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新生儿死亡;早产;临床分析;病理分析
新生儿死亡率是一个地域的生活规律及环境,妇幼保健和医疗水平的反应,探究其死因是提高围产医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特点及规律,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本研究对锦州市某医院1997-2007年具有明确死因的426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市户口在本医院就诊的1997-2007年所有死亡新生儿为统计对象。
1.2 方法 对病历记载有明确死因,进行分类统计,特别注意病理诊断的,共计426例。
2 结果
2.1 新生儿死亡概况 1997年至2007年本院0~7 d死亡总数502例,由于家属等一些因素没有确切诊断死因的76例,其余426例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按死亡时间统计:死胎55例,占12.91%;出生后1~48 h死亡308例,占72.3%;3~7天死亡63例,占14.79%。按病理诊断统计:肺部疾病216例,占总数50.70%;其中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149例,占34.98%。先天性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02例,占23.94%。与地中海贫血有关的胎儿有核红血球增多症53例,占12.44%。
2.2 行胎盘活检251例,发现202例胎盘及胎膜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占胎盘活检总数的80.47%,说明胎盘并病变与婴儿死亡有相关关系。
3 讨论
3.1 新生儿死亡率是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因素[1],是21世纪影响儿童生命质量与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3.2 新生儿死亡中,早产儿占第一位,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的35.79%,可以发生在任何1 d内,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孕妇防护,避免早产,降低早产发生是关键,一旦有早产先兆,应到有温、输液泵等抢救早产儿设备的医院分娩,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基层医院也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同时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早产儿的存活提供更大可能。
3.3 近年来,由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普遍推广,新生儿儿窒息数已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数也明显降低,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2]很有必要进一步推广使用。
3.4 新生儿肺炎在新生儿死亡中仍占很大比例,特别在晚期新生儿中占主要部分。因此,做好新生儿在家中的护理、预防感染,做好保温,防治硬肿,加强哺乳知识培训,减少呛奶引起的肺炎。
3.5 先天畸形包括先心病、各种神经管畸形、唇腭裂、消化道畸形等等在新生儿死亡中占相当比例,家长一般情况不能接受先天残疾的孩子,因此拒绝喂养的占一定比例。因此,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放射线物质,预防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先天遗传倾向的做孕期检查,如唐氏综合征,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同时,配合B超筛查畸形及完善系统产前检查。总之,减少各种畸形孩子的出生,对个人及国家都很重要。
3.6 与地中海贫血有关的胎儿有核红血球增多症53例,占12.44%,说明地域差别也很显著,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贫困地区及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硬肿症仍较普遍,轻者经保温,改善微循环能够痊愈,重者容易并发感染,死亡率仍很高,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3.7 新生儿死亡中早期新生儿占主要部分,为53.55%。做好围产期保健显得至关重要[3],特别是出生3 d内要做好特殊监护,男婴的生存能力相对来说较脆弱,符合前人总结的规律。死亡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因天气寒冷、硬肿、低体温、肺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增加了死亡风险。可以看出保温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有病到医院接受治疗,但也有少部分死于家中和途中,不除外有些放弃治疗的可能[4],同时也说明仍有部分患者看不起病或者不会观察病情,不能及时就诊,医疗保健知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徐美好,梁敬荣,林艳梅.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及死亡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9(1):62-65.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1.
【关键词】高危妊娠 护理监测与护理管理 新生儿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03-02
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高危妊娠是引起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妊娠可以引起难产或者给孕妇及胎儿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加强高危妊娠孕妇孕期的监测和管理是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1],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妇产科护理也随之得到相应的调整,如何让患者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是临床医生和护士努力的方向,我院在高危妊娠孕妇孕期进行相应的护理监测和护理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2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4例,观察组年龄在23~44岁之间,平均30.3±4.5岁,初产妇87例,经产妇57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14例,妊娠合并重度贫血15例,妊娠高血压23例;对照组年龄在22~43 岁之间,平均31.2±4.4岁,初产妇79例,经产妇5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17例,妊娠合并重度贫血19例,妊娠高血压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检及护理,观察组给予相应的护理监测与护理管理措施,包括认真做好产前检查、监测高危孕妇妊娠过程、给予护理监测和专案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结局。
1.2.1 认真做好产前检查 初筛高危妊娠孕妇,确定产妇是否为高危妊娠,深入细致的检查至关重要,注意产妇身材,对于身高<150cm、骨盆小的产妇或者体重过大有水肿的产妇可能存在羊水过多的可能,血压>140/90mmHg或者收缩压上升>30mmHg的产妇要防止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检查孕妇的心脏,注意有无心脏杂音[2],排除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妊娠贫血等。检查产妇的子宫,大小与孕期是否相符,胎儿生长是否迟缓或双胎。注意观察有无阴道脱垂、软产道异常、子宫附件及宫颈畸形等。仔细观察有无前置胎盘或者胎盘早剥出血的现象。
1.2.2 监测高危妊娠过程 对于筛查出来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专案管理,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在产检过程中,认真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仔细观察孕妇各种症状体征变化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了解孕妇及胎儿的情况,能够及早发现问题,跟踪落实医疗处置,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和护理管理,及时消除或降低危害因素,使患者能顺利度过产前期。首先提高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的质量:仔细测量孕妇的血压、宫高、腹围、体重,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生长情况,胎儿胎心率,胎方位等,胎心率>160次/min或者<120次/min,并伴有节律不齐,应该行B超检查[3],了解胎儿在宫内是否存在缺氧情况或心脏畸形情况。对于高危妊娠孕妇,孕中期教会孕妇自数胎动,并告知其意义,建立孕妇自测胎动家庭档案,以及时筛查胎儿慢性宫内慢性窘迫,以便能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死胎,死产或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发生率。
1.2.3 提高护理质量 高危孕妇的心理因素多不稳定,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急躁,常因为精神紧张而导致血压升高,出现头晕、眼花、下肢水肿、头痛、难产、产后出血、休克等,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鼓励患者,及时让患者了解病情,树立治疗的信心[4],和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实施适时的心理护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定期的产前检查和胎心监测,每次产检均对照标准,评估孕妇的高危因素和风险,全程监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分娩期。作为一个妇产科的护士应该不仅有熟练的产科技术[5],还要具备各个学科医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掌握难产的规律,及时发现异常,并能正确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皆顺利分娩,其中顺产106例,剖宫产38例,无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案例;对照组顺产64例,剖宫产80例,新生儿窒息4例,胎死腹中1例,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以及经济观念的增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高效的高危妊娠产前护理模式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理念,为高危妊娠产妇提供标准化、多样化、系统化的优质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懂得如何接近患者并和患者进行接触,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在服饰、外貌、言行和表情上给人以沉着、稳定、诚恳的感觉,让孕妇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和蔼可亲、真挚、体贴[6],以减少孕产妇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同时注意礼貌,尊重患者的隐私,对病情和预后要注意保护性医疗机制。从高危妊娠孕妇角度研究其产前生理、心理、社会的全方面健康服务需求以及如何对高危孕妇产前需求实施干预是今后高危妊娠产前护理的重点和难点,高危妊娠的护理监测与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高危孕妇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武明辉,程怡民.孕产期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与优质服务模式[J].中国妇幼保健,2009,19(1):89―91.
[2]Majoko F,Nystrom L'Munjanja S.et a1.Does MaternityCare Improve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 with PreviORSComplicationsA Study from Zimbabwe[J].Trop Doct,2008,35(4):195-198.
[3]孙香玲,王灵宣,王碧云.产科家庭化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护理学报,2009,13(9):87―88.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2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直接侵入胎儿所致。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的蔓延,孕妇患梅毒者不断增多,致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其临床表现可因母体体质,受感染程度、胎次、胎儿受感染时胎龄等情况的不同而表现得甚为复杂,故护理难度较大。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新生儿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儿中男11例,女9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12例;体重≥2.5kg者16例,5cm者1例;脾肿大5例,其中肋下≤3cm者2例,肋下≤5cm者2例;有鼻炎者3例;有高胆红素血症者7例;血常规提示:所有患儿都有贫血(Hb61~103g/L),白细胞增高者12例(13.1~24.8)×109/L),正常者6例,降低者2例(分别为2.7×109/L和3.4×109/L),血小板降低者9例(21~98)×109/L),正常者8例,增加者3例(380~586×109/L);20例均有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LT(87~278U/L)、AKP(500~2 000U/L)等增高;做四肢长骨平片检查者10例,其中异常4例,主要表现为长骨干骺端致密改变、致密线下方出现横形透亮带、长骨干骺端锯齿状改变、局限性骨质缺损和骨膜反应。
1.2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后应及时、足量、规范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药物首选青霉素,5万u/kg体重,每8h一次,共10~14天。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者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等治疗。疗程结束应在2、4、6、9、l2个月时追踪监测TRUST试验结果,直至其滴度持续下降或阴性,治疗结束还应作2年以上随诊观察是否有血清复发或临床复发。如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治疗。
2 结果
本组病例因病情观察严密、护理评估准确、措施得当,抗梅毒治疗及时,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愈15例,好转5例,治疗期间20例患儿均未出现赫氏反应。出院时复查肝功能正常或有明显好转。与母婴密切接触的助产及护理人员经血清学检测梅毒抗体均为阴性,无交叉感染。
3 护理
3.1 注意病情观察
本病累及心、肝、肺、骨骼、血液等多个系统。因此,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儿反应,有无发热,梅毒疹,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2]
(1)住单间病房,体温计、吸痰器、听诊器等专用,使用过后用1:100施康液消毒后清洗。(2)治疗和换药用一次性物品、污染敷料应装双袋标记,送出焚烧。患儿所用的包被、衣服全部用1:100的施康液浸泡清洁后高压灭菌。(3)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时要戴手套、口罩及隔离衣,治疗护理完以后及时脱手套洗手,禁止给使用过的注射器套上针套,做好自身防护,防止刺伤自己。
3.3 皮肤护理
全身皮肤无破溃者可每天沐浴,有破溃者严禁沐浴,给予透气柔软的衣裤、尿布,破溃处可以用3%双氧水清洗后涂百多邦软膏,剪去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不可强行撕去翘裂皮肤,让皮损自然脱落。
3.4 眼部护理
并发先天性梅毒性角膜炎的患儿眼部较多脓性分泌物,本组患儿眼部分泌物均较多,予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后,再予泰利必妥眼药水滴眼,每天4~8次。
3.5 骨损害的护理
胎传梅毒的新生儿骨膜炎、软骨炎发生率高,轻者出现疼痛,严重者可有剧痛、骨质疏松和干骺分离,以致假性瘫痪。因此,检查和护理时动作轻柔,用力适度,以免引起病理性骨折。
3.6 合理喂养
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患儿的康复很重要,可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或随时调整奶量,耐心喂养。对吸吮能力差或不能吸吮者可用胃管喂养,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本组3例患儿给予胃管喂养。
3.7 出院健康宣传
向家长强调定期随诊、复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家属梅毒的生物性特性、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患儿出院属于临床治愈,并未达到梅毒生物学治愈标准,交待家长第1年须每3个月检查1次,第2年每半年检查1次,第3年末检查1次,同时复查皮肤、骨骼、肝胆淋巴结和TRUST,以判断远期效果。
4 讨论
4.1 传播途径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微生物,除通过性接触方式传播外,潜伏期的病人或早期梅毒病人血液都具有传染性,可从完整的黏膜和擦伤的皮肤进入人体[3]。另外接吻、哺乳也能传染。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给予沐浴、清洁经产道带入的血液;避免母婴皮肤早接触及婴儿早吸吮,实行代乳品人工喂养,防止婴儿接触或致后天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再次感染机会。
4.2 梅毒的早期预防
尽早确诊新生儿是否已患先天性梅毒,以予早干预,对新生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抽脐静脉血操作简便,对新生儿无创伤,有临床实用价值。
4.3 人文关怀
孩子是家庭的寄托,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家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母亲患梅毒的新生儿。梅毒新生儿的母亲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确诊后的恐惧和逃避现实的心理,特别是在丈夫尚未知情时,害怕出现夫妻情感危机,处于一种复杂的心态中,以致悲观绝望,从而对新生儿冷漠、任其哭闹,不闻不问更不愿积极系统治疗,甚至发生遗弃等过激行为,这不利于新生儿的康复[4]。给予母亲积极的心理支持及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支持,充分给予人文关怀,能更好地照护新生儿,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4.4 灭菌法
梅毒螺旋体为厌氧性寄生物,在人体内可长期生存,但在体外则不易生存,煮沸、肥皂水及一般消毒剂如新洁尔灭、酒精均可于短时间将其杀死;而且对干燥、温度极为敏感[5]。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不但能促进母亲及新生儿的康复,还能有效地预防交叉感染。
先天性梅毒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及身体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做好全程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Lynn WA,Lightnmn S.Syphilis and HIV:a dangerous combination[J].The Lancent Infectious Diseam ,2004,4(7):456―466.
[2]濮伟,陈效华,邢韦韦.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护理[J].山东医药2007,47(22):116.
[3]刘 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3):39-40.
[4]王素娇,胡小梅,程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05.
we feel if we can discover the cause of apnea and for appropriate care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respiratory suspended due to poor prognosis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03例中,女57例,男46例,体重小于1.5kg 36例;1.5-2.5 kg 46例;大于2.5 kg 21例;胎龄小于32周 39例;32-37周 47例;大于37周以上 19例。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46例,颅内出血20例,硬肿症4例,败血症6例,早产儿14例,肺透明膜病4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新生儿溶血症3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4例。转归:治愈91例,死亡4例,自动离院8例。
2 护理体会
2.1 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原发性系由早产儿单纯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性系由下列疾病所致:如①缺氧: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贫血等。②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出血。④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⑤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和高氨血症等。⑥胃食管返流。⑦因颈部前曲过度而致气流阻塞。新生儿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 其发病率可高达50%-59%,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2.2 原发性呼吸暂停 与症状性呼吸暂停不同的是不伴有其它疾病时的呼吸暂停,一般预后良好。有条件时可使用心电监护仪,发作时注意患儿的心率、呼吸、面色及一般情况,仅轻微刺激如刺激皮肤或足底即可改善症状。如果患儿反复发作,可使用少量的呼吸兴奋剂,同时并发其它疾病时亦可转变为继发性呼吸暂停。
2.3 症状性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原发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根据病因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观察、护理和预防。
(1)呼吸系统疾病为新生儿呼吸暂停最常见的病因。本组新生儿肺炎46例,肺透明膜病4例,共占49%。因肺部疾病可致肺通气功能和/或换气功能受损,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抑制呼吸中枢,同时肺顺应性差,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和支气管粘膜肿胀增加了气道阻力,使呼吸肌疲劳而致呼吸暂停。新生儿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功能均差,痰液在咽喉部或气管内堆积,通过喉上神经反射性引起呼吸暂停。对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暂停患儿可给予头罩吸氧、CPAP吸氧,因CPAP鼻塞可刺激鼻腔中的呼吸感受器,可减少暂停发作,如反复发作则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除了必要的氧疗外,主要措施是加强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减轻气道阻力。有条件时给予加温湿化吸氧,必要时采用超声雾化,以稀释分泌物。同时配合胸部物理疗法,如定时翻身、拍背、电按摩等,使分泌物易于排出。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CPAP的压力和呼吸机参数。本组有5例患儿在撤离呼吸机后,由于痰液粘稠堆积发生呼吸暂停,经加强呼吸道管理后,未再出现。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因呼吸中枢受损而致呼吸暂停。有的抽搐表现为呼吸暂停。仔细观察发现还有口角抽动、双目凝视等,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止惊剂,控制惊厥和呼吸暂停,及时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这类患儿呼吸暂停可反复发作,应注意观察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镇静剂效果,以便及时、准确的使用镇静剂。
(3) 感染、黄疸、硬肿症 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硬肿症及核黄疸的病儿出现呼吸暂停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呼吸暂停的发作与严重感染、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酸中毒、呼吸中枢抑制有关。硬肿症患儿在病发肺出血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花纹、血压降低,出于感染性休克状态。此时应立即进行机械通气,同时扩容、纠酸,积极控制感染,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疗法,败血症患儿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
(4)代谢紊乱及其它原因 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晚发性酸中毒、隐匿性胃食道返流时均可诱发呼吸暂停。本组有4例孕龄30周,体重小于1.5kg的早产儿,在恢复期发生呼吸暂停,仔细观察病人一般情况良好,呼吸暂停均于每次喂奶后10min,且口角有奶液溢出。汇报医生后考虑为隐匿性胃食道返流所致,即给予头高脚低位,未再发生呼吸暂停。对这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暂停要加以重视,否则易引起误吸而窒息死亡。
2.4 对易发生呼吸暂停的高危新生儿应入ICU,单靠临床的严密观察往往不够,应用监护仪进行监护及时诊断呼吸暂停,使用四频道监护即心电呼吸监护加上脉搏氧饱和度的热频传感器和外鼻孔下的热能传感器能记录呼吸道的气流变化,有助于观察、诊断新生儿呼吸暂停,早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包翠荣.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08(05):126
妇产科生殖器感染类型分析对于患者的感染原因,患者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所的2号文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系统及其配套试剂,依照其说明书进行操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殖器病原真菌检出结果分析如下:两组中均为白念珠菌感染患者最多,其余依次为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两组间的真菌检出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如表1。
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式研究对照组31例患者行妇产科围手术期的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33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妇产科患者的生殖器感染特征采取了综合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入院初印象妇产科患者往往会产生过度紧张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自身身体的变化以及对于陌生环境的本能恐惧及结果不确定性的担忧,如此负面情绪会为手术效果及感染风险造成影响。为了有效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护理人员必须在入院第一时间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将病房环境、注意事项、可能的情况及恢复点等进行主动介绍,与患者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同时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同时对于可能涉及到的检验项目应该交由责任护士提前告知其检查意义,获取患者的信任及配合。
卫生指导生殖器感染的患者,一般不宜实行坐浴避免上行感染。对于生殖器应尽量避免与物体接触且必须保持清洁,外保持干燥。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对贴身衣物进行清洁处理,每日内裤必须经“84”消毒液浸泡消毒或洗后太阳晾干。
产后生活习惯培养为了促进产后子宫的自我修复,护理人员对于分娩后产妇应鼓励由其家属陪伴尽早下床进行适宜运动量的活动。另外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与类型两方面的搭配,避免因饮食配比不当导致的低蛋白血症、贫血,最为合理的饮食应是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易于消化的食品。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在出生第一时间便由护士进行口腔、鼻腔羊水及分泌物的清理,并对皮肤黏膜进行清洗检查,重点监测新生儿的咽部、包皮、外阴、大小处是否有感染病灶。另外对于新生儿表现方面有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喘鸣、喉头瘤等症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与产妇在接触新生儿前务必使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进行皮肤消毒。
规范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对于必要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从适时以及适量的原则,而且必须在使用抗生素前确认患者无皮试过敏现象。
针对性感染护理为预防来自医生及医疗器械的感染,必须严格遵从医院的清洁消毒规定对医生及器械进行消除处理方可使用。对于导尿管也需要定期更换并保持外阴清洁。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效果研究对于经两种不同治疗护理方式下患者产后的感染率对比发现,对照组31例患者中仍有18例存在生殖器感染(58.1%),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3例中的9例(27.3%),两者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在产褥病的发病率方面,对照组有7例(22.6%)显著多于研究组的2例(6.1%)。
新生儿状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均未发生早产、死产、畸形儿的情况。对其观察3周后,研究组新生儿未见HSV感染表现,而对照组有3例新生儿有HSV感染临床表现,转新生儿科处理。
对于生殖器感染来说,其会带来非特异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非淋菌性阴道炎、尖锐湿疣、衣原体支原体、弓形体等感染方式,这不但会影响女性患者身体健康,还会给家庭生活质量及社会和谐带来隐患[3]。而妇产科患者作为特殊群体会具备区别于其它患者的显著特点,对妇产科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产褥病率及术后感染率,严重的说,对于妇产科感染控制不力会直接威胁到孕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71-02 中图分类号:R722.1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63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常见。临床早期常表现为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等,晚期可出现惊厥及昏迷。检查常可见面色苍白、前囟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大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缺氧和产伤是引起颅内出血最主要的两个因素[1],少数病例是因维生素K缺乏、颅内血管瘤破裂和快速静注碳酸氢钠或扩容剂等的医源性出血所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预后相对较差,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因此,规范精心的护理十分关键。我院儿科近年收治22例新儿生颅内出血患儿,经对症治疗及精心地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颅内出血患儿,男婴13例,女婴9例,日龄1~20 d,其中
2.治疗方法 入院后立即予保暖、安静、活动、给氧,避免加重出血。给予止血剂如维生素K1等,严重者还可输小量新鲜血或新鲜冷冻血浆10 ml/kg补充凝血基质和纠正贫血。对于烦躁不安、抽搐者给予苯巴比妥钠每次5~8 mg/kg静注,每6小时一次。如囟门饱满颅压明显增高者,需用脱水剂甘露醇,首剂0.5~0.75 g/kg静推,以后0.25 g/kg,一日4次。重者可加速尿每次1 mg/kg,待颅压降低,脑水肿控制,遂可减量至停药,疗程为2~3天。还应给予保护和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如神经节苷脂和脑蛋白水解物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10~14天,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脑细胞功能恢复,必要时可做高压氧治疗。
3.结果 经合理的对症治疗及精心的护理,22例患儿住院时间3~26 d,平均8.5 d。出院时治愈13例,好转6例,因病情严重家长主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9.1%。
护理措施
1.心理指导 因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加上对该病缺乏了解,担心疾病的预后,很多家长处于悲喜交加的双重心情,喜是由于仍处于初为父母的喜悦之中,悲是由于疾病对爱子(女)的突袭使他们感到十分悲伤、恐惧和焦虑。因此,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并配合好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入院后,应像对待亲人一样安顿好患儿及家属,诊断明确后责任护士要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向家长详细介绍该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同时,介绍患儿目前的情况、采取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及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2.基础护理 病房内应保持清洁、安静,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60%左右为宜,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同时用5%过氧乙酸擦净床、桌椅、地面。患儿应保持绝安静,避免哭闹,并尽量少搬动,各种操作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准,静脉穿刺最好使用留置针,以减少反复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情严重且变化快,护士应第一时间收集准确的病史资料,对患儿作出客观地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生命体征:新生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完善,生命体征容易出现波动,主要表现为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等。因此,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准确记录,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皮肤色泽、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如出现发热,应及时采取温水擦浴或头部置凉水袋等物理方法进行降温。如体温不升应积极采取保温措施,对于早产儿可置于适中温度的温箱内。出现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暂停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给氧气吸入,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②意识状态:意识状态与出血量、损伤部位、新生儿的成熟程度有关,无论安静或哭闹都应动态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出血量少表现为烦躁、尖叫哭闹、激惹[2]。出血量较多的患儿常伴有面色苍白或发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小脑幕上出血为主者也主要以兴奋为主,而小脑幕下出血者可压迫生命中枢,呼吸循环障碍,病情较重,多呈现抑制状态。如患儿从兴奋转入嗜睡、昏迷,面色苍白、前囟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大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则提示病情恶化[2],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③囟门:囟门可反映颅内压的情况,颅内压增高时,囟门紧张、饱满,说明病情较重,出血量较多;颅内压降低时,囟门平软,病情好转。④惊厥情况:惊厥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症状之一,应注意惊厥的持续时间、发生部位及发作次数等。轻者仅有面肌颤动或口角肌肉颤动、流涎、双眼凝视或斜视、眼球震颤或眨眼、指趾抽动或握拳等表现;重者则出现全身性痉挛,有时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惊厥者,采取必要的镇静、止惊治疗非常必要。
4.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 患儿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可适当抬高上半身15~30度,以防呕吐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吸痰动作应轻柔,一般持续5 s左右,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对于缺氧患儿,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3天,氧流量一般为轻度缺氧者0.5~1.0 L/min,中重度缺氧者则予1.5~3.0 L/min。保持血氧浓度(PO2)在50~70 mmHg。
5.加强营养支持 有呕吐的患儿,暂时停止直接哺乳,待情况好转后开始喂乳,出血轻者可用滴管滴喂,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尽量予以母乳以保证营养供给,采取少量多餐,每日4~7次,注奶速度要慢,每次注奶前抽胃内潴留物,以观察患儿胃的消化能力及排空情况。停乳期间应静脉补充足够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热量需要。应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或过慢,最好能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为4~6 ml/(kg•h),入量一般为60~80 ml/(kg•d),输液过程应注意监测血糖及电解质,避免发生脑水肿[3]。
6.出院指导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部分中重型患者可遗留有后遗症,常见的有脑积水、脑穿通性囊变、运动和智力障碍、四肢瘫痪、癫痫、肌张力低下等。因此,对于出院时仍未完全康复的患儿,应指导家长如何对患儿进行皮肤接触、按摩肢体、被动屈伸肢体、变换患儿姿势、游泳等。同时,教会患儿家长康复训练方法及护理婴儿的一般知识。要求家长多与患儿说话、唱歌,给患儿观看色彩鲜艳、移动的物体。出院后定期每个月回院检查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能坚持进行康复治疗3~6个月,可大大降低患儿的后遗症。
护理体会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脑损伤疾病,是引起新生儿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缺氧和产伤引起,因此,做好围产期预防非常重要。出生前应防止早产及避免窒息,产程中对胎儿进行监护,如见宫内缺氧及出生时窒息,均及时抢救。分娩时尽量避免产伤,必要时作剖宫产。对可能早产的孕妇,应提前应用药物如地塞米松促进肺成熟及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对于已经发生颅内出血的患儿,应及时治疗,针对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做好精心地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呼吸道通畅,并保证营养供给,出院后,教会家长康复训练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何红英.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医学,2007(9):122-124.
[2]吴丽红. 新生儿颅内出血15天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0):49-50.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学; 黄疸,新生儿; 病因; 婴儿,新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约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1]。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严重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院儿科5年来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0例,现将其病因、胆红素水平及转归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06~200712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新生儿292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占收治新生儿疾病的30.82%。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42例,女48例;高胆红素血症出现时间为生后8 h至28 d,其中生后1~2 d 15例,3~6 d 62例,>7 d 13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 μmol/L;(2)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3)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 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4)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直接胆红素>34 μmol/L[2]。
1.3 胆红素水平 血清总胆红素220.6~299 μmol/L 68例,300~350 μmol/L 14例,>350 μmol/L 8例,最高达591 μmol/L。
1.4 常见病因及发生率 病因以围产期因素占首位25例(27.78%),其他依次为ABO溶血20例(22.22%),母乳性黄疸18例(20.00%),感染性疾病15例(16.6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8例(8.89%),其他原因不明4例(4.44%)。
1.5 治疗及转归 本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凡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采用光疗,光疗时间18~72 h,并予保暖,纠酸,抗感染,供能,纠正窒息,保肝,肝酶诱导剂等治疗。大部分均取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发生核黄疸,死亡1例,主要因系小于胎龄儿,死于新生儿休克。
2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重者或由于诊疗不及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研究发现当早产儿血中胆红素≥136 μmol/L时,即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损伤,并有明显的远期影响[3]。应引起广大儿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的重视。它分间接胆红素增高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两类,但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发病首位,是多病因导致的结果。
本组病例以围产期因素占首位(27.78%),该因素为综合性因素,与母亲疾病(如贫血、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及用药(催产素等)、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喂养不当、脱水、酸中毒等有关。故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做好分娩时的处理,预防新生儿窒息、硬肿症,搞好新生儿护理等,都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措施。
ABO血型不合溶血占第2位(22.22%),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致脑干听觉传导通路损害和高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影响患儿生存质量[4],如母亲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死产史,或上一胎有新生儿重症黄疸,应警惕母子血型不合,做到早诊早治。光疗指征应适当放宽,应尽可能减少核黄疸的发生[5]。
母乳性黄疸占第3位(20.00%),主要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形成,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预后好,其预防主张早开奶,勤喂奶。
感染性疾病占第4位(16.67%),细菌性感染如败血症占9例,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毒感染则主要系宫内感染所致。
G6PD缺陷为8例(8.89%),窒息、缺氧、感染可能为诱发G6PD缺陷的诱因,主要发生于男孩,多在出生后24~72 h发生,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可能并发核黄疸,有家族史或家族中有药物性溶血或蚕豆病史,应警惕。
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这可能与胆红素代谢酶的暂缺乏有关,或系多种综合因素所致,故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皓夫.现代儿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1153.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277,305.
[3] 于海青,单若冰,谭丽群,等.降低早产儿黄疸干预标准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8(6):259261.
[关键词]出生缺陷;影响因素;预防;护理干预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本文笔者对我院2009年1-2010年12月收治的33例出生缺陷儿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出生缺陷者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两性畸形l例,孕28―36周13例,孕37周以上18例,双胎1例,孕妇35岁以下31例,35岁以上2例。孕妇孕期的主要异常情况包括:孕早期感冒11例,其中发热6例,未发热5例;孕早期服药8例,服西药6例,服中药2例;先兆流产保胎3例;长期接触计算机4例;羊水过少1例;长期接触化学制剂(染发、烫发剂)2例;有畸胎史2例;不孕症孕前长期服药1例;优生优育四项检查风疹病毒阳性1例。
1.2方法
生缺陷的诊断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①体表观察。由助产士、产科、新生儿科或小儿外科医生对出生的围产儿进行体表肉眼观察诊断。②B超诊断。③染色体检查。
2相关因素分析
2.1遗传因素近年的研究表明,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类型,包括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腹裂、内脏膨出及唇腭裂,其发生原因中均存在遗传因素,例如神经管缺陷及唇腭裂中均存在叶酸代谢相关等位基因的功能不全。
2.2病毒感染资料统计发现,孕早期感冒占孕期异常情况的30.3%,说明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若发热或服药不当,发生出生缺陷的几率会更大。
2.3孕妇合并其他疾病本资料显示,孕妇羊水过少、孕早期先兆流产保胎等都可能与出生缺陷有关。
2.4环境因素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及化学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许多研究已证实,环境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微波、放射线、噪音等因素可导致出生缺陷。本资料中有4名孕妇长期接触计算机,2名从事染发、烫发服务,2名丈夫长期从事电气焊工作。因此,建议孕前3个月~孕期前3个月应避免接触。
3预防及其护理干预
3.1出生缺陷的预防
出生缺陷的预防根据其发生、发展过程,抓住孕前期、孕产期和新生儿期这三个关键环节进行三级干预技术策略。一级预防(孕前干预),又称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就是针对各种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在孕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这是预防出生缺陷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在孕前服用叶酸预防胎儿神经血管畸形,围受孕期母亲增补多种维生素可使某些先天性心脏缺陷的发生率减少,风疹疫苗接种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症,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预防母儿Rh血型不合所致的Rh新生儿溶血等。二级预防(产前干预),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来达到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目前绝大部分可预防的出生缺陷均是通过这种途径进行预防,如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者进行羊水染色体分析、遗传咨询和选择性流产进行干预,血红蛋白检测携带者对地中海贫血进行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和选择性流产进行干预,对可能ABO新生儿溶血的母儿血型不合进行中药治疗等。三级预防(出生干预),出生缺陷患儿出生后,通过适宜干预技术早发现、早防治以改善预后,如新生儿筛查试验进行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
3.2护理干预
3.2.1婚前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婚前健康查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近亲结婚的危害,积极推行新的婚前保健服务模式,要从城市到农村,渗透到人群居住的每一个角落,层层发动,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和社区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使大家充分认识,自觉参加婚前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健康指导,是降低缺陷儿和遗传病儿出生的重要手段。
3.2.2孕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电台、报纸、流动展板等广泛开展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鼓励新婚妇女服用含有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制剂,以降低胎儿患严重出生缺陷的风险。普及优生知识,积极开展孕前遗传咨询和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遗传咨询的最终目的是防止遗传病患儿出生,降低遗传病发生率,提高人口先天素质。指导已婚妇女正确选择最佳妊娠时机,戒烟戒酒。
3.2.3产前做好孕期保健指导,指导孕妇孕早期及时补充叶酸,合理营养,尤乓注意各种维生素的补充,预防感染,谨慎用药,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定期产前检查,重视出生缺陷的筛查和产前诊断,发现缺陷儿及时终止妊娠,以降低缺陷儿的出生。
3.2.4产后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系统化社会优生工程,是近几年国内才出现的新学科,需加大宣传办度,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严防漏筛,早期发现异常,给予早期治疗和康复指导,降低新生儿的病残率。
参考文献:
[1]胡科丽,况莉.围产期出生缺陷9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429.
关键词:胎盘早剥;子宫张力;子宫压痛
【中图分类号】R714.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84-01
胎盘早剥指的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它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诊断、处理,对母亲、胎儿的生命会造成威胁,甚至发生母婴死亡的情况。下面结合具体的病例,对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1到2011年1.1的所有胎盘早剥病例为66例,占据5年来我院孕产妇分娩总人数的0.49%;其中急诊入院31例,彩超检查出24例,Ⅰ度35例,Ⅱ度26例,Ⅲ度5例;剖宫产59例,阴道分娩7例。年龄范围在21-46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21例,发病时孕周范围在29周-41周。
1.2 方法:将66例确诊为胎盘早剥孕妇的临床资料调出,对所有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并分析护理措施对孕产妇起到的临床效果。
2 结果
有腹痛、腹胀、阴道流血、子宫压痛、胎心率改变等临床表现的共有60例 ;无任何症状,仅仅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检出6例。66例患者住院期间,实行严密、系统的护理,均没有出现重大并发症;66例孕妇无死亡病例,新生婴儿死亡1例;平均住院日5.2左右。出院后按时来我院复诊64例,各项检查复诊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3 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胎盘早剥及时发现、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积极治疗,可以降低DI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成活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胎盘早剥的主要并发症是DIC、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羊水栓塞,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到产妇生命和新生儿的健康;临床工作中,胎盘早剥分为度Ⅰ、Ⅱ度、Ⅲ度,Ⅰ度剥离面积小,Ⅱ度剥离面积为胎盘面积的1/3,Ⅲ度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1/2。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贫血、刮宫产率、产后出血率、DIC发生率均升高,如若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母儿生命。
密切观察孕产妇的临床表现,可以辅助、提醒医护人员对胎盘早剥的及时发现和诊断[2]。Ⅰ度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需要结合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才可发现剥离病灶;Ⅱ、Ⅲ度孕产妇的临床表现很典型,主要为腹痛腹胀、腰酸或腰背痛、阴道出血、贫血等;主要体征有:子宫压痛、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对于Ⅱ 、Ⅲ度孕产妇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及时做出诊断,但对于Ⅰ度患者,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造成漏诊,以至于孕妇胎盘剥离面逐渐加重,使DIC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进而直接影响到母婴健康;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前来检查的每一位孕产妇,仔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孕产妇的各种表现,对其进行超声常规等辅助检查,尽量避免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胎盘早剥病例误诊、漏诊。
对胎盘早剥孕产妇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对于维护母婴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3]。对66例胎盘早剥孕产妇的护理措施行之有效,现总结如下:
3.1 保持血容量在正常范围: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有无阴道出血及出血量、腹痛程度,密切观察有无失血性休克。建立静脉滴注通路,确保药物、液体输入。严禁进行肛查,尽量避免阴道检查,以防引发再次大出血。
3.2 预防感染、心理护理:静脉滴注抗生素防止感染;孕产妇的心理高度紧张,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安慰,态度亲和,舒缓孕产妇心理压力。
3.3 避免、缓解胎儿宫内缺氧:观察宫缩及胎儿是否宫内缺氧;孕产妇一定要卧床休息,进行间断或连续性吸氧,增加胎儿供氧,减少出血机会。定时定点的检测子宫底高度和孕产妇腹围的大小变化,子宫体压痛的范围面积及轻重程度,密切注意胎心音及胎心率、胎动次数;如孕产妇出现子宫板状且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胎心音听不清及胎儿位置触摸不清,病情可能较严重应立即处理。
3.4 治疗配合护理:协助终止妊娠预防产后出血:
(1)经阴道分娩者应先行人工破膜,缓慢流出羊水,减小子宫的容积,用腹带包裹腰腹部,起到压迫局部作用,使胎盘剥离面积不再继续扩大,也能刺激子宫收缩,加快产程;产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血压范围、脉搏频率、宫底的高度、压痛范围及程度、阴道出血和胎心音的变化。
(2)估计在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者或产程延长,同时伴发胎儿宫内窘迫者,应当迅速选择行剖宫产手术,并做好抢救措施。
(3)警惕分娩后产妇DIC、产后大出血的并发症产生密切注意产妇全身出血倾向、血液不凝的现象,定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实验检查。
(4)大量出血经治疗无效者,要做好行子宫全切术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