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管理制度 分层次 安全准入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28-02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2009年,某大学化学教师误将输气管通错房间,导致女博士于某CO中毒死亡;2013年,上海某大学发生剧毒化学品投毒事件,导致1名研究生中毒死亡[2]。实验室事故不仅打乱了高校实验秩序,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国家财产损失。在大部分案例中,安全制度不完善和人为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高等院校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部分高校在逐步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高校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势在必行,也是实验室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的必然要求[3]。

1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一些高校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了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任何人员必须经过强制性的入门培训才可进入实验室,且入门培训按实验室性质设立不同级别[4]。阿德莱德大学构建了学校EHS管理体系[5],实行严格安全(资格)准入制度[6],并对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牛津大学对实验室的准入要求也非常严格,所有实验人员在经相关安全培训后,还需导师和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才可进入实验室[7]。

在我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研究起步较晚,清华大学从2004年开始在研究生范围内开展“实验室安全学”必修课,未通过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活动;江南大学近年来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设置了严格的实验室准入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香港理工大学设置了强制性的安全必修课程,学生须接受学校安排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9]。

2 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研究

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但学生和个别实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缺乏,且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势在必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2.1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制度标准化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零散、制度不完善,且同一院校内各个院系实验室管理制度不统一,安全制度无严格标准,“人治”多于“法治”,管理效果不佳。

标准化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实验室各种标准化台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SOP)、实验室安全文化环境的建设、实验室指导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守则等,完整标准的制度是高职院校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根本。

2.2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

高校实验室安全多由保卫部门牵头负责,实验室直接管理者多为相关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完备的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培训,对于实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不甚了解。

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包括实验室设计、人员管理、记录管理、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实验室6S管理、实验室内部审核、实验室管理评审等,尤其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掌握消防、紧急救护、危险品使用等技能,才能更好落实学生的安全要求,进一步设立学生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2.3 分层次设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

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比例高,尤其高职院校实践比例不低于50%,学生进入实验室频率高,可研究在学生中分层次设立安全准入制。

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要求通过初级安全入门培训,了解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仪器设备安全知识、基本化学品处理方法、应急处理方法、环境保护等知识,方可准许进入实验室,并有资格参加专业实验室培训。

对于仪器设备操作复杂的专业实验室,学生须经过专业实验室培训,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不同专业的安全要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急救等知识,才有资格进入相关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和研究。

按照实验室的功能性、专业性、重要性等差异,对其准入要求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级别的层次,从而进行人员管理,是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基本方法。

3 结语

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对实验室安全准入进行初步的研究,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对于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社会安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27-28.

[2] 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1):210-214.

[3] 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47-150.

[4] 俞丹亚,樊冰,姜周曙,等.澳大利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考察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212-215.

[5] 熊顺子,门妍萍.阿德莱德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26-129.

[6] 黄炳辉,李勇,卜建.安全准入制度是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1-152.

[7] 刘浴辉,向东,陈少才.从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81-185.

第2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化学 科研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13-02

当前我国高校注重教研及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设置了科研实验室,支持教研及教学。但是,在良好设置科研实验室的同时,还要注意保障科研实验室安全,否则将有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就以化学科研实验室来说,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存有多种化学品,如若化学品存放不合理、实验室清洁不到位、实验室温湿度控制不佳等,很可能引发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1]。所以,为了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监督、控制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方方面面,如此可以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

1 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与分析国内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日常应用与维护实际情况,确定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难以预测

化学科研实验室内所开展的大多数实验活动都属于探索性研究,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未知,存在多大程度的危险性也无从知晓,这使得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化学科研就是一种探索未知的科研活动,科研人员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多次尝试,逐渐了解化学现象,逐渐得出结论。所以,在化学科研实验室所进行的大多数化学科研项目都是难以预测其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1.2 未统一管理研究生科研工作

以往,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有指导老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化学科研,因为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较多,根本无法在学生进行化学科研中做到面面俱到,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或安全防范等,加之一些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或存在侥幸心理,致使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偶尔也会出现安全事故。而在今时今日,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情况下,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往往开放化学科研实验室。但是因为一些学生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或基本技能不强,使其在化学科研实验室中难以安全、合理、规范地进行化学研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2]。总结来说,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今,化学科研实验室应用过程中都没设定统一管理标准来约束、监管学生,从而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1.3 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

化学科研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同样会加大实验室危险性。而综合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情况,确定有一些高校为了能够更新科研项目或引进人才,加强校内基础建设,如,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所造成的线路破坏、通风设施破坏等将成为安全隐患;化学实验室改造中频繁移动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也容易使化学品变质或受潮,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项目,积极引用仪器设备,致使实验室内高温高压的仪器设备较多,这同样会加剧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3]。

1.4 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

不同于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科研实验室所存放的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为更好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材料。但因为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等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化学科研实验室必然存在较高的危险性,一旦高危险性化学品爆炸或燃烧,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因为多种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

2 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情况,强化安全管理,使之能够对实验室进行方方面面的监管与约束,尽量规避安全隐患,必然能够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那么,如何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呢?

2.1 对化学科研实验合理布局安排

针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改造频频,且仪器设施放置不合理的情况,笔者建议重新规划实验室,正确布局与安排,实现化学实验室区域化、规范化、合理化。在布局方面,则是根据实验室功能及实验特征,将实验室划分为实验区、理化分析实验区、化学品存放区、仪器设备区等,如此可以分区域地监管与保护,降低安全隐患存在的可能。针对实验室的安排,首先是考虑仪器及化学品存放、应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室电线、水管等基础设施的布设。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安排大型仪器设备的放置及各种化学品的存放[4]。

2.2 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

考虑到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在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其一,实验室行为规范管理。基于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学生日常行为,提出规范的、合理的行为管理,如,穿实验服,佩戴防护镜及手套,化学试剂规范应用,化学器皿及时清洗等。

其二,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因为实验室存在较多高危险性化学品,为了避免因化学品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制定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说明化学品从存放、应用、回收等方面的要求[5]。

2.3 强化实验室相关安全教育与培训

针对很多学生安全实验意识不强及科研不规范的情况,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并使其能够规范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具体的做法如下。

其一,加强化学品、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方面的培训。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化学品,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应当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重点讲解各种化学品的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内容,强化学生知识水平及基本技能。

其二,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案例培训、情景式培训、安全技能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演练等,不断地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在化学科研过程中能够时刻注意安全操作仪器、安全使用化学品等[6]。

3 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诸多高效化学科研实验室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此,应当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安排实验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使化学科研实验室长期安全应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第3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合理的管理,是其高效发挥教学和科研作用的基础。本文针对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验室管理机制。在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制订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科学有效地管理实验室,使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本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培养研究生和科研队伍的主要场所,其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的职能。因此,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和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力并建立高素质的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制订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制度,对充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总结了几点建议。

一、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1.管理队伍结构的合理配置

目前,多数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配置不合理,责任与权力不分明或越级管理的现象很多,致使实验室的直接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常常处于“有责无权”的状态,工作开展困难,甚至严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因此,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配置上应当责任与权力分明、各司其职,明确实验室管理的工作职责范围,建立适合本校实验室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才能为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保障。

2.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同样负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1]。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情况。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发挥高校实验室培养高水平人才功能的必要条件。

3.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高水平的管理是高校实验室高效率运转的必需条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可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降低实验室仪器设备损耗金,保证实验室的各项功能合理、高效地发挥。4.培训管理人员对精密仪器使用和维护的能力现代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越来越多,其使用和维护成本也较为昂贵,所以必须由专业的人员来使用操作和维护。因此,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培训可以使大型精密仪器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同时也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

1.制订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首先要重视安全管理,因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首要保障。在重视实验室安全方面,必须做好防水、防火、防爆、防毒、防环境污染和防盗窃等工作,以防止各种不测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贯彻“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做到严格的、高水平的管理,而且要求使用人员严格自律,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经常检查电源、水源、气体阀门等设备,保证其能正常使用。在贵重精密仪器、贵重金属、剧毒试剂药品和重要实验用品方面,要由专人管理,指定专门的存放地点。实验室领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短期使用为主,不得大量存放。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严防事故发生。凡未经安全检测,未取得安全合格证的压力容器不得投入使用。门窗要有安全防护措施,消防器材要齐备,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换,保证能正常使用。实验人员要按规定倾倒废液及腐蚀性溶液,严禁随意抛弃,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实验室使用完毕后,要切断电源,锁门关窗,方可离开。

2.实行信息化管理及使用登记制度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等[2]。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为了优化实验服务及管理,高效率地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相应的实验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前网上预约系统、仪器智能卡授权使用管理系统、使用情况查询系统、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及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和相关技术资料库等。实验室使用人员首先可查看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以确定当前实验室的仪器能满足自身实验需求。在此之后需进行网上预约,网络预约系统可看到预使用仪器的使用状态,使用人员可根据实际能预约到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实验。预约并确定了使用时间后,使用人员还需对所使用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查看和学习。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仪器设备安装了智能卡,授权使用管理系统通过开通智能卡授权使用的方式为使用人员提供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详细地记录使用人使用仪器的过程及仪器运转情况,起到实时监控记录的作用,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实验人员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

3.制订详细的仪器使用管理规定

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减少仪器损耗,维持实验室的稳定运行,需要制订详细的仪器使用管理规定。每台仪器都应配置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技术资料。使用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认真阅读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方可进行操作。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或指导使用。同时,使用人员需在使用结束后对所使用仪器的运转状态做记录备案,以备管理员查看,并判断该仪器是否需要进行维护或维修。

4.制订完善的实验室日常管理规则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室内各种仪器、设备、工具、器皿、材料、试剂、水、电等都是保证实验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因此,所有使用人员必须爱护仪器设备,自觉地管好、用好各项物品和设施。实验结束后,应将所用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化学试剂等归还原处,清理垃圾,回收剩余药品、材料和溶液,排除有害气体,擦洗仪器部件或容器,整理实验桌柜,清扫实验室。离开前要认真检查实验室安全,关好水、电、门窗。一切使用实验室的人员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按规定处理好废气、废水、废料、废液,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火、防爆、防腐蚀、防污染。经常保持实验室良好整洁的环境,做到门、窗、桌等干净,物品存放整齐划一,仪器设备干净整齐。

总之,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立中,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中坚力量,设置好实验室人员管理机制,制订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方案,最终做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才能为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保障,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优良的条件,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何文亮 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Abstrac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creased and developed a lot in these year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ose laboratories are increasing either. The problems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those laboratories are shown on these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include: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non-implementation of those management systems, unidentified responsibilities, lack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insufficient funds of input, shortage of awareness of network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shown 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several advises are proposed, such a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s, clear and definite the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departments, reinforce safety education, regular safety inspecti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on laboratories and so on.

Keywords safety of laboratories, safety management; security measures.

??验室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之一,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以经管类专业实验室为例,实验室种类已经从以往单一的计算机室向多功能仿真模拟实验室实验室发展。随着实验室功能的拓展,利用实验室进行的教学科研活动也日趋频繁,因此,实验室安全成为了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是各项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引起高校和社会高度关注,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让教学和科研活动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经管类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类型

由于经管类实验主要是以模拟仿真和上级操作为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一般不存在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污染性和危险性耗材,因此,经管类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火灾事故、机电伤人事故、网络安全事故、设备损坏事故、设备或资料被盗事故等。

(1)火灾事故。主要是电路老化、电力负荷不够、用电不当等原因引发的火灾。

(2)机电伤人事故。主要是以模拟仿真为主的经管类实验室中的一些仿真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不当或放置不当造成的人员受伤事故。例如,以物流模拟实验室为例,其中的货架、叉车、搬运设备等,重量较大,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倾倒等情况导致伤人。

(3)网络安全事故。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漏洞被利用导致的信息泄露和数据恶意篡改,木马攻击、电脑病毒导致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损坏,以及网络技术环节薄弱或网络管理不规范导致的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等。这类安全事故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越来越受到各高校实验室的重视和防范。

(4)设备损坏事故。有的设备损坏既可能是由于电路问题、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人员操作不当,或没有做好安全保护措施而造成的。

(5)设备或资料被盗事故。尤其是像计算机等小型设备的被盗时有发生,有的是由于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造成,有的是管理不慎造成的技术或资料外泄。

2 经管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不够完善,安全操作规程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指标,对突发的安全事故也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应急预案。即便有的高校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安全制度,但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只展现在纸面上或贴在墙上,并没有认真执行相关制度规范,没有真正使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2 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不足

以我校经管类实验室为例,实验室管理工作是由校主管领导牵头,由实验室管理中心分管各学院的各个实验中心,院系的各实验中心的实验室主任都是由专业教师兼职,而实验员仅有一人且也是兼职。在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实验员通常要和多个部门联系,造成管理效率低。虽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有些学校成立了实验室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并建立相关安全制度和规范,但是还存在着传统的管理和思维方式,并没有把安全责任和意识摆在首位。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都是重教学科研、轻管理,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经管类等文科实验室存在的危险系数较小,不存在一些危险耗材、易燃易爆物和高精密仪器设备等,所以经管类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任课教师不按要求开关电源、启动关闭仪器,下课后实验室内空无一人无人锁门、学生随意使用机器造成损坏等现象比比皆是。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然而,许多高校不重视对本校师生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甚至没有列入考核要求,不能让教师和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事故处理的正确方法。

2.3 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监管不到位

就经管类院校而言,出于辅助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往往招收的都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人才,连行政和实验人员也不例外,因为只有专业相关的人员才能够了解相关教学和实验需求、操作相关设备和软件,然而却缺乏相应的运营保障人员。例如,计算机房为主的实验室,需要计算机专业相关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原因并进行处理;服务器也需要相关的网络专业人员进行运行和维护来保障实验室的网络环境安全。而我校现状是经管类学院只拥有经管类专业的实验人员,通常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解决,需要向学校上级部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求助或咨询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管理部门通常缺乏和下级学院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安全监管不到位,存在检查走形式、过后不解决问题的现象,亟待改进。

2.4 硬件设施陈旧,经费投入不够

实验室建设的初期筹划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和更新,忽视实验室安全环境的建设和改造,造成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就埋下安全隐患的结果。尤其是对于高校经管类实验室而言,往往是由专业教师兼职的某实验室负责人,在筹备过程中没有计算机、网络和电力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无法将计划考虑周全,即使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派专门技术人员来协助考察,也难免会存在纰漏。例如,实验室的电力设备老化、总电力负荷不足、防火等级和消防安全设备不足;门窗损坏或防盗安全力度不够;亦或是乱设防盗门窗导致堵塞消防安全通道和影响室内通风等。而且有的高校由于经费紧张,消防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没有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火警检测和监控设备、消防器材等;有些实验室虽然配备,但也经常处于摆设的状态,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2.5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技术落后

由于现在很多经管类实验软件和数据库系统都是需要联网操作,因此,网络安全隐患也也日益成为实验室安全的新威胁。尤其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往往是经管类专业出身,以辅导实验课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内容,缺乏相关网络专业技术,不能对计算机和服务器遭受的攻击做出及时的反应和正确的解决措施。加之很多学校的服务器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本身就比较薄弱,也缺乏相关的实验室网络系统管理软件,因此更加重了受到网络攻击的可能性。

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根据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和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及具体操作规范

不断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点修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及流程》。根据各实验室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明确,而不是用一个内容空泛概扩的制度来约束所有类型的实验室。例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应着重详细规定计算机等设备的开机、关机、相关软件操作、上网安全的各种规范,而各类模拟仿真实验室则应详细规定各类硬件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等。

实验室的各类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应详细而具体,不应只沦为贴在墙上的观赏品。实验室安全检查为例,很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只明确了应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情况并记录,没有具体规定的检查周期、检查事项、检查的结果如何记录等,这就给实验人员造成了得过且过的可能。应将具体几天检查一次、都需要检查什么事项、检查的记录本样版及填写规范等都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规定,这样才能够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得到执行和落实。

3.2 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

我校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建立了三级责任制,即主管校领导、实验室管理中心与二级学院之间签订了三方安全责任书,实行层层问责的管理制度,各级领导都必须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还应明确保卫处、实验室管理中心技术人员以及二级学院实验员和专业教师的安全责任范围,因为很多情况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在程序上有交叉,以上人员都会涉及其中,因此,必须要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范围,如教师和实验员应负责上课期间的实验室使用安全和下课时及时关闭电源及门窗;实验室管理中心的技术人员应保障实验室在教师上课期间的正常运行;保卫处应负责实验室在非课堂时间内的消防和防盗安全等,以免出现事故时各部门互相推诿、推卸责任。此外,还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3 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管力度

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由于不需要使用化学品、辐射品或超精密仪器设备等,安全隐患较为不明显,因此往往容易忽视对实验室的检查和监管。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是应该将“预防为主”的思想贯彻进去,学院实验员应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对实验室的设备使用情况、消防器材是否过期、门窗有无损坏、监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记录。实验室管理中心则应至少在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的实验室安全情况总结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应及?r整改,督促各级实验室负责人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3.4 增加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

高校应为经管类实验室配备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应进过专门的技术和安全培训,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中,能够给出明确的方案和建议,并对事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应对。也可以组织相关专家组成实验室安全评估专家组,对每个实验室在建设初期的规划上就对安全性作指导和建议,并在实验室的运行管理过程中进行检查评估,以提高经管类实验室在管理工作中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3.5 加强实验室经费投入,消除安全隐患,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每年应拨出充足的经费用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维护和环境安全的检测维修。定期检查实验室内的设备器材是否有老化或损坏,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尤其是实验室电力负荷是否充足,电线有无老化等,如果发现相应情况,应及时联系后勤部门进行维修,以杜绝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就应该先行进行电力评估及改造,以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各实验室还应根据要求合理安装防盗门、防盗窗等,加强钥匙保管和借用规范。

3.6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防护措施

首先,应通过安全教育等形式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室网络安全意识,防止实验室遭受网络攻击或感染病毒等导致实验室瘫痪无法运行,甚至资料和技术的外泄。其次,应通过加强技术手段来增强实验室的网络安全防控能力。第一,对实验室的服务器、计算机的网络数据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测,检测到异常动态应及时响应处理;第二,定期进行网络设备的系统升级和补丁更新,这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网络攻击;第三,要对实验室的网络设备安装杀毒软件和监控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查杀;第四,学校网络部门要建立强有力的防火墙,以阻止外网的非法攻击等。

第5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安全;保卫;多校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20-02

近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快速增长,各地高校规模迅速发展扩大,大部分高校在校生规模超过了万人,许多高校都建设了多个校区。随着高校多校区发展,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多变性、艰巨性就突显出来。为了及时掌握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保卫人员必须要及时研究新时期的新特点、新情况,切实进行安保工作机制设计、制度设计,切实保证高校教育事业有序开展。多校区办学模式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往往采取多层次办学。校舍面积增加的同时,大量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校园学习;随着学校开放办学不断深入,学校与社会交流不断增强,学校不再是独立的象牙塔,社会人员来往校企频繁。这些情况给学校治安管理增大了空间和复杂性。近年来,多校区管理中常常出现内盗与外盗多发,学生群殴群伤事件增多,网络犯罪不断增多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给保卫干部提出了新挑战。针对这些新特点、新情况,保卫工作势必要求与时俱进,创新保卫模式与措施,切实将保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切实为学校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结合多年的保卫工作,就多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分析。

一、多校区安保工作面临的形势

为了充分利用高校多校区布局的教学资源,高校通常采用异地分段教育方式,即学生先后在不同的校区完成大学学习任务。这种异地分段教学方式给多校区安保工作带来了安保的新局势。对于单个校区就是一个安保新单元,与之相匹配的是一套完整的安保系统。安保工作面临校区内部安定秩序的建立,保障校区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安全、消防、保卫等单元工作既是学校安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分校区的独立部分,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针对分校区的安保工作,势必要按照独立校区的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安保系统,配备一批完整的保卫干部,构建一套完善的保卫设施。另外,校区周边环境是学校独立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如何将学校融入周边环境,如何构建安全有序的周边安全秩序,是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为此,分校区需要与驻地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联系,共同构建稳定的社区安保环境,共同防御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秩序、危害学校教学秩序的不法行为。因此,校区周边稳定环境也是多校区安保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多校区发展与建设发展迅速,多校区安保工作还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主要体在以下方面:学校教育事业处在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阶段,安保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校区有效的安保系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与完善;学校社会服务与交流合作纵深发展,为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学校周边的生活和治安环境直接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稳定,校区还需要进一步融入周边环境。

二、多校区安保工作思路与对策

1.多校区安保制度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多校区安保工作环境,为了确保学校教育事业顺利开展,学校在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切实有效的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校的安全保卫基本制度,解决全校重大安全保卫工作事项,对学校重大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决策。完善的安保制度主要包括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后勤安全管理制度等。构建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值班制度,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日常安保工作的领导管理;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学校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制定完善的门卫安全防范工作规范与校卫队安全管理制度,严防不法分子混入学校进行犯罪活动;积极与辖区的公安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联合开展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完善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为师生外出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学校安保工作要确定重点安保部位,制定完善的重点部位安保管理制度。学校重要的功能就是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教室、实验室是重要的教育场所,也是安保工作的重点部位。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制定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教室与实验室及其设施的安保监管,确保教育活动中师生的人身安全。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因此,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学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学校要高度重视后勤安保,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杜绝校内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

2.多校区安保机制设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学校安保工作构建多校区联动机制,实行“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模式,形成师生齐抓共管的安保工作模式。多校区教学模式必然需要多校区安保系统进行配套,多校区安保联动机制成为必然。多校区安保管理在学校安保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个校区的安保工作独立又彼此协调。消防、保卫、后勤等工作要形成有机的整体,促进学校安保工作的整体有效运行,保证各个分校区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在单个校区中,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机制,保卫部门积极协调,促成全校师生总动员,共建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

3.多校区安保措施。近年来,学校多校区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安保工作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经验和做法。①建立了校园“110”报警制度。公安“110”报警机制在社会治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国内大多数高校参照公安“110”的做法,在校内建立了校园“110”报警系统,组建校园“110”执勤队或突发事件处置中队,实行“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24小时值班服务。校园“110”的建立,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了犯罪或不法行为,在学校安保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多校区安保系统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②构建高素质的安保队伍。多年的校园安保工作经验表明,一支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发展,犯罪和不法行为越来越隐蔽,高科技犯罪不断发生,高素质安保队伍建设成为必然。近年来,学校安保人员主要向专业化、高素质化方向发展。具有从警经验、入伍经历的人才和具有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充实安保队伍,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成为学校安保工作的中坚力量。③科技装备武装安保设施。安保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人防、技防系统。技防系统中需要智能有效的安保设备系统,构建完整的消防、监视等装备,为积极防治网络犯罪行为,构建高效的网络设备与系统成为重要措施。用科技装备武装多校区安保系统,特别是监控系统,有利于多校区建立统一的安保系统,便于多校区安保工作统一指挥和调控。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外延发展,高校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聚集地,高校面临复杂的安保形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多校区安保工作在学校安保管理制度建设、安保工作机制设计以及安保措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一系列的安保经验。学校现已进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进程,安保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人防和技防措施上还需要下功夫,进一步规范安保制度,构建高素质安保队伍,科技武装安保,确保多校区高校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易爱成,李芳芳.略论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主要特点[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3-64.

[2]毛占戈.浅析高校保卫工作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2005,(7):88.

[3]李长松.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系统工程设计[J].大众科技,2005,(2):13-14.

第6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化工作为传统行业涉及到工业、农业、航天航空、水利建设和食品安全等国民经济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行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也对高校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专业特长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化工实验室是提供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和科研实体,在化工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2],是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教育教学、培养科技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化工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加强、巩固和创新,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开展这些工作的保障,只有管理的规范,才能更好的为科研和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近几十年,高校实验室建设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有所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管理和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结构系统。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又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划,使高校实验室存在管理机制不统一、理不顺等问题,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做到有章可循。此外,有些实验室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执行力不够,管理不到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3]。负责仪器操作的实验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普遍存在会用就行的思想,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并不上心,有的甚至没有对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认真研究,不能很好的按照说明书使用仪器,严重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造成仪器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于已经损坏的仪器不能及时加以维修,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管理和责任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很难执行。有时,有些制度也会对仪器使用者产生束缚作用,造成仪器的闲置[4]。

2.安全制度不严。实验室工作,尤其是化工实验室,因其复杂的安全环境,十分具有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然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不顺,安全制度不严,没有建立起化工实验室全面安全管理的领导体制[5],极大束缚了实验室安全工作建设。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废液、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生安全意识不足,使化工实验室的管理规范留下安全隐患。

3.高端仪器的利用率不高。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了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实验的易耗材料昂贵、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只能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很难了解仪器的使用及操作原理。此外,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要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但培训名额有限,只有科研需要的教师会比较熟练地操作,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

4.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长期依附于理论课,实验室也是依托于教研室建立,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教学主要受教研室管理。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统一进行规划。在这种体制的作用下,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的管理存在过于分散,集中管理力度差,缺乏全局和整体意识的问题,导致部分实验设备和设施存在重复购置和建设的现象,在管理上得不到优化合理的配置,使用效率低。

5.实验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统称为教辅人员,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建设不合理[6]。实验技术工作人员少,工作薪酬较低,职称难评,因此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安心于实验室工作,纷纷调离此岗位,使得一些实验室成了高校老、弱、病、残以及家属的安置所。这些人员由于身体、年龄、学历和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实验室工作,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另外,很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还是过去的老一套,已完全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知识,与实验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尚存一定的距离。

二、实验室管理的改善

1.制度化管理。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学生实验记录登记》、《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用登记》、《有毒化学药品使用登记》、《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管理》、《损坏仪器登记》等[7,8]。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不仅能让实验教师及时了解仪器和化学试剂的使用情况,切实保障实验课的正常进行,也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化学药品等耗材的优良习惯。为使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还应根据实验室的不同功能,进行管理制度的细化,如气相色谱室管理制度、原子吸收光谱仪管理制度等。制度的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实验室人员及使用行为,有利于减少问题的发生。

2.安全管理。建立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有效保障学生和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务安全,使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达到良好有序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的管理: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对实验人员及师生安全观念的灌输,明确安全管理职责,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责任到人,注重安全管理的落实,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2)实验室基本设施的管理,包括水、电、火等。实验室中的水管、电线、开关、灭火器等因长期使用或受腐蚀等原因,存在老化等问题而造成漏水漏电,给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带来损害。因此,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3)化学试剂的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应了解化学试剂的理论性质。在存储方面上,易燃易爆、易制毒和易挥发的试剂,要分类存放,同时仓库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毒有害的危化品要单独建库存储,采取双人保管制度。实验后的化学废液应进行统一回收,不能直接排放,并定期将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统一送到废物处理厂处理。

3.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围绕教学需要进行。建立设备档案,建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档案,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可以将部分被闲置的设备纳入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另外,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坚持人员落实和责任落实[9]。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要定点存放,专人保管和维护,并对外开放,充分提高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定后,实验人员便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必须做到人员到位和能力到位。责任落实是加强管理的最有效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如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以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工作上的差错。同时,将仪器设备进行计算机管理,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全方位过渡,达到仪器设备的最优配置,发挥科研和教学的最大效益。

4.加强专业实验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思想,可以从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得以实现。采取岗位辅导、定期培训、与生产厂家联合培训、到外校进行深造、留学等形式,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保持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活力;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狠抓思想素质工作,对实验人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实验人员以自身为表率,培养和引导学生尊重教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作风,自觉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三、结论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机制,把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更好地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探索和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才能够真正使实验室成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何晓梅,韦传宝,陈存武.开放型实验室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2):119-121.

[2]梁传杰,吴晶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前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3):23-27.

[3]熊江波.基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职能整合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5,14(7):52.

[4]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装备,2009,(6):112-113.

[5]梁建国,于燕梅.实高效化工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29-231.

[6]周齐佩.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21.

[7]娄阳.浅谈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J].贵州职教论坛,2015,10(2):56-58.

第7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食品检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21年有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被公开报道,造成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技术支撑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但实验室整体普遍存在散、乱、弱、小等问题[2],实验人员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县域范围内的检验检测机构,面临资金投入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进而促进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结合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主要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影响实验人员安全风险因素的种类和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运行模式,以期为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使用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国家深入实施的“放、管、服”改革与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成立许多食品检测机构,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因素导致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落实,进而引发一系列实验室安全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步稍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性、可操作性、充分性不够完善,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出现制度和执行“两张皮”现象[3],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归结如下。1.1.1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检测机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制度脱离实际,导致质量手册中的安全预防措施成为摆设,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未能有效落实。安全培训不定期、不系统、不规范,机构未发生过或仅发生较小安全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实验人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1.1.2资金投入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检测机构“重业务轻安全”,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资金预算,本着只要能应付各类督导检查、能省则省的心态,安全管理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1.1.3专业人才缺乏食品检测机构涉及的危险源有很多,如机械、电气、化学品等,尤其是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如酸类、碱类、易燃易爆易制毒类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但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小,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跨专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将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1.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建议

综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概况,随着国家、省市对检测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各机构实验室一般均能建立一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如何有效真正地落实落地,是需要集众人智慧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初步提出几点建议。1.2.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应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试行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引入到实验室安全日常监管[4],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很好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做到人人担当,人人有责。1.2.2注重安全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严格做好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防止流于形式,监管机构可以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信息化、网络化,建立网上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在共性问题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特别是做新的实验前要分析安全风险,提前考虑好可能危险及做好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1.2.3保障经费预算,做好安全检查机构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费预算,切实将防护资金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同时充分利用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定期做好实验室安全情况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2.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基层的小型食品检测机构一般也配置部分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由于检验检测项目相对固定,大型仪器的操作管理及清洁维护一般由各自实验室专门人员负责,按照使用前编制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标识,便于结果追溯。然而,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在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5]:一是部分高端精密设备缺乏专业人才操作,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检验结果准确度不高,能力验证不能顺利通过;二是基层机构存在较多陈旧的仪器设备,如老式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高温电炉等,或因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将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压缩气瓶作为实验室常用设备,管理不规范,日常使用操作未按操作规程进行,碰撞摔倒或者高温等都会发生危险,特别是瓶嘴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隐患。

2.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实验室存在的各类仪器设备,可以区分为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及压缩钢瓶,分别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自然较高,仪器建档验收后,一般需要专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洁维护。一是要配备好必要配件,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与仪器设备厂家沟通维修,为了安全及结果可靠,不可带病作业;二是要配备不间断(UPS)电源,防止突然停电对仪器设备造成危害;三是要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易燃气体的泄露可能引起爆炸、操作不当烧毁仪器配件等,尽可能将风险降至零。(2)小型仪器设备也需要规范操作,专职人员做好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特别是陈旧的设备,注意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检验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能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及时标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对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检验检测安全与结果准确的需要。(3)压缩气体属一级危险品,一般建立专门气瓶室对压缩钢瓶进行统一管理,采用集中供气管道装置配置所需气体到各个实验室,钢瓶必须固定,以免摔倒发生危险,更换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同时避免高温日晒,保证使用安全。

3试剂药品安全管理

3.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试剂药品采购、管理与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由于部分检测机构使用的化学品种类较多,采购人员对化学试剂药品知识匮乏,对供应商经营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把关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试剂药品采购后,部分检测机构不能很好地分类存储,严格管理,尤其是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化学试剂,虽然机构可能制定“五双”管理制度,但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比如没有执行双人领取,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试剂药品处理办法大多流于形式。试剂药品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进而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并对应急预案不了解或不熟悉,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3.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试剂药品安全管理概况,针对实验室所用药品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3.2.1采取统一采购,源头把关质量试剂药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样品的检验检测结果,检测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前严格审查供应商相关资质等材料,特别是易制爆、易制毒等相关试剂药品的采购资质,做好公安系统备案,从源头确保试剂药品的质量。3.2.2存储合理安全,领取使用规范采购后的试剂药品要做好相关验收工作,并根据不同性质,将危险化学品统一管理,做好分类储存管理,设置通风、防晒、灭火等安全设施,做好安全保卫措施,以防药品丢失,试剂库负责人建立试剂入库与出库登记薄,易制爆、易制毒药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6],按照使用量规范领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系统做好追踪记录工作,使用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留存试剂药品满足一般需求即可。3.2.3备好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实验室根据各自对试剂药品的需求,做好常用试剂药品的管理计划,每个化学品均有化学物质安全信息表,将应急处置方案整理归档并装订入册,特别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要时常对实验人员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比如防止出现发现火灾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

4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

4.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家出台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7],标准较详细,明确废弃化学品定义、废弃化学品分类注意事项及收集储存要求。2017年国家出台GB/T34696—2017《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指南》[8],标准明确废弃化学品分类要求、收集要求、包装要求、标签要求、贮存要求和收集管理要求,但很多基层检测机构没有完全按照此标准进行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一般是分类集中收集后,在废液间(可能只是隔离出的房间)分类集中贮存,定期转运到有处理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环保部门与危险废物处理部门备案,形成基本的闭环管理模式,但一方面部分食品检测实验室规划初期没有设置危废贮存场所或以租赁形式进行工作,仅仅隔离出一个小房间用于贮存,各项硬件设施都达不到规范要求[9]。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对实验过程中废弃物产生数量、去向缺乏有效监控,造成有些实验室废弃物未经收集或处理就作为一般废弃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10],没有突出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4.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4.2.1健全危废处置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政策宣贯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包括产生、转移、贮存、转运等在内的危废处置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操作流程,及时有效记录危废台帐。食品检测实验室各个工序与仪器都可产生危废,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标准,牢固树立对危废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可将有毒残物随意丢入垃圾桶或倒入下水道,突出实验人员在废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4.2.2逐步完善硬件配置,不断规范危废处置2001年国家出台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1],标准详细明确贮存容器、设计选址、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要求,新建实验室在设计初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布置,同时按照“三同时”原则验收使用。旧的实验室应积极整改,做好预算,逐步完善硬件配置,做好应急预案,规范危废处置。4.2.3培养危废处置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安全基础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面临人才匮乏的困难,可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多措并举,如聘请专业化危废处置单位的工作专员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持续培训等,培养出机构自身的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的安全基础。

5结语与展望

第8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中心;安全管理;思考

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为适应社会的这种转变,高等学校主要通过各级各类专业实验室来实现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由此,国家对实验室建设的教育投入也有所倾斜,学校自身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越来越重视。随着各级各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实验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但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却由于种种原因参差不齐,致使很多专业实验室都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安全无小事,如何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国有资产免于损毁,将是实验室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

天津美术学院作为一所专业性艺术院校,从学分制改革之初就将实验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分制改革进程中,着力推行以大学科资源整合为背景的实验中心改革、建设。学院将设计学科服装染织实验室、产品与模型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漆工艺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等相关专业实验室整合,成立设计与新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对各个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实验中心建设之初规模扩大了、功能健全了,但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停留在整合前以实验室为一孤立单元的分散管理,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上那已形成上下合一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机制,致使一些安全隐患一直未得到有效解除,安全漏洞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松懈的时候突然引爆,造成巨大伤害,从而影响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实验室安全管理效能直接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学院的发展与稳定密不可分。影响实验中心安全因素涉及设备使用安全、水、电、防火、防盗、三废处理等环境安全和实验师生人身安全等诸多方面。

一、实验中心安全管理现状

设计与新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下属各个实验室既有大型渲染农场等三维、平面输出设备也有传统艺术制作工艺使用的手工工具。中心成立以来随着学院上下各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强,通过不断的建设和调整,实验中心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根据不同实验室实际情况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实验中心下属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平面输出实验室等大多数实验室电子、电器设备占实验室设备的主流,这就涉及到用电安全问题,中心专门制定电器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规定,要求所有电器设备前端闸口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严格规范漏电保护装置电器特性和闸口负载;对于大型机密仪器设备,师生上机操作前必须经过培训和严格考核后方能上机操作,避免因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对于需要师生动手操作且存在危险性的机电设备(如:机床、电锯、砂带机)等,在设备明显的位置张贴安全操作守则,学生上机前先认真阅读守则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上机操作,设备周围标示黄色安全警示区,避免实验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和人员拥挤造成人身伤害;对于有些实验室特殊设备如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等空气污染设备学院投资建立排风除尘过滤装置,减少粉尘污染对人体伤害;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因处理过程相对复杂且投入较大,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中心与社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专业企业来完成对具有强酸、强碱等有毒有害液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实验中心根据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强化,聘请具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老教师和消防部门安全宣讲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逃生讲解。学习因电器设备、可燃气体、液体引起的火灾初期扑救措施。安全防护知识的普及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增强应对安全突发事件(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等)的处置能力,有效减少因各种灾害造成的学校财产损失,降低对广大师生所造成的人身伤害。

(三)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运转机制

随着实验中心安全管理的不断细化,中心根据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特点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并以规范为准绳对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管理,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中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更换灭火器材。在安全机制上建立长效的安全检查奖惩制度,组织各实验室相关人员和部分优秀学生干部定期对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评比,并详细填写安全检查记录。对于检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且屡不整改的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以奖惩的举措来促进实验中心相关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实验中心在对师生开放共享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实验室相关人员和教师的安全意识逐渐提高。随着实验中心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功能设施不断更新,实验中心安全管理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这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中心开放共享设备安全使用不规范;安全责任不够明确,安全管理规范在某些实验室落实不到位;部分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设施大部分属于事故发生后扑救设备,主要是灭火设备,缺乏提前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

三、加强实验中心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完备的实验室设备设施安全使用规范

实验中心在开放共享过程中,设备的安全规范使用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的安全规范使用,稍有不慎将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从经济上给学校带来巨大损失,影响科研教学进度。随着实验室设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使用,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产品模型实验室新进了一台高精度三维打印机,该设备属于高端精细设备,对环境温湿度、电力有严格要求。中心一方面要根据中心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要求对其进行常规安全规范管理之外,还应根据这一精密仪器的电器特性制定专门的操作流程和使用管理规定,确保此设备在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下对广大师生开放,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价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设备安全使用规范是实验中心开放使用管理的标尺。

(二)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验室安全监控预警

随着环境监测传感器技术和网络监控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实验中心应依托现有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构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各个实验室设备运转情况检测,实验环境中的水、电、火灾隐患的监控预警,防患于未然,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如通过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电流检测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机房环境的安全监控,当机房中产生烟雾、某区域温度上升到一定阀值,或在管道周围有漏水情况放生时,传感器将通过网络向安全监控系统发出监控信息,收到监控信息后系统将发出相关警报。提示实验室管理人员关注安全状况,实验室相关人员根据警报提示到现场查证,确保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建立各级负责人安全责任制

建立由上到下的逐级安全责任制,由主管校园安全的校长到相关实验室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的相关人员个体,提高其安全责任意识,调动其安全管理积极性。从而形成责、权、利明确的安全管理体系。

(四)全面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

在近年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认知状况却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理能力差,这给实验中心开放安全运转带来很大隐患。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全面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将是有效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即使安全管理制度再健全,安全监控设施再完善,如果参与实验中心设施使用的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想要实现实验中心的安全运转,也将是杯水车薪。因此,参与实验室使用和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感高低将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将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

三、结语

各类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安全管理的制度措施也不近相同。随着人们安全实意识的增强实验中心安全管理水平将得到有效提高,电子信息和安全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推动安全管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只有在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下,广大师生才能安心进行科研实践,学校也才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优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褚金花,张淑华,张杰,等.抓住机遇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增刊),2006.

[2] 王敏,王地,关怀.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创造良好实验环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1.

[3] 王凤旭,吕印良.高校计算机实验中心的安全管理探讨[J].科技视界,2012,4(12).

第9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内容;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1-02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教学与科研活动对实验室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共享性程度提高,实验室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毒害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等也时有发生[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一)一般性安全管理

主要指防火安全、电气电路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紧急预案等。实验大楼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等。

(二)化学品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化学品的储藏与使用等,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目前,高校实验室已逐步成为事故发生的高危区域,各种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生物类实验室成为存在隐患最为突出的场所,实验室每天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和易制毒的化学品种类不计其数,如果在管理上稍为不慎,处理方式稍为不当或不及时,都有可能酿成灾难,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生物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安全、微生物安全、人体血液/体液安全、传染性生物防护与控制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以法律形式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9498—2004,2008年修订)等。所有这些法规政策标志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认可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四)辐射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激光辐射安全、X射线安全、电磁辐射安全、辐射性物质与防辐射措施等。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污染防治,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防护条例》等文件。2004年5月起,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和卫生部联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活动,这表明了国家对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较多领域使用了核技术,因此也存在着如何加强放射源管理的问题[2]。

(五)废弃物安全管理

包括普通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化学品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处理、辐射材料废弃物处理、锐器废弃物处理、混合废弃物的处理等。

2005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针对高校实验室的排污问题,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把高校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成为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于2005年8月和2007年9月通过并实施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但很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对废弃危险化学品仍未按该办法处理。部分高校即使在由指定人员收集后,仍然由于处理费用昂贵的问题,将收集后的危险废弃物低价交由不规范的公司运走,其最终结果还是倒入室外某个固定的场址,这对排放点的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点源污染[3]。

(六)高温高压设备安全管理

包括各种气瓶、高压反应釜、气体发生装置、高温设备、高真空设备等设备的区分、使用时注意事项、日常维护等。随着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逐渐多样化,各种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在实验室中时有发现,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来。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新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并正式实施。条例提高了特种设备事故的等级,提高了处理事故的部门级别,只要锅炉爆炸有人员伤亡,就要成立省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部门的监察人员也提高了问责力度,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高度重视。

(七)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实验室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系到实验室良好有序的发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6条款要求“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为此,实验室应制定有关的措施或文件,并有效实施,以保证利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

(一)完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研究表明,思想上不重视和管理不善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火灾事故资料显示,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错误有关[4]。因此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管理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可采取“学校归口管理—院系集中管理—实验室具体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成立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明确各个层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真空地带。

(二)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实验室管理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的建立,以“防患于未然”为指导思想,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分级管理,划分出实验室安全监控重点区域,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实验室或区域特点,了解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并采用事故树[4]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以及每种因素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破坏范围及威力,针对性地布置各种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订是系统管理的起点,也是监督管理的基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必须要研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为此要狠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约束并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为的目的,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教学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6]。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组织各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学校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安全教育工作:(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性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涉及安全规章制度、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例如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组织演练。(2)学院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借鉴各行业的先进经验,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软管理”作用来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可以促使师生主动遵守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实验室特点,建立实验室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安全色、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而具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它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7]。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环保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协调。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所开展的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仍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 王咏妙.对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91-92.

[3] 朱丽华,徐锋.中国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0-42.

[4] 王同顺,赵素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4,(6):143-145.

[5] 王立达.成教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