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第1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长远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它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必要性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甚至出现了以下误区:

1. 个人至上。以个人主义、小团体本位主义作为自己立身处世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与集体之上。

2. 金钱至上。崇尚拜金主义,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把大好的学习时间用在赚钱上,有些大学生甚至唯利是图,在金钱的诱惑下,不择手段,走上犯罪的道路。

3. 享乐至上。表现为不思进取,忽视学业,懒散怠慢,只知道吃喝玩乐,互相攀比,花钱大手大脚,追求高档次消费只求超前享受,不安心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 功利至上。这些大学生做事往往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为人处世以是否能给个人带来利益好处为出发点,目的不纯,忽视人的社会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是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走出高校后,他们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基本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学生向来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是各个时期历史使命的具体承担者,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们需要以科学的价值观来引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的科学价值观,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必然。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

(一)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使命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使命主要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以及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我国目前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因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向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身心和谐的社会建设者。通过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对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得以深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

第2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础”课教学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继承和弘扬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性国家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当前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1、爱国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他们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是检验大学生道德和人格的试金石。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失去人生目标和方向,只追求眼前的一点物质利益,贪图物质享受。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爱国主义价值观可以使学生的人生目的更明确,人生态度更积极,人生理想更远大。

2、当代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下,“远离崇高、淡化政治”等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也在大学校园流行开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机制的健全,个人利益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尊重,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成功可能,这自然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然而一些青年学生在自我发展意识的过度追求下变得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国家观念,民族精神有所削弱,缺乏民族责任意识。

[2]

同时,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普遍对未来前途充满危机感,使很多的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自认为和个人未来发展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如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考虑不多。有些学生主观地认为励精图治、报效祖国的豪言壮语似乎只是镜头前的表白或演讲大会上的慷慨陈词,实际生活中往往是优先考虑自身其次才会想到国家、社会。种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淡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笔者能深切感受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笔者也在积极探寻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课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基础”课全程教学设计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基础”课教学设计

第3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隐性教育一、青年大学生承担责任的意义

责任是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其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简单地说,所谓责任就是具有承担能力的社会成员份内应做的事、应承担的过失,以及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自觉意识和品格。按照人的成长历程及责任担当能力的发展过程,可以把责任分为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甚至对自然的责任等不同层面。

一个人能否自立于社会、获得家庭幸福、取得事业成功,这与个人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品格有着密切联系。对此,托尔斯泰曾有过精彩的表述,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责任观教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1998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议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

责任意识教育也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离开责任意识教育,就谈不上道德教育。

青年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党对青年高度重视,热切关怀。曾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寄寓了厚望,大学生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

从个体的成长历程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到了法定成人年龄,到了应该全面承担人生责任的阶段。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弱、责任能力的大小,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发展水平,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历史使命,因此,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一般来说,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主要分为自我责任意识教育、家庭责任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几个方面。总体而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比一般同龄人强,呈现出积极的、健康的精神风貌,在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有着较高体现。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淡薄,与其角色职责要求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责任意识不强

所谓自我责任意识,主要包括个人的生命意识、诚信意识、进取意识和自律意识。自我责任意识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负责,培养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敬畏生命,关爱生命,诚实守信,人际交往能力等。

自我责任意识,是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基础。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对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负责。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怎么会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因此,青年大学生要有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要有生命敬畏意识,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够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有一份调查研究显示,50%以上的女生每周平均业余体育锻炼不足一次,40%的大学生经常不吃早饭,45%以上的男生宿舍做不到两周一次卫生大清扫;30%的大学生担心自己体育测试不达标,25%左右的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40%的大学毕业生感到自己人际适应能力较差。更有甚者,部分青年大学生生命敬畏意识淡漠,抗挫折能力不足,自杀现象屡屡发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杀是中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而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人,是同龄人的2~4倍,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以上种种现象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忽视,对生命的冷漠。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让人感到震惊与困惑。

2.家庭责任意识淡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责任意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家庭责任意识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对亲情的珍视与珍爱。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努力学习,回馈家庭,这都是做人的本分与底线。目前,由于受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处理自己与家庭的关系时,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诸如只知向家庭索取,不愿为家庭付出,不愿承担家庭的责任,认为父母养活自己是理所当然等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家庭责任意识淡漠。

3.社会责任意识弱化

所谓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继承先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爱国忧民的责任担当意识。

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往往注重自己的感受,忽视别人的感受;过分强调他人对自己的义务,淡漠自己对他人责任,甚至对他人不负责任。2012年3月23日,发生在南宁相思湖的悲剧证明了这一点。一对大学生情侣,只因产生口角,女生负气跳湖,男生奋不顾身相救溺亡。女生得救之后说,自己知道男友不会游泳,跳湖“只是想吓唬他,考验他是否真在乎自己”。对于恋爱过程中的责任缺失现象,有学者指出当前大学生“恋爱道德责任的庸俗性和薄弱性、恋爱行为方式的易变性和放纵性、恋爱目的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恋爱过程中追求一种狭隘的自我满足、对家庭不负责任、向父母提出钱财方面的非分要求、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不文明、恋爱与婚姻以及错位”。

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时,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关心自己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公众利益、社会利益冲突时,往往强调个人利益。一份对重庆八所高等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调查显示,“有57.4%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努力学习的追求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己,只有4.8%的大学生选择‘为他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发展’”。另一份对安徽高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显示,“84%的同学选择现在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生活的更好’”。与此相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则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对此,有专家指出,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转变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却缺乏改造现实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有在社会生活之外的旁观者般的批判勇气,却缺乏融入社会生活之内的主人翁般的拼搏精神”。

三、造成青年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

部分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既有时代方面、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

时代迅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淡漠的社会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无疑对人们的思想以巨大的冲击。人们对个人利益看得越来越重,对集体、国家、社会的责任逐渐淡化。这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受到削弱。

责任教育的弱化,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淡漠的直接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思想挖掘、发扬不够。我们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久盛不衰,在危难中屹立不倒,在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迅速崛起,与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伦理有着密切关系。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伦理思想,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多方合力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小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率,轻品德教育,致使青少年的责任教育流于形式,难以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责任意识和责任习惯,这无疑增加了大学责任教育的难度。从教育的内容来看,以往责任意识教育往往只强调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而对自己需要担负的责任强调不够,忽略了责任意识培养的层次性,背离了教育规律。

另外,责任担当意识培养过程中,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也是责任教育乏力的原因之一。

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的阅历、生活的体验,对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基本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理论教学,忽视了大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性,远离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切实感受,从而使责任教育缺乏实效性。

四、如何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增强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责任教育理念转换

时移世易,责任教育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增添了无限活力,激发了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使他们更加注重个性自由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取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承认诸如“自我价值”“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合理性,把责任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当然,在此基础上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中心主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

2.注重传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责任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在社会交往中要找准自身的定位,遵循相应的规范,承担应有的责任。责任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一系列名言警语都是责任伦理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正是这种责任伦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使命,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加入到拯救我们国家民族的斗争之中,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因此,在大学生责任观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用传统的责任伦理观念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把外在的责任感、使命感,内化为自觉地行动,树立起坚定的责任担当意识。

3.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

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独立性、批判性较强,说教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成效甚微,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深刻地论述,认为造成青少年教育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因此,他认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既要有显性教育,还要有隐性教育,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显性教育,是指公开有组织有明确目的的,向受教育者表明教育目标的教育方式,比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目的明确的责任意识教育。在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内化,以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所谓隐性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不通过正式教学,而是利用环境、情景等手段,通过对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引导,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力求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这一目标。

4.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在责任意识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责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责任意识的教育也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育者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加以引导,要让责任意识教育落实到生活细节之中,通过一件件平凡简单的小事,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意识,养成责任习惯。

参考文献:

[1]许海元.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J].道德与文明,2009,(3)

第4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对策

众所周知,古代知识分子曾极力推崇为人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其中更以“立德”作为“太上”,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是崇高无上的,而道德观念作为社会意识范畴的一个概念,总是会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诚信逐渐成为了人们道德观念领域的核心要素。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威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面对大学生日益缺失的诚信道德,提升大学生诚信度已经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文章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查阅相关文献,首先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再者有针对性地就如何提升大学生诚信水平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以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促进高校教育事业诚信发展,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

(一)诚信观念薄弱迷茫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诚信教育态度淡薄,认为搞不搞诚信教育都无所谓。当今社会上诚信吃亏,不讲诚信欺诈的现象到处可见。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和学生社会认知度的降低,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态度更加迷茫,在就业这件大事面前,诚信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人认为只有获取了好工作,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才能实现自我道德的完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二)考试作弊现象较多

我们都知道,考试作弊在大学生诚信问题中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表现。目前高校各类考试作弊现象较为严重,期末考试,甚至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等级考试等,可谓是逢考必抄,对于课外作为,毕业论文都存在抄袭现象。很多考生作弊手段高明,作弊数量较多,而且作弊心态坦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手段也越来越有科技含量。对于考试作弊这种不良现象,学校采取各方面手段进行禁止,但是屡禁不止。作弊这种现象看似表面,其实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习以为常的态度。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解决对策研究分析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资料,从增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加强就业指导与法律法规教育力度以及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这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旨在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诚信缺失这种问题,给高校营造诚信之风,同时给广大同仁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增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众所周知,为人师表,在很多学生看来,教师不仅仅是上上课而已,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是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好榜样作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诚信观,积极发挥自身在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影响。我们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学生管理方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诚信的师德形象。一个成功的高校教师,不仅自身的知识要得到强化,而且要将自身的人格魅力传达给学生,默默地对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作用。

(二)加强就业指导与法律法规教育力度

在毕业生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存在很多学生伪造虚假简历,获奖证书以及虚假学历等,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熟视无睹。面对这些现象,我们要在学生一入学时就要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时给他们传授就业知识,职业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可以以系为单位开展职业指导培训课程,从职业的定义、分类等初级知识直到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企业礼仪等求职应聘实用知识,以学期为进度,逐层深入。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大学生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清楚的认识。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职业相关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严于律己,哪怕是在自己一个独自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做任何违背道德的事情。如果当今的大学生都能做到严于律己,加强自我约束,在无人监督的前提下也能诚实守信,抵制各种欲望的诱惑,保持自身道德水平的纯洁。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大学生自身而言,在日常学习和求职就业中都应该把诚信放在首位,把诚信作为一世修身的标准,严于律己,不做违背道德之事。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严于律己,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促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朱寿庆,宋玉清.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1-33.

[2] 王平书.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李玲.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第5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全国“两会”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京隆重召开。为了提高班级同学关注时政热点的意识,了解两会最新议题,共同学习两会的精神,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在系党总支的提倡和组织之下,3月19日晚上7.30-8.30,我们10级__四班开展了关于“学习两会精神”的主题班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担负着国家未来复兴的重任,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有必要也必须了解“两会”内容,发扬“两会”精神,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大事。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也能对国家动态有所了解对自己未来两会的召开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信心。通过对两会的学习和讨论,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结合与巩固,更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了同学们的第二课堂,更坚定了同学们对未来中国经济以及未来就业形势的信心。相信随着两会信息和信心的传递,当代大学生将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去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去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做出自己的努力 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给我们观看了关于“两会”的视频,通过观看与国防外交以及反腐倡廉等议题相关的视频,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__教育专业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对两会精神进行了深刻的体会,了解两会精神的内涵。认识到两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这次班会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演讲大PK”,各个寝室精心准备了不同的演讲方式和不同的内容,但是主题都是一样的,我们从这些演讲中感受到了“两会”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注,提出的热点问题诸如:社会道德建设、食品安全、加强反腐倡廉等等。在这个PK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每个寝室对于“两会”的关注与自己的学习体会。同学们的激情澎湃,把班会气氛燃到了最高点。<莲山课~件 >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感受,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同学们积极发言,对两会精神的见解超出了我们的所料。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20__年,两会的召开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信心。通过对两会的学习和讨论,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结合与巩固,更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了同学们的第二课堂,更坚定了同学们对未来中国经济以及未来就业形势的信心。相信随着两会信息和信心的传递,当代大学生将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去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去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6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千千万万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合格的劳动者,首要的因素是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所以,高职院校除了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决定的

“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小学、初中、高中基础知识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基本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的这一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因为大多数学生以后所从事的都是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在专业方面学有所长,在就业中有相对优势。这种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更要重视对大学生将来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大学生职业教育中。职业知识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知识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专业知识学习,以自己所学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和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加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德育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是大学德育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决定和制约着大学德育的内容、性质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大学德育应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化是社会生产劳动的普遍形式和社会个体生活的根本,人们正是通过分门别类的职业劳动和专业化分工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和实现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以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职业劳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政府政策的正确性和劳动者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质,还取决于劳动者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能否正确处理好从业者个人利益与行业集体利益以及与服务对象利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每个从业人员都本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和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奉献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我们的社会才会秩序井然,各行业才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后备建设者和生力军,是国家的栋梁。只有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才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学识和才智服务于社会,奉献于人民,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第7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人不仅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这个社会,更是作为社会成员存在于社会。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黄淮学子来说,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就必须有创造性的实践。在当今社会,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人在扮演,每个角色都在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责任感是指,在社会里,每个人对他人在心里和感觉上的伦理关怀。具体来说,个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承担义务的自觉认识。黑格尔指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就是自觉的履行责任,培养自己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人与人的本质规定之一是责任,是客观要求和主观追求。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独立的自然人对社会、集体、国家、他人所承担的义务。作为道德的一种表达形式,社会责任是知、行的统一,是人的内在修养和外部行为规范的结合。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一)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体现在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的需求为目标,崇尚“追求自我”往往忽略了家庭、社会的责任。当个人的需求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只强调了个人的需求而忽略了集体的利益;当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强调个人的利益,缺乏个人为国家牺牲的精神。

(二)目标定位不合适

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以片面的追求个人的发展和前途,而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还应该为集体、为国家尽一份责任。他们往往局限于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把自己的理想和集体、国家的责任有机的融合,缺失必要的担当意识,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日益淡漠。

(三)社会公德意识淡漠

应当承认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有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缺乏礼貌;知行不一,实践能力差;损坏公共财物;考试舞弊等。

(四)权利与义务关系不明确,缺乏感恩之心

当代大学生表达自己权利诉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凡事往往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不择手段,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是强调家庭、集体、国家的帮助,缺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父母供养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辛苦;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交学费,自由选课,自由就业是理所当然的,是自己的权利,而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应该履行学校的纪律,尊敬师长。极少数大学生对帮助自己的老师,学校,资助自己读完大学的社会热心人士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学业有成之后,应该回报社会。

三、新时期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一)以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责任感内涵

一是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反映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此,必须发挥思想教育这一强大的力量武器,来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觉的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价值控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是加强公民道德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我自律意识,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意识。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拓宽和社会的接触面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培养,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的积累,形成一定的文化沉淀。校园文化的建设能使广大大学生促进责任感教育的形成。校园文化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社会道德架构的支撑。是教化人、塑造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平台,要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平台,要开展广泛和持续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努力使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得大学生自觉地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得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为基本意识和形态。二是不断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知行合一的统一体。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作的一项工程。

家庭教育方面: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法、家庭的氛围都直接影响孩子责任感的形成。父母应该从点滴抓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做家务,逐步培养孩子的负责任的意识,从家庭负责开始,进而培养他们超越个人利益,以此来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在监督孩子的同时,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在道德品质上,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8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为配合我院的第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

院学生会学习部举办“中英文双语演讲比赛”,欢迎全院同学踊跃报名。

二、演讲比赛内容:

本次演讲比赛分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部分。

1、主题演讲:

以“青春·信念·责任”(“YOUTH·BELIEF·RESPONSIBILITY”)为主题,题目自拟。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思想健康,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能够体现时代要求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明确新世纪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大胆

实践,奋发成才。演讲者可围绕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作为学院学生在新形势下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演讲,(中英文一起)时间约8分钟

左右。

2、即兴演讲:

主题演讲结束后,每位选手进行即兴演讲,举办方将准备若干词语,选手根据随机抽取的词语进行即兴演讲,(中英文一起)时间140秒钟以内

3、出场顺序赛前抽签决定。

三、演讲比赛组织形式

1、参赛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2、组队方式:各系派出2~4名选手参加预赛,并确定一名选手作为本系参赛小组联络人。

3、赛制安排:

本次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预赛中,每位选手须在限定的时间内(中英文一起,约8分钟)自由演讲,题目自定,评委会将评出优秀选

手进入决赛,所有通过预赛的选手即取得决赛资格。

四、比赛时间:

初赛:待定

决赛:待定

五、比赛地点:

初赛:学生多功能厅

决赛:学生多功能厅

六、比赛规则:

1、中文、英文演讲依次进行。

2、表意明确,健康向上。

3、中英双语达要求口齿清楚,语音标准,语调有节奏感又不缺乏感情。

4、举止大方,表现自然,与观众有目光交流。

5、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6、有适当的肢体语言。

七、演讲比赛活动流程

1、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

2、各系学生会学习部将“青春·信念·责任”演讲比赛参赛人员名单、制定联络人、年级、班级、联系方式等,报至院学生会学习部,时间截

至X月X日。

3、进行预赛,通过预赛的选手正式进入决赛阶段。

4、正式进行决赛。

5、决赛包括现场英文提问,计总成绩,演讲时间总计不超过10分钟(超时扣分)。英语提问不得超过2分钟,英语回答不得超过2分钟。

八、评分标准

l、中英文发音标准,口语流利,节奏感强;

2、话题围绕“青春·信念·责任”(“YOUTH·BELIEF·RESPONSIBILITY”)的主题,展现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奋发成长。

3、选于自信投入,热情洋溢:

4、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

5、台风自然大方,不怯场;

6、回答问题积极思考,不急不躁;

7、问题分析解答深刻透彻,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8、中英文演讲时间总计不得超过8分钟,回答问题不超过2分钟,超时扣分;

九、比赛评判及奖项设置

1、本次比赛决赛阶段邀请学院领导和有关教师担任评委,采用5~7人制评分,依据思想性、语言、仪表、感染力等方面量化评分。

第9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49-02

有关“中国梦”的思想,除了在党的十中多次提及之外,在2012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也提出了“中国梦”的战略思想,所以在现阶段,“中国梦”是中华儿女们奋斗的主要目标,也是主要方向。高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一个主要阵地,将“中国梦”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教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

一 “中国梦”的主要内容

“中国梦”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国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中国梦”也可视为“强国梦”、“幸福梦”。它是国家能够实现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只有国家富强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才能提高,社会才能文明、和谐。而民族的振兴是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以及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只有民族得到振兴,“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中国梦”的提出给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给人们指明了幸福生活的奋斗方向。高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主要阵地,将“中国梦”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至关重要,也是具备较高现实意义的。“中国梦”的融入,有利于高校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确自己未来奋斗的目标,并且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付出不懈的努力。

二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带有不同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在价值观上偏向了功利化,对于未来更是感到迷茫,在政治上的信仰也不够坚定,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梦”思想内容的提出以及加强对大学生“中国梦”思想的教育就极其重要且必要了,将“中国梦”思想内容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们坚定政治信仰,进而让他们能够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并且能够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2.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导致社会中存在一些不安定的思想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身思想就不够坚定、价值观不够稳定的大学生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会产生动摇。在有关“中国梦”的思想内容中就提出了要让当代青年勇敢地去奋斗、去努力,让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信念,在思想信念的督促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将“中国梦”的思想内容融入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不懈动力。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梦”也被称为“强国梦”和“幸福梦”,“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安定以及人们的安居乐业。“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靠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作为当前社会中最具活力和朝气的一支年轻队伍,将“中国梦”寄托到他们的身上,让他们去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身肩上担负的历史使命,这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路径

1.教学中引进新媒体,为学生创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及普遍应用,高校在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引进新媒体,通过新媒体的诸多特性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且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新媒体的引进,能够提高大学生们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外的发展形势能够有充足的掌握和了解,在这样的意识下对他们参与社会生活也起到了积极的鼓舞和促进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外界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网络媒体。另外,电视媒体也是途径之一,所以相对来说新媒体对大学生“中国梦”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

高校在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时,要能够将“中国梦”贯穿到整个教学的进程中,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传达一切有关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新媒体的运用,为大学生营造出学习“中国梦”的浓烈的课堂氛围,高校可以通过网站、多媒体等方式的运用来加强“中国梦”的学习,进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配以专业的教学方法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除了要向大学生们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高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主要阵地,还要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的提高,只有具备意识与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国家未来发展所真正需要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界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迫切的需求,因而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那么在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时,学校要配以专业的教师团队来进行专业的教学,不仅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学,而且要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创造出一批批急需的人才。

在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专业教学时,首先,要能够从“中国梦”中对当代青年的发展要求来培养大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将“中国梦”的思想内容贯穿到整个专业知识教学当中,在充分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当中,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指导他们对未来进行明确的规划,督促他们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进而在学校中能够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明晰实现“中国梦”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新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来提高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促进他们对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当前思想文化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将“中国梦”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梦”的思想内容中有三个必须,第一个是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也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个是必须要弘扬中国精神,也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以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第三个就是必须要凝聚中国力量,也就是要加强各民族团结。这三个必须也是对“中国梦”的核心内涵的概括,同时也给“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奋斗的方向。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能够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促进作用,让他们能够对“中国梦”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首先,要让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具体内涵以及现实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让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与实现“中国梦”进行相结合,通过“中国梦”中的“三个必须”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认识。其次,要让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中国梦”的实现,依靠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团体,依靠的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所以社会上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中华儿女都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贡献出一己之力。最后,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所应该肩负的责任和重任的认识的宣传,让大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祖国的未来也是自己的未来,自己要本着脚踏实地的态度去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4.通过对国家发展形势的解读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过往与现状的认识

对于“中国梦”思想内容的提出,社会上也有一些言论是对其表示质疑和否定的,面对这些言论的存在,相关专家认为会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就处在价值观还不是太稳定、思想观念还不够坚定的阶段,所以高校要引导他们对“中国梦”的实现树立正确的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形势政策报告会的方式来向学生们解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一些进步与成就,让大学生们感受到我国走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进而让他们能够对“中国梦”的提出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高校要能够不断地完善形势政策报告会,不但要融入一些常见的形势政策,同时也要加入社会中一些热点问题来进行专题报告,让大学生能够对国家发展的形势有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在形势政策报告会内容的制定上,要能够全面且深刻地揭示当前国内的发展形势,通过思想理论以及发展政策上的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政策的正确理解,此外也要能够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思考,进而提高他们对形势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 结束语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既要注重对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加强培养他们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在将“中国梦”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时,同样也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不仅仅要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同时也要从实践上引导大学生要掌握实现“中国梦”的专业技能。大学生只有对“中国梦”有了充分的认识,然后才能将其转化成自己内在的认知和动力,进而形成外在的行为方式,最终才能加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光荣队列中,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卓成、蒋平.“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