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工程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道路工程的全部施工工作是在规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进行人、财、物动态组合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工程路线长、展开的施工地点多,在施工的技术组织中需要勘测设计、施工单位、监理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得以完成。其中涉及人员、材料和机械众多。城市道路施工的环境特殊,这就决定了组织安全生产活动的细致性、重要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对城市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加以简单的总结,希望对从事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同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积极的开展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的素质是道路工程安全施工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应该积极地培养与改造施工人员良好的素质,是做好道路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我们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安全知识的普及与讲授,只有施工人员在经过培训与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正式上岗。同时,对于员工的安全陛教育还应该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长期性,道路工程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养与安全教育纳入到工作计划当中。我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要加强道路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进行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投入水平,一方面安全消耗最少;另一方面安全效益最大。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建立一套有效实用的安全投入分析方法和模型,形成安全投入分析制度,以确定安全投入强度。我国香港学者邓小林等人推导出了项目最小安全投资的方法,即通过安全投资率与安全状况指标(SPI)以及事故损失率(ALR)之间存在的关系确定;当SPI与之和达到最小时,建筑项目的安全效益达到最优。学者们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安全投资率为0.55%就是承包商最小的安全投资,但超过0.55%的安全投资率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根据以上理论,同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部进行了工地标准化建设,配备了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公司与项目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建立了经济激励方法,确保了安全生产的进行。
3.重视道路施工安全工作的检查
道路施工企业应形成定期安全检查的工作制度,做好预防工作。定期检查不仅周期要固定,而且在检察人员的配备、检查手段、重点检查对象方面都是固定的。在检查过程中,要检查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装备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检查安全施工状况是否正常等。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且将检查和处理情况作记录,作为数据存档备案。
4.做好道路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道路施工项目部要做好周密安排,搞好机械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调配,在施工中要配备具有机械操作牌照的专业操作手,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听从施工人员的正确指挥和精心操作。但对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严格按照机械的操作规程,并随时观察机械设备的动态,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另外,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事故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做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报废和储备工作,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并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道路施工。当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抢修。
5.建立施工安全作业的奖惩制度
为了保证道路施工时的交通安全,应始终坚持执行“三不准”制度:即没有批准施工安全项目不准开工,没有施工作业许可证不准上路.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和没有上岗证的人员不准参加现场作业。同时,要做到“三个落实”到位:即按规范规定的道路施工标志、标灯全部落实到位,施工人员安全标志、着装落实到位。应实行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奖惩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同时应明确规定在施工成本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安全生产经费计划,用于购置施工用的临时安全标志、标牌以及先进安全班组和安全员的奖励等。
6.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1)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遵照人性化的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布置安全标志,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施工道路、消防通道、排水沟畅通,施工材料、机具堆放整齐;工地照明良好,劳动保护用品到位。(2)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方案与应急预案。项目部对危险源进行了识别,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与应急预案。在日常施工中,加强对危险源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安全管理方案的责任落实到岗位,实施了三级安全管理责任制。(3)加强对劳务队伍的安全管理。针对劳务工大部分来自农村,普遍存在施工技能不高、技术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足等特点,项目部将其纳入安全管理范围之内,由专职安全员对其进行岗前的安全教育,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加强对其的监督检查。
7.结语
对于城市道路施工企业来说,其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进一步必须包含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任何一个施工企业都不能仅仅为了公司的经济利益而忽略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权益,这是一个施工企业立于社会的责任,也是其作业一个雇主对其员工应尽的义务。广大施工人员也应建立起安全施工的意识,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对自己带来的人身与财产伤害,同时,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真正地保证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生产的有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江厚亮.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13).
[2]朱涛.论当前时期下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J].品牌(理论月刊),2010,(12).
[3]魏强,苏立志,战玉春.浅谈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J].北方交通,2011,(05).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63-02
2014年12月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强调,建设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在安全工作基础之上。强化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需要发展信息化技术,构建高效的管理责任体系,以更好的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及项目的综合效益[1-2]。国内外安全责任理论研究较为广泛[1-3],其普遍认可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深入考量参建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1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及影响因素
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规模不断扩大,设计标准和投资额均较大,顺德区某城市主干路项目路线全长3.5km、道路标准宽度45m、设计车速5km/h、双向6车道,其总造价达到8.9亿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与管控意识的发展速度相对而言尚未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市政道路施工项目通常位于城市之中,与居民生活、交通出行和工作生产等相互影响,安全管理存在较多漏洞、管理难度较大且有较为复杂的事故隐患。
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工作分析的首要因素,其涉及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以及行政监督部门等参建多方,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渗透进入各个岗位的所有一线人员,强化教育、树立意识、持证上岗,杜绝麻痹大意等隐患。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核心要素,其针对性和执行的落地性也决定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材料、设备和环境是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标的物,除了做好日常的材料与设备管理之外,尚需要考虑诸如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材料设备稳定性。
2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的构建
构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的核心工作是对现场安全管理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以平行流程网格式安全管理架构替代直线型架构,优化各项资源配置,确保体系信息化、网络化且扁平化。首先,总结佛山市、广东省及全国安全管理经验,针对项目实际建立安全隐患汇报制度,利用计算机系统汇总各项数据,现场查看并实时关注。其次,建立安全疑问及时解答机制,施工人员即可现场查看各项安全知识、理论和经验教训。再次,安全教育常态化并完善交底,建立考核及合格上岗机制,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度的执行效果。此外,优化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分无遗留问题和有遗留问题管控,建立汇报和反馈系统。另外,切实执行安全资料确认和实时查询机制,针对各项反馈意见和现场情况,结合安全员在一线的意见,总结合理回复。最后,体系中还需要完善安全整改、安全奖惩和PDCA循环优化等流程,确保现场实现动态安全管理和控制。
3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
3.1组织架构设置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主要为政府投资建设,政府业主管理有着较为特殊的责任分配情况,现场安全管理责任中心由有关部门主导,下设管理(工程)部门。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的良性发挥,确保各项责任落实至参建各方的执行个人。多个项目实行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组配合制度,在实际现场管理中强化了监管力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2检查监督制度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监督,从各项制度、施工工艺、操作细节到材料场布,落实到细节。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常见安全管理检查分项较多,需要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将完善的制度表格化,管理工作常态化。安全检查制度执行注意问题繁杂,必须事前制定详尽的方案并经过审批方可施工,例如:施工现场围挡在市区必须高于2.5m,转角处800mm以上采用透视材料;人流、车流受影响路段较多,此类项目必须有交通组织方案以及应急预案方可批准开工,方案中确定交通疏导、禁止及警示标识位置;地下管线网络在既有道路等位置分布密集,对其迁改、保护和应急处理预案须经主管部门审批等。安全检查需要重视政府业主的安全责任,分析实际条件和情况,分配先进的安全检查工具,重点关注临时用电、消防设施、模板与脚手架及“三宝、四口、五临边”等。
4结语
安全管理体系在顺德区多个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中得以执行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对容桂华天路道路改建工程、西部生态产业新区主干道与江珠高速两个通道衔接工程、环湖路工程和荷岳路至林上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等项目的重点管理监控及数据统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1)市政道路项目安全管理首先要从制度和体系层面发挥参建各方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各方面主体的责任意识;(2)制度要以人为本、服务于建设,信息化、网络化、扁平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更有助于实现科学管理、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江梦策.青岛市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准备阶段
市政道路建设具有周期长、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受外界干扰和自然因素影响和变化会受到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有关的许多社会主体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渗透到施工的每一个阶段,严密的施工准备是市政道路工程顺畅进行的必要条件。施工单位必须通过严格的施工准备,以保障持续,协调,平衡和经济建设过程中。施工准备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首先要在理论层面,掌握设计意图,细致地研究施工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
2)在依照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分析施工线路的具体情况,排除影响因素,在图纸上进行重新标注。为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制应急预案,进行现场论证编写调查报告。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在施工进行之前,制定严谨规范的考核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依制度执行,细化规章制度。
4)图标上墙,包括关键施工工序的流程图、事故处理流程、质量监督表、奖励制度表、设计变更、试验规则等。
5)建立工地试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6)对施工人员进行开工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针对具体业务进行培训,使施工人员对设备操作、质量监管、操作规定全面掌握。
7)对施工对象进行宏观设计,完善施工人员组织架构。根据客观条件、机械设备程度、原材料准备等设计最优方案。
8)在施工协议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个成本预算管控,在保证施工质量得基础上,严格控制支出、对成本进行预算。
2、建设要素的合理配置
在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和机械的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建设资源配置的配置应该达到一个平衡。根据材料的供应和使用的物资储备;机械配置兼容的附属机构的优势对比;人力,物力与机械计划,根据计划的编制;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展资源接近计划的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建设资源的合理分配是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哥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全阶段的建设任务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关键。实施证明:如果不能合理的配置资源,无论是盲目得加大投资搞“面子”工程,还是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都将致使资源浪费,施工结果大打折扣。
3、合理配置机械
机械化施工,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目前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的主流,用以确保进度。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机械组合。受天气和机械的使用等方面的进展,数量的变化,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改变机械的组合。组织机械施工时应注意:
1)成立维护和修理组,关键零部件定期保养,在任何时候,能够解决和改善机械完整性,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
3)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加强机械的统一部署,始终保持最佳的机械组合,提高机械利用率。
4、防洪排水
受自然因素制约的施工建设项目,应该具备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否则项目的进度、质量,效率不能得到保证。影响市政道路施工的自然因素总,水害最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无效的防洪和排水措施会造成工程延误,成本增加,所以应注意以下问题。
1)项目进行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2)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方式,并始终保持纵向和横向的平整度和斜坡滚动,雨水能够排走快速以防堵塞沟渠,还可以防止边坡坍塌路基。排水困难或不良地质地段,应避免在雨季施工。
3)桥梁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主河槽基础应该是在旱季施工,桥梁预制场应超过汛限水位,机械,材料,设备汛期应尽快撤离现场,以减少灾害损失。
4)下雨期间要进行道路巡查,及时疏通沟渠,以减少路基的水。要了解天气变化和应对措施,以减少雨水对建设的不利影响。
5、质量监督
市政道路建设事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提高项目的质量,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桥头涵顶跳车,路基不均匀沉降等。应对方法如下:
1)认真处理的路基和桥梁和涵洞接头,防止桥头涵顶跳车。桥梁和桥涵施工往往不能同时进行,路基,桥梁,涵洞之间的衔接不能顺畅进行,可能会导致跳车,一般设置桥头搭板,铺设土工隔栅或土工布,改换填料等,这些措施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合理保证,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现场管理的重点是,保证碾压到位,压实度符合质量标准。
2)彻底处理软弱路基,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开裂的道路,路基不稳定,危及行车安全。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压实路基。为此,现场质量控制应放在疏浚和堤防表面分层充填和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非连续地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
1安全风险管理含义概述
所谓安全风险管理指的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发挥群体智慧,对有效资源加以运用,进行相关的计划、决策、组织及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道路建设中人同物料、设备及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建设的管理目标。在道路建设中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减少和控制事故、危害,避免因事故而造成人身伤害、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首先是风险的识别,这是整个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在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的工作,在风险的识别中,必须根据风险管理计划、项目计划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确定风险的来源和每项风险可能发生的条件和对应的概率,并对识别出的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特征描述和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析。项目分析又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两步,其中定性分析就是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风险的级别等级进行排序的过程,由此引发定量分析,而定量分析就是在前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每个风险的概率及影响大小,两步的加总得到项目的总体风险程度。再次是项目风险的应对,它由风险应对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两部分组成;最后是对风险的监控,这一步骤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对已经发生并进行相应解决措施后残留的风险进行监察,对下一个项目阶段尚未发现的风险进行新一轮的识别。同时风险监控的另一个重要智能是检查风险的应对措施是否按计划得到实施,其效果是否在预控的范围内。风险监控的主要涉及选择备用方案、实施应急计划、采取纠正行为以及对项目计划的重新定制。
2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程序
项目建设管理的安全风险防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并非每一个项目建设管理过程都会有安全风险,但每一个项目建设管理都应有相应的安全风险防范对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建设管理也是如此。
2.1 对于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即对道路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加以分解,将其进行风险结构的层次性分类,之后运用反思维形式,来将不利于道路建设的因素找出来,并进行反向角度来对风险进行论证。风险识别亦是风险评估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不断的项目评估时间中,来提升对于道路建设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2.2 对于风险的估测
风险估测即指的是道路建设中发生不利事件的可能性,这种估测结果概率的大小同建设风险大小呈反比关系。但是,单纯依靠这种风险估测概率来对道路建设风险大小进行衡量显然是不科学的,其实际建设风险的大小,还同风险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有着很大的联系。
2.3 对于风险的分析
对于道路建设的风险分析是以风险估测为依据的,对于具体的道路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数字处理,从而使之能够对风险因素加以反映。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对道路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将内部收益率、项目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作为风险指标纳入到风险因素当中。
2.4 对于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以风险估测和风险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为减少或避免道路建设风险而采取相应措施。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对于概率大、损失大的灾难性风险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风险量;对于概率小、损失大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或保险来将责任进行转移;对于概率小、损失大的风险,应采取积极的控制手段,即对道路建设的风险自留。
项目立项完成后,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开始启动。首先进行的是项目周围环境与建筑物的调查,通过现场定位弄清拟建项目与周边道路、建筑的相邻位置关系,通过现场详细查勘掌握周围建筑与构筑物的现状。通过查阅城建档案资料了解周围建筑的历史、建筑结构与基础状况,了解道路与地上、地下管线(含水、电、通讯、燃气)、沟渠等的现状、数量与位置。通过入户调查和走访知情人,了解无档案记载的建筑及其它有关环境、历史变迁、民俗等情况。
3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分析
3.1 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法规建设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抑制工程事故发生,需要交通部、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法规作为规范指导。当前,我国道路建设在这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应对其法律规定加以明确。在道路设计和施工评标中,除技术标和商务造价标外,还应将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其中,加大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道路工程在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法规体系的同时,既要注重对于国外成熟、先进经验的吸收,亦要尊重中国的国情,符合道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法规体系。
3.2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利于科学化的决策和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道路建设必须对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于安全风险等级高和一票否决的施工方案,必须加以更改。安全风险管理中应明确风险评估、辨别分析和风险控制,内容涉及风险因素、风险源、事故发生概率、风险等级评估,来建立风险监测系统,进而来规避、转移及减缓建设风险。
3.3 以信息化技术风险管理和预警决策作为支持
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中应发展工程预报和物探技术,进行地理地质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信息化手段和现代化监控手段同专家经验相结合,将工程范围内的软土、流沙等危险地质数据储存于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支持体系。同时,加强对于数据的分析和预警,从而能够及时地采取事故应急预案。
3.4 加强对于重大事故的预测和防治
鉴于道路工程建设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对社会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防止技术亦存在相当高的难度。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应将围岩段塌方、岩爆等重大事故的预防和防止,列入到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并进行及时、科学地开展。
4结语
当前,道路工程建设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其长足的发展依赖于安全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从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程序出发,针对性地采取针对改进措施,使安全风险管理从法规、计划、预警据侧及事故防止等方面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得安全风险管理在道路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钧.浅谈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09(3).
[2] 宋群英.浅谈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青海交通科技,2009(5).
关键词:道路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造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同时,对城市道路交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缓解现阶段城市道路出行面临的巨大压力,扩大道路建设范围,保证道路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道路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的核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和人身生命安全。城市道路的建设水平应该既能满通体系的实际需求,又能够起到美化市容环境的作用,为广大民众和企业单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因此,城市道路的建设质量最直接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标志。
二、道路施工的特点
道路施工质量是关系到地方福利的一项大事,我国各个城市的管理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施工质量建设。但是,道路工程和其他建设工程相比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城市道路施工建设工程的范围大、地域广,同时要求市政配套设施的各种管路、管线建设要早于道路施工前结束,并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关系,具有复杂性。
2、由于道路施工要满足当地实际的交通能力需求,因此施工工期一般不能过长,这也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道路施工受自然条件和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由于道路施工建设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众多,使得道路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三、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施工作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从主观方面分析,道路施工质量的优劣主要由于施工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造成,大多数施工建设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在施工中忽视质量的过程控制。但是,道路建设施工完成后,交付使用时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交通事故,难免会造成财产损失和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道路施工单位及相关企业应该时时刻刻都要加强道路施工管理工作,尤其在作业施工人员的素质方面应该加大培训力度,并督促作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和相关要求参与施工。
2、道路的沟槽回填不符合质量要求
道路施工建设在对沟槽回填时,施工作业人员未能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施工要求进行操作,甚至是在违规操作。最终导致新建道路完工交付使用时,道路回填的沟槽部分出现较大的沉陷。这一现象几乎是道路施工的通病,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在实际的道路施工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没有将道路沟槽内的积水排净后就开始回填,这就容易出现道路沟槽回填的沙土会含有较高的水分,而车辆在新建道路上行驶时极容易导致沟槽部分发生沉降,从而出现交通事故。
3、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裂缝或麻面现象,主要是由于水泥稳定性不佳、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所造成。施工人员对道路压光的时间把握不准确,早或晚也都会使路面出现裂缝和起皮。
4、道路的平整程度不符合质量标准
道路交付使用时,路面的平整度将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但是,近些年来,城市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受天气影响较大,为了赶进度保工期,就会疏忽对城市道路路面的碾压过程,或者是施工作业人员重视程度不够,随意对道路进行碾压操作等。对于路面碾压不均匀和不实的现象会严重影响施工路面的负载能力,导致路面平整度越来越差,达不到施工的质量标准。
5、道路路面沉陷问题
道路路面沉陷是道路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也是对道路正常运行影响最大的问题,因此,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路面沉陷问题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该问题的出现。导致路面沉陷问题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因为受到雨水井和检查井或者是路面裂缝的影响,造成道路路面沉陷。在道路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辅助设备以及排水管道等比较多,会对道路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方便施工和减小施工难度,在施工中会将一部分井口和排水管道设置在行车道上,而一般井口以及管道四周路基的夯实都比较困难,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留下一些质量安全隐患,如果这些问题在施工期间不加以严格控制,就极容易发生道路路面沉陷问题。除此之外,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一旦对道路施工不同阶段衔接处的接缝处理不当,也会因为后期道路运行承压能力有限而出现道路路面沉陷问题。
四、加强道路施工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道路施工管理机制
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让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在编制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道路施工中和工程结束后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监督检查制度。同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对于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小的质量问题也要及时处理,防微杜渐。
2、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
制定道路施工材料的购买检验制度,认真落实检验标准,严格检查施工材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使用以次充好和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特别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施工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要给予重点检查,对于那些无出厂合格证明的施工建筑材料一律不使用。只有通过质量监测,并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规范和审计要求的建筑施工材料方可应用于道路施工。
3、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往往决定了道路施工质量。这主要因为道路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环节、工艺流程和施工步骤等均由施工人员负责操作,这可能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因此,道路施工单位要加大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帮助施工人员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对于重点环节和重点工序要加大施工检查力度,避免施工工序混乱的现象出现。
4、做好道路质量的宣传工作
加大道路施工质量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这样有利于做好道路施工质量的过程管理工作。在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宣传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在进行质量宣传工作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播放安全教育影片、开展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还可以丰富施工作业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5、加强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工作
首先,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合同的具体要求建立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并按照要求配备完整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其次,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所有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都要经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校验,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许可之后才能够进行实验,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程序都进行严格要求,不论是施工材料的选择,还是施工材料多配置,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比如,在对工程接缝以及雨水井或者是检查井的井背缝隙进行回填夯实的施工过程中,就对回填材料进行严格校验,一般来说,当缝隙宽度大于50mm时,应该采用特定配比的灰泥进行填充,且每层填充厚度不能大于100mm。而当缝隙宽度小于50mm时,则应该采用特定配比的砌筑砂浆进行填充,每层厚度同样不能超过100mm。
结束语
城市道路质量的优劣与道路整体的施工质量有关。严把道路施工质量关,可以提升城市道路的质量。而真正做好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的有机配合。只有重视和大力提高质量管理,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建成百年不坏的城市道路,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何学进.道路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2,02:190-191.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问题;改善措施
一、公路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第一,资源配置不合理,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无序、资源浪费严重;第二,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格,造成偷工减料现象;第三,施工队伍未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发生突发工程事故时处理能力不强,造成工期延长;第四,公路施工现场因安排不当,出现污染现象,影响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二)公路工程质量监管存在问题。第一,监督主体不明确,由于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时,仅仅只是客串者的身份,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置身事外,造成工程质量监督主体不明确。第二,缺乏完善的行政处罚制度。第三,建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制度不健全。(三)项目法人管理存在问题。第一,身兼数职,管理力量不足。第二,对日常试验检测工作没有足够重视,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仅凭经验判定工程质量,且部分项目没有建立合格的中心试验室,缺乏合格操作人员。第三,对不规范的施工行为管理不力,整改措施未落到实处,没有做到监督与管理,对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四)安保工程存在问题。第一,安全意识差,对安保工作缺乏重视度;第二,在安保工程设计上往往是参考以往的设计方案进行,缺乏规范化指导标准;第三,重建轻养,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
二、针对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整改措施
(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公路施工顺利进行。第一,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增强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责任心,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二,规范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严禁对材料铺张浪费。第三,确保工程安全有序的施工,制定安全施工条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遵照相关的条列进行现场操作,并制定好安全保护措施和应急方案,以防发生突发事故耽误工期。第四,公路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确保了公路工程中施工质量的良好发展,坚持“质量第一”的管理原则,人民的生活才得以保障。(二)公路工程质量监管措施。第一,施工前做好对勘察设计单位、招标活动及合同文本的监督工作;第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道路工程的试验检测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把好最后关卡,做好对竣工后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三)加强项目法人管理。(1)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摒弃一人多职的现象,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知识能力,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当施工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时,能够有效解决。(2)把好制度关,推进规范化管理。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3)把好考核关,落实好建设管理责任。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检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效能。(四)科学实施公路安保工程。(1)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安保工程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安保工程的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公路桥梁的安全通行。(2)把好工程设计审核关,提高设计质量。公路部门首先从结构安全、合理可靠角度看是否符合规范、技术标准方面进行审核;其次,从是否符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地方优势,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第三,从优化设计、造价是否合理,对施工工艺是否有特殊要求考虑;第四,从是否符合生态环境和安全保护要求,是否会造成大的污染方面考虑;第五看是否有长远规划、考虑其实用性。(3)完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企业根据现公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积极采取相应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路养护机制,做到与时俱进,在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要考虑优先集中统一原则,培育并开放公路养护市场,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水平。
结语:
公路工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对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充分使公路工程管理发挥作用,保障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手段,妥善管理施工材料和设备,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广告科、广告执法队负责对广告业的安全生产检查;村镇科、村镇执法队要及时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做好该辖区内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房管局要加强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各市政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等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建设。
二、重点检查范围及内容
(一)重点检查范围
建筑业、监理企业、燃气行业、装饰装修行业。
(二)检查内容
1、建筑业检查的重要内容
一是施工现场方面主要检查:外脚手架的搭设情况;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情况;深基坑的防护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高大模板支护状况;“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情况;建筑起重机械的监测备案情况等。二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方面主要检查:各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建立情况;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企业是否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各项安全生产资料建档情况等。三是监理方面主要检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情况;安全监理工作职责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项目总监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理工作完成和在岗情况;监理人员在总监的指导下从事现场日常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对项目编制监理规划、旁站安全监理方案、工作程序和措施;对各项方案的审批和审核情况。
2、装饰行业检查的重要内容
一是从事装饰装修活动的企业资质、管理情况和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二是否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是否严重改变主体结构,危及房屋的正常使用;三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管理情况;四是有毒气体和有害气体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五是消防及火灾的防控情况;六是各种台账的建立及管理情况。
3、燃气(具)经营单位重点检查内容
一是燃气(具)经营单位的资质、经营情况;二是应急预案的建立和演练情况;三是现场的防火、防泄漏等措施制订建立和落实情况;四是液化气罐的运输与保管情况;五是报废液化气罐(具)的管理情况;六是危险物品的经营及使用情况;七是各种台账的建立和使用情况。
(三)、各建材业、广告业及相关部门,各市政重点道路工程指挥部也要针对本行业管理及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安全生产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具体要求
(一)各单位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各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现场安全条件进行认真检查。对新进场和转岗、换岗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对督查中发现不具备或擅自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要责令停工整改,对无证施工、超越资质等级承包的行为,依法严厉惩处,对检查中发现不按国家标准施工导致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责任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四)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对超高落地脚手架、悬挑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起重机械设备要派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理,对重点施工阶段和环节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旁站监理,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设计水平
自2002年初机电系统开始招投标以来,许多具有设计资质,但设计力量薄弱的单位都加入隧道机电设计行列中来,在针对隧道的设计中,忽视隧道的特点,仅靠模仿、照搬其他隧道的布置、功能需求等.甚至分包给个人设计。此外.设计能力较强的设计单位,虽能较好地抓住各隧道的运营特点和管理需求.并灵活掌握标准进行设计.但在隧道机电方面仍缺乏深入研究.创新意识不强,缺少与国外在隧道方面具有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只能在原有水平上灵活应用,起不到带动整个国内隧道机电设计水平的作用,也很难适应我国高速公路飞速发展而急需短时间内提高设计水平的需求。
设计界面
隧道设计一般涉及到主体、监控、安全 通风、消防、照明、供电、房建等部分,各部分一般由不同的设计单位、不同的设计部门、不同的设计人员来设计.这就需要合理划分设计界面,避免重复设计或设计遗漏。但现在隧道设计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界面划分,如隧道电力监控一般由供配电设计单位负责.而交通监控一般由机电设计单位负责.经常出现电力监控与交通监控分威两个系统设计,甚至出现因供配电设计单位人员不熟悉信号采集、控制、传输和处理等而遗漏电力监控设计。
设备选型
隧道机电系统实施好坏与采用的设备质量关系很大,这就要求设计中应细划设备性能标。明确设备应达到的功能,最大限度防止一些质量不好、未被正规检测单位检测的设备应用到工程中。但现在很多承包人为降低投标价或在工程实施中为提高工程利润,选用的设备参差不齐,有很多甚至是刚出厂的实验品,给隧道后期运营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关键设备在异常事故情况下影响检测或救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隧道机电研究问题
近年来.已制定了一些隧道机电系统方面的标准规范,如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等.一些省份也在隧道机电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如某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隧道机电控制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某长大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成套技术研究等,但总的来说.隧道机电系统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隧道事故固然可怕,但在事故发生后,如果没有相应合理的应急预案实施,那后果更可怕。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正在积极投入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各科研设计单位对设计 施工当中的课题投入的精力有限.而对于隧道的后期运营关心就更少了,对于隧道事故应急预案很少有机构进行研究,即使一些隧道管理单位在实际运营管理中形成了一些事故处理方案,但是否合理、是否可推广使用却没有机构对此做调查、分析的工作。
软硬件设备大部分依靠进口
纵观国内已经通车的隧道,隧道或隧道管理站的绝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外品牌,如一氧化碳/能见度检测器、风速风向检测器、光强检测器、火灾检测器、监视摄像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光端机、本地控制器、监视器等,仅仅情报板、信号灯、车道控制设备、标志灯、车辆检测器等一些科技含量低的设备为国产品牌。国外设备价格非常高.如果在国内没有维修点.还需将设备寄回到国外维修,成本高、周期长。
隧道软件开发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停留在实现简单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要完全满足隧道管理的需要仍需时日。
隧道运营管理问题
隧道运营管理对于确保隧道安全运营以及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隧道投八运营之中,国内隧道在运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普遍存在问题.特别是隧道事故数量有所增长。由于隧道特殊的环境.一旦发生交通、火灾事故将导致人员伤亡、设施毁坏、交通中断、甚至环境破坏.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隧道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在隧道事故中,有许多事故是由于隧道设施配置不合理、不完善引起的。一般有如下原因:
隧道内路面材料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各种环境下的使用情况,如:水泥路面在雨天或路面灰尘多时,路面摩擦系数减小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隧道内避难设置与路线衔接处的棱角易引发撞击交通事故,如:路面滑、刹车失灵等车辆易撞到棱角处,引起严重的车毁人亡事故:
隧道内主体工程的材料使用不当,如:易燃、抗温不高、有毒、抗暴烈不强的材料:
隧道内坡度过大,对于长隧道或特长隧道而言坡度不易过大、过长。对于上坡段行使的车辆尤其是大货车将释放大量的烟和有毒气体,对于下坡路段的车辆尤其是大货车易造成超速或刹车失灵:
横洞、避难通道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横洞无防火卷帘门、避难逃生通道无指引设备等:
隧道内设备位置不合理,如:紧急电话应考虑在紧急停车带增设摄像机应考虑在横洞、避难逃生通道等处增设:
隧道内设施不完善,如:横洞指示标志、避难逃生指示标志、设备
指示标志等不完善:
隧道内通风、照明设备不完善,如:风力不够、照明亮度不够等。
运营管理不完善
隧道运营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部门协作、各种型号的设备、先进的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隧道运营管理的好坏对于减少隧道事故发生、防止隧道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隧道的运营主要由监控(分)中心或隧道管理站进行实时监控.由公路管养机构负责救援及维修养护。对超速行使等违规行为的执法由交警部门负责.与消防、医疗部门的联系依靠报警电话。各部门之间相互关系松散.界面不清晰,如果洞内出现事故,公路、交警部门均可拖走损坏车辆,有时还发生纠纷.不利于迅速清理现场、恢复正常交通运营。
应惫救援 逃生预案不完善
目前.我国现已开通运营的隧道除个别省份开通较早的隧道已有一定的运营管理经验外。多数隧道部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善、成熟、有效的运营管理办法,更谈不上成熟、可行的应急救援和逃生预案。有些隧道管理部门制定了复杂、烦琐的救援预案不利于紧急情况下使用于,毫无经验的过路司乘人员,救援人员也会因现场混乱不能很好地实施预
案,鉴于国外和国内经验,预案应简单可行。
自救宣传教育不够
隧道事故、火灾时应贯彻以防为主、消防结合、自救为主的原则,但对于如何自救的宣传工作与国外隧道管理单位相差很多。由于对过路司乘人员没有宣传手段,大多数人员在事故时没有隧道遇险的自救知识,因而延误或失去了脱险的机会,造成的损失本可以避免或减轻。
常规维护不到位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日常维护不能坚持按照规章执行,由于缺乏定期维护、维修,很多设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尤其在交通事故、火灾发生前和发生时不能及时报警或执行控制功能等,造成本不应有的损失。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
隧道设计和运营管理的综合研究
隧道(特别是特长隧道)的交通防灾、通风、照明、消防、安全等综合性研究是目前急需开展的课题,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发挥的效益将非常显著。在研究开展之初可以结合部分已开始或完成的课题.也可以对已通车运营的隧道进行广泛调查,吸取运营单位的成功经验.缩短研究时间。
制定、修订标准规范
我国隧道已建成很大规模,隧道标准体系急需建立。根据现有设计、施工、运营的经验并结合国外最新的动态,对已实施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避免在工程设计、实施和运营当中出现已被证实错误的条款再度使用。随着我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修订,一些已制定的标准规范也应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此外,在如下方面应加紧标准规范的制定:在设计方面,应解决设计方法、设计规模、设计深度的问题,既避免功能不足,又避免功能过剩在产品选型方面(目前已对部分设备制定了标准),制定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技术要求或产品指南,既满足工程招标的需要.又可使产品逐步标准化、通用化在施工方面,制定施工规程与规范,工
程严禁无资质的单位施工,减少分包层次:在运营管理方面,制定隧道机电养护和救援规范,制定隧道使用手册(包括隧道构成、设备配置、设备功能及使用、异常情况司机、乘客的正确行动方式等 制定隧道通行车辆管理规范等。
研究并制定紧急预案体系
根据目前已通车隧道的运营情况并结合国外成功经验研究并制定适合我国的隧道防灾、救灾紧急预案体系,预案体系应详细规定灾害应急救援标准作业程序、健全救援组织机构和设备、健全灾害应急救援演习计划、制定隧道管理人员训练计划、制定隧道使用者应急手册、建立隧道设施机电系统备用材料程序、制定隧道机电设施养护手册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科学方法,建立合理的灾害事故救援预案,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管理水平,避免由于事故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导致的二次事故发生.达到简单易行的目的。
建立监测和研究中心
目前国内隧道科研课题并不少,但非常分散、研究力量不足。为避免国内目前科研课题重复、科研成果分散、科研力量薄弱、隧道事故运营管理经验缺乏交流等问题,建议在隧道较多的省份(直辖市)设置省内隧道监测中心。在力量雄厚、条件卓越、便于交流的科研单位成立全国性隧道交通工程监测和研究中心,监测包括隧道的设计、施工、运营各个环节的技术应用、问题解决、成功经验等,并建立数据库,以便行业内部人员查询,实现研究成果共享。
建立研究中心有利于固定研究队伍、综合研究成果、长期观察研究效益,避免在研究道路上花冤枉钱、走冤枉路,便于技术交流,很多发达国家都采取该方式。
规范设计市场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设计市场开放,吸引了大量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设计。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很多设计单位由于自身技术力量薄弱采取不合理、恶意竞争方式,甚至行贿受贿,导致设计质量下降,有的设计项目出现设计过程中变更单位的现象。相关部门应出面规范设计市场。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
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事业单位组织了隧道设计、运营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有部分人员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着隧道的设计和运营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的力度。
另外,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很多设计还处在不断地照抄、照搬中,很多问题还处在探讨、摸索中,很多国外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案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因此,我们应在国内选择经验丰富、实力强的科研单位长期和发达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派出技术较好、接受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去学习,交流经验,并规范学习检查验收制度,避免一些打着学习交流的口号出国游玩的现象出现。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高,必须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重视工地试验室建设、重视现场跟踪检查、采取有效的质量奖罚措施、提高设计质量等方面较重视高速公路现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1 高速公路工程应把施工质量放在首位 高速公路建设上,有数量的高速公路,更要有质量的高速公路。公路建设的成败在于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就是失败的数量。因此,在加快公路路网改造建设中,质量是关键,有质量才能产生效益。公路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质量管理的职能是,根据技术标准、工艺文件的规定、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各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具体实施控制方案,以确保施工完成的工程符合设计意图和质量规范的要求。加快公路建设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以科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抓好工程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才能有效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2 施工测量 高速公路建设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施工建设是设计意图的体现,施工测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前准备阶段、路基和结构物施工阶段、中间交工验收阶段。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如下的功课:认真阅读和理解工程标书,浏览全套施工图,核查图纸是否齐全,熟习工程图纸资料及相关数据资料、进驻施工现场后,由建设方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方人员和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组成测量控制成果和测量控制桩交接小组,对测量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实地交接,确认测量控制桩的点位,完好程度及稳定性、确认控制点的精度等级、控制桩的加密、进行路线中桩的检查与恢复并对征地红线进行恢复、进行断面复测。在施工阶段,首先要对桥梁、通道涵等结构物进行检测对放样坐标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核计算,把错误杜绝在放样之前,然后采用已签认的导线和水准点成果对其实地位置进行检测,以确定放样是否正确。其次是对路线中桩、坡口、坡脚桩进行测量,高填深堑地段是测量的重点,施工到一定阶段后,应测量其线路中边桩,和路基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一工作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第三,对隐蔽工程和变更工程数量进行测量。这项工作的结果对土方量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工程的造价。 各项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均有相应验收标准执行,对土方路基来说,中线偏位,路基横断面上各点标高及左、右宽度检测的重点,各点标高是否控制得好,误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关系到路面各结构层层厚是否得到保证,标高的检测应认真仔细地进行,凡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的,应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在申请正式验收前,做为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必须自检合格,并提交相应的自检资料。
3 试验检测 参照现行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分为: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及监督单位抽检。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存在以下问题,而使得工程质量的检测深度和检测能力都无法满足预定要求。 作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要环节的公路试验检测工作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评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通过试验检测工作可对当地原材料进行充分利用以节约大量的原材料运输成本,并利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可用定量的方法对材料及构件质量进行科学的评定,最终对工程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因而加强公路的试验检测工作对提高公路质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工程开工时,首先检查钢材、水泥、沥青、生石灰、砂石地材等原材料的质量,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能进场使用。认真做好路基土工击实试验,做好路面基层、沥青路面面层混合料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级配和最大干密度,做好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等前期各项工程试验。对各项工程的重点部位、隐蔽工程进行跟班检测,旁站监理。发现不合格部位坚决推倒重来,确保工程质量。作为检测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试验检测应予以高度重视。禁止盲目凭经验施工,坚持以试验数据说话,质量监督机构要经常性地开展试验检测数据打假活动;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具有一定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还要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队伍,实行持证上岗。配置较先进的公路工程检测设备,逐步提高试验检测机构的试验检测能力,使之更好的为工程服务。
4 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建筑工地因施工人员复杂,工程工期紧,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偏底。那么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将势在必行。
4.1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评价未来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通过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来消除或降低风险。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制定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伤害和疾病。
4.2 组建一流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构建公司安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管理网络。运用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专管机构的作用。安全管理机构与群众监督系统相辅相成,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方针开展工作。在生产指挥和执行系统按照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责,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不同层次的相互作用的运作机制,形成了政令畅通,运转有序,工作得力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信息系统。
4.3建立规范化的工地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工地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十分重要的一环是项目部施工指挥班子,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施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组织安排各项工作时,不仅要提出工作的质量和时间要求,还要有保证施工安全的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施工安全负责。监督体系主要是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工程师的自查和督办以及群众性的安全监督,再加上政府监督机构、业主单位、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构成完整的安全监督体系。
5 计算机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作为公路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已成为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的作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并且促使公路施工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的合理化,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给公路施工管理提供了一个管理信息化和管理变革的机会,也对施工信息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5.1 施工信息网的运用
网络触角扩展到了各个施工单位,提高了整体信息管理水平,并形成自上而下的信息管理的有机整体,使内部各个部门共享最新信息数据,增加相互之间的快速交流,并通过服务器与养护公司、建设公司、材料厂和施工单位实现远程通讯。规划网络管理与控制中心,提供良好的网络管理平台和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
5.2运用施工管理软件进行施工过程控制
选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并为所有分公司都配备一套项目管理软件。各施工单位通过该软件编写工程的施工计划,处逐级汇总,形成施工的整体计划。有了施工的整体计划,管理者之间可以做出有效的沟通。同时各分公司之间的管理者也可以协同工作,使管理者的经验和思想有效地用于指导工程施工中。这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和工程高效率的完成。
6 结语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生命。作为一个公路施工企业, 在工程施工中要不断总结经验, 采取各种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研究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侯建生,《公路工程质量监理方法的探讨》,《山西建筑》2008年5月第34卷第15期
[2]刘路发,王 磊,《公路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之我见》,《科技信息》2009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