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精神病的状及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病的状及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神病的状及治疗

第1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电位;紫外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2006年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30例,均经我院皮肤科确诊,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局部皮肤无化脓性感染,未接受其他物理治疗,将其分为实验1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6~75岁,平均(56.6±7.8)岁,病程1~12 d,平均(6.5±2.4)d。对照1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4~76岁,平均(52.7±8.2)岁,病程1~14 d,平均(5.7±3.6)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24例,均有带状疱疹病史(疱疹已愈合),均经药物治疗无效来我科就诊。患者均遗留有明显疼痛,严重者夜晚难以入睡。患者病程20 d~18个月不等。将其分为2组,其中实验2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8~86岁,平均(74.6±7.4)岁,病程20 d~16个月,平均(3.6±1.5)个月。对照2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47~90岁,平均(70.4±11.2)岁,病程1个月~18个月,平均(4.3±1.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1组 用南韩产的电位治疗仪(HEALTHION)进行治疗。该电位仪具有3万V的高电压,产生强大的高压直流静电场,电流强度仅有0.5 mA,患者除去金属物品,脱去鞋子,从木板上走到电位坐椅上坐好,患者间禁止接触。治疗时间为30 min,10 d为1个疗程;并同时采用辽宁产光热复合仪照射治疗,首先将机器预热10 min,以疱疹区为中心,距离30 cm处进行照射,以患者皮肤有潮热感为宜,每次治疗30 min,1次/d,直至皮损痊愈。

2.2 实验1组 在对照1组的电位治疗基础上,同时联用北京产ZYY-8型紫外线治疗仪进行治疗,频率50 Hz,波长253.7 nm,照射距离1 cm,以1 s为1个生物剂量,首次照射30 MED,1次/d,根据疱疹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递增30%,直至疱疹消失。

2.3 对照2组 对照2组12名患者进行电位治疗,1次/d,30 min/次,共治疗30 d。

2.4 实验2组 12例患者进行电脑中频电治疗,采用北京翔云生产的K8832-T电脑中频电疗仪进行治疗,选用处方3,将浸湿的湿热垫套在硅胶电极上,并置于疼痛病灶处,电流量以患者耐受限为准,治疗20 min/次,1次/d,共30 d。

2.5 疗效观察 每天观察患者疱疹及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并对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皮疹愈合时间进行统计。止疱时间是指从治疗开始到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止痛时间是指从治疗开始到疼痛评分<2分的时间;皮疹愈合时间是指从治疗开始到皮疹完全消退且疼痛评分<2分的时间。

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个疗程(10 d)结束时,采用视觉模似评分法[1]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即在一条10 cm长的线段两端,分别标出0分和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疼痛难忍,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标出其相应的疼痛评分。

3 结果

3.1 两组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分析后发现,实验1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即实验1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1组,具体数据见表1。

3.2 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镇痛分析 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患者经治疗后,其疼痛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分析后发现两实验组与其相应的对照组比较,疼痛明显低于后者。具体数据见表2。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以老年患者居多。带状疱疹是由潜伏于脊髓后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可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而出现神经痛,同时病毒沿周围神经纤维移至皮肤处出现水疱疹,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则3~4周[2]。本组患者经电位并紫外线联合治疗后,其病程明显缩短,如实验1组的皮疹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1组,见表1,说明电位并紫外线联合治疗可明显缩短带状疱疹患者病程,促进皮疹愈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的显著特点之一,部分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严重者疼痛长达1~2年,消炎、镇痛药疗效并不理想。本组12例患者经电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见表2,说明电位治疗带状疱疹尤其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

通过电位治疗仪发出的高压直流静电,使人体内的自由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人体的两端,即头和脚就有静电感应[3],体内的电荷重新分配,各种带电的质点向两级方面移动,引起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理功能的改变。高压静电场作用于全身时,人体受到电场本身,无声放电,空气离子流动及臭氧等综合作用,电离空气的流动对皮肤感受器是一种细微按摩的刺激,吸入电离空气(空气负离子)对机体产生良好影响,臭氧具有刺激血球生成,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数量,刺激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电荷的重新分配使得钾、钠活动性正常化,减少使人疲劳的镁和磷,使体内甲硫氨酸腓肽(MEK)浓度升高,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同时调节pH值,使酸性血液转为弱碱性,疏通微循环,增强脑细胞的代谢和营养过程,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正常化,从而使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减轻,身心愉悦,得到全方位的综合治疗。同时采用的紫外线疗法,加速了带状疱疹的愈合期,紫外线照射可加强皮疹部位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使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在炎性浸润期能防止液化,促进吸收。紫外线照射对交感神经节的刺激,使局部红斑量照射区兴奋性降低,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3]。因此对带状疱疹起到了消炎、止痛作用。综上所述,电位并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尤其是早期患者接受电位及紫外线治疗,不但使病程大大缩短,还能避免出现后遗神经痛或者缩短后遗神经痛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钟廉.临床疼痛治疗学(修订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5.

第2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精神病 起因假说 治疗药物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65-02

精神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情感精神障碍、神经症、精神发育迟缓等症状。精神病又多指精神分裂症,目前,全世界患有精神方面疾病呈上升趋势,其中精神分裂症及神经两级错乱的患者约占总人口的2%。近几年,我国精神病总病患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约为13‰~47‰,约1600万之多。精神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性问题,其发病机理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近几年基因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时代。

1 精神病的起因

精神病的起因目前尚无确切的研究结果,科学研究亦有多种说法。

1.1 基因遗传学说。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神经化学状态紊乱,分子遗传学研究指出,先天性遗传代谢障碍可能会引起精神发育不全;而细胞遗传学认为,细胞染色体在数量及结构上发生异常时,会引起患者精神障碍,如先天性精神障碍;临床遗传学则认为,与精神病人的血缘关系越近,其患病率越高。由此表明,精神病有较强的遗传因素。,虽然其真正起因还尚未明确,但遗传基因是目前较为热门,也是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病起因最危险的因素。

2000年,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苏格兰人体遗传研究所研究发现两个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2001年人类基因组排序草图完成时,为精神病研究也指明了方向,基因组科学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第6条及第8条染色体上有缺陷;2002年,天津安定医院发现并证实,某一基因座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2003年,英国剑桥大学科研人员指出,精神分裂症与神经两组错乱症是由相同基因改造而成,其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基因中的髓磷脂化合物发生了改变。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谷氨酸与精神分裂症致病机理关系密切。

1.2 精神病致病机理假说。关于精神病致病机理,人们还提出了多巴胺假说、神经发育假说、高级神经活动症生理学假说、免疫学假说、甲基转移假说、五羟色胺传递障碍假说、心理学发病机理、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平衡假说、氧自由基损害作用等推论。神经发育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种多基因多因素模型,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或触发遗传效应进而改变了个体发育过程,如果胎儿时期受到影响,成年时则会发现脑结构异常,目前研究人员正通过寻找与基因紧密联系的临床生物标志以探寻与精神病致病机理可能的因素。巴甫洛夫学派则认为精神分裂症状是在大脑皮质慢性催眠状态基础上,不同部位等的抑制作用导致不同精神症状,其抑制过程中波及皮质下情感反射弧而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这就是高张神经活动症生理学假说。免疫学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是某种异常抗原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但此类发现尚未被证实。心理学发病机理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在感知与认知方面存在特异性缺陷。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平衡则是在心理学假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大脑两个半球功能发育不平衡,如思维障碍是左半球功能失调,右半球功能减弱而左半球过分活跃,胼胝体功能缺陷至大脑左半球信息传递过多,使左半球活动过度等引起。多巴胺假说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尾状核、壳核及伏隔核内的多巴胺受体密度增多,因此多巴胺假说学者采用抗多巴胺敏感的环腺甘酶阻滞多巴胺受体,从而治疗精神病,但目前这种假说的直接证据不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2 精神病病例分析及治疗

临床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出现幻听、联想障碍、妄想、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临床认为,导致患者精神分裂的主要因素为感情受严重打击,本院在2010年接收1例女性患者,其曾受婚姻变故,致情志受打击,临床表现为狂燥、易怒,不眠,食欲减退等,接受治疗时已表现为身体困倦,气短乏力,数日不眠,目光呆滞。精神分裂症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等,剂量应根据个体患者的症状情况而定,足量足疗程的系统治疗,症状控制后,继续使用维持剂量约2年左右以防止复发;临床也结合采用中药治疗方法。本例患者给予奋乃静,并结合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情感护理,情绪状态得到控制,并随着治疗及护理的深入开始有所改善。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患者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等。躁狂症多表现为患者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言语动作增多;抑郁症则与之相反,表现为患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两种症状交替发作则为双相障碍,首先药物治疗,双相障碍则需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精神发育迟缓是患者18岁之前的发育阶段出现的智力明显低下及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症状,其引发因素有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等。在治疗中,最重要的是症状的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药物治疗主要要对因、对症,如苯丙酮尿症患儿可采用饮食疗法,限制小麦、蛋类、鱼肉虾等的摄入;地方性呆小症则使用甲状腺类药物,或服用腆盐进行预防;常规使用脑复良等益智健脑药物促进大脑功能发育。

总之,到目前为止,精神病起因尚无明确、直接的症据证实,基因学说目前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治疗精神病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对症用药。

参考文献

[1] 姜春和,陈玉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J].哈尔滨医药,2009.29(3):45-46

第3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奥氮平;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涉及人类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临床表现为多维症状特点,即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心境障碍、攻击、认知功能障碍。学者研究发现,一些典型抗精神病药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加重认知损害,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1]。WHO于199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7‰-14‰[2],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我科于2008年6月~2013年12月用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8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1~66岁,平均37.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躯体及脑器质性疾病。

1.2诊断标准 [3] 国内外普遍接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标准是由Kane和Conley等提出的,包括:①过去5年对3种(至少有2种化学结构是不同的)剂量和疗程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不良;②患者不能耐受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③即使有充分的维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至少相当于氯丙嗓400-600mg/d治疗4-6周,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没有良好的社会和职业功能,简明精神科量表(BPRS)评分≥45分,临床总体印象(CGI)评分≥4分;④有顽固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

1.2 治疗方法 奥氮平15-25m/日,6-8周;阿立哌唑治疗剂量:第一周5mg/d;第二周10mg/d;第三周15mg/d,之后可视病情及患者耐受情况在10-30mg/d范围内调整剂量,最大不超过30mg/d,6-8周。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病例均采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定,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各评定1次。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PANSS减分率≥75%,显著进步:PANSS减分率为50%-74%,进步:PANSS减分率为25%-49%,无效:PANSS减分率

2 结果48例患者中 治愈21例、显著进步18例、好转5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有头痛、激越、焦虑、失眠、恶心、呕吐、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转氨酶升高、嗜睡、体重增加。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中的阳性症状主要就是由于脑边缘的多巴胺D2出现受体功能亢进所导致的,阴性症状主要是由于额前叶的多巴胺活动敏感度下降与5-HT机制受损所导致的。奥氮平临床使用后,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锥体外系症状,也无粒细胞缺乏的报道,个别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肌张力障碍、口渴、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和短暂的转氨酶升高。国外报道奥氮平有抗胆碱能作用,此作用可通过抑制胆碱能反馈机制从而减轻僵住症的发生。另外奥氮平主要作用于5-HT系统也是其锥体外系症状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奥氮平对5-HT2受体的亲和力是对DA2受体亲和力的8倍。目前认为,5-HT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如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5-HT系统功能异常有关,且5-HT与多巴胺系统作用密切,5-HT可以抑制投射到纹状体的多巴胺神经元的放电和抑制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5-HT2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黑质-纹状体系统中的5-HT系统,使多巴胺系统解除抑制,这样多巴胺的释放就增加,从而可降低锥体外系症状。 奥氮平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多种神经递质有亲和力,它能选择性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D2受体,而对黑质纹状体通路D2受体的阻断性能较弱,这就使得它具有良好的抗精神病效果[4]。阿立哌唑的药效作用不同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多巴胺D2部分激动作用起到提高额叶不足的DA功能,改善阴性症状,并且减低中脑-边缘系统通路过高的DA功能以改善阳性症状。该药另一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具有5HT2A受体阻断作用和5HT1A部分激动作用,可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感症状。由于药物对中脑--黑质纹状DA通路及中脑-垂体漏斗结节DA通路无明显影响,加上药物对5HT2A的受体阻断作用, 因而很少引发EPS并且不会产生催乳素水平的升高 。由于该药上述独特的药理作用,阿立哌唑被称为DA-5HT系统稳定剂,它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抑郁、焦虑等症状疗效肯定,对其他精神障碍也可能有一定疗效。该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可以看出,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可起到协同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更好地改善控制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更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安全性高。本组研究显示,临床有效率92%,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阳、阴性症状和精神病理学症状,值得临床关注、应用。同时,作为专业性强的一项临床工作,还有很多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因此,在疾病知识的宣传方面应给与大力支持,一些传统思想限制了百姓到专科医院就诊,舆论应给与引导,困难人群没有能力就医方面,政府和社会爱心组织应积极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任昌,刘锡英.氯丙嗪、利培酮和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作用的比较[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0,15(7):620.

[2]江开达,精神病学[M].b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9.

第4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对多种细菌都有杀菌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较好。阿米替林为抗抑郁症药,主要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

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

阿糖腺苷是抗病毒药,临床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局部外用治疗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阿糖胞苷为抗肿瘤药,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苯乙福明和苯乙哌啶

苯乙福明又叫苯乙双胍,属于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肥胖者。苯乙哌啶又叫地芬诺酯,是一种止泻药,临床上用于急性腹泻。

碘、碘化物和碘甘

碘、碘化物是最早用来治疗甲状腺病的药物,不同剂量的碘对甲状腺功能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小剂量的碘用于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剂量碘通过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产生抗甲状腺作用。碘甘又称疱疹净,是一种抗病毒药,临床上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角膜炎。

非洛地平和非格司亭

非洛地平是钙拮抗剂,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非格司亭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临床上用于自体骨髓移植及肿瘤化疗后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环胞苷和环孢素

环胞苷也叫安西他滨,是常用的抗代谢药,临床上用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环孢素为免疫抑制药,广泛用于防治各种器官组织移植的抗排斥反应,也有人用该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

甲喹酮和甲皋酮

甲喹酮是镇静催眠药,一具有催眠作用,久服可成瘾。甲睾酮是雄激素类药,用于功能不全、功能性子宫出血、晚期乳腺癌、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贫血等。

氯氦蕈和氯氦平

氯氮蕈是一种镇静催眠药,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以及肌肉松弛等作用。氯氮平是一种抗精神失常药,其抗精神病作用较强,对其他药物无效的病例仍有效,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美西律和美西林

美西律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尤其是强心甙中毒、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引起者。美西林属半合成青霉素,临床上用于大肠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效果甚佳。

克拉霉素和林可霉素

克拉霉素,也叫甲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林可霉素也叫洁霉素,为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金葡菌感染和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西丁)无效的治疗,特别是由金葡菌所致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节感染,也可用于各种厌氧菌或与需氧菌的混合感染,如腹膜炎、盆腔感染、吸人性肺炎或肺脓肿等。

痢特灵和利他林

痢特灵又叫呋喃唑酮,是一种人工合成抗菌药,主要用于肠炎、菌痢等肠道感染。利他林又叫哌醋甲酯,是大脑皮层兴奋剂,临床用于轻度抑郁、小儿遗尿症及小儿多动综合征。

氯丙嗪和氯噻嗪

氯丙嗪又叫冬眠灵,是抗精神病药,对急、慢性精神病有效,治疗神经官能症,如缓解焦虑、紧张、不安和失眠等症状,此外对呕吐和顽固性呃逆也有效。氯噻嗪属于短效利尿药,具有利尿、降压作用。

第5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患者,女,32岁,已婚,无业。因语乱、烦躁不安、眠差8天,于2008年7月以“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收住我科。患者于入院前8天因与丈夫发生口角后出现精神失常,主要表现言语增多、言语乱,烦躁不安,脾气大,常因一些小事大发雷霆,有冲动行为,摔坏家中东西,活动增多,有时手舞足蹈,有时跪地作揖,夜间睡眠减少,白天仍精力充沛,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患病以来,无明显情绪低落、自责自罪,无发烧、外伤、呕吐、抽搐、昏迷病史。既往性格内向,孤僻、脱群,6岁时父母去世依靠姐姐抚养成人,婚后夫妻关系欠和睦,家族史阳性,其姐女儿曾患情感性精神病。入院时查体:意识清楚,甲状腺(-),心肺(-),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精神检查:神清衣整,接触差,定向力完整,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存在,未查及感知觉障碍及妄想内容,易激惹,智能正常,怪异动作,有时跪地作揖,无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入院后建议行头颅CT 检查,因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差而拒绝检查,入院后诊断为”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治疗给口服“氯丙嗪、碳酸锂”,8天后氯丙嗪剂量加至300mg/日,锂盐剂量为0.5/日,患者精神症状稍减轻,但出现意识清晰度下降,言语乱,不认识家人,小便失禁,考虑为氯丙嗪所致,减量后症状未减轻,强行家属行头颅CT检查后提示:左颞部硬膜下血肿(出血量为19.5ml),后转入脑外科给补液、止血、营养脑细胞,并定期复查头颅CT,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

讨 论

硬膜下血肿患者部分会出现精神症状,主要表现程度不等的谵妄状态,意识混浊,定向障碍,言语零乱,情绪不稳,行为紊乱及幻觉、片断妄想等[1]。部分患者早期缺乏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而只有精神症状,往往首先就诊精神科,容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

本病例临床特点:①中年女性,出现情绪易激惹、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②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③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显著;④头颅CT提示:左颞部硬膜下血肿(出血量19.5ml)。所以结合本病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中青年患者,虽无神经定位体征,但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不能片面地认为是难治的功能性精神病,应该考虑到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此时可以做一些无创伤的检查,如脑电图、CT、MRI等,以免漏诊或误诊。

第6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关键字】精神分裂;肠梗阻;护理

精神科住院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长梗阻,在临床案例中并不少见。由于患者患病后自身的精神情况无法控制,进而无法主动表达自己的不适感,而且精神科的住院环境往往比较封闭,同时我院大多数是以流浪救助为主的患者,没有家属的陪护,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更加容易发生肠梗阻。针对本院2009年~2013年期间,34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患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患病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救治的34例精神病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经过我院放射科的影像学诊断后,确诊为肠梗阻。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22~81岁之间,平均年龄(49.5±6.4)岁;其中精神分裂13例、精神发育迟滞3例、老年痴呆2例、麻痹性痴呆1例、精神障碍1例、其他14例。

1.2方法

1.2.1分析方法

对34例患者进行检查和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并详细的记录检查结果,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及发病原因。

1.2.2护理方法

①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患者采取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在治疗期间不可以使用止痛剂和镇静剂、防止无法准确的诊断病情进展,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述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患者拔出胃管。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有无气体引出,定时的对肠胃减压装置进行关闭和开放;②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患者的饮食一定要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情况下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性,补充患者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如患者有异常状态,及时通知医生;③定期检测: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身体状态的检测,定期检测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加以记录。尤其要观察患者的腹痛性质、范围、持续时间、排便等情况,如有呕吐、腹胀等情况出现,一定要及时通知医生;④对口腔的护理:由于患者患有肠梗阻的后,会出现呕吐现象,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给予温开水漱口,保证口腔的清洁。如同观察和几率患者的呕吐时间及呕吐的频率等,在禁食结束后,可给予患者流食,观察恢复状态转而食用蔬菜、水果等;⑤对皮肤的护理:患者由于长期的卧床,而且普遍年龄较大,而且患者常常需要约束性保护,致使患者易出现压疮,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皮肤的护理,定期为患者擦拭皮肤,保持皮肤干净、清爽,保持病床平整、清洁;⑥用药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用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合理的药物,而且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身体反应情况,尤其是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更应该加强观察。如患者有代谢功能障碍,尽量不适用氯氮平类药物。⑦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性格、兴趣爱好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恐惧感,并且尽量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习惯,对于达到要求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奖励,使患者自身乐于改变不良习惯,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心理状态。

2 结果

34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患肠梗阻的原因有:①运动减少:有些患者由于精神状态不稳定,严重的躁动,所以需要长期的采取保护性约束,大多数患者不愿意做锻炼,喜坐少动,致使患者长期的保持同一姿势,久之使患者的肠胃蠕动减慢,引发肠梗阻;②药物因素:大多数患者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例如氯氮平、舒必利、喹硫平等[2]),此类药物的作用之一是会使胆碱作用增强,进而造成肠胃蠕动减慢,造成便秘,久之极易引发肠梗阻;③饮食因素:脑器质性精神病的患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障碍,使患者对饮食不敏感,经常暴饮暴食,或者长时间不食,而且饮水较少,易患低钾、低钠等,长此以往对患者的消化系统损伤严重;④衰退期影响:大部分患者的年龄偏高,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大幅度衰退,而且胃肠蠕动减慢,结肠的张力也有所下降,致使患肠梗阻的几率增高。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用药常采用抗精神病的药物,该类药物具有治疗中枢神经及外周抗碱能的作用,而外周抗碱的作用使患者的肠胃蠕动减慢,进而引发肠梗阻。所以对于精神病患者用药一定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尽量减少合并用药[3]。如果患者已经检测出患有肠梗阻疾病,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因为患者的精神状态不受支配,无法很好的配合治疗,只有做好护理工作,引导患者自愿接受治疗,才能更好的治愈肠梗阻。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观察,由于大多数患者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发生身体不适,很难及早的发现。在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便秘的现象,如果发现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停药或者减药,同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的变化,防止出现自残、伤人等安全事件发生[4]。对患者要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和指导,发放一些健康教育的资料,内容一定要简单易懂。由于本次研究的大多数为我院救助的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身边没有家属和亲人的关怀,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护患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科住院患者采取定期的检测和相应的护理,对于预防肠梗阻的发生十分有效,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也需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预防工作,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参考资料:

[1] 周秀娟,赖根祥.精神科住院女患者肠梗阻的调查与对策[J].海峡药学,2009,22(6):191~192.

[2] 梁学军,刘立志,谢国军,等.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12(5):316~317.

第7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雅施达与雅思达 雅施达,通用名为培哚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用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雅思达,也叫百服宁,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作用较强,抗风湿作用较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及偏头痛、癌性痛及术后止痛。

氟哌酸与氟哌醇 氟哌酸,通用名为诺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用于敏感菌所致泌尿生殖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其他感染。氟哌醇,也叫氟哌啶醇,属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临床用于治疗各型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也可用于焦虑性神经症,还用于儿童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

地巴唑与他巴唑 地巴唑为降血压药,可用于早期轻度高血压、脑血管痉挛等。他巴唑为抗甲状腺药,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前准备及术后治疗。

优降宁与优降糖 优降宁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主要用于重度高血压的治疗。优降糖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饮食不能控制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

利血平与利血生 利血平为降血压药,具有缓慢、温和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对于轻度至中度的早期高血压疗效显著。利血生为促进白细胞增生药,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消心痛与消炎痛 消心痛为防治心绞痛药物,如舌下含服可用于急性心绞痛发作,口服用于预防发作。消炎痛为抗炎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可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癌性疼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以及防止血栓形成等,但对心绞痛发作无效。

第8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64-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50例,男性22例(44%),女28例(56%),年龄在55-80之间。其中城市退休老人35例(70%),农村老人15例(30%)。

1.2诊断及用药情况精神分裂症14例(28%),情感性精神病3例(6%),老年性痴呆6例(12%)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12例(24%),麻痹性痴呆3例(6%),精神分裂症合并心血管疾病6例(12%),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6例(12%)。用药情况:单用氯丙嗪14例(28%),氯氮平5例(10%),奋乃静6例(12%),氟哌啶醇3例(6%),利培酮4例(8%),舒必利合用奋乃静3例(7.2%),氯丙嗪合用氯氮平2例(4%),奋乃静合用二甲双胍8例(16%),利培酮合用地高辛5例(10%)。

1.3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钾改变

1.3.2神经肌肉表现:全身乏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卧床不起,行走不稳,蹲下站不起来,四肢酸痛麻木,软弱无力,严重者发生肌肉麻痹。

1.3.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1.3.3心血管表现以心律失常为主。在心律失常以前,心电图上已可出现低钾改变。心电图提示如下:a. S-T段压低。b. T波减低、平坦、双相(-+)或倒置。c. U波增高,常超过同导联的T波,T-U相连成双峰状。d.可出现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房室阻滞。心室颤动是缺钾的致死原因之一。

1.3.4泌尿系统表现排尿不畅,尿储留。血钾定量:2.5~3.5mmol/L ,重者2.5mmol/L以下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病情观察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各种功能性精神疾患在老年期前因反复发作,病程逐渐转为慢性,到老年期多表现在慢性精神衰退阶段。痴呆病人多伴智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缺乏主诉和自知力,往往言语颠倒,答非所问,或者缄默不语,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影响了患者对躯体疾病的躯体反应。因此,临床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精神与体力改变。护士应熟悉病房每个患者的病情,对经常言语过多、行为紊乱、精神兴奋患者,一旦发现由兴奋状态转为安静,言语动作减少,精神差,走路有气无力,必须警惕是否存在低血钾症等异常情况。

2.2补钾治疗时的护理低血钾的治疗原则是补钾,防治并发症,预防医源性高血钾。

2.2.1服补钾 大剂量服钾常引起肠绞痛和粘膜溃疡,将10%氯化钾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后服用,则明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2.2.2静脉补钾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氯化钾的用法。剂量要遵照医嘱执行,用10%葡萄糖稀释至0.3%以下静脉滴注,禁止直接静脉注射。24h补钾总量成人一般为6g。

2.2.3饮食护理低血钾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护理更为关键,低血钾患者肌无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食欲差,重者累及呼吸肌,呼吸困难,消耗大,应适当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钾的易消化的饮食。可进食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保持体液平衡。应少食多餐,忌高碳水化合物,限制钠盐。

2.2.4生活护理老年精神病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下降,尤其低血钾患者大多肌力减退,应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协助病人洗漱;注意观察病人大小便的情况,防止便秘及尿储留,三日无大便应给予缓泄剂或低压灌肠,尿储留应给予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注意病人安全,行走及上厕所时应给予搀扶,防止跌伤。床旁放置床栏,专人陪护防止坠床。

2.2.5皮肤及呼吸道护理病人由于低钾伴发肢体无力常卧床,应加强皮肤及呼吸道的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局部按摩,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以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2.2.6泌尿道护理病人由于低血钾引起排尿不畅或尿储留,应给予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洗会阴,下腹部放热水袋,按摩膀胱等,无效时给予导尿,预防泌尿道感染。

第9篇:精神病的状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病;亲属;应激;对策

Investigation and Strategies o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Conditions of the Relat ives of First-episode Young Psychiatric Patients. Diao Yongmei, Xia Zhi na,Song Wenxia. Yantai Ment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Yantai 2652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psychological stress conditions of therelatives of young psychiatric patients. Methods We had takena test about 186 cases o f relatives of young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ho hospitalized firs t time from March 2005 to September 2007, symptom rating scale (SCL-90) and self -assessment anxiety scale (SAS) are applied in the evaluation and home-made qu es tionary abouf general condition, and also t-test and statistical description.Results SCL-90 score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al level, an d women score hi gher than men's. SAS score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P

【Key words】 Tteenaycrs; Psychiatry; Relatives; Stress; Strategy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条件:①我院2005年3月~2007年9月首次住院小于等于17岁精神病患者的 陪护亲属;②对病人负有照顾赡养责任;③亲属本人为非精神病的成年人。符合上述条件93 人(下称亲属组)其中男30人,女63人;平均年龄36.91±5.48岁;其亲属分别为患者父母8 8例,祖母3例,祖父2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4人,初中至高中53人,小学6人。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自制一 般状况调查表(内 容包括亲属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与患者关系)。作者依照知情自愿原则,在 患者入院一周内对其亲属进行测评,采用统一指导语,不署名,在40分钟内,对量表每个项 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评定,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相应统计学描述,并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亲属组与国内常模SCL-90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显示,患者亲属测得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总分及躯体化、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特别突出,差异有显著性。

2.2 亲属组不同性别SCL-90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显示,患者女性亲属评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的得分高于 男性。男性亲属在敌意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且都具有显著差异。

2.3 亲属组与国内常模SAS评分比较 见表3。

3 讨 论

3.1 结果分析

3.1.1 表1显示表明患者亲属普遍存在心理问题。Arey[1]曾报道精神病患者家庭 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心理障碍者。子女是父母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女患病会使父母非常担忧、焦虑与难过,造成心理极 度压抑。对疾病及相关卫生知识了解甚少,由此产生恐惧、孤独、无助、苦闷烦躁等负性情 绪。子女患病扰乱了家庭正常的生活秩序,需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为其求医治病。 长此以往,使他们身心疲惫,饮食、睡眠异常,抵抗力下降,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和体征。 人类的心理状态具有主动应付机制[2],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亲属会产生适应状 态,因而强迫、敌对、恐怖、偏执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3.1.2 表2显示说明女性亲属更易受到外界影响,其心理状态不如男性稳定,存在更多的心 理障碍;也说明女性患者在照顾病人中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因此应优先考虑对女性亲属的心 理干预。

3.1.3 表3显示表明患者亲属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他们常因为传统观念对精神病人的歧视感 到羞耻,承受较大的内心压力导致自卑;对孩子前途的担心导致了绝望、失败感;精神病卫 生知识及相关技能的缺乏,使他们面对患病子女感到恐惧、孤独、心悸、乏力、睡眠障碍; 担心住院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担心药物对身体有害,而又进一步加重其心理负担。Gam-Ens [3]指出:家属对病人的情况缺乏了解或来自各方面的一些错误信息是家属产生焦 虑的主要原因。

3.2 建议 医护人员首先在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开展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公共教育与宣传,从 而减少病耻感和偏见[4],使全社会对精神病人消除歧视,多一些关爱。同时患者 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也利于缓解亲属的心理压力。有文献报道,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很 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患者的态度[5]。可根据患者亲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及社会背 景等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循序渐进的心理干预,使他们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程和预防的 知识,家庭环境对该病的影响,亲属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患者等。通过干预,亲属学会了以 科学的方式对待患者,放弃了过多的忧虑和过高的期望,能以平和积极的态度对待现实,提 高了他们心理安全感和心理承受能力,尽快摆脱各种不良刺激,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心理应 激反应程度。重视女性亲属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爱心多与其 交谈,对她们的焦虑、抑郁心情表示理解和同情,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教她们学会自我放 松和处理心理压力的技巧,如心身的放松训练方法[6]。随着患者药物治疗疗效的 发挥,病 情逐渐减轻缓解,其亲属会有很大心理安慰和成就感,心理负担随之减轻,身心不适渐渐缓 解,应对能力不断加强。实践证明这种干预是可行有效的。

4 参考文献

[1]宋立生.精神病患者对家庭的影响,家庭负担.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4:2 14-217

[2]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148-160

[3]Gaw-Ens B. informational support for families immediately after GAB G surgery. Gritical care Nursing, 1994,14(2):41-50

[4]王立伟,张明园.精神卫生的未来方向,WHO的10点意见.上海精神医学,2002,14( 1):21-22

[5]罗薇,邓孟先.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 杂志,2002,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