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结合路桥工程施工基本情况,介绍了路桥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旨在促进路桥施工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
关键词:
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
0引言
在路桥施工中,由于安全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给路桥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工程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路桥工程施工安全,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
1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不足
安全管理是路桥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受到施工单位重视和关注。整个路桥工程建设中,提高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措施,能确保现场施工秩序良好,让施工人员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施工。同时还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避免延误工期的情况出现,进而保证施工进度计划,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对激发施工人员热情,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推动现场施工效率提高,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提高路桥工程建设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施工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拓展市场,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1]。或者一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忽视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现场施工巡视和检查不足,不注重建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因而路桥施工中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对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降低工程效益,有必要及时采取完善措施。
2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促进路桥施工顺利进行,根据安全管理的不足,结合路桥施工建设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路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措施。首先,路桥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将其摆在重要位置,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安全管理职责。让他们严格按规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握安全管理的每个要点。加强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现场监督和评价,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及时掌握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对现场安全事故提前预防,避免安全隐患发生。其次,重视路桥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构建权责清晰的责任制,让每个施工人员和领导都明确自身职责。建立健全的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技能培训制度,让他们学习相关规范要求,遵循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技能。并在现场施工中严格落实各项规定,促进路桥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最后,构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急机制,成立安全事故应急领导机构,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存储安全事故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满足各项工作需要。路桥施工中,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应该立即启动应急体系,各部门和不同工作人员加强协调与配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确保路桥施工秩序良好。
2.2加大管理资金投入,健全管理体系
路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购买机械设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开展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等。一方面,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制定路桥施工安全管理资金投入预算计划,确保资金充足,能为安全管理创造条件。根据路桥安全管理需要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和使用,用于购买施工机械设备,开展施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等,避免资金浪费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构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做好审计和监督工作,让各项资金真正落实到路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2]。制定并落实奖惩激励机制,对安全管理到位、资金安排和使用合理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物质奖励,调动他们的热情,保证资金落实到位。激发工作人员主动性,让他们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2.3完善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以实现路桥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目标,构建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制定并落实路桥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借鉴其他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严格执行和落实,明确安全管理人员职责,让他们有效融入各项活动中,为安全管理提供支撑,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其次,根据路桥施工安全管理需要,修订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例如,以路桥施工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出发点,修订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有效规范和引导安全管理新情况,更好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最后,构建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健全监督制度措施,安排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开展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尽早采取措施处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4重视路桥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转变对安全管理不重视的局面,将路桥施工安全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提高现场施工安全监督和监测水平。一方面,根据路桥现场施工基本情况,设立多个监测点,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基本情况,重视安全管理研究工作,制定并落实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安全保护和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健全安全监测网络,推动安全监测规范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及时采取措施治理路桥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施工安全。例如,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保证施工现场用电安全,严格按要求开展机械设备操作。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施工人员引导[3]。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开展路桥施工的各项操作,不得违规违章操作,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强路桥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5提高路桥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有效保障施工安全
提高路桥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管理技能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一方面,路桥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队伍建设,注重对施工技术水平高、安全意识强的施工人员引进,充实和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同时构建完善的路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培训计划,采用现场参观学习、课堂授课等方式,让路桥施工人员掌握安全管理技能和规范要求,有效开展各项操作,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努力掌握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按要求开展各项操作,遵循施工机械设备操作技能和用电规范。增强安全事故防范技能,避免路桥施工出现安全隐患。
2.6 制定路桥施工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开展演练工作,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和权限,实现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发生的目的。一方面,将路桥施工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纳入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要对路桥施工现场安全进行评估,掌握现场施工基本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设备,安排应急人员[4]。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要求,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领导演练,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从而让他们努力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和技能,提高熟练程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及时处理和应对,尽量降低带来的损失。
3结语
随着各地联系增强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路桥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现场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是不可忽视的。作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结合工程建设具体情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加强现场巡视。及时处理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推动现场施工有效进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促进路桥施工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少霞.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对策[J].交通世界,2016(14):122-123.
[2]李作恒.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管理控制[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3-45.
[3]王峰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 交通标准化,2014(8):39-4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中质量和安全是基础的保障,只有完善了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只有分析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因素,才能具体地把控风险因素,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因此,鉴于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本文研究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和质量控制迫在眉睫。
1水利水电施工常见问题
1.1工程设计问题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现状中,工程设计的质量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首要因素。首选是设计团队的专业素质问题,有些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导致设计团队的专业素质不足,可能会造成设计方案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无法正常施工。其次,设计团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为对实际施工场所进行勘察,导致设计出的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相偏离,从而不利于提升工程设计的质量。
1.2施工设备问题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和安全主要是施工设备的老旧问题,一些施工单位由于施工成本的限制,没有及时更新新的设备和仪器,造成设备仪器的使用与施工技术部配套,影响施工技术的应用,从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尤其老旧设备运行时间长,各项参数容易老化,易发生故障,这就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有些施工单位及时更新了设备,但是设备存在体积大运输难的问题,这也就影响了施工的效率。
1.3施工材料问题
首先,施工中的材料由于没有采购合乎质量的标准,或是缺乏材料的检测步骤,导致施工阶段工程的质量不达标。其次,一般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地址远离市区,这就增加了材料运输的难度,而施工单位为了追赶施工进度往往会就地取材,这就难以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的达标性。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使用的材料中会大量使用混凝土,混凝土的弊端就是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易产生裂缝,难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1.4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人员多数来源于农村地区,文化素质不高,同时施工人员也未重视过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性也存在侥幸心理,实际上一旦有危险发生,施工人员是第一受害者。但是多数施工人员并不重视施工安全和质量,比如,施工流程不规范,施工期间不佩戴安全帽等危险行为,都为施工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同时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制约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如果缺乏管理素质,对于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必然会造成施工管理工作的混乱,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建设。
2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
2.1重视安全施工的教育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量大,涉及的技术应用复杂,比如施工过程会有浮力、渠道防渗等多种技术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既具有复杂性又有危险性,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安全施工的教育。首先,有序的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关于施工安全的培训,强化施工安全知识,增强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其次,提高施工人员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加深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的理解,减少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问题,提升施工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
2.2明确施工安全制度
任何工程都需要建立并完善施工制度,水利水电工程也不能例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大,施工安全风险性高,施工单位要想降低施工中的风险系数,首先要确定施工安全的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施工安全才有基础的保障。首先,要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严格实行生产安全责任制,明确每个人责任的同时还要建立奖惩规范,侧面激励施工人员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其次,施工单位要与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及时完善施工安全制度不足的方面,积极完善安全制度,这样才能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施工提供制度依据。
2.3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安全施工是首要方针。即使施工单位严格遵守安全第一原则,但是安全事故还是在所难免。因此施工单位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安全隐患的检查工作,第一时间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为施工单位减少损失。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该以施工中的各项参数为依据,从而制定全面化的、精细化的具有合理性的应急预案,预案中应该将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措施和及时救治措施明确标出来,并有序地组织施工人员认真演练应急预案,如下图。并且将预案中的细节积极落实,防止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导致施工人员慌乱。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为施工建设中有效应对安全事故奠定了基础。
3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
3.1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当今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施工单位留住高素质人才,打造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十分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本身施工具有复杂性,同时技术性强,就需要更加专业的施工团队,才能减少施工中的失误,才能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首先,施工单位要加大施工团队的资金支出,及时吸纳社会上专业技术高、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从整体上提升施工团队的水平。其次,对于现有的施工团队,施工单位要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工作,并组织相应的技术考核,同时考核中设立奖励制度,以此来激励施工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于那些没有合格证书的人员坚决不允许上岗,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基础。
3.2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劣质材料必然无法组建出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重视材料质量。在采购阶段,要根据设计图纸中的要求明确所用材料的数量、规格等,前期加强考察建材市场,货比三家,选择的供应商要有国家认可的资质并且对其供货能力进行考察,只有各个方面都达标的企业才能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供应原材料。其次,工程建设重要设置独立的质量检测部门,对所有到场的材料展开抽样测试,一旦发现不合格要进一步抽检,如果仍然不达标要和管理人员和采购部门沟通,及时处理不合格材料,避免其流入施工现场。再次,对于材料的放置应该严格遵守存放管理的规范,将材料有序的存放到相应的库房,同时对于特殊材料要注意存放的温度湿度的条件,保障材料能够正常使用,避免因为存放不合理导致的材料报损现象,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
3.3加强重视施工现场管理
真正的工程施工管理应该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因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能够保障现场施工有序地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首先,施工单位要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施工制度,规范施工流程,使得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有效遏制安全问题的发生。其次,施工单位还要利用当下新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于现场施工的管理中,提升现场管理的效率。最后,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宣传工作,比如施工现场粘贴安全意识的海报,播放安全案例的视频,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现场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
3.4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
为了严格监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施工监督管理部门,发挥监督的职能,更好地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监督部门要严格做好对施工的全过程监管,及时将施工中的问题指出来并且制定出解决的措施,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定期抽查,以免出现重复的问题降低施工的质量。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还要对交付期间的工程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避免使用期出现质量问题而无法判定责任方,因此,制定并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于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尤其重要。
4结语
关键词:市政工程;多方面;全方位;安全管理
与市政工程施工相关的内容很多,涉及到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广场、综合管网及其它市政相关的施工活动等,而且其项目地址大多分布在城区、市区等繁华地带,人群密集,施工环境复杂,社会影响巨大,市政工程施工本身的安全问题和工程施工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所以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预防、全面、系统和落实。文章着重论述了影响市政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些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粗浅的建议,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因为笔者水平有限,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所谓体系是指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制度、人、物、施工环境等要素。通过“人”的管控和运作使各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促成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确保施工活动安全进行,是安全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1.1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小组由公司经理任组长,由项目经理做副组长,项目部全体成员都需要参与其中,并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使全体施工管理成员都切身体会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2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了明确的管理目标,才能使人员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才能使参与者提高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加强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管理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约束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冒险行为,从而够促使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
1.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办法。安全管理措施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对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出的应对措施。其目的是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人、物的安全状态以及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对市政工程施工而言,安全管理措施一般包括:现场各分项施工操作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应现场用水用电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应施工工机具的安全管理措施等。
所谓预案,就是对尚未发生的各种危险情况的预见,并提前做好应对紧急事故的方案,实际上属于一种应对事故的补救措施。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或危险情况,我们便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从容有序的执行相关措施,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有了预案还须时常进行演练,使大家对应急预案的流程和各种措施铭记于心,事实证明,制定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时常组织演练,可以使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施工环境的安全管理
施工环境包括施工现场本身的作业环境和周边的社会环境两部分。首先要加强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对作业区域周边施工环境的危险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对施工现场的沟槽、坑洞,建筑物的临边、豁口,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水淹、触电、火灾、化学放射物危害等需要格外注意,确保作业环境的相对安全。其次是对作业地点周边的社会环境的安全管理,包括对往来行人、车辆、周边建筑、市政设施、地下综合管网等的安全保护,施工前必须做好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活动不致危害到周边的社会环境。
3.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3.1建立施工机械台账,对施工机械的出厂信息、施工作业状态、维修保养情况都需要及时、详细的做好记录,以保证施工机械良好的运行状态。
3.2施工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密切关注周围的环境,避免对周边的人、设施造成伤害或破坏,同时注意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避免水淹、触电、落石、倒塌等意外情况造成对机械的损坏。
3.3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对期进行考核并需持证作业,严格遵守机械操作规程,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
4.安全管理的根本
就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技能增强了,才能确保施工活动的安全进行,所以必须注重对施工参与者的安全管理。施工参与者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两大群体。对管理人员主要是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安全管理技能的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考核,以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施工作业者主要是普及安全知识教育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其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操作的技能(尤其是一些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殊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加大安全投入,配备齐全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尽力改善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简言之,对施工参与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从人员思想上、行动上、所处的作业环境以及配备的劳保用品等四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事业蓬勃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建筑使用及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甚至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条件变化大,非常不稳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若不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注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人员安全及使用安全。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1.实施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如果不进行安全管理,极有可能对整个工程项目或整个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施工安全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生产中的一切人、事、物等都属于安全管理对象的范畴。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还有可能影响到国家及集体财产,甚至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相关数据表明,在当前高层建筑广泛分布、建筑造型复杂等情况下,建筑业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及灾害率远远高于其他生产行业,每年死于或伤于建筑生产事故的人数在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约占28%。伤亡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但对建筑工程的正常那施工造成了影响,还给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困扰,鉴于此,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非常必要。
2.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恶劣、人员流动大,露天作业多,危险性高,而许多建筑企业由于未能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结果出现了问题,带来了较大的麻烦。目前,建筑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安全管理问题。
2.1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着较严重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工程质量及安全的不良现象。因为我国建筑行业缺乏健全的招投标机制,故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提高中标率,往往将工程投标报价降得很低,使得施工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安全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分项工程分包不规范,企业中标后,工程被分包给了施工队伍,企业更不重视对分包施工方的安全管理。长此以往,施工企业始终未能形成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进而对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使安全管理工作未能顺利进行,最终埋下了安全隐患。
2.2施工现场条件不稳定,施工组织安排不合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中,场地作业条件非常不稳定,加之一些施工人员不熟悉施工现场及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情况,结果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施工现场的露天作业多,极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尤其是在开展主体结构及土方工程的施工活动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环境问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施工组织安排不合理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施工组织安排不合理,使得施工杂乱无章,各工种交叉作业混乱,也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施工现场条件的不稳定及施工组织的不合理安排,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一种重要问题。
2.3施工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未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在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施工中,大多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不高,施工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故经常出现一些违章操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还存在着较普遍的不同工种及不同工序交叉施工的现象,加之施工人员的文化知识层次不高、安全意识较弱,也经常发生违章操作。一些施工人员由于自身缺乏安全意识,不重视施工安全,随意拆卸现场的电气设施、防护设施等施工设备,也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3.1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施工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必须注重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其安全防范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明确安全生产权利及责任关系;同时,建筑企业还要积极进行专业安全知识教育,如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讲座等,从而实现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并建立起有效、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防治安全事故,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通过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较好的我预备状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况,相关人员能根据预案作出有序、科学的处理,从而实现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并制定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才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3.2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建筑市场秩序是否规范,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充足的专项经费。同时,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如施工现场特点、工序特点等,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责任管理责任机制,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与权利,将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完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3.3.1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
在布置施工现场时,建筑企业必须严格安全相关的安全规范进行,如防护栏要安装到位、高风险施工作业区域要挂警示牌等。同时,还要注重对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相关人员应根据安全规范对施工机具、机械及电气设备进行检测,不合格不予进场;在使用设备时,作业人员应认真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施工前,对各工种的施工人员及车辆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必须持证上岗,以免由于操作不当或机械故障而引发安全事故。
3.3.2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组织的合理设计,也是预防安全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且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建筑企业应预先制定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利用专项施工方案,技术管理人员可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并能有针对性地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此外,建筑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如深基坑作业的防护措施、现场用电、现场安全施工作业措施等。对于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也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对自然灾害的防治也非常重要。
3.3.3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保证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完善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是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哪一部分的分部分项工程,在开始施工活动前,都应该由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况编写安全技术交底,并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能够较充分地了解到安全技术交底资料,以有利于其开展施工活动。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措施保障,如确保施工设备的齐全与安全,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制止违规操作、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等。 [科]
【参考文献】
[1]俞乐.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177.
[2]周相友.浅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科协论坛,2011(09):145-146.
[3]双娟娟.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18):254-255.
关键词: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一、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工程质量是项目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具体到电力工程而言,其最终目标就是保证电站机组一次性成功点火,并在连续运行168小时后移交电厂投入使用。
1.1质量分析 电力工程呈现出技术密集的特点:从设备方面看,电力工程项目涉及了从汽轮机、锅炉、发电机到相关的辅助设备,从现场的仪器仪表到控制室内的集散控制系统等数百种相关的技术设备;从技术专业看,电力工程项目包含了从机械、电气、仪表、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的技术。对于如此复杂的技术设备对象,需要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事先要对这些对象进行归类和梳理。
1.2质量保证与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是确保电力工程可以高质量顺利完成的基础。而质量控制则是确保电力工程可以高质量顺利完成技术措施和方案,是项目完成的的关键所在,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时刻监测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当矛盾和问题产生时,协同技术施工人员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探讨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制订可行性方案来解决问题。
1.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且能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1.4建设一支优秀的施工人员队伍。现代化的大生产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员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管理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培训,以提高他们素质。这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提高其技术素质。
二、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2.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
电建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多工种作业的群体,健全完善施工现场安全保护体系是搞好施工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管理思想应该是:职责分明、预防为主、把握重点、有始有终、封闭管理。即指导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各种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标准的管理,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明确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职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要改变在安全生产中只注重物资的投入,转变为在管理资源开发上投入,通过安全策划,从人、财、物、机、法、料、环方面制定预防措施,由事后处理改变为事前控制,真正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合理分配和明确各级部门、人员的权限,制订出各个节点的控制。
2.2应急预案的建立
在施工现场编制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对施工人员的伤害能够迅速得到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的伤害程度,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组织的紧急救治在电建施工现场中,制定的主要预案应该包括:① 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②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③机械设备应急预案;④射线事故应急预案;⑤食品中毒应急预案;⑥防台风、防汛应急预案;⑦伤亡事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和格式力求规范(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程序文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等),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并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专业审核,并在审核各签字页处签字。应该指出的是,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进行组织抢险救援行动的指南。所以,对制定的应急预案要有演习计划,定期组织演习,验证应急预案及响应的有效性。
2.3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为了在施工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技术手段,改善劳动条件,避免失误,清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施工的要保证。一份完整的技术措施是保证安全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在编制技术措施之前,要根据电厂的不同机型、地理位置等,加强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面的研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做到工程项目从措施的编制、审核、批准、布置、交底、实施和监督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使作业层便于操作履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项目施工技术措施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应做到同时编制同时审核 同时批准、同时执行。对于特殊的工程项目必须编制单项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三、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3.1施工组织管理
按照安全管理的人本原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班组和员工的潜能。改革工艺或减轻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强化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提高员工的现场安全控制能力,实现安全目标管理。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3.2现场安全管理
根据安全管理的预防原理和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电力工程每个项目,施工前应有安全技术方案,施工中监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项目施工后有检查。要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和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危险和有害因素。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3.3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为降低施工事故后果,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收集资料,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对施工现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危险部位、危险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建立事故应急体系,落实机构和人员职责,保证应急设备供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将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将安全文明管理落到实处,确保电力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四、电力建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4.1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电力施工资质的企业不多,市场缺乏竞争。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较低,甚至根本就无力完成作业,就分包给别的单位,坐收管理费,但在实际上又失于管理,造成r很多不应有的失误。例如直线塔基础面不平导致直线塔倾斜的,转角塔基础没有预偏导致铁塔向内角倾斜的,灌注桩基础断桩的,导线液压不及格的,不按图纸施工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够的,铁塔螺栓未紧好就紧线导致铁塔弯曲的,不打反方向对消拉线紧线导致铁塔横担变形的,等等,各种工程质量问题令人担忧。监理、施工混为一体,基本问题很难及时掌握,给工程管理增加很大工作量。有很多问题,应当在监理处理的却推到业主发现才解决,例如原材料设备把关不严,不履行手续,监理不看,供应部门无人进场,只有厂家与施工单位,甚至是拖运人员代交货物,给部分劣质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提供J,uJ乘之机。
关键词:工程建设;安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建设作业是一种高危险源的工程,它的危险源主要是:爆炸、坍塌、透水、高处坠落、火灾、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建设工程具有发生各类事故的概率和频率较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严重的特征。因此,施工安全是当前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工程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安全责任难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责任脱节,是安全工作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但主要领导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开会时说起来重要,工作时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没有真正引起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发生事故后,虽然对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对相关责任人、与事故密切相关的生产、技术、器材、经营等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也直接导致责任制落实不下去。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会议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项目不召开专门的安全会议,而是纳入整个项目的项目会,会议时间短,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安全教育培训滞后我国目前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安全教育培训滞后的问题。施工企业招聘的人员部分是农民工,他们本身的文化和技术素质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设安全专业培训和教育。加之企业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得严重缺乏那些必要的建筑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操作技能低,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事故现场一些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没有设置明显安全标志,一些洞口和坑槽内没有设置防护设施,即使配备了防护设施,其中很多存在缺陷。电气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规范是导致作业人员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措施。
发生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由于缺少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其处理方案往往根据经验来进行处理,由于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事故具有多样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在事故发生前如没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则往往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地步,采取不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事故,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现场施工存在安全问题
洞口与临边防护不严、预留洞口防护不严、电缆穿越缠绕脚手架、脚手板铺设不符合要求、安全网损坏、工人不戴安全帽、材料堆放不整齐、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脚手架的脚手板未满铺、电缆拖地、施工安全警示牌不足等,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基坑支护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部位存在安全隐患。
二、工程建设存在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全面的安全制度
1、建立、完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建筑安全施工责任制的建立包含全面性和细致性两方。全面性指的是房屋建筑工程中无论哪些环节、哪些工序都必须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最大范围的保障施工的安全;细致性则指的是施工管理人员的不论层次都应当负起相应的责任,上达项目经理、项目质量员,下至项目技术负责人、班组长都要制定针对他们个人的安全责任制度。只有将责任落实到细处、落实到个人才能够保证和落实建筑的安全施工。
2、建立安全培训制度
要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和水平,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杜绝工作凭直觉、靠经验,使作业人员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
3、建立机械维修和保养制度
加强机械设备日常维修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记录,记载维修时间、设备型号、设备内容、技术措施、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并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4、建立安全检测制度
每天使用前,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已塔吊为例,安全检测主要内容是:安全装置(包括限位装置及过载限制器)。此外,还应进行定期检查,包括钢丝绳的断丝、径缩、坚固接头情况、锈蚀和磨损;钢丝绳的张紧情况;回转支承装置中的紧固螺栓等。
(二)将安全管理的意识融入到施工队伍,加强安全培训
施工队伍是安全管理的一大关键,因此我们在组建施工队伍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施工对于技术过硬,其中对于安全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要更为严格,对犯有安全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项目轮空制。其次,对于较为特殊的岗位,要加强培训,并对新工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不断的在隧道施工活动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就要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其了解掌握新知识的内涵,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去,通过培训让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同样对一些新到岗的职工,也应该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工作,以便在正式上岗之前,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三)加强应急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大举措。如消防、防洪、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等基本应急预案,还有爆炸、食物中毒、营业线事故等重大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危险源的具体条件,针对各风险工点的危险源和危险目标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的制定对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应急救援提供了保障。
(四)统筹安排、跟踪检查
对新开工程,严格把好安全报监手续关,严格工程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查,对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加强对施工用电系统、起重吊装、深基坑施工、模板支撑等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对新开工程严禁使用建设部明令淘汰的塔机、简易临时吊架、自制简易吊篮、瓷插式熔断器等。并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建立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检查责令各施工企业针对其薄弱环节拿出具体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五)加强施工现场地安全管理
1、现场内的各种材料按材质分类堆码到指定地点,堆放高度不得高于1.5m并有防止倾倒保护措施和防火、防盗措施。便道、便桥、安全梯、孔口、平台应采取措施防滑,要及时清扫作业面,以防磕绊引起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2、安全标识设置。在施工现场危险场所、通道口和临边醒目位置,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牌,提示作业人员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做好防火防爆监理,重点做好作业区、生活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仓库、配电设施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实行重点防范、重点监控,排除火灾隐患。要合理有效地配置灭火消防器材。严禁在施工现场内吸烟。严禁在装有易燃易爆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对各种用途的临时用房、仓库、贮罐、堆料等要合理布局,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通道、防火间距。安全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标识醒目。
4、检查“三宝”、“四口”的防护工作,督促施工人员做好临边、洞口等的防护工作。在施工作业面边沿无防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时,都应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搭设临边防护栏杆。同时对在建工程地面入口处、施工现场人员流动密集的通道上方按规定设置防护隔离棚,防止因落物产生物体打击事故。对各类内、外脚手架、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施工平台和井架等施工设备与设施加强巡视旁站检查工作,对不符合安全规程的施工操作应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措施。
结束语
做好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场安全管理的开展中,由于其管理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学习,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我们自身的水平,真正为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工程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主要包括施工秩序难以调节、影响民众生活、易受自然环境影响三个方面。
1、施工秩序难以调节
由于施工地点的交通一般难以完全封闭,留给道路施工作业的空间有限,施工场所的施工秩序相对散乱。另一方面,由于道路沟槽的挖掘涉及煤气、电力、自来水、排水等多种管线,并且各管线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当工程进行时,各部门施工队伍工序交叉作业,难以统一协调,同样影响施工作业秩序。
2、影响市民生活
一方面较多的市政道路工程在市内,施工的过程会会市民的出行时间或行车线路带来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市政道路施工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噪声污染对附近的工作人员或居民造成较大的影响。施工单位和政府部门等要处理好施工的进度、质量与民众抱怨的矛盾。
3、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多为露天作业,因此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高温酷暑、暴雨、严寒等恶劣天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进度。另外,不同地质、地貌的道路工程对施工的工艺或机械设备的选择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重点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包括设计的质量管理、材料的质量管理、路基的质量管理和路面的质量管理四个方面。
1、设计的质量管理
良好的施工设计是道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证,施工设计不仅要考虑电力、供热、通讯、自来水、燃气等管线的布局,还要考虑方案的设计的准确的计量,防止施工过程出现物理的冲突,要避免设计出现较大的改动和相应工程的变动。
2、材料的质量管理
做好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对材料的采购过程进行管理,要严格按照市政道路工程对材料要求的标准进行采购,并且在采购过程要选择信誉和实力比较强的供货商,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有效的控制成本。其次,要对进场材料进行安全管理,防止材料受损或破坏。最后,在材料利用方面,要充分的利用,防止材料的浪费。按照操作规范操作,防止由于操作不规范对材料造成破坏。
3、路基的质量管理
路基质量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基础,路基质量的好坏对市政道路工程的结构、强度、使用年限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做好路基质量管理工作要从整体上做好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质量管理,使路基的结构、强度等方面达到要求的标准。
4、路面的质量管理
路面是道路工程的外在表现形式,路面的质量管理重点主要是做好混凝土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混凝土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在水泥的使用量和标号方面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实施,从而保证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达到路面工程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的抗拉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方面,也要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达到标准。
三、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
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有关人员素质的提升、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道路施工安全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道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六个方面。
1、道路工程有关人员素质的提升
由于道路工程管理和施工的主体是相关的市政道路工程工作人员,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工程的质量好坏。为了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一方面要在施工之前对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便可以对道路施工整个过程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以便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防止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的事故。
2、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各种设备的投入,设备的安全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可以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安全。市政道路需要的设备主要有土方机械、混凝土机械等,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3、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警示工作,一方面要在施工段附近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进入施工段的人员注意安全。另一方面,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并掌握安全事故的防护和救援知识。另外,要认真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为做好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及时、有效地组织应对突发的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预案。
5、建立和完善道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道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是道路工程最终完成和实现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道路工程施工过程安全进行,并且在完工后,质量得到保证,不出现安全事故。要建立和完善道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和执行,对于违反制度的现象要进行严惩,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真正贯彻落实。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方面共同的努力与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和实现。各方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规范进行操作或执行,保证行为合法、工序科学、操作规范,切实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不仅有助于民众出行方便和商品的快速流通,而且有助于城市顺利实现相应的规划与升级。
关键词:隧道施工;事故原因;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安全施工是衡量隧道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重要设备的安全,且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必须贯彻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近几年来,隧道建设发展迅速,隧道建设长度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因其施工中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也是频频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工程工期。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隧道工作者最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一、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从近些年来的隧道工程的施工经验来看,隧道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等级高并且危险性很大,隧道工程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火工品、触电伤人、机械伤害、交通伤害以及塌方等方面。其中因塌方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比率是最大的,一下就针对塌方事故,阐述一下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1、施工场地的地质灾害
因施工场地的地质灾害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是非常多,通常在施工人员进行隧道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在面对施工场地地质不良时,仍然采取实现设计好的施工方法,而没有针对不良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就会发生很多的施工安全事故。如涌水、瓦斯、突水突泥等因素而引起的事故。
2、隧道支护强度下降引起安全事故
基岩自身结构的承载力、初期支护层、超前支护加固层以及二衬和仰拱所谓成的拱圈是承载隧道围岩的压力的主要结构,而隧道的支护的设计是要根据隧道围岩的压力才能确定隧道的支护的参数的,但是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施工人员对钻爆时的作业过程控制不到位,钻爆时经常会导致岩层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围岩结构的承载能力;二是在进行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的施工时,施工时经常少放了钢筋、钢架和锚杆等关键的材料,施工的过程不规范,也会导致隧道制度的强度的下降。隧道支护强度的下降就会导致支护无法承载上部围岩的强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塌方事故的发生。
3、项目开挖方法不正确、监控测量不到位引起安全事故
根据隧道工程不同的围岩的级别,确定最为合理的开挖方法是很重要的工作,隧道工程不同的地质条件是有不同的开挖方法的,比较常见的开挖方法有中隔壁法、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全断面开挖法、侧壁导坑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等方法。如果施工时选择的开挖方法是不合适的,就很可能导致塌方事故的产生。另外引起塌方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方便和盲目的追赶工期进度,开挖时扩大了进尺和开挖断面,从而各个工序之间的施工距离被盲目的拉大了,封闭工作就不能够及时的完成了。以监控测量作为施工的辅助手段是新奥法的施工要求,通过这些辅助手段能够对支护变形情况、应力的变化情况等数据进行及时的监测,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的情况,能够尽早的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负责监控测量的人员随意编造数据的情况在隧道工程中是大量存在的。
二、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1、完善安全组织机构
我国隧道施工的主要组织机构是由公司总部、项目经理部、基层单位组成。因此也就应该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即应该有公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组织,项目经理部安全监督组织,基层安全管理组织。各安全管理组织中的人员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安全管理经验,应熟悉隧道施工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操作流程。另外,像电工、电焊工、爆破工等特殊作业工种人员应持有相应的上岗证才能作业。同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公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应定期对隧道的施工进行抽查,项目经理部和基层安全管理组织应对隧道每道工序的施工进行安全监督。
2、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是做好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控制好隧道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我国隧道施工一般采取新奥法施工,其主要工序由开挖和支护两部分组成。
了解隧道施工对做好安全管理有着重要作用。新奥法施工的开挖部分包括打眼和放炮两部分,打眼时应控制好打眼的数量,打眼的位置,防止少打眼的现象出现,同时应该经常询问打钻工人的打钻情况,看是否出现卡钻、抵钻的情况,以判断围岩完整性,并将情况及时反映给相关单位,为制定合理的施工和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爆破时应控制好炸药量,以减少超挖、欠挖现象的出现,控制好掘进尺度,爆破前应将隧道内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出渣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支护主要包括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按照新奥法原理,初次支护承担围岩的绝大部分压力,二次衬砌主要起着安全储备和美观的作用,初次支护的施工主要包括立钢支撑、打锚杆、挂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各管理机构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立钢支撑时,应严格控制好钢支撑的间距,检查钢支撑各部位是否焊接牢靠;打锚杆时,应该做好的监督工作包括监督好打入锚杆的个数、长度和打人角度,使其符合设计的要求,并要防止破碎围岩掉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喷射混凝土时,应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通风量,为喷射混凝土的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并及时观察喷射混凝土是否出现开裂等不良现象,异常状况时,应及时将情况反映给相关单位,并制定相应对策,以防止支护后围岩发生失稳状况而造成的事故。对于二次衬砌的施作,应控制其施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控制好施工的时间,即当围岩稳定后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3、制定地质灾害处理与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当发生塌方、突泥等地质灾害时,应杜绝施工人员的蛮干,施工单位也不要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施工方案,而应将情况及时的反映至业主和设计单位,经过多方商议后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由四方共同探讨确定,并对所采取的施工方案进行效果评价,判断所采取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由于隧道施工属于地下工程作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如电气设备漏电可能造成施工人员触电,围岩掉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为了减少这些意外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施工单位应事先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当意外事故已发生并已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施工单位能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合理的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提前预防。要想真正做好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综合整治的施工原则,除此之外,还必须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的意识,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的异常的情况,施工人员应马上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解决异常的情况。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所有的重点工作,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隧道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宏志.利用综合技术管理手段防止隧道坍塌[J].山西建筑.2011(10)
关键词:隧道施工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railway industry construction,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roadbed, bridges, tunnels appear constantly running safety accidents,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 causing man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relation of vital import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t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s more important.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xist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problems put forward relevant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measures.
Keywords: Technolog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公路隧道为地下线性工程建筑, 隧道施工属地下作业, 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使隧道施工伤亡事故频率比较高,这些事故给国家和施工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也给职工和家属带来严重的不幸和痛苦。 因此, 我们要学习掌握好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的规律, 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公路隧道施工的伤亡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
一、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组织机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的组织体系一般采用传统的组织形式,传统的组织机构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通常把施T的进度、效益放在第一位 另外,一些隧道工程的承包商把工程分包给民工队伍,对民工队伍的施工又缺乏指导与监督检查,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组织机构或是组织机构不完善,不能正确处理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得施工安全没有保障。
2、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比较缺乏, 技术干部不足, 班组长管理人员组织能力差,工人的技术水平低。在隧道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章不循、纪律松散、无知蛮干。出现隧道施工中支护不及时,衬砌远落后于掘进,锚喷支护不符合设计要求,掘进尺度过大, 通风除尘不畅等现象,给施工安全留下了很大隐患。
3、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措施。
一旦发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时,由于缺少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其处理方案往往根据经验来进行处理,由于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事故具有多样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在事故发生前如没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则往往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地步,采取不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事故,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提高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的措施
1、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是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除了在项目管理层设置安全组织机构,还应在工区、施工作业队、工班中设立安全专兼安全员,具体负责本级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形成从上到下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网络, 从而使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政令畅通不断层、不卡壳,具体事务有人管理、有人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安全管理盲区。
2、要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实际隧道施工过程中,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指导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教育与培训、值班、检查、例会、考核、事故报告等制度,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各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笔者认为,建立各级安全岗位责任制度是最基础,也是必须的。按照 “领导负责, 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要求,制定项目经理、常务项目副经理、工区长、工区技术主管、安全监察人员、安全员、施工队队长、工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安全质量环保、工程技术、合同预算、设备和物资等部门的安全职责。明确各级人员及职能部门安全责任,以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要根据实际制定目标措施。
根据工程实际,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目标、措施,确定现场管理要达到的标准, 主要内容应包括安全目标、安全经费投入、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等,使现场安全管理有一个明确的工作方向,并将目标措施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4、要针对隧道特点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每个隧道都有其特殊性,要针对隧道施工工法、地质、重大危险源分布、施工工地气候等特点,制定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和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做到依靠科学,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5、大力创建文明卫生工地,
建设标准化现场是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要把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把科学的方法引入到施工现场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来,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保证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办好施工安全“两栏一报”,即:读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建立安全违章曝光台。同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立安全生产宣传标语牌、宣传画,营造施工现场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三、 隧道施工技术安全控制措施
1.施工组织措施
隧道软弱围岩施工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施工组织围绕这一原则开展。隧道开挖后先使用机械找顶排险,后进行人工找顶排险。找顶完成前由专职安全员跟踪观察,发现落石或由于暴露的岩面不稳定引起的坍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人员机具应立即撤离现场。找顶工作结束后,为防止风化作用,尽快使开挖面稳定,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初喷混凝土一般为 5cm 左右,随后打设锚杆、铺设钢筋网,再按照设计喷射混凝土形成联合支护整体,抑制围岩变形.达到围岩快速稳定。施工中狠抓工序质量,尤其是开挖支护工序质量,做到一次成优,确保施工安全。软岩地段做好洞内疏排水,防止积水浸泡拱脚、墙脚,造成支护失稳安全隐患。
2.施工技术措施
(1)针对不同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施工中推广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根据预测的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狠抓炮眼、装药及连线的质量,特别是周边眼和掏槽眼。根据爆破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强大的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均为似2小导管,为提高其支护效果,小导管采用加厚无缝钢管,局部围岩极差地段钢管中插入钢筋,增强其刚度。每循环施作长度4m。(3)TSP203 地质超前探测技术
施工中定期进行TSP203 地质超前探测,了解前方围岩特性,制定详细的施工预案,杜绝各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4)监控量测
新奥法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监控量测手段指导施工,通过监控量测结果判断围岩稳定性,判断支护参数是否合理,施工中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制定不同阶段时期的量测计划,汇总分析数据,反馈指导施工。重视目测观察。目测观察既方便又必要,应予以足够重视,并根据已有经验对观察信息进行判断,及时采取对策,确保施工安全。
(5)隧道开挖方法。
为了保持洞口的稳定,要尽早进洞,上导预留核心土环行开挖法,拱部设似2小导管超前支护,喷锚网、型钢钢架支护,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填充,使支护体系闭合成环。软岩地段施工应充分考虑到围岩的特点和新奥法的理论基础,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选取“宁强勿弱”的理念,合理的支护体系,使支护强度一次到位,避免后期变形,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6)初期支护
a.钢架施工
在搬运过程中应绑扎牢固以防发生碰撞伤人、车辆倾覆、构件坠落等事故。钢架的架设应由专人按规定的信号进行指挥,随时观察围岩动态或喷射混凝土的情况,防止落石、坍塌引起伤人事故。其次作业人员在紧固螺栓时,要站在平稳牢固的脚手架上,并配戴安全带,防止发生工人坠落事故。
b.锚杆施工
为了防止由于锚杆选择不当,或因地下水的影响锚固用的砂浆流失,将得不到足够的锚固力,从而导致锚杆脱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应指定专人定期检查锚杆的抗拔力。同时注浆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戴皮手套、口罩、眼镜、防护罩等,注浆作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认真检查、清洗机械管路及接头,检查后应经过试运转方可开始正式作业,以防止发生剧烈振动、管路堵塞现象;当发生注浆管路或接头堵塞时,需在消除压力之后,再进行拆卸和维修。
c.喷射混凝土施工
在喷射混凝土作业开始前应仔细检查围岩受喷面,彻底清理危石;同时应有专人仔细检查管路、接头等,防止在喷射时因软管破损、接头断开等引起的事故。进行喷射作业时,必须配戴防护用具,应根据喷射方式、混凝土配合比等条件,采取合适的防尘措施,控制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对从事喷射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个人防护措施
喷射混凝土安全施工要点:喷锚时,使用工作台架,台架两端和两侧要设不低于1.2m 高的防护栏,防止工作人员坠落。喷射作业人员应戴防尘口罩、防护罩、防护眼镜、防尘面具等防护用具,防止石子回弹伤人;作业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碱性液体速凝剂,不慎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喷射混凝土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对机具进行清洗,保障机具正常使用。特殊工种必须经专业培训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准独立操作,应持证上岗。特殊工种是指:爆破工, 爆破器材的管理、运输和加工人员,架子工,瓦斯测定员,施工防护员,电焊工,电力工,调车员,运输机械司机,动力机械操作工,大型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另外还包括他危及安全生产的机械车辆操作工种。
四、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应辨识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
隧道施工都具有其安全风险,加强危险源识别和控制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是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认真辨识危险源,让危险源人人皆知。隧道施工最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生产用电、火工品的管理与使用、特种设备作业、隧道坍塌、突水突泥、瓦斯等。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确定要准确才能有效地制定针对危险所采取的应急预案和防护方法。 特别是要将识别确定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通过会议、教育培训传达到全体员工,或制作成牌悬挂在施工现场显眼的地方,让员工出入施工现场一眼就能看见,使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全员人人皆知其名称、部位、可能产生危害的程度、防护方法、应急措施,让员工心知肚明,从而提高员工整体防范危险源和重大危险的能力。二是加强应急管理,提高抢险救援能力。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安全管理控制范围,设立安全标志牌,实施重点监控。监控办法除常规安全人员日常检查、现场巡查外,还要积极用高科技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对掌子面、二衬作业面等施工区域,以及炸药库、油库等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
五、结束语
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的发生是我们的根本保障。那么,我们必须深入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正确选择隧道施工方法,重点搞好不良地质段的施工作业;必须坚持标准化管理,强化现场作业安全控制;必须坚持标准化管理,文明施工;必须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