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课堂学习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

第1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一、认真研究教材的编排思路和意图

部分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随意上课,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对文本潜价值的开发,教材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与组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因此,拿到教材时,教师首先要熟读教材,了解教材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让教材内容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张井然有序的知识网,即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其次从纵向和横向挖掘教材,纵向看在小学阶段教材最难、最深达到什么程度;横向看由一个知识点拓展变化,映射出几种不同的类型题,即对教材有纵横交错的处理和认识。

二、合理地选择学习材料

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何通过有限的学习时间达到有效甚至高效的学习成效,这就意味着学习材料不可过多,过多则泛,不能深入地挖掘隐藏其中的内涵,也不能过宽、过少,呈现的学习材料应该是属于知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解决烙饼中的数学问题,题目要求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一张一张地烙太费时间了,怎样烙比较合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让学生凭空想象,可能个别学生想不出来,但又不能把锅、饼子搬到课堂上来,可以让学生做三个圆片,写上正反面,三四人一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演示,这样利于学生学习的探究和思维的开放,问题迎刃而解,使学生构建了数学问题的模型。

三、有效地组织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何通过学习材料的组织与深挖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呢?这就要求教师把导入、新授、练习各个环节设计得恰如其分。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挖掘活动过程,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它包括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进行。在学习材料的有效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一些抽象的、枯燥的学习材料通过游戏、猜谜、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与能力。

第2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教学实施;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71-01

一、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生活化的数学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学习材料生活化。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我这样教学:第一步让学生描述学校门口道路环境状况;第二步在学生的描述中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第四步揭示“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思考交流讨论。这样,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2.提供实践情境。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创设了商场情景,让学生实践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计算,同时还学习了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礼仪,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活力。

3.解决现实问题。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我安排了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让课堂教学充盈活力

高效课堂首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课堂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1.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倒数》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让学生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迸发创新的火花,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一是自学课本,思考你学到了什么。二是小组交流学习所得。三是教师提问:说说倒数的意义?怎么要求一个数的倒数?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用这个数去除1。”“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我顺势引导,哪种方法更简单?四是出示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验证学习成果。我设计了求1的倒数,求0的倒数的练习,在学生的辩论中将课堂教学推向了。在教学8加几的例题“8+9”时:我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部分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一部分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1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空间。

2.巧用评价的激励效益。有效评价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注重激励性评价。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课堂上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趣味的语言点拨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第3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多了,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增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然而,我们从细处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教师的提问不能切中要害,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知识的形成多是灌输……这些应引起我们深思:有效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和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得认真”。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应从细处入手,打磨每个教学细节。那么,如何把握教学细节呢?下面,笔者结合“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二、实践与思考

案例1:有效源于材料选择中的细节

师:同学们,花式篮球是我们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老师从学校体育组拿到了一份资料,请看大屏幕。

出示:滨海县实验小学三至六年级参加“花式篮球”队人数统计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什么?

……

思考:课本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生动的学习材料,但这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精心准备一些学习材料。教师要考虑所选的材料是否有价值、有效果,是否是学生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新知服务。教师应避免随意选择那些目的不明,无须动脑,超越实际,缺乏条理的材料。上述教学中,课始,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是随意地选择学习材料,而是把握材料的细节,从学校的优势体育项目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让学生立即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2:有效源于知识形成中的细节

师:在条形统计图的下面有一条水平的射线,叫横轴。如果横轴下面什么都不写,你能知道横轴表示什么吗?

师:横轴的下方用来表示什么呢?(统计的项目)。

师:我们这幅图,横轴统计的项目是什么?(各个年级)

师:与横轴相垂直的射线叫纵轴。在纵轴旁边有一组数据,你觉得这组数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等分成若干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相等的数量)

……

思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述教学中,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横轴、纵轴时,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学生可能也会知道横轴和纵轴,但他们不会从深层次去理解横轴和纵轴的意义。让学生深入探索,知道条形统计图横轴和纵轴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要在横轴的下面写上统计的年级,为什么在纵轴的左边写上数据,这正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厚实的、必要的,而且是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需求。

案例3:有效源于沟通联系中的细节

师:21世纪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时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数据,我们在电视、互联网等随处可见统计图。(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有人说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读图时代”,我们就要学会读懂图。下面,请看这幅图。(出示“滨海县实验小学各年级会旋球人数统计图”)

……

思考:上述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将新知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并不陌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找准沟通新旧知识联系的关键点,准确把握沟通联系中的细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以外,数学教学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使命,更应负起育人的责任。留心大师们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他们在课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是激励和启发,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上述教学中,教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沟通了教书与育人的联系,使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

三、结论

第4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一、提供典型的学习材料

在数学课堂中,要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就应重视引导学生感受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质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大概。而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很重要,提供全面又典型的学习材料,可以为学生大胆猜想提供思维的桥梁。

如“可能性”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学习材料各不相同:9个红球1个白球、9个白球1个红球、10个白球、10个红球、5个红球5个白球。让学生通过分组摸球的游戏完成下表。

针对完成的表格,比较后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可能性的有和无、大和小,在说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展开猜测,发展思维能力,再通过观察箱子里红球、白球的个数验证自己的猜想,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

二、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具备发现以及挖掘生活中数学材料的能力,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用摄像机拍录了一个生活场景:我去超市买了三瓶可乐,我喝了一瓶的,一个学生喝了一瓶的,另一个学生喝了一瓶的。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三个谁喝得多?同时用电脑演示三瓶可乐被喝去的过程。通过类似的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提供选择性的学习材料

教学中除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还要因材施教,从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处处创造机会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已有基础上得到进步。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依据教材,教师一般是组织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以具体实物的活动为起点,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但是用什么材料操作,怎样操作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且掌握知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呢?我在备课时,想到了三个方法。想法一: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学具进行操作。想法二:让学生先拿出1捆小棒(10根)和3根小棒,再拿掉其中的9根。想法三:教师印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有10个方格的盒子图片,要求学生在盒子的每个方格中放1个圆片,在盒子外面放3个圆片,再拿掉其中的9个圆片。经过仔细的斟酌、演示,感觉想法一让学生自由操作,随意性较大,影响课堂实效;想法二,绝大多数学生会先拿掉3根,再打开一捆后拿掉6根,这样操作不利于“十几减9”的教学;想法三,学生的拿法可能是多样的,直观操作步骤与抽象的算法之间更具有同构性。因此,想法三最好。于是我选择了按想法三进行执教。实际教学中,学生有的先从盒子中拿掉9个,也有的先拿掉3个再拿掉6个等等,各种情况都出现。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最后出示静态的图示及抽象的图式。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动作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过程,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到算式的“形式化”的过程,以及从算式返回到实物解释的过程,这样选择材料才是有效的。

四、提供递进式的学习材料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变成为学生自己所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递进式的学习材料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比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试着改进材料,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一步步解决大家的问题时,感悟乘法口诀。

1.提供材料

教师出示一幅图,请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学生回答出苹果有18个,草莓27个,橘子36个)

师:这些数量你是怎么得到的?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时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有的学生是用加法算的,也有的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

2.提出问题

师:那你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这时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草莓和橘子一共有多少个?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等等。

3.解决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

第5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过程;学习材料;体验活动;猜想验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76-01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探索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提供学习材料,引领学生亲近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感受到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或操作层面的思维所得。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亲近数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实物进而揭示出圆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方式画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二、创设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数学

知识是由个体通过其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探索、积累、感悟、操作、经历、体验而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应用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及数学的力量。比如,教学“圆柱表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具体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将圆柱商品的商标纸剪开,发现圆柱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得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表面的展开图,研究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体验活动始终伴随着有效的数学思考展开,操作与思维相互交织、融合和促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这样做,既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了数学知识,又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猜想验证,激发学生探究数学

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的一个科学方法,是数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猜想的过程实际是经历了发现,而发现是令人惊喜的,让学生围绕发现和猜想进行验证,学生就会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猜想,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合作、交流,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感。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组织学生猜想: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在这里,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依托,并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建立猜想、实际操作、观察发现、抽象公式”的过程,既使学生理解了公式的来龙去脉,锻炼了数学推理能力,又使学生学会了由建立猜想到实验验证以及归纳总结的数学方法。

四、重视知识应用,让学生喜爱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数学角度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教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时,教师设计“想想算算”“量量算算”“画画算算”等活动,让学生到校园中实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等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割、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两个基本图形,从而求出面积。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组合图形进行分解、组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学生在新知探究过程中所呈现的认知特点和现实,立足学生学习材料的选择,创设好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活动,组织好探究活动中的猜想验证,重视好知识的应用。这样,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品质就会在学习中得以生成,智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尚志,胡凤娟,张丹,等.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J].江苏教育,2011(07).

第6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作者:施秀程

要使思品高效课堂更好的实施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学习的快乐,老师在课堂中得到解放,使在45分钟收到更大的收效,我认为,作为我们思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思想中重视,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的思品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造成我们老师思品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思品课教学,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思品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二、积极学习思品高效课堂有关教育理论

高效课堂的实施需要强大的教育理论支持。所以在思品高效课堂的实施,实施效果怎么样,我们思品教师必须先进行对高校课堂教育理论的学习,例如,要学习《高效课堂22条》,学校发的高效课堂学习材料,以及网络上相关思品高效课堂模式,思品高效课堂措施,高效课堂是始终注意的问题,学习了相关教育理论,才能更好的为实施高效课堂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实施高效课堂指明方向。

三、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为教师,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教师应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清楚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生活条件等具体情况,尽量多寻找机会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个性,不使一个学生落伍,不使每一块心灵的田园荒芜。

1.在思品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身思品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学生对思品课还有一点小小的偏见,认为是小科、副科,不重视,枯燥无味,这样在学习中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贯彻“三贴近原则”,即选材符合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到思品与自己很近,与自己紧密相连。

2.思品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第7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48-02

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从更本上就是不断追求教学效率的活动,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学校不可避免的要回答如下问题:学校教育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认识可能性,如何为儿童自觉而牢固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整套知识创造条件。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的最优化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这里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教学效果,每位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在指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可能的水平;二是时间消耗,学生和教师应遵守学校为学生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最优化教学就是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为学生所规定的标准。在当今教学实践中有重要影响的构建主义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来阐述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强调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更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可以说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对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育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生命线,衡量我国的教育质量水平就是看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高,是否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有无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能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能否得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活动是有领导的学习活动,他的更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尽可能高速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不但要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还要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快速高效地发展。教学追求效率就要努力使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努力等投入或教学所耗而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所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即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多样。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入手,通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是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师生教学负担过重是当前教学中普遍而又突出的一个问题。“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是普遍反映。引发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除了外在因素外,还与很多教师自身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低效的时间管理、粗劣的学习品质有很大关系。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除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及其教材、教法的不断熟悉等外在环境因素进一步改善外,改变教师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但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还造成了学生严重的厌学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负担屡减不轻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所至;二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搞“填鸭式”教学。因此,在深化课堂改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再次是教师转变概念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若干关系的需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除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和政策外,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讲授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关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知识、技能授受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课堂气氛活跃于严格要求的关系;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关系,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高效课堂中的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代表了当今我国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教师从事教学的方向和依据,教师应站在新课程的制高点,在教学中要以这些新理念做指导。作为现代的高效课堂,这些理念必须得以体现。

1、从“教知识”到“教发展”

教师职责不是单纯的“经”的 传授,更主要的是实现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作为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从“讲授成功”到“学习成功”

教学的更本任务是教学生“学”,要坚持“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心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最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智能。

3、从“重知识”到“重情感”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同样需要人情、友情、亲情的温暖。这种情要通过教师来表达,课堂上教师对于“知”与“情”的处理得当,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会、会学,而且还会爱学、乐学。

4、从“重记忆”到“重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标志,教师在教授任何一节课时,都应该把思维训练作为重点内容来体现。

三、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教学行为

一堂有效的课堂必然遵循着必然的教学规律,我们都说行为决定结果,课堂也是如此。一节高效的有水平的课堂,必然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的关键性的课堂教学行为,这些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决定和影响着课堂效率。总体来说,一节高效课堂应该具有以下五个关键性的课堂教学行为。

1、授课清晰

在授课清晰程度上不同的教师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清晰授课要求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不能跑题, 他们所表达的一切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或者其讲话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呈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将教学内容清晰呈现, 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学生就很快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 这样就有更多时间用于其他内容教学。清晰的教学是一个多元活动行为,要综合多种认知行为, 譬如内容组织、教师对课文的熟悉以及授课策略选择等。

2、教学多元化

该关键行为要求多元而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类型并附有意义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与课堂节奏和教学内容系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元化教学。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要做好课堂提问的准备、程序、技巧和处理。教师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多元教学最为明显的是: 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教室里一草一木都会成为多元教学的对象,如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多元化教学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关。

3、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要求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问题。教师用于教授特定目标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也就越多。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授课、提问占用了多少时间 ? 激励学生讨论、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 ?组织教学占用多少时间?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 ?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 ?对这些问题的评估目的是看教师向学生呈现了多少内容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在程序性操作上用了多少时间。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都需要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在教学中享受学习。教师把大多数时间分配在教授切题的内容,他的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能更高。同时,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师非常熟悉一些题目,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为考而教”, 确切地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课程要求是相匹配的。

4、注重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 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价的材料。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与教师教授某个专题的时间不同。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 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它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掌握问题处理方法的比率。呈现给学生的材料难易程度会成为影响目标导向和学生投入研究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的目标导向和学生投入时间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对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目标任务普通学生会花更多时间。他们的成就感会更高, 记忆力会更好, 对学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

这五种关键教学行为对于有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是高效课堂的标志。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师”是没有简单答案的, 要使教学有效, 必须精心安排许多行为, 形成特定行为模式。要成功有效地在教学课堂上实施这五种关键教学行为,还必须同时使用许多辅助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 和学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 刘克兰. 现代教学论 [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 杜文平.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管理,2006 3

[4] 扈中平. 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辩证分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04(5).

第8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一个积极的构建知识,投入的参与,进入状态的过程。初中英语“先学后教”模式中的“先学”,并不是让学生无目标的随便“学”,教师一定要先设计好前置学习单,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必要的引导,要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完指定的内容。在前置学习作业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贴近学生的问题,要分层次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后教”,这是在学生自我学习、探究之后教师对于学生仍然不能理解的部分进行的互动式学习。“先学后教”改变了以往“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将传统的师生“问答”变成师生之间的“对话”。

“先学后教”的开始阶段建议教师还是要精心准备前置学习作业,以便引导学生更好的有目标的自学。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则可以进行课堂中的“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实都应该要有充分的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以课堂训练为主线,把课堂分为三个阶段:

一、先学阶段

首先,要有兴趣导入。新课改以来,在情境导入方面,大家都比较上心。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与好奇心,是我们课前一个必备的流程。

其次,要激发兴趣。兴趣的本质就是延长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好奇心和渴望,会让他拥有一定的注意力,我们在先学阶段就要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下去,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有兴趣。

再次,要进行目标引导。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调动起来后,我们要及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学生自学探究。

最后,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互动。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对学习材料的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与partners进行相关的分组讨论(group work),学习小组以四人小组为主,讨论文本的结构、大致意思、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生词、词组和不好理解的句子。学生还可以对于讨论之后仍然不能理解的内容设计成为问题。可以求助于其他学习小组,也可以求助于老师。

先学阶段,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相关练习的指导,可以事先布置好前置学习作业,也可以悬挂小黑板,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持续下去,进而变成他的学习兴趣。

二、后教阶段

首先,要尽量让学生“教”。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做好好中差的合理搭配,就可以让学习基础好的“教”基础差的。“教”其实也是一种“学”,在教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更加巩固。因此,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教”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精讲。在学生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于一些细节可以补充讲解。这里,仍然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够通过工具书自主建构的知识系统,指导学生做好知识整合。如,新的单词的用法、英语词组的搭配和用法、相关句型的用法、精彩词句的背诵等,让学生自己整合,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补充总结。这里,有些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是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精讲才能达成。

最后,引导学生“学”。“教”是为“学”服务的,这是我们教师始终必须明确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引导学生“学”才是目的和归宿。因此,教师的讲授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而且,在讲授中也要引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训练阶段

首先,要给学生单独训练的机会。现在,我们的教学常常是不给学生单独思考的机会,这样就使“先学后教”流于形式。单独训练是引导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质疑、自我探究、自我总结的好机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训练。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相互检测活动。这种分组训练也可以穿插于“教”与“学”过程中,以便学生学以致用的当堂训练和当场掌握。同时,有利于教师及时得到学习情况的反馈。

再次,进行教师设计的课堂检测。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合作下,编写好课堂检测练习。这样的练习,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富有层次性、针对性,而且能够接地气,因而能够达到训练效果。

最后,引导学生做好角色扮演。Role play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再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这里,也可以要求学生复述学习内容,还可以要求学生对于文本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升华。在角色扮演或者复述过程中,学生要尽可能的自己归纳新的单词、词组、句型表达等,学会自己总结学习材料。

总之,“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和归宿。“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就成为我们“先学后教”模式的关键。“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教”为“学”铺路,使我们的英语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使我们学生的“学”真正有效、高效、优效!

参考文献:

[1]何远洋.农村初中英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3.07.18.

[2]刘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5.09.15.

第9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数学课堂上学会质疑,才能有效地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开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针对数学学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导致了课堂上学生数学学习的被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创设疑惑情境,激发质疑欲望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来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成了一大热点问题,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师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问题进行相应的数学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还是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教学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的特殊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具有疑惑性的情境,学生在疑惑性的情境中,才会产生质疑的欲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情境。在大屏幕上,先给学生呈现乌龟和兔子比赛的情境图,乌龟围绕着边长是40米的正方形跑道赛跑,兔子围绕着直径是40米的圆形跑道赛跑,比赛开始了,乌龟和兔子却在同一时间内都围绕着自己的跑道跑了一圈。这一下可把做裁判长的河马难住了,到底谁是冠军呢?在这一情境下,有的学生质疑:“要知道谁是冠军就要知道谁跑的路程多,因为他们花的时间是一样多的。”有的学生质疑:“正方形的周长是很好计算,那么圆形的周长应该怎么样计算呢?”就这样,学生提的问题越来越多,此时,教师再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兴趣。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利用“龟兔赛跑”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的质疑热情,课堂上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下,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数学问题,并在这一些问题的引领下,能够有效地产生数学探究的欲望,为高效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质疑落点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挖掘出适合学生进行质疑的有效落点。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把握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题往往是对一堂课主要内容的提炼与概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以此把握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在给学生出示这一课题以后提问:“看了这一节课的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学生纷纷纷提问:“圆锥的体积应该怎么求?”“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圆锥的体积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些问题都是很有质量的,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数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在知识易混处质疑,突出数学学习的重点

数学知识之间是存在密切联系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一些数学知识往往容易混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知识易混处进行质疑,以此突出数学学习的重点。如,教学“互质数”一课时,学生很容易把“互质数”与“质数”混淆起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主要的区别在哪里?”此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质数是指一个数,是从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来定义的,而互质数研究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两个数的公约数来研究的。这样,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对于这两个概念就能够深入理解,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巧用课堂等待,留足质疑时间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离不开数学思考的过程,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一提问数学问题就要求学生回答,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学生的学习却缺乏了数学思考。教学中,教师要巧用课堂等待,为学生留足质疑的时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开展深入的数学思考。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笔者给每一小组的学生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圆片、学生尺、棉线等学习材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一些学习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给学生呈现这一些学习材料以后,笔者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而是先让他们进行一分钟的独立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儿后,纷纷质疑:“应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这一些圆片的周长呢?”“测量出这一些圆片的周长以后又应该如何去寻找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有了思考的空间,教师就能够有效地引导他们对圆的周长公式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