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大脑的左右半球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管理,主要处理与分析语言、数学等方面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音乐、美术等形象思维。只有将二者交叉运用才能使得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功能。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音乐细胞,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身智力潜能。
1.音乐启蒙教育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启蒙教育的音乐不同意其他的音乐种类,它是与幼儿本身气质相符合的一种纯真、活泼、可爱并且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旋律。美妙的音乐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让幼儿对音乐更加融入、更易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影响幼儿的德智发育与创造能力的塑造。幼儿也能够对音乐中的美感与艺术形象进行活灵活现地展现,引起内心与音乐的共鸣。比如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童歌曲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创意性的表达,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模仿能力,童真地来表达小老鼠上灯台的肢体动作,扩充幼儿的思维附着力与想象空间,这对幼儿双脑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语言,它能够交流人内心的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很重要。音乐为父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幼儿平时听到一些歌曲逐渐增多的时候,也许会无意间哼哼几句,父母或者幼师这时应该有意识地区鼓励和引导幼儿,而不是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在随着提升,并且也使幼儿体会到运用语言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对音乐的节奏、音高和音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能够提升幼儿的听力。另外,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还需要记忆歌词,这又有效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育。
(二)音乐启蒙教育可以陶冶幼儿情操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热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最好的刺激。音乐抑扬顿挫的音高、张弛的节奏、起伏的力度以及或缓或急的速度都是来表达音乐的丰富情感。幼儿通过感觉,使音乐输入大脑,对其产生一种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给幼儿以兴奋情绪的动力。例如:当幼儿情绪烦躁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听轻音乐,不仅能够安抚情绪,还能增加食欲。因此,幼儿经常受音乐熏陶,可以让他们的心情舒畅,内心平静,情绪稳定。
(三)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情感这一基础。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为他们的德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这一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幼儿都很喜欢听的一首歌《安全教育儿歌》,用幼儿天真纯朴的语气、愉快的情绪唱出了歌曲的情节,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给儿童以教育启迪:红灯停、绿灯行,危险物品不能摸。这就让幼儿在音乐学习的同时接受了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之间合作的良好道德。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是音符。
二、结语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启蒙教育,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认识数学,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基础。那么,在幼儿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儿数学的启蒙教育呢?
一、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数学是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并以生活中的数学为学习切入点生成生活化的数学。如在“有趣的数字”中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使幼儿在生活中用一双寻觅的眼睛,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二、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和条件
1.把要学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么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
2.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应该是游戏。我们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自发地学习,在应用数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游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运用多种感官的游戏、运动性游戏、智力游戏、竞赛性游戏等。在游戏中要注重环节的情境性。小班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生动的游戏情境能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忘记自我,完全地投入到情境的角色中去,从而主动地感知数学。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情境的安排要有助于幼儿掌握数学初步知识,有利于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情境不要太新奇、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3.在“运动”中学习
由于年龄原因,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一下”等,让幼儿练习双脚边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一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教学知识。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不论结论是否正确,都应尽量让幼儿说出思考的过程,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帮助幼儿理解传递概念时可告诉幼儿有3个物体,其中A比B大,B比C大,问A和C比,谁大谁小?幼儿仅回答A大于C是不够的,还要启发幼儿说出这种结论的推理过程,并用实物的排列向幼儿展示相应的判断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时间长了,幼儿会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仅有结果,还有过程。
四、关注全体,注重个体差异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虽是初浅的数学知识,但对于这么多的孩子来说,其接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种参差不齐的掌握,教师应采取积极地辅导工作,课间、午间、晨间、游戏活动都将再次成为良好的辅导时机。对于新教的内容,总有个别幼儿不能及时掌握,这时课间活动将是最好的时机,足以让幼儿在失败的扫兴中重新振作,为幼儿的成功提供了条件与帮助,使幼儿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幼儿对以后的学习有了信心。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我除了进行个别辅导外,还借助于家长这一方面的可利用资源,让家长协助我做好孩子的后补工作,我们运用来园离园的短短几分钟相互沟通,使家长了解指导的方法和内容。让幼儿在落后的跑道上多了一位引导者、支持者,使本来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对数学有了学习欲望。
五、注重五大领域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幼儿教育;成长;影响
幼儿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及老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教育要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明确指出:“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幼儿教育实践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1 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2 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及任务
中国的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教育的主要方面及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纲要还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正常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3 幼儿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儿园学校教育
现今,有不少父母过早与孩子缺乏亲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孩子出现不爱交流、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会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幼儿园的孩子又多,教师有时照应不过来,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孤僻的性格。这样,幼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机,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形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不仅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4 案例分析
(1)据查访,在我国沿海许多小工厂内,有不少年龄在15~18岁的孩子辍学在那打工。虽然有不少是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完成学业,但是他们当中大多数是不想读书(或者是不喜欢读书)。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是否可以说是幼儿教育的一大失误呢?针对孩子不想学习,我想这与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家长或是幼儿教师应该进行反思,是否对幼儿的教育不够关心或者是对幼儿的教育引导有误。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或老师关注的。
(2)我国甘肃省曾对农村边远山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学前受过学前启蒙教育的儿童在语文、数学两门主要学科的成绩上要远远高于入学前受过启蒙教育的儿童。另外,国外也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对学龄前进行过初步的数学启蒙和训练,这些儿童到了十三四岁,其数学成绩比未受过学前期训练的同龄人要好。由此可见,学龄前的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 一些有关数学的粗浅知识,发展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更能对幼儿进入小学甚至中学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有利的条件。
5 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5.2 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有时弯弯?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等等一系列幼儿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是幼儿通过向科学海洋的航船,兴趣是航程的向导。
5.3 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许多蜻蜓都飞的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蜻蜓?它们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蜻蜓低飞和天气的关系。
5.4 抓住时展的脉搏,扩展科学教育内容
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以扩展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如“神奇的电脑”“能干的机器人”…… 。
关键词:启蒙教育;实验教学;探究创新
所谓启蒙教育是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如今的启蒙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儿童。初三的化学,对于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青少年来说同样也是他们的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似乎比较陌生,其钟爱程度也大不如已学习八年的语文、数学。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爱上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化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改已把教学目标定义为: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探究能力,从实践中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启蒙阶段,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实验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对如今的90后,他们在家里不是公主就是少爷,家务活已由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全权包办,当然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这却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动手能力下降。也正因此,新课改已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写入了三维目标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实验绝对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接触许多实验器材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加热、量取、过滤、蒸发等等。在一个个完整的实验中,如,粗盐的纯度测定、仪器的链接、装置的搭建、加热、过滤等。一个简单的实验便将基本操作加以整合,在这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悄然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实验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本的最初,不管是什么教材其作用都是绪言,主要介绍化学的重要作用,理论性较强,常常让学生感觉枯燥。如若处理不当会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实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开始就介绍一些化学小魔术,常用的有“魔棒点灯”“无中生有”“水中起火”等等,这些是学生在以前的任何学科中很难遇见的,增加这些趣味性的小实验,便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著名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们何不借助实验来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并自主学习呢?
三、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
今天的实验课堂已不再拘泥于照搬课本,更多的则是以探究为主的师生互动相结合的课堂,那么这样的课堂绝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不仅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化,还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最能激发学生欲望的活动。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完全不一定非采用课本中所给提供的装置,只要根据实验的原理:利用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压强减少,观察进入水的体积或者密闭容器的体积减小量,均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样一来教学形式从最初的“填鸭式”转为探究式,最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欲望,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我们要对课本提出的实验方案发起挑战,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获得了科学知识,增强了探究能力。试想没有实验哪来的挑战,有的只是课本的照搬照抄,实验教学激起了他们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并将实验加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的技能,还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学习的负担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所见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比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化学反应。但初次记忆,都感觉比较困难,于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本着创新的原则将课本实验加以改进。在试管口看见有小水珠,由此得出生成了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知道生成了二氧化碳,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知道氨气的生成。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提升了创新的能力,还为知识点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这样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还有就是些常见仪器的介绍,图片、视频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手拿实实在在的仪器所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在介绍一些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时,倘若配合一些具体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记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记忆更加深刻、长久,自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减轻了。
他们的求知路还很长,但能不能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执著,更坚定,启蒙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运用好实验教学,初三的化学启蒙教育定会锦上添花,最终能为我国化学事业多做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志群.关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探讨.化学教育,2002(05).
一、原因分析
(1)幼儿教师自身缺乏科学知识及科学教育方法。大多数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比如,中班操作逻辑狗教材中有这么一个活动:用多种方法尝试并探索把身体变成一些符号形状如大、小、T、L等。这是一节科学探索课,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将身体变成不同符号。但有的教师没有科学启蒙的意识,不懂得科学教育的方法,授课时不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而是自己先做一个动作让幼儿模仿,然后就直接操作逻辑狗卡片找对应的身体和符号,进一步巩固,幼儿完全在被动接受知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从婴儿期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如摸摸海绵的柔软,踢踢石子让它不断滚动,追随着蚂蚁看看它们究竟爬到了哪里。这些都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开始,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最好的契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注意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2)幼儿园缺乏科学教育活动的物质环境。幼儿思维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如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多数私立幼儿园由于资金短缺,投放的科学活动材料不够,导致科学启蒙教育受到限制。如大班数学课:9的分解。教师在黑板上画9个圆,去掉一个圆剩下8个圆,所以,9分成1和8,1+8=9,9-1=8,9-8=1。这样教学,忽视了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由于物质材料短缺,教师只能跳过实物操作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环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3)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相对费时费力。一个好的科学活动需要投放许多材料,比如认识磁铁,就需收集铁钉、塑料、纸张、木头等多种材料,幼儿用磁铁去吸不同属性的材料,通过摆弄探索来发现哪些材料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被吸引。另一种好的科学活动方式,是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中的花木虫鸟、山川河流、风霜雨雪等,都对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发出呼唤。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但要想组织好这些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查找许多资料,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同时自身还要有善于观察、思考、质疑的精神。许多幼儿教师往往缺少这种精神,同时又出于安全考虑,一般是不愿带孩子们走出去的。所以,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远比教一首儿歌,讲一个故事难得多。
二、解决方法
(1)科学教育生活化。陈鹤琴说: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关键是我们要把握时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时机以弥补材料的不足。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幼儿到绿化带里寻找小芽,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小芽的形状、颜色、分类等;观察第一场春雨,描述春雨下的情形,再观察夏雨和秋雨,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带他们到花带去找蚯蚓、蜗牛,观察它们的外形、习性;适当带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菜场、超市了解蔬菜,到社区去观察了解不同的汽车;在一天不同的时段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影子变化;也可以让幼儿光脚在幼儿园的水泥地上、鹅卵石地上、塑胶地上做走跑游戏,了解小脚的感知功能等等。生活处处皆教育,关键是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教育。
(2)科学教育家庭化。充分发挥每个家庭的作用,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长课堂,阐明科学活动的意义,明确家长的任务,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切实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让家长为幼儿园提供蔬菜、水果、农作物、汽车模型、各类玩具等,以弥补学校教学材料的不足。要求家长节假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到田间地头,观察了解植物、农作物的生长。让家长参与指导幼儿进行长期的观察活动,如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形状及亮度,画出月亮的形状做好观察记录,第二天到幼儿园进行交流分享等。要注重家园合力,共同培养。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向学前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是幼儿适应、了解、创造社会生活的需要,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是成人口授、幼儿倾听或成人演示,幼儿观看,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上,加上成人向幼儿施教时,总是力图表现它的逻辑性、抽象性,结果单纯符号式的说教使得认知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感到艰涩、无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价值取向:“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数学启蒙教育应遵循幼儿的特点,以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生活化的、童趣的方式表现教育内容,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探索,使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一、关注生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幼儿教师要关注生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敏锐地观察幼儿的生活信息,捕捉其中的数学教育契机。生活中到处是数学: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数和形,周围环境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的规律,马路上的建筑物等,凡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场合、物品都可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教材。
二、利用契机,在日常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积累数学经验并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有关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在喝开水时,请幼儿将水一杯一杯端到座位上,喝完后将水杯一个一个集中起来,让幼儿从中发现“1”和许多的关系;可以让幼儿吃饼干时数饼干,排队时数小朋友来练习数数;可以引导幼儿用铅笔量桌长、用脚步量地长等学习测量;可以让幼儿在上下楼梯右行等活动中感受空间方位;玩积木时认识几何体;串珠时学习排序……
三、营造情境,体验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们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
因此,教师要善思考,用心寻找生活、游戏中幼儿熟悉的、需要的数学元素,将数学教学内容纳入其中,让幼儿在轻松、积极的状态下掌握知识。如:“分类”一向是教师十分头疼的教学内容,教师时常准备一大堆教具并讲得口干舌燥,幼儿还是不能理解、掌握。但分类如果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小班幼儿在“好宝宝”主题中学习做好妈妈的小帮手,为锅子、瓶子找盖子,把一双双袜子配对折好放进抽屉,把一双双鞋子放进鞋盒,给一支支笔套上笔套等,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把“娃娃家”收拾得整整齐齐,还不断“演绎”着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在比较中进行匹配。大班“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把家中各种废弃的瓶子、包装盒、碎布等收集起来,带入班级开展“变废为宝”的小制作活动,班级收集的物品中各种各样的瓶子激发了幼儿极大的探索兴趣。我们也及时利用幼儿关注的热点,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瓶子进行分类,结果幼儿不但从瓶子的形状,还能从瓶子的材料、作用、颜色、高矮、瓶口的形状等进行分类,方法竟达十几种,这与传统数学“为分类而分类”的效果完全不同。
四、家园配合,将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美国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生活中学习”。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家庭这块阵地,将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是教师最大的挑战。
新的数学教育基本现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国家科技发展,主要在于教育的发展,但是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主要环节,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备阶段: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做孩子的朋友,保护每个孩子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孩子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和蔼、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小学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更喜欢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启蒙阶段下一番苦功,教师巧妙地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我为了调整学生的课间疲劳,教学课堂中间放音乐、学生做健美操,让学生在课间得以放松。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富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实验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性积累,发展儿童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更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儿童的生活角度出发,多安排儿童化的实践活动,即富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如: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多样化,改变训练形式,由原来的一道题一道题地做,即浪费时间,学生又觉得枯燥无味,我改组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报题,一个听算并报答案,再改成教师报题全班对答案,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听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练习中充分利用练习纸,纸上全是得数,教师报题,学生听,然后在纸上找到答案并划上圈,即节省时间,又给学生一种美感,为了防止定式影响,我设计每次划出得数的图案都不同。为了加大训练密度,又增加引用竞争机制,比赛夺红旗,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情景丰富,方法也多样化,同时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小学数学中几何的教学现状与学生的学习情况
1.1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教学工作现状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学入门概念时,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几何体,而举出了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方便学生?砝斫狻5?在老师举了很多例子后,并没有对这些范例进行总结,因为老师作为成人,在潜意识会认为这是通俗易懂的,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这种概念,学生自然也就难以理解实例所代表的数学模型。这就好比一个艺术家给一个观赏者一幅无比美丽的画卷,却不告诉你画的是什么。而第二种情况,则是老师在教学中引用了大量课本或数学体系中的抽象概念,而不能很好地举出相应的例子,这同样使学生缺少理论的实际引用,学生同样无法对几何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模型构建不仅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工具,也是教师教学思想的一种实际应用。现今我国小学教学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而教学工作正在新旧交替的时期,这就使得不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而模型构建是一种数学思想,学校应该时常开展适当的教研会,交流教学经验,建立教学中普及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的教育理念。
1.2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现状
在学习《几何体认识》这本书时,小学生大多刚刚接触数学不久,对几何没有概念。在这个年龄段,儿童是对未知的事物抱有足够的兴趣的。但在课堂实践中,大部分学生都难以领悟模型是何物,这是因为数学模型的建构需要足够的表象作支撑,但实际上小学生往往会因为生活经历过少而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联想从而无法理解课堂所建立的教学模型。而学生作为几何教学的被启蒙者,这个群体需要启蒙者的引导才能走进修行的大门。而老师的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数学原本是为生活所服务的,但数学思想中的模型构建并没有与现实相结合,而是成为了生搬硬套的僵硬理论。在几何教育工作中,模型不仅是对教师升华,也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模型构建对小学几何数学的影响和意义
上文已经提出,模型构建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它更是一种数学、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应用模型构建的思想,但他们不是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而是方便教学。可以想象的是,老师有意无意中对模型构建的使用,如方程未知数的构建、对生活规律的公式化总结、几何的形状演变等,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际生活。那么,小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模型构建思想体系,对其未来的数学学习的好处,则是不言而喻的。数学观,是一种模式观,更是世界观的变相理解。掌握模型构建思想,学生可以举一反三,通过生活实际来反推出实际现象所隐含的数学规律。数学起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升华,自然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这一点对于小学数学尤为重要。几何架构是世界的基础,而小学数学更是数学的启蒙部分。几何、或者说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规律的总结和运用,模型构建思想可以让儿童对生活初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对数学的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系统的了解,使之后的数学学习更加方便。
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工作中构建模型的教育理念的建立,老师可以通过多种角度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容。更多地,也是建立一种几何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以模式的角度来看待课堂上的教育工作、以模式的角度来和学生探讨几何学的学习,可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让整个教学环节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总的来说,数学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思想的运用,教师和学生掌握了构建模型的思想,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完善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模式。
一、数学既是好玩的,又是有用的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数学大师陈省身为少年儿童题写了“数学好玩”4个字。我理解,“数学好玩”在于“数”中有趣,吸引人;“学”中有味,启发人。世界上好玩的事物很多,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精”识“髓”。
记得刚上小学时,老师教我们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带有数字的诗词,把数学的启蒙教育融入文学的启蒙教育中,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儿时听老师讲课时所说的一些数学谜语,至今仍记忆犹新,如用“20与2比大小”打一“字”:20与2之间相差18,18用文字表述为“十八”,二者相加为“十+八=木”,因为是相差十八,所以再加上“差”字,即为“槎”。正如伽利略所说,宇宙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
古人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其实,我们也可以说“天不生数学,万古长如夜。”如果没有牛顿发明微积分,人们就难以计算曲线运动的轨道和速度,也就没有“神七”、“神九”的来去自由。数学并不神秘。马克思曾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时,把具体的物质属性抛弃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具有抽象性。但对普通人来说,抽象易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学好数学,能让人更聪明、更有智慧、更为精细、更具力量。正如赫巴特所言,数学一般通过直接激发创造精神和活跃思维的方式来提供最佳服务。
二、数学教学既要激发兴趣,也要培育美感
数学教学“让学生心中有‘数’”,首先,“数”在兴趣之中。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即“代数”,空间关系即“几何”。数学由基础和应用两部分组成,前者重在求真臻美,后者重在求善。求真臻美需要兴趣和好奇心。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在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存在着两种特质:一种就是神圣的好奇心,一种就是内在的自由。这种内在的自由需要“外在的自由”来保证,这就是华应龙老师提出的“容错、溶错、荣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应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游戏操作、激发兴趣,体验进步、增强兴趣,巧设练习、巩固兴趣。
其次,“数”在审美之中。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汇合。庞加莱认为,只有通过科学与艺术,文明才体现出价值。而数学教学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普洛克拉斯强调,“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这是因为数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几何之美、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透视之美、和谐之美无处不在。这些美学要素不仅成为数学领域最科学、最美的象征,也成为艺术领域感性的最高标准。华罗庚认为,“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我们平时所说的“匀称”就是指比例关系,正如古代宋玉形容美人时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毕达哥拉斯所指出的,“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也是基于对称。数学教学的重要使命就是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使学生欣赏、感受数学美已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数学教师既要具有大爱,又要富有大智
我们常说:一个民族的伟大源于个性的伟大,一个人的优秀源于个性的优秀。数学家高斯曾把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台词“大自然啊,我们的女神,我愿为你献身,终身不渝”作为座右铭,而华应龙老师把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李烈老师的“以爱育爱”作为座右铭,他热爱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数学教学。
在课堂上,华应龙老师充满激情、富有亲和力,传递给孩子们的不仅有他对数学的理解,还有他对数学的热情和深深的热爱。他说,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以教师对学科的爱、对课堂的爱来培育学生对这个学科、对这个课堂的爱。数学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把数学的影响力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目和行为中。“爱的教育”是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在不经意中践行“让学生心中有‘数”’的伟大使命。