在x=0处取得最小值F(0)=0,而x≠0,F(x)>0,即ex-x-1>0,x≠0.

解后反思在运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这一课时,我选用了课本上这一道题,因为这个不等式具有如下特点:证明方法具有典型性――构造函数,判断单调性,求最值;证明过程简单――直接求导,就能完成;形式独特――一边是指数式或对数式,另一边是整式;左右两边的两个函数的图象熟悉,并且位置关系特殊;最重要的,这个不等式的拓展空间很大,能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充分锻炼.

完成证明过程后,抛出问题:

拓展例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什么关系?结合图象,能否得到对数函数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和上述不等式类似的不等关系,并证明.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根据指数、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对称关系,证明不等式: lnx≤x-1,x>0.

证明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在提前准备好的坐标纸上画出四个函数的图象,并观察,思考,总结.

老师利用几何画板在大屏幕上展示在同一坐标系中这几个函数的图象.

观察图象发现函数f(x)=ex的图象与函数g(x)=lnx的图象之间所夹两条平行线:y=x+1,y=x-1,于是设计了第三个问题:

拓展例2定义:对于函数y=F(x)与y=G(x)在其公共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x0,称|F(x0)-G(x0)|的值为两函数在x0处的差值.已知函数f(x)=ex,证明:y=f(x)与其反函数在其公共定义域内的所有差值都大于2.

解析f(x)=ex的反函数是g(x)=lnx,结合题目所给的“差值”的定义,原命题等价于|ex-lnx|>2在区间(0,+∞)恒成立.在区间(0,+∞)上,ex-lnx>0恒成立,则原不等式等价于ex-lnx>2在区间(0,+∞)恒成立.如果构造函数F(x)=ex-lnx-2,则F′(x)=ex-1x,在区间(0,+∞)上符号不确定.F″(x)=ex+1x2>0得到F′(x)=ex-lnx-2在区间(0,+∞)恒单增,但是零点无法确定,因此,不能利用F(x)max>0来解决.如果利用前面证明过的两个不等式ex>x+1,x≠0和lnx≤x-1,x>0.问题就变得很简单.说明如下:ex-lnx≥x+1-lnx≥x+1-(x-1)=2,并且前后两个等号不同时成立,得到ex-lnx>2在区间(0,+∞)恒成立.

这两个不等式在解决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例3(2013・课标全国卷Ⅱ)已知函数f(x)=ex-ln(x+m).

(Ⅰ)略;(Ⅱ)当m≤2时,证明f(x)>0.

(Ⅱ)证法1:当m≤2,且x∈(-m,+∞)时,ln(x+m)≤ln(x+2),故只需证明当m=2时,f(x)>0.

当m=2时,函数f ′(x)=ex-1x+2在(-2,+∞)上单调递增.结合函数y=ex与y=1x+2的图象,x0∈(-1,0),使得f ′(x)=0.

当x∈(-2,x0)时,f ′(x)0.则当x=x0时,f (x)min=f(x0).

再由f ′(x)=0得ex0=1x0+2,得ln(x0+2)=-x0.

故f(x)min≥f(x0)=1x0+2+x0=(x+1)2x0+2>0.

综上所述:当m≤2时,f(x)>0.

(Ⅱ)证法2:当m≤2,且x∈(-m,+∞)时,ln(x+m)≤ln(x+2),故只需证明当m=2时, f(x)>0 ex-ln(x+2)>0.

利用前面已经证明的结论: lnx≤x-1,x>0ln(x+2)≤x+1(x>-2)ex-ln(x+2)≥ex-(x+1)(x>-2),

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

要证明ex-ln(x+2)>0,只需要ex-(x+1)>0,由引例知:当x≠0时,不等式ex>x+1恒成立,即f(x)>0.

综上所述,当m≤2时,f(x)>0.

第4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有效教学

审视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结合我校数学组深入开展的“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的有效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引入至关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新课的内容决定引入的形式,如果本节课与以前的知识有类似的地方,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复习旧的知识点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先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由于题目简单,大多数学生对整式的加减运算都掌握得很好,所以很容易对新课感兴趣. 如果本节课与实际问题联系比较大,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入.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一节时,说你认识刘翔吗?你知道多少刘翔的事情?从图上看,刘翔身上披着五星红旗,国旗上的五个五角星有什么特点?接着出示鸟巢、长城、轮船、正五边形,这些图形有什么联系?从而导入新课. 这种引入内容生动,富有趣味性,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动力亦在不断地增强,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自主合作的有效

在全体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数学组的“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在自主合作环节,可具体分为学生自学、尝试练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四个阶段.

1. 为了让学生自学的效率更高,教师给学生出示自学提纲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来回巡视,随时观察学生的自学状况,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 课堂上,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噘一下嘴,我们都应该关注,及时发现情况解决问题,使自学更有效.

2. 在尝试练习阶段,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情况来完成老师准备的尝试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地求得新知识. 为了让这一环节更加有效,这就更需要老师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比较了解的情况下,重点关注数学思维不活跃的同学,如果有可能的话,老师可以单独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讲解,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因学生的基础不同,练习的时间也不同,如果有的学生已经做完了,可以出示1~2个稍微有点难度的思考题,让优秀生有事可干,解决“吃不饱”的问题,避免细小时间的浪费.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时间的把握,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基础部分的题目,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

3.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过程中,让每个成员都发言,特别是学困生发言的积极性要保护,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 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名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 在成果展示阶段,针对一个题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解题过程,有的学生说解题的关键,有的学生说本题的易错点,有的学生说本题的其他解法,有的学生说自己做这题时的感受,学生的分工比较明确. 学生的思路明确,语言表达清晰,真正做到了一题多解,对这一类题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学生自学的知识很零碎,在尝试练习及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连贯,这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可以让学生把刚学的知识归纳到数学体系中,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三、反馈的有效

第5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改革;思考

从幼师的美术教育来看,它是以美术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类,是为了能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巧的一门学科,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美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门学科,是为学生以后的幼儿教育事业打下一定的基础的学科。然而从实际角度出发,幼师美术教育呈现出很多不适应的阶段,并且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1 培养幼师学生的美术素养

幼儿美术教师的基本美术素养涵盖了对美术内容和想象,创作方法和过程以及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基本的美术术养不仅是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还应该具有最为基础的美术态度。

从这些态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视觉意识,同时要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做出积极的反映,能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勇敢地融入美术作品当中,提高自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品位,不断地提醒自己保持一定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将审美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对幼师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的能力,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更真实的,它不同于临摹和模仿,它是在笔者的手底形成的一幅作品,是心与心的交融,更是一种美的诠释和震撼,将美融入自然、融入生活。

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分析,幼儿是世界上最单纯的生物,更是世界上对物体有直接评价的一群特殊群体。所以说,幼儿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无论从自己的作品来讲还是从幼儿自身画画来讲,都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只有幼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心和作品交融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2 培养学生自主性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不会意识到自身的一些优点和特点,即便是认识到了,或许也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它。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学生的优点,要从不断的反思和教学过程中完善相对应的实践活动,能够积极有效的进行自我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倡导开放式的教学,代替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同时,还应该在课题上加大力度,下大工夫,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教和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学生,同时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

例如,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文学作品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举行“文字和画的结合”竞赛,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用手下的笔画出来,然后配上文字说明,在比赛当中强调创意和新颖,强调内涵和低调。最具有创意的作品将被评为最佳作品之一,并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学生发展自身的优势进行创作。

再比如说,在即将过年的前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制作新年贺卡,让学生了解不同肌理的构成,比如说刮色、涂蜡、撒盐、冲洗、扎染、吹色等方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方式中和游戏当中,达到一个兴奋度,将学生的兴趣带入到学习当中,制作贺卡并且将贺卡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将事物更好地表达出来,不断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评价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摆脱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评价方式从单一的变成多方面的,例如说可以将分数分等级的划分,可以使完美、优异、良好。还可以将学生的作品互相传看,然后进行评价。但是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式,要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努力发展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在重视教师和他人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建立学生档案的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就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首先选取三十个问题放置到问卷当中,要求问题的内容能够符合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涉及的层面要广泛,能够全面性的评价学生。然后将问卷收上来,着重分析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正确的方式辅导学生的改善,优点,帮助学生改善缺点,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针对某方面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的进行的改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4 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教学能力

网络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和交流平台,而且网络是获取最新资源和最多资源的一个平台。能够有效地开发一些新的教育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面,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教学,从而将教学和世界接轨,将艺术和世界接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找一些有艺术含量的视频,找一些精湛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观赏。让学生从作品的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和作品中所流露的信息。

与此同时,在教学设备上应该不断地进行更新,要满足于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配备专业的教学器材,配置专业的教学设备,提供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开展多样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将资源和校园结合在一起,将资源和美术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深入的进行学习。

还可以进行一些室外活动,从我国东北地区来说,四季分明。可以就不同的学期,不同的季节让学生对外进行写生,在自然当中能够描绘和就书本进行临摹是两种不同的心境和概念,感悟自然的美,领悟自然的魅力,将这些灵感融入创作过程当中。例如,在乍暖初春的季节,从三月树上翠绿的芽儿感悟生命的倔强。在燥热骚动的夏季,从溪边杨柳感悟夏的火热和生命所绽放的热情。在凄凉冷漠的秋天,从枫叶和黄叶的坠落中感悟人的悲欢离合,事物的阴晴圆缺。在冷峭冰冷的冬季,从树木的干枯,从冰冷的街道,从冰冻的河流,从飞扬的雪花感悟银白,感悟冰冷,感悟自然所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在自然中想象美,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将创作带入到一个高峰期,为以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5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能力

从以上教学内容,逐渐看到了教师的重要位置和教师的影响力,教师是最为重要主导人物。作为幼师的美术教师更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一些内容。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局限于美术教学中,还应该将一些其他内容融入教学中。

例如将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和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广泛的吸取这些内容的知识,使得教师能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全方位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稳定的基础,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极限,打造教学的高峰阶段。

6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综述,认为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改变传统教学的思路,不但的进行改革和突破。将教学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将教学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和自然的接触不断地从自然当中感悟到美术的重要性和力量,不断的磨炼自己。锻炼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从全方位的全是美术这门学科,将美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应该教育学生从学习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世上有很多个人,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特点和面具,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面具,扬长避短,为以后学业和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焦媛媛.关于幼师美术教育的思考――由的现代艺术说起[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3).

第6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美术是一门情感艺术,美术教育是以美术艺术为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性格、思想、情操乃至意志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育人无声的德育效果。它对学生情感教育有独特的作用,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美术欣赏课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修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美术视野,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美术创作

新课改,对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更高了,社会对教师的定位,已不仅仅是一位平凡的教师,更是一位不凡的名师,因为广大家长和学生不需要“教书匠”,他们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育家”,这是现代教育呈现的趋势。教师也不能只局限于奉献,更应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是硬道理”正揭示了这一内在规律。新课改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动口也要动手”的教学能力标准,因为身教胜于言传,美术教师是否具备创作能力,将对美术新课改顺利实施起着关键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制约,很少有机会融入和参与到社会美术活动中,所以在美术界举办的各类展评中,鲜有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身影。在教育界,美术创作不被重视,在美术界又很难被关注,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创作活动已被边缘化,基本处在自生自灭状态,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欣慰地看到,仍有一些美术教师“自讨苦吃”,坚持美术创作无怨无悔,正是这样的美术教师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才华,支撑着中小学美术教学应有的风采和立足点。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美术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美术教育水准,必须坚持“美术”和“教学”同步发展,如二条腿走路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师,也才能胜任新课改对美术教育的要求。这样教师从“讲者”转变为“作者”,对学生的人生和成长都将会有更深刻的启迪意义。

二、陶冶性情,升华境界

欣赏教学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即纯正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格调,健康的美术作品对培植高尚丰富的情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用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

在欣赏教学中,注意引导就能给学生一片绚丽的天空,学生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创造的主人。但教室、教材、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优秀的欣赏课应既充满改革精神,又符合常规要求,注重教师讲课,突出授课的主要性;注重学生欣赏,突出活跃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适当的取舍,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理解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理论教学,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理论教学首先应重视基本概念,如美术常用名词“美术”、“观察”、“素描”、“透视”等概念。其次是基本原理,如构图原理、透视原理和各类画的表现原理,等等。再次是美术史,了解中外一些著名画家及其作品。同时,对中外美术史上的著名雕塑、建筑、工艺等有所了解。

美术理论看似是“画外功夫”,却永久地引导学生在艺术上的成长。通过美术理论教学,练就学生“广博的视野、开阔的胸怀、观察的眼睛、感悟的心灵、丰富的技法”。

四、正确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教师要注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从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如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五、授之以渔,强化基本功

第7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14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1.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3.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4.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5.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

1.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2.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3.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4.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5.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6.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教学流程: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 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4. 练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查。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运用。

常用总结方式:①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②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③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④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⑤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五、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2. 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 问题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1)重视情景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2)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4. 师生双主体意识的体现

(1)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旧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

(2)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地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学活动的主动权。

5. 教学策略的应用

(1)主体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织并落实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2)动机激发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从正、反两方面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层次设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等层次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思想。

(4)探究创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能否运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第8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英汉学术书评;语言学杂志;评价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217-03

一、引言

学术书评是作者从学术专业的角度对一本书的理论观点、学术水平、使用价值、质量等方面的介绍和评价。作为学术语篇的一种,它对于学术知识的传播、学科之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国内外学者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的重要途径。近年国内对于学术书评的研究日趋增多,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唐丽萍选取了国外权威杂志上发表的10篇英语学术书评,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评价系统在英语学术书评语类结构的分布,发现书评作者在不同的语类结构中偏爱不同的评价资源。她还从介入系统出发,探讨了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姚银燕、陈晓燕则分析了英语学术书评中表达借言的让步语义资源,发现英语学术书评中存在五类让步语义资源,并逐一分析了这五类让步结构作为介入资源在英语学术书评中的使用特点和其所表达的人际意义。王红阳、程春松运用评价理论对40篇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使得我们对英汉学术书评在表达态度意义方面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有了一些认识。无论是英语学术书评还是汉语学术书评,它的语类决定了学术语篇具备丰富的评价资源。根据Martin的评价理论(the appraisal theory),评价资源可以分为三类,态度、介入和极差。本文拟以Martin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汉学术书评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探讨其原因。

二、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

评价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J.R.Martin以及P. R.R.White等学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里发展起来的。它认为语言中的评价资源分布于态度、极差和介入三个系统中。其中介入系统是从对话(dialogic)和多声(heteroglossic)的角度来探讨语篇中态度的来源。介入系统将语篇看作是作者和实际的或潜在的读者进行意义协商的方式,即说话者(作者)在表达个人态度和立场时给他人的不同立场和观点留有的“辩驳”余地。因此,介入系统认为作者会根据对潜在读者的回应做出的预测,不断调整自己的对话策略,给予实际读者或潜在读者一定的对话空间。

White将介入系统进一步建构为对话缩约(Dialogic contraction)和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两大类别。

对话缩约和对话扩展是作者表达介入意义所使用的两个策略。对话缩约主要是缩小与他人的对话空间,包括“否认”和“声明”,而对话扩展是开启与他人的对话空间,包括“引发”与“摘引”。

三、研究结果

学术书评一般由引介部分、概述部分和评价部分组成。本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分析介入意义在英汉学术书评的评价部分所体现出来的异同。根据图1的介入系统,我们可以发现介入资源包括投射、情态、让步、因果等,以词、小句等形式来表达。本研究分析了英汉学术书评各10篇,下面的表格说明了英汉学术书评的介入系统在对话压缩和对话扩展方面的差异。

根据图1,经过分析,我们在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部分找到了290个表达介入意义的语义资源,其中表示对话压缩的介入资源有58个,表达对话扩展的介入资源有232个。在汉语学术书评的评价部分,我们找到了277个表达介入意义的语义资源,其中表示对话压缩的介入资源有69个,表达对话扩展的介入资源有208个。如果我们按照百分比来看的话,英语学术书评中,对话压缩占所有介入资源的20%,对话扩展占80%;汉语学术书评中,对话压缩占所有介入资源的24.9%,对话扩展为75.1%。

(一)对话扩展

汉语学术书评和英语学术书评在介入资源方面的差异,说明了汉语书评作者和英语书评作者在书评中给潜在读者预留的对话空间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汉语学术书评中使用的对话压缩比英语学术书评要多,相反,汉语学术书评使用的对话扩展资源比英语学术书评要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术书评更加倾向于使用对话扩展的介入资源与书评的潜在读者形成一种对话的空间。在英语学术书评中比较多的使用了对话扩展中的摘引(attribute),引用第三方观点,来共同讨论当前的话题。例如:

The chapter is not very clear about how Jones actually saw non-European language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his reputation as a“founding father of linguistics”perpetuates the myth that he is a founder of comparative philology. Significantly, Harris establishes that Jones considered the languages in question“mere instruments of real learning”and rejected the view that those interested in linguistic analysis should approach them as objects of knowledge.

上面段落的第一句书评作者采用了“not very clear”这个“否定”的介入资源对原书作者在某一问题上进行了否定和批评。同时书评作者还使用“significantly,Harris establishesthat...”这样的“摘引”方式引用了其他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看法。这样就会引起潜在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书评作者的这种介入方式可能会是一种威胁原书作者面子的行为,但是这同时也为同一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可能性。而在汉语学术书评中,这种“摘引”比较少见,这种现象或许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中国文化强调求同性,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西方文化强调求异性,强调批判性。

(二)对话缩约

汉语学术书评采用的对话压缩比英语学术书评要多,而且在汉语学术书评所采用的对话压缩资源中表示“同意”“认可”的介入资源较多。例如:

本书对不礼貌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了不礼貌研究的后现代方法或话语方法。……(2)确立了不礼貌研究的学科地位。……(3)丰富了不礼貌研究的实证方法。

上述句子中书评作者使用了汉语中最常见的助词“了”肯定了被评书籍的贡献。

再如: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

书评作者在指出不足的时候仍然不忘用“当然”这样表示“肯定”的介入资源,这说明书评作者对于自己对该书的批评是肯定的。但是鉴于中西方文化差异,10篇汉语学术书评中没有发现以“宣称”形式出现的介入资源。而英语学术书评中,我们发现书评作者以第一人称发表否定意见的“宣称”介入资源,如:

I suspect that this conclusion will not entirely convince thoseresearcherswho areskeptical ofthenon-reactivity ofthink-alouds, particularly given the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available for the meta-analysis.

句中的“I suspect”后面的评论显然是负面的。整个句子因为有了“I suspect”,使得这种负面评论显得很主观,作者只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人可以有不同看法,这样就原书作者和潜在读者留下了对话的空间。而这种主观性的负面评价在汉语学术书评中几乎没有。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10篇汉语学术书评和10篇英语学术书评中的介入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学术书评倾向于使用对话收缩的介入资源对被评书籍进行肯定的评价,而且因为使用的是对话收缩,给潜在读者预留的对话空间相对较小。英语学术书评倾向于使用对话扩展,而且对话扩展中的“摘引”比汉语学术书评使用的要多。同时,在英语学术书评中,书评作者所使用的对话收缩资源中“宣称”比汉语学术书评要多得多。这说明英语学术书评倾向于给出一种主观性的评价,而汉语学术书评倾向于给出肯定的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Bakhtin,M.M.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Translated by Emerson , C .& Holquist , M .) [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1 .

[2]Bakhtin.M.M.Speech Genres and Other Late Essays(Translated by McGee,V .M)[M].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6.

[3]Don E. Walicek. Book Review: Linguistics in a Colonial World: A Story of Language, Meaning, and Power[J].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2012,40(2): 216-219.

[4]Harris, Roy. The linguistics of history. Edinburgh[M].UK: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4.

[5]Martin.J.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A]. In Huston, S.&G. Thompson.Evaluationin Text[C].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42-175.

[6]Martin,J.R.&P.R.R.White.Languageof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2005.

[7]Nisbett, R. E.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How AsiansandWesterners Think Differentlyand Why[M].New York: The Free Press,2003.

[8]陈瑜敏,秦小怡.教科书语篇多模式符号的介入意义与多声互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15-18.

[9]唐丽萍.学术书评语类结构的评价分析[J].外国语, 2004(3): 35-43.

[10]唐丽萍.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一从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J].外语学刊,2005(4):1-7.

[11]王红阳,程春松.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6):56-60.

第9篇: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据对接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我校位于快速发展的广西北部湾核心工业区,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正与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同步发展。而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建实施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着不少观念和建设上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就我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整合为例,与大伙交流分享。

1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必要性

高校如何让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化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已是迫在眉睫。同时自动实现教学系统中体现财务系统中的学生交费信息的数据对接交互,不仅把我们从传统手工数据的繁锁窘境中解放出来,更是解决了部门间信息资源滞后、错漏的大难题,也为我校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成为突破了数字化校园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2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造成现有的工作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与数据对接中的协同冲突

按原有工作管理模式中,教务处与财务处各属独立的行政部门,工作各自为主,所以学生学籍信息资源数据与财务收费信息只是需要时相互提供为辅,这样的现状对数据的及时对换交互以及开展工作有着相当大的制约或冲突。因此,如何能打破不同行政部门间的工作壁垒,有效解决资源即时共享时带来的协同、有序、高效地展开各项关联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的可支撑的程序文件。

2.2 软硬件环境设施的配置需要更新

教学系统使用到的Oracle 9i数据库以及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对服务器硬件最低配置要求只是内存512M以上,CPU III 800以上。而我校现在的服务器是2006年配置的:内存4G,CPU P4 XEON 2个,这个配置不能满足用于数据共享交换的超负荷运转。

2.3 跨服务器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对接技术难题

我校的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因缺少统筹的规划,分别引入是两个不同公司的独立软件系统,不但编写的程序语言不同,且没有统一的依据信息标准与规范,在数据上存储分别使用着Oracle与Mysql两个不类型的数据库,数据库的结构、表、字段上的表达形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数据交流不能直接互访。因此要面临最重大的技术难题要攻克的是异构性是数据交换。其数据异构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系统异构、模式异构和逻异构。系统异构是指数据所处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的不同:模式异构是指数据所处的DBMS本身的异构;逻辑异构主要是指数据的类型、命名、语义或结构等方面的不同。

由于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复杂性也较大,数据进行转换要保证以下特性:

2.3.1 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流,要保证数据能够从一个数据库中完整地提取出来,同时又能够将数据完整地加入到另一个数据库之中。该特性是异构数据库相互转换中最重要的因素。

2.3.2 无差别性

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用户的操作都在应用平台上,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都处于后台,由程序来完成,数据库之间的差异被隐藏。

2.3.3 一致性

数据库之间进行转换整合,并不能将2种不同数据类型的信息进行强制转换,需要针对数据库中相同或类似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2.3.4 扩展性

异构数据库的相互转换设计完成之后,要给整个系统提供预留接口,便于日后的扩展,以实现未来功能的需求。

2.4 数据对接中需要同步更新的信息内容

2.4.1 根据学号、单位代码来识别,进行识别的字段同步。

2.4.2 学生同步的字段有:身份证,性别,学号,状态,名字,电话,类别,学生的单位。

2.4.3 学生转专业,记录到财务系统日志,并根据财务系统规则修改该生收费项目。

2.4.4 同步后的新班收费项目和原学费系统的一样的。

2.4.5 财务系统把学生‘当前欠款、缓交金额、缓交日期’变动传到教学系统。

2.4.6 学生不欠费自动更新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是否注册为“是”。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中的实现

3.1 解决数据对接中部门间的工作协同及管理制度

成立教务处与财务处数据对接工作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组员由两个部门的系统管理员及信息录入员构成。信息录入员负责各自系统的数据信息录入、修改、删除等,同时报知系统管理员根据数据同步需求来调整对接频率,以减轻双方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双方系统管理员同时还负责数据交互的信息情况检查,对特殊数据无法直接自动处理的上报组长,由两部门协商解决。并规范了教务处与财务处的交费注册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

3.2 进行服务器的设备更新

为解决硬件环境问题,教学系统新购买了三台2U机架式服务器,每台的配置为:处理器为2颗Xeon E5-2407(2.20G)/10M/4C;16GB Registered ECC内存;3块300G SAS 2.5英寸热拔插硬盘;配置独立的八通道SAS高性能RAID(512MB缓存);一块双口千兆网卡(光纤接口);集成2个千兆高级网络控制器。其中两台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做网络应用服务器,具有负载平衡等高级网络特性,另一台安装Linux系统做数据应用服务器。进一步提高了网络负载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3.3 解决跨服务器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对接的方案

3.3.1 表的视图创建与授权

在教学系统数据应用服务器中,进入Oracle数据库中,在原有的教学系统数据库的基础再创建一个数据集成中间库,数据集成中间库的设计思想是每个数据库对应一个包装器,由包装器负责接收分解后的查询语句并返回数据,从而屏蔽底层数据库的异构性,再由结果合成将查询的结果封装成一定的格式返回到客户端。在中间库中进行表的视图创建与授权,其中包含下列表:校区代码表、学院代码表、专业代码表、班级代码表、学生基本信息表、单位表、选课学分表、已交金额表、当前欠款表、缓交金额表、缓交日期表等

3.3.2 定时执行的语句创建

然后利用Oracle job定时执行的功能,可以在指定的时间点或每天的某个时间点自行执行数据对接交互的任务,语句如下:

图1 定时执行的语句

3.3.3 注册信息存储过程语句

在教学系统数据库中执行更新注册信息存储过程语句如下:

图2 更新注册信息语句

3.3.4 本地网络服务名配置

最后需要利用Oracle客户端进行“本地网络服务名配置”

在教学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中进入:->Oracle-OraHome90->Configuration and Migration Tools->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进行财务系统服务器IP地址的相应配置,测试连接成功。

4 结束语

通过我校教学系统在教学信息管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样本,作出一个全面的探讨,以解决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瓶颈所在难题,为今后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夯下坚实的理论指导及实践基础,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信息管理应用提出新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校数字化校园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研究――以学生信息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07):76-78.

[2]陈晓蕾,刘婷婷.针对异构数据库相互转换的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3(08):32-33.

[3]陈勇,蒋泽军.异构数据库集成中间件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08):1755-1758.

作者简介:苏永瀚(1976-),男,广西壮族人,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