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管理评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评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评审报告

第1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摘要】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肾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CT诊断。结果 CT检查发现含脂肪成分者26例,其中常规层厚发现脂肪成分20例,薄层发现(常规不能确定的)脂肪成分6例;CT检查无明显脂肪成分者5例,其中MRI检查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确诊为肾AML 2例,误诊为肾癌2例,不能定性1例,该3例术中行冰冻活检确诊为肾AML。结论 CT对肾AML诊断的关键是在肿瘤中测得脂肪密度影,对于少脂或无脂的AML,薄层CT 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CT结合MRI、B超检查可使确诊率明显提高;术中冰冻活检对明确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误诊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roficiency in CT diagnosis of the renal angiomyolipoma (AML).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1 cases of renal AM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Results CT scan confirmed adipose tissue in 26 cases, of which 20 cases were detected by routine slice scan and 6 cases detected by lamellar scan (undetermined by routine slice scan). CT scan revealed absence of evident adipose tissue in 5 cases, of which 2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AML with MRI examination indicating isointensive signal on T1WI and hypointensive signal on T2WI, and 2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as renal carcinoma, and 1 case was undetermined. The latter 3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AML by intraoperative frozen biopsy.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fatty density is the key to the diagnosis of AML. In lesions with little adipose tissue, lamellar CT scan can contribute to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CT in combination with MRI and ultrasonography type B could markedly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AML diagnosis. In addition, intraoperative frozen biopsy is critical to accurate diagnosis.

Key words: renal angiomyolip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isdiagnosis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是肾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目前认为CT是理想的检查手段,但是仍有部分肾AML的CT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特别是被误诊为肾癌,以致患肾被切除。现收集、分析近10年来3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AML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不典型CT表现进行重点讨论,以提高肾AML的CT诊断准确性。

1 资料和方法

31例肾AML患者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18~83岁,平均43.5岁。其中右肾12例,左肾17例,双肾病变者2例。无自觉症状、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者19例,腰腹部酸胀、不适者5例,肉眼或镜下血尿者3例,腰部或腹部可触及包块者3例,急腹症及出血休克者1例。31例均行B超及CT检查,8例行MRI检查。CT检查采用GE9800 Hilight及Siemens Somatom Plus 4螺旋CT扫描。先行CT平扫,后行三期增强扫描。增强对比剂为100 ml 的碘海醇,快速静脉团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0 s行肾脏皮质期增强扫描,60 s行肾脏实质期扫描,4 min作肾盂期扫描。扫描层厚5~8 mm、层距5~8 mm,感兴趣区3 mm薄层连续扫描。

2 结 果

肾脏体积增大,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肿瘤最小直径2.5 cm,最大瘤体直径13.0 cm,直径≤4.0 cm者5例。根据CT所见瘤灶内脂肪密度含量的区别,将本组病例分为3种类型。①多脂肪型:20例,CT平扫肿块内可见较多的脂肪密度,CT值约-120~-22 HU,增强扫描肾实质明显强化,病灶未见强化(图1~3)。②少脂肪型:6例,病灶CT平扫较肾实质略低或呈等密度,CT值约-26~35 HU,增强扫描见肾实质明显强化,病灶均轻度强化(图4~6),此类型病灶经过追加薄层扫描及图像放大处理后均检出脂肪而被准确诊断。③无脂肪型:5例,病灶平扫均未见明确的脂肪密度影,其中2例呈均匀略高密度,CT值41~55 HU;3例呈略高、等、略低混杂密度,CT值25~45HU。增强扫描3例动脉期显著强化与肾皮质密度相仿,2例轻中度强化,实质期与延时期密度下降(图7~9)。

图1~3 左肾AML(多脂型),CT平扫病灶内可见较多的脂肪,增强扫描无强化

图4~6 右肾AML(少脂型),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边界清晰,CT平扫呈病灶密度较肾实质略低,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实质期密度低于肾实质,与肾癌不能鉴别,术中冰冻活检证实为肾AML

图7~9 右肾AML(无脂型),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类圆形,边界清晰,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实质期密度略低于肾实质,与肾癌不能鉴别,术中冰冻活检证实为肾AML

B超表现为不均匀高回声光团26例,混合回声或低回声5例。5例无脂肿瘤行MRI检查,其中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诊断为肾AML;2例误诊为肾癌,1例未能定性,该3例术中冰冻活检提示肾AML。

3 讨 论

3.1 肾AML的CT特点及误诊原因 CT诊断肾AML的关键是测得肿块内的脂肪成分。CT平扫表现为肾脏外形增大,可见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肿块,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形状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部分肿块可局部突出于肾包膜;肿块内很少出现钙化;增强扫描3种成分强化不一致,肌肉血管成分明显强化,而脂肪软组织不强化。

大多数肾AML CT 上可见典型的脂肪密度,容易诊断,但少数肾AML CT 上看不到脂肪密度,致诊断困难。主要原因有:①脂肪含量很少或者无脂肪。肾AML内脂肪、血管和平滑肌构成比例有很大差别,当肿瘤主要由平滑肌和血管组成,而脂肪组织含量少或呈分散的小灶性分布时,CT上测不到典型的脂肪CT值。本组31例中,5例CT、MRI未发现脂肪成分,其中3例误诊为肾癌,2例不能定性。此型诊断应慎重,术前难以与肾癌鉴别,术中活检是最终确诊的方法。②肾AML合并肿瘤破裂出血。肾AML出血掩盖瘤内脂肪密度,或者发病时间过长、血肿机化,可失去影像学特征而造成误诊[1]。③肿瘤直径≤3 cm,瘤灶太小,部分容积效应使CT测量值偏高,导致CT扫描难以发现特征性的脂肪密度影而误诊为发病率更高的肾癌;或脂肪含量极少的病灶,有时即使行薄层扫描及放大处理后测量亦难发现其中的极少量脂肪成分,故CT诊断较为困难。

3.2 肾AML的鉴别诊断 ①肾细胞癌:少脂或无脂肾AML需与肾癌鉴别。两者均为实质性肿块,增强后对比剂均可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肾AML CT扫描一般较均匀,而肾癌易坏死而不均匀。对于肾肿瘤CT 检查有脂肪组织和钙化首先应排除肾细胞癌。本组31例肾AML中均未见钙化。②肾上腺髓质瘤:对于发生在肾上极的肾AML灶有时还应与肾上腺髓质瘤鉴别,两者均含有脂肪成分,易混淆,增强及薄层扫描可以鉴别,后者显示肾上极皮质完整。③肾母细胞瘤:文献报道肾母细胞瘤内有脂肪,而且易发生出血,但肾母细胞瘤好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成人易于鉴别。④肾畸胎瘤:罕见,除有软组织及脂肪成分外,另一特征是有钙化或骨化影。

3.3 防范误诊措施 检出脂肪是诊断肾AML的关键,但约有4.5%的AML表现为乏脂肪[2],给诊断带来困难。为明确诊断、总结经验,我们认为在CT操作时应注意一下几点:①采用薄层扫描以提高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检出率。肿瘤内脂肪成分少或肿瘤小,以及肿瘤出血掩盖脂肪成分,可采用薄层扫描,以减少容积效应,提高少量脂肪的检出率。②缩小扫描野,提高分辨率,必要时把病灶放大以便更清晰地显示内部脂肪成分。③必要时可行冠状或矢状面的三维重建。CT有时不能分辨病灶是与肾旁组织粘连还是突破肾包膜进入肾周间隙,若肿瘤内脂肪组织进入肾周脂肪间隙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致漏诊。④对于类似脂肪瘤的肾AML可适当调高窗宽,降低窗位,增加肿块内血管平滑肌成分的检出率,大剂量对比剂增强扫描可显示血管平滑肌含量较少的肾AML的血管结构特征[3]。⑤为保持扫描层面的连续性,应加强患者的呼吸训练。

肾AML内的脂肪和周围组织声阻差很大,声束在声阻差大的物质内可产生高回声反射,肾AML B超的典型表现为不均匀高回声,而肾癌因不含脂肪组织而呈低回声。B超是鉴别肾AML与肾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组有3例病灶CT 值大于0 HU,可能是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未能测出病变的真实密度,但结合B 超显示高回声术前仍考虑为肾AML。MRI能可靠显示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诊断肾AML的较好方法。对于脂肪成分很少或无脂肪的病例,MRI有一定特征,其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而肾癌T2WI呈高信号。结合B 超及MRI 检查,可以提高肾AML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当少脂型肾AML与肾癌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困难时,术中冰冻活检对明确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瑜璇,祝宇,张荣明.肾脏良性肿瘤误诊分析(附15例报告)[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24(8): 563.

第2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文件编号

XXX-QP5.6-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3

1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范围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全面相关事宜均纳入审查范围。

3权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审核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批准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3 质量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提交体系运行报告、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编制整理管理评审报告,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 各部门负责提交本部门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并负责实施执行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4

程序要求

4.1 管理评审计划

4.1.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二次间隔期不超过12个月,结合内审后的结论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 质量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告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 评审时间;

b) 评审目的;

c) 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 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 评审依据;

f) 各部门评审内容、准备工作要求。

4.1.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或提前进行管理评审:

a) 公司组织机构、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服务质量事故或客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 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生重大修改或补充时;

g)其它情况总经理认为需要时。

4.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 体系审核结果,包括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 过程的业绩及符合性,包括过程、销售的产品、服务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验证结果记录;

e) 上次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记录;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等

f)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g)

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h)

重大服务质量事故的处理或改进的建议;

i)

新的或修订的法律法规要求。

4.2.1 评审输入资料的准备

质量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4.2.2 质量部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本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3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4 管理评审输出

4.4.1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a)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医疗器械的销售服务的改进的需求;

b) 资源需求

c)

质量体系改进的需求。

4.4.2  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为管理评审输出的主要内容。会议结束后,由质量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

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5 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质量部对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6 记录的保存

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记录应由质量部按《记录控制程序》保存,包括管理评审计划,评审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签到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5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

Ryzur-Qp4.2.3-2016

5.2 《记录控制程序》

Ryzur-Qp4.2.4-2016

6相关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

Ryzur-QR-QP5.6-01

6.2《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Ryzur-QR-QP5.6-02

第3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1评审报告结论分析

通过分析近年来广州市公共建筑、公寓建筑、公路隧道和电力隧道(不包括地铁、城轨建设)基坑项目设计方案评审报告后发现,一些问题被专家反复提及,尤其是锚索系统,出现问题较多。2009—2014年间,评审报告里锚索系统被应用的项目数量及评审项目总数见表1,经常出现的锚索系统设计问题见表2。将表2中的问题以代号形式表示,其出现在评审报告中的频率和随年份变化的情况见图1。从图1中可知,这些常见设计问题反复出现,且每年出现的频率也大致相同。除了常见的10个问题外,还存在永久锚索未采取耐久性保障措施等设计问题,但因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没有计入表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1只反映了常见设计问题出现的频率,并不意味着工程事故的发生和工程质量的降低,因为这些设计问题是可以通过反复修改设计文本或改变支护结构形式加以解决的。

2评审管理

广州市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评审模式正在逐步向全方位的市场化发展。为了进一步规范评审行为,必须对评审的管理原则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实现其精细化管理。

2.1评审行为的本质专家的评审就是专家经验的社会分享,目的在于从专业角度为安全合理地施工保驾护航。在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评审中,专家还代替基坑施工潜在影响范围内的居民进行安全听证,以期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认真对待评审工作,积极对评审结果作出反馈和响应,将使评审双方的业务素质都得到提高。

2.2评审过程中对专家的要求在基坑项目设计方案评审过程中,专家的专业和水平应该涵盖各个层次才能真实反映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在专业方面,岩土、结构等“大土木”专业的专家都是评审市场急需的人才;在内容方面,无论是力学本质还是工艺细节,都是专家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到检测、监测、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专家参与把关。为此,具有评审资格的专家应是具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年龄在35岁及35岁以上,如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资质,则年龄可适当放宽。

2.3评审过程中对专家组长的要求在以市场为主导且常常缺失专职评审管理者(答辩秘书)的情况下,专家组长在评审过程中往往要兼作答辩秘书。为此,专家组长必须站在行业管理者的角度,帮助业主理清思路,以使评审报告兼顾业主利益和社会效益;专家组长还要集思广益,统筹管理,以使评审报告形式正规,专家意见具有建设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同时,为保证评审报告真正起到把关作用,专家组长还要负起责任,督促设计者落实报告中的修改意见,以避免“审而不改”现象出现。

3结论

第4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合同评审质量 实验室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论集体还是个人,国家还是各类经济合作体,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应对风险。检测实验室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同样也存在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为便于本文论述,我们先了解几组概念。

质量的概念

ISO9000:2000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能力。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合同评审的概念

学术定义,合同评审是指接到客户订单以后,为了确认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对生产能力和物料进行确认,扫除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子,避免因生产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 。

与检测相关的定义,合同评审是指接到客户检验需求后,为了确认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检验,对检验能力等因素进行确认,扫除检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子,避免因检验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影响报告质量和交报告日期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保护自身或相关方利益的管理过程。

合同评审与实验室风险管理的关系

从质量的定义,我们可分析出检测实验室合同评审工作的质量特性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满足客户要求的特性、二是满足法律要求的特性、三是满足实验室内部管理要求的特性。满足客户要求方面的特性表现为:完成检测及出具检测报告的时间、检测费用、检测报告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满足法律要求的特性表现为检测合同是否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委托检验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即合法性;满足内部管理要求的特性表现为合同评审工作流程是否快捷、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间、消耗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的成本量。

通过对合同评审工作三方面质量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同评审质量高低与好坏会对实验室的风险大小及风险系数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就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特性而言,假如因为合同评审对检测时间把握不准,检测报告超期了,客户因此丢掉了订单,那势必会引起客户的不满意,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客户对实验室的甚至索赔,这就给实验室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就满足法律要求的质量特性而言,如果与委托客户签订的合同本身不合法,那实验室就会面临违法的结局,同样带来了风险。就满足内部管理而言,如果每一宗合同评审都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或需要反复,那么实验室的管理将陷入混乱与无序中,对于用于贸易目的的委托检测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客户在可以容忍的时间内还等不到满意的结果,合同迟迟不能签定,那么客户肯定会另择良枝,实验室从此便永久地丧失了这个客户,这种情况多了,经济效益从而何来,没有经济效益,如何能添置更先进的设备,如何留住人才,这是危及实验室生存的风险。

ISO31000:200险管理标准中提出建立内部沟通与报告机制及建立外部沟通与报告机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框架之一,而合同评审环节恰恰是每个实验室组织获取内部信息特别是外部信息的关键点,由合同评审中收集来的信息对风险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只有提高合同评审质量,才能助推实验室风险管理能力。实施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合同评审的质量必然能提高。二者相互促进,构成良性循环。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高合同评审质量

合同评审是整个检验流程的首道程序,风险管理首先应从这个环节开始,只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提高合同评审的质量。

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在合同评审工作开始前对其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是非常必要的。合同评审工作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风险,来自客户的风险。二类风险,法律风险,即陷入违法违规或者法律纠纷的风险。三类风险,管理及成本风险,即指给整个实验室管理体系拖后腿的任何因素或风险。

正确识别风险后要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式选择及风险管理决策。针对上述合同评审中的三类风险,应该如何控制呢? 笔者认为将合同评审的所有要素逐一列出,将这些要素划分到三类风险中,再针对其质量特性加以控制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一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各类要素中应划分到一类风险控制的要素有以下几类:客户信息、产品信息、检验依据及判定依据、价格及收费、出具报告日期、样品交接说明、分包项目及偏离。这些因素中的任意一项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并且加大其它因素的风险系数,从而增加整体风险。

对这些要素的风险控制方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合同评审材料尽可能采用书面的形式,如果是口头形式,合同评审人员事后应及时记录口头沟通的情况,并且保存好这些材料,保存期最好在五年以上。其次检测机构由于其委托性质及样品的多样性,合同格式未必全部一致,但是供检测机构与委托方签字的那份材料中的信息尤其是检测报告中要出现的信息必须翔实、准确、清晰。客户信息应包括委托人、产品的生产厂、制造商、经销商等相关方的信息。产品信息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警示语。合同评审人员应为客户选用既能满足委托方需求,又能使检测报告为客户发挥最大效能的检验依据或判定依据。样品交接说明内容应包括样品状态是否完好、有效,样品状态及数量是否能充分满足检测需求,涉及抽样样品的最好清楚地记录抽样位置及方法,配以图片进行说明,尤其是接收质量鉴定与仲裁委托检测时。

同时,上述各项信息都必须确保得到了客户的确认并有书签名、盖章,这是控制一类风险的有效手段。因为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举了例子,一个客户用你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办理出关时被海关发现报告上的公司名称与申报过关的公司不一致,被拒绝通关后气冲冲地来向你兴师问罪时,你若能找出双方签定的合同或协议,最后发现是客户自己的原因导致出错,这时你就划险为夷了,来自客户的风险在你高质量的合同评审前提下烟消云散。但如果合同评审人员因对产品检测标准不熟或忽视了标准对某些项目的检测时间要求而承诺不可能实现的完成日期,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的风险肯定大大增加,有可能给实验室带来难以预测的不良结果。

二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必须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各类规章制度制度下开展才能控制来自法律方面的风险。二类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评审工作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二,实验室必须在有能力、有资质的前提下对外出具检测报告,这是法律法规对实验室必须履行的需求。有能力是指客户要求检验的产品类别或检测标准(含年号)或检测方法(含年号)已通过CMA、CAL、CANS认可。 有资格指已获特定的授权,如3C指定检测产品及地域、生产许可证检验资格授权、见证检验授权、电子产品污染控制认证授权等。

检验依据、方法、方案、细则或相关要求必须合法且明确。合法指的是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章制度。不得受理、检测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如直排式燃气热水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属于淘汰产品,检测实验室不得对这类产品出具检测报告。明确指明白、清晰、完整、易操作。涉及到具体项目时,应将项目罗列清楚。用于承担政府任务的方案或细则,要将判定方法列明。

第三,收费的合法性,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控制的收费必须依据公布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三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工作质量低下,势必会拖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后腿,而滞后的管理会增加组织运行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类风险控制,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合同评审水平与效率,配备综合素质较强的合同评审人员,缩减评审环节,加快评审流程,为检验环节做好良好辅垫。

众所周知,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是风险管理与有效控制的根本所在。首先从事合同评审人员应具备风险意识,除了有识别风险的能力,还应有能及时采取决策、控制风险的能力,这样的合同评审工作质量才算上乘。

合同评审人员的综合能力高低对于这项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综合素质强的合同评审人员能在与客户取得良好沟通后,快速发现客户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一套解决方案,嬴得客户信任,维持客户同时为实验室获取了经济效益与发展资金。同时,由于对标准、检测方法等内容的熟悉,他们选定的检验依据或方法项目能为检验环节约时间,让检验环节与合同评审环节无缝连接,使检验环节成为真意义上的检测,而综合能力低的合同评审人员做出来的工作流转到检测环节后,会给检测开展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阻碍,通常不是由于评审时要求客户提供的样品数量达不到检测标准要求而使检测无法正常进行,就是与客户就检测项目沟通得不够完整导致模拟两可而使检测不能开展。总之,综合能力低的合同评审人员会给检测留下很多不确定信息,严重影响检测进度。

然而,合同评审中对检测报告、检毕样品的处置方式的及时敲定也是体现合同评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的表象之一。

第5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特检机构;管理评审;质量体系

管理评审,是检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质量活动。目前很多中小特检机构均为当地机电、承压特种设备综合性技术检验检测机构,在国内许多欠发达地区担任着保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角色。但这类中小特检机构相对于大型特检机构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人员少、管理欠完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管理评审工作,使中小特检机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1.管理评审的意义和目的

所谓的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规则的、系统的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首先明确管理评审的执行者是“最高管理者”,具体到中小特检机构就是指所的班子成员,而且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所长必须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评价的依据是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例如质量方针是“依法检验、质量第一、实事求是、政府与用户满意”,质量目标可以是“创建管理规范、作风正派、服务周到的优秀检验检测机构”,以这个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地评价管理体系是否适宜目前的检验工作,评价其执行的效果。必要时修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对质量管理文件进行修改,以提高管理水平,这就是管理评审的目的。

2.管理评审的实施时机和前期准备

实验室管理评审的典型周期为每12个月一次,它的周期与内部审核是不一样的,内部审核的周期一般为一年,也就是说当年年内要完成的(覆盖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场所、活动);而管理评审的周期一般是12个月,也就是说可以跨年度的,只要保证12个月周期内完成评审就可以。一般来说,中小特检机构的管理人员都比较紧缺,笔者认为一般在每年的3月开展管理评审可以避开年底这个繁忙的时间段,而且年底内部审核时发现的一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第二年3月也应该基本完成,有利于进行管理评审。

对于管理评审,首先要做好的是评审的前期策划。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改进的建议、其他有关因素。”对于输入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可靠,而且必须要有一些措施保证。例如客户的反馈,要想得到最真实的反馈必需要有相对应的措施。在工作中,如果要求中小特检机构花大量精力开展用户调查,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客户反馈表连同催检通知书一起邮寄给准备到期检验的用户,让用户填好反馈表,检验员到现场检验的时候就可以方便地把检验反馈表回收。另外针对一些特种设备相对集中的使用单位,聘请相关的设备主管作为行风监督员,倾听他们的反馈意见,虽然这些意见不是书面的,但往往更加真实。

对于一些数字比较多的输入报告,本人认为不能简单地罗列数字,应用统计图表和排列图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向管理评审会议做报告,这样的效果往往使报告更直观,更容易将问题暴露出来,以便进一步处理。例如对于一年内机电类检验设备数量及差错率统计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表格1。

存在问题:报告平均差错率为0.46%(

措施:分析报告差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和管理。

3.管理评审的评审会组织

在中小特检机构里,由于各方面原因,管理评审会议往往变成座谈会,怎样才能在评审会取得共识,得到实效成为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对于管理评审会,不在于开会的时间和次数,关键是开会前的准备和开会的气氛。首先,质量负责人应与最高管理者充分沟通,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特别是对于前期输入内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应会同有关主管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初步的方案。目前,中小特检机构普遍存在缺乏高层次人才问题,对此最高管理者可以听取技术负责人的意见,确定本单位技术突破的方向。例如国家在大力推进在用锅炉能效测试,本单位想在这个方向取得突破,争取能效测试的资质,负责人可以和办公室主任协商,对外招聘热能方面的研究生或者该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另外,针对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鼓励本单位的技术骨干去高校报读在职研究生,并出台相应的资助计划,报销相关的费用。

总之,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应充分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管理评审会议不是布置会、更不是一言堂。开会不在于多,在于精,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气氛热烈的会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管理评审的输出

对于管理评审的最后结果,笔者根据实践及相关的标准认为管理评审的输出至少应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以及资源需求。也就是说,应至少明确判断目前的管理体系是否适应目前的要求,这个要求应包括用户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公众的期望。如果存在不适应的环节,应明确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措施。至于资源需求具体到特检机构最重要的就是检验设备及人力资源。之前做了这么多工作目的就是出效果,因此管理评审报告出来之后,应做到改进有计划、有专人负责实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并形成改进意见报告。

特别是对于涉及到人财物的改进,要有最高管理者参与制定计划。例如本单位要在锅炉能效测试方面取得突破,就要购买相应的设备,落实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具体到配套资金的多少以及资金的来源,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管理评审落到实处,不会流于形式。

5.结束语

管理评审不仅是对目前管理体系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的开始。对于目前数量众多的中小特检机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这一重要质量活动,需要最高管理者认真准备,扎实推进相关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体系持续的适宜性、有效性和符合性,从而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第6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关键词:项目实训课;虚拟公司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5-0023-04

对于IT院校常出现的问题是教育与实践脱节,常常是培养出的学生到IT企业后不能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所学的知识与应用存在距离,公司还要对他们进行特殊培训。在IT院校开设项目实训课,模拟公司的工作环境,把学生组织成项目小组,按照公司的项目开发流程指导学生对真实项目的开发,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个项目实训课的实现案例。学生通过项目实训课的学习锻炼,使其达到具有一定IT领域项目开发经验,体验、了解公司的工作环境,熟悉公司的项目开发及项目管理流程,成为上手快、实战能力强、技术过硬、基本功较扎实、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创业能力、用人单位抢手的人才。如果条件允许项目实训课程可采用双语教学,指导教师可尽量用英语指导学生。

1 项目团队组成

教师指导学生以一个虚拟公司为背景,组织成多个项目小组,每个学生在项目小组中承担一个或若干开发角色。进入项目小组后不得无故退出。项目小组有以下角色:

项目经理:负责本小组的人员协调和安排,制定项目开发计划,按照开发计划控制进度,在负责整体的同时,开发好属于自己的模块。

产品经理:主要使命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代表为项目付款的系统拥有者的利益。

用户体验角色:代替实际用户使用产品,排除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文档人员:协助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完成要提交的文档,并敦促小组成员提交他们所负责的模块相应的文档,并整理后按照存储路径和格式及项目开发计划任务书中的时间段提交给导师。

系统分析员:负责本小组项目开发技术支持(软件配置管理、培训等),协助项目经理带领小组成员完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工作。

开发人员:按照项目经理和系统分析员以及项目开发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提交自己所负责的模块或者子系统的文档给文档负责人。

测试人员:负责系统测试。

2 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实施流程

3 项目管理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熟悉掌握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及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通过适当精简,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1)项目进度跟踪与监控

①项目周报制度:项目团队每周总结项目进度情况,撰写《项目周报》。

②周例会制度:导师每周召开项目例会,探讨问题,总结工作。

③项目计划跟踪:老师指导下各项目小组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对实际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作好项目跟踪记录。

④控制偏差:老师指导下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需求及设计文档对项目的功能实现进行监控,如果出现偏差应及时更正。确保项目的各功能与需求文档所要求的一致。

⑤指导教师应该给学生作适当的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项目各阶段评审

①项目开发计划评审:由指导教师主持,由该虚拟公司的所有项目小组参加,对各项目小组制定的开发计划进行评审,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老师进行讲评总结,然后各小组对项目开发计划进行修改、提交,作为考核项目小组工作的文档。

②项目需求分析报告评审:由指导教师主持,由该虚拟公司的所有项目小组参加,对各项目小组作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评审,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老师进行讲评总结,各小组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修改、提交,作为考核项目小组工作的文档。

③项目设计报告评审:由指导教师主持,由该虚拟公司的所有项目小组参加,对各项目小组作的设计报告进行评审,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老师进行讲评总结,各小组设计报告进行修改、提交,作为考核项目小组工作的文档。

④项目实施与测试指导评审:由指导教师主持,由该虚拟公司的所有项目小组参加,对各项目小组演示所做项目的功能,讲解项目实现原理,对认为好的算法或使用先进技术解决问题,应进行说明。其他学生对系统进行评审,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老师进行讲评总结,各小组对项目系统作进一步进行修改,然后提交,作为考核项目小组工作的文档。

⑤项目总结与评审:由指导教师主持,由该虚拟公司的所有项目小组参加,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写出项目总结报告。

(3)里程碑成果提交

①评审确认的各阶段文档。包括: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报告、设计报告等文档。

②项目总结报告。

③程序代码。

④最终成果物。

可以按照需求达到设计标准的可运行系统。

(4)管理文件及表格

项目开发进度表等。

4 项目质量保证

(1)执行研发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①依据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要素

②适当加入特定文件及质量表格

③严格风险控制

④严格设计及测试环节

(2)加强预防和纠正措施

(3)加强管理评审

(4)加强问题跟踪

5 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分为版本管理和配置库管理,配置管理软件SourceSafe。

版本管理包括以下主要任务:

* 建立项目;

* 重构任何修订版的某一项或某一文件;

* 利用加锁技术防止覆盖;

* 当增加一个修订版时要求输入变更描述;

* 提供比较任意两个修订版的使用工具;

* 采用增量存储方式;

* 提供对修订版历史和锁定状态的报告功能;

* 提供归并功能;

* 允许在任何时候重构任何版本;

* 权限的设置;

* 晋升模型的建立;

* 提供各种报告。

6 项目考核

平时成绩与项目结项答辩成绩的比例为1∶1。

平时成绩考核:由考勤、程序代码及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文档的评审结果的综合。

项目结项答辩成绩考核:

(1)检查项目的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各项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要求实现。

(2)项目结项后组织对项目的答辩会。

7 项目培训

指定项目实训课指导计划,设计流程,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培训。

(1)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从事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课程融入到项目的立项管理、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系统概要设计等各个过程当中。同时将进行二次集中的知识讲授,讲授内容包含:项目场景的描述、分析项目;项目实施与测试指导、评价。

(2)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项目的特点对项目实现过程中所要使用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培训。

(3)在项目的实现阶段,对学生项目开发工具的使用、项目开发环境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指导。可对系统的整体框架,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一两个比较典型的模块进行剖析,让学生有一个开发参照模式,可以避免学生开发时无从下手的问题。

8 项目研讨

实训课的项目研讨分为三部分内容:

答疑解问:导师集中对同学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

技术预研:是指在项目立项之后到项目开发工作完成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对项目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提前学习和研究 ,以便尽可能早地发现并解决开发过程中将遇到的技术障碍。

项目阶段性研讨会议:实训课分为项目说明会、项目小组确定;项目需求分析研讨;项目设计研讨。其中项目小组成员对评审中的问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进行相互辩论,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点评。

9 项目评审

由指导老师组成项目评审小组,听取项目团队的汇报并进行评审。包括项目开发计划评审、项目需求分析报告评审、项目设计报告评审、项目实施与测试指导评审、项目总结与评审。

评审目标如下:

* 发现任何形式表现的软件功能、逻辑或实现方面的错误;

* 通过评审验证软件的需求;

* 保证软件按预先定义的标准表示;

* 使项目更容易管理。

通过评审使项目小组成员真正掌握项目开发流程、了解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解决项目开发中一些问题,也起到对项目小组成员工作考核作用。

(1)评审过程

召开评审会议:一般应有3-5人参加。会议结束导师给予评审分数。

评审报告与记录:所提出的问题都要进行记录,在评审会结束前产生一个评审问题表,另外必须完成评审简要报告。

(2)评审准则

对每个正式技术评审分配资源和时间进度表;

对全部评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10 结束语

本文中所论述的实训课的设计及实施方法已在我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实施,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实训课培训后学生的项目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创业中心参与各虚拟公司的项目开发工作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 林锐,唐勇,黄曙江,石志强. IT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方法和工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陈宏刚,熊明华,林斌,等.软件开发过程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7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参照财政部《财政投

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和**省财政厅《**省省级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

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估与审查,以及对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行

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由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

(一)财政预算内各项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二)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三)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四)政府性融资安排的建设项目;

(五)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支出;

(六)对财政性资金项目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四条财政投资评审的内容:

(一)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二)项目招标最高限价以及项目招标的合规性;

(三)项目概算、预算、竣工决(结)算;

(四)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五)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以及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其他情况;

(六)对财政性资金项目进行的专项检查;

(七)需要评审的其他业务。

第五条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审核认定的工程概算作为安排项目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资金的

依据。对于在建项目工程概算超支、需要安排财政资金追加投资的,要经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查

,并落实财政资金来源后,方可追加投资。

第六条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审核认定的工程预算,其工程预算审核结论书作为确定项目投

资额、调整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程招标最高限价、组织招投标、签订工程合同、拨付工程款、

审核工程竣工决算以及实施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审核认定的工程决(结)算,其工程决(结)算审核结论书作

为办理工程价款结算、项目投资财务决算、资产交付使用的依据。

第八条市本级投资额在15万元以上的政府性投融资项目和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其它项目支出

(主要包括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专项购置、大型修缮、大型活动、科技研究及开发、信息网

络购建与维护、专项业务费支出项目等)必须经过评审,概算或预算未经评审的,财政部门不予

安排预算支出和办理拨款;已竣工项目,其决(结)算未经评审的,建设单位不得办理工程价款

结算,政府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财务竣工决算批复及资产交付手续。

第九条经财政投资评审后,项目建设单位擅自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投资规

模的,由此增加的投资,财政部门不予拨款;情节严重的,停止工程建设资金的拨付;项目建设

单位转移、挪用项目建设资金,或弄虚作假进行招标工程的,责令其限期追回投资;造成经济损

失的,有关部门应当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财政投资评审的方式:

(一)对项目概、预、决(结)算进行全过程评审;

(二)对项目概、预、决(结)算单项评审;

(三)对财政性资金项目的专项检查;

(四)对财政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一条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的程序:

(一)向项目建设单位调取评审所需的资料并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

(二)进入建设项目现场踏勘,调查、核实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三)对建设项目的内容按有关标准、定额、规定逐项进行评审,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

(四)审查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使用状况;

(五)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核实、取证;

(六)向项目建设单位出具建设项目投资评审结论,项目建设单位应对评审结论提出书面意见

(七)根据评审结论和项目建设单位意见出具评审报告;

(八)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评审报告。

第十二条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要求:

(一)应组织专业人员依法开展评审工作,对评审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二)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评审报告。评审报告的主要内容有:项目概况、评审依据、评审范

围、评审程序、评审内容、评审结论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其中评审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1.该项目是否符合基本建设程序;

2.该项目是否符合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基本建设管理制度;

3.该项目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

4.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对建设项目概、预、决(结)算投资的审减(增)投资额,应说明审

减(增)的原因。

(三)项目评审完毕后,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提交评审报告,其最终处理结果

应抄送财政投资评审机构;

(四)不得向项目建设单位收取任何费用。评审费用由财政部门列入年度预算;

(五)应建立严格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和记录项目评审情况,做好

各类资料的归集、存档和保管工作。

第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在接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对其建设项目进行评审的过程中,应当履

行下列义务:

(一)应向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提供投资评审所需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完整性负责;

(二)对评审中涉及需要核实或取证的问题,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隐匿或提供虚假资料;

(三)对于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出具的建设项目投资评审结论,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收到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并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和项目建设单位签字盖章;逾期不签署意见,则

视同同意评审结论;

(四)项目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评审工作,对拒不配合或阻挠财政投资

评审工作的,财政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情况暂缓下达基本建设预算或暂停拨付财政资金

第十四条预(概)算、决(结)算编制应科学、合理,对审减率超过30%以上的项目,财

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将暂缓安排。

第十五条工程竣工决算之前,财政部门拨付的工程款应控制在预算总价的80%之内,建设

单位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应控制在预算总价的75%之内,其余部分待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

后进行清算。

第十六条经评审后核减的项目工程款,由财政部门扣减或收回,并同时通知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执行扣减指标。

第十七条评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秉公评审、廉洁自律。发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工作人

员及所聘专业技术人员,不按规定进行评审,出具虚假评审报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理

第8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评审

近年来,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顺应企业管理的内在需要,逐步引入了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评审的理论,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初步探讨。

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审的定义

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由最初的“内部牵制理论”,发展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1992年,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的主办机构委员会(COSO委员会)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著名的COSO报告,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报告同时认为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活动、监督评价与纠正、信息交流与反馈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这五大要素服务于上述三大目标。这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受到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

2.内部控制评审的定义

COSO报告认为,在内部控制系统中,所有部门、岗位都在其中充当着角色,内部审计也是如此。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部门和主要手段。2002年以来,国际内部审计重新介入内部控制这一领域,在原先以内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加强了与业务管理部门自我评估的结合,注重相关业务部门技术人员的参与,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专家合作评价内控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看:内部控制评审是指由企业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组织开展的,以内部审计人员为主,吸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参加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实施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评价等系统性活动,主要测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合理,以及执行是否有效。

二、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是围绕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活动、监督评价与纠正、信息交流与反馈这五大要素进行的,因此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就是评审内部控制系统五大要素的内容是否健全、合理以及执行是否有效。

1.内部控制环境评审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是影响和制约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环境评审就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所依存的软硬环境的各项因素运作状况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评审。评审的内容主要有: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的建立、规范运作和分权制衡;内部控制系统中董事会的建立和完善责任,监事会的监督责任,高级管理层的执行和完善责任;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情况等。

2.风险识别与评估评审

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指识别和分析那些妨碍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各项因素的活动,它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评估两部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评审是指对来自企业内外部对生产经营、财务报告、经营管理目标有影响的各种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情况所进行的评审。评审的内容是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及其运行是否健全、合理、有效,主要包括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否充分、合理;企业识别和获取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序建立和执行的情况;与风险识别和评估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方案的内容及执行情况等。

3.内部控制活动评审

内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活动的评审是指对企业为进行企业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控制活动情况所进行的评审。评审的内容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主要包括企业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和程序的健全、合理、有效程度;计算机系统环境下,为确保信息的完整、安全和可用性而采取措施的健全、合理和有效程度;应急预案的建立和执行、应急设备和设施的定期检查情况等。

4.监督评价与纠正评审

监督评价与纠正是指由企业特定人员对一定时期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实施纠正的情况,可采取持续监督和个别评估分别进行或两者结合进行的方式。监督评价与纠正的评审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与纠正机制及其运行情况是否健全、合理、有效所进行的评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绩效监测程序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系统监督评价书面程序的建立和执行;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不断完善的情况等内容。

5.信息交流与反馈评审

信息交流与反馈是指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交流与反馈的评审是指对企业辨识、取得、沟通合理信息的方式和过程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所进行的评审。主要包括企业信息交流和沟通程序的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文件的建立和保持;形成记录控制程序的建立和执行等内容。

三、内部控制评审方法

内部控制评审方法主要包括评审的切入方法和评审的具体技术方法两大方面。评审的切入方法是根据评审要求和为达到评审目的进行组织和实施评审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思路,是制定评审实施方案的前提;评审的具体技术方法则是在具体评审时根据被评审企业的实际情况,为达到评审目的和要求所采用的具体审计技术方法。

1.内部控制评审的切入方法

内部控制评审的切入方法基本可以归纳为要素法、流程法和制度法三类。

(1)要素法。要素法是直接从评审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内容入手,运用内部控制评审的技术方法获取评审证据,从而评价内部控制要素各项内容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综合评价。其适用范围主要是生产经营方式相对简单、业务流程比较单一、且已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

(2)流程法。流程法是建立在要素法的基础上,从测试业务流程和具体业务入手,采用内部控制评审技术方法获取评审证据,来评价内部控制各项要素内容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方法。其适用范围是生产经营过程比较复杂,业务流程比较繁多,且已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

(3)制度法。制度法是指从被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采用内部控制评审技术方法获取评审证据,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其适用范围是尚未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或者是还停留在靠内部规章制度进行控制的企业。

2.内部控制评审的技术方法

内部控制评审的技术方法经常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

(1)抽样法。通过抽取一定数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和测试,根据样本来推断总体状况的一种评审方法。这是审计工作普遍采用的方法,,应当采取科学抽样的方法来完成对企业已经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审计和评审,只要按照合理的允许的误差科学地抽取了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评审是能够满足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的评审需要的。

(2)穿行测试法。穿行测试也称全程测试,通常用于对业务流程或具体业务的测试与评价。这是内部审计经常运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方法,特别适用于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中,通过对一笔或若干具体业务的穿行测试,可以比较直观有效的反映一个或若干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情况。(3)证据检查法。证据检查法是内控评审工作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评审人员在运用抽样、穿行测试等评审方法时,要求被评审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提供被评审业务主要控制点对应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书面证据的检查,验证各项控制措施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

(4)压力测试法。即测试被评审企业关键业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能够承受的压力程度以及在承受相应压力时所发挥的作用。

(5)流程图法。流程图法主要用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合理性测试,流程图法可以使评审人员清晰地看出被评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如何运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有助于发现各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和评审重点。

四、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结果

现场评审结束后,应依据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被评审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并出具评审报告。综合评价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做到量化合理、定性准确。

1.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在对各项评审内容严格审查、测试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应对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做出全面评价。

(1)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自身需要,应设置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都比较完备,而且所设置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能进行自始自终的控制。健全性评价可依据评分分为优、良、基本健全、不健全四个级次。

(2)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合规性、经济性,它是在健全性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更深一层次的要求。合理性评价同样可依据评分分为优秀、良好、基本合理、不合理四个级次。

(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应根据对评审内容的测试结果,对各项业务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各项业务风险的评估与规避情况如何,内部控制所起到的作用与效果如何等等做出评价。有效性的评价同样可依据评分分为优秀、良好、基本有效、无效四个级次。

2.评审内容的计分和综合评价

为了科学、合理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审组应依据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评审内部控制各项内容,按照“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三个标准进行汇总、分类、评分和评价。

(1)评审组根据在现场评审中所发现的问题,先依据评审实施方案中的“评审内容明细表”所确定的每项具体评审内容进行汇总,再按照“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三个评审标准进行分类。经评审组统一研究、讨论得出每项评审内容的综合评审意见,根据评审意见给该项内容评分。

(2)在得出以上评分后,评审组还应结合评审中所揭示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依据“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评价等级,分别对被评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合理程度以及执行情况做出准确、严谨、中肯的定性评价。

3.内部控制评审报告

综合评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评审的基本情况。分为两部分,一是说明评审目的、范围、人员组成等,二是简述一下被评审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内部控制现状。

(2)存在的问题及危害性。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分类进行列述,并准确界定被评审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档次,尤其是对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和薄弱环节,应指出风险隐患,说明其危害性。

(3)综合评价及处理建议。说明被评审企业的得分情况,按照综合评价标准对被评审企业的内部控制总体评审情况进行描述,并根据评审情况向审计委员会提出处理建议。处理建议要切合被评审企业的实际,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总之,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内部控制评审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需在实践中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或成功的经验与做法,但不能照搬照套,应紧密结合本企业未来发展变化的情况,不断地加以总结、改进和提高,以制定出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评审规范体系,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2]高雅青李三喜编著:《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

第9篇: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水行政许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安全敏感度高,涉水项目报告书的专家评审,已成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温州市水利局在涉水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中积极探索,提出了建立水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专家库的构想,从专家库的建立,到专家库的管理,最后到专家意见的形成和采纳,在分析可能出现问题的同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专家库建立的实际可操作性,符合温州市人民政府提出的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的行政审批改革精神。

关键词:

水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专家库;温州市

1问题的提出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沿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是全国差区,沿海平均潮差4.50m,最高可达7.21m。温州市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源短流急,境内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河流,受台风影响严重,经常出现风、雨、潮三碰头,洪涝灾害依然是温州市人民的心腹大患。同时,温州市境内地势复杂,有山区、平原、海岛等多种地貌,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764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19m3[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市水土保持、水生态环境治理、涉河违章查处等情况亦不容乐观。因此,温州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水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涉及水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越来越多,这些涉水项目责任重大,既事关国家和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等,也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优化配置、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对这些项目一一进行技术把关,是水行政审批过程中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2专家库建立背景

2.1专家库建立起因随着温州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大力倡导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质量,对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体现在对行政审批的技术要求上,另一方面是要求科学民主的审批,因此需加强政府部门在行政审批上的效能建设,并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水行政许可包含河道、水库、大坝、水闸、围垦、水土保持等内容,再加上上级部门不断简政放权,水行政许可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3-4]。因此,温州市水利局在涉水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中积极探索研究,提出了建立水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专家库的构想,即在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审查、防洪影响评价、水利影响分析、水工程安全影响评价、占用水域影响评价等多个专业和领域实行专家评审制,为涉水项目审批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水利工程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专家库的建立能够大大提高审批办事效能,确保涉水行政审批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更好地提升水行政审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专家库建立依据涉水审批项目的技术论证涉及到经济学、理学、工学、社会学、地理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复杂的工程更是需要对结构的应力和应变了如指掌,甚至需要建立物理或数学模型进行全方位分析[5]。完成这样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技术文件,对于任何一家评价机构来说,都会感到压力,另外,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知识也直接关系到报告书的编制质量。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报告书的编制质量应该由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在笔者看来,技术问题还是由技术人员来解决,涉水审批项目报告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专家评审一一找出,为水行政审批与决策出谋划策。根据《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温委办发〔2013〕107号)和《温州市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管理实施办法》(温政办〔2015〕34号)等审批改革文件精神,创新审批方式,引入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的制度,建立水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专家库为水行政审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3专家库的建立

3.1评审专家的标准水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而评审专家应是在某个领域里水平较高,或对某专业知识较为擅长的人士。评审专家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鉴定标准的话,就很难保证评审专家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技术评审的质量和效果。在这里,建议专家的标准可以从技术职称、专业、学历、工作岗位、业绩、经验等多方面考虑,专家对涉水项目的相关内容与知识了解更透彻,就可以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为水行政审批把关。

3.2专家库的管理专家评审是否公正、合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正确应用和管理专家库。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库多数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的原则,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专家库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建立起一个规范化的水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专家库管理系统。在专家动态化管理方面,根据水行政审批项目的内容和专业范围,该系统把入库专家分为工程力学(含流体力、学水力学)、水工建筑、施工(含工程经济、工程概预算)、地质(含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机电与金属结构、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7个专业类别,同时,还应建立起包含审批事项、业务处室等内容的评审专家综合性信息库[6]。在随机抽取评审专家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人工抽选工作流程作为参考,步骤如下:首先输入涉水项目名称,专家组组长一般由审批事项涉及业务处室的资深专家担任,然后输入要抽取的专家总数,最后再根据水行政审批项目确定所需专家的专业类别和人数。待输入完成后,系统就会根据内置的随机抽样程序自动生成技术论证专家组名单。如有其他需要,亦可修改、打印和保存名单。通过这个系统随机抽取评审专家,保证专家抽取时最大限度的规范和公平,有效避免重复抽取同一个专家。还需要考虑一些问题,如需要多少名专家评审一个建设项目防洪影响报告书;评审专家如有特殊情况参与不了,该如何替换;涉水项目报告书已修改完成,但是否还需要专家进行复审。有时,报告编制单位是否已按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审批机关是难以判断的,往往希望专家组长对报批稿出具复审意见,但复审的时限未明确规定,这样一来,报批稿报批的时间就可能往后拖延。

4专家意见的形成

在评审水行政审批项目报告书时,评审专家该如何判别报告书的编写质量,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显然可以作为依据,另外,相关技术规范、实验结果和科学理论等同样可以为依据。简言之,涉水项目报告书的评审依据和涉水项目报告书的编制依据应是一致的。但报告书的编制与评审还是有区别的,涉水项目报告书的评审,目的在于发现其中的不足与错误,不是报告书编制过程的重复。涉水项目技术评审一般是召开会议进行,其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上评审专家并不是全职,投入精力有限,担心专家评审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建议用以下方法解决:①在网上为评审专家开辟学习栏目,提供法律、法规和涉水项目等相关审批知识,供专家日常学习;②可定期组织评审业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2次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评审专家的法律意识、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驾驭评审复杂项目的能力;③考核评审专家的历次评审活动,包括公正履行职责、遵守评审纪律、参加评审活动等。

5结语

在保护水环境、水资源、水工程安全,实现水资源、人水和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水行政许可作为事前事中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执行制度的关键就是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批关,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水行政审批,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新问题。鉴于此,尽早建立水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专家库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对待涉水项目行政审批,不断完善和改进温州市水行政许可工作,才能使水行政许可的功能和作用协调一致,才能有力助推“五水共治”、“美丽浙南水乡”建设,有效提升温州市发展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姜嘉锋,张俊凯,王振勇.关于温州水利现代化的思考[J].浙江水利科技,2000(5):12-16.

[2]陈科,戴惜青,卢炜娟.在水务行政管理中专家库的功能及其应用[J].中国水利,2009(23):65-66.

[3]肖芳,张惠敏.基于GIS的水利局行政审批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J].科技管理研究,2008(7):419-421.

[4]郑卫东,陶传茂.加强水行政许可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水利,2013(9):43-46.

[5]张全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的问题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