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条件好了,国人的食品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期盼着这“盘中餐”吃的更安心,更舒坦。
“民以食为天”,粮、油、糖、肉、蛋等食品提供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对优质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和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加大了优质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并加强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市场多样化、生态化的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一些名、优、特食品的供需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2006年中国食品市场全景分析
2006年我国食品市场继续平稳发展,供需平衡趋紧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从供给上看,食品供给数量增加,供给结构优化调整。从消费上看,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位于居民消费支出之首,但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商品性消费取代自给型消费的趋势明显加快,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比重逐步增长,食品需求的市场空间很大。
2006年我国食品价格指数
2006年发生的“上海瘦肉精事件”、“北京福寿螺事件”、“红心鸭蛋事件”、“致癌多宝鱼”、和“陈化粮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一定的消费恐慌,引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2006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经营、食品卫生等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国家政策和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的引导下,提高了自律意识。在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市场的安全形势趋于好转,食品质量卫生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国家逐步取消农业税的利好消息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农业部共同了《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确立了通过市场需求导向优化种植方式和种植结构的思想,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这有利于我国食品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粮食是食品消费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内粮食价格和市场逐渐放开,农产品交易市场主体多元化正在形成,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加强。各地立足于自然资源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2006年,国家继续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当年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全国粮食供求形势比较平稳,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品种结构平衡状况出现新的变化。我国南方粮食主销区与北方粮食主产区的对接力度趋大,东北地区粮食外运将大幅度减少,大量粮食就地转化。党的惠农政策与具体的粮食支持政策融合在一起,使得粮食价格以稳定为主,略呈上扬趋势。
2006年我国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奶制品等食品市场稳步发展,供给总量增加,供给结构有所改善,需求增加,需求结构逐渐升级,总体价格水平稳步上涨,涨幅不大。顺应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科技化的潮流,调整食品品种、结构,提高食品质量,满足消费需求。
2007年中国食品市场发展预测
展望2007年,我国食品市场供给量继续增加,供给结构继续优化,市场需求平稳增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深加工企业异军突起,饲料用粮、加工专用粮的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我国的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会增加、国内市场消费也会增加,需求总量扩大。
我国食品供给在注重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的平衡。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种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优质稻谷、加工专用小麦和玉米、饲料用玉米、优质小杂粮生产会扩大;蔬菜、水果的供给强调绿色品种、无公害品种;主要畜产品、水产品的供给也会注重产品品质,以适应居民健康意识提高而转变的消费观念、习惯。农业的市场化决定了需求的差异化和价格走势的分化,品质优良,有市场需求的食品增产增收。
食品生产和消费都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价格走势互相影响。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区域差异、供需的结构差异都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调节。作为食品生产大国,2007年我国食品市场发展会对国际食品市场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
粮食市场
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内粮食消费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两方面。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城乡人口结构条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结构会出现变化,而人均粮食消费量呈稳中下降趋势,粮食消费总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人口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由需要大量出口玉米和稻谷并进口小麦,转变为小麦出现剩余和玉米出口数量下降,同时进口相当数量的大豆和油脂。总体而言,国内粮食市场供给安全,在迅速提高国内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2006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最低收购价的保护下大大提高,2007年粮食生产将在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继续发展。
在气候正常条件下,2007年国内粮食生产仍会稳定发展,产量继续保持稳定。我国居民粮食需求量保持稳定,需求结构会进一步升级。2007年我国粮食价格会在国家政策保护下和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保持稳定,略有上涨。
对牛羊肉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对饲料玉米的需求增加很快;工业消费由于新增项目较多,生产能力快速增加,玉米用量将增长较快;淀粉价格居高不下,加上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我国玉米供应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世界其他国家对玉米的需求导致我国出口的增加;预计2007年度玉米总需求将继续增长。需求的持续增加增强了农户增加玉米供给的信心,2007年我国玉米供给较大幅增长,玉米价格以稳定为主。
经过连续两年的增产,我国稻谷库存相对充裕,供求形势明显改善。2006年度我国稻谷产量加上大米的预计进口量,本年度大米新增供给比上年度略有增长。大米总消费量继续增加。其中,食用消费、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将继续增长。由于新增供给略大于需求,库存水平继续回升。预计2007年度,我国大米新增供给略大于总需求,库存量将继续增加。
植物油
预计2006/07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1.212亿吨,比上年度增长3.5%;消费量1.211亿吨,增长4.9%;期末库存809万吨,减少14.2%。
2006/07年度国内油菜籽产量和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棉籽产量有较大增长,大豆进口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畜牧产品
2007年在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形下,禽蛋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肉类产品的消费结构继续发生变化,猪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会小幅降低,牛羊肉消费总量及在肉类消费中所占比重会进一步增加。牛羊肉需求会拉动供给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扬。
水果、蔬菜市场
2007年,水果、蔬菜市场总体供求比较宽松,价格还将保持平衡波动。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消费意识的转变,大众化水果、蔬菜的需求有所减少,对名、优、特产品的需求增加。因此,该年度水果、蔬菜的供给数量增加,供给结构向名、优、特产品转变。2007年大众化的水果、蔬菜价格难以上升,但一些名、优、特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品牌产品的价格会因为需求的增加,以及供给能力的限制而上涨。
水产品
2007年,水产品的供给会继续增长,消费需求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水产品的整体价格会以小幅攀升为主,不排除个别品种会出现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现象。
奶制品市场
食品工业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食品工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食品工业面临的挑战:我国虽然是食品生产和贸易的大国,但还不是食品生产和贸易的强国。
食品消费趋势:方便食品的发展和产品的多样化是今后食品工业展的重要特征;重视食品营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任务;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要务。
食品行业产业链比较长,是一个复杂而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链条,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监督任重而道远。食品安全问题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加强食品监管体制和监管工作,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有机食品的发展
有机食品处于安全食品金字塔的顶端,无疑将成为食品消费高端市场的重中之重。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优质、营养、健康的安全食品已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市场空间巨大。
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都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品的安全食品。
安全食品是指广义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是出自洁净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有关、有害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经过专门机构认证的一类无污染的食品的泛称,它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现状
2007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5家,产品1113个,分别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92家,产品总数达到3010个,分别增长33.1%和32.1%。
到2006年底,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56亿元,2007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1.7亿元,国内有机食品的生产企业达到2300多家。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国的有机稻米、蔬菜、茶叶、杂粮等农副产品和山茶油、核桃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中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0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
有机食品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与客户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开始重视食品质量和安全,这给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
消费者对目前市场上有机食品的质量信任不足。
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价格的接受程度有限:此外,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日常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购买行为。
有机食品是稀缺的、高品质的安全食品,它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它的消费群体。有机食品在高收入群体中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如果所有绿色食品仅被城镇人口消费的话,绿色食品消费占其可支配消费支出的比例尚不足2%,更何况品质更优、数量更少的有机食品了,有机食品仅仅在占城镇人口20%的高收入群体就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开始重视食品质量和安全,这给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关键词: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日趋繁荣,各种农村小加工作坊、小集贸市场、小超市,如雨后春笋,并迅速占领市场,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农村食品经营户已超过七十万,全国食品市场的农村占有率达到45%,经营的食品种类接近十万种,年销售额超千亿,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食品市场在极大满足农村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食品市场监管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宣传引导。农村的露天经营方式历史悠长,这与农村长期的消费习惯、现存的市场经营条件和生产力水平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农村人口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卫生观念、消费能力等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对食品消费安全疏忽大意。农村食品经营者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高,法制观念差,逐利思想根深蒂固,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多数经营者进货时仅注重包装和价格,很少考虑货物的质量问题。
2.缺乏对基层行政监管部门的投入。首先,在现行管理体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主要力量,但一些部门领导对基层工商所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从有效履行职能和提高基层工商所行政监管效能的高度认识问题。其次,基层工商所的检测设施配备不够精良,检测手段较为单一,有的基层监管部门甚至没有配备检测设备,监管人员仅凭视觉、嗅觉、触觉来判断食品的质量,对简单的食品过期变质、标识不清、未按要求标注厂名厂址、证照不全等还能检查辨别,但对于卫生指标、食品添加剂、成分含量等不能直观体现的内容却无法实行有效检测。另外,由于受经费限制,有的本应该检测的内容和项目则化繁为简,甚至能省就省,直接导致一些带有食品安全隐患的商品流向农村市场。
3.行政监管主体力量薄弱。当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辖区域面积大、人员配备不够也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一大难题。另外,基层工商部门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文化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不过硬的问题。加之物力、财力匮乏的现状,都极大地制约了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水平的提升。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多数具有食品市场监管职能的部门在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域内没有下设机构,仅靠县一级监管部门的人员力量,监管力量远远不够。
4.流通领域市场准入把关不严。由于受农村市场监管区域广,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造成监管缺位,导致无照经营依然是农村食品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食品市场无照经营商户平均比例在10%左右,情况严重的地区已达到20%。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家庭式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这种生产方式已成为供应农村市场简装、裸装食品的主要来源,他们什么挣钱就做什么,怎么干省钱就怎么干,一些家庭式小作坊逐渐演变成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黑加工点,它们遇到检查就关门停产,检查一过又重新开张,食品质量安全无从保证。
5.各职能部门责权划分不清。现阶段,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遵循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原则,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规定,且彼此间多有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触的地方。监管信息不畅,加大了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难度,容易造成执法主体不明、职能交叉、推诿扯皮、重复执法等现象。
二、对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对策
1.加强对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宣传引导。农村消费者与经营者由于受文化素质、认知水平、法制观念、维权意识等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形成了他们天生的弱势和依赖地位。因此,行政监管部门应大力推行“食品安全维权进农村”活动,主要是采取对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食品消费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市场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和商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在市场醒目位置设立食品安全知识警示栏,让市场内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了解到食品安全知识,及时得到季节性食品安全消费提醒。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设食品安全专栏或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提高农民识假辨假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自律与整治。首先是食品经营者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离不开制度的约束,要从经营资格、软硬件等不同方面,制定购销台账,食品退市,索证索票等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使食品经营者知道必须取得卫生许可及营业执照资格;知道定时自检自查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知道进货时查验食品质量;知道索证索票;知道粘贴保留进货台账,有效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提高经营者自查自纠、自检自管的能力和意识。其次是建立严格合理的市场考评机制。建立严格合理的市场考评机制,应着力解决市场建设中的“办而不管”问题。市场考评内容要结合市场建设规模、地域、专业、档次特点量化细化,对所有市场进行分类管理、分期规范、分步实施。对市场主办单位的制约主要通过监管部门领导与主办单位法人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来体现。要突出对市场有照经营率、事故率、投诉率,以及行业区规范、购销秩序、卫生清洁、广播宣传、信用承诺、社会反馈等情况的把握和监督,根据日常监管中的记载内容建立定期总结的管理制度,年终根据总评情况列出考评等级,确定评价等次,并向社会公布。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资料市场,必须指令性要求具备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明确市场主办单位的连带责任。对于考评等次不合格的经营者,要完善相应的制裁手段,加大制裁力度,严重的给予停业。
3.切实把好流通领域市场准入关。食品市场准入是指工商和食品药品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个人或其他组织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的确认行为。为使农村食品市场健康发展,在严把农村市场准入关的同时,下移监管重心,从登记注册环节开始从严规范经营主体资格。要强化对经营主体的档案管理,对经营主体的证照、经营事项、登记事项、年检和验照情况、诚信经营情况逐一登记造册。要实行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的分类管理。将即食食品做为一级监管,对开包即食的食品做为二级监管,对需加工后食用的食品做为三级监管。对三级食品分别采取监管措施,做到市场监管没有死角,有效堵塞监管漏洞。要推进监管关口前移,实现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的转变,要定期组织对流动货物的进货渠道进行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进货渠道,通过对源头的监控,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改善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环境。
一、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的意义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日益剧增,这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很多食品问题,比如说炒的沸沸扬扬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害以及农药残余造成的食品品质下降等等。而这些问题不仅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给人类的生存也埋下了很多的隐患。但有机食品使用的都是天然的物质,既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又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所以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于出口的农产品配额以及关税的调整力就不断减小。又由于我国的出口农产品的种植方式落后,导致的价格偏高,也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2]。当今的国际市场对于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农产品的生产环境以及生产方式也是格外的重视,所以优质的农场品才能以较高的价格被消费者所接受。
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有机食品市场处于一个需大于求的状态,而目前的有机产品生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并且这个缺口将预计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说大力开发我国的有机农产品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近些年来我国也在不断的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由于社会科技发展迅速,而大量的农村人口又面临着一个就业难的问题,很多农民既不愿意种地,又适应不了城市生活。有机食品市场则给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带来了福音,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也是重要举措。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对策
走秀背后,欧盟农业委员玛丽安并不讳言,欧盟食品正准备大举进入中国食品的中高端市场。
“在过去,我们有着超过1000种的欧洲食品对中国民众销售,而在近期,我们来自欧洲食品的种类超过了1500种。”蔡天乐说,此前,麦德龙成为了欧盟对华食品销售的主要合作伙伴,而从5月底开始,欧盟在38家麦德龙卖场推出欧洲食品推广活动。
“我们这趟中国之行,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掘欧中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并向中国的消费者展示欧洲高质量的产品。”玛丽安表示,此次欧盟组织了各国大型食品或农产品生产企业的CEO,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涵盖了欧盟几个重要农产品领域,如葡萄酒、橄榄油、肉制品、奶制品、新鲜水果等多个领域。为了加大对中国食品出口的支持力度,欧盟此次也首次采取了出口退税之类的策略。
“选择这个时候大举进入中国食品市场,无疑是最好的时机。”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总裁李志起说,自从去年三鹿危机之后,国内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已经屡受打击,对部分国产食品缺乏信任度,而此时洋品牌趁机而入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阶段。
在李志起看来,民众对我国食品的不信任态度已从最初的乳业开始向其他产业扩散,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消费洋品牌,“可以预测的是,国外品牌在中国中高端的食品领域会占统治地位。”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8年,欧盟对华食品和农产品出口从5亿欧元增长到近16.59亿欧元,其中优质橄榄油出口从50万欧元已经迅猛上升到2130万欧元,奶酪出口从50万欧元增加到680万欧元,精加工农产品出口则从1.1亿欧元增长到4.25亿欧元。
“今年以来,欧盟对中国的食品出口的速度明显高于前几年,明年欧盟对华农产品年出口肯定超过20亿欧元。”玛丽安对记者说。
“外资进入的都是中高端市场,这个市场的净利润超过了10%,而目前本土企业鏖战的中低档市场的净利润只有2%到3%左右。”知名营销专家汤志庆对记者表示,在利润最高的中高端市场原先还有本土品牌与之竞争,在国内一系列的食品危机之后,本土品牌基本上是把这个高地拱手让给外资了。
“国外品牌的食品将通过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等洋超市作为渠道,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力度,本土企业将很难有还手之力。”汤志庆说。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培育;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9-1930-05
Discussion on China's Green Food Market Cultivation and Brand Construction
DU Wei1,QIAO Chang-tao2,WU Xi-mao3
(1. Hubei Green Food Management Office, Wuhan 430070, China;2.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4, China;3. Xishui Bureau of Agriculture, Xishui 438200,Hubei, China)
Abstract: Green food was a major initiative of China in the early 1990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After 20 years' development, green food industry achieved great progress. Its production, processing, certification and related management idea got social approbation. Safe and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 had become China's public brand. However there also were some problems in green food development such as that market development was not perfect, brand influence was not strong and so on, which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food industry. The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reen food market cultivation and the brand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on this basis, countermeasures that speeded up the green food market cultivation and brand construction was proposed.
Key words: green food; market cultivation; brand construction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及食品安全的关注,绿色食品需求呈递增趋势,绿色食品市场逐渐形成。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动力,也为绿色食品市场培育与品牌建设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绿色食品市场的培育是促进品牌建设的基础,实施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是吸引消费者,扩大产品销售的有力手段,是增强绿色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竞争力,开拓市场的可靠保证,同时也是新时期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1]。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与品牌建设现状
1.1物质基础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20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新时期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报道[2],1997~2009年,我国每年认证与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产品和国内年销售额逐年递增,成果喜人,见表1。
1997~2009年,我国每年认证的企业与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数持续增加,全国绿色食品企业超过6 000家,并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模式,年均增长率达27%,其趋势走向见图1。
认证与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不断增加,其中,2009年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超过15 000个,产品年均增长率达29%。1997~2009年,我国绿色食品每年认证产品与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增长趋势见图2。
绿色食品国内年销售额不断攀升,2009年超过3 000亿元,年均增长2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图3所示。
绿色食品产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大型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2个,分布于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达686.7万hm2,生产总量为5 717.6万t,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80家,生产产品近200个,涵盖肥料、农药、兽药、饲料、食品添加剂5大类。
1.2政策支持
2005年8月,农业部在南京召开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会后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三品”各自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其中农产品精品品牌是绿色食品发展的方向。2009年农业部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对绿色食品品牌战略的认识,提出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两个提升”的中心任务。2010年昆明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绿色食品品牌战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用绿色食品品牌引领农业品牌化,推动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品牌影响
品牌战略的实施,推动了绿色食品进入以品牌带动发展的新时期。依托品牌,绿色食品企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绿色食品产业已聚集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0多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100多家,分别占绿色食品产业的30%和2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54家,发展绿色食品906个,分别占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总数的8.5%和5.1%;加入WTO以后,一批绿色食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出口贸易额高速增长,出口贸易额从16.2亿美元增加到21.6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5%,截至2009年已累计出口创汇150多亿美元,2009年绿色食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6%,1997~2009年我国绿色食品年出口贸易额增长情况见图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绿色食品商标已实现了在香港、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注册,扩大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境内外20多家大型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通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开设绿色食品专区、专柜等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不断推动着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6 500多个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向安全、优质方向转型和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1 290多万个农户参与了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每年直接增收6.5亿元。绿色食品监测面积由653.3万hm2扩大到
1 666.7万hm2,扩大了1.5倍之多。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2002年为94.3%,到2009年提高到98.8%,质量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绿色食品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度逐渐提高。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培育与品牌建设的问题分析
20年来,我国绿色食品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和品牌建设情况还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认识的淡薄和产品的高价格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以及绿色文化理念宣传不够,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仅停留在这个名词的认识上,对绿色食品功能仍缺乏完整的认识,这使得绿色食品所蕴含的巨大消费市场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出来。另外,由于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也导致了产量的下降,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运输、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标准的严格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自然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2]。市场上绿色食品价格比普通产品要高出10%~30%,甚至几倍,使得绝大多数的中低消费群体望而却步。如武汉中粮肉食品公司认证后的冷鲜肉每千克均价比普通猪肉高2.4~3.0元。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识的淡薄以及相对较高的价格,使绿色食品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
2.2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
相对于普通农产品和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还很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占全国食品年总产量的比例还很低,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更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2]。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农林及加工产品占63.7%,畜禽类占10.3%,水产类占4.9%,饮品类占12.2%,其他占8.9%,其中,大米占全国总产量的8.6%,小麦粉占4.3%,蔬菜占1.8%,水果占9.1%,茶叶占10.5%,消费者最为关心且市场需求较大的粮食、食用油、畜禽肉类、水产品所占的比例小,绿色食品规模化、专业化市场难以形成,也无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所带来的挑战[3,4]。
2.3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体系还不健全
与普通食品市场相比,绿色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突出。绿色食品由于生产条件的苛刻性,造成其高品质、高价格的局面,根据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由于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绿色食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在市场博弈中,为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很容易产生绿色食品生产和营销中的败德行为。一方面由于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绿色食品价格一般都高于普通食品,一些不法经营者相互勾结,通过粘贴绿色食品标志和采用绿色包装,改善普通食品的外观效果,过高定价,以致出现歧视定价,从而导致正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阻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因绿色食品种类繁多,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无法识别和顾及所有绿色食品真伪的情况下,利用政府对假冒绿色食品的打假行动上产生的“外部性”来“搭便车”,打着绿色食品旗号欺骗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可和购买决策[5-8],不利于绿色食品市场的培育和绿色品牌的建设。
2.4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市场机制不规范
由于缺乏绿色食品市场开发专项资金,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尚未形成,重产品开发轻品牌建设现象还很普遍,生产销售缺少有形市场载体和中间环节支撑,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也相对滞后,绿色食品专业市场建设和绿色中介组织亟待加强[9,10]。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仍比较低,仅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直营店,其他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3绿色食品市场培育与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绿色消费意识
完善的绿色食品市场是树立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和疏通绿色食品的专业流通渠道,是实现开发绿色食品价值及附加值的基础和平台。为保证绿色食品市场健康发展,品牌建设顺利进行,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绿色食品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绿色食品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产品特性和功能,使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增加新的认识,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要用市场化机制举办全国性、区域性绿色食品专业展示会、博览会,搭建绿色食品宣传展示、谈洽购销的平台。绿色食品企业在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后,要及时在产品包装上正确地印制绿色食品标志,用绿色文化对企业形象进行系统设计,营造绿色理念、绿色行为和绿色视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宣传途径扩大宣传,变潜在消费为现实消费。
3.2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
绿色食品板块基地建设是稳步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增强市场供给能力和创建绿色品牌的载体。扩大基地建设,突出标准化与品牌化相结合的特色,建立产品认证与基地建设良性互动机制,继续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农业大县,以市县为单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实施龙头企业跟进对接,组织农户积极参与。首先,要优先建设一批绿色粮油、蔬菜、淡水产品和畜禽类标准化生产基地,满足人们食物结构调整对绿色粮、油、蔬菜、肉、蛋、淡水产品等的需求增长,促进绿色食品市场发育。其次,要培育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基地建设、开拓市场和品牌建设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并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以品牌、资本为手段,采取购并、重组等形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家级大型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集团,使其在科技创新和市场培育中更好地发挥企业集团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基地综合效益,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3.3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
目前,不少没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许可的企业假冒绿色食品,以次充好,侵害了消费者和正规生产者的利益,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冲淡了绿色食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度,严重阻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首先要完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严格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审批程序,加大对绿色食品加工产品的原料、基地的认证工作,加强对标志产品的后续监督和管理工作。其次要联合工商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不定期进行市场抽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绿色食品和绿色标志的知名度和信誉。坚持把“质量与发展”作为工作主题,产品开发要严格执行标准,确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最后,要在政府加大对假冒绿色食品生产者的惩罚力度的同时,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第三方监督和控制对绿色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约束,以尽量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营销过程中的败德行为,营造绿色食品市场良好的经营环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建设绿色食品专业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绿色食品市场是绿色食品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绿色食品品牌价值的基本平台,具有商品集散、价格形成和信息传递的功能。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市场服务力度,全面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公信度,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探索绿色食品市场培育的有效途径,建立有特色的营销体系和有活力的促销机制。应重点抓好市场规划、市场建设、市场管理、资金投入等几个环节,以促进绿色食品“安家立业”。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大力扶持产业引路人、致富带头人、流通经纪人、营销能人参与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开通高效率的“绿色通道”,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绿色食品流通网络,培育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市场。加快发展绿色食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无公害绿色食品专业市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绿色食品直营店,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使绿色食品始终保持“以品牌引领消费、以消费拓展市场、以市场拉动生产”持续发展的局面。
3.5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农产品市场建设是公益性事业,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必须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用地、投资、信贷、税收及用水、用电的收费标准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同时,可以借鉴北京、上海等地区在引导、扶持政策方面好的做法,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增加收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绿色食品专业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为绿色食品流通提供良好的场所。要切实推进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卫生部等八部委针对食品种养、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食品污染等不安全因素提出的“三绿工程”(即“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实施,各级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创建出十条绿色通道、百家绿色批发市场、千家绿色零售门店、万种绿色品牌”的目标。
3.6搭建信息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绿色食品系统部门和企业,首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绿色食品生产和营销服务,加快绿色食品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统一指导下,搭建部、省、县市三级绿色食品信息平台,逐步向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生产企业延伸,完善绿色食品供求和价格等信息采集与设施,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并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实现绿色食品信息资源共享、绿色产品网上营销。其次要通过绿色食品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与有影响的国外认证机构进行的合作,奠定与重点贸易区域认证机构之间合作的坚实基础,为国内绿色食品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提升我国绿色认证和绿色食品品牌的影响力。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影响,将我国绿色食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杜 巍,赵福兰.试论绿色食品市场培育与绿色营销策略[A].湖北省农业厅人事处.湖北农业发展论坛[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83-287.
[2] 严立冬.绿色农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86-195.
[3] 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9(1):9-11.
[4] 丁乃今.对加快绿色食品开发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0(7):49-52.
[5] 王德章,赵大伟.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3(9):1-5.
[6] 毛建兰.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现状的探讨[J].农技服务,2007(8):121-122.
[7] 杨 智,袁凌.绿色食品市场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1(9):61-64.
[8] 任运河.绿色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7(3):75-78.
近年来国内的市场在急速发展,市场的操作模式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不去区分行业单就市场产品来说已是大同时代,在现有市场中很难找出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就是说从外包装及产品的口感很难区别它们的差异性,只有以品牌的标识才能区别它们的不同。在这种市场形态中的商业竞争可以说是人与人智慧的抗衡与竞争,前几年有个品牌就能打天下,经销商打款来,货我就给你发出去,反正靠流通产品走的快,经销商有钱赚,产品摆在门市部周边市场的二三批自己就上门拿货了,也不要去花大力气下市场开着车去铺货,因为当时的竞品不是太多,在各地区只要能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厂家的产品不愁量上不来!
这种状况下,厂家的市场运作投入少,经销商的钱也好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少企业被当时乐观的状况而误导了市场的操作!就是忽略了服务市场这个赢得市场法发宝。 一、现状综述
今天的市场格局是通路竞争的战略时代,也就是说谁拥有市场谁拥有终端通路谁就是市场的赢家,回首昨天,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它们今天的辉煌应该来自与当时其战略决策的正确定位,抓通路、做终端这也是它们避开市场竞争瘟疫的高明之处!国人的品牌能够响起来的健力宝,可怜也在现实无情的市场中被慢慢淘汰出局!是谁的问题?国人的问题?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没有一个超前的营销理念!今天的市场是谁?是客户!让客户满意才是我们的经营之道!市场的需求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服务市场是我们的工作目的!今天对市场管理不是以往的单纯沟通与建立客情关系,今天我们要去协助经销商开发市场通路,要去县城、去乡镇,让经销商的工作做细,做到位不能让市场中存在盲区,不能让市场潜在问题!消费品的市场特色是无所不在,那么是凡有需求的地方有消费的地方我们都要让我们的产品在此生根发芽成长!要去从基层市场去了解客户、消费者对我们的满意度、对我们的要求,要去了解市场竞品的状况,只有从市场中走出来我们才能清楚我们的产品要如何开发跟进,工作中那些要改进要加强,这样才能走在市场前面抓住市场,做市场的领导者! 二、营销战略的拟定
A)市场细分
·消费品市场食品市场休闲食品市场主导品项蜜饯、干果系列辅助品项其它休闲系列
B)目标市场
·休闲食品市场目标客户群体休闲娱乐之消费
C)市场定位
·休闲小食品蜜饯、干果系列 三、营销战术的拟定
1、产品的差异化
·包装新颖别致加强产品陈列的视觉冲击力激发消费者的够买欲望向新新人类的消费群体靠近
·规格重量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不同年龄段进行设计
·口味的区域化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的饮食习性而配制不同的口味
2、营销组合的运用
·产品压缩制造成本,老产品市场价格已透明利润低,可通过销售量的上升降低制造成本,加强市场的竞争力,可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特性与需求去生产,开发有创意的新品加大利润空间,促动市场二三批推广产品的积极性,及衔接市场,同时尽量提高终端的利润。
·价格结合市场竞品的价格及自身的市场优势而定,按走高打高或走低跟低的战术去运作。
·市场通路 四、市场的拉动
·开箱有奖
·现场促销、卖场堆头陈列、捆绑销售、够买搭赠、刮刮卡等。
·空箱回收、标识回收、免费品尝、够买抽奖等。
·户外演唱会、公益活动。
·路牌广告、灯箱广告、串旗、横幅、POP张贴纸、DN传单等。 五、品牌的提升(待续) 六、市场操作综述
·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确认本年度的经营计划
·选择目标市场进行考察评估
·确认市场运作的投入成本及资源需求
·下达市场目标量,启动市场
·返馈信息,市场进行开拓维护
·修正计划,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关事项的调整 七、市场管理
·经销商的库存管理、市场渠道管理、每旬月销售管理、市场操作状态管理。
·各区域业务人员的管理:对经销商的服务力度、经销商对其的满意度、渠道的开发维护状况、竞品信息的反馈、月计划定单的提报、月工作计划的提报、月工作总结的提报、
·各区域月目标达成量的分析,市场问题解决的办法
·业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指导、团队素质的提升与凝聚,市场客情关系的建力。
·新品上市场的市场策划,市场促销的策划 八、市场规划
·现一般以地区经销制为宜
·产品由经销商仓库分流到县城乡镇市场,除士多店的铺市外,把重点放在市区的特殊通路上,既:卖场的进场及堆头陈列(品牌提升点)产品的上架、车站码头机场学校的切入及陈列。
·各经销商市场通路的安全库存管理及节假日消费的促销宣传。
去年九月份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的水饺在北京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始,这个小小的病菌开始与速冻产品纠缠不休,三全、湾仔码头、海霸王等众多速冻食品企业相继被卷入这场风波,金葡菌也成为今年行业里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各方声音】
随着这一事件此起彼伏的发展,各方声音接踵而至。期间较受关注的就是食品国标和召回两大关键性问题,根据记者查阅的相关报道,在此次卷入“金葡菌风波”的多家速冻食品企业中,明确表示问题食品已经召回的,均是在被媒体曝光之后。而广大民众对于食品安全怀疑度显然又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
【我方回应】
对此,江苏鼎正农业以其特有的经营理念:“以质取胜”向社会公开产品信息,旗下菜妈妈有机食品特别建立“产品追溯”这一理念进行企业产品的追根溯源。输入产品条码之后点击,即可查看到产品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部过程,这就大大提高公司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可以根据其提供的数据信息,权衡产品的安全系数,从而赢得公众信任与支持,继而提高社会信誉度,为食品市场的可信度尽一份微薄之力。
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在中秋节和国庆节这两大节日期间消费安全,__市工商局从8月上旬开始,以食品质量检测作为实施食品市场准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按照先大中型商场市场、再小型商铺市场,先主要食品、再其他品种的顺序,狠抓"五加强"、坚持"五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两节"市场检查,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该局已组织了3次"两节"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870多人次,执法车辆214台次,检查各类市场及食品经营主体2545户,抽检月饼样品35份、食用糖样品9份、乳制品(饮料)27份,立案查处违法违章经营户13户,向3户环境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月饼生产厂家发出了停业整顿通知,查扣涉嫌假冒中高档白酒12瓶、劣质儿童食品3190多瓶(袋),没收并销毁不合格奶制品以及过期、变质食品380多公斤。
一、加强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根据省、市工商局关于继续推进市场食品准入管理的工作部署,结合中秋、国庆"两节"食品市场监管的实际,该局迅速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文伟同志任组长、四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队、所(站)负责人为成员的__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强调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年初签订《__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维护食品市场安全责任书》,确保机构、人员、责任"三落实",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同时,由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市场合同、法规、人事、督察队、办公室、经检、企管等股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3个"两节"食品市场监管督查工作小组,采取明查暗访、面上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日常监管和现场监督,确保市场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管,确保重点突出。该局以群众安全购物、放心消费、开心过节为目标,以月饼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为主,按照"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对"两节"食品市场的监管。一是月饼市场。重点整治无照经营、销售进货渠道不明及质量不合格月饼、过度包装、价实不符、包装标识涉嫌欺诈和以各种形式搭售其他产品混合包装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二是时令食品市场。重点检查节日期间消费量大、容易出现问题的粮油、肉类、酒类(尤其是散装白酒)、乳制品、糕点、糖果以及儿童食品、保健品等品种;严厉打击利用节日推销过期劣质食品、虚假广告夸大食品功效、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将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当作赠品赠送以及以"送货下乡"、"厂家直销"等名义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清源头、净市场、保安全。三是"十一"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坚持"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原则,加强对天马山、西江温泉、太华山、大仁山等本文来源:文秘站 旅游景点、游客集散地、旅游交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无照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低价招徕游客、强迫就餐和诱骗游客购物消费等欺诈消费者行为,防止严重损害游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事故发生,努力促进全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为贯彻实施该市"旅游旺市"发展战略尽职尽责。
三、加强建制,确保标本兼治。为加强对"两节"市场食品质量监管,该局根据去年市场食品准入管理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把监管工作突破口定位在加强建制、落实长效管理上,确保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一是由工商所与辖区内的商场、超市和食品加工、批发、零售企业统一签订《商品质量管理责任书》,落实食品经营者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责任。二是监督市场食品经营主体主动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制度、进销货台帐制度等制度,加强食品购进和 销售环节的重点监控和规范;同时,要求经营者提交供货单位的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进货单据及发票等复印件到辖区工商所备案,以便工商部门巡查监管时查验核对,确保进货来源清楚,销货渠道明了,把好食品入市的第一道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