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财会监督开展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会监督开展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会监督开展情况

第1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会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在财会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

1.政府的管理力度欠缺。由于政府管理力度的欠缺,从制度和职能上,限制了政府推进和协调作用的有效发挥。政府下属的各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实施全面核准和检查事业单位的财会日常会计资料的管理工作,但分析某些项目时,管理部门之间的缺乏横向沟通,往往在实施检查过程中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从而约束了有效的共享和协作信息和资源,使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资源出现浪费现象。 在某些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中,虽然实施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直接由财政部门管理,但往往在职能和制度上受到组织和人事以及纪检等众多业务部门的约束,管理效果也并没有得到提升。

2.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往往受到会计委派制的约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委派制在我国财政部门实施以来,由于会计人员与被委派单位隶属于不同的管辖关系,很大程度的发挥了促进国家财会监督和管理工作 ,但是,由于会计人员工作的轮换性质,导致事业单位的具体财会情况会计人员了解得很多,而独立性存在于会计人员与事业单位之间,由于工作的原因,往往出现孤立和排挤会计人员的现象,抑制了财会监督和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由于委派工作的因素,会计人员在原有单位的升迁机会受到影响,因此说,会计委派制约束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审计部门的管理体制不到位。由于审计部门的管理体制不到位,限制了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审计部,隶属于政府的下属部门, 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向政府反映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但问题一触及到上级审计机关与本级政府的矛盾时,政府就会压制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就会失去独立性,往往由于这些重大问题的因素,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因素,约束了有效落实审计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往往会出现监督工作滞后和会计工作失职的现象,甚至会导致有法不依的重大审计责任的出现。

4.在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健全的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管理 内部控制机制,难以形成必要的设置和控制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建设起不到有效监督内部各控制环节和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的作用 。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审核财会原始凭证时,往往出现不严格把关现象,导致不合法的凭证常常出现。另外,有些单位频繁的变动财会人员,甚至有些会计人员根本对财会工作就是一无所知,降低了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水平 ,甚至出现单位领导制约会计人员的工作的现象,把领导要求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约束领导的管理将被彻底摧毁。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会管理的问题途径

1.强化财会管理职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事业单位的财会职员要想更好的完成工作,需要对金融学和统计学,以及经济学和财会学,还有审计学和会计学等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予以熟悉和掌握,对最起码的财会管理制度予以了解,便于对财会管理的考评机制和内控制度进行设计。目前,在会计一线的岗位上,有很多不具备会计职业资格 的员工均在工作,他们缺乏会计从业者的能力和资质,在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上,与会计持证人员相比欠缺专业化和精细化。因此,需要亟待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进行切实提升,以弥补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财会管理部门应把培训员工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等为内容的理论知识的强化,当作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从而推动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构建和谐、健康、平稳的财会管理环境。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领导应转化观念,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广大职工,做好先锋模范作用,对规章带头遵守,以身作则积极对相关规范和法规的权威性给予维护,做到规章、法规面前人人平等; 当然和等不良行为在财会管理中出现是难免的,但必须坚决做到严惩违法操作规章的人和事,发现一例查处一例,绝不给这种不良行为提供滋生的土壤。

3.倡导推行有序结合外部和内部监督机制。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事业单位要努力建设运营高效有序的监督机制,同时,为了使财会监督的效益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需以政府的行政执法力量为依托,对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使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的原则得到彻底的落实。另外,为推动会计管理机制应有效能的发挥,各单位的财会管理主体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形成权责统一的机制,建立有效得力的措施,一旦出现情况可以实现迅速应对,树立良好的财会管理工作作风和管理习惯,坚决遏制财会管理中 的拖延和优柔寡断,以及扯皮和推诿等习性的出现。 为促进财会管理监督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各职能机构部门需要把管理意识和效率提高上来,事业单位财会管控职员应具备责任意识,对各方监督自觉接受,积极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4.强化资金管理,实现效益最优化。单位各项开支的经费都来源于财会资金。 在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资金也需要建立在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服从上,一切资金的使用都要以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创造出发,顾全大局,正规、科学、精细化的利用好资金,把资金运用到刀刃上,使其真正发挥效益。同时,为实现资金运用最优化,资金的利用要提前制定预算规划,资金正式运用时还要进行系统审核规范,这有利于避免资金耗费过多和财会资金支出的节省,以及财政资金收支维持基本平衡 。此外,要改善和健全财会部门制度机制,实现审批流程的严格规范化,当发现新增的预算项目缺乏科学性时,需要及时组织审批,坚决杜绝不透明和不正当以及暗箱操作资金的使用。

综上所述,很多问题存在于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之中,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部门应顺应经济改革大潮趋势,结合实际,从源头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财会人员要从思想上充分的认识到财会管理工作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资金的使用和划拨的规范化,实现财会管理制度体系的相互制约性和规范性以及科学性,从而为国家增创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艳.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析[J].时代金融,2013(03):50,52.

[2]郝金侠.对事业单位财会监管问题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70-71.

第2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关键词:财会管理 规范化 业务学习 过程控制

引言

财会部门应该以质量管理实施为契机,进行财会规范化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明确的岗位职责、量化的考核标准,以任务目标、责任目标、素质品德目标和学识能力目标,严格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把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绩效管理的“考核意识”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管理”有机结合,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面对新的形式需求,财会规范化需要进步高效管理。

1、当前财会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业务学习不深入,实际操作不认真。部分学习流于形式,有关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的问题仍然把握不准,以至在操作的时候造成差错。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达标创优标准低。有的行对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认识不到位,思想没有压力,工作缺乏动力,不能按照“严、细、实”的要求操作业务,缺乏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3 有些人员在规章制度执行中不能一如既往、认真坚持,不能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业务,存在事后补办的现象,存有检查前突击整改的情况,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改进和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2.1 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质量考核监督机制。合理分解目标,将任务量化并落实到人,使各尽其职,人尽其才;理顺工作关系,体现既分工又协作的工作程序和整体意识,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落实质量考核责任制,树立正气,克服老好人的思想,建立包括出勤、学习、交接、工作质量和 服务态度在内的各项考核制度 。在工作实践中把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与每个人的工作效果统一起来 , 把贡献与报酬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与操作程序,以促进财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2 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日常监督职能,明确坐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权限,重点理清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抓好组织纪律,岗位练兵工作,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好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做好业务协调和重要业务的审核工作,主要应把握好微机操作、进出人凭证、人员业务交接、出库人库等“四个关口”,认真填写日志。强化坐班主任事前、事中检查监督,按月(季)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上级联社定期不定期地对下级联社进行检查辅导,帮助排疑解难,促进不断整改。四是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对照财会工作规范化标准逐条自查的方法,找出不足,尽快纠正。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制度、办法的贯彻执行,杜绝违规操作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3 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化标准。因此,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财会人员要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学习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弄通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内在联系,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个人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克服惰性和旧习,建立严格按标准、规范化运作的工作程序。

2.4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多内容的业务培训活动。要围绕着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大业务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全面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对现有从事会计出纳人员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弄清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类别和业务水平,然后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规划。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培训进度和培训时间上应有所区别。培训工作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专什么,学以致用,立竿见影,以此尽快地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全面的业务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互查观摩学习活动,及时交流总结经验。要有组织、有目的的召集基层负责人和会计出纳业务骨干,围绕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主体进行互查,通过观摩学习,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工作难点、疑点,统一工作方法,达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目的。

2.5 组织考核评比。由上级抽调县联社的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织开展考评验收工作并实行奖励与处罚,通过此项工作,既考评了被查单位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又培养壮大了考评队伍,使参加的人员进一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理论上明白财会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与要求,为促进财会工作上台阶、上等级打下基础。

2.6 关心基层行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基层信用社的会计出纳人员处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繁忙,责任重大。因此,各级联社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作为基层行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单位领导要经常与财会人员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成长进步,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 积极性,促进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3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和农民群体法制意识的提高,村集体逐渐将关注点转向村级财务。尽管村级组织在财务管理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村级财务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加强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财务公开活动、建立监督委员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村级财务;监管;规范;财务制度

2013 年6 月27 日,我国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就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完善我国农村会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我国的村级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财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村级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操守直接影响到村级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加强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 培训现有财会人员

定期组织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活动,要求全体财会人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表现优秀者获得名誉或物质奖励,表现较差者给予适当的惩罚,以此提高村级财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除了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外,还应向财会人员宣传相关的法制法规和会计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同时,为了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对财会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村级财会人员能熟练使用office 办公软件和金蝶、用友等常用会计软件。

(二)引进一批专业会计人才

实行公开聘用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招聘,只要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符合岗位的其他要求,即可参与村级财会人员的公开招聘。同时,在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储备库,定向培养专业知识过硬的村级财会人才,引进一批专业的会计人员,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开展财务公开活动,增加财务透明度

(一)规范公开内容和时间

逐项逐笔地公开村集体的财务开支,必须公开法制法规要求披露的内容,例如:计划生育罚金、养老保险基金、贫困家庭补贴等。同时,根据制度的变化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村级组织可以适度地增加或减少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使村民对村级财务状况有全面的、详细的、真实的了解。

应该定期开展财务公开活动,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财务公开活动,年末还应该公开本年度的财务总结报告。发生财务开支较频繁的村级组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小型的财务公开。

(二)规范公开形式和流程

利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共同传递村级财务的管理情况,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直观地显示该村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非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帮助没有会计专业知识的农民群体了解村级财务状况,两种方式的结合能够同时满足审计监督人员和普通农民的需要。村级组织可以通过专栏展板和农村官方网站的平台进行财务公开,适当地辅以广播、公报、电视等方式。并且,对于发生频率较大、占村级财务开支比重大的重点事项,应当予以醒目位置或突出标志,不断创新和丰富村级财务公开形式。

公开的村级财务,由财会人员编制出来后,先由相关负责人和监督委员会审计监督,然后上报给乡镇政府,通过所有人的审核签字后,村级财务才进行正式的公开。

三、建立监督委员会,加大民主监管力度

保证财务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是村级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加强村级财务监管的有效渠道。为此,应当建立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民主监督。

(一)民主选举监督委员会

监督委员会的会长应由专业的审计监督人员担任,并聘请两至三名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监督工作。监督委员会的其他委员由村民大会或村代表会议公开选举,选举应当实行规避原则,与村级干部、财会人员有亲戚关系的不能参与选举,这样有利于选出德高望重、作风正派、为农民群众谋福利的委员,最后当选的委员要签署责任协议书,明确作为监督委员会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培养委员正确行使自身权利和履行自身义务的综合能力。

(二)实行全过程监督

监督委员会不能仅仅只监督财务的公开,应该实行全过程监督、动态监督,从项目开支的申请到村级财务的审计,都要进行密切的关注,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检查、事后审计,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监督委员会一旦发现不合理、不合法规的地方,应当责令相关人员改正,并如实向上级反映,保证村级财务的真实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内部控制

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就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提高约束力,保证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行,保护农村的集体财产,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达到财务监管的目的。

(一)加强村级债务债权管理

村级组织应当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严禁借款兴办公益事业,弥补亏损;严禁以任何名义向其他机构或个人借款,或者为他人做担保;严禁超额发放奖金、补贴、福利等;严禁不合规定地向他人或机构赠予村集体财产;严禁对债权不进行或进行不合理的坏账准备。对于逾期不还的债权,村组织应按照电话催收、寄送信函、委派专人的流程进行催款,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村集体的债权。要加强对村级债务债权的监督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法制法规举借新债,虚增村级债务债权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必要时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强化货币现金和票据管理

村集体必须严格按照法制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货币现金和票据管理制度。库存现金由出纳人员管理,向村民收取的现金必须及时入库,不得设立小金库,不得公款挪用,不得以白条相抵;健全现金收支审批制度,对于不合规定的申请,财会人员应当拒绝,不得付款;加强银行存款的管理,跟进银行存款的收支,及时登记入账,定期进行银行存款对账单和账户的对比审核,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统一发放票据,规范票据的填写方式,严格审核票据,妥善保管票据,定期清查票据,不得伪造票据,一旦发现伪造票据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规范“三资”管理工作

对于村集体的资产、资金和资源,应该实行民主化、服务化、网络化和公开化,即全面推行“三资四化”监管服务。安排专人管理村级组织的资产,定期实地盘点资产,做到账实相符,按合理的方式对资产进行折旧或摊销,年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查,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

村级组织必须建立集体资源账户,如实登记集体资源的项目、数量或面积、经营开况;公共资源的开发经营和承包方案,必须经过村民大会或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除规定必须由专门机构承包外,集体资源的开发和承包需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开展,招标、投标方案也须经过村民大会或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五、实行财务岗位责任制,明确财会人员的职责

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应当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财会人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加强村级财务监管的目的。

(一)坚持“职务分离”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某些职位是不相容的,必须坚持“职务分离”的原则,实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审计等岗位。会计负责日常开支的登记、财产的入账、票据的填写、报表的编制等工作,出纳负责管理村集体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审计负责对费用的申请、项目的开支、基金的余额等进行审核,这些岗位之间的责任是不相容的,必须安排不同的财会人员进行任职。这种“一人一职”的岗位设置,一方面可以使财会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村级财务管理内部的相互监督,防止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二)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为了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当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表现较差者给予一定的惩罚。宣传法制法规,增强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工作监督,发现违法违纪者,要求缴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置,做到严惩违法违纪行为。

总之,加强村级财务监管,规范农村财务制度,是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作为立足点,保障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约束性的制度体系,实行公开监管、民主监管,密切村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提出的措施难免会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村级组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国.加强村级财务监管[J].农村财务会计,2009年第8期.

[2]李爱君.加强村级财务监管促进农村和谐发展[J].财政监督,2011年第9期.

第4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一、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医院的财务工作者对财务各项制度的制定及贯彻落实,主要是为了实现医院财务活动的预期目标,保障医院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医院的决策提供准确财务信息,从而保障医院财务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提升医院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要针对相关的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院财务的各个环节实施一些内部控制项目,以达到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内部管理效果。

二、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随着新财会制度修订与实施,原有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形成了阻碍。就目前来说,新财会制度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医院的管理者对财务内部控制认知不高导致执行力度不够根据相关的信息分析显示,当下医院的许多管理者对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误解,单纯地认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只是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在成本与效益的考虑中片面地认为内控工作会加大医院运行成本,从而导致内控工作有制度却执行不下去,内控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医院管理者不够重视,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也就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让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不能发挥自身的的功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缺乏严格的审计体系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都有审计不严格、不完整的情况,因为审计体系的不完善和相关工作的不到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经常出现变故。要知道对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必须要具有一套完整的审计体系,这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很多管理者都忽略这一环节,对审计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医院也没有设立相应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工作也只是简单的对医院的收支情况做记录,流于形式地做些检查工作,严重影响了医院内审工作的开展,从而限制了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其设计、职责及其履行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但是目前的医院内部控制中就缺乏相对应的监督体系,造成了制度贯彻不到位,执行力度不严格的情况发生,甚至出现一些贪污受贿的现象,极大地扰乱了医院的经济秩序。

三、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践

(一)提升财务内控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与医院管理者的沟通人才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主体,只有全面提升内控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理解精神、准确贯彻落实。这就需要财务内控人员与时俱进,要求医院平时不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还要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让他们从根本上知道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并用科学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指导实践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与医院管理者的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财务内控工作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得到充分保障,进而得到顺利开展。

(二)建立完整健全的审计体系完善的审计体系关系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现代医院要建立完善健全的审计体系,对医院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明确医院的资金流动情况,适时出具财务内部控制报告,以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同时,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医院审计部门审计师对体系的设计和相关政策实施程度的分析,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从根本上保证了审计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使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之外,在建立完整健全的审计体系时,要采取多样话和具有科学化的方式,减少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出现的控制质量风险,用审计特有的实施问卷调查和审计控制法等技术方法,以保障审计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建立合法、完整的审计体系,更好地完成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工作。

(三)完善监督体制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监督体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有利于医院各项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定期对相关的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最大程度地保障业务人员向医院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有效。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透明的奖罚力度,使相关的业务人员按照规定切实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共同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第5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会工作 新会计制度 新方向 措施

新会计制度是在为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长远发展的要求下制定实施的,因此从长远来看,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任何新制度的实施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而在这段适应期内,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将很可能出现一些新问题。因此,为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制度,以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会工作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一、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了我国首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在199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制度》的实施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在我国得到初步确立。同时,《制度》的为推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改革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腾飞、时代的剧烈变革,以及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标准、科目以及核算方法等已经无法满足财政改革的具体要求,因此修订原有制度,制定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成为大势所趋。

2012年4月1日,我国财务部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新会计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并且对事业单位收支、资产、负债管理等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从而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而相比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变化。

1、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提高了体系的操作性

新会计制度对原有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对不必要科目进行了删除,对个别科目进行了修改,同时根据财会工作实际情况增加了部分科目,从而使得性会计科目体系更加完善。另外,针对旧科目体系操作依据不全面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对各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科目设置、计量原则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完善,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依据更加全面,提高了会计科目体系的操作性。

2、有关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变化

针对旧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漏洞,新会计制度创新性的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具体来说,新会计制度要求各事业单位按照相关财务规则对本单位资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本单位是否进行计提折旧,通过计提折旧与摊销冲减非流动性资产,从而提升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这种创新性的处理方法既不会对事业单位支出预算产生影响,又能够准确反应单位资产在使用以及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价值消耗情况,充分体现了“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理念,进而确保了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3、改进财务报表体系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的项目、结构以及排列方式进行了改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即协调了报表体系与会计工作管理,又兼顾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实际情况。确保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原有的收入、支出项目,采用流动/非流动的分类方式对资产、负债进行列示,进而极大的优化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在能够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了单位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与分配情况。

4、增加了在建工程科目,降低单位财务管理风险

旧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基建工作进行核算时,往往需要建立单独的基建账,这种游离于“大帐”外的建账方式很容易导致基建账与大帐数据不符,从而造成会计信息严重缺失,进而影响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增加事业单位经济损失风险。而新会计制度中额外增加了“在建工程”科目,将基建账目并入会计大帐,从而避免出现会计数据与事实不符的情况,既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又降低了单位财会管理风险,使事业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的几率大幅度下降。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新会计制度在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产生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出现许多问题。对此,我们在探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的措施之前,有必要分析新会计制度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1、新会计制度对财会工作的正面影响

(1)新会计制度改变了会计工作主体。新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被明确确定为财会活动的主体,避免了旧会计制度中因预算单位资金活动为主而造成的事业单位经济意识薄弱的问题。新会计制度能够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经济意识,提高事业单位对财会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事业单位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因此,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资产得到更好落实、资产使用更加有效,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可以准确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具体情况。

(2)新会计制度改变了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是我们最常关注的会计要素,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删减、修改以及增加,从而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会计科目细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以及净资产等六大部分。新会计制度丰富了会计要素内容,便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健康发展。

(3)新会计制度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成效。新会计制度调整了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并要求事业单位对自身财会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管理,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新会计制度实行的超支不补、定额或定向补助、核定收支以及结余留用等预算管理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效减少管理工作漏洞,推动事业单位财政体系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改变会计报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性。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进行了完善,保持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完整性,有效满足了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性与完善性。另外,新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报表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极大的增加了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通用性。

2、事业单位实际执行新会计制度时出现的问题

(1)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达不到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在推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发展的同时,也对单位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中只有接近25%的人员具有会计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同时,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对财会工作的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因而导致财会工作质量不高。可以说,我国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成为影响新会计制度推行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当前,多数事业单位均能意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财会工作中充分落实了新会计制度。但是,仍然有部分单位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对财会工作的管理过于疏松,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严格,造成账目错误,从而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但给事业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制约了单位的长远发展。

(3)新会计制度未发挥应有效果。虽然,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均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中,部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仍然不足,因而使得新会计制度难以发挥应有效果。在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均为公益性组织,因此盈利并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营目标,没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单位忽视财会管理工作,使得单位资产分配以及资金流动比较混乱,不但增加了财会工作难度,同时也使得新会计制度未发挥出应有效果。

三、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会工作

结合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正面影响,针对新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以做好财会管理工作。

1、加强宣传,完善单位财会工作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必要宣传,使单位内部会计人员都能够认清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对此,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单位财会工作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对现有的财会制度规章进行重新调整,提高财会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而使得财会工作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另外,事业单位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开展新会计制度工作会,组织员工学习新会计制度,从而在单位内部树立起财务指导经济效益的理念,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不受损失。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培训

针对当前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具体要求的问题,事业单位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会计人员掌握新型的会计工作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对此,事业单位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内容以及要求,结合单位财会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会计人员接受培训,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另外,事业单位还要面向社会招募优秀的财会人员以补充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进而提高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质量。

3、加强监督,坚定不移执行新会计制度

针对部分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相关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监督力度,对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情况进行评估,从而针对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时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确保新会计制度能够得到全面落实与贯彻。

同时,事业单位内部也要加强对财会工作的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确保单位财会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另外,事业单位还要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利用会计工作对单位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单位财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单位经济效益受到损失。

四、结语

新会计制度是我国结合当前财政管理改革的具体要求,根据我国事业单位财政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新制度,其对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影响。然而,事业单位在执行贯彻新会计制度的同时,要认准制度贯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为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

[2] 迟巍: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论析[J].现代商业,2013(36).

第6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关键词:财会业务;统计会计;一体化

一、统计在财会业务中的应用

统计在财会业务中的应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用于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财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会计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对某些特定合作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主要利用监督货币计价等方式,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事前、日常、事后监督。除利用价值指标对货币进行监督外,会计监督还包括对货物的监督,以保证货物的安全,公共财产不会受到损失。二是用于财务预测。统计方法不仅能够检查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漏洞,还能将多层次数据放在同一平面进行比较分析,全方位判断结果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预测。而在进行财会预测时,工作人员通过整理企业财务活动的数据,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等客观影响因素、参与者的主观判断综合得出所需要的信息,并运用统计学中数量管理的某些方法,对即将举行的活动进行进一步预测,提前进行规划并加强控制,保证市场的稳定和服务的全面。在实务中,很多统计方法都可以用在财务预测上,如单变量分析、条形概率模型、回归分析法以及多元判别分析等。

二、会计与统计的关联性辨析

会计主要度量工具是货币,其任务是记录、分析并且计算经济组织内的生产情况、运行过程和最终结果,这是企业日常运营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并对企业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有重要意义。统计方法则是指在收集数据后进行整理、分析,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其一般利用数理统计推断原理,对被统计对象的特征进行测量、描述和分析,并建立出相应的数据模型,以此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在设计方案、分析可行性、预测市场等工作中都有大量的运用。两者关联性具体如下:(一)两者联系第一,会计是统计产生的基础。进行统计所必需的指标和相关数据都是从会计中得到,同时,统计中最常应用的记账方法所遵守的原则也来自会计原则。统计是经济组织中常用的一种管理形式,可以反映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也可以反映流通资金的运行情况,通过对会计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提炼出与统计核算相关的信息用于经济管理。第二,统计和会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和统计两者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高度协调性和统一性,实现两者一体化是维护当前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需要。其中,统计工作的基本指标是时期指标,该指标是统计核算的初始指标,同时,在会计过程中也有所反映。而在会计应用办法中,统计的平均数理论也是会计加权平均法的产生基础,可见,会计和统计是相互渗透与联系的。(二)两者区别第一,在核算目标和原则方面的区别。统计的目标是反映经济组织的财务流通过程,对宏观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为企业决策和财务管理规则的制定提供依据;会计的目标是将企业的现金流通量、财务经营状况和最后的收支结果等信息进行归总,交由主管部门审查。第二,在核算方法方面的区别。统计采取属地管理方法,对所有的核算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最终形成总体核算;会计则采取分级管理和分层管理的方法。

三、推进会计与统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一)夯实人才基础

实现会计和统计一体化目标的关键在于人才支撑。但当前一般企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和统计的一体化都了解甚少,将会计资料作用于统计核算成为一大难题。如果会计资料不能及时提取并有效保存,将造成企业重要信息的流失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会计工作人员由于缺少相关统计知识和统计能力,不仅制作的财务报表水平偏低,其真实性与科学性也难以保障。因此,立足于经济新常态发展形势下,财会人员不仅应具有较强的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还应当具备能够对经济形势进行基本预测的能力,以及能够对经济发展参数进行计算,以此为企业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为了促进会计和统计的一体化,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优秀财会人才。

(二)明确岗位分工

现有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仍处于分工混杂的状态,造成会计工作开展不够深入,统计工作开展也不够完善,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环节就是实现明确的分工合作,加强统计和会计人员的交流,使两者在职能上能够形成互补,积极协作,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三)善用计算机技术

信息时代工作业务开展多依赖于计算机操作,而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也确实能够为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的互相利用提供技术基础,进一步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对此,企业应当积极组织财会工作人员参与技能培训和进修,促使相关人员能够灵活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由此综合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与建议

在经济活动中,统计强调的是信息的及时性和概括性,而会计则强调信息的真实性,二者对企业的科学决策都有重要作用。基于会计和统计之间的强强联系,企业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经济管理科学化措施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会计和统计一体化的意义所在,确保统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以促进统计和会计能够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有序发展。

作者:赵秀英 单位: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医院

参考文献:

[1]吴高凤.统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才智,2011(14).

[2]张宇,李红芳.企业会计统计一体化可行性的讨论[J].当代经济信息,2013(01).

[3]赵萍.统计相对数及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14).

第7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一、基层央行财会工作中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够明确

首先,内控制度不健全,落实也更有难度。其次,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虽然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但相对严密的安全线,特别是在事后监督上更显不足。大部分基层央行没有设置专职的财会事后监督人员,帐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受到影响,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再次,岗位责任不够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作效率、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原有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岗位轮换以及强制休假制度,制度不够明、责任不够清,导致财会工作规范程度相对不够,以致于影响了财会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联行业务相对集中,产生了新的内控风险

会计核算集中后,联行往账会计信息和原始凭证核对分离,形成内控风险。会计核算集中后,央行县支行的联行被取消,只作为核算中心的网点,办理往账业务的信息录入及来账业务的信息读取,联行业务统一由市核算中心联行柜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规避因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引发的内控风险,但是联行业务集中后,又产生新的内控风险:以前每笔联行往账业务,均有原始凭证与联行往账报单或事后核查单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少发、错发、漏发的联行往账。但是核算集中后,县支行只负责录入原始凭证有关信息,再由中支行的核算中心生成和发出联行往帐业务,这就形成了县支行虽然有原始凭证,却无法与实际发出的往账核对;而中支行核算中心联行柜按照网点发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却无法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控风险。

(三)会计岗位设定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的矛盾

按照央行财会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科承担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双重职能,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联行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电子联行岗、票据交换岗、结算管理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其中事后监督员、票据交换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交叉,联行来账、往账和联行对账与管理必须分离,印、押、证必须分管,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员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替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财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漏岗等现象,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完整,风险隐患较大;另一方面是县支行规模小,人员少,会计业务量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人力资源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央行财会工作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计财务工作,从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工作上处理好一个关系。一是会计财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央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上,不仅要管好央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做好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搞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央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央行会计的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央行会计的首要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一个关系是处理好会计改革和加强会计管理的关系,作为金融管理职能部门之一的会计部门,管理与改革同等重要。因此应当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央行会计应加快改革步伐,尽早、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二)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各项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财务工作行为

一是建立和健全会计财务检查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等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会计财务检查监督,对一切有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规操作行为严肃处理。二是全面落实会计财务工作自查与定期检查制度,坚决避免搞形式、走过场,要将各项检查制度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开展检查工作,每一次检查要研究制定检查方案,落实检查责任制,形成会计财务工作人员向会计财务主管负责、会计财务主管向分管行长负责、分管行长向行长负责的三级责任区,层层负责制;要通过自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形式,对所有会计财务业务进行全程检查监督,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安全线;对查出的问题不隐瞒、不回避,敢于发现和暴露问题,树立会计财务工作无小事的意识,真正发挥检查监督的作用,确保资金安全,工作规范。三是检查内容要全面,检点要突出,切不可厚此薄彼,特别是要对联行清算、账户管理、会计财务核算、费用开支、内控制度执行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差错,堵塞漏洞,从而保证会计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第8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看法有了改观,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是风险控制流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在风险管理后期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负责,侧重于企业基层单位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本文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与财会部门配合不协调,各自为政,不能相辅相成,存在较大问题。

(2)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在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上,一方面把内部审计定位于“监督导向”,把内部审计混同于外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起初内部审计是作为国家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而当前受这种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定就有所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有了这种认识,导致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又或者使内部审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对策

(1)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与财会部门的关系。

内部审计机构与财会部门都是重要的职能部门,但两者职能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财会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并利用财务、成本资料参与决策。由于业务范围上的局限,它的监督、参与决策限于财务、成本方面。而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本身没有任何经济业务,不对任何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支配和控制,而是根据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开展财务审计、合规审计、效益审计,它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一方面,财会部门要进行会计核算、开展财务管理,依赖于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的审查和帮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其监督和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内部组织成员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服务的范围自然包括财务会计活动在内。例如,为企业领导正确决策,提品销售量、销售收入、产品成本、产品销售利润预测数额;为提高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为企业领导提供的能源(原料,材料、燃料)消耗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费用指标。这些资料都有赖于从会计部门获得。而这些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地说明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赖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财务审计时,首先要测试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便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差错、弊端和效益不高等问题。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与财会工作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审计而无财会业务,会使信息反映与资金筹集活动等都无从进行。如果只有财会业务而无内部审计,则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不能有效地监督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使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缺少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还会削弱内部控制,增加外部审计的时间和费用。因此,内部审计组织与财会部门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相互取代。

(2)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逐步由“监督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

从内部审计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内部活动,不应承担过多的社会义务。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是为企业服务,服从并服务于企业发展,它的工作方向应是协助企业组织完成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细分为若干个具体的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企业日常营运活动的组织、经营、人事、检查及设施设备控制的执行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管理层对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承担责任,故作为内部控制基础要素的内部审计,通过评价与监督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来为管理者提供服务。只有明确并树立这种观点,内部审计才能在企业扎住根,取得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并且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再培养。

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对于本单位的详细情况如内部控制不太熟悉,对会计业务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做账、记账等的认识,因而其专业能力不高。此外,在计算机的软件方面,较为先进的财务软件开发少,而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低,对于软件的应用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先进的审计技术,在企业中根本没有应用。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再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车璐.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06

[2]冯生才.简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J].理论与当代, 2004;07

[3]胡竹青.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J].青海交通科技, 2006;04

[4]张东华.试论内部审计制度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0

第9篇:财会监督开展情况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

当前在市场经济以及各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各企业也逐步走上了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由于难以跟上时展的脚步,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企业要想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方面得到强化,并促使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得到稳固的提升,就必须针对企业当前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进行积极的完善,以此来提升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无论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还是管理而言,财务会计管理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企业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以在对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进行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解决工作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有效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企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一、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部门财务信息不一致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信息不一致的现象相当严重,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能够在各部门中实现共享,这就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始终处于独立状态,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之间不相往来。而且企业和企业之间,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都未曾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会计信息标准和规范,使得彼此之间的资料和最新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交流,导致企业的决策管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相对陈旧,管理素质和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不严格的现象,无法进行生产周转,使得资金出现闲置或者是资金不足的局面,导致资金的流失现象严重泛滥。这些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存在着残缺不全,尤其是成本的核算制度和成本的查清制度等等,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方式方法,财务全有企业管理者一人全面控制。这些残缺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会对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和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虽然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却没有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三)财务会计监控管理未落到实处

我国政府是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的最大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政府所承担的职能逐渐增多,经常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既要做到行政管理和经济监督、管理,又要做好文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等等,许多工作都需要政府出面管理。但是,政府的时间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偶尔出现漏洞也是情有可原。而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活动过程中,投资人都会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对企业的行为监管,以此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进行监督控制,但企业管理者也有出现状况的时候。现在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十分单一,监督管理也不到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经营者随意行使权利的行为,导致投资者逐渐失去自己的财产权。正是如此,企业的经营者管理权和投资者财产权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混乱现象。

(四)财务会计管理专业人力资源匮乏

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所暴露出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专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虽然,一些企业通过制定持证上岗的方式,并要求会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工作经历证明,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旧存在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技术欠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恪守本职工作、履行本职义务,甚至对企业中的打白条、违规报销等行为采取无视的态度,从而导致十分混乱的企业财会管理局面,造成企业资金严重浪费的现象。

(五)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一些企业为片面的追求发展、讲求效益,将关注点全部放在了企业发展规划以及日常工作计划制定等方面,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单纯的认为企业的财务会计情况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单方面的管理即可。实际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企业的领导层忽视了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在对整个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企业各个要素之间又存在彼此监督、制约的关系,任何一部分都是不能被单独划分出去的。并且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会计的管理认识严重不足,而且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

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化

(一)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为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开展,就必须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将企业发展的关注点放在未来企业的长远发展上,并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制定出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提供一定的财务保障,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企业还应从整体出发,通过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来促进企业各方面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财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由财会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所导致的财会违规操作的现象,在损害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但由于作为企业财会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财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财会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好坏。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务必要强化对财会管理人员开展职业技能、管理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此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做贡献。而且在聘用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时,不仅要注重选择综合性的管理人才,还要具备专业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

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尝试从明确企业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审批等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同时还可以加大对资金的调度、处置和对外投资等关键性的重要经济业务的执行监督力度,明确制定相应的制约程序,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的健康有序开展。最重要的是,企业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的财务收入和支出进行有效监督,并做到有法可依,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建立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其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而想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应该从建立会计核算子系统、建立资金管理子系统、建立预算管理子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的子系统、建立辅助的子系统五个方面着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还能够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五)提升企业管理层对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想使企业管理层对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首先必须要确立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理念。财务会计管理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并且财务会计管理的整体质量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企业处于资金经营转变的阶段,必须要确定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理念,摒除单一式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资本流动观念的高度重视,树立良好的投资风险观念等等,以此实现财务会计管理观念的转化,多元化财务会计管理。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企业长远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只有强化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华 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崔凯.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