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间模块化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 模块化 Photoshop CorelDraw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企业宣传手段的广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告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尤其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使企业在众多同行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广告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甚至起主导作用。平面广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平面广告设计作为图形图像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非常有兴趣,可以学以致用,也一致认识到学好平面广告对于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来作者多次承担所在学校图形图像专业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地探索了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在此,作者将自己的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方法撰成此文,就教于同行。
计算机课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及特点
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具有简单的Photoshop和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操作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广告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广告构图、图形设计、创意方法等理论和设计方法,通过不同类型的平面广告实例的剖析,使学生学会运用与实践上述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并侧重使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去实现实例和设计,做出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商业广告产品。
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抽象复杂、应用性强等特点,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探讨如何在教学任务重、实践应用能力要求高的条件下,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完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模块划分原则、教学内容组织及模块化的意义
1、 模块化划分原则
根据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特点,按照教学内容的渐进式与模块内知识结构的相似性原则,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主要模块: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操作模块、广告案例分析及实现模块、创意设计模块。其中基本理论模块包括色彩搭配、广告构图、图形设计、文字编排等四个方面,除了理论外也要同时注重如何在软件中去对应操作上述的理论,对应操作包括:Photoshop中调色技巧、路径钢笔工具的使用、CorelDraw排版工具的使用等等。此模块为后续内容的教学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基本的软件操作基础。
广告案例分析及实现模块包括海报招贴设计、报纸与杂志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DM单、画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从八个方面组织和开展教学。本模块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商业广告的设计要素、表现手法、创意要点以及软件操作的实现。
创意设计模块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设计的,包括设计海报、POP广告和画册三个部分,当然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动手设计的广告模块,在这儿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挑选了三个在商业上用得最多的广告来设置大作业。根据商业的需要公司的实际需求,给出要求,不要作过的限制,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把握一点,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是可取的,不管这种想法成熟与否,去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
2、 模块化后,教学内容的组织
计算机平面广告平面设计的教学组织,根据上述模块的划分方法,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被分解成三个方面十三个子模块,明确了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同时,通过这种将理论与软件操作相结合,商业案例分析与自己动手创意设计作品相结合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不受课本的约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如果用,怎么用自己的知识转化成作品,从而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操作模块
第一个子模块,平面广告基础知识及平面设计软件的介绍。主要讲解什么是平面广告、了解平面广告的类型、特点及投放的市场环境、优秀平面广告赏析;三大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 和Illustrator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自定义有利于操作的工作界面等等。
第二个子模块,色彩搭配方法的讲解。首先要让学生有颜色的概念,讲解颜色原理和颜色模式,计算机中颜色的表示的方法;颜色分类和基本配色方法,不同颜色选取与不同风格的表达等;然后讲解Photoshop中调色技巧,色阶、色相/饱和度、曲线、阈值、灰平衡和偏色的片理、黑场和白场、在通道中调整颜色等的运用。
第三个子模块,广告中构图方法及理论的讲解。在广告设计的版面构成中,一个良好的版面分割,会产生视觉上良好的舒适感!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初学者,易懂易记.在这里我将其称为“版面分割法则”,口诀是:上中下,左中右,变形出新品!结合案例对“版面分割法则”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设计个人名片,对“版面分割法则”进行应用和实践。
第四个子模块,图形设计 PS中路径及钢笔工具的使用技巧的讲解。标志和符号学、图形的涵义、象征和符号、图形中的明喻等等关于图形的基本知识;在Photoshop中绘制图形的路径、钢笔工具的运用、改变路径形状等等。
第五个子模块,文字的处理制作及编排的讲解。 在CorelDraw中,使用文字工具,并结合贝塞尔曲线及滤镜效果制作特效文字,文字排版技巧的使用等等。
2.2案例剖析及软件实现
第一个子模块,海报招贴广告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以电影海报制作为例,说明海报的种类,纸张类型,海报设计原则常用表现手法等。
第二个子模块,报纸与杂志广告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以房产广告和汽车广告为例,来讲解杂志广告和报纸广告的媒介特点、报纸广告的版面分布和拼版、杂志的开本、杂志和杂志广告的关系、杂志广告的印刷颜色、报纸广告和杂志广告设计表现的注意点等等。
第三个子模块,DM单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以音乐会DM单为例,来讲解什么是DM单、DM单与传统广告刊载媒体的区别、DM的优点、DM的设计制作方法、常用折法等等。
第四个子模块,Pop广告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以X架的设计为例,来讲解什么是POP广告、POP广告的种类和作用、POP广告设计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设计观念是影响策划与设计思路方法的关键与灵魂,树立正确的设计思维观念,对于销售点广告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打破单纯艺术观,树立POP广告的现场推销功能意识、简洁明了迅速传递商品及服务信息、制造及时购买与达成交易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告的功能作用等等。
第五个子模块,画册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宣传画册是商业贸易活动中进行宣传的重要媒介体,它更具有针对性,独立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为工商界所广泛应用的一个完整的宣传形式,是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及消费者之间的媒介及桥梁。以人物写真为例来讲解宣传画册的设计要点、种类、功能、广告宣传画册的纸张选择和装订要求等等内容。
2.3创意设计
有很多人认为创意是虚无飘渺子虚乌有的东西,但是殊不知创意也是有路可循的,创意的关键再于积累,再于动手设计而不是,而不是只动脑筋的纯属幻想,我自己总结了“画像法”,同时也向大家推荐世界广告经典创意这本书, 并举例说明世界大师给出的创意的点子,试着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痕迹。
创意设计以大作业的形式,去完成,给出商业需求,或者直接就是某公司的订单,多多关注社会热点,做出的广告更能满足实际需求,学生也更感兴趣,更能学以致用。比如画册的商业设计,针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需求,去讨论,相关资料和图片可以去网上下载,宣传的主题,可以小组讨论决定,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相信他们会做出最有创意的产品,鼓励他们,而不是打击他们,事实证明我的决策很英明,部分学生都拿出自己最有创意的作品回报了我。
模块化的意义
该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分离和重新组合,讲解理论知识时,也强调应用;在讲解应用案例时,能够把所学理论贯穿于其中。重视就业竞争力的培养,设计具有商业性的教学案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模块化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应用完美的结合,改变了以往的理论和应用分开的教学模式,完成了这门课程的知识要求和平面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达到了教学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才华和产生创意思想的空间,促进其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20-02
一、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类学校的学生数学课程基础差,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差,许多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考试成绩往往偏低,大面积不及格,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完《高等数学》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连导数都不会求,这表明这些学生不仅仅是基础差,甚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是不好的,所以如何应对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和生源差异带来的提高教学质量难的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特殊情况使教师的负担加重,好的教学传统难以继承。人们常说:好学生才能练出好老师。确实教学是相长的,教师的敬业精神下降,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的出现是为了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竞争中他们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鄙视职业教育,轻视职校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事部门也在人才标准上仍存在严重的普通高等教育优于高职高等教育的偏见。因此,就业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同时又发展迅猛,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教学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与专业结合不密切。这与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
数学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不同专业和职业岗位对数学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有较大差异的矛盾,而且传统学科型的内容体系也很难提供给学生实际、够用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能适应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因此,高职数学的内容体系要逐步向模块化改革的方向发展。模块化内容体系打破了课程界限和教材界限,把课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独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各专业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的不同可以通过对教材中“模块”的取舍来体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选取某些模块作为学习内容,以达到数学知识的“必需、够用为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不同能力。
二、高职数学内容体系模块化的设置
1、注重数学基础,衔接专业需求
注重基础有三方面含义:一是要注重数学知识和素质在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注重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二是注重数学基础知识中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三是注重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处理基础和需求的关系问题上,应该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与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及专业需要紧密衔接,而不是在衔接需求的前提下注重基础。
2、突出数学应用,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应用不但是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而且也符合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突出数学应用有两个含义:一是突出数学知识在专业和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突出数学的工具性。
3、高职数学模块化课程设计案例
数学课程模块的确定要具有针对性,这就要求在数学内容选取过程中,充分理解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点的要求。在充分考虑专业需要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实施可行性的基础上,确定机械专业的必学模块和两个限定选学模块。
(1)共用基础模块
本模块是各类专业的必学内容,主要讲授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等内容,是各专业的必修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64课时。其中函数与极限包括函数、极限的概念、极限的运算及函数的连续性;一元函数微分学包括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计算、微分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包括不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及其计算、定积分的应用。
(2)限定选学模块一
本模块是机电数控类专业的限定选学内容,主要讲授复数及其应用、微分方程与拉氏变换、级数等内容,是机电类专业的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48课时。其中复数及其应用包括复数的概念、复平面复数的形式(代数式、向量式、三角式、指数式、极坐标式)、复变函数复变函数的导数;微分方程包括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微分方程及微分方程应用举例;拉普拉斯变换包括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概念、性质、逆变换、简单应用;级数包括级数的概念、常数项级数审敛法、幂级数及傅立叶级数。
(3)限定选学模块二
本模块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限定选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选学内容。主要讲授空间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3课时。其中空间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包含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运算、曲面及空间曲线方程、二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偏导数、极值、最值、二重积分的定义与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及应用等。
三、模块化内容体系改革的配套资源
1、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材体现模块化思想,模块与案例相结合。教材中每个模块的内容,要体现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点的要求,以专业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案例为主线,并突出模块化思想。编写时要注意:模块化教材虽然可以把一个较大的课程内容分成容易拆卸互换的若干个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成篇,但是各模块的知识点之间仍然具有一定的逻辑上的关联,仍然能体现教材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的过程,即在具体内容设置时应尽可能地保证各模块中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和各问题之间衔接的自然合理性,而且对相互关联而又有交叉的内容,应进行适当综合。例如在问题衔接部分可以采用“引导发现法”,便于学生自学。在制定教材中各专业数学模块内容及选择模块进行组合时由同一专业方向的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完成,这将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的改革要与基本教材统一规划。
(2)教学方法要力求“活化”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好的教材如果离开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即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巧妙地把“死”的教材变“活”。在方法的选择上还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尤其要把“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渗透于理论性教学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涉及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另外,应用模块的教学可以采用“探究与讨论式”“案例驱动式”“问题解决式”等方法,把相应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2、师资方面的改革
(1)注重对教师专业目标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高职数学是不同专业的基础课,以提供专业课必需够用的数学知识为课程目标,由于数学课程按照各专业类别进行分类教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自然明确,为了便于教师集中精力研究专业数学内容和模块化教材的编写,建议每位教师要有主要的专业方向,多听一听专业课,以进一步了解专业需求,了解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从而整合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专业数学的相关知识。另外,以往数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是个别教师孤立地完成,忽略了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模块化要求的课程整合,不仅需要教师开展每一模块的教学设计,而且需要不同课程教师之间协同设计、协同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应用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教师还应加强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及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的培训工作,要能胜任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相关课程,重点培养计算机的辅助教学能力。
(2)注重教师多重角色的转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由课堂的灌输者向引导者的转换;模块化内容体系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而最终的检验者是一线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完成一个研究者角色的转换,教师是否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是否具有一种批判、反思的科研精神,对于解决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至关重要。所以,建议教师从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中选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独立或合作地展开研究,最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以解决问题。为了树立多元化教育思想,与时俱进,还要多走出去,积极学习借鉴同类兄弟院校及国外最新教育与改革成果,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此外,要想保证以上各方面的改革落到实处,机制及学生评价等方面也要相应地改进,例如,同一方向的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要就改革后的各方面效果定期和学生进行意见和建议的交流,制定整改措施及方案,并形成机制。学生评价方面应改变以往“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比例要灵活掌握,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为主。
数学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体现以能力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与专业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当然,如何更好地进行高等数学的模块式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陶金瑞.霍凤芹.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2007(6).
[2] 周 念.王显金.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刍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121-124.
[3] 刘建湘.高职学院教师培养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5.
[4] 斐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5] 朱春浩.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与数学内容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12).
[6] 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03(3).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69-02
模块化教学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理念出发,根据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课程模块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的一种“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职业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模块化教学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单项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式的。
一、课程基本情况
《软件应用AutoCAD》是高职院校环境设计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技能课程,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ant Design)的缩写,由美国Autdesk公司开发,主要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对产品进行辅助设计、分析、修改和优化。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电脑制图的技能,并能够利用电脑快速、准确、规范、美观地绘制图纸。通常开设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其前导课程有《工程制图》和《人体工程》,前导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读图、识图和用纸笔规范绘图的能力,而CAD则是用鼠标、键盘、电脑屏幕来表达图纸内容,相当于掌握另一种绘图工具的应用;后续课程有《3dsMax电脑效果图制作》和《室内居住空间设计》,同时电脑制图作为一项单独的技能,直接对应着设计师助理职业工种的核心技能,并将一直应用到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所以又是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课程设计思路
《软件应用AutoCAD》课程设计思路是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作为设计师助理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职责一是协助主案设计师的日常事务,包括设计项目的现场勘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草案、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等,二是能够按照专业制图规范完成施工图的绘制,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内部结构图、剖面图和节点详图等的绘制。职业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对应关系决定了该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既要学习软件AutoCAD的命令和操作,又要结合环艺专业的职业特点,掌握室内装饰设计图和施工图的绘制流程与技能。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程设计小组采用了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够用原则对知识点和技能操作进行重新构建,将教学环节设置为两大模块,即软件操作模块和家装图绘制模块,每个模块下再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对应具体的知识能力目标,见表1。
三、课程设计特色
(一)模块化教学,技能逐步提升
以够用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安排,每个任务都有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软件应用AutoCAD》采用了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比如在学习模块一的内容时,老师首先要讲授软件的基础知识、界面组成,然后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接下来可以通过下达绘制家装图库图形的项目任务,让学生感受项目管理,同时以教师引导项目任务作为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教学,最后采用以学生训练为主,集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法来提升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
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老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等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提供交互式的教学指导。《软件应用AutoCAD》信息化教学主要依托世界大学城的空间教学平台,上传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实训案例和实训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撑和保障。尤其是教学团队提供了碎片化教学资源,以3~10分钟的微课解决软件操作应用和绘图过程中的难点与技能要点,实现教学过程的全覆盖,学生一旦有不会操作的节点,就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得到解答。同时利用世界大学城的留言板栏目、私信栏目以及课堂作业栏目,完成教学互动和对学生的远程指导,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全程学习辅导
我院环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成基础类、技能类、设计类和工程类四大类别的课程,《软件应用AutoCAD》属于技能类的课程。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在学习设计类和工程类课程时,也都有教学团队对这个软件进行后续的跟进和巩固训练,可以说一直辅导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至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教学团队起着不断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软件应用和制图规范,达到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
(四)过程化考核,课程评价真实到位
考核评价分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10%)、课堂评估(20%)、作业完成(20%),主要从学习能力、方法和操作技能上体现,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不仅要求按量还要求按质完成;成果考核体现为作品考核,占50%,即老师提供手绘量房草图,要求学生利用软件CAD绘制成电脑图,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图的绘制――即考核内容源于教学内容,又因其结合了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而高于教学内容,更灵活,更有创新性。通过这些措施,综合完成学生的课程过程评价。
四、结论
综上所述,《软件应用AutoCAD》课程依据环艺专业的特点,着重AutoCAD绘图、标注、打印等工具在施工图方面的应用,体现以“提高能力为核心,以突出基本操作为重点”的课程模块化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林雯.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小军,杨满福,林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课例的设计与开发――以网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3]王晶莹,高鸿翔.高职《土建工程CAD》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纵横,2011,(16).
[4]卞素兰.模块化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探索应用[J].科技风,2008,(1).
[关键词]精益-敏捷集成 解耦点 延迟差异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和快速升级换代的需求日益增加,使企业必须不断改进设计、生产、销售理念,以多样化的组织、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大小批量兼顾的生产方式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必须以成本+客户满意为导向,积极主动地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精益-敏捷(lean-agile)思想来源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精益-敏捷混合供应链管理(lean-ag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理论。精益-敏捷理论旨在平衡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客户化定制的快速响应,以达到既有效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又提升客户满意度。在这种基于时间和成本的竞争中,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导入精益-敏捷的概念,所设计的产品既要便于大规模生产又要有一定的适应客户化定制的柔性。
本文将基于精益-敏捷集成理论,运用延迟差异策略和产品标准模块化设计,以客户订单分离点为延迟差异边界,提出在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客户化精益-敏捷通用结构模型,并用实证分析法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二、精益和敏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精益。精益(leanness)通常与精益生产联系起来,最早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准时化生产方式(jit)的管理哲学。1990年womack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精益生产概念。后来jones和womack在《精益思想》一书中概括了精益管理思想五个原则:准确地确定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价值流;使价值的流动连续不断;需求拉动;追求完美。可见,精益管理的基本要求和首要目的就是消除一切浪费。在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精益思想意味着设计要有利于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例如考虑同类产品是否可以利用相同的标准化模块以便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是否方便储存和运输以降低物流成本;产品设计上是否可减少零部件数量等。 敏捷。敏捷性(agility)意味着对多变的市场和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根据christopher和towill的定义,敏捷制造指在连续变化且不可预期的竞争环境中,通过定制化设计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快速有效的反应来适应初始变化,以使企业得以生存与成功的制造范式。可见敏捷性是一种事务范围内的能力,它包含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系统、后勤供应处理和思维集合等。在新产品开发项目中,敏捷思想意味着设计要有利于产品的柔性生产和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响应。例如考虑产品的模块化装配,不同模块组合产生多变的产品系列;在制品尽量以通用件的形式存在,只在接到客户订单时才完成装配,这样就降低了库存报废的风险以及减少产品种类便于管理等。 精益-敏捷集成方法。对于大多数的产品而言,我们很难简单的判定它属于以上哪一种特点范畴。同一产品往往既有功能性又有创新性;既要不断降低成本以占领市场,又要满足客户快速需求。因此必须兼顾精益和敏捷理论的不同特点将两种方法集成运用。目前主要的集成方法有三种:
(1) 解耦点法。
运用解耦点(de-coulping point)将精益、敏捷合而为一,在解耦点(以订单为基础制定计划于基于市场预测计划之间的分界点)的上下游实施不同的生产模式,见图 1。
(2) 帕累托曲线法(2/8法则)。koch曾在1997年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在生产过程中,占总产量80%的产品为需求可预测型产品,因此对于此类产品的生产可采用精益生产方式,而对于余下的20%需求难以预测的产品则采用更为敏捷的生产方式。
(3)“基础”与“波动”需求分离法。此策略是将需求类型分为“基础”需求与“波动”需求两类,其中“基础”需求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采用精益策略。而“波动”需求则不可预测,需采用敏捷策略。 延迟差异策略(difference postpone)。在精益-敏捷的集成过程中,延迟差异策略也是一种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延迟活动可分为三种类型:形式、时间和地点延迟。形式延迟也称生产延迟,指企业把制造、装配甚至设计活动延迟到实际接到顾客订单才开始。其本质就是尽可能的延迟物理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的品种单一、通用性强可最大限度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也能有效降低销售风险。时间延迟指将物品推迟到收到顾客订单后进行。地点延迟指在收到顾客订单前物品存放在供应链的中央仓库,有需要再进行逐级配送。这样就不需要在每个销售点冒预测风险建立过多库存,同时在中央仓库层面上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通过一系列的延迟与特定需求有关的时间来削弱不确定性、降低预测误差。
三、产品开发项目中运用精益-敏捷的途径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时间和空间的二维模型,对不同矩阵里的项目特点运用不同的精益-敏捷集成策略,见图2。
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里(矩阵左下角)两种原则同时运用是无效的,因此只研究其它3种情况。
(1) 相同时间不同空间(矩阵左上角):意味着同一时间要向不同的市场推出新产品。各地市场环境变化千差万别,需求类型分部不均匀,因此可采用帕累托曲线法。即考虑占80%生产量的部件应用精益生产,尽量在设计中增强通用性,便于进行模块化生产。另20%的零件采取敏捷的柔性生产方式,当在不同空间产生差异需求时再进行生产和装配。
(2) 相同空间不同时间(矩阵右下角):意味着在同一市场不同时间推出新产品。市场的基础需求可由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预测,波动需求则可用小批量定制达到满足。因此可采用“基础”需求和“波动”需求分离法。即在淡季的时候生产基本型号的产品或通用模块,在旺季的时候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小批量加工组装。
(3) 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矩阵右上角):不同时间、不同市场,情况复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可运用解耦点法,即尽量延迟差异边界,在设计时考虑解耦点前的过程采取精益生产方式,解耦点后的过程采取敏捷方式,并且尽量把解耦点延迟到离最终用户越近越好。
四、应用实例
亚萨公司是一家以门业和锁业为主的保安制品供应商,在该行业排名全球第一,占据全球10%的市场份额,分别在50多个国家拥有制造基地和多个研发中心。原先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研发中心之间没有横向交流,只针对某一市场具体的客户要求单独作设计开发,而没有全盘考虑某些零件是否可以进行模块化设计;类似产品是否可以共用这些模块;如何从设计层面上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如何加快订单交付期等。因此每一款产品的开发周期往往要6个月以上,客户对此抱怨不断;有些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应不好,造成库存大量积压甚至报废;竞争对手每有新产品推出,企业就必须相应的组成一个研发团队来设计类似的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人力资源也捉襟见肘。应用以上精益-敏捷集成模型,对所有新项目首先进行梳理,判定它们分别适合哪一种策略,再根据市场定位和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设计。
案例一:公司计划在2011年6月同时向英国和非洲市场推出一款智能锁。锁体可设计成标准模块或直接从现有产品中选用;电子芯片和执手可分为几大类别,根据不同市场特点和客户需求进行组合配置。运用帕累托曲线法,全部锁体可在低成本国家采取精益生产方式,然后在英国和非洲的中央仓库备有一定库存。芯片和执手从现有产品中选取一部分型号作为标准模块提供顾客选择。当顾客选定某些型号时就拉动当地的生产厂进行装配。
案例二:公司要在2011年分批向意大利市场推出几款插芯锁。可将几款锁的锁壳和某些机构件设计成通用零件,运用基础需求和波动需求方法,在淡季大量生产通用件,并以散件的形式储存。扣板和锁舌等特性零件作为波动需求很难预测,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进行灵活生产和即时配置。
案例三:公司旗下的汽车锁子公司要配合大众斯柯达的新车上市计划不断开发新的点火锁。由于市场不同、时间不同,主机厂也很难对每款车型产量做出精确预测。运用解耦点法,在设计时考虑同一平台车型锁体+锁片部分尽量统一,主要零件在中国进行精益生产和外包采购,并在各中转库备有一定成品库存。钥匙壳根据不同车型的要求定点装配。当主机厂需求拉动时,各地组装厂只需及时装配钥匙壳,随后连同锁体就可交货。
合理运用以上的精益-敏捷集成模型,使亚萨公司的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60~90天,每年报废的成品库存也大幅减少,顾客满意度显着提升。
五、结论
理论和实例分析都说明,应用本文提出的客户化精益-敏捷通用结构模型,可以使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发初期就主动对今后的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合理规划和资源配置。运用模块化的生产和装配以及延迟差异策略使企业既能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又能对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作出快速响应。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于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到后期为了降低成本再被动地进行改进,那样往往事倍功半。
:
[1]p. womack. 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m]. 1991:1-20.
daniel t. jones, james p. womack. lean thinking [m]. simon & schuster, 1996.
martin christopher & denis towill. understanding, implementing and exploiting agility and leannes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ol. 5 no. 1, 2002.
paul s., with agility and adequate partnership strategies towards effective logistics networks [j] computer in industry, 2000, 42: 33-42.
martin c., the agile supply chain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0, 29: 37-44.
richard koch, the 80-20 principle the secret to success by achieving more with less, [m] nicholas brealey, london, 1997
龚本刚,程幼明:延迟区分战略—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有效途径 [j],决策借鉴,2002,15(5):22-26
任玮,赵沛桢:精益-敏捷型供应链 [j],物流技术,2007,26(6):81-83.
cooper j. logistics strategies for global busines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3,24: 12-23.
【摘 要】 本文从价值工程与物料清单(bom)的概念入手,从满足用户产品功能需求的角度,将产品功能模块化,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对产品模块的成本和功能进行匹配;在模块化产品结构的bom设计中,通过对零部件的质量-成本的优化选择来确定模块的bom设计,从而在产品形成的源头上实现对产品成本的优化控制。
【关键词】 价值工程; bom设计; 质量-成本优化; 成本控制
通常使用者购买商品,首先考虑的是该商品的特定功能,然后才考虑该商品的价格等问题,而价格是受成本约束的,产品质量也是服务于产品功能的,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从产品自身看,产品功能的实现和成本因素的考虑都取决于“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产品成本也是通过bom来归集的。在很大程度上,产品成本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在以后阶段成本降低的空间相当有限。
一、产品功能的模块化设计
在买方市场的现代社会,产品需求决定产品供给。产品需求总是以服务于客户的特定功能需求为前提的,对产品功能需求的分析是bom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产品成本控制的前提。
(一)产品功能需求分析
设计制造出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是产品被市场接受的重要前提,前面提到,人们购买产品,并不是要购买产品本身,而是购买产品所能实现的功能。因此,我们除了要关心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外,更要注重用户对产品功能需求的分析,称之为“产品功能需求分析”。一般产品往往能提供系列功能,需要企业做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通常,人们比较重视产品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容易被忽视,但细节上的问题也对产品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企业充分重视人们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并关注其变化。
1.调查市场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可以通过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掌握用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了解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功能满足方面的问题,作为今后产品改进的方向。调查方法包括:对重点客户的访问、问卷调查以及德尔菲法等,调查内容包括功能具体内容及功能重要性评价等,充分把握市场对产品功能的需求,保证产品所提供的功能是市场所需要的。
2.识别产品功能需求
分析人员要对调研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整理和明确市场对产品功能的需求,确认哪些功能是可以满足的,哪些功能是产品无法满足的,进一步对产品不同功能的需求程度进行系统分类,排列出产品功能的优先级,以便在设计制造等环节企业的重要资源向其倾斜。在识别产品功能需求中,还要注意分析用户对产品潜在的功能需求,分析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跟上并引领产品发展的社会进步潮流。
(二)确定产品功能模块
1.产品功能模块化
产品设计模块化是客户功能需求多样化的必然结果。在产品功能的设计中,应该将产品功能结构模块化,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对功能模块进行组合,进一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设计、制造和维护的成本。为了能更好地生产出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产品,将用户视角的产品功能需求转化为设计制造者视角的功能需求模块是非常必要的。
2.产品功能模块的划分
通过功能整理,明确产品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划分中,要确保以下几个问题:(1)基本功能模块的通用性,以利于规模生产;(2)各功能产品模块独立制造,利于维修和单独销售;(3)模块间接口简单,便于装配和分离;(4)各模块的内外部关系要满足高内聚低耦合的要求,提高模块独立性;(5)模块分解大小适中,为模块的功能组合提供便利。
二、产品模块成本与功能的匹配
为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对相应功能模块的成本保障就成了产品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产品各功能模块的成本与功能的匹配
产品结构是为实现产品功能服务的,所以产品成本的控制必须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
首先,计算各模块的功能评价系数。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前述的产品功能需求及评价进行量化处理,计算得到各功能模块的功能评价系数。
然后,确定各模块的成本参数。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希望成本c很低而功能f很高。在实际应用中,则强调成本c与功能f的匹配,用fi表示第i个功能模块的功能评价系数,用ci表示第i个功能模块的成本评价系数,则第i个功能模块的价值vi=fi/ci。其中∑fi=1,∑ci=1。一般而言,vi越接近1越好;若vi大于1,说明该模块功能重要,但产品模块成本可能不足;若vi小于1,说明该模块成本过高,是成本降低的重点;若vi接近于零,就应考虑该功能有无存在的必要,其功能能否被替代。总之,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模块功能/模块成本进行平衡,使功能模块的成本评价系数等于功能模块的功能评价系数,即fi=ci。
(二)产品目标成本在各模块间的分配
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时,既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内部条件,又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制定出一个低于现行成本经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成本,进而计算各模块的目标成本,即:
某模块的目标成本=该产品目标成本×该模块的成本评价系数
根据产品结构模块与产品功能模块的对应关系,各功能模块的目标成本即为各产品模块的目标成本。
三、产品bom设计中质量-成本的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从不同思路出发可能会出现同一功能可以由完全不同原理的产品结构来实现,根据用户需求和成本优先的原则,确定产品bom结构。
在产品结构模块的bom设计过程中,满足要求的某零部件往往不止一个,设计者应该根据质量-成本优化的要求对其进行选择。为形象地描述选择过程,笔者用方框表示与节点,圆圈表示或节点,得到一个产品模块结构的与或树。
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说明bom设计中质量-成本优化控制的过程。
背景资料:某公司的齿轮减速箱产品的输出轴系模块pi由输出轴p1、大齿轮p2、轴承p3和定距环p4组成,p1、p2、p3和p4为底层零件,p1有备选零件x11和x12,p2有备选零件x21、x22和x23,p3有备选零件x31和x32,p4有备选零件x41和x42,输出轴系模块pi的目标成本为ci为240元,如图1所示:
为表达方便起见,将备选零件的质量参数和成本参数列成表1
0-1规划法求得最优解:x11=x22=x32=x42=1,质量最优值qi为1.92,设计成本234元<目标成本240元,满足解的要求。这样确定了零件选项,确定了输出轴系模块的bom结构,进而确定各产品结构模块及齿轮减速箱产品的bom结构树。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产品成本进行源头控制有其独特优势。这个优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满足用户产品功能需求的角度,将用户对产品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化处理,对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功能需求,从而降低产品整体的设计、制造和维护的成本。这样不会出现产品功能剩余或功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单纯追求降低产品成本而牺牲产品功能的弊端。
第二,从产品bom设计的角度,按照产品功能模块设计相应的产品结构模块,依据价值工程原理将产品目标成本在各产品结构模块间进行分配,使产品各功能有与之匹配的成本保证。在模块化产品结构的bom设计中,通过零部件的质量-成本优化选择和控制来最终确定产品的bom,保证了在目标成本控制的条件下实现产品的质量最优,从而实现产品成本的源头控制及优化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夫云,等.产品模块化程度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4).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
引言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等学科基础之上,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带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营销实践的迫切需要,使消费者行为的问题成为各国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消费者行为学》便成了市场营销专业争相开设的热门课程,并被我国教育部列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
经管类专业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管类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了经管类专业课堂教学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老方法,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能力的获取。因此,对于《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来说,依据学生的能力需求,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嵌入能力培养模块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1、国内外同行工作现状
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简称 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办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
对于改进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的探索,有很多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与不足,广泛借鉴其他领域学科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尝试总结了各种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
关于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首先,从研究主体看,对模块化教学研究的最多的是高职院校。如顾平、刘鸽等学者就高职院校实践性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实施步骤等进行了研究;李萱、姜君霞等学者就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等等。其次,从研究的客体,即研究的对象来看,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是专业设置方向的模块化。如陶虎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置营销策划模块、营销渠道模块、国际营销模块以及营销管理模块。二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模块化。如阳文卫、黄筱调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方面,很多学者都结合课程特点和一线教学实践,尝试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张烨(2009)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探讨》一文中从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方向入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消费者行为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杜丽春(2009)尝试了“情景模拟实训"在《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运用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把握传统课堂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的关系,加强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不断提升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王丽(2009)在分析国内外问题情境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特点,探讨了问题创设的原则和程序,并就问题情境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了教学建议。李虹云(2009)则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2、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现有的关于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改革实践,在总体设计以及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已经总结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我们认为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对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特点的把握和应对方面,很多学者是把其作为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来理解和处理的,而在我们看来,消费者行为学的多学科性、交叉性既是难点,也是学科的重要特色,具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就消费者行为学的现实实践性而言,凸显其贴近生活的特性,通过“互动”,有利于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对于不同教学方法在课程的不同章节的应用还可以加以深入探讨和分析;在教材和教辅资料的选择上还应多交流,遴选出优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二、改进教学,构建模块化特色教学模式的思考
综上所述:《消费者行为学》模块化特色教学方法研究,将立足多学科性和现实性,坚持主导性、主体性和趣味性三大原则,全面实施模块化特色教学,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更为实际、更加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新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以消费者的身份体验这门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消费者视角来探索营销问题,也有利于指导其消费生活,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
《消费者行为学》模块化特色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比研究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手段与方法进行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思路。
2、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应立足模块化特色教学。结合课程内容,《消费者行为学》拟分成以下五大教学模块:知识原理掌握模块、职业心理素质模块、营销策划能力模块、现场推销能力模块和人际沟通能力模块,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心理的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等。
3、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坚持主导性、主体性和趣味性三大原则。由于消费者行为学与日常消费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要想让学生们从非常熟悉的消费生活中学习和体会营销专业知识,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模式,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三大原则。
4、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实训教学法、问题情境法、案例教学、学生备课授课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三、《消费者行为学》模块化特色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施
1、构建“启发、互动”教学模式
立足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特点,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构建“启发、互动”教学模式。教师的导向作用通过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得以实现。学生及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式学习、角色式学习以及协作式学习等进行具体实训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要最终使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才能有效构建融研究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2、具体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
(1)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培养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与实施方案。
(2)深入探讨和分析不同教学模块在课程的不同章节的应用;
(3)在教材和教辅资料的选择上还应多交流,遴选出优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4)改革考核模式,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的考核采取4∶6比例,期末考试占60%,平时40%,平时的分数分别由课前消费专题演讲(结合PPT演示)10%,团队作业10%,自学报告10%,课堂讨论10% (主动回答问题加分,被动提问不加分原则,加分视具体回答情况而定,总分不超过10% )。
第二阶段:
(1)本课程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设置课程模块。根据具体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课程模块的设计和安排;2)组建创业训练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期间可长期参与创业训练,以增强营销职业人员的角色体验,同时培养其创业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组建实践学习团队。可进行企业实践,即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企业组织学生去“真刀真枪”地实习和锻炼,要求他们虚心向市场营销一线人员学习,坚定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在现代企业中感受营销岗位的职业氛围,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2)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教学进程中各种信息和教学质量问题,加以改进,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
总之,《消费者行为学》模块化特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将根本改善市场营销及其相关专业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另外希望能对消费者行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沈剑虹.以赛辅学《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视野,2009(4)
[2]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于显辉,徐长冬.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方经贸,2008(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模块化 设计规则 构建
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日益复杂化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教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党的十对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因此,创新辅导员教育管理模式,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激发内在工作活力,成为加强辅导员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试图探索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性。
一、高校辅导员职能演变及其背景
从195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对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这一政策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辅导员职责内容不断变化.辅导员工作职责从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丰富完备的内容;从增加班级管理的具体内容,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助困以及生涯辅导等工作项目,形成了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完整体系[1]。从工作内容、职能的不断变革,到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工作更加严格和规范,辅导员制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上都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的印记。
纵观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演变50余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辅导员制度的演变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进行的,辅导员制度的每一次演变都伴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深受社会背景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要很好地履行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培养符合时代节奏的合格大学生,除了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还需不断探索辅导员工作规律,完善辅导员工作设计,拓展工作途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成果。开展辅导员工作的模块化设计与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实现。
二、辅导员工作模块化
1.基本概念
模块化是指通过每个可以独立设计的,并且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的子系统来构筑复杂的产品或业务过程[2]。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则可以推理为,依据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将其内容、功能进行归纳、分类和提炼,得出若干个独立设计,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并且这些子系统整体可发挥更高效能来完成辅导员工作的过程。
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并且其中各个部分是彼此相关的,不同部分必须在一起发挥作用,整体必须比任何子集都要完美。这是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工作方法论的基础。
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其工作对象的不确定性。虽然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但诸如突发事件的不可完全掌控性,个别群体或个体的思想多元化等等都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不确定性;另外,大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个性的成长与培养也说明大学生教育系统的熵是不断增加的。熵是衡量不确定性的一个量,熵增大表明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辅导员工作就是引进负熵,保持熵和负熵增减的适度性,使系统保持合理确定性的过程,这也是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目的。
2.设计规则
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模块化设计需要遵循共同的设计规则,用以对辅导员工作系统的界面和接口进行统一规定,既能保证系统的稳定,也能为系统的拓展留下广阔的空间,使新功能模块可以在系统上“即插即用” [3]。笔者认为,辅导员工作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子系统(工作模块)的完整性、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系统对工作模块的更新、新增和淘汰机制,而不在于工作模块的大而全。各模块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且之间有一个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保障各模块之间及模块与整个系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辅导员工作模块化设计可以遵守这样一个共同规则,即各工作模块以高校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共同指向和系统接口,按照功能独立和内容多元的原则,结合年龄、职务、专业、专业技术职务等现状将高校内部及高校之间辅导员队伍进行整合和重组,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资源优势,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和教育功能划分若干工作模块,保持各模块之间的人员、信息和资源的即时共享,确保模块组成系统的整体性作用发挥。除了共同规则,每个模块也有独立的含有隐性信息的设计规则。
3.趋势分析
辅导员工作的模块化走向或许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的高等教育和辅导员队伍现状为辅导员工作模块化提供了可能。一是专业背景不符合,导致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凭个人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处理问题,较少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角度出发系统考虑学生的培养问题,影响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4];二是当前的辅导员管理几个班或者一个年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到学生的素质拓展、就业管理等等,都需要每一个辅导员的全程参与,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辅导员都是全能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辅导员个人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占据比例大大降低,日常事务管理性工作占据的比例大大增加,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5]。亟需把更多的辅导员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四是面对日趋复杂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培养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兼具的社会合格公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立个体诉求,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辅导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就要求不断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实施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将是迎接这些挑战的良好选择。
三、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建构
1.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的结构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已经覆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工作内容从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奖励与处罚、入学教育、就业教育、党团组织建设工作指导、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学生资助工作、学生班级建设指导、学生组织与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行为规范及纪律教育与管理、素质拓展指导、学生住宿服务、维护校园秩序与稳定工作、学生工作调研等工作[6]。除此之外,还应该加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理论研究、新媒体研究与应用、自身建设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共同设计规则,把一个学校或者学院(系)的专兼职辅导员――适当时候还可以聘用其他相关人员――重新组合,分成若干模块工作组,每一组的功能和工作内容是独立设计的,区别于其他模块,又与其他模块密切联系,共同履行辅导员职责,共同组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发展工作的系统。我们可以将辅导员工作分为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学业指导与管理模块、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培养模块、心理教育与引导模块、组织管理与学生活动模块、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工作理论研究模块、日常工作模块和X模块。其中,就业教育、职业规划、素质拓展属于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培养模块;学风建设、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属于学业指导与管理模块;班会设计、团日活动、党团员、学生会和班干部教育管理归属组织管理与学生活动模块;日常工作模块则包含安全稳定、资助工作、违纪处理、会议召集等内容;X模块则是指学生工作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新增设的模块,以及为完成短期任务而增设的临时性模块,比如入学教育模块等。
2.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实现途径
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模块化,无论是高校辅导员管理者还是学生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辅导员模块化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克服工作惰性,开拓创新,探索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体制机制。首先,要从辅导员队伍实际状况和提升工作活力和效果出发,配套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辅导员工作创新体制,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多元化的需要。其次,要统一认识,整体布局。有一位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制定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实施方案,调动全校或者某个院系的辅导员队伍和资源,按照既定规则进行整和设计,组织人员对各个模块进行独立设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为全面推广打下基础;再次,要做好过度与创新工作。一是对全盘工作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当前工作与工作模块化的关系,在模块化未正式实施之前,仍按照当前工作机制继续运行;二是做好模块创新与系统整体发展的工作。按照模块理论,每个辅导员工作模块都是“半自律性”的,是独立设计、自由创新的,并且有充分的自主性,这就决定了整个辅导员工作系统的创新具有自下而上和整体创新的特点,每个工作模块的独立改进和增加新工作模块都可以促进辅导员工作整体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每一个子模块的自我完善和创新;最后,要确保各个工作模块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要建立各模块的信息共享平台,保持信息的即时共享。在模块运行过程中,要做到相互支撑和任务转化,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例如,理想信念教育模块为实现某一教育目的,需要开展一项学生教育活动,这就需要学生活动模块进行活动设计与执行,前一模块的人员则要全程参与和进行效果监测。
此外,要建立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案例分析与记录制度,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既是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开展工作模块化创新的基础。案例记录与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基本描述;二是问题提炼,提炼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是解决思路与效果预期;四是工作依据,诸如从国家到学校的相关教育法规与政策、教育管理及组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等;五是主要经验。
3.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机制保障
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化机制是指,有专门的运行方案和设计规则,将辅导员按照专业、年龄、特长等进行重新整合,按照教育功能和工作内容划分若干工作模块,在培训机制、考核机制、研讨机制、负责人负责机制和制度化机制的保障下,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发展工作效果。
要建立模块化培训和研讨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与研讨,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7];建立工作模块负责人的选拔和负责机制,发挥模块负责人的工作智慧和积极性,促进模块的创新和高效运行;要加强对各模块的人员考核,特别是负责人的考核,建立工作效果监测机制,并将各项工作制度化,建立《辅导员工作模块化指导意见》、《辅导员工作模块化工作模块创新和奖励制度》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辅导员工作机制的探索是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文中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化的探索,是在对辅导员队伍整体设计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也适合于辅导员个体的工作模块化设计,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同仁们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 石月荣.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内容的历史沿革――以国家相关文件为视角[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6):79.
[2] 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3] 春田专栏. 现代模块化的理论基础[J].中国标准化.2007(7):66-73.
[4] 路洋,黄朝晖.辅导员模块化学习平台构建的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78.
[5][6] 李鸿娟.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变迁研究[D].2011.5:10-19.
[7] 范林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225.
[关键词] 高校教育 课程建设 岗位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
高校传统的课程内容及结构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师这节课讲的内容。可见,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建设以培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及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进行及正在进行课程改革,但有很多改革是闭门造车,只注重于形式。写几本教材、搞几次实训、做几个多媒体课件就认为是进行了课程改革,这种改革没有结合行业实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也得不到预想的效果。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对软件技术专业各课程进行了系统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以《Java企业技术》课程建设为例,来探讨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过程。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高校课程建设总体思路是:与企业合作,分析与课程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岗位,确定课程目标;请行业专家参与,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建立课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分解与课程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工作技能,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遴选课程内容;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教材及教案、课件、案例等教辅材料;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课程考核方式。下面根据总体思路介绍课程建设的过程。
一、确定课程目标
通过与企业合作、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岗位分析,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根据确定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学生的能力目标。《Java企业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级应用项目开发流程及方法,具备企业级分布式应用开发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软件开发的从业素养。
二、建立课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
针对飞速发展的软件技术,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在行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遴选机制,通过定期派教师下企业调研、顶岗实习,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收集行业专家往届毕业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等途径,确保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的职业岗位)准确,然后运用“逆向倒推法”对职业岗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最后确定教学内容。
三、课程教学内容遴选过程
以《Java企业技术》为例,说明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中课程教学内容遴选过程。
1.分析岗位指向
《Java企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级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技能,同时注重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通过调研,确定本课程岗位指向为J2EE工程师(如具有J2EE工程师岗位能力,就同时可适应Java高级程序员、动态网页设计师等岗位)。
2.确定岗位工作任务
运用“逆向倒推法”对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人员职业岗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为:开发客户端应用来接收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取向的用户的请求信息及用户的输入信息,开发服务端应用响应不同用户的请求及输入,结合后台持久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返回结果给客户端及维护后台数据。
3.分解岗位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运用“逆向倒推法”对企业级应用开发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典型的企业应用三层分布式结构由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中,表示层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接口,接收用户的请求信息,并显示由业务逻辑层处理数据的结果给用户;业务逻辑层进行业务处理,包括接收输入,处理、维护后台数据,应答客户请求等;数据层存储系统持久数据。
4.分析各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企业级应用开发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完成各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知识、技术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岗位工作任务与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本课程选择当前最为实用的Java企业技术几大核心技术:JDBC、JavaBean、RMI、Servlet、JSP和EJB等作为教学内容。
5.选择教学项目
“DUKE在线银行”案例是典型的企业级分布式应用项目,选择此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安排综合实训项目:物流信息平台,让学生经历企业级分布式应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达到具备项目开发、团队合作、文档编写等能力与素质的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组织
遵循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软件开发活动为导向,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建立模块化课程结构,实现“教、学、做合一”。根据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选择典型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同时将案例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并分配到课程的相应模块中,作为训练学生单项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选择合适的综合实训项目,按照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提交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设计、编码、文档编写、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训练,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教学内容组织整体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遴选机制,本课程把JDBC、JavaBean、RMI、Servlet、JSP和EJB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基于工作任务划分模块,建构模块化课程结构。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强调任务、案例驱动教学模式,选用了“DUKE在线银行”典型案例为载体,并把整个案例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恰当地分配到课程的各个模块中,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一次课就给学生分析“DUKE在线银行”实例要达到的目标,后续的每一课完后,学生就能实现本实例的一部分功能,本课程学完后,一个完整的“DUKE在线银行”就完成了。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开发一个实际项目的技能。
课程安排综合实训项目――物流信息平台,让学生经历企业级分布式应用软件开发全过程,提高学生设计、编码、文档编写、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
整个课程由七个教学模块和一个综合应用模块组成,分别是:JDBC模块、JavaBean模块、RMI模块、Servlet模块、JSP模块、会话Bean模块、实体Bean模块和物流信息平台综合应用模块。一个案例“DUKE在线银行”贯穿7个教学模块。课程模块化内容结构如图3所示。
2.教学模块内容组织
每个教学模块由若干个子教学模块和一个独立实践案例组成。每个子模块包含5个教学环节内容:任务陈述、知识点陈述、示范案例、指导练习、点评与扩展。
(1)任务陈述。陈述子模块要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要达到的预期教学目标和掌握的职业技能。(2)知识点陈述。陈述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要用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3)示范案例。能运用“知识点陈述环节”的知识解决的一个与本环节目标相似的案例,由教师来完成本案例。(4)指导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知识点讲解环节”的知识来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工作任务。(5)点评与扩展。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过程,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点评,掌握不够的地方进行再讲解,陈述扩展的知识和技术。(6)独立实践案例。学生运用本教学模块中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独立完成与本模块教学中案例相似的工作任务,以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
3.实践性教学设计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设计采取纵向递进,横向拓宽的方式进行。分为课堂演练、独立实践、综合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4个环节。课堂演练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教师的示范与演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独立实践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完成单个小例子的验证,是某一知识点的单项训练;综合项目实训是软件设计能力的综合技能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设计、编码、文档编写、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毕业设计是软件设计能力的综合运用,为就业做最后的热身。
除第一环节外,第二、三、四环节形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技能训练的最低要求,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第二层次是中级技能训练,通过模仿进而设计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第三层次是高级技能训练,通过给其自由设计空间,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总结
通过以上联合四大步骤,再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基于榜样的教学方法,辅助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方法、课堂教学与学生创业中心结合的方法。并设计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课程考核方式,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就完成了。《Java企业技术》这门课程的教材结构也就确定了。通过这种方式建成的课程,既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又能达到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坚持“以引领性与普适性相结合,建设省内全面、先进、实用、开放、持续更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项目建设方针,以课程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的,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工学结合”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全面带动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并深层次辐射带动相关课程群的发展。建成基于网络运行、开放式管理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数字化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库。[2]具体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手册、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网络课堂、习题库、知识点、案例集锦、学习参观、特色教材、学生作品、影视资源、电子书箱、参考网站等。
二、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课程资源整体架构方案课程资源整体架构方案包括以下四部分:(1)空间课程导航。包括空间学习指导语、空间任务列表及链接;(2)空间化教学资源(不少于100个)。包括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计划、任务书、教学手册、教案、PPT、课程视频集;(3)空间教学实施。上传教师上课录像、学生实训录像各5个,学生作品40个,教师作品10个;(4)空间自主学习平台。分成案例集、手把手教学区和交流区3个区域,案例集按各模块分开整理,手把手教学区包括文字区、视频区、习题库和训练库,按任务顺序分开整理,交流区包括空间群组、学习反馈和考核评价3个部分。(二)资源细分、集成方案按照“项目———任务———流程———知识点”的顺序分解营销策划的教学内容,收集与营销策划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化细分。(三)授课方案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计授课方案。学生先领取空间任务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师生互动,讨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由部分学生展示设计的作品,交流共享;直至所有学生能完成任务。(四)考核方案空间考核方案为:空间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根据空间作业、学生留言、群组发贴、学习反馈等情况进行打分,空间作业占总成绩的25%,其他3项均占总成绩的5%。(五)师生互动方案在大学城空间设置班级交流群组和学习反馈区,每次任务前后教师要上传交流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学习反馈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予以答复,以提高学生反馈的积极性。
三、建设特色
(一)资料齐全,查找方便,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资料齐全,包括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手册、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案例集锦、知识点手册、在线作业、特色教材、电子书箱、教学录像、实训录像、学生作品、学习参观、影视资源、参考网站等,一应俱全。资源库资料查找方便,可以通过大学城和学校精品课程网查找,并且网站首页简洁,说明详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二)知识点细分,易于集成,便于教师开展空间教学按照“项目———任务———流程———知识点”的顺序分解营销策划的教学内容,收集与营销策划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化细分。(三)课程结构模块化,方便因材施教,便于开展分层教学和学习完全按照企业营销策划的流程和要求,从任务的提出到项目实施计划等,全部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执行,并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便于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注重过程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平时考勤占10%,空间学习占40%,期末考试占50%。在空间学习考核方面,重点考查学生浏览资料的记录、空间任务的完成质量、空间交流的积极性和质量等。
四、“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