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遥感技术的局限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遥感技术的局限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遥感技术的局限性

第1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关键字]遥感技术 水环境检测 大气检测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60-1

1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检测中的应有主要有四点:

第一,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应用范围大、成本低、速度快以及周期性强等特性,因此对交通选线、测绘、灾害检测、水利、环境检测、地矿、林、海洋、牧以及农业等对象都可以进行监控,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从空中进行大面积的宏观环境以及宏观生态的研究,从而让我国的环境监测朝着立体的方向前进。传统的环境检测法是采用人工形式的瞬时检测,这种检测法是地面方式,对视野范围以及检测面积造成阻碍和限制,而遥感技术的加入成功的解决了这些局限性,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区域性和动态变化进行加强。

第二,遥感技术可以使环境监测的效率提高,并获得大量的信息。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检测中主要是利用飞行工具来进行的,这种形式使得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数据资料和图像资料,促进了检测结果的提升。此外遥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和光学仪器等高科技设备进行编图、传导、解译、处理、接收,成功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宏观监测现代化。

第三,遥感技术使环境监测的适应性非常强,并且可以获得其他监控手段无法获得的信息,它主要表现在对海洋生态环境以及原始森林中的冻土、冰川、高寒山区、沼泽、沙漠等进行监测。

第四,遥感技术可以使环境监测呈现出动态形式,通过遥感技术实现了环境动态的精准变化资料和大范围、周期性强的环境动态监测。

2 遥感技术在大气检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中应用比较多的检测方法为被动形式和主动形式两种,其中被动形式是利用物体对自然光照的不同反应来进行检测的,主要应用于对一段间隔以外的现象及物体的观测。主动形式是利用遥感探测仪本身所具有的次波束或者波束和物体之间产生的反射、吸收作用的回波来进行检测的。遥感检测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大、成本低、速度快以及周期性强等,所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的大气检测既可以自动设置污染源的跟踪和污染范围监测,还可以自动设置污染源的报警装置。

2.1 遥感技术在大气气溶胶检测的应用

大气气溶胶是指雾、烟等形式的各种不可见微粒、可见液态、可见固态以及其他形式的物质,气溶胶不仅使大气环境区域性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还使全球的环境受到影响。传统的大气检测是地面检测,这种方式很难发现气溶胶,而遥感技术的加入使得气溶胶的运动变化趋势以及具体的空间分布都可以通过分辨率超高的卫星来进行检测,完善了地面检测的缺点。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气溶胶反演方法有多通道反射率反演方法、反射率角度极化方法、单道反射率反演方法、反射率角度分布方法、海洋陆地对比方法、基于稠密的黑体反演方法、热对比方法以及空中陆地对比度削减方法八种。

2.2 遥感技术在沙尘暴检测的应用

沙尘暴是我国不可避免的灾害之一,它具有危害性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沙尘暴不仅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大气环境,还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正常生活。沙尘暴的爆发伴随着大量悬浮物和沙尘粒子,给人类和牲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大气气溶胶的极端现象就是沙尘暴。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沙尘暴检测方法为NOAA/AVHRR和GMS两种,其中NOAA/AVHRR既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沙尘暴时空分布检测,还可以进行沙尘暴反射辐射特性的检测,而GMS自身所具有的高时间分辨率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沙尘暴的位置以及运动轨道。

2.3 遥感技术在有害气体检测的应用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是可以随时随地产生有害气体的,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这些常见的气体都对有机体以及大气造成毒害,当植物受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时,植物对红外光呈现出反射率下降的趋势,就使得颜色以及动态标志产生略有不同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不同正是遥感技术进行有害气体检测的重要依据。臭氧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它主要起到保护地球上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的作用,对大气进行检测时遥感技术是可以对臭氧层进行变化情况的监控、空洞形成位置进行检测、臭氧层进行了解。

2.4 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检测的应用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属于是一种大气热污染的现象。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内部在一定范围内集中聚集着大量因为人类而产生的热量、取暖、呼吸以及城市自身所具有的热量,这些能量最终使局部地区的温度明显高出周围其他地区。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检测中主要是通过热红外遥感器来对特定物进行温度的监测,并利用热效应之间的差异来有效的找出热源所在地,这种方式的检测既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还可以得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

3 结束语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具有范围大、成本低、速度快以及周期性强等特性,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从空中进行大面积的宏观环境以及宏观生态的研究,从而让我国的环境监测朝着立体的方向前进。遥感技术在大气检测中应用比较多的检测方法为被动形式和主动形式两种,其中被动形式是利用物体对自然光照的不同反应来进行检测的,而主动形式是利用遥感探测仪本身所具有的次波束或者波束和物体之间产生的反射、吸收作用的回波来进行检测的。

参考文献

[1]程立刚,王艳姣,王耀庭.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环境监测.2010(3):17-23.

[2]李红清.遥感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初探[J].水利水电快报.2009(3):24-25.

第2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和成功,以快速的提取了土地地质构造信息和地质矿物勘察开采等问题数据的同时及时的预警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控,遥感技术对国土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 遥感技术

(1)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中,获取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利用遥感技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国土管理数据库,是为了对土地的范围和土地的位置进行了实时的了解,同时为了快捷的调查土地的变更工作而建设,对于最终结果的上报有着完整的汇总和整理。利用遥感技术合理的规划了我国农田建设,可以及时的调整和方式不合理利用农田的现象,从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评估监测。

(2)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上作用发挥极大,完美的预警和监测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遥感技术的地理空间数据,对可能发生的一切灾害区域进行时刻监测其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和这次灾害的危害性与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目的的监测后续灾害发生的走势,这是中国从地震仪中又一次寻找到了可以预测地震前兆从而发起短期预报的手段,在今后的遥感技术会更多的使用在地质监测上,用卫星和地面勘察中减轻地质灾害的扩大性从而降低了人民的损失,在一年的时间里面规避了近1000起地质灾害,同时在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中,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的各种直观信息对后续的救援的展开和可能出现的危险信息进行了识别,从而有效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社会的认同和经济损失的降低。

(3)遥感技术有着对地质矿物资源采集和勘探上有着极大的作用,通过航空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器,提起到各个物质的光谱特性,从而有计划的勘察和开采,利用遥感技术从1990念叨现在国土资源部门完成了13个省会与自治区的19个重点矿产和矿区的有效调查和采集,实现了对1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调查监测,基本明确了不同监测去不同矿物的位置所在,从而明确开采区分布的有效管理。[1]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上,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遥感技术在矿物质资源的勘探上作出了贡献,利用成像光谱实现地物空间的信息、辐射信息、光谱信息的采集和规划,结合遥感的找图图鉴和丰富的地理纹理信息,从而合理科学的寻找和开发矿物质资源。

(4)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其中信息量的丰厚和全天候,信息获取快的优势在我国广泛被应用,在1980年我国利用了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全国的土地调查工作用,1990年代后,国家土地管理局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技术分布了我国了绝大多数地区比率近乎1:1万的现状可以随时调查。[2]在1983年第一台成像光谱仪的问世,意味着我国处理掉了遥感科学的一个重大矛盾,是遥感技术的真正革新。从而实现了多光谱定性描述,高光谱定位的遥感地质作用。

(5)国土资源部分每年都要对全国重点人口集中城市,地区进行土地利用监测,从而进行分土地的利用合理性,从而可以快捷迅速的获得地面的信息,保证了工作的展开和快捷方便,在我国的土地资源遥感调查监测艺术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的产业化应用,在复杂的天气中,遥感技术依旧可以对地形复杂的山脉地区获得准确的数据,从而监测和实地考察,SAR遥感技术不仅不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还有全天监视的能力优势,为土地利用应用调查作出了贡献。

(6)现代遥感技术已经和常规技术相互结合,提高了遥感信息获取技术的便捷,在过去资源中我们发现,遥感的发展上,我们要把技术和方法结合,创新突破自身的信息提取效果,从而实现高速、高准的处理信息。这时候我们要解决他的局限性,身为过去资源的信息提取手段,要采取自动化的提取信息,从而完善应用。

(7)在日常生活中,遥感技术中的GPS也让我们生活出现了极大的便捷,从而让国家对我们某个地区的实时监控也是十分便利,完成了全覆盖的体系,对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我国的矿物质情况以及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大量基础。

2 遥感的发展

遥感技术有着信息丰富、时效性强、巨大的宏观性等优势,通过GPS技术中可以准确预

测地质灾害,并且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反映,同时还能预见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实现对地质灾害进行快速调查,保证抢救工作的及时性,则需要遥感测绘技术的帮助。

(1)研究继承“3S”,促成一体化RS,GIS和GPS的关系互动,让他们在相互依存中快速发展,只有保证了GIS的网络空间的多维性方向发展,再由RS技术在朝着数据获取多平台、多穿观其等进行数据自动发现上发展,随着GPS卫星系统定位的完善,GPS的服务已经越来越精准快则,3s技术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在进行内部融合,RS和GPS像GIS提供和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同时GIS也做出相应的空间处理分析,从而让RS和GPS进行有效的数据提炼,然后进行整理和使用,3S技术的一体化对于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国土管理部门的合理规划、管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地质的灾害防治和地质矿产的勘察都是有力的技术支撑。

(2)国土资源部门要发展融合现有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建议一个完整独立的数据资源,从而可以去的良好的信息提取效果,在我现在“遥感三号”和“遥感四号”等系列卫星提供的数据源中,不能快速的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在国外,一套完成的遥感数据的买断价格太高,所以我们只能发展自身水平来满足遥感数据的完善,遥感数据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预示着我国遥感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方便国土安全调整和工作的应用。

3 结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GPS的存在极大的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同时近几年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力在扩大,计算机技术的不停完善,遥感技术大大支持了我国国土资源建设,这个意义是巨大的,我们要有规划性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成长和更新,国土资源管理将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3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关键词:遥感;地质找矿

一、遥感地质概述

遥感地质又称地质遥感,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1.遥感地质找矿早期发展状况

遥感技术在地质研究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发现。20世纪80代航空与卫星遥感广泛应用参与大型地质找矿。取得了许多辉煌的业绩。20世纪90年代以后遥感技术发展迅猛。遥感数据的空闻分辨率已南千米级、百米级提高到厘米级;光谱分辨率由原来的几微米、几十纳米提高到几纳米;时间分辨率由原来的几周、几天提高到几小时。

2.遥感地质找矿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

遥感信息,特别是多种遥感信息的综合,具有丰富的地质内涵和坚实的物理基础。这使得遥感地质找矿具有宏观性、多波段、信息量丰富、立体感强、便于定位等优势,是地质找矿不可或缺的手段。在遥感地质找矿的遥感影像分析中,传递含矿构造和含矿载体的两种标志,一是构造、结构、纹理特征;二是光谱特征。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产出,都与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有关,如斑岩铜矿与中酸入体有关;煤矿赋存在某些地质时代的煤系地层内。前者反映地质控矿构造特征、岩石类型特征等,通过研究遥感影像上显示的线性和环状信息可以揭示区域构造体系及其控矿作用;后者反映了地层层序、岩石类型的差异,矿物成分和含量的差异,特别是矿化蚀变信息。由于蚀变岩矿物具有本身的光谱特征,而一定类型的蚀变岩矿物组合常可指示一定矿种的存在。因此,利用构造分析、多光谱遥感资料解译、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提取某些矿床类型的遥感标志是遥感地质找矿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

二、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图像上显示的与矿化有关的地物,直接圈定靶区,为找矿指明方向。如利用植物吸收不同金属元素所产生的不同光反射率、热反射率和叶绿素发光率进行波谱试验,为在植被发育地区快速发现工业矿产开辟新的找矿途径。

第二,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多波段,多种类遥感图像的综合处理分析,增强或提取图像上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尤其是矿化蚀变信息,为找矿提供依据,指明找矿方向和有利成矿的远景地段。

第三,利用解译获得的资料,分析区域成矿条件,进行区域成矿预测,主要表现为地质构造信息的解译和岩性地层等信息的解译。

三、遥感地质找矿的发展前景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数字地球的提出和现代信息技术取得新进展,数字地球的理论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进展引入地质勘查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进展进一步解决矿产资源问题成为地质找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地球框架下,将遥感技术与地质领域传统方法技术相结合,与其它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RS与GIS、GPS的结合

RS(遥感)具有信息丰富、覆盖范围广、现势性强等特点,是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之一。GIS为处理和分析应用遥感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遥感影像的识别在GIS支持下可改善精度并在数学模型中得到应用。GIS技术作为遥感信息找矿的有利工具可以快速、精确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找矿预测的效率。GIS多维技术的发展将促进多维预测找矿模型的建立,这一模型的建立有利于隐伏矿床的找矿突破。未来,将GPS(全球定位系统)连同其它传感器等一起安置在卫星上能够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提高GPS的数据价值。

2.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

高光谱或成像光谱技术就是将由物质成分决定的地物光谱与反映地物存在格局的空间影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空间影像的每一个像素都可赋予对它本身具有特征的光谱信息。由于高光谱遥感影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地球表面信息,因此在地质找矿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了快速发展。如矿物填图是高光谱技术最能发挥其优势的领域,它在直接识别蚀变矿物,圈定找矿靶区,建立不同矿床的成矿、找矿模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需加强岩矿反射、发射光谱精细特征和提高识别矿物种类的研究。

3.遥感数据处理系统的发展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将大幅提高,遥感信息量也将大幅增加。要在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找矿信息,必然对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在数据的压缩、传输、专业软件的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处理方面关键是在光谱维上进行图像信息的展开和定量分析。此外,实现信息分析模型和算法语言的改进也将大大提高遥感信息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

4.遥感与多源地学数据的融合

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能够避免单一信息的。片面性,使融合结果更加准确和客观。特别是利用遥感技术寻找深部矿床时,单纯使用遥感图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往往需要物探、化探地学数据以及各种地质图件的融合处理。其目的就是要充分集成不同来源数据的优点,尽可能多地获取地物信息,以提高解译精度和可信度。遥感与多源数据的融合应用既是当前矿产和石油勘查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小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矿产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凸显。但我国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采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实现地质工作的现代化来加强各种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扩大矿产资源储量,是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战略的重要途径。遥感曾作为一项新的技术给地质找矿带来了一些便利,但随着找矿工作的发展也对遥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就是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发展方向。遥感地质曾经为地质找矿有过巨大奉献,也将会有更大的奉献。

参考文献:

[1]李聪慧;刘存在;杨利平;于广成.遥感地质找矿标志;2008年5月第10期.

[2]池三川.应用遥感技术加快矿产资源的勘察(上)遥感技术.

[3]丁建华;肖克炎.遥感技术在我国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2).

[4]王润生.遥感地质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路.国土资源遥感;2008年第1期.

第4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关键词:勘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方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本特点的概述

(一)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平均占有量不高在世界上排列地位比较落后。

(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使用较少的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如铜和铝土矿等需求量比较大的矿产资源的总量却很低,只占世界的4.92%和1.44%左右,同时与世界人均拥有量相比其他的有色金属如铅、锌、镍等也明显偏低。

(三)较多的是贫矿而富矿严重不足因此在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铜矿仅有0.87%的平均品位。

(四)在矿床方面较多的是中小型的而超大型的不多矿山的规模不大,如迄今为止我国发现了900个铜矿产地,但是其中仅有2.7%的大型矿床、8.9%的中型矿床而小型矿床则达到88.4% 。

(五)对为共生伴生矿胶少单矿种矿床致使在选矿的过程中增加了难度同样也使投资建设矿山和矿山生产的难度加大。

二、我国勘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方法

(一)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查是一种以物理学研究为原理勘查矿产资源的方法。其主要是把勘查的着眼点放在如磁性、放射性等不同的物理性质上,利用不同的勘察器材和勘查方法,对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情况,进行推断。通过分析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并以此作为参考进而判断出矿场资源蕴藏的面积,及分布的大概情况。

(三)吸附烃、电吸附、吸附相态汞化探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化探方法,该方法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即能捕捉到盖层厚、矿化信息弱的隐伏矿致异常。在后生地球化学作用下,有色金属矿体中的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可以部分地转化为可溶性离子并且它们更加容易向上运移并在岩石土壤中富集而这些信息利用常规的勘察方法是很难捕捉到的。电吸附是对样品利用化学试剂和通电进行特殊处理就可以把相关矿体的化探信息有效地提取出来;与电吸附法的原理相类似的是吸附烃法金属矿及包体中含有丰富的干络根、有机质、沥青质等。矿体中的硫化物经过氧化后会大量地向上垂直运移吸附烃类气体在空间上形成烃类异常(同该矿体密切相关),吸附烃化探新方法就是通过精密的勘察测试技术利用特殊的热释方法对于相关的矿产信息进行提取。

(四)地球化学勘查

这一方法是通过对地球的岩石圈、生物圈、气圈、水圈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分析其中分布的化学元素,以及这些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分配的变化进而达到勘察寻找矿产矿源的目的。地球化学的勘察又可以通过分析诸多要素来进行例如土壤、岩石、气体、水系沉积物,以及化学测量地质表面的植被等。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蕴藏量是由系统确定的,因此为勘查矿产资源进一步提供了精确、详细的依据。地球化学勘察具有系统分析元素多分析面广的特点因而为矿产资源提供了进一步的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活动性高的指示,所以可以实现快速测量而且具有很强的经济实用性。

(五)遥感技术的勘查

可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大幅度的提高有色矿产资源勘查的效率。遥感技术有着非常好的可视性,及真实性等优点,通常来讲可以大范围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找到资源相对密集的区域。遥感技术可以高效的提取相关的变化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将可以方便、高效的对矿源分布进行掌握。目前我国对有色金属的勘查,将会以高光谱遥感的勘探为其主要的方向,这种技术是利用电磁波谱的不同特点与性质,主要对其所具有的可见光和红外等波段来进行现骨干分析,得到相应的影像数据。同时,对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的进行起到了推广的作用。在实际的勘探工作中,对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其自身具有很高的识别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效率。

(六)地质勘查

一般来说,地质的勘查方法包括为预查、普查和详查,以及勘探等,通过对一些基础资料分析与研究,采取相应措施与手段,来加以验证,还可对矿源的的分布情况,适不适合开采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掌握,由此可以为今后的普查阶段飞提高给予参考。在普查过程中,要对矿源能够开采及开采范围的大小进行相关分析与研究,主要采用地质和物探以及化探等方法,来进行一定程度的取样和探测。我们要做好详细的勘察工作,将取样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得出该矿源的含量情况,并判断出该矿源开采的价值,同时结合相应的实际情况,作出开采范围的划定。另外,还要制定出相关计划,以提供其参考。最后一步就是进行勘探,在经过周密系统研究后,对矿体级别、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再做出判断,得出最佳的开采方式,为矿区建设提供相应的基础。

三、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成熟有效的大深度找矿技术缺乏

当前世界的一般找矿技术可探测1000米左右的深度最深的可达4000米。部分探测开采有色金普遍在500米以内的浅部,我国探测开采有色金属(如黄金矿山)深度最深已经达到近千米,但是超过1200米的并不多。我国在深度探测方面,现有的找矿理论和遥感技术还不能满足相关的要求,而成熟的技术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加大投入研发勘查技术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关键。同时对现有的勘察方法进行创新应用更要积极借鉴外国找矿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二)研究应用找矿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局限性

我国应用找矿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物探异常现象中存在干扰和多解性。矿体可以引起化探异常现象,同时岩层性质的变化、各类蚀变和地球的化学障等也都可能引起化探异常现象。而现在我国拥有的理论技术方法类似地存在这一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探索找矿理论、推理成矿规律的局限性也是很强的很多的矿床受制于构造和岩石等因素然而上述因素在形成矿体时仅仅是必要条件而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掌握更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导致多解或者干扰频频出现。

(三)尚且没有完全实现生产、科研、各学科和技术方法的融合

目前,由于机构设置等问题,导致在勘查技术方面我国的不同学科和技术方法呈现严重分割的局面段有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因此,需要找到相应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使不同学科和技术方法实现有机的融合从而为我国勘查技术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而不懈努力。

(四)还需大力推广野外现场快速测定方法

相关的现场快速测定结果的指导严重缺乏,势必会使我国勘查企业的找矿效率和找矿成果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产生漏矿等不良的后果。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掌握了元素分析法、无形测定等方法但是还比较欠缺现场的测定方法。因此加大推广这方面技术的力度,必将有效地完善我国的有色金属勘查技术和方法。

结束语

目前,随着我国开采有色金属的力度逐步加大,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大幅度减少,这就要求我国的勘查技术由浅部矿逐渐向深度矿方向发展。但是开采深度矿的难度是极大的,这也推动着我国的地质勘查企业,必须研发利用越来越先进的勘察技术与之相适应。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投入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的研发,我国已经跻身于物探和化探为一体的综合性勘查技术国家。同时在勘查在实际过程中,非线性的高新信息处理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充分应用,以及一整套勘查技术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建立为我国勘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对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正确的掌握,那么我国的有色金属勘查工作必将取得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祥,姚志华,禹智潭. 有色金属急缺矿产资源的界定及其品种转换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04:118-121.

第5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关键词:遥感;三维可视化;SRTM

Abstract:The tradition aerodrome location method is low accuracy, bad feasibility, long period, high cost, and affected by natural factor easily. Based on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pplying 3D visualized RS dynamic models accelerates aerodrome location scientifically, economically and rationally.

Key Words:Remote ;Sensingaerodrome location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传统的机场选址方法是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选择几种可行方案,通过实地踏勘确定最佳场区,这种方法存在纸上选址与实际地形符合度低、规划与施工设计性差,容易造成地质现象误判、遗漏、且耗时费力等缺点。遥感图像能够描述场区地质地貌特征,给设计者更完整的体验,利于宏观地质背景分析,查明地质构造、地层、地貌单元,了解地质灾害分布,从而确定适合机场建设的最佳区域。我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有些地区甚至人车无法到达[1]。遥感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为机场的科学选址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关键技术

遥感图像处理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期图像解译的效果及各种专题制图的精度,对机场场区分析也不够准确。因此,在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前必须选择适当的图像处理方法,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制作出高精度的遥感图像,以达到更准确提取地质、地貌信息及其隐含信息的目的。

2.1 遥感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目前常用的遥感图像有TM、ETM、SPOT 、QUICKBIRD 图像以及雷达图像。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选取什么样的遥感数据,这关系到研究结果的视觉效果和精度。本次选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7 ETM+图像作为主要原始数据源,通过数据融合、增强处理等方法使图像清晰度、信息量达到最佳效果。

2.2 遥感影像解译

遥感图像全面地记录了地质构造形迹的总体和个体地表几何形态(纹理结构等)和物理特征(电磁波辐射特征)的真实性、客观性和连续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隐含有大量的隐伏地质构造信息。因此,用遥感图像解译、分析构造形迹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和应力状态,不但真实、客观,而且克服了常规地质方法由于点线观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性,有助于将破裂系统与区域构造变形乃至地质建造等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与客观实际相吻合的结论。项目中利用遥感技术对研究片区进行整体地质构造解译,提取地质地貌信息(如图2所示),为机场选址提供宏观而准确的工程地质信息。

3 DEM构建

建立机场场区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动态模型,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基础。构建DEM的方式众多,各有特点。常用的方法有:①野外实测得到离散地面点数据直接构建TIN,建立DEM;②利用地形图数字化(等高线矢量化插值)提取DEM;③采用数字射影测量法利用航摄立体像对构建DEM;④采用数字射影测量法利用卫星图像立体像对构建DEM;⑤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获取DEM。本次选用美国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成果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数据,SRTM数据是目前现势性比较好、分辨率比较高、精度也比较好的全球尺度的地形数据。但使用前,必须对SRTM数据空洞进行填补修复,然后再提取DEM。

4 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

高精度的三维影像动画系列图,对于宏观观察者(如领导干部、项目决策者等)而言,其实际效果相当于乘坐在一定高度的飞行器上进行航空路线观察;对于遥感图像解译者具体的工程地质勘查人员而言,高精度的三维影像动画系列图提供了可供反复使用的真实、客观、信息连续的宏观分析地面景观影像[2]。研究中制作出机场的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系列动画图,据此进行了研究区的遥感图像工程地质解译,实现了工程量计算、机场净空分析、岩溶漏斗信息自动提取、漏斗形态显示、地下溶洞网分析等功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指导机场选址勘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灾害信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5 结论

机场选址意义重大,选址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后期的经济建设。利用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提取场区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等信息,并在野外加以论证,辅助勘查,能使机场的可行性研究和跑道设计更科学、更合理[3]。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而且也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为宏观决策者(各级领导、工程负责人等) 提供很好的工程评价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瑞军, 杨武年, 刘汉湖等.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构建及其应用[J]. 工程勘察, 2005, (5) : 61~64.

第6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关键词:地质找矿;遥感;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寻找地表矿床的难度不断加深,找矿方向渐趋于寻找隐伏的、半隐伏的矿床,并日益重视在研究程度较差、覆盖一半覆盖地区开展工作。遥感技术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找矿手段,在找矿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由实验研究向实用化发展,目前已在地质找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方法。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找矿主要是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在地质工作程度低、交通及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尤为重要。工作的目的是应用遥感影像的地质信息去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确定找矿远景区和圈定成矿有利地段,为进一步开展地质评价工作提供遥感地质依据。

1 遥感地质找矿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

遥感信息,特别是多种遥感信息的综合,具有丰富的地质内涵和坚实的物理基础。这使得遥感地质找矿具有宏观性、多波段、信息量丰富、立体感强、便于定位等优势,是地质找矿不可或缺的手段。在遥感地质找矿的遥感影像分析中,传递含矿构造和含矿载体的两种标志:构造、结构、纹理特征;光谱特征。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产出,都与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有关,如斑岩铜矿与中酸入体有关:煤矿赋存在某些地质时代的煤系地层内。前者反映地质控矿构造特征、岩石类型特征等,通过研究遥感影像上显示的线性和环状信息可以揭示区域构造体系及其控矿作用;后者反映了地层层序、岩石类型的差异,矿物成分和含量的差异,特别是矿化蚀变信息。由于蚀变岩矿物具有本身的光谱特征,而一定类型的蚀变岩矿物组合常可指示一定矿种的存在。

2 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利用图像上显示的与矿化有关的地物,直接圈定靶区,为找矿指明方向。如利用植物吸收不同金属元素所产生的不同光反射率、热反射率和叶绿素发光率进行波谱试验,为在植被发育地区快速发现工业矿产开辟新的找矿途径。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多波段,多种类遥感图像的综合处理分析,增强或提取图像上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尤其是矿化蚀变信息,为找矿提供依据,指明找矿方向和有利成矿的远景地段。

围岩蚀变是成矿作用的产物,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有关矿产有铁、铜、钨、锡、钼等。云英岩化。与钨、锡、钼、锂、铍等矿产有关。绢云母化。有关矿产有铜、钼、金、铅、锌等。绿泥石化。有关矿产有铜、铅、锌、金、银、锡等。硅化。与铜、金、锑、汞、明矾石、重晶石等多种矿产伴生。由于不同的蚀变矿物具有各自的特征谱带以及岩矿石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其在多波段遥感图像上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色调和纹理差异。目前,常用的提取蚀变异常的方法有比值分析法,彩色空变换、主成份分析法、光谱角蚀变法等。此外,在异常信息的提取过程中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需要几种方法的有效组合,而不能只依靠某一种方法。

2.1 地质构造信息的解译

构造运动是地壳内部的内在活动因素,它与变质事件、热事件、成矿作用联系在一起,而内、外生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均不同程度地受一定地质构造事件的控制。地质构造在遥感图像上常表现为线性与环形特征。线性特征,是像片上呈连续或断续的线状或带状展布的影像,其空间分布型式有一定规律性。线性形迹主要指断裂和节理等构造,它控制着岩浆活动及矿液的运移、储存,对导矿、运矿、储矿起着重要作用。环形构造在地壳中以近圆形的构造环带为特征,多是地壳内部活动的表现,对形成火山型、热液型矿床关系密切。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及构造交叉部位,往往是成矿的重要部位。通过对遥感图像上色调、阴影、形状的研究可以更直观的看出研究地区的地质构造,有利于成矿预测。

2.2 地层信息的解译

岩石的组成成分、内部结构、光照条件等因素决定了它的光谱特征。岩性解译就是利用不同岩层反射光谱差异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纹理、色调等影像差异,来判定出露地面的岩石的物理特性和产出特点,划分不同岩石类型或岩性组合。由于所有内生、外生矿床均与一定时代的岩性、地层及岩相有关,因此在成矿预测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出有关像片图形、地貌特征或与一定植物的联系,以便发现矿床赋存的有利层位与构造。

3 遥感地质找矿的发展前景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数字地球的提出和现代信息技术取得新进展,数字地球的理论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进展引入地质勘查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进展进一步解决矿产资源问题成为地质找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地球框架下,将遥感技术与地质领域传统方法技术相结合。与其它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基于数字地球的遥感找矿技术.其核心是遥感信息的延伸应用和信息化。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勘查效果。一方面,露出地表的矿明显减少,勘查目标已由地表或近地表转向地下深处的隐伏矿床.找矿难度愈来愈大。另一方面.各种地学手段取得的信息资源愈来愈丰富。为遥感信息与其它地学信息的集成创造了条件。而后遥感应用技术有利于发挥遥感找矿的技术优势,发现用常规地质方法很难发现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为找矿提供新的依据。

遥感找矿应用须从遥感“技术索引”的思路走出来,从控矿构造迈向与成矿机理研究相结合的高度。遥感应用必须与物化探、磁力、重力、地震探矿方法相结合,还需要进一步重视地热、地气的热力作用,深入研究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生物成矿和数字地质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只有加深对地表成矿信息的理解和诠释,才有可能对深部的、海底的隐伏矿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地球系统科学与地质信息科学的深度作出科学的推论和预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将大幅提高,遥感信息量也将大幅增加。要在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找矿信息,必然对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在数据的压缩、传输、专业软件的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处理方面关键是在光谱维上进行图像信息的展开和定量分析。此外,实现信息分析模型和算法语言的改进也将大大提高遥感信息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

结束语

遥感技术作为矿产勘查的一种手段应用于找矿,并取得了一定成就。遥感技术的直接应用是蚀变遥感信息的提取,遥感技术的间接应用包括地质构造信息、植被的光谱特征及矿床改造信息等方面。遥感找矿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能够避免单一信息的片面性,使融合结果更加准确和客观。特别是利用遥感技术寻找深部矿床时,单纯使用遥感图像象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往往需要物探、化探地学数据以及各种地质图件的融合处理。

参考文献

[1]徐友宁.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2008.

第7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业;应用进展

引言

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表物体几何和物理性质的技术。早期的遥感图像的解译,通常通过目视判读方法,随着计算机的加速发展,解译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一种使用计算机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增强、图像变化、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一系列的预处理,然后通过相应的遥感处理软件进行进一步精处理,对结果进行处理,最终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解译,直接对解译结果进行处理,生成具有处理特征的遥感影像[1]。目前,遥感可分为高光谱遥感和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不仅可以探测到被遮盖的地物,而且可以准确地估计植物生态系统的物理和化学参数的变化,包括土壤水分、土壤特性、植物质、土壤生物化学参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变化等。多光谱遥感是利用具有2个及2个以上光谱通道,采用多种传感器对地物进行同步成像的一种遥感技术;将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划分为若干个光谱波段,用于接收和记录地物信息[2,3]。当前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遥感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有林业遥感、资源遥感、遥感地质、气象遥感、灾害遥感、军事遥感、农业遥感等,尤其在农业遥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早期的农业墒情监测和农作物面积变化监测,再到农业资源利用监测,以及利用无人机对区域水资源和农业干旱的监测与评价等。

1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遥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多平台和多分辨率,快速、覆盖范围广等,是遥感数据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农业遥感技术是遥感技术和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是可以及时掌握农业资源、作物生长以及农业灾害信息等的最佳方式,在调查和评估,以及农业生产的监测和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4,5]。现代农业遥感发展的新兴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湖泊和水库水面的高度以及评价区域水资源和农业干旱,包括作物品种质量监控和鉴定[6-9]。

2农业遥感技术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

农业遥感的发展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就已经进行了农业遥感的初步应用。原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根据国家土壤调查的要求,在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中国科教委和农业农村部组织聘请外国专家培训了专门的遥感应用人才队伍,在1983年5月成立了中国国家农业遥感培训中心。此后,我国将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产量估算、农业气象、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领域。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进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化的阶段。我国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研究,积极探索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遥感领域技术先进的国家之一[10,11]。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大量比较成熟的农业遥感软件,包括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的软件,由中国科学院农业遥感实验室组织开发的遥感处理软件———土地利用调查与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开发的北方草原产量动态监测系统软件等,新的遥感处理软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近年来,各部门逐渐建立了地方的遥感中心,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支持。随着遥感技术的逐渐成熟、数据来源的大量增加,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快速提高,使得遥感应用逐渐普及[12]。

3遥感在当前农业应用中的进展

当今农业发展的趋势是精准农业,具有高质量、安全、低耗、高效的特点,精准农业的大量信息采集,如农作物长势监测、作物害虫监测、作物产量预测,土壤水分预报等农业精准信息,为精准农业的农业信息管理提供了依据。虽然国内的遥感在农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13-16]。农业遥感在未来应加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研究。通过3S技术的结合,在农业生产管理、农业资源、农业工程监理和其它现代农业建设领域,为农业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实的支持数据。高光谱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已经成为农业遥感新的研究热点[14]。

3.1高光谱遥感在农业遥感中的应用

由于高光谱遥感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农作物的叶片面积。这弥补了传统遥感技术获取农作物叶面积指数时间过长的缺点,从而获得最准确、损害最小的遥感监测数据。通过高光谱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形成不同的遥感反演模型。如,使用地物光谱仪测量冬小麦在特定波段范围内的反射率和透射率,使用冠层分析仪对冬小麦进行分析,形成光谱曲线;经过观测,形成遥感反演模型,并将模型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明显提高了遥感反演模型的整体精度。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是精细农业,在农业监测中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准确、无损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农业遥感监测中被广泛应用的手段。精细农业可以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对农业资源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遥感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考虑到精细农业对数据和信息的需求,传统的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3S技术的综合被应用到农业监测中。高光谱遥感在精准农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高光谱技术获得更完整和更准确的农作物参数,为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提供了有利的保障[18-20]。高光谱遥感技术除了上述内容,在全面的农作物质量监测,通过获取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数据特征进行全面的预测以及最后的生产,目前主要集中在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及质量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访问与存储。虽然高光谱技术已经全面、准确应用于农业中,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何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于作物机理和农业信息的监测以及完善农业光谱信息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监测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提供支持[22-26]。

3.2无人机遥感在农业中的研究进展

3.2.1农田空间信息农田空间信息包括地理坐标信息、通过视觉和机器识别获得的农作物分类信息。通过无人机可以识别农田边界来预估种植面积。传统方法进行农田的面积测量,具有时效性差和农田边界位置与实际情况差异大的缺点,不利于精准农业的实施监测。无人机可以准确、有效并且实时获取全面的农田空间信息,具有传统的测量无法比拟的优势。无人机航拍图像可以实现农田基本空间信息的识别,农作物区域面积的计算和种类的识别仅通过数码相机就可以实现。空间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农田定位信息研究的精度和深度,随着无人机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地形、坡度和高程信息的引入,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农田空间信息监测。张宏明等利用无人机DEM数据提取农田灌溉渠道系统,对于灌溉渠道提取完整性达到85.61%[19]。

3.2.2作物生长信息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反映,如产量信息、表型参数以及营养指标来表示。包括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等,多种信息相互关联,共同代表了作物的生长,与最终产量直接相关[21]。在野外信息监测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

3.2.3作物生长胁迫因子农田墒情监测热红外法是农田土壤含水量监测的常用手段。在高植被覆盖度的地区,通过叶片气孔的关闭,可以有效减少蒸腾引起的水分损失,增加地表感热通量,从而减少地球表面的潜热通量,导致作物冠层温度上升。水分胁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的水分含量与作物冠层温度的关系。通过传感器的热红外波段可以有效地获得作物冠层温度,进而有效反映农田水分状况。在植被覆盖度比较低的地区,土壤水分可以间接表示下垫面的地表温度变化,由于水的加热温度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土壤水分的分布可以间接反映白天下垫面温度的空间分布。裸地对遥感的温度监测是一个重要的干扰因子,在冠层温度监测中较为重要。研究者研究了裸地温度与作物表面覆盖度的关系,确定了裸地引起的冠层温度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距。将修正结果应用于农田水分监测,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农田生产经营中,农田漏水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红外成像仪对灌溉渠的渗漏进行监测,准确率达93%[27-29]。

3.2.4病虫害监测通过热红外波段的实时监测,可以有效反映作物病虫害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作物在健康的条件下,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的,以保持农作物温度的恒定。当发生病害后,叶面会发生病理变化。病原菌植物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比较明显,会造成侵染部分温度的升降。一般情况下,植物易感会导致气孔开度失调,使致病区域的蒸腾作用高于健康区的蒸腾作用;旺盛的蒸腾作用会导致致病区域温度的下降,致病区域的叶片温差明显高于正常叶片的温差,直到坏死部位的细胞完全死亡,叶片会变得枯黄,叶片的蒸腾作用完全丧失。通过健康植株温差始终低于叶片表面的温度的原理[30-33],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病虫害的变化趋势。

4总结

4.1我国遥感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发展

在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建立了产量估算信息系统,冬小麦遥感产量估算操作系统是RS与GIS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将整个产量估算的操作环节集成到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中,具有完整的数字化操作能力,可以输出各种产量估算结果。大量冬小麦产量估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冬小麦遥感产量估算操作系统进行大面积作物产量估算的精度可达95%以上,随着运行年限的逐渐积累,操作系统的生产精度将逐步提高,运行成本将逐年降低。同时,我国迫切需要了解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针对于种植面积计算的要求、监控的增长潜力、建立单位面积产量模型和遥感监测,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实验室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开发了一种作物产量估算的实用操作系统。并且,东北的三江平原,南方的太湖平原也相继建立了遥感监测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4.2遥感在农业发展中的前景

中国国家科教委将“RS、GIS和GPS综合应用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止,遥感信息技术已连续7个“五年规划”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体现了国家对遥感的重视。可以预见,遥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农业发展中,使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35]。

5结语

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深入实施,中国将拥有更多的国产资源调查监测卫星。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将使得我国农业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发展。

5.1农业遥感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的拓宽

物联网加大数据与遥感观测、导航与定位,结合其它学科领域,可以促进农业遥感自身的发展,跨学科的应用也将扩大农业遥感的应用领域。需要进一步建立“空、天、地”三位一体的农业综合管理系统,深入发展遥感观测精度的智能农业、农作物育种表型、农业保险的监测和评价、绿色农业发展、农业政策的效果评价等方面。

第8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控制分析;测绘技术;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土地测绘技术主要是相关的土地管理测绘人员针对土地的自然情况和地表情况进行的人工测量,测量的内容包含了土地的形状,土地的发小,土地的空间位置以及土地的权属情况等等。上述的内容都是需要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操作的。我国进行土地测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我国的土地管理相关部门提供详细的土地数据,这样便于相关单位对土地进行等级和统计。我国的土地在界线权属以及土地类别方面的分类是非常明显和严格的。土地测绘的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和我国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在进行土地测绘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同时要保障测绘的质量。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准确地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是我国目前对测绘工作的基本要求。

1.我国土地测绘技术包含的主要测绘技术

1.1 土地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土地测量技术

航空摄影土地测绘技术主要就是利用摄影的影像资料直观地对土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接线权属进行绘制和调查,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界定土地的相关关系。航空摄影测绘技术主要有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航空测绘的资料准备;其次是航空测绘的地形测绘;再次是航空测绘的地类测绘;最后是地形测绘的图样绘制。在资料准备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以往的地形测绘资料以及图像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原有的土地归属以及土地行政规划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和分析,对于土地的行政代码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准备阶段我们要根据需要测绘的土地进行绘制图样的概图。需要注意的是在准备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对大的地形特征以及小的地形特征都进行绘制和分析,这样能够便于后续的航空绘制工作的进行。在地形绘制进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航拍的图片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绘制工作,一般情况下绘图比例在1∶4000及以上较为合适,应用的范围最为广泛。需要注意的是当地形测绘和地类测绘在绘制的过程中出现分歧,我们要按照地类绘制为主,要保障地类绘制的准确性。在地形测绘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新增的物业以及小区进行间距测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在图样绘图中。在地类绘制阶段我们要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目前较为权威的规定为我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规定。规定在进行地类外业绘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绘制比例调整在1∶4000以上进行航拍,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障航拍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在地类航拍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相应的地形编号进行整理编号,要求在绘制图样的过程中保障地类曲线的完整闭合性。在进行土地变化矢量线绘制的过程汇总,我们要根据航拍的具体图片和数据进行矢量线的绘制,我们要根据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行绘制和整理。在航空测量中我们通常使用两种方法来对矢量线进行绘制,分别是矢量化扫描法以及立测法。上述的两种方法在航空测量图样绘制的过程中都较为常见。

1.2 土地测绘技术中的GPS测绘技术

在我国的测绘技术发展过程中,由于有了GPS技术的出现,发展的速度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通过GPS测绘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对测绘的土地坐标进行确定。能够有效地控制在绘制过程中的各个控制点和关键点,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测绘工作的工作效率。GPS测绘技术相较于传统形式上的测绘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主要有3点。首先是能够实现静态土地测绘;其次是能够进行自动数据分析和整理;最后能够保障测绘的数据精度和科学性。

1.3 土地测绘技术中的遥感测绘技术

遥感测绘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在测绘技术中进行应用还是30年前的事情。利用遥感测绘技术进行测绘工作主要3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建立测绘的解释标志,其次是要利用遥感技术通过摄像的效果进行测绘解释;最后是要对遥感技术的测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在土地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影响土地测绘误差的主要原因。

2.1 在测绘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局限性导致了测绘过程中误差的出现

在测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要根据工作人员的感官来进行测绘,在这一过程中就非常考验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一旦工作人员出现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会导致测量的数据出现误差,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测量数据的失真,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土地的后期开发和利用。

2.2 在测绘过程中测绘仪器精度的局限性导致了测绘过程中误差的出现

测量误差就是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的差。在实际的土地测绘工作中,我们使用的都是约定真值。约定真值需以测量不确定度来表征其所处的范围,因此,测量误差实际上无法准确得到。由于现实生活中土地测绘仪器设备生产工艺的局限性,我们在测量中使用的仪器和工具不可能百分之百完善,因此也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2.3 在测绘过程中测绘条件的局限性导致了测绘过程中误差的出现

观测过程中,由于外界l件的不定性,如温度、阳光、地质、风力等因素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这些变化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测绘环境的变化归结起来为自然环境因素和测绘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给丈量长度带来影响;大气的垂直折光给垂直观测和水准测量带来误差等等。

3.在测绘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控制测绘质量的主要遵循原则

首先,在控制测绘质量的过程中要坚持测绘工作从整体测绘到局部测绘的原则,坚持先控制然后细部的测绘原则。其次,在控制测绘质量的过程中要坚持持续不断改进的测绘原则。土地测绘成果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土地测绘党委要切实将测绘法的精神落实到正常的土地测绘工作中去,提高对测绘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并将质量监督管理纳入本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

4.提升土地测绘质量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优化在测绘过程中使用的测绘仪器和设备。其次,在测绘过程中要配置相应的领先技术和硬件以及软件。再次,在测绘过程中要强化测绘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最后,在测绘过程中要搭建和完善相关的信息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1]杨存建,徐育建,冯亮.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23.

[2]曹贽昀,葛利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数据采集的思考[J].浙江测绘,2005(3):45.

[3]邓作文,方门福.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更新调查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7(10):10.

第9篇: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范文

为了给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高质量的地质观测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掌握不同区域地质环境和施工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将地质报告所记录的尺寸结合测绘比例尺在图纸上绘制出来,再对图纸进行试验和勘测,最后再进行工程地质图输出工作。工程地质图作为地质勘测的基础性资料,为各部门的地质勘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国内地质勘测工作所经常用到的工具主要为水准仪、平板仪和经纬仪三种,由于这三种仪器在工作运用中都存在不小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希望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可以逐渐引进比较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设备。目前在我国的地质绘图工作中,已经广泛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勘测技术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新型技术。

一、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内容

1.测绘技术

对于地质勘测工作来说,地质测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勘测方式,它运用工程理论和地质理论来对相关地质现象进行探测和描述,明确地质要素和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依照所要求的精度和比例尺反映在地质地形图上,再结合通过实地勘探得到的相关数据制作成完整的工程地质图。其测绘数据要求要准确地反映出测试地质的发育规律、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目前地质测绘工作所普遍使用的测绘技术主要包括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野外数字化测量模式、卫星遥感和数字影像测量技术以及GPS测量技术等。

2.测绘内容

地质测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岩石的研究、地质构造的研究、地貌的研究、水文的研究和自然地质的研究等。

3.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即对所要开展的工程项目进行工程施工环境的地质成分和地质环境的测绘工作。这种地质测绘以岩石工程勘测为主,主要是对特定区域的岩石基本特征和岩石种类进行地质地貌测绘。这种测绘对测绘设备的要求不高,所得到的信息比较全面,有助于施工人员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种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主要得益于其工作范围跨度小、工作时间短、投资少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所测量到的数据更加精确,要对施工区域的岩石采样工作进行加强,最大程度上增加所收集到岩石的各类,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准度,促进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

二、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1.遥感测绘

遥感技术对地质测绘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此年,遥感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到国内地质测绘领域中,在西方发达国家,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领域的应用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与学习。通过遥感技术所获取的遥感资料,可以对测绘区域进行动态、实时的观察,为工程地质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GPS技术

GPS作为最新型的定位技术正在广泛的应用于军事、科学、汽车定位、及我们生活的手机定位等等,GPS的诞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研发也有了很大的突破,GPS使很多事情变的更精准化,工作效率化,GPS的灵活、方便使它的应用范围变的广泛起来。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地、准确地获取测绘区域的三位立体空间坐标。通过GPS提供的地面摄影图像可以对地质情况进行高分辨率的显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相关信息和数据提供应用和存储服务,并与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去计算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平台的可视化。地地质测绘方面,我们利用测绘系统和远程卫星通过技术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勘测设备的实时动态控制,有效解决勘测、定位和检测相统一的问题,使传统的静态测绘工作方式转变为更加高效的动态测绘工作方式,不但可以让单个测绘人员拥有更广阔的测绘范围,而且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加精准地获取信息系统空间资料。

3.数字化测量

三、地质测绘的发展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双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取地图信息,在地图的帮助一人们越来越易容准确、快速地掌握区位位置信息。对于地质地形图的绘制来说,测绘资收集是它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构建精确、严密的地质勘测图形,必须具备详细的、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使地质测绘的内容可以得到及时的更新,现代新型的地质测绘工作广泛地运用平差计算法来控制测量成果,相对于以往差错多、进度慢的人工计算方法,相关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也得到了全面普及,比如遥感技术、控制精灵、GPS后处理软件等,既降低了出现误差的概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地质工作者广泛的青睐。长久以来,地形的测量工作都是利用平板仪来进行测图,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全面普及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采用RGK、全站仪等工具,其工作效率远远超过平板仪等传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