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
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掌握情况,
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
教学体系,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孩子的终身学习、
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X
年级
X
个班共有学生
X
名,
其中男生
X
名,
女生
X
名。经过本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
和科任教师线上教学,
根据学生平时参与线上教学和完成课后作业等情况来看,
有的同学对线上学习的兴趣较浓,
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
能主动学习,
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
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
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
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
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
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陪同孩子观看空中课堂,
这就导致拉大了
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
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三角形,
位置与方向,
折线统计图,
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
教材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
降低学习的难度,
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
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
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注重实践与探索,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
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发展数感,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会根据三角形的边、
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4、
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
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
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了
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
教学重难点
1、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4、
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
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
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
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了
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在综合应用中,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
在实践活动中。
初步了
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
开学安排
(七)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
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
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八)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九)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
勇于发言的习惯。
(十)
多借助互联网+教育,
创设生动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线上学习时产生的消极态度和不好的习惯转变过来,
爱学习,
乐学习。
(十一)
建立学习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
在交流中感悟,
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十二)
对学生多一些宽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
对学困生多鼓励,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
为做好2020年春季复学后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
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一、根据线上教学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
在复课前,学校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学期计
划,初步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
备课。学校教导处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
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二、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网
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
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
在知识学习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三、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习的效
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延迟
开学”期间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
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
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四、特殊时期,线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
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一再延退的开学改变了学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当前,
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快
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
学校课堂学习。
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建议
针对小学,建议“线上教学”期间已经完成的作业不能要求学生
重新做一次,同时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针对初中,建议
根据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
小学: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针对小学,建议要根据学校问卷的调查、学生作业状况、参与率、
学生座谈等,全面了解本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制定学校
线下与线上教学衔接方案。
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摸清未参与线上学习的
学生对象与人数,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线上教学”期间已经
完成的作业(如课堂作业本),不能要求学生重新做一次。对全体学
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提出针对性的视力保护措施。
建议提出,各学科要梳理线上教学内容,结合班级实际精准分析
学情,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不能简单窄化为纸笔测
试的手段)。结合作业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重新制订学科
学期教学计划。不主张开学后,各学科任教教师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
重讲。
初中: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
针对初中,建议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
准确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线上教
学效果。
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焦虑。加强
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参与线上学
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
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跟进辅导措施。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教师教学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
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常学生的心理
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线下学习。在线下
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
对性的查漏补缺。
家长: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另外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使
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或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充分关注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课程方案等等都是和普通本科颇为相似,缺乏创新。其次,专业课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专业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也基本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使学生面对以前传统教学时,不再有兴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学期都会到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见习,导致本课程的课时量也不足,达不到集体授课的教学目标。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来看,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教师队伍的“双师”较少,结构尚未完备。教师队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太少。第二,目前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经调查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他们毕业以后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符合专业音乐教育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第三,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践基地等条件需要进一步地打造,进一步加强和培养职业精神。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即学生在课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上传的网络资源,获得初步的知识,自主完成知识点和概念的学习。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就不懂的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不断发展,需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地研究,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快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学生在专业课中的获得感。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需要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紧随信息时展的步伐,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互补,进一步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普遍应用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方式、内容等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的实效性。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将混合式教学纳入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在信息化社会,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高校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源库学习资源,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比如:视频材料、音乐欣赏内容、教案、PPT、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取知识,从根本上改良教学观念、导向、模式及手段,改变传统的音乐传统教学模式,使刻板的理论知识或者是抽象的学习内容得以具体化展现,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会局限课堂上一对一的学习,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巩固;也可以组建小组群,在群里展开讨论,针对专业中的某一个技术要点进行讨论;可以提高效率,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答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三)实现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都是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板书,但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音乐欣赏的视频,为学生扩宽视野。
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来看,课程建设基础较薄弱,课程的相关材料(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需要有一定积累。可以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梯队。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路径实施,所有立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必须实施1-2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后方可申请课程结项。通过结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应该继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平台,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在教材方面,选用国内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引进国内外优秀电子资源,探索丰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新模式。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专业前导后续课程和通识课程改革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结合专业特色,支持和鼓励教师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改革。(二)教师没有做好准备,盲目照搬,将现有的课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体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变,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混合式教学课程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可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内容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三)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新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需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应包含学习态度、能力等因素,评价指标分值应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置,但期末考试仍应是主要考核方式,评价主体还需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新模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要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要包括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等,要注重优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五、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体裁、题材声乐作品的表演与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实践。在实操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个性发展。从而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职业发展特点的核心素养,为社区文化中心、青少年宫、小学、幼儿园及艺术培训机构输送优质人才。课前准备,利用资源,预习知识。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学习知识面。建立资源库的资源。资源包括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在线答疑整理与搜集资料,录制演唱视频,上传教学平台。完成教学全过程信息采集,根据平台上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明确课堂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们利用音乐手段进行考勤,如利用音阶演唱练习考勤法,每位同学对应一组音符,二十组音符连续唱完后,不仅确定每位同学到位,同时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以及基本音阶的把握,根据歌曲调式选择相应的调式音阶。
(二)作业与预习情况反馈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综合式教学。课前平台任务学习,主要能够反映同学们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而有效开展教学内容。一般设计资料查询、小组分析、音视频观摩和学唱评价。教学计划分模块进行,按照模块,提炼出每个模块中的重点进行视频录制。视频采用MOOC、SPOC、微课等适合在线式或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知识点、课前学习效果监测三部分。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主题内容的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的要求。同时,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后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的反馈,教师适当调整课堂授课内容与形式。
(三)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的导入,从作品文化叙事和音乐学分析进入新课讲解,在深入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演唱实践。演唱实践过程,运用各种直观技术手段结合老师讲解分析、训练歌唱能力以及歌曲阐释水平,解决技术重难点。多元形式巩固创编。借鉴儿童歌唱活动教学设计,将与歌曲相关的活动形式融入教学,通过体裁对比、情境设定、形式互动、鲜活表演等途径加深技法基础上的表演水平。
(四)任务与反思
1.布置作业:根据新课讲授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个别训练,视频观摩等形式,完成课程内容,强调技术问题的解决,歌曲演唱的情感;针对下节课内容,按照老师要求提前预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教学反思:对标行业标准,依照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学生接受程度、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对各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问题设计与学生回答的效果,混合式教学理念执行情况,思政元素体现情况等方面的思考、评价,总结经验,有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的建议和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运用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方法,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准确反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更好地开展教学,提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实效性和可行性。
六、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依托线上教学、线上建立的资源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是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进一步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到具体课程中,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鹤鸣.高师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1,(11):95-96.
[2]何艺,陈萌.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音乐表演课程混合式教学初探[J].艺术研究,2021,(01):130-131.
本编辑,借助Photoshop、Goldwave进行图像、音频、视频处理,通过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其熟练程度,
有时甚至令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
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音乐课堂里,教学环境已转变为多样化的信息处理及应用环境。人手一部的电子书包具备普通笔记本电脑的一切功能,最重要的是能安装专业音乐软件,供师生进行音乐信息处理。借助电子书包,学生可以独立聆听音乐,选择最喜欢的音乐进行欣赏与学习;可以将歌唱、律动、作曲等音乐作品进行录制、编辑,并与同学分享;可以将电子书包变身各种乐器,与同学一起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或者为音乐伴奏;甚至可以在欣赏音乐或者同伴表演时,发表评论,分享音乐体验带来的快乐。
因此,教师可以学定教,通过有趣的课堂组织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重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选择、重组学习主题,自由邀请、组合学习伙伴,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文以音乐实践活动课《狂欢节》为例,谈谈笔者在数字化环境下引领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具体策略如下:(见图1)
一、微课导学,翻转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专题设计,开境,支持多种学习方式。课前,以微课形式进行导学,引领学生在课中展示课前的预习、探究成果,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的美好愿景。
1.微课导学:教学内容重构,课堂效率提高。
数字化环境下,无线网络全覆盖,走出音乐教室,操场、图书馆、剧院,到处都可以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场所。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步入一个无界的课堂。漫步云端,学生通力合作,不计其数的信息可以为我们的数字化音乐课堂所用。这些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更加精彩多变。
在开展每一个项目学习之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尤其重要。课前以微课形式布置预习性作业,利用网络
eClass或eLearning平台向学生下发电子导学案,提出课前学习要求和方案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和电子书包搜索相关资料,积累素材,形成课前预习成果,与大家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果,前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实施因材施教。(如图2)
《狂欢节》教学是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一课的延伸拓展课。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了解到一些与作品相关的音乐知识。接下来通过欣赏《动物狂欢节》组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动物狂欢节》是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由《序奏及狮王行进曲》和《终曲》等十四曲组成。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每首作品表现一两种动物,虽然短小,但是因为内容丰富,在一节课内,要完整欣赏,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或者形式单一。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更细致的了解?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学习的能力,对作品重新进行整合和分配。借助数字教学平台,笔者向学生播放微课,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型作业:搜索下载《动物狂欢节》的其他13首作品,预习聆听,熟悉主题,并选择最喜欢的作品通过电子书包制作成PPT,课中与同学共享,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收集与探究能力。
本次教学将课堂内的新授知识放置于课前,由学生提前预习、探究。而课堂,则成了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教师充分运用数字平台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重构),通过推荐欣赏、自主聆听、集体赏析等不同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鉴赏尽可能多的作品,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
2.学生主导:教学资源共享,课堂氛围活跃。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以学定教。项目学习正是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以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音乐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实践性的要求,更有利于音乐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狂欢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小老师,以PPT呈现并介绍自己与同伴课前合作探究的成果,即“动物音乐故事”,为课中研学做准备。教师根据学生资料收集及作品制作情况,确定教学计划。
欣赏着同伴的介绍,其他同学登录eClass平台,纷纷发表自己的评论,与此同时,有了同伴的介绍,同学们欣赏的目标更加明确,他们进入平台的“共享档案”,独立聆听组曲中的其他作品,并为最喜爱的“动物”音乐进行了投票。(见图3)
课堂中,学生们因为得到充分信任而热情高涨。他们将自己喜爱的乐曲进行介绍、展示,既有个性,又富有创意。在较短的时间里,学生自主欣赏到了更多的“动物音乐”。在此过程中,教师组织,引导,提供支架。而在后面的交流共享环节中,教师也只是针对学生的表现,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自主聆听音乐、体验音乐。同时,将原本就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资料收集工作交还给学生完成,避免了教师枯燥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由学生教学生,共享了教学资源,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切实提高,也为后面的欣赏教学做好铺垫,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欣赏,资源共享――线上线下任我行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经过简短的交流后,便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大家根据研究主题选择合作伙伴,分工合作,各施所长,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与同学分享。与此同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赞同,或质疑,在愉快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激烈的争辩中发现真理。离开网络,大家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应用网络,同学们共享资源,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同学们宛如插上飞翔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广阔天空。(见图4)
1.线下独立聆听,细心品味音乐。
电子书包的画图功能,让学生能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及时画出图谱,记录下音乐。音乐图谱是表现音乐最为直观、最为外在的方式,它以各种图形,或线状,或点状,或块状,通过不同的组合展现着音乐的旋律、速度、节奏和音色等诸要素的变化和发展,记录着听者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这并不是简单的勾勾画画,而是需要图谱作者独具匠心,是以音乐欣赏者对音乐各表现要素的准确把握为前提的。这离不开对音乐的有效聆听,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辨析。为了让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创作有一定的独立性,不相互干扰,我们专门为每位学生配备了耳机和音响。这样,在欣赏音乐时带上耳机,独立欣赏,更加灵活机动,大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如欣赏《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狮王行进曲》,坚实有力的脚步和威武雄壮的吼声交替出现,表现出狮子这只万兽之王昂首于动物们之前的雄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森林深处的杜鹃》,以单簧管明亮、短促的音色表现杜鹃的鸣叫,以钢琴柔和、连贯的音色烘托森林四周安宁寂静的氛围,两种音色和节奏表现出鲜明的对比。同学们紧紧抓住音乐的这些特点,用合适的图形表现,并以音乐发展的顺序、规律逐一记录,如《狮王行进曲》图谱(图5)和《森林深处的杜鹃》图谱(图6)。
2.线上提炼报告,共享探究成果。
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更为主动,他们潜心寻求、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细微之处和内在联系,更需要了解音乐各表现要素所发挥的作用,然后用专业术语、特定符号,以图表或文字的方式加以呈现,其间穿插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音乐课堂里,这种音乐体验方式的实现轻而易举。
同学们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的图谱上传至eClass平台,同时,“电子局域教室eLearning”依次循环地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全体同学能在第一时间里欣赏到所有同学对组曲中其他各部作品的音乐图谱。辨析后,选择自己需要的图谱,指导自己开展律动、作曲、演奏、哼唱等各种音乐体验活动。这种成果共享的方式,丰富了同学们的音乐体验,更有效地发挥了同学们的特长,培养了音乐鉴赏能力。
随后,教师引导每组同学选择欣赏其中的一首作品,登录eClass平台,通过耳机独立欣赏,并将所感受到的音乐要素填入图表。利用白板中的“拖动”功能,用富有童趣的图表为所欣赏的乐曲标记音乐要素,形成音乐报告,以供与同伴分享。同学们于同一时刻,在同一个图表中发表对音乐的看法,填写的是自己的图表,但看到的却是全体同学共同组合而成的《动物狂欢节》大图表(如图7)。大家在共享鉴赏心得的同时,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见解。网上共享,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伴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现场合奏,模仿创作――合作创造乐无限
1.合作探究:准确把握音乐特点。
合作学习是项目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新版的《音乐课程标准》再次把“音乐体验”放在“过程与方法”的首要位置。提倡“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只有当学生通过体验音乐,欣赏到音乐的美感,从中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
教师以森林音乐会为线索导入“主持人”,即《动物狂欢节》之《终曲》音乐主题的欣赏,通过聆听、哼唱、律动等活动,体验其音乐特点,熟悉音乐主题,为探究其音乐结构做好铺垫。随后引导学生听辨主持人(主题)和小动物(插部)出现的顺序,合作探究出《终曲》中主持人和动物的音乐循环出现这一最大特点,其结构为:《狮王行进曲》+主题+《野驴》+主题+《公鸡与母鸡》+《袋鼠》+主题。
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集集体之智慧,学生共同探究出了《终曲》的结构,对乐曲的音乐特点的把握,准确而到位。
2.现场合奏:班级乐队瞬间组建。
演奏是最基本的“进入音乐内部”的方式,它的前提是作曲,选择合适的节奏、音色,进行创编或伴奏,这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有效体验音乐之上的极为有深度的音乐体验途径与方式,需要演奏者敏锐的听觉与果断的判断能力。电子书包中的“钢琴演奏家”(软件)是同学们以演奏体验音乐的得力助手。它丰富的音源,逼真的键盘,强大的录制处理功能,足以帮助学生在瞬间组建一个符合标准的交响乐队。(如图8)
师:这些有趣的动物音乐,我们可以利用“钢琴演奏家”里的什么音色来表现呢?对照我们刚做的“音乐报告”,我们戴上耳机,自己先试试。然后让我们也学着《终曲》的结构,来模拟演奏一把。
在获得共同的探究成果,即《终曲》的结构后,同学们借助电子书包,用“钢琴音乐家”软件,模拟“动物音乐”,如:狮王――低音区由低向高刮奏;野驴――反复快速地上下行刮奏;公鸡与母鸡――高音区断奏;袋鼠――反复中速上下行断奏。同时还模仿《终曲》的结构,进行再度创作,如为《公鸡与母鸡》加半音后缀,表现公鸡与母鸡的互动;为《天鹅》加大提琴演奏的副旋律,烘托天鹅的优雅;以单簧管连奏上行、下行的音阶模仿《野驴》的疯狂;用钢琴断断续续的半音倚音断奏表现《袋鼠》的活泼灵巧……
一首同学们自己创作的《动物狂欢节》合奏表现着他们对音乐作品最为恰当的音乐体验,更是引领他们深入体验音乐最为有效的途径与渠道。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界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步伐,改变目前教育的困局,应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部在2012年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实施导向和政策支持,也为尝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对新时代的高职大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他们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就业竞争力。然而,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尽管各种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却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是以教学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局面。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微课或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内针对课前学习中存在的疑问,与老师或同学进行探讨,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研究通过两届学生课程教学实践,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授课,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探索适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流程。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及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改革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课前辅导学习的机会,同时给教师提供了更多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及施展个人教学能力的平台。
所谓翻转课堂,即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提前准备各种教学微课或者视频等教学资料。学生在课前学习这些教学资料,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回到课堂上和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目前比较广泛运用的微课或慕课,也是采用类似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下在线观看视频,还要求在课上和教师面对面互动。此外,学生也不是毫无目标地观看视频,而是根据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列出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翻转课堂仅仅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不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教师轻松授课,有效管理课堂;让学生自主掌控,进行个性化的课程学习,在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下,让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比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有学习的意愿,愿意主动学习。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认为这样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强迫式学习,结果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效果更糟糕。我们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因素。中美教育的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所以他们在处理这种学习模式时得心应手,而中国的教育是另外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占一定的主导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较弱化。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模式。这样,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课前学习中缺乏监管,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譬如学生是否认真进行了视频学习,视频上的问题是否真正做了思考,是否是自己独立完成,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应该考虑的方面。如果学生没有认真思考问题或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失去了意义。
2.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调查显示,在高职学生学习的科目中,英语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英语不好学,因而缺乏学习的动力,这种状况给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践行带来了问题。根据笔者对高职学生的调查,大多数学生不擅长英语,他们视英语为最困难、最不好学的课程,甚至是谈英语色变。在有老师辅助的情况下,英语课程都学起来吃力,更别谈课后的自主学习。他们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单纯依靠视频学习,并不能解决学习英语的真正问题。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是一种工具,主要用于交流和沟通,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英语的惧怕让他们很被动地学习,学习效率并不高。即使有的同学愿意主动学习,可是缺少课堂上师生互动、语言使用的氛围,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下去的动力。因为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单词和文法学习,更多的是语言的反复模仿和应用。学生普遍认为,课堂上面对面的互动教学,比起课后的视频学习,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正如有的学生反映,课外真正进行深度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问起,查资料不知如何查,有些问题如果有老师稍微点拨就可能会当场得以解决,而自己学习则要思考很长时间。
3.评价单一,学用分离
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计划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但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将大量时间用于讲解语法或知识点,能让学生锻炼口语的时间十分有限。一些高等院校的高职公共英语只开设一年,第一学期继续高中教育模式,记单词和语法;第二学期扩展文化信息,主要为A级和四级考试做准备。一旦通过了考证之后,英语就被丢到九霄云外,出了校门就出现听不懂、看不明白、写不全的尴尬状况。
四、基于微课视角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先学后练”的理念恰恰有助于改变现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难题。结合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组织翻转课堂教学的,其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资料的准备
课前资料提前准备,能够使学生及时做好预习。课前资料主要包括一次教学的学习任务、学案、微课、视频、自测卡等。首先,老师根据本节课教学主要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其次,将本节课重点句式、语法和单词提炼出来。课前预习资料的制作要秉持简单、清晰的原则,对学生学习能够起到引导作用。
2.课堂积极与学生互动
在微课授课模式中,要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掌握老师所说的每一个内容,就需要有效地组织课堂的发言活动,学生主要通过发弹幕、评论、微信群聊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将自己的疑惑告知老师,老师及时解答。
3.课后的评价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老师通过微课向学生传播英语知识,在微课的平台上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对于翻转课堂的评价,应当呈现多元化的方向,以教学目标作为指引,从认知、领会、具体应用、问题分析、综合课堂效果等多个方面打分,改变以前主要通过考证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
4.总结
笔者发现学生在翻转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中都表现得比较优秀。自我评价表和小组评价表的介入,督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踊跃地发言,分享自己的成果。
五、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教学改革带来机遇和挑战,高职公共英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公共高职英语教学设计,迎合了当下高职学生的学习心态,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老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调动。翻转课堂将高职公共英语学习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及课后评价阶段都纳入了教学体系,也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尽管翻转课堂模式在当代还面临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内驱力不足等种种困难,但翻转课堂教学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翟雪松,林莉兰.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基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05.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09-04
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着创新教育缺乏系统组织保障、创新教育培养环节薄弱、课外创新实践平台不完善、综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广东财经大学作为一所经管类本科财经高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方案、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对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在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多种举措和方式,鼓励支持二级教学单位采取嵌入式、项目驱动式和集约式三种培养方式,积极探索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嵌入式人才培养是指通过开放式办学,推进校地、校企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嵌入地方行业、产业发展,实现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去向与地方行业、产业的紧密对接。“国际会计(ACCA)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ACCA广州代表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12个跨国经营公司及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等单位协同,采用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建设内容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将ACCA资格认证课程及部分CPA考试课程嵌入实验区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由ACCA广州代表处负责培训教师,提供教学指导、教材及教学资料、资格认证报名与考试等服务,发展学生会员,联系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授予名誉学士学位,为学生联系实习与就业机会。第三,由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负责为学生提供实践导师及学习案例,为学生提供、推荐实习单位及就业单位。第四,合作单位利兹都会大学负责为ACCA九门课程考试合格且通过GMT考试的学生以优惠条件申请前往利兹都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国际会计(ACCA)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5届52名毕业生中,有8人考取英国莱斯特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和悉尼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16人入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星巴克咖啡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26人通过F类9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位居广东省前列。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方式是指构建了由创业课程教学、创业模拟体验、创业项目设计和创业项目孵化组成的严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有效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的对接。近年来,学校精心打造创新创业精品活动和活动品牌,坚持以“项目驱动”和“团队驱动”的方式不断深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活动运作模式,同时按照“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思路,大力支持和鼓励各二级学院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形成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模块商务谈判、模拟投资大赛、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物流管理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旅游规划大赛等齐头并进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体系。实践证明,项目驱动式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集约式人才培养方式是指实行特殊政策,集中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尝试在普通本科院校培养未来经管精英的可行路径。学校赋予各类实验区和实验班“特区”政策,具体包括在全校范围内整合资源、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学生、教师在实验区或实验班新开发课程的教学工作量翻倍、分别按1∶0.8和1∶1给予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配套建设经费、在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和国际交流师资培养中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给予倾斜,不断健全经管类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了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B质量。
二、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经管类专业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等原则,不断优化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综合运用课五大课程模块体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还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做到“以知识学习为基,以素质教育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并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开辟创新创业模块,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一系列开放式课程(项目),鼓励学生以创新创业设计、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创业孵化等方式获取相应学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优化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综合改革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综合改革专业教学计划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辅修、双学位教学计划,有效推动了经管类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鼓励有条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订了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训练”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该实验区围绕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针对国内同类院校长期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轻学生、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制订了一套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培养方案:一是构建一套由一般方法与一般技能教育、学科方法与学科技能教育、专业方法与专业技能教育组成的系统的方法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切实加强学生能力的开发与训练;二是将自然科学前沿专题、人文社会科学前沿专题、方法论专题与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前沿与实践专题、行业知识专题等作为独立课程开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学科专业视野,实现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的交融和贯通,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将实验实践教学系统、全面、有机地反映在专业培养方案中,除了各类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课外,还开设了企业见习、创新创业模块、项目开发和创业实践等,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国际商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创造能力,制订了由“课程学习及培训、创新模拟活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互相补充、互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学习及培训方面,一方面将创新项目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课程模块学习中要求学生运用课程的专业原理,对现实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解读和预测;另一方面,邀请企业高管和培训师开设创业学课程和专题讲座,以提升学生的创业理论基础和实战能力。该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计了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模块,该模块由实验/实训课程、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三个子模块构成,实验、实训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综合实验课、ERP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创业学和校内仿真综合实习等;校内活动由模拟商务大赛、模拟广交会、模拟国际拍卖会、网络创业模拟大赛、贸易实战模拟大赛等组成;校外活动由GMC国际企业挑战赛、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SIFE世界杯大赛、挑战杯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要赛事组成。通过各类实验/实训和校内外赛事,充分锻炼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挥。
三、构建课程、专业、跨专业层面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体系
在保证人才培养基准质量规格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校强化了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力度,逐步构建了由课程、专业和跨专业三个层面分层分类教学组成的分层分类教学体系。在课程层面,大学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等四门公共课程实行分层分类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专业层面,已形成由1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4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组成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体系。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作为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探索的“试验田”,充分整合了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范式和路径方面创出了一条路子,取得了不错的人才培养效果。在跨专业层面,实施双学位(辅修)教育制度和专业二次调整制度,克服单一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的不足,有力促进了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于2014年开始陆续加大了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实验班的规模,中澳合作本科金融学专业实验班、中美合作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已招生并走上正轨,专业层面分层分类教学学生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4~2016年,课程层面分层分类教学顺利推进;专业层面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取得新突破,新增2个省级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跨专业层面分层分类教学取得新进展,357名经管类学生成功转换专业,3052名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双学位教育。学校不断推行与国外高校进行课程、学分互认,拓展学位互授合作范围,鼓励学生赴国外带薪实习,根据国外修读课程和实习的育人实效灵活认定课程、学分,2014~2016年,我校共派出102名经管类专业学生赴国外学习或带薪实习。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的培养和挖掘,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嵌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模拟体验实验创业项目设计创业项目孵化为核心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加大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力度。学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和创新型人才建设需求,构建了层次递进、三大课堂有机衔接的涵盖创业基础课程、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跨领域创新创业课程和开放式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在通识必修课模块中设置创业基础课程,由创业教育学院组建专门的教研室为全校学生讲授创业基础理论,开课方式借鉴国外创业教育模式,采取大班讲座、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在通识选修课模块中增设“创新创业模块”,该模块由创业家及创业管理实务、创业计划制作实务、创业营销、创业教育指导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等五门课程组成。三是增设跨领域创新创业课程,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创业战略设计、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与管理:决策模拟等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以协同培养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四是充实和完成创业学在毕博平台中的资源建设,依托创业学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大学生创业学习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已收集与创业相关的论文、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视频、学生作品等相关资源上万条。五是多部门协同建设一批开放式课程。学生可自愿选择参加开放式课程(项目),并按照学校《开放式课程(项目)学分管理k法》获得相应学分。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和作品、公开出版专著(译著)、获得专利和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均可折算学分并替代相关课程。《开放式课程(项目)学分管理办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SYB创业系列培训等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使第一、二、三课堂的教学活动在创新创业教育层面实现了有机整合。六是引进由名家名师主讲的通识教育网络视频课,采用“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辅导教师线上线下授课”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在有效延展课堂时空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七是开展SYB创业训练课程,面向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训练,对参加SYB创业培训班的学生进行夏、秋两季小学期集中培训。进入SYB创业特训班的学生不改变其专业归属,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重新组建团队,并完成团队及个人的创业计划书,考核合格的学生在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同时,可申请替代相关选修课程。八是开展大学生KAB创业课程培训,成立KAB课程创业俱乐部,已招收三届KAB培训班学员,并通过俱乐部平台,对学生创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力度。学校构建了由校内创业模拟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创业孵化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平台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体系。校内创业模拟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依托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利用ERP软件开展企业行为模拟,通过开发、训练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和综合执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着力抓好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用友、金蝶、国泰安、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网(下称中经网)等知名企业通力合作,在实验教学顶层设计、实验教学课程实施和实验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显著成效。IBM、用友、中经网、国泰安和中山京通等公司的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ERP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用友和国泰安安排企业导师进入课堂;部分ERP课程考核直接采用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泰安和中经网为师生免费开放部分数据库,支持我校跨专业实验教学;用友、金蝶和杭州贝腾等公司为学生提供模拟竞赛平台,帮助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竞技,吸引风险投资关注和选择项目;中经网和国泰安与我校合作共同开发仿真实习案例库;杰赛科技、中山京通和国泰安与我校合作研发出“基于云计算基础上的企业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进一步发挥基于云计算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跨专业虚拟仿真企业运作综合实验教学及资源共享方面率先突破。我校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分别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奖励或项目资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综合执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14年,我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创业孵化园区的项目建设为学生搭建了“平台支撑――项目扶持――基地实战――成功创业”的创业实践平台,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提供了较大的助推力。学校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和公开招标方式,遴选有基础、能落地的团队入园进行学生项目校内孵化。以校友创业企业为依托,建设了深圳网商协会、明次镆倒芾碛邢薰司校外创业见习基地,组织国家级实验区和有创业孵化项目的学生到创业见习基地见习,让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创业过程与环境,学习创业企业的管理和成长经验。2014年,学校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同时也获得广东省人社厅授予的创业培训机构资质,成功申报并获批成为全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承担学生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专业发展特色,尝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如金融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金融系、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等共同组建了“微金融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在协同培养华南地区微金融创新人才方面做得颇有特色。第一,该平台将微金融实务课程嵌入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和金融企业高管及实务部门人员协同编写金融类教材或著作;第三,协助证大房产申报建设我校餐旅实验楼。协调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及培训工作安排;安排学生去证大集团和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与广东小贷协会初步达成合作培训意向等。金融学院学生深入参与微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建设及咨询服务,在“微金融创新协同育人平台”上得到了较多的实战演练机会,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屡获殊荣。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平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资助200万元,正在筹划建设创业实验室和创业模拟室各一间,创意实验室开设创新创意思维拓展课程,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模拟室建设两个校内创业模拟教学子平台,即“创业训练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并计划将该平台建设成为一个能支撑创业教育、自主学习、创业师资能力提升的资源支撑中心。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建设。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全球创业管理领域的领导者――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思维与行动(TEAE)教学培训”及“SIYB创业师资培训”。“创业思维与行动”项目是百森商学院为两岸四地及新加坡等在内的大中华区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强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长达12天密集的全英文创业课程内容,涵盖了百森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设计思考与创业创意、创业市场测试与商业计划、创业领导、天使资本与创业融资、创业孵化器、公司创业、家族创业和社会创业等与创业管理、创业教育相关的10余个专题。“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创业师资培训”是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开发的,为有意愿开办中小企业的人量身定做的创业培训项目。该项目引入中国后,在部分省市试点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学校获得广东省人社厅颁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SYB)承办机构”资质后,已开展5期398位学生参加的SYB创业教育培训,学生参与SYB创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颇高。
五、构建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
为客观公正地测评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各方面表现,使学生及时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学校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单位,结合该实验区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培养情况,构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综合考评体系。该考评体系以核心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以专业素质为支柱,以能力素质为拓展。核心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创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追求效率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财务运用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政治素质、法律观念和个人素质;专业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能力素质侧重考评学生的决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该考评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学生自主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较为全面、科学地体现了对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的激励、约束和引导机制。该考评体系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同样适用于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人才的测评,在校内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 参 考 文 I ]
[1] 杨晓慧.我国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2] 徐小洲,叶映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生成转化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3] 曾月征,袁乐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