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意义
1.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物理课程的性质作了正确的定位,其中提出: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标准》中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如下:
从《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中不难看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重要。
2.探究学习是以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的一种学习方式。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1)人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主体教育的直接指向是完善人、发展人;(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决定因素;(3)主体教育的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从而造就具有主体性的社会成员。说到底是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和学习背景,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一,学习是一个主动认识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其二,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同化和重组的过程,把学习对象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时,原有认知结构就进行分化、异动、重组,使之与新的学习内容相适应。
3.根据探究学习基本理论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培养初步的收集、处理能力;学习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4.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意义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关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具体操作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的探究学习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进行过程的不同部分。
探究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题),情境创设可从生产、生活科技等现象,演示实验,故事报道等入手,或激起疑问,或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探究的动力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敏感和丰富的联想与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争辩,所以好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里的猜想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进行的,而不是凭空瞎猜。但教师在这里不必追求严密的逻辑性,要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要渗透科学研究的策略、方法。先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再对每个局部进行微观设计,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织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设计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利契机,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把思维过程暴露出来,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也可以站在学生的思维层次上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指向,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要注意的是方案设计不仅仅为解决问题,我们要在设计过程中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时方案可能并不完善,可留待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修正、完善。对开始阶段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提供一些方案供学生选择以降低台阶。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方案出来后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查找资料等活动来实施方案。有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方案不合理或不完善,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修改。这里要注意对学生科学态度的熏陶,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一丝不苟、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科学修养。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渗透科学思想方法,诱发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实验现象和结论间架起思维的桥梁。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吸收别人的思想,因为独立思考和互相协作同样重要。
5.反思,应用,迁移。
一、对“探究性学习”概念的再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对具有探索性的生物学问题予以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及主动实践。
二、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强烈探究心理的途径
1.实验――躬行实践,加强探究体验。
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特有功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感知体验中真正领略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欣,从而更主动地追求知识。
2.观察――丰富感知,提高探究效率。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又一直观有效的途径,观察前要让学生弄清“怎样看”和“看什么”。例如,在观察软体动物时,要告诉学生观察有无贝壳,有几片贝壳,呈什么形状,贝壳内有没有外套膜等;对细胞分裂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并细致地观察。
3.假想――触“景”生“情”,拓展探究空间。
假想往往是创新的萌芽和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假想推断能力,拓展学生的探究路径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善于突发奇想。
4.讨论――集思广益,规范探究行为。
课堂上教师要巧设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芽的发育”中讨论茎的形成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下列问题:为什么有的植物先长叶,有的先开花?使学生对芽的认识更深入,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互动中触发新的灵感。
5.质疑――巧设问题,养成探究品质。
常言道:“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新知与旧知比较中生疑,在质疑问难中迸发出多彩的思维浪花。例如,学习鸟类时可设计如下问题:鸟为什么会飞?人缚上一双翅膀就能飞吗……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
6.阅读――消化理解,开辟探究领域。(1)阅读教材。首先通过学生阅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找出知识要点;其次,归纳表达并找出疑难点大家一起讨论。(2)阅读与生物相关的课外书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生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因此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无探究性。
教材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如“细胞结构”中有关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用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你让学生探究什么呢?探究细胞器的起源?等等,这些都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中学生所能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应以学为本。
2.教学方法陷入形式主义。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模仿电视上娱乐节目形式,采用抢答、鼓掌加分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红红火火”,学生仿佛是在演戏,哪里还有“探究”的影子?简直是哗众取宠。
3.问题设置浮光掠影。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探究性课堂教学不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吗?根本达不到探究的效果。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动物的特点”中提出以下问题:草原生态系统有哪些草食动物?哪些肉食动物?等等,这样的问题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何须探究呢?其实这样的提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思维萎缩。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究上,更体现在课题研究的探究上。
四、课题研究中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及选题的原则
1.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收集信息(实施实验)
成果展示、评价应用创新处理信息
2.选择课题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生物学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性较强,在选题时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确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性课题最有价值。如“农村焚烧秸秆的利与弊”、“水域污染与鱼塘富营养化对鱼的影响”、“沙尘暴的产生”等。
(2)创造性原则。课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可行性原则。首先,课题要与学生的技能水平相适应,即我们常说的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其次,课题必须符合客观条件(时间、人力、物力)。
(4)区域、社会性原则。选择的课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结合当地实际,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认识当地的一些实际问题。
(5)形式多样性原则。可采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调查”、“课外实践”、“技能训练”等形式进行探究,开展探究性学习,应以课堂为主,采取课内外相结合、课外为课内探究服务的原则。
(6)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探究特别需要热情、迷恋和执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结合自身的特长,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这将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内容的选择要与课本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联系,或对课本中知识点的拓展和创新。
五、对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1.要重视结论的探究过程。
对于问题的结论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引导他们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探究和验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享受获得成功的欢乐。
2.要重视指导。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仅要对学生选题、制订方案、探究过程、撰写论文的每个环节给予评价,而且要加强指导,这样对探究性学习才能发挥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3.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耐久跑;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27-01
耐久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力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从生理角度分析,耐久跑成绩取决于人体在活动中摄取外界空气中氧的水平和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100米跑无氧代谢占50%左右,有氧代谢占10%左右。500米跑无氧代谢占60%左右,有氧代谢40%左右;1000米跑无氧代谢占5%左右,无氧代谢可以提高血液中碱贮备量,从而可以中和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提高中枢神经在弱酸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反复多次的最大强度练习,能增强人体最大负荷能力,提高速度。但短跑又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过多的强度跑,人体本身会产生大量乳酸,酸碱度失去平衡,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疲劳无力。反复多次耐久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而且掌握了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的方法,最大摄氧量水平升高。但单纯练长跑容易制成慢定型,这就要求我们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长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克服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
采用多种教法,纠正错误动作,培养正确技术.课堂教学注重改进提高学生跑的正确技术,提高技术潜能,减少不合理“做功”。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颈、肩部紧张,摆臂无力不协调,呼吸节奏差,后蹬不充分,例如“坐着跑”、“外八字脚”等技术问题,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法。教师除认真讲述跑的正确技术和方法外,主要采取直观法进行教学。如教师示范,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正确掌握跑的正确技术。2.提示法。根据某些错误动作会反复出现的特点,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随时提醒出现的某种错误动作,给予信号刺激。如学生做跑的练习,教师站在跑道旁,当学生途径教师跟前是,发出信号“某某肩部放松”、“某某加大摆臂”、“调整好呼吸等”,因此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之改正错误动作。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耐久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中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鉴于上述理论基础,在具体教学中,要首先对学生讲清耐久跑的意义,讲清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初一时,通过学习原地摆臂,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初二时,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路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路结合进行。同时出现变速跑,要求快和慢跑交替进行练习,发展速度耐力。三年教学中要安排越野跑,但距离、强度要有不同安排,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游戏等方法。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久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
小学班主任教师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学生交流最频繁、接触最多的人,其也是班级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实施者。在日常素质教育的约束下,小学班主任教师也必须紧跟时展的脚步,不断优化自己的管理、教学措施,使小学生可以在一个更好地班级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构建更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管理机制,突出班主任教师的个人风格
在新时期教学要求的约束下,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想开展更为有效的班级管理,让大多数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班主任不妨取消班级内班干部的“终身制”;实行全班同学轮流“执政”。这样一来,使每个学生在无形中都会增加一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每周的干部工作情况都要有全班同学集体来评定,这更加激发了那些后进生的积极上进因素,同时也可抑制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针对有些孩子都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班主任不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让他们自我激励,自我上进;班主任首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树立“小榜样”向身边同学学习的活动。在班级可树立十几种“小榜样”类型,如好好学习的榜样,遵守规章制度的榜样,有错就改的榜样,讲卫生的榜样,助人为乐的榜样,团结友爱的榜样、拾金不昧的榜样等,这样一来,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学习的榜样,而且使他们坚信,只要勤奋努力,自己也能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做到了自己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二、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家校沟通
( 一) 为家校沟通创设更适合的教学交流氛围
一是要设立家长接待室,让家长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他们能够放下心来轻松地与班主任进行深层次沟通。二是要在校门外设立家长意见箱。如果家长对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有意见,可以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通过书信的方式,送给学校。学校会安排专职人员对信件进行统一的整理、上报。
( 二)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班主任应该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家长平等的地位,在与家长沟通时,创造平等的交流环境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班主任的沟通方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利用家校通、微信、QQ等这些现代的沟通工具,同时也要完善以前的家长会制度,整合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的优点进行沟通,另外,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也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再次,班主任应该丰富沟通内容,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纪律之外,更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升孩子的智力和非智力的素质。
三、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平等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
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很难以平常心对待学生。如此也会使其在与学生交流时可能存在训斥孩子的情况,尤其是部分学生常犯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班主任更可能会大发雷霆,这样一来也会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尤其是这些班主任眼中的“问题生”看待优秀教师对待优秀生的态度时表现得更加明显。长期下去这些“问题生”也会产生叛逆心理,并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等对待学生也要求教师要放下自身高高在上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并学会换位思考,当遇到问题时应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选择逃避的原因,找到真正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若班主任盲目批评学生,那么也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最终也无法取得良好的作用与效果。
四、在班级管理中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因而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积极的思想会让学生在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但如何进行思想建设才能够让小学生快速地接受呢? 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小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该活动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和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小学班主任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以“最美班集体”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在班会的一开始,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展现他们心中最美的班集体,如小品表演、唱歌跳舞、相声表演等。接下来笔者就会和学生一起评判出最佳节目,并对表演者进行奖励。然后笔者就“如何达到你心目中的最美班集体”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当学生每总结出一点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他们展示与之相关的案例,生动鲜明的画面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并因此将之牢牢地记在心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教师所采取的班级管理措施不但会影响到班级的正常秩序,还会影响小学生的成长、学习。因此,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教学要求,班主任教师有必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构建更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管理机制,加强家校沟通,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平等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加强思想教育。通过以上这些积极举措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更愿意配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还有利于我国小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玉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困境及其突破路径探索[J].教师,2017(16):111.
[关键词] 音乐 《桃姐》 人物塑造 作用
《桃姐》这部电影,取名源自主人公桃姐的名字,电影的男主人公罗杰(刘德华饰演)是一位富有家庭的公子,却偏偏陪伴一直照顾他长大的下人桃姐(叶德娴饰演)安度晚年的一段催人泪下的感情故事。整部影片尽管选择了现实的题材却让观众感到处处充满着温情。特别是其中的音乐,不带有磅礴回肠的高昂气势,简实却在整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很好的烘托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导演高超的美学造诣。在艺术表现形式当中,一直强调“虚”与“实”的结合要做到辩证统一,才能达到该有的艺术效果。电影《桃姐》中的音乐,通过旋律的虚实变化,成功的烘托出了桃姐与罗杰的人物个性,非常细腻的表现出了其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了作者独特的世界观和对艺术的所持有的不同见解。
一、利用音乐的“虚”表现桃姐的内心变化
音乐通过创作者的精心创作之后,客观存在的真实中被注入了主观的意愿。尽管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取材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但是创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演奏出来的旋律不仅仅将听众带入到真实的场景之中,同时也能激发聆听者无限的想象,似乎身临奇境而又感到虚无缥缈,亦真亦幻。在电影《桃姐》当中,桃姐的内心变化,适当的背景音乐就将其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同一首音乐在表达她内心的细微变化的时候重复的出现在电影当中。在影片中,有一片段是桃姐刚进入老人院的那个晚上,桃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所有的事物都不熟悉,内心肯定是充满了焦虑的。当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她发现很多老人睡不着在进行各种活动,于是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觉得带有几分恐惧和不安。正当桃姐露出迷茫的眼神的时候,音乐声缓缓响起,伴随镜头出现的是钢琴的分解和旋由慢到快的演奏出音符,好似流淌着的水声若有若无。紧接着弦乐、管乐声响起,由细水长流变成了有较强起伏,时强时弱的音乐。观众的情绪也跟随着旋律不停地在变化,亦远亦近,亦清晰亦模糊。正是通过音乐的感染力,让观众更好的体验到了桃姐对于环境变化所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由于这段音乐表现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更好的烘托出了桃姐此刻的心理感受,即她对未来生活怀有太多的不安和担心。
搬去老人院经过一段适应期后,桃姐内心的担忧和忐忑没有那么强烈,也能渐渐融入到这个环境当中,并且开始配合医生的治疗。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桃姐的生活将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但老天爷似乎觉得这样太过于平淡而了无生趣,于是它让桃姐面对了一次死亡——让桃姐得知了在老人院认识的好友梅姑突然辞世的消息。这时候的桃姐内心再次陷入了纠结当中。影片中在桃姐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第一夜进入敬老院深感迷茫时的音乐再次响起,进入观看者的耳中,旋律变化起伏中带着飘忽不定,再次反映出了桃姐内心细微的变化,刚平复的内心又开始变得忐忑不安。于是出现了小事情也对罗杰发脾气的电影画面。音乐声的响起,让观众的思绪超出了真实画面的局限,有自己对桃姐思想和影片更深的感悟:体会到了面对死亡的时候,老年人的内心并不能平静,甚至还有着较深的恐惧。
创作者在这两个特定的时候,很好的将音乐的“虚”运用到了表达桃姐内心的细微变化上,也许观众并没有特别留意到这两段音乐的存在,但是音乐适时的响起却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使得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实和丰满,也感染着观看者的情绪,牵扯着他们无意识的进入到桃姐的内心当中和有着对影片的更深层次理解。
二、利用音乐的“实”突显罗杰的性格
如果说在表现桃姐的内心细微变化的时候,运用的是音乐的“虚”,那么在表现罗杰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更多的是以真切、朴实的音乐来进行表现的。电影《桃姐》的音乐,其美学思想追求的并不是浓妆艳抹的华丽,而是清新自然的朴素。因此所有穿插的音乐给人留下的是自然真实之感。
影片的故事是采用的倒叙的手法展开的。电影一开始,出现在观众视野的是男主人公罗杰将要去远方,同时一段简单的音乐也随之响起。仔细聆听会发现简单的和弦却演奏出了动听的旋律,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一段朴实的钢琴独奏,不仅仅烘托出了罗杰对于桃姐的想念之情,同时也将罗杰的善良和真实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桃姐的离世尽管给罗杰带来了伤痛,却也给他留下了的精神的食粮,使他能用一颗善良的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从而更好的活着。这段音乐,也在影片也不止一次使用。在影片中,有一个罗杰和桃姐看照片的片段,在桃姐身体好转的时候,两人一起在家中翻看过去的照片,说着那照片上发生的的故事的时候,同样熟悉而简单的钢琴声再次响起。这段和影片开头相同的音乐,又一次凸显了罗杰性格的真实和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两次质朴平淡的音乐的出现,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罗杰的真实性格,将人性当中的真、善进行了渲染,平淡中却透着绚烂,使艺术塑造过程由繁到简,有种返朴归真的意境美。
三、虚实结合构建人物形象
《桃姐》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如此成功,音乐发挥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经过音乐的渲染,更好的塑造出了人物的鲜明的性格和内心细微的变化。在《桃姐》整部影片中,运用音乐的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构建出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同时又表现出了其深远的思想意境,无疑让影片增色不少。人物塑造最难的就是化实为虚,虚实结合,让人物自然而然的按照情节的发展,剧情的需要,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的完成艺术的创造。艺术创作者都认为,虚实结合如果运用不正确的话,不仅会让虚的东西更为不真实,也会让真实的东西显得虚假。而影片《桃姐》音乐的成功之处,正是成功的将虚实较好的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的真实感和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精神世界,人物的真和善成功的被塑造了出来,并让人感觉浑然天成。
音乐是人物形象构建的有效因素之一,正是因为音乐的抽象特点,才能让观众在内心深处感悟人物的独特形象,使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心目中的形象完美结合,达到更深层次领悟艺术的效果,是深化电影之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语
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音乐,其运用是为了的塑造更为丰满的主人公的形象。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直接的影响到人的情绪,引起心灵的共鸣。电影音乐作为帮助电影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有效手段,发挥了能让观众脱离画面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和他们的精神世界的作用。在观看电影《桃姐》的时候,其音乐尽管平淡朴实,却恰到好处运用到了“虚”和“实”,并能做到完美结合,激发了人们期盼回归人性真情的渴望。
参考文献
[1]张福勇; 张垿; 刘文探析爱·摩·福斯特小说中音乐的作用[J].东岳论丛,2011(04)
[2]刘娣彤.电影《桃姐》热播现象的传播学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3]傅琦.人间真情至爱的展示——谈香港电影《桃姐》的成功之道[J].艺苑,2012(07)
[4]秦喜清.《桃姐》:低调而华美的人性绽放[J].艺术评论,2012(04)
[5]沈萍萍.那些流水,那些花——电影《桃姐》叙事细节中的情感元素分析[J].大众文艺,2012(06)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作用 发挥
课程改革十多年以来,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高中物理课堂上的一种常态,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中的推进实际上也有着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评价,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探究式教学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效果看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明显。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能够放手让学生探究的情形并不多见,即使在一些公开课或比武课中,探究式教学往往也只是一种点缀,以示教师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或是课堂上有探究的存在。这实际上就给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究课题,即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探究的作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前世今生
在很多高中物理教师看来,运用探究式教学是不需要知道探究式教学的前世今生的。应当说这一认识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教师不是研究者,而研究探究式教学似乎也看不到直接的作用。但在笔者看来,这一观点也不完全正确,因为教学总是要带有一定的研究态度的,对于探究式教学,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可以让我们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更为深刻。
通常认为,探究式教学最初来源于布鲁纳的发现教学,在经过后人的加工,尤其是经过施瓦布等人的完善之后,才系统地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在研究者看来,探究式教学最大的作用在于通过探究环节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理科的学习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教师应当遵循科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合这一历史认识,我们再看今天的探究式教学,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说探究形式上还有一些相似的话,那在探究实质上还是有所差别的。尤其是当前物理课堂上的探究常常处于浅尝辄止的情境,使得学生只是在探究形式上做文章,对于探究的实质则接触不够,这自然就谈不上探究能力的提升,也就出现了探究式教学无效的现象。探究无效,实际上是指探究形式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结果,而这又与对探究式历史的理解肤浅有关。这里笔者建议物理教师可以翻开物理学史看看,就会发现其中的科学探究史要远比目前课堂上出现的探究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二、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发挥
那么,科学探究在课堂上应当如何存在?科学探究的作用又怎样才能得到切实的发挥呢?笔者认为还是要从探究的实质出发,真正让学生进入到探究的情境中去。
其实,科学探究并非只发生在大型的物理规律得出的过程中,有时一个基本的概念也可以进行探究。以“动能的概念”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对动能概念的定性认识,到了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向是对其进行定量的描述,这个过程的探究实际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却同样可以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尤其是这个探究过程可以在学生未知结果的情形下进行,因此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贴近探究的实质。这个探究过程主要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选择一个运动的实例,根据外力F做功与动能EK变化的例子,即可得出EK=Fs,然后结合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ma与运动学的关系v2=2as,即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动能的表达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设计得当,除了问题的提出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猜想动能的表达式(学生已经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因此猜想应当如何生成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的表达式)。探究的过程则是逻辑推理的过程,具体的实验在此处的作用发挥不及逻辑推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另一个认识――实验虽然重要,但逻辑推理往往发生于实验之前,更能体现物理思维。
通过这个相对简单易懂的例子再去理解科学探究,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这样的两点认识:其一,科学探究一定要真实。即科学探究一定要让学生真探究,而不是知道结果后进行思路上的倒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已经知道探究的结果,因而往往采用倒推的思维去判断学生的思维,于是就会发生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否认学生的思维就是一种无视探究性质的表现,因为既然是学生的探究,就一定要遵从学生的思维。其二,科学探究一定要到位。这里的到位是指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种思维,高中物理相对复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难免出现错误,但只要学生是认真思考的,那么每一个错误都可能是有价值的,因而需要在探究的过程中认真对待,不能用已有的唯一思路去否定学生的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
三、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思考
事实上,笔者根据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与了解,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对科学探究作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总认为能够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探究才是有效的。这其实不太正确,因为探究是一个综合了思维(提出问题、猜想等)与动作(实验等)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会形成思维能力,又会提升实验技能,而当前高中物理的评价中往往集中在知识与抽象思维能力上,使学生很多的其他能力得不到考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深入,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也逐渐升高。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探究式教学和高中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充分挖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一、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较为复杂、枯燥,学生很容易出现厌恶心理。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积极投入探究式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探究式教学符合当前教学模式的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到当前的物理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通过探究式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了调动,确保了学生主动投入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1.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在进行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要与传统的讲授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讲授方式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确保学生认识到物理技能与知识的重要性,进行主动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与讲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经验对教学进行设计。对讲授教学时间进行控制,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讲授时间;完成讲授后对学生进行技能原理探究提问,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讲授教学对基础的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进行讲解,建立大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框架。然后进行探究式教学,建立探究式问题。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要忽略空气阻力?如果不忽略空气阻力,运动会是什么效果?通过建立探究问题,确保学生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效果。
2.合理创设探究环境。在进行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要合理地建立在实际生活环境之上,通过日常生活进行探究引入,确保学生的探究符合实际效果,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方便学生进行记忆、理解和应用。高中物理知识较为复杂,物理结构体系庞大,因此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范围要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对其进行充分了解,降低学生在进行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波的干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由学生常见的湖面涟漪引入,对“为什么湖面波纹在相遇时会出现消失现象?”进行探究。通过该生活场景,建立波的干扰学习环境,确保学生对该生活场景进行探究,对波的干扰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种方式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引导学生推理归纳。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基础进行教学。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实现对学生高中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达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对探究问题进行逻辑化推理和归纳,确保从本质上将单纯的理论教学转换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阶层中,提高对学生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实践总结
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通过探究式教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探究式意识及能力逐渐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大大增加。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探究式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的过程中,探究消耗了大半节课,但是却没有什么有效成果,还使后续的讲授受到了严重影响,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细节知识讲解后部分没有讲完。
实践结果表明,在进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探究式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创造平衡的探究式教学体系,提高对学生实际应用的效果。要对探究式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不断进行完善,从本质上保证提高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减少教学浪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
0 前言
学生通过老师的帮助,以小组的形式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上自主获得的能力。并且,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正确的学习观念。
1.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1.1小学数学老师及学生缺乏探究的精神
在传统思想包袱的束缚下,小学数学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还缺乏主观的创新精神。并且,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教导过程中常常认为学生资质以及年龄还小,并不能够具备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过分注重课堂讲课内容,而忽视了学生自我的创新探究。学生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习,不仅抹杀了学生自我创新的意识,而且令学生一味的接受,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因此,这种情况下也导致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受到遏制。
1.2小学数学教师缺乏相关的经验
在我国的大部分教学模式中,不难发现多数的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太倾向于吸收课本内的理论知识,去忽视了在教学方式上面的探讨。因此,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对教学方式却置之不理。大多数的教师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性,从而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纰漏。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文学素养以及对教学的探究性理论知识掌握非常的重要。
1.3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探究的实质内容
现如今,空有形式却没有内容的探究式教学在现代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的存在。因此,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改善,首先必须要改善形式主义的教学,老师的手把手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换句话说,从本质上面学生还是处在被迫的学习知识,并不需要大脑的思考。其次不能放任学生胡乱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老师将探究问题讲给学生以后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指导以及辅助,导致学生的探究结果主旨并不明确,其实质上并没有受到一点点的效果。
2.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2.1全体性和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定位主体群众,然后再根据主体人群的特征作出相应的改善。在小学教学中,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人群。所以,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自己的教学方式。
2.2合作性和开放性
学生在团队工作中能够展现自己的优势,还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势,并且对于以后步入社会有一定的经验上的帮助。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多种类型的问题和形式激励学生不断地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方式。
2.3批判性和调和性
探究式教学要教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带着怀疑的态度对研究进行考核。课本中的知识是通过长期的积累,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知识都是完全的正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选择性的接收知识。
2.4创新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探究时,获得的知识要比学生在课本中的多,学生通过自己持续地发现,以及领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更加地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帮助学生了解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3.1树立正确的探究式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当通过对自身素养的提升来帮助丰富课程的内容。并且教师可以让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加的科学,更加有帮助。
3.2开放教学力度
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学生要经历很长的路程。首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才能够进行问题的探讨、判断,然后从中学到知识。尽管学生自己总结、探讨以后的答案会与书本上面的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使学生将知识、理念牢记于心,这样也达到了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3.3鼓励学生挑战未知
在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勇敢地探索知识,不局限在课本内容中。这样既能够加深原有的课本知识,还能够学到课外的一些新知识。
3.4养成探究的意识
数学是一门贯穿生活的学科,在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有关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例如在学算数的时候,可以设置日常妈妈买菜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4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发脑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综合素质上面的能力。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而探究式教学更加加深了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帮助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玉刚.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新课程(中), 2011,08,08(08).
[2]王永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小学数学参考,2008,06,05(18).
[3]王玉飞.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及其思考[J].考试周刊,2008,10,28(44).
[4]吴志仁.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18(04).
[5]忠江.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19(25).
【关键词】 探究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15-01
1 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要紧紧围绕课题、框题、目题,做到“活”而不“乱”,提高探究的针对性
新课程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情景探究材料,从这些材料出发可以综合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依据教材理论可以对教材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这也符合认识源于实践、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的认识论。新课程应该大力推广情景探究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探究式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生成式教学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往往没有正确理解探究式教学和探究活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失去了教师的主导。课堂往往显得很“乱”,也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探究中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在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活”的同时,不失去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堂探究活动应该紧紧围绕课题、框题、目题,体现探究活动的针对性;探究过程中尽管有知识的跨章节引用,但仍不会失去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这样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时间,才能最达限度的达到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能让课堂 “活”起来,也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活”而不“乱”达到学生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2 政治课探究式教学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课堂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中,很多老师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频繁地活动、就是情景的新鲜、学生的讨论。而教学实践中,如果仅仅追求教学过程的新鲜多样,完全放开学生,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管理,往往一两个情景探究活动就会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从而不能有效地处理其它的知识点以及情景材料。为了处理好这一关系,教师在备课中要精选有效的情景探究材料和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及时引导、点拨,这样就不会让学生的思维偏离探究主题太远,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小组探究、同桌间相互探究的情况,让一名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同学陈述他们对某一问题的探究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3 政治课探究式教学要处理好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探究式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而忽视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把探究式教学当成是一种单纯合作学习的过程,或者单纯强调独立学习,都是不利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也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对一些有广度和深度的情景问题,合作学习能体现学生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识水平、能力结构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果。在合作探究中能达到拓展思维、深化认识、达到探究活动的目标。而对一些较简单的情景材料及问题,要求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结果。只有把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建构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
4 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师应该预设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活动的目标和过程,在探究教学中能够用“预设”引导“生成”。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备课中预设探究活动的目标和过程,有计划地引导探究活动。这一探究活动既包括学生相互的探究、还包括师生相互的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知识“生成”和教学“预设”相脱节的情况。很多老师很难把握,往往会采取武断的方式否定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内容、观点,或者由于紧张而中止探究过程。其实,要充分应对探究活动中“生成”地内容,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有预见性, 围绕一个问题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从容引导。其次,教师还要掌握较好专业知识,能够深刻地认识某一个理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再次,政治课教师还需要灵活驾驭课堂,提高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启发,达到教学“预设”对教学“生成”的引导。积极地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点燃了学生学业发展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