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强对系统的安全控制。严格规范控制制度意义重大,它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降低财务运行的风险系数。
一、当前财务电算化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却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要做到加强防范,否则定会对会计核算的质量有影响,会加大财务运行风险。
1.企业对实行会计电算化本身还欠缺长远的规划。虽然企业领导都了解电算化的好处且乐于推广会计电算化,但对会计电算化开展的力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
2.电算化制度不健全或执行程序不严格。有些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后就万事大吉了,所以导致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而有些单位虽然制度比较健全,但所谓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就容易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例如:盗用公司的操作密码然后进行越权操作等,危害是极大的。
3.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有待完善。由于目前的财务软件开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造成了开发出来的财务软件不能够完全符合各单位电算化管理的实际情况。由于软件各种各样,所以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等等都不相同,最后的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顺畅就为企业带来了很多不便;如果这些情况不能一一解决,那么就无法保证电算化不出偏差,不可避免的给财务核算带来风险。
4.计算机维护不当,操作人员技能不高。这是一个经常容易被忽略的大问题,因为会计电算化人员要具备会计和计算机两种基本专业知识,所以要求我们的会计人员要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并擅长实践,虽然会计人员参加了计算机等级培训,但要说明和强调的是这与实际操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后,会涉及到各种账目的信息存储、文件传输都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计算机里,如果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或维护不当,都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或篡改。
5.操作人员粗心带来外来风险。如果软盘或硬盘携带病毒插入电脑服务器,病毒则会攻击计算机系统,其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数据信息丢失,并且对正常执行程序破坏严重,毁坏了数据的完整性不可恢复。
二、构建电算化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路径分析
如何提高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这是企业一直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今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确切的说就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电算化管理和内部控制呢?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的制度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盲目模仿,对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企业的会计政策要明确,企业需要建立会计凭证的统一审核制度,以防止会计人员出现越权处理会计事务的现象。
其次,建立人员培训上岗的制度。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进行培训,通过考核测试后上岗,这样就不会因为对计算机系统的错误操作,导致会计电算化数据错误。
再次,需要建立上机操作日志。通过操作日志,对操作人员的登陆时间、操作情况、关机时间等会有详细的记录,这样的好处是既能考核工作人员的业绩,也能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状况,所以一旦出现系统故障也能查出原因,并找出责任人,方便而且安全。
2.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务必建立适合自己单位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要加强会计记录,这样起到能减少人为的和机器差错的作用。第二是加强数据和文件的保管制度。第三是做到有章可循来严格执行所制定的所有制度,对业务的处理要有重点,使之能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四是要强化内部审计,使内部控制真正做到合理、合法、保证效益。
3.建立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制度,
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详细内容:第一是要保证机房的设备安全的措施。即做好机房防水、严格执行用电规定。第二是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措施。即做好机房防潮、防磁、防烟尘等。三是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建立数据的备份制度。四是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五是加强安全教育,对于计算机的管理尤其要重视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控制,加强软件、软盘及计算机系统的病毒检测,通过计算机病毒检测后方可使用,不可以使用没有检测过的软盘,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结束语:
我们对制度本身追求完美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员工自身业务素质、职业操守、安全意识的提升,一个好的环境要靠每个人来营造和珍惜,通过不断努力,加强对制度管理和人员管理的完善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保证电算化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炜奕. 谈谈会计电算化核算中的内部控制[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0,(01) .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有关财务处理,它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能够应对国内、国外的挑战,就需要优化会计电算化的内控制度,不断改进与完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内部管理制度。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在各个事业单位得到了普及,虽然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推进了事业单位内部系统的完善,随着时现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关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会计核算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会计核算不规范是目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会计的原始凭证管理不够规范。由于人为的原因,往往有时候原始凭证的内容没有填写全,且没有对必填项进行有效的规定,且在进行原始凭证审核时,审查过程较为简单、粗糙。另一方面表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处理也存在的不规范的现象。有的单位在进行年终结账时,通过收入和之处相对转,没有进行详细的结余计算,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明细核算等。
2、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不完本文由收集整理善
要想具有高效的电算化内控制度,就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制度,有效的行为准则和规章。然而,有效单位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建立时,往往只建立了较为简单的操作办法与内容,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行政制度,也没有对会计内部财务管理支出标准进行确立,更没有实行有效的制约体制。
3、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弱
要想应对现阶段时展的挑战,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建设更为完善,就需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人员能够有立足时代进行的当代环境,具有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然而,从现实来看,各个事业单位的领导不仅不重视对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加强建设,还根本对其不了解、不认识。所以,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加强建设时,就缺乏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因此,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较弱也是现阶段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的有效措施
由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为了能够建设更好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促进事业单位有效性发展,就需要对阵下药,不断探索改善问题的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体制,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更长足的发展。
1、推进会计原始凭证的规范建设
要想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要想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进行,就需要从会计的原始凭证抓起,严格审核各项凭证的内容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严格规定各项填写内容的有效性、明确性。所以,为了实现原始凭证的真实,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高新科技,利用电子技术,建立一套高效的智能数据控制程序,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各种凭证的识别,从而在实现自动化、效率化的基础上,增加凭证的真实性,防止工作人员的有意或无意的疏漏。
2、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是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关键途径。所以,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内控有效性,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收支标准,制定完善的有效管理机制,合理的进行会计财务人员安排,实现高效的组织分工制度,并利用适合事业单位的财会软件,从而使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能够在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与内部行政环境下,实现内控制度的优化,使整个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能够在良好的制度保证下得以完善运行,进而使得整个事业单位能够在良好的内控制度下,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单位的长足发展。
3、强化完善企业电算化内控制度意识
1 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信息化的提升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在ERP应用方面出现一个新的。ERP的应用给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由于我国在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也存在很多问题。
1.1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
目前中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材选择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市场比较混乱,教材内容跟不上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技术的发展速度,没有及时地朝以网络为基础的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方面转变,而且大部分教材都呈现两极化的缺点,一类是偏理论化,缺少相配套的实务操作说明;另一类就是偏实务操作,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这两种情形都会导致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比较主观,那么教学内容也必然不规范、不稳定、不合理。
1.2 实训缺乏综合性和应用性
在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了单个项目的分模块实训,而缺乏模拟企业会计业务实景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的综合训练,很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将企业中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另外,如今软件、硬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这方面的投资金额较大,如果实训室建成投入教学应用,在短期内将不会被再次更新。然而不更新的软硬件又很难跟上不断快速发展的科技,从而不能满足当下先进的教学要求,由此可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障礙。
1.3 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ERP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的挑战,教师人员自身知识不能很快得到更新,这也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开展。好多教师接受教育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会计实战经验,因此致使能够帮助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极少。这样,就不能把握住企业ERP最新的脉搏与市场,就很难教育出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学生走入市场的能力大大减弱。
2 如何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ERP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中职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当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跟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2.1 确立适应ERP时代要求的教学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包括会计软件在内的管理软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单位对于信息化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能使用软件对会计业务进行正确处理外,还要会借助软件及其管理知识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财务分析、预测、控制及决策。因此在ERP环境下,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全面地介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知识,使受学生学会如何实现和管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为将来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初步基础。
2.2 整合教学内容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教学落后于市场实际需求的状况普遍存在,为了顺应财务软件功能的升级与拓展,以及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需求,需要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更新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当前,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应用广泛,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以这些主流软件为平台,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整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开展财务会计方面内容教学同时,有意识的整合供应链以及财务分析方面教学内容。此外,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它课程进行科学整合,借助ERP软件功能,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再次,认识到计算机能力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强大支撑作用,强化会计电算化课程与计算机课程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计算机系统操作以及维护能力的提升。最后,强调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既要满足够用、实用的原则,又要突出实践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如会计日常业务处理,会计软件安装维护等内容。
2.3 丰富教学方法
ERP环境下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必须要丰富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对财务案例、软件操作进行分析和演示,使较为抽象的财务问题变的生动形象,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模拟真实化企业经营管理。在体验过程中,学生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可以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一定基础。
2.4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确保教师在综合业务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具体方法为:
(1)外聘专业人员
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从企业及软件公司聘请一些专业人员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学习,特别是去会计事务所对记账业务的学习。
(2)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的会计岗位进行调研、考察及学习,只有当教师具有更加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教学中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指的是与实现当代会计工作电算化所有的密切相关的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手工记账需要在取得原始凭证后对其审核,编制记账凭证,最后登记账薄等,这样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随着企业业务的数据量逐渐加大,会计科目许多核算手续变得复杂而且大部分的工作属于重复性劳动,白白的浪费了劳动力,工作效率低而且不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减轻手工帐操作下的繁重的工作,而且可以随时的查看电脑中储存的会计资料,随时输出报表,既快捷又方便,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做的更细,更深,提高单位的工作水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的会计模式逐渐的被计算机取代,而且会计的核算职能也将发生具体变化,那就是进一步发挥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指导、约束、促进的能动作用,从而进一步的通过预算分析来完善会计核算职能,逐步的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同时,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之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手工业务的任务,查询数据更加迅捷、方便、准确,逐步的改变了企业的手工业务处理程序,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能够更为及时、准确地收集到企业在运营的信息,并且及时的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反馈和监督,以便能够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来实现信息使用价值并且起支持的作用,这个就是会计职能在逐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在河南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在河南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的重要领导缺乏对于应用会计电算化所能带来的利益和好处的认识,不能够全面的看待会计电算化。河南的许多中小企业只是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单纯的用于输入数据,完成业务了事,不会应用电算化的其他功能管理公司的财务,也就不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经营信息的全程把控,传递,记录和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因为会计电算化不单单只涉及到会计知识而且还涉及到了计算机的知识,加上现在在岗工作的一般是比较老的工作人员,虽然进行过一定的计算机等级培训工作,但是和实际所要求的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许多年龄较大的员工虽然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很熟悉,但却不懂得怎么使用计算机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处理,而且年轻人又恰好相反。这也造成企业相关人员缺乏,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许多会计电算化工作难以开展。
3.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河南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中小企业案例的缩影,其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比较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工作量上让企业的会计人员减少了许多的负担,但是由于基础的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因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顺理成章的带来的许多的新的要求和新的问题,导致了手工和计算机的应用并行使用的时间长,从而使得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解决河南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问题的对策
(一)外部层面的措施
1.完善会计电算化配套的法规
因为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比较差,再加上现在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该重视,国家应该指定并且实施相关的计算机安全法律,在整个社会都加强对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宏观控制,而且政府的主管部门还应该进一步的完善会计制度,通过准则类的法律,法规来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约束,使会计电算化走上规范,正确的道路。对于危害计算机安全的犯罪行为应该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制裁,为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制度
明确的规定每个用户的身份及允许对数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各个用户在进行电算化输入的时候都应该使用自己的用户名进行登录,并且对用户操作的时间,使用的方法和录入的结果的进行备份一旦出错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还有就是对重要的资料要设置密码保护功能,用户输入密码的错误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就立即冻结。
3.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正是因为河南的中小企业不能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导致不能够正常的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因此政府应该注重这方面知识的推广,让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能够有正确而且全面的认识,让中小企业能够尽快接受会计电算化软件并尽快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去替代传统手工记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进而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发展。
(二)企业内部措施
1.重视电算化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河南的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电算化软件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让电算化软件能够及时的得到更新和维护,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电算化软件新的功能以便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任务,让企业能够从投入到电算化硬件和软件中受益,不会认为这种投入是没有用的。
2.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河南的中小企业在用会计电算化软件逐渐的替代手工帐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重点培养一些会计电算化的人才,让他们精通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熟悉用电算化软件来进行账务的处理,核算和编制报表等经济业务,能够做到和手工记账一样的熟悉并且最好能够更加的熟悉,这样中小企业才不会出现有物品却没有人能够操作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与传统工业时代相比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这种形式下必定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提出了新的目标,同时,也对基于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从一方面来讲这对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现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有金碟、用友,亦普遍得到适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一般需经历三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在当今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的浪潮下,为了顺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同时,加强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向会计信息管理现代化迈进。会计信息化大背景,会计软件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不同行业的特点,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适应各种行业的要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看到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和威胁。财务软件作为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核算中扮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它的安全性能是企业非常关心的,分析并改进其安全功能会给会计工作减少很多麻烦,节省更多时间。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乃至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会计电算化概述
2.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特点
2.1.1含义
会计电算化含义是会计人员运用以会计核算软件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电算化已经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作业,还能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面发展。
2.1.2特点
(1)处理工具电算化:在手工会计系统下,会计数据处理的工具是算盘、计算器,而实施电算化后,数据处理的工具是计算机。
(2)数据存储隐形化:实现电算化后,会计数据存储在磁盘、光盘等电磁材料介质中。
(3)数据传输自动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会计数据传输已成为现实,借助网络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异地数据处理。
(4)核算程序综合化:账务处理程序综合了各种核算程序的优点,统一规范为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工作交由计算机完成,全部实现程序化处理。
(5)人员构成多样化:工作人员不仅有会计专业人员,还有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
(6)数据处理集中化:电算化对会计数据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实现了会计信息的高度共享。
(7)内部控制全面化:手工方式下形成的内部牵制制度被弱化,原来通过签字、盖章等方式实现的控制,被权限授权控制所取代,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范围,不再局限于会计业务内部,更延伸到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方方面面。
2.2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2.2.1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减弱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数据处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错误多、工作量大。
2.2.2提高管理水平
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为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打下基础。手工条件下,会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会计核算上。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人员可以利用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
2.2.3更新观念
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经历了手工方式、机械方式和电子计算机方式。计算机会计的产生,使得会计数据处理技术有了质的更新,促使会计工作深入发展。
2.3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2.3.1会计核算方法
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从形式上取代了手工会计的账簿设置方法,传统的“借贷记账法”满足不了现代的会计信息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探索新的方法来弥补借贷记账法的先天不足。
2.3.2会计组织机构
已不同于以前会计人员的结构和岗位设置会随着工作环境发生的变化而改变。原有的岗位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功能分离,及会计岗位之间的功能分离,信息交换及反馈方式落后,市场适应能力差。有的因为不需要甚至不复存在。会计岗位需要重新调整和设置,如过去的制单、审核、记账、报表人员等多个岗位可以由两人作为操作员完成;财务分析,预测岗位应进一步加强,可单独设岗以便更好地做好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3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问题
3.1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性差
3.1.1软件不实用,输出内容单调
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核算,并没有达到预想的参于管理和决策的作用。实际工作中部分功能用不上,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财务数据一般以表格形式输出,形式比较单一,整体累同,不出新意,而且查找某些数据不能及时表现。
3.1.2不易操作
早期的软件是由计算机程序员负责专门开发,它虽然能实现用户的数据处理的要求,但财务工作和用户级别的本质是不准确的定位,使软件难以使用,将使会计人员产生反感和恐惧。它是程序员和拥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共同开发的,但这仅仅是从用户界面、系统平台、报告表面得到问题,或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许多软件缺乏操作记录功能,对操作时间、操作内容不准确的记录,所以出了问题不是很容易责怪。
3.2数据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差
所需的数据库加密技术不足,它能从外面打开和修改。有一些软件为了占有市场,为用户提供企业之前年度帐目。这些都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隐患,丢失的数据的信息很容易使企业发生损失。很多时候,会计数据成为重要机密,涉及到企业的健康成长,却没有几家设计厂商仔细调查过保密问题。一旦系统瘫痪,病毒攻击,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3.3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会计档案保管实现了数字化,由此带来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存储存在了许多风险。会计档案在整理的时候,当出现如操作人员时间观念不强,没有及周期性地按规定把计算机中的数据备份,没有从原计算机系统中保存这些情况时,后果将不堪设想。计算机的物理安全是指用一些装置和应用程序来保护电脑硬件和存储介质的安全。是为了避免计算机设备受损的危险和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被盗的危险。在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一般重要的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设备中,一旦受损或被盗,后果很严重。
3.4复合人才的缺乏
电算化会计系统操作起来是涉及人机两方面的系统,它既需要财会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又需要精通计算机硬件维修的管理员了解基本财务知识。目前阶段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比较紧缺,这一类人才相当热手。
4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问题的对策
4.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如今的信息化革命正在进行中,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用和推广已是必然趋势,会计制度和系统的自身改革成为必然。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放眼未来,为本单位久远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他们要督促会计员工不断发展自身素质,全力促使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因为会计员工是工作的主体,他们更应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4.2防止死机和计算机故障
(1)做好数据备份,使会计数据被丢失,破坏后能及时恢复。
(2)数据备份应及时恢复数据为前提。
(3)一些备份的重要数据要异地存放。
(4)监控好电脑病毒的侵袭。
(5)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启动系统。
(6)其他人不能随意使用计算机,严禁把外单位的程序带入系统运行,严禁玩各种计算机游戏。
5结语
培养一批适合会计电算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需要精通会计知识、及相关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并能熟练地操作和运用,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计算机程序员承担起程序监管和保密工作的任务,因而他们的技术教育必须严格要求,只有唯有计算机程序员的个人安全意识很高,技能水平提高,才能应对各种违反保密的投机行为。会计电算化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田欢.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风险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6(S1):54~58.
[2]张俊清,费琳琪.校企合作会计工作室实训教学实施情况调查———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汇成会计工作室”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1):46~49.
[3]阎栋.基于ADO数据库访问技术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6(23):159~161.
摘要:随着工业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成为时展的必然产物。尽管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界算不上一个新鲜事物,但就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来看,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期望能够对目前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 会计电算化 建议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结账,以及分析会计信息,做出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几百万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约占全部企事业单位的26%,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计算机的有效运行来完成本单位的会计记账、报账等基本会计核算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综合掌握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系列会计工作方面的有利变化。但是在充分享受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各企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将以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为例,围绕如何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未能设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完善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少能够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的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满足个别职能部门的要求,几乎没有企业能够从企业整体的流程再造的角度出发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上述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在只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仅仅依靠会计信息是难以确保做出合理决策的;而在建立了不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忽略了整个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经常存在负责成本的人员若是想要了解价格信息和税务信息、负责价格的人员若想要了解成本信息时,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查阅资料或者相互询问的方式,显然削弱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2.2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主要分为两种: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通用软件指的是使用范围较广的软件,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特点。通用软件的优势在于使用成本低、安全性好、稳定性较高、准确性强,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的普遍适用性,在其设计时存在难以兼顾具体企业细节的问题;专用软件是指适用于专门企业的软件,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是针对具体的企业设计的,因此专业软件的研究开发成本较高、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因此,专业软件只有实力强大的企业才有能力使用,中小企业一般只能选择通用软件。
2.3网络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之后,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网页上的数据等信息成为企业的主要会计数据。网络化会计带来的现象就是传统会计流程中各个审核过程的迷失以及相关监控确认手段的消失,信息在网络中主要是传递没有确保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措施。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在网络中流动的数据也在增加,大量的数据流动极易引发数据泄漏、篡改等问题。最后,整个网络中的信息是共享的,因此在企业进行相关的网上交易时,极易受到来自于网络的威胁,例如:商业机密泄漏、黑客攻击等。
三、完善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3.1 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
要解决当前工业企业内部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问题,当前最为可行的办法即为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简称。当今社会的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涉及通信学、管理学、运筹学等等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要应用会计电算化,必须引入先进的企业整体资源管理计划,这里的ERP系统无疑是最有选择。通过引入ERP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对于企业业务活动较大的部门如:财务部、物资管理部等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财务管理信息子网、物资管理理息子网。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模式
本文所指小企业,是指按照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为标准,此处不再赘述。
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与否是小企业能否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点是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处于从属地位,其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是由市场调节,领导具有很大的经营自;大量的小企业属于私营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是领导一言堂,领导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小企业的经营资金一般都比较紧张;小企业经济业务较少,手工会计环境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太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可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实施会计电算化。笔者认为,要促进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首先要让领导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好处,彻底转变其思想,使其成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动力而非阻力。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可以采取组织讲习班的形式实现。企业主管部门可以会同财政部门、软件公司组织面向企业管理层的讲习班,介绍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影响,结合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使企业领导明白会计电算化并不仅仅是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更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是信息手段的现代化,通过会计电算化,能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落后和封闭就意味着恶性循环,意味着被淘汰。
二、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模式
小企业规模跨度大,生产经营特点千差万别,经济实力大相径庭。小企业在实施电算化的时候,要根据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算化模式。目前有3种模式可供小企业选择:一是企业自己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二是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三是记账模式。
(一)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
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指企业购买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需的各种软、硬件系统,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人员培训,自己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运行、系统维护等工作。该种模式要求企业有较充足的资金,对实施会计电算化有正确认识,能够正确构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有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具备较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能够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帮助企业预测、决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企业需要、数据安全可靠。缺点是资金投入较高,要求具有较高水平的财会人员以及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对小企业的综合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该模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类型比较复杂、管理制度健全,会计电算化知识储备较多的小企业,而对于规模较小、业务种类较少,财会人员电算化知识较匮乏的小企业,则不适用于该种模式。
(二)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
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是指用户通过网络租用财务软件,直接在网络上运行软件来完成会计核算以及其他财务管理工作,这种应用软件服务模式被称为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方式,也叫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应用服务供应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购买安装复杂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只需一台能够上网的计算机,调用租用的该站点上的财务软件,就能进行填制凭证、记账等各项财务工作。我国ASP模式开展较晚,据200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报》的不完全统计,采用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注册的中小企业有3000多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05年初,深圳电信推出基于ASP模式的“蓝色魅力”商务平台,在深圳企业界掀起了一股信息化热潮。短短3个多月时间便有l万多家企业申请使用,各类业务达3万多个。估计2005年内可能覆盖4万家企业,2006使用该平台的企业将达12万家。
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的优点:一是节约资金投入。如租用财务管理模块,月租金一般在100元左右,进销存模块的租金一般在每月300元左右。二是降低了企业管理标准。在ASP模式下,软、硬件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升级等工作都由ASP服务商负责,这样用户就避免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工作。三是通过网络接入服务,突破地域限制,真正实现客户的移动办公梦想。
该模式的缺点:一是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可能较差。企业财务信息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在ASP服务平台上,由ASP服务商统一负责安全保管,可能会产生信息泄密的情况。二是网络响应速度可能较慢。在ASP模式下,很多用户通过拨号方式访问ASP服务平台,过多的用户同时登录系统可能会使服务器响应速度较慢而造成网络阻塞,导致信息处理速度较慢,影响企业的业务处理进度。不过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宽带接入成本的降低,这个缺点可能会很快克服。从适用范围来讲,任何类型、规模的企业都可以采用ASP模式,但通过几种模式的比较,笔者更倾向于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差,业务类型比较单一,会计电算化知识储备较少的小企业采用。
(三)记账模式
记账模式,是指小企业自己不进行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而将相关工作交给有记账权限的机构完成,小企业按期支付费用。经济业务发生后,企业将原始凭证交给机构,由机构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上进行业务处理,产生电子数据。机构负责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升级等工作,由机构负责财务信息的备份、档案管理等工作。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机构的系统上查询财务信息,甚至由机构负责进行财务分析等。
该模式优点:一是节约资金投入。在记账模式下,小企业和机构签订合同,小企业只需根据合同规定支付费用,一般一个月300~1000元。二是降低企业管理标准。在记账模式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由商负责,企业在此方面不需制定任何管理制度。企业的纳税申报等工作均由机构负责,如发生延迟纳税而罚款等事项,可由机构承担,小企业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业务经营管理上。三是业务处理规范。机构经过财政部门审批,业务处理能够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规范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小企业由于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利于企业利用财务信息加强企业管理,进行预测决策。
该模式的缺点:一是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可能较差。和采用ASP模式相似,企业的财务信息存放在机构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上,信息的安全性可能较差。另外,小企业对电算化业务的处理知识知之甚少,也不便于监督机构的业务处理。二是信息使用不太灵活。小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交由机构完成,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记账工作,相对于企业自己记账而言,记账周期是比较长的;另外机构有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之内查询业务比较方便,但工作时间之外则有些不太方便。记账模式适用于规模很小的商业、服务业企业,抑或规模较小的各种类型初创公司,这类企业业务比较简单,经济技术实力较弱,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需要,短时间内不能改变会计电算化工作现状。
三、配备合适的电算化人才
如果说企业领导是决定企业能否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决定要素的话,那么配备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高低则是决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在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下,会计电算化人员负责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如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工作,工作强度虽较手工方式有了降低,但工作内容却有了很大扩展,除了传统的核算工作外,大量的管理工作也纳入到丁会计工作范畴,这对财会人员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笔者认为,要做到配备合适的电算化人才,可以有两条途径来解决:一是引入高素质电算化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人才供应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善,企业完全可以从市场招聘大学毕业生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二是做好老会计的电算化培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般偏低。要使其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虽然正实施财会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但实际培训效果不理想,存在培训内容单一和培训时间较短的现象。对小企业会计的培训,财政部门应和企业做好沟通,单独制订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应满足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既要进行基本的账务、报表操作的培训,又应适当扩大培训范围,涉及工资、固定资产、采购、销售、成本等系统,同时还应涉及相关岗位设置、人员安排等内容。从培训时间来讲,因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差,因此培训时应单独组织,培训时间应尽量较长,给会计人员一个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的时间,切忌“速成型”。培训可采用半脱产形式,半天在岗工作,半天离岗培训学习,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例如2~3个月的时间)培训会计人员掌握电算化知识。
四、正确配置软硬件系统
在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下,正确配置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保证电算化系统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环节。如果配备方案不合理,则极易导致电算化系统进入所谓“信息孤岛”,不但发挥不了电算化系统应有的功能,还会给企业的相关工作带来极大麻烦。
(一)配备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配备有多种方式,如单机结构、对等网网络结构、国际互联网结构等多种方案。单机结构由单独一台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组成,具有实施方案简单,投资少,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公司内部数据共享与数据自动传递是其最大弱点。对等网网络是一种简单的网络结构,是通过网线将不同的计算机简单地联结在一起,公司内部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传递;国际互联网结构能够借助于网络技术将本地计算机和异地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实现异地数据共享与交换,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数据传递。可以说不同方案各有优缺点,小企业在选择硬件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就笔者观点而言,更倾向于选择国际互联网结构,因为这种方案相对于前两种方案而言,投资几乎没有差别,但信息传递范围更广泛,容易实现数据的外联,这对于企业宣传介绍、产品销售以及未来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配备计算机软件
1、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进行了建国50年来从未有过的重大改革,这使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需要,和国际会计惯例更加接近,会计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迅速发展,这代表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2、电子计算机日益深人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式、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企业财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代表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和处理工具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3、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经济合同法、企业法、会计通则、会计准则及会计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与财会工作有关的制度、法规、条例的实施,代表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4、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形成;记帐、会计软件市场等会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代表了会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进程已经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主要内容,是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一项起先导作用的关键性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国家、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并颁布实施,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开发各行业适用的、具有多层次和类型的系列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并对其合法性、正确可靠性进行评审,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大量而艰巨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备基层单位要进行大量而复杂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管理工作,主要是提高企业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指整个会计工作由手工核算和管理,向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设备并运用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现代化核算和管理的整个转变过程。
从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将来的发展趋势。
l、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②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③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④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 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 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70年代末期开始, 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 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 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199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 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 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 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 并彻底甩掉手工记帐。
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一、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 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①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②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③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④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着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建立并实际运行该系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关键是;①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②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③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④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帐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象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4、近期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1)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帐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1、编制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计划。包括编写实纲、确定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与确定场地等。
2、确定指导老师,并选定分岗位实习所用的教材、自编讲义及所需软件。我院选用用友ERPU8.72系统作为实习软件。
3、准备学生进行实习所用的财会用品及软件环境等。
二、分岗位实习的实施要点
1、充分利用实习条件,采用“手工+电算化会计”并行的方式。“手工+电算化会计”并行方式是指利用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所进行的一种会计实习模式,从而实现一套数据(模拟企业某年某月的会计业务)、两种实习手段(手工会计+电算化实习)、双重效果(获得系统的手工及软件做账经验)。采用该方式的好处是:(1)在实习学生较多时可以将各个班级会计电算化实习时间错开,提高实习室的利用率,以满足多个班级同时进行校内实习;(2)通过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处理过程模拟操作,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并掌握手工做账、软件做账的流程及其异同点,认识到软件在会计工作中的优越性,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适应小单位手工操作全盘账的需求,又能迅速胜任大企业会计信息化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手工实习过渡到电算化实习,存在一个衔接点问题。电算化实习一般是从输入记账凭证数据开始,因而手工实习编制的记账凭证,就成为电算化实习的起始点,也是两种实习手段的衔接点。因此,老师必须向学生强调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的必要性,尽量避免把手工编制记账凭证的错误带到电算化实习中去,从而影响实习进度和效果的问题。
2、采用“模拟公司制”,设置银行、税务等外部相关部门。会计电算化各岗位的工作实践性很强,应用传统的教学与实践方式很难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为了缩短实践和理论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在企业内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应用“模拟公司制”实践方式。即假设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学生可以进行系统管理员、出纳、总账、工资、成本费用、应收应付等各岗位的模拟实习,也可进行综合会计电算化岗位模拟实习等。“模拟公司制”实质上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这个方式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的岗位职业能力。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为了增强实习的仿真度,在会计分岗位实习中不能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企业内部业务的流转,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与银行、工商、税务等外部部门打交道。因此,在分岗位实习时除了设立模拟公司外,还要设立相关的外部部门,使学生知道企业开设初期如何到银行开设账户、如何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以及如何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证,使学生清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去银行、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关业务、如何进行相关证件的年检等,实现学校实习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恰当设置电算会计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各岗位工作任务与所需的职业能力不同。其中,根据企业职能部门的不同,系统操作员又可细分为会计主管、制单会计、出纳、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成本费用会计、采购主管、销售主管等岗位。在分岗位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按照岗位分工在企业中担任一定角色,并定期进行岗位角色轮换,使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全部操作流程,使实习仿真性更强。通过这种分岗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控制岗位分工的相关知识。
三、分岗位实习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