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

第1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机电平台 机电课程体系 实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2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y Group System Based on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Take Xinji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YE Jianfeng

(Xin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Urumqi, Xinjiang 831401)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to change the corresponding personnel, especially traffic colleges, how to establish the wide field of electromechanical platform as the bas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various related professional resources, promot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aiwan based machine level. Combined with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Xinjiang rail transit specialty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key project of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raining system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latform is carried out.

Keywords electromechanical platform; electromechanical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system

0 引言

改革_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猛,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而交通职业教育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专业格局过程中,往往忽略对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和重视,在基础技术的传承和推进上面临薄弱的境地。但随着现代工业4.0的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面临深刻变革,机电技术在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紧紧围绕综合交通的框架和体系,合理设置机电专业及专业群,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机电专业在交通类院校中起到基础性、平台型、交替发展的作用。根据全国现有的交通类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急需机电专业群的建设作出探讨。

1 机电专业建设理念及规划

1.1 建设理念

机电类专业发展将以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紧贴市场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与教学资源,为综合交通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1.2 专业规划

一要针对西部,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积极调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综合交通运输领域。以及地方经济对技术技能人才数量、质量的需求,以此作为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二要客观分析学校可调动和拓展资源的可行性,对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进行深入分析;三要准确定位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以满足解决生产一线问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四要紧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水平。

因此,综合整体考虑,学院的机电平台类专业中长期专业设置规划如表1、2所示。

2 课程体系建设与评价

2.1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目标实现的一种直接方式,目前大多采用企业调研、专家座谈、课程开发会等过程来开展,表象上看非常贴合于实际的工作场景当中,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技术的时效性问题,现场的工作技能要求是否符合3-4年后的发展趋势;二是过于就技术谈技术,容易从本位出发,导致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过于广泛,因此,设计1个平台课程,做好平台课程的建设工作,是关系专业群的教育质量。这个平台课程是根据所面向的所有专业共性和特点开发,具有基础性,变革型弱,适应长期的技术技能要求,可加大力度建设。

依据课程平台建设的理念,开发机械基础平台课程、电工电子平台课程、自动化平台课程。如图1、2、3所示。

2.2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在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每个新开发专业必须建立在平台课程体系之上。专业核心课程贴近工作岗位实际,岗位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例如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根据岗位任务分析,得出8大岗位要求,又根据岗位要求,设计屏蔽门、电梯维护、车站集控系统操作与维护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如图4所示。

3 机电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3.1 平_实践条件建设

根据课程体系设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同样分为平台时间条件和专业岗位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平台实验实训条件根据三大平台课程为根本依据,以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为理念,建设机械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自动化实训中心。如图5、6、7所示。

若能较快完成机电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将有力的推动机电基础平台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专业的发展,只要任何建立在机电一体化上的专业,都能快速介入并取得成效,机电类专业须往电气,控制方向发展,以配合轨道类专业的建设,因此,有了机电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支持后,其他新建专业只需建立专业特征实训条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功能单一。

3.2 专业实训基地

完成机电的中长期规划后,依据建立的课程体系,在机电实训平台上,开展相应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机电类专业岗位驱动型实训室。以下以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为例说明,建立以下专业方向实验实训条件,如图8所示。

其中,信号基础设备实训室和轨旁设备实训室,由理实一体教室的方式来建设,配线室与通信基础实训室需进行详细设计,室外练功场需联合工程技术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联合建设,满足轨道类专业所有室外作业的需求,ATC综合训练及ATP、ATO的训练可与运营专业建立地铁模拟沙盘来完成建设需求,运营专业的技能训练大部分都可以使用控制专业的实验设备完成。该实训结构基本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实训需求,若要举办铁道通信信号类专业,需要再根据场地实际进行优化,联合工程、车辆、运营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进行建设,在此方面,仍然要进一步进行探讨研究。

4 结束语

总之,机电专业在交通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各专业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愈发明显,只有不断推进专业体系的优化,充分认识机电类课程和实训平台的重要性,加强对课程、实训实验条件、师资等各方面的建设,才能打好特色专业的基础,专业办学才不会脱离职业教育的特性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宗旨。同时这样的研究应是多方面的,在后续的研究中,仍要在实践中对各专业的课程融合、实训资源共享、资源库建设及训练项目开发等方面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洁,唐育正.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39-40.

[2] 黎川林,林勇.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6).

第2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课教学;现状;措施

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不同普通中学体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体育课程,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幼儿体育健康教育的专业幼教人才。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效果并不是太好,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哦很长的路要走。

一、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一)特点。教学对象很特殊。通过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女生,对运动缺乏了解,很多学生都不是很擅长运动,因此,对体育难以提起兴趣。这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其重点不是为了提高学生们身体素质,它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以后的幼儿体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因此,体育教学应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一切为了幼儿教育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观。

(二)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了解和参与。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课程,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的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掌握,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蓄力量。学前教育学生以上学时期的体育学习为基础,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可以为幼儿制定相应的身体锻炼计划,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时期充分掌握各方面运动技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实际、有效的指导,带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做好榜样工作。

有利于学生实际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强自身的健身,掌握几项自己比较喜欢的运动技能,并学会在运动中出现的创伤处理的应急办法。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现代的学生由于各种资源的涌入,尤其是网络资源,宁可在寝室里上网消磨时间,也不愿花点时间去户外运动,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所以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克服不良嗜好,学会在运动中发现乐趣。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第一,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女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身边的事例强调运动呢对于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体育的不可或缺。从心理上,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而不是被迫接受。第二,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目标与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起来。这些学生以后也会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于是体育教师在教会学生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可以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了解教学方面的相关工作,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授课清晰有条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等等。

(二)合理布置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体育的教学效果。第一,根据女生的运动技能比较低的现状,教师在安排具体的体育活动时,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对女生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如:排球、羽毛球、健身街舞等等,不要选择女生难以接受的长跑、足球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如:锻炼价值、受女生欢迎程度,一般选择形体练习、瑜伽操等。第二,安排的体育活动尽量具有娱乐性。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同学们训练一定的体育项目。

(三)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出于此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尤其对女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课上课下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从而在课堂中讲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体育运动对于女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多给予鼓励,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此外,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转变教学理念。

(四)多开展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体育教学应该积极拓展课外资源,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增加体育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另一方面,促进体育不断走进学生的生活,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活动。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专业运动技能以及体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例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然后进行角色互换,学会如何组织一项体育活动。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幼儿园进行参观,让学生们与儿童一起做游戏,提前体验幼儿教学工作者的角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根据其特点,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体育教学不仅仅担任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重任,它还对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相关的体育教学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幼儿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远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都市家教.2012,9(09).

第3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体育协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46-02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毕业生成为了社会生产一线,更是艰苦行业中管理、服务、生产的生力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面向的就业岗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但目前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有所下降,在日常的体育课、军训或实习实训过程中因体力不支晕厥,甚至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传统的教育模式及多年来升学的重压,使大学生容易忽视体育锻炼,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身体素质甚至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一定影响。所以,体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坚强意志和提高从业能力、就业本领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注重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要求,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职业素养。

为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任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从迎合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特色人手,设置一系列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适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项目,组建专业体育协会,把提高身体素质与提高专业认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相融合,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为了使研究工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广泛性,笔者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一)个案研究法

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研究笔者所在院校不同类别的专业,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面向和岗位群,研究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过程。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摸清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抓住影响力较大的主要专业群进行企业用人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与分析,总结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个性化发展与专业素养、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结合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岗位特点。确定体育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项目改革、行动导向教学的思路,构建与专业能力、就业岗位密切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二)比较研究法

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实践,探索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就业岗位对体育课程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多视角、多层面分析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脱离专业、应用性不强、教学理念落后、发展滞后等问题,为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对高职院校在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创新独到之处进行深刻分析与研究,研究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和成功案例,提出具有广泛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具有本地区高职教育特色,同时又能为其他地区高职院校提供借鉴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路,形成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三)联合实验法

采用联合实验法,与本地区高职院校联合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通过对多种教学模式的反复研究与实践,总结提炼有效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寻求体育课程教学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提出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和建议,探索一条经济可行的高职体育课程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途径,破解因加强体育技能训练而带来的教学资源缺乏的难题,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岗位能力的培养发挥体育课程应有的作用。

三、结果与分析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根据纲要的精神,可提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体育协会教学模式。

(一)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协会

体育协会教学模式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俱乐部为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大部分体育协会像艺术协会、书画协会、戏剧协会、摄影协会等文娱类协会那样,都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仅仅是在娱乐、休闲、趣味方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样的体育协会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以工学为主的学校而言更是不足。因此,还应以专业面向岗位的特点、岗位对体能的需要为特征,组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体育协会,例如定向运动协会、攀岩协会、登山协会、体操协会、太空舞协会、瑜伽协会、街舞与武术协会等与专业的特点相结合的专业体育协会,尽可能满足不同兴趣、不同性格、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体育协会的需要,使学生专业体育协会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知识普及、专业素质培养的有效组织形式。

(二)以协会为纽带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

教学计划中每周2节体育课已无法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更无力谈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加强组织和引导工作,将专业体能的训练渗透到日常活动中。体育协会可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和突出学生专业特色两方面着手,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或竞赛,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工种对体育的特殊要求,通过体育竞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训练。这些体育活动应该是能够吸引学生自愿参加、喜欢并愿意花费大量课余时间的活动。就像世界杯足球赛、NBA职业篮球赛、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受到公众狂热追捧一样,体育协会开展的各项与专业素质相结合的竞赛活动同样需要能够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通过各专业体育协会开展的活动,既可提高与专业相关的体能训练,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岗位能力锻炼、终身体育教育为特色的高职体育教学。

(三)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体育竞赛为载体加强专业宣传

通过专业体育协会的校内外竞赛、趣味运动、体育知识竞赛、专业体育表演晚

会、作品展示等系列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将面向的工作岗位和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如登山协会通过经常性地开设与专业工作岗位相结合的爬杆、撑竿跳、攀岩、街舞、俯卧撑等训练与竞赛活动,让学生了解电力专业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能力要求;定向运动协会通过定向越野运动、登山、野外行军、中长跑等活动,使水利专业的学生提高专业认识并锻炼意识、增强意志;体操协会、太空舞协会等开设器械健身、队列训练、武术、健身操、瑜伽、有氧操、形体训练等运动与表演,使机电类、计算机类、管理类的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学会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通过开展各种与专业相关的体育竞赛和专业体育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兴趣,起到较好的专业宣传作用。

来自各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其面向的工作岗位群是不同的,但是,多少会受到行业的吸引和文化的熏陶,相当部分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会在同行业或相近行业内工作。对学生而言,利用专业体育协会的平台与有相同专业兴趣的同学在一起,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潜移默化,通过协会之间的联赛或专业体育运动会的各种赛事,了解一些行业知识,了解本校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和职业岗位特征,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四)以体育协会为平台开展职业技能训练

体育协会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其新颖独特的运动模式吸引了众多的学生,特别是街舞、轮滑、武术等介于艺术与体育之间的运动更是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这充分体现了体育与艺术结合的魅力所在,也进一步说明了目前高职学生好动而精力充沛、时尚而追求个性的特点,这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精神展现。在目前高职各专业课程教学普遍走入困境的状况下,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寻求专业能力培养与体育健身之间的结合点,无疑给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带来生机。

各体育协会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运动项目,把体育锻炼的内容和专业、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未来从事职业的需要。例如,架线与爬竿、测量与定向越野、施工与登山、生产线操作与太空舞、前台接待与健美操等有着密切关系,加入专业元素的体育训练将使学生的素质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符合目前任务驱动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理念。

第4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体育院校 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设置

一、引言

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第一个电化教育四年制本科专业正式成立,到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已达到232个。随着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需求的持续增加,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由于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五花八门。因此,有针对性地分析体育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根据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出更符合本学校的n程设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介绍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沈阳体育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

对于沈阳体育学院的教育技术专业来说,如果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就要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首先要把学生的培养定位在教育技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结合体育院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继续在体育动漫的方向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曾经有人质疑过教育技术学专业,说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要当教师,毕业时发的证是教育学学士证书,应该属于师范类专业,可教育技术学专业又不是师范类专业,而是属于非师范专业。这种尴尬我们暂时不用去思考,但是这的确说明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我认为教育学专业的定位不一定非要让学生毕业了当教师,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师建设也要在适当的条件下加强。例如沈阳体育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现在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如今,信息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慕课微课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学提供了许多发展的可能性。如果有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能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进行科学研究,那么会给教学和科研带来很大的好处。

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有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电子模拟电路、数字模拟电路、计算机文化基础、C程序语言、VB设计、网页三剑客、动态网站建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Flas设计与制作、现代远程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影视艺术、premiere影视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微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辅助教育、企业培训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摄影摄像、校园网建设与维护、机器人设计、教育心理学。学习这些课程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工科知识基础。例如沈阳体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二专业课程《数据结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以致对于像树、堆栈等数学模型都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编写程序更是不行。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就需要加大对数学和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数学方面,除了设置高等数学课程之外,还要开设离散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课程。在计算机方面,相应开设一些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如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等。

前面提到,沈阳体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那么在课程取舍上、主次上,就要以这个为思考的原则和起点。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我们培养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科知识,拥有了基本的学科素养,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就会努力学习各种应用技能;反之,如果我们只是教给了学生一些现在能用得上的应用知识和就业技能,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就用不上了,即使暂时用得上,找到了工作,可是再过几年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仍然感到吃力,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和受到的教育产生怀疑。简而言之,沈阳体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应考虑短期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长远来考虑,要把大学四年教育延长到学生毕业之后,使得学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学生毕业若干年之后仍能发挥有效作用。

五、结束语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亟待发展的高等教育专业。通过分析沈阳体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并针对学校和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文提出了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学科的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应设计出适合体育应用技能培养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李龙,等.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第5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

体育专业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都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异性。从整体上来看,体育专业的学生思想品质比较好,不怕吃苦,勇于承担责任,具有敢于拼搏的精神,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不够,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强,容易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件,因此,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所以,如何创新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1.1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学校的管理中一般都比较放松,同时,教学中也是注重对学生的体能和体育技能锻炼,因此,学生的思想形成相对比较复杂。另外,学生在学习中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足,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低。这些方面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还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利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1.2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育专业的学生主要的气质类型都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所以,在学生的性格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热情坦率、精力比较旺盛,但是学生往往容易冲动、脾气比较暴躁,而且情绪波动比较大。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喜欢交际,比较灵活,但是注意力不易集中、比较情绪化;另一方面,体育专业的学生主要进行的是体育技能训练,导致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比较强[1]。但是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做决定往往比较轻率,因此,加强教育和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1.3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特点

在高校的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影响。目前,高校的体育专业教学中,都是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文化课程的教学一直被忽略,所以,导致体育专业学生发展不全面,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偏低。另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目前的体育专业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的因素

2.1体育专业教学中实施的学分制影响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学分制开始广泛地发展起来,这种变化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学分制的出现突破了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一起进行学习,学生的班级观念开始逐渐淡化甚至消失,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特别是体育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的管理范围扩大,教学时间有限,导致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锻炼和培训都进行不到位。

2.2体育专业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化

目前,高校都在不断地进行扩招,导致精英教育逐渐走向了大众化教育,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招生的限制性因素越来越少,学生的差异化也相对较大,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变少,对学生的教育出现缺陷,管理也出现问题,所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自身的发展。

2.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高校的教育和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对高校的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学生中出现了许多的信仰危机和理想失重现象,而且许多学生将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特别是对体育专业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自由时间比较多,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模式。

3.1明确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目标

构建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目标,以及如何进行这些目标的实现。目前,高校的体育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3]。学生管理目标的明确,要建立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基础上,逐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效地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力,以及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在教学中和对学生的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更新管理理念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学校的管理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应该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地去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因此,学校的管理中,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学生的特点,更新对学生的管理理念。

3.3实施弹性管理原则

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体育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就要进行弹性管理。体育专业的学生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具体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变化,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4]。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并实现自我管理。

3.4实施开放管理和细节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应该对学生实施开放管理和细节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技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实现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4结语

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管理质量提高和学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针对目前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构建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就要明确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目标,更新管理理念,实施有弹性的管理原则,以及开放管理和细节管理方式,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管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4):105-106.

[2]张玉丰.刍议新时期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67-68.

[3]李丽,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98-200.

第6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摘 要 艺术表演专业是我国各个高校最近才开始飞速发展的专业,在各方面都略显迷茫。在课程方面,艺术表演专业不应当过多的模仿音乐教育或体育教育的课程,而应该清楚的明白自己专业的特点和设立的目的,取消一些音乐和体育类的基础课程,增多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提高学生表演能力以及面对不同人群教学能力的课程。让学生可以真正在毕业后用自己大学所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 体育表演专业 课程 课程改革

体育表演专业是我国近十年兴起的专业。尤其最近5年,中国艺考热愈演愈烈,甚至每年艺考都会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和调侃,并引起群众的质疑和争论。不可否认这些质疑与艺考的特殊性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艺考考生就业方向与课程内容不匹配也是人们质疑这一专业的原因。体育表演专业想要继续发展,除了继续强化公平竞争外,对自身课程进行改革,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体育表演专业课程现状

体育表演是体育学与艺术学交叉学科艺术体育所产生的专业体现,可以说,体育表演专业就是对艺术体育的教学。艺术体育即指表现出艺术性、表演性的身体活动。目前我国体育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十分迷茫的状态,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同时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比如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大学的体育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舞蹈、体育舞蹈体育编导工作以及教学训练的人才。但是西安体育学院就是培养体育文化艺术指导工作的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

在课程上,我国体育表演专业也是各自不同。所开设课程类型除公共基础课外,大致可分为体育类理论与技能、艺术类理论与技能两大课程类型,其中包括体育概论、艺术体操、排球、艺术概论、视唱练耳、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等。这充分说明各个学校的培养方向不同对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校课程设置都是涵盖面极广,甚至包含了体育系和艺术系所以的课程,这样无疑会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其就业。

二、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与各因素的矛盾

(一)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与体育表演专业培养目的的矛盾

现在许多体育表演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只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但是,体育表演专业所培养的是能从事舞蹈、体育舞蹈体育编导工作以及教学训练的人才。所以目前所设置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完全可以取消。而应该酌情添加普通话、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培养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同时,各个学校对于艺术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艺术表演专业从设立开始就不是以一门教育专业出现的,他应当是一们表演类学科而不是教育类学科。

(二)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与“艺术体育”概念的矛盾

体育表演专业是“艺术体育”概念所延伸的专业之一。根据“艺术体育”概念不难发现,其实体育表演专业完全不应该只着眼于培养一个舞蹈类教育者,而可以尝试培养舞蹈表演类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钱投入了精神享受中,这就导致社会对于表演类人才的需求在飞速增长,无论是剧团还是专业啦啦队又或者是娱乐场所对专业表演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所以体育表演专业也可以真正着眼于表演,培养出一批表演型人才。在课程上,就需要学校增加各类表演学的课程。

(三)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

经过调查发现,体育表演专业的学生与体育教育专业里健美操或舞蹈专项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自主创业开设培训班,考编进入中小学,进入俱乐部工作为主。相比较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再技能结构上,体育表演专业的学生的能力更为专一,在专业技术上水平较高,但是少了体育教育专业“一专多能”里的“多能”。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艺术表演专业学生去考编,其实是违背了艺术表演专业所存在的理念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跨专业的就业。

体育表演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日益增加的舞蹈爱好人群,从幼儿的形体与舞蹈培训需求到中年的减肥健体需求再到老年的健身需求。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少儿舞蹈培训班和优质俱乐部带操带舞老师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舞蹈与健美操本身对于少儿形体与气质的培养,中年的有氧健身和老年的长寿娱乐都有着很好的作用,所以近年来老年广场舞交谊舞、少儿拉丁舞和中年健身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设立并招收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需求,但是,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却很多去考编、考公务员、进公司上班,这与招收目的不符。想要解决这一矛盾,也应当从课程方面入手。

三、结论

艺术表演专业是我国各个高校最近才开始飞速发展的专业,在各方面都略显迷茫。在课程方面,艺术表演专业不应当过多的模仿音乐教育或体育教育的课程,而应该清楚的明白自己专业的特点和设立的目的,取消一些音乐和体育类的基础课程,增多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提高学生表演能力以及面对不同人群教学能力的课程。让学生可以真正在毕业后用自己大学所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鸿韬.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第7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概况;策略

引言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教育、体育等事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以及办学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为我国输送了大量体育教育专门人才。当前我国已有超过200所本科体育教育专业高校,每年为我国输送数万人才,已是我国真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更不应该忽视体育教育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速度一直没有跟上我国社会发展的进度,并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不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才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致使体育教育专业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不容忽视。

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概况

1.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概况

从我国恢复高考后至今,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院校主要有三类,直属院校、普通高等本科、普通高校专科三种,超过200所的高校设置了体育教育专业,并有16所专业的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班的中等师范学校也超过200所[1]。大量高校设置体育教育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体育教育人才,缓解了我国体育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

1.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概况

三十年前,我国开始深化研究学校体育教育课题和教学计划和教学水平后,到现在我们国家对高校体教专业课题,课时,教育水平进行了更加的完善化到现在有了明显的提高和突破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发生了性质化的变化和转折性的变化,从教育教育对象和教学水平可以展现出体育教育发展的更加多样化,教育水平更加丰富,并且富有弹性,其达到符合我国现在体育教育发展的标准[2]。

目前我国出台了许多一些列的有关体育教育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其内容有,高校具有主导教育地位和自主课程安排的多样式教学方式。

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2.1寻找改革的根本点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有,我国已经逐渐迈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要就不仅仅局限于培养教师和运动员,社会对大众体育教练员、体育舞蹈教师、体育保健员、体育新闻人员等等多方面的人才也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培养体育教师和运动传统体育办学和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广大的从事体育教育的工作人员要深入认识和了解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把握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才能把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在当前社会环境和以前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运动训练专业生源结构变化、教师岗位和体育教育人才供大于求、新兴行业出现[3],传统的单一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和目标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单一的培养体育教师的课程设置也应该转变为多元化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形成以培养教练教师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其它社会需求的体育相关人才的多元化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只有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且提供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人才,体育教育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才能被成为行之有效的改革。

2.3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学科是大学的第一印象,是一所大学对外的地位象征。优秀的学科才有更优秀的师资力量、更好的教学和科研,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不同的高校特点不同,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必须建立在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创建优势学科,在国际上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尤其是美国创建特色体育专业的体育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将体育教育的重点放在“体育教育”、“娱乐”以及“健康和安全”三个方面[4],并设立相应的健康、体育和娱乐学院,其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和世界范围都有很高的评价。再如美国的春田学院,它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学校,但是体育教育专业是该所高校的主要专业,超过80%的学生主修和体育有关的专业[5],春田学院也以培养众多的体育人才而闻名于世界。我国的高校也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体育教育专业优势学科。

2.4健全体育法律法规

体育法律法规是高校体育教育展业改革和发展的有效保障,完善的体育法律法规不仅规范体并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还能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国家权力机关或政府部门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完善已有的体育法律法规,或建立新的体育法律法规,将体育教育有关的内容纳入法律范畴,使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适应当前需求。建立完善的司法和监督机构,保证体育法律法规得到有效的落实,而不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健全的体育法律法规是我国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结语

至今,我国对体育教育研究和创新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体育教育迎来了新的一页,也包括困难和机遇,因而,我国体育教育前进在一个有着美好风景的坡度,有机遇就有困难,所以我国体教改革方面还处于上坡阶段,基础理论还较薄弱,所以必须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快,更好的完善体育教育工作和教育水平,所以我们在拥有理论和实践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细节,深化体育教育的新型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国情基础上,积极的借鉴国外优秀的、成功的改革和发展经验,开拓出符合当代体育教育的发展的新道路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者单位:西昌学院体学院)

参考文献

[1] 尹洪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2] 刘愉佳,齐泽湘.从学生视角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3] 刘超.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现状研究[D].江南大学,2012,(12).

第8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首先,要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增加体育理论课的学分比重和学时比例,重点凸显师范性。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多是抽象的概念性知识,表述起来晦涩难懂,为了符合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向更具针对性、完整性和长远性方面转变。学生在加深理论课的学习基础上,再学习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更加促进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宽广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就是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与普通的大学体育教学又有所区别,为了达到今后能够胜任幼儿园工作的职业要求学生既要完成大学生基本体育知识的任务,还要学会如何为孩子们呈现一堂科学合理又活泼生动的体育课,这就是学前教育体育教学的双重目标。学前教育是个人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开端对个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实情况要求幼儿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需要多样化。根据各高校的场地、器材、人员等现实情况,各学校可以自主开发和设置课程,这种权利使各地区不同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利用教育资源,使教育内容和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不同职业的个性化需求。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课程设置过程中注入了创新元素,同时根据不同需求增设相关的学科内容,例如,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民族特色竞技项目等。把理论课程放在这么重要高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有关体育锻炼的知识面,不但要让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以健康的体魄应对日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在教育过程中参与幼儿体育活动;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课时比重,就是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可以适应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的教育工作,这样对学生入职后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在开设多种多样的专项选修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活跃的思想意识和鲜明的个性令他们希望体育课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希望自己接触的体育内容能够包含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课程内容正好符合自己愿望,那么对于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有益的,也为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运动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同步进行,学生在学习某一运动技术的时候,如果此项内容正是学生的兴趣点,那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练习,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也随之上升,身体素质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就不是一句空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选修了自己爱好的项目,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例如,全面的个性发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主动性增强等。学生对课程兴趣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发展,学生和教师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出发,选修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实用性体育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可以发挥自身特长的体育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夯实学生体育教学理论基础,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健身生活。

四、体育教育以健身体育内容为主。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内容过于落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是沿袭传统的教授体育运动技术的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都是以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体操等传统竞技项目为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而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实用性的角度考虑,目前社会新兴的体育项目如轮滑、跆拳道、体育舞蹈、游泳等,却因为各校实际情况不同,在设施投入、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各方面很难达到开设的要求,导致学生与体育渐行渐远,更谈不上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随着大学教育阶段的结束,体育锻炼也随之远离生活。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是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的重要因素。

第9篇: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要求”,内涵式发展是当下中国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是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以来,我国民传专业的招生学校和招生规模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和二级运动员审批制度的逐步完善,每年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逐年下降。招生制度导致录取人数减少,加之培养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就业率低下等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迎来危机,给专业教师工作提出挑战。我们面临的不是规模扩大带来的资源紧张和动力不足,而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教育结构等内涵式发展的不足。如何完成武术与民传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推进高等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概念及主要内容

1.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概念作为逻辑学上的范畴,“内涵”与“外延”是相对而言的。作为高等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被认为是以本专业学科的内部因素作为主要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专业内在属性的发展。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内容所谓内涵式发展,本质上是高等教育意味着大学教育过程将回归发现性和发展性,意味着高等教育管理将从以往的行政化本位回归到大学自由自立自主性。目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需求不符合;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内容与现今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发展实践等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学科专业的自身特色缺乏创新能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其核心竞争力不突出,与社会竞争需求有差距。由于从属整个学校管理,民传专业缺乏一定的自和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原因是与社会需求脱离。提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的生命线,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紧迫任务。高校必须以改革创新推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实现武术与民传专业内涵式发展,就要把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当前学校、天津市乃至国家的战略需求,如体育产业的发展、健康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作为本专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并在这个基础上把武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走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之路,最终达到真正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重点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新理念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吸取经济发展中先增量、后求质、先污染、再治理的教训。“知难行易”,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转变与更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观念就要立于国际、时代和社会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的高度,谋求传统教育观念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理念应当是教育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就是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与社会、人、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参与教育活动的师生员工和管理人员对专业本身迈向现代化的看法、观点、态度。传统的体育专业教育理念在办学形式上侧重于学校学习,忽视社会生活实践;在培养方式上侧重于统一要求。忽视个性与差异;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身体练习,忽视理论学习;在质量评价上重视实际成绩,忽视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方面的优劣;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大一统的班级授课制,忽视民族传统体育门派众多、技术复杂的特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现代化就是从过去强调“专业对口”转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以及网络社会教育的信息化。2.优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标准的具体体现,制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的选择和运用,是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优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科学性是现阶段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3.创办特色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坚持为高等体育教育服务方向,另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拓展服务社会功能,另辟蹊径,谋求特色发展。目前,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整体来看,每所院校特色不明显,从与其他体育专业比较来看,区分度不大。为了更好地改革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实现发展目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既要保持与外部整体环境的和谐,又要保持其内部的良性循环。在培养人才方面、特定文化传递方面要起到应有作用,同时要随着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投入等五个方面之间的变化而变化。1.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足之本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人文与运动完美融合。始终追求求是、求实、求精,更高、更快、更强的校风和学风。这些理念是专业教育要遵循的法则。2.把完善人才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主要宗旨首先,不断完善人才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新的学籍管理制度,用制度保障各项教学顺利进行。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加大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办好各专项竞赛,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参与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开发的经历。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把树立创新意识,优化教学质量作为动力之源根据国务院提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专业内涵式发展中始终要坚持创新,树立“质量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命线”的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目前,天津体育学院在从学校层面实施了很多制度和方法,努力改善考风、学风,以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有效的方法不断激发和提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把更多精力、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根据民传专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和外界联系,加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逐步形成较完备的教学实习基地群,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02

[2]刘振天.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价值论、本质论及方法论重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