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管理服务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旅游首次出现是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全球变暖是其提出的大背景。在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报告中,可以看出海平面和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积雪大面积融化,气候变暖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我国国务院因此提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制定了考核、监测、统计办法。现如今,旅游成为拉动经济的产业,而且“无烟工业”是旅游业的一个别称。此外,加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在旅游这一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却在不自觉间产生了。所以,为了减少旅游给生态造成的压力,低碳旅游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得到推广。首次提出这一理念的是哥本哈根,具体时间是2009年,很快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这一年,世界经济的论坛报告也提到低碳旅游,自此,这一概念就开始被人们关注并认可,这就预示着未来的旅游行业要朝着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向推进。所谓的低碳旅游,直白的说就是选择一种出游方式能够降低对“碳”的排放,减轻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在旅游过程中,酒店是必要的设施之一,酒店的等级与软件和硬件配置成正比例关系,酒店的最终服务水平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随着低碳旅游的推广,酒店管理服务也要向低碳发展的道路改进。
二、景区酒店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水平不高
我国酒店行业一直受到服务水平不足的限制,多年来,酒店整体上水平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原因都在于此。酒店的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而且普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但理论上不够优秀,甚至基本礼节、礼貌都做不到,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其效率和速度都受到影响。
(二)服务效率低
在我国的酒店管理行业,由于技术、手段等的落后,以及管理者对提高质量的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弱,导致酒店管理的效率很低。客户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与酒店制定的陈旧制度不相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科学等,都是管理效率地下的具体表现。此外,在执行制度的进程中,控制和监管力度也不够,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了服务效率。
(三)各部门之间的服务缺乏协调性
我国的酒店服务业,部门经理做关心的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将部门业绩做到最好,对部门之间如何相互合作才能使得酒店的整体工作达到最佳效果却置之不理。这种不协调、不合作的内部战争中,顾客是直接和最终受害者,结果就是酒店失去了这些客户,引起酒店的客源流失,严重影响到酒店发展,最终使得员工切身利益受到波及。
三、低碳旅游中改进景区酒店管理服务的措施
(一)对酒店的质量标准加以明确
低碳旅游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相应的,有关低碳的标准也被不断提出和实施。在这种背景下,景区酒店也需要实施积极的措施加以管理,提出服务的标准,这些标准最基本要求就是符合低碳目标。酒店服务这一产品是无形和有形产品的有机结合,因此,制定的质量标准也要兼顾有形、无形产品两者的要求[2]。
(二)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
首先,在酒店员工的选择上提高选拔机制。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根据酒店具体的需要和实际状况,对人员安置和岗位分布进行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和岗位,依据各个岗位工作需求选择不同招聘和选拔方式,引进专业型和经验型的人才。其次,还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办法。对员工进行考核是任何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的,在酒店管理行业,信息知识、沟通能力、外语水平等都是工作人员必须的,要实行考证、考核细节等奖惩措施加强对员工的考核。
(三)提高部门协调性构建酒店低碳文化
建设酒店低碳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整个酒店的发展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这也是酒店吸引人才的渠道。提高部门协调性需要加强部门内部的沟通能力,使人不陷入互相隔绝的状态,保证配合的默契性。此外,实行轮换岗位制度。酒店管理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许多岗位劳动量非常大,而且工作的重复性较大,长期做同一工作容易反应迟钝、过度疲劳,岗位的轮换可以使员工技能得到提升。
(四)加强酒店员工对服务意识的重视
服务质量涉及到的范围很广,主要指的是酒店可以给顾客的服务在一定标准之上,让顾客对酒店的满意程度得到提升。所以,顾客与酒店员工之间关系密切,“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需要酒店的每一位员工充分认识到,使“宾至如归”的感受让顾客时刻体会到。
关键词:校企合作 创新型 课程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开发课程模式是深化高职高专课程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是否符合现代化各类酒店企业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酒店服务职业价值观的建立根植与学生专业兴趣的巩固培养,是否符合学生对未来酒店职业印象的发展预期,创新课程开发模式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创新课程开发模式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校所培养酒店管理服务管理人才的规格、质量和适用性、科学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城市职业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开发模式为视角,探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提供专业课程创新开发建设的有效思路。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上海城管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下设旅游管理学院,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于2008年,是在2003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本专业开设以来已经为上海各酒店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思想巩固、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优,具有“能做人,会做事”,“宽基础、专技能、高素质、心服务”特点的优秀毕业生,同衡山集团、东湖集团等下属酒店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上海城管旅游”毕业生已经在上海酒店企业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各大酒店以及相关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需求者众。
1 当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模式的现状
1.1 “压缩版”、“简洁版”的本科课程设置模式
从目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开发模式而言,不少高职院校走的是将本科课程进行压缩而成的缩水本科课程建设的道路。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纯理论课程仍呈现比例过高的态势,还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一方面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过强,生硬的理论灌输同酒店行业灵活需求的实际相差甚远,培养出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相对应的操作技能与应变能力较弱,服务意识不健全,专业思想不巩固。一方面课程对应所配置师资缺乏酒店第一线的实际操作经验,所授课程内容与目前业界流行的服务标准和技能有一定距离,这样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出现动手操作技能比不过中职学生,管理理论水平比不过本科学生,学生自我定位夹杂其中模糊不准确,产生了入职后从业流失率较高的状态。
1.2 重理论偏技能,而人文素养类课程设置弱化
酒店管理酒店高端服务文化主要来源于西式生活文化,而对酒店生活文化概念理解的观念植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简单复制的,不是会背诵理论就能达到实际的情境理解与实践操作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养习习得过程。而人文素养类的课程对于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出高端酒店管理服务的思维与习惯,增强对本专业背景理解与诠释能起到关键作用。但往往不少院校基于素养课程并不直接对应职业技能以及重点考量职业技能证书的实用性观念而轻视素养类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课程建设倾斜于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对于综合素养提升的课程内容相对而言,一是观念上缺乏重要性的理解,二是对口教师缺乏,教育资源倾斜不够,这就造成了人文素养类课程设置弱化和单一,不利于培养综合素养强、文化素养立身的专业技能人才。
2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创新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开发的必要性
2.1.1 是时代背景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随着我国旅游进入休闲时代,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迪斯尼乐园开业,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在上海扎堆经营,这对上海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多国际化创新服务的高规格要求。紧跟国际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落地地方,适应地方民俗管理文化的酒店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之路,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酒店管理与服务人才的重任,通过校企合作达到人才培养的“双赢”或“多赢”,这正是是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
2.1.2 是上海城管学院创新专业建设的基础
上海城管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时间较短,然而专业建设伊始就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度和校企合作制度,力图在校企课程建设中创新出彩,在专业建设中体现“上海城管旅游”独有的特色与新意。于是创新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就成为我们创新专业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培养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注重校企合作,以创新课程建设来打通打造高职人才的通道,校企合作实训环境设备共享、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师资共享。一方面定向培养酒店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岗位技能,一方面酒店企业在培养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职场导向作用。这正是我们创新专业建设的坚实基础。
2.2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开发的可行性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开发符合学校、酒店、学生三方的利益最大优化,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
专业课程创新开发建立在学校、酒店、学生三方利益基础上,学校和酒店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酒店职业素养与职商,是学校和酒店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操作技能为重点,利用学校和酒店企业两种不同的实训环境和教学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校内教学实训与酒店顶岗实习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酒店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求得校企双方最大利益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酒店企业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教材建设到课程内容跟踪合作,一方面创新了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实现学校和酒店企业的良好对接,达到了“学校培养的正是酒店企业所需要的”这一目的。积极践行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无论在促进学生就业还是提升酒店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上海城管学院在进行《餐饮服务管理》课程授课的时候,在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请到衡山宾馆的现任餐饮部经理到我院来讲授该门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与衡山宾馆现行的服务要求相一致,并且行业里优先服务理念和技术也经由衡山餐饮部经理的行业交流学习带到高职的课堂上来,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程授课内容与培训技能紧贴行业前沿,具有时效性和前沿性。
3 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创新开发模式的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模式主要包含四个要素:确定课程合作开发方式;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实施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过程、创新课程评价体系。这四个要素的完善构建了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创新开发模式。上海城管学院正是从这四个要素入手去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创新开发模式构建。
3.1 确定课程合作开发方式
3.1.1 合作课程设置
从课程科目选择上,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线,注重情商素养能力的养成。以必修课结合选修课的形式,注重对学生酒店服务情商能力,职业生活品味、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必修课的《综合素质培养》、《形体艺术》、《插花艺术》到选修课的《旅游摄影艺术》、《音乐欣赏》、《酒店客户沟通与口才》、《职业妆容艺术》、《酒店奢侈品鉴赏》等课程层级递进的贯彻职业素养养成培养过程。
3.1.2 合作教材编写
校企合作按照各自实训环境的特点与师资配备合作单独承担或者分段承担课程的开发建设。如以上海城管学院校企合作《会展实务》的教材编写而言:从课程教材的内容选定、组织编写,到重点培养理论与技能要点的明确,经由上海大厦行业能手与学校教师的合作,获得校企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3.2 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进行科学设计
上海城管学院在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做法是校企合作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标准,科学设计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培养完成国家技能证书考试;将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同“美国饭店业协会(AH&LA)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培训项目”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完成酒店订单式“定项服务”培养项目。
具体来讲,课程设置上将课程内容与上海市旅游局和上海市劳动人力资源保障局等机构的各类专业技能证书考核考试结合在一起,进行专项设计与强化训练,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通过和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合作酒店一起定点培养完成《调酒师》(高级)、《会务接待服务员》(高级)的培训。校企合作将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同“美国饭店业协会(AH&LA)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培训项目”标准接近,将培养目标同国际先进酒店培训项目的要求结合到职业课程中来,便利学生参加国际证书的考试,培养能够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国际化标准酒店服务的学生。根据东郊宾馆等订单酒店的特殊需要,校企合作完成“国标服务订单培养项目”等酒店服务人才合作定向服务培养项目。
3.3 创新实施教学过程
我们对教学过程实行流程再造,创新实施课程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3.3.1 企业技能教师进校内课堂
聘请具有丰富酒店业服务操作经验、领导执行力以及一定教育背景的沪上酒店高级职业经理人、部门经理、技能高手等到学校分别担任不同课程的授课任务。酒店高级职业经理人侧重于酒店业的行业形势与酒店职业精神的铺垫,如《综合素质》课程的讲授;部门经理具体讲授较为具体的理论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聘请酒店餐饮部、前厅部、客房部的部门经理到校授课;专业调酒技能强化则聘请世界调酒师协会会员酒店的高技能员工到校教授调酒技能。上海城管学院在2012年12月12日参加了“浦东杯”调酒比武大赛,参与主要以在岗五星级酒店调酒师为代表的参赛选手的大比拼,获得了“团体第二名”和“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
3.3.2 课程授课内容注重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的搭配
除了酒店基本服务技能之外,还强化对会展服务、调酒、茶艺、咖啡、礼仪、化妆等专项技能的培训,强化合作企业东郊宾馆订单培养的“国宾接待专项服务技能”的培训。以基本技能为串线,将“素养植入”作为重点,专项技能作为衔接点,以保证学生的“宽基础、专技能”的课程设置原则与创新开发模式的实施。
3.3.3 校内外实训与顶岗实习相对接,毕业论文联合指导,创新合作完成工学交替培养过程。
上海城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学习的不同时期分别插入了酒店管理认知实训、酒店服务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以此将酒店实践内容与学校教学内容相接轨。毕业论文则要求在顶岗实习酒店或相关岗位进行,由学校教师与酒店的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共同指导,论文结合顶岗实习部门与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并指导学生论文写作与参与答辩。
3.4 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从能力入手,不纯粹考虑单一课程考试成绩,如建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所谓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课程分成各阶段学习并进行考核,同时实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后将各个阶段的考核结果按比例构成整个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不拘泥于传统测评方式,而采用以“实践操作综合评价操取代单一笔试试卷”和“校外顶岗实习全程考核”等考试方式,以外语能力、综合人文素养、职业技术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来综合考评进行能力考评,力求更全面的反映学生的能力与培养质量。
4 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模式构建将根据时展背景填充新的内容与创新方式,并且必将为合作培养出符合上海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而奠定基础,从而达到一种酒店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生良性发展的和谐旅游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林洁.浅谈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高专)考试改革的实践——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2(7).
传统封闭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培养出的中职生,缺少一定的酒店管理服务理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往往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和客户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所以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对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酒店实习的模型建立不成型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模型还没有完全成型,实习工作的设计也处于摸索阶段,有些中职学校在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就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实习,学生还没有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那么中职生进入到酒店之后,由于缺少一定的服务意识和必要的专业性的知识技能,导致他们很难真正地胜任自己的职位。与酒店正式的职工相比较来看,学生的自信心往往不足,还会使得,部分学生延误、逃避上班,这样一来实习带队的教师也很难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这对于酒店正常营业也有着不良影响,如果酒店要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学生就会很长时间没有办法真正地适应酒店的工作环境,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实习体系如果不完全成型,那么就会严重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课程教学环境较单一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教学内容中也包含着很多学生在课本上无法得到锻炼的方面,比如前厅服务管理、,客房和餐饮部门的服务和管理等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学习经验。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就一定要重视酒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但是目前看来,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训室的建设还不完整,而且教学设备、实践设施等硬件都较为落后,教学资源非常有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一些课程和知识需要学生手脑的有机结合,比如客房的铺床方法、中西餐的摆台方式、餐巾纸花怎么折叠等内容,如果教师仍用枯燥的理论进行讲解,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如何有效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中职生的实践能力
(一)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是酒店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临现场,使他们整体了解到生产过程的基本流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和热情。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有效渠道,加强和酒店企业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保持良好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选择符合实习条件的酒店和单位作为校外的实训基地,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技术、生产、管理一线的骨干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从而保证实习质量。另外,学校在加强和酒店企业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时,还应加强学校自身实训室的完善和建设,校内实训室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缺少多功能的、实践性强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只有学校自身具有良好的实训室,才能使得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二)中职学校应引进酒店企业的顶尖技术
中职院校在加强自身酒店专业实训室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应该注重引进酒店等相关单位顶尖的操作技术,与校内师资人员、酒店高技能人才在层次和知识结构上进行互补,从而为学校学生技能的培养提供更多优秀的知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酒店专业的学生能对生产一线中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更多的积累。与此同时,学校更应该注重聘请酒店企业中知识技能较强的人才到学校开展一些相关技能的专题讲座等,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实际工作环境等新的技术有更深的了解,更快地掌握酒店管理的新理念。在引进企业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应派学校酒店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也能使教师全方位地了解到实际的酒店管理,把实践的教学方法深入到日常课堂中,真正提高学校的实践能力。
酒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同时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业的发展与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竞争的根本是对于人才的竞争,从而对于酒店业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教育不仅仅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更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强调实用、强调创新、强调发展。在此背景形势下,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必须走出传统,面向企业,从企业中寻找资源,突破传统的专业理论教育模式,那么“服务渐进,校企合作”将是一种很好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一项社会化的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深化。
一、韶关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半工半读”以及“工学结合”是目前“校企合作”的代名词,最先创立于在我国已经历了近50个年头,这其间的很多的举措大都是应用于高职教育。2006年教育部又出台了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对于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对来讲还比较欠缺,大部分的文献资料主要是研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而基于“校企合作”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
韶关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方向最早是1993年于经管系开设了第一届,后面就是笼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到2002年又招收过一届酒店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后续几年基本招收的都是旅游企业管理方向,目前在校的有2010、2011、2012、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约200多人。这些招生情况的变化主要是由社会市场需求而调节。在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中,韶关学院2006年就尝试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相关酒店合作,开展了顶岗实习,到目前,此项合作已开展了将近7个年头,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建立了相应的酒店实习基地,开展了学生到酒店为期4个多月的顶岗实习等等,但在“校企合作”中依然存在下列若干问题。
(一)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细化及深化
目前,韶关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多半只停留在模式的结构和运作的基础层面,主要是与酒店签定实习协议,开展顶岗实习,而周全详细的实习学生培养方案尚属空白;此外,由于机制及相关配套因素的制约,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尚未开展。
1、顶岗实习外的工学交替未开展、与酒店合作的订单式培养及培训属于空白;2、在已开展的顶岗实习中,学生基层服务技能的锻炼是必要的,但相应的领班(主管)等更高层次的岗位锻炼几乎是空白;3、酒店对实习生缺乏职业规划的教育与培养;在实习的部门与岗位上,相对单一,轮岗未形成计划与制度;此外,对于管理层的岗位锻炼还属于是空白,基本上都是一线服务技能的锻炼;4、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与沟通尚存在一些问题,实习过程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尚未重视,比如把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以及酒店某些管理者粗暴的管理方式,使得实习生降低了对专业的信任与就业的热情,从而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流失颇为严重。
此外,教师挂职锻炼与培养缺乏规划;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外聘及讲座也有待跟进等等。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被动和滞后
目前韶关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在建设上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有:韶关丽宫度假区(2009年)、碧桂园凤凰酒店2011年)、华美达风度广场酒店(2012年),惠州巽寮湾(2006年建立,2013年取消),这其间的合作主要是酒店有意向,然后来学校洽谈而达成,从学院方来讲比较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从而难以挑选管理完善、制度健全、具有良好声誉与知名度的酒店进行合作。比如本人曾与2010级实习回来的学生进行酒店服务质量的探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习部门和岗位谈谈实习酒店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对他们所实习的酒店的管理与服务规范提出了质疑:床单陈旧破损不更换,设施设备坏损不维修,针对客人投诉互相推诿等等,因此,规范的实习基地建设和完善有待加强。此外,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建立建设省内外合作酒店,主要是在韶关建立了3家,惠州的合作酒店因管理服务不规范,从2013年取消合作;合作酒店地域的局限性相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与发展。
(三)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针对酒店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并不是太突出,特色难以彰显,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采用的是“概论+客房、餐饮实务”模式,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部分课程设置在内容上存在一些重复,因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实践教学一直以来虽然理论上普遍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在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上,仅仅是几个简单服务技能的训练,而没有涉及到工学结合背景下,企业对学生要求。而且在比例时数上欠合理,比如:客房技能占时,餐饮技能占时,沿用的是概论+客房餐饮技能时,客房餐饮技能占18个学时,就一分为2,各占时。这一分配比例欠合理,因为客房技能目前在实训室主要是中西式做床;而餐饮技能要包括托盘、口布折花、斟酒、铺台布以及中西餐零点及宴会摆台。
再者,酒店合作意向中的课程改革尚未纳入,比如:丽宫酒店希望学院能开设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培训,但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教学计划的限制未能实施。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韶关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授课教师只有4人,相对而言师资力量薄弱,虽然专业教师都有相应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但都未有酒店从业或者挂职锻炼的经历,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实训课程,由于专业授课教师少,而学生人数多(一般一个班级至少50-60人),教师工作量大,难以分头开展技能培训,从而很难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训练到位,影响实训效果。
总之,酒店管理作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再加上当前校企合作的时代背景,那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就势在必行。
二、韶关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探讨
(一)采取多种形式,深化“服务渐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周末实操、课程实操、旅游旺季与寒暑假应用实操),打破以往的单纯顶岗实习模式,使学生更为广泛地接触到酒店行业,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填补专业教师赴酒店挂职锻炼的空白,为产教研提供便利的途径。
所谓服务渐进是指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所谓工学交替是指从入学到就业,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顶岗交替进行。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按照职业成长的规律对其进行教育与培训,除了加强其基本业务操作能力的锻炼,更应该注重其管理能力的培养和熏陶。
此外,要深入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更加科学地描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及其学生就业岗位群。并在“校企合作”中,从企业与学校双方加强对实习教育与管理规范的构建(见图1)。
从图1,企业方要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改善管理方法,进一步合理化劳动补贴,及时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反馈给学院;而学院则要加强学生实习前的教育及就业观念的正确引导,与酒店方共同探讨实习生的管理及课程设置的改革,以避免简单合作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在合作中,校企双方应高度重视实习过程出现的系列问题,及时沟通,并采取适当的策略予以明确。诸如:请假现象严重、服务意识不强、劳动补贴等等,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校企双方应及时沟通,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予以明确,有些常规性的问题,应形成制度,编写在“实习手册”里。
(二)完善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在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上,积极与酒店行业保持联系与沟通,尽量选择管理和服务相对都比较完善的高星级酒店进行合作,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除了要考虑服务于地方经济外,还应适应酒店业的发展主流,积极开拓省内外资质良好的品牌酒店做为实习基地,以开拓学生更为广泛的就业前景以及从业素质的提升。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环节,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修订和完善基于“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重点解决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所授课程与同步进行的实训单元有机结合;比如:在实际操作技能上,为了使得酒店实习的顺利开展,在校内实训的内容方式上应加强与酒店进行资源沟通与整合,有针对性地结合酒店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进行实训。同时创新适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方式。
在酒店专业课程内容中,专业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酒店业和相关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结合酒店的实际需要实行人才定制式的培养,并编写相关的适用性教材,改变以往教材的内容重复和枯燥,并加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内容。
此外,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在不同学期安排的实习内容,包括认知实习、前厅、客房几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实习,使学生能够与岗位对接。
(四)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校企合作方式加强专业师资队的建设,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所谓的“请进来”主要是指外聘酒店业的资深管理人员走进课堂;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应建设和完善职业经理人队伍,定期开展酒店管理知识及从业历程讲座。通过职业经理人的成长经理及现身说法,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与规划上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所谓的“送出去”主要是指学院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一线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或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教师的实际管理能力,积累经验,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为企业服务为目的的产教合一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酒店;高职;人才;需求
0.前言
随着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职业化和质量化,基层管理服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将逐步为大专学历层次的人员所取代,尤其是高星级酒店管理集团,对人才的要求与挑选更为苛刻,语言、技能、素质、形象缺一不可。有鉴于此,笔者以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杭州及周边地区酒店及相关企业共 12家,其中星级酒店10家(含 5星级酒店 5家、4星级酒店 3家、3星级酒店2家)、经济型酒店 2家。将该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员工招聘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酒店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该酒店所需招聘人员的具体岗位及学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等信息,以了解当今酒店行业对高职酒店人才的需求情况。
1.调研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内容涉及到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1适应岗位分析
高职酒管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岗位基本集中一线服务岗位上,其次是行政岗位,部分酒店也有填管理岗位,但是主要集中在基层管理中如领班等职务,在上述12家酒店的调查中,有12家至少都认为一线服务岗位是刚毕业酒管专业学生必经的途径,此外,有6家酒店认为行政岗位也是适合毕业生的就职的,如人事专员、行政文员等。
1.2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高技能才人的素质要求分析
酒店企业认为高职酒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包含了多个方面,在所设计的几项选项中包括了团队协作精神、工作事业心、专业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外语能力、创新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工作适应能力、遵守法纪等9个选项,在12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1家企业认为团队协作精神是必须的,此外,对于外语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也给予了肯定,认为是作为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专业知识结构、解决问题能力和遵纪守法等选项选择人数不多。此外,在调查中分别对这9种素质进行了重要性的评比,通过评比,可以发现,要成为高技能的人才,需要具备多种素质,上述9项素质在企业看来不是非常重要就是认为是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面,这也说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想成为高技能人才必须要多方面发展。
1.3岗位需求状况分析
在被问及酒店企业最需要高技能人才在什么岗位发挥作用时,大多数企业选择的还是酒店最重要的三个部门,即前厅、客房和餐饮,当然,由于会议旅游的盛行,商务中心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认为商务中心中也需要高技能人才的企业也有3家,而且都是5星级酒店。其中,餐饮是最需要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这也与餐饮直接对可服务,最能够表现出一个酒店人文精神及员工素质这一特点有关,至于前厅,作为酒店的门面,是客人获得第一印象及最终印象的最佳地方,所需要的服务人员必然要具备高超的服务技能。
1.4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程度分析
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方面的调研中,在调查表所列五个选项(理论基础、科研能力、专业知识面、创新能力、其他)的重要性排序中有90家企业认为专业知识面是最为重要的,显示出酒店行业对于人才的观念由专才转为通才。
2.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发现,酒店方对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很少关注,比较重视的知识仅停留在英语上,部分酒店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很少用到,需要改进,甚至有酒店认为酒店管理没有专业特色,酒店员工只需要进行短期培训即可以上岗。由此可见,一方面学校与酒店的沟通较少,酒店对学校教育不了解也不认可;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好好地审视已有的课程设置,深入酒店了解实践中的具体岗位需求。
此外,调研发现酒店行业对于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全面性要求非常高,在熟知某部门的专业知识的条件下还能够一专多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胜任不同的工作环境,此外,良好的沟通和谈判能力,以及流利的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也是企业判断是否能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之一。
调研还发现团队协作精神、工作事业心是酒店非常看重的两个高技能人才必备素质要求,团队协作能够使得酒店的运营正常运转,也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企业文化来,也是一个酒店是否成熟的标志,而工作事业心也越发为酒店所重视,盖因为酒店作为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的服务性行业非常希望能够有固定的、弹性流动的员工,因此,能否坚持酒店工作,能否视酒店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是酒店选择人才标准之一。
最后,调研发现酒店对于能与我校酒管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有着相当大的兴趣,也欢迎我校酒管专业学生前去酒店实习,这是一个较为良好的信号,一方面说明我校酒管专业学生的受欢迎程度,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说明酒店方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是较为迫切的,亟需能够在毕业后胜任相关岗位的专业人才,保证酒店的运营与发展。
3.相关建议
笔者通过走访各大酒店与相关人力资源部门领导、部门经理的沟通、对本校酒管专业教师的沟通了解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积累了一手资料,通过整合分析,现给出如下建议:
3.1围绕行业需求培养人才
随着酒店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酒管专业培养创新人才时应该围绕市场培养创新人才。同时,由于酒店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是直接体现在服务质量上,这就要求在教育学生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对于服务技术水平的培训也要提上日程,以满足酒店人才市场的需求为目标。
3.2提高校企双方的契合度
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多地征求酒店行业的意见。而企业也必须认识到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是企业的发展防线,要让酒店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重视实习生潜在的价值,企业给实习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为企业集聚和储备人才。
3.3酒店要更合理的对待工学结合
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的战略意义,主动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酒管专业共建专业、实训基地,进而共享高职院校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
摘 要:酒店的服务人员是酒店服务质量的主宰因素,因此,培养酒店员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熟练的服务技巧,是确保酒店服务质量的根本措施,酒店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各大酒店开始重视员工的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本文阐述了培训在酒店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酒店 员工培训 管理服务 对策
酒店的服务人员是酒店产品质量的主宰因素,也是酒店产品形象的具体表现者。培训是通过员工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行动以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把相关的培训理论和酒店的教育培训实践结合起来,得出一些培训方面的启示,从而提高酒店基层管理者的培训能力。
一、酒店员工培训的意义和作用
1.培训对酒店的意义和作用
1)增进对酒店的了解
新员工进店后立即接受有计划、有教师、有目标的培训,培训教师的谆谆教诲能减轻其紧张情绪,鼓舞新员工更快的的适应工作。
2)提高员工的修养和精神面貌
培训使员工知道酒店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的要求,了解酒店的职业道德和敬业乐业精神,从而达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3)降低损耗
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自觉地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达到降低损耗之目的。
4)减少事故的发生
酒店设施、员工操作工具在日益更新,受过培训的员工可以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
5)降低员工的流动率
因为培训使人充实而不感到工作乏味,帮助员工胜任工作,激发员工做好本岗位的工作的良好愿望;使整个酒店运作更加协调,气氛更加融洽,从而降低流动率。
6)增强员工的纪律性
员工经过培训,了解了酒店的规章制度,对酒店建立了一定的归属感,就会接受并遵守酒店的纪律。
7)培训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培训可以使普通员工变成熟练工,员工在同等劳动条件和劳动时间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
8)提高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培训让员工在培训中增进沟通、加深了解,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2.培训对员工的意义和作用
培训尽管是从酒店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但对员工来说也是一N福利,对员工有如下益处:
1)提高知识水平并且增强学习能力
培训的目的一方面是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提高学习能力,让人在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成为市场所需要的多面手。
2)培训有利于未来发展
培训能使员工在学会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学习上一层的工作,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和扩展工作领域,并接受新的管理理论的熏陶,为晋升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有能力,就会有机会晋升为管理人员。
因此,加大对酒店员工的培训,发掘酒店人力资源,是酒店企业发展和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酒店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培训认识不足
很多酒店的员工对培训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感觉与提供优质服务的技能相比,主管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培训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意愿降低,对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培训方法单一
员工的培训应该采用多样的培训,但是很多酒店对新员工一般采取讲座式的培训,缺少必要的互动。一味照本宣传地朗读,没有及时了解新员工的掌握情况,这样照成了管理层培训其实只是走过场,效果不明显。
3.培训内容简单
很多酒店的培训内容枯燥乏味,内容过于简单,或是照搬同行的培训内容。并未在创新上下工夫。
三、酒店员工培训发展对策
1.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每人的智力不同,能力各异,在培训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应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合理安排培训过程,确定恰当的培训方式,以提高酒店的培训的效果。
2.学习动力原则
动力是由做好工作的愿望而产生的一种诱发力。酒店培训应该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同时,尊重员工的工作,承认他的劳动价值。只有这样,员工才有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中表现出干劲和活力。
3.循序渐进原则
酒店的培训目标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使学员能够消化。对新员工来说,不要把目标制定得太高,而是要以能够达到为标准。
4.标准培训原则
标准要及早制定,坚决执行,不准任意变更,如服务员上班绝对不允许穿不干净,有臭味的衣服,发式要符合酒店要求,要干净大方等,这样,才能使员工从一开始就清楚地认识到必须按标准操作和服务,并切实照此执行。
四、结论
酒店进行培训的终极目的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酒店的培训既有效地提高了酒店的综合竞争力,又提高了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那这个酒店的培训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谷慧敏,赵晓川,俞聪.中国饭店业人力资源研究报告[J].饭店现代化,2005,(11):12.
[2]张仕义.探索员工培训方法[J]. 饭店世界,2007,(1):42.
[3]余昌国.现代饭店管理创新[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254-255.
[4]余良才.培训是最好的福利[N].中国旅游报,2005,1,14:(7).
[5]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9-250.
【关键词】职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
课程是一个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课程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和具体的体现,科学、专业、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对于专业培训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酒店业的国际化及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旅游院校作为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根据行业的需求,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能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专业型人才。而从行业需求发展看,传统的酒店人才培养方式在课程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滞后于行业发展。因此,旅游院校必须在课程教学上有所突破,进行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达到学校、学生及行业三赢的结果。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对旅游院校课程教学的优化进行相关探讨。
一、旅游院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课程结构
由于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作为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结构上,更多的参照公共学科的规定,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及扩展课三大块。从学时结构看,首先是公共课包括公共文化课及公共基础课约占1200学时,第二为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约600学时。扩展课即专业选修课占180学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相对较少,学时也较少。
(二)课程设计
目前,一些院校在课程设计上不是以酒店行业需要设计课程,而是以自身资源特点及经济效益开设课程,存在为教师设课,以学校需要设课的现象,造成课程设计与酒店行业需要脱节,知识与运用脱节。由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致使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无法适应饭店行业的用人要求,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员流失,据有关资料统计,上海某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分配到饭店第一年的流失率竟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杭州某高校近5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分配到杭州市的酒店企业的大学生的流失率达77.6%,导致饭店企业在用人上宁选高职高专毕业生而放弃本科毕业生的恶性循环。目前这一现象已相当严重,严重影响了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的水平。
(三)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相对比较单一,无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材选用方面都还未能很好的与行业需要接轨,更多的是从课本到课本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衔节还不够充分,教学内容的职业性还不够强,一些院校的实验基地比较简陋甚至没有,学生上完专业课之后仍然处于懵懂状态,对行业的感觉依然不强,职业能力未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对未来从事酒店行业工作没有信心,学生流失率也比较高。
(四)教师结构
旅游院校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受本科院校的用人条件的限制,对专业教师的学历、学位和职称都有严格的限制标准,而在酒店行业中鲜有拥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人员,要想从行业进入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是绝对不可能的,导致许多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生到教师,虽然拥有博士学位,但却完全没有行业从业经验,没有行业职业素质,教学上也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行业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一)课程结构合理化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在现有专业课程结构上进行合理化调整,当在课程课时和课程比例上进行合理分配,增加专业课程数量及课时量,让学生可以从更多方面接触专业的相关知识,在课时结构安排上,不必将学生的所有时间排满,应该适当给学生留出一些空余时间,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时间思考,阅读,查资料,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职业化
根据酒店服务特点强化酒店管理服务类课程的设计,突出课程的服务性、职业化。加强在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水饮料管理,康乐管理、会议管理等专业课程的的职业化意识。让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学习各部门的服务理念、服务标准与服务技巧,培养良好的职业化思维。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强调四种能力的训练,实行模块教学,教学内容以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知识拓展模块、角色体验模块以及任务训练四大模块来呈现,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溶入到模块教学中。例如在专业能力方面,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内容的模块进行训练,通过酒店行业介绍、适应多文化环境工作、中国旅游业、酒店运营、前厅、客房,餐厅管理与服务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通过知识拓展模块进行训练,着重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客户服务、性格发展等能力的训练。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角色体验模块训练职业感觉,强调酒店员工的角色分工意识,体验在不同角色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设置任务训练模块,每一门课程都设计有学习任务内容,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统计分析,团队讨论,总结陈述等内容,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有极大的提升。而每一个模块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有四个模块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顶岗实习;管理;优化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服务意识,提升专业素质,形成专业技术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多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了“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地方酒店业,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了一套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师资校企岗位互换的有效机制,学生在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要完成一年半的顶岗实习。该专业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顶岗实践、工学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虽然在顶岗实习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总体来说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强化顶岗实习的功能,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从而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制订的方案不够详尽周密
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有相应的实习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但制定工作多流于形式而缺乏细节推敲,内容也大多泛泛而谈,适用于所有岗位。由于计划与方案没有对不同工作岗位进行细致的设计,比较粗略,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更是缺乏指导性意见,这就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岗位职责不清晰。
(二)顶岗实习前的培训不够深入细致
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培训工作仅限于召开说明会,宣布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待遇、实习时间、相关规定、需要提交的实习作业等常规问题,而对学生的思想动员、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尽管也提及但做得不到位。这直接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对顶岗实习有畏难情绪,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影响了本次实践教学质量。
(三)企业的配合差强人意
学生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方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他们往往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把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当做解决其用工难问题的良策,因此,学生在进入酒店之后,绝大多数被安排在用工量大、工作强度大、员工流动频繁的餐饮部,很少能够调换到其他岗位。由于在餐饮部的日工作时间长,学生很难再挤出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酒店方对此也经常不予配合,这样一来,学校安排的轮岗、岗位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等实习内容就形同虚设。
(四)考核方案没有真正得到实施
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开始阶段进行得井然有序,而在后期乃至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环节,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往往比较草率。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没有及时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和总结,导致其在实习结束后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自评。另一方面,校外指导教师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没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仅仅在实习结束给予一个总评成绩,这也导致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够公正、合理。(五)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和校内的专任指导教师处于不同的工作空间。尽管每周均安排一名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要求老师每周三次去酒店进行教学指导,其余时间要任意选择几名学生进行电话沟通,同时还借助微信群、QQ等网络工具进行教学指导。但是当学生处于一个比较陌生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客人的沟通等问题就会蜂拥而至,需要老师在心理上加以安抚,专业上加以指导,而这些问题指导教师都无法第一时间知晓。
二、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优化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计划与实施方案
顶岗实习计划是一份具体的实习过程安排表,应该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起指导作用,对实习全过程做出切合实际的安排,应包括培养目标、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方案等方面。制定计划既要符合实习酒店的实际情况,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能达到的专业水平。实施方案是对计划的具体执行,内容应该更为详尽,应该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以实习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顶岗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应该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二)做好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在他们刚一入学就进行,利用班会、专业课的学习等机会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顶岗实习积极性。在学生赴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再一次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实习酒店的企业文化,缩短入职适应期;二是实习动员与心理指导,强调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准备;三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处理,掌握正确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第四,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其实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专业学习期间的始终。职业道德培训重点是要让学生清楚良好职业道德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不遵守职业道德会带来的可能危害,使学生自觉培养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服务意识。
(三)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实习酒店的配合是学校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关键一环,为此,应该在学生入职前召开校企座谈会,就本次合作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包括学生实习岗位的确定、企业指导教师的落实、实习岗位轮换、顶岗实习期间的理论学习、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并形成书面文件,双方签字生效后要求酒店务必严格按照约定的内容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还应该成立由校企双方负责人共同担任领导的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双方指导教师组成,共同协商解决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四)严格执行成绩考核评价方案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定内容的全面设置;二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考核方案是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岗位的具体要求设计的,考核内容比较全面,定性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性强。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前文述及的原因,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为此,首先应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让她们认识到该项考核方案对于客观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性,其次,为了体现过程评价,每周结束,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本周的实习表现给予一个成绩,双方共同完成实习过程的动态考核评定。
(五)安排校内指导教师驻店指导
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指导的问题,学院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到酒店挂职锻炼,教师到酒店全程跟踪指导,这样安排既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及时配合酒店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类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学院在向酒店选派指导老师时,应该注意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并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注重对学生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从事服务行业,与人沟通的能力其实比专业实践能力还要重要;其次,要做好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企业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类矛盾,指导教师要充分起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桥梁作用,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第三,要结合具体实习情况,完善原有实习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会发现原有制度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及时归纳整理,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使之更好地为实习管理服务。
三、结语
顶岗实习对学生而言是难得的专业实践活动,对于高职院校学校来讲,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可以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同时也为企业未来发展培养了力量。作为有着管理责任的校方和企业,应重视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才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勇.浅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实习过程的管理[J].才智.2012(20):142-143.
[2]郑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9.
[3]张峰.王超,魏晓旭.基于任务驱动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22-24.
[4]李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5(15)
总结
我是学酒店管理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套经典管理理论,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管理一个公司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谈判案例,似乎轻而易举,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一个月中,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准备。
言:实习是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驿站,是通向实际工作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带着幸运和幸福的感受我们开始我们大学必要走的路程---- 实习。实习是残酷的也是可以收获成功和希望的季节,我们都必须紧紧的牢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自己的实习岗位上尽职尽责,不辞辛苦,勇于奉献,辛勤劳动,最终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不给学校丢脸,不给自己摸黑,用自己的能力证明,我们是一个强者,不论从工作还是学习。本实习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实习目标,2.实习收获和实习心得3.以及最后的实习展望,自己对将来工作的感受和感触。水平有限,敬请老师和领导匡正指教,以希在将来的人生路上走的更好,发展的更加出色!谢谢!
实习综述:酒店管理专业当然必须从酒店基层的服务人员开始做起,但是在实习之前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经过正统的面试。虽然在培训之出有一个自我介绍。我的表现欠佳,但是那个不是面试,那个自我介绍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发挥失常。我实习的单位是营口天沐温泉度假村,天沐集团是珠海天沐温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珠海天沐地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一个集投资、开发、销售、经营管理一体化的复合型产业集团。天沐集团所从事的产业属于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绿色环保性旅游产品和旅游地产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实习的收获真的是很大的,由于我在楼层做一名楼层服务员。虽然每天很少接触客人,但是客人的一些疑问和困难是需要我们去帮忙解决的。例如说客人对酒店内部不熟悉你要为他指路,回答客人的问题了解基本房价,了解餐饮部位置、了解温泉位置等等。
实习目标:通过在酒店的实习工作,
1.熟悉酒店的基本机构,以及每个工作机构的基本工作流程
2.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基本知识,将在学校学习到的楼层服务员的职责融会贯通变成一种本能。
3.在实际中提高自己对管理的理解和感悟
4.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作好正式工作前的热身吧
5.建立自己个关系网络,学会如何做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扬长弊短吧,希望自己不断的提高和更好的发展。
6.在工作中学习在学校学不到的实际知识。
7.学会如何的变通,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太死板,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不能太放纵,要学会和同事之间好好的相处,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定位和理想。
9.在工作中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其他同类学校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轨迹。
最后希望自己在实习中有所收获,不要心高气傲,要平心静气的塌实工作,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的!
走好自己的每一个旅程,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加油,成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实习收获和心得:实习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们要做好收获和心得的总结,好好回顾历史,这将带给我们不可限量的好处。我们要随时的总结自己的失误改正缺点,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完美。,虽然我还没有拿到加分,但内在的收获的提高是不可否认的,谁也不敢说这一个月自己是混过来的。总的来说我的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吧:
1.我学会了如何的做人和如何和人们交流,尤其是那些难相处的客人、有特殊要求的客人以及脾气不好的客人,真的我必须大度的接受,我必须学会忍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觉得我现在已经温和,平静多了。不在像以前一样同一个小爆竹一样。
2.无论作什么一定要用心,否则你总是那个大家讨厌的人,不受欢迎的人,你要学会察言观色,要从客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客人的要求,要有服务的意识和精神。服务要有灵性,否则自己很难在这个领域里立足。
3.不要太高傲不要太气盛,要虚心,要平心静气的接受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以及建议,这样你的头脑才能时刻是清醒的,这样你才能在不断的竞争中取得自己的成功和收获.
4.要学好英语,英语在酒店的工作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你的英语好一点的话你的机会将比别人多的太多了,如果你的英语不是那么的好你一定从现在开始就要加油,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为你的客人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优越的服务吧。虽然在客房目前我还没有为外国客人提供过服务,可是这不代表着以后不会有。
5.我收获了一月个美丽的回忆和经过,这将成为我人生的第一个美丽的驿站,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我会长长的想起这一个月的工作不足。
6.我同时收获了一个生存的技能,以及人生很重要的老师们,我感激!
最后的展望:我们已经是大人了,我们已经成年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坚强,我们都要学会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强者,我们不要给别人增加那么多的压力和负担,我们一定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试着总结以下自己以前所走过的路程,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断的创造奇迹,创造属于自己的星空。我们的未来或许是有风有雨但我们的内功和外功只要足够的强,我们都会乘风破浪,我们都会闯出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