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个人的城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那梦中一拂
你是我心的那一粒
我在凡世的尘埃
我挥之不去
我用仅有的磁力将你吸附
我惊恐着
惟恐每次心跳将它激起
悬于空中
梦
那彼此的清香
缠绕着
[关键词民间舞蹈传承人 群体意识 个体风格 流派
社会结构是一个网络系统,个体之间的互动构成网络系统的运行,“民间舞蹈传承人”则为其中一类个体身份,是共性结构与个性差异共存互动者,他们作为个体,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范畴中,民间舞蹈传承人的功能在于传承当地民间舞蹈。
一、共性结构:民间舞蹈传承人的群体意识
中国民族民间舞主要依靠当地的民间舞蹈传承人直接进行传承,在他们身上承载着本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统精华。笔者认为,既然作为民间舞蹈传承人,首先,他们是生活在“那时那地”的,对本民族舞蹈文化、肢体语言有着直接的记忆保存。他们是相对于我们而言的“原”状态,我们是“现”状态;(这个“现”指的是我们存在于远离民间土地的多元立体的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化状态。)“原”状态是本民族民间舞蹈千百年来群体意识的积累和演变,对于生长在“那时那地”的族人们自然是从骨子里就流淌着族群的血液,表达着族群的生活,舞蹈的身体承载着族群的“集体记忆”。民间舞蹈传承人则更加负有表现和传承本民族生命状态的使命感。我们看到在他们身上保存的是最精华和具代表性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因此对于民间舞蹈文化动态保护的切入点之一,就对准了民间舞蹈传承人。他们是群体意识的表现,这里所谓的群体意识即传统的某种内在延续性,族群舞蹈文化无时无刻不体现于肢体表达,这就是他们身上最本质的“传统”;他们就像民间舞蹈的领军人一般,肩负着本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诚然,这也是他们生长的民间群体赋予他们的责任。
二、个性差异:民间舞蹈传承人的能动性
从社会学的基本原理看,“一个社会集体是由一群个人组成的,而某集体的个人行为与不参与这个集体的个人行为不一样”,[1]群体意识的形成是包括集体成员在协调和合作过程中发展的全部因素,且不同因素的相互适应有着自己的“逻辑”。也就是说结构制约影响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民间舞蹈传承人个人风格的形成是在群体意识文化的框架中形成的。然而离开了具体的个人,社会结构就失去了反映群体意识的基础。既然是作为一个人,民间舞蹈传承人必然具备自我个体的人的特征。苏格拉底把人定义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人的知识和道德都包含在这种循环的问答活动中。正是依靠这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回答能力,使人成为一个有责任的道德主体。[2]民间舞蹈传承人就是这样一个责任与道德的存在物,但他们往往又不会仅呈现于统一的、一成不变的传统套路本身,因为传承人就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他们必须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去探索以融入周围的世界,这本身就决定了他们各自内在生活模式也会去不断地调整,传承人身上的传统即是流动的传统。在湘西苗族女子花鼓舞传承人石顺明身上我们看到流动的传统。她承载着上辈人的“传统”[3],花鼓舞打法以及经由她自身审美认知改编和创编的花鼓舞动态形象。因此石顺明在当地花鼓舞的传承中处于重要的衔接位置。首先,改编与创编是在族群区域文化审美认同的基础之上发挥其个人创造力进行的;其次,改变与创编的出现并获得认同,证明民间舞蹈传承的历时流动性,而传承人及其能动性恰恰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共性与个性的交叉点
民间舞蹈传承人是共性群体意识与个性自我风格的交叉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且在这种大文化属性下,融合传承人自身审美标准的差异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人的本性就是有多种审美标准,并在人们心里会存在不同的“内在尺度”,同时将其“运用到对象上去”。[4]同一场景下,传承人的表达各有所长,原因就在于他们各自生活经历与认识存在差异。若不然,不会出现共时状态下各民族民间舞不同的传承人风格流派。例如安徽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花鼓灯,兼容南、北文化之优长,具有吴哥楚舞的风韵。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便形成了民间不同地区的风格和不同传承人流派。有凤派(凤台县)的代表田振启、怀派(怀远县)的代表冯国佩等,他们身上既体现了地域风格,又有个人自己的特点和风韵,从一般表演风格来看,凤派姿态优美,节奏鲜明,舞起来纤巧伶俐、俊俏敏捷;怀派则舞蹈性强,感性细腻,动作柔中有刚、风流洒脱。[5]
人的理性是认识过程的体现,或许感性在某种程度上则是认识的再现和表现方式。每个人都不断的在自己活动中协调他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这是个人秩序;同时,个人秩序的和睦正是个人跟宇宙间和睦相处的前提和基础。于是“人,由于确信在这种宇宙和个人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自我而不是宇宙,从而证明了他内在固有的批判力、判断力和辨别力。一旦自我获得了他的内在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不可改变和不能扰乱的。”[6]不同流派的民间舞蹈传承人身上的精神;他们对本民族民间舞蹈精髓的把握方式;支撑他们创新的内在动力等都是传承人作为个体的人在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中所体现的特征,也是我们将他们作为民间文化保护对象时需要研究和把握的真正内涵。就传承人流派的各自风格内髓的研究而言,可以通过对不同的流派,或者不同的传承人,研究总结他们各自身上的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本身。在获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各研究进行比较提炼,或许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对民间舞继承与发展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方法。
本文作者“红”,今年34岁,当年因家境贫寒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于是,将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可是,结果怎样呢?
大昌:
两年以前,我去新疆打工,在那儿摘棉花,挣了2000元钱。当我满怀喜悦回来的时候,你已经与一个杜十娘式的女人好上了。她虽然没有百宝箱,却有二十多万,这二十万让你坚定地走上抛妻弃子之路。
那时,我们的儿子7岁,女儿5岁,我也只有28岁,你让我一夜之间成了人们的谈资和笑料。你和十娘私奔后,我真想跳进河里让水冲走,但是,为了抚养孩子,我得活下去。我认为你只是一时鬼迷心窍,总有一天――等到你们把20多万花完,等到十娘老矣,你会回心转意。
两年噩梦般的日子过去了,你没回来,也没有给你的儿女一分钱。孩子们拣别人家孩子的衣服穿,因为营养不良退不下乳牙来,我们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看到孩子面黄肌瘦的脸和细细的脖子,我这个做母亲的心上就像有万根钢针在扎。都说饱暖思欲,贫贱多恩爱,可你怎么就忍心弃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呢?你离开了家和孩子,真的很快乐吗?如果这种快乐是建立在摧残你两个孩子的基础上,你还忍心咀嚼这种快乐吗?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需要花钱,我忧心如焚。村里人纷纷出去打工,我把孩子托付给你父母――一对60多岁身体有病的老人。我收拾行李的那晚,老人和孩子都哭了。看看他们四个,老的老,小的小,我实在不忍心也不放心把他们扔在家里。于是,我抱了最后一线希望,深一脚浅一脚去了外村一个公话亭给你打电话。我已没有什么尊严和自傲了,我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带着哭腔告诉你,如果你回来,我就不出去打工了。而你拒绝了我。
我来到城里一家酒店做清洁工。每当想起年幼的儿女,我的心里就火烧火燎,坐不下站不住的。我整夜整夜睡不好,刚三十出头,竟然添了不少白发。我已经很长时间不笑了,找不到笑的理由。我把电话辗转打到家里,你妈妈哭着让我回去,说两个孩子特别是女儿,想我想得吃不下饭,这两天患了感冒,吃了许多药也不见好。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可怜的女儿,她才7岁!这时,话筒里传来了女儿稚嫩胆怯的童音:“妈,你在外面有饭吃吗?有没有人欺负你呀?你快回来吧,妈,我和哥哥不上学了……”女儿呜咽着。我握着话筒,一个人站在街口,泪如雨下。我的声音里带着哭腔,我让女儿把话筒递给哥哥,我对我儿子说:“儿子,你是男子汉,要坚强,要保护好你妹妹,不要让她一个人在家里,不要让她一个人去别人家玩,不要让她一个人去庄稼地里,不要……”我说不下去了,我的心揪成了一团,我该怎么办?如果回家,孩子没钱上学;如果不回家,孩子那么小,身边没有爹也没妈……大昌,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呀!
有人对我说,你已是自身难保了,还管孩子干吗,你也别回那个让你耻辱的家了,把过去的一切都忘掉吧。但我这么想,做人要有责任,孩子是无辜的,我要想方设法把家庭裂变带给孩子的伤害减到最轻。我已下定决心,后半生将为孩子而活。我要拼尽血汗,供两个孩子上学,直到上完大学。我永远忘不了12年前那个夏天的晚上,父亲把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撕成两半,踩到脚底下。他的这个无能而愚蠢的举动毁掉了我的美好前程。我决不让孩子重蹈覆辙,一定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只有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不会被打败。
事已至此,我不想效仿汉朝陈皇后不惜重金请来写什么《长门赋》来感化你,我已想通了,我要和你离婚。你又换了手机号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已发生过三次,每当好心的邻居们把你的手机号偷偷告诉我,我给你打手机后,你就会立刻换号。这次也是一样,为了摆脱我的“纠缠”,你又换号了。我已经不在村子里了,再也没有人告诉我你新换的手机号。但是,有些事情不是靠推和拖就能解决的,既然你已有了你的“妻”,我也在城里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就该挣脱这桩名存实亡的婚姻对我们的羁绊,海阔凭鱼跃。我就不信,幸福之门会一直对善良、随和、坚强、豁达、肯吃苦耐劳的我紧闭。
大昌,在写下这段文字之前,我还优柔寡断,盼你归来,望眼欲穿。现在我已拿定主意,就算你回来跪下求我,我也不要你这种不负责任的男人了,你让我瞧不起,我为曾经有你这样的老公感到羞耻。我出来打工后,才知道生活的色彩是这么绚丽,我终日不笑简直是对阳光的亵渎。呵呵,我露出八颗牙齿笑了之后,同事对我说,姐姐,你真可爱。
我有一个男同事,因为家贫一直单身,最近他托人打听我的境况,我拒绝了人家。但是,他继续托人对我说,他会一直等我,而且,他愿意和我一起抚养两个孩子。大昌,在二十七八至三十来岁的花样年华里,我夜夜独守空房,夜夜流泪到天亮。但是,我还是给过你一百次机会。现在泪尽梦醒,该有一个了断了。你不要缩头乌龟似的躲起来,你不要继续让我在孤独岁月里蹉跎,夫妻一场,请你站在我的角度上想一想。
大昌,因为无法联系你,所以才用这种方式给你写“信”,希望你见信后速速做出反应。我不会分你一点儿家产,孩子先尽着你要,只要你快把我的“妻子头衔”免掉。
最后,真诚地送给你几句话:不要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做人要阳光一些,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呀,不要让人戳着脊梁骂。
你名义上的妻:红
解读关键点
1.对于丈夫大昌的背叛,红曾经认为他只是一时鬼迷心窍。她以为大昌有一天会回来――或者是那个女人离开他的丈夫,或者是丈夫看在孩子的份上回心转意。
解读一般说来,婚姻因爱情而缔结,情感的背叛是终极背叛,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与第三方――情感之外的因素的关联只是弱相关。所以,指望外界因素的转变而挽回情感,是力不从心的,也是被动的。
2.对于大昌的出走,红只是默默忍受,并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责任。
解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比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妥当的办法了,她完全可以选择离婚。根据《婚姻法》第32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3.红抛下孩子和老人,为了生计选择外出打工。情感是把双刃剑,在红遭遇痛苦的时候,孩子和老人同样承受着痛苦。
解读也许,通过打工,红能为孩子挣来学费,为老人提供生活费,但精神抚慰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流浪母亲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群体的问题,它涉及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社会的安定等等一系列问题。当然,红坚持让孩子读书的想法是对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惟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但需要说明的是,教育不仅仅只是读书。
关键词:人称代词 语义来源 语义转移 主观性
一、引言
“人称代词+一个+NP”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格式,本文考察的是其作为同位关系时的用法,这一格式中的人称代词主要是“我”“你”“他”“人家”等。比较特殊的是“人家”可以活用,既可以指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也能指代第三人称。在北大语料库中,共有68例含有“人家一个”的语料,其中符合本文所探讨的同位关系的共有12例,而且这12例都是出现在对话语体中,且都是第三人称的用法。因此本文只考虑“人家”指代第三人称的情况。
二、“一个、NP、人称代词”的强烈共现倾向
张伯江(2010)在大量实际语言材料调查的基础上认为,“一个”有标记描写性定语的强烈倾向,描写性越强,使用“一个”的强制性就越强,并且把“一个”看成是汉语里表示无定意义的限定词。“人称代词+一个+NP”中“一个”修饰限定的是“NP”,“NP”所表示的往往是无定的,如:“劳改犯”“女人家”“堂堂男子汉”“农民”等等。当它们受“一个”修饰时,“一个”在这里的数量义并不明显,而是倾向于表示一类人,是无指的,即“类指名词”。这一“类指名词”经常还会受到其他修饰语的限定。当“类指名词”没有受其他修饰语修饰时,其本身表现的主要是属性意义,而“一个”在这里具有凸显作用。由于“一个+NP”的语义焦点是“NP”,“一个”的凸显作用往往就表现在“NP”上,杨杰(2011)认为“一个”可以激活“NP”的属性意义,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一个”后面所接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一般属性意义会比较明显。例如:
(1)“[你一个]弱女子,居然敢拿刀去对付魏一鸣,你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琼瑶《青青河边草》)
这里的“一个”修饰“弱女子”,“弱女子”说明女子比较柔弱的这一属性,而且这里的“一个”凸显的是“弱女子”的属性意义,“弱女子”是语义的焦点所在,表达的是“弱女子”这一类别。
另外,在“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中,“一个”不能去掉,杨杰(2011)认为“一个”和“修饰语”共现是一个强烈的趋势。去掉以后,首先,读起来不顺畅,音节上不和谐;其次,由于“一个”有凸显和激活“NP”的属性意义的作用,删去以后,就没有对“弱女子”属性进行凸显的修饰词了,属性意义也就不能被激活,在表达效果上则比较平淡。
“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中,人称代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考察的对象主要有:“我、你、他、人家。”无论是第几人称代词,在“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中,说话者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例如:
(2)“难道[他一个]堂堂朝廷命官就那么草菅人命吗?”(当代电视电影《大宋提刑官》)
例(2)中“他一个堂堂朝廷命官”是用第三人称表达的,但说话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表达主观想法的,与人称代词无关;而与人称代词有关的便是说话者针对的对象不同,例(2)“他一个堂堂朝廷命官”是针对“他”而言的。黄瓒辉(2003)认为这是说话人叙述立场的转移;沈家煊(2001、2009)认为人称代词可以表示说话人“移情”的方向,说话人把自己认同于该人称代词所代表的那个人的说话或认识立场,具有主观性特征。
“一个”和“人称代词”对格式“人称代词+一个+NP”的构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和“NP”的无定性有强烈的共现倾向,而“人称代词”体现了这一格式的主观性,三者紧密结合。
三、“NP”语义的多样性
“人称代词+一个+NP”这一句法结构常常出现于口语语体当中,即“言语”中。刘叔新(1986)认为“言语的意义是个人生成的,非现成地在社会集体中被复呈,具有主观性”;“句法结构的确立要撇开具体的词语,使结构自身成为抽象的模式”。作为具有强主观性抽象模式“人称代词+一个+NP”的一部分,论元“NP”在语义上可以是积极义、消极义或者中性义。如:
(3)“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你一个]有文化的高中生,又有满身的才能,怎么能和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女……”(路遥《人生》)
(4)唐龙站起来说:“丢人?[我一个]落魄小上尉再丢人能丢到哪儿?我没找过他……”(柳建伟《突出重围》)
(5)[他一个]70岁出头的老人,又有心脏病、胃病,大热天骑着自行车……(杨沫《我一生中的三个爱人》)
例(3)为说话者称赞对方文化高,是积极义。
例(4)“落魄小上尉”主要是说明一个人地位的相对低下,是人们所不屑的,是消极义。
例(5)“70岁出头的老人”,是一种客观称呼或对一种客观情况的阐述,是中性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中,经常出现“NP”是由体词性“的”字短语充当的现象,熙(1983)指出,“现代汉语平面上名词化的主要手段是在谓词性成分后头加‘的’,这样造成的名词性结构可以是表示转指意义,也可以表示自指意义。表示转指意义的如:红的(红颜色的东西)”。通过分析语料得出本文中的“NP”表示转指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中,“NP”都是由“VP”加“的”构成的名词性短语,这里的“NP”并不是自指,而是转指,而且转指后的“的”在语法功能上名词化了,上表中,所有的“VP”加上“的”后,都名词化了;另外,语义功能也发生了转化。例如“学物理”,语义上表示的是“在学习物理”,加上“的”后语义上变成了“学物理的人”。由于在“我一个学物理的”后面,追加了内容解释凸显我是一个在政治上没什么用处的人,因此,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一个学物理的”是含有消极义的。
邹韶华(1986)认为中性名词在一定的语境中会发生语义偏移的现象,并且偏向积极意义,例如:“这儿不是地方”,“地方”偏指“好”而不是“坏”。这是发生在词语中的现象,本文“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是发生在语段当中,为了与之区别,本文称为“语义转移”。在“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中,如果“NP”是由“VP”加上“的”构成的,“NP”一般都含有消极义的内容,当“NP”放入这个结构和具体的语境当中时,这整个的结构也往往会带有消极义,当“NP”本身是中性义时,会发生“语义转移”,由中性义转为消极义。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的语义特点是由它自身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获得的。当这个格式在具体的语境中时,有时会出现“语义转移”的现象,“人称代词+一个+NP”这整个格式在外延上会转化为消极义。
四、“人称代词+一个+NP”的整合义
上文已经分析了“人称代词+一个+NP”的语义来源除了“NP”及其本身,语段对其语义的影响也很大。本文将采用数学逻辑命题对其进行解释,即真假命题,我们把积极义记为“真”,消极义记为“假”,p和q是两个命题。
(一)p真q假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10)我一个大男人,娶妻养不起儿女,却要变卖妻的东西维持生计,算个什么东西……(周矢《戒指祭》)
“我一个大男人”在具体的语境中,语义上呈现消极义。分析如下:从形式上,我们把“我一个大男人”简称为p,后面“娶妻养不起儿女,却要变卖妻的东西维持生计,算个什么东西”简称为q,p和q在语义上具有不对称性。如下:
p:我一个大男人
q:娶妻养不起儿女,却要变卖妻的东西维持生计,算个什么东西
p且q:我是一个很没用的男人
p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义,从心理认知上来说,“大男人”是带有一种优越感的,为“真”。而q内容反映的是:“娶妻养不起儿女,却要变卖妻的东西维持生计,算个什么东西”,是带有消极义的内容,为“假”。得出结论:我是一个很没用的男人,为“假”。
运用数学逻辑命题的理论,当p和q是“且”的关系时,只要一个条件为假,整个命题就是假。而语言讲究的是整体性,这就相当于数学里的逻辑命题,也是一个“且”的问题,若p假q真,则p且q为假。如下表所示:
(二)p假q真
(11)人家一个女书记这大冷天里还为咱们的事四处奔波,容易么?(周梅森《人间正道(1)》)
p:人家一个女书记
q:大冷天为咱们的事四处奔波,容易么
p且q:人家一个女书记大冷天为咱们的事四处奔波不容易
从认知心理来看,p体现的是消极义,为“假”,女性在人们的心里是弱者,而当上书记的女性更是少数;q体现的是积极义,为“真”,大冷天还四处奔波,说明女书记的负责和不容易,带有夸赞语气。p且q为“假”,人家一个女书记大冷天为咱们的事四处奔波不容易,是否定性的结果。
(三)p假q假
另外,p假q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
(12)政委主管全局,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堆在他那儿,头疼的问题多的是,你一个小小的侦查员又会有什么可谈的事情?(张平《十面埋伏》)
p:你一个小小的侦查员
q:会有什么可谈的事情
p且q:你一个小小的侦查员不会有什么可谈的事情
p为“假”,“小小的侦查员”是不足以做出什么大事情的,是消极意义的内容。q为“假”,把语气因素考虑进去,即“不会有什么可谈的事情”,是消极意义的。p且q为“假”,是否定性的结果。
从上述的三种状态我们发现,p为“假”占多数情况,此时q为“真”或者“假”,但只要p为“假”,p且q就为“假”。当p为“真”的时候,由于q为“假”,所以p且q也为“假”。
(四)中间状态――p为中性义,q为假
我们还要考虑一个中间状态,即当“NP”是中性义时,“人称代词+一个+NP”的语义特点是如何变化的?从所考察的语料来看,当“人称代词+一个+NP”没有进入语段时,这个格式本身的语义特点呈现的是中性义,如“我一个70岁出头的老人”,通过上文的讨论,我们知道这一格式进入具体的语境中时,往往会倾向于转化为消极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虽然这是一种中间状态,但是这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结果呈现的仍然是倾向于消极义的。
p和q两个命题在语言中是“且”的关系,p命题是多样化的,有积极义、消极义和中性义,q一般情况下为积极义和消极义,p且q倾向于表达消极义。
五、结语
本文所考察的“人称代词+一个+NP”是同位关系的情况。
“一个”的强制性、“NP”的无定性、“人称代词”的主观性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义倾向:主观消极义。本文从逻辑命题的角度出发,从“语义转移”的视角分析了“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的语义来源。
本文认为,“人称代词+一个+NP”的语义具有较高的整合度,不是论元之间地简单相加,这一格式的语义来源主要有三:1.“NP”的语义;2.语段的语义;3.语义转移后的语义。
参考文献:
[1]陈景元.复指结构“人称代词+一个NP”的语义认知解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黄瓒辉.人称代词“他”的紧邻回指和紧邻预指[A].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罗敏.“人称代词+的+名词”与“人称代词+名词”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4]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5).
[5]刘叔新.句法语义的几个语义问题[A].语法研究设探索(四)[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6]吕叔湘.字的应用范围,附论单位词前一字的脱落[A].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7]李劲荣.汉语里的另一种类指成分[J].中国语文,2013,(3).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9]沈家煊.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J].汉语学习,2009,(1).
[10]杨杰.“一个”的非计量用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11]张伯江.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J].中国语文,2010,(3).
[12]熙.自指和转指[J].方言,1983,(1).
[13]朱玲丽.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称谓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4]邹韶华.中性词语义偏移的原因及其对语言结构的影响[A].语法研究和探索(四)[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一、身体力行,处处起表率作用
"德为师之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塑造人的人,所以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我时时处处注重教师形象,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已,真诚做人。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去感染身边的人,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让学生效仿,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事都身体力行。纪律我带头遵守,劳动一起干,卫生我亲自参加打扫,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和学生一起扫地、拖地、擦门、窗。教育学生爱护学校和班级,自己首先以校为家,处处以身作则。在我的点点滴滴影响下,人人关心班级,个个积极向上,自觉遵守纪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连年被评为模范班级。
二、培优辅差,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一个班级成绩优异与否和培优辅差工作有直接关系,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我在培优的同时,尤其注重辅差。由于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我班,所以我所带的班级总是大班额,学生又相差悬疏,参差不齐,这无疑大大加重了我的工作负担,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有时累得饭都不想吃。但我从无怨言,每天早晨依然振作精神早早来到班级,开始我一天辛苦而忙碌的工作。我刚来到志刚小学时,接的是四年级,班级只有五十人,可在六年级开学时,班级达到了80多人。转入的这些学生几乎都是农村学生,他们学习基础较差,个性不一。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提拔计划,白天利用一切时间给他们补课、辅导,晚上把作业拿回家批改,再给他们出不同程度的练习题。让学优生和他们结对子,设立帮扶小组,努力拉近他们与原班学生的距离,全力帮助他们赶上来。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些学生都有很大进步,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有的还成为了优等生。为了我的学生,我不知多少次委屈了自己的孩子,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辛勤的付出,终会结出硕果,我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七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最大的热情,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我教过的一个叫李佳的女孩,她父母离异,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又经常在外做生意不回家,家里常常只扔下她一个人,小小年纪就一个人独自照顾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睡觉。瘦瘦小小的她是那么的孤独无助,整天沉默不语,让人看了很心疼。因缺少亲情的关爱,她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毫无热情,上课精神恍惚,经常呆呆地坐着,心事重重,不爱学习、写作业。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是她的老师有责任帮助她,爱护她。于是,我把她带到家里,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给她洗漱,做好吃的,辅导她学习,陪她玩,逗她开心,我的家人也积极配合,让她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家的温暖。几天的相处让她对我产生了依恋,以至她母亲回来接她时,都不愿意离开。看到她的变化,她的母亲感动的不得了。每当上课时,我都会先向她送去亲切的微笑,她就会很精神地静静坐好;当她回答问题时,我会投以鼓励和赞许的目光;当她有进步时,我的表扬会带给她成功的喜悦。下课了,我会把她叫到跟前和她聊家里的事,学习上的事。有时我会走到她跟前轻轻地抚摸一下她的头,给她一个爱的微笑……一次次心灵的接触,一次次发自父亲般的关爱,终于让她重展笑颜,慢慢地开始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她会主动找我说话,有什么心事先告诉我,同学中也能找到她欢快的身影了。看到她的变化,我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
孙伟是个农村学生,家境比较贫寒,父亲有病,多年不能劳动,还要常年靠药物维持,家里仅靠母亲一人劳动维持生活,孩子心理压力很大。我了解情况后,就经常送一些衣物和学习用品给他,帮他交书本费,从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还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是教育的起点;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仅用严肃的纪律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从爱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信任、理解他们,只有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信任,学生才能向老师打开心灵之窗。所以,教师的眼睛要做放大镜,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无限潜能。我班有个叫周伟强的男孩,淘气、顽皮,上课很少听讲,经常在桌下搞小动作或玩,课下经常打闹,作业不写,学习成绩非常差。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几次,他表面上老实了,可是离开老师他闹得更欢了。于是我进行了家访,了解到,原来他的母亲是继母,虽然继母待她很好,也非常疼受、关心他,但碍于人言,不好过深管教他,他的父亲又过于放任他,所以,造成了他这样的情况。
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告诉他:"有缺点不怕,只要决心克服,改正了就是好学生,关键要靠自己的努力。"并让好学生和他结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同时和家长沟通,争得家长的配合。学校举行红领巾接力赛,我看他好动擅跑就让他参加训练,他非常积极,训练时非常刻苦、顽强,从不间断。比赛中,他表现非常突出,取得了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老师和同学都一致夸奖他,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从此,他树立起了自信心,对学习和活动都有积极性了,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后来还被选入校田径队,在县运动大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时以优良的成绩升入初中。由于我付出了真诚的师爱,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学生学习努力,活动积极,班级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头。
四、潜心教学,在业务上精益求精
我深知"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不能满足于有了一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而,我虚心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充实自己。认真备课,力求精益求精。为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我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虚心向他人学习。精心研究和设计每一节课,往往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常常冥思苦想到深夜,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的教学方法,常常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当课程改革的号角吹响后,我更是不辞辛劳,在课改这条道路上努力探索。我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出发,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的优化组合。启发诱导,打开学生求知的闸门,然后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节课我都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不仅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促进和发展。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优秀,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获奖。由于业绩突出,我被评为市、县级骨干教师,课改先进个人。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获省、市、县好课二十余节。多年被评为省、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县师德先进个人,
2、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3、摇头稾脑: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
4、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5、以白诋青: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6、自以为然: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然:这样。
198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重庆老诗人梁上泉家中来了一位单薄的姑娘。
“引荐她的朋友介绍说,女孩名叫陈红英,中专毕业,在重庆化工公司当会计,平常喜欢看书、写点诗,很想跟着我学点东西。”梁上泉说。
此后三四年,周末姑娘多半会来登门造访。
“我这才发现,她不是‘写点’,而是太爱写诗。她本来并不很了解文学,但她读书简直到了发狂的程度。我书架上的诗歌、小说,她全都借去过。”
梁上泉向她建议:“你迟早会独立发表作品,但你这个名字太一般,我给你取个笔名吧,就叫你――虹影。”
1997年,虹影在台湾出版了首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声名鹊起。该书续篇《好儿女花》2009年11月上架,再次引发热议。
“我是一个私生女”
“有天晚上,虹影睡在我的住处。她躺在那里突然说,‘你想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人在纽约的梅菁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1980年代末,她与虹影在一次笔会上相识,结为挚友。
“你是什么样的人?”梅菁好奇地问。
“我是……一个私生女。”虹影盯着天花板说,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梅菁以为她在开玩笑。虹影说:“唉呀,话说起来很长――有一天我一定会把它写出来。”
“等她将身世详细地写进《饥饿的女儿》,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怪不得那时只要我一叫苦,她就笑我无病,说,‘你这点算什么?’”梅菁叹道。
“要想理解虹影的两本自传,要想理解‘饥饿’的另一层深意,你必须了解大的背景――那时的重庆。”北京望京某书斋内,作家止庵娓娓道来。他是虹影相交20年的文坛好友。
1976年他正在重庆。
“重庆是长江与嘉陵江相汇处,整个分为江北与南岸,南岸是棚户区。我当时住在市中心。冬天时灶坑是热的,每个坑里都睡着光身子的人。你吃饭时,会冷不丁冒出一个衣不蔽体的人一把夺过饭碗撒腿就跑。就这么一个地方,却是虹影从小向往的天堂,因为她生长在南岸。”
“我写的可是自传体小说啊。”北京宵云桥附近的意式咖啡馆里,虹影笑着强调,带着一丝狡黠。
“你家一间正房,只有十平方米,朝南一扇小木窗,钉着六根柱子,像囚室……幸好还有一间阁楼,不到十平方米,最低处只有半人高,夜里起来不小心,头会碰在屋顶上,把青瓦撞得直响。这两个房间挤下你的父母、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和你。”
“那时虹影几乎像个孤儿。她从不欢迎我们上她家,甚至不愿提起家里的事。”李元胜现在在重庆报业集团,当年他和虹影同在一个青年作家圈。
虹影舒展着她的右手,“你看,我手心中间有颗黑痣。算命的对它有各种说法,我相信其中的一种,我一辈子得靠这只手吃饭。”
在《亲爱的16岁》里,这只手曾决然写下――
你是一个私生女,你的母亲爱上了一个比她小10岁的男人,违背所有人的意愿,你倔强地来到这个世界。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秘密,只有你被蒙在鼓里。你生来就是多余的,母亲因为顾及一个大家庭的原因不敢爱你,法院规定生父在你成年之前不能相见,养父对你有着一种理还乱的情绪。没人重视你、关心你,在邻居大人孩子的打骂和欺侮中,你一天天长大。你出生时正是自然灾害尚未结束的那一年,也许从那一刻就已注定:你是要与命运抗争的人。
1980年农历8月,在小茶馆里,她与生父有过惟一一次相聚。
她知道“那个人”18年来一直偷偷躲在她身后注视她,目睹她受到伤害却无法上前。他每个月从牙缝里挤出18元钱供养她,满心企盼有天能和她坐在一起吃顿饭,她能叫他一声“爸爸”。
“我看不起这种情感。我鄙弃地把他推到一边,连转过头去看他一眼也不肯。”
我可能从来不是处女
“我曾不解地问虹影,她已经进了市中心的市级单位,够好了,还想走到哪里。她说不知道具体去哪里,可是走的意愿异常强烈。”梅菁说。
1988年末,她收到虹影的一封来信,“看后很震动,有些话还能背下”:“这个地方不一定有人赏识我们的才华,但是一定有一个地方,有一群人会欣赏我们。如果这里不能留住我们,我们就应该离开……”
“虹影如见着,招待她,她的诗的确很好。”1989年5月21日,老诗人沙鸥在重庆给儿子止庵写信。
6月5日,止庵再次收到父亲的信―“虹影处境很难,为读书,她已停发工资,你一定找到她,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她的诗在中青年中,是很好的,但重庆总压着她,不让她出头。”
“我对她说,想走出去就要下功夫,光靠我们是出不了头的。”虹影北上前,梁上泉曾带她去拜访沙鸥。
同年7月,止庵在北京红星胡同8号自家宅院接待了虹影。虹影送他一本自己的诗集《天堂鸟》。
她当时正在鲁迅文学院进修,随后将前往复旦大学作家班,
在上海,她与梅菁重逢,梅隐约感到她在恋爱。
他比我想的年轻,大我20岁,看上去最多年长10岁。因为个头结实,显得高,戴着一副讲究的眼镜,透出一种睿智和儒家知识分子气质,他的眼睛没离开我半分钟。
他问我是不是处女。我说我不是,可能从来也不是。
他说我就是他想找的人。
虹影在《好儿女花》中为“他”起名“小唐”。
“《好儿女花》主要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母亲过世后,虹影对母亲命运的剖析;第二条是她经历过的一段婚姻。‘小唐’就是赵毅衡。”该书责编欧阳富勇介绍。
赵毅衡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中国社科院师从卞之琳先生,研究莎士比亚。1980年代中期,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终身教授席位。
我告诉他,我成长的过程中,从没人敢说恋爱……爱是罪过,性更是丑恶,长久政治高压,导致我们这一代人身心压抑,精神空虚,渴望得到解放,叛逆世俗和传统。我们开黑灯舞会,沉醉烟酒,朗读外国诗歌,辩论尼采、萨特哲学……
有天我喝醉了,读到一张油印纸上的诗,“在灾难之前,我们都是孩子”,诗里的恐惧,就像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安慰着我好些年。
他含笑望着我,眼睛里充满惊喜,我突然明白过来,那首诗就是他写的。
“我偏偏就碰见了他。命运往往比小说还有戏剧性。”虹影的目光耐人寻味。
情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假父亲
“1990年底,虹影决意出国。为了等签证,她前后两次在我家的南屋小住。”那时止庵每天回家都能瞧见虹影背单词,“口语挺烂的,四川味很浓。”
1991年,虹影与赵毅衡在伦敦正式结婚。
1991年到1996年,虹影发表了一系列诗集、散文、小说。1997年,她的成名作《饥饿的女儿》在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同年年底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不久被译为各种语言。
“2000年,《饥饿的女儿》第一次在大陆出版,我是它的责编。”何鸿烈当时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做编辑。“书稿交给副社长终审,他读到书里写‘’的细节,长江上出动军舰的场景,一下子跳了起来。一方面觉得很真实,一方面又害怕太敏感。”何笑着说。
虹影在重庆签名售书的那天,“读者排成长长的一条队伍。突然人群骚动,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女孩,抱着一个大花篮走上前来。虹影根本没料到,当即就哭了。
原来那是书中描写的,与她睡一个房间的四姐。
“她四姐我见过。有次老赵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吃饭,虹影的四姐也在,瘦高个儿,家庭妇女型。”伦敦的马先生回忆道,他似乎没察觉这个家庭潜藏着《好儿女花》中读者争议的沸点。“我的孩子出生后,虹影老给他买衣服和礼物。我问过她,既然你那么爱孩子,为什么不添一个?女人做了母亲才算完整。”虹影没接话。“有时她会搪塞,说孩子是事业的包袱。”
虹影的初恋是她中学时期的历史老师,一个内心压抑的中年男人,也是她第一个孩子的父亲。在《好儿女花》中,她写道:
1996年,我带着丈夫回去住过一个多月,是我和父母生前住得最久的一次。有一天我吐得很厉害,怀疑自己怀孕了。
他说,若是真的,我们不要,有孩子很麻烦……一检查,果然是孩子,我没有选择余地做了流产手术,与18年前一样,同样在七星岗妇产医院,同样的手术室,只是那时不能打麻醉,现在可以。
那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我又怀孕了,做了人工流产。我很难过,一个人蜷缩在黑暗中,听着窗外的老橡树被暴雨吹打发出可怕的声音。
和赵毅衡离婚后,虹影才向梅菁透露,这段婚姻硬扛到最后,她的身心倍受煎熬,一度曾尝试过自杀,但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虹影与赵毅衡,是两颗残缺心灵的结合,注定不会幸福。
“他13岁就常常失眠,想得太多,睡不着觉。母亲在‘’中被抓走,后来得了乳癌。他说,他这一辈子,年轻时被下放农场,‘’时又被整治到兰州一个偏远煤矿。”
“我对这个男人背后的东西更感兴趣,就是这个男人为什么会成为这么一个人?他的历史根源是什么?他的成长背景是什么?”此刻,虹影口吻平静。
“我以前错了。我的出身注定了我缺失父亲,而我以为可以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这简直荒唐。我情愿没有,也不愿有一个假的父亲。”
蝌蚪间的对话
“亲爱的孩子,你得走出家,或许你可以重新找到你自己。”在英国,心理医生向虹影提议。
“她再次回到重庆时,婚姻已经结束了。她跟我谈到它时,非常平和,就像谈一部作品。童年像噩梦一样跟随她,这事又让她经历痛苦。她把她的种种痛苦、父辈母辈的痛苦,又化为创作的财富。”李元胜很感慨。
2006年10月25日,饱受命运折磨、顽强生存的母亲溘然长逝。虹影决定写第二部自传体小说。好儿女花,即凤仙花,又名小桃红。它是母亲生前的最爱,她的乳名便叫小桃红。书中描绘了姐妹们为母亲守灵的那一夜:
“我晓得,妈和船里管人事的头头也有点那种――”二姐停了一下……“反正是那种不体面的关系吧。”
大姐双手一挥,高声叫道:“……好多男人都信妈这包药。袍哥头(大姐的生父),我们的爸爸,爸爸之间遇到的守礼的叔叔,还有六妹的生父,那个姓孙的,想想,还有谁呢?对了,还有翦伯伯……”
小姐姐说,“真是的,妈妈这一辈子有多少情人,谁也说不清。”
母亲有多少情人,便有多少苦难。母亲做女工时,嫁给了袍哥头。这个男人除了对她不忠,还让母亲因这段历史,在日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屡次挨整受批。
养父,一个善良的船长,出船没有消息。母亲和5个儿女在家饿得活不下去时,一个年轻小伙子向这个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母亲宁可受尽屈辱,也为他生下爱情的结晶――虹影,乳名六六。
“陈瞎子”,其他人轻蔑地称呼患了眼疾的养父。母亲像男人般挑起生活的重担,养父则在黑暗中摸索,坚忍地带大没有自己血液的女儿。
翦伯伯,一个终生暗恋母亲的好男人。在“”中受冲击关押,母亲为了救他,不得不去求船里的人事科长,遭遇了一个女人难以启齿的与摧残。
养父走后,母亲的晚年陷入孤寂,苦难的回忆在她的心中留下深深的恐惧。她不顾儿女们的痛斥,一次次跑去河边拾垃圾。她叮咛别人不要对已成名的女儿说起这件事,“她好可怜,从小得不到我的爱,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可我不得不这样做。”
女儿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当时虹影正忙着为作品《K》打官司,亲姐姐、丈夫、丈夫的其他情人,让她心乱如麻。
某次在雍和宫外,她和母亲坐着吃雪糕。她的泪水直往外涌,她多想向母亲倾诉,多想听母亲对她说:“六妹啊,不要怕,太阳走,月亮出,月亮走,太阳出。”
母亲生前从未过问女儿的婚姻,其实她什么都知道,只是无能为力,只好隐忍着内心的痛苦。
年轻时,女儿有一次赌气回家。母亲问:“你还是恨我?”
“你这样回家,不算回家。我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你该学会爱。有爱你就会快乐起来。”母亲劝道。
2007年,她在北京一家私立医院生下一个女儿。孩子的父亲,守候在母女身旁,他俩相爱,但尚未正式结婚。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工资收入;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税收筹划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满足税收法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纳税主体、投资等事项,实现最大化提高自身收益的基本理财行为。个税纳税人可以采取自行或委托两种筹划方法,在取得筹划收益后,需要支付筹划成本,所以,采取税收筹划的基础要求就是筹划收益应超过筹划成本,而这也是筹划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
一、税收筹划概述
(一)税收筹划概念
以个人名义缴纳各项应缴费用的税收,即是个人所得税,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不同项目均有不同的优惠政策,需要采取不同的税率进行征收。而税收筹划则是纳税人在满足税收法律要求的范围内,合理优化纳税人纳税主体、投资的相关事项,实现最大幅度的优化交税比例,使纳税人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属于常用的理财方法。
(二)税收筹划原则
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满足两个基本原则,分别是综合效益与前瞻性。税收筹划无法独立开展,也不能过度重视节税,因为在筹划的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成本,如果税收筹划最终带来的效益要低于支出成本,那么本次筹划就相当于一次失败的税收筹划。在选择、制定、实施筹划方案时,必须保证涉税事项并未确实成立,如果在涉税事项确实成立后进行税收筹划,那么就会使筹划工作转变为掩盖事实的性质,纳税人甚至需要负责承担偷税漏税的责任。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在出现问题之前完成筹划工作,实现节约缴税的目标。
(三)税收筹划误区
我国采取的个人所得税种类较多,适用于多种税率,所以需要多种计税方法,这种情况决定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果纳税人没有了解税收筹划的具体内容,或者了解到的资料存在错误,就可能违反法律法规,甚至需要负责法律责任。目前税收筹划常见误区包括:认为除工资、奖金外,其他收入并不计入缴税范畴;认为奖金、工资合并进行缴税。但实际上实物、分红、津贴均应纳入税基之中,而且奖金与工资应分开计税。
二、税收筹划成本
在计算税收筹划成本时,主要以企业为筹划目标,其中包括的成本为:筹划方案设计、额外支付成本、相关费用、损失费用。将税收成本根据货币进行计算,可以将成本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
(一)有形成本
有形成本是税收筹划时需要花费的所有支出费用,具体包括设计成本与实施成本两种。
1.设计成本
根据筹划主体的差别,可以采取自行、委托两种税收筹划方法。自行筹划由纳税人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或纳税人所在企业进行方案设计;委托筹划则是由纳税人向专业机构委托,由机构进行筹划方案设计。如采取企业设计方案,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人员培训、设计人员薪资等;如采取委托筹划,则成本为纳税人向委托机构缴纳的咨询成本。
2.实施成本
税收筹划实施成本包括:违规、组织变更、救济等成本。组织变更成本为纳税人筹划方案变更,以企业形式支付的税收成本,其中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支付的注册或筹建成本。由于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结构不同,所以在计算纳税人缴税额度时,需要选择其他的计算方法,在变更计税方法时,必然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费用。违规成本为纳税人税收筹划工作存在错误,经税务机关判定,纳税人筹划方法属于偷税漏税,需要缴纳的罚款与滞纳金称为违规成本。救济成本是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产生涉税纠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成本,其中包括谈判与诉讼两种成本:谈判成本,在进行税收筹划措施时,为了协调税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交流与沟通需要花费一定成本,这种成本即是谈判成本。
(二)无形成本
无形成本代表税收筹划过程中,无法使用货币进行计算的成本费用,其中包括时间、心理、信誉成本。
1.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代表纳税人设计与实施筹划方案时,需要花费的时间。时间成本作为衡量税收筹划总成本的重要内容,但是时间无法通过货币进行计算,受到这种特点的影响,时间成本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
2.心理成本
心理成本代表纳税人在设计与实施筹划方案时,心理担心失败付出的精神成本。心理成本根据纳税人精神状态不同,也会出现较大变化,虽然这只是纳税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并不属于实际支出费用,但是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中,纳税人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也将心理成本纳入无形成本之中。
三、税收筹划成本收益
将税收筹划的收益与成本进行对比,从经济角度分析纳税人设计与实施筹划方案时,应选择何种投入、产出比例,尽量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才能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符合纳税人自身利益。如果筹划成本小于筹划收益,则判断为本次筹划成功;如果筹划成本大于筹划收益,则判断为本次方案失败。税收筹划工作受法律、政策、纳税人、筹划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与开展筹划方案时,必须从多角度对筹划方案进行分析,考虑筹划方案能否为纳税人提供充足的收益。根据税收筹划理论,如果筹划方案完全成功,则可实现少税或无税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阶段,却无法满足预期效果,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是设计筹划方案与成本效益原则不符导致的情况。所以,在设计筹划方案时,不能将税收负担降低为首要目的,而是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决定最终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成本可以分为有形与无形成本,在计算成本的过程中,也需要计算有形与无形的收益,将两者进行综合对比,才能设计出最优秀的税收筹划方案,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免个税方案
(一)保险费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及工伤险,均属于免个税保险。企业可以按照规定缴纳相关的保险金额,根据省、市级政府制定的缴费比例,为员工缴纳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费用,使员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金额,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金额,则可以根据国家法律从应纳个税中扣除。
(二)住房公积金
我国法律规定,企业与个人每月可以缴纳年度平均12%的住房公积金,缴纳的金额也可以在应缴个税中扣除。一般而言,单位与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应不超过城市平均月工资的3倍以上,根据城市具体规定,采取相应的缴纳方案。
五、结束语
我国税收筹划属于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理财方法,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而且税收筹划属于专业较强的工作,在缺少人才的中小企业中,受到管理水平落后的影响,经营策略仍然会出现波动。为了提高税收筹划的效果,使税负降至最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避税,研究税收筹划成本收益内容,已经成为税收筹划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税收筹划的基础就是合理合法,在这种基础上,采取适合的税收筹划方案,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文琪.浅析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J].中国集体经济,2010,5(23):43-44.
[2]汤敏.中国经济外部风险化解与应对[J].中国市场,2014,4(28):27-28.
[3]李洪年.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辽宁经济,2010,3(10):20-21.
[4]孙建丽.对我国中小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统计,2012,11(5):39-40.
因为一直查不出病因,从地方的小医院,到省里的专科医院,再到全国的大医院。她从开始懂事起,就在父母的带领下穿梭于全国各地充斥着消毒水味的医院楼道里。
确诊的那天,那个时候她还认识不了多少字,只知道母亲拿着那张病理报告单,抱着她在医院的走廊里哭了很久很久。她不明所以,只好用小手去安慰满脸泪水的妈妈。
结果可想而知,她脖子上的那个肿瘤,宣告了她注定不再有快乐的童年。医生在她的脖颈上装了钢架,别人背着书包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去上学的时候,她得在脖子上一圈又一圈地缠着围巾,来掩盖那个鼓起的包。
她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
她的成绩并不算好,因为只要长期伏案学习,她的脖子就承受不了,会头晕,会恶心。走路也会有点跛脚,终身都要服用副作用巨大的药物,但为了不落下功课,她必须将手绑在肩膀上,以此来支撑她早已畸形的身躯。
我不敢想象,她就是以这样的面貌,一步一步,考上大学。
别人最为美好的青春年华,她却早已习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安静地看书。
她曾经想过死,因为病痛早已将她的意志折磨得消沉。在一次割腕未遂后,母亲几乎是疯了似的拽着她的手吼道:“你要是死了,爸妈怎么办?”看着父母憔悴的面容,知道他们为了治好她的病主动放弃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机会后,她选择了与命运抗争。
她和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好是我得知自己生病时。我恼怒,我怨恨,我哭泣。她说看到我,就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她自己。
她本来还有很多很远大的理想,但都随着病痛,随着时间而消失殆尽,现在的她最期望的,就是能安稳毕业,找个还算轻松的工作――虽然这样的外貌,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敢用她。
她也怕父母百年以后,自己无法养活自己,因此总是在学习外文。现在的她,不时从一些杂志社接翻译的活,每个月也能挣些钱,但和她昂贵的药费比,仍然差距太大。
我问她以后打算怎么办。她耸了耸肩,慢慢笑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人生还长着呢。
大概常人都无法想象,在这笑容的背后,是怎样一颗被病痛折磨了十几年充满着创伤的心。
毕淑敏说,人生本无意义。如今想来,也大抵如此。而在人生的这条道路上,想来又是倾入了多少信徒之力。
每个人的成长都等同于一次劫后余生。其实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不只有欢笑,还有泪水和苦难。她告诉我,既然上天这样赋予了她,并不是让她承受这些,而是告诉她在重新爬起来之后,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脖子上的那个肿瘤,注定要陪伴她终生。因此她走路,总是有些自卑地低着头。我曾经这样问过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