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监督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团体、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还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 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会计法》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室
审计部
总经办
经营部 其他职能部门 财务部 行政部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属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四、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就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极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企业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库存商品的管理,无疑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而库存商品的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在日常管理中最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的环节,是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规范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流动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中,这就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通过对照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库存商品的盘点资料、盘盈及盘亏报表进行重点抽查,查明资产报盈、毁损产生的原因,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盈亏要和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直接挂钩,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如是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运行过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造成的,就应对相应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进行调整,以堵住漏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应审查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堵库存商品盘点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
3、规范企业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
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在企业的会计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漏洞,内部财务审计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
五、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来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除在企业内部设立内审部门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议以外,还可以同时也必须聘请中介机构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但这些外部的检查监督都不能取代内审的职能,只能是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对内审的再监督,两者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的认可,具有很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由于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公众媒体等的监督)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监督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情况时常出现,其具体表现在:
1、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2、各种监督不能按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主要目的,只顾收费,全然不顾监督效果,监督弱化严重。
3、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社会监督的作用远远没能发挥出来。我国刚刚改制完成的会计事务所,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在执业过程中,效益往往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不出现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从业的注册会计师往往迎合管理当局的意图出具审计报告,普遍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
由于以上现象的客观存在,就大大降低了社会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而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内部运行环境比较熟悉,而且还不存在恶劣的竞争环境,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效率,而且还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内部运行不顺畅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提高外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独立的评价活动,它的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附:资料
1、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2、 赵晓红,我国内部审计的趋势,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五期
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与普及,对审计工作的挑战
(一)手工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面临改革,迫切要求职建立新的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使过去手工处理的大量会计信息变成了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在手工条件下由依靠复核来保证核算的正确性,变成了除必要的人工复核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来保证其正确性,在内部控制和管理方式上要求更为严格,其控制和管理的更为广泛,因而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特点,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审计线索的变化。使审计的内容更加复杂,这不仅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且原有的手工审计也不能满足日常审计的要术在手工记帐条件下,作为审计对象的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一般由几个部门或几个人分别控制,牵制性强,使于互相监督,而且各种会计资料都是可见性文字、数据记录,并要求严格按照统一的数据处理方式程序来进行。手工记帐若被修改,会留下蛛丝马迹,便于查找。因此进行审计时,有清晰的线索可寻。
但是,计算机记帐采用的是电磁信号的转换、数据输入、输出及存储介质化、舞弊者不仅可以操作计算机对数据资料和程序进行修改、复制甚至销毁,篡改后可立即消除有关信息,不留任何痕迹。由于数据处理程序化,集中化,在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进一步追索也比较困难,这无疑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原有的手工审计方法也力不从心,而且外部审计也不能满足日常监督的需要、这些迫切需要利用内部审计优势,采用新的审计方法,适时开展审计,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三)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审计方法和审计线索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不懂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跟踪审计,会因为不懂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审查其内部控制;会因为不懂使用计算机而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无疑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置身于单位内部,情况熟、信息灵、便于从事经常性审计工作的优势迎接挑战。
二、构筑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审计新模式
(一)构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实施后,除原由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保留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要求增加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控制制度的新内容,并强制或监督会计部门执行。以确保会计核算软件正常和安全运行,免遭天灾人祸的干扰破坏,向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内容:
1、机构及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会计核算软件正式使用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参与对原有的会计机构所做的调整,并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其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计算机系统岗。在机构调整时必须体现组织控制原则,即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地发现错误。特别是对系统管理员和系统操作员,不能由软件开发人员和维修人员担任,做到岗位职责权限分明,互相牵制。并且审核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以把住整个帐务处理的核心与关键,规定只有通过审核的数据才能进人计算机处理,业务文件必须保留审核人员的签章。而且还需要一位不直接介入计算机处理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查阅业务活动记录,对其进行检测。根据内部牵制原则和工作需要。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可以在保证数据安全条件下交叉设置,并保持相对稳定。
2、操作控制操作控制是一项重要控制内容。如控制不严,容易造成对系统的破坏或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为防止利用计算机系统舞弊,审计人员对操作控制主要通过制定一套完整而严格明确的操作规程来实现。具体讲;
(1)权限控制:每个操作人员必须采用各自的密码运行自己所负责的会计核算业务,防止操作人员未经授权有意或无意进入系统从事本人业务范围以外的工作。
(2)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程序。每个操作员要按会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完成系统各个模块的运行。
(3)遵守上机操作记录制度。认真作好操作记录、交接记录及运行日志,以便查找非法进入,明确责任,保证会计数据安全。
(4)系统管理员要定期检查机内软件和会计数据是否被他人非法修改,更换及破坏等。
(5)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规定机器的使用范围,规定软盘专用,备份盘的使用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计算机和软件进行病毒检查。
3、系统维护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维护包括对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审计人员对核算软件的管理和控制。主要在于防止对会计核算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同时要建立、健全防止机病毒的措施。
4、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控制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是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纸质凭证、帐簿和报表,以及各种磁性介质的数据资料。内部审计人员要着重对会计资料是否双份备份、异地存放,以及是否采取了防磁、防火、防潮措施进行审查和控制。并且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要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二)重筑内部审计新除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外,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防止假帐真作,非法篡改程序等舞弊行为产生,还要采用新的审计方法,利用计算机对会计帐务处理进行测试和检验。根据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同阶段(单位运行或化)选用不同方法。常用的审计方法有:
1、计算机外部审计法计算机外部审计法是把计算机视为一种记帐工具,审计人员根据原始数据,通过手工操作或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运算,将处理结果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输出对比,检验其是否正确的方法。这种审计方法并不涉及计算机如何记帐,如何运行处理,也不使用数据磁盘对计算机进行测试检查。所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对计算机知识不太了解的内部审计人员可采用。但工作效率低,出现时很难确定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还是操作人员,而导致非法帐务处理的问题。该方法仅适应于会计电算化的初期。
2、计算机检测审计法
(1)重新处理法。为审查计算机数据处理结果是否正确,使用原来的程序与数据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或监督下,重新处理一遍,看其是否与原来的结果一致的方法。其审核重点是审查操作运行情况,如果不一致要进一步查明原因,为评价提供依据。
(2)编程验证法。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帐务处理的流程按照审计要求设计、编制适于本单位计算机帐务处理过程检验的样本数据磁盘,审计人员只要将检测磁盘插人财务部门使用的计算机中进行检测运行,并将结果打印或显示出来,经过分析,推断出该计算机帐务处理程序是否准确与合法,其特点是从计算机内部对帐务处理运行过程进行审计,防止非法篡改。此种方法优于计算机外部审计法。
(3)计算机联网审计法。联网审计法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进行审计,它既为财务部门多机连接实施多功能帐务处理奠定了基础,也为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通过审计线路来检测财务部门计算机帐务处理的全过程,随时检查处理帐簿的正确性、合法性。这一方法在运作时需要在审计部门安装检测机,并采用专用审计程序随时检测,审计人员只需通过操作本部门与财务部门相联网的计算机便可对日、月、季及年度的各帐簿实施审计,这种方法具有不受时间限制,效率高的特点,并保证了审计的质量。
(三)重塑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内部审计工作较会计工作来讲,要高一个层次,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与普及,为了更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有必要对审计人员知识进行更新。通过在职业务培训等方式逐步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1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影响
1.1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没有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的时候人们通常使用的是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实际就是采用人工的记录方式,将相应的账目信息记录到明确的纸张上面,通常遇到会计信息的变化,人们就通过增加以及删改等方式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讲,领导可以根据实际的笔记记录和内容明确各个责任人,但是这种方式比较慢,不适合快速发展的经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成了记录会计信息和使用会计信息的重要方式,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也就从厚厚的纸张变为了磁性的介质。会计信息化实际上就是无纸化,真正的节约了资源和提高了效率。但是计算机系统也有损坏和失灵的时候,因此要还要保留相应的纸质的会计信息,要经常对磁盘进行修理和保护,确保信息的万无一失。
1.2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形式有着深刻的影响
以前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里,通常采用的是通过会计人员一笔一画地绘制相应的账目总表,对凭证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测,对账目进行更加细致的核对,但是这种手工操作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还难以更改,给会计信息的留存与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使用,会计信息的控制方式从传统的人工控制转变成了现在的程序控制,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形式有了本质的变化,提高了记录和使用会计信息的效率,同时也给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这种程序地控制需要软件去支撑,需要技术的把关,但是在这方面我国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要更加重视,要严格执行。
1.3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环境有着特殊的影响
在传统手工会计的环境下,会计人员只需要具备专门的财务、会计核算的知识、只需要对信息进行记录和应用,但是在电算化的背景下,内部核算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而且还需要对计算机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熟练的操作和使用。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设备终端越来越先进,移动终端成了数据核算和处理的重要方式,而且在此基础上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际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量的减少,而是量的增加也是质的增加。所以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需要各个会计从业人员,迅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从而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4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授权、批准控制的巨大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中,对经济业务和会计人员的审核需要很多种步骤,这种方式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浪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建立和发展,形成了新的核算机制,各个单位的会计监督部门的主要工作也都是在电算化系统的引导下和软件开发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际上就是把这种天然具有的职责更加集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工作性质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当前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以前的工作,而且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输出,并同时做好报送工作。这实际上加强了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对内部授权和批准控制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也避免了会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系统的直接控制和接触,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探讨
2.1建设系统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加强系统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因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信息的修改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出现大量的痕迹,同时也给监督和检查带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建立健全内部的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建立内部的规章制度能保证当前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且从当前来看最重要的和最常见的制度是管理制度、职能分割制度以及授权制度,这些制度在促进会计电算化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建设系统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正常运行
建设系统内部的规章制度就要做到职责上的明确和安全上的控制,以及要通过一切手段和方法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职责上的明确就是要在组织结构完成后和权利的授予后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分工,从而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也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电算化的发展。安全上的控制就是要对计算机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进行必要的控制,这种控制甚至延续到一个电脑键和一个数据文件,而且要对会计信息进行不定期的监督和定期的核算,从而真正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要通过一切手段和方法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说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和发展,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仅让他们掌握必备的会计计算和核算技能、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而且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
2.3加强操作运行管理控制,提高电算化的应用能力
操作运行管理控制实际上包括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个方面,操作权限控制要使会计工作人员要按照授予的权限对整个系统进行作业,但是由于是权限上面的控制,所以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因此就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按照当前的情况操作权限控制通常采用的是设置的口令来进行的,使系统不会被越权控制和操作,这样也能有效的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操作的规程控制要遵循制定出来的规章程序和注意事项,而且也要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加强组织管理的控制,从而形成真正的操作运行管理控制制度。
2.4加强会计部门的内部审计,发挥内部控制系统作用
每个企业和每个公司的会计部门都有内部审计的制度,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体现。而且电算化的发展和运用,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和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除了一些日常的审计以外,还应该包括对会计资料和会计账务的审计,尤其是对会计账务这样进行准确的处理加强审计,而且审计不是忽然而来、突然而去,而是要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的,尤其是要遵循《会计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在审计过程别注意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材料的一致性,要保证凭证的附件符合基本的规范,要明确审核费用的签署人,要做到账目账表的相符。总之,要对各个环节和各个步骤进行仔细认真的审计。
3结语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进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企业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严格控制操作人员的权限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
(三)要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如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操作管理等。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操作程序控制制度化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主要指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2)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3)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4)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5)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还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进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企业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严格控制操作人员的权限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
(三)要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如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操作管理等。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操作程序控制制度化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主要指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2)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3)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4)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5)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还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为避免单独一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但是,合伙即可避开这类控制,况且控制措施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关键还要取决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行动。因此,在考察对发生故意错弊行为的意图进行控制的策略方面,可以考虑增加施行这种行为的难度,增加被逮住或结果失败的可能性,并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惩罚力度。实施这一策略的两种有代表性的方法就是实行职责轮流制和内部审计制度。除部分组织程序有特别规定以及不能实行职责轮流制的岗位外,员工应该轮换工作。
(三)加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网络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针对这些方面,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U盘专用及防病毒感染,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加强内部审计能检查出发生的错误,打消作弊或犯罪的意图。内审人员应定期规则地检查与计算机有关的控制目标、过程以及遵照情况,核实数据和程序的完整性。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有关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等;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五)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企业已有的控制措施一般都是为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因此会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的能力。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对新增的内容失去控制作用,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和不合规行为。应建立一种例行过程的反馈机制,监督控制的功能。此外,控制所寻求的保证水平有必要根据其成本而定,一般来说,控制程序的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当避免损失的努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商业保险是免遭过大损失或者是可能性小的发生不频繁损失的最好方式。购买承保保险总额大小取决于管理者偏好以及企业能够承受系统风险所引起损失的大小。保险并不针对普通操作上的薄弱点,但是,它能保护系统因破坏者、自然灾害、盗窃文件者、盗用者、能接近系统的员工以及因失去文件、软硬件或数据中断所引起的收入损失。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时代出版社,2002.
2、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合资企业 第三文化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从其产生至今,它已经由最初的学科自身理论的构建,完善阶段进入到与其他学科相交叉的发展阶段,在英语语言学及其文学研究领域内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如从跨文化角度探讨翻译的问题;将语用的几大原则和不同文化下的思维差异研究相结合;研究文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诠释,以及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等等。总之,跨文化交际学科已经基本建构起成熟的理论体系,并以其灵活多变的视角渗入到各个研究领域,走向更为务实的研究道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合资企业相继在中国成立,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纵深发展,给合资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随之而来的是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产生了一个新的课题,即,着眼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合资企业,研究其内部的文化冲突、文化融合的产生和发展,并结合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提出可行的方案。因此,跨文化商务交际应运而生。这一分支涉及到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合资企业内的文化现象,找到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为管理、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在第一文化和第二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提出第三文化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这一课题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一些相关的论文,著作也相继面世,与此同时,一些成功的合资企业经营者也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实际经验。如果我们能够将两者有效合理的结合起来,从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定能对更多的合资企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之所以对这一领域的前景保持乐观的态度,是基于以下的认识:据统计,跨国合并公司成功率在40%与60%之间。 根据Muller1998年对8000家合并公司和收购公司调查之后也发现, 只有15%合并或收购公司是真正的赢家。跨国合资企业的成败得失归根结底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摩擦、碰撞和融合。暂且不论先期合作的不成熟,单看合作后双方矛盾的产生多基于不同背景下人的观念上的差异。我们说人都是带上鲜明的文化烙印的“文化人”,要解决矛盾冲突,只有从双方的文化差异这一根源入手,才能真正起到治标治本的作用。为此我们结合两个实例,分别从正反两面深入剖析,以期将这一问题看得更透彻一些。
二、案例分析
1.4S合作理念体现的第三文化
从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1997年上海通用合资到现在,上汽集团与德、美、日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汽车集团合资建立了57家企业,基本建立了两个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和一批高起点、专业化、系统管理的零部件企业,使上海汽车工业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上汽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支独秀”。
由胡茂元在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首创的“4S”合作理念为企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4S”即以下具体内容:
Study-学习理解。相互研究对方的习惯做法和文化传统,相互学习对方长处,学习世界先进管理方法,互相理解和支持。
SGM-以上海通用汽车利益为重,公正合理,长远利益,最佳决策。
Standardization-遵守上海通用汽车的法律法规,恪守公司的管理制度,廉洁奉公。
Spring-灵活务实。讲灵活性,不要固执己见,积极进取,不要消极等待,解决问题,不要坐而论道。
作为1999年世界财富500强论坛的经典案例,“4S”合作理念被列入《财富》杂志。具体分析其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已经成为上汽鲜明的企业文化的标志,融入了集团上下每个人的心里,这其中融合了诸多跨文化交际的理论。
首先,最成功及最鲜明的一点是将集体主义下的团队精神与个体主义下的个人负责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合作状态下最优良的效果。根据Hofstede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界定,前者强调个人权责明晰,在团体中实行个人负责制,而后者长于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群体的力量。
胡茂元任上汽集团总裁后,通过“斑马,羚羊和狮子”的故事在集团上下灌输团队精神。 人们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羚羊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而它们被狮子捕杀的数量远远大于比它们跑得慢的得多的斑马。科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长期的科学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斑马是群居生活的动物,每当狮子靠近其中一只斑马时,成年健壮的斑马会头朝里,尾巴朝外自动围成一圈,把弱小体衰的斑马围在圈内。狮子一靠近,斑马们都会扬起后蹄踢向狮子。狮子再强壮,也难抵挡斑马有力的后蹄的蹬踹。于是狮子更多的把灵巧快速的羚羊作为捕捉的对象,羚羊没有相互的保护和支持,经过狮子反复地追赶,羚羊往往难逃狮子的利爪,做了它们的盘中餐。在实力强大的狮子面前,自顾自的羚羊难逃被吃的厄运,而抱成团共同御敌的斑马却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这充分显示了团队精神的强大的优越性。在跨地区合作的企业中,如何相互吸收各自企业的优势,融合出一个适合新企业生存发展的企业经营理念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发现与上汽合作的十多个企业中,大多数是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国家,因此它们的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个人主义的烙印。这时候,胡茂元巧妙地摒弃了两种异质文化的概念,而是提出以“合资企业利益为重”的原则。其实这一原则的确立在实际操作上就已经体现出第三文化的理念了。这是建立在合资双方均认可的融双方优势于一体的文化基础上的做法,势必能够孕育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在合作之初,先将两个异域公司的文化、理念整合为一个团体,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新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三文化。然后在此前提下,在新企业中推行西方见长的个人负责制,才是真正的如鱼得水了。
众所周知,西方的企业以高效,个人负责见长。一人在一职就要履行所在职务的职责,孰之功,孰之过,一目了然。这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畅通明晰的管理机制和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运用上文提到的羚羊,斑马和狮子的故事来讲,就是像斑马遇敌时围成一个圈那样,建立起以合资企业利益为重的第三文化,而个人负责制就是明确了每个斑马的具置,避免了在危难时刻挤作一团的混乱场面。每一名员工都以认同企业的“4S”价值观为首要标准,并充分确立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这样,团队精神和个人负责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出上汽骄人的业绩。
因此我们认为在合资企业内部建立第三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与关键。
2.两大汽车巨头的企业文化交锋
而胡茂元讲述的另一个故事恰好说明了跨国合资企业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古时候,有一位大富商,定做了一辆豪华昂贵的马车,他嫌弃现在的这四匹马拉得太慢了,所以就从全国西南北各地买来了四匹千里挑一的宝马。为了炫耀自己拥有的财富,他急不可待的第二天在城郊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完美配置的马车。刚开始一切都还很顺利,可当马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车夫控制不了这些宝马了,因为配合的时间太短,每匹马都习惯性向各自家乡的方向跑去。最后,豪华的马车在一片尘土中被摔的粉碎,富商也一名呜呼了。马是好马,车是好车。可是由于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结果不但没能产生效益,反而车毁马伤。这就是上述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故事在德国戴姆斯-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失败的案例中得到印证,虽然其结果不至于一败涂地,但值得我们仔细探讨。
合并前,两家都是世界闻名的汽车公司,业绩骄人。可是合并不到三年,克莱斯勒股价爆跌一半以上,并大量裁员,导致许多高层管理人才外流,合并后,在原美国克莱斯勒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仅有二人还留在戴姆斯-克莱斯勒公司董事会之中。强强联手并未获得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人们不禁要问:德美同属个人主义为特征的国家,其沟通和经营理念真的存在着重重障碍吗?到底是什么因素从中起到了反作用力呢?还是克莱斯勒原总经理Stallkamp在卸任后解开了其中的谜底,“我们忽视了文化的整合”。
这里提到的文化,仔细分析起来和上文提到的第一文化和第二文化的概念不谋而合,具体指原德国戴姆斯-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由于两种企业文化均带上了各自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的特征,因此我们说企业文化的差异追根究底还是属于民族文化差异的范畴。虽然上文提到德美同属以个体主义为特征的国家,但两者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当这些差异具体到合并后的公司运作之后就成为突出的矛盾了。相较美国而言,德国的个人主义特征不那么明显,因此不像美国企业中有如此明晰的个人分工和负责制,在决策上也较倾向于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如在合并初期的六个月中,双方只是为了协调一些细节上的小问题,如戴姆斯公司一般员工可以坐飞机头等舱,而在克莱斯勒公司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才能享受这种待遇。可见,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与时间都用于解决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之中,而不是在谋求合并公司的新的发展。最后双方的分歧渐渐演化成两种企业文化孰优孰劣的比赛,严谨务实的德国人和轻松高效的美国人在两个公司合并经营上有了一次正面交锋,大大损耗了内力和团结,其结果就像故事中的那辆四匹宝马组成的马车,没有整齐划一的行动和目标,就不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三、小结
从以上两个实例我们可以对合资企业内部第三文化的建立有了基本的认识。所谓第三文化就是建立在两种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双方都认同接受这一文化,它势必应该符合新合并企业的既定目标和发展前景。上汽集团的“4S”价值观就集中体现了合理的第三文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建立谋划第三文化之初,首先应对合并双方所属的第一文化和第二文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着重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然后从两者分属的大文化中找根源,也就是说在民族文化中找企业文化中存在差异的根源。我们看到了德美两国在民族性格上的差异,才会认识到原来两大汽车公司在处理问题上有不同的惯例。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第三文化的确立并不是两种企业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了两种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其作用不可小觑。因此跨文化交际学可以涉猎其中,运用民族文化,具体价值观,时间维度,非语言交际的特点等理论来作为第三文化确立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2
[2]庄恩平: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整合与跨国商务沟通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88~93
【摘要】 目的 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高效制备p53基因重组腺病毒。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p53基因,在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Xhol和HindⅢ酶切位点,将p53基因亚克隆连接到经相同酶切的p shuttle-cmv转移质粒上,转化DH5α筛选卡那霉素抗性菌落构建重组腺病毒转移质粒p shuttle-cmv-p53用Pmel酶切线性化采用两步法进行同源重组:先将腺病毒骨架质料pAdEasy-1转化氯化钙法制备的BJ5183感受态细菌,筛选得到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的AdBJ5183转化菌;再将线性化的p shuttle-cmv-p53转化氯化钙法制备的AdBJ5183感受态细菌,在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挑选卡那霉素抗性菌落培养并提取质粒,琼脂糖电泳挑选大片断的重组质粒pAdBJ5183-P53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acI和BstXI及PCR法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结论 采用简化的两步氯化钙化学转化法可以取代电穿孔法高效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同源重组;p53基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replication-defective human adenovirus serotype 5 vector carrying wt-p53 gene by simplified two-step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rotocol in bacteria.Methods wt-p53 gene was firstly subcloned into a transfer vector p shuttle-cmv and the positive recombinant p shuttle-p53 was linearized by PmeI.Then the simplified two-step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rotocol was employ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In step one,adenoviral skeletal plasmid pAdeasy-1 was transformed into BJ5183 competent cells by calcium chloride chemical methed to obtain pAdBJ5183;and in step two,linearized psh-p53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pAdBJ5183.The possible positive adenoviral plasmids were select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indentified by PacI as well as BxtXI cleaved pattern.Results Replication-defective recombinatant adenovirus containing human p53 gene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lcium chloride chemically simplified two-step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rotocol can replace the co-transformation by electroperforation and may have broaed utility in system that involv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bacteria.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可以高效介导基因的体内外转移;感染细胞范围广,不但可以感染分裂期细胞,也可感染静止期细胞;感染细胞时其DNA不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安全可靠。因此成为基因治疗中常用的载体。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方法有真核细胞内质粒重组法、酵母人工染色体克隆系统、Cre/loxp定点重组系统、末端蛋白-DNA复合物共转染法等[1~3]。以上方法牵涉到的步骤和环节较多、工作量大、实验周期长。1998年He等[4]建立了细菌内质粒共转化同源重组方法,该法简便快速、实验周期短,但是共转化需要电穿孔仪,且同源重组成功率不到20%。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该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简化的两步氯化钙化学转化法代替电穿孔共转化法构建了p53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pAdEasy-1、pshuttle-cmv质粒,BJ5183、
DH5α大肠杆菌,PmeI酶购自Qbiogene公司;携带p53基因的质粒由马延高教授惠赠;PacI酶购自New England公司;PCR Premix、DL2000Marker购自TaKaPa公司;λDNA·HindⅢMarker购自Promega公司;其他分子生物学工具酶购自MBI公司。
1.2 重组转移质粒的构建 设计扩增p53基因的上下游引物分别为:
p53-up:5 atg tct cga gat gga gga gcc gca gtc aga 3 (30bp),
p53-down:5 aag taa gct ttc agt ctg agt cag gcc ctt 3 (30bp),在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XhoI和HindⅢ酶切位点,由上海生工合成。采用上述引物以携带p53基因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53基因片断。PCR参数为:94℃变性5min;94℃30s、56℃30s、72℃50s,共30个循环;72℃延伸10min。用XhoI和HindⅢ酶切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连接到同样经XhoI和HindⅢ酶切回收的pshuttle-cmv转移质粒中;转化DH5α感受态菌,卡那霉素抗性平板筛选。
1.3 重组转移质粒的鉴定 挑选卡那霉素抗性平板筛选菌落培养,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用XhoI和HindⅢ酶切鉴定,并以能酶切出与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符的质粒为模板,用上述引物进行PCR鉴定。得到的重组转移质粒命名为psh-p53。再用上述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测定psh-p53中目的基因片段序列。
1.4 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质粒
1.4.1 step1:用氯化钙法制备BJ5183感受态细菌 将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菌,接种在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平板筛选,挑取菌落培养并抽提质粒,以pAdEasy-1为对照,用BstXI酶切鉴定,得到的阳性菌命名为AdBJ5183菌。
1.4.2 step2:同源重组 用氯化钙制备AdBJ5183感受态细菌;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转移质粒psh-p53用PmeI酶切线性化,不需灭活PmeI酶,也不需回收,直接取大约30ng酶切线性化质粒转化AdBJ5183感受态细菌,卡那霉素抗性平板筛选,挑取菌落培养并抽提质粒,0.8%琼脂糖电泳初筛分子量大于30kbp的质粒,以pAdEasy-1为对照,分别用PacI、BstXI酶切鉴定,对酶切图谱符合的质粒采用前述扩增目的的基因片段的引物进行PCR鉴定。得到的阳性菌命名为AdBJ5183-p53菌。相应的阳性重组腺病毒质粒为pAdBJ5183-p53。再将AdBJ5183P53转化DH5α得到pAdp53。
2 结果
2.1 重组转移质粒psh-P53的构建及鉴定
(1)重组转移质粒psh-P53经XhoI和HindⅢ双酶切,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出现一条约7.4kg的转移质粒带和一条约1.2kb的p53目的基因带,见图1。
(2)以能酶切出与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符的质粒为模板,用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鉴定。可以得到约1.2kb大小的片断,见图2。
(3)测序结果经Vector NTI软件分析正确。
2.2 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1)将腺病毒骨架质粒转化BJ5183感受态菌,抽提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双抗性的质粒,对照骨架质粒pAdEasy-1,用BstXI酶切鉴定。pAdEasy-1质粒有6个BstXI酶切位点,可以产生6个片断。电泳结果显示,AdBJ5183质粒与pAdEasy-1图谱一致,见图3。
(2)线性化的重组转移质粒psh-p53转化AdBJ5183感受态细菌进行同源重组后,抽提卡那霉素抗性的质粒,0.8%脂糖电泳发现有2种质粒:其一分子量约34kb,为可能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另一分子量约9kb,为重组转移质粒psh-p53。可以很直观方便地初筛出可能的大片断重组腺病毒质粒(图略)。
PacI酶切分子量约34kb的质粒可出现一条约30~35kb的大片断和一条4.5kb的特征性片断见图4。与预期结果相符。
BstXI酶切鉴定重组腺病毒质粒 PAdEasy-1质粒有6个BstXI酶切位点,可以产生6个片断,依次为11921bp、8237bp、5251bp、4254bp、2379bp、1399bp。其与线性化的psh-p53在BJ5183中发生同源重组的位置只引起片断2的改变。本实验采用Pshuttle-cmv为转移质粒,同源重组后片断2将漂移至11~12kb左右,与片断1重叠,只可以观察到5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结果见图5。
以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腺病毒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可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合的片断,见图6。
3 讨论
传统的构建重组腺病毒的方法是在293细胞内进行质粒间同源重组,这些方法存在细胞类同源重组效率低、实验周期长等缺点,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利用生长周期快、操作方便的大肠杆菌实现质粒间同源重组产生腺病毒的方法具有重组效率高、病毒基因组高度一致、不需蚀斑纯
化筛选纯系病毒等优点。在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时,最初的方法是将腺病毒骨架质粒和线性化的重组转移质粒电穿孔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这种方法需要电穿孔仪,而且重组效率相对较低;Zeng等[5]采用两步法进行了改进,先用电穿孔法将骨架质粒PAdEasy-1转化电穿孔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得到BJ5183AdEasy,再将线性化的重组转移质粒电穿孔法转化电穿孔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AdEasy进行同源重组,由于该法是将转移质粒转化到已携带有骨架质粒的繁殖能力强的BJ5183菌中,避免了将转移质粒转化到有缺陷或复制能力弱的细菌中,因而成功率提高到94%(16/17),但该法仍然需要电穿孔仪,一般实验室难以推广。笔者将该两步法的电穿孔部分改为传统的氯化钙化学转化法,而且线性化的重组转移质粒不需经过热灭活PmeI酶及凝胶电泳回收,直接用于转化,也得到了较高的重组率(6/8)。本研究正在进行p53基因重组腺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对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1 顾建人,曹雪涛.基因治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7.
2 Ng P,Parks RJ,Cummings DT,et al.A high-efficiency Cre/loxP-based system for constrction of adenoviral vectors.Hum Gene Ther,10:2667-2672.
3 Kamen A,Henry 0.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n adenovirus production process.J Gene Med,2004,6:184-192.
《意见》指出,市县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精神,充分发挥县级财政部门管理监督乡镇财政的主导作用,严格执行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制度等规定,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监督,规范理财行为,防控管理风险,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努力打造规范、责任、安全的乡镇财政。
《意见》明确,要通过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所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每年定期对乡镇财政所执行财政财务管理政策和财经纪律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活动,促使乡镇财政做到内控制度完善、岗位设置合规、预算执行严格、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真实、“三资”监管有效、惠农政策到位、资金运行安全、干部履职守法。
监督检查要重点围绕会计基础工作、乡镇财务管理、村级财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重要事项可以延伸到其他事项。
《意见》强调,监督检查要坚持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运用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做到事前审核、实时监控、现场核查、跟踪问效;坚持内部自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在根据县级财政部门年度乡镇财政内部监督检查计划对乡镇财政所实施监督检查前,县级农村财政管理机构要指导组织乡镇财政所围绕监督检点开展内部自查。坚持调账检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活动能够通过会计资料、财务资料等进行完整反映的,采取调账检查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强农惠农、民生保障等资金落实情况不能通过会计资料、财务资料完整反映出来的,结合实地调查方式开展监督检查。
一、检查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促进财政部门完善内控机制、规范权力运行、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管理绩效,组织实施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二、检查时间和范围
检查分股室(中心)自查和法监股检查两个阶段:
(一)股室(中心)自查阶段:从2020年2月25日至3月6日为自查阶段,各被查股室(中心)要按方案要求认真进行自查,将自查报告于3月6日前报法监股(电子版、书面各一份,内容包含股室(中心)内控制度建设及股室(中心)管理职能所涉及情况)。
(二)法监股检查阶段:2019年3月9日至3月20日为检查阶段。法监股将对4个被查股室(中心)进行检查。时间安排:3月9日—11日采管股,3月12日—13日经企股,3月16日—3月18日综合股,3月19日—20日国库股(可根据各股室(中心)工作实际适当进行调整,节假日顺延)。
三、监督检查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检查的目标任务。
对内部各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了解是否制定并严格执行内部权力运行流程,岗位设置是否做到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牵制,重大事项是否经过集体决策,促进各机构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二)对检查组的具体要求。
检查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令第58号和《省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等有关要求实施检查,做到事实清楚,数据无误,以确保检查合格、有效。
检查人员要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得,不走过场。
接受法监股检查的股室(中心)要认真对待此项工作,积极配合检查组,按要求提供各种资料和数据。
(三)检查的重点内容。
1.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十四个方面的内容: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能;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经营目标或工作计划;内部独立稽核;岗位分设制度;印章保管;票据管理;网络审核;资金审签制度;登记制度;安全制度;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其他。
2.财政财务管理情况。
(1)预决算编报情况。是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是否按要求开展综合预算管理,细化支出预算编制,严格部门预算审查,将预算落实到具体项目,并细化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和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
(2)预算执行情况。是否建立完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机制,按照均衡性原则核批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核批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是否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否按规定进行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票据监管;是否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认真组织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是否按规定开展政府采购监督管理。
(3)专项资金分配管理情况。是否健全完善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制度办法,全面清理、整合部门预算资金和专项预算资金;是否制定应急机动资金管理办法,预算追加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是否及时拨付,是否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是否按要求建立项目库,项目的选择、实施、验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
(4)重大民生政策执行情况。是否制定和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资金管理办法,对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中应由本级承担的资金足额纳入预算,不留缺口。
(5)乱发钱物问题。是否在部门预算编制审查中剔除不合规津补贴项目;是否强化决算审核,督促相关部门或单位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规范津补贴相关政策。
(6)“三公”经费管理情况。是否认真执行调整压缩“三公”经费规定和其他一般性支出等规定,严格控制支出总量,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制度体系;是否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全面规范项目经费使用范围。
(7)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情况。各股室(中心)是否按要求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建立并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处置及收入上缴机制。
特别说明:以上内容是省厅对财政内部监督检查的总体要求,涉及具体股室(中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也可能根据检查情况选择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延伸检查。
四、检查组成员及分工
(一)检查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分工。
组长:政策把握,督促制定财政监督检查计划和方案,对检查报告进行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