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逻辑推理论证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推理论证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推理论证方法

第1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一、我国法律逻辑中的两种不同逻辑观 

1.形式逻辑下的法律逻辑 

形式逻辑下的法律逻辑主要体现在法律推理上,作为法律思维活动的主要类型及表现形式,法律推理主要是指法律人从已知的各类条件中得出法律结论的思维推理过程,在所有的法律交往行为活动中,都存在法律推理。对于法律推理,并不是由单纯的技术手段、逻辑方法所构建的,而是基于司法实践产生的,是一种实践推理的结果。法律推理涉及到审、控、辩等三方,关系到控、辩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及义务。法律推理是具有相应目的性的,要求推理的审、控、辩三方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从而推理出客观的事实,达到相应目的。一般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直接目的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明确控、辩双方的争端,其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控、辩双方的纠纷,维护相关受害者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法律推理的实质是选择某些行为的确定性,这种选择是基于对目标的判断,如在法律推理中,发现法律漏洞时,要进行填补,在法律规则中发现相互矛盾时,需要将其消除。 

在我国,形式逻辑对法律逻辑的构建有很大影响,当前市场上关于法律逻辑学的教材大多都有形式逻辑的影子,也就是在法律推理中,是以形式逻辑为主,在形式逻辑中的推理规则中加入司法实践,既三段论式推理,在这种三段轮式推理中,法律规范、规则是大基础,而小基础则是正当程序所确定的事实,法律结论是利用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及规律,在大小基础下“必然得出”。 

2.非形式逻辑下的法律逻辑 

非形式逻辑是与形式逻辑相对应的,非形式逻辑的核心在于论证,近年来,随着西方法律论证理论的引入,我国对法律论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于法律论证,从裁判结论的角度看,主要是对法律规范命题、实施命题的真实性、合法性、正当性进行论证研究,从而保证裁判结论的准确性。法律论证还是对法律结论进行证明,从理论来源、确证标准等角度,可以结合不同情境、不同陈述建立不同的论证模式,这也使得法律论证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加上法律了论证是一个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结论,使得法律论证在总体上呈现方法论的特色。因此,可以将法律论证看做是非形式的,其目的是为了给法律结论、裁决结果提供科学、合法的依据。对于法律论证,要想保证其是一个好的论证,必须满足一下两点要求:一是前提真实,二是推理有效。 

非形式逻辑是逻辑实践转向的体现,基于非形式逻辑下的法律论证,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法律论证的可废止性,即证明是可以废止的,在法律论证中,当前提有所增加或者减少时,结论依据发生了改变,那么结论状态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得出的证明也就有可能废止。②法律论证的非单调性,对于法律论证,是无法套用形式逻辑规则进行简单推理的,法律论证的非单调性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法律事实等构成前提和推出结论之间是不能由单调性决定的,也就是一个前提的改变,会对已经做出的结论产生极大影响,这也使得形式逻辑的范围不适用于法律论证,只能通过非形式逻辑研究。 

二、两种不同法律逻辑观的评析 

1.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的简单比较 

在法律逻辑中,不管是形式逻辑下的“必然得出”法律推理,还是在非形式逻辑下的真实性法律论证,都是为了确保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的有效性,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 

(1)结构上的一致与差异,对于法律推理,是建立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在结构上主要由大、小前提及結论组成,其最典型的结构就是司法三段论式推理。对于法律论证,一般认为其主要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等组成,而不管是法律推理,还是法律论证,都是过程性证明,是一个动态推导的过程。 

(2)内容及形式的比较,法律推理的研究思维与形式逻辑是相同的,单独抽象出法律思维形式,其只注重“推”的形式,隔断了推理形式和内容的联系,违背了内容和形式同一的思维本质。对于非形式逻辑,其本身就是对思维内容进行研究的,法律论证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内容,辅以形式,和单纯注重形式的法律推理相比较,法律论证更加符合形式和内容同一的思维本质。 

(3)在有效性方面的同一及差异,形式逻辑要求所有的推理都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律、规则,如肯定前件式、矛盾律等,这也使得法律推理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推”形式的有效基础上。非形式逻辑并不排斥逻辑的必要、充分条件集,非形式逻辑拒绝将逻辑形式看做是所有论证结构的基础,在判定法律论证的有效性时,是从真实、合法、正当的前提进行的。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虽然都追求“有效性”,但是两者的追求途径是由一定差异的。 

2.两种不同法律逻辑观的得失 

法律逻辑的发展,特别是法律推理的发展,与形式逻辑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形式逻辑的规律、规则在法律推理中有很高的地位。在法律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中,法律推理可以说是形式逻辑推理的主要体现,而在法律事实不清楚、权利义务不明确的复杂案件中,单纯的形式推理、司法三段式推理虽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也不会因此而忽视形式逻辑。在实际中,面对复杂的案件,每一步推理论证,都是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坚持推理“必然得出”来保证推理的有效性,这样才能避免法律推理脱离形式逻辑范围,造成法律适用因人而异、因案而异,不利于社会稳定。在实际中,不能将形式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绝对化,应该对形式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适用性进行全面分析,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在司法判决中加强释法说理,在判决过程中注重法律推理的形式逻辑应用,通过法律推理的“必然得出”来提高判决的客观性。

     非形式逻辑的发展对论证理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法律论证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国际上对非形式逻辑下的法律论证理论的批评、质疑很少,但是在我国,关于非形式逻辑下的法律论证由于缺乏法律论证结构、特征、模式等的刻画,导致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关于法律论证、法律结论的证成准则、规则及修辞等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法律论证为法律结论、裁决结果提供正当、合理、可接受理由时,缺乏了对结论真假的验证,这也使得在进行法律逻辑研究时,一提到非形式逻辑,往往会看到形式逻辑下的法律逻辑所存在的不足。而需要注意的是,非形式逻辑只看重前提的可接受性,忽视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联,这就要求应该从形式逻辑的“必然得出”对其进行完善。 

3.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的融合 

在实际中,进行法律推理时,单纯的形式逻辑难免有些不足,需要引入非形式逻辑推理,法律推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服对应方,不管是控方还是辩方,其律师都是为了说服审判方,而审判方则需要说服所对应的法律素养、职业道德,然后为当事人解释其决定。因此,需要利用非形式逻辑对形式逻辑进行填补,而法律逻辑也应该在法律推理中综合应用法律论证。 

在形式逻辑结构下,有效性重点在于推理形式的“必然得出”,也就说如果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也就是正确的,但前提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并不受关注,也就是说其看重的只是“如果前提正确,那么结论就是真”。对于非形式逻辑,其论证的基础是前提的正当、真实,只有保证了前提的正当、真实,才能确保其论证的有效,从这个角度看,可以通过非形式逻辑来对形式逻辑进行弥补,保证了前提的正确,然后在“必然得出”结论。对此,为了进一步实现法律逻辑的有效性,应该注重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之间的良好融合,实现逻辑上的一致、思维上的统一,既能保证客观事实的真实还原,还可以确保推导过程的有效真实。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不管是形式逻辑,还是非形式逻辑,在法律逻辑建构上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形式逻辑下,在法律实践中应用逻辑规律、规则,保证前提和结论的“必然得出”推导关系,从而确立法律推理的有效性标准。在非形式逻辑下,在法律实践中应用逻辑论证评价理论、修辞理论,从前提的恰当性、真实性来论证结论符合法律理性,从而构建法律论证分析评价体系。在实际中,为了进一步促进法律的客观性,需要注重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良好融合,从而实现司法理性。 

参考文献: 

[1]张晓婷.浅议法律逻辑学的研究方向[J].法制与社会,2013(25):1-2. 

[2]李杨,武宏志.论构建法律逻辑新体系的观念前提——对“天然逻辑”理念的一个发挥[J].法学论坛,2015(4):53-62. 

[3]魏斌.法律逻辑的再思考——基于“论证逻辑”的研究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6(3):154-159. 

[4]刘文丽.如何正确处理法律文书的格式要素与法律逻辑要素之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2016(10):36-37. 

[5]席煜翔.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J].青年时代,2015(19):86-87. 

[6]李娟.法社會学视野下的法律逻辑概念、特征与功能探析[J].岭南学刊,2017 (2):86-92. 

第2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几何;入门教学;体会

初中生学习几何并不是一件易事,究其原因在于平面几何考验学生更多的是逻辑推理,而初中生以往学习接触的基本都是关于数和式的知识,而突然转入到对具有各种定理、公理的图形性质的研究,研究方法大不一样,加之几何概念往往都比较抽象,因此学习难度增加。此时若对几何入门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将造成多数学生绊倒在几何入门的门槛上。下面,笔者将分享几点关于做好初中几何入门教学的体会。

一、抓好几何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初中几何学习初期,平面图形在某种程度上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这时再加以教师的有意引导与培养,帮助学生透彻掌握到几何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其基本概念、定理、公理及研究方法等,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热情与学习效率将立竿见影。几何概念一般较为抽象,学生的实际感受不明晰,因此在初期的学习中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教师注重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尽可能保持课堂的概念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强化同步进行,加强对学生直观思维的培养,并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将有效克服学生学习几何的困难。如对于“角”的定义,教师可从时钟的针角、黑板角等实物引入。又如如何区分直线、垂线、线段、射线,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差异的方法来明确几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辨别概念并牢固掌握。

二、加强几何符号语言训练,规范学生几何语言的运用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是几何语言的三种形态。健全学生数学思维的第一步便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规范运用这些语言。几何教学中往往离不开大量的推理论证,而在此过程中符号语言应用最多,因此极有必要大力训练学生对几何符号语言的掌握与运用。对于同一个几何图形,如图1,既可用文字语言描述,为“点C为线段MN的中垂线AB上的一点,则点C距线段MN两端长度相等”,而用符号语言则可描述为:

这种用符号将线段、相等、相互垂直等关系标志出来的就是符号语言,而形成的几何图形就是图像语言,可以看出这比一般语言的描述更加直观形象,这就是几何知识的一大优势特征,同时这种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翻译 过程也增加了几何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符号语言时可能比较生疏,但任何语言学习都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只要学生反复加以训练,慢慢地就会从生疏到掌握再到熟练运用。而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指点,帮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符号语言的运用。

三、加强推理论证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推理是几何学习的核心,因此几何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几何推理入门教学大体有3个阶段需教师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引导:(1)结合概念引入三段论证模式,例如角平分线的定义:OC评分∠AOB,则∠AOC=∠BOC,或是∠AOC=1/2∠AOB。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口头示范以及书写示范后,可慢慢地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叙述以及规范书写。对于后续关于“顶角”方面的计算题,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2)“平行线”教学,教师务必要学生明确之中的因果关系。(3)“全等三角形”教学,教学的重点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推理论证。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几何逻辑推理的学习要必经了解、掌握、熟悉这三个阶段,教师需明确的是,几何入门教学重在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推理论证的难关。

四、运用好分析法,开发学生论证思路

明确了论证思路,几何解题也就成功了一半,但是论证思路的寻求并非轻而易举,这是几何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于每一步的推理都要提出“为什么”,以此来加强学生思维的启发,并且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开发,还重视加强对学生一题多解的训练,让学生不断积累解题的经验,从而开发学生论证思路,让学生从此爱上几何。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该对疑难点进行侧重性的分解,可以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充分利用起学生既往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最大化地提高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效率。

总之,初中几何的学习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几何入门教学是是引导学生后续几何学习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只有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几何知识基础,才能让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步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第3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闻评论写作;逻辑;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针对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因为逻辑能够提供一些评价论证与构建论证的技巧,它的价值体现在新闻评论写作之中的多个环节,并且要求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一定逻辑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评论写作。

一、逻辑写作与新闻评论的关系

1.新闻评论的定义。(1)新闻评论属于作者或者媒体编辑部门对于有价值新闻事件或者具有普遍意义问题进行讲道理或发评论,是一种有很大指导性与针对性的新闻文体,同时也是新闻传播普遍所应用的评论、社论、短评、评论员文章以及论述的一个总称,归属论说文范围内。(2)作者个人或新闻媒体对房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或者思想倾斜以及最近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点与立场阐述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在广播、报纸、网络电视等不同方式表现出来,这在新闻的传播中有着重要意义。

2.逻辑写作与新闻评论的关系。从上面新闻评论的两点定义能够看出,所谓新闻评论就是对于新闻事实来发表议论或者讲道理,这表明新闻评论构成的因素主要由两个:第一是发表议论或者评论;第二是新闻事实,评论者通过这两点对新闻事实进行主观的判断,并表明自身的意见与态度,也可以说成对新闻事实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论与分析,同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与逻辑上的论证与推理不可分割,所以在新闻评论写作进行的时候,有效发挥出逻辑推理的作用,就能更好的将问题分析透彻,评论写作做到有理有据,更好的解决所发生的问题。

二、逻辑素养对新闻评论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新闻评论者,最基本的素养有敏锐的发现判断能力与理论功底,没有这两种素养就很难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与解决,而需要具备理论功底也就是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与判断。想要拥有更好的逻辑能力,不仅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不然就很容易受到表面假象的蒙蔽,然而广义上的判断性思维同样属于逻辑思维的一种。

三、立意环节逻辑写作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立意指的是新闻评论作者对于所阐述问题或者事物提出自身看法,并表示出自身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关键在于对所论述的题目进行细致的说理与分析。立意主要的任务是对所阐述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同时在分析之后进行综合考虑,提出问题所属性质,并找到解决办法。从逻辑的角度来讲,就是将写作的思想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过程。思想属于一个整体,由论证、推理、判断以及概念所组成,对于新闻评论的工作者来说,想要更好的完成写作阶段立意任务,就需要对所写论题进行综合与条分缕析,也就是对所写论题的逻辑进行一个有效的组合与分解。

四、论证环节逻辑写作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新闻评论写作的第三个步骤就是论证,也是写好新闻评论的一个关键步骤,写作的前两个步骤主要是确定中心论点,而论证这个步骤是应用一些论据来阐明分析的论点,让其能够有理有据的一种逻辑论证的过程。美国逻辑学家帕特克里·赫尔利的《简明逻辑学导论》里指出,学习逻辑之中得到的直接益处,是构建自己评价他人与可靠论证论证的时候需要的重要技巧。在目标成就的过程之中,逻辑学有效培养在语言形式中的敏感要素,并且有效把握有意义交流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逻辑可以定义成评价论证的科学依据或者知识体系。一名新闻评论者如果想要自己所构建的论证有效,一定要掌握形式逻辑、归纳逻辑以及非形式逻辑基础知识,如类比推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复合命题的推理以及三段论等等。

一般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规则的学科,然而写作与语言都属于人类思维的一种反应,要遵从人类基本的共同思维规则。在新闻学中新闻评论属于评论文体,不但需要逻辑学方式的巧妙运用,同时还要遵守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逻辑的巧妙运用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可以使作者保持清晰的思路,进行透彻有力的说理,所以逻辑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怡.新闻评论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以“归真堂上市时间”新闻评论为例[J].中国语文.2010(10)

第4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小学与数学教学研究问题贯彻于整个九年义务教育之中,也是关系到中小学数学整体性改革的重要问题。初中数学的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动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衔接是一个双向对接的过程,所以想要解决小学、初中衔接不当的问题,需要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各自向对方靠拢。以下,是我对小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趋近或倾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努力去克服。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很多小学教师采用“灌”和“压”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使不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在教师的严厉管束下,学生虽然对数学没有兴趣,但只能被动地勉强学习。然而到了初中,教师更多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而对学生的督促减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松懈而缺乏兴趣,如此一来便会引起动机与效果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小学,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诱导、启发,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中学教师也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十分重要。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

就整体而言,小学数学作为中学数学的基础,而中学数学是小学基础的延续和发展。小学教师在使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重点把握好四个衔接点,为中学数学教学起到渗透和铺垫作用。

1、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学生在小学阶段只学过整数、分数、小数这样的算术数,进入到初中学习之后,便引入了负数概念,将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有理数范围,数的计算也相应地在四则运算基础上增加了乘方、开方的运算。这一过渡,负数的引进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理清有理数的特点。为了完成知识间的过渡,首先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另外,务必使学生熟悉算术的四则运算,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便能够完成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2、数与式的衔接

在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中,便引如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对有理式的运算展开了研究。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由具象到抽象的飞跃,是质的转变。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要让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但是,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因此,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另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

3、由算术四则运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

小学中的应用题是用算术的方法解题,是把未知数放在特殊位置,通过已知数求出未知数的算法。而到了初中以后,以方程的形式解应用题,把未知数用字母来代替,根据已知条件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在开始时,一些学生不习惯于用方程的形式解题,此时,教师应选择一些以方程解法比算术解法更简便的应用题,通过对比,学生便能够体会出以方程解题的优势。而布置课外作业时,也可以要求用两种方法解题,这样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两种解法,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授课时还要强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衔接

在小学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有了对于几何的初步知识,在课上,教师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几何概念,这属于基础实验几何的范畴,更加侧重于计量,而缺少逻辑论证。学习中学平面几何的关键在于需要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而在小学,这方面恰恰是薄弱点。从“实验几何”发展到“论证几何”,过渡的桥梁便是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因此,应在小学数学中为初中论证几何的学习做好以下铺垫。①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里潜在逻辑推理因素。②在应用题教学中,逐步让学生说出分析推理过程,并学会用语言和数学符号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③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适当安排具有推理论证因素的练习题。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第5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一、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 — 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又如,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

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第6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一、创设有利于培养推理能力的思维环境

1.深入理解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思维环境前,要清楚推理的过程,然后才能根据相应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思维发展的顺序可分解成六步: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收集事实材料分析、比较从实际材料中抽象概念归纳总结进行合理推理.明确思维过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来合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主动思维的能力.

2.精心选择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是顺利进行思维培养的物质基础.教师应研究多种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材.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由基本不等式ab≥2ab(a、b∈R);a2b2≥2ab(a、b∈R),推理证明(ab)2≥4ab的结论,这需要具有导向作用的教材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与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材料的内容是否适当,材料的数量是否适量,同时是否符合学生的智力及推理结构特点.教材选择好了,才能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思维环境.

3.研究教材思维结构,将其与逻辑推理思维过程相统一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教师就要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设置适合于学生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即对于某一问题,学生应该怎样考虑(想什么,怎么想).深入挖掘推理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两者达到协调统一.例如,证明直线过定点.多数同学会将k取一些特殊值,如等,在数学坐标系下作出其图象,再通过观察找出定点.如果把题目中的“过定点”去掉,问:曲线系有什么性质?此时学生又该怎么想?该从哪里入手?这样能逐渐构建学生推理思维的逻辑性,使其与教材的思维结构统一,进而提高学生独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论证能力

1.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论证能力与教师有着很大关系.首先,教师应对数学课程内容熟练掌握,知道章节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同时教师应广泛阅读其他相关参考书,并从中选一些材料来充实教学的内容;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为主,解答为辅,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推理论断的能力.教师应不断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师生互进的目的.

2.合作化学习

教学的目的不是学生将某个问题弄“懂”了,也不是仅限于“会”的程度,而是让学生归纳出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和方法,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论证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而不是以前的“填鸭式”教育.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自主探索的空间,恰当引导学生参加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即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自然融合在教学之中,与学生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化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拓宽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渠道.

3.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为了使学生推理能力论断能力得到更好发展,教师除了要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给学生制定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推理.例如,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那么三个人一共可以握几次手?拓展到n个人又是什么结果?如,由天津开往成都途中,停靠20个站(天津、成都除外),那么这次列车共发多少种不同的车票?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推理能力的渠道,还能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4.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学生层次性和差异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已有的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其性格及身心特点也差异甚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论证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难度适中,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此外,教师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问题的难易程度、推理论证“量”的大小,避免学生因此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7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想吧!”因而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与式”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与式”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叙述“算理”。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求绝对值︱-6︱=?︱+6︱=?︱-8︱=?︱-3/4︱=?︱+3/4︱=?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洁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他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惊醒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很多种游戏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第8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方法对于其教学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对于以后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思维是具有意识的,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相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以及能动的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方法运用正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与逻辑思维方法的意义

地理课程分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这两个部分,其对于学生拥有必备的相关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也是人们去科学的观察、发现以及揭示与理解相关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在理论的教学中探讨研究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得到逻辑思维方式的良好训练,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2.1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

分析是把客观的对象的整体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为一定的单元或者要素评价认识的思维的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把对客观对象的各部分的认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对于客观对象的统一的认识的思维方法。地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自然学科,构成地理学科的体系的是事物的空间联系以及空间运动与演变的规律,有一定严谨的逻辑关系。各个基本的知识点即相互的独立,又会交叉组合新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的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从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上,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的整合,最终的在整体上掌握其地理的林论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不能只对基本的概念单个知识点进行理解,还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一定想整合,构成一个整体,也不能只是注重综合,而缺少了对于单个知识点的深入的了解。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相互的转化和渗透。

2.2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是根据大量的已知的事实进行概括所得到了一些结论,其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的是预知一些未知的事实,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两种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而演绎也经常的作为归纳的前导。所以在地理进行实际的推理时,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是综合应用的。所有的归纳和演绎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理论。

2.3培养学生的对比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对比是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同一种型式的物质中找到差异,在同种求异,联想的从不同本质的东西中找到其相同点,是异中求同的方法。对比和联想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部分的地理公式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比,就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和共同的特点,这样既加深了对于地理学科本身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也是学生对于自然的规律有普遍的认识。教师在讲地理现象基本特征的时候,要灵活的运用对比和联想的方法,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

2.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又称为反向思维,这是根据辩证逻辑关系中对立的原则,认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两面是相反相成的,从反的一方面来思考问题,不会破坏了事物的矛盾统一性,而且这种方法还能是很多的难题得到解决。逆向的思维一般运用在很难从正面来论证的问题上,从反面来得以逆向的论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其头脑更加的灵活,可以更加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自己也可以进行论证,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实施的相关建议

比如在选修教材的第十二单元第一节的活动里,要求学生搜集学校所在城区的相关资料,结合资料对该城区的发展条件进行有效分析。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之后,得出所居住地区的区位条件、交通以及经济腹地、劳动力、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学生收集信息以及对其进行综合与分析的能力,从而为城区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判断与依据。

对于实际教学而言,讨论是运用知识以及学生进行实践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讨论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通过讨论、比较以及鉴赏与评价是其具体要求。这主要由于当前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各个地理事物彼此之间都有独特的发展变化规律,拥有比较复杂的空间联系,与此同时其演变的结构也各有特点,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多角度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有效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增加学习的效率,良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容.《科学》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4(04):59―60.

[2]秦克铸,庞云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2003,11(6):76-77.

第9篇:逻辑推理论证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学生 合情推理能力 培养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又如,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再如,初中教材是用温度计经过形象类比和推理引入数学数轴知识的。再如,求绝对值|-5|=?|+5|=?|-2|=?|+2|=?|-3/2|=?|+3/2|=? 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捷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

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 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 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如观察人行道彩色水泥地砖铺设的方式:

像图 (1)(2)(3)这样铺下去,第 n个图形中有多少块彩色水泥砖?(由不完全归纳法进行合情推理)再观察铺地所用的地砖不仅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那么,用正五边形的地砖能够没有缝隙又不重叠地铺地吗?

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于老师,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对于学生,它不但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会解决问题,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在新问题出现时该如何应对的思想方法 。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