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

第1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心理危机 家校合作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25-01

在整个心理危机管理过程中,家校合作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目前高校所践行的家校合作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高校虽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却没有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实施家校合作;另外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一些家校合作的实践,但是并未引起各部门的足够重视,以致没有使家校合作在心理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目前家校合作的现状,结合部分学校在该领域的一些好的做法以及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此提出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家校沟通 增强合作效果

沟通是深入合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家校合作去形式化。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家庭会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便于接下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管理方案;家庭通过与学校的深入沟通可以了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得到学校提供的专业化心理知识辅导,增进对学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理解。

高校可以通过开通家长热线、建立网络家长联络群、网络家长委员会的方式,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校针对学生发展开展的相关活动,还可以传达家长对学校的期望。

2 建立地区联盟 做到防微杜渐

在中学阶段,家长会是家校事前合作的典范。通过家长会,学校可以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然而进入大学后,由于时间空间的阻隔,想要像中学阶段那样召开一次家长会,几乎不可想象。虽然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家校沟通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时间、空间限制。但是虚拟的线上沟通有其无法避免的缺陷,不可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线下沟通。

通过以省为单位,以省会为中心建立家长地区联盟会,可以使学生家长分布广、难以召开统一家长会的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可以定期在不同的省市召开地区家长会,传递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传授家长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通过建立这样以地区为单位的家长联盟会,加强了家校的事前合作,实现了良好的线下面对面对沟通以及家长之间的朋辈辅导,这对于深入家校合作做好防微杜渐将发挥重要作用。

3 加强专业指导 做到深度合作

心理危机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单靠热情就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只有加强对家长群体的专业指导,提升家长群体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素养,才能使家校合作在心理危机的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高校可以借助一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节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同时对学生家长也进行宣传,让家长从观念上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情感上感知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在身边。

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向家长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按照大学生年级特点,建立科学的授课体系。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使家长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以及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最后,高校还可以组织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咨询师以及精神科医生向家长普及异常心理问题或者严重心理问题的常见特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家长在了解到学生出现异常心理而非一般心理问题时及时联系学校或者专业结构介入,避免不幸发生。

4 正视合作困难 达成合作共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和目标,是双方深入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但与此同时,学校和家长作为不同的主体,在对待学生的心理危机时也会出现各自不同的考虑。

作为家长,对孩子充满了无条件的爱和包容,甚至会忽视原则,当出现问题时,家长往往会完全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一些家长得知学生患有抑郁症的情况下,因担心对学生本人造成不良影响,往往会向学校隐瞒这一信息。

做为学校,不仅要对具体的某个学生负责,还有对所管理的整个学生群体负责。比如,某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会给周围其他同学的安全带来隐患。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会站在学生群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出决策。但学生家长往往关注自己孩子的利益,而不能全面客观的认识问题、做出判断。

这种差异使得在面对心理危机时双方会存在沟通理解障碍,甚至会阻断家校合作。所以,家校双方更加需要强化共识、换位思考、增强信任,在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框架下,正视差异和困难,推进家校合作。

综上所述,通过真诚的沟通、地区联盟的建立、专业的指导以及正视差异寻找切合点的勇气,家校合作将在心理危机管理中会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俊峰.新时期高校开展家校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探究[J].教育理,2007,(11).

第2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37-01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在《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一文中岳瑛对我国家校合作的历史和概念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我国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家校合作的问题,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许多学校在教育实际中逐渐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将家校合作进一步延伸扩展至社会各方面,并在实践中探索家校合作的方法和形式。”由此可见,教育者对于家校合作重要性的意识由来已久,并且致力于探索家校合作的良性发展。但是,由于家庭和学校在立场,观点和背景上的差异,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顺畅,甚至出现分歧。因此来自家庭丰沛的教育资源往往被忽略甚至是舍弃。

接新班的初始,笔者粗略了解学生档案后,会进行部分学生的家访,通过这种方式对班级学生以及家长,家庭背景有大致的认识。2012届初一四班学生家长整体表现出以下的情况:家长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并且关注点不仅局限于成绩,更加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家长难免“严苛”,因此班主任工作顶着巨大的压力。但同时,笔者更看到这样一群高素质的家长无疑也会是一笔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班级建设成为摆在笔者面前的大挑战。

二、家校合作的探索。

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是一项双向活动。由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和配合,学校则对家庭教育做出引领,指导。根据笔者的理解,学生是家校合作的服务对象,因此家校合作的作用力应该要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简单粗暴地介入,而应该是相互理解,春风化雨般地协调各方的矛盾。不管对于家长或是学生,教师都应该是以“同盟者”的身份与双方交往,在得到认可的同时,让学校德育教育深入到学生和家长的内心。接下来,笔者希望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来分享自己的所得。

1.巧用校讯通

“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它可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巧妙地运用家校通,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告状者”的角色。近来学生中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班主任就是一个破坏完你友情,再破坏你爱情,还不放过你亲情的人。”虽是一句调侃,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班主任是多么不受欢迎。想要扭转这一局面,家校通就不该沦为告状工具,它应该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老师沟通的桥梁。笔者在运用时非常注意时机和措词。

班里有一名聪明调皮的小男孩,经常小错不断。因为贪玩,静不下心学习,文科的背诵任务总是不过关。笔者多次通过校讯通与其家长联系:“某某爸爸/妈妈:某某是非常聪明的孩子,理科成绩非常优秀,多次得到科任老师的表扬,但是他的背默情况让我很是担忧,很不希望看到孩子因为非智力因素与重点高校失之交臂,请您拨空监督孩子的背默。谢谢!”多次这样类似的短信,让家长相信老师的诚意,不是因为生气或是厌烦,而是因为在乎喜欢孩子才被“叨扰”。并且在每次孩子有小进步时,笔者都会及时发短信给予表扬。在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合力作用下,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同时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工具作为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表现的有力工具。但很多家长似乎由此找到宣泄的途径,老师自然地成了“接诉状”的仲裁官了。如果盲目地把家长的“愤怒”直接朝学生倾倒,很容易产生口角,造成亲子间关系的紧张。如此一来,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家校合作也将会障碍重重。若教师用开玩笑或是调侃语气,有技巧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共同商讨改正的方法,相信这样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家校通力合作的良性循环。

2.利用班级活动的契机

仅仅依靠短信、电话里来维系家校合作,笔者认为收效甚微。如果家长也能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笔者认为这对于促进教师,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了解,让家校合作上一个新的台阶有着重大意义。

1)中秋博饼活动

厦门有着中秋节博饼的习俗。在这个庆团圆的日子里,笔者策划让家长们也能参与到活动中。因此选用了操场这个较大的场所,让孩子和家长有更大的空间发挥。大人们参加到活动中不是以颐指气使的大家长身份,而是以“好朋友”,“好战友”的角色,统一作战,分享胜利的果实。有些孩子因为没有“战果”,在操场狂奔一圈后,又再投入到“战斗”中,憨态可掬。家长和孩子因为每一次的收获相拥庆贺,其乐融融。简单的活动把家长和孩子凝聚在一起。

2)亲子运动会

半个学期的相处后,笔者发现班级的孩子活泼开朗,精力旺盛,酷爱运动。根据这个特点,笔者又寻思着举办亲子运动会(如两人三足,接力跑等)。希望通过家长和孩子的默契配合,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活动中,家长们放下架子,和孩子共同商讨战略战术,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关系,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分担失败的落寞。

3)感恩节&母亲节

因为学科特点,笔者喜欢根据节日特点,强化孩子的情商教育。在感恩节和母亲节分别策划了主题班会活动和道德讲堂。把家长们一起邀请到课堂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游戏,教会孩子们感恩,同时也让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孩子内心柔软的一面。很让笔者受鼓舞的是,许多家长在活动过后会来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认为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对家长也是一个启发。其实对笔者也是巨大的鼓励。

4)班级总结会

学年结束,笔者又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学年总结会,希望以此来对学生们过去一年来的表现做个点评,笔者决定再次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一起来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并提出殷切期望。因此模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奖活动,让班干部写颁奖词,表彰优秀的同学。在家长当中反响良好。

3.新颖的家访形式走进家庭

传统的家访是老师上门“数落”,家长唯唯诺诺,学生愁眉苦脸。这样形式也许在短时间内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是在家校,师生,亲子间筑起了高高的围墙。笔者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尝试,寻找有利于家校发展的家访形式。

假期里,笔者偕同班干部,拿着奖状上门家访。对上学期成绩和表现优异或进步的同学,上门进行表彰。这对于孩子是一项荣誉,其实也是家长的骄傲,即使在其中也有些不足的指出,但这样先给个糖吃的方式更让他们乐于接受,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也动力十足。

家校合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调整,改正,并且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模式,在不断的学习中,笔者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第3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合作 尊重 沟通 信任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需要,有助于纠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现象。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在与家长的交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学会于家长沟通的艺术。

一、尊重家长,以礼待人。

尊重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当然“尊重”决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让家长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首先,礼节要周到热情。不论去家访还是家长到学校来了解情况,班主任都必须要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要起身笑脸欢迎,言语要大方、得体,使家长感受到你是一位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注意言谈举止,要善于倾听。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只顾自己滔滔不绝。情绪发泄完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只好拿孩子撒气。如果我们以坦诚、平等、合作的态度面对家长,形成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这样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教师要注意多商量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本着“有则改之,无责勉之”的原则,虚心接受,不要当面和家长争执。

二、多元沟通,艺术交流

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光有真诚是不够的,还要讲求艺术,采取多元沟通方式,就能争取到家长的有效配合。

1、知识型的家长,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们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要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

2、对于脾气暴躁的家长,要沉住气。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要以理服人。既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又能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消除误解和矛盾。

3.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赞赏和表扬,然后指出学生的不足。要耐心、热情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让家长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

4. 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要多报喜,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教育孩子的活动。同时要委婉的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因生而异,互相信任,全面沟通。

作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当老师请其到校沟通时,大部分家长都是心存疑虑,喜欢听好话,怕丢面子。为了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在每次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我都会先主动对家长给予孩子的教育关注和给予老师工作支持的行为进行赞许,然后向家长真诚的询问孩子在家的表现,抓契机以展开本次的谈话序幕,并要求自己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使学生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学生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

1.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

2.树立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信心。和家长交流时,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差生”的家长。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而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言过其实,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

3.一定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很重要,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交流时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4.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班主任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转对社会的失望,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语气要委婉。青年班主任面对的是比自己年长的家长,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你认为怎样”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6.要有针对性。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成绩、个性等,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7.要科学实用。给家长的建议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的建议不科学不合理,在家长心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班主任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教育、培养好学生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4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园合作; 主要形式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教育应与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相一致,家园在教育观、儿童观方面形成共识后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合作能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然而,由于对家长的科学指导工作大多由幼儿园来实施,所以,家长未必能在孩子一出生就给孩子科学的教育,来幼儿园后也不是一下子能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而用“不会”、“没时间”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其实这也说明家长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因为家庭教育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幼儿期的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不需要大段的时间,所以关键在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研究家长心理,寻找改变家长教育观念的突破口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家庭教育职能的片面理解,致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效益。其表现为:

(1)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成为极大多数家长的强烈愿望。很多家长按着自己的意愿对孩子进行多项“兴趣”培训,他们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效率,而不是真正培养孩子兴趣,让本来在游戏时期的孩子提前进入了紧张的学习之中。

(2)“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明显。很多家长把督促子女好好学习当成家庭教育的第一职责,他们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其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行为习惯的早期训练。谦让、宽容、大度、节约、爱劳动等一些良好的品质在这一批独生子女身上很少看到。

(3)缺少科学的育儿方法。现在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包办代替,影响孩子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长知道在幼儿期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全方位的发展,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当家长明白道理以后,就自觉地配合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家园合作。

二、家长工作的策略

不同的成长背景、文化背景和就业背景的家长,他们的需要不同,沟通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切实提高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效能。

(1)宣传理念——统一观念。办园理念赢得家长认同是家园健康合作的基础,幼儿园要充分宣传本园的课程设置、发展目标、教学特色等,提供机会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观。

主要形式:

家长会:如新生家长会明确家园各自的任务、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班级家长会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

家长学校:可针对父母或祖父母、孩子不同的年龄等分批进行授课活动,以提高指导效果。教学内容根据园务计划、教育目标、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设计不同的专题,开办各类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些可以有效帮助放任型家长树立更科学的教育观。

家长手册:幼儿园通过宣传资料,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办园理念、保育细则、家庭配合、接送时间、收费项目等内容。

(2)参与活动——理解互动。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主要形式:

家长委员会:这一组织的建立,在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架起了一个沟通桥梁,使家长通过代表全方位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保育、招生等各项工作,共商幼儿园重大事情,及时而准确反映众多家长的建议.协助组织幼儿园各类大型活动。

教学开放:应定期邀请家长来园观摩教学活动.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消除顾虑,体会孩子的进步,感受孩子的需求。

爱心朋友:聘请热心并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如牙医家长讲授护牙卫生、消防队员爸爸组织安全演习、全职妈妈担任书吧管理员……

亲子活动:幼儿园通过组织内容丰富的亲子运动会、家庭才艺表演、家庭郊游等活动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同时也是有效提升隔代呵护型家庭中父母责任感的良策。

共同作业:在主题活动中,通过与孩子一起完成资料收集,使家长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

(3)平等交流——建立情感。教师一定要讲究与家长交流的说话方式和交往技巧,要平等、耐心、真诚地对待家长,切忌居高临下的教训口吻,这样才能赢得家长朋友般的信任,像“自我中心型”家长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愿意与教师配合。

(4)优化服务——赢得信任。从思想上接受“教育也是一种服务”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从家长角度悉心体会,从行动上实行最优质的服务,努力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5)强化监督——不断优化。幼儿园要通过多种途径从不同侧面了解本园在家长、社会中评价,并保持各种反馈渠道的通畅.以便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可以通过园长信箱、园长接待日、家长问卷等主要形式,了解家长的心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保教水平。

(6)运用科技——提升实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家园沟通。

主要形式:

建立网站:幼儿园可通过网络介绍自己的特色、活动,信息,并建立班级交流平台,家长可以通过视频及时看到幼儿活动剪影,了解每天的教学内容,与教师或其他家长进行网上交流。

开通家校路路通:近年来各地通讯公司,纷纷创建了特色家园沟通渠道,教师可以通过群发短信的形式,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络,特别适用于各类通知。

第5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学校;策略;

教育部于201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表述:“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是贯彻《规程》,也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家园合作的平台,是家园协力的传送带,也是园所办学质量的呈现。

一、成立家长学校的目标

第一,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教内容与方法,认真分析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

第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家长学校相关活动(如家委会、膳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长讲座、读书沙龙等),发展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

第三,加强与社会合作,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争取家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第四,推动幼儿园文化氛围建设,促进学园稳步发展,创设“和谐共处,幸福滋长”的家长学校特色。

二、家长学校开展的策略

(一)家长学校常态化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园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工作的开展对家园合作成效起到铺垫的作用。常态化即是指家长学校三要素“时间、空间和地点”得到保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时间。

为更全面、细化班级家长工作,每班一学期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及家长座谈会,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的触动提升家长工作效果,将家长学校成效纳入教师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2.空间。

即预留家长参与的空间。为确保家长学校的有序推动,切实把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应规范成立家委会、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并聘请部分社会知名人士、优秀人才;另组织建立家长委员会及膳食委员会机构,健全家委会、膳食委员会“两委”制度,商讨拟定“两委”会议制度。家长学校对园所管理、园所活动及班级活动可以提出建议,可以多种形式参与,也可提出反馈意见。

3.地点。

家长学校并不局限于园内,可结合活动内容选择开展地点。可以是园内,如学前教育月中的家长预约周,家长采取预约的形式入园体验幼儿学习生活,每个游戏区都是一个迷你型的家长学校。可以是园外,如结合园特色课程联办家长读书沙龙,以“每一年都读五十本书”为目标鼓励家长加入终身阅读的大潮中来,借由视频阅读和电子阅读,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还可以走出去,如家委组织散游活动、发动亲子组队参加公益活动、“红色之旅”等,家园活动的痕迹遍布园内外。通过参与活动本身,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力,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多样的知识经验也让亲子之间的情感加以升温。

(二)家长资源最大化

我园地处城镇结合部,家长群体涵盖教育、公安、个体、部队等各行各业,其中不乏佼佼者。家长资源的最大化就是指将家长群体优势按类规整,按需安排,秉持家园共建的核心内容成立家长义工服务队,这也是贯彻《指南》精神的务实做法。

1.安全义工队。

家长学校本着以社区资源为依托,以社区共建的理念,可发动“安全义工队”征集令,邀请家长协助,邀请社区联防队来园义务巡逻,获得全数支持。于是在搬入新园后立即成立“安全义工队”,周次排定班级轮值,按实签到,由园保安队长负责管理。在每日入离园时刻,总有一些穿着黄背心、举着小红旗,带着微笑的义工家长们在拥挤路段协助引导车辆排放、交通疏导、接送安全等,有他们的倾力协助,对园所安全工作的开展大有助益。每逢期末,学园还会评选出最美家长义工。义工爸爸和义工妈妈已经成为学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助教义工队。

幼儿园保育教育内容有着其特殊性、启蒙性和不可取代性。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可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发掘班级特色活动。面对家长学校甄选助教义工,家长报名后各班按需选择合适人选。助教义工的加入,可让班级的特色活动更加凸显。如部队家长体育活动或角色扮演性游戏:解放军叔叔以身作则,示范各式训练动作,讲解区域游戏物品的使用与摆放,还充当对战裁判,可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了提高,课程的开展也得到了推动。又如,班级教师邀请饮食业特长的家长,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开展“水饺妈妈来啦”节气课程活动。水饺妈妈耐心教会幼儿使用擀面棒和面粉做出漂亮的水饺皮,学会手指拈花包水饺,学会分辨什么样的水饺才能吃等。这样,水饺妈妈成了“大家的妈妈”。再如邀请教育系统内的家长参加故事妈妈(爸爸)活动,定期来园与孩子亲密互动,学会阅读,理解阅读,耐心倾听等。优美的故事配上动听的音乐,亲子阅读更有利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总之,助教义工将是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生力军,越来越多被发掘的家长资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也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共同担负幼儿的教育任务。

(三)家园共育立体化

幼儿园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提供多渠道、多途径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立体化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信息快捷、简便的特点,构建立体信息网络,涵盖安全、保育、教育三方面,为家长提供3D信息平台。

1.幼儿考勤刷卡系统。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接送刷卡机系统规范幼儿来离园;利用无线接收模块收发信息,家长和幼儿在园门口识别通过后,附设以高清摄像头自动摄取照片,通过终端APP显示。在校园安全方面,考勤刷卡机将幼儿入离园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家长,让幼儿更安全,家长更放心;家长还可根据幼儿当日身体情况发送小叮嘱,以便教师更好地做好幼儿保育保健工作;还有通知、班级秀、精彩瞬间、教学资源、育儿知识宣传等,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及学习作用。丰富的界面,轻松推进了家园共育工作,使得家园沟通无压力,让一切变得可能。

2.幼儿饮食透明厨房。

为更好实现家园共育,发挥膳食家长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明厨亮灶”是落实膳食委员会的重要举措。孩子们每天在园吃什么?这是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从家长需求出发,园所可每周推送的食谱,内含营养计算和实物图片;可结合实际开展“乐食尚食美味自助”活动,厨房师傅和后勤教师们精心准备营养均衡、品种丰富的美食,幼儿再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食物,此举既提高幼儿进餐兴趣,又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体验到食物来之不易;还可以每学期开展膳食品鉴会,家委们参与食材采购、食谱制定等,对幼儿园的膳食工作给予合理的建议。

推行“明厨亮灶”,既让幼儿园的厨房变得“透明可视”,也让家长参与到园所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

3.“掌上平台”微宣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平台也是家园联系重要的纽带,把幼儿园装进家长的手机里是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之一。

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品牌,建议每个园所都要开通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期推送幼儿园动态。如大事件、班级特色活动、每周食谱、安全须知、特色课程等,家长在家翻阅订阅号就能及时了解学园、班级活动;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与家长及时在群里沟通交流幼儿教育问题;对学园重大活动进行直播,拉近家长和幼儿园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园活动的精彩瞬间与家长实施交流与反馈,及时针对性地上传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及视频资料等,让广大家长通过电子设备了解和关注学园的发展,为幼儿园多彩的活动点赞。

(四)校园建设特色化

总书记在全国教师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诚然,校园建设特色化就是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性活动,与家长携手同行。

1.行之有效的家长培训。

针对家长素质及对幼儿园教学专业的不理解,大多数家庭的家教方法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特点,故家长学校可制定系统培训计划,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每学期组织专题讲座,三至四次的家园互动,召开家长会、开设开放日结合,对不同年龄班的家长进行分期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主讲。培训活动有计划性、系统性,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丰富育儿知识,培训效果显着。

2.灵活多样的亲子活动。

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增进家园、亲子之情,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了家长助教、亲子游戏、家园同乐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结合植树节鼓励亲子参加环保净空活动,结合环境保护日开展环保时装秀,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形成环保意识与行为观念;如小班适应周活动,特别针对幼儿分离焦虑期情绪变化大的特点设计轻松愉悦的亲子活动;如开展“爱在重阳”活动,把祖辈们请到幼儿园来,帮爷爷敲敲背、洗洗脸,剥橘子等。这样就能在加强家园协作的同时,形成亲子同乐共成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的阶段成长,实现适时与幼儿园沟通协作,加强纽带联系。

3.其乐融融的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为家长深入幼儿学习生活一线的活动形式。从入园到户外,从早点到盥洗,从学习到午睡,家长参与幼儿一日生活全过程,更直观了解幼儿园保教特点。家长开放日活动起到了四个促进作用。一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促进家长教育孩子责任感的不断强化;三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了解与支持;四是促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之间关系的优化。

三、家长学校的可见成效

成立家长学校近三年以来,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和家长委员会、膳食委员会的协同配合下,我园校园文化建设已见成效。

(一)双翼齐飞

以家庭教育、社区宣传为两翼,重视与家长同步频同目标的合作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教质量和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努力使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体化。

(二)社会满意

园所对家长敞开心扉,收获了满满芬芳。学期末的家长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9%,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家长学校系列活动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分别在省、市各级微平台、报刊报道与转载,深得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三)多项荣誉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指南》《纲要》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和家园合作已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做好的工作。我园始终把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作为年度的工作目标。抓住家园良好协作机遇,学园通过了泉州市示范幼儿园的评估,获得了“福建省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泉州市示范家长学校”“晋江市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指南》《纲要》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和家园合作已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做好的工作。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以家庭教育、社区宣传为两翼,重视与家长同步频同目标的合作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教质量和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努力使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体化。园所对家长敞开心扉,将收获满满芬芳。

第6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一、新课程改革中家校互动的必要性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这句话充分说明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到的实质性作用。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要将家长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来,协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铺平道路。

二、专家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周丹认为,现代“家校合作”的必要性表现为: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至今仍都是育人的需要,两者共同发挥效能是现代素质教育培养“完整人”的需要;②现时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均面临着困难,家校合作是解决两者困难的良策;③目前我国家庭联系水平较低,需倡导新型的“家校合作”来提高。

任学宾认为,家校合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提高社会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支持;②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③能够优化教育环境;④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⑤指导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的意义表现在三方面:①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②促进“教育社会”之诞生;③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

三、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在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本着以德为首、智育为主、体育为重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方式的选择以整体为重,特别是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学校教育。教师要面临整个班级的发展,“一刀切”是不可取,但做到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是不现实的。

李朝辉等认为,在“新课改”中,家长的角色应从支持者转向参与者与决策者。面对自己的孩子,家长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子女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全发展,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也完全能够做到注意结合子女的性格特征。因为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兴趣特长、性格特征等更为熟悉,若家长能及时跟学校教师互动,让教师尽可能了解自己的子女,也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四、家长施教的特殊性

1.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开始最早,持续最长。除少数特殊情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影响最早持续最长的是其父母。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受其家长的教育影响,而其他成员的教育都是发生在父母以后,如教师的教育是不断替代的,当今社会极少存在由同一个教师持续将学生从小培养至成人的现象。而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范围广、程度深。对于教师而言,尤其是学科教师,教授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文化是其主要任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单个教师而言,要顾及到方方面面是不现实的,而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则实施范围面大。

五、家校互动的途径与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所有人在拿结婚证前必须学习家长教育学,否则不发结婚证。没有接受过教育科学训练的父母,正如一个没有领到驾驶执照的司机一样,如果司机匆匆上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手段让家长获得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因此要改善目前家校合作的现状可采取以下方法:

1.举办家长学校。①培训内容集中,贴近家长。为家长提供较为完整的有关新课程的说明材料,并与他们一起讨论新课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改革目标,宣传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减少功利主义对家长的影响,回归到教育的本质。鼓励家长多读书、多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家教水平。②培训方式多样,提高实效。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家长介绍新课改的有关情况,提高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也可以请家长代表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与学校沟通的体验,发挥主流家长的引领作用;还可以请学生当场表达他们对爸爸妈妈们说的心里话,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孩子。

2.让沟通多样化。①利用网络系统互动。“校讯通”是融合了电脑电话合成、手机短信和移动通信等多种技术的沟通平台,它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发送手机短信,与家长建立联系。内容可以是孩子一天中各方面的表现,也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指出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既可以向家长发送家教方法,也可以回复家长的咨询,交流教育工作;既可以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也可以向家长发送孩子的获奖情况、有关通知等。大家既可以在网上即时讨论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访谈(视频聊天),也可以留言回复,深入讨论。这种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利于家长有效利用校园网资源,能极大地帮助家长树立新课程理念,提高家教水平。②家校联系手册。“家校联系手册”既可以将家校联系卡与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合二为一,也可以是单纯的联系卡。它的主要内容有学生在校完成作业、上课听讲、自我意识、团结同学、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也有教师给学生的适当评价以及给学生和家长的指导性建议。手册由学生带给家长,家长填写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后,反馈给老师。

3.平时性互访。互访一方面指教师的家访,也包含家长到学校的“校访”。教师要勤家访,同时更要鼓励家长勤“校访”,这种互访可以是随机性的,随到随访,互通情况,也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情况进行的特定性访问。平时性互访以面对面为好,但有特殊情况时也可以以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

第7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一、参与式活动,提高认识

教育一体化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表现是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促使家长与教师建立伙伴关系,尤其幼儿教育的课程是幼儿经验的内部组织与建构,必须把孩子在幼儿园的经验与家庭的经验统一起来,这需要家长与教师双向作用。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获得幼儿在幼儿园的第一手材料,教师主动了解家庭,参与家庭教育,获得幼儿在家庭的第一手材料。组织各种活动,吸引、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了解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二、多形式沟通,促进交流

1.善于利用来园离园活动时间

早晨大多数家长送孩子来园后,总是匆匆忙忙地离去,但有时也有家长逗留在教室门口。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讯号:有事要交流。我们碰到类似情况时,应主动迎上前询问,让家长感到老师的主动负责和关怀。

离园时更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契机。我会把孩子一天中突出的一些表现告知家长,即便是说到孩子的不足,我也总是先肯定他的一些进步再婉转地提建议,让家长有个接受过程。从被动地回答家长的询问转为主动地和家长聊孩子的发展,让家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关心和关注到了他(她)的孩子。

2.现代化的联系方式

现代化的联系方式便捷、快速,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桥梁。现在大部分家长把接孩子的重任交给老人,不能做到每天与老师见面,即使见面,交流时间也很有限。我们通过电话、家校路路通、QQ群、邮箱等现代化联系方式,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平时,我们及时捕捉孩子活动中的精彩瞬间,用E-mail方式发到家长的邮箱中,我们的这些做法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如此融洽的感情,更加促进了家长工作的开展。

三、互动式活动,增强实效

1.亲子活动

我们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教育活动。如我们大班有个语言活动《家是什么》,可邀请孩子的家人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开始,我们通过学习散文诗《家是什么》,让幼儿理解了家的涵义。活动中请家人说出对家的感受、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最后孩子们表达如何关心爱护家人,同时对家人说出:“我爱你们。”并和家人拥抱在一起,我们所有人都感到了温馨、幸福和感动。活动结束后,所有家长都对我们表示了感谢,因为活动拉近了亲子关系,更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小制作、冬季亲子运动会等。每次活动,我们始终以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重在参与、娱乐为主、体验亲子之乐为目的,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地组织安排运动项目。通过亲子运动会,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幼儿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同时,运动会增强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家长们意犹未尽,许多家长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亲子活动真是太好了,太有意义了!”

2.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不少活动,如课题中期汇报活动,请专家来园讲座,骨干老师教学展示等。同时也邀请各班家委会成员来园参加实践研讨活动,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具体工作,听取幼教专家给予他们的建议。家委会成员非常感谢和珍视这样的机会,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

3.善于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家长资源是可利用资源,家长中有教师、医生、电脑工程师、厨师、营业员、个别教育观念新的家长,我们就利用他们的职业、特长和年龄特征。通过照片、文章、图片等形式、张贴出来,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从而支持、积极参与活动。

第8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家长社团构建的基本思路

家长参与的六种类型 为了提高家长参与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我们弄清楚什么样的家长参与是更为有效的,也需要厘清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不同的方式。爱普斯坦恩教授根据“影响重合空间”理论模型开发了六种家长参与类型,同时指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环境的综合影响的。这六种类型分别是:家庭的基本责任、交流、志愿者、在家学习、决策以及与社区合作。在家庭的基本责任中,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更多的是关于孩子个人信息层面的交流;在交流这种类型当中,幼儿园和家庭就建立了双向的沟通;志愿者更多的是倾向家长为幼涸疤峁┮恍┤嗽鄙系陌镏,参与幼儿园的一系列大型活动;在家学习,主要是希望能够实现家园共育,教师能够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建议等。决策,已经是家长参与的一种比较深入的类型,家长除了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者之外,还是倡导者,与教师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社区合作是当家庭面临问题时,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共同联合,为家庭提供支持,促进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通过对家长参与的不同类型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发现,家长参与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而让家长有意义地参与的基础应该是家长和幼儿园合作的意识,以及幼儿园和家长展开沟通和交流的态度。

家长社团提供全面的家长参与活动 家长有各种不同的技能和能力、兴趣和需要、时间表和家庭责任。他们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要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家长和家庭对家长参与互动的要求反应也不尽相同。多面性、灵活性应该是家长工作开展的新思路。组建幼儿园的家长社团,让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自主地选择加入各种各样的家长社团当中,满足家长对关注幼儿健康、关注幼儿园课程进展,关注各种育儿资讯的需求。在社团的管理上,我们崇尚社团管理,以家长为主体和核心,积极与幼儿园展开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家长社团管理上的自主,为家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代表了我们建立平等互助关系的思考。家长由以前的“聆听者”变成了“互动者”能够借助社团的力量发声,参与幼儿园不同方面的决策。

家长社团的机构设置

家长社团的管理 由于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多元化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和课程建设当中来,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家长委员会作为可以影响参与幼儿园各项重要决策的组织机构,统领各大社团。家长社团的选择和成立,是由家长共同商议,家委会决策决定,园方共同参与而产生的。不仅仅满足了当前家长参与幼儿园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各项工作的需要,更加结合了家长的兴趣和资源。

家长社团与幼儿园工作 结合幼儿园的需要和家长兴趣,形成了可以协助幼儿园管理和起到建议作用和安全委员会、伙食委员会。安全委员会的家长可以参与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伙食委员会的家长发挥在膳食营养、卫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幼儿园膳食管理出谋划策。除此之外,宝宝健康顾问团更是集结了有专业知识和力量的家长为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疾病防控等工作提供良好的建议。另外,故事妈妈团、课程委员会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方面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形成资源利用最大化。基于对父亲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家长社团中也有关于专为父亲参与所形成的“爸爸合唱团”,让幼儿能够感受到父亲在他们成长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

通过家长参与类型理论的学习和家长社团活动开展的实践,笔者认为家长社团是提高家长参与有效性的良好途径。这样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家长社团这样的方式为幼儿园建设出谋划策,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真正能够做到将家长的专业和兴趣及社会资源利用到最大化。二是活动形式多样化。通过建设家长社团,幼儿园家园沟通和活动更多地由“统一”式的变成了“自主”式的。结合家长社团提供的支持,幼儿园活动的开展更加的丰富,为孩子拓宽了视野,借助家长的力量,让世界成为孩子的“教材”。三是沟通交流深度化。家长社团除了能够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支持外,参与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深入了,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幼儿园目前所进行的各项活动。除此之外,家长社团集结了有共同爱好和育儿需求的家长,为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这样的互动过程当中,家长可以了解更多的育儿信息,为科学育儿以及家园共同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

第9篇: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要求不同,成才标准各异,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效地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各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合作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家、校之间能否有效地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

二、影响家校合作的几个因素

1.认识错位,推卸责任

从教师的角度看,作为山区中学的有些教师认为,有些农村家长不太懂教育规律,教育程度较低,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弱,当家长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时,有些教师总觉得不太自然,认为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准绳,这就造成家校合作的内容极其单一,仅仅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

2.活动无序,组织散漫

在实际中,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学校、年级、班级各层面的家校合作难以相互配合。往往是学校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了,就将家长一个个通知到学校,家长更多地只是带着耳朵来听,很少有实质性的建议,有时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活动记录,更不谈上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总结。在这些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的活动中,收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学校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双方缺乏换位思考,欠缺对对方的充分理解,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全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长素质低、“家教”不好。有的家长则认为老师让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是老师无能。家校合作活动不系统,难以坚持。家校合作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学校在新学期伊始都制定了家校合作的工作计划,但往往难以坚持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了。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三、促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对策

1.完善制度,有序落实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家校合作机制,即以制度来约束家校合作中的人为性、随意性,变可有可无、或多或少皆可的家校合作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就能使得家庭与学校合作有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长汀一中创建“家校合作”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明确了规划和办学的总目标,促使我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形成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推动了“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我校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另外,确实保证“家校合作”教育工作做到“三纳入”: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评估标准。

2.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家校合作的中心,也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家校合作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可以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责任让子女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因此,家长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3.重视家校双方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1)尊重。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并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家长与班主任就能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2)信任。家长更要与班主任、学校沟通,要充分信任孩子的班主任、学校,相信学校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相信我们老师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雕琢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琢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学校,只有在家长与学校共同搭建的信任的平台上,才会将大理石雕琢得更加完美。

(3)平等。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缺少了哪一方的配合,教育的效果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犯错误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双方都要注意消除各种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才能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和融洽,友好的交流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4.有效推进家校多方面合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