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

第1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生的特点

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普遍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流、电压都分不清,对专业课的学习感觉很头疼,学不会,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对学习就缺乏了主动性与独立性。老师上课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要慢、要细、要深入浅出、要简单易懂。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专业开设的课程过多,每学期一般开设4门专业课,每周约15――16课时,有些专业课一周就只有3课时,学时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期结束时能上完课本内容,教师往往就顾不了讲解的深度与速度,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学精。此外,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压缩,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没有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3、实践教学未能反应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

一些学校墨守传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只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实习内容,没有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实际,针对岗位群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导致培养的电子技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4、师资来源相对单一,缺乏实践经验

近年来,中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补充的师资主要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技能训练,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在教学中,只能采用知识授受的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就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二、开发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1、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一线的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人员;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人员;即主要面向电子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技术、家用电器产品生产与维修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技术三个职业岗位群。涵盖的职业工种主要有: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等。

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严格按照“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进行,突出了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束缚,使专业的业务范围既具有岗位的定向性,又有适度的适应性。同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并以整合的观念设计综合课程,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搭建三个平台即基础平台、专门化平台与提高拓展平台。

(1)基础平台。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后续专业发展服务的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公共平台,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宽基础专业课程所组成。

(2)专门化平台。依据广泛的市场调研,提供三个专门化方向,学生限选其中某一方向的课程学习。各专门化方向限选课程的开发,源自对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开发“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

(3)提高拓展平台。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更好适应职业变化的发展性平台,由人文类与专业类任选课程所组成。

3、调整与整合课程内容

改革原有学科型课程内容的“难、繁、旧、偏”的状况。德育课程与文化课程在内容上适当增删,遵循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把握其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的功能定位。专业课程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注重技能训练与职业实践,强化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发模块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电工技术项目教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训练》等内容;开发的《电子技术项目教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子测量仪器》、《电子线路》和《电子技能训练》等内容;开发的《家用电器维修项目教程》和《彩电维修项目教程》通过家电生产企业维修中心的维修任务单来引领课程内容,采用家电行业协会与维修企业的技术资料,展现最新的维修技术,并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联系。

三、研究成果

1、项目教材的研发

首先制定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完成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了五本项目教材的编写任务,制订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在编写过程中,先后与熊猫集团、南京市交家电行业协会等专家、同行进行了研讨与交流,这些专家对项目教材的编写开发、项目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论文的撰写

在研究过程中,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要求参与课题研究、课改试验的成员及时撰写论文。在课题研究期间,论文《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让学生接受项目化学习》、《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构建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电子技术项目教程”实施中的过程评价》、《“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等30余篇分别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项。

3、优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电子技术教学更趋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教学中所涉及的难以实现或表达的事情、现象、过程再出现于课堂教学中,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就如《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的《转业扇》一节,运用课件,可以让学生对转业扇的结构一目了然,对转业扇的常见类型有了相当的认知,对最新型的转业扇也能有一定的了解。转业扇颜色多样,类型多种,功能多多,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比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课堂有效利用时间也将大大延长,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项目教学的评价

项目教学突显的是“做、学”合一的学习方式,培养的是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项目教学的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素养的提升,技能水平的发展,知识的自主形成等。项目教学的学习评价较常规教学而言,评价内容发生了变化,评价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根据评价的形式对形成性(过程)评价、阶段性(对一个项目)评价和终结性(鉴定性)评价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根据评价主体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三种评价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根据学生的活动过程对自主性、研究性评价、思想(心智机能形成)评价、团队合作评价、素养形成评价、创新与发明评价、产品与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普遍提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们也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当然,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总之,作为电子专业老师,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J].商,2012.

第2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崔阳(1979-),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与实训中心,讲师;吕婧(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与实训中心,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DB1211024)、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项目(项目编号:C201200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65-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改革项目。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于2011年也将卓越计划作为我省高教改革的重大项目。

作为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获批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之一。我校自启动卓越计划工作以来,先后有软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专业先后获批为国家级和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电子技术基础”作为工科电类专业量大面广的技术基础课程,是直接为各专业服务的核心课程,为贯彻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我校电工电子中心电子技术教研组继承传统的教学改革基础上,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核心,而“电子技术基础”作为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重点就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很深的理论,而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各自专业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创新能力基础。

二、卓越计划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综合性的案例和结合实际项目的教学不多。工程师肩负着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使命,他们不仅要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能将设想和概念转化为现实,形成工程实践能力。所以,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相联系就非常重要。在注重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实际工程案例和任课老师的一些科研项目,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入理论教学内容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师生交流,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解555定时器及其应用这一章内容,笔者引入了警车音响电路的教学内容。555警车音响MULTISIM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两级555均接成多谐振荡电路,第一级555电路的电容C2上产生幅度由高到低周期性变化的锯齿波,经运放缓冲后驱动后级555,输出频率周期性变化的高频矩形波,输出端如果接上扬声器,会发出类似警车的“纠—纠—”声,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

2.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而实践环节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2]因此,大力推进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是本轮教学改革的重点。

(1)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老师讲一步学生做一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实验课进行的过程中只是起引导作用,把实验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占据学习的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挥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与动手操作实验相结合,做到虚实结合、虚实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实际实验,又解决了实验学时短与实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促进了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13年,笔者成功申报了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特色项目《电工电子自主学习式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该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对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对于实验教学内容,配合理论教学的改革,笔者自主研制了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如图3所示。自制实验设备的成功研制有效解决了实验室设备破损严重、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保证。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笔者将理论课堂上引入的部分工程案例项目作为附加题加入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开发了许多自主性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具体实验教学操作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比如对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只规定实验数目,不规定实验内容——即实施灵活的菜单化的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实验效果。

(3)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建设。作为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利条件,努力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和资金保障。利用中心的学生创新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为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鼓励中心教师申报校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实验项目,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笔者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更新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模式,以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为原则,合理安排培训进度、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从学生报名到初选、复选和校内选拔,层层推选优秀学生参加暑假集训,备战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了鼓励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和电子设计大赛中来,笔者对创新项目和电子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实验成绩优秀、免试等鼓励政策。同时依照《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参加科技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实验获奖的本科生保送研究生时会获得相应加分奖励。这些改革和激励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实践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4]以卓越计划为契机,为适应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笔者在原校内试用教材基础上,坚持突出注重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编写了适应新形势的实践类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和《电工电子实训教程》,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校学生中推广使用。

三、结语

我校自2010年9月启动卓越计划工作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积极配合,逐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我校首次面向黑龙江省内考生招收大珩精英实验班学生30人,专业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班依托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借助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按大类培养、强化基础教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以卓越计划为纲领,积极实施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无论是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目前,笔者已经全面展开电工电子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训实践教学相关资源共享库,创造自主学习空间,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建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几点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

[2]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第3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学校;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中职学校应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一线生产岗位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给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因此,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才有利于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电气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电工电子类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电工电子类学科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在实际电工工作中,离不开对电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对各种公式的适当运用和计算以及对各种安全规则的遵守等,所以,没有理论知识,很难完成实践操作,甚至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练习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就要带学生走进实验室,边演示边进行理论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要让学生弄清楚电动机按钮如何连锁控制正反转电路,这个工作原理的分析难度就很大,所以,要在实训室中给学生演示,让他们一边看演示效果,一边给他们讲解工作原理,最后再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练习训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其工作原理。

二、找准市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实践教学改革的成败。有很多教师自身也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他们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工作,缺乏相关的企业的工程实践,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强,但他们理论功底很扎实,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因此,要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教师应找准就业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具备完成职业的能力素质。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练习中来。我在重实践练习的同时,还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教学内容和任务向学生讲明,让学生自主操作练习,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交流和讨论,在发现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时,我及时给予指导解决。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帮助解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实习实训,提高操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中职学校应加大投入,提高学生的实训条件,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成立电子电工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义务为校园的学生服务,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手里的社会资源,联系一些企业单位,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因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为社会生产一线提供技术人才,所以,对于学生的实训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使学生及早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早做好就业准备。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姓名:*性别:男

民族:汉政治面貌:团员

身高:168厘米出生日期:1*0.11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学历:大学本科

职业证书:全国职业高级技工健康状况:良好

联系电话:0759--247*5*(宿舍)1367096408*

联系地址:*师范学院弘志苑412栋3*舍

邮编:524*8

邮箱:

教育经历:

20*.9——至今*师范学院信息学院

20*.8——20*.8*肇庆新地中学任教

20*.9——20*.7*师范学院(教点:*教育学院)

19*.9——20*.8*封开县江口中学

主修相关课程:

专业课程:

电气类: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家用电器原理、脉冲与数字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CAD、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音响技

术、电子仪器与测量、单片机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制冷技

术、电视技术、CPLD原理与EDA设计、现代电视技术、PLC与电气

控制、数字音频技术、传感器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机学、电工

软件类:PROTEL99SE、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

编程类: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VPF数据库设计

专业实习类:机电拆装实习、教育实习、电工工艺实训、电子装配实训、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电机实训、单片机课程设计、电路仿真与设计课程设计、电视实操、音响实操、电子仪器与测量实训

非专业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法律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体育、哲学原理、普通物理学等等

计算机情况: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如office、photoshop、flash等计算机软件

能熟练运用C语言、Powerpoint等进行计算机应用

能熟练地进行电脑操作及电子课件制作

学习情况:

学习成绩班级总排名前列及综测班级排名5

20*------20*年获得院二等奖学金

获得院优秀团员和优秀大学生称号

------------------------------------------------------------------------------------------------------

学生活动及社会实践:

20*——20*年期间多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20*——20*年期间进行多次家教实践

20*在本校参加假期勤工助学工作

20*.*在本校开展电子与电脑维修活动

20*.09参加学院组织在*市港务局一中的见习

20*.11在廉江市第三中学实习,实习物理并担任班主任工作

20*.10参加*省封开县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

20*.11月初在*省封开县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本县初中教师

20*.11——20*.8在*肇庆新地中学任教并做班主任

20*.10组织班团委开展精品团组织生活活动——走进特呈岛并在活动期间进行义务家电维修和教育调研

20*利用暑期从事家教工作

20*.09参加学院组织在*市第一技工学校(高技)的见习

20*.10—20*.11到顺德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实习,并在期间进行义务家电维修

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20*年获得全国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证

20*年获得全国高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证

特长及自我评价:

大学几年的实践活动使我实践能力较强

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做事认真负责,处事稳重,实事求是

热情开朗,乐于积极帮助别人

乐于结交新朋友,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学习工作具有较强的条理性

积极参加专业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动手、创新能力

自信,有很好的自制力

兴趣爱好:

组织管理电脑操作电子课件制作交际

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等休闲活动

踢足球、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第5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赵丽欣(1979-),女,河北藁城人,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王建平(1955-),男,河北藁城人,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安徽 合肥 23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面向工程应用,深化实验改革――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机电类实践教学基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jyxm043)、安徽省教研项目“基于教育测量理论和统计方法的试卷分析系统”(项目编号:105-0330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182-02

“电工电子技术”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各工科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包含知识面广泛,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且有些内容相对独立,不易理解。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提高实验和动手技能,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合肥工业大学有几十个专业开设了“电工电子技术”课,如测试技术与仪器、材料物理、光信息、微电子等。以前开设的课时数有40学时、64学时、80学时,128学时之分。改革之后开设的课时数对应变为32学时、56学时、64学时、112学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响应国家合理减轻学生课时负担的号召,将一些已过时的知识删除,增加一些前沿的理论和器件的使用知识。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开课学时的要求,有区别地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选取上,对于土木学院、化工学院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课时为32学时,选用的是秦曾煌的《电工学简明教程》,该教材的重点是电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交通工程、热能与动力等专业,理论开课学时为64学时,选用的是罗会昌编写的《电工学》上下册,该教材要求学生理解重要理论推导过程及延伸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电路理论基础、电机电器控制、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的内容。而不同专业对课程知识应用的重点又不尽相同。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侧重点放在可编程控制器和电动机控制;光信息专业的侧重点在译码器、触发器等;测试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重点在仪器使用和电气测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坚持贯彻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要求相结合的思想。

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知识面广,内容枯燥,特别是目前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与学是一个双向活动,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其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要由老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变成双向互动的方式,教师要由单纯的讲授者变为经验丰富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容易理解新知识

例如,在讲授电位的概念时,很多学生分不清电位和电压的本质区别。笔者引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高度概念做类比。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上课教室的地面为参考点(教室在二楼),教师头顶的高度等于讲台到地面的高度加上教师的身高;如果以地平面为参考点,教师头顶的高度等于讲台到地面的高度加上教师的身高,还要再加上教室地面到地平面的高度。这就是参考点选的不同,同样是教师头顶,高度值会不同,电位的概念类似于此。但是无论选择哪个参考点,教师的身高都不会改变,也就是教师的脚底到头顶两个点之间的差值不会改变,电压的概念类似于此。这样既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了电位和电压的区别,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例如,讲解集成运放在模拟信号运算的应用时,先给出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和学生一起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和前面学过的电路分析方法推导出输出和输入信号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集成运放有两个输入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是把输入信号加在反相输入端,如果把输入信号加在同相输入端,用同样的分析方法,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分析了单输入信号,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加两个输入信号,都加在反相输入端或同相输入端,或者两个信号分别加在两个输入端,输入输出关系又是怎么样的?这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教学系统由单向传输转变为复合多向的过程。

3.采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各取所长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形很多,有些图形还非常复杂,相关知识点的图形有一定的传承性。以前只用黑板授课时,画图浪费很多时间,学生在等待画图的过程当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受黑板的版面以及上课时间的限制,图形的变化过程很难讲解;有些授课内容很枯燥,单凭语言描述难于理解,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具有多种色彩和声音,可以动态演示过程,并且可以改变多种演示方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对于有些难以讲清的内容,可以采用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例如,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在接触面区形成PN结的过程,桥式整流电路在输入信号正负半周时电流的方向等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时,学生很难理解,而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时,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获得了需要的知识。

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讲课和翻屏速度相对较快,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对于有些需要分析和理解过程才能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采用板书的方式。有些相近或类似的多个知识点,如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电阻和复阻抗,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如果做对比分析,记忆和理解会更深刻,而多媒体一次只能显示一页的内容,此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对比进行。

4.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形成有益补充

为了增加教学活动的立体性和多样性,在学校的教学资源网站上建立了电工电子教学板块,这样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辅助和补充。电工电子教学板块包含的资源项目主要有: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录像;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程的习题答案;教学团队;实验与实践教学;电工电子的相关网站;辅助教学软件。通过网络媒介,给学生建立了一个课外的方便灵活的学习环境。

三、改进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验证和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内容,我们将实验分为验证型、提高型和综合型三种。验证型实验主要是对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设备和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型实验需要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延伸问题。综合性实验主要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我们在实践中保留了基本的验证型实验,逐步增加提高型和综合型实验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我们选取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性课题,每个课题给出若干条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也可以由学生自选课题。每2-3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负责一个课题。学生要自己查找文献,自行制定出解决课题的基本方案。学生先以模块框图形式给出整体方案,再具体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方案,教师则与其共同讨论,确定方案的可行性。然后要求学生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并在仿真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设计方案。有的实现方案过于复杂,老师会提出简化的方向性建议,再由学生自己去实现,让学生树立一个解决应用性问题时的经济性观念。仿真成功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仿真设计图在试验台上搭建电路,一般建议学生搭建好一个模块,就先调试通过这个模块,然后再进行后面的内容,这样如果出现问题时方便查找和解决。逐步搭建其他模块,完成整个实验内容。如果过程中出现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会给出可能的原因,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改正,直到调试成功。经过这些实验过程,很多学生都感叹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理论上看起来很好的设计方案,真正在试验台上搭建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甚至是无法预料的问题。通过这些实践,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敢于尝试新方法和新手段,着重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科教兴国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蔡立娟,张瑜,姜淑荣.“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

[2]余永辉,张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第6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 电子设计自动化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58-03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太阳能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前身叫“Protel电路设计”。2010年我校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获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专项项目并获自治区财政支持,建设了电子设计与生产工艺实训室和大学生创新实训室,随着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生产制作设备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线投入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中,从而形成了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2014年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被确认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

精品课程应该体现学科现代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地方产业发展或行业技术的需要,有利于带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是精品课程较显著的特点。

一、加强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对接岗位能力选取教学内容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的学习。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元器件封装库制作和使用、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和打印等基本知识融入项目进行学习。二是以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实例进行综合实训。把印制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规范融入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符合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邀请企业工程师到我校讲座、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大纲、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内容、实训指导的制定,使我们的教学能跟上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培养的学生符合行业、就业岗位的需求。

依照项目教学法设置教学内容,将实际开发项目、典型产品案例和学生创新项目引入到教学当中,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教学情境的设置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综合的过程。首先通过学习情境1单管放大电路的印制板制作这个简单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绘制原理图、生成网络表、合理的规划印制板、导入元件的封装、元件的布局及布线这些制作印制板的基本知识。然后再进入学习情境2、3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上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引入元件封装库的制作等知识的学习。最后通过学习情境4加入复杂原理图绘制和多层印制板的制作等内容。整个课程以电路的原理图、PCB 图设计、元件封装制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印制板的制作、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能力为核心,将课程建设成集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训导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二、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将理论知识融入电子产品制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站的“电子论坛”“在线讨论”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采用集“教、学、练”于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式。以企业项目、真实产品和学生创新项目设置教学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学习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元件封装的制作和PCB板的制作等基本知识,克服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教学和实际使用脱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该课程在机房和电子设计与工艺实训室进行教学,建设了一套电路制板设备和一条焊接工艺生产线,做到了教学环境一体化。“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室和电子设计工艺实训室是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二)把综合项目化为子任务,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产品制作的过程,将项目化为一个个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制作印制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完成相应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使学生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动手制作的成就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学习。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对于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增强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成为班级的“学科带头人”,并鼓励他们多帮助其他同学。而对于理解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采用多关注、主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培养班级“带头人”在班风、学风建设中非常有用,能带动整个班的学习积极性。

(四)与企业合作教学。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教学,把电子产品的调试与制造工艺阶段的学习部分尽量放在企业进行。设计的学习情境尽量以企业项目、真实产品为载体,缩短了教学与行业、产业的距离。安排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交流,他们不断带来新的行业或技术信息,使课程教学和技术进步保持同步。

(五)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包含考勤、课堂表现、阶段学习效果评价,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达到既能奖励动手能力强、愿意帮助他人的学生,又能保护落后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电子设计自动化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够完成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元器件的选择、电路原理图的绘制、PCB设计,完成PCB图和制板文件,制作出电子产品的PCB板,并在电路板上装配、焊接与调试,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我们专业的学生参加自治区级以上的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自治区级以上一等奖6个(18人次)的好成绩。

三、加强课程教材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根据就业岗位的调查研究,紧跟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综合使用下面几本教材:《Protel DXP 2004 SP2原理图与PCB设计》(第二版),《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第三版),《电子产品工艺与质量管理》。编写了《电子设计项目化实训教程》,选择典型电路、电子设计大赛的典型题目编写实训教程,把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流程、电路安装与调试编写成实训指导书,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训。

(二)校内实训基地与实训设备建设。我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自2010年获自治区财政支持建设以来,建设了电子设计与生产工艺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单片机与CPLD实训室、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具有良好的教学设备与专业技能实训条件,建有一套完整的电路制板设备和一条电路焊接工艺生产线,满足单层和双层电路板的设计制板要求,包含了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直插式元件焊接和贴片元件焊接设备,能满足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训的需求。

我系的教学用机房,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实验室的电脑都已联网,学生可以方便地共享课程资源,通过“电子论坛”“在线讨论”充分互动,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学习,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电子信息产业是桂林的优势产业,其总产值占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0%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多达上百家。通过对桂林无线电五厂等电路制板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与合作,与4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资源,将电路板的制作工艺、电路的焊接和调试阶段的学习和实训放在企业进行。利用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构建与地方产业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程网站的建设

精品课程网站是展示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则能在平台上利用课程资源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网站资源的优质性、网站的导航和交互性是网站能否发挥其辅助教学功能的关键。学校建设了优质课程共享平台,精品课程也放在其中,有专职人员对网站进行定期维护,保证精品课程网站正常运行。

(一)共享课程的优质资源。共享了工具软件、教学课件、项目实训教程、电子制作实例、电路仿真、工业制版流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资料。根据使用网站人员的评价反馈,紧跟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就业岗位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二)网站设置良好的导航。精品课程网站信息量大,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利用网站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导航。导航的设计顺应学生的认知心理,做到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直观,让学生能主动、愉快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专业知识。

(三)建设交互性强的课程网站。课程网站设置“电子论坛”“在线讨论”模块,教学团队的成员定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打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教学团队的建设,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则成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学校政策有保障,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方面更青睐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届毕业生则要求参加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得全国级别奖项的毕业生。同时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组织教师参加企业一线实践、培训,一旦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其次,我们把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放在大一、大二、大三,增加与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并指派老师带队到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我们的老师也加入企业的生产管理中,能更好的接触行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企业的管理理念。定期召开教研室交流会,交流教学心(下转第74页)(上接第59页)得和体会,以便协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教改科研项目,从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使精品课程网站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教学体系、方法和手段先进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教材和与地方产业对接的实践教学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网站的交互性和教学资源的优质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学科队伍的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吴义三.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第7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工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前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宗旨是促进高校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鼓励高校和企业间密切合作、共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既有创新能力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以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1]。实验教学是工科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电工学是高校工科非电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专业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2]。电工技术实验是电工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6]。本文针对目前北京科技大学电工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卓越计划”的内涵,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现状

电工技术实验教学通过具体实验操作,使学生巩固并扩展所学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工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和电气设备装置的使用方法,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3]。北京科技大学电工技术实验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是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践课,每年有6个学院19个专业58个班的1800多名非电专业学生参与,参与学生多,覆盖专业面广。非电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电类知识、电类科技及电工技能的认知,加上实验内容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和应用需求,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没有用,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7]。为了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当前电工技术实验内容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设计性实验非常少。验证性实验局限于巩固理论知识和训练基本操作能力,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设计、分析的能力[4-5]。实验指导书上详细给出每一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操作步骤等,实验中学生被动做实验,极易产生明显的消极与依赖心理,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型,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总是期待一次连线成功,一旦出现故障就无所适从,不是直接找教师处理,就是将已经连接好的线路全部拆除后再重新连接,缺乏主动利用仪表逐步排查故障原因的意识,不能通过实验有效地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卓越计划”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三重意思。创新意识培养意味着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和现象产生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多体现在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上,即在面对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和现象时,能自主地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正确归纳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可能的方案;创造力是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的表现[8]。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长期的训练、积累、磨砺中不断加强[9]。首先,正确认识创新能力培养在高校基础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贯穿到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其广度和深度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意识。最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在分析北京科技大学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对非电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具有专业和工程特色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10-11],即将电工技术实验分为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层次,在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中融入专业和工程特色。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是必修实验,与电工学理论课同步进行。创新性实验以科技创新活动和电子大赛为依托,学生自主选择。基础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根本。非电专业的学生底子薄、水平差异大,有许多学生还是第一次比较深入地接触电学实验,基础性实验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传统验证性实验方式。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的过程中不但加深对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而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基本实验能力。综合性实验立足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中教师只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给学生适当讲解怎样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订实验方案、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实验室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将多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逐步转化为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创新性实验面向工程实际应用,既有综合性又有探索性,目标是培养具备自身专业知识和电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实验内容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实验室条件确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调试以及项目报告,全面提高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新技术进行系统级开发应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1)注重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结合基础性实验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布线整齐、美观、易于查看,接线从左往右,以网孔为单位,先串联后并联、先分后合、先接主回路再接辅助回路等,同时合理设置测试点以便于测量。详细讲解仪器仪表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测量,进而在实验中正确选择、使用仪器、仪表。发现和排除故障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适当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指导学生分析排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理解相同的实验数据,不同的数据处理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另外,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在基础性实验锻炼的基础上,综合性实验从易到难,由部分综合到完全综合,逐步调动实验的积极性,增强探索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相对其自身能力的综合和创新。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创新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探究式[13]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面向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按“设计要求查阅资料自主设计仿真研究实验实施实验验收”这一完整的训练过程完成实验,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3)形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依托校园网络,建立实验教学共享资源库,引入项目驱动[1]、翻转课堂教学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开展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专业、能力、兴趣学生的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6-7],利用其高效率、高精度、无损耗和灵活、真实模拟等特点,为学生搭建一个大胆尝试、积极创新的实验环境。开设网上实验,形成虚实结合的综合实验体系。仿真与实际操作互为补充、各取所长,尤其是对于需要观察动态过程的实验,更有助于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传统封闭的实验教学环境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不管完成与否,到了下课时间就必须离场,客观上影响了动手能力较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部分能力较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机会[14]。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实现了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资源开放,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拟定实验方案,通过预约独立来实验室完成实验任务,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在实验失败后,可自己重新修改实验方案、重新做实验[15]。开放式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对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于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与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有重要的作用。

5结语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从北京科技大学2011、2012级的教学实施结果来看,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电工技术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研发、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崔家瑞,李擎,阎群,等.“卓越计划”下项目驱动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平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199-202.

[2]秦曾煌,姜三勇.电工学[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刘蕴络,韩守梅.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2版.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1.

[4]储春华,李有军,翁绍捷,等.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382-384.

[5]张莹,张振伟.基于BB平台的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5):119-120.

[6]化晓茜,王紫婷.改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151-153.

[7]顾雯雯.基于专业导向模式的少学时《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2):150-152.

[8]周静,侯世英,孙韬,等.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开展创新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4):119-121.

[9]陈烨,袁小平.电工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2):64-68.

[10]艾清慧,钱步仁,孙艳茹,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83-84.

[11]庞洪帅,高艳萍,张娜.高校电工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72-274.

[12]蒲永红,张婷,赵春锋,等.电工技术实验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269-272.

[13]吴鹏,宋文龙,尹力.探究式教学在电工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4):52-53.

[14]李露,孙艳,陈处雨.基于电工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67-268.

第8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路基础;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高等教育手段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实际的职业工作能力。目前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传统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体,教材改革滞后;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实验以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考核方式不合理,只重视理论课考核。针对授课对象,围绕学生就业的岗位群,在教学方面应充分认识课程的基础性,抓住核心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设实践环节,把直接应用于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索制定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内容思路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电工基础》以直流电路为基础,直流电路虽然结构简单,一般只含有电源和线性电阻元件,但其内容却涵盖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对于这部分内容,注意强调电工理论与普通物理中对某些概念定义的不同点,对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参考方向予以特别重视,因为在电路分析中,只有标注了参考方向,最后的结果才有具体的物理含义,是学好后续章节的保障,是全书的基础。对交流电要学生建立起交流电的概念,掌握向量分析方法,重点介绍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进行分析。由于理论教学学时相对减少,对一些经典定理的数学推导,可删繁就简。但是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内容,不能删,只有打好牢固的基础,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二)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实际应用

理论是规律的表现形式,良好的理论素养是应用的前提,而掌握理论的目的就是应用。如RC串联电路,虽然电路结构非常简单,但在时域和频域分析中,RC串联电路具有移相、积分、微分、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的功能,配合一定的有源器件,可构成振荡器、混频器、调制解调器、滤波器、PID调节器等应用十分广泛。在讲解功率因数的提高时,要让学生明白,供电企业为么要用户提高功率因数,用电企业采取哪些补偿措施,为何不必使cosφ=1或补偿到呈容性状态,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意义。在三相电路中通过瞬时功率的平衡的讲解,要说明在企业中采用三相电动机的原因。在磁路、变压器、交流电机章节,采取把磁路与电路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强调材料和工艺对电气设备的重要性;对于戴维南定理,一定要让学生理解二端网络的含义,并着重讲解等效电路的概念及内阻的计算,在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求解的情况下,采用外加电压法和开路短路法求解。课程教学应重视实际应用,归纳与课程有关的资料素材来更新和扩充课堂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了解一些较前沿的新技术,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实验是电工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电工实验教学是课堂上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传统的实验模式是以巩固书本知识为主,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对实践教学学时的增加,为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学生根据兴趣自选题目,自己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连接电路,教师做好引导作用,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法的思路

(一)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型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型教学转变。就是要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学生围绕某些问题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讨论、争论和辩论,共同探讨。教学中要有侧重点,对重点内容要舍得花时间,学生掌握了这些重点内容,其它内容就容易掌握,就可以触类旁通。可以将部分内容经提示后留给学生自学,培养其自学能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演示,通过声音、图象、演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对于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和电路图复杂的内容可适当地利用模型投影、课件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教师讲解清楚,节省教学时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三相电路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直观形象地表现三相电压间的相位关系。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教学要求高、合理运用这种媒体大大增加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信息量,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课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总之,应加强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使用。

(三)重视学生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电路定理仅靠“讲”是不够的,“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运用、巩固知识获得技能的一个主要的实践活动。动手练习是《电工基础》课程理解概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生吸收消化新知识最有利的手段之一。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应达到的认知能力,系统地、有步骤地训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经常穿插安排一定数量的习题课,通过例题展示解题方法,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解题技能。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翔骏.电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夏全福.开展电路课程评估深化电工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

第9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梁奇峰(1979-),男,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电力电子技术。(广东 中山/528400)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职业迁移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正是其关键。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大型电子企业中,毕业生多数在其中担任技术维护、修复工程师等岗位,为能更好地服务境外客户及应对频繁的国际贸易,企业对英语的要求更高。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非常迫切。

关键词:职业迁移能力;教学情境;项目载体多元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58-02为了跟踪电子技术领域的世界先进水平,了解研究的前沿,作为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之外,还应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文献和资料。只有熟练掌握外语才有可能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职业生涯上施展才华。“电源类专业英语”课程是基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开关电源方向而开设的。

一、课程面临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电源类职业英语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生的主要生源是高考中分数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多数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不高,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应试教学模式对运用英语的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在完成相关考证后便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因此,学生到毕业时英语水平与基础阶段结束时相比,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普遍下降,达不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的要求。

2.教学方法机械性、授课方式单一。目前,电子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是围绕着教材展开教学,主要进行文献的翻译,教师容易陷入把专业英语课上成了变相的课文翻译课,教学的重点过于集中于专业词汇的英文解释和英汉翻译的训练,以至于有些学生在经过专业英语学习之后,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仍旧错误百出,不了解工程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日常英语的区别。

3.现有的教学材料枯燥单一。内容上完全是某些英文著作的摘抄,电子行业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思想很少,不符合与时俱进的原则。

4.专业英语师资水平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专业英语课的教师主要是相关的专业教师,这部分教师虽然具有较深的专业功底,但英语的语言功底欠扎实。但如果让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因对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对电源类专业英语的课程进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革。

1.改革内容

(1)教学材料的整理和改编;

(2)集合各种资源,以项目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

(3)革新教学手段、方法改革;

(4)考核方式的改革。

2.改革目标

(1)教学材料紧跟行业发展资讯,有最新的技术文献;

(2)教学内容融合到项目中,改变枯燥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3)提高信息化运用,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4)考核方式多样化,推行过程考核。

3.课程改革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打破传统的专业英语课就是翻译课的思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

(2)通过各种教学项目分组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3)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比如通过邮件与同行或客户交流。

・课程建设・“电源类职业英语”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探4.实施方案

(1)组织任课教师开展行业调研,了解电源类企业对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

(2)收集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及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确定电源类专业英语的改革思路;

(3)深入开展项目驱动教学,为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4)开展校企合作,与电子企业工程师合作改编教学讲义;

(5)收集各类教学资源,以电子企业英文文献和网络视频资源做材料,设计5-8个教学项目;

(6)考察多种电源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7)推行过程考核,总结考核方案。

三、课程改革的效果

通过项目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企业同行一起修订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职业升迁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体现在:

1.阅读:掌握电子方面的专业英文词汇,阅读电子设备书、英文电子技术文章、IC资料等,提高学习能力。

2.翻译:与开关电源相关的电子设备资料的翻译,电子电路资料的翻译,电子产品的一般说明书和装配书的翻译 。

3.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专业英语词典、Google搜索引擎、灵格斯、英文版维基百科全书等常用翻译工具。

4.会话:能进行简单英语会话,能与外国同行通过E-mail交流生产图纸和生产任务书。

本课程改革所形成的以培养就业技能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就业能力训练的探索有良好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红梅.电工电子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