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家校合作教育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教育研究

第1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环境教育;家校合作;儿童;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1;G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26-01

环境教育是一种从儿童到成人的终身教育,是一种长期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教育。幼儿园在选择环境教育内容时,融入科学启蒙、环境主题、亲子游戏、废物利用等多种教育元素,教育效果非常明显。而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实现家园互动,有效地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帮助家长强化环境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要通过各种环境主题日对家长进行宣传,帮助家长强化环境教育理念。比如,在3月12日植树节及爱鸟周,开展“同种一盆绿”“鸟类标本展”“我们眼中最美的自然风景”摄影展等活动;结合3月22日世界水日,开展“水――生命之源”的主题活动,进行有关“水”的宣传调查活动;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向家长发放一些宣传资料;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进行“我为环保出份力”的调查活动。以幼儿园为平台,帮助家长培养环境教育理念,目的是引导家长积极关注环境教育,更好地参与到环境教育的活动中来,共同对儿童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

二、吸引家长参与环境教育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句话指出家长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到环境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行动起来。

(1)通过亲子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在“亲近自然、放飞心情”大型室外亲子活动中,家长通过孩子的表现及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了解环境教育意义的同时,一种善待动植物的责任心也随之产生。在“人与动物大联欢”亲子讨论活动中,家长与幼儿认真讨论,对活动意义产生认同感,并且积极协作完成任务。通过活动,参与者认为这样的学习有价值,能够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善待大自然,爱护动物植物。

(2)通过小制作体验快乐教育。除了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外,还举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小制作活动”,作品在六一节展出。对此,家长和孩子的参与热情很高,制作的作品也很精美。比如,有的做环保烟灰缸,提醒爸爸少抽烟,不乱扔烟蒂,让爸爸参与到孩子的环保活动中。有的家长用鞋盒当底板,把广告纸圈成条状,剪成大小不等的蝴蝶,蝴蝶翅膀上的每一丝纹路都融入快乐的情愫。其实,让家长参与并不难。只要给家长参与的机会,让家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家庭教育资源就能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教育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

三、指导家长延伸环境教育内涵

要让家长了解环境教育的理念,并且积极地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之中,成为自主行为,带动大家都能合理利用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1)言传身教播种观念。环境大使吴小莉曾说过:“环保意识是一种教养,我们要从小就给孩子种植这种观念。我觉得种植一个观念就像种一棵树,有了这个观念,树才会发芽。所以,我要教育我的孩子把环保变成一种习惯,成为她教养的一部分,这样等她长大了才有机会做更多的事情,甚至去影响别人。”如果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觉悟,则儿童所受的环境教育将不仅是来自幼儿园,更多的是从父母那儿得到言传身教。在平时的生活中,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不用一次性垃圾袋及筷子、买菜用篮子,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对儿童良好的环保行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走进自然陶冶情操。综观中外环境教育,内容与形式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非常重视走进自然进行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园每年都会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组织一些野外集体活动,带领儿童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此时,教师稍加启发和引导,环境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不过,单靠幼儿园组织外出活动是不够的,还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自然。家长可带孩子感受蓝天、碧水、绿色、清净的环境,然后再到那些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地方去,鲜明的反差使孩子产生对环保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

(3)付诸行动,坚持不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既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要自觉抵制与环境保护行为相违背的事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儿童的环保意识。比如,看到公共场所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有的孩子会大胆地上前制止;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孩子主动提出用自行车接送,可以减少尾气污染;在公园发现有游客不爱护花草,会理直气壮地劝说,等等。

四、结束语

环境教育是一种从幼儿到成人的终身教育。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实现家园互动,是环境教育的重点之一。幼儿园与家长频繁互动,能增强家长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他们会主动把好的点子带到幼儿园,拓宽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设计的视野。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合力共同打造。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成效。

参考文献:

第2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和企业巨大需求,针对家庭服务特点,大力发展高职家政就业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家政管理专业近两年在高职家政创业教育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打开了学生成功就业和创业的新局面。

1 校企深度合作的订单培养

学校选择那些实力强、声誉好且合作五年以上的家政优秀企业,与之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签署订单培养协议。

1.1 校企共同研制、组织实施培养方案 学校依据企业的用工名额拟定招生计划。学生入学后,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1.2 校企共同招生招工 学生参加单独招生考试,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招生队伍,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缓解了企业用工难和学生生源紧缺问题。

1.3 共同制定教学文件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分层次、校岗交替,根据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编制课程标准,确定校企双方师资队伍构成及聘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标准以及相应实施方案。共同完成各种制度建设。

1.4 共建实习管理平台 完善传统的家政技能实训室、共建满足在线家政电子商务实战教学需要的现代化实训室、校办家政企业,共同优化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学生实习心理疏导”、“学生创业咨询”工作室,适时发现和调整实习中的问题。严格执行校企双方“师资培训”制度,提高双方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打造了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总之,这种方式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克服了学校培养人才针对性不强的局面,激发了企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 “前校后企、校岗直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1 含义 校内的家政实训基地和各种教学资源形成“前校”,承担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在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精选百强企业和校办企业石家庄尼特家政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作为工学结合教育的“后企”,完成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轮岗训练。

采取2+1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在企业的岗位实习反复交替进行,螺旋式递进,完成学生就业创业基本技能准备。最后一年,在家政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或自主创业,完成就业创业技能的演练。

2.2 教学体系 学徒式教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要求的高度统一。通过理论与实习的反复交替式训练,创造了接触社会、调整自己的机会,学生逐步由一个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见表1)。

表1  家政管理专业学徒式教学体系

2.3 以学生为本的“通识+模块”的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依据人才培养定位,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了“通识+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课程为第一学期-第四学期第1学段的所有课程,培养全体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部分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块课程为第四学期第1学段模块课程理论部分到第六学期的全部课程,分家政企业运营管理、家政服务信息化平台维护与管理、管家三个方向,可在协议允许范围内自选一个模块学习,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4 逐层递进的实践体系 创业企业观摩、家庭服务、家政企业日常管理、模块课程顶岗实习以及顶岗毕业实习的五段式的创业实践体系,由基础(初级)、中级、高级到就业创业层层递进。在本企业内聘任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优秀员工为师傅,学生为徒弟即企业的准员工,在师傅的密切指导下完成实习。

实习和毕业答辩实施多元化评价,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用户、行业专家、学习小组或者学习者本人共同进行。

3 融合式教育

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成果,表现如下。①贯穿于每个学期。创业教育的融入课程、创业知识、创业企业观摩、创业理论与实践等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始终。第一学期的思政课程上直接传授创业知识;家政专业导论及KAB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中,加入学习企业创业优秀案例分析、政策解读、家政创业教育讲座等内容,让学生们带着创业的心开始他们的大学学习;在第二至六学期完成创业课程、三项学徒项目和一项就业创业模块课程,最后学生完全以一种社会职业人的姿态去面对工作。②融入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均设有一项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某一创业机会的识别甚至是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学习项目。使就业创业以专业为依托,专业与岗位对接。③融入第二课堂。举办了家政创业计划大赛,以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引起一家明星家政企业的扶持;家政网络服务中心平台或网店运营管理的无偿服务;成立线上线下“午餐快递”创业小组;依托校办企业,学生运营的创业项目成立早教部和老年陪护部。

第3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2、现实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本课题应该说是学校家校沟通多年来持续研究的课题,国内外间也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成果,但我校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是根据我校的特点,目的是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平等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在其子女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有利于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5)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

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的构建,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本课题实施将为其他兄弟实验学校“家庭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学习,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为今后继续开展教育科研进行人才准备。

2、探索城市普通小学开展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和策略。

3、通过研究,促进家校合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找到一些高层次合作的方式方法。

4、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来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风”,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因此我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2、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有哪几种;

3、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4、每一个家庭出发,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指导探索。

五、课题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促进和强化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使家庭教育支持学校教育;使学校教师及各级教育者帮助家长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围绕本课题重点开展下列研究:

(1)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探索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方式

(3)探究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4)关注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准备阶段,发放家长问卷形式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认识等情况,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实验研究法:在实施阶段,通过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比较法等进行实验的探索与研究,以实现实验的研究目标。

(3)经验总结法:在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子,充分展现实验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1、任务分工:

组长:

成员:

具体分工情况:

x:组织理论学习;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x:负责拟定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归类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x: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x:负责拟定课题申请表;负责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及课题实施方案。

x:子课题研究——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类别。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x:子课题研究——探究新型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其他老师:子课题研究——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家校合作的方式。

x:负责收集与积累研究资料;做好活动记录和材料归档工作。

x:负责录像工作。

2、研究步骤:

(1)准备和策划阶段(2017年6月-8月):组织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进行调研、策划、分析、筛选和梳理相关理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6月):①理论研究;②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③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3)全面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②分析、总结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③课题验收、实验推广。主要以论文、个案、结题报告等为本阶段的成果形式。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表现形式: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家校合作案例分析,以案例集形式呈现实验成果

(3)总结阶段:结题报告、论文或个案集等形式呈现实验的成果。

九、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学校已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及社会评价情况:

“十五”期间,我校有三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十一五”期间,我校有两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1人被评为岱岳区“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课题主持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指导,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第4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三联多动”;家校合作;留守儿童;西北地区;对策研究

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而这种默契的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长和教师以及社会的积极配合和互助协调。西北地区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制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家校合作存在许多弊端。因此对当前西部地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理性解读至关重要。

1家长与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双方都要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自身的权力与义务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因而教师要善于与不同职业、身份、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的家长沟通,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共同提高认识,共同教育学生。家长也要更加主动地与教师联系沟通,熟知孩子在校的情况,关注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深化家校合作,难点是需要家长观念的转变,树立注重子女特色发展的人才观、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支持子女的个性发展的民主教育观等。

2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校合作,长期坚持

对于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教师应制定计划,将家校合作普及全班学生,推进家校合作的实施效果。教师与家长也应提高合作技能,进而提高合作效率。虽然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身心状况,他们无论在沟通、理解、社交和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由于家庭对孩子的希望不同、要求不同,教育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我们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家长,以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去引导家长,而不能居高临下。

3家校合作双方主体必须对家校合作的每一次活动要做充分准备,做到胸有成竹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合作内容绝大部分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状况,对于学生的品德、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其他需求等涉及较少。但仅有学业成绩而缺乏能力的人在当今社会是立不住脚的。因此家长来学校除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性格发展和生活状况,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为此,学校有关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应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接触、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家长来学校,教师才能较准确地叙述学生的表现,使家长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

4定期合作与不定期合作相结合,提高实效性

学校应定期,如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召开家长会,或家访,及时了解、汇报学生的情况,确定教育方法,掌握教育效果。当然,还要结合不定期的合作,使近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每次家长会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避免单纯谈孩子的成绩而导致一些家长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要改变以往“教师报告会”的模式,不仅要通过教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也要让家长咨询、讨论、建议,以成为真正的“交流式的家长会”。家访时要注意全面反映与了解学生的情况,不可以将家访变相为“告状”,避免产生负面的教育效果。

5合作主体要相互信任,细心沟通

学校应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向家长明确;家长也应该把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育人方法等向学校表明。然后,家长和学校两方面进行谋和、协商,力求在上述各方面达到一致,从而避免作用到学生身上的‘扭力’,使家校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师要以一种诚心诚意的态度主动地去尊重所有的学生家长,这是教师与家长能够密切配合的基础。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家长,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缺点时,不能只做简单的汇报,或作出“法官”式的“判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本着对教育事业负责的精神,真心诚意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让每个家长都能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

经过两年的时间和研究,学校和家长育人目标一致,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沟通中解决。展望未来的教育形势,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走向多元,政府权力走向有限,学校的发展从主观封闭走向民主开放。只有构建民主开放的家校合作机制,才能获得家长、社区的关心与支持,才能实现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共同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2] 8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0期

第5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B39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可行性

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影响并不因为子女跨入大学而停止。家庭是大学生现有心理状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大学家校合作能为分析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心理问题提供良好平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行家校合作是可行的。

(一)国内外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借鉴

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别是近30年来,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其所面对的对象包括学生、全体教师、家长、学校行政领导、社会教育工作者等其他相关人员[1]。以美国为例,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主要有个体干预、环境干预和整体干预几种类型[2]。操作模式上有“邀请模式”、“综合模式”以及“顾问教师计划”[3]。具体实施内容如大学新生入学前让家长与学生均接受心理辅导,为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作好心理准备;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中会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如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教师或家长间的咨询会诊、心理干预与援助、项目评估、学术研究等。同时,通过为家长提供咨询、培训、保健等服务提高家长的心理功能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相对而言,国内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但很有启发意义。如李国强[4]和刘海华[5]在这方面的探讨等。已有这些研究和实践为我们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家长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参与子女教育活动的意识和动机逐渐增强

当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生大部分都将是家庭独生子女,相对多子女家庭而言,他们的家庭为其成长与发展投入了(或更愿意投入)较高的成本,学生个体受到更多的家庭关注或期望。同时,随着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学生家长对于教育的义务和教育的权利的认识逐渐深入,这将促进其参与子女教育活动的意识与动机的逐渐增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铺垫。

(三)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实现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沟通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新兴的便利的条件。如手机、网络的普及、可视电话的应用等极大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途径。就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言,目前已有研究者进行家校互动支持平台方面的应用系统的尝试研究[6]。随着科技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学校和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投入,基于网络等现代科技的家校合作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家校合作最有优势的途径之一。

二、我国现有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观念有误区

高校方面往往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将家庭纳入其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家校合作没有必要,因为家长的管束将导致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功能的退化;部分高校认为家长不懂高等教育工作,也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合作基础;还有部分观点认为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和各自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甚至错误的观念,使得合作难以协调。

同时,许多大学生家庭认为学校是专门的育人之地,没意识到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有的父母则认为子女进大学是优秀和有能力的体现,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家庭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文化和能力参与大学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内容和途径狭窄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与学校或老师对家长的“希望”,以及学生出现心理情感危机时紧急干预或遣返休学等。对提升学生整体心理素养、促进心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方面很少涉及家校合作。就家校合作途径而言,电话和短信是目前主要的联系方式。同时书信联系仍然扮演一定的沟通角色。合作渠道的单一性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内容与深度。

(三)合作层次较低,缺乏互动

在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学校与家庭并非对等和完全信任的合作关系,学校常把家长看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手或对象,倾向于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思想,往往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校和教师掌握主动权,家长较被动消极,表达和参与的机会很少,来自家庭的许多有益信息无法得到发现和利用,这一现状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功效。

(四)机制、人员、物资方面缺乏保障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中心,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这一领域缺乏明确的分工和统一的管理规划,或没有明确职能部门来主持,工作往往显得零散或者被推诿,如若出现问题,则出现无章可循的状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往往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工作量的大额增加,或者出现教师人员的紧缺。此外,资金会约束着学校对家校合作沟通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如网络、交通、住宿、电话等费用缺乏保障直接影响工作开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开展策略

(一)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正确观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样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互助合作。不应把学校的作用单方面夸大,忽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和特有的优势。家庭(或在学校的引导下)可以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维护者和积极促进者,是一股与校方合作的积极力量。学校和家庭应遵循民主平等原则进行深入合作。当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误解、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懂方法技巧,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子女心理时,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指导或培训服务信息。

(二)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保障

高校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设立家校合作的职能部门,或明确该领域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相应的工作管理条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宣教工作,同时建立一支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此外,高校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部门的设立要求进行专款专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获得必要的物质保障。

(三)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开展家校双向沟通

1、继续深化利用书信、通知、家访、“校访”、家长会、电话等传统联系方式。学校可定期通过书信或简报通讯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子女在高校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免费发放家长手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给家庭提供心理教育的建议性措施;设立“家长日”邀请家长走进校门正确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鼓励家长提供建议;对特殊家庭可以进行家访;利用入学、寒暑假、毕业前夕等时机开学生家长会,内容涉及家庭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状况的认识与基本处理。

2、开发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群、网络视频等进行交互作用,借由影音、图像、文字等远程资料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网络家校合作对于一般家庭适当接受培训学习完全可以实现。部分贫困农村地区若为客观条件所制约,当前在途径选择上可适当协调,长远来看是完全可行的。

3、社会中介力量的开发与利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的艾普斯坦(Epstein)将家校合作的含义扩展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7]。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如通过高校与社区的关于大学生的信息联系,借由社区力量开展大学生子女家庭的亲子辅导等。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康教育,2003,(06).

[2]肖婵.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J].教育科学,2005,(02).

[3]佟月华.美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新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2004,(06).

[4]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与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5]刘海华,丁绍宏.家校合作模式下贫困大学生的诚信培养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第6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合作教育

一、引言

随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学者研究发现青少年在逐渐适应进入社会的过程中,青少年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是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同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成长的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两者应该相互加强合作,推动家校合作教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如何才能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将首先介绍当前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谈谈新时期家校合作应该采用怎样的教育模式。

二、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涉,家庭不参与学校教育,学校也不会参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上世纪建国初期,学校担负着培养青少年的所有责任,家庭并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成为一个封闭的培养系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青少年各方面的培养学校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并不是唯一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从六十年代开始,学校逐渐注重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合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从此拉开序幕,全国各地的学校也相继加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中,人们大都认为学校是整个教育的主导者,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的进行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应该给与学校教育指导和帮助。这些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结合采取多了多种合作模式,如家长会、家访等,但是在家校合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现阶段的家校合作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家校交流方式单一,交流的次数比较少,很多学校只有在学期期末或者其中召开一次家长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这就很难形成真正的合作。单一的家长会的召开还没有引起一些老师的重视,家长会上一般都是老师在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没有家长发言的时间,更谈不上相互交流。有些交流只是某在些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会请家长到学校交流,但教师一般都是对学生进行批评,责备家长教育不好,而不会跟家长沟通找出学生的问题,最终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

家校合作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政府部门、家长、学校对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政府都在注重经济的发展,教育为先的理念在很多政府部门并不存在,认为教育只是小事,经济发展才是当前主要工作。政府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导致了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不足。有些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准随便出入学校,家长更不允许随便进入学校,家长跟老师和学生都缺少交流。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详细了解,同时应该对学校的政策和计划详细了解,多与学习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合作。但是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孩子交给学校之后,认为一切都属于学校来教育和管理,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三、新时期家校合作教育的模式

家校合作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新时期家长与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克服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家长与学校应该改变对家校合作教育的认识,改变以往的观念。家长和学校都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然后家长和学校要积极拓展交流模式,不能依靠单一的家长会进行交流,学校要想办法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完善奖励机制促使老师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合作,学校还应该想办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如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庭研究会、为家长提供和学校教育同步的教育书籍等。再次,学校要保证和家长交流的持续性,多采取一些措施保证家长跟学校能够时刻保持沟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要畅通与家长交流的主渠道,学校可以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积极开展家访、校访等,家长也要积极向学校反应学生在家庭的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四、结语

家校教育合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新时期家长与学校应该加强合作,解决以往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家长与学校都要改变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拓宽相互交流的模式,学校要畅通与家长交流的渠道,不能让家校合作局限于形式,要落实到实际中,保证小孩子的在学校与家庭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叶爱国.现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18).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第7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美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51-02

一、引言

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逐步认同。[1]很多学生也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欲望,但从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大部分都是封闭进行的,很多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有些也只是邀请部分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到高校进行讲座,缺少系统化的校企合作的运转机制,缺少与市场和企业的互动机制,因此创业教育效果较差。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复杂性很强的学科或领域。库拉可指出,创业是变革和创造的动态过程;创业需要对待创造与实施创新点子的精力和热情,还需要组建有效工作团队的能力、获得企业所需资源的能力,以及识别机会、设计切实可行的商务计划的能力等。[2]这些能力的培养只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实现,必须与市场相结合,而企业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单元。

二、美国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创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从美国创业教育经验来看,不论是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还是辐射模式,创业教育的发展都是在高校与市场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对市场机会捕捉,对项目风险评估和判断,科研成果的应用性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同时学校拥有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才,丰富的科研成果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这些都具有极强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使得大学与企业的结合成为必然。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校企合作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是重要内容,是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师资建设、成立产学组织、资金支持和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1.师资队伍。由企业家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师在美国高校非常普遍。很多普遍开展并且反应良好的课程如“小型企业管理”、“商务计划写作”、“家族企业管理”等适合由企业家上。英特尔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安吉斯·格瑞伍从1991年开始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每年秋季开1~2门课。他们的讲课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3]在美国,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对创业教育的参与不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全方位的,他们往往既是课程教师,也是创业计划大赛等学生活动和创业活动的导师。百森商学院、贝勒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州大学等创业教育开展成功的学校创业中心都设有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要由企业家、校友、创业家、风险投资家组成。另外很多学校还成立了创业者联盟,例如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名人堂”、康奈尔大学的“创业者联盟”等,形成创业教育校外网络,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信息、资源、评估方面的支持。[3]

2.企业界是创业教育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很多校级创业中心都是在企业的资助下建立的。例如2003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阿瑟·罗克创业中心”是在阿瑟·罗克的2500万美元捐赠下成立的。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创业中心由迈克尔·马丁捐赠成立。亚利桑那大学创业教育项目得到了卡尔·艾勒的经费支持。目前,“美国所有创业中心的平均捐赠规模达389万美元,其中,排名靠前的创业中心平均捐赠高达1300万美元。”[4]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通过捐赠席位的设立获得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捐赠席位是一种特殊的专业职位,往往由既有高深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全职教授担任,是衡量一所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推动创业教育项目的核心力量。企业或私人捐赠是捐赠席位资金的主要来源。

3.联合成立产学合作组织在美国,诸多产学合作中心、工程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MIT1985年建立生物技术与工艺工程中心,吸引全美60个生物技术企业参加,1994年美国著名生物企业AMGE投资3000万美元与MIT建立长达十年的基础性研究合作项目。”[5]。20世纪90年代Hearst,Philips、Packard Equipment等知名企业与MIT媒介实验室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推动下,截止2001年美国美已在高校成立55个产学合作研究中心,并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依据企业实践要求开展课题研究。企业资助相关研究项目的初衷是弥补企业研究资源的不足,通过联合攻关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但研究组织和项目在客观上也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孵化新创公司和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可以获得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基础研究项目,也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对于学生和教师,通过合作深入了解了该如何根据市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同时收获了创业的动力和热情。

4.创业实践活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外延拓展项目也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例如“康奈尔大学为对中小企业感兴趣的同学提供暑期实习项目,这些小型高科技公司雇佣人数必须少于100人,并且建立年限不得超过10年。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小型餐馆管理、数据库设计、软件评估、市场营销、传媒、办公室组织、清算账目、实验援助、法律等,时间大约10周”[6]。另外,创业竞赛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美国,创业计划大赛大多由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竞赛重视市场导向、经济效益和创业执行力。

三、启示

1.构建共赢的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高校与企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高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水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取决于高校与基地单位双方的共同需要和利益驱动,因此须要寻找校企发展目标的共同点,构建双赢的工作机制。对于高校来讲,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有利于高校弥补创业教育资金的不足;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从美国经验来看,由于任何大型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到发展中的中小型创业企业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业精神;有助于形成创业文化;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有利于企业获得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广义地讲,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7],因此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鼓励学生创业,也在于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接受创业教育不意味着一定马上创业。以美国开展创业教育最为成功的百森商学院为例,“毕业于1985-2003年的校友,35%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学生40%创办企业,入选百森创业计划大赛决赛的学生62%创办自己的企业”[8],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接受创业教育的毕业生并没有选择创业。而这些具有较强创业素质的人才是企业重点招聘的对象。以康奈尔大学为例,来自金融机构和大型咨询公司的招募人员专门为本科生创业俱乐部的学生召开招募会议。[6]另外,与企业相比,高校有先进的实验室、科研设备、高水平师资,思维活跃的学生,发展科学是大学的基本职能,科研合作可以促进既符合市场导向的高新技术的产生。企业参与创业教育方式有:①资助创业教育发展基金和创业中心建设;②担任创业教师和创业导师,与高校联合制定创业教育规划;③资助相关专业创业项目;④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机会。高校参与的方式有:①为相关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家、创业人士提供系统创业教育课程。从我国现实来看,接受系统创业教育的创业成功人士凤毛麟角,他们有接受培训的需求;②为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③具有较强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毕业生。

2.师资力量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好,主要问题在师资,传统的理论专家,教师主要是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有效的创业教育三个特征:一是作为创业者的教学人员,二是与现实高度相关的课程内容,三十体验式的教学方法。”[6]从这一点来看,创业教育中很多课程由企业家、创业家担任老师最为合适。企业家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创业理论的理解;企业家的创业理念、创业感悟比专业教师更深刻,对学生创业理想、创业精神的影响更大。

3.创业实践活动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重要形式。“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和学徒计划,重点关注素质和技能的提高”[9]。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管理流程、服务理念,这些只能通过实践获得。因此联合企业的财力资源与高校的科研资源、人力资源建立专项创业教育平台,外延拓展活动,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企业独特地网络和平台,教师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学生活跃的思想、创新的思维的融合,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有助于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例如联通集团与共青团山东省委合作,联合山东相关高校创办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项目围绕通信产品服务开展创业合作,例如“手机应用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等,取得了不错了经济效益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

[2]Kuratko DF,Hodgetts R M.Entrepreneurship:Theory,Process,Practice[M].Mason,OH:South-Western Publishers,2004:30.

[3]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2):41.

[4]Finkle T A,Kuratko D F.An Examin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 Na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6,44(2):184-206.

[5]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

[6]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58:202.

[7]雷家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8]Babson College.2008 Babson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s[Z].

http://babson.edu/ESHIP/outreach-events/bplancompetitions.cfm.

[9]Gorman G et al.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Ten Year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7,15(3):56-77.

第8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村 家校合作 以校为本 实践与思考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家校:即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家庭本身具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职能和责任,学生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对象,构成了家庭与学校相关联的客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链。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家庭与学校合作”,是一种家庭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循环活动;是现代家校合作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一般有两种形式:即“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从现实意义上讲:家校合作可化解家庭教育低效的难题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可促进家庭教育创新发展;可改变“5+2≤0”的现象;可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5+2≥7效应)。“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从所处教育机构(学校)和角色(教师)出发,以学校为本位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毋庸置疑,也是顺其自然;从运作模型到流程环节直至反馈调控都符合学校管理的目标指向。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家校合作的形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家校合作的过程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家长及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家庭和学校为实现儿童全面发展,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沟通协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活动;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更好的实现社会化。

二、“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家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现代中小学生的教育很多是学校无法实现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配合。特别是家庭教育,很多行为习惯需要在家养成,家长的责任是至关重大的,家校合作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由于农村家庭居住边远分散,家长外出务工的多,经济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比较适合于“以校为本”的研究与实践。以内官营中学的家校合作实践活动为例,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合作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区农村全面推广“家校合作”教育活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我校“家校合作”开办比较早,但比较正规的家校合作活动是从2009年开始的,主要是“以校为本”展开活动至今已延续四年,从初步探索实践到实践过程中完善,现已形成良性循环,使本校“家校合作”教育已形成规模,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家长提高认识,形成家校育人目标的统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可见,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很好合作才能获得成功。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习任务的繁重,升学、就业压力的增大,再加上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都对学生形成了挑战,要协助他们很好的应对这一挑战,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家校合作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

(1)举办家长学校,有机培训家长,形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我校举办“家长学校”,一是注重了家长的有机培训。开展各种类型的大小型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促进家长提高认识,关心教育、参与教育,增强教育子女的信心和能力;挖掘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家长学校的开办,拓宽活动资金的筹措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情况,例如,开学初的家长会,学校首先给家长介绍学校本学期的收费情况、学校的工作计划、教育教学任务以及教育管理措施等。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主要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在校的各种表现以及发展的潜能,存在的问题,家长在后期还应做些什么?怎么做等。另外,由于农村多数家长外出务工,学校除了定期召开大型家长会外,还选择家长农闲的时候,或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时候,针对重点年级的家长进行分层次培训。

我校设立有容纳3000多人的培训场地和容纳150多人的培训室,有领导和专业教师具体参与负责,并邀请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就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转变及家庭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机培训。使家长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活家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教育家长了解中学阶段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了解孩子在这一阶段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样的帮助和引导;明确学校的主要任务;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形成家校联教目标的统一性。通过培训,使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认识上达成了共识,促进了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既避免了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又建立了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同时,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和协助。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学校根据目前很多父母过多的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身体强健、文化成绩等;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思进取等家庭教育误区,利用“家长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由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主讲的《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养成》、《怎样做新世纪父母》、《创建学习型家庭》、《怎样引导孩子的学习》、《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必须天天向上》、《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隔代孩子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与新课程同行,与孩子共成长》等专题讲座,并且进行问卷调查、反馈信息,邀请家长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制定制度,使家庭教育逐步走向规范

我校每学年初,对新生都要进行家庭情况摸底,制定适合本校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如《内官营中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内官营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内官营中学家长学校教育指导纲要》、《内官营中学学生管理条例》、《好家长、优秀学员表彰条例》、《家长意见书》、《告家长书》等,让家长明确其指导思想、主要工作及工作目标;并印发有关的章程、制度、规范等,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使家长学校的举办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遵循三大原则,体现家校育人新特色

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三大特点:一是“导”而不“框”,给家长指明培养教育的方向,给他们更大的思考、实践、体会的空间;二是抢抓契机,正确引导,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和谐交流;三是搭建平台,创立特色,使家长学校工作常抓常新。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现已形成了“以公民道德实践为切入点,以重塑自我为起始点,以孩子健全人格为出发点,以孩子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师生家校“四位一体”的教育搭建了平台,体现了家校合作的新特色。

2.建立健全家委会,形成完整有效的家校联教机构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教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紧密联系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我校大型的家长会一般规定为每学期两次,开学初和期中考试后,家长委员会的建立一般在每学年的起始年级开学初的家长大会上产生,毕业年级的家长委员由起始年级的家长补充,形成循环制。构建模式:“学校家长委员会总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分会”三级机制,班级家长委员会是开展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会分级选举,首先将各级有责任心、素质比较高、名望比较好、有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热心、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乐于义务承担学校和家长委托的工作的家长选上来,再考虑家长委员会的分布尽量体现农村家庭的分布,便于家长委员会与家长的联系,使家庭与学校间的信息沟通畅达。家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校教育管理;充当学校的参谋;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其次,给家长委员会自行组织的权利,鼓励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校扩大对家长的开放范围,允许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的各个方面,使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层次由知情层次向决策层次逐渐提升。另外,利用家长委员对素质比较低,尤其是隔代家长、单亲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给予指导,负责把教师传授的科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传递给每个家长,相应的起到为教师减压的作用。

3.以活动为主体,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发展

(1)开展各类家长会,消纳存在的具体问题

家长会是家长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互动的好机会。家长会有校级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我校除了校级家长会外,根据班情、学情,不失时机的召开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如有“会诊式、交流式、咨询式、展览式、辅导式、快餐式”等。例如“会诊式家长会”,班主任归纳好各种不同的“病例”,将不同类型的家长召集在一起,提供给家长思考,分析问题及形成原因,商讨教育失误及改进措施,寻求最佳教育方案。在会上各任课教师以平等的地位,本着双方友好、坦诚的态度,就孩子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共司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的家长会在各班最少每学期都要开两次。特别是针对班级部分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唤醒家长的德育意识,尽量让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同步发展。

(2)开办“学校开放日”,提倡家长参与课堂研究

让家长参与教育就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不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我校面向家长举办“教学开放日”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每周星期三为定期教学开放日,另外根据家长的方便而定,但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学校都有专人接待,参观学校的环境,在自己孩子的课上陪孩子一起听课,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等。让家长进课堂听课,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既可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又可提高指导孩子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既可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建议。

(3)建立学生基本情况信息库,开展有效家访

我校鼓励教师家访,逐步将家访制度化,并列人家校合作教育专项考核。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我校教师根据所教年级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建立了信息库,如学生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及生活水平,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理想愿望等。需要对某个学生进行家访时,首先根据信息库已存的信息和目前的表现制定出详实的家访计划,确定明确的家访目的与内容,再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家访。因为农村家庭居住分散,家访比较耗时,而且有很多家长外出务工,监护人又比较忙,所以选择比较合适的家访时机是家访能否成功的基础。我校坚持做好班主任、任课教师上门家访工作,特别是对家境贫困、学习困难、行为习惯偏差、身体智力有残疾、单亲、离异等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家访和帮助,使家访由针对解决学生问题型向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型转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每个教师平均每学期有效家访次数在五次以上。

(4)开通亲情热线,利用电访优势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改善与普及,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我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开通亲情热线。最直接,最显实效的是亲情热线。由于农村家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隔代抚养子女问题的突出,家庭教育的空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等,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现代信息的通畅,给各类家长的联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保证了家校合作的有效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校家校合作还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必然会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有少数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家长介入校内事务是在挑毛病,形成对家校合作意义的抵触和狭隘认识。有少数家长与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错位,有些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关系不大。在时间上家校合作活动和学校工作往往发生冲突,合作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合作方法简单等。对于现存的问题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教育发展的趋势,合作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启迪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偏差;通过实践、认识、重整,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和认识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建构。

第9篇: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合作意识;沟通渠道

G459

一、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首先要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1.统一思想。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长心灵的寄托,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之光; 同时孩子在学校中,是学校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骄傲的资本。我们正因为孩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密切了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深入密切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尊重理解。家长与学校,特别是家长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家长要理解教师,教师的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教师要关注 50 个左右的孩子,难免有疏漏错误;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等。同时老师更应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切,重视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学生产生问题的责任,渴望家长的密切配合。

3.明确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教育的力量,以及家庭教育影响的深远,不能把教育的责任一味的推卸给学校,要配合学校的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应积极地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在制度上和财力上予以保障,使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的权利切实落实,使家校合作有效开展。

二、拓宽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

家校沟通的渠道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传统渠道,也有校讯通、微博、微信等新时代的交流渠道。我们要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拓宽家校沟通的路径。

1.创新传统家校沟通的渠道。我们不仅开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活动,还赋予班级权利,可以创新这些渠道的活动形式。如家长会: 有“头脑风暴”交流会,以主题讨论形式,沟通解决孩子的问题; 成长展示会,将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汇报给家长听,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才艺展示会,以展示孩子、家长特长为主要内容,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经验交流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做经验交流; 亲子交流会,为亲子间交流感情、增进理解创设条件。

2.运用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家校合作沟通的渠道,如电话、校讯通、微博、微信等的联系,各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各种新的沟通形式。如微信,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互发微信,增进了解; 也可以在微信上展示孩子在学校、家里出彩的一面,给孩子点赞,让孩子的优点不断的扩大; 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核心作用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桥梁,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家长委员会,下一层次总体上服从上一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但也赋予各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不同的权利。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来源成立片区家长委员会,如三桥片区家长委员会,处理这一片区共性的问题。家长委员会设主任委员 1名、副主任委员 2 名、常务委员若干名,根据各层次实际情况确定人数。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热情支持学校工作,并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

2.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并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 积极向家长宣传解释学校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发挥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与学校紧密协作,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

四、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

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而这个主导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能力。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把家校合作的内容作为安洲中学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在新教师职前培训中增加家校合作的内容,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