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外艺术教育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搭建艺术类人才培育平台国内任何区域均可搭建艺术类人才培育平台,以发挥协调、监督和强化区域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职能。在搭建艺术类人才培养平台时,需制定中、短、长发展计划,确定每一个艺术类人才培养院校的发展目标及运营计划,帮助各院校高效处理办学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寻找最佳处理方案:有计划地评估培育院校的发展目标实现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从课堂教学质量及实际训练质量下功夫;帮助各院校提升教师团队自身素养,可高效利用闲余时间集中开展老师技能培训工作.激发老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及潜在才能,进而提升老师自身素质,需格外关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质量。
2)重点发展校企合作由于国内艺术类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时间较短,大多数高等院校存在教学设备等软硬件条件滞后,满足不了办学需求的情况。假如能够与专业对口的公司开展合作,不仅仅可解决培养学校缺少教学设施的实际问题.同样能为企业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型人才。这种发展模式虽在国内教育领域内提出多年,但就当前办学现状而言,专业对口的公司参与积极性不足,因此,办学院校要重点关注该发展合作模式的办学规模大小和课堂办学质量提升上,可考虑把校企合作的企业对象拓宽至国内所有的企业:学校自身的教育,不管是在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编制或者是学科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的确定上,均需考虑公司的实际发展现状.以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校校之间注重强强联合。不同艺术类人才培养学校间,需格外强化区域内不同院系的分工合作,高效利用资源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比如,部分专业虽然行业性很强,有社会需求,但市场需求量较小,就需要借助于区域内学校间统一协调、统一规划,推行交换培养或委托培养的模式开展;而部分学校某些专业相对比较差些,可考虑跟该专业较为强大的学校合并。另外,各院校在发展中均要较强学校专业的科学合理分布,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体现自身办学特色,以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确保学校办学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
2、加强区域间开放合作.促进全国培养学院的协同发展
艺术类人才培养区域间院校要做到协同发扎,第一步应搭建有针对性的合作平台,比如搭建全国性的职教协调平台,基于该个平台,有效地协调各院校的可用资源,统一统筹规划。另外,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渠道丰富学校办学资源,集中区域间艺术性人才的教育培养优质资源,实现培养院校办学资源区域间分享的目的。
中国高校的艺术理论教学陷入某种尴尬境地.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艺术教育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思想。这使得我们的学生青睐于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忽视了他们在文化素养上的塑造与积累.因此就无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艺术家.而往往只能沦为所谓的"艺匠"。而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艺术理论教育由于理论性强.要求学生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艺术学理论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既枯燥又"无用因此唯恐避之不及。身为教授艺术理论的一线教师.笔者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听之藐藐.教学效果之差可想而知。试问破解这种困境的出路何在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从国外的艺术理论基础教材寻找破困之路。教材是教育者对本学科现有知识与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系统阐释的产物。它往往反映了教育者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国内引进了几种国外艺术理论通用教材.如加纳罗.阿特休勒的《艺术:让人成为人》(第7版).大卫?马丁的《艺术与人文:艺术导论》(第6版)。它们都是美国比较流行的艺术理论教材.其共同特点是在人文学的视野下观照艺术.以此向学生系统阐述关于艺术的基本理论。我们现有的艺术理论教材是造成学生疏离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教材虽曰概论.其实都是动辄四.五十万字.醉心于建立_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理论体系.试图灌输给学生所谓对艺术的全面认识.结果却是‘看来很像一本‘教科书结果也可能使一般学生完全丧失了对艺术的兴趣.也失去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借艺术来启发自我生命的可能。
究其原因是教材的编撰者并未将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待.常常自说自话.并不理会接受效果。如以人文学立场来调整编撰思路.我们的教材就应当尽童深入浅出地介绍艺术相关知识.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选取的实例应以当下鲜活的艺术现象为主,或者赋予经典的艺术形象以新鲜活泼的理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想的艺术理论教材.应当充分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在《艺术:让人成为人》.《艺术与人文:艺术导论》等通行教材中.作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当下的艺术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讲解。在许多问题上不是首先提供标准答案.而是设置某个讨论情境.让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从而激发他的主体性:"幸福是否是-个纯粹主观的状态?或者.它是不是绝对的?要么我们会完全拥有.要么我们就完全得不到?"2加上教材囹文并茂.语言活泼.所列举的实又能够贴近现实生活.这样做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蒋勋所言:"一本教科书.若不沦为'照本宣科’的形式.是需要教授者和阅读者双方大量的介入的'3艺术理论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把他简单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其实就是发扬人文学拥抱人之价值的基本立场。
从人文学视野来观照艺术理论教学.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即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看待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国外艺术理论教学中.艺术往往与其他人文学科并置在-起.比如文学、语言、哲学、宗教.历史等?这样一来.我们对艺术的考察就放到了_个广阔的空间之中..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才可以吿别以往那种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从历史和现状来看.艺术都是在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交流和撞击中获得无限活力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即_切对艺术的理论探索.都需要放到一个更大的人文视野中去展开.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深入理解艺术的精髓,,而最终的目的就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就不会独守一隅而偏狭自大。
关键词: 新媒介 新媒体艺术 高校教育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艺术逐渐变成新媒体时代最具典型特征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光在设计与应用领域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也逐渐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体现,特别是高校教育,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要,在高校中逐渐出现以技术与艺术结合最为密切的新型专业——新媒体艺术专业。
新媒体艺术,又称为数字媒体艺术或者多媒体互动艺术,属于艺术学科范畴。其中“新媒体”指的是传播媒介及新的艺术媒介,新媒体艺术有比较确定的指向,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多媒体艺术门类。多媒体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它是这个时代的媒体技术:交流传达技术、电子技术、数码和科学技术的整体的艺术实践。也就是说多媒体艺术是声音、图像、文字,以数字模式来实现作品的综合艺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带给多媒体设计越来越多的途径,电视电影中的虚拟影像运用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为实现导演和剧本的要求,逐渐引入3D虚拟影像来代替以前的实景拍摄和虚拟场景的搭建,计算机绘制渲染出来的场景更能体现一种虚拟的世界。多媒体视频影像可以是在影视作品中再现曾今的建筑物及其环境,也可以是根据剧本的要求创造出来的虚拟场景,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是一种情绪的抽象表现。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带动下,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成立成为高校新专业建设的必然,无论是高校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人才的迫切需求,都迫使全国各高校开始积极开设新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从而建设全新的、具有其自身特性的新型专业方向。其实新媒体艺术教育最早出现的国外,最初的形式是数字媒体艺术,其研究本质一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部分专业艺术院校开始尝试设立此类专业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直到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并发展。新兴技术带动下的新媒介给传统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其全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使艺术设计充满活力。与此同时,新媒体带来的新思维和新艺术也使艺术教育领域得到老前所未有的革新。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各种艺术形式传播的变革,应运而生的各种新媒体设计行业急切需要更多的新型优秀设计人才,目前国内高校中的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媒体艺术类专业已经逐渐普及,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缺少的却是完善的理论支持和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也待进一步完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方案明显不再适用于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教育,国内院校大多是在吸取国外办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创立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无论是课程结构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教学的同时还须要大胆的尝试和改革,这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寻找更加符合新媒体艺术教学的全新教学方案。相对于已经成型的艺术专业,新媒体艺术专业缺少相对应的基础理论知识,这直接导致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新媒体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重技术性而忽略设计理论创新,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强调的是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让新媒体艺术仅仅停留在软件学习的技术层面之上,艺术层面的创作往往被大多数人忽略。在缺少对应理论知识支撑的情况下实践课常常变成了单纯的软件课,所谓的创新课程也变成了软件更新。实际上,新媒体艺术专业应该更多的强调其特殊的表现手法、艺术语言和设计风格,软件应用只是一种设计支撑。教学者也应深入认识“新媒体艺术”的完整概念并清新理解其本质,挖掘出新型专业的理论支撑,让技术与艺术恰到好处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对新媒体设计专业作出完整的诠释并制定出适合当代高校新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传播媒介的特殊性,新媒体专业与前沿科技紧密联系,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工作着来说,需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要有随时感知新媒体艺术发展动态的敏锐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在完善更新设备的同时,要注重学科整合和加强学科交流。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复合型学科,要求培养出既懂得艺术设计理念,了解基本审美法则,又懂得计算机图形处理技巧和后期特效处理手法的综合型设计人才,这是摆在当今高校面前有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高等新媒体艺术教育应该依据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交叉融合的道路,打造符合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复合型设计艺术人才。高校教育需要重视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新媒体设计专业更应该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研究和软件应用与实际项目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研发和制作提高高校教育与社会接轨的能力,从而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多元化的今天,高校新媒体艺术专业必须在扩大规模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更新传统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出跨学科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做好准备,以便于更好的适应数字时代带来的以新媒介为载体的新型艺术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廖哗,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
(2)任斌,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关键词:陶瓷英语;艺术教育;现代化
作为中国的历史符号之一,陶瓷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历史长河中,陶瓷对我国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以及世界人民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陶瓷艺术对于我国美学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更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传承陶瓷艺术教育对于陶瓷文化的发展、弘扬、创新乃至国际化都有着重大意义。
1 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一项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其工艺的传承一直都是采用古老而又传统的教育方式,比如拜师授义、或者家族内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的途径也是丰富多彩,这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毋庸置疑,陶瓷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掀起了陶瓷艺术教育的。自从熊希龄1906年在湖南醴陵创办了湖南瓷业学校,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陶瓷艺术教育学校。再到近代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陶瓷美术设计系,建立了五年制独立的本科。陶瓷艺术教育不但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也在自身发展与提高中摸索前进。当代的陶瓷艺术教育更是“艺术无国界”,许许多多艺术家从海外归来,把西方的一些先进教育经验和艺术理念传授回来,加以本土优良的传统技艺去探索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的新方法、新道路。
当然,当代陶瓷艺术教育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1)如何改进陶瓷艺术教育的僵化模式?从小学到大学,中国的“填鸭式教育”、“虎妈教学法”一直占领者主导地位。教育模式的单一僵化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对于艺术教育来说,灵感是艺术的源泉,照搬课本的教育方式根本没办法唤起学生的兴趣,难以学到艺术的精髓,创造力、创新力更是无从谈起。(2)陶瓷艺术教育如何国际化、世界化?陶瓷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应该是博采众长的发展形势。而当前的陶瓷艺术教育更像是闭门造车,极少数人外出学习,但是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沟通是个大问题。艺术学院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对英语的掌握能力不佳。不管是对外宣扬我国的陶瓷文化或者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不仅仅需要良好的日常英语沟通能力,更需要专业的陶瓷英语水准加上一些艺术性名词,否则就会闹出不必要的笑话。
2 陶瓷英语在陶瓷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社会了。为我国的一大瑰宝,不仅仅要为国外展示,也要走出国门,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这并不是否定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水平。我国陶瓷艺术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沉淀,为陶瓷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我们也应该同时清楚的认识到这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继往开来的继承古老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首先要认识到陶瓷英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大名鼎鼎的中国瓷都―景德镇,每年举办一次的世界陶瓷博览会都不仅仅能获得大量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为自身的广告效应做出巨大贡献。借助着陶瓷巨大的文化效应,每年去景德镇参观的人数大增,这给景德镇的消费带来的就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同时更加快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经济领域,在陶瓷艺术教育方面同样如此,艺术无国界,要想把我国的陶瓷产品扬名海外就必须知道国外的客户需要什么。这就要求陶瓷艺术者能够走出国门,听到外面的声音。这其中陶瓷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正确的陶瓷英语使用对陶瓷教育意义重大。每一门专门外语都涉及到专业词汇,特别对于非日常使用的词汇来说。陶瓷英语更需要专业加上一些艺术功底,让本来美好的事物展现出来。比如我们日常听到的青花瓷的翻译为blue and white porcelain。这属于基本事物的名词,不涉及到艺术领域,而到了描述陶瓷艺术的时候,良好的专业英语的作用就展现出来了。比如写意liberal style、吊灯洋莲开光式reserved panel design with pendent lamp and lotus等等。专业的英语需要磨练,更需要日常的生活积累,否则难以表达出来其中正确的语境。
再次,良好的陶瓷英语水平对于陶瓷艺术人才的培养有重大意义。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人才。充分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对于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比如英国的胡佛汉顿大学经常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先由教授介绍有关背景,然后参观藏室进行实物教育。当下,建立开放的、面向国际的办学体系,增强国际间的沟通与合作,将成为艺术类高校普遍的发展大势。这种趋势还将导致生源结构的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定要建立和肯定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相关联的专业陶瓷英语。如果我们在利用电脑资源以及软件设计进行国内外的交流的同时,不断加强陶瓷艺术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势必会更好的发展国内的艺术教育水平。
3 总结语
要想让外界充分领略我们国家灿烂的陶瓷文化,同时让世界更多人了解我们瓷器的成型技艺和名瓷,掌握有关的陶瓷英语以及正确熟练的使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传承中国优良的陶瓷艺术基础上不断的吸收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才能对我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范文锋,李建华.陶瓷英语对当代景德镇发展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2010(6).
[2] 郑鹏.景德镇艺术纵观[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关键词】艺术教育;独立高等院校;教学模式;创新
切实加强独立高等院校的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我们知道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只为少数艺术生而开放的,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修养而设立。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高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很显然,战略机遇期的新形势对我们的艺术教育、特别是高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美育和德育的提高、培养丰富的情感、完善人格以及自我设计。
一、高校艺术教育现实问题分析
艺术教育的认识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教育有不同的认知和内涵。艺术的传统定义在不断被打破,艺术教育教育业面临很多困惑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说,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教育”,目前的教育模式缺乏深层次地对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相互关系的把握。
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对于非艺术类的学生主要开设类似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课程,主要强调学生对艺术浅层次的感受,学生没有通过实践参与感受到艺术教育的深层次的养分。不足以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难以符合现在学生广泛的爱好与需求,且缺乏艺术教育所应固有的生动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理论研究与推动艺术教育实践的脱节。而且作为独立高校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我校地处西南片区,更应因地制宜把当地的艺术教育文化的特色反映出来。
二、高校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对高校艺术教育的现有研究 ,一是主要围绕艺术教育价值分析、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而展开 ,已解决很多基础研究的理论难点 ;二是侧重区域、个案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结出不少成功经验。
长期以来的研究发现,缺乏将高校艺术教育作为独立的综合学科来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艺术教育作为一门以艺术为内容的教育科学 ,我们在对其的研究主要围绕艺术教育价值分析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 ,以最终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展开论述。过多地在强调它的教育过程 ,而没有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对其固有的特性进行原则性的综合和分析 ,进而不能提出一个对艺术教育发展影响深远的指导性原则。
三、独立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研究的新出路
战略机遇期 ,高校艺术教育的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应从高校艺术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和其它学校艺术教育的自身特征出发 ,在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和高校艺术教育研究现状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从纷繁的教育与研究个案中抽象出具有共性联系的本质属性和深层规律。并由此指导高校艺术教育实践行为、活动 ,努力优化战略机遇期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施运作方案。
(一)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校园氛围
增强艺术校园的教育意识,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校园氛围,造就校园的时代感和融洽感。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说: “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会失去一半, 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如今的90后跨入大学校园,有报导他们中的30%不同程度存在着心理疾病, 如依赖、脆弱、焦虑、孤独、浮躁等。如国我们在校园基建、环境设施及管理的同时融入艺术教育的意识, 必然会大大地降低他们的负面情绪而抵制许多现代病的“污染”。
艺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固然存在人类共有的审美特性 ,但我国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特殊要求 ,无疑使得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判断及其导向性更为凸显和重要。此外 ,战略机遇期高校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势必带来不可忽视的艺术规范和艺术人文精神的变化。这种价值观念的导向性,应是高校艺术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共性之一。导向性的坚持关键在于艺术教育内容本身。战略机遇期 ,艺术的发展将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对艺术本身也必然会有更多的包容、宽容和理解 ,艺术教育的导向性除了必须在教学大纲中予以规范外 ,更重要的是在于实施教育或教育研究的具体环节中。
(二)以西部地方文化背景为艺术教育的前提
高校艺术教育的推进与改革 ,首先是内容与形式上对主旋律的 ,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反映多元民族特色的艺术的研究和推广。高校应在课程设置上自发地研究、组织既能坚持导向性,又有丰富地域特色和民族内涵的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 ,切实履行高校继承、传播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
现在社会整体大众化、通俗化的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更应该紧扣艺术和艺术教育的民族性。地处西南片区的艺术院校, 在西部开发中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为促进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 也应使学校自身在办学特色上得到较大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 不能只重视物质的开发,更要重视生态环境、文化传统、人本精神的保护与发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 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实现民族经济的持续腾飞。然而, 由于人们对物质为代表的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优秀本土资源正在悄悄流失, 而且流失的趋势日益严重。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如果其文化、精神慢慢地消失了, 那么这个民族实体也不能长存。事实证明, 要迅速实现对民族地区优秀本土艺术文化资源的保护,因此, 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研究成为当前西部民族地区艺术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 西部地区艺术院校的办学观念应作一些转换。在过去的时间里, 西部地区的高等艺术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传播以西洋艺术文化为主的条件下, 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和艺术师资, 为我国的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以市场与高校相结合为指导
要高度重视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国家应有意识地逐步推进艺术人才培养工程。可以采取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设点培养重点团队、重要艺术形式。通过点面结合 ,有效地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以提升。各高校要深化对专业艺术教育的重视,为了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以有效地改变目前高校艺术教育只培养了少数艺术骨干的弊端。
我们独立高校可以将目前社会上各类媒介举行的大奖赛、会演、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行为、活动进行规范 ,加以利用 ,为高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推进造势助威 ,改善高校艺术教育的运作背景与实施土壤,让学生有很多实践的平台,为他们以后更快的融入设计工作中做好坚实的准备。
(四)加强建设教师队伍及科研机构的投入
老师的幽默风趣和别开生面的课题气氛总能让学生听的入神,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很好的享受知识。适当地给教师进行艺术教育的培训, 可以提高教学表现力和“启迪”力, 一旦将艺术教育的意识融入到他们的教学中, 难懂的、单调的、刻板的课程会变得形象生动, 使教与学的关系融洽、美好。
有的将艺术教育与美育, 甚至与艺术技巧混为一谈, 没有将艺术教育从传统的观念中摆脱出来。我们可以从国外的经验中吸收新观念, 我们应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体验、感受、交流、创造,然后再利用现有的技术和条件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提法都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欣赏和摹仿而成为一种表现能力的训练和测试。另外, 还可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挖掘新思想, 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新观点和新的教学思路。
我们还可以研究国内国外艺术教育的历史、现状, 提供艺术教育最新的资料和信息;介绍和引入艺术教育的教材和参考书;组织讲座和研讨会, 培训师资力量和交流教学经验;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艺术教育的研究。如通过市场操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 既能扩大艺术教育的影响, 又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包泉万.文艺教育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2] 朱伯雄.世界美术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3] 王旭晓.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
【关键词】中小学 艺术基础教育 教学模式 师资
恩格斯说过:“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作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艺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尽管有着不同文化和文明,但人类历史发展始终脱离不开艺术发展。有人的地方,必然有艺术产生。而艺术教育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不仅要传递艺术,更要满足艺术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美的艺术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本文对中美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其各自的发展状况做了全面的了解,通过纵向与横向对比,寻找本国艺术教育发展不足,指出要延续艺术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希望对我国今后的基础艺术教育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我国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现状
我国规定艺术教育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艺术基础教育不仅具有丰富的综合性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人文价值,其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精神愉悦,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品位,赋予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艺术教育为学生奠定良好基础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国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已有了长足进步,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缺乏有力的活动引导,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不易在以智能测验为主的教育浪潮中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因而产生诸多弊端。
近年来,艺术基础教育在我国逐步被人们接受和重视,艺术培训、艺术交流等活动日益增多,但其主要目的大多还是“分数至上”。艺术教育形式是为了能够通过基础教育考核标准而设定。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体现在“知识层面”。在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的盲目尊崇和过分追捧主宰了学校的一切,人们忙于精心打造知识基础,无暇探究哪些知识是必要的,哪些构成是真正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社会,在后工业社会,仅有知识显然已经不够。当今社会除了知识竞争,更重要的是人的竞争,如人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关爱自然、不屈不挠等自身素养的竞争。湖北省各城市中小学实地调查报告显示,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重智育、轻美育,艺术教育存在大片“空白”;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很多学校由非专业的其他课程老师代为讲授,很难实现所谓艺术教育目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得不到及时更新;艺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
当今艺术教育取向强调:艺术是一门学科,具有学科特质,为9年义务基础教育的必要科目,应与学校其他科目同等视之。国内中小学阶段艺术课教学内容几乎仅局限于艺术创作方面,忽略了其他层面内容,如学习鉴赏视觉艺术,学习了解艺术在当代和过去文化中如何发挥其功能等。学习从审美观点来看视觉形式并不容易,因此需通过艺术课程的安排、教导与学习,才可获得复杂的审美认知和技巧。国内各级学校皆缺乏专业艺术教师,并缺乏涵盖广泛艺术鉴赏领域的课程,师资进修渠道也极其有限。专业师资在艺术鉴赏领域的教学品质落后,甚至根本不存在,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不被重视。
二、美国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现状
美国主张艺术教育目标在于提升人对艺术的了解与鉴赏,并兼顾感性与理性能力的培养,其向来重视艺术教育,并以法令的形式把艺术课程视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基础艺术教育在美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在主观上其没有服务于基础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义务和责任,在客观上却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与支撑,这为基础教学在美国持续不断地发展创造了机会与可能。教师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长期从事基础教学理论的实践和研究;学生可在相对单纯的环境里无拘无束地从事学习和探索。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又构成了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中非常有趣的一环,这是美国基础艺术教育乃至艺术教育能够不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美国现代文化立足于世界的主要依据。美国学生选择艺术学习一般都出于自愿和喜爱,而且有机会和权利在此基础上做选择和改变。学生和学校双方都非常明确,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怎样选择和改变。学生学习的动力完全源于个人的理想和兴趣,而基础教学的角色则是鼓励、保护和启发这些理想和兴趣,学了包含愉悦的意义外,更包括了研究、发现及提出质疑、超越等诸多含义。因此,美国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学习、创作状态,而且这个状态中每一个环节都很简单。
美国学校中的基础教学单位一般都是独立设置的,并有专门的空间、教师和资金作为保障,教室、资料室、教具室、实验室等设施都由基础教学单位统一管理,同时也在空余时间接待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使用。基础教学的对象基本上是全体学生,也没有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将基础教学内容划分开,学生可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尽兴地体验基础艺术教育带来的感受。有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验教室中,甚至包括大到棕熊小到微生物的各种动植物及其标本的收藏,学生足不出户就可观赏、观察、比较和描绘自然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这种集收藏、展示、写生、教学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在美国学校中比较常见。
美国艺术教育强调文化和艺术的全面性和普遍性,引导学生学习多种文化和艺术,了解文化与艺术间的深远联系,强调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相互改造、相互促进的关系。艺术已经融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其艺术教育结果是艺术具备了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三、中美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差异比较
以上中美两国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比较,为我国基础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我国艺术教育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赋予人人平等的艺术教育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资源;享有艺术化的多彩生活。面向全体学生并非整齐划一,相反是要坚持和鼓励学生的艺术独立性与个性。我国艺术教育综合化问题的提出不仅把音乐和美术两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而且综合了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这一观念注重艺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既保持各学科特点,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艺术审美修养和多种能力的发展。
我国的艺术教育更侧重综合性学习,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确定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学四方面的内容。基础艺术教育也仅针对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较,虽然美国仅以视觉艺术、音乐、戏剧、舞蹈来确定艺术教育的内容,但这一套艺术教育体系却适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所有学生的艺术教育,各阶段互相衔接、互相渗透。这样一套融会贯通的完整教育体系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四、基础艺术教育未来发展
通过对比中美基础艺术教育,我们认识到应积极正视自我,在保持发展优良传统的同时认清艺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吸取国外教育精华,抓住一切可能的发展机遇。因此,为确保基础艺术教育的实施而果断、大胆地进行调整和补充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教师需不断充实知识和技能,以获得新的能力。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作为落实和改进我国基础艺术教育的参考:
1.确立并提升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品质;
2.艺术教育中要承认与国外差异,注重个性化学习;
3.正视艺术鉴赏教学在基础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4.根据儿童及青少年认知发展过程与艺术学习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当的基础艺术教育课程,并注重体验式教学;
5.积极改善师资品质,提供教师职前训练;
6.改善教学设备,开发具体的教材资源并改进教学和评价体系;
7.改变陈旧观念,研究、建立适合国情的艺术教育理论,并注意与时俱进的更新;
8.设置艺术教育学术研究中心,提升各级学校艺术教育品质。
目前我国艺术教育之路虽然并不平坦,基础教育方面也存在诸多困境,但是要拥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未来的基础艺术专业教育水平才会逐步提高。作为艺术教师,应加快步伐,进一步更新观念,把握基础艺术教育精神实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柯平.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6.
[2]丁峻.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
[3]程春云.艺术教育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4]吴戈.判断与思考:艺术·教育的顾盼与前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4.
关键词:艺术设计 中外合作办学 问题 对策
1、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国外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日益扩大,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也日益增加,除国内的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之外,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三种形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1000余家,这一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发展呈上升趋势。中外合作办学对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优化高校教师资源,提高高校办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在高校中相对较少,可供借鉴的办学经验也很缺乏。湖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展开合作办学,该合作项目的名称为HND(Higher National Diploma)项目。HND项目中文译为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是英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凭由英国最大的学历与职业资格考试颁证机构一爱德思(Edexcel)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颁发。所有课程由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和英国教学大纲与学历管理委员会共同监管。当前与我校的合作采取“3+1”的模式,学生先在国内学习3年,获得国内专科文凭和HND专科文凭,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直升英国高校攻读本科一年,获英国高校的学士学位,再续读一年获得硕士学位。
2、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按照HND项目设置的初衷,在此项目框架下,培养出来的HND毕业生既有熟悉国际惯例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外企、跨国公司以及国内设计市场急需的复合型实用人才。笔者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日常管理中的经验,以湖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认为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外教育机构提出的培养要求,在国内实施起来存在着较大难度;二是人才培养目标趋于形式化,口号化,模糊化,以笼统的培养“国际化人才”来代替;三是不区分国内实际办学层次以及最终学生能出国的比例,盲目的贯彻国外提出的培养要求,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四不像”,既没掌握国内专科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也没能顺利出过深造,导致国内就业难度增加。
2.2 课程体系对接难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把国外的培养标准同中国的教育政策、教育方向等要求结合起来。我国高等学校在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上偏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环节结合有差距,缺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的课程。部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为了招生的需要,在宣传上是“系统引进”国外合作大学的课程设置,但是在实际教学上却存在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机构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认识不够清楚,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不够重视,这势必导致课程体系对接不顺畅,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下降,违背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此外,国外教学机构要求设置的课程与国内课程体系无法对接,如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合作办学中,国外教学机构总共提供了32门相应的专业课程,其中国内学生需选择16门专业课程作为HND项目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大部分在课程名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上与国内相关课程都无法对接。以国外规定的7门核心基础课为例,其课程名称分别是:艺术设计的计算机应用、历史与语境引用、专业研究、理念生成、批评研究、语境理念、绘画技巧与方法等。其中历史与语境引用、专业研究、理念生成、批评研究、语境理念五门课程在课程名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上很难对接,这势必大大增加老师的教学负担与教学难度。
2.3 缺乏双语师资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需要用外语开展教学,强调专业课程用双语讲授(英文授课时间要达到全部授课时间的60%以上),而教材则一般采用项目配套的全英文原版教材。这就要求,承担中外合作课程教学的老师,既要专业扎实,又要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优秀。目前,我校具备外语表达流利、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教师不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用中文教学代替双语教学,临时到外校聘请相关教师等问题,这无疑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而且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隐患。
2.4 生源质量不均衡
艺术设计专业所招收学生大多是文理兼招,大部分同学选择艺术设计专业,其文化课成绩都相对较差,所招收学生的英文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生源上的差异,尤其是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效果,比如,教学进度、教学精度和深度、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会受到影响。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接受教育和学习,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会因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引起压抑情绪;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问题而跟不上教学进度,进而感到学习的压力大,最终导致其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兴趣遭到消减。尤其是在使用全英文教材时,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接受,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不利于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知识。
3、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思考
针对上面提到的相关问题,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依据日常教学管理中所反映的相关问题,从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方式,课程体系对接,师资培养、生源质量等方面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3.1 明确培养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的人才。湖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其目标是培养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与方法,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和较强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把国外先进的艺术设计课程引进到国内,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学习环境,通过国际性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国际性的设计视野。
3.2 融合国内外课程体系的要求
前面提到,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对接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在解决课程体系对接的问题上我校采用以下对策: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上,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点并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的优势和不足,同样以前面提到的7门核心基础课为例,我校采用“移植”、“修补”和“嫁接”三种方式。“移植”即基本上原原本本地引进外方的课程、教材等,如艺术设计的计算机应用和绘画技巧与方法两门课程,我校采用“移植”的引进方法,对国内专业老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启示;“修补”即在中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国外教学内容,如历史与语境引用、专业研究、批评研究等课程采用修补的引进策略;“嫁接”即在中方已有基础上,将中外双方的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理念生成、语境理念等课程采用的是这种方法。
3.3 加强师资培养
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解决这方面的问题:(1)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合作大学“进修”、“访问”、“讲学”;(2)开展双语师资培训I项目;(3)引进留学归国硕士或博士任教;(4)聘请外国的专家、学者来中国讲学。通过这一举措,既创造了一流的师资,又创造了国际化的教育环境,构筑起一个国际教育大平台。这样,学校还可以大大降低中外合作办学的成本,充分发挥原有师资教学的优势,而且使得双语教学在全校得到较快推广。
3.4 提高生源质量
“优质生源”的欠缺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平,因此很难保证合作办学项目的成功。要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长远健康发展,必须提高生源质量。然而,当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资本的寻利性的动机和教育的公益性之间存在着相应的矛盾。要改变现有的状态,我想艺术设计专业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生源的质量:一是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同等条件下以专业能力优先,进校后注重英语培养;二是适当降低优秀学生的收费,提高学生的出国率,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增加办学口碑。
4、结语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创新
一、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育的现状
1.学生的学习现状
在我国,艺术考一般是文化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输在起跑线,转投入艺术的怀抱,借艺术的名义,走入高等教育的象牙塔。艺术成了部分人的捷径,在这种国情下,艺术生本身并不热爱艺术,只是投机取巧的一种手段,艺术生本质发生了变化,在学习和发展的方面自然存在更多的问题。理论知识不想学,实践操作不动手,眼高手低,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是很多高校艺术生的真实写照,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课程教育只是一种摆设。
许多在高校学习的艺术生往往不是因为喜欢艺术设计而报考这门专业,而是因为学习能力与高考成绩达不到高校的基本要求,无奈之下只得通过考前突击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这条道路进入大学校门。因此,许多学生对艺术设计并不感兴趣,更别说这种理论性的课程了。他们对艺术设计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也并不知道艺术设计是需要深入了解历史、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之后才能真正掌握的一门学科。
2.教师的教学现状
综合历年高考录取分数,我们发现,艺术生的成绩偏低,文化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自降门槛,对学生放之任之,在教学中敷衍塞责,教学过程草草了事。理论知识,实践设计无法深入的传授于学生,学生不能系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由于艺术生人文知识水平不高,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随之降低。也就无法更深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无法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然而这并不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对艺术创作者以及艺术品的理解并不等同于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而当前国内的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往往就有这样的误区,将课本上的观点也一概灌输给学生。学生大多数不会在课外时间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结果他们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致使下一堂课依然是老师说学生听的状况。这种恶循环没有改变,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就无法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丰富教材,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过去实用美术范围拓展到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艺术传达设计、动漫艺术设计等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众多领域。现在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变化较小,主要引进和借鉴了国外艺术设计的理论和模式,照搬现象严重,无法适应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要不断学习和总结欧美发达国家艺术设计院校的经验,结合国内艺术设计要求,做必要的教材改革。要丰富艺术设计的教材,不仅仅是改革就能完成的,还必须引进文学、科学等学科和艺术学科进行综合,才能促使其全面发展。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在开设课程上偏重不一,对其他学科不够重视,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加强文化课教育在高校显得尤为迫切。只有丰富了教材,才能真正在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上做到稳步、全面的发展。
2.完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现在高校教育模式和教W方法仍基本以“集中授课、个别辅导”为主,这种方法缺少互动和交流已难以适应时代要求,这些都是艺术设计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课堂直播等新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采取问答、讨论等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公司中,实地教学,重点进行针对性问题的分析,加强教学的目的性。
现代艺术教育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连,在传统教学手段上,现代高校一定要重视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计算机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无限创意空间和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学手段也变得多样。电脑艺术设计在高校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进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可以使设计变得更为简单和实用,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这方面需要多做一些引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出一种适合教学的情景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艺术设计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革。艺术设计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操作。现代社会商业竞争非常激烈,艺术设计专业是为了迎合市场和时代需求而创办的,因此突出社会实践能力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可以把一些“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引导。其次,学校可以选择一些有市场、有特色、有实力的大中型设计公司长期合作,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健全高校艺术设计学科体系
艺术设计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极富发展潜力。但是现在国内高校教学只是停留在一些早期国外借鉴过来的经验上,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现代欧美发达国家创新能力突出,国内艺术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开设一些新兴的、有市场活力的专业课程,不仅可以迎合市场的需求,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紧缺型艺术设计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和社会的发展。
不仅要着眼于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与世界接轨、与世界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步,也要重视国内传统艺术设计的发掘,将西方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和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发掘符合中国国情、时代和市场特点的新思维、新路子。对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可在高校开设这些具有民族传统优势的艺术设计课程,不仅对于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有重要作用,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美术工艺更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培养艺术设计创新人才与高校教学改革分不开,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命最终要靠本专业的创新课程体系来完成。艺术设计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为背景和依托,以人类的需求为条件,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办学模式。高校要充分发挥其地域性特点来建设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改教学体制,调整目标和服务方向,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汉民.艺术设计教育展望(全二册) [M].昆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李丕宇.对国外重点高校艺术史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齐鲁艺苑,2008(6)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地域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34-3
景观设计是一门兼融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属性。景观设计师需兼备人文综合素养,它既要有高度的艺术性,又要有严谨的科学技术性,同时还需兼备广博的社会及人文知识,如今,景观设计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博会等大型展览活动的成功举办,景观设计专业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这也促进了我国景观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前景广阔,在各高校都得到了重视。
景观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知识面的景观设计师,他们应该能够解决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要求之间的潜在矛盾,并通过某种形式来满足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环境需要。目前国内各高校由于传统、资历条件、教学定位的差别,其相应的景观设计教学水平是不平衡的。而民族地方院校由于教学的资历较浅、师资队伍不足、师生比例失调、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对于社会发展的反映速度过慢,还与其他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制约了本校教育的有序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民族地方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为平台,努力探索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之路,创造性地建立、发展及完善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探索景观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培养新型景观设计方向的人才,这项任务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也作了尝试性的改革,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在逐步的构建,为将来实现景观设计方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1.1 国外景观设计教育的现状
总体看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是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缘化:景观设计是在自然和人工两大范畴边缘诞生的,因此它的专业知识也处于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
(2)开放性:持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3)综合性:学科专业的综合性。
(4)完整性: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管理到心理行为、文化历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5)体系性:这些多学科知识基本都统一在环境规划设计这一总纲下。景观设计自身也应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1.2 国内景观教育需求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对景观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景观设计教育事业却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城乡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从国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对景观设计师的培养仍是只注重知识讲授而弱化了实践能力。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主要是在建筑类、农林类和综合性高校,还有一部分是在艺术类高校中。由于设置景观设计专业的高校的学术背景不同,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规划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会有所差异。
1.3 我校景观教育的现状
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专业成立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学科背景,于200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2011年3月与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共同合并成立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环艺系包括200多名本科生,现已有两届毕业生。景观设计课程于2006年开设,是本校景观教育的开端。2010年《环艺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校级教学(教改)研究项目立项,而我院景观设计方向的设立是势在必得的,因此做好课程建设和培养计划,更会使得下一步的申报工作事半功倍。
2 地域性的课程内容
《景观设计》是环艺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共56学时,针对学校的地域性特征,我们在整体办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地域性特色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包括三部分内容: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12学时讲授)、城市景观环境认知环节(12学时调研辅导)、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环节(32学时设计辅导),下面分别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2.1 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
在这部分内容中,结合地域性特征,我们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包头市历史文化、景观发展史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草原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等,以期从地域景观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结合相关理论讲解,布置作业《包头印象》(图1、图2),通过这个小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景观课程之初理解自身文化背景下的景观,思考社会与文化背景对景观的意义,并展示在景观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个人经历的作用。学生从个人感知的角度认识包头景观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文化背景、历史原因,开始尝试分析小块地段的景观,绘制简单的示意图来表达所在城市生活环境的景观要素和肌理。
景观设计基础知识还涉及地形、植物、水景、道路与场地等具体的景观设计要素,并通过大量的案例解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