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的安全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煤炭资源;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分布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保障安全体系为前提,煤炭行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使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突况,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重大的煤矿事故更是让人深感痛心。这些问题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1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产安全认识不足我国作为一个“富煤”的国家,煤炭行业在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比重。煤炭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比较高,煤炭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煤炭资源的认识不足,安全生产意识匮乏,很多专业人员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忽略很多生产中会出现的安全问题。煤矿生产过程中,因为环境特殊、条件多变,如果没有长远的目光,缺乏安全责任心,不仅是对职工的不负责,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1]。1.2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煤矿生产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稳步发展的理念。但是,一些企业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设备简陋,有些生产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出现故障也不重视,出现东拼西凑、自行改良、忽视安全指数的状况。缺乏专业的煤矿勘测人员,不仅生产效率低,开采难度大,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爆炸、透水等重大事故[2]。1.3安全监管工作不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监督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很多行业管理问题都出现在安全监督管理上。很多煤矿管理部门职权不明确,监察管理工作散漫,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处在一线的人员没有话语权,对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没有地方落实,造成安全责任度降低,责任心不强。安全检查管理部门不能体恤一线人员的诉求,缺乏沟通协调,执法力度的不够造成了很多安全问题的产生[3]。
2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应对措施
收稿日期:2017-02-20作者简介:王忠臣(1970-),男,辽宁丹东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现在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工作。2.1整体强化安全教育意识任何企业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必须作为前提和保障。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更是需要各级人员有高度的认识,要不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成立安全培训部门专门负责安全培训,针对性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4]。聘请具有丰富现场经验及理论知识的专业人员作为主要负责人,定期以不同的方式为各层人员做详细的安全知识培训,防范各种安全隐患。而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严格进行周期性的培训和考核,通过考核授予上岗资格证。2.2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随着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难度不断地加大,对于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也会提高,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成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分析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煤炭开采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必要的安全技术支撑。另外,加大煤矿安全科技的投入,根据相应的理论数据制定应对方案的同时需要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只有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才能更好地为煤矿开采安全工作奠定基础。提升安全生产辅助系统,建立专业的煤矿安全救援队伍,一旦事故发生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排查安全隐患,做到安全保障工作全面覆盖,加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建立奖罚制度专门管理对安全措施有功过的员工,构建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统整体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和水平。2.3明确安全监察部门职责重点落实安全监察部门的职责,细致明确职能划分,杜绝职能重叠现象。强化监察队伍的技能培训,建立竞聘制度,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安全监察团队。煤炭行业的属性不同,要不定时的对各类煤矿采取不同的监察方式,加强监察力度,对于一些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企业定期公布,因为安全隐患问题发生重大事故的企业予以警示。另外,给予一线员工更多的主动权,让他们的合理诉求和建议得以沟通或是认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安全生产中来,提升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3结语
频繁发生的煤矿事故是让我们痛心疾首的,从很多事故中我们不难总结出问题大多出自安全隐患。要从整体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资金投入,强化监察管理部门的职能,安全生产问题需要企业、员工、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合理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这对煤炭行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华民.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6,02(11):43-44.
[2]金永飞,靳运章.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煤矿安全,2015,05(04):234-236,240.
[3]辛礼彬.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1):36-37.
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矛盾的直接因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直都是煤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制订的,煤矿生产单位和职工只有被动地执行,而这些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考虑职工利益和便于职工落实的因素较少,往往出现制度制订与制度落实之间“两张皮”现象。久而久之,职工错误地认为凡是制度,都是限制和处罚职工的,对执行制度产生逆反心理。实践证明,要确保一条规定落到实处,往往要具备一系列前提条件,要“先开渠、再放水”。首先,要使职工真正成为安全规定制定的主体,并不是说要职工具体起草文件,而是说要动员职工,让职工参与,深入现场,深入职工,了解职工最真实的想法;其次,有些管理制度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一些时过境迁的安全管理制度仍在发挥它的“余热”,并不适应当前的安全生产。比如:局部通风中“风筒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5m”的规定是在风筒直径为0.3m,风机功率为11.4kW的条件下制订的,现在普遍采用的风筒直径为0.8m,风机功率为2×15kW、2×30kW的大功率局扇,如果仍然固守这样的规定,势必造成工作面“飞尘走石”的混乱局面。
2指标管理与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
首先,为落实安全责任,调动管理者抓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些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联责指标,这些指标往往与抓“三违”的数量、查处安全隐患的多少相关联,造成员工的违章行为和现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成为各级管理人员下井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带着指标下井,使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关系变成“猫和老鼠”的关系;其次,安全生产管理者以罚代管的行为也加剧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管理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对违章者和隐患单位实施罚款。因为在许多管理者看来,罚款比教育更现实,更容易操作,也更有“成绩”,至于罚款的实际效果,解决“三违”、隐患背后的问题,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管理者则很少过问,造成这种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现象得不到职工的认同。
3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探讨
本质上讲,“远离违章、搞好安全生产”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目标。作为一线职工,安全的重要性对他们自己来说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而作为管理者,安全的重要性就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所以说要确保安全生产,就必须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密切“配合”。
3.1安全生产管理者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质量是安全的基础,是生产的前提。要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就必须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关注安全、重视安全。在制定产量、进尺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使之科学合理,留有余地;当出现采掘失调,生产被动的局面时,要正确分析基层单位所面对的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的“补贴”政策,使之“欠产不欠钱”,从根本上消除基层单位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动机。同时,加大违规违章生产的成本,使之不敢违章,违章不起,出现违章不但要丢票子,还要摘帽子、丢位子。
3.2安全生产管理者要“为安全找事儿”,更要“着重解决事儿”在煤炭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者在员工的心中,就是在“找事儿”。当然,就“找事儿”本身而言,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看把“找事儿”作为一种手段还是作为一种目的;“找事儿”是帮助解决员工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没有“事儿”的目的,因此,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找事儿者”,更需要解决“事儿”。把问题解决好,做到安全生产,这是检验每一个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首要标准。如果仅仅是为了“找事儿”而“找事儿”,就会使问题变味,安全管理就偏离了方向。
3.3安全生产管理者要“带着指标下井”,更要带着亲情下井指标是压力,也是动力。指标本身也没有问题,问题是拿着指标吓唬人,使之成为“谋利”的工具。安全管理指标不是管理者的特权,而是职责所在,是要求管理者亲临现场,帮助现场员工按章操作,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指标是衡量管理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标尺,如果以此为目的为所欲为,人为处罚,不但解决不了现场安全问题,而且会使问题越来越多趋于复杂,势必偏离管理轨道,走向管理的反面,违背管理的本意。只有把组织赋予的管理权力,转变为指导、帮助、联系和教育员工的重要手段,通过管理,把安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在现场,解决员工不能解决的问题、无法回避的问题,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行为才能真正受到员工的欢迎。
3.4安全生产管理者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原本是为解决问题而来,如果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予以处罚,甚至是为了处罚而去发现问题上,管理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只是分工不同,而目标是一致的,要受到基层员工的欢迎,就要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设身处地解决现场员工迫切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注重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不能把出现的安全问题都记在员工的账上,而是分析找出导致这些安全问题背后的原因:是目前的技术水平不成熟?还是管理者没有配备相应的技术手段?并分门别类地加以协调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上下同心,把安全生产搞好。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在长期的煤矿作业中,由于人们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忽视了煤矿通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重大事故不断产生,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煤矿通风事故人员伤亡率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通风安全工作产生各种隐患。因此,必须采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消除人们对煤矿安全管理认识存在的误区,从根本上确保煤矿工作的顺利展开。
1 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通风安全管理环节具有明显的动态性,此管理方式会随着煤矿作业场所的变更而变化,将难以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全面分析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逐渐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切实完成通风安全管理目标。与地面作业相比,煤矿企业井下空间狭小,光线昏暗,工作地点不固定,可能会存在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不利的气候条件。尤其是瓦斯、炮烟和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高温、高湿等危害,导致工作环境逐渐恶化。
1.1 计划管理
在通风安全管理中,必须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安全和开采技术条件,而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计划,必须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确保达到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的工作效果。另外,严格根据生产计划,不断优化配置各项资金资源,进行排除各项安全隐患,最终确保计划管理的顺利完成。
1.2 技术管理
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必须落实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加强对施工图纸的管理,正确反映实际的管理情况。在矿井中必须配全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同时,全面收集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局部通风机的性能参数等数据。所有的运行设备仪器必须具备说明书,并进行建立技术档案,为技术资料以及技术文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全面存档各种报表,进行妥善管理各类台帐,做好各项检查记录等。根据实际的矿井情况,制定科学的风量计算方法,增强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的合理性,定期测定主要通风机性能、矿井通风系统阻力等,从而获取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与阻力分布资料。
1.3 通风系统管理
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井下通风设施,应该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维修管理,确保各项通风设施处于正常的状态。根据工作场面的变化,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从而合理调整通风系统与风量,充分发挥通风系统的强大功能。
1.4 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健全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做好定期校准和维修工作,确保安全检查仪表、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达到100%。
2 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2.1 完善通风安全数据库
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防尘和瓦斯管理等组成了通风安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不断完善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等。
2.2 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
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实现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利用等功能。利用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可进行调整通风系统,高效分配风量调节,优于各项通风方案,确保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计算机技术管理
煤矿瓦斯、防尘、通风监测技术、通风测定仪表、矿井火灾等数据库组成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切实增强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3 完善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人工的管理、停开工区域通风管理、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管理等。通风管理的传统模式大多采取总工程师、通风区长负责制,由于决策任务繁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出现各种偏差。通过建立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可随意调用矿井通风所有信息,且具备强大的系统分析功能,为总工程师提供正确的决策方案。完善的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清晰显示与矿井通风有关的图形,进行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逐渐完善各项通风管理制度,并建立可多条线索查询的数据库系统,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等。
4 优化通风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①在实际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必须不断优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划分主要责任部门、协办部门,充分发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作用,不断健全安全管理框架。②在煤矿施工现场贯彻“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严格遵循技术规范。③定期举行专业培训方案,总结施工管理经验,全面提高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④在实际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应该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根据制度规定,增强施工现场管理的规范性,进行约束自身行为,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保持有序的施工现场,确保通风安全管理的规范性。③在通风管理中,引进全新的施工技术设备,以高施工效率,减轻工作量,从而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为煤矿施工人员的提供安全高效、通风舒适的作业环境。
5 结束语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管理的建立逐渐成为安全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维持煤矿作业的整体运行,实现矿井作业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必须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通过运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以增强管理操作的规范性,保持有序的作业流程,提高了煤矿通风管理水平。同时,将全新的工艺应用到煤矿生产中,彻底改善煤矿井下环境,确保安全高效的矿井生产。
参考文献:
[1]范海燕.浅谈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与几点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
[2]高俊奇.试析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3]安振龙.浅谈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关键词:煤矿生产 技术管理 生产安全 关系
1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1.1 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
就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而言,其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我们通过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来实现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煤矿的生产技术是支持整个煤矿生产工程的基础,技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开展,故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那么技术管理在矿井开拓和开采设计这方面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而言,主要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择等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实施,而设计又与煤矿地质勘测密不可分,地质勘测的精确、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否,所以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技术管理是消除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企业如何做到安全生产,科学合理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其有效的技术管理也是消除煤矿生产中事故隐患的有力措施。在整个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水害、火灾、瓦斯爆炸、煤尘事故、顶板事故等事故灾害一直威胁着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或者技术管理不够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大,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对事故隐患的排除不够及时,那么很可能由一些危害性质小的隐患发展成重大危害事故,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工作人员的伤亡。因此,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2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2.1 加强地质勘测管理
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那么生产之前的地质勘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地质勘测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测,通过勘测的方法完成目标区域地质数据的统计,绘制出相关数据反映的平面图。地质测量不仅是地质学的系统分支,也是煤矿施工进行前的必要步骤,更是是矿床勘探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运用勘测设备对矿区的规律进行测量分析,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位置、矿产量及矿产前景,是节省人力、物力的重要技术之一。而从煤矿工作的角度看,煤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因此这个行业对于相关安全的要求也很高,要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应进行严密的地质测量工作。
因此,要加强地质勘测的管理,我们可以利用GIS系统来对煤矿事故进行遥感预测,运用这个系统是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事故发生时人员避难的良好措施。运用GIS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一是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在其功能中,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构,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有效分析,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二是系统的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库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提供有效的帮助。三是拥有远程预测功能,它可避免数据库中数据僵化,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析,通过远程功能,我们也可以咨询相关的地质专家,通过他们的分析而使预测信息共享,对进一步完善GIS系统有所裨益。四是系统的动态预测功能,动态预测是指模拟矿井动态过程所产生的后果预测,例如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的分析,在地质活动的动态基础上,通过模拟出相关的技术环节,实行动态模拟计算,从分析数据上有效得出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五是系统的数据连接功能,通过VisualBasic6.0调用SuperMap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运用SuperMap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引导人员及时逃生,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2.2 实现“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指,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防治瓦斯、防治煤尘以及防灭火工作,要做好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首先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体系不仅要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尽可能地完善,在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和隐患处理关。在通风技术的管理中,通风系统的建立应该由专家评定,要将通风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做到合理供风、配风,并且要对生产加强相关方面教育,从基层人员做好通风系统的爱护和维护,保证矿井的整个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在防治瓦斯爆炸的技术管理中,不仅在地质勘测时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来检测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区域,同时也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检测,从最大力度上保证人员的安全。对于防灭火的技术管理,应该加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意识的培训可以引用相关火灾案例、可以培训火灾事故相关的法律制度、运用事实和法律的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警惕性,让火灾的发生机率得到有效扼制。再者应对火灾应急演练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涉及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路径的选择、逃生中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因素、以及逃生唯一出口被封时如何快速进入避难室等。
在通风技术管理中,要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优化是为了提高井内工作人员的空气呼吸质量,也是为了预防矿井内事故发生扩大的重要性措施,其优化的原则应遵从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在每个矿井的操作中,应对每个矿井的通风系统建立独立、健全的系统配置,在通风系统的进风井口位置的选择上,应选择在粉尘、毒害或高温气体分布较小的位置,在进风和回风井和诸多联络巷中要砌立起永久性挡风墙,并且针对各个采区的不同,要在各个采区建立起回风道,回风道应在每个采区都有单独、完整的设立。在矿井的通风机运用上要合理,在原有的抽出式通风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也可以通过购置最新的通风机产品来达到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作用。
加强防灭火工作就是要加强火灾的应急预防性措施,首先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分析和人为分析结合的方式来执行,运用GIS系统对地质情况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比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导致火灾发生的各种因素,并且能够针对于此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应急预案。再者,应加强应急演练的工作,如对人员的灭火器的操作进行培训,培训灭火器的使用要领,对于不同灭火器的性能和适应火种的情况加以强化培训等。另外,应对火灾发生进行模拟演练,演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指挥能力,使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有组织地在现场迅速撤离,而对于各种突发性情况模拟要考虑充分,通过演示详细全面的突况,加强人员的应变能力,使得最大程度上在火灾发生时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新的、有效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虽然仍处于研发阶段,但是,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在原有的煤矿生产技术中做调整,比如改进采煤工艺、运用新的设备、新的材料,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来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在部分企业中,由于采煤技术和设备都较为落后,因此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也无从谈起,其事故的发生率很高,在20世纪末,我国就对这些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做出了大力整顿,但是,目前仍有这些企业的存在。所以,要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就应该通过政府干预,加大对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的整顿,通过采取强制性措施让企业运用更新、更合理安全的采煤设备和技术,保证整个煤矿生产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250.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2
摘 要 在煤矿作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频发让这个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矿井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1 通风设施设置
通风设施设置的不合理应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器材选用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通风器材选用的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财务开支预算因素。例如由于在通风系统改造时矿井位置已安装主要通风机,承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愿进行更换,虽然部分风机仍可勉强使用,但不在矿井运作最佳范围内,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消极影响。规范化行业内的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健全通风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 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通风事件的预防措施
制订和实施有效地通风系统的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做到权责分清。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知识及通风管理知识的培训。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进行预测预报,使用可靠的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通风管理系统,加快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对日常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对矿井的通风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通风网络管理、瓦斯管理、火区管理、通风报表管理等子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会对矿井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要不断健全通风设施设置的规范化。通风设施设置主要包括器材和设计。为了节省开支承建单位可能会选用不合理的器材,这样就使得矿井的运作达不到最佳状态,成为安全隐患。所以在设置器材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追求利润节省这些必要的开支。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要做到合理,尤其是矿井通风管理的设计,要确保矿井有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安全性,保证提高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在设计巷道的时候要做到设计的断面大小合理,巷道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通风阻力等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通风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的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炭;供电;安全
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资源采掘大部分在地面以下进行,其特殊的开采条件、煤层地质变化情况使得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尤其采掘工作面及巷道、老空地点周围含有大量的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如果供用电设备、设施管理维护不及时、检查不全面,很容易因用电设备出现短路、漏电、失爆、越级跳闸等故障而发生电火花、触电、停电、设备误动等故障现象,进而发生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等严重事故。本文就煤矿基层供用电管理人员对如何提高煤矿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以便为接触供电业务的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状况解析
从事过煤炭行业的同行都知道,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设备,大多采用防爆型及增安型电器设备,建国以来,通过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在防爆理念的更新,防爆设备设计、工艺、加工等方面的不断加强提高,已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水平,但是由于许多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负荷分配不均、供电系统设计不合理、谐波污染严重、设备型号不匹配以及供电日常管理跟不上等问题,给井下安全用电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以下就常见存在问题简述如下。
1.1主变压器容量不足
井下负荷容量经常大于供电系统原设计容量,进而造成主变压器长期运行在效率低下工况条件下,不仅降低了供电系统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也使得系统长期运行在过负荷条件下,很容易导致变压器出现过热温度升高、绝缘加速老化、供电电缆出现发热燃烧等情况,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给煤炭企业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给职工家庭带来心理阴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1.2供电质量水平较低
随着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信息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投入到煤矿中应用,拥有和使用大量水平先进的机电设备已成为衡量煤矿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同时也促进了煤矿不断的更新改造,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但大量变频整流设备(如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软启动智能控制系统等)在井下供电网络系统中的投用,其工作时产生的谐波分量,会通过低压供电线路直接反馈入矿井低压供电系统中,使井下配电网有功和无功间不能保持原有的平衡,供电电压出现畸变,影响供电质量,影响井下采掘等设备的稳定运行,还会造成井下各种继电保护和在线监测系统出现“误动”或“拒动”情况,降低井下供电网络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1.3人为误操作
煤矿矿井由于工作环境原因,操作空间较小,而且还存在多个工种多地点多人同时作业的特点,通讯联络及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齐等原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会发生事故或人员伤害,这就对井下煤炭生产安全用电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4电气防爆管理有待提高改进
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加强对用电设备的跟踪分析及监察,及时掌握情况采取措施;严防突发停电引发煤矿事故。保证井下作业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已经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工艺,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矿井由于改造资金缺乏或企业负责人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因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些明令禁止使用的的电气设备或工艺依然在煤矿矿井中使用,直接影响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和生产、人员安全。
1.5煤矿供电系统在线监测水平较低
由于受矿井建设期技术能力和建设资金的制约,很多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建设初期均没有配置实时监测监控系统,随着矿井生产发展的需要,井下供电系统的运行数据信息不能实时反馈回指挥调度系统,导致地面调度管理人员不能实时掌握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情况,难以及时指挥井下供电系统值班人员投切电气设备,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和发生的故障无法及时作出预测和调整补救措施,引发事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
2.提高煤矿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措施
2.1设计完善合理的井下供电网络
合理可靠的供配电网络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基础。任何分支线存在隐患或不合理的设计,都会引发事故,因此供电系统在安装前就要全面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安装,负荷出现变化或工作区域进行调整时,要及时调整供电系统,优化供电网络线路,调整开关及参数,减少配电冗余线路,提高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经济可靠性。
2.2选用安装动态功率补偿及消谐装置
通过对设备无功、有功负荷的调节,既可以提高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还能有效抑制低压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运行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降低其对供电网络的冲击,提高其使用效能。
2.3完善井下供电继电保护系统
随着井下供电系统容量日益增大,网络越来越复杂,仅设置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还不能防止发生全矿井大面积停电事故。为此必须研究故障元件被相应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切除后,系统将呈现何种工况,系统失去稳定时将出现何种特征,如何尽快恢复其正常运行等问题。尽可能将其影响范围限制到最小,负荷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因此,不仅应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还应研究、推广故障预测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4配置先进供电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对于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高隐患非安全型或高耗能型设备应予淘汰并重新规划选型。同时对供电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在线监测水平,保证对供电网络全面及时掌握和控制。如SHZN电力线路运行在线监测系统,可安装在输配电线路上,用于在线监测线路运行、故障情况及线路参数,是一套可分布监控、集中管理、即时通知型的智能化电力线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检测终端分布挂装在电力传输网络上需要监测的位置(如:各分支处,各事故多发事段、电缆接头上等),可以实时监测线路运行情况,在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停电、送电、盗割等情况下,监控中心在数十秒内报警显示,并发信息给维护值班人员。可以显示线路负荷电流、温度变化情况。可以足不出户,全面掌握线路运行情况。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增加其他监测内容。
【关键词】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引言
在煤矿生产作业中,作业面的初采、初放和结尾作业都比较容易发生事故。而对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又是煤矿生产中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当工作面首次来压的时候,顶板的下沉量比较大,存在的危险性比较高。为了做好煤矿回采作业面初次放顶工作,让回采安全得到保障,避免回采面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本文在此专门对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技术措施做了探讨。
一、人员组织情况
1、煤矿回采作业面在初次放顶时要由以下一些人员组成一个专业工作小组:煤矿的生产矿长、总工程设计师、安全管理部门经理、技术科室工作人员、安全科工作人员、调度室工作人员以及采煤专业队的队干组成,同时每班要求都要有个小组成员来指挥作业现场,检查了解放顶措施的实施情况,如有发现问题要马上采取方法解决,避免发生重大的冒顶事故,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2、作业面初次放顶工作小组的职务安排情况:一般组长是由煤矿的生产队长来担任,由安全生产矿长和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由每个科室的管理人员而组成。
二、回采工作面初次房顶的工作步骤
1、回采作业面在回采之前都要由煤矿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编制回采作业面初次放顶的技术措施,得到煤矿的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并进行贯彻后才能执行。
2、因为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时,顶板的压力比较大,来压时的步距离通常在四十至五十米之间,在实施放顶的时候,一定要由煤矿的技术负责人亲自到现场指挥。在放顶之前,在遵守采煤作业规章制度进行支护的基础上,对支护还要进行加密,支护间的距离不能超过半米,而木柱的直径要在十八米以上,同时草鞋板也要加厚、加长,支护和煤壁之间的距离要小于半米。
3、因为作业面初次来压步距的精确度不好把握,要对它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才能决定是否要实施放顶,专业技术人员要亲自到现场指挥操作,确定之后才能放顶。在放顶之前,作业面上下的安全出口要加强支护,保证安全出口的道路通畅。
4、放顶作业要由经过专业培训,对技术熟练掌握的回柱工来操作。
5、回柱放顶过程中,如果有发现问题要马上采取措施解决,避免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最后,由专业技术负责人员确认回采作业面的顶板放下了,采区恢复正常回采作业时,专业技术人员和值班队长才能离开。
三、坚硬顶板在初放时间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坚硬顶板在作业面进行回采时不能随着作业面的推进及时产生冒落,有些会在采空区形成大范围的悬顶,如果让它达到一定程度会由于受到直接顶的压力产生断裂而冒落,会造成以下一些危害:会导致作业面片帮或者掉顶;上下的顺槽顶,底部和片帮大量靠近,无法让通风断面产生效果;支架的立柱下的缩量会快速增大,更严重的还会被压死。另外,顶板突然发生大范围冒落也会造成作业面的一些设备受到损坏;因为顶板悬空的范围比较大,突然出现冒落所产生的冲击气流会直接威胁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回采作业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全部支柱都要见顶见底,不能掺杂打在浮煤和浮矸上面。
2、要加强作业面的支护质量管理,尤其是要保证刚掺打上去的支柱和密柱质量,值班队干以及安瓦员都要对作业现场进行严格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每班都要加强支护质量管理,要对作业进行严格和规范的监督和检查,避免发生顶板台阶下沉或者出现缓慢下沉情况。在初次放顶时候,如果压碎了作业面顶板,压力比较大,可以在采面实施“见五回一”,也就是四五排的控顶,让放顶作业顺利完成。
3、如果顶板出现猛烈晃动,采面的作业要马上停止,要马上撤离采面到达安全的地方,等顶板稳定之后,值班队干人员和安瓦人员要先进去采面对顶板和支护进行全面了解,要保证没有危险了,才能让作业人员进去采面继续作业。
4、在回柱之前,安全退路要清理干净,让退路保持通畅,回柱工的上下两旁要采取回柱专用长柄单头回柱和钩取支柱作为护身支柱。
5、要按照先掺后回的顺序,新密集支柱和老密集支柱的间距要保持在五米以下。
6、回柱要由下向上进行作业,而且每个人进行回柱时,旁边都必须要有一个人来专门观察顶板。
7、在初次放顶时如果碰到坚硬顶板的作业面,操作起来有难度时,要先人为强迫放顶,让有些顶板先冒落下来,再慢慢让整个顶板都冒落下来。如果采空区采取人为强迫放顶整个垮落法进行处理,要另外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方法。
8、对“死柱”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长柄一头用力敲打“死柱”柱筒,要注意不能对三用阀进行敲打,如果支柱不能拿出来,首先要打好临时支柱,接着用卧底或者挑顶的办法进行回撤;回柱作业人员要密切观察作业区的环境情况,要严格遵循敲帮问顶制度。
另外,初次放顶作业要等到确定回采作业面采空区顶板冒落的高度达到一点五倍,采高区域大于百分之八十以上,通过煤矿进行验收合格后才算完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煤矿回采作业面的初次放顶的技术措施和质量管理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只有对顶板加强管理,才能让顶板事故减少,保证作业安全进行。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素质,在保证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工作管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回采作业面初次放顶时,要到现场跟班,了解作业进程,以及顶底板和支护的安全情况,要严格监督和检查作业情况,及时解决初放时碰到的各种问题。还要组织全矿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他们的技能,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明确责任,保证初次放顶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庆武,路银生,宋进中.采面初次回采期间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J].河北煤炭,2010,(04).
【关键词】 煤矿开采 井下开采 安全隐患 对策
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意识比较缺乏,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安全事故。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做好通风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检查的力度逐渐加强,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煤矿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1 煤矿井下通风的安全隐患以及原因
1.1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开采是最常见的内容,由于井下开采过程中通风系统建设不够完善,导致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瓦斯保障进而导致煤矿坍塌、井下空气不足导致矿工呼吸困难等,这些都将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死亡现象。因此煤矿井下工作成为当前煤矿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井下开采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的解决,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关键。
1.2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的原因
煤矿井下采矿过程中,通风安全管理对于井下的通风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煤矿井下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1)煤矿井下的通风安全基础本身比较薄弱。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通风安全基础薄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我国的煤矿资源比较丰富,在煤矿井下开采初期,各种技术以及设备能够满足开采所需,但是随着开采的范围逐渐扩大、开采的力度逐渐加强,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对技术以及设备的要求更高,但是当前我国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更新跟不上煤矿行业的发展,在井下开采过程中不能对各种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导致煤矿井下开采出现了通风安全问题。
(2)当前煤矿井下的开采加剧,增加了通风安全隐患。煤炭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找到了获得经济利益的途径,当前很多出现的煤矿井下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小煤矿井下在开采的过程中,没有许可证,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通风安全性很难保障。有的煤矿井下为了节约成本,开采的过程比较随意,通风安全系统的建设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通风安全事故。加上有的煤矿并没有获得井下安全生产的相关许可证件,对煤矿周围环境的监测力度不够,不能及时预测危险,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存在很大的通风安全隐患。
(3)煤矿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较低。煤矿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技术是影响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煤矿井下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缺乏进行专业的通风安全管理的人员,当前很多煤矿井下中进行通风安全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对各种通风安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一旦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则很容易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反而有可能会使得事故加剧。由于煤矿井下采矿通风安全管理涉及到多个行业,对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当前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的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不能满足通风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导致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频频出现通风安全事故。
2 加强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防范的策略
2.1 加强煤矿井下生产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
为了保障煤矿井下生产安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通风安全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强煤矿井下生产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生产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煤矿井下生产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不仅在管理者层面上,在一般的员工层面上也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工作中提高警惕,杜绝慵懒的情绪出现。其次,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章程和规范,便于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可以定期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得员工能够掌握更多的安全生产知识以及技术。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技术业务能力的培训,也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员工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生产。比如云南某矿山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小煤矿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随着当前社会报道的各种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该煤矿负责人开始着手加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通风安全管理,该煤矿负责人制定了从上至下的安全责任体系,由煤矿企业法人担任第一责任人,在生产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分别设定了相应的责任人,不同级别的责任人要定期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管,如果由于责任人疏忽,对安全隐患的控制防范不到位,最终引起安全问题,则要严厉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重则会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该制度建立以来,由于定期考核,使得煤矿的管理人员都积极加强了安全监管,责任意识明显有所加强。
2.2 加强对煤矿管理人员和采矿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提高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育,将一些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教学素材,在实际采矿过程中进行教育,可以获得更高的教育质量。在员工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推行人本管理理念,以员工为核心,加强员工的劳动安全以及健康的保护,要推行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员工在工作时能够具有饱满的精神。此外,要加强煤矿管理人员的能力的提升,加强管理人员对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和控制,涉及到很多专业以及学科,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通风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要加强管理。为了给煤矿井下生产营造良好的通风安全环境,必须要按照各种技术以及安全规范进行生产施工,并且要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对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增强员工之间的协调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控制制度,比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等。促进煤矿井下生产规范化发展。
2.3 完善煤矿生产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在煤矿井下生产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通风安全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应该要加强对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各种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相应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对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通风安全事故的应对体系进行完善,确保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在煤矿井下生产通风安全事故的防范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瓦斯评价,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事故的预测,在施工完成之后,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施工验收评价,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留下什么安全隐患。
3 结语
煤矿井下采矿生产过程中的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风安全管理是否到位对于煤矿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煤矿采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对此要积极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确保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苏杰.煤矿通风的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4(07).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煤矿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也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科学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以及各种现实的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矿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亟待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和不足,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预防煤矿安全事故以及确保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就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从多方面加强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的管理。
2.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观念落后
毫无疑问,行为决定后果,观念影响行为。尽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在我国煤矿行业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但是在煤矿行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煤矿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严重的重视生产,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的问题。也就是说,多数煤矿企业都在把精力放在如何扩大安全生产上,往往把安全问题抛在脑后。同时,当煤炭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人们经常是去追求责任人,而不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安全问题再次发生。
2.2对员工的安全技术培训问题
我国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煤矿实行的都是地下作业,这就意味着员工可能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这也对员工在面对安全事故时候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煤矿企业在平时就要注重对企业员工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多数煤矿企业的员工都没有受到过正式的安全技术培训。多数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不过是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另外,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往往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2.3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有待提高和完善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煤炭行业在开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在资源管理方面也过于混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是影响我国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其主要原因就是煤炭行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职能弱化,管理机构不健全。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煤炭企业的管理力度非常弱。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煤炭行业的生产,但是违章操作引起的煤矿安全事故仍然是经常发生。另外,一些煤矿企业的管理机构设置不是很合理,出现机构重叠现象,这就会出现责任,权利不明确以及员工工作效率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3.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分析
3.1加强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革新企业安全管理观念
要想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我们就要加强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革新企业安全管理观念。一般而言,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软实力,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安全最持久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同时,我们要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文化交流,并把国外先进的文化运用到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把企业员工塑造成安全员工,这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我国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2改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因此,无论是煤矿企业的领导还是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发展与前途,更是关系到煤矿企业职工生命安全的重要方面,这就决定煤矿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不能是形式,而是要把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对煤矿企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不仅要对员工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也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最终要的是要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员工在面临突况时候的应变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整体安全素质。
3.3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加大安全与技术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巨大动力。要实现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煤矿企业的安全与技术投入。例如,在设备投资方面,煤矿企业尽量采用安全性可靠,科技含量高的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在科研投资方面,煤矿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以及大中专院校等专家学者的作用,特别是围绕矿井突发动力的灾害机理等,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科研攻关,切实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理论水平,促进科学技术在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方面方面发挥作用。
4.结语
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企业安全管理观念落后,对员工安全技术培训方面还有待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以及加大对安全与技术的投入,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 [科]
【参考文献】
[1]宋晓燕.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分析[J].江苏煤炭.2004(02).
[2]白怀秀.浅谈煤矿安全生产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煤炭工程.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