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大自然的句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

第1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1、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2、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3、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4、五月的微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有如慈母的双手。

5、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6、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7、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8、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9、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10、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11、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12、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13、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14、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会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15、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

16、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17、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第2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说句子。

3、精读课文,分析比较描写特点。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细致、巧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激趣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新会县的天马河中观赏了鸟的天堂,这株奇特美丽的大榕树,你们喜欢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出示小鸟图)请看着大屏幕齐读两遍课题。

2、背诵课文第一部分你喜欢的文段。(机动)

指名背诵文段。(评价背诵结果,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二、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同学们,本节课老师将和你们再次来到新会县的天马河中观赏了鸟的天堂,看看早晨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12、13自然段,完成阅读思考

(1)【课件出示】

阅读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说说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我的感受是……。是从课文的……知道的。)教师评价。你们真是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

(2)【课件出示】好句赏析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板书。

A、学生读文段,找动词,说句子意思。创设“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壮观景象。分角色表演情境,深化、理解文段内容。

B、感情朗读训练。指导读出惊喜、欢快的感情语气。

提问:这句中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初步认识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用词说句子。同学评价。

(教师板书)

(4)小结:不管是众鸟纷飞的场面还是一个鸟的活动,作者都观察得很细致,描写的很具体。

2、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女生朗读文段。角色朗读第一句话。析“留恋”意思并进行接龙。

(2)角色朗读第二句话,欣赏句子。

【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理解这两个“鸟的天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学;检查反馈。

3、师小结

这部分运用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体现了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喜爱 赞美)

三、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分析比较表达上特点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7、8自然段、第二部分12、13自然段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个部分在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板书: 相同点:有描写、有赞美。

不同点: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和巧妙。)

2、小结文段,体会情感

师:文中一静一动的表达方法相结合,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感受了鸟的天堂的美。学习了文章的表达方法,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1、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课件出示】质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双引号【“”】而第二个不用双引号呢?(在质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说说 “导游词”

师:鸟的天堂是旅游胜地,现在请你们当导游,带我们一块去观赏吧。

(1)出示预习作业本,小组交流“导游词”。

(2)掌声请出小导游,为我们介绍鸟的天堂独特的风光。

【课件出示】导游词。

3、爱国爱乡教育。师简介家乡风光。(播放“平远旅游区”视屏。)

五、作业布置

第3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做题规律 中心句 关联词 逻辑顺序

语言排序题是高考命题中的老面孔,全国18套高考试卷中往往有8套左右有此题型,2010年全国卷更是无论一套、二套或课改卷,每套试卷都有它的踪迹,2011年情形相类似。排序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属于语言应用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特定语境中句子衔接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笔者曾就此类题的做题感受在较优秀的学生(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学生)中做过调查,50%的学生认为这种题各类高考资料介绍的方法也较为繁琐难记,具体做时感觉防不胜防,较难应对;另有近20%的学生认为这样怎么想都有道理,最后瞎蒙了事。其实我们不妨从例题入手,归纳出几种最简单易记的规律。

请看下例: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解题思路】

这段话中④句中“就进入……的草原带和森林带”是本段具有总述性的句子,所以②句应排在前一层次,①③⑤句应排在后一层次。至于①③⑤句的内部排序,①句中“在南坡”与②句中“在北坡”相照应,自然应排在前;第③句中“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既“勾前”——紧扣①句中的“原始云杉林海”、“棵棵巨杉”,又“连后”——引用下文“野生动物”和“森林鸟类”在其间的活动,所以应排在中,剩下的⑤句应排在后。综观上述分析,几个句子排列的先后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

(一)规律的简要总结:找出中心句,确定首或尾。再简洁些可表述为:中心句,定首尾。先找中心句,在很多例题中都能看到,学生也易理解,故只举一例进行说明

再看下例: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的序号使之衔接最恰当: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解析:本题中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②③⑥④①⑤。

(二)规律的简要总结:代词连词是指引,上钩下连紧相随。也可以再表述为:代词连词定上下。在这里,要学会找各句中的起钩连作用的关键词。找代词连词对许多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故也只举一例进行说明

最后再看两例:

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到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解题思路】

本题属描写语段,要看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词语之间的呼应。②④写小城“中”,⑤⑥写小城“外”;③句中有“消失”,①句中有“出现”,内容关联,相互照应。②句和①句相连,④句呼应②句,⑤句从城“中”走向城“外”,连着④句。故答案为③①②④⑤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的序号使之衔接最恰当:

玉树藏族自治州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解题思路:做此题可先分组,把相同内容的句子分为一组,然后再确定语序。①③⑤都是说玉树的位置,可为一组;④②都是说高度,可为一组。⑥是说气候。然后确定整体语序,“位置—海拔—气候”是合乎叙述事理的,最后确定内部语序,⑤主说玉树的位置,③①是对⑤的补充,故⑤应是首句。答案为⑤③①④②⑥。

(三)规律的简要归纳:时空逻辑帮大忙,群内顺序自然成。或再简缩为:看逻辑定层次

第4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课题

花之歌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

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板书课题:花之歌)

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2】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2.教师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3】

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出示课件4】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我”是野地里的花,“我”在晨风中看着太阳升起来,光明降临;傍晚时分,群鸟归林,我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西山头落下去。“我”是属于自然的,我享有和自然界其他生命同样的生活。)

【出示课件5-7】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

(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

预设:“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素之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这些句子都是拟人句。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这组句子是排比句。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

对光明心驰神往)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

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

板书

内容

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仰望星空

礼品

对光明心驰神往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坠(duò

zhuì)落

祭(sì

jì)献

凝(yí

níng)视

朝(cháo

zhāo)露

仰(yǎng

yáng)望

哲(zhé

zhè)理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我是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缩句)

2.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孤芳自赏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

;我从不

,也不

【答案】

一、zhuì

níng

zhāo

yǎng

zhé

二、1.我是星星。

2.难道芳草不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吗?

三、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课后反思

《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帮助很大。

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总结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兴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自己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示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

1931)。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浪之歌(纪伯伦)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的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她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

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面容憔悴。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雨之歌(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

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冠(

增(

凝(

寇(

赠(

疑(

浆(

仰(

孤(

桨(

抑(

狐(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礼品

)的风光

)的眼睛

)的琼浆

)的小草

)的叫声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我在原野上

,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

,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

”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参考答案:

一、冠军

日寇

增加

赠予

凝视

可疑

泥浆

船桨

仰望

压抑

孤单

狐狸

二、贵重

美丽

明亮

美味

顽强

动听

三、1.摇曳

呼吸

察看

凝视

2.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第5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一、教学目标确定不略

“从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针对这一主旨,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典型的状物类文章的特点,结合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主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景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笔者从整体到局部,通过用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并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笔者爱杨梅和爱故乡的深厚感情。以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①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感受杨梅的特点。②通过品读词句、比较发现等方法,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并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③积累好词好句,能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写出自己喜欢的水果某一方面的特点。

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向学生有意识地渗透《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状物类文章的文体。

二、阅读方法不略

略读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对已有的阅读方法进行整合提炼,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进行自主阅读。略读教学特别重视阅读方法的习得。所以我在板块设计中主要渗透进这“三读”。

初读课文,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特点

再读课文,将先前学习的“圈圈划划”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自读中,让学生感受杨梅的可爱,并在写作手法上有所习得。

三读课文,通过默读、师生配合朗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爱杨梅、爱故乡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不略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阅读方法,教学环节可设计如下:

先是出示实物说杨梅。说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文的情感升华作铺垫。随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一位作家笔下的杨梅”。

初读课文识杨梅。在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是一个必然具备的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读才能保证阅读效果。在略读课文之前,通常有一段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重难点等方面给予导向,让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本。由于《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没有阅读提示,笔者根据本册略读课文的提示,设计了这样两个阅读问题:“作者介绍的杨梅是怎么样的”“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不略

选择描写杨梅外表的句子进行重点品读。“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手法和细细体味文章。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教师适时点拨与旧知相联系。《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翠鸟》的作者一样,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是精心观察的结果呢!”――老师的点拨语,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学法进行了迁移,真正体现了“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的理念。同时,也为接下来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写作,埋下了伏笔。

五、课堂亮点不略

第一是品读作者尝杨梅的感受。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在交流中发现这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尝杨梅时的感受。“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要写到自己的感受呢?”“那你能把作者尝杨梅时的感受用朗读来表现吗?”笔者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第二是笔者结合课件讲述作者王鲁彦生平漂泊的经历,故乡的雨,故乡的天,故乡的山河与田野,还有故乡的杨梅――奇异的形状、可爱的颜色、甜美的滋味,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作者忍不住要用手中的笔勾画出家乡的一幅幅美景,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这些优美的物象中,让学生情感的体验达到至高点。

六、能力提升不略

略读课文应力戒课堂上“光说不练”,故在最后进行笔头练习,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能力大大提升。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阅读学习要注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笔者认为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请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摘抄多少就摘抄多少。

第6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句子的仿写实际上是语法、修辞、标点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全国各地近几年中考有关此类试题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要有对联、仿写词语、短语仿写、句子仿写几种考查形式。其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句子仿写尤其重要。其实质就是依据相关句式,按照相同的修辞手法、特定的语境等不同的要求,仿写出意义上具有密切关联的、符合要求的句子。

【应对技巧】

答题时,考生要先看题干要求,再看语言材料,即例句的内容,然后看句式或表现手法,最后下笔。可按下列步骤来解答仿写题:

一、找准模仿点,以求形似

当一个仿写例句出现在面前时,首先要通过阅读,找准句子的语法结构特点和修辞特点,弄清例句的句型,是常式句、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的内部关系,是转折、递进、 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由此而明确仿写形式。

二、明确仿照内容,以求神似

仿照内容包括例句的中心和例句在选材及造句上的色调。色调即色彩和情感,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情感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因此,仿写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色调的和谐,求得“神似”。

三、确定陈述对象,形神兼备

明确例句的形式、修辞手法、中心和色调后,要快速开动脑筋,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中识别、筛选与例句要求相吻合的事物(陈述对象),然后开始仿写。这时的仿写既要注意“形似”,更要注意“神似”,做到形神兼备。形神兼备是句子仿写的基本原则,也是最佳境界。在训练操作中,只要仿写的句子与例句形式统一,修辞相同,中心统一,色调统一。就收到了形神兼备的最佳效果。

【真题解析】

1.(2014・四川乐山卷)请仿照下面《雨之歌》中对“雨”的描写,以“风”或“雾”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子。写句子之前请先写出描写对象。

例句:雨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语句仿写能力。首先要注意例句使用的是第一人称“我”,连用了三个“是+定语+名词”的排比句,其次分析出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最后注意前后语义相关。解答此类题,一要结合题干,明确仿写对象及内容,二要分析例句,找出结构规律;三要找准情感的契合点。

答案示例:风 我是悲者的呜咽,是上天的怒火,是母亲的抚爱。

2.(2014・江苏徐州卷)根据上下文,仿照“(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这一句式,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每一个人也是在文字下盛开的花。人把心隐藏在文字里,坚强抵御风雨,也寂寞忍受凋零。落尽一生一世的繁华,名留青史。也或者只是一{墨痕。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文字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体把握语段的前提下,重点是仿照前面一句话“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的句式,仿写的句式要和原文的句式一致,还要注意阐释文字与人的关系。

答案示例:在最美的心情里盛开(或吐艳、芬芳、舒展……)。

3.(2014・北京卷)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 先 ,几辈能担天下事;揽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解析:此题考查对联方面的知识。B项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

答案:B

4.(2014・天津卷)请你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天津,我美丽的家乡,你如画的风景令我魂牵梦萦。那温馨的街道,萦绕着质朴的乡音;

, ;

, 。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有三个要点:修辞保持一致,句式结构相同,表达意思连贯。同时要注意感彩的恰当合理。每一个单句之间,前后两部分要搭配适当,且要体现出柔和的意境之美。而对应“街道”所选取的景物应该更加贴合温馨、安心、清新的特点。

答案示例:那清清的河水,流淌着欢乐的歌谣;那丰饶的田野,飘荡着醉人的芳香。

【综合训练】

1.第三届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快到了,现征集一则宣传旅游景点的广告,挂在高速公路入口处。请仿照下面广告的思路,写一则体现家乡特色景点的广告语(也可选择下面的景点作为写作对象)。 (提示:赤壁、长城、敦煌莫高窟等)

示例:泰 山――追随圣人,品味泰山;和谐经典,儒风泰山。

都江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2.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的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

, ;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

3.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

例句① :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例句②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仿句:

4.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

, ;如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 , 。

6.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坚忍是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

;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8.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仿句:

9.依据提示,仿照示例,在后面横线上仿写句子,注意要抓住节日的文化特点。

给中国传统节日以法定节假日,这个形式本身就是意义。清明、端午、中秋,再加上春节,四大传统节日均设为法定节假日,让人们有充裕的时间去行礼如仪,去咀嚼消化中国节日本身的传统精髓――清明,挂青祭祖,思孝道,思慎终追远;端午, ;中秋,

;春节,

10.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特点,另造一个句子。

例句: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从地平线上捡走草地上的珠玑。

11.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写上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 ,

,是错误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第7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审美感受 比喻 形象美 情态美 意蕴美

The inartificial and clever parable expresses the natural disposition and intelligence

Ren Dapeng

【Abstract】Yuan Hongdao calls for the literature of just expressing special emotion but not sticking to the conventional pattern, opposes archaizing, seeks for the nature, so his lyric works are very specially excellent. His works, Travel Notes on Manjing, is just a product like that. Somewhere special in this product is that the individual aesthetic emotion is expressed by a group of fancy parables.

【Keywords】Aesthetic feeling Parable Beautiful image Beautiful expression Beautiful implication

明代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提倡文学“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记游绘景,抒情小品尤其出色。”《满井游记》就是这样的作品,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怀,寓示人生哲理。此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个性化的审美感受是用一组新奇的比喻来表现的。几组比喻新奇、独特、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显得简洁清新,明丽自然,意趣蕴藉,独具艺术魅力。

首先具备了形象美。用简洁的语言创造了美好的形象,例如,人“若脱笼之鹄。”(以物喻人)作者久居京城,却无暇注意周围之景,忙于俗务,心灵久被尘埃蒙蔽,被围困在笼子里。生活在狭小的天地间,心境自然极不舒服,今天有机会外出,闯入大自然的怀抱,眼界突然为之开阔,心灵顿觉倍加爽朗。走出牢笼,心如鸿鹄,展翅翻飞,直冲云霄,轻盈灵动。鸿鹄动作敏捷,腾空而起,活筋动骨,吸收大自然清新之气,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快意极了。

其次具备情态美的特征。文本的句子化静为动,极富情态美感,具有空间美感。例如作者写河水解冻,水波粼粼的湖面风光,写山峰积雪消融,清新如洗的山峦景色,别出心裁,语出惊人。“晶晶然如妆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创造出了一个美好的动态画面,景物凸现空间立体效果,避免了单调的平面描写。这里有山有水,山水相连,互相映衬,高低错落,动静结合,构思巧妙。袁宏道将冰雪拂拭娟然如新的青山喻作少女,山脉新洗,棱角峰线明晰,山体清新亮丽,宛如少女般清纯,如少女刚洗过脸面,刚梳过青丝,山的肌肤如人的肌肤,山的情态如人的情态,作者将静态的山用面梳髻加以动态化,读者眼前顿时呈现的是正在梳妆打扮一新的清纯少女形象,更为有情趣的是,少女的裙幅下是一面亮晶晶的宝鉴,精光乍泄,光芒四射,平整如新磨,冰面解冻的刹那间湖面波光闪烁,亮光倍增,惊喜随之倍增,美景突现,心中的狂喜难以自持,山与水,倩女与妆镜,两两映衬,情态俱出,这就是作者奇思妙想的文采的魅力。

第三,妙喻显出意蕴美。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以物喻人)作者向来追求人的自然本性,也善于发现自然之美。文艺心理学告诉我们,作家选用什么样的比喻体,往往跟他的心里审美期待有关,作者经过一个冬天的蛰居,内心盼望春天的气息和美景,追求心灵的自由,感知自然的真实,美好,那么其笔端创造的艺术形象便是这种心声的代言人,那初睡醒来的少女,纯洁、无暇、美丽,楚楚动人,洗过脸,梳过头,神韵倍增,容光焕发,肌肤鲜嫩。喻体选用少女而不用者,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时机,少女也是心中怀春,萌动了对生活最美的期盼与想象。

第8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一、 拼一拼,连一连。(6分)

lǐnɡ dǎo yīnɡ xiónɡ jiāo ào zūn zhònɡ huānɡ zhānɡ zhù hè

骄傲  尊重  慌张  领导英雄祝贺

二、 看拼音,规范地写词语。(10分)

shuō huà nǎi nai yuǎn fānɡ nián jí shí jiān

xiǎng niàn zhào liànɡ bāng mánɡ kuài lè jiānɡ hú

三、照样子,再组词。(6分)

1、 换一换 例如: 跳--(桃)(桃子)

地-- 很--

2、加一加 例如: 木+(几)=(机)( 飞机 )

亥+= 攵+=

3、变一变 例如: 常-(吊)+(云)=(尝)( 品尝 )

孩-+=该 秋-+火=伙

四、比一比,再组词。(10分)

赶 明 净 同 园起 朋 凉 童 原

五、我会填上适当的词语。(14分)

1、火红的  透明的 亲切的

地跑 地写 轻轻地

2、 阵 座 头 双 个 篇 件 只

一凉风 一乌鸦 一办法 一花园

一课文 一大象 一衣服 一鞋子

六、在填上我们学过的一对反义词,使句子意思通顺。(8分)

例:找一找 姐姐长得高,弟弟长得矮。(高--矮)

1、红红得了100分,高兴得直笑,小刚没考好,急得直哭。(--)

2、小华跑得快,我跑得慢。(--)

例:填一填 我们做事要分辨(是 )(非 )。

1、这根绳子,那根绳子。

2、对待客人不能,应该。

七、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只有种,才有不的菜。

2、乌鸦旁边有小石子,想出来了。

八、选字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8分)

吗 呢 啦 啊

1.你知道天要下雨了?

2.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

3.浪花为什么又要跑回家?

4.这本新书可好看!

为 办 生  升

1、我想出一个好法。 | 1、太阳从东方起来了。

2、你什么哭了? | 2.我是一年级的小学。

九、我会默写古诗(任意写一首本学期学过的古诗)。(8分)

十、照样子,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9分)

例:邓爷爷把小树扶正。

小树 被 邓爷爷扶正。

1、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 。

2、花瓶被小明打破了。

把 。

3、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那么 ,那么 。

十一、快乐阅读。(8分)

一池碧绿的荷叶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荷叶上摆动着一颗颗晶莹闪亮的露珠。一朵朵鲜艳的荷花从大圆盘似的荷叶中冒出来 ,有的还含羞似的包着花朵,有的则绽开粉色的花瓣,露出了黄 色得花心儿,正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荷叶 的露珠

的荷花 的花瓣

2、用" "画出描写荷叶的句子。

第9篇: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深入钻研;理解文本;恰当方法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熟悉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感情,讲清什么道理,教师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才能再给学生讲解。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才能把文章讲清楚,讲透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最近笔者听了一些年轻教师讲课,对讲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一些看法,写出来与老师们探讨。

一、深入文本才能理解文意

笔者听过一位教师讲高尔基的《海燕》这篇课文,这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海燕的形象有所了解,首先出示海燕的图片,然后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象征手法,学生读课文后,教师提问学生暴风雨的三个场景,让学生找了找课文中描写暴风雨的句子,总结出海燕象征革命战士,其他的海鸟及乌云闪电分别象征了什么,就这样课就结束了。笔者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没有讲到海燕的形象,这篇文章就是写海燕,赏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海燕在暴风雨中搏击,高傲地飞翔,它蔑视一切黑暗势力,体现了革命者的战斗精神。暴风雨是展现海燕形象的背景,也就是说海燕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表现出了战斗精神,讲课没有把握住重点,这节课还缺乏教师和学生有激情的朗读,整堂课上得平淡,毫无生气。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一位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放了几张风景图片,讲了文章的观点,讲了每段的段意,就完成了教学,没有深入文本,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含意,体味作品的内涵。学生对文章内容没有理解,也难以回答老师提的问题。笔者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教师在讲课时应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中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吃透文本,课文看上两遍,再熟悉一下教案就上课了,对课文没有完整的把握,没自己的理解,结果是讲课重点讲不到,或者是只讲表面上的东西,不能深入理解文本,难以把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灌输给学生,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尔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的生命力。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师首先范读,用赞扬而激烈的语气,营造出一种激昂热烈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范读会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朗读后让学生说出从课文的朗读中读到了什么,总结出海燕高傲、勇敢、敏感的特点。再从暴风雨的三个场景中,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把握环境逐次变化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让学生分小组读三个场景,注意语气、重音、停顿,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最后一段是全文,全文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通过朗读,学生对海燕的形象和精神有了整体的印象,再深入课文,引导比较赏析,比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面对暴风雨的不同表现,挖掘海燕形象设置的典型意义,体会本文的象征手法内涵。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敬畏自然》这篇课文,要理解作者的观点,首先要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但对这种比较抽象的议论性散文,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学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采用品析法、点拨法、探究法等探究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如讲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作者用“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来说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少之又少。还有如:“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该句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点明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的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危及人类自身。让学生联系这几年由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的平衡,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些事件,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对课文进行总结,作者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的认识会有所提高,由此产生敬畏自然的意识。

三、适度使用课件

现在的教学都在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和直观,学生借助课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但使用不当,则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位老师在讲《敬畏自然》这篇课文,导入新课时放了几张风光片,湖光山色、红叶飘落的画面非常漂亮,学生也在感叹。接下来是教师介绍作者,学生读课文,念生字,整体感知。让人感觉教师放风光片的目的,只是看自然界的美丽?笔者认为这里缺少一种对比,缺少自然界被人类破坏的景象,缺少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沙尘暴、洪水泛滥、干旱及地震后的惨象图片。假如再向学生展示这样的图片,学生会懂得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的后果是什么,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样教学效果会更明显些。再往下讲课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形象、深刻。

还有一位老师在讲冰心的《谈生命》这篇课文时,只是把课文里的一些词语摘出来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思考,这些描写一江春水的词语和对一棵小树描写的词语表现了生命历程和阶段。没有引导学生很好地看课文,赏析课文语言的内涵。这篇文章应让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揣摩文中蕴涵的哲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去感受,去思考,然后探讨 “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个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态度。回答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宣示怎样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就是:人生要有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仅仅根据课件上的一些词语来理解问题,会使学生感觉太抽象了。

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很大的。用得恰当会使课堂生辉,但用多了会影响学生的形象性思维,用少了会使人感觉讲课内容不完整,课件没有很好地展现讲课内容,所以要根据课文的讲解需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课文还要有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学会联想、想象。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也是应当结合自己讲课的需要,现在网上的课件很多,下载一个课件是很容易的,但不能直接引用,因为每个人讲课的思路是不同的,别人在制作每一张课件时要讲的内容我们是不了解的。如一位教师在讲《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借用了别人的课件,课件的内容从图片到生字,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很完整。整体感知提了三个问题,课文内容基本都涵盖了,回答好了这些问题整个课文就都理解了。但这三个问题要深入学习课文后,才能回答。由于教师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特别是对一些哲理性的句子没有讲解,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理解,所以都回答不上来。学生对课文没有完整的印象,没有在课文中吸收到有益的知识。所以课件要围绕讲课内容和需要而做,能为自己所用,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用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